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457000A - 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 - Google Patents

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457000A
CN118457000A CN202410614013.1A CN202410614013A CN118457000A CN 118457000 A CN118457000 A CN 118457000A CN 202410614013 A CN202410614013 A CN 202410614013A CN 118457000 A CN118457000 A CN 1184570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olypropylene
molecular weight
biaxially oriented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6140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下理
山田浩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b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457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4570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 B29C55/1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22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24All layers being polymeric
    • B32B2250/242All polymers belonging to those covered by group B32B27/32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B32B2307/306Resistant to h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14Oriented
    • B32B2307/518Oriented bi-axi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2Dimensional properties
    • B32B2307/734Dimensional stabi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23/00Polyalkenes
    • B32B2323/10Polypropyl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J2323/12Polyprope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有更高的耐热性和刚性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一种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构成薄膜的聚丙烯树脂满足下述1)~4)的条件、和薄膜的面取向系数的下限为0.0125。1)内消旋五单元组分率的下限为96%。2)除丙烯以外的共聚单体量的上限为0.1mol%。3)质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为3.0以上且5.4以下。4)在230℃、2.16kgf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6.2g/10分钟以上且9.0g/10分钟以下。

Description

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3月24日、申请号为201780020214.7、发明名称为“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轴取向层叠聚丙烯薄膜。详细而言,涉及耐热性、机械特性优异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
背景技术
以往,聚丙烯的拉伸薄膜在食品、各种商品的包装用、电绝缘用、表面保护膜等广泛范围的用途中被通用地使用。然而,以往的聚丙烯薄膜的150℃下的收缩率有几十%,如果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等相比,则耐热性低,另外,刚性也低,因此,用途受到限制。
提出了多种用于改良聚丙烯薄膜的物性的技术。例如已知有如下技术:通过使用包含基本等量的高分子量成分和低分子量成分(或低分子量成分少)、分子量分布宽、十氢萘可溶组分少的聚丙烯形成薄膜,从而获得刚性与加工性的均衡性(专利文献1)。然而,该技术中,可以说超过150℃那样的高温下的耐热性仍然不充分,尚未知具有高的耐热性、且耐冲击性、透明性优异的聚丙烯薄膜。
本申请申请人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深入研究,结果,通过使用内消旋五单元组分率为96%以上的聚丙烯系聚合物,从而成功地提供高刚性、且耐热性高的拉伸聚丙烯薄膜(专利文献2)。然而,该薄膜在耐热性方面有改善的余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8-5408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WO2015/012324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记载了如下课题:提供具有更高的耐热性和刚性的双轴取向层叠聚丙烯薄膜。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可以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为一种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构成薄膜的聚丙烯树脂满足下述1)~4)的条件、和薄膜的面取向系数的下限为0.0125。
1)内消旋五单元组分率的下限为96%。
2)除丙烯以外的共聚单体量的上限为0.1mol%。
3)质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为3.0以上且5.4以下。
4)在230℃、2.16kgf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6.2g/10分钟以上且9.0g/10分钟以下。
另外,可以解决上述课题的第2发明为一种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材层(A),其以聚丙烯系树脂为主成分;和,表面层(B),其位于基材层(A)的至少一个表面、且以聚丙烯系树脂为主成分,构成基材层(A)的聚丙烯树脂满足下述1)~4)的条件、和薄膜的面取向系数的下限为0.0125。
1)内消旋五单元组分率的下限为96%。
2)除丙烯以外的共聚单体量的上限为0.1mol%。
3)质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为3.0以上且5.4以下。
4)在230℃、2.16kgf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6.2g/10分钟以上且9.0g/10分钟以下。
上述情况下,适合的是,前述薄膜的纵向和横向的150℃下的热收缩率为8%以下。
上述情况下,适合的是,前述薄膜的纵向的拉伸弹性模量为2.0GPa以上,薄膜的横向的拉伸弹性模量为4.5GPa以上。
上述情况下,适合的是,前述薄膜的雾度值为5%以下。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由于分子量分布小、分子链的缠结少,因此,取向变得更强,具有更高的热尺寸稳定性和横向的刚性,施加热的褶皱更小,不易折叠,因此,薄膜加工性非常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薄膜的特征在于,构成薄膜的聚丙烯树脂满足下述1)~4)的条件、和薄膜的面取向系数的下限为0.0125。
1)内消旋五单元组分率的下限为96%。
2)除丙烯以外的共聚单体量的上限为0.1mol%。
3)质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为3.0以上且5.4以下。
4)在230℃、2.16kgf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6.2g/10分钟以上且9.0g/10分钟以下。
另外,第2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的特征在于,具有:基材层(A),其以聚丙烯系树脂为主成分;和,表面层(B),其位于基材层(A)的至少一个表面、且以聚丙烯系树脂为主成分,构成基材层(A)的聚丙烯树脂满足下述1)~4)的条件、和薄膜的面取向系数的下限为0.0125。
1)内消旋五单元组分率的下限为96%。
2)除丙烯以外的共聚单体量的上限为0.1mol%。
3)质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为3.0以上且5.4以下。
4)在230℃、2.16kgf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6.2g/10分钟以上且9.0g/10分钟以下。
下述中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
(1)第1发明中使用的聚丙烯树脂也可以使用以0.5摩尔%以下将乙烯和/或碳数4以上的α-烯烃共聚而得到的聚丙烯树脂。这样的共聚聚丙烯树脂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聚丙烯树脂(以下,聚丙烯树脂)。共聚成分优选0.3摩尔%以下、更优选0.1摩尔%以下、最优选不含共聚成分的完全均聚聚丙烯树脂。
乙烯和/或碳数4以上的α-烯烃以超过0.5摩尔%共聚时,结晶性、刚性过度降低,高温下的热收缩率有时变大。可以将这样的树脂共混而使用。
作为聚丙烯树脂的立构规整性的指标的用13C-NMR测定的内消旋五单元组分率([mmmm]%)优选96~99.5%。更优选97%以上、进一步优选98%以上。基材层(A)的聚丙烯的内消旋五单元组分率小时,弹性模量变低,有耐热性变得不充分的担心。99.5%是现实中的上限。
另外,对于聚丙烯树脂,作为分子量分布的指标的Mw/Mn优选3.0~5.4。更优选3.0~5.0、进一步优选3.2~4.5、特别优选3.3~4.0。
本发明的构成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的聚丙烯树脂整体的Mw/Mn超过5.4时,Mw/Mn变得过大时,高分子量成分变多,有热收缩率有时变大、或宽度方向(TD)的拉伸弹性模量(杨氏模量)有时变小的倾向。存在高分子量成分时,有高分子量成分促进低分子量成分的结晶的方面,但分子彼此的缠结变强,即使结晶性高,也有热收缩率变大的倾向。
构成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的聚丙烯树脂整体的Mw/Mn低于3.0时,制膜变困难。
Mw是指质均分子量,Mn是指数均分子量。
聚丙烯树脂的质均分子量(Mw)优选180000~500000。更优选的Mw的下限为190000、进一步优选200000,更优选的Mw的上限为320000、进一步优选300000、特别优选250000。
聚丙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20000~200000。更优选的Mn的下限为30000、进一步优选40000、特别优选50000,更优选的Mn的上限为80000、进一步优选70000、特别优选60000。
测定构成第1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的聚丙烯树脂整体的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积分曲线的情况下,分子量10万以下的成分的量的下限优选35质量%、更优选38质量%、进一步优选40质量%、特别优选41质量%、最优选42质量%。
另一方面,GPC积分曲线中的分子量10万以下的成分的量的上限优选65质量%、更优选60质量%、进一步优选58质量%、特别优选56质量%、最优选55质量%。为上述范围时,拉伸变容易,或厚度不均变小,或容易升高拉伸温度、热固定温度,可以将热收缩率抑制为更低。
此时的聚丙烯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30℃、2.16kgf)优选6.2g/10分钟~10.0g/10分钟。
聚丙烯树脂的MFR的下限更优选6.5g/10分钟、进一步优选7g/10分钟、特别优选7.5g/10分钟。聚丙烯树脂的MFR的上限更优选9g/10分钟、进一步优选8.5g/10分钟、特别优选8.2g/10分钟。
熔体流动速率(MFR;230℃、2.16kgf)为6.2g/10分钟以上时,也可以进一步减小高温下的热收缩率。进而,由拉伸而产生的薄膜的取向的程度变强,因此,薄膜的刚性、特别是宽度(TD)方向的拉伸弹性模量(杨氏模量)变高。另外,熔体流动速率(MFR;230℃、2.16kgf)为9.0g/10分钟以下时,容易进行制膜而不会断裂。
需要说明的是,聚丙烯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可以如下进行调整:将不同的分子量成分以多步在一系列的工厂聚合,或将不同的分子量成分在离线下在混炼机中进行共混,或将具有不同性能的催化剂进行共混并聚合,或使用能实现期望的分子量分布的催化剂,从而可以进行调整。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丙烯树脂通过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等公知的催化剂、使原料的丙烯聚合而得到。其中,为了消除异种结合,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优选使用能进行立构规整性高的聚合的催化剂。
作为丙烯的聚合方法,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在己烷、庚烷、甲苯、二甲苯等非活性溶剂中进行聚合的方法;在液态的单体中进行聚合的方法;在气体的单体中添加催化剂,在气相状态下进行聚合的方法;或,将它们组合而进行聚合的方法等。
聚丙烯树脂中,可以含有添加剂、其他树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成核剂、粘合剂、防雾剂、阻燃剂、无机或有机的填充剂等。作为其他树脂,可以举出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丙烯树脂以外的聚丙烯树脂、作为丙烯与乙烯和/或碳数4以上的α-烯烃的共聚物的无规共聚物、各种弹性体等。它们可以使用多级反应器进行依次聚合,或与聚丙烯树脂用亨舍尔混合机进行共混,或将事先使用熔融混炼机制作的母料粒料以成为规定的浓度的方式用聚丙烯稀释,或预先将总量熔融混炼而使用。
(2)第2发明的基材层(A)中使用的聚丙烯树脂也可以使用将乙烯和/或碳数4以上的α-烯烃以0.5摩尔%以下共聚而得到的聚丙烯树脂。这样的共聚聚丙烯树脂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聚丙烯树脂(以下,聚丙烯树脂)。共聚成分优选0.3摩尔%以下、更优选0.1摩尔%以下、最优选不含共聚成分的完全均聚聚丙烯树脂。
乙烯和/或碳数4以上的α-烯烃以超过0.5摩尔%共聚时,结晶性、刚性过度降低,高温下的热收缩率有时变大。也可以将这样的树脂共混而使用。
作为聚丙烯树脂的立构规整性的指标的用13C-NMR测定的内消旋五单元组分率([mmmm]%)优选96~99.5%。更优选97%以上、进一步优选98%以上。基材层(A)的聚丙烯的内消旋五单元组分率小时,弹性模量变低,有耐热性变得不充分的担心。99.5%是现实中的上限。
另外,对于聚丙烯树脂,作为分子量分布的指标的Mw/Mn优选3.0~5.4。更优选3.0~5.0、进一步优选3.2~4.5、特别优选3.3~4.0。
构成基材层(A)的聚丙烯树脂整体的Mw/Mn超过5.4时,Mw/Mn变得过大时,高分子量成分变多,有热收缩率有时变大,或宽度方向(TD)的拉伸弹性模量(杨氏模量)有时变小的倾向。
存在高分子量成分时,高分子量成分有促进低分子量成分的结晶的方面,但分子彼此的缠结变强,即使结晶性高,也有热收缩率变大的倾向。
构成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的聚丙烯树脂整体的Mw/Mn低于3.0时,制膜变困难。Mw是指质均分子量,Mn是指数均分子量。
聚丙烯树脂的质均分子量(Mw)优选180000~500000。更优选的Mw的下限为190000、进一步优选200000,更优选的Mw的上限为320000、进一步优选300000、特别优选250000。
聚丙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20000~200000。更优选的Mn的下限为30000、进一步优选40000、特别优选50000,更优选的Mn的上限为80000、进一步优选70000、特别优选60000。
测定构成基材层(A)的聚丙烯树脂整体的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积分曲线的情况下,分子量10万以下的成分的量的下限优选35质量%、更优选38质量%、进一步优选40质量%、特别优选41质量%、最优选42质量%。
另一方面,GPC积分曲线中的分子量10万以下的成分的量的上限优选65质量%、更优选60质量%、进一步优选58质量%、特别优选56质量%、最优选55质量%。为上述范围时,拉伸变容易,或厚度不均变小,或容易升高拉伸温度、热固定温度,将热收缩率抑制为更低。
此时的聚丙烯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30℃、2.16kgf)优选6.2g/10分钟~10.0g/10分钟。
聚丙烯树脂的MFR的下限更优选6.5g/10分钟、进一步优选7g/10分钟、特别优选7.5g/10分钟。聚丙烯树脂的MFR的上限更优选9g/10分钟、进一步优选8.5g/10分钟、特别优选8.2g/10分钟。
熔体流动速率(MFR;230℃、2.16kgf)为6.2g/10分钟以上时,可以进一步减小高温下的热收缩率。进而,由拉伸产生的薄膜的取向的程度变强,因此,薄膜的刚性、特别是宽度(TD)方向的拉伸弹性模量(杨氏模量)变高。另外,熔体流动速率(MFR;230℃、2.16kgf)为9.0g/10分钟以下时,容易进行制膜而不会断裂。
需要说明的是,聚丙烯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可以如下进行调整:将不同的分子量成分以多步在一系列的工厂聚合,或将不同的分子量成分在离线下在混炼机中进行共混,或将具有不同性能的催化剂进行共混并聚合,或使用能实现期望的分子量分布的催化剂,从而可以进行调整。
基材层(A)中使用的聚丙烯树脂可以通过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等公知的催化剂、使原料的丙烯聚合而得到。其中,为了消除异种结合,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优选使用能进行立构规整性高的聚合的催化剂。
作为丙烯的聚合方法,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在己烷、庚烷、甲苯、二甲苯等非活性溶剂中进行聚合的方法;在液态的单体中进行聚合的方法;在气体的单体中添加催化剂,在气相状态下进行聚合的方法;或,将它们组合而进行聚合的方法等。
聚丙烯树脂中,可以含有添加剂、其他树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成核剂、粘合剂、防雾剂、阻燃剂、无机或有机的填充剂等。作为其他树脂,可以举出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丙烯树脂以外的聚丙烯树脂、作为丙烯与乙烯和/或碳数4以上的α-烯烃的共聚物的无规共聚物、各种弹性体等。它们可以使用多级反应器进行依次聚合,或与聚丙烯树脂用亨舍尔混合机进行共混,或将事先使用熔融混炼机制作的母料粒料以成为规定的浓度的方式用聚丙烯稀释,或预先将总量熔融混炼而使用。
(3)第2发明的表面层(B)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适合地为0.027μm以上且0.40μm以下。低于0.027μm时,与印刷墨的密合性、跟与其他构件薄膜的层压中使用的粘接剂的密合性不充分,超过0.40μm时,产生显色性、掉色之类的问题。
为了将表面层(B)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设为0.027μm以上且0.40μm以下,优选使用作为形成表面层(B)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不同的2种以上的聚丙烯系树脂的混合物。此时,其MFR之差优选3g/10分钟以上、更优选3.5g/10分钟以上。
推测:通过使用这样的混合物,出于结晶速度的差异的理由,表面层(B)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成为0.027μm以上。
作为MFR大的聚丙烯系树脂,也可以使用将乙烯和/或碳数4以上的α-烯烃共聚而得到的聚丙烯。作为碳数4以上的α-烯烃,可以举出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辛烯等。
另外,作为MFR小的聚丙烯系树脂,也可以使用将乙烯和/或碳数4以上的α-烯烃共聚而得到的聚丙烯。作为碳数4以上的α-烯烃,可以举出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辛烯等。
另外,作为其他共聚成分,也可以使用具有极性的马来酸等。
乙烯、碳数4以上的α-烯烃、其他共聚成分总计优选8.0摩尔%以下。超过8.0摩尔%进行共聚时,有时薄膜发生白化而成为外观不良、或产生粘合性而制膜变困难。
另外,也可以将2种以上的这些树脂共混而使用。进行共混的情况下,各树脂可以超过8.0摩尔%进行共聚,共混物优选的是,在单体单元中除丙烯以外的单体为8.0摩尔%以下。
另外,表面层(B)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优选MFR为1.0g/10分钟~8g/10分钟。表面层(B)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的MFR的下限更优选2g/10分钟、进一步优选3g/10分钟。表面层(B)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的MFR的上限更优选7g/10分钟、进一步优选6.0g/10分钟。为该范围时,制膜性也良好,也可以将高温下的热收缩率保持为较小。表面层(B)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的MFR小于1.0g/10分钟时,基材层(A)的聚丙烯的MFR大的情况下,基材层(A)与表面层(B)的粘度差变大,因此,制膜时容易产生不均(卷材不均)。表面层(B)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的MFR超过8g/10分钟时,对冷却辊的密合性变差,混入空气,平滑性差,有其成为起点的缺陷变多的担心。
表面层(B)中使用的聚丙烯树脂通过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等公知的催化剂、使原料的丙烯聚合而得到。其中,为了消除异种结合,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优选使用能进行立构规整性高的聚合的催化剂。
作为丙烯的聚合方法,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在己烷、庚烷、甲苯、二甲苯等非活性溶剂中进行聚合的方法;在液态的单体中进行聚合的方法;在气体的单体中添加催化剂,在气相状态下进行聚合的方法;或,将它们组合而进行聚合的方法等。
表面层(B)中,可以含有添加剂、其他树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成核剂、粘合剂、防雾剂、阻燃剂、无机或有机的填充剂等。作为其他树脂,可以举出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丙烯树脂以外的聚丙烯树脂、作为丙烯与乙烯和/或碳数4以上的α-烯烃的共聚物的无规共聚物、各种弹性体等。它们可以使用多级反应器进行依次聚合,或与聚丙烯树脂用亨舍尔混合机进行共混,或将事先使用熔融混炼机制作的母料粒料以成为规定的浓度的方式用聚丙烯稀释,或预先将总量熔融混炼而使用。
表面层(B)的表面的湿润张力优选38mN/m以上。
湿润张力为38mN/m以上时,与印刷墨、粘接剂的密合性提高。
湿润张力更优选16LogΩ以上。为了将湿润张力设为38mN/m以上,通常进行使用抗静电剂、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的操作,但有降低表面电阻率的效果,因此,可以举出进行电晕处理、火焰处理等表面处理。
例如,电晕处理中,优选使用预热辊、处理辊在空中进行。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薄膜的表面层(B)表面的中心面山高度SRp+中心面谷深度SRv优选1.0μm以上且2.0μm以下。
此处,表面层(B)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中心面山高度SRp、中心面谷深度SRv是指,使用三维粗糙度计,在触针压力20mg下,以X方向的测定长度1mm、Y方向的输送间距2μm进行接收线数99条、高度方向倍率20000倍、截止值80μm的测定,依据JISB0601(1994)中记载的算术平均粗糙度的定义,从而求出。
表面层(B)表面的中心面山高度SRp+中心面谷深度SRv为由润滑剂形成的大的凹凸的部分的状态的指标,在卷薄膜的状态下,跟与基材层(A)接触时的滑动性有关系。
表面层(B)表面的中心面山高度SRp+中心面谷深度SRv为1.0μm以上时,自卷薄膜的卷出性提高,为2.0μm以下时,可以维持透明性。
表面层(B)表面的中心面山高度SRp+中心面谷深度SRv优选1.1μm以上、更优选1.2μm以上、特别优选1.3μm以上。
为了将表面层(B)表面的中心面山高度SRp+中心面谷深度SRv设为1.0μm以上且2.0μm以下,在形成表面层(B)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中配混防粘连剂是适合的方法。
作为防粘连剂,可以从二氧化硅、碳酸钙、高岭土、沸石等无机系的防粘连剂、丙烯酸系、聚甲基丙烯酸系、聚苯乙烯系等有机系防粘连剂等中适宜选择而使用。这些之中,特别优选使用二氧化硅。
防粘连剂的优选的平均粒径为1.0~2.0μm、更优选1.0~1.5μm。
防粘连剂优选在聚丙烯树脂组合物中设为质量3000ppm。此处所谓平均粒径的测定法如下: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照片拍摄,用图像分析仪装置测定水平方向的费雷特径,用其平均值来表示。
(4)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整体的厚度优选9~200m、更优选10~150μm、进一步优选12~100μm、特别优选12~80μm。
作为第2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中的表面层(B)与基材层(A)的厚度的比率,全部表面层(B)/全部基材层(A)优选0.01~0.5、更优选0.03~0.4、进一步优选0.05~0.3。全部表面层(B)/全部基材层(A)超过0.5时,体现收缩率变大的倾向。另外,全部基材层(A)的厚度相对于薄膜整体的厚度优选50~99%、进一步优选60~97%、特别优选70~95%。剩余部分成为表面层(B)或表面层(B)和其他层(例如C层)。全部表面层(B)的实质的厚度优选0.5~4μm、更优选1~3.5μm、进一步优选1.5~3μm。
作为第2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中的表面层(B)与基材层(A)的厚度的比率,全部表面层(B)/全部基材层(A)优选0.01~0.5、更优选0.03~0.4、进一步优选0.05~0.3。全部表面层(B)/全部基材层(A)超过0.5时,体现收缩率变大的倾向。另外,全部基材层(A)的厚度相对于薄膜整体的厚度优选50~99%、进一步优选60~97%、特别优选70~95%。剩余部分成为表面层(B)或表面层(B)和其他层(例如C层)。
全部表面层(B)的实质的厚度优选0.5~4μm、更优选1~3.5μm、进一步优选1.5~3μm。
第2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可以为具有各1层基材层(A)和表面层(B)的2层结构的薄膜,也可以形成3层以上的构成。优选的是基材层(A)/表面层(B)这2层结构。另外,也可以为表面层(B)/A层/表面层(B)、/基材层(A)/中间层(C)/表面层(B)这3层结构、其以上的多层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基材层(A)、表面层(B)有多个的情况下,只要各层满足该特性即可,组成也可以不同。
(5)薄膜特性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的纵向和横向的150℃下的热收缩率优选8%以下、更优选7%以下。通过热收缩率设为8%以下,可以降低加工时的施加热的褶皱。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中,150℃下的纵向的热收缩率优选0.2~8%、更优选0.3~7%。热收缩率如果为上述范围,则可以说是耐热性优异的薄膜,也可以在有暴露于高温的可能性的用途中使用。需要说明的是,150℃热收缩率如果直至1.5%左右,则例如可以通过增多低分子量成分、调整拉伸条件、热固定条件而实现,但为了降低至其以下,优选以离线进行退火处理等。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中,150℃下的横向的热收缩率优选0.2~8%、更优选0.3~7%、进一步优选0.4~6%、特别优选0.5~5%。热收缩率如果为上述范围,则特别是可以说是耐热性优异的薄膜,也可以在有暴露于高温的可能性的用途中使用。需要说明的是,150℃热收缩率如果直至1.5%左右,则例如可以通过增多低分子量成分、调整拉伸条件、热固定条件而实现,但为了降低至其以下,优选以离线进行退火处理等。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的纵向的拉伸弹性模量优选1.8~4GPa、更优选2.1~3.7GPa、进一步优选2.2~3.5GPa、特别优选2.3~3.4GPa。测定方法如后述。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的横向的拉伸弹性模量优选4.5~8GPa、更优选4.6~7.5GPa、进一步优选4.7~7GPa、特别优选4.8~6.5GPa。横向的拉伸弹性模量如果为上述范围,则可以形成不易折叠的薄膜。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的折叠容易性如下:将薄膜保持为环状并压缩,以用负荷传感器检测其阻力的环碰撞测定值进行评价。测定方法如后述。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的雾度优选5%以下、更优选0.2~5%、进一步优选0.3~4.5%、特别优选0.4~4%。为上述范围时,在要求透明的用途中容易使用。例如在拉伸温度、热固定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冷却辊(CR)温度高、拉伸卷材片的冷却速度慢的情况下,低分子量成分过多的情况下,有雾度变差的倾向,通过调节它们,可以设为上述范围内。雾度的测定方法如后述。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层叠聚丙烯薄膜的面取向系数的下限优选0.011、更优选0.012、进一步优选0.013。为上述范围时,容易增大薄膜的耐热性、刚性。
经拉伸的层叠聚丙烯薄膜一般具有晶体取向,其方向、程度对薄膜物性产生较大影响。晶体取向的程度为根据使用的聚丙烯的分子结构、薄膜制造中的工艺、条件而变化的倾向,通过调节它们,可以设为上述范围内。测定方法如后述。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的墨密合性是进行经凹版印刷的印刷墨的剥离试验,以整体25处中、剥离的部分的个数进行评价的。剥离处优选15个以下、更优选5个以下、最优选0个。为15个以上时,墨的剥离的程度变大,有问题。墨密合性的评价方法如后述。
对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层压后的纵向的层压强度优选1.2~2.5N/15mm、更优选1.3~2.5N/mm、进一步优选1.4~2.5N/mm。层压强度的测定方法如后述。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的动摩擦系数优选0.5以下、更优选0.48以下、特别优选0.45以下。动摩擦系数为0.5以下时,薄膜自卷薄膜的卷出能顺利地进行,容易印刷加工。动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如后述。
(6)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层叠聚丙烯薄膜可以如下得到:将聚丙烯树脂利用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形成未拉伸片,对该未拉伸片利用规定的方法进行拉伸并进行热处理,从而可以得到。
第2发明的情况下,可以如下得到:将基材层(A)用聚丙烯原料(基材层(A)用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和表面层(B)用聚丙烯原料(表面层(B)用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分别利用各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并层叠,形成层叠的未拉伸片,对该未拉伸片利用规定的方法进行拉伸并进行热处理,从而可以得到。
未拉伸片通过使用多个挤出机、供料头、多歧管而得到。熔融挤出的温度优选200~280℃左右。
第2发明中,为了在该温度范围内得到未打乱层且良好外观的层叠薄膜,优选以基材层(A)用聚丙烯原料与表面层(B)用聚丙烯原料的粘度差(MFR差)成为6g/10分钟以下的方式进行。粘度差大于6g/10分钟时,层被打乱,容易成为外观不良。更优选5.5g/10分钟以下,进一步优选5g/10分钟以下。
冷却辊表面温度优选25~35℃、更优选27~33℃。接着,用120~165℃的拉伸辊将薄膜沿长度(MD)方向拉伸至3~8倍、优选3~7倍,接着,沿TD方向以155~175℃、更优选160~163℃进行4~20倍、优选6~12倍的拉伸。进而,边以165~176℃、更优选170~176℃、进一步优选172~175℃实施2~10%的松弛,边进行热固定。对如此得到的双轴取向层叠聚丙烯薄膜根据需要实施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处理、火焰处理等后,用卷绕机进行卷取,从而可以得到薄膜卷。
MD的拉伸倍率的下限优选3倍、更优选3.5倍。低于上述时,有时成为膜厚不均。MD的拉伸倍率的上限优选8倍、更优选7倍。超过上述时,接着进行的TD拉伸有时变得不易。MD的拉伸温度的下限优选120℃、更优选125℃、进一步优选130℃。低于上述时,机械负荷变大,或厚度不均变大,或有时引起薄膜的表面粗糙。MD的拉伸温度的上限优选160℃、更优选155℃、进一步优选150℃。为了降低热收缩率,优选温度高,但有时无法附着于辊进行拉伸、或引起表面粗糙。
TD的拉伸倍率的下限优选4倍、更优选5倍、进一步优选6倍。低于上述时,有时成为厚度不均。TD拉伸倍率的上限优选20倍、更优选17倍、进一步优选15倍、特别优选12倍。超过上述时,热收缩率变高,或拉伸时有时发生断裂。为了迅速地将薄膜温度升高至拉伸温度附近,TD拉伸下的预热温度优选比拉伸温度高5~15℃地进行设定。TD的拉伸中,在比以往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还高温下进行。TD的拉伸温度的下限优选155℃、更优选157℃、进一步优选158℃、特别优选160℃。低于上述时,不会充分软化而断裂,或热收缩率有时变高。TD拉伸温度的上限优选170℃、更优选168℃、进一步优选163℃。为了降低热收缩率,优选温度较高,但超过上述时,低分子成分熔解、重结晶,不仅取向降低,而且有时表面粗糙、薄膜发生白化。
拉伸后的薄膜进行了热固定。热固定可以在比以往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还高温下进行。热固定温度的下限优选165℃、更优选166℃。低于上述时,热收缩率有时变高。另外,为了降低热收缩率,需要长时间的处理,生产率有时差。热固定温度的上限优选176℃、更优选175℃。超过上述时,低分子成分熔解、重结晶,有时表面粗糙、薄膜发生白化。
热固定时,优选进行松弛(relax)。松弛的下限优选2%、更优选3%。低于上述时,热收缩率有时变高。松弛的上限优选10%、更优选8%。超过上述时,厚度不均有时变大。
进而,为了降低热收缩率,也可以将上述工序中制造的薄膜暂时卷取为卷状后,在离线下进行退火。离线退火的温度的下限优选160℃、更优选162℃、进一步优选163℃。低于上述时,有时无法得到退火的效果。离线退火温度的上限优选175℃、更优选174℃、进一步优选173℃。超过上述时,有时透明性降低、或厚度不均变大。
离线退火时间的下限优选0.1分钟、更优选0.5分钟、进一步优选1分钟。低于上述时,有时无法得到退火的效果。离线退火时间的上限优选30分钟、更优选25分钟、进一步优选20分钟。超过上述时,生产率有时降低。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详述,但下述实施例不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变更的情况下,包含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薄膜物性的测定方法如以下所述。
1)立构规整性
内消旋五单元组分率([mmmm]%)的测定利用13C-NMR进行。内消旋五单元组分率依据“Zambelli等、Macromolecules,第6卷,925页(1973)”中记载的方法算出。13C-NMR测定如下进行:使用BRUKER公司制“AVANCE500”,以135℃将试样200mg溶解于邻二氯苯与氘代苯的8:2(体积比)的混合液中,以110℃进行。
2)熔体流动速率(MFR;g/10分钟)
依据JIS K7210,在温度230℃、载荷2.16kgf下测定。
树脂直接称量所需量的粒料(粉)而使用。
切出所需量的薄膜后,切割成约5mm见方,将其作为样品使用。
3)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如下: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根据单分散聚苯乙烯基准求出,换算为聚丙烯值。GPC测定中的使用柱、溶剂等测定条件如以下所述。
溶剂:1,2,4-三氯苯
柱:TSKgel GMHHR-H(20)HT×3
流量:1.0ml/分钟
检测器:RI
测定温度:140℃
数均分子量(Mn)、质均分子量(Mw)、分子量分布分别如下:根据借助分子量校正曲线得到的GPC曲线的各溶出位置的分子量(Mi)的分子数(Ni),用下式定义。
数均分子量:Mn=Σ(Ni·Mi)/ΣNi
质均分子量:Mw=Σ(Ni·Mi 2)/Σ(Ni·Mi)
分子量分布:Mw/Mn
基线不清楚时,在最接近于标准物质的溶出峰的高分子量侧的溶出峰的高分子量侧的基底的最低位置为止的范围内设定基线。
4)厚度
基材层(A)和表面层(B)各层的厚度如下测定:用切片机切出以改性聚氨酯树脂固定了双轴取向层叠聚丙烯薄膜的材料的截面,用微分干涉显微镜进行观察,从而测定。
5)热收缩率(%)
依据JIS Z1712,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测定。将薄膜在各MD方向和TD方向上切割成宽度20mm、长度200mm,悬挂在150℃的热风烘箱中进行5分钟加热。测定加热后的长度,以收缩了的长度相对于原始长度的比率求出热收缩率。
6)拉伸弹性模量(杨氏模量(单位:GPa))
依据JIS K7127,在23℃下测定薄膜的MD方向和TD方向的杨氏模量。
7)环碰撞(g)
用数字式环碰撞试验机(试验机产业株式会社制),准备薄膜样品尺寸12.7mm×152mm,根据薄膜样品的厚度在试样台上安装附件的间隔物,在各MD、TD方向上,随着圆周插入薄膜样品。在23℃下,将以下降速度12mm/分钟压缩压缩板时的最大载荷作为环碰撞测定值。
8)雾度(单位:%)
依据JIS K7105进行测定。
9)动摩擦系数
依据JIS K7125,使薄膜的实施了电晕处理的面彼此重叠,在23℃下进行测定。
10)折射率、面取向系数
通过JIS K7142-1996 5.1(A法),使用Atago制阿贝折射计进行测定。将沿MD、TD方向的折射率分别设为Nx、Ny、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z。面取向系数(ΔP)以(Nx+Ny)/2-Nz求出。
11)表面粗糙度
所得薄膜的表面粗糙度评价如下进行:使用三维粗糙度计(株式会社小坂研究所制、型号ET-30HK),在触针压力20mg下,以X方向的测定长度1mm、输送速度100μm/秒、Y方向的输送间距2μm进行接收线数99条、高度方向倍率20000倍、截止值80μm的测定。
三维粗糙度的测定进行3次试验,关于算术平均粗糙度(SRa)、中心面山高度(SRp)、中心面谷深度(SRv),用其平均值进行评价。
12)表面电阻率值(LogΩ)
依据JIS K6911,将薄膜在23℃下熟化24小时后,测定薄膜的电晕处理面。
13)湿润张力(mN/m)
依据JIS K6768:1999,将薄膜在23℃、相对湿度50%下熟化24小时后,以下述步骤测定薄膜的电晕处理面。
1)测定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标准试验室气氛(参照JIS K7100)下进行。
2)将试验片放置于手工涂布机(4.1)的基板上,在试验片上滴加数滴试验用混合液,立即引入线棒进行铺开。
使用棉签或刷子铺开试验用混合液的情况下,液体在至少6cm 2以上的面积上迅速地扩展。液体的量以不形成液滴、成为形成薄层的程度。
湿润张力的判定如下进行:在亮处观察试验用混合液的液膜,在3秒后的液膜的状态下进行。不产生液膜破裂,且保持涂布3秒以上时的状态的情况下,成为湿润。湿润保持3秒以上的情况下,进而,接着进入表面张力高的混合液,而且相反地,在3秒以下液膜破裂的情况下,进入下面的表面张力低的混合液。
重复该操作,选择能准确地浸润试验片的表面3秒的混合液。
3)各试验中使用新的棉签。刷子或线棒由于残留的液体蒸发而使组成和表面张力变化,因此,根据每个使用用甲醇进行清洗并干燥。
4)至少进行选择能在3秒内浸润试验片的表面的混合液的操作3次。报道了将如此选择的混合液的表面张力作为薄膜的湿润张力。
14)墨密合性
在薄膜上,使用凹版印刷机(株式会社三谷铁工所制),以速度50m/分钟实施凹版整面印刷(印刷墨量2g/m 2)。此时的墨为水性墨(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社制:商品名Eco-fine 709白)。使用该印刷样品,通过网格剥离(2mm格×25个、使用Nichiban公司制Cellotape(注册商标)18mm宽的90°剥离法)进行评价(稍详细而言),从实用性方面进行判断,进行如下排行。
网格剥离部分0个····◎:印刷墨密合性优异。
网格剥离部分1~5个···○:印刷墨密合性良好。
网格剥离部分6~15个···△:印刷墨密合性差。
网格剥离部分16个以上···×:无印刷墨密合性。
15)层压强度
层压强度通过以下的步骤测定。
1)与密封剂薄膜的层压薄膜的制作
使用连续式干式层压机如以下进行。
将粘接剂以干燥时涂布量成为3.0g/m2的方式凹版涂布于实施例、比较例中得到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的电晕面后,导入至干燥区,在80℃下干燥5秒。接着,在设置于下游侧的辊间与密封剂薄膜粘贴(辊压力0.2MP、辊温度:60℃)。所得层压薄膜在卷取了的状态下进行40℃、3天的熟化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粘接剂使用的是,将主剂(Toyo Morton Ltd.制、TM329)17.9质量%、固化剂(Toyo Morton Ltd.制、CAT8B)17.9质量%和乙酸乙酯64.2质量%混合而得到的醚系粘接剂,密封剂薄膜使用东洋纺株式会社制无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Pylenct(注册商标)CT P1128、厚度30μm)。
2)层压强度的测定
将上述中得到的层压薄膜沿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的纵向切成具有长边的条状(长度200mm、宽度15mm),使用拉伸试验机(Tensilon、Orientec Co.,Ltd.制),在23℃的环境下、以2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进行T字剥离,测定此时的剥离强度(N/15mm)。测定进行3次,将其平均值作为层压强度。
(实施例1)
使用的是,将表1所示的聚丙烯均聚物PP-1 99重量%和抗静电剂(硬脂酸二乙醇胺硬脂酸酯(松本油脂株式会社KYM-4K))1重量%混合而得到的混合物。
对于该混合物,使用60mm挤出机,在250℃下使原料树脂熔融,从T模头共挤出成片状,在30℃的冷却辊上进行冷却固化后,在135℃下沿纵向(MD)拉伸至4.5倍。接着,在拉幅机内,将薄膜宽度方向两端用夹具夹持,在175℃下预热后,在160℃下沿宽度方向(TD)拉伸至8.2倍,边沿宽度方向(TD)松弛6.7%,边在170℃下进行热固定。将此时的制膜条件作为制膜条件a示于表2。
对于所得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的单侧表面侧,使用SOFTAL Corona&Plasma GmbH公司制的电晕处理机,在施加电流值:0.75A的条件下实施电晕处理后,用卷绕机卷取,将所得薄膜作为本发明的双轴取向单层聚丙烯薄膜。所得薄膜的物性如表3所示。
(实施例2)
将表1所示的聚丙烯均聚物PP-1变更为聚丙烯树脂PP-2,使用60mm挤出机,在250℃下使混合原料熔融,从T模头共挤出成片状,在30℃的冷却辊上进行冷却固化后,在125℃下沿纵向(MD)拉伸至4.5倍。接着,在拉幅机内,将薄膜宽度方向两端用夹具夹持,在170℃下预热后,在158℃下沿宽度方向(TD)拉伸至8.2倍,边沿宽度方向(TD)松弛6.7%,边在165℃下进行热固定,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双轴取向单层聚丙烯薄膜。将此时的制膜条件作为制膜条件b示于表2。所得薄膜的物性如表3所示。
(实施例3)
基材层(A)中,使用的是,将表1所示的聚丙烯均聚物PP-1 99重量%和抗静电剂(硬脂酸二乙醇胺硬脂酸酯(松本油脂株式会社KYM-4K))1重量%混合而得到的混合原料。另外,表面层(B)中,使用的是,将表1所示的聚丙烯均聚物PP-1 99.7重量%、防粘连剂(市售的二氧化硅颗粒(平均粒径:1.3μm))0.3质量%配混而得到的混合原料。
基材层(A)中使用的混合原料使用60mm挤出机、表面层(B)中使用的混合原料使用65mm挤出机,分别在250℃下使原料树脂熔融,从T模头共挤出成片状,在30℃的冷却辊上进行冷却固化后,在135℃下沿纵向(MD)拉伸至4.5倍。接着,在拉幅机内,将薄膜宽度方向两端用夹具夹持,在175℃下预热后,在160℃下沿宽度方向(TD)拉伸至8.2倍,边沿宽度方向(TD)松弛6.7%,边在170℃下进行热固定。以表2所示的制膜条件a进行制膜,用卷绕机卷取,得到基材层(A)与表面层(B)各1层地层叠的本发明的双轴取向层叠聚丙烯薄膜。对所得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的表面层(B)的表面侧使用SOFTAL Corona&Plasma GmbH公司制的电晕处理机,在施加电流值:0.75A的条件下实施电晕处理后,用卷绕机卷取,将所得薄膜作为本发明的双轴取向单层聚丙烯薄膜。所得薄膜的物性如表3所示。
(实施例4)
基材层(A)中使用的原料中不含有抗静电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得到双轴取向层叠聚丙烯薄膜。所得薄膜的物性如表3所示。
(实施例5)
基材层(A)中,使用的是,将表1所示的聚丙烯均聚物PP-1 99质量%和抗静电剂(硬脂酸二乙醇胺硬脂酸酯(松本油脂株式会社KYM-4K))1质量%混合而得到的混合物。另外,表面层(B)中,使用的是,配混有表1所示的聚丙烯均聚物PP-6 48.7重量%、表1所示的乙烯共聚聚丙烯聚合物PP-751重量%、作为防粘连剂的市售的二氧化硅颗粒(平均粒径:1.3μm)0.3质量%份的混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得到双轴取向层叠聚丙烯薄膜。
(实施例6)
使薄膜厚度为30μ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双轴取向单层聚丙烯薄膜。所得薄膜的物性如表3所示。
(实施例7)
使薄膜厚度为40μ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双轴取向单层聚丙烯薄膜。所得薄膜的物性如表3所示。
(比较例1)
将表1所示的聚丙烯树脂PP-1变更为表1所示的聚丙烯树脂PP-3,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双轴取向单层聚丙烯薄膜。所得薄膜的物性如表4所示。
(比较例2)
将表1所示的聚丙烯树脂PP-1变更为表1所示的聚丙烯树脂PP-4,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双轴取向单层聚丙烯薄膜的制膜,但拉伸时会断裂,无法得到薄膜。
(比较例3)
将表1所示的聚丙烯树脂PP-1变更为表1所示的聚丙烯树脂PP-5,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双轴取向单层聚丙烯薄膜。所得薄膜的物性如表4所示。
(比较例4)
将表1所示的聚丙烯树脂PP-1变更为表1所示的聚丙烯树脂PP-6,使用60mm挤出机,在250℃下使原料树脂熔融,从T模头共挤出成片状,在30℃的冷却辊上进行冷却固化后,在125℃下沿纵向(MD)拉伸至4.5倍。接着,在拉幅机内,将薄膜宽度方向两端用夹具夹持,在170℃下预热后,在158℃下沿宽度方向(TD)拉伸至8.2倍,边沿宽度方向(TD)松弛6.7%,边在165℃下进行热固定,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双轴取向单层聚丙烯薄膜。所得薄膜的物性如表4所示。
(比较例5)
将表1所示的聚丙烯树脂PP-1变更为表1所示的聚丙烯树脂PP-8,使用60mm挤出机,在250℃下使原料树脂熔融,从T模头共挤出成片状,在30℃的冷却辊上进行冷却固化后,在140℃下沿纵向(MD)拉伸至4.5倍。接着,在拉幅机内,将薄膜宽度方向两端用夹具夹持,在170℃下预热后,在160℃下沿宽度方向(TD)拉伸至8.2倍,边沿宽度方向(TD)松弛6.7%,边在168℃下进行热固定,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双轴取向单层聚丙烯薄膜。将此时的制膜条件作为制膜条件c示于表2。所得薄膜的物性如表4所示。
(比较例6)
将表1所示的聚丙烯树脂PP-1变更为表1所示的聚丙烯树脂PP-9,使用60mm挤出机,在250℃下使原料树脂熔融,从T模头共挤出成片状,在30℃的冷却辊上进行冷却固化后,在135℃下沿纵向(MD)拉伸至4.5倍。接着,在拉幅机内,将薄膜宽度方向两端用夹具夹持,在170℃下预热后,在160℃下沿宽度方向(TD)拉伸至8.2倍,边沿宽度方向(TD)松弛6.7%,边在168℃下进行热固定,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双轴取向单层聚丙烯薄膜。将此时的制膜条件作为制膜条件d示于表2。所得薄膜的物性如表4所示。
[表1]
[表2]
薄膜制膜条件 a b c d
熔融树脂温度(℃) 250 250 250 250
冷却辊温度(℃) 30 30 30 30
纵向拉伸倍率(倍) 4.5 4.5 4.5 4.5
纵向拉伸温度(℃) 135 125 140 135
宽度方向拉伸倍率(倍) 8.2 8.2 8.2 8.2
宽度方向拉伸预热温度(℃) 175 170 170 170
宽度方向拉伸温度(℃) 160 158 160 160
热固定温度(℃) 170 165 168 168
宽度方向松弛率(%) 6.7 6.7 6.7 6.7
[表3]
[表4]
对于实施例1~5中得到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热收缩率小、杨氏模量大。其中,实施例3~5中得到的层叠薄膜成为层压强度、墨密合性更为良好的薄膜。
相对于此,对于比较例1中得到的薄膜,宽度方向(TD)的热收缩率大。对于比较例3中得到的薄膜,宽度方向(TD)的热收缩率大、而且宽度方向(TD)的杨氏模量小。比较例4中得到的薄膜成为在宽度方向(TD)和纵向(MD)上热收缩率大、杨氏模量小的薄膜。
对于比较例5中得到的薄膜,宽度方向(TD)的杨氏模量小。对于比较例6中得到的薄膜,宽度方向(TD)的热收缩率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层叠聚丙烯薄膜具有更高的耐热性和刚性,施加热的褶皱变得更小,不易折叠,因此,加工性优异。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薄膜当然可以用于自立袋等中使用的食品包装用,还可以用于标签用途等。

Claims (3)

1.一种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构成薄膜的聚丙烯树脂满足下述1)~4)的条件,以及,薄膜的面取向系数的下限为0.0125,薄膜的横向的拉伸弹性模量为5.0GPa以上,薄膜的纵向和横向的150℃下的热收缩率为8%以下,薄膜的雾度值为4%以下,
1)内消旋五单元组分率的下限为96%;
2)除丙烯以外的共聚单体量的上限为0.1mol%;
3)质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为3.0以上且5.0以下;
4)在230℃、2.16kgf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6.2g/10分钟以上且9.0g/10分钟以下。
2.一种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材层(A),其以聚丙烯系树脂为主成分;和,表面层(B),其位于基材层(A)的至少一个表面、且以聚丙烯系树脂为主成分,构成基材层(A)的聚丙烯树脂满足下述1)~4)的条件,
所述表面层(B)表面的中心面山高度SRp+中心面谷深度SRv为1.0μm以上且2.0μm以下,
以及,薄膜的面取向系数的下限为0.0125,薄膜的横向的拉伸弹性模量为4.9GPa以上,薄膜的纵向和横向的150℃下的热收缩率为8%以下,薄膜的雾度值为4%以下,
1)内消旋五单元组分率的下限为96%;
2)除丙烯以外的共聚单体量的上限为0.1mol%;
3)质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为3.0以上且5.0以下;
4)在230℃、2.16kgf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6.2g/10分钟以上且9.0g/10分钟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其中,薄膜的纵向的拉伸弹性模量为2.0GPa以上。
CN202410614013.1A 2016-03-28 2017-03-24 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 Pending CN1184570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4051 2016-03-28
JP2016-064051 2016-03-28
JP2017016802 2017-02-01
JP2017-037206 2017-02-28
JP2017037206 2017-02-28
PCT/JP2017/012073 WO2017170244A1 (ja) 2016-03-28 2017-03-24 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CN201780020214.7A CN108884246A (zh) 2016-03-28 2017-03-24 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
JP2017-016802 2017-08-03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0214.7A Division CN108884246A (zh) 2016-03-28 2017-03-24 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457000A true CN118457000A (zh) 2024-08-09

Family

ID=5996452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614013.1A Pending CN118457000A (zh) 2016-03-28 2017-03-24 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
CN201780020214.7A Pending CN108884246A (zh) 2016-03-28 2017-03-24 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0214.7A Pending CN108884246A (zh) 2016-03-28 2017-03-24 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3) KR20240058955A (zh)
CN (2) CN118457000A (zh)
TW (1) TWI773665B (zh)
WO (1) WO20171702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3097B (zh) * 2017-02-01 2023-02-21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配向聚丙烯系膜以及積層體
TWI835744B (zh) * 2017-09-26 2024-03-21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聚丙烯系積層膜
KR20200143713A (ko) * 2018-04-12 2020-12-24 신에쓰 가가꾸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광촉매 전사 필름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12351885A (zh) * 2018-06-19 2021-02-09 东洋纺株式会社 聚丙烯系层叠薄膜
JP7292139B2 (ja) * 2018-07-26 2023-06-16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熱収縮性プラスチック製部材、複合プリフォームおよび複合容器
US20220081521A1 (en) * 2018-12-28 2022-03-17 Toyobo Co., Ltd. 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 film
WO2020137790A1 (ja) * 2018-12-28 2020-07-02 東洋紡株式会社 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JP6904489B2 (ja) * 2018-12-28 2021-07-14 東洋紡株式会社 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WO2020137791A1 (ja) * 2018-12-28 2020-07-02 東洋紡株式会社 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WO2020137792A1 (ja) * 2018-12-28 2020-07-02 東洋紡株式会社 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TW202100631A (zh) 2019-06-20 2021-01-01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聚烯烴系樹脂膜、使用有聚烯烴系樹脂膜之積層體以及包裝體
TWI828911B (zh) 2019-06-20 2024-01-11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聚烯烴系樹脂膜、使用有聚烯烴系樹脂膜之積層體以及包裝體
TW202110646A (zh) * 2019-07-10 2021-03-16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配向聚丙烯系樹脂膜及使用該雙軸配向聚丙烯系樹脂膜之包裝體
EP4043213A4 (en) * 2019-10-10 2023-11-08 Toray Industries, Inc. POLYOLEFIN LAYER
WO2021070672A1 (ja) * 2019-10-10 2021-04-15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フィルム
TW202142610A (zh) * 2020-03-24 2021-11-16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配向聚丙烯膜
US20230212362A1 (en) * 2020-06-17 2023-07-06 Toyobo Co., Ltd. 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 film
US20230212361A1 (en) * 2020-06-17 2023-07-06 Toyobo Co., Ltd. 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 film
JPWO2022004340A1 (zh) * 2020-07-03 2022-01-06
US20240051275A1 (en) * 2021-01-12 2024-02-15 Toyobo Co., Ltd. Laminated film
CN115042490B (zh) * 2022-05-26 2024-02-27 苏州昆岭薄膜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光泽的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耐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4070981A1 (ja) * 2022-09-28 2024-04-04 三井化学東セロ株式会社 二軸延伸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食品用包装体および食品包装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49149A (ja) * 1986-12-15 1988-06-21 東レ株式会社 熱接着性2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イルム
JP3237033B2 (ja) * 1993-04-13 2001-12-10 チッソ株式会社 二軸延伸複層フィルム
JP2001040111A (ja) * 1999-07-26 2001-02-13 Toray Ind Inc 強力化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EP1675883B1 (en) * 2003-10-07 2007-08-08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for air quenched blown films
KR101097136B1 (ko) * 2003-12-26 2011-12-22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감열전사기록용 2축배향 백색 폴리프로필렌 필름 및그것으로 이루어지는 감열전사기록용 수용시트
EP1726602A1 (en) 2005-05-27 2006-11-29 Borealis Technology Oy Propylene polymer with high crystallinity
TWI421166B (zh) * 2006-05-16 2014-01-01 Toray Industries 雙軸配向白色聚丙烯膜、反射板及感熱轉印記錄用收受片
DE112008002985B4 (de) * 2007-11-07 2020-07-02 Oji Paper Co. Ltd. Biaxial orientierter Polypropylenfilm für einen Kondensator, ein bedampfter Film und ein Kondensator, der diesen verwendet
US9969820B2 (en) * 2011-07-01 2018-05-15 Basell Poliolefine Italia S.R.L. Polypropylene films and sheets
TWI631151B (zh) * 2012-01-24 2018-08-01 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拉伸聚丙烯薄膜
KR102242396B1 (ko) * 2013-07-23 2021-04-20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히트 시일성 폴리프로필렌 적층 연신 필름
WO2015012324A1 (ja) 2013-07-23 2015-01-29 東洋紡株式会社 延伸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101758A (ko) 2022-07-19
KR20180128027A (ko) 2018-11-30
TW201801928A (zh) 2018-01-16
TWI773665B (zh) 2022-08-11
KR20240058955A (ko) 2024-05-03
CN108884246A (zh) 2018-11-23
WO2017170244A1 (ja) 2017-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457000A (zh) 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
CN109070568B (zh) 双轴拉伸层叠聚丙烯薄膜
JP2024001320A (ja) 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JP7298751B2 (ja) 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JP7548346B2 (ja) 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系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7409459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積層フィルム
EP4186689A1 (en) Laminated film
CN115916537A (zh) 双轴取向聚丙烯系薄膜
WO2016047546A1 (ja) 積層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CN118475473A (zh) 双轴取向聚丙烯系薄膜
CN118414247A (zh) 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
WO2023286541A1 (ja) 二軸配向積層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