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2853A -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42853A CN114442853A CN202210109239.7A CN202210109239A CN114442853A CN 114442853 A CN114442853 A CN 114442853A CN 202210109239 A CN202210109239 A CN 202210109239A CN 114442853 A CN114442853 A CN 1144428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touch
- fingerprint
- units
-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646 color ton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涉及触控技术领域。触控面板包括均匀分布的电极单元,用于实现指纹功能的指纹电极通过电极单元形成,用于实现触控功能的触控电极由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电极单元所形成的触控电极块组成。如此,采用均匀分布的电极单元形成不同电极密度要求的指纹电极和触控电极,因电极单元在触控面板中均匀分布,在光线穿过触控面板时,不会降低出光的均一性以提高显示效果,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触控技术作为人机交互的一个重要技术分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中,同时为了提高电子设备的安全性能,指纹识别技术也被应用到电子设备中。为了使电子设备同时具有触控功能与指纹识别功能,在制作显示屏时需要将触控模组与指纹识别模组集成在一起,由于指纹识别模组对信号的识别精度要求更高,指纹识别模组中的电极密度会大于触控模组中的电极密度,这会导致显示屏出光时因不同区域的电极密度不同而导致出光的均一性较差,降低了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背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具有相邻设置的触控区域以及指纹区域,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均匀分布的电极单元;
所述指纹区域设有指纹电极,所述指纹电极包括一个或沿直线排布且相连接的电极单元;
所述触控区域设有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包括一个或沿直线排布且相连接的触控电极块,所述触控电极块包括阵列排布的若干电极单元。
在上述结构中,触控面板包括均匀分布的电极单元,采用均匀分布的电极单元形成不同电极密度要求的指纹电极和触控电极,因电极单元在触控面板中均匀分布,在光线穿过触控面板时,不会降低出光的均一性,可以提高显示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所述指纹电极包括第一指纹电极和第二指纹电极,所述第一指纹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若干所述电极单元,第二指纹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连接的若干所述电极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触控电极包括交叉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分别包括若干触控电极块,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块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所述电极单元。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纹电极的电极单元与所述第二指纹电极的电极单元同层设置,所述指纹区域还设有第一桥接线,所述第一桥接线用以连接所述第一指纹电极中的相邻电极单元或第二指纹电极中的相邻电极单元;
所述触控区域设有第二桥接线,所述第二桥接线用以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中的相邻触控电极块或第二触控电极中的相邻触控电极块。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包括介质层,所述电极单元包括分设在所述介质层两侧的第一电极单元与第二电极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与第二电极单元交错排布,所述第一指纹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单元,所述第二指纹电极包括第二电极单元;
所述触控电极块包括阵列排布的若干第一电极单元、阵列排布的若干第二电极单元及贯穿所述介质层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以连接同一所述触控电极块中的第一电极单元与第二电极单元。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第四方向延伸设置,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相交;
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预设夹角。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预设夹角为45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区域围设在所述指纹区域的外周,所述指纹区域还设有第一触控连接线与第二触控连接线,其中,所述第一触控连接线、所述第二触控连接线、所述第一指纹电极及所述第二指纹电极均相互绝缘;
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位于所述指纹区域相对两端的触控电极块通过所述第一触控连接线连接,构成所述第一触控电极;
在所述第四方向上,位于所述指纹区域相对两端的触控电极块通过所述第二触控连接线连接,构成所述第二触控电极。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面板芯片,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指纹电极及所述第二指纹电极分别通过相应的引线连接至同一面板芯片;
所述面板芯片被配置成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为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提供触控感测信号,为所述第一指纹电极提供指纹驱动信号,以及为所述第二指纹电极提供指纹感测信号。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纹电极、所述第二指纹电极均复用为触控电极;所述面板芯片还被配置成为所述第一指纹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以及为所述第二指纹电极提供触控感测信号,其中,在同一时刻,所述面板芯片只为所述第一指纹电极提供指纹驱动信号和为所述第二指纹电极提供指纹感测信号,或,只为所述第一指纹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和为所述第二指纹电极提供触控感测信号。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单元的形状为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该触控显示屏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触控面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其中,触控面板包括均匀分布的电极单元,用于实现指纹功能的指纹电极通过一个或连接多个的电极单元形成,用于实现触控功能的触控电极由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电极单元所形成的触控电极块组成。如此,采用均匀分布的电极单元形成不同电极密度要求的指纹电极和触控电极,因电极单元在触控面板中均匀分布,在光线穿过触控面板时,不会降低出光的均一性以提高显示效果,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触控区域与指纹区域的一种可能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电极分布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触控区域与指纹区域分离后的电极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极单元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极单元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电极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电极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电极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信号线连接示意图。
图标:10-触控面板;101-触控区域;1001-电极单元;1011-第一触控电极;1012-第二触控电极;101a-触控电极块;101b-第一触控连接线;101c-第二触控连接线;102-指纹区域;1021-第一指纹电极;1022-第二指纹电极;1023-第一桥接线;1024-第二桥接线;10011-第一电极单元;10012-第二电极单元;10013-连接结构;103-介质层;130-面板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之间可以相互结合。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创新性地采用均匀分布的电极单元形成不同电极密度要求的指纹电极和触控电极,从而达到在光线穿过触控面板时,不会降低出光的均一性的目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具有相邻设置的触控区域以及指纹区域,整个触控面板上均匀分布有电极单元。其中,指纹区域中设有指纹电极,指纹电极包括一个或沿直线排布且相连接的电极单元;触控区域中设有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包括一个或沿直线排布且相连接的触控电极块,所述触控电极块包括阵列排布的若干电极单元。示例地,基于不同的感测原理,指纹电极与触控电极具有不同的连接结构,比如,在基于自容感测原理时,指纹电极可以包括一个电极单元,触控电极也可以包括一个触控电极块;再比如,在基于互容感测原理时,指纹电极可以由沿直线排布且相连接的电极单元组成,触控电极也可以由沿直线排布且相连接的触控电极块组成。
上述设计,触控面板包括均匀分布的电极单元,采用均匀分布的电极单元形成不同电极密度要求的指纹电极和触控电极,因电极单元在触控面板中均匀分布,在光线穿过触控面板时,不会降低出光的均一性,可以提高显示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具体以互容感测原理为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更好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请参照图1、图2及图3,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触控区域与指纹区域的一种可能分布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电极分布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中触控区域与指纹区域分离后的电极分布示意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可以包括触控区域101及指纹区域102,其中,触控区域101和指纹区域102相邻设置。例如,可以是指纹区域102的部分边与触控区域101相邻,也可以是全部边与触控区域101相邻。触控面板10还包括均匀分布的电极单元1001,即电极单元1001在指纹区域102与触控区域101的分布相同。其中,均匀分布可以是指任意相邻的两个电极单元1001之间的间隔相同或大致相同;又或者,是指在设定的单位面积上设置的电极单元1001的数量相同且电极单元1001的尺寸大小也相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极单元1001可以阵列排布的方式均匀分布在触控面板10上。
指纹区域102设置有第一指纹电极1021和第二指纹电极1022,第一指纹电极1021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若干电极单元1001,第二指纹电极1022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连接的若干电极单元1001,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
触控区域101设置有第一触控电极1011和第二触控电极1012,第一触控电极1011与第二触控电极1012交叉排布,第一触控电极1011和第二触控电极1012分别包括若干触控电极块101a,每个触控电极块101a包括若干阵列排布且相互连接的电极单元1001,在触控电极块101a中所有的电极单元1001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结构中,触控面板10包括均匀分布的电极单元1001,第一指纹电极1021与第二指纹电极1022通过连接不同方向的电极单元1001形成,第一触控电极1011及第二触控电极1012由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电极单元1001所形成的触控电极块101a组成。如此,通过采用均匀分布的电极单元1001可以形成不同电极密度要求的指纹电极和触控电极,因电极单元1001在触控面板10中均匀分布,在光线穿过触控面板10时,不会影响出光的均一性,如此可以确保显示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4-图7,第一指纹电极1021的电极单元1001和第二指纹电极1022的电极单元1001可以同层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同一金属层制作电极单元1001。由于第一指纹电极1021与第二指纹电极1022为交叉排布,为了避免第一指纹电极1021与第二指纹电极1022短接,指纹区域102还包括与电极单元1001不同层的第一桥接线1023,详细地,在第一指纹电极1021中的电极单元1001通过与电极单元1001同层的导线连接(如图4所示)时,第二指纹电极1022中的电极单元1001可以通过第一桥接线1023桥接(如图5所示)。或者,在第二指纹电极1022中的电极单元1001通过与电极单元1001同层的导线连接(如图4所示)时,第一指纹电极1021中的电极单元1001可以通过第一桥接线1023桥接(如图5所示)。同时,第一触控电极1011与第二触控电极1012交叉排布,基于此,为了避免第一触控电极1011与第二触控电极1012短接,触控区域101还可以包括与电极单元1001不同层的第二桥接线1024。示例地,在第一触控电极1011中相邻的触控电极块101a通过与电极单元1001同层的导线连接(如图6所示)时,第二触控电极1012中相邻的触控电极块101a可以通过第二桥接线1024桥接(如图7所示)。或者,在第二触控电极1012中相邻的触控电极块101a通过与电极单元1001同层的导线连接(如图6所示)时,第二触控电极1012中相邻的触控电极块101a可以通过第二桥接线1024桥接(如图7所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8,触控面板10还可以包括介质层103,电极单元1001可以包括分别设置在介质层103两侧的第一电极单元10011及第二电极单元10012,第一电极单元10011与第二电极单元10012交错排布在介质层103两侧。如此,第一指纹电极1021可以包括第一电极单元10011,第二指纹电极1022可以包括第二电极单元10012。请再次参照图8,在触控电极块101a中,触控电极块101a可以包括阵列排布且相互连接的若干第一电极单元10011、阵列排布且相互连接的若干第二电极单元10012及贯穿介质层103的连接结构10013,连接结构10013用于连接同一触控电极块101a中的第一电极单元10011和第二电极单元10012,使得同一触控电极块101a中的第一电极单元10011和第二电极单元10012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011可以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第二触控电极1012可以沿第四方向延伸设置,其中,第三方向与第四方向相交,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成预设夹角。请再次参照图2,优选地,第一方向可以为图中的X2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图中的Y2方向,第三方向可以为图中的X1方向,第四方向可以为图中的Y1方向。其中,第一方向可以和第二方向垂直,第三方向可以和第四方向垂直,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的预设夹角可以为45度。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只是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及第四方向也可以是其他位置关系,比如,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为60度,第三方向与第四方向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为60度,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为90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再次参照图3,如图3所示,指纹区域102可以被触控区域101包围,在指纹区域102的四周设置触控电极块101a。指纹区域102还可以设有第一触控连接线101b与第二触控连接线101c。在指纹区域102中,第一触控连接线101b、第二触控连接线101c、第一指纹电极1021及第二指纹电极1022均相互绝缘。在第三方向上,位于指纹区域102相对两端的触控电极块101a通过第一触控连接线101b连接,以形成第一触控电极1011;在第四方向上,位于指纹区域102相对两端的触控电极块101a通过第二触控连接线101c连接,以形成第二触控电极1012。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在指纹区域102中形成可用于触控感应的触控连线,以使指纹区域102也可以实现触控功能,避免在指纹区域102形成触控盲区。
请参照图9,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一个集成芯片实现触控功能及指纹识别功能,触控面板10还可以包括面板芯片130,指纹电极和触控电极可以通过相应的引线连接至同一面板芯片130,由面板芯片130同时为指纹电极和触控电极提供信号。例如,面板芯片130可以为第一触控电极1011提供触控驱动信号Tx,为第二触控电极1012提供触控感测信号Rx,为第一指纹电极1021提供指纹驱动信号FTx,以及为第二指纹电极1022提供指纹感测信号FRx。
虽然通过位于指纹区域102的第一触控连接线101b与第二触控连接线101c可以用于进行触控识别,但因第一触控连接线101b与第二触控连接线101c一般线宽较窄,相对于触控区域101的触控识别精度会低很多。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实施可以将第一指纹电极1021与第二指纹电极1022均复用为触控电极,示例地,可以将面板芯片130配置成为第一指纹电极1021提供触控驱动信号Tx,以及为第二指纹电极1022提供触控感测信号Rx,其中,在同一时刻,面板芯片130只为第一指纹电极1021提供指纹驱动信号FTx和为第二指纹电极1022提供指纹感测信号FRx,或,只为第一指纹电极1021提供触控驱动信号Tx和为第二指纹电极1022提供触控感测信号Rx。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面板芯片130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决定为第一指纹电极1021和第二指纹电极1022提供何种信号。
第一种方式,可以将一个时间周期划分为三个时间段T1、T2及T3,其中,在T1时间段由面板芯片130为第一指纹电极1021提供触控驱动信号Tx,以及为第二指纹电极1022提供触控感测信号Rx。在T2时间段面板芯片130不为第一指纹电极1021和第二指纹电极1022提供信号。在T3时间段由面板芯片130为第一指纹电极1021提供指纹驱动信号FTx,以及为第二指纹电极1022提供指纹感测信号FRx。在两个提供信号的时间段(T1及T3)之间设置不提供信号的时间段(T2),可以避免信号直接切换时产生的干扰。
第二种方式,在用户触发指纹识别功能(比如,需要指纹验证)时,由面板芯片130为第一指纹电极1021提供指纹驱动信号FTx,以及为第二指纹电极1022提供指纹感测信号FRx,在其它情况下,由面板芯片130为第一指纹电极1021提供触控驱动信号Tx,以及为第二指纹电极1022提供触控感测信号Rx。
上述只是通过面板芯片130复用指纹区域102中的第一指纹电极1021与第二指纹电极1022的示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复用。可以理解的是,任何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上述构思的指纹电极复用方式都应当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电极单元1001除了采用上述图中所示的正方形实现之外,电极单元1001的形状还可以是圆形、半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或椭圆形等。所述电极单元1001的形状是指单一电极单元1001的整体轮廓图形,其具体设计可灵活调整,可以理解地,考虑实际设计需求与工艺误差,电极单元1001的形状可以是并非严格意义的几何图形。在本申请其它实施例中,不对电极单元1001的具体形状做限定,所述电极单元1001可制作成各种重复的图案单元。
再者,以图2为例,其所示出的电极单元1001的图块色调不同仅为更好地体现出第一指纹电极1021与第二指纹电极1022、第一触控电极1011及第二触控电极1012的位置关系,而非各电极单元1001的图案样式存有区别。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该触控显示屏可以包括前面描述的触控面板10。该触控显示屏因电极单元1001在触控面板10中均匀分布,可以保证光线穿过触控面板10时,不会降低出光的均一性,提高触控显示屏的显示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触控面板包括均匀分布的电极单元,用于实现指纹功能的第一指纹电极与第二指纹电极通过连接不同方向的电极单元形成,用于实现触控功能的第一触控电极及第二触控电极由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电极单元所形成的触控电极块组成。如此,采用均匀分布的电极单元形成不同电极密度要求的指纹电极和触控电极,因电极单元在触控面板中均匀分布,在光线穿过触控面板时,不会降低出光的均一性以提高显示效果,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具有相邻设置的触控区域以及指纹区域,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均匀分布的电极单元;
所述指纹区域设有指纹电极,所述指纹电极包括一个或沿直线排布且相连接的电极单元;
所述触控区域设有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包括一个或沿直线排布且相连接的触控电极块,所述触控电极块包括阵列排布的若干电极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电极包括第一指纹电极和第二指纹电极,所述第一指纹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若干所述电极单元,第二指纹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连接的若干所述电极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触控电极包括交叉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分别包括若干触控电极块,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块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所述电极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纹电极的电极单元与所述第二指纹电极的电极单元同层设置,所述指纹区域还设有第一桥接线,所述第一桥接线用以连接所述第一指纹电极中的相邻电极单元或第二指纹电极中的相邻电极单元;
所述触控区域设有第二桥接线,所述第二桥接线用以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中的相邻触控电极块或第二触控电极中的相邻触控电极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介质层,所述电极单元包括分设在所述介质层两侧的第一电极单元与第二电极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与第二电极单元交错排布,所述第一指纹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单元,所述第二指纹电极包括第二电极单元;
所述触控电极块包括阵列排布的若干第一电极单元、阵列排布的若干第二电极单元及贯穿所述介质层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以连接同一所述触控电极块中的第一电极单元与第二电极单元。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第四方向延伸设置,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相交;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预设夹角;
优选地,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预设夹角为45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区域围设在所述指纹区域的外周,所述指纹区域还设有第一触控连接线与第二触控连接线;
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位于所述指纹区域相对两端的触控电极块通过所述第一触控连接线连接,构成所述第一触控电极;
在所述第四方向上,位于所述指纹区域相对两端的触控电极块通过所述第二触控连接线连接,构成所述第二触控电极。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面板芯片,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指纹电极及所述第二指纹电极分别通过相应的引线连接至同一面板芯片;
所述面板芯片被配置成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为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提供触控感测信号,为所述第一指纹电极提供指纹驱动信号,以及为所述第二指纹电极提供指纹感测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纹电极、所述第二指纹电极均复用为触控电极;
所述面板芯片还被配置成为所述第一指纹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以及为所述第二指纹电极提供触控感测信号,其中,在同一时刻,所述面板芯片只为所述第一指纹电极提供指纹驱动信号和为所述第二指纹电极提供指纹感测信号,或,只为所述第一指纹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和为所述第二指纹电极提供触控感测信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单元的形状为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
10.一种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屏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09239.7A CN114442853B (zh) | 2022-01-28 | 2022-01-28 |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09239.7A CN114442853B (zh) | 2022-01-28 | 2022-01-28 |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42853A true CN114442853A (zh) | 2022-05-06 |
CN114442853B CN114442853B (zh) | 2024-06-14 |
Family
ID=81371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09239.7A Active CN114442853B (zh) | 2022-01-28 | 2022-01-28 |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442853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98892A (zh) * | 2015-07-09 | 2015-09-0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CN105159506A (zh) * | 2015-09-30 | 2015-12-16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及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 |
CN108021288A (zh) * | 2017-12-29 | 2018-05-1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TW201842440A (zh) * | 2017-12-29 | 2018-12-01 | 大陸商昆山國顯光電有限公司 |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顯示裝置 |
CN111176487A (zh) * | 2019-12-31 | 2020-05-1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
2022
- 2022-01-28 CN CN202210109239.7A patent/CN11444285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98892A (zh) * | 2015-07-09 | 2015-09-0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CN105159506A (zh) * | 2015-09-30 | 2015-12-16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及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 |
CN108021288A (zh) * | 2017-12-29 | 2018-05-1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TW201842440A (zh) * | 2017-12-29 | 2018-12-01 | 大陸商昆山國顯光電有限公司 |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顯示裝置 |
CN111176487A (zh) * | 2019-12-31 | 2020-05-1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42853B (zh) | 2024-06-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86535B (zh) | 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11564111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8766249B (zh) | 一种可折叠的显示面板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 |
CN105138958B (zh) | 一种电子设备、显示屏以及面板 | |
CN106855847B (zh) | 多插槽的插入式卡 | |
CN113778267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5224135A (zh) |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 |
WO2020156456A1 (zh) | 柔性电路板及制作方法、电子装置模组及电子装置 | |
US20210357074A1 (en) | Touch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9725772B (zh) | 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
CN212587494U (zh) | 端子连接结构、显示单元及显示器 | |
KR101004405B1 (ko) | 터치 패널 | |
CN215494978U (zh) | 一种触控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 |
CN111124184A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4510160A (zh) |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4442853A (zh) |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 |
CN113672117A (zh) |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 |
CN110428739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212229619U (zh) | 一种电容触控膜组件及交互显示设备 | |
TWI653918B (zh) | 訊號傳輸裝置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 |
CN113655903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215988713U (zh) | 一种基板及其封装结构 | |
CN205407776U (zh) | 一种显示装置电路板 | |
CN113571480A (zh) | 一种基板及其封装结构 | |
CN113470558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