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596617A - 一种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596617A
CN118596617A CN202410850311.0A CN202410850311A CN118596617A CN 118596617 A CN118596617 A CN 118596617A CN 202410850311 A CN202410850311 A CN 202410850311A CN 118596617 A CN118596617 A CN 118596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extrusion film
film
distance
ex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8503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包涌
包斯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Eurasian Plastic Packa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Eurasian Plastic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Eurasian Plastic Packa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Eurasian Plastic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85031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5966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8596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5966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共挤膜制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预处理、熔融挤出、拉伸冷却、切割和收卷;原料预处理,分别将共挤膜的原料按比例配制后投入混料机中混合均匀,再分别送入挤出机中熔融;熔融挤出,利用挤出机共挤吹膜,制得高阻隔的共挤膜;拉伸冷却,对共挤膜施加拉力和冷却剂来拉伸和冷却共挤膜,采用辊筒调节策略,该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通过设定判定阈值K确定的范围,判断共挤膜和辊筒是否发生错位,当共挤膜和辊筒发生偏移程度在K确定的范围内时,对后续切割工序造成的影响小,减少了采用辊筒调节策略的次数,提高共挤膜生产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共挤膜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共挤膜,是一种特殊的塑料包装材料。它通过在挤出过程中将多种聚合物同时熔融共混,形成单一的多层结构,从而结合了各层材料的独特性能。共挤膜的结构由多层不同性质的聚合物组成,这些聚合物通过共挤出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设备问题、环境问题和操作问题造成共挤膜表面褶皱,共挤膜和辊筒之间错位,经过积累,造成共挤膜在切割和收卷时产品质量不合格。现有的解决办法是更换道具和微调送料装置,没有解决共挤膜和辊筒发生错位和褶皱后,共挤膜的输送状态不符合切割要求的情况,因此,在切割和收卷之前,需要通过一套辊筒调节策略,调整辊筒两端的位置,从不同的方向和按不同距离拉动共挤膜,解决共挤膜褶皱和错位的问题,为切割和收卷工序做准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促进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设备问题、环境问题和操作问题造成共挤膜表面褶皱,共挤膜和辊筒之间错位,经过积累,造成共挤膜在切割和收卷时产品质量不合格。现有的解决办法是更换道具和微调送料装置,没有解决共挤膜和辊筒发生错位和褶皱后,共挤膜的输送状态不符合切割要求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共挤膜,由内而外分为七层,
第一层为尼龙层,采用熔融温度为230摄氏度且密度为1.13g/cm3的尼龙材料制成;
第二层为第一共混层,由30%茂金属聚乙烯、15%线型低密度聚乙烯、20%高压聚乙烯、35%聚烯烃塑性体四种原料构成;
第三层为第二共混层,由20%高密度聚乙烯、80%茂金属聚乙烯两种原料构成;
第四层为阻隔层,由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构成;
第五层为粘合层,由改性粘合树脂构成;
第六层为第三共混层,由50%线性低密度聚乙烯、25%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20%高密度聚乙烯、5%黑色聚乙烯母粒四种原料构成;
第七层为热封层,由20%低密度聚乙烯、78%茂金属聚乙烯、2%日本三井牌号EZA-10开口剂母粒三种原料构成。
作为本发明所述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共挤膜总厚度45μm-300μm,第一层至第七层的厚度比为2:6:3:4:3:6:9。
作为本发明所述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共挤膜生产步骤包括:
共挤膜的生产流程包括原料预处理、熔融挤出、拉伸冷却、切割和收卷。
作为本发明所述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共挤膜生产步骤包括:
原料预处理,分别将共挤膜第一层至第七层的原料按比例配制后投入混料机中混合均匀,再分别送入挤出机中熔融;
熔融挤出,按照第一层至第七层的排列顺序,利用挤出机共挤吹膜,制得高阻隔的共挤膜;
拉伸冷却,对共挤膜施加拉力和冷却剂来拉伸和冷却共挤膜,当共挤膜和辊筒发生相对移动,采用辊筒调节策略,调节共挤膜和辊筒的相对位置;
切割,是指通过刀片或热切割的方法切割共挤膜;
收卷,将切割好的共挤膜卷绕在卷筒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辊筒调节策略,包括:
记共挤膜宽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辊筒靠近共挤膜的第一侧边的一端为第一端,第一端到第一侧边的距离记为w,辊筒靠近共挤膜的第二侧边的一端为第二端,第二端到第二侧边的距离记为r;
定义,当共挤膜在辊筒上稳定输送的状态为目标状态,当处于目标状态时,共挤膜的第一侧边距离第一端的距离P=共挤膜的第二侧边距离第二端的距离Q=(辊筒的宽度-共挤膜的宽度)÷2;
统计辊筒调节策略使用的辊筒的个数,记为n,记共挤膜冷却拉伸之后经过的第一个辊筒为第一辊筒,经过的第二个辊筒为第二辊筒……经过的第n个辊筒称为第n辊筒,n个辊筒平行水平排列;
记共挤膜错位的判定阈值为K,当,|r-Q|>Q*k或者|w-P|>P*k,则,采用辊筒调节策略,调节共挤膜和辊筒的位置;
判定阈值K用于判定共挤膜和辊筒发生横向偏移的程度,当共挤膜横向偏移超过K确定的范围时,共挤膜错位,否则,共挤膜为稳定输送的状态。
作为本发明所述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通过调整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来适应性调整共挤膜的位置,其中,设定通用距离u和特殊距离v用以表征滚筒第一端或第二端的所需移动距离;
当w>P*(1+k)且r>Q*(1+k)时,记Δw=w-P,Δr=r-Q
则: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n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v+u距离,向辊筒的第一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一侧边移动Δw÷n距离,向辊筒的第二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二侧边移动Δr÷n距离。
作为本发明所述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
当w=P且r>Q*(1+k)时,记Δr=r-Q,
则: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n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二端v+u距离,升高辊筒的第一端u距离,向辊筒的第二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二侧边移动Δr÷n距离;
当r=Q且w>*P(1+k)时,记Δw=w-P,
则: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n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v+u距离,升高辊筒的第二端u距离,向辊筒的第一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一侧边移动Δw÷n距离。
作为本发明所述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
当w<P*(1-k)且r>Q*(1+k),记Δw=P-w,Δr=r-Q,
若共挤膜不发生褶皱,
则: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n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u距离,向辊筒的第二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二侧边移动Δr÷n距离;
否则: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n-1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v+u距离,向辊筒的第二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二侧边移动Δr÷(n-1)距离,
共挤膜经过第n辊筒时,升高辊筒的第二端2*u+v距离,向辊筒的第一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一侧边到共挤膜稳定输送的状态的位置;
当r<Q*(1-k)且w>P*(1+k),记Δr=Q-r,Δw=w-P,
若共挤膜不发生褶皱,
则: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n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u距离,向辊筒的第一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一侧边移动Δw÷n距离;
否则: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n-1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距离v+u距离,向辊筒的第一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一侧边移动Δw÷(n-1)距离,
共挤膜经过第n辊筒时,升高辊筒的第一端2*u+v距离,向辊筒的第二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二侧边到共挤膜稳定输送的状态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所述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设定通用距离u和特殊距离v用以表征滚筒第一端或第二端的所需移动距离包括:
测量共挤膜不平整处凸起的点到辊筒的最大距离,记为s,给定判断共挤膜褶皱的阈值为h,
若s>h,则,共挤膜褶皱,对共挤膜采用辊筒调节策略;
否则,共挤膜不褶皱;
统计采用辊筒调节策略的共挤膜褶皱处所有点到辊筒的距离,计算上述距离的均值为特殊距离v;
移开辊筒,测量平整的共挤膜失去辊筒的支撑力发生凹陷时,共挤膜凹陷的最大深度为通用距离u。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共挤膜第二层采用特定种类及比例的原料进行复配,能够使共挤膜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尤其是保证共挤膜在低温环境下的力学性能,进而降低共挤膜在低温环境下的破包率,第六层通过原料选择的不同,再加入抗紫外剂,黑色母粒的混入夹层共挤实现共挤膜防紫外线,高遮光的特性。
2、该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通过设定判定阈值K确定的范围,判断共挤膜和辊筒是否发生错位,当共挤膜和辊筒发生偏移程度在K确定的范围内时,对后续切割工序造成的影响小,减少了采用辊筒调节策略的次数,提高共挤膜生产的效率。
3、该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通过计算通用距离u,当共挤膜不发生褶皱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距离u,共挤膜和辊筒不接触,防止辊筒和共挤膜接触产生摩擦力,影响拉动共挤膜的准确性。通过计算特殊距离v,当共挤膜发生褶皱,需要采用辊筒调节策略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距离u+v,共挤膜和辊筒不接触,防止辊筒和共挤膜接触产生摩擦力,影响拉动共挤膜的准确性。当升高辊筒的第一端或第二端距离u,降低辊筒的第二端或第一端u+v,降低辊筒的一端处的共挤膜和辊筒不接触,共挤膜接触辊筒的一侧可以拉动,升高辊筒一端处的共挤膜和辊筒接触,共挤膜接触辊筒的一侧在辊筒的位置保持不变,可实现从不同的方向按不同的距离拉动共挤膜。
4、该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辊筒调节策略中,计算共挤膜移动的总距离,将总距离均分到每个辊筒上,在每个辊筒上拉动共挤膜均分的距离,防止拉动共挤膜在一个辊筒上移动的距离过多时,拉力过大,导致共挤膜损坏。
5、该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通过给定判断共挤膜褶皱的阈值h,当共挤膜不平整的程度超过阈值时,采用辊筒调节策略,当共挤膜不平整的程度不超过阈值时,对共挤膜后续切割工序影响小,同时减少了采用辊筒调节策略的次数,提高共挤膜生产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共挤膜稳定输送的状态共挤膜和辊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共挤膜发生褶皱,两侧均错位的情况之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共挤膜发生褶皱,一侧发生错位的情况之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共挤膜发生褶皱,一侧发生错位的情况之二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共挤膜发生褶皱,两侧均错位的情况之二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共挤膜发生褶皱,两侧均错位的情况之三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共挤膜不发生褶皱时,两侧均错位的情况之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共挤膜不发生褶皱时,两侧均错位的情况之二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共挤膜发生褶皱,需要采用辊筒调节策略情况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高阻隔的共挤膜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辊筒调节装置的辊筒结构示意图;
图中:01、辊筒,02、共挤膜,03、共挤膜的第一侧边,04、共挤膜的第二侧边,05、辊筒的第一端,06、辊筒的第二端,07、辊筒的第一端的边缘位置,08、共挤膜稳定输送时第一侧边的位置,09、共挤膜稳定输送时第二侧边的位置,10、辊筒的第二端的边缘位置,11、共挤膜不平整处凸起的点到辊筒的最大距离,A-尼龙层,B-第一共混层,C-第二共混层,D-阻隔层,E-粘合层,F-第三共混层,G-热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共挤膜,由内而外分为七层,
第一层为尼龙层,采用熔融温度为230摄氏度且密度为1.13g/cm3的尼龙材料制成;
第二层为第一共混层,由30%茂金属聚乙烯、15%线型低密度聚乙烯、20%高压聚乙烯、35%聚烯烃塑性体四种原料构成;
第三层为第二共混层,由20%高密度聚乙烯、80%茂金属聚乙烯两种原料构成;
第四层为阻隔层,由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构成;
第五层为粘合层,由改性粘合树脂构成;
第六层为第三共混层,由50%线性低密度聚乙烯、25%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20%高密度聚乙烯、5%黑色聚乙烯母粒四种原料构成;
第七层为热封层,由20%低密度聚乙烯、78%茂金属聚乙烯、2%日本三井牌号EZA-10开口剂母粒三种原料构成。
所述共挤膜总厚度45μm-300μm,第一层至第七层的厚度比为2:6:3:4:3:6:9。
所述共挤膜生产步骤包括:
共挤膜的生产流程包括原料预处理、熔融挤出、拉伸冷却、切割和收卷。
原料预处理,分别将共挤膜第一层至第七层的原料按比例配制后投入混料机中混合均匀,再分别送入挤出机中熔融;
熔融挤出,按照第一层至第七层的排列顺序,利用挤出机共挤吹膜,制得高阻隔的共挤膜;
拉伸冷却,对共挤膜施加拉力和冷却剂来拉伸和冷却共挤膜,当共挤膜和辊筒发生相对移动,采用辊筒调节策略,调节共挤膜和辊筒的相对位置;
切割,是指通过刀片或热切割的方法切割共挤膜;
收卷,将切割好的共挤膜卷绕在卷筒上。
所述辊筒调节策略,包括:
记共挤膜宽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辊筒靠近共挤膜的第一侧边的一端为第一端,第一端到第一侧边的距离记为w,辊筒靠近共挤膜的第二侧边的一端为第二端,第二端到第二侧边的距离记为r;
定义,当共挤膜在辊筒上稳定输送的状态为目标状态,当处于目标状态时,共挤膜的第一侧边距离第一端的距离P=共挤膜的第二侧边距离第二端的距离Q=(辊筒的宽度-共挤膜的宽度)/2;
如图1所示,本实例中,测量共挤膜的宽度为10dm,测量辊筒的长度为18dm,当共挤膜在辊筒上为稳定输送的状态时,共挤膜的第一侧边距离第一端的距离P=共挤膜的第二侧边距离第二端的距离Q=(18-10)/2=4dm;
统计辊筒调节策略使用的辊筒的个数,记为n,记共挤膜冷却拉伸之后经过的第一个辊筒为第一辊筒,经过的第二个辊筒为第二辊筒……经过的第n个辊筒称为第n辊筒,n个辊筒平行水平排列。
如图11所示,本实例中,辊筒调节装置的辊筒的个数为5个,分别称为第一辊筒,第二辊筒,第三辊筒,第四辊筒和第五辊筒。
辊筒调节策略中,计算共挤膜移动的总距离,将总距离均分到每个辊筒上,在每个辊筒上拉动共挤膜均分的距离,防止拉动共挤膜在一个辊筒上移动的距离过多时,拉力过大,导致共挤膜损坏。
记共挤膜错位的判定阈值为K,当,|r-Q|>Q*k或者|w-P|>P*k,则,采用辊筒调节策略,调节共挤膜和辊筒的位置;
判定阈值K用于判定共挤膜和辊筒发生横向偏移的程度,当共挤膜偏移超过K确定的范围时,共挤膜错位,否则,共挤膜为稳定输送状态。
通过设定判定阈值K确定的范围,判断共挤膜和辊筒是否发生错位,当共挤膜和辊筒发生偏移程度在K确定的范围内时,对后续切割工序造成的影响小,减少了采用辊筒调节策略的次数,提高共挤膜生产的效率,一般来说,共挤膜切割工序对共挤膜和辊筒的相对位置偏差要求在5%以内,因此,用于判定共挤膜和辊筒发生横向偏移的程度的k的值为5%。
所述通过调整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来适应性调整共挤膜的位置,其中,设定通用距离u和特殊距离v用以表征滚筒第一端或第二端的所需移动距离;包括:
测量共挤膜不平整处凸起的点到辊筒的最大距离,记为s,给定判断共挤膜褶皱的阈值为h,
若s>h,则,共挤膜褶皱,对共挤膜采用辊筒调节策略;
如图9所示,本实例中,阈值h=0.1dm,共挤膜发生褶皱的情况下,褶皱处凸起的点到辊筒的距离最大值s为0.15超过阈值h,该共挤膜需要采用辊筒调节策略。
统计采用辊筒调节策略的共挤膜褶皱处所有点到辊筒的距离,计算上述距离的均值为特殊距离v,当共挤膜褶皱时,移开辊筒,共挤膜发生形变,共挤膜形变的部分是原本共挤膜受到辊筒的支撑力凸起的部分,在移开辊筒后,发生向下凹陷,向下凹陷距离的平均值近似于特殊距离v,因此,为了保证共挤膜和辊筒不接触,需要移动辊筒v+u距离。
移开辊筒,测量平整的共挤膜失去辊筒的支撑力发生凹陷时,共挤膜凹陷的最大深度为通用距离u,
通过计算通用距离u,当共挤膜不褶皱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距离u,共挤膜和辊筒不接触,防止辊筒和共挤膜接触产生摩擦力,影响拉动共挤膜的准确性,以本发明实例为例,测得的共挤膜的通用距离u为0.2dm。
通过计算特殊距离v,当共挤膜褶皱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距离u+v,共挤膜和辊筒不接触,防止辊筒和共挤膜接触产生摩擦力,影响拉动共挤膜的准确性,实际应用过程中,特殊距离会随着共挤膜的移动发生改变。
当升高辊筒的第一端或第二端距离u,降低辊筒的第二端或第一端距离u+v,降低辊筒的一端处的共挤膜和辊筒不接触,共挤膜接触辊筒的一侧可以拉动。升高辊筒的一端处的共挤膜和辊筒接触,共挤膜接触辊筒的一侧在辊筒的位置保持不变,可实现从不同的方向按不同的距离拉动共挤膜。
本实例中,共挤膜褶皱,均代表该共挤膜不平整处凸起的点到辊筒的最大距离s大于阈值h,需要采用辊筒调节策略。
当w>P*(1+k)且r>Q*(1+k)时,记Δw=w-P,Δr=r-Q
则: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n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距离v+u,向辊筒的第一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一侧边移动Δw÷n距离,向辊筒的第二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二侧边移动Δr÷n距离。
如图2所示,本实例中,测得w=4.3dm,r=4.5dm,即w>P*(1+k)且r>Q*(1+k)时,Δw=w-P=0.3dm,Δr=r-Q=0.5dm,
测得共挤膜不平整处凸起的点到辊筒的距离最大值s=0.12,s>h,共挤膜发生褶皱,测得共挤膜的特殊距离v=0.2dm,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5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距离0.4dm,共挤膜和辊筒不接触,向辊筒的第一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一侧边移动0.06dm距离,向辊筒的第二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二侧边移动0.1dm距离。
当w=P且r>Q*(1+k)时,记Δr=r-Q,
则: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n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二端v+u距离,升高辊筒的第一端u距离,向辊筒的第二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二侧边移动Δr÷n距离;
如图3所示,本实例中,测得w=4dm,r=4.4dm,即w=P且r>Q*(1+k)时,Δr=r-Q=0.4dm,
测得共挤膜不平整处凸起的点到辊筒的距离最大值为s=0.14,s>h,共挤膜发生褶皱,测得这时共挤膜的特殊距离v=0.11dm,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5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二端0.31dm距离,升高辊筒的第一端0.2dm距离,共挤膜的第一侧边和辊筒接触,第一侧边在辊筒的位置保持不变,第二侧边和辊筒不接触,向辊筒的第二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二侧边移动0.08dm距离;
当r=Q且w>*P(1+k)时,记Δw=w-P,
则: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n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v+u距离,升高辊筒的第二端u距离,向辊筒的第一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一侧边移动Δw÷n距离。
如图4所示,本实例中,测得w=5.0dm,r=4dm,即r=Q且w>*P(1+k)时,Δw=w-P=1dm,
测得共挤膜不平整处凸起的点到辊筒的距离最大值为s=0.18,s>h,共挤膜发生褶皱,测得共挤膜的特殊距离v=0.25dm,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5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0.45dm,升高辊筒的第二端0.2dm距离,共挤膜的第二侧边和辊筒接触,第二侧边在辊筒的位置保持不变,第一侧边和辊筒不接触,向辊筒的第一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一侧边移动0.2dm距离。
当w<P*(1-k)且r>Q*(1+k),记Δw=P-w,Δr=r-Q,
若共挤膜不发生褶皱,
则: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n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u距离,向辊筒的第二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二侧边移动Δr÷n距离;
如图7所示,本实例中,测得w=3.5dm,r=4.5dm,即w<P*(1-k)且r>Q*(1+k),Δw=P-w=0.5dm,Δr=r-Q=0.5dm,
测得共挤膜不平整处凸起的点到辊筒的距离最大值s=0,s<h,共挤膜不发生褶皱,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5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0.2dm距离,共挤膜和辊筒不接触,向辊筒的第二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二侧边移动0.1dm距离;
否则: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n-1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v+u距离,向辊筒的第二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二侧边移动Δr÷(n-1)距离,
共挤膜经过第n辊筒时,升高辊筒的第二端2*u+v距离,向辊筒的第一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一侧边到共挤膜稳定输送状态的位置;
如图5所示,本实例中,测得w=3.5dm,r=5dm,即w<P*(1-k)且r>Q*(1+k),Δw=P-w=0.5dm,Δr=r-Q=1dm,
测得共挤膜不平整处凸起的点到辊筒的距离最大值s=0.14,s>h,共挤膜发生褶皱,测得共挤膜的特殊距离v=0.12dm,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4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0.32dm距离,共挤膜和辊筒不接触,向辊筒的第二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二侧边移动0.25dm距离,
共挤膜经过第5辊筒时,升高辊筒的第二端0.52dm距离,共挤膜的第二侧边和辊筒接触,第二侧边在辊筒的位置保持不变,第一侧边和辊筒不接触,向辊筒的第一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一侧边到共挤膜稳定输送状态的位置;
当r<Q*(1-k)且w>P*(1+k),记Δr=Q-r,Δw=w-P,
若共挤膜不发生褶皱,
则: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n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u距离,向辊筒的第一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一侧边移动Δw÷n距离;
如图8所示,本实例中,测得w=4.5dm,r=3.5dm,即r<Q*(1-k)且w>P*(1+k),记Δw=w-P=0.5dm,Δr=Q-r=0.5dm,
测得共挤膜不平整处凸起的点到辊筒的距离最大值,记为s=0,s<h,共挤膜不发生褶皱,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5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0.2dm距离,共挤膜和辊筒不接触,向辊筒的第一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一侧边移动0.1dm距离;
否则: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n-1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距离v+u,向辊筒的第一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一侧边移动Δw÷(n-1)距离,
共挤膜经过第n辊筒时,升高辊筒的第一端2*u+v距离,向辊筒的第二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二侧边到共挤膜稳定输送状态的位置。
如图6所示,本实例中,测得w=5dm,r=3.5dm,即w>P*(1+k)且r<Q*(1-k),Δw=w-P=1dm,Δr=Q-r=0.5dm,
测得共挤膜不平整处凸起的点到辊筒的距离最大值s=0.14,s>h,共挤膜发生褶皱,测得共挤膜的特殊距离v=0.12dm,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4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距离0.32dm,共挤膜和辊筒不接触,向辊筒的第一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一侧边移动0.2dm距离,
共挤膜经过第5辊筒时,升高辊筒的第一端0.52dm距离,共挤膜的第一侧边和辊筒接触,第一侧边在辊筒的位置保持不变,第二侧边和辊筒不接触,向辊筒的第二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二侧边到共挤膜稳定输送状态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料预处理、熔融挤出、拉伸冷却、切割和收卷;
原料预处理,分别将共挤膜的原料按比例配制后投入混料机中混合均匀,再分别送入挤出机中熔融;
熔融挤出,利用挤出机共挤吹膜,制得高阻隔的共挤膜;
拉伸冷却,对共挤膜施加拉力和冷却剂来拉伸和冷却共挤膜,当共挤膜和辊筒发生相对移动时,采用辊筒调节策略,调节共挤膜和辊筒的相对位置;
切割,通过刀片或热切割的方法切割共挤膜;
收卷,将切割好的共挤膜卷绕在卷筒上进行收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调节策略,包括:
记共挤膜宽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辊筒靠近共挤膜的第一侧边的一端为第一端,第一端到第一侧边的距离记为w,
辊筒靠近共挤膜的第二侧边的一端为第二端,第二端到第二侧边的距离记为r;
定义,当共挤膜在辊筒上稳定输送的状态为目标状态,
当处于目标状态时,共挤膜的第一侧边距离第一端的距离P=共挤膜的第二侧边距离第二端的距离Q=(辊筒的宽度-共挤膜的宽度)÷2;
统计辊筒调节策略使用的辊筒的个数,记为n,记共挤膜冷却拉伸之后经过的第一个辊筒为第一辊筒,经过的第二个辊筒为第二辊筒……经过的第n个辊筒称为第n辊筒,n个辊筒平行水平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记共挤膜错位的判定阈值为K,当,|r-Q|>Q*k或者|w-P|>P*k,
则,采用辊筒调节策略,调节共挤膜和辊筒的位置;
判定阈值K用于判定共挤膜和辊筒发生横向偏移的程度,当共挤膜横向偏移超过K确定的范围时,共挤膜错位;
否则,共挤膜为稳定输送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调整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来适应性调整共挤膜的位置,其中,设定通用距离u和特殊距离v用以表征滚筒第一端或第二端的所需移动距离;
当w>P*(1+k)且r>Q*(1+k)时,记Δw=w-P,Δr=r-Q
则: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n辊筒的每个辊筒时,
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v+u距离,向辊筒的第一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一侧边移动Δw÷n距离,向辊筒的第二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二侧边移动Δr÷n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w=P且r>Q*(1+k)时,记Δr=r-Q,
则: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n辊筒的每个辊筒时,
降低辊筒的第二端v+u距离,升高辊筒的第一端u距离,向辊筒的第二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二侧边移动Δr÷n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r=Q且w>*P(1+k)时,记Δw=w-P,
则: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n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v+u距离,升高辊筒的第二端u距离,向辊筒的第一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一侧边移动Δw÷n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w<P*(1-k)且r>Q*(1+k),记Δw=P-w,Δr=r-Q,
若共挤膜不发生褶皱,
则: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n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u距离,向辊筒的第二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二侧边移动Δr÷n距离;
否则: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n-1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v+u距离,向辊筒的第二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二侧边移动Δr÷(n-1)距离,
共挤膜经过第n辊筒时,升高辊筒的第二端2*u+v距离,向辊筒的第一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一侧边到共挤膜稳定输送的状态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r<Q*(1-k)且w>P*(1+k),记Δr=Q-r,Δw=w-P,
若共挤膜不发生褶皱,
则: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n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u距离,向辊筒的第一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一侧边移动Δw÷n距离;
否则:
共挤膜经过第一辊筒到第n-1辊筒的每个辊筒时,降低辊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距离v+u距离,向辊筒的第一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一侧边移动Δw÷(n-1)距离,
共挤膜经过第n辊筒时,升高辊筒的第一端2*u+v距离,向辊筒的第二端方向拉动共挤膜的第二侧边到共挤膜稳定输送的状态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通用距离u和特殊距离v用以表征滚筒第一端或第二端的所需移动距离包括:
测量共挤膜不平整处凸起的点到辊筒的最大距离,记为s,给定判断共挤膜褶皱的阈值为h,
若s>h,则,共挤膜褶皱,对共挤膜采用辊筒调节策略;
统计采用辊筒调节策略的共挤膜褶皱处所有点到辊筒的距离,计算上述距离的均值为特殊距离v;
移开辊筒,测量平整的共挤膜失去辊筒的支撑力发生凹陷时,共挤膜凹陷的最大深度为通用距离u。
CN202410850311.0A 2024-06-27 2024-06-27 一种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85966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850311.0A CN118596617A (zh) 2024-06-27 2024-06-27 一种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850311.0A CN118596617A (zh) 2024-06-27 2024-06-27 一种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596617A true CN118596617A (zh) 2024-09-06

Family

ID=92549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850311.0A Pending CN118596617A (zh) 2024-06-27 2024-06-27 一种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596617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08886C1 (de) * 1997-03-05 1998-02-12 Dornier Gmbh Lindaue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kontinuierlichen Abziehen eines Schmelzefilms aus einer Folienproduktionsanlage
JP2004034311A (ja) * 2002-06-28 2004-02-05 Canon Inc 円筒状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により得られた円筒状フィルム
CN101579956A (zh) * 2009-06-19 2009-11-18 武汉市江夏区江南实业有限公司 全塑气相防锈复合膜及其制作方法
CN102414010A (zh) * 2009-05-06 2012-04-11 奥利-本特·拉斯马森 用于在固态中纵向拉伸薄膜的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KR20120080529A (ko) * 2011-01-07 2012-07-17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필름끼리의 열용착 접합방법과 접합장치, 및 광학 필름의 제조방법
CN210084534U (zh) * 2019-04-04 2020-02-18 常州方耀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膜料收卷装置用压紧机构及应用其的膜料收卷装置
JP7012179B1 (ja) * 2021-03-24 2022-02-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216511768U (zh) * 2021-10-19 2022-05-13 无锡市太平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共挤膜生产用安全收卷装置
CN115107320A (zh) * 2022-07-23 2022-09-27 连云港乐富新材料有限公司 适用于塑料包装袋的不同厚度膜体熔切导向装置及方法
CN115139505A (zh) * 2021-03-30 2022-10-0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08886C1 (de) * 1997-03-05 1998-02-12 Dornier Gmbh Lindaue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kontinuierlichen Abziehen eines Schmelzefilms aus einer Folienproduktionsanlage
JP2004034311A (ja) * 2002-06-28 2004-02-05 Canon Inc 円筒状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により得られた円筒状フィルム
CN102414010A (zh) * 2009-05-06 2012-04-11 奥利-本特·拉斯马森 用于在固态中纵向拉伸薄膜的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CN101579956A (zh) * 2009-06-19 2009-11-18 武汉市江夏区江南实业有限公司 全塑气相防锈复合膜及其制作方法
KR20120080529A (ko) * 2011-01-07 2012-07-17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필름끼리의 열용착 접합방법과 접합장치, 및 광학 필름의 제조방법
CN210084534U (zh) * 2019-04-04 2020-02-18 常州方耀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膜料收卷装置用压紧机构及应用其的膜料收卷装置
JP7012179B1 (ja) * 2021-03-24 2022-02-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15139505A (zh) * 2021-03-30 2022-10-0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CN216511768U (zh) * 2021-10-19 2022-05-13 无锡市太平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共挤膜生产用安全收卷装置
CN115107320A (zh) * 2022-07-23 2022-09-27 连云港乐富新材料有限公司 适用于塑料包装袋的不同厚度膜体熔切导向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472420C (en) An improved packaging film
US20130161860A1 (en) Oriented Film Produced In-Process For Use in the Stretch Film Market
EP0614748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rmoplastic resin sheet or film
US4668463A (en) Method of making 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film
KR101807191B1 (ko) 폴리프로필렌 필름을 제조하는 방법
US7279198B1 (en) Method for extrusion coating a lightweight web
JP5130495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包装体
CN118596617A (zh) 一种包装用共挤膜的制备方法
CN103298600A (zh) 用于制造多层取向聚烯烃膜的方法及由此制造的多层取向聚烯烃膜
JP5009768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包装体
KR101242227B1 (ko) 폴리올레핀계 연신 필름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폴리올레핀계 연신 필름
JP4650019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包装体
EP101924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rip-coating a metallic strip-shaped substrate with a plastic band
CA2698790C (en) Heat treatment of thin polymer films
US20070122630A1 (en) Co-extrusion or tandem extrusion of surface protection films
EP3914445B1 (en) Film for use as interleaf between substrate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use and stack of substrates
US20230151131A1 (en) Wrap Film With Polyisobutylene Succinic Anhydride
US20220388219A1 (en) Blown Foil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Foil Web
IL29220A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strip of plastic material and a strip prepared thereby
EP4214052A1 (en) Knurled multilayer polyolefin films for use as antiadhesive interleaves, as well as process and technological line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0158734B1 (ko)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030030559A (ko) 고수축률을 갖는 박층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4726353B2 (ja) ポリアミド系同時二軸延伸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EP3015239B1 (en) Peelable, flexible and transparent process liner
JPH04259536A (ja) 高強度ポリオレフィンテープ状物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