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95840B - 一种分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95840B CN114895840B CN202210514041.7A CN202210514041A CN114895840B CN 114895840 B CN114895840 B CN 114895840B CN 202210514041 A CN202210514041 A CN 202210514041A CN 114895840 B CN114895840 B CN 1148958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een
- split
- snapshot
- windows
- ges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Chromium Chemical compound [Cr]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3—Split screen, i.e. subdividing the display area or the window area into separate subare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确定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第一界面状态包括多个快照窗口,获得针对多个快照窗口中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第一手势操作,确定第一手势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控制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本方案在对显示屏中的快照窗口进行分屏显示时,直接基于符合分屏手势条件的第一手势操作即可实现分屏显示,无需对需要分屏的多个快照窗口分别执行操作,减少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分屏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当电子设备需要做分屏处理时,通常需要首先调出分屏操作的操作界面,之后再选择需要分屏显示的不同程序,这一完整过程中操作流程较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分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分屏处理方法,包括:
确定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所述第一界面状态包括多个快照窗口;
获得针对所述多个快照窗口中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第一手势操作;
确定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包括:
确定第一手势操作的第一操作轨迹;
若确定所述第一操作轨迹对应至少两个快照窗口,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所述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若确定所述第一操作轨迹对应至少两个快照窗口,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所述显示屏上分屏显示,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一操作轨迹的垂直方向上包括两个快照窗口,则控制所述第一操作轨迹的垂直方向上的两个快照窗口在所述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或,
若确定所述第一操作轨迹与两个快照窗口的边界平行,且所述第一操作轨迹与所述两个快照窗口的边界之间的距离分别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则控制所述两个快照窗口在所述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若确定所述第一操作轨迹对应至少两个快照窗口,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所述显示屏上分屏显示,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一操作轨迹包括两部分轨迹,所述两部分轨迹满足预设条件,确定所述两部分轨迹经过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所述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进一步的,还包括:
在所述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时,获得对其中一个分屏回到第一界面状态的显示指令;
控制所述显示屏的所述一个分屏切换为第一界面状态;
在所述第一界面状态获得针对所述多个快照窗口中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第二操作手势;
若所述第二操作手势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的所述一个分屏上分屏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手势操作为滑动操作,所述滑动操作的操作轨迹为一条直线或由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组成的折线;
确定所述滑动操作对应至少三个快照窗口,控制所述至少三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进一步的,还包括:
获得第三操作手势;
若确定所述第三操作手势符合关闭分屏手势条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关闭;
或,
获得关闭分屏指令,基于所述关闭分屏指令退出分屏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第一操作轨迹为相互垂直且交叉的两条直线,则控制与所述相互垂直且交叉的两条直线相邻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所述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包括:
确定电子设备上处于运行状态、且运行时间满足预设时间条件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以快照窗口的形式在显示屏上显示,则确定所述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屏;
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所述第一界面状态包括多个快照窗口;获得针对所述多个快照窗口中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第一手势操作;确定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的分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确定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第一界面状态包括多个快照窗口,获得针对多个快照窗口中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第一手势操作,确定第一手势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控制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本方案在对显示屏中的快照窗口进行分屏显示时,直接基于符合分屏手势条件的第一手势操作即可实现分屏显示,无需对需要分屏的多个快照窗口分别执行操作,减少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分屏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分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一界面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分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一操作轨迹与多个快照窗口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第一手势操作控制两个快照窗口分屏显示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第一手势操作控制两个快照窗口分屏显示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一操作轨迹与快照窗口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分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一条直线上的两部分轨迹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两部分轨迹控制两个快照窗口分屏显示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一条直线上的两部分轨迹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两部分轨迹控制两个快照窗口分屏显示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分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由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组成的第一操作轨迹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相互垂直且相交的两条直线注册成的第一操作轨迹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屏处理方法,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S11、确定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第一界面状态包括多个快照窗口;
步骤S12、获得针对多个快照窗口中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第一手势操作;
步骤S13、确定第一手势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控制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本实施例中,基于符合分屏手势条件的第一手势操作确定待分屏的快照窗口,进而实现对待分屏的快照窗口的分屏显示,采用这一方式实现分屏,无需对待分屏的快照窗口依次执行选择操作,操作简便。
一种可实施方式中,可以监测电子设备显示屏的界面显示状态,可以为实时监测,也可以为间隔预设时长监测一次。若确定电子设备显示屏的界面显示状态为第一界面状态,此时,显示屏的显示界面所显示的是多个快照窗口,如图2所示。
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监测电子设备显示屏的界面显示状态,可通过监测预定操作键的触发来确定,例如:监测对应进入显示状态的物理按键或者虚拟操作按键等。
其中,确定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可以为:确定电子设备上处于运行状态、且运行时间满足预设时间条件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至少一个应用程序以快照窗口的形式在显示屏上显示,则确定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
即在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时,显示屏的显示界面上显示的是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快照窗口,而只有处于运行状态、且运行时间满足预设时间条件的应用程序才会在第一显示状态时,以快照窗口的形式显示出来。因此,第一界面状态实际就是显示屏显示处于运行状态、且运行时间满足预设时间条件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快照窗口。
若在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的情况下,获得针对多个快照窗口中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第一手势操作,则需要进一步确定该第一手势操作是否符合分屏手势条件。
预先设置分屏手势条件,只有在第一手势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时,才能够直接基于该第一手势操作执行分屏显示;若第一手势操作不符合分屏手势条件,则确定第一手势操作是否符合其他手势条件,基于其符合的手势条件执行相应的操作,或者,若第一手势操作不符合任意一种手势条件,则可确定第一手势操作为误操作,不对其进行响应。
其中,分屏手势条件可以为多种,当第一手势操作符合不同的分屏手势条件时,执行不同的分屏显示。
如:第一手势操作符合第一分屏手势条件,则可基于其符合第一分屏手势条件,控制两个快照窗口执行二分屏操作;若第一手势操作符合第二分屏手势条件,则可基于其符合第二分屏手势条件,控制三个快照窗口执行三分屏操作等。
其中,执行分屏显示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是基于第一手势操作确定的,获得第一手势操作,第一手势操作是基于多个快照窗口中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执行的,如:第一手势操作与至少两个快照窗口邻近,则在第一手势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时,对该至少两个快照窗口执行分屏显示;或者,第一手势操作与至少两个快照窗口重合或接触,则在第一手势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时,对该至少两个快照窗口执行分屏显示。
一个实施例中,确定第一手势操作的第一操作轨迹,若确定第一操作轨迹对应至少两个快照窗口,控制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第一手势操作会对应有第一操作轨迹,基于该第一操作轨迹能够确定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第一操作轨迹对应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可以为:若第一手势操作为与显示屏接触的手势操作,则第一操作轨迹为在显示屏上的操作轨迹,则第一操作轨迹对应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为:第一操作轨迹在显示屏上经过的或相邻的快照窗口;若第一手势操作为未与显示屏直接接触的手势操作,则第一操作轨迹为未与显示屏接触的操作轨迹,则第一操作轨迹对应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为:第一操作轨迹在显示屏上的投影经过的或相邻的快照窗口。
而在控制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时,对于第一界面状态中除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外的其他窗口,则不在显示屏上显示,显示屏上显示的只有分屏显示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但是对于多个快照窗口中除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外的其他快照窗口对应的应用程序仍处于运行状态,直至对快照窗口执行关闭操作,或者,直接对快照窗口对应的应用程序执行退出操作时,才会控制相应的快照窗口退出,不再处于运行状态。
另外,若确定电子设备显示屏的界面显示状态为非第一界面状态,当前的显示界面可以为:显示屏处于正常的显示界面,如:电子设备的主界面,或者副屏显示界面,或者某个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等,无论当前的显示界面为上述哪一种,其都不会显示多个快照窗口,因此,并不会获得针对快照窗口的手势操作,即使此时获得了手势操作,其也并不是针对快照窗口的手势操作,不会执行分屏显示的操作。
或者,也可以为:在获得第一手势操作后,对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界面状态进行获取,若此时确定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则进一步确定第一手势操作是否为针对第一界面状态中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手势操作,若第一手势操作为针对多个快照窗口中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手势操作,则在进一步确定第一手势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时,控制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本实施例公开的分屏处理方法,确定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第一界面状态包括多个快照窗口,获得针对多个快照窗口中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第一手势操作,确定第一手势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控制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本方案在对显示屏中的快照窗口进行分屏显示时,直接基于符合分屏手势条件的第一手势操作即可实现分屏显示,无需对需要分屏的多个快照窗口分别执行操作,减少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分屏效率。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屏处理方法,其流程图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S31、确定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第一界面状态包括多个快照窗口;
步骤S32、获得针对多个快照窗口中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第一手势操作;
步骤S33、确定第一手势操作的第一操作轨迹;
步骤S34、若确定第一操作轨迹的垂直方向上包括两个快照窗口,则控制第一操作轨迹的垂直方向上的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当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时,获得第一操作手势,确定第一操作手势的第一操作轨迹。由于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时,显示屏上显示的是多个快照窗口,则在存在第一操作轨迹时,确定第一操作轨迹的方向。这里的显示屏可以是触控屏,第一操作轨迹可以是对触控屏的操作轨迹。
其中,第一操作轨迹的方向可以为: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或者倾斜方向等。
无论第一操作轨迹的方向是哪一种,其都会有对应的垂直方向,如图4所示,若第一操作轨迹为41,则第一操作轨迹的垂直方向为第一操作轨迹41左右两侧的两个快照窗口的连线,则第一操作轨迹的垂直方向上的两个快照窗口,即为第一操作轨迹41左右两侧的两个快照窗口,此时,是直接控制第一操作轨迹41左右两侧的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其分屏效果如图5所示,由于第一操作轨迹41左右两侧的快照窗口分别为权限控制器Chrome及YouTube,则基于第一操作轨迹41的第一手势操作实现对Chrome及YouTube的分屏显示;
若第一操作轨迹为图4中的轨迹42,则第一操作轨迹的垂直方向为第一操作轨迹42上下两侧的两个快照窗口的连线,则第一操作轨迹的垂直方向上的两个快照窗口,即为第一操作轨迹42上下两侧的两个快照窗口,此时,是直接控制第一操作轨迹42上下两侧的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其分屏效果如图6所示,由于第一操作轨迹42上下两侧的快照窗口分别为YouTube及Play商店,则基于第一操作轨迹42的第一操作手势实现对YouTube及Play商店的分屏显示。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无论第一操作轨迹的方向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还需要进一步基于第一操作轨迹的覆盖范围确定其垂直方向上的快照窗口,若如图4中的第一操作轨迹41所示,第一操作轨迹41的覆盖范围为其垂直方向上的权限控制器Chrome及YouTube两个快照窗口,则基于第一操作轨迹41控制Chrome及YouTube分屏显示;
若如图7所示,其中,第一操作轨迹71的覆盖范围既包括其垂直方向上的权限控制器Chrome及YouTube两个快照窗口,也包括其垂直方向上的设置及Play商店两个快照窗口,但是第一操作轨迹71覆盖在权限控制器Chrome及YouTube两个快照窗口的范围是明显大于其覆盖在设置及Play商店两个快照窗口上的范围的,则基于第一操作轨迹71控制Chrome及YouTube分屏显示。
进一步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判断分屏显示的快照窗口:
若确定第一操作轨迹与两个快照窗口的边界平行,且第一操作轨迹与两个快照窗口的边界之间的距离分别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则控制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即确定第一操作轨迹对应的快照窗口,也可以通过第一操作轨迹与快照窗口的边界之间的距离确定。每个快照窗口具有四个边界,无论第一操作轨迹位于快照窗口的哪个边界附近,只要第一操作轨迹与快照窗口的某一个边界平行,且与该边界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就能够控制该快照窗口对应的应用程序作为显示屏分屏显示的其中一个应用程序。
当第一操作轨迹位于两个快照窗口之间时,只要该第一操作轨迹与这两个快照窗口中的每一个快照窗口的某一个边界的距离均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并且该边界还与第一操作轨迹平行,就控制这两个快照窗口对应的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在显示屏分屏显示,即实现显示屏的二分屏。
其中,第一操作轨迹与快照窗口的边界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是第一操作轨迹与快照窗口的边界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
本实施例公开的分屏处理方法,确定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第一界面状态包括多个快照窗口,获得针对多个快照窗口中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第一手势操作,确定第一手势操作的第一操作轨迹,若确定第一操作轨迹的垂直方向上包括两个快照窗口,则控制第一操作轨迹的垂直方向上的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本方案在对显示屏中的快照窗口进行分屏显示时,直接基于第一手势操作的第一操作轨迹的垂直方向上的两个快照窗口实现对上述两个快照窗口的分屏,无需对需要分屏的多个快照窗口分别执行操作,减少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分屏效率。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屏处理方法,其流程图如图8所示,包括:
步骤S81、确定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第一界面状态包括多个快照窗口;
步骤S82、获得针对多个快照窗口中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第一手势操作;
步骤S83、确定第一手势操作的第一操作轨迹;
步骤S84、若确定第一操作轨迹包括两部分轨迹,两部分轨迹满足预设条件,确定两部分轨迹经过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控制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在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时,获得第一手势操作,若第一手势操作的第一操作轨迹为满足预设条件的两部分轨迹,并且,这两部分轨迹经过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则可控制这两部分轨迹经过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其中,第一操作轨迹满足预设条件,可以为:第一操作轨迹为:两个触控点在触控屏上的运动轨迹,满足预设条件为:两个触控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减小,具体可以为:两个手指在触控屏上执行捏合操作。
两部分轨迹,可以如图9或图11所示,其中,图9中,第一部分轨迹91是由第一触控点的运动生成的及第二部分轨迹92是由第二触控点的运动生成的,在运动开始前,第一触控点的位置与第二触控点的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最远,随着第一触控点与第二触控点的运动,两个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减小,形成第一部分轨迹及第二部分轨迹。第一部分轨迹91与第二部分轨迹92同属于第一操作轨迹,可直接将包括第一部分轨迹91及第二部分轨迹92的第一操作轨迹对应的第一手势操作确定为符合分屏手势条件的操作,则基于第一部分轨迹91及第二部分轨迹92可直接将第一部分轨迹91所经过的YouTube与第二部分轨迹92所经过的Play商店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如图10所示。
另外,在确定第一操作轨迹包括两部分轨迹时,即第一操作轨迹由两个触控点的运动形成时,可不考虑第一部分轨迹91与第二部分轨迹92的轨迹方向,即不考虑随着触控点的运动,第一触控点与第二触控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减小还是增加,直接认定包括第一部分轨迹91及第二部分轨迹92的第一操作轨迹对应的第一手势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其中,随着触控点的运动,第一触控点与第二触控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减小是两手指在触控屏上捏合,而随着触控点的运动,第一触控点与第二触控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增加是两手指在触控屏上远离。
或者,也可以为:在确定第一操作轨迹包括两部分轨迹时,即第一操作轨迹由两个触控点的运动形成时,需进一步考虑第一部分轨迹91与第二部分轨迹92的轨迹方向,即考虑随着触控点的运动,第一触控点与第二触控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减小还是增加,只有在随着触控点的运动,第一触控点与第二触控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减小时,才确定包括第一部分轨迹91及第二部分轨迹92的第一操作轨迹对应的第一手势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
在具体场景下,当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时,用户通过两根手指触碰显示屏,当两根手指相向运动时,可认定该两根手指相向运动这一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控制两根手指所经过的快照窗口所对应的应用程序的界面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也可以为:如图11所示,第一部分轨迹111由第一触控点的运动形成,第二部分轨迹112由第二触控点的运动形成,若第一部分轨迹111与第二部分轨迹112同属于第一操作轨迹,则第一部分轨迹111与第二部分轨迹112是同时获得的。则对于同时获得的第一部分轨迹111及第二部分轨迹112,可直接将包括第一部分轨迹111及第二部分轨迹112的第一操作轨迹对应的第一手势操作确定为符合分屏手势条件的操作,控制第一部分轨迹111对应的Chrome快照窗口对应的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及第二部分轨迹112对应的Play商店快照窗口对应的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如图12所示。
进一步的,无论第一部分轨迹与第二部分轨迹所经过的快照窗口是两个还是三个,或者四个等,都能够基于此控制第一部分轨迹及第二部分轨迹所经过的多个快照窗口对应的显示界面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从而实现三分屏或四分屏。
例如:以图9中示出的第一部分轨迹及第二部分轨迹的方向为例,若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时,显示屏一个界面所呈现的快照窗口不止如图9所示的4个,而是6个,即在YouTube与Chrome所在行的上方还有两个快照窗口,或者9个,即在Chrome与设置所在列的左侧还有三个快照窗口,则第二部分轨迹92的起始点可以为YouTube的快照窗口上方位置处的快照窗口,而第二部分轨迹92的终止点仍位于YouTube的快照窗口上,则第二部分轨迹92所经过的快照窗口包括YouTube以及YouTube上方的快照窗口,则此时第一部分轨迹91与第二部分轨迹92所经过的快照窗口至少为3个,则控制这3个快照窗口的显示界面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或者,以图11中示出的第一部分轨迹与第二部分轨迹的方向为例,若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时,显示屏一个界面所呈现的快照窗口为9个,甚至更多个,如:在YouTube与Chrome所在行的上方还有两个快照窗口,以及,在Chrome与设置所在列的左侧还有三个快照窗口,则第一部分轨迹111的起始点可以为Chrome快照窗口左上角位置处的快照窗口,终止点仍在Chrome快照窗口,则第一部分轨迹111所经过的快照窗口包括Chrome快照窗口以及Chrome快照窗口左上角位置处的快照窗口,则此时第一部分轨迹111与第二部分轨迹112所经过的快照窗口为3个,则控制这3个快照窗口的显示界面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本实施例公开的分屏处理方法,确定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第一界面状态包括多个快照窗口,获得针对多个快照窗口中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第一手势操作,确定第一手势操作的第一操作轨迹,若确定第一操作轨迹包括两部分轨迹,两部分轨迹位于一条直线上,确定两部分轨迹经过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控制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本方案在对显示屏中的快照窗口进行分屏显示时,直接基于第一手势操作的第一操作轨迹所经过的两个快照窗口实现对上述两个快照窗口的分屏,无需对需要分屏的多个快照窗口分别执行操作,减少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分屏效率。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屏处理方法,其流程图如图13所示,包括:
步骤S131、确定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第一界面状态包括多个快照窗口;
步骤S132、获得针对多个快照窗口中的两个快照窗口的第一手势操作;
步骤S133、确定第一手势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控制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步骤S134、在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时,获得对其中一个分屏回到第一界面状态的显示指令;
步骤S135、控制显示屏的一个分屏切换为第一界面状态;
步骤S136、在第一界面状态获得针对多个快照窗口中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第二操作手势;
步骤S137、若第二操作手势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控制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的一个分屏上分屏显示。
在显示屏上以二分屏的形式显示两个快照窗口对应的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时,若需要增加一个分屏,以使得显示屏上显示三个不同的快照窗口对应的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则可以全屏退出二分屏,使显示屏仍处于第一界面状态,之后进行重新分屏,从而实现全屏的三分屏。
如前述实施例,显示屏上显示的是第一快照窗口对应的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以及第二快照窗口对应的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显示屏以上下分屏或左右分屏的形式二分屏,如图5所示。此时,若想使显示屏上增加一个快照窗口对应的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可以选择退出二分屏,使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如图2所示,以便于在图2所示的第一界面状态下重新进行三分屏,如:重新三分屏后显示屏上显示的是第一快照窗口对应的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第二快照窗口对应的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以及第三快照窗口对应的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
另一个实施例中,在二分屏的情况下需要增加一个快照窗口对应的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则可以直接控制其中的一个分屏退出分屏模式,使该退出分屏模式的显示屏的半屏位置处于第一界面状态,并在该半屏位置处执行符合分屏手势条件的第二手势操作,重新选择两个快照窗口,使得重新选择的两个快照窗口在退出分屏模式的显示屏的半屏位置上分屏显示,而另外未退出分屏模式的半屏位置上仍显示该显示屏处于二分屏模式时所显示的显示界面。
如前述实施例中,显示屏上显示的是第一快照窗口对应的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以及第二快照窗口对应的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显示屏以上下分屏或左右分屏的形式二分屏,如图5所示,其中,第一快照窗口的显示界面在显示屏的左半屏上显示,第二快照窗口的显示界面在显示屏的右半屏上显示。当需要在分屏模式下增加一个快照窗口的显示界面时,选择第二快照窗口的显示界面所在的显示屏的右半屏,在该右半屏上执行该分屏回到第一界面状态的显示指令,基于该显示指令显示屏的右半屏不再显示第二快照窗口的显示界面,而是处于第一界面状态,即仅有显示屏的右半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此时,显示屏的左半屏仍显示第一快照窗口的显示界面。
其中,显示屏的右半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其处于第一界面状态所显示的多个快照窗口中是不包括第一快照窗口的,即其相对于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所显示的多个快照窗口是缺少第一快照窗口的,这是由于第一快照窗口的显示界面目前已显示在显示屏的左半屏上,此时,在右半屏显示的多个快照窗口中不需要再有第一快照窗口,以减少右半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时所显示的无用的快照窗口。
在显示屏的右半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时,可以获得第二操作手势,以便在第二操作手势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时控制与第二操作手势相关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的右半屏上分屏显示,使得显示屏的左半屏显示一个快照窗口的显示界面,而显示屏的右半屏显示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显示界面,从而实现对多个快照窗口的显示界面进行分屏显示,并能够保证需要较大的显示屏分屏显示的快照窗口直接占用显示屏的半屏,以提高用户的分屏体验。
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操作手势可以为在显示屏的右半屏执行的,并且,第二操作手势的第二操作轨迹对应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则控制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的右半屏上分屏显示。
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操作手势的第二操作轨迹的垂直方向上包括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则控制该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的右半屏上分屏显示;或者,第二操作手势的第二操作轨迹与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边界平行,且第二操作轨迹与该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边界之间的距离分别小于第二预设距离,则控制该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的右半屏上分屏显示,其中,第二预设距离与第一预设距离为呈比例关系,如:第一预设距离为第二预设距离的2倍;或者,第二操作轨迹包括两部分轨迹,两部分轨迹满足预设条件,确定两部分轨迹经过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控制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的右半屏上分屏显示。
其中,第二操作手势与第一操作手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其中,在显示屏分屏显示时,在半屏上执行该半屏所对应的分屏回到第一界面状态的显示指令,可以为在该半屏上获得第三操作手势。
一个实施例中,获得第三操作手势,若确定第三操作手势符合关闭分屏手势条件,控制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分屏显示关闭,退出分屏显示。
即在显示屏的半屏显示一个快照窗口的显示界面,而另外半屏显示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显示界面时,若获得第三操作手势,并且,第三操作手势符合关闭分屏手势的条件,则可关闭显示屏分屏显示。
一个实施例中,若第三操作手势符合关闭全屏分屏手势的条件,则基于第三操作手势关闭的是包括显示一个快照窗口的显示界面的半屏,也包括显示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显示界面的半屏,即控制显示屏全屏均不处于分屏显示的状态,在退出全屏的分屏显示时,显示屏可处于第一界面状态,或者处于电子设备的主界面,或者,处于某个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显示的状态;
若第三手势操作符合关闭半屏分屏手势的条件,则可进一步确定该第三手势操作针对的是哪个半屏,如:确定该第三手势操作的操作轨迹对应的是哪个半屏。若该第三手势操作针对的是显示一个快照窗口的显示界面所在的半屏,将其确定为第一半屏,如:左半屏,则控制第一半屏不再显示该快照窗口的显示界面,而是使其处于第一界面状态,显示多个快照窗口,只是第一半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所显示的多个快照窗口中不包括显示屏的另一半屏所显示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如:第二半屏显示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若该第三手势操作针对的是显示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显示界面所在的半屏,即第二半屏,则控制第二半屏不再显示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显示界面,而是使其处于第一界面状态,显示多个快照窗口,只是第二半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所显示的多个快照窗口中不包括第一半屏显示的快照窗口。其中,第一半屏与第二半屏组合形成显示屏。
另外,针对全屏的第三操作手势与针对半屏的第三操作手势可以相同,只是由于第三操作手势的第三操作轨迹所对应的区域不同,而使得其控制的是全屏或者某个半屏不同,如:第三操作轨迹既经过第一半屏,也经过第二半屏,则可确定该第三操作轨迹是针对显示屏全屏的,是用于控制显示屏全屏关闭分屏显示的操作;若第三操作轨迹仅经过第一半屏,则可确定该第三操作轨迹是针对显示屏的第一半屏的,仅用于控制第一半屏关闭分屏显示;若第三操作轨迹仅经过第二半屏,则可确定该第三操作轨迹是针对显示屏的第二半屏的,仅用于控制第二半屏关闭分屏显示。
另外,在显示屏分屏显示时,在半屏上执行该半屏所对应的分屏回到第一界面状态的显示指令,也可以为直接获得关闭分屏指令,以便基于该关闭分屏指令退出分屏显示。该关闭分屏指令,可以为用户直接输入的,针对显示屏全屏的,或者,针对显示屏的任意半屏的。
进一步的,要实现显示屏的三分屏,也可以为:确定第一手势操作为滑动操作,滑动操作的操作轨迹为一条直线或由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组成的折线,确定滑动操作对应至少三个快照窗口,控制至少三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即在显示屏全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时,直接控制显示屏处于三分屏的状态,可通过第一操作轨迹为一条直线,该直线的垂直方向上有三个快照窗口,如:第一操作轨迹的一侧有2个快照窗口,另一侧有1个快照窗口,则控制这三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即三分屏;或者,为一条直线的第一操作轨迹与三个快照窗口的边界平行,并且,第一操作轨迹与这三个快照窗口的边界之间的距离均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则控制这三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或者,在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时,可通过第一操作轨迹为一条折线,该折线由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组成,如图14所示,第一操作轨迹141为一条由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组成的折线,该折线上的第一条直线的垂直方向上包括Chrome及YouTube两个快照窗口,该折线上的第二条直线的垂直方向上包括YouTube及Play商店两个快照窗口,则基于该折线可控制Chrome、YouTube及Play商店共三个快照窗口的显示界面在显示屏上三分屏。
或者,第一操作轨迹包括两部分轨迹,两部分轨迹满足预设条件,确定两部分轨迹经过三个快照窗口,则控制这三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进一步的,要实现显示屏的四分屏,可以为:确定第一手势操作的第一操作轨迹为相互垂直且交叉的两条直线,则控制与相互垂直且交叉的两条直线相邻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如图15所示,相互垂直且相交的两条直线为151及152,其中,与直线151与直线152相邻的快照窗口有4个,即:Chrome、YouTube、设置及Play商店,则控制以上四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四分屏。
其中,与相互垂直且相交的两条直线相邻,可以为:快照窗口的边界与两条直线中任意一条平行,且该边界与该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就确定该快照窗口与直线相邻;或者,快照窗口位于两条直线中任意一条的垂直方向上,且该快照窗口的一个边界与垂直的一条直线之间距离在某一预设距离之间;或者,两条直线中的任意一条经过快照窗口,则确定该快照窗口与直线相邻。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屏的左半屏、右半屏均为示例性说明,也可以为上半屏、下半屏,或者,仅以半屏替代,在此并不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公开的分屏处理方法,在显示屏处于二分屏状态下,可以对其中一个分屏执行切换回第一界面状态的操作,并在切换回第一界面状态的分屏位置处,仍能接收符合分屏手势条件的第二操作手势,以使得第二操作手势确定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能够在该切换回第一界面状态的分屏位置处分屏显示,实现了由二分屏切换为三分屏或四分屏的状态,并且,通过这一方式切换二分屏至三分屏或四分屏,在二分屏状态下的一个分屏始终处于二分屏时的大小,并不会随着分屏的增加面积减小。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包括:
显示屏161及处理器162。
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可以是触控屏;
其中,处理器162用于确定显示屏161处于第一界面状态,第一界面状态包括多个快照窗口,获得针对多个快照窗口中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第一手势操作,确定第一手势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控制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本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是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分屏处理方法实现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确定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第一界面状态包括多个快照窗口,获得针对多个快照窗口中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第一手势操作,确定第一手势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控制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本方案在对显示屏中的快照窗口进行分屏显示时,直接基于符合分屏手势条件的第一手势操作即可实现分屏显示,无需对需要分屏的多个快照窗口分别执行操作,减少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分屏效率。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分屏处理方法,包括:
确定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所述第一界面状态包括多个快照窗口;
获得针对所述多个快照窗口中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第一手势操作;
确定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包括:
确定第一手势操作的第一操作轨迹;
若确定所述第一操作轨迹对应至少两个快照窗口,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所述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若确定所述第一操作轨迹对应至少两个快照窗口,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所述显示屏上分屏显示,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一操作轨迹的垂直方向上包括两个快照窗口,则控制所述第一操作轨迹的垂直方向上的两个快照窗口在所述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或,
若确定所述第一操作轨迹与两个快照窗口的边界平行,且所述第一操作轨迹与所述两个快照窗口的边界之间的距离分别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则控制所述两个快照窗口在所述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若确定所述第一操作轨迹对应至少两个快照窗口,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所述显示屏上分屏显示,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一操作轨迹包括两部分轨迹,所述两部分轨迹满足预设条件,确定所述两部分轨迹经过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所述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在所述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时,获得对其中一个分屏回到第一界面状态的显示指令;
控制所述显示屏的所述一个分屏切换为第一界面状态;
在所述第一界面状态获得针对所述多个快照窗口中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第二操作手势;
若所述第二操作手势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的所述一个分屏上分屏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手势操作为滑动操作,所述滑动操作的操作轨迹为一条直线或由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组成的折线;
确定所述滑动操作对应至少三个快照窗口,控制所述至少三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获得第三操作手势;
若确定所述第三操作手势符合关闭分屏手势条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关闭;
或,
获得关闭分屏指令,基于所述关闭分屏指令退出分屏显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第一操作轨迹为相互垂直且交叉的两条直线,则控制与所述相互垂直且交叉的两条直线相邻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所述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包括:
确定电子设备上处于运行状态、且运行时间满足预设时间条件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以快照窗口的形式在显示屏上显示,则确定所述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屏;
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显示屏处于第一界面状态,所述第一界面状态包括多个快照窗口;获得针对所述多个快照窗口中的至少两个快照窗口的第一手势操作;确定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符合分屏手势条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快照窗口在显示屏上分屏显示。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14041.7A CN114895840B (zh) | 2022-05-12 | 2022-05-12 | 一种分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US18/310,849 US11934653B2 (en) | 2022-05-12 | 2023-05-02 | Split scree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14041.7A CN114895840B (zh) | 2022-05-12 | 2022-05-12 | 一种分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95840A CN114895840A (zh) | 2022-08-12 |
CN114895840B true CN114895840B (zh) | 2024-09-17 |
Family
ID=82721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14041.7A Active CN114895840B (zh) | 2022-05-12 | 2022-05-12 | 一种分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34653B2 (zh) |
CN (1) | CN11489584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D1052593S1 (en) * | 2022-06-14 | 2024-11-26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Display screen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68870A (zh) * | 2016-06-30 | 2016-11-30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分屏窗口显示方法及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08809A (en) * | 1997-09-22 | 1999-12-2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viewing multiple windows within a dynamic window |
US6874128B1 (en) * | 2000-03-08 | 2005-03-29 | Zephyr Associates, Inc. | Mouse driven splitter window |
US20060020903A1 (en) * | 2004-07-26 | 2006-01-26 | Shih-Yang Wang | Window split system and method |
US7890882B1 (en) * | 2006-04-20 | 2011-02-15 |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 Content and proximity based window layout optimization |
US8547347B2 (en) * | 2008-09-26 | 2013-10-01 | Htc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generating multiple windows frames,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ing the method |
WO2012177811A1 (en) * | 2011-06-20 | 2012-12-27 | BENTON, Steven Lyn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on device having a touch screen display |
US10667790B2 (en) * | 2012-03-26 | 2020-06-02 | Teratech Corporation | Tablet ultrasound system |
US9877699B2 (en) * | 2012-03-26 | 2018-01-30 | Teratech Corporation | Tablet ultrasound system |
US9448694B2 (en) * | 2012-11-09 | 2016-09-20 | Intel Corporation |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navigating applications |
KR102391772B1 (ko) * | 2014-08-28 | 2022-04-28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터치 감응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 전자 장치를 동작하는 방법 |
US20160291846A1 (en) * | 2015-03-31 | 2016-10-06 | Airwatch Llc | Generating carousel user interface with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
CN106484224B (zh) * | 2016-09-22 | 2019-11-08 |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操作方法及终端 |
CN107483721B (zh) * | 2017-07-28 | 2019-10-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基于黑屏手势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KR102716760B1 (ko) * | 2019-04-18 | 2024-10-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분할 화면을 제공하기 위한 객체를 표시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
CN110597612B (zh) * | 2019-09-26 | 2023-03-24 |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 智能设备任务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
CN111597006A (zh) * | 2020-05-19 | 2020-08-2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应用分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1651116B (zh) * | 2020-06-04 | 2022-06-1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分屏交互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4077365B (zh) * | 2020-08-21 | 2024-11-19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分屏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
KR20230009222A (ko) * | 2021-07-08 | 2023-01-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복수의 터치스크린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화면 분할 방법 |
JP2023133721A (ja) * | 2022-03-14 | 2023-09-27 | フォルシアクラリオ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
-
2022
- 2022-05-12 CN CN202210514041.7A patent/CN114895840B/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5-02 US US18/310,849 patent/US1193465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68870A (zh) * | 2016-06-30 | 2016-11-30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分屏窗口显示方法及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95840A (zh) | 2022-08-12 |
US20230367474A1 (en) | 2023-11-16 |
US11934653B2 (en) | 2024-03-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32988B (zh) | 虚拟对象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KR101540169B1 (ko) | 터치 스크린 단말기의 애플리케이션 프로그램 전환방법 및 장치 | |
CN105760076B (zh) | 游戏控制方法及装置 | |
JP2019037783A (ja) | シューティングゲーム制御方法及び装置、記憶媒体、プロセッサ、端末 | |
CN109589605B (zh) | 游戏的显示控制方法和装置 | |
US20150026619A1 (en) | User Interface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Successive Touches | |
CN110618769B (zh) | 一种应用窗口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4895840B (zh) | 一种分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9847369B (zh) | 游戏中虚拟角色的姿势切换方法和装置 | |
CN103399640A (zh) | 根据用户手势进行控制的方法、装置和客户端 | |
WO2014192060A1 (ja) | プログラマブル表示器およびその画面操作処理プログラム | |
CN110575671A (zh) | 游戏中视角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5468286A (zh) |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操作状态栏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3250126A (zh) | 移动终端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及程序 | |
CN113680064B (zh) | 游戏中虚拟角色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3473013A (zh) | 一种应用界面调节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US12086395B2 (en) | Device control method, storage medium,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JP5291590B2 (ja) | 監視制御装置の端末装置 | |
CN106548795B (zh) | 一种多媒体播放器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KR20160018265A (ko) | 표시 제어 장치, 표시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컴퓨터에서 실행하기 위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 |
CN109885250A (zh) | 一种界面交互方法和装置 | |
JP2016095716A (ja)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 |
CN113721819A (zh) | 人机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JP4498554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並びに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
CN113648661A (zh) | 游戏中处理信息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