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62221A - 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862221A CN116862221A CN202310595450.9A CN202310595450A CN116862221A CN 116862221 A CN116862221 A CN 116862221A CN 202310595450 A CN202310595450 A CN 202310595450A CN 116862221 A CN116862221 A CN 1168622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sk
- major
- source
- dynamic
- determi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8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2502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3024 troubleshoo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341 toxic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Ammonia Chemical compound N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383 hazardous chemic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03497 Asphy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1100000572 poisoning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07 pois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529 ammonia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35 deep lea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1 model calc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49 preven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6 process contro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8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95 sperm incapa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331 toxic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88 tox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5—Risk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06Q50/265—Personal security, identity or safet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方法和系统,属于风险管控技术领域,所述管理方法包括:识别化工园区内的重大危险源;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辨识,确定重大危险源的静态风险等级,实施静态风险分级管控;将重大危险源关键监控参数的实时动态值输入至预构建的重大危险源动态预警模型,确定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基于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动态风险等级,实施动态风险预警。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从静态风险防控、动态风险防控两个方面来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确保重大危险源安全、可靠运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险管控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方法和一种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防控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好重大危险源至关重要。控制重大危险源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控制重大危险源的目的,不仅仅是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而且是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将事故限制到最低程度。
现有技术中,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根据危险物质的特性及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估,风险都是静态的,风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恒定的,风险评估也是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般2至3年)才有必要进行一次。企业针对不同静态风险等级的重大危险源,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保障重大危险源安全运行。
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即使是静态风险级别较低的重大危险源,其安全风险随着现场安全状态的变化也在动态变化。当其活跃程度较高时,比如存在有未整改完成的重大隐患,或有正在执行的高危作业,都会导致该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升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大,故对重大危险源的动态风险也需要重点防控。
因此,为了全面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控,有必要研发一种能够针对重大危险源的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实施双重防控机制的管理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无法针对动态风险进行重点防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方法,采用该方法开发形成的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系统,能够从静态风险防控、动态风险防控两个方面来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确保重大危险源安全、可靠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方法,所述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识别化工园区内的重大危险源;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辨识,确定重大危险源的静态风险等级,实施静态风险分级管控;将重大危险源关键监控参数的实时动态值输入至预构建的重大危险源动态预警模型,确定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基于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动态风险等级,实施动态风险预警。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重大危险源动态预警模型的构建方式可以为: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和屏障风险指标总分值;基于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和屏障风险指标总分值,确定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其中,所述运行风险评估结果的计算式为: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30%+屏障风险指标总分值×70%。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工艺风险指标可以包括区域设计定岗人数、区域实际人数、设计储量和实际储量,屏障风险指标可以包括设备检维护率、设备完好率、自控及联锁、教育培训、风险识别、隐患整改、非常规作业和可燃有毒气体监测。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可以包括:基于实际储量和设计储量,确定存储量影响系数;将区域设计定岗人数与区域实际人数进行对比,确定区域人员影响系数;基于存储量影响系数和区域人员影响系数,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的计算方式可以为: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100-ln(R值×存储量影响系数)×10)×区域人员影响系数,其中,R值表示风险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屏障风险指标的综合管理状态得分值和权重,确定屏障风险得分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基于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动态风险等级,实施动态风险预警,可以包括:对比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与各动态风险阈值的大小;若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小于60分,则判定为第一动态风险等级;若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大于60分且小于72分,则判定为第二动态风险等级;若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大于72分且小于86分,则判定为第三动态风险等级;若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大于86分,则判定为第四动态风险等级;按照判定获得的动态风险等级生成动态风险预警信息,并发送给重大危险源的包保责任人;其中,所述第一动态风险等级高于所述第二动态风险等级,所述第二动态风险等级高于所述第三动态风险等级,所述第三动态风险等级高于所述第四动态风险等级。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辨识,确定重大危险源的静态风险等级,实施静态风险分级管控,可以包括:将重大危险源确定为独立的安全风险分析对象;基于生产工艺流程顺序或工艺设备布局,将安全风险分析对象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风险分析单元;针对每个风险分析单元进行风险辨识,确定安全风险事件;根据安全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确定安全风险分析对象的静态风险等级;基于安全风险分析对象的静态风险等级,确定对应的风险等级管控措施;根据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生成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并发送给重大危险源的包保责任人,以实施隐患排查治理。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系统,所述管理系统包括评估备案子系统、静态风险防控实施子系统和动态风险防控实施子系统;所述评估备案子系统用于存储和管理重大危险源的档案数据,所述档案数据包括重大危险源基本信息、包保责任人信息、重大危险源识别信息和重大危险源分级信息;所述静态风险防控实施子系统用于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辨识,确定重大危险源的静态风险等级,实施静态风险分级管控;所述动态风险防控实施子系统用于针对重大危险源实施动态风险防控,包括获取模块、动态风险评估模块和动态风险预警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重大危险源关键监控参数的实时动态值;所述动态风险评估模块用于将重大危险源关键监控参数的实时动态值输入至预构建的重大危险源动态预警模型,确定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所述动态风险预警模块用于基于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动态风险等级,实施动态风险预警。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动态风险评估模块包括第一指标确定子模块、第二指标确定子模块、工艺风险总分确定子模块、屏障风险总分确定子模块和运行风险评估子模块;所述第一指标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重大危险源关键监控参数的实时动态值,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工艺风险指标值;所述第二指标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重大危险源关键监控参数的实时动态值,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屏障风险指标的综合管理状态得分值;所述工艺风险总分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工艺风险指标值,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所述屏障风险总分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屏障风险指标的综合管理状态得分值和权重,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屏障风险指标总分值;所述运行风险评估子模块用于基于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和屏障风险指标总分值,确定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所述运行风险评估结果的计算式为: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30%+屏障风险指标总分值×70%。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动态风险预警模块可以包括对比子模块、第一判定子模块、第二判定子模块、第三判定子模块、第四判定子模块和报警子模块,所述对比子模块用于对比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与各动态风险阈值的大小;所述第一判定子模块用于当对比结果为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小于60分时,判定当前动态风险等级为第一动态风险等级;所述第二判定子模块用于当对比结果为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大于60分且小于72分时,判定当前动态风险等级为第二动态风险等级;所述第三判定子模块用于当对比结果为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大于72分且小于86分时,判定当前动态风险等级为第三动态风险等级;所述第四判定子模块用于当对比结果为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大于86分时,判定当前动态风险等级为第四动态风险等级;所述报警子模块用于按照判定获得的动态风险等级生成动态风险预警信息,并发送给重大危险源的包保责任人。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静态风险防控实施子系统包括风险辨识评估模块、静态风险等级划分模块、风险分级管控模块和隐患排查治理模块;所述风险辨识评估模块用于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辨识,确定安全风险事件;所述静态风险等级划分模块用于基于安全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的静态风险等级;所述风险分级管控模块用于基于安全风险分析对象的静态风险等级,确定对应的风险等级管控措施;所述隐患排查治理模块用于根据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生成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并发送给重大危险源的包保责任人,以实施隐患排查治理。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通过静态风险防控,建立了重大危险源常态化安全管理机制;通过动态风险防控,运用屏障管理思维建立重大危险源动态风险预警模型,量化重大危险源运行风险,动态评估重大危险源安全状况,对重大危险源风险管理问题能快速精准定位,及时对重大危险源风险变化异常预警;
(2)本发明从静态风险防控、动态风险防控两个方面来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确保重大危险源安全、可靠运行。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大危险源动态风险预警模型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静态风险防控方案的技术路线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大危险源动态风险预警指标采集方案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评估备案子系统;200-静态风险防控实施子系统;300-动态风险防控实施子系统;210-风险辨识评估模块;220-静态风险等级划分模块;230-风险分级管控模块;240-隐患排查治理模块;310-获取模块;320-动态风险评估模块;330-动态风险预警模块;321-第一指标确定子模块;322-第二指标确定子模块;323-工艺风险总分确定子模块;324-屏障风险总分确定子模块;325-运行风险评估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第一”、“第二”等仅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和便于区分,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目前,针对重大危险源的管控措施都是根据评估的静态风险等级来制定的。然而,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即使是静态风险级别较低的重大危险源,其安全风险随着现场安全状态的变化也在动态变化。因此,对重大危险源的动态风险也需要重点防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方法,通过采取静态风险防控和动态风险防控两种手段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控。其中,静态风险防控从风险隐患双重预防和包保责任制两个方面来建立重大危险源常态化的风险管控机制;动态风险防控基于屏障管理思维,围绕重大危险源的安全仪表与设备感知数据、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人员管控及周边环境状况,建立重大危险源动态风险预警模型,实时监控重大危险源的当前活跃状态,对重大危险源风险进行动态管控。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方法,该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识别化工园区内的重大危险源。
步骤S102、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辨识,确定重大危险源的静态风险等级,实施静态风险分级管控。
示例性地,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辨识,确定重大危险源的静态风险等级,实施静态风险分级管控的过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分步骤S1021~S1026。
分步骤S1021、将重大危险源确定为独立的安全风险分析对象。
分步骤S1022、基于生产工艺流程顺序或工艺设备布局,将安全风险分析对象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风险分析单元。
分步骤S1023、针对每个风险分析单元进行风险辨识,确定安全风险事件。
例如,可以应用SCL(安全检查表分析)、JHA(工作危害分析方法)、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等方法对安全风险分析单元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然后根据安全风险辨识结果,选择可能造成爆炸、火灾、中毒、窒息等严重后果的事件作为重点管控的安全风险事件。当然,也可根据安全管理实际补充其他安全风险事件。另外,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建立安全风险清单,主要内容包括安全风险分析对象、责任部门、责任人、分析单元、安全风险事件等。
分步骤S1024、根据安全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确定安全风险分析对象的静态风险等级。
例如,可以根据安全风险评价准则,对安全风险分析对象固有安全风险进行静态风险等级划分。可以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安全风险、较大安全风险、一般安全风险和低安全风险4个等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进行标示,并在管理系统中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分步骤S1025、基于安全风险分析对象的静态风险等级,确定对应的风险等级管控措施。
针对安全风险事件,管控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维护保养、人员操作、应急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工程技术类管控措施主要针对关键设备部件、安全附件、工艺控制、安全仪表等方面;维护保养类管控措施主要保障动设备和静设备正常运行;人员操作类管控措施主要包括人员资质、操作规程、工艺指标等内容;应急措施类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应急设施、个体防护、消防设施、应急预案等内容。
分步骤S1026、根据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生成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并发送给重大危险源的包保责任人,以实施隐患排查治理。
其中,隐患排查治理流程的具体内容如下:
(a)隐患排查。
根据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制定隐患排查任务,并自动推送给相应的三类包保责任人。三类包保责任人应该按照隐患排查任务定期开展隐患排查。
(b)隐患登记。
(c)制定隐患清单。隐患清单是三类包保责任人在完成隐患排查任务后,形成的隐患整改跟踪记录。
(d)隐患治理。
(e)隐患验收。
步骤S103、将重大危险源关键监控参数的实时动态值输入至预构建的重大危险源动态预警模型,确定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
具体来讲,如图2所示,重大危险源动态预警模型由工艺风险指标和屏障风险指标构成,通过评估两种风险指标的得分值,再乘以各自的权重,即可以确定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
示例性地,重大危险源动态预警模型的构建过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分步骤S1031~S1033。
分步骤S1031、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
其中,如表1所示,工艺风险指标可以包括区域设计定岗人数、区域实际人数、设计储量和实际储量。
表1工艺风险指标
序号 | 指标名称 |
1 | 区域设计定岗人数 |
2 | 区域实际人数 |
3 | 设计储量 |
4 | 实际储量 |
例如,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的计算式可以为: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100-ln(R值×存储量影响系数)×10)×区域人员影响系数。
其中,存储量影响系数=实际储量/设计储量;区域人员影响系数可按照表2中的区域人员影响系数确定准则进行设置;其中,R值表示风险度。
表2区域人员影响系数确定准则
实际人数 | 区域人员影响系数 |
小于等于设计人数 | 1 |
超过设计人数1~2人 | 0.9 |
超过设计人数3~10人 | 0.8 |
超过设计人数10人以上 | 0.7 |
分步骤S1032、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屏障风险指标总分值。
如表3所示,屏障风险指标可以包括设备检维护率、设备完好率、自控及联锁、教育培训、风险识别、隐患整改、非常规作业和可燃有毒气体监测。
表3屏障风险指标
屏障风险得分的计算规则如下:屏障风险指标的输入数据可以取自于企业的相关系统,包括MES、工厂设备及安全管理系统等,是对企业设备管理、隐患管理、仪表管理,人员培训即上岗管理、作业活动等信息的综合管理状态得分作为输入,输出是各方面权重对整体风险影响的得分,以此反映针对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变化。
屏障风险指标的计算权重可以融合英国劳式船级社(LR)、挪威船级社(DNV)安全管理准则以及业内二十年以上资深安全业务专家的现场管理咨询经验,设置合理的权重规则进行计算。
也就是说,屏障风险指标总分值的计算式可以为:屏障风险指标总分值=∑(屏障风险指标的综合管理状态得分值×屏障风险指标的权重)。
分步骤S1033、基于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和屏障风险指标总分值,确定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
在本分步骤中,运行风险评估结果的计算式可以为: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30%+屏障风险指标总分值×70%。
步骤S104、基于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动态风险等级,实施动态风险预警。
根据预警模型的输入数据,可输出重大危险源动态风险量化评估结果,展示各评价因素的风险贡献率,对风险贡献比较大的因素可以重点管控。
示例性地,基于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动态风险等级,实施动态风险预警的过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分步骤S1041~S1046。
分步骤S1041、对比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与各动态风险阈值的大小。
分步骤S1042、若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小于60分,则判定为第一动态风险等级(也就是动态风险级别高)。
分步骤S1043、若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大于60分且小于72分,则判定为第二动态风险等级(也就是动态风险级别较高)。
分步骤S1044、若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大于72分且小于86分,则判定为第三动态风险等级(也就是动态风险级别一般)。
分步骤S1045、若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大于86分,则判定为第四动态风险等级(也就是动态风险级别较低)。
分步骤S1046、按照判定获得的风险等级生成动态风险预警信息,并发送给重大危险源的包保责任人。
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针对判定结果进行初步分析,若认为该判定结果显示当前的动态风险等级较高,则生成动态风险预警信息,并激活报警;若认为该判定结果显示当前的动态风险等级较低,则不采取报警措施,而是将该数据先进行备案存储。例如,若判定结果为第一动态风险等级或第二动态风险等级,可以生成动态风险预警信息,并发送给重大危险源的包保责任人。
在本实施例中,动态风险预警信息应包括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和对应的动态风险级别中的至少一者。例如,如表4所示,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动态风险预警信息并进行显示。动态风险等级根据运行风险评估结果的总分值,分不同分值区域划分红、橙、黄、蓝四个等级,预警值越低,重大危险源的动态风险更高,需要重点关注。
表4动态风险级别的标记颜色
运行风险评估结果 | 动态风险级别 | 动态风险程度 | 风险颜色 |
<60 | 第一动态风险等级 | 较高 | 红 |
60~72 | 第二动态风险等级 | 高 | 橙 |
72~86 | 第三动态风险等级 | 一般 | 黄 |
>86 | 第四动态风险等级 | 较低 | 蓝 |
需要说明的是,静态风险防控的核心设计思路是:企业会定期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开展静态风险评估,主要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技术和监控措施等行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静态风险分级(例如,一级、二级、三级或四级),以确定管理的重点。为有效防控重大危险源的静态风险,可以从风险隐患双重预防和包保责任制两个方面,构建重大危险源常态化隐患排查机制,确保重大危险源风险可控、安全运行。具体来讲,静态风险防控方案的技术思路如图3所示。
(1)双重预防防控
经评估确定后的重大危险源,要作为独立的安全风险分析对象进行风险排查。根据生产工艺流程顺序或设备设施布局,将安全风险分析对象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风险分析单元,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主要设备设施均应纳入安全风险分析单元,每个风险分析单元自动生成隐患排查二维码。应用SCL、JHA、HAZOP等方法对安全风险分析单元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选择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严重后果的事件重点管控,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包括分析对象、责任部门、责任人、风险分析单元,安全风险事件等。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作为隐患排查任务,明确排查责任人、排查频次,并自动推送到隐患排查治理模块。排查责任人通过移动端开展排查,将发现的隐患及时在线上报,明确隐患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形成隐患清单。隐患整改责任人按期限要求开展隐患治理,定期上报整改进展,治理完成并经验收通过后才能最终完成闭环管理。
(2)包保责任制防控
对于取得国家监督管理部门安全许可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都要明确重大危险源的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操作负责人,从总体管理、技术管理、操作管理三个层面实行安全包保,保障重大危险源安全平稳运行。将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关键要求,分解明确到三个层面的安全包保责任人,明确三类负责人的工作履职任务要求。要求三类负责人按要求开展履职,建立安全包保履职记录,做到可查询、可追溯。三类负责人日常履职排查,发现的隐患问题会自动推送到双重预防,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全程跟踪隐患整改进展。
动态风险防控的核心设计思路是:监控重大危险源关键监控参数,运用屏障管理思维,监控安全措施的完整性与可靠性,例如现场危险区域作业人员安全纪律管控,特许作业许可、视频智能分析、安全设施设备投用等数据,以历史事件、模型运算、数据规律为基础,形成综合预警模型,任何实时数据超出管理阈值,将按照风险级别激活报警。
动态风险防控围绕重大危险源的安全仪表与设备感知数据、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人员管控及周边环境等维度,基于工艺风险、屏障风险建立重大危险源动态预警模型,加速对安全生产风险的分析预判,从而实现智能预警和超前预警。
其中,重大危险源动态风险预警指标的数据可以来源于企业其他相关系统,包括生产执行系统(MES)、工厂设备管理系统、培训教育系统、作业安全管理系统等。重大危险源动态风险预警指标采集方案如图4所示。重大危险源动态风险预警模型基于Webservic接口方式,实时动态从各子系统获取相应的指标值,对这些指标进行数据分析,障诊断和事故预警,确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状况。这些输入安全动态信息基于屏障管理的逻辑结构,场景库(样本库)结合重大危险源风险库,形成初步的重大危险源风险预警模型。再进行深度学习算法,对风险预警模型不断优化测试,形成较为可靠,能够动态迭代、不断完善的模型。
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环境包括至少一个终端和服务器,该方法分别在终端或服务器上执行。终端和服务器可以进行通信连接以实现信息的交互传输。终端和服务器通过获取各指标值输出静态风险等级评估结果和动态风险等级评估结果。
其中,终端可以是任何一种可以与用户通过键盘、触摸板、触摸屏、语音交互等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人机交互的电子产品,例如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PPC(Pocket Personal Computer,掌上电脑)、平板电脑等。
服务器可以是一台服务器,也可以是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系统,请参考图5,该管理系统包括评估备案子系统100、静态风险防控实施子系统200和动态风险防控实施子系统300。
评估备案子系统100用于存储和管理重大危险源的档案数据。档案数据包括重大危险源基本信息、包保责任人信息、重大危险源识别信息和重大危险源分级信息。重大危险源基本信息包括危化品信息、主要设备信息、工艺流程图、规则制度、操作流程及应急预案等。重大危险源识别信息包括评估时间、评估单位、评估报告有效期、单元划分、重大危险源识别等。包保责任人信息包括岗位人员对应的企业、部门、班组、职位等。
静态风险防控实施子系统200用于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辨识,确定重大危险源的静态风险等级,实施静态风险分级管控。
进一步地,静态风险防控实施子系统200可以包括风险辨识评估模块210、静态风险等级划分模块220、风险分级管控模块230和隐患排查治理模块240。
其中,风险辨识评估模块210用于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辨识,确定安全风险事件。
静态风险等级划分模块220用于基于安全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的静态风险等级。
风险分级管控模块230用于基于安全风险分析对象的静态风险等级,确定对应的风险等级管控措施。
隐患排查治理模块240用于根据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生成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并发送给重大危险源的包保责任人,以实施隐患排查治理。
动态风险防控实施子系统300用于针对重大危险源实施动态风险防控。
进一步地,动态风险防控实施子系统300可以包括获取模块310、动态风险评估模块320和动态风险预警模块330。
其中,获取模块310用于获取重大危险源关键监控参数的实时动态值。
动态风险评估模块320用于将重大危险源关键监控参数的实时动态值输入至预构建的重大危险源动态预警模型,确定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
动态风险预警模块330用于基于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动态风险等级,实施动态风险预警。
更进一步地,动态风险评估模块320可以包括第一指标确定子模块321、第二指标确定子模块322、工艺风险总分确定子模块323、屏障风险总分确定子模块324和运行风险评估子模块325。
其中,第一指标确定子模块321用于根据重大危险源关键监控参数的实时动态值,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工艺风险指标值。
第二指标确定子模块322用于根据重大危险源关键监控参数的实时动态值,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屏障风险指标的综合管理状态得分值。
工艺风险总分确定子模块323用于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工艺风险指标值,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
屏障风险总分确定子模块324用于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屏障风险指标的综合管理状态得分值和权重,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屏障风险指标总分值。
运行风险评估子模块325用于基于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和屏障风险指标总分值,确定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运行风险评估结果的计算式为: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30%+屏障风险指标总分值×70%。
更进一步地,动态风险预警模块可以包括对比子模块、第一判定子模块、第二判定子模块、第三判定子模块、第四判定子模块和报警子模块。
对比子模块用于对比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与各动态风险阈值的大小。
第一判定子模块用于当对比结果为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小于60分时,判定当前动态风险等级为第一动态风险等级。
第二判定子模块用于当对比结果为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大于60分且小于72分时,判定当前动态风险等级为第二动态风险等级。
第三判定子模块用于当对比结果为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大于72分且小于86分时,判定当前动态风险等级为第三动态风险等级。
第四判定子模块用于当对比结果为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大于86分时,判定当前动态风险等级为第四动态风险等级。
报警子模块用于按照判定获得的动态风险等级生成动态风险预警信息,并发送给重大危险源的包保责任人。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重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如图6所示。该双重管理系统具备评估备案、双重预防、包保责任制和监测预警四个方面的功能。
第一方面是评估备案功能,可细分为重大危险源评估、重大危险源备案和重大危险源档案管理。
①重大危险源评估是指:管理重大危险源评估信息,包括评估时间、评估单位、评估报告有效期、单元划分、重大危险源识别及分级信息。
②重大危险源备案是指:登记重大危险源备案信息,包括备案部门、备案编号、重大危险源名称、备案类型、备案日期、备案材料。
③重大危险源档案管理是指:建立完备的重大危险源档案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包保责任人信息、危化品信息、主要设备信息、工艺流程图、规则制度、操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第二方面是双重预防功能,可细分为风险辨识评估、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隐患治理、挂牌督办和隐患验收。
①风险辨识评估是指:维护风险分析对象、风险分析单元信息,提供SCL、JHA、HAZOP等方法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形成风险辨识清单。
②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根据安全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对安全风险分析对象进行分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4个等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进行标示,并在地图上展示风险空间分布图。针对风险事件,从工程技术、维护保养、人员操作、应急措施等方面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将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作为隐患排查任务推送到隐患排查模块,明确隐患排查责任人、频次。
③隐患排查是指:排查责任人通过移动端扫码开展隐患排查,发现的问题实时上传到系统,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系统自动生成国家应急部要求的风险隐患两个清单内容。
④隐患治理是指:隐患整改责任人制定隐患治理计划,定期上报整改进展。对超期未整改的隐患进行报警。
⑤挂牌督办是指:对治理周期长、安全风险高、技术方案复杂或治理不力的重大隐患实施挂牌督办管理,下发督办通知单。
⑥隐患验收是指:责任人整改完成后,将整改记录上报至系统,提交验收申请,实现闭环管理。
第三方面是包保责任制功能,可细分为确定责任人职责、工作履职、排查记录和隐患清单。
①责任人职责是指:维护三类责任人的工作职责任务清单。
②工作履职是指:记录三类责任人的工作履职记录,针对每项履职任务,记录履职时间、履职情况。
③排查记录是指:记录三类责任人对所负责的重大危险源的排查情况,包括排查时间、排查内容,排查发现的问题通过隐患录入,自动推送到双重预防的隐患排查治理模块。
④隐患清单是指:自动生成三类责任人排查发现的隐患清单,跟踪各隐患整改进展。
第四方面是监测预警功能,可细分为在线监测和动态风险预警。
在线监测是指:实时从企业DCS、SIS、GDS、火灾报警、静设备监控等系统采集重大危险源参数数据,对报警指标进行动态监控。支持实时数据存储、历史数据查询、报警值域设置等功能,监测类型包括生产自控、消防自控、有毒可燃气体监测等。
动态风险预警是指:基于GIS在地图上展示重大危险源的分布位置,实时监控重大危险源的工作状态。当重大危险源存在未及时整改完成的隐患、重要参数指标异常或动态风险级别较高时,地图会高亮闪烁报警,并可联动周边的工业电视,报警信息第一时间推送给重大危险源安全包保责任人。可直接在地图上调取重大危险源档案信息,包括基本特征表、所涉及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工艺流程图、应急预案等,并可实时查看现场视频和监测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系统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与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为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方法的计算实例。
以某化工企业的重大危险源合成氨单元为例,该合成氨单元经评估为四级,为静态风险中的蓝色风险级别。
(1)静态风险防控实施
1)共划分风险分析单元1个。
2)辨识出风险清单12条。
3)按不同排查责任人、排查周期共下发隐患排查任务10条。
4)排查发现的一般隐患5个,无重大隐患。
5)建立三类包保责任人的工作履职清单共10项。
6)三类责任人通过移动终端定期开展履职,建立排查记录25项。
(2)动态风险防控实施
系统实时从企业相关系统获取动态风险预警指标数据,该重大危险源当前的动态参数指标如下表5所示。
表5动态风险预警指标数据
合成氨单元的动态风险预警综合评分计算为63.34,为橙色风险,风险级别较高,系统给出预警提醒,并给该重大危险源的包保责任人发送预警信息,提醒他们重点关注并排查原因。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方法包括:
识别化工园区内的重大危险源;
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辨识,确定重大危险源的静态风险等级,实施静态风险分级管控;
将重大危险源关键监控参数的实时动态值输入至预构建的重大危险源动态预警模型,确定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
基于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动态风险等级,实施动态风险预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大危险源动态预警模型的构建方式为:
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和屏障风险指标总分值;
基于工艺风险总分值和屏障风险总分值,确定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
其中,工艺风险指标包括区域设计定岗人数、区域实际人数、设计储量和实际储量;屏障风险指标包括设备检维护率、设备完好率、自控及联锁、教育培训、风险识别、隐患整改、非常规作业和可燃有毒气体监测;
所述运行风险评估结果的计算式为: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工艺风险总分值×30%+屏障风险总分值×7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包括:
基于实际储量和设计储量,确定存储量影响系数;
将区域设计定岗人数与区域实际人数进行对比,确定区域人员影响系数;
基于存储量影响系数和区域人员影响系数,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的计算式为:
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100-ln(R值×存储量影响系数)×10)×区域人员影响系数,其中,R值表示风险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屏障风险指标的综合管理状态得分值和权重,确定屏障风险指标总分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动态风险等级,实施动态风险预警,包括:
对比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与各动态风险阈值的大小;
若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小于60分,则判定为第一动态风险等级;
若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大于60分且小于72分,则判定为第二动态风险等级;
若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大于72分且小于86分,则判定为第三动态风险等级;
若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大于86分,则判定为第四动态风险等级;
按照判定获得的动态风险等级生成动态风险预警信息,并发送给重大危险源的包保责任人;
其中,所述第一动态风险等级高于所述第二动态风险等级,所述第二动态风险等级高于所述第三动态风险等级,所述第三动态风险等级高于所述第四动态风险等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辨识,确定重大危险源的静态风险等级,实施静态风险分级管控,包括:
将重大危险源确定为独立的安全风险分析对象;
基于生产工艺流程顺序或工艺设备布局,将安全风险分析对象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风险分析单元;
针对每个风险分析单元进行风险辨识,确定安全风险事件;
根据安全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确定安全风险分析对象的静态风险等级;
基于安全风险分析对象的静态风险等级,确定对应的风险等级管控措施;
根据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生成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并发送给重大危险源的包保责任人,以实施隐患排查治理。
8.一种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系统包括评估备案子系统、静态风险防控实施子系统和动态风险防控实施子系统;
所述评估备案子系统用于存储和管理重大危险源的档案数据,所述档案数据包括重大危险源基本信息、包保责任人信息、重大危险源识别信息和重大危险源分级信息;
所述静态风险防控实施子系统用于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辨识,确定重大危险源的静态风险等级,实施静态风险分级管控;
所述动态风险防控实施子系统用于针对重大危险源实施动态风险防控,包括获取模块、动态风险评估模块和动态风险预警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重大危险源关键监控参数的实时动态值;
所述动态风险评估模块用于将重大危险源关键监控参数的实时动态值输入至预构建的重大危险源动态预警模型,确定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
所述动态风险预警模块用于基于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动态风险等级,实施动态风险预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风险评估模块包括第一指标确定子模块、第二指标确定子模块、工艺风险总分确定子模块、屏障风险总分确定子模块和运行风险评估子模块;
所述第一指标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重大危险源关键监控参数的实时动态值,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工艺风险指标值;
所述第二指标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重大危险源关键监控参数的实时动态值,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屏障风险指标的综合管理状态得分值;
所述工艺风险总分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工艺风险指标值,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
所述屏障风险总分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屏障风险指标的综合管理状态得分值和权重,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屏障风险指标总分值;
所述运行风险评估子模块用于基于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和屏障风险指标总分值,确定重大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评估结果,所述运行风险评估结果的计算式为:运行风险评估结果=工艺风险指标总分值×30%+屏障风险指标总分值×7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风险防控实施子系统包括风险辨识评估模块、静态风险等级划分模块、风险分级管控模块和隐患排查治理模块;
所述风险辨识评估模块用于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辨识,确定安全风险事件;
所述静态风险等级划分模块用于基于安全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的静态风险等级;
所述风险分级管控模块用于基于安全风险分析对象的静态风险等级,确定对应的风险等级管控措施;
所述隐患排查治理模块用于根据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生成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并发送给重大危险源的包保责任人,以实施隐患排查治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595450.9A CN116862221A (zh) | 2023-05-24 | 2023-05-24 | 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方法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595450.9A CN116862221A (zh) | 2023-05-24 | 2023-05-24 | 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62221A true CN116862221A (zh) | 2023-10-10 |
Family
ID=88220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595450.9A Pending CN116862221A (zh) | 2023-05-24 | 2023-05-24 | 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862221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91455A (zh) * | 2023-11-24 | 2024-01-12 | 建龙西林钢铁有限公司 | 一种钢铁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控系统 |
CN117670050A (zh) * | 2023-12-07 | 2024-03-08 | 北京合锐赛尔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危化品风险评估管理系统及方法 |
CN117852868A (zh) * | 2023-12-13 | 2024-04-09 | 东土科技(宜昌)有限公司 | 化学品的风险管控方法、平台、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
2023
- 2023-05-24 CN CN202310595450.9A patent/CN11686222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91455A (zh) * | 2023-11-24 | 2024-01-12 | 建龙西林钢铁有限公司 | 一种钢铁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控系统 |
CN117391455B (zh) * | 2023-11-24 | 2024-04-26 | 建龙西林钢铁有限公司 | 一种钢铁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控系统 |
CN117670050A (zh) * | 2023-12-07 | 2024-03-08 | 北京合锐赛尔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危化品风险评估管理系统及方法 |
CN117852868A (zh) * | 2023-12-13 | 2024-04-09 | 东土科技(宜昌)有限公司 | 化学品的风险管控方法、平台、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862221A (zh) | 重大危险源的双重管理方法和系统 | |
Wu et al. | A new accident causation model based on information flow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ianjin Port fire and explosion accident | |
Moura et al. | Learning from accidents: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an factors, technology and organisations as a central element to validate risk studies | |
Kaptan et al. | The evolution of the HFACS method used in analysis of marine accidents: A review | |
Jain et al. | Did we learn about risk control since Seveso? Yes, we surely did, but is it enough? An historical brief and problem analysis | |
Kjellén | Prevention of accidents through experience feedback | |
Ye et al. | Improved HFACS on human factors of construction accidents: a china perspective | |
Nwankwo et al. |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 (PSM) systems in the process industry | |
Santos-Reyes et al. | A systemic approach to managing safety | |
dos Santos et al. | Allocation of performance shaping factors in the risk assessment of an offshore installation | |
CN113515720B (zh) | 一种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方法 | |
CN114841660B (zh) | 一种基于现场信息的企业智慧安全管控云平台 | |
CN115130807A (zh) | 一种药业生产安全智慧监管方法 | |
CN116384741A (zh) | 一种危险源辨识与管理系统及装置 | |
Valeev et al. | Process safety and big data | |
Gül et al. | Coordinating the ISM Code and OHSAS procedures to improve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at sea | |
Zhang et al. | Systems approach for the safety and security of hazardous chemicals | |
Sullivan Faith et al. | Text analysis of after action reports to support improved emergency response planning | |
Tian et al. | Risk assessment of safety management audit based on fuzzy TOPSIS method | |
Falahati et al. | Multi-dimensional model for determining the leading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 |
Fang et al. |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I-assisted safety system for hazardous plant | |
CN113487146A (zh) | 矿山安全作业管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Glasmeier et al. | Toward a theory of high reliability for natural gas distribution utilities | |
CN111507613A (zh) | 一种基于责任的无漏洞的管理系统及方法 | |
Yemelin et al. | Risk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System for Accidents, Occupational Diseases and Work-Related Injuries for Enterprises with Chemically Hazardous Sit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