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6875B - 无线通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96875B CN114696875B CN202210301854.8A CN202210301854A CN114696875B CN 114696875 B CN114696875 B CN 114696875B CN 202210301854 A CN202210301854 A CN 202210301854A CN 114696875 B CN114696875 B CN 11469687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module
- communication control
- mode
- coupled
- digital cont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5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672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175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4—Inductive coup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4—Inductive coupling
- H04B5/26—Inductive coupling using co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7—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interrog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无线通讯装置用于无线功率传输装置,且所述无线通讯装置包括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所述方法包括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第一模式,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第二模式;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提供身份信息;第一通讯控制模块读取身份信息,并比较身份信息和第一预设信息是否相同;若相同,则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均切换至第三模式,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进行无线通讯,以传输数据;以及控制无线功率传输装置以第一预设功率进行无线功率传输;本申请用于在未进行正常的无线功率传输时,先建立无线通讯,再开启无线功率传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功率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线通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功率传输,是指能量从能量源传输到电负载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用传统的有线来完成,而是通过无线传输实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包括原边电路和副边电路,功率先由原边电路传输到副边电路,再由副边电路传输至负载。在一些应用场景中,无线功率传输与通讯不同时进行,功率传输不连续。在另一些应用场景中,无线功率传输与通讯可以同时进行,即功率传输的电磁场与无线通讯的电磁场是同时同地的,可以保证功率的连续传输。但当原边通讯控制模块和副边通讯控制模块之间没有建立无线通讯时,无法开启无线功率传输。
具体而言,当副边通讯控制模块没有接收到辅助电能时,无法建立原边通讯控制模块和副边通讯控制模块之间的通讯,无法开启无线功率传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用于在未进行正常的无线功率传输时,先建立无线通讯,再开启无线功率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讯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无线通讯装置用于无线功率传输装置,且所述无线通讯装置包括第一通讯控制模块、第一天线线圈、第二天线线圈和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天线线圈耦接,所述第二天线线圈与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耦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第一模式,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第二模式;
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提供身份信息;
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读取所述身份信息,并比较所述身份信息和第一预设信息是否相同;
若相同,则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的工作模式均切换至第三模式,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进行无线通讯,以传输数据;以及
控制所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以第一预设功率进行无线功率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的工作模式均切换至第三模式,包括:
提供辅助电能给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所述第三模式;以及
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相对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延迟第一预设时长后工作于所述第三模式。
可选地,提供辅助电能给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之后,包括:
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输出第二预设信息给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以及
当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预设信息后,将工作模式从所述第二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三模式。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的工作模式均切换至第三模式,包括:
提供辅助电能给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将所述身份信息更新为第三预设信息;
当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读取所述第三预设信息后,将工作模式从所述第一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三模式;以及
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相对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延迟第二预设时长后工作于所述第三模式。
可选地,所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给电池组供电,所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包含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发射线圈、接收线圈以及整流与控制模块,所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与所述发射线圈耦接,所述接收线圈和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耦接,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松耦合,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与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耦接,所述电池组分别耦接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所述提供辅助电能给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等于第一预设电压时,通过所述电池组提供所述辅助电能给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
当所述电池组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时,所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和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通过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以第二预设功率进行无线功率传输,通过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向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提供所述辅助电能;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
可选地,所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包括: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发射线圈、接收线圈、以及整流与控制模块,所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与所述发射线圈耦接,所述接收线圈和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耦接,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松耦合,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与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耦接,所述提供辅助电能给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和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通过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以第二预设功率进行无线功率传输,通过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向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提供所述辅助电能;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
可选地,所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包括: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发射线圈、接收线圈、以及整流与控制模块,所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与所述发射线圈耦接,所述接收线圈和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耦接,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松耦合,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与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耦接,所述第一天线线圈设置在所述发射线圈的一侧;所述第二天线线圈设置在所述接收线圈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天线线圈和所述第二天线线圈位于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模式为读写器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卡模拟模式,所述第三模式为点对点模式。
可选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匹配网络、第一NFC芯片和第一数字控制器;所述第一匹配网络耦接于所述第一天线线圈,所述第一NFC芯片分别和所述第一匹配网络以及所述第一数字控制器耦接,所述第一数字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NFC芯片工作于所述第一模式或所述第三模式。
可选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匹配网络、第二NFC芯片和第二数字控制器;所述第二匹配网络耦接于所述第二天线线圈,所述第二NFC芯片分别和所述第二匹配网络以及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耦接,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NFC芯片工作于所述第二模式或所述第三模式。
可选地,所述无线通讯装置还包括第三天线线圈;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三匹配网络和NFC标签芯片;所述第三匹配网络耦接于所述第三天线线圈,所述NFC标签芯片分别和所述第三匹配网络以及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耦接;当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在接收到辅助电能后使所述NFC标签芯片处于禁用状态且使能所述第二NFC芯片,使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的工作模式从所述第二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三模式。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还包括NFC标签芯片,所述NFC标签芯片分别和所述第二匹配网络以及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耦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还包括选通开关,所述选通开关分别和所述第二匹配网络、所述第二NFC芯片、所述NFC标签芯片以及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耦接;当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未接收到辅助电能时,通过所述选通开关接通所述第二匹配网络与所述NFC标签芯片;当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接收到辅助电能时,通过所述选通开关接通所述第二匹配网络与所述第二NFC芯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讯装置,所述无线通讯装置包括第一通讯控制模块、第一天线线圈、第二天线线圈和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天线线圈耦接,所述第二天线线圈与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耦接;所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包括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发射线圈、接收线圈和整流与控制模块;所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与所述发射线圈耦接,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松耦合,所述接收线圈和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耦接,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与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耦接;
其中,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第二模式并输出身份信息;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第一模式并接收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比较所述身份信息和第一预设信息是否相同;当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信息相同时,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的工作模式均切换至第三模式,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进行无线通讯,以传输数据;以及当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进行无线通讯后,所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和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通过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以第一预设功率进行无线功率传输。
可选地,当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信息相同且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接收到辅助电能时,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的工作模式由所述第二模式切换至第三模式;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相对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延迟第一预设时长后,工作模式由所述第一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三模式。
可选地,当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信息相同且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接收到辅助电能时,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向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发送第二预设信息;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预设信息后,工作模式由所述第二模式切换至第三模式;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相对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延迟第一预设时长后,工作模式由所述第一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三模式。
可选地,当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信息相同且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接收到辅助电能时,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将所述身份信息更新为第三预设信息,当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读取所述第三预设信息后,工作模式由所述第一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三模式,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相对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延迟第二预设时长后,工作模式由所述第二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三模式。
可选地,所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用于给电池组供电,所述电池组分别耦接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
当所述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等于第一预设电压时,通过所述电池组向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提供所述辅助电能;
当所述电池组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时,所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和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通过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以第二预设功率进行无线功率传输,通过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向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提供所述辅助电能;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
可选地,所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和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通过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以第二预设功率进行无线功率传输,通过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向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提供所述辅助电能;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天线线圈设置在所述发射线圈的一侧;所述第二天线线圈设置在所述接收线圈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天线线圈和所述第二天线线圈位于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模式为读写器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卡模拟模式,所述第三模式为点对点模式。
可选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匹配网络、第一NFC芯片和第一数字控制器;所述第一匹配网络耦接于所述第一天线线圈,所述第一NFC芯片分别和所述第一匹配网络以及所述第一数字控制器耦接,所述第一数字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NFC芯片工作于所述第一模式或所述第三模式。
可选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匹配网络、第二NFC芯片和第二数字控制器;所述第二匹配网络耦接于所述第二天线线圈,所述第二NFC芯片分别和所述第二匹配网络以及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耦接,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NFC芯片工作于所述第二模式或所述第三模式。
可选地,所述无线通讯装置还包括第三天线线圈;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三匹配网络和NFC标签芯片;所述第三匹配网络耦接于所述第三天线线圈,所述NFC标签芯片分别和所述第三匹配网络以及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耦接;当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在接收到辅助电能后使所述NFC标签芯片处于禁用状态且使能所述第二NFC芯片,使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的工作模式从所述第二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三模式。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还包括NFC标签芯片,所述NFC标签芯片分别和所述第二匹配网络以及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耦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还包括选通开关,所述选通开关分别和所述第二匹配网络、所述第二NFC芯片、所述NFC标签芯片以及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耦接;当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未接收到辅助电能时,通过所述选通开关接通所述第二匹配网络与所述NFC标签芯片;当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接收到所述辅助电能时,通过所述选通开关接通所述第二匹配网络与所述第二NFC芯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无线通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无线功率传输装置未进行正常的无线功率传输的场景下,先使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第一模式,以及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第二模式,当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对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身份鉴别成功后,将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均切换至第三模式,建立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第二通讯控制模块之间的无线通讯,再进行正常的无线功率传输,并在无线功率传输过程中保持无线通讯。本申请可以实现无线功率传输和无线通讯同时进行,功率传输连续。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无线通讯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无线通讯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步骤S140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无线通讯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步骤S140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无线通讯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步骤S140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无线功率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无线通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无线通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无线通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无线通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无线通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无线通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无线通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材料、装置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具有”以及“设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通讯装置的控制方法,上述无线通讯装置用于无线功率传输装置,且上述无线通讯装置包括第一通讯控制模块、第一天线线圈、第二天线线圈和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天线线圈耦接,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天线线圈耦接。上述控制方法包括:
S110,上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第一模式,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第二模式。S120,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提供身份信息。
S130,上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读取上述身份信息,并比较上述身份信息和第一预设信息是否相同。
若相同,则执行步骤S140:上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的工作模式均切换至第三模式,上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进行无线通讯,以传输数据。以及
S150,控制上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以第一预设功率进行无线功率传输。
若不相同,则执行步骤S160:结束流程。
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20中,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输出与其自身相关联的身份信息。步骤S130中,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对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进行身份鉴别。步骤S140中第一通讯控制模块的工作模式由第一模式调整为第三模式。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的工作模式由第二模式调整为第三模式。第一通讯控制模块与第二通讯控制模块之间通过电磁场形成无线信息流,进行无线通讯。其中,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第二通讯控制模块之间通常为双向通讯。此电磁场的基频可以为13.56MHz。步骤S150中是由无线功率传输装置的原边向无线功率传输装置的副边进行无线功率传输。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步骤S110可以包括:当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未接收到辅助电能时,即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无法工作于第三模式,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自动工作于第二模式。
示例性地,上述第一模式可以为读写器模式,上述第二模式可以为卡模拟模式。上述第三模式可以为点对点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图1对应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可以位于无线功率传输装置的原边,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可以位于无线功率传输装置的副边。上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可以用于原边向副边进行无线功率传输。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图1对应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110可以为:在满足预设条件时,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第一模式,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第二模式。上述预设条件可以为:所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未进行正常无线功率传输,也即上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无法开启无线功率传输。或者,上述预设条件可以为: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没有接收到辅助电能而无法工作于第三模式。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功率传输装置的无线通讯装置。无线功率传输装置用于给电池组供电。如图5所示,上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包括: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53、发射线圈56、接收线圈57和整流与控制模块54,其中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53和发射线圈56位于无线功率传输装置的原边51,接收线圈57和整流与控制模块54位于无线功率传输装置的副边52。上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53与上述发射线圈56耦接。上述接收线圈57和上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耦接。上述发射线圈56和上述接收线圈57松耦合。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与上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耦接。除了电池组55,上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也可以给其他类型的负载进行供电。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可以与电池组55耦接,用于给上述电池组55充电;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可以与上述电池组55耦接。
发射线圈56与接收线圈57之间通过电磁耦合形成无线功率流,实现原边51向副边52进行无线功率传输。此电磁场基频一般在几十kHz~几百kHz。上述无线通讯装置的第一通讯控制模块63和第一天线线圈61位于原边51,而上述无线通讯装置的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和第二天线线圈62位于副边52。第一通讯控制模块与第二通讯控制模块之间通过电磁场形成无线信息流,进行无线通讯。其中,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第二通讯控制模块之间通常为双向通讯。此电磁场的基频可以为13.56MHz。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图1对应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140包括:
S141,提供辅助电能给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
S142,接收到辅助电能后,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上述第三模式。以及
S143,上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相对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延迟第一预设时长后工作于上述第三模式。
具体而言,步骤S143中第一通讯控制模块从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第三模式起,延迟第一预设时长后工作于第三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图2和图5对应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141中上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与电池组55耦接,用于给上述电池组55充电。当所述电池组55的电压大于等于第一预设电压时,可以通过所述电池组55给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提供所述辅助电能;否则,所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53和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通过所述发射线圈56和所述接收线圈57以第二预设功率进行无线功率传输,通过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向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提供所述辅助电能,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图2和图5对应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141中上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给其他负载供电,所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53和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基于所述发射线圈56和所述接收线圈57以第二预设功率进行无线功率传输,通过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向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提供所述辅助电能,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
示例性地,上述第一预设功率为正常功率范围,例如几瓦到几百千瓦。上述第二预设功率可以为几瓦或者几百毫瓦。
示例性地,上述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为100ms,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步骤S141之后还包括:
S1411,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输出第二预设信息给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以及
S1412,当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预设信息后,将工作模式从所述第二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三模式。
具体而言,步骤S1411中当第二通信控制模块的供电建立后,第一通讯控制模块输出第二预设信息给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其中第二预设信息包含使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的工作模式从第二模式切换为第三模式的控制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图3和图5对应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141中上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与电池组55耦接,用于给上述电池组55充电。当所述电池组55的电压大于等于第一预设电压时,可以通过所述电池组55给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提供所述辅助电能;否则,所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53和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通过所述发射线圈56和所述接收线圈57以第二预设功率进行无线功率传输,通过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向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提供所述辅助电能,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图2和图5对应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141中上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给其他负载供电,所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53和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通过所述发射线圈56和所述接收线圈57以第二预设功率进行无线功率传输,通过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向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提供所述辅助电能,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图1对应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140包括:
S145,提供辅助电能给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
S146,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将所述身份信息更新为第三预设信息。
S147,当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读取所述第三预设信息后,将工作模式从所述第一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三模式。以及
S148,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相对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延迟第二预设时长后工作于所述第三模式。
具体而言,步骤S146中,当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的供电建立后,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将原来的身份信息更新为第三预设信息,即表示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已建立供电,其中第三预设信息包含使第一通讯控制模块的工作模式从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三模式的控制信息。步骤S148中第二通讯控制模块从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第三模式起,延迟第一预设时长后工作于第三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图4和图5对应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141中当所述电池组55的电压大于等于第一预设电压时,可以通过所述电池组55给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提供所述辅助电能;否则,所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53和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通过所述发射线圈56和所述接收线圈57以第二预设功率进行无线功率传输,通过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向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提供所述辅助电能,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图1或图2或图3或图4对应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上述第一天线线圈61设置在上述发射线圈56的一侧,例如,上述第一天线线圈61设置在上述发射线圈56表面的一侧;上述第二天线线圈62设置在上述接收线圈57的一侧,例如,上述第二天线线圈62设置在上述接收线圈57表面的一侧。上述第一天线线圈61和第二天线线圈62位于发射线圈56和接收线圈57之间。上述第一天线线圈61与第一通讯控制模块63耦接,上述第二天线线圈62与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耦接。
本实施例中,发射线圈56与接收线圈57之间通过电磁耦合形成无线功率流,实现原边51向副边52进行无线功率传输。第一天线线圈和第二天线线圈之间通过电磁场形成无线信息流,进行近场无线通讯。并且通讯中的信息传递通常可双向进行。近场通讯的电磁场落于功率传输的电磁场中。此近场通讯的电磁场的基频可以为NFC的标准频率。
本申请可以实现无线功率传输和近场通讯同时进行,功率传输的电磁场与近场通讯的电磁场是同时同地的,功率传输连续。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图1和图5对应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第一天线线圈61和上述第二天线线圈62均为NFC天线线圈,用于实现近场通讯。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图1对应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第一通讯控制模块63包括第一匹配网络72、第一NFC芯片73和第一数字控制器74。上述第一匹配网络72耦接于上述第一天线线圈61。上述第一NFC芯片73分别和上述第一匹配网络72以及上述第一数字控制器74耦接。上述第一数字控制器74用于控制上述第一NFC芯片73工作于上述第一模式或上述第三模式。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NFC芯片73需要满足:可以工作于点对点模式或者读写器模式;并且当无线功率传输装置未进行正常无线功率传输的条件下工作于读写器模式。在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的工作模式从第二模式切换为第三模式后,第一数字控制器74控制第一NFC芯片73相对于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延迟第一预设时长后从读写器模式切换为点对点模式;或者在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的供电建立后,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将原来的身份信息更新为第三预设信息,并且当第一数字控制器74接收到第三预设信息后,第一数字控制器74控制第一NFC芯片73的工作模式从读写器模式切换为点对点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图1对应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包括第二匹配网络82、第二NFC芯片83和第二数字控制器84。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耦接于上述第二天线线圈62。上述第二NFC芯片83分别和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以及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耦接。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用于控制上述第二NFC芯片83工作于上述第二模式或上述第三模式。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图7对应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还包括NFC标签芯片85。上述NFC标签芯片85分别和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以及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耦接。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NFC标签芯片85可以在无供电的条件下工作于卡模拟模式。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供电未建立时,第一天线线圈61和第二天线线圈62之间通过电磁场形成无线信息流,此时NFC标签芯片85提供身份信息,例如标签信息;第一通讯控制模块63可读取该标签信息,并开始身份鉴别,即比较身份信息与第一预设信息是否相同,当两个信息相同时,则认定副边52为合法副边,即允许第一通讯控制模块63和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可以建立无线通讯。
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供电建立后,第二数字控制器84将NFC标签芯片85禁用且使能上述第二NFC芯片83,则第二NFC芯片83的工作模式为点对点模式。从第二NFC芯片83的工作于点对点模式时刻起延迟第一预设时间后,第一数字控制器74控制第一NFC芯片73从读写器模式切换至点对点模式。第一天线线圈61和第二天线线圈62之间通过电磁场形成双向无线信息流,在第一通讯控制模块63和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之间建立点对点通信。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供电建立后,第一数字控制器74控制第一NFC芯片73输出第二预设信息。当接收到第二预设信息后,第二数字控制器84控制第二NFC芯片83工作于点对点模式。从第二NFC芯片83的工作模式切换完成时刻起延迟第一预设时间后,第一数字控制器74控制第一NFC芯片73从读写器模式切换至点对点模式。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供电建立后,第二数字控制器84控制上述第二NFC芯片83或上述NFC标签芯片85输出第三预设信息。当接收到第三预设信息后,第一数字控制器74控制第一NFC芯片73的工作模式从读写器模式切换为点对点模式。从第一NFC芯片73的工作模式切换完成时刻起延迟第二预设时间后,第二数字控制器84控制第二NFC芯片83工作于点对点模式。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图7对应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9所示,上述无线通讯装置还包括第三天线线圈91。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还包括第三匹配网络92和NFC标签芯片85。上述第三匹配网络92分别和上述第三天线线圈91以及上述NFC标签芯片85耦接。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耦接于上述NFC标签芯片85。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在接收到辅助电能后使上述NFC标签芯片85处于禁用状态且使能上述第二NFC芯片83。可选地,上述第三天线线圈91在物理上设置于上述接收线圈57的一侧。可选地,第二天线线圈62和第三天线线圈91均设置在上述接收线圈57表面的一侧。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天线线圈62和上述第三天线线圈91相交叠且上述第二天线线圈62位于上述第三天线线圈91和上述接收线圈57之间。
具体而言,该实施例中,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供电未建立时,第一NFC芯片73工作于读写器模式;第一数字控制器74通过第一NFC芯片73、第一天线线圈61和第三天线线圈91可将NFC标签芯片85中的身份信息(例如标签信息)读出。
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供电建立后,第二数字控制器84将NFC标签芯片85禁用且使能上述第二NFC芯片83,则第二NFC芯片83工作于点对点模式。从第二NFC芯片83的工作于点对点模式时刻起延迟第一预设时间后,第一数字控制器74控制第一NFC芯片73也切换至点对点模式。第一天线线圈61和第二天线线圈62之间通过电磁场形成双向无线信息流,在第一通讯控制模块63和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之间建立点对点通信。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供电建立后,第一数字控制器74控制第一NFC芯片73输出第二预设信息,当接收到第二预设信息后,第二数字控制器84控制第二NFC芯片83的工作于点对点模式。从第二NFC芯片83的工作模式切换完成时刻起延迟第一预设时间后,第一数字控制器74控制第一NFC芯片73从读写器模式切换至点对点模式。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供电建立后,第二数字控制器84控制第二NFC芯片83或NFC标签芯片85输出第三预设信息,当接收到第三预设信息后,第一数字控制器74控制第一NFC芯片73的工作模式从读写器模式切换为点对点模式。从第一NFC芯片73的工作模式切换完成时刻起延迟第二预设时间后,第二数字控制器84控制第二NFC芯片83工作于点对点模式。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图8对应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0所示,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还包括选通开关93。上述选通开关93分别与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上述第二NFC芯片83、上述NFC标签芯片85和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耦接。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未接收到辅助电能,即第二数字控制器84的供电未建立时,通过上述选通开关93接通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NFC标签芯片85。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接收到辅助电能,即第二数字控制器84的供电建立时,通过上述选通开关93接通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第二NFC芯片83。第二数字控制器84可以控制上述选通开关93,其中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接收到辅助电能时,第二数字控制器84控制上述选通开关93接通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第二NFC芯片83之间的路径,断开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NFC标签芯片85之间的路径。
可选地,如图11所示,上述选通开关93包括常通开关931(normally-on switch)和常断开关932(normally-off switch)。上述常断开关932分别和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上述第二NFC芯片83以及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耦接。上述常通开关931分别和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上述NFC标签芯片85以及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耦接。
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接收到上述辅助电能时,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分别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上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上述常断开关932导通,上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上述常通开关931断开,以使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第二NFC芯片83接通,以及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NFC标签芯片85断开。
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未接收到上述辅助电能时,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停止输出上述第一控制信号和上述第二控制信号,以使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所述第二NFC芯片85断开,以及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NFC标签芯片85接通。
具体而言,常通式开关和常断式开关共同组成了选通开关93。常通式开关无需任何开关信号即为导通状态,施加开关信号时关断。常断式开关的开关逻辑与常通式开关相反。
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供电未建立时,选通开关93中的常通式开关与常断式开关均不被施加开关信号,从而常通式开关导通,而常断式开关关断,以使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NFC标签芯片85接通。
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供电建立时,第二数字控制器84分别向常通式开关和常断式开关施加开关信号,使它们开关状态翻转,即常通式开关关断,而常断式开关导通,以使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第二NFC芯片83接通。
可选地,如图12所示,上述选通开关93包括背靠背连接的耗尽型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934和背靠背连接的增强型MOSFET 933。上述增强型MOSFET 933分别和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上述第二NFC芯片83以及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耦接。上述耗尽型MOSFET 934分别和第二匹配网络82、上述NFC标签芯片85以及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耦接。
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接收到上述辅助电能时,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分别输出第三控制信号和第四控制信号,上述第三控制信号控制上述增强型MOSFET 933导通,上述第四控制信号控制上述耗尽型MOSFET 934断开,以使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第二NFC芯片83接通,以及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NFC标签芯片85断开。
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未接收到上述辅助电能时,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停止输出上述第三控制信号和上述第四控制信号,以使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所述第二NFC芯片85断开,以及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NFC标签芯片85接通。
具体而言,背靠背连接的耗尽型MOSFET 934和背靠背连接的增强型MOSFET 933共同组成了选通开关93。耗尽型MOSFET 934在其门极和源极之间不施加电压时漏极和源极之间导通,施加负压时漏极和源极之间截止。增强型MOSFET 933在其门极和源极之间不施加电压时漏极和源极之间截止,施加正压时漏极和源极之间导通。
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供电未建立时,选通开关93中的耗尽型MOSFET 934与增强型MOSFET 933均呈现门极和源极之间不施加电压的状态,从而耗尽型MOSFET 934的漏极和源极之间导通,而增强型MOSFET 933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截止,以使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NFC标签芯片85接通。
本实施例中,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还包括第一驱动电路935和第二驱动电路936。第一驱动电路935分别连接耗尽型MOSFET 934和第二数字控制器84。第二驱动电路936分别连接增强型MOSFET 933和第二数字控制器84。
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供电建立时,第二数字控制器84通过第一驱动电路935向耗尽型MOSFET 934的门极和源极之间施加负压,使其漏极和源极之间截止;而通过第二驱动电路936向增强型MOSFET 933的门极和源极之间施加正压,使其漏极和源极之间导通;以使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第二NFC芯片83接通。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功率传输装置的无线通讯装置。如图5所示,上述无线通讯装置包括第一通讯控制模块63、第一天线线圈61、第二天线线圈62和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上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63与上述第一天线线圈61耦接,上述第二天线线圈62与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耦接。上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包括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53、发射线圈56、接收线圈57和整流与控制模块54。上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53与上述发射线圈56耦接。上述接收线圈57和上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耦接。上述发射线圈56和上述接收线圈57松耦合。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与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耦接。
发射线圈56与接收线圈57之间通过电磁耦合形成无线功率流,实现原边向副边进行无线功率传输。此电磁场基频一般在10kHz~1000kHz。第一天线线圈61和第二天线线圈62之间通过电磁场形成无线信息流,进行近场无线通讯。并且通讯中的信息传递通常可双向进行。
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工作于第二模式并用于输出身份信息。上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63工作于第一模式并用于读取上述身份信息以及比较上述身份信息和第一预设信息是否相同。其中,当上述身份信息和第一预设信息相同时,上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63和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的工作模式均切换至第三模式,上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63和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进行无线通讯,以传输数据。以及在上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63和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进行无线通讯后,上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53和上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基于上述发射线圈56和上述接收线圈57以第一预设功率进行无线功率传输。也即,发射线圈56向接收线圈57进行上述无线功率传输。
本实施例中,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输出的身份信息是与自身相关联的。当上述身份信息和第一预设信息相同时,第一通讯控制模块63的工作模式由第一模式调整为第三模式。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的工作模式由第二模式调整为第三模式。在上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63和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进行无线通讯后,由第一通讯控制模块63所在一侧向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所在一侧进行无线功率传输。可选地,具体实施时,可以为响应于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所在一侧的电池组55电量低于第一预设阈值,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自动工作于第二模式。
示例性地,上述第一模式可以为读写器模式,上述第二模式可以为卡模拟模式。上述第三模式可以为点对点模式。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为2%。本申请对此均不作限制。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信息相同且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接收到辅助电能时,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将所述身份信息更新为第三预设信息,当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读取到所述第三预设信息后,将工作模式由所述第一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三模式,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相对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延迟第二预设时长后,将工作模式由所述第二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三模式。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可以位于原边,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可以位于副边。上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可以用于原边向副边进行无线功率传输。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满足预设条件时,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第一模式,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工作于第二模式。上述预设条件可以为:上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未进行正常无线功率传输,也即上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无法开启无线功率传输,或者能开启无线功率传输,但无线功率传输的功率小于上述第一预设功率。无线功率传输装置无法开启无线功率传输可以为第一通讯控制模块所在一侧无法开启无线功率传输。或者,上述预设条件可以为:第一通讯控制模块未接收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的通讯响应信号。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功率传输装置用于给电池组供电。所述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等于第一预设电压时,通过所述电池组向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提供所述辅助电能。当电池组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所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和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通过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以第二预设功率进行无线功率传输,通过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向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提供所述辅助电能。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
当上述身份信息和第一预设信息相同且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接收到辅助电能时,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将工作模式由上述第二模式切换至第三模式。上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相对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延迟第一预设时长后,将工作模式由上述第一模式切换至上述第三模式。也即,第一通讯控制模块从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工作于第三模式起始,延迟第一预设时长后工作于第三模式。上述辅助电能可以为以第二预设功率传输的电能。该第二预设功率小于上述第一预设功率。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上述身份信息和第一预设信息相同且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接收到辅助电能时,上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向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发送预设信息。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在接收到上述预设信息后,将工作模式由上述第二模式切换至第三模式。上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相对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延迟第一预设时长后,将工作模式由上述第一模式切换至上述第三模式。
示例性地,上述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为5秒,第二预设功率可以为10w,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功率传输装置用于给电池组55供电。该实施例中,上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通过上述电池组55向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提供辅助电能。当上述身份信息和第一预设信息相同且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接收到辅助电能时,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将工作模式由上述第二模式切换至第三模式。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上述图5,无线功率传输装置用于给电池组55供电。上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与上述电池组55耦接。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分别与上述电池组55以及上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耦接。
该实施例中,当上述电池组55的电压大于等于第一预设电压时,通过上述电池组55向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提供辅助电能。否则通过上述整流与控制模块54接收辅助电能,并提供给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也即,无线功率传输装置基于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53传输辅助电能至整流与控制模块54,使得对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建立供电。
当上述身份信息和第一预设信息相同且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接收到辅助电能时,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将工作模式由上述第二模式切换至第三模式。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上述图7,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包括第二匹配网络82、第二NFC芯片83和第二数字控制器84。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耦接于上述第二天线线圈62。上述第二NFC芯片83分别和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以及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耦接。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用于控制上述第二NFC芯片83工作于上述第二模式或上述第三模式。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上述图9,上述无线通讯装置还包括第三天线线圈91。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还包括第三匹配网络92和NFC标签芯片85。上述第三匹配网络92耦接于上述第三天线线圈91。上述NFC标签芯片85耦接于上述第三匹配网络92。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耦接于上述NFC标签芯片85。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在接收上述辅助电能后使上述NFC标签芯片85处于禁用状态且使能上述第二NFC芯片83,使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的工作模式从上述第二模式切换为上述第三模式。
具体而言,该实施例中,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供电未建立时,第一天线线圈61和第三天线线圈91之间通过电磁场形成无线信息流,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可将NFC标签芯片85中的标签信息读出。
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供电建立后,第二数字控制器84将NFC标签芯片85禁用且使能上述第二NFC芯片83,则第二NFC芯片83工作于点对点模式,在第一NFC芯片73也切换至点对点模式后,第一天线线圈61和第二天线线圈62之间通过电磁场形成双向无线信息流,在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之间建立点对点通信。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天线线圈设置在所述发射线圈的一侧;所述第二天线线圈设置在所述接收线圈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天线线圈和所述第二天线线圈位于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之间。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上述图8,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还包括NFC标签芯片85,上述NFC标签芯片85耦接于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和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之间。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NFC标签芯片85可以在无供电的条件下工作于卡模拟模式。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供电未建立时,第一天线线圈61和第二天线线圈62之间通过电磁场形成无线信息流,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可将NFC标签芯片85中的标签信息读出。
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供电建立后,第二数字控制器84将NFC标签芯片85禁用且使能上述第二NFC芯片83,则第二NFC芯片83工作于点对点模式,在第一NFC芯片73也切换至点对点模式后,第一天线线圈61和第二天线线圈62之间通过电磁场形成双向无线信息流,在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之间建立点对点通信。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上述图10,上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还包括选通开关93。上述选通开关93分别与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上述第二NFC芯片83、上述NFC标签芯片85和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耦接。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未接收到辅助电能,即第二数字控制器84的供电未建立时,通过上述选通开关93接通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NFC标签芯片85。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接收到辅助电能,即第二数字控制器84的供电建立时,通过上述选通开关93接通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第二NFC芯片83。第二数字控制器84可以控制上述选通开关93,其中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接收到辅助电能时,第二数字控制器84控制上述选通开关93接通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第二NFC芯片83之间的路径,断开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NFC标签芯片85之间的路径。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上述图11,上述选通开关93包括常通开关931和常断开关932。上述常断开关932分别与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上述第二NFC芯片83和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耦接。上述常通开关931分别与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上述NFC标签芯片85以及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耦接。
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接收到上述辅助电能时,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分别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上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上述常断开关932导通,上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上述常通开关931断开,以使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第二NFC芯片83接通,以及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NFC标签芯片85断开。
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未接收到上述辅助电能时,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停止输出上述第一控制信号和上述第二控制信号,以使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所述第二NFC芯片85断开,以及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NFC标签芯片85接通。
具体而言,常通式开关和常断式开关共同组成了选通开关93。常通式开关无需任何开关信号即为导通状态,施加开关信号时关断。常断式开关的开关逻辑与常通式开关相反。
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供电未建立时,选通开关93中的常通式开关与常断式开关均不被施加开关信号,从而常通式开关导通,而常断式开关关断,以使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NFC标签芯片85接通。
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供电建立时,第二数字控制器84分别向常通式开关和常断式开关施加开关信号,使它们开关状态翻转,即常通式开关关断,而常断式开关导通,以使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第二NFC芯片83接通。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上述图12,上述选通开关93包括背靠背连接的耗尽型MOSFET934和背靠背连接的增强型MOSFET933。上述增强型MOSFET933分别与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上述第二NFC芯片83以及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耦接。上述耗尽型MOSFET934分别与第二匹配网络82、上述NFC标签芯片85以及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耦接。
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接收到上述辅助电能时,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分别输出第三控制信号和第四控制信号,上述第三控制信号控制上述增强型MOSFET933导通,上述第四控制信号控制上述耗尽型MOSFET934断开,以使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第二NFC芯片83接通,以及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NFC标签芯片85断开。
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未接收到上述辅助电能时,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停止输出上述第三控制信号和上述第四控制信号,以使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所述第二NFC芯片85断开,以及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NFC标签芯片85接通。
具体而言,背靠背连接的耗尽型MOSFET934和背靠背连接的增强型MOSFET933共同组成了选通开关93。耗尽型MOSFET934在其门极和源极之间不施加电压时漏极和源极之间导通,施加负压时漏极和源极之间截止。增强型MOSFET933在其门极和源极之间不施加电压时漏极和源极之间截止,施加正压时漏极和源极之间开通。
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供电未建立时,选通开关93中的耗尽型MOSFET934与增强型MOSFET933均呈现门极和源极之间不施加电压的状态,从而耗尽型MOSFET934的漏极和源极之间导通,而增强型MOSFET933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截止,以使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NFC标签芯片85接通。
本实施例中,第二通讯控制模块64包括第一驱动电路935和第二驱动电路936。第一驱动电路935分别连接耗尽型MOSFET934和第二数字控制器84。第二驱动电路936分别连接增强型MOSFET933和第二数字控制器84。
当上述第二数字控制器84供电建立时,第二数字控制器84通过第一驱动电路935向耗尽型MOSFET934的门极和源极之间施加负压,使其漏极和源极之间截止;而通过第二驱动电路936向增强型MOSFET933的门极和源极之间施加正压,使其漏极和源极之间导通;以使上述第二匹配网络82与上述第二NFC芯片83接通。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天线线圈61在物理上设置于上述发射线圈56的上方。上述第二天线线圈62在物理上设置于上述接收线圈57的上方。第一天线线圈61和第二天线线圈62之间通过电磁场形成无线信息流,进行近场无线通讯。并且通讯中的信息传递通常可双向进行。近场通讯的电磁场落于功率传输的电磁场中。此近场通讯的电磁场的基频可以为NFC的标准频率。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天线线圈61和上述第二天线线圈62均为NFC天线线圈。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上述图6,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匹配网络72、第一NFC芯片73和第一数字控制器74。上述第一匹配网络72耦接于上述第一天线线圈61。上述第一NFC芯片73分别和上述第一匹配网络72以及上述第一数字控制器74耦接。上述第一数字控制器74用于控制上述第一NFC芯片73工作于上述第一模式或上述第三模式。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NFC芯片73需要满足的条件可参考上述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公开的上述所有实施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组合后得到的技术方案仍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综上,本发明公开的无线通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至少具有如下优势: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无线通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无线功率传输装置未进行正常的无线功率传输的场景下,先使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第一模式,以及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第二模式,当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对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身份鉴别成功后,将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均切换至第三模式,建立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第二通讯控制模块之间的无线通讯,再进行正常的无线功率传输,并在无线功率传输过程中保持无线通讯。本申请可以实现无线功率传输和无线通讯同时进行,功率传输连续。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无线通讯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装置用于无线功率传输装置,且所述无线通讯装置包括第一通讯控制模块、第一天线线圈、第二天线线圈和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天线线圈耦接,所述第二天线线圈与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耦接,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位于所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的原边,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位于所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的副边,所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给电池组供电,所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包含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发射线圈、接收线圈以及整流与控制模块,所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与所述发射线圈耦接,所述接收线圈和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耦接,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松耦合,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与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耦接,所述电池组分别耦接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第一模式,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第二模式;
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提供身份信息;
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读取所述身份信息,并比较所述身份信息和第一预设信息是否相同;
若相同,向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提供辅助电能,然后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的工作模式均切换至第三模式,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进行无线通讯,以传输数据;以及
控制所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以第一预设功率进行无线功率传输;
其中,当所述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等于第一预设电压时,通过所述电池组向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提供所述辅助电能;
当所述电池组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时,所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和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通过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以第二预设功率进行无线功率传输,通过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向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提供所述辅助电能,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
所述第一模式为读写器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卡模拟模式,所述第三模式为点对点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的工作模式均切换至第三模式,包括:
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所述第三模式;以及
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相对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延迟第一预设时长后工作于所述第三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提供辅助电能之后,包括:
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输出第二预设信息给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以及
当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预设信息后,将工作模式从所述第二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三模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的工作模式均切换至第三模式,包括:
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将所述身份信息更新为第三预设信息;
当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读取所述第三预设信息后,将工作模式从所述第一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三模式;以及
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相对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延迟第二预设时长后工作于所述第三模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线圈设置在所述发射线圈的一侧;所述第二天线线圈设置在所述接收线圈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天线线圈和所述第二天线线圈位于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匹配网络、第一NFC芯片和第一数字控制器;所述第一匹配网络耦接于所述第一天线线圈,所述第一NFC芯片分别和所述第一匹配网络以及所述第一数字控制器耦接,所述第一数字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NFC芯片工作于所述第一模式或所述第三模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匹配网络、第二NFC芯片和第二数字控制器;所述第二匹配网络耦接于所述第二天线线圈,所述第二NFC芯片分别和所述第二匹配网络以及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耦接,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NFC芯片工作于所述第二模式或所述第三模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装置还包括第三天线线圈;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三匹配网络和NFC标签芯片;所述第三匹配网络耦接于所述第三天线线圈,所述NFC标签芯片分别和所述第三匹配网络以及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耦接;当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在接收到辅助电能后使所述NFC标签芯片处于禁用状态且使能所述第二NFC芯片,使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的工作模式从所述第二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三模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还包括NFC标签芯片,所述NFC标签芯片分别和所述第二匹配网络以及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耦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还包括选通开关,所述选通开关分别和所述第二匹配网络、所述第二NFC芯片、所述NFC标签芯片以及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耦接;当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未接收到辅助电能时,通过所述选通开关接通所述第二匹配网络与所述NFC标签芯片;当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接收到辅助电能时,通过所述选通开关接通所述第二匹配网络与所述第二NFC芯片。
11.一种用于无线功率传输装置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装置包括第一通讯控制模块、第一天线线圈、第二天线线圈和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天线线圈耦接,所述第二天线线圈与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耦接;所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包括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发射线圈、接收线圈和整流与控制模块;所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与所述发射线圈耦接,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松耦合,所述接收线圈和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耦接,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与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耦接,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位于所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的原边,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位于所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的副边,所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给电池组供电,所述无线功率传输装置包含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发射线圈、接收线圈以及整流与控制模块,所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与所述发射线圈耦接,所述接收线圈和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耦接,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松耦合,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与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耦接,所述电池组分别耦接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
其中,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第二模式并输出身份信息;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工作于第一模式并接收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比较所述身份信息和第一预设信息是否相同;当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信息相同时,向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提供辅助电能,然后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的工作模式均切换至第三模式,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进行无线通讯,以传输数据;以及当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进行无线通讯后,所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和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通过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以第一预设功率进行无线功率传输;
其中,当所述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等于第一预设电压时,通过所述电池组向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提供所述辅助电能;
当所述电池组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时,所述功率发射控制与驱动模块和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通过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以第二预设功率进行无线功率传输,通过所述整流与控制模块向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提供所述辅助电能,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
所述第一模式为读写器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卡模拟模式,所述第三模式为点对点模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信息相同且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接收到辅助电能时,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的工作模式由所述第二模式切换至第三模式;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相对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延迟第一预设时长后,工作模式由所述第一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三模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信息相同且向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提供所述辅助电能之后,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向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发送第二预设信息;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预设信息后,工作模式由所述第二模式切换至第三模式;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相对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延迟第一预设时长后,工作模式由所述第一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三模式。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信息相同且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接收到辅助电能时,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将所述身份信息更新为第三预设信息,当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读取所述第三预设信息后,工作模式由所述第一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三模式,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相对所述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延迟第二预设时长后,工作模式由所述第二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三模式。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线圈设置在所述发射线圈的一侧;所述第二天线线圈设置在所述接收线圈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天线线圈和所述第二天线线圈位于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通讯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匹配网络、第一NFC芯片和第一数字控制器;所述第一匹配网络耦接于所述第一天线线圈,所述第一NFC芯片分别和所述第一匹配网络以及所述第一数字控制器耦接,所述第一数字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NFC芯片工作于所述第一模式或所述第三模式。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通讯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匹配网络、第二NFC芯片和第二数字控制器;所述第二匹配网络耦接于所述第二天线线圈,所述第二NFC芯片分别和所述第二匹配网络以及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耦接,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NFC芯片工作于所述第二模式或所述第三模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装置还包括第三天线线圈;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三匹配网络和NFC标签芯片;所述第三匹配网络耦接于所述第三天线线圈,所述NFC标签芯片分别和所述第三匹配网络以及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耦接;当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在接收到辅助电能后使所述NFC标签芯片处于禁用状态且使能所述第二NFC芯片,使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的工作模式从所述第二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三模式。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还包括NFC标签芯片,所述NFC标签芯片分别和所述第二匹配网络以及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耦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讯控制模块还包括选通开关,所述选通开关分别和所述第二匹配网络、所述第二NFC芯片、所述NFC标签芯片以及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耦接;当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未接收到辅助电能时,通过所述选通开关接通所述第二匹配网络与所述NFC标签芯片;当所述第二数字控制器接收到所述辅助电能时,通过所述选通开关接通所述第二匹配网络与所述第二NFC芯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01854.8A CN114696875B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无线通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US18/173,109 US20230308136A1 (en) | 2022-03-24 | 2023-02-23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01854.8A CN114696875B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无线通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96875A CN114696875A (zh) | 2022-07-01 |
CN114696875B true CN114696875B (zh) | 2024-07-02 |
Family
ID=82139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01854.8A Active CN114696875B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无线通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308136A1 (zh) |
CN (1) | CN114696875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70007A (zh) * | 2016-09-30 | 2016-11-3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
CN110730021A (zh) * | 2019-08-31 | 2020-01-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控制方法及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84535B (zh) * | 2012-09-19 | 2015-11-11 | 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 模式切换模块以及模式切换方法 |
CN104184500B (zh) * | 2014-08-14 | 2017-01-25 | 北京橙鑫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名片信息交换方法和装置 |
CN105472534A (zh) * | 2014-09-24 | 2016-04-06 | 西安酷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Nfc工作模式的切换方法、切换系统和终端 |
WO2016140502A1 (ko) * | 2015-03-02 | 2016-09-09 | 정제영 | 듀얼 모드를 구비한 nfc 태그 |
KR102488374B1 (ko) * | 2016-02-19 | 2023-01-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액세서리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정보 표시 방법 |
CN107679604A (zh) * | 2017-10-16 | 2018-02-09 | 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身份识别卡及射频通讯系统 |
CN111711472A (zh) * | 2020-06-28 | 2020-09-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Nfc装置输出信号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介质和电子设备 |
-
2022
- 2022-03-24 CN CN202210301854.8A patent/CN114696875B/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2-23 US US18/173,109 patent/US20230308136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70007A (zh) * | 2016-09-30 | 2016-11-3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
CN110730021A (zh) * | 2019-08-31 | 2020-01-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控制方法及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96875A (zh) | 2022-07-01 |
US20230308136A1 (en) | 2023-09-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30264997A1 (en) | 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103348558B (zh) | 半导体设备、电力传送设备、电力接收设备、充电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及充电方法 | |
CN111756411B (zh) | 无线通信装置 | |
US9923417B2 (en) | Wireless power feeding system | |
CN203563063U (zh) | 近场通信电路和近场通信装置 | |
US8686588B2 (en) | Device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 power adapter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power adapter | |
US20160188925A1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fc tag and controlled nfc tag | |
WO2021082407A1 (zh) | 一种无线充电的接收端、系统及控制方法 | |
US9819199B2 (en) | Power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02844965A (zh) | 输电控制装置、受电控制装置、电力传输系统以及电力传输系统的数据通信方法 | |
JP5608026B2 (ja) | 非接触電力伝送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
WO2011065254A1 (ja) |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 |
JP2022046747A (ja) | 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を保護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CN114696875B (zh) | 无线通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JPH11338984A (ja) | リーダライタ、非接触icカード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カードシステム | |
CN107316074A (zh) | 一种多协议智能卡及实现方法 | |
JP2016167972A (ja) | 非接触充電システム、送電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受電装置及び方法 | |
CN110912278A (zh) | 一种无线充电的接收端、保护方法及系统 | |
KR101852741B1 (ko) | 전력 공급 대기 장치, 필드 에너지 공급 장치, 전력 공급 제어 방법 및 시스템 | |
CN112887950A (zh) | 检测电路、近场通信nfc功能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 |
WO2018025994A1 (ja) | 通信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 |
CN114758488B (zh) | 一种无源开关装置 | |
US11438022B2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ninterrupted power to a communication device | |
JP2023032911A (ja) | 受電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
CN116085982B (zh) | 空调控制电路、方法、系统及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