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905783A -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05783A
CN117905783A CN202211268966.4A CN202211268966A CN117905783A CN 117905783 A CN117905783 A CN 117905783A CN 202211268966 A CN202211268966 A CN 202211268966A CN 117905783 A CN117905783 A CN 1179057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base
arm
supporting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689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伟峰
钟鼎
詹强
花蕾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689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0578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8724 priority patent/WO202408274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905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057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转轴机构、柔性显示屏和端盖。其中,通过转轴机构可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相对展开和闭合。柔性显示屏连续覆盖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轴机构,且柔性显示屏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转轴机构包括基座,基座的至少部分可容纳于端盖的第一容纳槽。第一壳体的背离柔性显示屏的一侧具有第一外观面,基座具有第一弧形槽,电子设备在闭合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时,第一壳体的至少部分在第一弧形槽内转动。且当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和展开状态时,第一外观面和第一容纳槽的槽面搭接。这样可使第一壳体的结构较为简单,其有利于简化电子设备的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显示屏技术的逐渐成熟,推动电子设备的显示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可折叠柔性显示屏手机、可折叠柔性显示屏平板电脑,以及具有可折叠柔性显示屏的可穿戴电子设备等是未来智能电子设备的一大重要演进方向。
柔性显示屏是可折叠电子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其具有连续可折叠的特征。而转轴机构作为可折叠电子设备实现折叠功能的重要部件,在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转轴机构可形成用于容纳柔性显示屏的弯折部分的容屏空间,以避免使柔性显示屏受到拉扯或者挤压。在目前的可折叠电子设备中,为了使转轴机构能够形成满足容屏要求的容屏空间,转轴机构通常会采用对称设计,从而使电子设备呈对称设计,但这会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结构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以简化转轴机构的结构,从而使电子设备的结构得以简化。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为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其可以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转轴机构、柔性显示屏和端盖。其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设于转轴机构的相对的两侧,并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通过转轴机构实现相对展开和闭合。柔性显示屏可以连续的覆盖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轴机构,并且柔性显示屏可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这样,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转轴机构转动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可随之弯折,且柔性显示屏的弯折部分与转轴机构对应设置。另外,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外观面,该第一外观面为第一壳体的背离柔性显示屏的表面。转轴机构可以包括基座,基座可具有第一弧形槽。端盖朝向柔性显示屏的一面具有第一容纳槽,基座的至少部分可容纳于该第一容纳槽中,以使端盖可对基座起到保护的作用。当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和展开状态时,第一外观面可与第一容纳槽的槽面相搭接,从而在该状态下,可使第一壳体与端盖之间具有完整的外观面。另外,当电子设备在闭合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时,第一壳体的至少部分可在第一弧形槽内转动,采用该设计可以使第一壳体的结构较为简单,重量较轻,其可以使电子设备的结构得以简化。
另外,在本申请中,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外观面,第二外观面位于第二壳体的背离柔性显示屏的一侧。其中,第一外观面与柔性显示屏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外观面与柔性显示屏之间的间距。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呈非等的结构,并可使第一壳体的厚度较小,从而有利于实现第一壳体的减薄设计,并使该第一壳体的结构得以简化,其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简化设计。
在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二壳体可以具有第二容纳槽,端盖具有第三外观面,该第三外观面为端盖的背离基座的表面。当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和展开状态时,第三外观面与第二容纳槽的槽面搭接,从而在该状态下,可使第二壳体与端盖之间具有完整的外观面。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在闭合状态和展开状态下具有完整的外观面,其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美观性。
转轴机构为实现电子设备转动的关键部件,其在具体设置时,还可以包括主轴模组,主轴模组包括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分设于基座的相对的两侧。其中,第一转动组件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基座转动连接,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壳体通过第一支撑板实现与基座的转动连接。第二转动组件可以包括第一支撑臂和壳体固定架,第一支撑臂与基座转动连接,壳体固定架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撑臂与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从而使第二壳体通过第一支撑板实现与基座的转动连接。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板面,该第一板面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可以与第一支撑板的第一板面粘接。具体的,柔性显示屏可与第一板面的部分区域粘接。从而可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使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一支撑板共同对柔性显示屏起到平稳支撑的作用。在电子设备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板可带动柔性显示屏转动,其可有效的避免柔性显示屏发生形变,以降低柔性显示屏损坏的风险。并且,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柔性显示屏可与第一支撑板相贴合,其可有利于改善柔性显示屏的光影。
另外,为了实现第一支撑板与基座的转动连接,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的用于与基座转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弧形转动块,该第一弧形转动块可容置于第一弧形槽内,并且可沿第一弧形槽的弧形面转动,从而使第一支撑板与基座通过虚拟轴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其有利于减小第一支撑板在基座上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转轴机构的减窄设计,其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在本申请中,第一转动件还可以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一支撑板具有缺口,第一转动件的至少部分可容置于缺口,并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一转动件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臂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另外,第一支撑板与基座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一轴线,第一支撑板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二轴线,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间隔设置;第一支撑臂与基座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三轴线,第一支撑臂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四轴线,第三轴线和第四轴线间隔设置。这样,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闭合时,第一支撑臂绕基座转动,第一转动件朝向第一支撑板运动,从而使第一支撑板绕基座转动,并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支撑臂相向转动。而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展开时,第一支撑臂绕基座转动,第一转动件朝向第一支撑臂运动,从而使第一支撑板在第一转动件的拉动下绕基座转动,并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支撑臂相背转动,从而实现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的同步反向运动。从而可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电子设备展开和闭合过程中的同步反向运动,其可有利于提高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作用于柔性显示屏的力的一致性,从而可有效的降低柔性显示屏损坏的风险。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动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套设于第一转轴。另外,在沿第一转轴的轴向上,第一支撑板还可以具有第一凸轮面,第一转动件可具有第二凸轮面。这样,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可以使第一凸轮面和第二凸轮面相抵接,以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转动件发生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产生阻尼力,在将该转轴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该阻尼力可使用户在折叠电子设备的过程中有明显的感受,从而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提高第二转动组件的运动稳定性,第二转动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支撑臂,该第二支撑臂与基座转动连接,且第二支撑臂与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从而使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共同带动第二壳体转动,其有利于提高第二壳体运动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中,第一转动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转动件,该第二转动件的至少部分可容置于第一支撑板的缺口内。第二转动件与第一支撑板可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此时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和第一支撑板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即第一支撑板与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与第一支撑板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重合。另外,第二支撑臂与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又第二支撑臂与基座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五轴线,第二支撑臂与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六轴线,第五轴线和第六轴线间隔设置。这样,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闭合时,第二支撑臂绕基座转动,第二转动件朝向第一支撑板运动,从而使第一支撑板在第二转动件的推动下绕基座转动,并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臂相向转动。而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展开时,第二支撑臂绕基座转动,第二转动件朝向第二支撑臂运动,从而使第一支撑板在第二转动件的拉动下绕基座转动,并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臂相背转动,从而实现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的同步反向运动。
另外,在沿第一转轴的轴向方向上,第一支撑板可以具有第三凸轮面,而第二转动件可具有第四凸轮面,第三凸轮面和第四凸轮面可相抵接,从而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转动件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产生阻尼力。这样,在第一支撑板绕基座转动的过程中,有两对阻尼力作用于该第一转动组件,其可提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感受。
本申请上文提到的第一弹性件也可以作用于第二转动件,从而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使第三凸轮面和第四凸轮面紧密的抵接,以提高第一支撑板和第二转动件相对转动过程中的阻尼力。
为了提高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运动的一致性,可以使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通过第二转轴与基座转动连接。
由上文的介绍可以知道,通过凸轮面的配合可以产生阻尼力。基于此,也可以通过对第二转动组件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在第二转动组件转动的过程中也存在阻尼力的作用。具体实施时,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座还可以包括第一凸轮件,该第一凸轮件和第一支撑臂可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并且第一凸轮件可通过第三转轴与基座连接。这样可使第一凸轮件与基座之间没有转动关系。
另外,第二转动件可包括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套设于第二转轴。在沿第二转轴的轴向方向上,第一支撑臂具有第五凸轮面,第五凸轮面朝向第二支撑臂设置;第一凸轮件可以具有第六凸轮面,第六凸轮面背离第二支撑臂设置;在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五凸轮面和第六凸轮面可相抵接。这样,在第一支撑臂相对基座转动的过程中,可在二者之间产生阻尼力。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座还可以包括第二凸轮件,第二凸轮件与第二支撑臂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并且该第二凸轮件与第一凸轮件可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另外,在沿第二转轴的轴向方向上,第二支撑臂可具有第七凸轮面,第七凸轮面朝向第一支撑臂设置;而第二凸轮件可具有第八凸轮面,第八凸轮面背离第一支撑臂设置;则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第七凸轮面和第八凸轮面可相抵接。这样,在第二支撑臂相对基座转动的过程中,可在二者之间产生阻尼力。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座还可以包括第一阻尼支架和第二阻尼支架。第一凸轮件与第一阻尼支架相抵接,第二凸轮件与第二阻尼支架相抵接,从而实现对第一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在轴向方向的限位。
为了实现第一凸轮件与第一阻尼支架的抵接,以及第二凸轮件与第二阻尼支架的抵接,基座还可以包括第三弹性件,该第三弹性件可套设于第三转轴。从而可在第三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一凸轮件与第一阻尼支架相抵接,第二凸轮件与第二阻尼支架相抵接。
在本申请中,第二转轴的第一端可与第一阻尼支架限位卡接,第二转轴的第二端可与第二阻尼支架限位卡接,从而实现对第二转轴在轴向方向的限位。相类似的,第三转轴的第一端可与第一阻尼支架限位卡接,第三转轴的第二端可与第二阻尼支架限位卡接,从而实现对第三转轴在轴向方向的限位。
另外,第二转轴的第一端和第三转轴的第一端可均与一第一限位片卡接,且该第一限位片与第一阻尼支架相抵接,从而实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和第三转轴的第一端与第一阻尼支架的连接。相类似的,第二转轴的第二端和第三转轴的第二端可均与一第二限位片卡接,且该第二限位片与第二阻尼支架相抵接,从而实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和第三转轴的第二端与第二阻尼支架的连接。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沿第二转轴的轴向方向上,第二阻尼支架还可以具有第九凸轮面,第九凸轮面朝向第二支撑臂设置;而第二支撑臂还具有第十凸轮面,第十凸轮面背离第一支撑臂设置;则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第九凸轮面和第十凸轮面可相抵接。这样,在第二支撑臂相对基座转动的过程中,可在二者之间产生阻尼力。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座可以包括承载面,该承载面可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板和摆臂,第二支撑板与壳体固定架转动连接,且该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二板面,该第二板面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
摆臂可与基座转动连接,且第一支撑臂的转动轴线和摆臂的转动轴线平行不重合。这样,可实现摆臂与第一支撑臂的相位差动效果,以在转轴机构转动的过程中,使第二转动组件相对于基座进行伸缩运动,以使其能够适应柔性显示屏的长度,避免对柔性显示屏造成拉扯或者挤压,以降低柔性显示屏损坏的风险,延长其使用寿命。
又因为第一转动组件在绕基座转动的过程中,其与基座之间的相对距离不会伸长,这样可使转轴机构的第一转动组件侧的结构设计简单,占用空间小,从而有利于减小整个转轴机构的体积。其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薄型化设计。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摆臂与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其中,壳体固定架可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滑槽,第一支撑臂可在第一滑槽内滑动,摆臂可以在第三滑槽内滑动。另外,第一方向在第一截面的投影和第二方向在第一截面的投影不平行。其中,该第一截面为垂直第一支撑臂的转动轴线和摆臂的转动轴线的参考平面。这样,可通过对第一滑槽和第三滑槽的开设方向进行合理设计,来实现对第一支撑臂与摆臂相对于基座转动的角度的调整。示例性的,可使第一支撑臂和摆臂的转动角度均不大于90°。这样,可使第一支撑臂和摆臂相对于基座转动的角度较小,从而可避免转轴机构的其它结构对摆臂的转动进行避让,其可有利于摆臂的局部结构的壁厚的增加,从而使摆臂的结构可靠性得以提升。另外,在将该转轴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可有效的避免对电子设备中的部件进行减薄设计,来对摆臂的转动进行避让,其可提高电子设备整机结构的可靠性。并且,还可减小摆臂转动对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造成挤压的风险,其可降低柔性显示屏损坏的风险,延长其使用寿命。
采用上述的设计方式,当转轴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板面和承载面的夹角,可大于第二板面和承载面的夹角,以在第一板面、第二板面与承载面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柔性显示屏的可弯折部分的容屏空间。这里,转轴机构的闭合状态并一定是指转轴机构的两个转动组件之间完全贴合无缝,其指的是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的时候,转轴机构所对应的状态。
由于在本申请提供的转轴机构中,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相对彼此或者说相对基座来说,是一种非对称的设置形式,采用该转轴机构,可以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基座之间形成一个向第一支撑板侧倾斜的三角形容屏空间。在将该转轴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的可弯折部分可容置于该容屏空间,并呈偏心水滴状形态。这样,可在避免对柔性显示屏造成挤压,从而可降低柔性显示屏损坏的风险的同时,有效的减小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区域的宽度,以有利于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同时,由于转轴机构的两侧不需要设置为完全一样的结构,因此转轴结构一侧的结构设计可以得以精简,这样的设计也可使转轴机构的整体结构得到简化。
第二支撑板与壳体固定架之间的转动连接的实现方式有很多,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壳体固定架上设置转动槽,同时在第一支撑板上设置转动部。这样,可将转动部安装于转动槽,并使转动部可沿转动槽的槽面转动。
另外,当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支撑臂时,壳体固定架还可以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则第二支撑臂可在第二滑槽内滑动。这样,可通过对第二滑槽的开设方向进行合理设计,来实现对第二支撑臂相对于基座转动的角度的调整。示例性的,可使第二支撑臂的转动角度均不大于90°。
在本申请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摆臂可与壳体固定架转动连接。采用该方案,第一支撑臂与摆臂之间形成连杆滑块机构,在电子设备由闭合状态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臂转过的角度可为90°,但摆臂转过的角度要大于90°。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该转轴机构可用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且转轴机构与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的可弯折部分对应设置,电子设备通过转轴机构展开或闭合。在具体设置转轴机构,其可以包括基座和主轴模组。其中,主轴模组包括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分设于基座的相对的两侧。其中,第一转动组件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转动件,第一支撑板具有缺口,第一转动件的至少部分可容置于缺口,并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一转动件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第二转动组件可以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一支撑臂与基座转动连接,且第一支撑臂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另外,第一支撑板与基座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一轴线,第一支撑板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二轴线,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间隔设置;第一支撑臂与基座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三轴线,第一支撑臂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四轴线,第三轴线和第四轴线间隔设置。这样,当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相对闭合时,第一支撑臂绕基座转动,第一转动件朝向第一支撑板运动,从而使第一支撑板在第一转动件的推动下绕基座转动,并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支撑臂相向转动。另外,当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相对展开时,第一支撑臂绕基座转动,第一转动件朝向第一支撑臂运动,从而使第一支撑板在第一转动件的拉动下绕基座转动,并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支撑臂相背转动,从而实现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的同步反向运动。
为了实现第一支撑板与基座的转动连接,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座可设置有第一弧形槽,第一支撑板的用于与基座转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弧形转动块,该第一弧形转动块可容置于第一弧形槽内,并且可沿第一弧形槽的弧形面转动,从而使第一支撑板与基座通过虚拟轴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其有利于减小第一支撑板在基座上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转轴机构的减窄设计,其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动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套设于第一转轴。另外,在沿第一转轴的轴向上,第一支撑板还可以具有第一凸轮面,第一转动件可具有第二凸轮面。这样,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可以使第一凸轮面和第二凸轮面相抵接,以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转动件发生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产生阻尼力,在将该转轴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该阻尼力可使用户在折叠电子设备的过程中有明显的感受,从而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提高第二转动组件的运动稳定性,第二转动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支撑臂,该第二支撑臂与基座转动连接,从而使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共同带动电子设备的一个壳体转动,其有利于提高该壳体运动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中,第一转动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转动件,该第二转动件的至少部分可容置于第一支撑板的缺口内。第二转动件与第一支撑板可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此时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和第一支撑板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即第一支撑板与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的中心线与第一支撑板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的中心线重合。另外,第二支撑臂与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又第二支撑臂与基座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五轴线,第二支撑臂与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六轴线,第五轴线和第六轴线间隔设置。这样,当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相对闭合时,第二支撑臂绕基座转动,第二转动件朝向第一支撑板运动,从而使第一支撑板在第二转动件的推动下绕基座转动,并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臂相向转动。另外,当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相对展开时,第二支撑臂绕基座转动,第二转动件朝向第二支撑臂运动,从而使第一支撑板在第二转动件的拉动下绕基座转动,并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臂相背转动,从而实现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的同步反向运动,从而实现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的同步反向运动。
另外,在沿第一转轴的轴向方向上,第一支撑板可以具有第三凸轮面,而第二转动件可具有第四凸轮面,第三凸轮面和第四凸轮面可相抵接,从而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转动件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产生阻尼力。这样,在第一支撑板绕基座转动的过程中,有两对阻尼力作用于该第一转动组件,其可提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感受。
本申请上文提到的第一弹性件也可以作用于第二转动件,从而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使第三凸轮面和第四凸轮面紧密的配合,以提高第一支撑板和第二转动件相对转动过程中的阻尼力。
为了提高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运动的一致性,可以使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通过第二转轴与基座转动连接。
由上文的介绍可以知道,通过凸轮面的配合可以产生阻尼力。基于此,也可以通过对第二转动组件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在第二转动组件转动的过程中也存在阻尼力的作用。具体实施时,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座还可以包括第一凸轮件,该第一凸轮件和第一支撑臂可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并且第一凸轮件可通过第三转轴与基座连接。这样可使第一凸轮件与基座之间没有转动关系。
另外,第二转动件可包括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套设于第二转轴。在沿第二转轴的轴向方向上,第一支撑臂具有第五凸轮面,第五凸轮面朝向第二支撑臂设置;第一凸轮件可以具有第六凸轮面,第六凸轮面背离第二支撑臂设置。在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五凸轮面和第六凸轮面可相抵接。这样,在第一支撑臂相对基座转动的过程中,可在二者之间产生阻尼力。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座还可以包括第二凸轮件,该第二凸轮件与第一凸轮件可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并且第二凸轮件与第二支撑臂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另外,在沿第二转轴的轴向方向上,第二支撑臂可具有第七凸轮面,第七凸轮面朝向第一支撑臂设置。而第二凸轮件可具有第八凸轮面,第八凸轮面背离第一支撑臂设置。则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第七凸轮面和第八凸轮面可相抵接。这样,在第二支撑臂相对基座转动的过程中,可在二者之间产生阻尼力。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座还可以包括第一阻尼支架和第二阻尼支架。第一凸轮件与第一阻尼支架相抵接,第二凸轮件与第二阻尼支架相抵接,从而实现对第一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在轴向方向的限位。
为了实现第一凸轮件与第一阻尼支架的抵接,以及第二凸轮件与第二阻尼支架的抵接,基座还可以包括第三弹性件,该第三弹性件可套设于第三转轴。从而可在第三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一凸轮件与第一阻尼支架相抵接,第二凸轮件与第二阻尼支架相抵接。
在本申请中,第二转轴的第一端可与第一阻尼支架限位卡接,第二转轴的第二端可与第二阻尼支架限位卡接,从而实现对第二转轴在轴向方向的限位。相类似的,第三转轴的第一端可与第一阻尼支架限位卡接,第三转轴的第二端可与第二阻尼支架限位卡接,从而实现对第三转轴在轴向方向的限位。
另外,第二转轴的第一端和第三转轴的第一端可均与一第一限位片卡接,且该第一限位片与第一阻尼支架相抵接,从而实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和第三转轴的第一端与第一阻尼支架的连接。相类似的,第二转轴的第二端和第三转轴的第二端可均与一第二限位片卡接,且该第二限位片与第二阻尼支架相抵接,从而实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和第三转轴的第二端与第二阻尼支架的连接。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沿第二转轴的轴向方向上,第二阻尼支架还可以具有第九凸轮面,而第二支撑臂还具有第十凸轮面,则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第九凸轮面和第十凸轮面可相抵接。这样,在第二支撑臂相对基座转动的过程中,可在二者之间产生阻尼力。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座可以包括承载面,该承载面可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第一支撑板可包括第一板面,第一板面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另外,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板、壳体固定架和摆臂,第二支撑板与壳体固定架转动连接,且该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二板面,该第二板面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
摆臂可与基座转动连接,且第一支撑臂的转动轴线和摆臂的转动轴线平行不重合。这样,可实现摆臂与第一支撑臂的相位差动效果,以在转轴机构转动的过程中,使第二转动组件相对于基座进行伸缩运动,以使其能够适应柔性显示屏的长度,避免对柔性显示屏造成拉扯或者挤压,以降低柔性显示屏损坏的风险,延长其使用寿命。
又因为第一转动组件在绕基座转动的过程中,其与基座之间的相对距离不会伸长,这样可使转轴机构的第一转动组件侧的结构设计简单,占用空间小,从而有利于减小整个转轴机构的体积。其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薄型化设计。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臂与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摆臂与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其中,壳体固定架可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滑槽,第一支撑臂可在第一滑槽内滑动,摆臂可以在第三滑槽内滑动。另外,第一方向在第一截面的投影和第二方向在第一截面的投影不平行。其中,该第一截面为垂直第一支撑臂的转动轴线和摆臂的转动轴线的参考平面。这样,可通过对第一滑槽和第三滑槽的开设方向进行合理设计,来实现对第一支撑臂与摆臂相对于基座转动的角度的调整。示例性的,可使第一支撑臂和摆臂的转动角度均不大于90°。这样,可使第一支撑臂和摆臂相对于基座转动的角度较小,从而可避免转轴机构的其它结构对摆臂的转动进行避让,其可有利于摆臂的局部结构的壁厚的增加,从而使摆臂的结构可靠性得以提升。另外,在将该转轴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可有效的避免对电子设备中的部件进行减薄设计,来对摆臂的转动进行避让,其可提高电子设备整机结构的可靠性。并且,还可减小摆臂转动对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造成挤压的风险,其可降低柔性显示屏损坏的风险,延长其使用寿命。
采用上述的设计方式,当转轴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板面和承载面的夹角,大于第二板面和承载面的夹角,以在第一板面、第二板面与承载面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柔性显示屏的可弯折部分的容屏空间。这里,转轴机构的闭合状态并一定是指转轴机构的两个转动组件之间完全贴合无缝,其指的是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的时候,转轴机构所对应的状态。
由于在本申请提供的转轴机构中,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相对彼此或者说相对基座来说,是一种非对称的设置形式,采用该转轴机构,可以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基座之间形成一个向第一支撑板侧倾斜的三角形容屏空间。在将该转轴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的可弯折部分可容置于该容屏空间,并呈偏心水滴状形态。这样,可在避免对柔性显示屏造成挤压,从而可降低柔性显示屏损坏的风险的同时,有效的减小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区域的宽度,以有利于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同时,由于转轴机构的两侧不需要设置为完全一样的结构,因此转轴结构一侧的结构设计可以得以精简,这样的设计也可使转轴机构的整体结构得到简化。
第二支撑板与壳体固定架之间的转动连接的实现方式有很多,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壳体固定架上设置转动槽,同时在第一支撑板上设置转动部。这样,可将转动部安装于转动槽,并使转动部可沿转动槽的槽面转动。
另外,当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支撑臂时,壳体固定架还可以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则第二支撑臂可在第二滑槽内滑动。这样,可通过对第二滑槽的开设方向进行合理设计,来实现对第二支撑臂相对于基座转动的角度的调整。示例性的,可使第二支撑臂的转动角度均不大于90°。
在本申请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摆臂可与壳体固定架转动连接。采用该方案,第一支撑臂与摆臂之间形成连杆滑块机构,在电子设备由闭合状态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臂转过的角度可为90°,但摆臂转过的角度要大于9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技术的转轴机构形成的容屏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a为图6中所示结构的爆炸图;
图7b为图6中所示结构另一角度下的爆炸图;
图7c为图6中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所示的转轴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框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摆臂与壳体固定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截面的示意图;
图14c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处于中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d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处于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臂和摆臂相对于壳体固定架滑动的机构原理图;
图16为图11中所示结构的B-B剖视图;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两个支撑板对柔性显示屏进行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的剖视图;
图2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的剖视图;
图2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处于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2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处于中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9a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9b为图29a中所示电子设备的剖视图;
图30a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0b为图30a中所示电子设备的剖视图;
图31a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b为图31a中所示电子设备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转轴机构;101-主轴模组;1011-第一转动组件;10111-第一支撑板;101111-缺口;
101112-第一凸轮面;101113-第三凸轮面;101114-第一板面;101115-第二板面;
101116-第一弧形转动块;10112-第一转动件;101121-第二凸轮面;10113-第一转轴;
10114-第一弹性件;10115-第二转动件;101151-第四凸轮面;
1012-第二转动组件;10121-第一支撑臂;101211-第一滑块;101212-第五凸轮面;
10122-第一销轴;10123-第二支撑臂;101231-第七凸轮面;101232-第十凸轮面;
10124-第二转轴;10124a-第一端;10124b-第二端;10125-第二销轴;10126-第二弹性件;
10127-第二支撑板;101271-第三板面;101272-第四板面;101273-转动部;
101274-第一导向部;1012741-第一轨迹槽;
10128-壳体固定架;101281-第一滑槽;1012811-第一滑道;101282-第二滑槽;
1012821-第二滑道;101283-第三滑槽;1012831-第三滑道;101284-第一面;
101285-第二面;101286-转动槽;101287-安装部;
10129-摆臂;101291-第三滑块;101292-第二弧形转动块;101293-第一导向结构;
101294-安装孔;
10130-驱动连杆;101301-第一连接部;101302-第二连接部;101303-第一连杆;
101304-第二连杆;
102-基座;1021-第一阻尼支架;1022-第二阻尼支架;10221-第九凸轮面;
1023-第三转轴;1023a-第一端;1023b-第二端;1024-承载面;1025-第二弧形槽;
1026-第一弧形槽;1027-第三弹性件;
103-第一凸轮件;1031-第六凸轮面;104-第二凸轮件;1041-第八凸轮面;
105-第一限位片;106-第二限位片;107-容屏空间;
108-端盖;1081-第一容纳槽;1082-第三外观面;
2-第一壳体;201-第一外观面;202-第一支撑面;
3-第二壳体;301-第二外观面;302-第二支撑面;303-第二容纳槽;
4-柔性显示屏;501-第一轴线;502-第二轴线;503-第三轴线;504第四轴线;
505-第五轴线;506-第六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下面首先说明一下其应用场景。该转轴机构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手机、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在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可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除了包括转轴机构1外,还可以包括两个壳体及柔性显示屏(图1中未示出),为了便于描述,可将两个壳体分别命名为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其中,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位于转轴机构1的两侧,且可绕转轴机构1转动。该电子设备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进行闭合及展开。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为内折式电子设备,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且图1展示了转轴机构1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与两个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此时,转轴机构1的表面、第一壳体2的第一外观面201和第二壳体3的第二外观面301可共同作为电子设备的外观面。其中,第一外观面201为第一壳体2的背离柔性显示屏的表面,第二外观面301为第二壳体3的背离柔性显示屏4的表面。
另外,可参照图2,图2展示了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壳体2还包括第一支撑面202,该第一支撑面202为第一壳体2的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4的表面。第二壳体3还包括第二支撑面302,该第二支撑面302为第二壳体3的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4的表面。
柔性显示屏4可连续覆盖于第一壳体2的第一支撑面202、第二壳体3的第二支撑面302以及转轴机构1,转轴机构1与柔性显示屏4的可弯折部分对应设置。且柔性显示屏4可与第一壳体2的第一支撑面202以及第二壳体3的第二支撑面302固定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但不限于粘接。这样,在电子设备处于如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可对柔性显示屏4起到支撑的作用。
在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由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到图1所示的闭合状态,或者由图1所示的闭合状态到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的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4可随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进行弯折或展平。
可以理解的是,该电子设备由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到图1所示的闭合状态,或者由图1所示的闭合状态到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的过程,即为第一壳体2以及第二壳体3绕转轴机构1转动的过程。转轴机构1作为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中的一个关键性的功能部件,其可对应柔性显示屏4的可折叠部分设置,故其在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下对于柔性显示屏4的该可折叠部分的支撑,以及在图1所示的闭合状态下对于柔性显示屏4的该可折叠部分的容纳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电子设备处于图1所示的闭合状态时,若第一壳体2、转轴机构1以及第二壳体3之间形成的空间不能满足柔性显示屏4的弯折要求,可能会对柔性显示屏4造成挤压或拉扯。这样,在电子设备进行多次的折叠操作后,易造成柔性显示屏4的损坏。
目前现有的转轴机构在具体设置时可包括基座和两个转动组件,两个转动组件相对于基座对称设置。每个转动组件可以包括支撑臂、摆臂和壳体固定架。其中,支撑臂和摆臂均可与基座转动连接,支撑臂可与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摆臂可与壳体固定架转动连接,而壳体固定架可与电子设备的壳体固定连接。针对每个转动组件,在支撑臂和摆臂绕基座转动的过程中,由于支撑臂和摆臂转动的轴线不重合,这就使得二者在绕基座转动的过程中存在相位差动,这样会使该转轴机构在随电子设备由图1所示的闭合状态到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的过程,壳体固定架会在摆臂的推动下相对基座的延伸长度会有所增加,从而增加转轴机构的长度。而在转轴机构由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到图1所示的闭合状态的过程中,壳体固定架又会在摆臂的带动下相对基座的延伸长度有所缩减,从而缩减转轴机构的长度。在上述转轴机构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壳体固定架相对于基座的伸缩运动,可适应柔性显示屏的与转轴机构相对应设置的部分的长度,从而避免对柔性显示屏造成拉扯或者挤压。
由于目前的转轴机构采用对称的设计方式,采用该转轴机构的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转轴机构处形成的用于容置柔性显示屏4的容屏空间107为图3中所示的对称空间。而柔性显示屏4容纳于该容屏空间107内的部分处于弯折状态以形成对称的水滴形态,这使得柔性显示屏4在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过程中发生弯折的区域的宽度较大。另外,转轴机构采用对称的设计方式,也使得转轴机构的宽度较大,并使转轴机构的结构较为复杂,从而使其在电子设备中占用的空间较大,其不利于电子设备性能的提升,也不利于电子设备结构的简化。
本申请提供的转轴机构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以使转轴机构的宽度减小,并使转轴机构的结构得到简化、重量得以减轻,从而使该转轴机构在电子设备整机中占用的空间减小,以为其它元器件的设置预留更多的空间,以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性能,并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设计。另外,在转轴机构的结构得到简化的同时,通过将电子设备的两个壳体设计为非等厚的结构,可进一步简化电子设备的结构,并使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的厚度较小。除此之外,该转轴机构可形成一非对称的容屏空间来满足柔性显示屏的弯折要求,其有利于减小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区域的宽度,从而可避免柔性显示屏发生形变,减小柔性显示屏受到的挤压或者拉扯应力,以延长柔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并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为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值得一提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参照图4,图4为图2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在图4中省略了柔性显示屏4(可参照图2),另外,由图4可以看出,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位于转轴机构1的相对的两侧。在本申请中,转轴机构1可以包括主轴模组101,该主轴模组101可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示例性的,可参照图5,图5为图4中所示的转轴机构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转轴机构1包括三个主轴模组101,该三个主轴模组101可沿转轴机构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其中,在本申请中,转轴机构1的长度方向为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绕转轴机构1转动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可通过该多个主轴模组101转动连接,这样可有效的提高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相对转轴机构1转动的稳定性。
另外,可继续参照图5,转轴机构1还可以包括基座102。主轴模组101可以包括第一转动组件1011和第二转动组件1012,基座102可作为第一转动组件1011和第二转动组件1012的承载部件。第一转动组件1011和第二转动组件1012分设于基座102的相对的两侧,且分别与基座102转动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当主轴模组101为多个时,该多个主轴模组101的第一转动组件1011和第二转动组件1012可均以同一个基座102作为承载部件,以提高转轴机构1的集成化程度。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转轴机构1可对应每个主轴模组101分别设置一个基座102,以使每个主轴模组101的第一转动组件1011和第二转动组件1012以对应的基座102作为承载部件。
通过上述图4和图5中的转轴机构1,在闭合状态下,能够实现图8所示的偏心类水滴形态。另外,在转轴机构1中还进一步具有实现第一转动组件1011和第二转动组件1012的同步运动的同步机构以及提供阻尼手感的阻尼机构。
这样的机构设计可以极大的简化第一转动组件1011一侧的结构设计,从而允许第一壳体2的减薄设计,使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可以实现不等厚。进一步的,为了实现第一壳体2的减薄,第一壳体2的部分结构可以伸入基座102内而非在基座102外。基于此,基座102内用于容纳同步机构和阻尼机构的空间需要极大的压缩,而本申请所涉及的同步机构和阻尼机构采用精简设计,能够被容纳在这种小空间中,进而为第一壳体2提供容纳空间。当然,可以理解的,本申请的转轴机构1不仅仅适用于上述场景,只要用于实现两侧壳体的折叠、同步运动,以及用于为两侧壳体提供阻尼力的电子设备均可以采用。
下面将对该转轴机构1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且图6中展示了一个主轴模组101的结构。其中,第一转动组件1011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板10111,第一支撑板10111可与基座102转动连接。另外,该第一支撑板10111具有缺口101111。
第一转动组件1011还可以包括第一转动件10112,该第一转动件10112的至少部分容置于第一支撑板10111的缺口101111内。可参照图7a,图7a为图6中所示结构的爆炸图。第一支撑板10111和第一转动件10112可通过第一转轴10113转动连接。
在本申请中,可将第一支撑板10111与基座102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称为第一轴线501(图7b以第一支撑板10111与基座102通过虚拟轴方式连接为例),而将第一支撑板10111与第一转动件10112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称为第二轴线502,该第二轴线502也即第一转轴10113的轴线。参照图7b,图7b为图6中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下的爆炸图,由图7b可以看出,第一轴线501和第二轴线502间隔设置。
可继续参照图7a,第二转动组件1012可以包括第一支撑臂10121,第一支撑臂10121可绕如图5所示的基座102转动,并且第一支撑臂10121与第一转动件10112转动连接。在本申请中不对二者的具体连接方式进行限定,示例性的,第一支撑臂10121与第一转动件10112可通过第一销轴10122转动连接。而通过销轴将两个部件转动连接为本领域的常用连接方式,在此不对其进行赘述。在本申请中,可将第一支撑臂10121绕基座102转动的转动中心线称为第三轴线503;而将第一支撑臂10121与第一转动件10112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称为第四轴线504,该第四轴线504也即第一销轴10122的轴线。由图7b可以看出,第三轴线503和第四轴线504间隔设置。
则采用本申请提供的转轴机构1,当第一支撑臂10121绕基座102转动时,可带动第一转动件10112运动。例如,在第一转动组件1011和第二转动组件1012相对闭合的过程中,第一支撑臂10121绕基座102转动,可使第一转动件10112朝向第一支撑板10111运动,而第一支撑板10111在第一转动件10112的推动下绕基座转动,并且第一支撑板10111与第一支撑臂10121相向转动。而在第一转动组件1011和第二转动组件1012相对展开的过程中,第一支撑臂10121绕基座102转动,可使第一转动件10112朝向第一支撑臂10121运动,而第一支撑板10111在第一转动件10112的拉动下绕基座102转动,并且第一支撑板10111与第一支撑臂10121相背转动。从而可在转轴机构1闭合和展开的过程中,实现第一转动组件1011和第二转动组件1012的同步反向转动,即提供了实现同步运动的同步机构。
另外,可继续参照图7a,沿第一转轴10113的轴向,第一支撑板10111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凸轮面101112,该第一凸轮面101112可为缺口101111的一个壁面。第一转动件10112具有第二凸轮面101121,该第二凸轮面101121和第一凸轮面101112相抵接。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中,凸轮面可以包括多个凸起部和凹陷部,当两个凸轮面的凸起部的斜面相接触时,可在两个凸轮面之间产生阻碍两个凸轮面继续相对转动的阻尼力。
则第一转动件10112与第一支撑板10111通过第一凸轮面101112和第二凸轮面101121相抵接,可以在将该转轴机构1应用于电子设备时,用户对电子设备进行展开或闭合的过程中,使其有较为明显的感受,从而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提高第一凸轮面101112与第二凸轮面101121配合的紧密性,第一转动组件1011还可以包括第一弹性件10114,该第一弹性件10114示例性的可为弹簧。另外,第一弹性件10114可套设于第一转轴10113,且将第一转动件10112压向第一支撑板10111,从而在第一弹性件10114的弹性力作用下,使第一凸轮面101112与第二凸轮面101121相抵接。
可继续参照图7a,在本申请中,为了提高转轴机构1运动的稳定性,第一转动组件1011还可以包括第二转动件10115。其中,第二转动件10115的至少部分可容置于第一支撑板10111的缺口101111内,且第二转动件10115与第一支撑板10111通过第一转轴10113转动连接,即此时第一支撑板10111、第一转动件10112和第二转动件10115通过第一转轴10113转动连接。另外,第二转动件10115与第一转动件10112之间还可以通过销轴固定,以保持两者的同步和稳定。进一步的,第二转动件10115与第一转动件10112还可以是一体结构。
另外,沿第一转轴10113的轴向,第一支撑板10111还可以具有第三凸轮面101113,该第三凸轮面101113可为缺口101111的另一个壁面,示例性的,第一凸轮面101112和第三凸轮面101113可为缺口101111的相对设置的两个壁面。
参照图7c,图7c为图6中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其可用于展示各凸轮面之间的配合关系。由图7c可以看出,第二转动件10115具有第四凸轮面101151,第三凸轮面101113和第四凸轮面101151相抵接。上述第一弹性件10114也可作用于第二转动件10115,以将第二转动件10115压向第一支撑板10111,从而使得第三凸轮面101113和第四凸轮面101151紧密的配合。
可一并参照图7a和图7c,第二转动组件1012还可以包括第二支撑臂10123,该第二支撑臂10123可与基座102转动连接,且第二支撑臂10123绕基座102转动的转动中心线可称为第五轴线505。在本申请中,第一支撑臂10121和第二支撑臂10123可通过第二转轴10124转动连接,且第一支撑臂10121和第二支撑臂10123可通过第二转轴10124与基座102转动连接。由此可知,第三轴线503与第五轴线505可重合。
另外,第二支撑臂10123可与第二转动件10115转动连接。在本申请中不对二者的具体连接方式进行限定,示例性的,第二支撑臂10123与第二转动件10115可通过第二销轴10125转动连接。而通过销轴将两个部件转动连接为本领域的常用连接方式,在此不对其进行赘述。在本申请中,可将第二支撑臂10123与第二转动件10115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称为第六轴线506,由图7b可以看出,第五轴线505与第六轴线506可间隔设置。
这样,在第一转动组件1011和第二转动组件1012相对闭合的过程中,第二支撑臂10123绕基座102转动,可使第二转动件10115朝向第一支撑板10111运动,而第一支撑板10111在第二转动件10115的推动下绕基座转动,并且第一支撑板10111与第二支撑臂10123相向转动。而在第一转动组件1011和第二转动组件1012相对展开的过程中,第二支撑臂10123绕基座102转动,可使第二转动件10115朝向第二支撑臂10123运动,而第一支撑板10111在第二转动件10115的拉动下绕基座102转动,并且第一支撑板10111与第一支撑臂10121相背转动。从而可在转轴机构1闭合和展开的过程中,使第一支撑臂10121和第二支撑臂10123分别带动第一转动件10112和第二转动件10115转动,以实现第一转动组件1011和第二转动组件1012的同步反向转动。另外,第一支撑板10111在两对相抵接的凸轮面相对转动产生的阻尼力的作用下转动,可以有效的提高第一支撑板10111转动的稳定性。
可继续参照图7b和图7c,转轴机构1还可以包括第一凸轮件103,该第一凸轮件103与第一支撑臂10121通过第二转轴10124转动连接。另外,沿第二转轴10124的轴向,第一支撑臂10121可具有第五凸轮面101212,该第五凸轮面101212可朝向第二支撑臂10123设置。第一凸轮件103可具有第六凸轮面1031,第五凸轮面101212和第六凸轮面1031相抵接。基于此,可以理解,第六凸轮面1031位于第一凸轮件103的背离第二支撑臂10123的一侧。
为了提高第五凸轮面101212与第六凸轮面1031配合的紧密性,第二转动组件1012还可以包括第二弹性件10126,该第二弹性件10126示例性的可为弹簧。另外,第二弹性件10126可套设于第二转轴10124,且将第一凸轮件103压向第一支撑臂10121,从而在第二弹性件10126的弹性力作用下,使第五凸轮面101212与第六凸轮面1031相抵接。
另外,转轴机构1还可以包括第二凸轮件104,该第二凸轮件104与第二支撑臂10123通过第二转轴10124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臂10123可具有第七凸轮面101231,该第七凸轮面101231可朝向第一支撑臂10121设置。第二凸轮件104具有第八凸轮面1041,第八凸轮面1041背离第一支撑臂10121设置,第七凸轮面101231与第八凸轮面1041相抵接。上述第二弹性件10126也可作用于第二凸轮件104,以将第二凸轮件104压向第二支撑臂10123,从而使得第七凸轮面101231和第八凸轮面1041紧密的配合。
可继续参照图7a,第一凸轮件103和第二凸轮件104可通过第三转轴1023连接。又第一凸轮件103和第二凸轮件104均与第二转轴10124连接,因此,第一凸轮件103和第二凸轮件104绕基座102转动的自由度被第二转轴10124和第三转轴1023限制,则第一凸轮件103和第二凸轮件104不会相对于基座102发生转动。由此可以理解,在第一支撑臂10121绕基座102转动的过程中,可使第五凸轮面101212相对于第六凸轮面1031转动,以产生阻尼力。另外,在第二支撑臂10123绕基座102转动的过程中,可使第七凸轮面101231相对于第八凸轮面1041转动,以产生阻尼力。
另外,基座102可以包括第一阻尼支架1021和第二阻尼支架1022。其中,第一凸轮件103与第一阻尼支架1021相抵接,第二凸轮件104与第二阻尼支架1022相抵接。为了实现第一凸轮件103与第一阻尼支架1021的抵接,以及第二凸轮件104与第二阻尼支架1022的抵接,基座102还可以包括第三弹性件1027,该第三弹性件1027可套设于第三转轴1023。从而可在第三弹性件1027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一凸轮件103与第一阻尼支架1021相抵接,第二凸轮件104与第二阻尼支架1022相抵接。另外,第二转轴10124的第一端10124a和第三转轴1023的第一端1023a可与第一阻尼支架1021卡接,第二转轴10124的第二端10124b和第三转轴1023的第二端1023b可与第二阻尼支架1022卡接,以对第二转轴10124和第三转轴1023的轴向进行限位。
在本申请中,转轴机构1还可以包括第一限位片105,第二转轴10124的第一端10124a和第三转轴1023的第一端1023a可分别与该第一限位片105卡接,从而可避免第一凸轮件103和第一支撑臂10121等设置于第二转轴10124和第三转轴1023上的部件从对应的转轴上脱落,以提高转轴机构1结构的可靠性。相类似的,转轴机构1还可以包括第二限位片106,第二转轴10124的第二端10124b和第三转轴1023的第二端1023b可分别与该第二限位片106卡接,从而可避免第二凸轮件104和第二支撑臂10123等设置于第二转轴10124和第三转轴1023上的部件从对应的转轴上脱落,以提高转轴机构1结构的可靠性。
另外,沿第二转轴10124的轴向,第二阻尼支架1022具有第九凸轮面10221,该第九凸轮面10221朝向第二支撑臂10123设置。第二支撑臂10123还具有第十凸轮面101232,该第十凸轮面101232背离第一支撑臂10121设置,即第十凸轮面101232与第七凸轮面101231可为第二支撑臂10123的两个相背设置的表面。第九凸轮面10221与第十凸轮面101232相抵接,另外,当第二转轴10124上还套设有第二弹性件10126时,在第二弹性件10126的弹性力作用下,可使第九凸轮面10221与第十凸轮面101232配合的更加紧密。
由上文可知,通过在第一转动组件1011和第二转动组件1012之间设置五对相抵接的凸轮面,可以有效的增大第一转动组件1011和第二转动组件1012同步转动的稳定性,并且还可以在两个转动组件之间产生较大的阻尼力。这样,在将该转轴机构1应用于电子设备时,用户对电子设备进行展开或闭合的过程中,可使其有较为明显的感受,从而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即提供了提供阻尼手感的阻尼机构。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上文对设置于第一转动组件1011和第二转动组件1012之间的相抵接的凸轮面的设置方式的介绍,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将二者之间其它相抵接的表面设置为凸轮面,以用于增大第一转动组件1011和第二转动组件1012之间产生的阻尼力。其均应理解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进行赘述。
可继续参照图6和图7a,在本申请中,第一支撑板10111可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板面101114和第二板面101115。另外,可参照图5,第二转动组件1012还可以包括第二支撑板10127,第二支撑板10127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三板面101271和第四板面101272。其中,第一板面101114和第三板面101271可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4。
参照图8,图8为图5中所示的转轴机构1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框图。由图8可以看出,采用本申请提供的转轴机构1,基座102可以包括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4的承载面1024。另外,第一支撑板10111的第一板面101114与承载面1024之间的夹角,可大于第二支撑板10127的第三板面101271与承载面1024之间的夹角,从而可在第一板面101114、第二板面101115和承载面1024之间可形成一个向第二支撑板10127侧倾斜的三角形容屏空间107。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4的可弯折部分可容置于该容屏空间107内,以形成一个偏心类水滴形态。这样,可使柔性显示屏4的弯折区域的宽度较小。
为了使转轴机构1能够形成上述的容屏空间107,可对第二转动组件1012的结构进行相关设计。具体实施时,可首先参照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第二转动组件1012还可以包括壳体固定架10128,该壳体固定架10128与第一支撑臂10121位于基座102的同一侧,且壳体固定架10128与第一支撑臂10121相连接。另外,在将本申请提供的转轴机构1应用于电子设备时,壳体固定架10128可与电子设备的一个壳体固定连接。
在具体设置壳体固定架10128时,可参照图10,图10为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固定架10128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壳体固定架10128可以设置有第一滑槽101281,该第一滑槽101281沿第一方向延伸。可一并参照图9和图10,第一支撑臂10121可安装于该第一滑槽101281,且可在第一滑槽101281内沿第一方向滑动。其中,该第一方向可为壳体固定架10128沿朝向或者背离基座102运动的方向。另外,为了避免第一支撑臂10121从第一滑槽101281内脱落,可以在第一滑槽101281的槽壁设置第一滑道1012811,并在第一支撑臂10121上设置第一滑块101211。这样,可使第一滑块101211卡设于第一滑道1012811,并使第一滑块101211可沿第一滑道1012811滑动,以实现对第一支撑臂10121在第一滑槽101281内的限位。另外,通过在第一滑槽101281的槽壁上设置第一滑道1012811,其还可为第一支撑臂10121沿第一滑槽101281的滑动提供导向,从而提高第一支撑臂10121运动的稳定性。
另外,当第二转动组件1012还包括第二支撑臂10123时,壳体固定架10128还可以设置有第二滑槽101282,参照图10,第二滑槽101282可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滑槽101281和第二滑槽101282间隔设置。为了避免第二支撑臂10123从第二滑槽101282内脱落,可以在第二滑槽101282的槽壁设置第二滑道1012821,并在第二支撑臂10123上设置第二滑块。这样,可使第二滑块卡设于第二滑道1012821,并使第二滑块可沿第二滑道1012821滑动,以实现对第二支撑臂10123在第二滑槽101282内的限位。另外,通过在第二滑槽101282的槽壁上设置第二滑道1012821,其还可为第二支撑臂10123沿第二滑槽101282的滑动提供导向,从而提高第二支撑臂10123运动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中,第二转动组件1012还可以包括摆臂(图9中未示出)。其中,摆臂与第一支撑臂10121位于基座102的同一侧,且摆臂与壳体固定架10128滑动连接。可继续参照图10,壳体固定架10128还可以设置有第三滑槽101283,该第三滑槽101283可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在沿壳体固定架10128的长度方向上,第一滑槽101281和第三滑槽101283间隔设置。参照图11,图11展示了摆臂10129与壳体固定架10128的连接关系。其中,摆臂10129的朝向壳体固定架10128的端部可安装于该第三滑槽101283,且摆臂10129可在第三滑槽101283内沿第二方向滑动。在本申请中,壳体固定架10128可以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101284和第二面101285,其中,第一面101284可为转轴机构1应用于电子设备时,壳体固定架10128的朝向柔性显示屏4的一侧表面。则该第二方向可为由第一面101284向第二面101285,或者由第二面101285向第一面101284的方向。另外,该第二方向在第一截面的投影可与第一方向在第一截面的投影不平行,其中,该第一截面可为垂直第一支撑臂10121的转动轴线和摆臂10129的转动轴线的参考平面。
可继续参照图10,在本申请中,第三滑槽101283内也可以设置有第三滑道1012831。另外,参照图12,图12为本申请提供一种摆臂10129的结构示意图。该摆臂10129上设置有第三滑块101291,这样,可使第三滑块101291卡设于第三滑道1012831,并使第三滑块101291可在第三滑道1012831内沿第二方向滑动,以实现对摆臂10129在第三滑槽101283的限位,从而可避免摆臂10129从第三滑槽101283脱落。另外,通过在第三滑槽101283的槽壁上设置第三滑道1012831,其可为摆臂10129沿第三滑槽101283的滑动提供导向,从而提高摆臂10129运动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中,摆臂10129可与基座102转动连接。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摆臂10129与基座102可通过虚拟轴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其中,虚拟轴是指一个圆弧形结构的轴心,两个转动连接的部件可相对于该虚拟轴转动,且随着两个转动连接的部件的相对转动,虚拟轴的位置固定。
摆臂10129与基座102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可有利于减小摆臂10129在基座102上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减小主轴模组101的体积,以便于实现转轴机构1的小型化设计。具体实施时,可继续参照图12,摆臂10129的用于与基座102连接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第二弧形转动块101292。
另外,可参照图13,图13为基座10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基座102可设置有第二弧形槽1025,上述图12中所示的摆臂10129的第二弧形转动块101292可容置于第二弧形槽1025,且可沿第二弧形槽1025的弧形面滑动,从而实现摆臂10129绕基座102的转动。通过使摆臂10129与基座102通过虚拟轴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其可有利于减小摆臂10129在基座102上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减小主轴模组101的体积,以便于实现转轴机构1的小型化设计。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二弧形转动块101292可以但不限于为圆弧形转动块,第二弧形槽1025可以但不限于为圆弧形槽。
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弧形槽1025为直接开设于基座102上的一体式的通道结构。这样,可实现基座102的一体化设计,提高转轴机构1的结构可靠性。另外,第二弧形槽1025的数量可以但不限于为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第二弧形槽1025可以在基座102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该至少两个第二弧形槽1025可以实现对第二弧形转动块101292的限位,以提高第二弧形转动块101292与基座102连接的可靠性。
在另外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弧形槽还1025可以由两个结构相抵接形成。示例性的,可以使主轴模组101包括盖板,该盖板可盖设于基座102,以在盖板与基座102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另外,盖板的盖设于第二弧形槽1025的部分可设置有弧形凸起,则上述图12中所示的摆臂10129的第二弧形转动块101292可插设于该弧形凸起与第二弧形槽1025之间。从而使弧形凸起将摆臂10129的第二弧形转动块101292限位于基座102的第二弧形槽1025内,以降低摆臂10129从基座102上脱落的风险,从而提高摆臂10129运动的可靠性。
摆臂10129与基座102除了可通过虚拟轴的方式转动连接外,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二者通过实体轴的方式进行转动连接。示例性的,摆臂10129可通过一个销轴与基座102转动连接。这样,在转轴机构1中包括多个主轴模组101时,可使该多个主轴模组101中的至少一个主轴模组101的摆臂10129与基座102通过虚拟轴的方式进行转动连接,并使至少一个主轴模组101的摆臂10129与基座102通过实心轴的方式进行转动连接。此时,可使与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4相对设置的主轴组件的摆臂10129与基座102采用虚拟轴连接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而使位于转轴机构1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的主轴组件的摆臂10129与基座102采用实体轴连接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
在对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与基座102以及壳体固定架10128的连接关系进行了了解之后,接下来对该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相对于壳体固定架10128的运动进行说明。首先,可参照图14a,图14a展示了转轴机构1处于展开状态时,壳体固定架10128与基座102的相对位置。此时,壳体固定架10128的朝向基座102的边缘与基座102之间的距离最近,摆臂10129的第三滑块101291与壳体固定架10128的第一面101284的距离最近。
由上述实施例的介绍可以知道,当转轴机构1由展开状态向闭合状态转动时,第一支撑臂10121可在第一滑槽101281内沿第一方向滑动,摆臂10129可在第三滑槽101283内沿第二方向滑动。在图14a中,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第一方向,用带箭头的虚线表示第二方向。另外,可参照图14b,图14b展示了一个可能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截面的示意图,在该第一截面内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且二者相交的角度可为图示中的锐角,也可以为其它可能的角度,例如直角或者钝角。
可参照图14c,图14c为转轴机构1处于中间状态时,壳体固定架10128与基座102的相对位置。对比图14c和图14a可以看出,在该过程中,壳体固定架10128可相对于第一支撑臂10121向背离基座102的方向移动,并带动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绕基座102转动。摆臂10129的第二弧形转动块101292向滑出第二弧形槽1025的方向运动,从而使第二弧形转动块101292容置于第二弧形槽1025内的部分减小。同时,摆臂10129的第三滑块101291在第三滑道1012831内由壳体固定架10128的第一面101284向第二面101285的方向滑动。
另外,参照图14d,图14d为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壳体固定架10128与基座102的相对位置。在由图14c到图14d的过程中,壳体固定架10128继续相对于第一支撑臂10121向背离基座102的方向移动,并带动第一支撑臂10121绕基座102转动。摆臂10129的第二弧形转动块101292继续向滑出第二弧形槽1025的方向运动,从而使第二弧形转动块101292容置于第二弧形槽1025内的部分进一步减小。同时,摆臂10129的第三滑块101291在第三滑槽101283内继续沿朝向壳体固定架10128的第二面101285的方向滑动。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由图14d所示的闭合状态向图14a所示的展开状态转动时,壳体固定架10128、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可分别沿与上述由图14a到图14d的转动过程相反的方向运动,在此不进行赘述。
参照图15,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相对于壳体固定架10128滑动的机构原理图。由图15可以看出,采用本申请提供的转轴机构1,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在绕基座102转动时,其转动轴心不重合,这样可实现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之间的轴心相位差动。另外,通过对第一滑槽101281和第三滑槽101283的开设方向进行合理设计,可以使第一支撑臂10121与摆臂10129相对于基座102转动的角度均小于或等于90°。其与现有的方案相比,可以使摆臂10129的转动角度有效的减小,这样可使摆臂10129的局部结构(例如图12中所示的摆臂10129的A处的结构)的壁厚设计满足强度要求,从而使摆臂10129的结构可靠性得以提升。另外,还可有效的避免对电子设备中的部件进行减薄设计,来对摆臂10129的转动进行避让,其可提高电子设备整机结构的可靠性。
另外,可参照图14d,在转轴机构1处于闭合状态时,由于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在图14d中所示的Z方向上均存在对于壳体固定架10128的支撑力,其可有效的提高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与第一壳体固定架10128之间的运动结合度,并对于壳体固定架10128在该方向上起到止位的作用。这样,即便在应用有该转轴机构1的电子设备在该闭合状态下发生跌落,也可有效的降低壳体固定架10128在该状态下相对于转轴机构1发生瞬时较大位移的风险,从而可保证电子设备整机结构的可靠性。
由于第二支撑臂10123与壳体固定架10128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支撑臂10121与壳体固定架10128的连接方式相同,因此,在转轴机构1运动的过程中,第二支撑臂10123相对于壳体固定架10128的运动与第一支撑臂10121相对于壳体固定架10128的运动相类似,在此不进行赘述。
在本申请中,摆臂10129的第三滑块101291可采用如图12所示的直线形结构,此时第三滑道1012831也可适应性的设置为如图14a所示的直线形滑道。另外,直线形滑道具有位于第一面101284的开口,当转轴机构1处于图14a所示的展开状态时,直线形滑道自该开口向基座102的方向延伸,以提高第三滑块101291沿第三滑道1012831滑动的流畅性,并可减小转轴机构1的其它结构对摆臂10129的干涉,从而有利于增大摆臂10129的壁厚,以提高摆臂10129的结构可靠性。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使直线形滑道的开口自开口向背离基座102的方向延伸,又或者使直线形滑道的开口自开口向垂直于第二面101285的方向延伸,以使第三滑道1012831的设置较为灵活。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三滑块101291也可以是其他适配直线形滑道的形状,例如可以是整体直线形式,中间部分有镂空、间隔等设计的滑块,也可以是一些异形滑块,只要能贴合直线形滑道的形态进行滑动的滑块都可以。
摆臂10129的第三滑块101291除了可采用上述的直线型结构外,还可以设计为其它可能形状的结构。示例性的,摆臂10129的第二滑块还可以设计为弧形滑块,该弧形滑块示例性的可为圆弧形滑块。另外,为了使摆臂10129的弧形滑块能够在壳体固定架10128的第三滑槽101283的第三滑道1012831内滑动,可将该第三滑道1012831适应的设计为弧形滑道,该弧形滑道示例性的可为圆弧形滑道。其中,在转轴机构1处于展开状态时,弧形滑道的轴心位于背离弧形滑道的基座102的一侧。这样,可有利于提高第三滑块101291沿第三滑道1012831滑动的流畅性,并可实现摆臂10129相对基座102转动的角度为90°,以有效的减小转轴机构1的其它结构对摆臂10129运动的干涉,从而可利于增大摆臂10129的壁厚。
这样,在该实施例中,摆臂10129在第三滑槽101283内的滑动,即为弧形滑块在弧形滑道内的滑动。此时在转轴机构1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或者由闭合状态到展开状态的运动过程中,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相对于壳体固定架10128的运动可参照上述图14a至图14d,在此不进行赘述。
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转轴机构1处于展开状态时,弧形滑道的轴心也可位于弧形滑道的朝向基座102的一侧。这样,在转轴机构1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转动的过程中,摆臂10129的第二滑块在第二滑道1012821内由第一壳体固定架10128的第二面101285沿朝向第一面101284的方向滑动。而在转轴机构1由闭合状态到展开状态转动的过程中,摆臂10129的第三滑块101291在第三滑道1012831内由第一壳体固定架10128的第一面101284沿朝向第二面101285的方向滑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中,当第三滑道1012831为弧形滑道时,第三滑块101291也可以是其他适配弧形滑道的形状,例如可以是整体弧形,中间部分有镂空、间隔等设计的滑块,也可以是一些异形滑块,只要能贴合弧形滑道的形态进行滑动的滑块都可以。另外,当第三滑道1012831为圆弧形滑道时,第三滑块101291在第三滑道1012831内的滑动也可以理解为第三滑块101291绕第一壳体固定架10128的转动。
在本申请中,第二方向在第一截面的投影与第一方向在第一截面的投影不平行,除了可以指二者相交外,还可以指二者呈相切或相分离的关系,在本申请中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示例性的,当摆臂10129的第三滑块101291设计为弧形滑块时,在转轴机构1转动的过程中,摆臂10129的第三滑块101291的滑动轨迹为弧形,示例性的可为圆弧形;而第一支撑臂10121的滑动轨迹仍为直线。此时,第三滑块101291的滑动轨迹与第一支撑臂10121的滑动轨迹可以相交或者相切,又或者相分离。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运动的一致性以及顺畅性,以及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与对应的滑槽的结合度。可以参照图16,图16为图11中所示结构的B-B剖视图,其可用于展示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的连接关系。其中,在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之间可设置有驱动连杆10130,该驱动连杆10130可分别与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转动连接。具体实施时,可参照图17,图17为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连杆10130的结构示意图。该驱动连杆1013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101301和第二连接部101302。可一并参照图16和图17,第一连接部101301通过第一连杆101303与第一支撑臂10121转动连接,第二连接部101302通过第二连杆101304与摆臂10129转动连接。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连杆101303与第二连杆101304的轴线不重合,以降低对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各自的运动造成干涉的风险。
通过在第一支撑臂10121与摆臂10129之间设置驱动连杆10130,可以在转轴机构1处于闭合状态时,使第一支撑臂10121、摆臂10129以及驱动连杆10130共同对壳体固定架10128起到支撑的作用,以在有效的提高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与壳体固定架10128之间的运动结合度的同时,对壳体固定架10128起到止位的作用。这样,即便在应用有该转轴机构1的电子设备在该闭合状态下发生跌落,也可有效的降低壳体固定架10128在该状态下相对于转轴机构1发生瞬时较大位移的风险,从而可保证电子设备整机结构的可靠性。
为了避免驱动连杆10130的设置对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的运动造成过约束,还可以对摆臂10129的第三滑块101291做减薄设计,以使摆臂10129的第三滑块101291与壳体固定架10128的第三滑道1012831可间隙配合。具体实施时,可使摆臂10129的第三滑块101291的厚度减小,以使第三滑块101291与第三滑道1012831的侧壁之间存在间隙。此时,可使第三滑块101291的形状与第三滑道1012831的形状相匹配,例如,第三滑道1012831为矩形滑道时,第三滑块101291可设置为矩形滑块。或者,第三滑块101291也可以设置为销轴,这样可以使第三滑块101291在第三滑道1012831内滑动的同时,还可以相对于第三滑道1012831发生转动。从而可在第三滑块101291沿第三滑道1012831滑动的过程中,可增加摆臂10129运动的自由度,同时还可兼顾摆臂10129与壳体固定架10128的第三滑槽101283配合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驱动连杆10130通过第一连杆101303与第一支撑臂10121转动连接,并通过第二连杆101304与摆臂10129转动连接。这样,可以使第一支撑臂10121、第一连杆101303、摆臂10129和第二连杆101304形成四连杆机构。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对该四连杆机构中的各结构之间的杆长进行调整,可使形成的四连杆结构呈平行四边形或非平行四边形。
另外,驱动连杆10130除了可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其它可能的设置方式。示例性的,通过对驱动连杆10130、摆臂10129以及第一支撑臂10121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还可以使驱动连杆10130的第一连接部101301通过第一连杆101303与摆臂10129滑动连接,并使第二连接部101302与第一支撑臂10121固定连接。例如,可在摆臂10129的朝向第一支撑臂10121的端部设置有导向槽,则第一连杆101303可插设于该导向槽,并可以沿该导向槽的槽面滑动,从而实现第一连杆101303与摆臂10129的滑动连接。另外,驱动连杆10130的第二连接部101302可通过粘接或者螺纹联接等方式实现与第一支撑臂10121的固定连接。在本申请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使驱动连杆10130与第一支撑臂10121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使驱动连杆10130与第一支撑臂10121滑动连接,并与摆臂10129固定连接,其具体设置方式与上述驱动连杆10130与摆臂10129滑动连接,并与第一支撑臂10121固定连接的实施例相类似,在此不进行赘述。
驱动连杆10130采用该设置方式,可通过导向槽进行合理的设计,以提高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与对应的滑槽的结合度,从而提高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运动的一致性,并使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的运动更顺畅。另外,在应用有该转轴机构1的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下发生跌落时,第一支撑臂10121、摆臂10129以及驱动连杆10130可共同起到对电子设备的壳体的支撑作用,从而可避免造成壳体相对于转轴机构1发生瞬时较大的位移,以提高电子设备整机结构的可靠性。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驱动连杆10130的设置对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的运动造成过约束,也可以对摆臂10129的第三滑块101291做减薄设计,以使摆臂10129的第三滑块101291与第一壳体固定架10128的第三滑道1012831间隙配合,其具体设置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进行赘述。
在本申请中,为了能够在第一支撑板10111、第二支撑板10127和基座102之间形成容屏空间,可以使第二支撑板10127和壳体固定架10128转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撑板10127可与位于基座102的同一侧的多个壳体固定架10128转动连接,其有利于简化转轴机构1的结构,并可提高转轴机构1的结构可靠性。另外,在将本申请提供的转轴机构1应用于电子设备时,第一支撑板10111可与电子设备的一个壳体固定连接,或者该第一支撑板10111为电子设备的一个壳体的一部分。
在具体将第二支撑板10127和壳体固定架10128进行转动连接时,可参照如图10所示的壳体固定架10128,该壳体固定架10128还可以设置有转动槽101286,该转动槽101286可以为圆弧形槽。另外,可参照图18,图18为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撑板10127的结构示意图。第二支撑板10127的朝向壳体固定架10128的端部可以设置有转动部101273,该转动部101273可设置为弧形,示例性的可为圆弧形。这样转动部101273可安装于转动槽101286,并可通过转动部101273沿转动槽101286的槽面的滑动,来实现第一支撑板10111与壳体固定架10128之间的相对转动。
可参照图19,图19为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板10111和第二支撑板10127对柔性显示屏4进行支撑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9中,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此时第一支撑板10111的第一板面101114和第二支撑板10127的第三板面101271与基座102的承载面1024可处于同一平面,从而可实现对柔性显示屏4的平整支撑。
参照图20,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1的一个可能的剖视图。该图20可用于展示第二支撑板10127的第四板面101272的结构,以及第二支撑板10127与转轴机构1的其它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其中,第二支撑板10127的第四板面101272可设置有第一导向部101274,该第一导向部101274可设置有第一轨迹槽1012741。另外,在本申请中,摆臂10129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导向结构101293,该第一导向结构101293可以但不限于为一柱状结构,且第一导向结构101293可插设于第二支撑板10127的第一导向部101274的第一轨迹槽1012741内,且可沿第一轨迹槽1012741滑动。这样,在摆臂10129绕基座102转动的过程中,可通过第一导向结构101293在第一轨迹槽1012741内的滑动,带动第二支撑板10127绕壳体固定架10128转动。
在本申请另外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第一支撑臂10121带动第二支撑板10127绕壳体固定架10128转动。具体实施时,第二支撑板10127的第四板面101272可设置有第一导向部101274,该第一导向部101274可设置有第一轨迹槽1012741。另外,可在第一支撑臂10121上设置有第一导向结构101293,该第一导向结构101293可以但不限于为一柱状结构,且第一导向结构101293可插设于第二支撑板10127的第一导向部101274的第一轨迹槽1012741内,且可沿第一轨迹槽1012741滑动。这样,在第一支撑臂10121绕基座102转动的过程中,可通过第一导向结构101293在第一轨迹槽1012741内的滑动,带动第二支撑板10127绕壳体固定架10128转动。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第二支撑板10127同时与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滑动连接,其滑动连接的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进行赘述。从而通过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绕基座102的转动来带动第二支撑板10127绕壳体固定架10128的转动。
参照图21,图21为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板10111的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中,第一支撑板10111与基座102之间为单轴心的转动连接方式,且第一支撑板10111与第二支撑板10127的转动轴心不重合。具体实施时,第一支撑板10111的用于基座102转动连接的一端可设置有第一弧形转动块101116。另外,可参照图22,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1的另一个可能的剖视图。其中,基座102还可设置有第一弧形槽1026,则第一弧形转动块101116可沿第一弧形槽1026的槽面滑动,从而使第一支撑板10111可与基座102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实现转动连接,其有利于减小第一支撑板10111在基座102上占用的空间,以便于实现转轴机构1的小型化设计。在本申请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0111还可以通过实体的转轴实现与基座102的转动连接,以提高第一支撑板10111与基座102连接的可靠性。
这样,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当转轴机构1包括多个主轴组件时,可使与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4相对设置的主轴组件的第一支撑板10111与基座102采用虚拟轴连接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而使位于转轴机构1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的主轴组件的第一支撑板10111与基座102采用实体轴连接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
由上文可知,当第一转动组件1011和第二转动组件1012相向转动时,可通过第一支撑臂10121自身或摆臂10129带动第二支撑板10127的靠近基座102的一端沿远离基座102的方向运动。这样,可参照图23,图23展示了在转轴机构1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10111、第二支撑板10127和基座102可形成一容屏空间107。由上述对转轴机构1的结构的介绍可以理解,在电子设备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二支撑板10127可在摆臂10129和/或第一支撑臂10121的驱动下绕壳体固定架10128转动,其可使第二支撑板10127的靠近基座102的端部向远离基座102的方向运动。而第一支撑板10111始终通过第一弧形转动块101116与基座102相连接,这就使得转轴机构1的第一转动组件1011和第二转动组件1012相对于彼此或者说相对于基座102来说,是一种非对称的设置形式,这样的设计可有效的减小转轴机构1的宽度,使转轴机构1的结构较简单,并使转轴机构1的重量得以减轻。
另外,可参照图24,图24为转轴机构1处于闭合状态时,柔性显示屏4的弯折部分容置于第一支撑板10111、第二支撑板10127和基座102形成的容屏空间107内的结构。由图24可以看出,在第一支撑板10111、第二支撑板10127和基座102之间形成的容屏空间107可为向第二支撑板10127侧倾斜的三角形区间,从而使柔性显示屏4容置于该容屏空间107内的弯折部分呈现图24中所示的偏心水滴状形态。这样,可在避免对柔性显示屏4造成挤压,从而可降低柔性显示屏4损坏的风险的同时,有效的减小柔性显示屏4的折痕宽度,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参照图25,图25为本申请提供的转轴机构1处于中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中,第一转动组件1011和第二转动组件1012可同步反向转动,例如由图23所示的闭合状态到图25所示的中间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转动组件1011和第二转动组件1012同步相向转动。
又由于第一支撑臂10121可沿壳体固定架10128的第一滑槽101281滑动,因此,在第一支撑臂10121绕基座102转动的过程中,可带动壳体固定架10128以相同的角度转动。又因为壳体固定架10128可与电子设备的一个壳体固定连接,则电子设备的该壳体可随第一支撑臂10121以相同的角度转动。另外,在本申请中,第一支撑板10111可与电子设备的另一个壳体固定连接,则在第一支撑臂10121绕基座102转动的过程中,可带动第一支撑板10111以相同的角度转动,从而可使电子设备的另一个壳体随第一支撑板10111以相同的角度转动。这样,通过第一转动组件1011和第二转动组件1012的同步反向转动可实现电子设备的两个壳体的同步反向转动,从而可以避免对固定于两个壳体的柔性显示屏4施加瞬时的作用力,以有利于提高柔性显示屏4的可靠性。
另外,通过在壳体固定架10128上设置第一滑槽101281、第二滑槽101282和第三滑槽101283,并在壳体固定架10128绕基座102转动的过程中,使第一支撑臂10121在第一滑槽101281内沿第一方向滑动,使第二支撑臂10123在第二滑槽101282内沿第一方向滑动,使摆臂10129在第三滑槽101283内沿第二方向滑动,且第一方向在第一截面的投影可与第二方向在第一截面的投影相交,其中,该第一截面可为垂直第一支撑臂10121的转动轴线和摆臂10129的转动轴线的参考平面。从而使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以及第二支撑臂10123和摆臂10129在绕基座102转动时,其转动轴心不重合,这样可实现第一支撑臂10121和摆臂10129之间,以及第二支撑臂10123和摆臂10129之间的轴心相位差动。另外,通过对第一滑槽101281、第二滑槽101282和第三滑槽101283的开设方向进行合理设计,可以使第一支撑臂10121、第二支撑臂10123与摆臂10129相对于基座102转动的角度均为90°,甚至小于90°。示例性的,在本申请提供的转轴机构1中,可以通过对第二支撑板10127的第一轨迹槽1012741进行调整,来实现对摆臂10129的转动角度的调整,以使摆臂10129可转动的最大角度小于或等于90°。可一并参照图23和图24,从而可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使摆臂10129的第二弧形转动块101292与柔性显示屏4的距离较远,从而可避免摆臂10129对柔性显示屏4造成挤压或者拉扯,以降低柔性显示屏4损坏的风险,延长其使用寿命。
又由于第一支撑板10111始终通过第一弧形转动块101116与基座102相连接,这可以使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转轴机构1形成的容屏空间107为一倾斜的三角形区间,从而可使柔性显示屏4容置于该容屏空间107内的弯折部分呈现偏心水滴状形态,其有利于减小柔性显示屏4的弯折区域的宽度,以改善柔性显示屏4的光影,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值得一提的,可继续参照图24,在本申请中,可以使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4与第一支撑板10111和第二支撑板10127固定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但不限于为粘接。具体实施时,柔性显示屏4可与第一支撑板10111的第一板面101114的部分区域,示例性的,可与第一板面101114的靠近对应侧的壳体的部分区域粘接,且柔性显示屏4可与第二支撑板10127的第三板面101271的部分区域,示例性的,可与第三板面101271的靠近基座102的部分区域粘接。从而可在转轴机构1处于如图26所示的展开状态时,使第一支撑板10111、第二支撑板10127和基座102共同对柔性显示屏4起到平稳支撑的作用。在转轴机构1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过程中,两个支撑板可带动柔性显示屏4转动,其可有效的避免柔性显示屏4发生形变,以降低柔性显示屏4损坏的风险。并且,在转轴机构1处于图24所示的闭合状态时,柔性显示屏4可与两个支撑板相贴合,其可有利于改善柔性显示屏4的光影。
在本申请提供的转轴机构1中,第二转动组件1012的摆臂10129与壳体固定架10128除了可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滑动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外,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它可能的方式来实现摆臂10129与壳体固定架10128的连接。
示例性的,摆臂10129可与壳体固定架10128可转动连接。具体实施时,可参照图27,图27为本申请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提供的摆臂10129的结构示意图。该摆臂10129的用于与壳体固定架10128安装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101294。
另外,可参照图28,图28为本申请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固定架10128的结构示意图。壳体固定架10128上具有安装部101287,在沿壳体固定架10128的长度方向上,安装部101287与第一滑槽101281间隔设置。则安装孔101294与安装部101287可以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本申请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壳体固定架10128上设置安装孔101294,而在摆臂10129上设置安装部101287,此时安装孔101294与安装部101287也可以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在本申请该实施例中,摆臂10129与基座102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一支撑臂10121与壳体固定架10128的连接方式均可参照上述任一实施例,例如,摆臂10129可通过第二弧形转动块101292与基座102的第二弧形槽1025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臂10121可沿壳体固定架10128的第一滑槽101281滑动;或者第二转动组件1012还包括第二支撑臂10123,第二支撑臂10123可沿壳体固定架10128的第二滑槽101282滑动等,在此不进行赘述。
本申请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1可用于例如图2中所示的电子设备。其中,第一转动组件1011可与位于基座102同一侧的一个壳体固定连接,第二转动组件1012可与位于另一壳体固定连接。示例性的,第一支撑板10111可用于与图2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2固定连接,第二转动组件1012的壳体固定架10128可用于与图2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第二壳体3固定连接。其中,第一支撑板10111可以为第一壳体2的中框的一部分,即第一支撑板10111与第一壳体2的中框一体成型。另外,第二支撑板10127也可以是独立的,其可与第一壳体2通过粘接或者螺纹联接等可能的方式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中,当电子设备处于如图29a所示的展开状态时,基座102的承载面1024、第一壳体2的第一支撑面202、第二壳体3的第二支撑面302、第一支撑板10111的第一板面101114和第二支撑板10127的第三板面101271可共同对柔性显示屏4起到平整支撑的作用,从而可在该展开状态下保证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4一侧的形态完整。
另外,为了保证电子设备的外观面的完整,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端盖108,端盖108除了可作为电子设备的外观件,其还可对转轴机构1中的结构起到保护的作用。可参照图29b,图29b为图29a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剖视图。在本申请中,端盖108可具有第一容纳槽1081,基座102的至少部分可容纳于该第一容纳槽1081内。另外,在电子设备处于如图29b所示的展开状态下,第一壳体2的第一外观面201的至少部分可与第一容纳槽1081的槽面搭接,以在该状态下,使第一壳体2与端盖108之间具有完整的外观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可为一体结构,则第一壳体2的外观面即为该一体结构的外观面。而在本申请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还可以为组装件,示例性的可为中框和设置于中框的盖板的组装件,此时盖板可位于中框的背离柔性显示屏的一侧,则第一壳体2的外观面即指盖板的背离柔性显示屏的表面。
可继续参照图29b,第二壳体3的朝向转轴机构1的端部还可以具有第二容纳槽303。端盖108具有第三外观面1082,该第三外观面1082为端盖108的背离基座102的表面。在电子设备处于如图29b所示的展开状态下,第三外观面1082的至少部分可与第二容纳槽303的槽面搭接,以在该状态下,使第二壳体3与端盖108之间具有完整的外观面。
基于此,当电子设备处于图29a和图29b所示的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2的第一外观面201、端盖108的第三外观面1082以及第二壳体3的第二外观面301无缝连接共同构成电子设备的外观面,从而使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具有完整的外观面,以有效的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美观性。另外,在电子设备处于该展开状态时,可一并参照图2和图29a,第一外观面201与柔性显示屏4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外观面301与柔性显示屏4之间的间距,从而可实现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的非等厚设计。该设计可以使第一壳体2侧的厚度较小、重量较轻,并可使第一壳体2的结构得以简化,其有利于减化电子设备的结构,并减轻电子设备的重量,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与第一壳体2相类似,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壳体3可为一体结构,则第二壳体3的外观面即为该一体结构的外观面。而在本申请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壳体3还可以为组装件,示例性的可为中框和设置于中框的盖板的组装件,此时盖板可位于中框的背离柔性显示屏的一侧,则第二壳体3的外观面即指盖板的背离柔性显示屏的表面。
另外,可继续参照图29b,电子设备采用上述设计还可以实现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非等厚设计,这样可有利于简化电子设备的结构,减轻电子设备整机的重量。可以理解的是,采用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设计方式,可将电子设备中的电池等厚度较大的结构设置于第二壳体3中,而第一壳体2中可只设置显示电路板等厚度较小的器件,从而可对电子设备的各器件进行合理的布局。
在本申请中,基座102的第一弧形槽1026可以为一整体挖空的结构,可参照图5和图13,基座102的朝向第一壳体2的部分被挖空以形成连续且沿转轴机构1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弧形槽1026。另外,可参照图29b,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2的至少部分可容置于第一弧形槽1026,且第一壳体2容置于第一弧形槽1026的部分也可以呈弧形结构设计,以在第一壳体2绕基座102转动的过程中,使第一壳体2的该部分能够在第一弧形槽1026内转动。在本申请中,第一壳体2容置于第一弧形槽1026的部分可设计为标准圆弧形结构,则该部分的背离柔性显示屏的表面可为圆弧面。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壳体2容置于第一弧形槽1026的部分设计为非标准圆弧形结构,则该部分的背离柔性显示屏的表面可由多段圆弧面连接形成,只要使第一壳体2的至少部分能够在第一弧形槽1026内转动,且可避免二者之间发生干涉即可。
可继续参照图29b,由于第一支撑板10111的第一弧形转动块101116也可以在第一弧形槽1026内转动,在本申请中,可使第一壳体2容置于第一弧形槽1026的部分的朝向柔性显示屏4的表面,与第一弧形转动块101116的背离柔性显示屏4的表面相贴合,从而使第一壳体2容置于第一弧形槽1026的部分与第一弧形转动块101116能够以相同的轴心绕基座102转动。
电子设备在由图29b所示的展开转态向闭合转态运动的过程中,除了第一壳体2的至少部分可在基座102的第一弧形槽1026内转动外,第三外观面1082的至少部分可相对第二容纳槽303的槽面滑动。具体实施时,可参照图30a,图30a为电子设备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另外,参照图30b,图30b为图30a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剖视图。通过对比图29b和图30b可以看出,在电子设备由展平状态到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外观面201可相对于第一容纳槽1081的槽面向背离第二外观面301的方向运动。另外,第二外观面301相对于第三外观面1082向背离第一外观面201的方向运动。
参照图31a,图31a为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另外,参照图31b,图31b为图31a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剖视图。通过对比图30b和图31b可以看出,在电子设备由中间状态到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外观面201继续相对于第一容纳槽1081的槽面向背离第二外观面301的方向滑动。第三外观面1082相对于第二容纳槽303的槽面继续向背离第二外观面301的方向运动。当电子设备处于图31b所示的闭合状态时,第一外观面201重新与第一容纳槽1081的槽面搭接,从而使第一壳体2与端盖108之间具有完整的外观面。另外,在该闭合状态下,第三外观面1082重新与第二容纳槽303的槽面搭接,从而使第二壳体3与端盖108之间具有完整的外观面。
因此,当电子设备处于图31a和图31b所示的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2的第一外观面201、端盖108的第三外观面1082以及第二壳体3的第二外观面301无缝连接共同构成电子设备的外观面,从而使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具有完整的外观面,以有效的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美观性。另外,在电子设备处于该闭合状态时,第一外观面201与柔性显示屏4之间的间距,同样小于第二外观面301与柔性显示屏4之间的间距,从而可实现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的非等厚设计。该设计可以使第一壳体2侧的厚度较小、重量较轻,并可使第一壳体2的结构得以简化,其有利于减化电子设备的结构,并减轻电子设备的重量,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由闭合状态到展开状态的过程即为由图31a到图29a的过程,该过程中第一外观面201、第二外观面301以及第三外观面1082的相对位置与电子设备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过程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中,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板面101114和第一支撑面202可位于同一平面内,其可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对柔性显示屏4进行支撑,有利于实现对柔性显示屏4的平稳支撑,也有利于简化机构设计,降低柔性显示屏4粘接的难度,以提高柔性显示屏4的结构可靠性。
本申请的电子设备,在处于闭合状态时,可以使第一板面101114与第一支撑面202的夹角,小于第三板面101271与第二支撑面302的夹角,以在第一板面101114、第三板面101271与承载面1024之间形成容屏空间107。由上述对转轴机构1的介绍可以知道,该容屏空间107为一倾斜的三角形区间,其可有利于使转轴机构1的体积减小、重量减轻,从而使电子设备能够为其它元器件的设置预留足够的空间,以有利于电子设备性能的提升。另外,柔性显示屏4容置于该容屏空间107内的弯折部分呈现偏心水滴状形态,其有利于减小柔性显示屏4的弯折部分的宽度,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应当理解的,为了实现上述电子设备的形态,本申请不限于上文中提到的各种转轴机构1的实施例,只要能实现以下状态的转轴机构1皆可,即:
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和展开状态时,第一外观面201与第一容纳槽1081的槽面搭接,第三外观面1082与第二容纳槽303的槽面搭接,以实现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2侧的减薄设计,从而使电子设备的结构得到简化,重量得以减轻,并使电子设备在处于闭合状态下时的厚度较小。另外,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使第一板面101114与第一支撑面202的夹角,小于第三板面101271与第二支撑面302的夹角,以在第一板面101114、第三板面101271与承载面1024之间形成容屏空间107;或者,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10111的第一板面101114与承载面1024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支撑板10127的第三板面101271与承载面1024之间的夹角,从而在第一板面101114、第二板面101115和承载面1024之间可形成一个向第一支撑板10111侧倾斜的三角形容屏空间107。
另外,在本申请中,可通过对第二支撑板10127的第一轨迹槽1012741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使两个支撑板和基座102之间形成足以容纳柔性显示屏4的弯折部分的容纳空间,其可避免电子设备在转轴机构1处存在缝隙,从而可保证电子设备在闭合状态下的形态较为完整。这样,可避免异物由转轴机构1处插入电子设备造成对柔性显示屏4的损坏,并可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整机厚度的减薄设计。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5)

1.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转轴机构、柔性显示屏和端盖,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分设于所述转轴机构的相对的两侧,并通过所述转轴机构实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展开和闭合,其中:
所述柔性显示屏连续覆盖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转轴机构,且所述柔性显示屏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外观面,所述第一外观面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背离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侧;
所述转轴机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具有第一弧形槽;
所述端盖朝向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面具有第一容纳槽,所述基座的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槽;
所述电子设备在闭合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时,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基座的至少部分在所述第一弧形槽内转动;且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和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外观面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面搭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外观面,所述第二外观面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背离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外观面与所述柔性显示屏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外观面与所述柔性显示屏之间的间距。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端盖具有第三外观面,所述第三外观面位于所述端盖的背离所述基座的一侧;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和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三外观面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面搭接。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主轴模组,所述主轴模组包括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相对的两侧;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臂和壳体固定架,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壳体固定架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板面,所述第一板面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与所述第一板面粘接。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用于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弧形转动块,所述第一弧形转动块容置于所述第一弧形槽,且可沿所述第一弧形槽的弧形面转动。
7.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支撑板具有缺口,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缺口,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一转动件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一轴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二轴线,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三轴线,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四轴线,所述第三轴线和所述第四轴线间隔设置;
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闭合时,所述第一支撑臂绕所述基座转动,所述第一转动件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运动,所述第一支撑板绕所述基座转动,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臂相向转动;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展开时,所述第一支撑臂绕所述基座转动,所述第一转动件朝向所述第一支撑臂运动,所述第一支撑板绕所述基座转动,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臂相背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
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一支撑板具有第一凸轮面,所述第一转动件具有第二凸轮面,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第一凸轮面与所述第二凸轮面相抵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缺口,且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五轴线,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六轴线,所述第五轴线和所述第六轴线间隔设置;
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闭合时,所述第二支撑臂绕所述基座转动,所述第二转动件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运动,所述第一支撑板绕所述基座转动,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相向转动;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展开时,所述第二支撑臂绕所述基座转动,所述第二转动件朝向所述第二支撑臂运动,所述第一支撑板绕基座转动,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相背转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一支撑板还具有第三凸轮面,所述第二转动件具有第四凸轮面,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第三凸轮面与所述第四凸轮面相抵接。
12.如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一凸轮件,所述第一凸轮件与所述第一支撑臂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凸轮件还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基座连接;
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一支撑臂具有第五凸轮面,所述第五凸轮面朝向所述第二支撑臂设置;所述第一凸轮件具有第六凸轮面,所述第六凸轮面背离所述第二支撑臂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第五凸轮面与所述第六凸轮面相抵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二凸轮件,所述第二凸轮件与所述第二支撑臂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凸轮件与所述第一凸轮件通过所述第三转轴连接;
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二支撑臂具有第七凸轮面,所述第七凸轮面朝向所述第一支撑臂设置;所述第二凸轮件具有第八凸轮面,所述第八凸轮面背离所述第一支撑臂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第七凸轮面与所述第八凸轮面相抵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一阻尼支架和第二阻尼支架,所述第一凸轮件与所述第一阻尼支架相抵接,所述第二凸轮件与所述第二阻尼支架相抵接;
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阻尼支架限位卡接,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阻尼支架限位卡接;所述第三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阻尼支架限位卡接,所述第三转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阻尼支架限位卡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二阻尼支架具有第九凸轮面,所述第九凸轮面朝向所述第二支撑臂设置;所述第二支撑臂还具有第十凸轮面,所述第十凸轮面背离所述第一支撑臂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第九凸轮面与所述第十凸轮面相抵接。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三转轴;在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第一凸轮件与所述第一阻尼支架相抵接,所述第二凸轮件与所述第二阻尼支架相抵接。
18.如权利要求13~1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包括第一限位片,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片卡接;
和/或,所述转轴机构包括第二限位片,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转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片卡接。
19.如权利要求9~1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
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板和摆臂,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壳体固定架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二板面,所述第二板面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
所述摆臂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的转动轴线和所述摆臂的转动轴线平行不重合;所述摆臂与所述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所述壳体固定架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一支撑臂可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所述摆臂可在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一方向在第一截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截面内的投影不平行;其中,所述第一截面为垂直所述第一支撑臂的转动轴线和所述摆臂的转动轴线的参考平面;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板面与所述承载面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板面与所述承载面的夹角,以在所述第一板面、所述第二板面与所述承载面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柔性显示屏的可弯折部分的容屏空间。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固定架还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支撑臂可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
21.一种转轴机构,用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所述转轴机构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的可弯折部分对应设置,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转轴机构展开或闭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包括基座和主轴模组,其中:
所述主轴模组包括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相对的两侧;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支撑板具有缺口,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缺口,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一转动件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一轴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二轴线,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三轴线,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四轴线,所述第三轴线和所述第四轴线间隔设置;
当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相对闭合时,所述第一支撑臂绕所述基座转动,所述第一转动件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运动,所述第一支撑板绕所述基座转动,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臂相向转动;当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相对展开时,所述第一支撑臂绕所述基座转动,所述第一转动件朝向第一支撑臂运动;所述第一支撑板绕所述基座转动,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臂相背转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
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一支撑板具有第一凸轮面,所述第一转动件具有第二凸轮面,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第一凸轮面与所述第二凸轮面相抵接。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缺口,且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五轴线,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为第六轴线,所述第五轴线和所述第六轴线间隔设置;
当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相对闭合时,所述第二支撑臂绕所述基座转动,所述第二转动件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运动;所述第一支撑板绕所述基座转动,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相向转动;当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展开时,所述第二支撑臂绕所述基座转动,所述第二转动件朝向第二支撑臂运动;所述第一支撑板绕基座转动,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相背转动。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一支撑板还具有第三凸轮面,所述第二转动件具有第四凸轮面,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第三凸轮面与所述第四凸轮面相抵接。
26.如权利要求23~25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一凸轮件,所述第一凸轮件与所述第一支撑臂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凸轮件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基座连接;
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一支撑臂具有第五凸轮面,所述第五凸轮面朝向所述第二支撑臂设置;所述第一凸轮件具有第六凸轮面,所述第六凸轮面背离所述第二支撑臂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第五凸轮面与所述第六凸轮面相抵接。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二凸轮件,所述第二凸轮件与所述第二支撑臂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凸轮件与所述第一凸轮件通过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连接;
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二支撑臂具有第七凸轮面,所述第七凸轮面朝向所述第一支撑臂设置,所述第二凸轮件具有第八凸轮面,所述第八凸轮面背离所述第一支撑臂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第七凸轮面与所述第八凸轮面相抵接。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一阻尼支架和第二阻尼支架,所述第一凸轮件与所述第一阻尼支架相抵接,所述第二凸轮件与所述第二阻尼支架相抵接;
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阻尼支架限位卡接,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阻尼支架限位卡接;所述第三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阻尼支架限位卡接,所述第三转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阻尼支架限位卡接。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二阻尼支架具有第九凸轮面,所述第九凸轮面朝向所述第二支撑臂设置;所述第二支撑臂还具有第十凸轮面,所述第十凸轮面背离所述第一支撑臂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第九凸轮面与所述第十凸轮面相抵接。
31.如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三转轴;在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第一凸轮件与所述第一阻尼支架相抵接,所述第二凸轮件与所述第二阻尼支架相抵接。
32.如权利要求27~31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包括第一限位片,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片卡接;
和/或,所述转轴机构包括第二限位片,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转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片卡接。
33.如权利要求23~32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板面,所述第一板面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
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板、壳体固定架和摆臂,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壳体固定架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二板面,所述第二板面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
所述摆臂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的转动轴线和所述摆臂的转动轴线平行不重合;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所述摆臂与所述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所述壳体固定架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一支撑臂可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所述摆臂可在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一方向在第一截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截面内的投影不平行;其中,所述第一截面为垂直所述第一支撑臂的转动轴线和所述摆臂的转动轴线的参考平面;
当所述转轴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板面与所述承载面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板面与所述承载面的夹角,以在所述第一板面、所述第二板面与所述承载面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柔性显示屏的可弯折部分的容屏空间。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固定架还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支撑臂可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
35.如权利要求21~34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设置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用于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弧形转动块,所述第一弧形转动块容置于所述第一弧形槽,且可沿所述第一弧形槽的弧形面转动。
CN202211268966.4A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Pending CN1179057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8966.4A CN117905783A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PCT/CN2023/108724 WO2024082743A1 (zh) 2022-10-17 2023-07-21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8966.4A CN117905783A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05783A true CN117905783A (zh) 2024-04-19

Family

ID=90688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68966.4A Pending CN117905783A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05783A (zh)
WO (1) WO202408274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847346U (zh) * 2016-06-07 2016-12-28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铰链装置及柔性屏移动终端
WO2021007750A1 (zh) * 2019-07-15 2021-01-2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460136B (zh) * 2019-09-09 2022-03-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双转轴机构、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3270696U (zh) * 2020-05-27 2021-05-25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及内折柔性屏终端
CN113833741B (zh) * 2020-06-24 2023-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01643B (zh) * 2020-09-14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251347A (zh) * 2020-09-23 2022-03-29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5805719U (zh) * 2021-08-30 2022-02-11 深圳市富世达通讯有限公司 铰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82743A1 (zh) 2024-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07914A1 (zh) 一种可弯折装置
CN211423150U (zh)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1416039B2 (en) Complex moving/rotating pivot shaft device
CN113719525A (zh)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CN114244934B (zh) 电子设备
CN115539490A (zh) 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2081815A (zh) 一种折叠铰链及电子设备
CN115653999A (zh) 铰链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3143329A1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5529372A (zh)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折叠装置
CN217718537U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038328A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柔性显示装置
CN117905783A (zh)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WO2023143339A1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6708613B (zh)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117515016A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1022482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8934821A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7662602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8855841A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WO2024178958A1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8675410A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20240219978A1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8855840A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8855838A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