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003210A - 眼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眼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3210A
CN115003210A CN202080094044.9A CN202080094044A CN115003210A CN 115003210 A CN115003210 A CN 115003210A CN 202080094044 A CN202080094044 A CN 202080094044A CN 115003210 A CN115003210 A CN 1150032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slit
illumination
ey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40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鈴木雅也
中岛将
清水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c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pc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con Corp filed Critical Topc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003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32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2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looking at the eye fundus, e.g. ophthalm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008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provided with illumin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4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ye photograph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4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ye photography
    • A61B3/15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ye photography with means for aligning, spacing or blocking spurious reflection ; with means for relaxing
    • A61B3/152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ye photography with means for aligning, spacing or blocking spurious reflection ; with means for relaxing for align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眼科装置包括光源、照明光学系统、光扫描仪、拍摄光学系统以及控制部。照明光学系统通过使用来自光源的光来生成裂隙状的照明光。光扫描仪使照明光偏转并被引导至被检眼的眼底。拍摄光学系统将来自眼底的照明光的返回光引导至图像传感器。控制部通过卷帘快门方式控制图像传感器。照明光学系统包括:裂隙,形成有能够配置于与眼底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的裂隙状的开口部;虹膜光圈,配置于光源与裂隙之间,并能够配置于与被检眼的虹膜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以及光学元件,配置于光源与虹膜光圈之间,并使来自光源的光偏转。

Description

眼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眼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眼科装置进行着筛选检查。这种眼科装置还期望应用于自检,并期望更进一步小型化、轻量化。
例如,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眼科装置,所述眼科装置构成为使用裂隙光对被检眼进行图案照明,并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检测其返回光。所述眼科装置能够通过对照明图案和CMOS图像传感器的受光定时进行调整,以简单的结构获取被检眼的图像。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831106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8237835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然而,已知在被检眼的瞳孔为小瞳孔的情况下,入射到眼内的光量减少,获取到的被检眼的图像(特别是中心部)变暗。另外,图像质量根据被检眼的状态(屈光度等)而下降。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简单的结构不受被检眼的状态的影响而获取被检眼的高质量的图像的新技术。
一些实施方式的第一方式的眼科装置包括:光源;照明光学系统,通过使用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来生成裂隙状的照明光;光扫描仪,使所述照明光偏转并被引导至被检眼的眼底;拍摄光学系统,将来自所述眼底的所述照明光的返回光引导至图像传感器;以及控制部,通过卷帘快门方式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以使得获取与所述照明光在所述眼底中的照射位置对应的所述返回光的受光结果,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包括:裂隙,形成有能够配置于与所述眼底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的裂隙状的开口部;虹膜光圈,配置于所述光源与所述裂隙之间,并能够配置于与所述被检眼的虹膜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以及光学元件,配置于所述光源与所述虹膜光圈之间,并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偏转。
一些实施方式的第二方式的眼科装置包括:光源;照明光学系统,包括形成有能够配置于与被检眼的眼底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的裂隙状的开口部的裂隙,并通过使用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来生成裂隙状的照明光;第一移动机构,使所述裂隙在所述照明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上移动;光扫描仪,使所述照明光偏转并被引导至所述眼底;拍摄光学系统,将来自所述眼底的所述照明光的返回光引导至图像传感器;以及控制部,通过卷帘快门方式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以使得获取与所述照明光在所述眼底中的照射位置对应的所述返回光的受光结果,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被检眼的屈光度来控制所述第一移动机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的第三方式中,在第二方式中,所述眼科装置包括:第二移动机构,变更所述光源的位置和朝向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移动的所述裂隙的位置来控制所述第二移动机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的第四方式中,在第三方式中,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包括:虹膜光圈,配置于所述光源与所述裂隙之间,并能够配置于与所述被检眼的虹膜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以使得通过所述虹膜光圈的光通过所述开口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的第五方式中,在第四方式中,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包括:第一中继透镜系统,配置于所述光扫描仪与所述裂隙之间,所述第一中继透镜系统的后侧焦点位置为与所述虹膜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的第六方式中,在第五方式中,所述光扫描仪配置于所述后侧焦点位置或其附近。
在一些实施方式的第七方式中,在第五方式或第六方式中,所述眼科装置包括:观察用光源;光路耦合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中继透镜系统与所述虹膜光圈之间,并使从所述光源输出的光的光路与从所述观察用光源输出的光的光路耦合;以及观察用虹膜光圈,配置于所述观察用光源与所述光路耦合部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的第八方式中,在第五方式或第六方式中,所述眼科装置包括:第二中继透镜系统,配置于所述裂隙与所述虹膜光圈之间,在所述第二中继透镜系统的前侧焦点位置或其附近配置有所述虹膜光圈。
在一些实施方式的第九方式中,在第八方式中,能够变更所述第一透镜的屈光度和所述第二透镜的屈光度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方式的第十方式中,在第九方式中,能够根据所述光源的发光面的尺寸来变更所述第一透镜的屈光度和所述第二透镜的屈光度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方式的第十一方式中,在第八方式至第十方式中的任一个中,所述眼科装置包括;观察用光源;光路耦合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二中继透镜系统与所述虹膜光圈之间,并使从所述光源输出的光的光路与从所述观察用光源输出的光的光路进行耦合;以及观察用虹膜光圈,配置于所述观察用光源与所述光路耦合部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的第十二方式中,在第四方式至第十一方式中的任一个中,在所述虹膜光圈上以使得所述被检眼的角膜、晶状体前表面以及晶状体后表面上所述照明光的光束截面与来自所述被检眼的返回光的光束截面分离的方式形成有供所述照明光通过的一个以上的开口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的第十三方式中,在第十二方式中,在所述虹膜光圈上形成有两个以上的开口部,所述两个以上的开口部形成为相对于通过所述照明光学系统的光轴在与形成于所述裂隙的开口部的长边方向对应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线对称。
在一些实施方式的第十四方式中,在第十三方式中,所述开口部呈弓形形状,所述弓形形状的弦的方向大致平行于与形成于所述裂隙的开口部的长边方向对应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的第十五方式中,在第四方式至第十四方式中的任一个中,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包括:光学元件,配置于所述光源与所述虹膜光圈之间,并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偏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的第十六方式中,在第一方式或第十五方式中,所述光学元件以使连接所述虹膜光圈与所述开口部的方向上的光量分布变得最大的方式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偏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的第十七方式中,在第一方式、第十五方式或第十六方式中,所述眼科装置包括:第三移动机构,变更所述光学元件的位置和朝向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三移动机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的第十八方式中,在第一方式、第十五方式至第十七方式中的任一个中,所述光学元件包括棱镜、微透镜阵列或菲涅尔透镜。
在一些实施方式的第十九方式是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眼科装置包括:光源;照明光学系统,包括形成有能够配置于与被检眼的眼底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的裂隙状的开口部的裂隙,并通过使用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来生成裂隙状的照明光;第一移动机构,使所述裂隙在所述照明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上移动;光扫描仪,使所述照明光偏转并被引导至所述眼底;拍摄光学系统,将来自所述眼底的所述照明光的返回光引导至图像传感器;以及控制部,通过卷帘快门方式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以使得获取与所述照明光在所述眼底中的照射位置对应的所述返回光的受光结果。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步骤,获取所述被检眼的屈光度;以及第一控制步骤,基于在所述获取步骤中获取到的所述屈光度来控制所述第一移动机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的第二十方式中,在第十九方式中,所述眼科装置包括:第二移动机构,变更所述光源的位置和朝向中的至少一个。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第二控制步骤,根据由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移动的所述裂隙的位置来控制所述第二移动机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的第二十一方式中,在第二十方式中,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包括:虹膜光圈,配置于所述光源与所述裂隙之间,并能够配置于与所述被检眼的虹膜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在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第二控制步骤中,控制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以使得通过所述虹膜光圈的光通过所述开口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的第二十二方式中,在第二十一方式中,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包括:光学元件,配置于所述光源与所述虹膜光圈之间,并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偏转,所述眼科装置包括:第三移动机构,变更所述光学元件的位置和朝向中的至少一个。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第三控制步骤,控制所述第三移动机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的第二十三方式中,在第二十二方式中,所述光学元件包括棱镜、微透镜阵列或菲涅尔透镜。
此外,能够任意地组合所述多个方式所涉及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以简单的结构不受被检眼的状态的影响而获取被检眼的高质量的图像的新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光学系统的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工作说明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工作说明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工作说明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工作说明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工作说明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工作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11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15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16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17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18是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9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例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眼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此外,作为以下实施方式的内容,可以适当地引用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文献的记载内容。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一边使裂隙状的照明光的照射位置(照射范围)移动一边照明被检眼的预定部位,使用一维地或二维地排列有受光元件的图像传感器来接收来自预定部位的返回光。与照明光的照射位置的移动定时同步地,从与照明光的照射位置对应的返回光的受光位置上的受光元件读出返回光的受光结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定部位为前眼部或后眼部。前眼部包括角膜、虹膜、晶状体、睫状体、秦氏小带等。后眼部包括玻璃体、眼底或其附近(视网膜、脉络膜、巩膜等)等。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中实现由处理器(计算机)执行的处理的一个以上的步骤。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程序使处理器执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各步骤。
在本说明书中,“处理器”是指: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设备(例如SPLD(Simple ProgrammableLogic Device:简单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电路。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于例如存储电路、存储装置中的程序并执行来实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功能。
以下,主要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获取被检眼的眼底的图像的情况。
<第一实施方式>
[光学系统的结构]
图1~图4中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例的框图。图1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的光学系统的结构例。图2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的控制系统(处理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图3示意性地示出从光轴O的方向观察时的图1的虹膜光圈21的结构例。图4示出从侧面或上面观察时的图1的虹膜光圈21与图1的裂隙22的结构例。在图1~图4中,对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地省略说明。
眼科装置1包括光源10、照明光学系统20、光扫描仪30、投影光学系统35、拍摄光学系统40以及摄像装置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照明光学系统20包括光源10、光扫描仪30以及投影光学系统35中的至少一个。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拍摄光学系统40包括摄像装置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投影光学系统35或照明光学系统20包括光扫描仪30。
(光源10)
光源10包括产生可见光区域的光的可见光光源。例如,光源10产生具有420nm~700nm的波长范围的中心波长的光。这种光源10包括例如LED(Light Emitting Diode:光电二极管)、LD(Laser Diode:激光二极管)、卤光灯或氙气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源10包括能够输出白色光源或RGB的各色成分的光的光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源10包括能够将红外区域的光或可见光区域的光切换输出的光源。光源10配置于分别与眼底Ef和虹膜光学上非共轭的位置。
(照明光学系统20)
照明光学系统20通过使用来自光源10的光来生成裂隙状的照明光。照明光学系统20将生成的照明光引导至光扫描仪30。
照明光学系统20包括虹膜光圈21、裂隙22以及中继透镜23。来自光源10的光通过形成于虹膜光圈21的开口部,通过形成于裂隙22的开口部,透过中继透镜23。中继透镜23包括一个以上的透镜。透过中继透镜23的光被引导至光扫描仪30。
(虹膜光圈21)
虹膜光圈21(具体地说,后述的开口部)能够配置于与被检眼E的虹膜(瞳孔)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在虹膜光圈21中,在从光轴O分离的位置处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开口部。例如,图3所示,在虹膜光圈21中,沿着以光轴O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形成有具有预定厚度的开口部21A、21B。形成于虹膜光圈21的开口部限定照明光在被检眼E的虹膜中的入射位置(入射形状)。例如,图3所示,通过形成开口部21A、21B,在被检眼E的瞳孔中心配置于光轴O时,能够使照明光从与瞳孔中心偏离的位置(具体地说,以瞳孔中心为中心的点对称的位置)入射到眼内。
如图4所示,在光源10与虹膜光圈21之间配置有光学元件24。光学元件24能够配置于与虹膜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光学元件24使来自光源的光偏转。光学元件24以使在连接形成于虹膜光圈21的开口部21A(或开口部21B)与形成于裂隙22的开口部的方向上的光量分布变得最大的方式使来自光源10的光偏转。这种光学元件的示例包括棱镜、微透镜阵列或菲涅尔透镜等。在图4中,在形成于虹膜光圈21的每个开口部设置有光学元件24,但是也可以构成为用一个元件使通过形成于虹膜光圈21的开口部21A、21B的光偏转。
另外,通过变更光源10与形成于虹膜光圈21的开口部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变更通过形成于虹膜光圈21的开口部的光的光量分布。
(裂隙22)
裂隙22(具体地说,后述的开口部)能够配置于与被检眼E的眼底Ef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例如,在裂隙22中,在从后述的图像传感器51通过卷帘快门方式读取的与线方向(行方向)对应的方向上形成有开口部。形成于裂隙22的开口部限定照明光在被检眼E的眼底Ef中的照射图案。
裂隙22通过移动机构(后述的移动机构22D)能够在照明光学系统20的光轴方向上移动。移动机构受到来自后述的控制部100的控制,使裂隙22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例如,控制部100根据被检眼E的状态来控制移动机构。由此,可以根据被检眼E的状态(具体地说,屈光度、眼底Ef的形状)来移动裂隙22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裂隙22构成为能够根据被检眼E的状态来变更开口部的位置和形状中的至少一个而不会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例如,通过液晶快门来实现这种裂隙22的功能。
通过形成于虹膜光圈21的开口部的来自光源10的光通过形成于裂隙22的开口部,由此作为裂隙状的照明光而输出。裂隙状的照明光透过中继透镜23,被引导至光扫描仪30。
(光扫描仪30)
光扫描仪30配置于与被检眼E的虹膜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光扫描仪30使透过中继透镜23的裂隙状的照明光(通过形成于裂隙22的开口部的裂隙状的光)偏转。具体地说,光扫描仪30一边以被检眼E的虹膜或其附近为扫描中心位置在预定的偏转角度范围内变更偏转角度,一边使得用于依次照明眼底Ef的预定的照明范围的裂隙状的照明光偏转,并引导至投影光学系统35。光扫描仪30能够使照明光一维地或二维地偏转。
在一维地偏转的情况下,光扫描仪30包括电流扫描仪,所述电流扫描仪以预定的偏转方向为基准在预定的偏转角度范围内使照明光偏转。在二维地偏转的情况下,光扫描仪30包括第一电流扫描仪以及第二电流扫描仪。第一电流扫描仪以在与照明光学系统20的光轴正交的水平方向上移动照明光的照射位置的方式使照明光偏转。第二电流扫描仪以在与照明光学系统20的光轴正交的垂直方向上移动照明光的照射位置的方式使通过第一电流扫描仪偏转的照明光偏转。由光扫描仪30移动照明光的照射位置的扫描方式包括例如水平扫描、垂直扫描、十字扫描、放射扫描、圆形扫描、同心圆扫描、螺旋扫描等。
(投影光学系统35)
投影光学系统35将由光扫描仪30偏转的照明光引导至被检眼E的眼底Ef。在实施方式中,投影光学系统35经由通过作为后述的光路耦合部件的孔镜45与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路耦合的光路,将通过光扫描仪30偏转的照明光引导至眼底Ef。
投影光学系统35包括中继透镜41、黑点板42、反射镜43、中继透镜44。中继透镜41、44分别包括一个以上的透镜。
(黑点板42)
黑点板42配置于与物镜46的透镜表面或其附近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来自物镜46的透镜表面的反射光被引导到光源10。
在这种投影光学系统35中,由光扫描仪30偏转的照明光透过中继透镜41,通过黑点板42,通过反射镜43向孔镜45反射。
(拍摄光学系统40)
拍摄光学系统40将由投影光学系统35引导的照明光引导至被检眼E的眼底Ef的同时,将来自眼底Ef的照明光的返回光引导至摄像装置50。
在拍摄光学系统40中,来自投影光学系统35的照明光的光路与来自眼底Ef的照明光的返回光的光路耦合。通过使用孔镜45作为使这些光路耦合的光路耦合部件,能够使照明光与其返回光进行光瞳分割。
拍摄光学系统40包括孔镜45、物镜46、聚焦透镜47、中继透镜48以及成像透镜49。中继透镜48分别包括一个以上的透镜。
(孔镜45)
在孔镜45中形成配置于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的孔部。孔镜45的孔部配置于与被检眼E的虹膜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孔镜45在孔部的周边区域中将来自投影光学系统35的照明光向物镜46反射。这种孔镜45作为摄像光圈而发挥功能。
即,孔镜45构成为使照明光学系统20(投影光学系统35)的光路与配置在通过孔部的光轴的方向上的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路耦合,并且将在孔部的周边区域中反射的照明光引导至眼底Ef。
(聚焦透镜47)
聚焦透镜47能够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在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方向上移动。移动机构受到来自后述的控制部100的控制,使聚焦透镜47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由此,根据被检眼E的状态,能够使通过孔镜45的孔部的照明光的返回光成像在摄像装置50的图像传感器51的受光面。
在这种拍摄光学系统40中,来自投影光学系统35的照明光在形成于孔镜45的孔部的周边区域中向物镜46反射。在孔镜45的周边区域中反射的照明光被物镜46折射,通过被检眼E的瞳孔入射到眼内,并照明被检眼E的眼底Ef。
来自眼底Ef的照明光的返回光被物镜46折射,通过孔镜45的孔部,透过聚焦透镜47,透过中继透镜48,通过成像透镜49成像在摄像装置50的图像传感器51的受光面。
(摄像装置50)
摄像装置50包括图像传感器51,所述图像传感器51接收通过拍摄光学系统40从被检眼E的眼底Ef引导的照明光的返回光。摄像装置50受到来自后述的控制部100的控制,能够进行返回光的受光结果的读取控制。
(图像传感器51)
图像传感器51实现作为像素化的受光器的功能。图像传感器51的受光面(检测面、摄像面)能够配置于与眼底Ef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
图像传感器51的受光结果受到来自后述的控制部100的控制,通过卷帘快门方式读取。
这种图像传感器51包括CMOS图像传感器。在该情况下,图像传感器51包括在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像素(受光元件)群在列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像素。具体地说,图像传感器51包括二维地排列的多个像素、多个垂直信号线以及水平信号线。各像素包括光电二极管(受光元件)以及电容器。多个垂直信号线设置在与行方向(水平方向)正交的列方向(垂直方向)的每个像素群中。各垂直信号线与蓄积了与受光结果对应的电荷的像素群选择性地电接通。水平信号线与多个垂直信号线选择性地电接通。各像素蓄积与返回光的受光结果对应的电荷,按照例如行方向的每个像素群依次读取蓄积的电荷。例如,按照行方向的每条线,与蓄积于各像素的电荷对应的电压被提供给垂直信号线。多个垂直信号线选择性地与水平信号线电接通。通过在垂直方向上依次进行所述行方向的每条线的读取工作,能够读取二维地排列的多个像素的受光结果。
针对这种图像传感器51通过卷帘快门方式读取(读出)返回光的受光结果,由此获取与在行方向上延伸的期望的虚拟开口形状对应的受光图像。例如,在美国专利第8237835号说明书等中公开了有关这种控制。
图5中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的工作说明图。图5示意性地示出照射到眼底Ef的裂隙状的照明光的照射范围IP以及图像传感器51的受光面SR中的虚拟的开口范围OP。
例如,后述的控制部100使用光扫描仪30使由照明光学系统20形成的裂隙状的照明光偏转。由此,在眼底Ef中,裂隙状的照明光的照射范围IP在与裂隙方向(例如,行方向、水平方向)正交的方向(例如,垂直方向)上依次移动。
在图像传感器51的受光面SR上,通过后述的控制部100以线单位变更读取对象的像素,由此设定虚拟的开口范围OP。期望的是,开口范围OP为受光面SR上的照明光的返回光的受光范围IP′或大于受光范围IP′的范围。后述的控制部100与照明光的照射范围IP的移动控制同步地执行开口范围OP的移动控制。由此,不会受到不必要的散射光的影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获取对比度强的眼底Ef的高质量的图像。
图6和图7中示意性地示出针对图像传感器51的卷帘快门方式的控制定时的一例。图6示出对图像传感器51的读取控制的定时的一例。图7是表示使照明光的照射范围IP(受光范围IP′)的移动控制定时叠加到图6的读取控制定时而成的图。在图6和图7中,横轴表示图像传感器51的行数,纵轴表示时间。
此外,在图6和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图像传感器51的行数为192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行数。另外,在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将裂隙状的照明光的裂隙宽度(行方向的宽度)设为40行相当。
行方向的读取控制包括复位控制、曝光控制、电荷传输控制以及输出控制。复位控制是使蓄积于行方向的像素的电荷的蓄积量初始化的控制。曝光控制是将光照射到光电二极管并使与受光量对应的电荷蓄积于电容器的控制。电荷传输控制是将蓄积于像素的电荷量传输到垂直信号线的控制。输出控制是经由水平信号线来输出蓄积于多个垂直信号线的电荷量的控制。即,如图6所示,蓄积于行方向的像素的电荷量的读取时间T是复位控制所需的时间Tr、曝光控制所需的时间(曝光时间)Te、电荷传输控制所需的时间Tc、输出控制所需的时间Tout之和。
在图6中,以行单位使读取开始定时(时间Tc的开始定时)移位,由此获取蓄积于图像传感器51中的期望范围的像素中的受光结果(电荷量)。例如,在图6中示出的像素范围为一帧相当的图像的情况下,唯一地确定帧频FR。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具有多个行数相当的裂隙宽度的照明光在眼底Ef中的照射位置在眼底Ef中在与列方向对应的方向上依次移位。
例如,如图7所示,每隔预定移位时间Δt,使照明光在眼底Ef中的照射位置在与列方向对应的方向上以行单位移位。移位时间Δt通过将图像传感器51中的像素的曝光时间Te以照明光的裂隙宽度(例如,40)进行分割而得到(Δt=Te/40)。与该照射位置的移动定时同步地,以移位时间Δt单位,按照每行使像素的各行的读取开始定时延迟开始。由此,以简单的控制且在短时间内能够获取对比度强的眼底Ef的高质量的图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像传感器51由一个以上的行传感器构成。
[控制系统的结构]
如图2所示,眼科装置1的控制系统以控制部100为中心而构成。此外,控制系统的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包括在眼科装置1中。
(控制部100)
控制部100控制眼科装置1的各部。控制部100包括主控制部101以及存储部102。主控制部101包括处理器,按照存储于存储部102的程序来执行处理,由此执行眼科装置1的各部的控制处理。
(主控制部101)
主控制部101进行光源10、移动机构10D的控制、照明光学系统20的控制、光扫描仪30的控制、拍摄光学系统40的控制、摄像装置50的控制以及数据处理部200的控制。
光源10的控制包括光源的点亮、熄灭(或光的波长区域)的切换、光源的光量的变更控制。
移动机构10D通过公知的机构来变更光源10的位置和朝向中的至少一个。主控制部101能够变更光源10相对于虹膜光圈21和裂隙22的相对位置和相对朝向中的至少一个。
照明光学系统20的控制包括移动机构22D的控制。移动机构22D使裂隙22在照明光学系统20的光轴方向上移动。主控制部101根据被检眼E的状态来控制移动机构22D,由此将裂隙22配置于与被检眼E的状态对应的位置。被检眼E的状态包括眼底Ef的形状、屈光度、眼轴长度等。屈光度能够由例如日本特开昭61-293430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10-259495号公报所公开那样的公知的眼屈光力测定装置获取。眼轴长度能够由公知的眼轴长度测定装置或光学相干断层仪的测定值获取。
例如,对应于屈光度而预先关联裂隙22在照明光学系统20的光轴上的位置的第一控制信息存储于存储部102。主控制部101参照第一控制信息来特定与屈光度对应的裂隙22的位置,并控制移动机构22D以使裂隙22配置于特定的位置。
在此,随着裂隙22的移动,通过形成于裂隙22的开口部的光的光量分布发生变化。此时,如上所述,主控制部101通过控制移动机构10D,能够变更光源10的位置和朝向。
图8中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控制部101的控制内容的说明图。在图8中,对与图1~图4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地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根据被检眼E的状态,裂隙22的位置从移动前的裂隙22′的位置移动。由此,通过形成于裂隙22的开口部的光的光量分布发生变化。
此时,主控制部101控制移动机构10D,由此虹膜光圈21与光源10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通过变更形成于虹膜光圈21的开口部21A、21B与光源10的相对位置,变更通过开口部21A、21B的光的光量分布。并且,变更形成于裂隙22的开口部中的通过虹膜光圈21的开口部21A、21B的光的光量分布。
主控制部101能够根据作为被检眼E的状态的被检眼E的屈光度、裂隙22的移动后的位置(或裂隙22相对于基准位置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来控制移动机构10D。
例如,对应于屈光度、裂隙22的移动后的位置(或裂隙22相对于基准位置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而预先关联光源10的位置和朝向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二控制信息存储于存储部102。主控制部101参照第二控制信息来特定与屈光度或裂隙22的移动后的位置对应的光源10的位置和朝向中的至少一个,并控制移动机构10D以使光源10配置于特定的位置或朝向。
在图2中,光扫描仪30的控制包括扫描范围(扫描开始位置和扫描结束位置)和扫描速度的控制。
拍摄光学系统40的控制包括移动机构47D的控制。移动机构47D使聚焦透镜47在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方向上移动。主控制部101能够基于使用图像传感器51获取的图像的分析结果来控制移动机构47D。另外,主控制部101能够基于使用后述的操作部110的用户的操作内容来控制移动机构47D。
摄像装置50的控制包括图像传感器51的控制(卷帘快门控制)。图像传感器51的控制包括复位控制、曝光控制、电荷传输控制、输出控制等。另外,能够变更复位控制所需的时间Tr、曝光控制所需的时间(曝光时间)Te、电荷传输控制所需的时间Tc、输出控制所需的时间Tout等。
数据处理部200的控制包括针对从图像传感器51获取的受光结果的各种图像处理、分析处理。图像处理包括针对受光结果的噪声去除处理、用于容易识别绘制在基于受光结果的受光图像上的预定部位的亮度校正处理。分析处理包括聚焦状态的特定处理等。
数据处理部200基于通过接收来自主控制部101(控制部100)的控制而通过卷帘快门方式从图像传感器51读取的受光结果,形成与任意的开口范围对应的受光图像。数据处理部200依次形成与开口范围对应的受光图像,能够从形成的多个受光图像形成被检眼E的图像。
数据处理部200包括处理器,按照存储于存储部等的程序来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上述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源10包括两个以上的光源。在该情况下,两个以上的光源分别与形成于虹膜光圈21的两个以上的开口部对应地设置。主控制部201通过控制分别与两个以上的光源对应地设置的移动机构,能够变更各光源的位置和朝向(光量分布为最大的方向上的朝向)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元件24能够针对形成于虹膜光圈21的开口部,变更位置和朝向中的至少一个。例如,主控制部101通过控制使光学元件24移动的移动机构,能够变更位置和朝向中的至少一个。
(存储部102)
存储部102存储各种计算机程序、数据。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控制眼科装置1的运算程序、控制程序。
(操作部110)
操作部110包括操作设备或输入设备。操作部110包括设置于眼科装置1的按钮、开关(例如,操作手柄、操作旋钮等)、操作设备(鼠标、键盘等)。另外,操作部110还可以包括跟踪球、操作面板、开关、按钮、拨盘等任意的操作设备、输入设备。
(显示部120)
显示部120显示由数据处理部200生成的被检眼E的图像。显示部120构成为包括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等平板显示器等显示设备。另外,显示部12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眼科装置1的壳体的触摸面板等各种显示设备。
此外,操作部110和显示部120不需要构成为分别独立的设备。例如,如触摸面板那样,还能够使用显示功能与操作功能一体化的设备。在该情况下,操作部110构成为包括所述触摸面板和计算机程序。针对操作部110的操作内容作为电信号输入到控制部100。另外,也可以使用显示在显示部120中的图形用户界面(GUI)以及操作部110进行操作、信息输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部120和操作部110的功能通过触摸屏来实现。
(其它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眼科装置1还包括固视投影系统。例如,在图1中示出的光学系统的结构中,固视投影系统的光路与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路耦合。固视投影系统能够将内部固定视标或外部固定视标呈现给被检眼E。在将内部固定视标呈现给被检眼E的情况下,固视投影系统包括受到来自控制部100的控制而显示内部固定视标的LCD,并将从LCD输出的固视光束投影到被检眼E的眼底。LCD构成为能够变更其画面上的固定视标显示位置。通过变更固定视标在LCD中的显示位置,能够变更固定视标在被检眼E的眼底中的投影位置。通过使用操作部110,能够由用户指定固定视标在LCD中的显示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眼科装置1包括对准系统。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准系统包括XY对准系统和Z对准系统。XY对准系统使用于在与装置光学系统(物镜46)的光轴相交的方向上对装置光学系统与被检眼E进行位置对齐。Z对准系统使用于在眼科装置1(物镜46)的光轴的方向上对装置光学系统与被检眼E进行位置对齐。
例如,XY对准系统将亮点(红外区域或近红外区域的亮点)投影到被检眼E。数据处理部200获取投影了亮点后的被检眼E的前眼部图像,求出绘制在获取的前眼部图像上的亮点图像与对准基准位置的位移。控制部100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使装置光学系统和被检眼E在与光轴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对地移动,以消除求出的位移。
例如,Z对准系统将红外区域或近红外区域的对准光从偏离于装置光学系统的光轴的位置进行投影,并接收在被检眼E的前眼部处反射的对准光。数据处理部200根据与被检眼E相对于装置光学系统的距离相应地变化的对准光的受光位置,特定被检眼E相对于装置光学系统的距离。控制部100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使装置光学系统和被检眼E在光轴的方向上相对地移动,以使得特定的距离成为期望的工作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准系统的功能通过配置在从偏离于装置光学系统的光轴分离的位置上的两个以上的前眼部相机来实现。例如,日本特开2013-248376号公报所公开那样,数据处理部200分析由两个以上的前眼部相机实质上同时获取的被检眼E的前眼部图像,使用公知的三角法来特定被检眼E的三维位置。控制部100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使装置光学系统和被检眼E三维地相对进行移动,以使得装置光学系统的光轴与被检眼E的轴大致一致并且装置光学系统相对于被检眼E的距离成为预定的工作距离。
移动机构22D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移动机构”的一例。移动机构10D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移动机构”的一例。变更光学元件24的位置和朝向中的至少一个的移动机构(未图示)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三移动机构”的一例。
[工作]
接着,说明眼科装置1的工作。
图9中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的工作例的流程图。在存储部102中存储有用于实现图9中示出的处理的计算机程序。主控制部101按照所述计算机程序进行工作,由此执行图9中示出的处理。
在此,通过未图示的对准系统来完成装置光学系统针对被检眼E的对准,以通过未图示的固视投影系统引导至期望的固视位置的方式将固定视标投影到被检眼E的眼底。
(S1:获取屈光度)
首先,主控制部101从外部的眼科测定装置或电子病历获取被检眼E的屈光度。
(S2:变更裂隙的位置)
接着,主控制部101根据在步骤S1中获取的被检眼E的屈光度,变更裂隙22在照明光学系统20的光轴中的位置。
具体地说,主控制部101参照存储于存储部102的第一控制信息,特定与屈光度对应的裂隙22的位置,并以使裂隙22配置于特定的位置的方式控制移动机构22D。
(S3:变更光源的位置或朝向)
接着,主控制部101根据在步骤S2中光轴中的位置被变更的裂隙22的新位置,变更光源10的位置和朝向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地说,主控制部101参照存储于存储部102的第二控制信息,特定与屈光度或裂隙22的移动后的位置对应的光源10的位置和朝向中的至少一个。之后,主控制部101以将光源10配置于特定的位置或朝向的方式控制移动机构10D。
(S4:照射照明光)
接着,主控制部101通过照明光学系统20生成裂隙状的照明光,使光扫描仪30开始进行偏转控制,由此开始照明光针对眼底Ef中的期望的照射范围的照射。当照明光开始照射时,如上所述,裂隙状的照明光在期望的照射范围内依次进行照射。
(S5:获取受光结果)
如上所述,主控制部101获取与在步骤S4中执行的照明光在眼底Ef中的照射范围对应的图像传感器51的开口范围中的像素的受光结果。
(S6:下一个照射位置?)
主控制部101判断是否存在接着要用照明光进行照射的照射位置。主控制部101通过判断依次移动的照明光的照射范围是否覆盖预先确定的眼底Ef的摄像范围,能够判断是否存在接着要用照明光进行照射的照射位置。
当判定为存在接着要用照明光进行照射的照射位置时(S6:“是”),眼科装置1的工作转移到步骤S4。当未判断到存在接着要用照明光进行照射的照射位置时(S6:“否”),眼科装置1的工作转移到步骤S7。
(S7:形成图像)
在步骤S6中,当未判断到存在接着要用照明光进行照射的照射位置时(S6:“否”),主控制部101一边在步骤S5中变更照明光的照射范围,一边使数据处理部200根据反复获取的受光结果来形成被检眼E的图像。
例如,数据处理部200根据照射范围的移动顺序来合成步骤S4~步骤S6的处理的反复次数相当的照明光的照射范围(图像传感器51的受光面SR中的开口范围)相互不同的多个受光结果。由此,形成眼底Ef的一帧相当的眼底图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4中,将照明光照射以设置与邻接的照射范围重叠的区域的方式设定的照射范围。由此,在步骤S7中,以重叠的区域相互重叠的方式合成图像,由此形成一帧相当的眼底图像。
以上,眼科装置1的工作结束(End)。
<第二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例如,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能够获取眼底Ef的拍摄图像和眼底Ef的观察图像。在该情况下,光源10用作拍摄用光源,与光源10不同的其它光源用作观察用光源。拍摄图像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卷帘快门方式来获取。观察图像也通过与拍摄图像相同的卷帘快门方式来获取。
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之间的区别点为中心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
图10中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例。在图10中,对与图1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地省略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a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代替照明光学系统20而设置照明光学系统20a,并追加了光源10a。
照明光学系统20a的结构与照明光学系统20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追加了作为光路耦合部件的分色镜25和观察用的虹膜光圈21a。分色镜25配置于裂隙22与虹膜光圈21之间,将来自光源10a的光的光路与来自光源10的光的光路进行耦合。虹膜光圈21a配置于光源10a与分色镜25之间。
光源10a包括产生红外区域的光的红外光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源10a包括产生近红外区域的光的近红外光源。例如,光源10a产生具有800nm~2500nm的波长范围的中心波长的光。这种光源10a包括例如LED、LD、卤光灯或氙气灯。光源10a配置于分别与眼底Ef和虹膜光学上非共轭的位置。
虹膜光圈21a(具体地说,开口部)能够配置于与被检眼E的虹膜(瞳孔)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虹膜光圈21a具有与虹膜光圈21相同的结构,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开口部。
分色镜25使来自光源10的光透过,将来自光源10a的光向光扫描仪30反射。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传感器51能够检测可见光区域的光和红外区域的光。此时,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针对光源10a进行与光源10相同的控制。例如,控制部在拍摄眼底Ef时点亮光源10并熄灭光源10a,在观察眼底Ef时点亮光源10a并熄灭光源10。
在点亮光源10的情况下,从光源10输出的可见光通过形成于虹膜光圈21的开口部,透过分色镜25,通过形成于裂隙22的开口部,通过中继透镜23,被引导至光扫描仪30。被引导至光扫描仪30的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照明眼底Ef。来自眼底Ef的照明光的返回光被引导至摄像装置50。即,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卷帘快门方式获取拍摄图像。
在点亮光源10a的情况下,从光源10a输出的红外光(或近红外光)通过形成于虹膜光圈21a的开口部,由分色镜25反射,通过形成于裂隙22的开口部,通过中继透镜23,被引导至光扫描仪30。被引导至光扫描仪30的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照明眼底Ef。来自眼底Ef的照明光的返回光被引导至摄像装置50。即,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卷帘快门方式获取观察图像。例如,观察图像用于光学系统针对被检眼E的位置对齐以及眼底Ef等的拍摄部位的观察。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a的工作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的工作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光源10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用光源”的一例。光源10a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观察用光源”的一例。分色镜25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路耦合部件”的一例。虹膜光圈21a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观察用虹膜光圈”的一例。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能够一边获取观察图像,一边以简单的结构确保拍摄眼底所需的照度,不会受被检眼的状态的影响而获取被检眼的高质量的图像。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相对于裂隙22在光源10一侧的位置将观察用光源的光的光路与摄像用光源的光的光路进行耦合的情况,但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在从物镜46至虹膜光圈21为止的任意位置,将观察用光源的光的光路与摄像用光源的光的光路进行耦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来自观察用光源的光不通过物镜46而经过瞳孔入射到眼内。
<第三实施方式>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形成于虹膜光圈21的开口部为图3中示出的形状,但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形成于虹膜光圈的开口部的形状不限定于图3中示出的形状。
具体地说,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虹膜光圈中,在被检眼E中的照明光的路径中的反射部位中,以照明光的光束截面(照明光束截面)与来自被检眼E(眼底Ef)的返回光的光束截面(拍摄光束截面)分离的方式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开口部。只要是在所述反射部位中照明光束截面与拍摄光束截面分离,则并不限定于形成于虹膜光圈的开口部的形状。反射部位包括角膜(角膜前表面、角膜后表面)、晶状体前表面、晶状体后表面等。
图11中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虹膜光圈的结构例。在图11中以能够与图3中示出的虹膜光圈21进行对比的方式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虹膜光圈60。
与虹膜光圈21同样地,在虹膜光圈60上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开口部(在图11中,开口部60A、60B)。与开口部21A、21B同样地,开口部60A、60B形成为相对于经过光轴O的位置在与裂隙22的长边方向对应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线对称。开口部60A、60B的内径的形状以与虹膜光圈21A、21B的裂隙22的短边方向对应方向的距离发生变化的方式通过将开口部21A、21B的内径上的两个点进行连结的直线来划定。
即,开口部60A、60B分别呈弓形(circular segment)形状。弓形为由圆形或椭圆形的下弧以及所述下弧的弦围绕的区域。弓形形状的弦的方向大致平行于与对应于形成于裂隙22的开口部的长边方向的方向。
图12中示意性地示出使用虹膜光圈60照明被检眼E的情况下的被检眼E的瞳上的光束截面的示例。
通过形成于虹膜光圈60的开口部60A、60B的光在瞳孔中以例如形成光束截面IR1、IR2的方式入射到眼内。光束截面IR1为例如通过开口部60A的光的光束截面。光束截面IR2为例如通过开口部60B的光的光束截面。
入射到眼内并由眼底Ef反射的返回光(拍摄光)在瞳孔上形成例如光束截面PR,并被引导至拍摄光学系统40。
此时,开口部60A、60B形成为使照明光的光束截面IR1、IR2与拍摄光的光束截面PR分离。
图13中示意性地示出使用虹膜光圈60照明被检眼E的情况下的被检眼E的眼内各部中的照明光束截面和拍摄光束截面。图13示意性地表示光扫描仪30以预定偏转角度进行偏转时的足迹FP1~FP3。足迹FP1表示角膜面上的光束截面。足迹FP2表示晶状体前表面(虹膜面)(或拍摄光圈面)上的光束截面。足迹FP3表示晶状体后表面上的光束截面。
晶状体前表面(虹膜面)(或拍摄光圈面)为与虹膜光圈60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因此如足迹FP2所示,形成与图12相同的照明光束截面IR12、IR22和拍摄光束截面PR2。照明光束截面IR12、IR22的形状与形成于虹膜光圈60的开口部60A、60B的形状大致相同。拍摄光束截面PR2的形状与摄像光圈(形成于孔镜45的开口部)的形状大致相同。在与虹膜光圈60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上,如足迹FP2所示那样照明光束截面与拍摄光束截面分离。
在与虹膜光圈60光学上非共轭的角膜面上,照明光束截面IR11、IR21和拍摄光束截面PR1在与裂隙22的长边方向对应的方向上扩展(足迹FP1)。另一方面,与裂隙22的短边方向对应的方向上的照明光束截面IR11、IR21与拍摄光束截面PR1的相对关系不变。
同样地,在与虹膜光圈60光学上非共轭的晶状体后表面上,照明光束截面IR13、IR23和拍摄光束截面PR3在与裂隙22的长边方向对应的方向上扩展(足迹FP3)。另一方面,与裂隙22的短边方向对应的方向上的照明光束截面IR13、IR23与拍摄光束截面PR3的相对关系不变。
在与虹膜光圈60光学上非共轭的位置上,当由光扫描仪30改变照明光的偏转角度时,照明光束截面与拍摄光束截面的位置在与裂隙22的短边方向对应的方向上移动。即使偏转角度改变,也维持如足迹FP1、FP3所示那样的照明光束截面与拍摄光束截面的相对关系。
因而,如图12所示,形成于虹膜光圈60的开口部60A被要求形成为照明光束截面(光束截面IR1)的下端与拍摄光束截面(光束截面PR)的上端的距离(与裂隙22的短边方向对应的方向的距离)d1为预定第一距离以上。同样地,如图12所示,形成于虹膜光圈60的开口部60B被要求形成为照明光束截面(光束截面IR2)的上端与拍摄光束截面(光束截面PR)的下端的距离d2为预定第二距离以上。在此,第一距离还可以与第二距离相同。进一步,如图13所示,形成于虹膜光圈60的开口部60A、60B被要求形成为与裂隙22的短边方向对应的方向的距离d3为预定第三距离以上。
即,开口部60A、60B的内径的形状并不会影响照明光束截面的形状和拍摄光束截面的形状。
如上所述,在虹膜光圈60中形成有开口部60A、60B,以使得在被检眼E的角膜、晶状体前表面以及晶状体后表面处,照明光束截面与拍摄光束截面分离。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不会受到不必要的散射光的影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获得对比度强的眼底Ef的高质量的图像。
特别是,将开口部60A、60B的形状设为图11中示出的形状,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相比,能够增加照明光的光量,从而能够获取更高质量的图像。
<第四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不限定于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按照巴达尔(Badal)原理构成光学系统。由此,与被检眼E的屈光度无关地,能够固定眼底Ef的裂隙图像的大小。
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之间的区别点为中心来说明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
图14中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例。在图14中,对与图1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地省略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b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的结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代替照明光学系统20而设置照明光学系统20b。此外,在图14中,代替虹膜光圈21而设置有图11中示出的虹膜光圈60,但是还能够应用于具备虹膜光圈21的结构。
照明光学系统20b的结构与照明光学系统20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代替中继透镜23而设置中继透镜系统RL1。即,中继透镜系统RL1与中继透镜23同样地配置于光扫描仪30与裂隙22之间。中继透镜系统RL1、中继透镜41、44以及物镜46构成巴达尔光学系统。
图15中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继透镜系统RL1的结构例。在图15中,为了便于说明,示出中继透镜系统RL1和光扫描仪30。另外,在图15中,中继透镜系统RL1包括三个透镜。
中继透镜系统RL1与中继透镜23同样地包括一个以上的透镜。中继透镜系统RL1的后侧焦点位置F1配置于与被检眼E的虹膜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
即,如上所述,配置于与被检眼E的虹膜大致共轭的位置上的光扫描仪30被配置于中继透镜系统RL1的后侧焦点位置F1或其附近。因而,即使在根据被检眼E的屈光度使裂隙22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也与被检眼E的屈光度无关地,投影到眼底Ef的裂隙图像(由通过形成于裂隙22的开口部的光形成的图像)的大小不变。这意味着,即使裂隙22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裂隙图像在眼底Ef上的投影倍率也不变。
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b的工作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的工作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中继透镜系统RL1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中继透镜系统”的一例。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通过在中继透镜系统RL1的后侧焦点位置F1(或其附近)配置光扫描仪30,由中继透镜系统RL1、中继透镜41、42以及物镜46构成巴达尔光学系统。
由此,与被检眼E的屈光度无关地,能够固定裂隙图像针对被检眼E的视轴的投影视角(投影倍率)(裂隙22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其结果,与被检眼E的屈光度无关地,裂隙图像的大小不变,因此能够固定光扫描仪30的偏转工作速度,从而能够简化光扫描仪30的控制。
另外,与被检眼E的屈光度无关地,裂隙图像针对被检眼E的视轴的投影视角(投影倍率)为固定,因此与被检眼E的屈光度无关地,能够固定眼底Ef的裂隙图像的照度。
进一步,在眼科装置中以预先确定的拍摄视角获取图像的情况下,如上所述那样投影倍率为固定,因此不需要在用于获取预定大小的裂隙图像而设置的裂隙22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上设置余量。
<第五实施方式>
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获取眼底Ef的拍摄图像和眼底Ef的观察图像。在该情况下,光源10用作摄像用光源,与光源10不同的其它光源用作观察用光源。拍摄图像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卷帘快门方式来获取。观察图像也通过与拍摄图像相同的卷帘快门方式来获取。
以下,以与第四实施方式之间的区别点为中心来说明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
图16中示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例。在图16中,对与图14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地省略说明。
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c的结构与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b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代替照明光学系统20b而设置照明光学系统20c,并追加了光源10a。
照明光学系统20c的结构与照明光学系统20b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追加了作为光路耦合部件的分色镜25和观察用的虹膜光圈60a。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分色镜25配置于裂隙22与虹膜光圈60之间,将来自光源10a的光的光路与来自光源10的光的光路进行耦合。虹膜光圈60a配置于光源10a与分色镜25之间。
光源10a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光源。
虹膜光圈60a(具体地说,开口部)能够配置于与被检眼E的虹膜(瞳孔)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虹膜光圈60a具有与虹膜光圈60相同的形状,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开口部。
分色镜25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分色镜。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传感器51能够检测可见光区域的光和红外区域的光。此时,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针对光源10a进行与光源10相同的控制。例如,控制部在拍摄眼底Ef时点亮光源10并熄灭光源10a,在观察眼底Ef时点亮光源10a并熄灭光源10。
在点亮光源10的情况下,从光源10输出的可见光通过形成于虹膜光圈60的开口部,透过分色镜25,通过形成于裂隙22的开口部,通过中继透镜系统RL1,被引导至光扫描仪30。被引导至光扫描仪30的光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地照明眼底Ef。来自眼底Ef的照明光的返回光被引导至摄像装置50。即,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卷帘快门方式获取拍摄图像。
在点亮光源10a的情况下,从光源10a输出的红外光(或近红外光)通过形成于虹膜光圈60a的开口部,由分色镜25反射,通过形成于裂隙22的开口部,通过中继透镜系统RL1,被引导至光扫描仪30。被引导至光扫描仪30的光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地照明眼底Ef。来自眼底Ef的照明光的返回光被引导至摄像装置50。即,通过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卷帘快门方式获取观察图像。例如,观察图像用于光学系统针对被检眼E的位置对齐以及眼底Ef等拍摄部位的观察。
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c的工作与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b的工作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虹膜光圈60a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观察用虹膜光圈”的一例。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能够一边获取观察图像,一边得到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相对于裂隙22在光源10一侧的位置将观察用光源的光的光路与摄像用光源的光的光路进行耦合,但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在从物镜46至虹膜光圈21为止的任意位置,将观察用光源的光的光路与摄像用光源的光的光路进行耦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构成为来自观察用光源的光不通过物镜46而经过瞳孔入射到眼内。
<第六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并不限定于第四实施方式或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在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中,在裂隙22与虹膜光圈60之间配置有中继透镜系统,以提高光学设计的自由度。在以下实施方式中,虹膜光圈60也可以是虹膜光圈21。
以下,以与第四实施方式之间的区别点为中心来说明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
图17中示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例。在图17中,对与图14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地省略说明。
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d的结构主要与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b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代替照明光学系统20b而设置照明光学系统20d。
照明光学系统20d的结构与照明光学系统20b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有中继透镜系统RL2。即,中继透镜系统RL2配置于裂隙22与虹膜光圈60之间。
图18中示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继透镜系统RL2的结构例。在图18中,为了便于说明,示出了虹膜光圈60(虹膜光圈21)、中继透镜系统RL2、裂隙22、中继透镜系统RL1以及光扫描仪30。另外,在图18中,中继透镜系统RL2包括两个透镜。
与中继透镜系统RL1同样地,中继透镜系统RL2包括一个以上的透镜。在中继透镜系统RL2的前侧焦点位置F2或其附近配置有虹膜光圈60。
如上所述,在中继透镜系统RL2的前侧焦点位置F2或其附近配置有虹膜光圈60。即,中继透镜系统RL1的后侧焦点位置F1为与虹膜光圈60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在中继透镜系统RL2的前侧焦点位置F2上配置虹膜光圈60。因而,根据中继透镜系统RL1的焦距f1和中继透镜系统RL2的焦距f2来确定从虹膜光圈60至(配置于后侧焦点位置F1的)光扫描仪30为止的投影倍率。此时,投影倍率为(f1/f2)。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需要在被检眼E的虹膜上形成预定大小的虹膜光圈60的图像。当从被检眼E的虹膜经由物镜46至光扫描仪30为止的投影倍率为已知的投影倍率时,在光扫描仪30上投影预定大小的虹膜光圈60的图像即可。此时,根据中继透镜系统RL1的焦距f1和中继透镜系统RL2的焦距f2来确定从虹膜光圈60至光扫描仪30为止的投影倍率。因而,通过变更焦距f1、f2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被检眼E的虹膜上容易地形成预定大小的虹膜光圈60的图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固定焦距f1的状态下,仅变更焦距f2。
焦距f1为中继透镜系统RL1的合成焦距。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继透镜系统RL1包括屈光度不同的多个透镜,通过变更构成中继透镜系统RL1的透镜中的至少一个来变更焦距f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构成中继透镜系统RL1的透镜中的至少一个为能够变更屈光度的透镜。能够变更焦距的透镜包括液晶透镜、液体透镜、阿尔瓦雷斯透镜等。即使在变更焦距f1的情况下,中继透镜系统RL1的后侧焦点位置也配置于与被检眼E的虹膜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瞳孔共轭位置)。
焦距f2为中继透镜系统RL2的合成焦距。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继透镜系统RL2包括屈光度不同的多个透镜,通过变更构成中继透镜系统RL2的透镜的至少一个来变更焦距f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构成中继透镜系统RL2的透镜的至少一个为能够变更屈光度的透镜。即使在变更焦距f2的情况下,中继透镜系统RL2的前侧焦点位置也被配置于与被检眼E的虹膜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瞳孔共轭位置)。
另外,为了眼底Ef的拍摄,期望是发出高亮度的光的光源。然而,一般能够入手的光源(批量生产的光源)的发光面的尺寸(发光面积、输出光束截面尺寸)受到限制,需要以与光源的发光面的尺寸对应的投影倍率将虹膜光圈60的图像投影到光扫描仪30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变更焦距f1、f2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变更从虹膜光圈60至光扫描仪30为止的投影倍率,因此能够将任意大小的虹膜光圈60的图像以期望大小投影到光扫描仪30上。由此,即使在光源的发光面的尺寸不同的情况下,仅变更焦距f1、f2中的至少一个,也能够将期望大小的虹膜光圈60的图像投影到光扫描仪30上,从而提高光学系统的设计自由度。特别是,通过固定焦距f1并仅变更焦距f2,能够固定针对被检眼E的屈光度的变化的裂隙22的移动量(针对屈光度的变化的裂隙22的移动灵敏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光学系统的设计自由度。
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d的工作与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b的工作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中继透镜系统RL2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中继透镜系统”的一例。
根据第六实施方式,能够减小构成中继透镜系统RL1的一个以上的透镜的有效直径。
其理由是,在光扫描仪30与虹膜光圈60之间配置有配置于与被检眼E的眼底Ef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处的裂隙22。裂隙22根据被检眼E的屈光度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在此,根据光扫描仪30与中继透镜系统RL1的第一距离以及虹膜光圈60与中继透镜系统RL1的第二距离来确定从虹膜光圈60至光扫描仪30为止的投影倍率,因此当缩短第一距离时,还需要缩短第二距离。然而,由于需要一边确保裂隙22的光轴方向的移动空间,一边维持与虹膜之间的共轭关系以及与眼底Ef之间的共轭关系,因此第一距离变长,中继透镜系统RL1的有效直径变大。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中继透镜系统RL2,即使缩短第一距离,也能够使用中继透镜系统RL2来调整投影倍率。由此,能够一边确保裂隙22的光轴方向的移动空间并维持与虹膜之间的共轭关系以及与眼底Ef之间的共轭关系,一边缩短第一距离,从而能够减小构成中继透镜系统RL1的一个以上的透镜的有效直径。
另外,能够减小构成中继透镜系统RL1的一个以上的透镜的有效直径,因此能够减小从光扫描仪30至光源10为止的光学系统的长度。
<第六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光源10的种类,能够变更焦距f1和焦距f2中的至少一个。第六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眼科装置根据光源10的发光面的尺寸(发光面积、输出光束截面尺寸),能够变更焦距f1和焦距f2中的至少一个。
例如,中继透镜系统RL1根据光源10的发光面的尺寸,与第六实施方式同样地变更焦距f1。例如,中继透镜系统RL2根据光源10的发光面的尺寸,与第六实施方式同样地变更焦距f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控制部101根据由操作部110指定的光源10的发光面的尺寸来控制中继透镜系统RL1(或能够变更屈光度的透镜),由此变更焦距f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控制部101根据由操作部110指定的光源10的发光面的尺寸来控制中继透镜系统RL2(或能够变更屈光度的透镜),由此变更焦距f2。
<第七实施方式>
与第二实施方式或第五实施方式同样地,第六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所涉及的眼科装置能够获取眼底Ef的拍摄图像和眼底Ef的观察图像。在该情况下,光源10用作拍摄用光源,与光源10不同的其它光源用作观察用光源。拍摄图像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卷帘快门方式来获取。观察图像也通过与拍摄图像相同的卷帘快门方式来获取。
以下,以与第六实施方式之间的区别点为中心来说明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
图19中示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结构例。在图19中,对与图16或图17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地省略说明。
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e的结构与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d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代替照明光学系统20d而设置照明光学系统20e,并追加了光源10a。
照明光学系统20e的结构与照明光学系统20d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追加了作为光路耦合部件的分色镜25以及观察用的虹膜光圈60a。与第六实施方式同样地,分色镜25配置于裂隙22与虹膜光圈60之间,将来自光源10a的光的光路与来自光源10的光的光路进行耦合。虹膜光圈60a配置于光源10a与分色镜25之间。
光源10a为在第二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光源。
虹膜光圈60a(具体地说,开口部)能够配置于与被检眼E的虹膜(瞳孔)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虹膜光圈60a具有与虹膜光圈60相同的形状,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开口部。
分色镜25为在第二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分色镜。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传感器51能够检测可见光区域的光和红外区域的光。此时,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针对光源10a进行与光源10相同的控制。例如,控制部在拍摄眼底Ef时点亮光源10并熄灭光源10a,在观察眼底Ef时点亮光源10a并熄灭光源10。
在点亮光源10的情况下,从光源10输出的可见光通过形成于虹膜光圈60的开口部,透过分色镜25,通过形成于裂隙22的开口部,通过中继透镜系统RL1,被引导至光扫描仪30。被引导至光扫描仪30的光与第五实施方式同样地照明眼底Ef。来自眼底Ef的照明光的返回光被引导至摄像装置50。即,与第六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卷帘快门方式获取拍摄图像。
在点亮光源10a的情况下,从光源10a输出的可见光通过形成于虹膜光圈21a的开口部,由分色镜25反射,通过形成于裂隙22的开口部,通过中继透镜系统RL1,被引导至光扫描仪30。被引导至光扫描仪30的光与第五实施方式同样地照明眼底Ef。来自眼底Ef的照明光的返回光被引导至摄像装置50。即,通过与第六实施方式相同的卷帘快门方式获取观察图像。例如,观察图像用于光学系统针对被检眼E的位置对齐以及眼底Ef等的拍摄部位的观察。
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e的工作与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d的工作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根据第七实施方式,能够一边获取观察图像,一边得到与第六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第七实施方式中,相对于裂隙22在光源10一侧的位置将观察用光源的光的光路与摄像用光源的光的光路进行耦合,但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在从物镜46至虹膜光圈21为止的任意位置,能够将观察用光源的光的光路与摄像用光源的光的光路进行耦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来自观察用的光源的光不通过物镜46而经过瞳孔入射到眼内。
[作用/效果]
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的作用和效果。
一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1a、1b、1c、1d、1e)包括光源(10)、照明光学系统(20)、光扫描仪(30)、拍摄光学系统(40)以及控制部(100、主控制部101)。照明光学系统通过使用来自光源的光来生成裂隙状的照明光。光扫描仪使照明光偏转并被引导至被检眼(E)的眼底(Ef)。拍摄光学系统将来自眼底的照明光的返回光引导至图像传感器(51)。控制部通过卷帘快门方式控制图像传感器,以使得获取与照明光在眼底中的照射位置对应的返回光的受光结果。照明光学系统包括:裂隙(22),形成有能够配置于与眼底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的裂隙状的开口部;虹膜光圈(21),配置于光源与裂隙之间,并能够配置于与被检眼的虹膜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以及光学元件(24),配置于光源与虹膜光圈之间,并使来自光源的光偏转。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通过光学元件使来自光源的光中的通过虹膜光圈的光偏转,并被引导至形成于裂隙的开口部。由此,能够将来自光源的光以光瞳分割高效地入射到被检眼。因而,即使在使用宽广角的廉价的光源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确保拍摄眼底所需的照度,并不会受到被检眼的状态的影响而获取被检眼的高质量的图像。
一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1a、1b、1c、1d、1e)包括光源(10)、照明光学系统(20)、第一移动机构(移动机构22D)、光扫描仪(30)、拍摄光学系统(40)以及控制部(100、主控制部101)。照明光学系统包括形成有能够配置于与被检眼(E)的眼底(Ef)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的裂隙状的开口部的裂隙(22),并通过使用来自光源的光来生成裂隙状的照明光。第一移动机构使裂隙在照明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上移动。光扫描仪使照明光偏转并被引导至被检眼的眼底。拍摄光学系统将来自眼底的照明光的返回光引导至图像传感器(51)。控制部通过卷帘快门方式控制图像传感器,以使得获取与照明光在眼底中的照射位置对应的返回光的受光结果。控制部基于被检眼的屈光度来控制第一移动机构。
根据这种结构,根据被检眼的屈光度来使配置于与被检眼的眼底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的裂隙的位置进行移动,因此能够将来自光源的光高效地引导至被检眼的眼底。由此,能够将来自光源的光以光瞳分割来高效地入射到被检眼。因而,即使在使用宽广角的廉价的光源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确保拍摄眼底所需的照度,并不会受到被检眼的状态的影响而获取被检眼的高质量的图像。
一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包括:第二移动机构(移动机构10D),变更光源的位置和朝向中的至少一个,控制部根据由第一移动机构移动的裂隙的位置来控制第二移动机构。
根据这种结构,即使在光源与裂隙的位置关系根据被检眼的屈光度进行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变更连接光源与裂隙的开口部的方向上的光量分布。由此,不会受到被检眼的屈光度的影响而能够以期望的照度来照明眼底。
在一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中,照明光学系统包括:虹膜光圈(21、60),配置于光源与裂隙之间,并能够配置于与被检眼的虹膜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控制部控制第二移动机构,以使得通过虹膜光圈的光通过开口部。
根据这种结构,即使在光源与虹膜光圈与裂隙的位置关系根据被检眼的屈光度进行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以通过照射来自光源的光的虹膜光圈的光通过裂隙的开口部的进行调整。由此,不会受到被检眼的屈光度的影响而能够以期望的照度来照明眼底。
在一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中,照明光学系统包括:第一中继透镜系统(中继透镜系统RL1),配置于光扫描仪与裂隙之间,第一中继透镜系统的后侧焦点位置(F1)为与虹膜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按照巴达尔的原理来构成从第一中继透镜系统至被检眼的虹膜的光学系统。由此,即使在裂隙根据被检眼的屈光度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也与被检眼的屈光度无关地,投影到眼底的裂隙图像的大小不变。这意味着,即使裂隙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裂隙图像向眼底的投影倍率也不变。其结果,与被检眼的屈光度无关地,能够固定光扫描仪的偏转工作速度,从而能够简化光扫描仪的控制。另外,与被检眼的屈光度无关地,裂隙图像相对于被检眼的视轴的投影视角(投影倍率)为固定,因此与被检眼的屈光度无关地,能够固定裂隙图像在眼底的照度。并且,在眼科装置中以预先确定的摄像视角来获取图像的情况下,投影倍率为固定,因此不需要在裂隙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上设置余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扫描仪配置于后侧焦点位置或其附近。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一边小型化光学系统的尺寸,一边与被检眼的屈光度无关地能够固定光扫描仪的偏转工作速度,从而简化光扫描仪的控制。
一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包括:观察用光源(光源10a);光路耦合部件(分色镜25),配置于第一中继透镜系统与虹膜光圈之间,并使从光源输出的光的光路与从观察用光源输出的光的光路进行耦合;以及观察用虹膜光圈(虹膜光圈60a),配置于观察用光源与光路耦合部件之间。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一边获取观察图像,一边以简单的结构来确保拍摄眼底所需的照度,并不会受到被检眼的状态的影响而获取被检眼的高质量的图像。
一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包括:第二中继透镜系统(中继透镜系统RL2),配置于裂隙与虹膜光圈之间,在第二中继透镜系统的前侧焦点位置或其附近配置有虹膜光圈。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变更第一透镜的焦距和第二透镜的焦距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变更从虹膜光圈至光扫描仪为止的投影倍率,因此能够将任意大小的虹膜光圈的图像以期望的大小投影到光扫描仪上。由此,即使在光源的发光面的尺寸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期望的大小的虹膜光圈的图像投影到光扫描仪上,从而提高光学系统的设计自由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中,能够变更第一透镜的屈光度和第二透镜的屈光度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将任意大小的虹膜光圈的图像以期望的大小投影到光扫描仪上。由此,即使在光源的发光面的尺寸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期望的大小的虹膜光圈的图像投影到光扫描仪上,从而提高光学系统的设计自由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能够根据光源的发光面的尺寸来变更第一透镜的屈光度和第二透镜的屈光度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这种结构,不会受到光源的发光面的尺寸的限制,而能够以低成本获取被检眼的高质量的图像。
一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包括:观察用光源(光源10a);光路耦合部件(分色镜25),配置于第二中继透镜系统与虹膜光圈之间,并使从光源输出的光的光路与从观察用光源输出的光的光路进行耦合;以及观察用虹膜光圈(虹膜光圈60a),配置于观察用光源与光路耦合部件之间。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一边获取观察图像,一边以简单的结构来确保拍摄眼底所需的照度,并不会受到被检眼的状态的影响而获取被检眼的高质量的图像。
在一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中,在虹膜光圈上以使得在被检眼的角膜、晶状体前表面以及晶状体后表面上照明光的光束截面与来自被检眼的返回光的光束截面分离的方式形成有供照明光通过的一个以上的开口部。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将入射到被检眼的照明光与来自被检眼的返回光高精度地进行光瞳分割,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确保拍摄眼底所需的照度,并不会受到被检眼的状态的影响而获取被检眼的高质量的图像。
在一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中,在虹膜光圈上形成有两个以上的开口部,两个以上的开口部形成为相对于通过照明光学系统的光轴在与形成于裂隙的开口部的长边方向对应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线对称。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将从眼底不同方向入射到被检眼的照明光以及来自被检眼的返回光高精度地进行光瞳分割。
在一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中,开口部呈弓形形状,弓形形状的弦的方向大致平行于与形成于裂隙的开口部的长边方向对应的方向。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增加照明光的光量,并获取对比度更强的眼底的高质量的图像。
在一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中,照明光学系统包括:光学元件(24),配置于光源与虹膜光圈之间,并使来自光源的光偏转。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光学元件使来自光源的光中的通过虹膜光圈的光偏转,能够引导至形成于裂隙的开口部。由此,能够高效地将来自光源的光以光瞳分割来入射到被检眼。因而,即使在使用宽广角的廉价的光源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确保拍摄眼底所需的照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中,光学元件以使连接虹膜光圈与开口部的方向上的光量分布变得最大的方式使来自光源的光偏转。
根据这种结构,即使在使用廉价的光源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以期望的照度来照明眼底。
一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包括:第三移动机构,变更光学元件的位置和朝向中的至少一个,控制部控制第三移动机构。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使光学元件的位置和朝向中的至少一个偏转,因此能够调整连接虹膜光圈与裂隙的开口部的方向上的光量分布。由此,即使在光源和虹膜光圈与裂隙的位置关系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调整连接虹膜光圈与开口部的方向上的光量分布。
在一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中,光学元件包括棱镜、微透镜阵列或菲涅尔透镜。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以低成本且将来自光源的光高效地以光瞳分割入射到被检眼。因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确保拍摄眼底所需的照度。
一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1、1a、1b、1c、1d、1e)的控制方法中,眼科装置包括光源(10)、照明光学系统(20)、第一移动机构(移动机构22D)、光扫描仪(30)、拍摄光学系统(40)以及控制部(100、主控制部101)。照明光学系统包括形成有能够配置于与被检眼(E)的眼底(Ef)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的裂隙状的开口部的裂隙(22),并通过使用来自光源的光来生成裂隙状的照明光。第一移动机构使裂隙在照明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上移动。光扫描仪使照明光偏转并被引导至被检眼的眼底。拍摄光学系统将来自眼底的照明光的返回光引导至图像传感器(51)。控制部通过卷帘快门方式控制图像传感器,以使得获取与照明光在眼底中的照射位置对应的返回光的受光结果。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步骤,获取被检眼的屈光度;以及第一控制步骤,基于在获取步骤中获取到的屈光度来控制第一移动机构。
根据这种方法,根据被检眼的屈光度来使配置于与被检眼的眼底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的裂隙的位置进行移动,因此能够将来自光源的光高效地引导至被检眼的眼底。由此,能够将来自光源的光高效地以光瞳分割入射到被检眼。因而,即使在使用宽广角的廉价的光源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确保拍摄眼底所需的照度,并不会受到被检眼的状态的影响而获取被检眼的高质量的图像。
在一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中,眼科装置包括:第二移动机构(移动机构10D),变更光源的位置和朝向中的至少一个,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第二控制步骤,根据由第一移动机构移动的裂隙的位置来控制第二移动机构。
根据这种方法,即使在光源与裂隙的位置关系根据被检眼的屈光度进行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变更连接光源与裂隙的开口部的方向上的光量分布。由此,不会受到被检眼的屈光度的影响而能够以期望的照度来照明眼底。
在一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中,照明光学系统包括:虹膜光圈(21、60),配置于光源与裂隙之间,并能够配置于与被检眼的虹膜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在第二控制步骤中,控制第二移动机构,以使得通过虹膜光圈的光通过开口部。
根据这种方法,即使在光源与虹膜光圈与裂隙的位置关系根据被检眼的屈光度进行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以通过照射来自光源的光的虹膜光圈的光通过裂隙的开口部的方式进行调整。由此,不会受到被检眼的屈光度的影响,能够以期望的照度来照明眼底。
在一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中,照明光学系统包括:光学元件(24),配置于光源与虹膜光圈之间,并使来自光源的光偏转,眼科装置包括:第三移动机构,变更光学元件的位置和朝向中的至少一个。眼科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第三控制步骤。控制第三移动机构。
根据这种方法,由于使光学元件的位置和朝向中的至少一个偏转,因此能够调整连接虹膜光圈与裂隙的开口部的方向上的光量分布。由此,即使在变更光源与虹膜光圈与裂隙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也能够调整连接虹膜光圈与开口部的方向上的光量分布。
在一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光学元件包括棱镜、微透镜阵列或菲涅尔透镜。
根据这种方法,能够以低成本将来自光源的光高效地以光瞳分割入射到被检眼。因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确保拍摄眼底所需的照度。
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仅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一例。要实施本发明的人在本发明的宗旨范围内能够实施任意的变形、省略、追加等。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眼科装置也可以具有例如眼轴长度测定功能、眼压测定功能、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功能、超声波检查功能等能够使用于眼科领域的任意功能。此外,眼轴长度测定功能通过光学相干断层计等来实现。另外,在眼轴长度测定功能中,也可以将光投影到被检眼,一边调整光学系统相对于该被检眼的Z方向(前后方向)的位置,一边检测来自眼底的返回光,由此测定该被检眼的眼轴长度。眼压测定功能通过眼压计等来实现。OCT功能通过光学相干断层计等来实现。超声波检查功能通过超声波诊断装置等来实现。另外,还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具备这种功能中两个以上的功能的装置(复合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所述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程序。能够将这种程序存储于由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暂时性(non-transitory)任意的记录介质。作为该记录介质,可以使用例如半导体存储器、光盘、光磁盘(CD-ROM/DVD-RAM/DVD-ROM/MO等)、磁存储介质(硬盘/软(注册商标)盘/ZIP等)等。另外,还可以通过因特网、LAN等网络来发送接收该程序。
能够任意地组合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以及第六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说明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1d、1e:眼科装置
10、10a:光源
20、20a、20b、20c、20d、20e:照明光学系统
21、21a、60、60a:虹膜光圈
22:裂隙
23、41、44、48:中继透镜
25:分色镜
30:光扫描仪
35:投影光学系统
40:拍摄光学系统
42:黑点板
43:反射镜
45:孔镜
46:物镜
47:聚焦透镜
49:成像透镜
50:摄像装置
51:图像传感器
E:被检眼
Ef:眼底
RL1、RL2:中继透镜系统

Claims (23)

1.一种眼科装置,包括:
光源;
照明光学系统,通过使用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来生成裂隙状的照明光;
光扫描仪,使所述照明光偏转并被引导至被检眼的眼底;
拍摄光学系统,将来自所述眼底的所述照明光的返回光引导至图像传感器;以及
控制部,通过卷帘快门方式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以使得获取与所述照明光在所述眼底中的照射位置对应的所述返回光的受光结果,
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包括:
裂隙,形成有能够配置于与所述眼底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的裂隙状的开口部;
虹膜光圈,配置于所述光源与所述裂隙之间,并能够配置于与所述被检眼的虹膜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以及
光学元件,配置于所述光源与所述虹膜光圈之间,并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偏转。
2.一种眼科装置,包括:
光源;
照明光学系统,包括形成有能够配置于与被检眼的眼底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的裂隙状的开口部的裂隙,并通过使用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来生成裂隙状的照明光;
第一移动机构,使所述裂隙在所述照明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上移动;
光扫描仪,使所述照明光偏转并被引导至所述眼底;
拍摄光学系统,将来自所述眼底的所述照明光的返回光引导至图像传感器;以及
控制部,通过卷帘快门方式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以使得获取与所述照明光在所述眼底中的照射位置对应的所述返回光的受光结果,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被检眼的屈光度来控制所述第一移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眼科装置包括:第二移动机构,变更所述光源的位置和朝向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移动的所述裂隙的位置来控制所述第二移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包括:虹膜光圈,配置于所述光源与所述裂隙之间,并能够配置于与所述被检眼的虹膜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以使得通过所述虹膜光圈的光通过所述开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包括:第一中继透镜系统,配置于所述光扫描仪与所述裂隙之间,
所述第一中继透镜系统的后侧焦点位置为与所述虹膜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扫描仪配置于所述后侧焦点位置或其附近。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眼科装置包括:
观察用光源;
光路耦合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中继透镜系统与所述虹膜光圈之间,并使从所述光源输出的光的光路与从所述观察用光源输出的光的光路进行耦合;以及
观察用虹膜光圈,配置于所述观察用光源与所述光路耦合部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眼科装置包括:第二中继透镜系统,配置于所述裂隙与所述虹膜光圈之间,
在所述第二中继透镜系统的前侧焦点位置或其附近配置有所述虹膜光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能够变更所述第一透镜的屈光度和所述第二透镜的屈光度中的至少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能够根据所述光源的发光面的尺寸来变更所述第一透镜的屈光度和所述第二透镜的屈光度中的至少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眼科装置包括:
观察用光源;
光路耦合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二中继透镜系统与所述虹膜光圈之间,并使从所述光源输出的光的光路与从所述观察用光源输出的光的光路进行耦合;以及
观察用虹膜光圈,配置于所述观察用光源与所述光路耦合部件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4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虹膜光圈上以使得在所述被检眼的角膜、晶状体前表面以及晶状体后表面处所述照明光的光束截面与来自所述被检眼的返回光的光束截面分离的方式形成有供所述照明光通过的一个以上的开口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虹膜光圈上形成有两个以上的开口部,
所述两个以上的开口部形成为相对于通过所述照明光学系统的光轴在与形成于所述裂隙的开口部的长边方向对应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线对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呈弓形形状,
所述弓形形状的弦的方向大致平行于与形成于所述裂隙的开口部的长边方向对应的方向。
15.根据权利要求4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包括:光学元件,配置于所述光源与所述虹膜光圈之间,并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偏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15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元件以使连接所述虹膜光圈与所述开口部的方向上的光量分布变得最大的方式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偏转。
17.根据权利要求1、15或16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眼科装置包括:第三移动机构,变更所述光学元件的位置和朝向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三移动机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14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元件包括棱镜、微透镜阵列或菲涅尔透镜。
19.一种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眼科装置包括:
光源;
照明光学系统,包括形成有能够配置于与被检眼的眼底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的裂隙状的开口部的裂隙,并通过使用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来生成裂隙状的照明光;
第一移动机构,使所述裂隙在所述照明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上移动;
光扫描仪,使所述照明光偏转并被引导至所述眼底;
拍摄光学系统,将来自所述眼底的所述照明光的返回光引导至图像传感器;以及
控制部,通过卷帘快门方式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以使得获取与所述照明光在所述眼底中的照射位置对应的所述返回光的受光结果,
所述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步骤,获取所述被检眼的屈光度;以及
第一控制步骤,基于在所述获取步骤中获取到的所述屈光度来控制所述第一移动机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眼科装置包括:第二移动机构,变更所述光源的位置和朝向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第二控制步骤,根据由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移动的所述裂隙的位置来控制所述第二移动机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包括:虹膜光圈,配置于所述光源与所述裂隙之间,并能够配置于与所述被检眼的虹膜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
在所述第二控制步骤中,控制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以使得通过所述虹膜光圈的光通过所述开口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包括:光学元件,配置于所述光源与所述虹膜光圈之间,并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偏转,
所述眼科装置包括:第三移动机构,变更所述光学元件的位置和朝向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第三控制步骤,控制所述第三移动机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元件包括棱镜、微透镜阵列或菲涅尔透镜。
CN202080094044.9A 2020-01-23 2020-07-10 眼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50032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09456 2020-01-23
JP2020-009456 2020-01-23
PCT/JP2020/026947 WO2021149280A1 (ja) 2020-01-23 2020-07-10 眼科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3210A true CN115003210A (zh) 2022-09-02

Family

ID=76991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4044.9A Pending CN115003210A (zh) 2020-01-23 2020-07-10 眼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22935A1 (zh)
EP (2) EP4094675A4 (zh)
JP (2) JP7414852B2 (zh)
CN (1) CN115003210A (zh)
WO (1) WO20211492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33993A4 (en) * 2020-04-06 2024-05-08 Topcon Corporation OPHTHALMOLOGICAL DEVICE
WO2022147416A1 (en) * 2020-12-30 2022-07-07 Stryker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artifacts in medical imaging
JP2023120641A (ja) * 2022-02-18 2023-08-30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装置
JP2023169685A (ja) * 2022-05-17 2023-11-30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装置及び合焦判定方法
JP2024135051A (ja) * 2023-03-22 2024-10-04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29316A (en) * 1978-08-18 1980-03-01 Canon Kk Eyeground camera
JPS61293430A (ja) 1985-06-22 1986-12-24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屈折力測定装置
JP2000107134A (ja) * 1998-10-06 2000-04-18 Canon Inc 眼科撮影装置
CA2653842C (en) 2006-05-31 2012-08-21 Indiana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aser scanning digital camera with simplified optics and potential for multiply scattered light imaging
JP5386224B2 (ja) 2009-04-30 2014-01-15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検眼装置
JP2012034925A (ja) * 2010-08-10 2012-02-23 Topcon Corp 眼科撮影装置
US8237835B1 (en) 2011-05-19 2012-08-07 Aeon Imaging, LLC Confocal imaging device using spatially modulated illumination with electronic rolling shutter detection
JP5989523B2 (ja) 2012-05-01 2016-09-07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装置
US9456746B2 (en) * 2013-03-15 2016-10-04 Carl Zeiss Meditec,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road line fundus imaging
JP2016030181A (ja) * 2014-07-30 2016-03-07 興和株式会社 眼底撮影装置
JP6936090B2 (ja) * 2017-09-27 2021-09-15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9058437A (ja) * 2017-09-27 2019-04-18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装置
JP2019083880A (ja) * 2017-11-02 2019-06-06 株式会社ニデック 走査型レーザ検眼鏡
JP2019134905A (ja) * 2018-02-05 2019-08-15 株式会社ニデック 眼底撮影装置
JP7164328B2 (ja) * 2018-06-14 2022-11-01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装置、及び眼科装置の制御方法
JP7302342B2 (ja) * 2018-07-02 2023-07-04 株式会社ニデック 眼底撮影装置
US11219362B2 (en) * 2018-07-02 2022-01-11 Nidek Co., Ltd. Fundus imaging apparatus
CN114364304A (zh) * 2019-09-11 2022-04-15 株式会社拓普康 眼科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CN114364303A (zh) * 2019-09-11 2022-04-15 株式会社拓普康 眼科装置
EP4133993A4 (en) * 2020-04-06 2024-05-08 Topcon Corporation OPHTHALMOLOGICAL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413916A2 (en) 2024-08-14
JP7414852B2 (ja) 2024-01-16
EP4094675A4 (en) 2024-08-07
JPWO2021149280A1 (zh) 2021-07-29
WO2021149280A1 (ja) 2021-07-29
EP4094675A1 (en) 2022-11-30
US20220322935A1 (en) 2022-10-13
JP2023165819A (ja) 2023-11-17
EP4413916A3 (en) 2024-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03210A (zh) 眼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220175246A1 (en) Ophthalmic apparatus
US20220192488A1 (en) Ophthalmic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230023425A1 (en) Ophthalmic apparatus
JP2020006172A (ja) 眼底撮影装置
CN114375175A (zh) 眼科装置及眼科系统
JP2017148097A (ja) 眼科撮影装置
CN115297761A (zh) 眼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JP7565697B2 (ja) 眼科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4400031A1 (en) Ophthalmologic device
JP7583553B2 (ja) 眼科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580450B2 (ja) 眼科装置
WO2024195637A1 (ja) 眼科装置
JP7469090B2 (ja) 眼科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40032787A1 (en) Ophthalmic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ophthalmic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230389795A1 (en) Ophthalm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ophthalmic apparatus, ophthalm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240049962A1 (en) Ophthalmic apparatus and ophthalm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230371811A1 (en) Ophthalmologic apparatus and focus determination method
JP2024121130A (ja) 眼科装置
JP2024061891A (ja) 眼科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145897A (ja) 眼科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