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36833B -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soc校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soc校正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436833B CN115436833B CN202211291633.3A CN202211291633A CN115436833B CN 115436833 B CN115436833 B CN 115436833B CN 202211291633 A CN202211291633 A CN 202211291633A CN 115436833 B CN115436833 B CN 1154368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thium iron
- battery
- energy storage
- soc
- vol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GELKBWJHTRAYNV-UHFFFAOYSA-K lithium iron 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Li+].[Fe+2].[O-]P([O-])([O-])=O GELKBWJHTRAYNV-UHFFFAOYSA-K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DVATZODUVBMYHN-UHFFFAOYSA-K lithium;iron(2+);manganese(2+);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Li+].[Mn+2].[Fe+2].[O-]P([O-])([O-])=O DVATZODUVBMYHN-UHFFFAOYSA-K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101100257262 Caenorhabditis elegans soc-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150114085 soc-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0707 LiFePO 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6—Acquisition or processing of data for testing or for monitoring individual cells or groups of cells within a battery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 G01R31/383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involving only voltage measur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系统及其SOC校正方法,该SOC校正方法,通过判断储能系统是否处于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双电压平台期间隔,在储能系统处于双电压平台期间隔时,根据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SOC对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SOC进行校正;进而,可以利用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双电压平台特性,在磷酸铁锂电池单元每次充放电时为其提供位于其平台期中间段的SOC校正点,避免了长期累积的偏差,提高了SOC估算的准确性。而且,利用磷酸锰铁锂的高电压平台期特征,可以更好的适配PCS直流接入电压,提升电压利用率,发挥储能系统在电网高穿下仍保持有功并网。另外,还可以利用磷酸锰铁锂良好的低温特性,提升储能电池系统宽温运行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能系统及其SOC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磷酸铁锂电池大批量应用于规模化并网储能,由于磷酸铁锂的OCV(Opencircuit voltage,开路电压)平台期较长,加上现有软件算法的局限性,导致其SOC(Stateof Charge,充电状态,也称为剩余电量)的估算难以精准,且存在长期累积的偏差,需要在充放电末端进行校准,以消除因素误差。
因此,亟需一种方案来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SOC估算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系统及其SOC校正方法,以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SOC估算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的SOC校正方法,所述储能系统中包括串联连接的至少一个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和至少一个磷酸铁锂电池单元;所述SOC校正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储能系统是否处于所述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双电压平台期间隔;
若所述储能系统处于所述双电压平台期间隔,则根据所述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SOC对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SOC进行校正。
可选的,根据所述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SOC对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SOC进行校正,包括:
以所述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SOC,作为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SOC。
可选的,根据所述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SOC对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SOC进行校正,包括:
以所述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在开路电压OCV曲线中对应于所述双电压平台期间隔的曲线段参数及所述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电压,对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SOC进行校正。
可选的,所述曲线段参数包括:电压和SOC;
以所述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在开路电压OCV曲线中对应于所述双电压平台期间隔的曲线段参数及所述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电压,对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SOC进行校正,包括:
根据对应曲线段的电压和SOC,确定其斜率;
根据所述斜率和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电压,确定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SOC。
可选的,判断所述储能系统是否处于所述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双电压平台期间隔,包括:
判断所述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电压是否处于其第一电压平台期的最小电压与其第二电压平台期的最大电压之间;所述第一电压平台期的最小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平台期的最大电压;
若是,则判定所述储能系统处于所述双电压平台期间隔。
可选的,各电池单元均为电芯,或者,均为电池包。
可选的,还包括:
判断所述储能系统是否处于充放电末端;
若所述储能系统处于充放电末端,则对其各电池单元进行常规SOC校正。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包括:BMS和受控于所述BMS的至少一个电池簇;其中,
所述电池簇,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电池包;
所述电池包,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电芯;
存在至少一个所述电池包,其内部存在至少一个电芯为磷酸铁锂电芯;并且,
存在至少一个所述电池包,其内部存在至少一个电芯为磷酸锰铁锂电芯;
所述BMS用于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储能系统的SOC校正方法。
可选的,所述电池簇中包括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所述电池包;
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包中,一个所述电池包内部的电芯均为磷酸锰铁锂电芯,另一个所述电池包内部的电芯均为磷酸铁锂电芯。
可选的,所述电池簇中包括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所述电池包;
存在至少一个所述电池包,其内部电芯均为磷酸锰铁锂电芯;
其余所述电池包,其内部电芯均为磷酸铁锂电芯。
可选的,各所述电池包均包括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电芯,且相邻两个电芯分别为:磷酸锰铁锂电芯和磷酸铁锂电芯。
可选的,各所述电池包均包括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电芯;并且,
存在至少一个电芯为磷酸锰铁锂电芯;
其余电芯为磷酸铁锂电芯。
可选的,还包括:储能变流器PCS或者DC/DC变换器;
所述电池簇连接所述PCS的直流侧或者所述DC/DC变换器的电池侧;
所述PCS的交流侧用于连接电网和/或负载;
所述DC/DC变换器的母线侧用于连接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的直流母线。
本申请提供的储能系统的SOC校正方法,其通过判断储能系统是否处于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双电压平台期间隔,在储能系统处于双电压平台期间隔时,根据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SOC对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SOC进行校正;进而,可以利用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双电压平台特性,在磷酸铁锂电池单元每次充放电时为其提供位于其平台期中间段的SOC校正点,避免了长期累积的偏差,提高了SOC估算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系统的SOC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磷酸锰铁锂电芯与磷酸铁锂电芯的OCV曲线波形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系统的SOC校正方法,以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SOC估算准确性。
该储能系统中包括:串联连接的至少一个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和至少一个磷酸铁锂电池单元;并且,相应的串联支路中,两种电池单元的个数及连接顺序不做限定;另外,实际应用中,各电池单元可以是指电芯,或者,也可以是指电池包;视其应用环境而定即可,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参见图1,该储能系统的SOC校正方法,包括:
S101、判断储能系统是否处于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双电压平台期间隔。
图2中展示了LMFP(LiFexMn1-xPO4,磷酸锰铁锂)电芯和LFP(LiFePO4,磷酸铁锂)电芯的OCV曲线,如图2中所示,LMFP电芯的OCV曲线具有两个平台期,分别是:电压在4V左右的第一电压平台期,以及,电压在3.5V左右的第二电压平台期;该第一电压平台期的最小电压大于该第二电压平台期的最大电压;这两个平台期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阶段,对应LFP电芯的OCV曲线平台期中间段,也即其平台期的50%左右。
判断当前储能系统是否处于该间隔阶段,也即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双电压平台期间隔,具体可以通过:判断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电压是否处于其第一电压平台期的最小电压与其第二电压平台期的最大电压之间;若是,则判定储能系统处于该双电压平台期间隔,执行步骤S102。
需要说明的是,各电池单元为电芯时,该第一电压平台期的最小电压可以是图2中所示的4V,该第二电压平台期的最大电压可以是图2中所示的3.5V;当各电池单元为电池包时,该第一电压平台期的最小电压可以是4nV,该第二电压平台期的最大电压可以是3.5nV,其中,n为电池包内的电芯数量;实际应用中,两个平台期的具体判断参数也可以视磷酸锰铁锂电芯的具体规格而定,并不仅限于图2中所示的各参数示例。
S102、根据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SOC对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SOC进行校正。
实际应用中,具体可以直接以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SOC,作为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SOC。参见图2,以放电为例:
记磷酸铁锂电芯的SOC记为SOC1,磷酸锰铁锂电芯的SOC记为SOC2;当BMS(Battery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检测到磷酸锰铁锂电芯的电压v由4.1V向4V转变时,其SOC2=SOC21,如60%,此时强制对磷酸铁锂电芯的SOC1进行校正,即SOC1=60%;当BMS检测到磷酸锰铁锂电芯的电压v=V2时,磷酸锰铁锂电芯的SOC2=SOC22,如50%,此时强制对磷酸铁锂电芯的SOC1进行校正,即SOC1=50%;当BMS检测到磷酸锰铁锂电芯的电压v,由V2向3.5V转变时,磷酸锰铁锂电芯的SOC2=SOC23,如40%,此时强制对磷酸铁锂电芯的SOC1进行校正,即SOC1=40%。图2中的V1是:磷酸锰铁锂电芯的电压v=V2时,磷酸铁锂电芯的电压。
本实施例提供的该储能系统的SOC校正方法,其通过上述原理,可以利用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双电压平台特性,在磷酸铁锂电池单元每次充放电时为其提供位于其平台期中间段的SOC校正点,避免了长期累积的偏差,提高了SOC估算的准确性。
实际应用中,该SOC校正方法可以同时保留常规的SOC校正,即还可以包括:判断储能系统是否处于充放电末端;若储能系统处于充放电末端,则对其各电池单元进行常规SOC校正。此时,若各电池单元为电芯,则相比于单一磷酸铁锂电芯组成的电池组仅在充放电末端才具备SOC校正,本申请在此基础之上,还利用磷酸锰铁锂的双电压平台,为混用电芯的电池组提供了平台期在50%左右的SOC校正点;同理,若各电池单元为电池包,则本申请可以为混用电池包的电池簇另外提供中间段SOC校正点。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优选的,该储能系统的SOC校正方法,其步骤S102,具体可以包括:
以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在OCV曲线中对应于双电压平台期间隔的曲线段参数及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电压,对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SOC进行校正。
该曲线段参数具体包括:电压和SOC;则该步骤的具体过程,包括:
(1)根据对应曲线段的电压和SOC,确定其斜率。
(2)根据斜率和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电压,确定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SOC。
仍以电池单元为电芯时为例进行说明,记磷酸铁锂电芯的SOC记为SOC1,磷酸锰铁锂电芯的SOC记为SOC2,则针对图2所示两类电芯的OCV曲线,可以分别建立各自SOC与电芯电压的函数关系:
对于磷酸铁锂电芯,有SOC1=f1(v);
对于磷酸锰铁锂电芯,有SOC2=f2(v)。
通过上一实施例中所述校准对应关系,有:在3.5V~4V之间,SOC2=f2(v)=k*v,k为该段曲线的斜率,k=(SOC21-SOC23)/(4-3.5)=2*(SOC21-SOC23),可获取此区段内的SOC1=f1(v)=k*v=2*(SOC21-SOC23)*v。
因此,实际应用中,在该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双电压平台期间隔,可以根据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电压,实时计算得到校正后的SOC。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其包括:BMS和受控于BMS的至少一个电池簇;其中:
电池簇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电池包,一般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电池包。
电池包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电芯;实际应用中,电池包中通常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电池模组,各电池模组中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电芯。
与现有储能系统的区别在于,本储能系统中不仅存在至少一个电池包,其内部存在至少一个电芯为磷酸铁锂电芯;并且,还存在至少一个电池包,其内部存在至少一个电芯为磷酸锰铁锂电芯;另外,该BMS还用于执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储能系统的SOC校正方法。该SOC校正方法的过程及原理参见上述实施例即可,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另外,该储能系统中还可以包括:PCS(Power Conversion System,储能变流器)或者DC/DC变换器;其中:各电池簇并联连接至PCS的直流侧或者DC/DC变换器的电池侧,该PCS的交流侧用于连接电网和/或负载,该DC/DC变换器的母线侧用于连接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的直流母线。
实际应用中,该储能系统中的电池簇,存在多种具体实现形式,比如:
(1)电池簇中包括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电池包;而且,相邻的两个电池包中,一个电池包内部的电芯均为磷酸锰铁锂(以下简称为LMFP)电芯,另一个电池包内部的电芯均为磷酸铁锂(以下简称为LFP)电芯。
如图3所示,将由LMFP电芯组成的电池包(如图中所示的LMFPPACK)与由LFP电芯组成的电池包(如图中所示的LFPPACK)进行交替串联,形成电池簇(如图中所示的RACK)。其中,LFP电池包的SOC,可以通过上述SOC校正方法,来参考与其相邻连接的LMFP电池包的SOC进行校正,增加SOC校正点。
而且,该形式下的电池簇,由于一半LFP电芯的应用,大大缩减了电池簇工作电压的窗口;由图2中可以看出,在LMFP电芯的第一电压平台期,其比LFP电芯的中值电压提高了0.6-0.7V;在LMFP电芯的第二电压平台期,其比LFP电芯的中值电压提高了0.1-0.2V;如LMFP电芯工作电压范围为2.7~4.1V,以384颗电芯串联成电池簇,其电压范围为1123.2~1574.4V,上限超出了常规PCS的直流侧电压1500VDC限制;而如在电池簇中,一半采用LFP电芯,则其工作电压范围为1123.2~1488V,充分利用PCS直流侧接入电压上限。由于LMFP电芯的平台电压抬升,可更好的满足PCS在电网高穿时保持有功并网的要求。
实际应用中,确定电池簇中LMFP电芯串数的步骤可以为:确定直流电压设计上限值U0,下面以U0=1500V为例进行说明;确定电池簇的端口电压上限U1,且初始值为U1=U0;确定LMFP电芯单体电压上限U11,以U11=4.1V为例;确定LMFP电芯单体电压下限U12,以U12=3.5V为例;确定LFP电芯单体电压上限U21,以U21=3.65V为例;确定LFP电芯单体电压下限U22,以U22=2.7V为例;确定纯LFP电芯组成电池簇的串数Y0,则Y0=U1/U21=410;计算LMFP电芯串数X=INT((U1-U21*Y)/U11)=INT((1500-3.65*Y)/4.1),其中,INT是用于定义整数类型变量的标识符,Y的起始值为Y0且依次减少,则可以相应计算出X的值,并得到相应电池簇的端口电压下限U2如表1中所示,表1中的RACK表示电池簇。
表1电池簇中LMFP电芯与LFP电芯的串数设置方案示例
表1中只展示了电池簇中两种电芯串数设置的部分方案,通过上述计算过程及表1所示部分示例,可以得到X与Y均最大时的端口电压下限U2,即X=194,Y=193,或者,X=193,Y=194,此时的端口电压下限U2=1200V,端口电压上限U1=X*U11+Y*U21=1499V,相对纯LFP电芯组成的电池簇,其端口电压下限U2提升了15%以上,最大的端口电压下限U2对电网高电压故障穿越下保有功输出最有利。
(2)电池簇中包括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电池包;并且,存在至少一个电池包,其内部电芯均为磷酸锰铁锂电芯;而其余电池包,其内部电芯均为磷酸铁锂电芯。
如图4所示,将由磷酸铁锂电芯组成的电池包(如图中所示的LFPPACK)进行串联,并在其中任意位置(图4中以串联首端为例进行展示)串联一只由磷酸锰铁锂电芯组成的电池包(如图中所示的LMFPPACK),形成电池簇(如图中所示的RACK)。通过上述SOC校正方法,磷酸铁锂电池包的SOC,可以参考簇内磷酸锰铁锂电池包的SOC进行校正。
(3)各电池包均包括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电芯,且相邻两个电芯分别为:磷酸锰铁锂电芯和磷酸铁锂电芯。
如图5所示,将由磷酸锰铁锂电芯(如图中所示的LMFP电芯)与磷酸铁锂电芯(如图中所示的LFP电芯)交替串联,组成电池包(如图中所示的PACK),再将多个这种混用电芯的电池包进行串联,形成电池簇。
此时,磷酸铁锂电芯的SOC,可以通过上述SOC校正方法,参考与其相邻磷酸锰铁锂电芯的SOC。
(4)各电池包均包括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电芯;并且,存在至少一个电芯为磷酸锰铁锂电芯;而其余电芯为磷酸铁锂电芯。
如图6所示,将多个磷酸铁锂电芯(如图中所示的LFP电芯)进行串联,并在其中任意位置(图6中以串联首端为例进行展示)串联一只由磷酸锰铁锂电芯(如图中所示的LMFP电芯),形成电池包(如图中所示的PACK);多个这种混用电芯的电池包串联连接,形成电池簇。通过上述SOC校正方法,磷酸铁锂电芯的SOC,可以参考电池包内磷酸锰铁锂电芯的SOC进行校正。
上述几种实现形式,均可以增加SOC矫正点;而且,利用磷酸锰铁锂的高电压平台期特征,可以更好的适配PCS直流接入电压,提升电压利用率,发挥储能系统在电网高穿下仍保持有功并网。再者,在相同条件下,磷酸锰铁锂能量密度比磷酸铁锂高出10%-20%,因此,还可以提升电芯混用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
需要说明的是,磷酸铁锂在低温下的充放电可用容量会急骤下降,且极易产生析锂,诱发安全事故;而图3和图5所示实现形式下,利用磷酸锰铁锂良好的低温特性,可以对磷酸铁锂电池单元进行加快预热,提升储能电池系统宽温运行性能。比如,图5所示混用电芯的电池包中,两类电芯交替安装,即可以利用磷酸锰铁锂的良好低温特性,为磷酸铁锂电芯进行加热,提升电池组的整体性能。
另外,由于磷酸锰铁锂的成本高,因此,图4和图6所示实现形式,在磷酸铁锂电池簇中少量混用磷酸锰铁锂,可降低电池的成本投入。
图3至图6仅为一些可选示例,实际应用中,只要同一电池簇内,既包含有磷酸铁锂电池单元,又包含有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即可,两者可以是电芯也可以是电池包,且数量不限、串联位置也不限,均可以视其应用环境而定。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中记载的特征可以相互替换或者组合,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储能系统的SOC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中包括串联连接的至少一个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和至少一个磷酸铁锂电池单元;所述SOC校正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储能系统中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电压,判断所述储能系统是否处于所述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双电压平台期间隔;所述双电压平台期是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OCV曲线具有的两个平台期;
若所述储能系统处于所述双电压平台期间隔,则根据所述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SOC对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SOC进行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的SOC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SOC对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SOC进行校正,包括:
以所述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SOC,作为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SO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的SOC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SOC对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SOC进行校正,包括:
以所述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在开路电压OCV曲线中对应于所述双电压平台期间隔的曲线段参数及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电压,对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SOC进行校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系统的SOC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段参数包括:电压和SOC;
以所述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在开路电压OCV曲线中对应于所述双电压平台期间隔的曲线段参数及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电压,对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SOC进行校正,包括:
根据对应曲线段的电压和SOC,确定其斜率;
根据所述斜率和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电压,确定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单元的SO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的SOC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储能系统是否处于所述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双电压平台期间隔,包括:
判断所述磷酸锰铁锂电池单元的电压是否处于其第一电压平台期的最小电压与其第二电压平台期的最大电压之间;所述第一电压平台期的最小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平台期的最大电压;
若是,则判定所述储能系统处于所述双电压平台期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的SOC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电池单元均为电芯,或者,均为电池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的SOC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所述储能系统是否处于充放电末端;
若所述储能系统处于充放电末端,则对其各电池单元进行常规SOC校正。
8.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和受控于所述BMS的至少一个电池簇;其中,
所述电池簇,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电池包;
所述电池包,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电芯;
存在至少一个所述电池包,其内部存在至少一个电芯为磷酸铁锂电芯;并且,
存在至少一个所述电池包,其内部存在至少一个电芯为磷酸锰铁锂电芯;
所述BMS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的SOC校正方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簇中包括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所述电池包;
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包中,一个所述电池包内部的电芯均为磷酸锰铁锂电芯,另一个所述电池包内部的电芯均为磷酸铁锂电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簇中包括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所述电池包;
存在至少一个所述电池包,其内部电芯均为磷酸锰铁锂电芯;
其余所述电池包,其内部电芯均为磷酸铁锂电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池包均包括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电芯,且相邻两个电芯分别为:磷酸锰铁锂电芯和磷酸铁锂电芯。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池包均包括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电芯;并且,
存在至少一个电芯为磷酸锰铁锂电芯;
其余电芯为磷酸铁锂电芯。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能变流器PCS或者DC/DC变换器;
所述电池簇连接所述PCS的直流侧或者所述DC/DC变换器的电池侧;
所述PCS的交流侧用于连接电网和/或负载;
所述DC/DC变换器的母线侧用于连接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的直流母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91633.3A CN115436833B (zh) | 2022-10-19 | 2022-10-19 |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soc校正方法 |
PCT/CN2023/091628 WO2024082604A1 (zh) | 2022-10-19 | 2023-04-28 |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soc校正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91633.3A CN115436833B (zh) | 2022-10-19 | 2022-10-19 |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soc校正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36833A CN115436833A (zh) | 2022-12-06 |
CN115436833B true CN115436833B (zh) | 2024-04-12 |
Family
ID=84252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291633.3A Active CN115436833B (zh) | 2022-10-19 | 2022-10-19 |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soc校正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436833B (zh) |
WO (1) | WO202408260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36833B (zh) * | 2022-10-19 | 2024-04-12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soc校正方法 |
CN118630885A (zh) * | 2024-08-13 | 2024-09-10 | 上海思格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确定方法、装置和储能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22583A (zh) * | 2012-12-20 | 2013-04-03 |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电池充电曲线修正soc的方法 |
CN103616646A (zh) * | 2013-12-02 | 2014-03-05 |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ocv-soc曲线修正soc的方法 |
CN111284480A (zh) * | 2020-03-10 | 2020-06-16 |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 | 车用动力电池的soc修正方法及修正设备 |
CN113675895A (zh) * | 2021-08-06 | 2021-11-19 | 阳光电源(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光储多机并联系统的功率分配方法及系统 |
CN113933728A (zh) * | 2021-09-27 | 2022-01-14 | 江苏双登富朗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磷酸铁锂电池soc-ocv曲线校准静态soc的方法 |
CN114583735A (zh) * | 2022-03-18 | 2022-06-03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系统调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19425B (zh) * | 2014-08-25 | 2016-06-22 | 江苏华东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对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进行管理的方法 |
CN112327174B (zh) * | 2021-01-05 | 2021-06-08 |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的soc修正方法及装置、电池管理系统 |
WO2022183459A1 (zh) * | 2021-03-04 | 2022-09-09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估算电池包soc的方法、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 |
CN115436833B (zh) * | 2022-10-19 | 2024-04-12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soc校正方法 |
-
2022
- 2022-10-19 CN CN202211291633.3A patent/CN115436833B/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4-28 WO PCT/CN2023/091628 patent/WO2024082604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22583A (zh) * | 2012-12-20 | 2013-04-03 |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电池充电曲线修正soc的方法 |
CN103616646A (zh) * | 2013-12-02 | 2014-03-05 |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ocv-soc曲线修正soc的方法 |
CN111284480A (zh) * | 2020-03-10 | 2020-06-16 |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 | 车用动力电池的soc修正方法及修正设备 |
CN113675895A (zh) * | 2021-08-06 | 2021-11-19 | 阳光电源(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光储多机并联系统的功率分配方法及系统 |
CN113933728A (zh) * | 2021-09-27 | 2022-01-14 | 江苏双登富朗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磷酸铁锂电池soc-ocv曲线校准静态soc的方法 |
CN114583735A (zh) * | 2022-03-18 | 2022-06-03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系统调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基于安时法的磷酸铁锂电池荷电状态校正;吴佳祥;;山东交通学院学报(03);第82-86页 * |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SOC估算方法综述;华周发;李静;;电源技术(09);第1686-1689页 * |
磷酸铁锂电池SOC估算方法研究;时玮 等;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08);第769-774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082604A1 (zh) | 2024-04-25 |
CN115436833A (zh) | 2022-12-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436833B (zh) |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soc校正方法 | |
CN105048484B (zh) | 模块化多电平电池储能系统的电池健康状态优化控制方法 | |
CN109980742B (zh) | 计及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基于mmc结构的充电站优化方法 | |
CN110429693B (zh) | 一种基于电池组一致性的储能电池组功率控制方法 | |
CN109713660B (zh) | 直流微电网并联储能电池荷电状态均衡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5162153B (zh) | 一种混合储能控制方法 | |
CN111463811B (zh) | 基于电池能量均衡的mmhc储能系统控制方法 | |
CN110808599B (zh) | 一种孤岛直流微电网并联多储能荷电状态均衡控制方法 | |
Hamidi et al. | Li-ion batteries and Li-ion ultracapacitors: Characteristics, modeling and grid applications | |
CN109217379A (zh) | 一种具有自均衡能力的级联型储能系统黑启动方法及应用 | |
CN111628544B (zh) | 一种动力电池组系统的高精度均衡方法 | |
CN106786909B (zh) | 一种储能液态金属电池的成组均衡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
KR101689017B1 (ko) | 마이크로그리드 내 다수 bess의 퍼지 드룹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10531269A (zh) | 一种串并联组合式电池堆的soc估算方法及电池管理系统 | |
CN110829530B (zh) | 一种电池组性能均衡方法及系统 | |
CN114744720A (zh) | 一种多电池储能系统功率均衡控制方法 | |
Chen et al. | Design of a multi-level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cascade H-bridge energy storage system | |
CN109917291B (zh) | 一种用于恢复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的运行状态的方法 | |
He et al. | Offline Equalization Control of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Based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 |
CN114336700B (zh) | 一种中压直挂式储能系统容量利用率控制方法 | |
CN117096918A (zh) | 储能系统多变流器下功率分配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 |
CN112462274B (zh) | 一种基于电池自放电效应的成组电池内短路故障诊断方法 | |
CN115000996A (zh) | 一种基于下垂控制的电池储能系统soc均衡控制方法 | |
CN107768701A (zh) | 一种大规模液流电池储能装置 | |
Wang et al. | Greedy algorithm-based energy management method for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t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