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323120A - 排泥量测量方法、控制方法、处理系统、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排泥量测量方法、控制方法、处理系统、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23120A
CN114323120A CN202111460611.0A CN202111460611A CN114323120A CN 114323120 A CN114323120 A CN 114323120A CN 202111460611 A CN202111460611 A CN 202111460611A CN 114323120 A CN114323120 A CN 114323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discharge
sludge
discharge amount
treatment system
a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606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23120B (zh
Inventor
宋昀达
张丽丽
陈翰
薛晓飞
陈嘉祺
吴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eik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eik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eik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eik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6061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231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23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3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23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31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排泥量测量方法、控制方法、处理系统、设备及介质,污泥浓度计安装在排泥口附近和/或排泥管内,流量计安装在排泥管内,测量方法包括:获取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污泥浓度和排泥流量,污泥浓度通过污泥浓度计采集,排泥流量通过流量计采集;基于污泥浓度及排泥流量,计算预设时间间隔内,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浓度计及流量计的采集值,计算出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每次的排泥总量,实时反馈系统在当次排泥过程中所排出的实时总量,以快速反馈生物量的变化情况,进而利用测量值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排泥总量进行动态控制,确保了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

Description

排泥量测量方法、控制方法、处理系统、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排泥量测量方法、控制方法、处理系统、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涉及利用微生物将水体中的污染物作为代谢原料进而将其利用并从水体中去除的过程。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保证一定的微生物量是系统运行稳定的关键。因此,污泥龄控制是生化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所在。
现有技术中,主要依托于利用动力学公式计算污泥的增量,但公式计算值与实际值并不能保证完全吻合。此外,计算公式中涉及的各参数对不同水质及工艺的运行指导意义各不相同。其次,在序批式反应器中排泥过程可能发生于沉淀过程中,此时不同深度污泥浓度并不均匀,因而不能依靠曝气时生化池中的污泥浓度计结合排泥时间与流量来计算排出的污泥总量。另外,由于储泥池或污泥浓缩池不同深度污泥浓度各不相同,故单纯根据储泥池中的污泥浓度来判断实际排泥量并不准确,根据脱水污泥含水量计算同样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且污泥浓度与污泥含水率的测量时间较长,无法准确地反应每次排泥后的实际污泥排出量。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排泥量测量方法、控制方法、处理系统、设备及介质,通过在排泥口和/或排泥管设置污泥浓度计,准确测量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污泥浓度,实现系统总排泥量的准确计算。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泥量测量方法,该方法用于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至少包括污泥浓度计及流量计,该污泥浓度计安装在排泥口附近和/或该排泥管内,该流量计安装在该排泥管内,
该测量方法包括:
获取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污泥浓度和排泥流量,该污泥浓度通过该污泥浓度计采集,该排泥流量通过该流量计采集;
基于该污泥浓度及该排泥流量,计算预设时间间隔内,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量。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泥量测量方法,该污泥浓度计包括第一污泥浓度计及第二浓度计,该第一污泥浓度计安装在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排泥口附近,该第二污泥浓度计安装在排泥管内,
则该基于该污泥浓度及该排泥流量,计算预设时间间隔内,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量包括:
基于该排泥流量及该第一污泥浓度计采集的污泥浓度,计算第一排泥量排泥量;
基于该排泥流量及该第二污泥浓度计采集的污泥浓度,计算第二排泥量排泥量;
对该第一排泥量排泥量及该第二排泥量排泥量进行融合,得到该预设时间间隔内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量。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泥量测量方法,基于该第一污泥浓度计采集的污泥浓度及该排泥流量,计算的第一排泥量为:
Figure BDA0003387326770000021
其中,sn为每次测量的污泥浓度,qn为每次测量的排泥流量,Δt为预设时间间隔,m为预设时间间隔内的排泥量。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泥量测量方法,基于该第二污泥浓度计采集的污泥浓度及该排泥流量,计算的第二排泥量为:
Figure BDA0003387326770000022
其中,sn′为每次测量的污泥浓度,qn′为每次测量的排泥流量,Δt为预设时间段,m′为预设时间间隔内的排泥量。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泥量测量方法,对该第一排泥量排泥量及该第二排泥量排泥量进行融合,得到该预设时间间隔内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量为:
M=f(t)·m+g(t)·m'
其中,f(t)、g(t)为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的以排泥时间t为变量的函数,M为融合后预设时间间隔内的排泥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排泥量控制方法,方法中预设时间间隔的排泥量采用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测量,该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排泥总量或预设排泥时间段;
若当前的排泥量达到该预设排泥总量,或者当排泥持续时间达到该预设排泥时间段后,则生成关闭指令,该关闭指令用于指示关闭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排泥装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该系统中预设时间间隔的排泥量采用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测量方法计算,该系统包括:
生化反应池、污泥储池、排泥装置、排泥管、上位机、至少一个污泥浓度计及流量计,该排泥装置设置在该反应池内,该排泥装置用于将污泥排送至该排泥管,该污泥浓度计至少安装在排泥口附近和/或该排泥管内,该流量计安装在该排泥管内,该污泥浓度用于采集系统内的污泥浓度,该流量计用于采集该排泥管内的排泥流量;
该上位机用于接收该污泥浓度及该排泥流量,并基于该污泥浓度及该排泥流量,计算预设时间间隔内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总量。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该污泥浓度计包括第一污泥浓度计及第二污泥浓度计,该第一污泥浓度计安装在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排泥口附近,该第二污泥浓度计安装在该排泥管内。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还包括变径缓流装置,该变径缓流装置安装在该排泥管上。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泥量测量方法、控制方法、处理系统、设备及介质,通过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口附近和/或排泥管内设置采集污泥浓度的浓度计,并在排泥管内设置采集混合液流量的流量计,继而可以利用浓度计及流量计的采集值,计算出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每次的排泥总量,实现了时间段内污泥剩余量的准确检测,实时反馈系统在当次排泥过程中所排出的实时总量,以快速反馈生物量的变化情况,使操作人员能够更加及时准确掌握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而利用测量值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排泥总量进行动态控制,确保了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排泥量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排泥量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排泥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排泥量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设备的计算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生化反应池,2-污泥蓄水池、3-上位机、5-排泥装置、6-排泥管、71-第一污泥浓度计,72-第二污泥浓度计,8-管道式流量计,9-变径缓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公开,而非对该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可以理解,在污水生物处理中,主要利用微生物将水体中的污染物作为代谢原料进而将其利用并从水体中去除,以完成污水处理。而在该过程中,保证一定的微生物量(污泥量),即明确污泥龄是生化污水处理稳定性的关键。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高效、准确、方便、及时地计算污泥排出量,考虑到实际中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各个排泥口布置是合理且均匀的,即使得反应池中排泥口附近污泥浓度与实时排出的污泥浓度基本相同。因此,通过在生活反应系统的排泥口和/或排泥管道中设置检测器件,以直接准确监测出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污泥浓度,进而通过计算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排出的剩余污泥浓度以及混合液流量,以计算出每次排泥的总量,进而更准确地监测污泥龄,并结合计算得到的污泥龄,动态控制排泥总量,保证生化系统稳定高效地运行。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生化反应过程中排泥量的测量,下面通过图1至图6详细阐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
生化反应池1、污泥蓄水池2、上位机3、排泥装置5、排泥管6、浓度计及管道式流量计8。
该生化反应池可以为A2O工艺好氧池或出水缓冲区以及序批式生化反应池,具体包括CASS及其变形工艺、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等。
该污泥储池用于储存剩余污泥,经进一步沉淀后进入污泥处理工段。
该排泥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排泥堰(渠、穿孔管),排泥口,虹吸或其他机械传动装置。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该排泥装置可以设置在液面以下。例如,可以将该排泥装置的垂直位置设置为位于有效水深的50%至液面下0.5m。
排泥管6用于连通生化反应池1及污泥蓄水池2,以通过排泥装置,将生化反应池中的污染水经过排泥管排送至污泥蓄水池2。
该排泥管为污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管材。
该上位机用于接收,存储,处理浓度计及流量计获得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计算,以得到生化反应过程中的排泥量。
该上位机与浓度计及流量计电连接。
该上位机可以为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如计算机等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污水处理过程中排泥量的准确测量,其污泥浓度计设置在排泥口或排泥管内。
或者,为了进一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以同时在排泥口及排泥管内布置浓度计,以对两者的测量结果进行融合。
例如,如图1所示,该浓度计可以包括设置在排泥口附近的探头式污泥浓度计71,以及设置在排泥管内的管道式污泥浓度计72。
探头式污泥浓度计可选择超声波或光波法,探头式污泥浓度计的安装垂直位置位于与排泥装置距池底等高处或距离排泥装置的出泥口的上下1m以内。
优选的,选择其位于距离出泥口上方0.25m;探头式污泥浓度计安装的水平位置为距排泥装置出泥口0.2~5m,优选距离出泥口1m。
管道式污泥浓度计的探测设备安装在排泥管上,用于测量排泥管内混合液的污泥浓度。
进一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为了缓解流速过高对污泥浓度测量的影响,可以在排泥管3上设置变径缓流装置9。
该变径缓流装置用于扩大管径以降低流速从而缓解流速过高对污泥浓度测量的影响,在满足管道式污泥浓度计的最低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其变径范围可以设置为排泥管管径的100%~200%。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污泥浓度可以通过仪表进行精确测量。即在排泥过程中,假设排泥装置各排泥口布置合理均匀,则反应池中排泥口附近污泥浓度与实时排出的污泥浓度基本相同。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排泥量的测量过程,下面通过图2及图3详细阐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泥量测量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由上位机执行,该方法用于上述图1所示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该方法具体包括:
S110,获取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排泥口附近的污泥浓度,以及排泥管中的排泥流量,该污泥浓度通过设置在排泥口附近和/或排泥管内的污泥浓度计采集,该流量通过设置在排泥管内的流量记采集。
S120,基于该污泥浓度及该排泥流量,计算预设时间间隔内,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量。
具体的,在基于图1所示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实际的生化反应过程中,各个结构执行相应功能,即设置在排泥口附近和/或排泥管内的浓度计实时采集污泥浓度,设置在排泥管内的流量计实时采集流过的混合液的流量,并上传至上位机。该上位机接收到浓度计及流量计上传的浓度及流量后,可以根据预设的间隔时间段,进行排泥量的计算。例如,设浓度计采集的排泥口附近污泥浓度为s,排泥管路中的流量计采集的混合液的实时流量为q,预设的测量周期,即预设时间间隔为t,则在该预设时间间隔内的排泥总量m为:
Figure BDA0003387326770000071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仪表响应时间的限制,加之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实际排泥量计算宜采用累加的方式,即以一定的测量周期进行排泥量计算。
可以理解,上述的该预设时间间隔即为根据经验确定的测量周期,以该周期对排泥量进行测量,能够为整个污泥处理系统提供实际意义。
实际中,假如各数据点采集间隔可以设定为0~5min,则该测量周期,即预设时间间隔可以设置为0~5min。
例如,设置为30s~1min。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例如,若测量时间为tn,每次测量时获得的排泥管混合液流量为qn,浓度计采集的排泥口附近污泥浓度为sn,则单次排泥总量m可近似为:
Figure BDA0003387326770000081
若测量时间间隔固定,则上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387326770000082
其中,Δt为预设时间间隔,即测量周期。
进一步,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受各种误差影响,单纯依靠某一仪表可能无法真实反映系统的排泥量,为了实现排泥量的准确测量,可以在排泥口设置第一污泥浓度计,同时,还可以在管道内设置第二污泥浓度计。
例如,如图1中所示的探头式浓度计71。以及设置在排泥管6内的管道式污泥浓度计72。
则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S120具体可以包括:
S121,基于该排泥流量及该第一污泥浓度计采集的污泥浓度,计算预设时间间隔内的第一排泥量;
S122,基于该排泥流量及该第二污泥浓度计采集的污泥浓度,计算预设时间间隔内的第二排泥量;
S123,对该第一排泥量及该第二排泥量进行融合,得到该预设时间间隔内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量。
具体的,上位机所获取的污泥浓度包括第一浓度计采集的第一污泥浓度q,以及第二污泥浓度计及采集的第二污泥浓度q′。
对于第一污泥浓度计,如探头式浓度计71采集的数值进行排泥量的计算可以如上述公式(3)所示。
对应的,对于管道式污泥浓度计而言,在预设时间间隔内,通过其所测量的排泥总量m’为:
Figure BDA0003387326770000083
进一步,在针对每个浓度计采集的浓度,计算出预设时间间隔内的排泥量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两个排泥量的测量值进行融合。
例如,可以通过非线性拟合的处理方式,对两个排泥量的系数进行确定,具体可以表示如下:
M=f(t)·m+g(t)·m' (5)
其中,M为融合后预设时间间隔内的排泥量,f(t)、g(t)为以排泥时间t为变量的函数,通过非线性拟合获得,亦可为一常数,根据校核脱水污泥含水率校验获得。
本申请实施例中,考虑到排泥口附近的污泥浓度与实时排出的污泥浓度基本相同,通过至少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口附近设置采集污泥浓度的浓度计,并在排泥管内设置采集混合液流量的流量计,继而可以利用浓度计及流量计的采集值,计算出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每次的排泥总量,实现了时间段内污泥剩余量的准确检测,能够实时反馈系统在当次排泥过程中所排出的实时总量,能够快速反馈生物量的变化情况,使操作人员能够更加及时准确掌握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了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通过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检测排泥总量的方法,可以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排泥总量进行动态控制,以保证生化系统稳定高效地运行。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排泥量控制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S130,获取排泥的预设排泥总量或排泥时间段;
S140,若当前的排泥量达到预设排泥总量后,或者当排泥持续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段后,则生成关闭指令,该关闭指令用于指示关闭排泥装置。
具体的,在实际中,可以利用上述实施例中的预设间隔之间段计算的排泥量,来实现对于排泥量的控制。具体可以利用时间参数,或者排泥总量参数来实现。
实际中,在上位机中运行的自控系统,供操作人员进行排泥模式的选择,可以包括时间控制及总量控制。
例如,对于时间控制,即通过预设的排泥时间控制排泥,在设定的排泥时间内计量排泥量。即在通过设定排泥时间控制时,如设置排泥时间段为半天或三个小时等,则可以通过上述实施例公开的预设时间间隔内的排泥量的测量,以实时掌握污泥生物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调整系统参数,确保排泥量的稳定。
又例如,还可以进行总量控制,指预先设定一排泥总量,当排泥开启后系统根据实时获得的排泥总量判断排泥工序的结束点。同样可以通过上述实施例公开的预设时间间隔内的排泥量的测量,以实时掌握污泥生物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调整系统参数,确保排泥量的稳定。
具体的,当系统运行至需要排泥时,排泥装置开始排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混合液自排泥装置通过排泥管向储泥池流动,同时探头式污泥浓度计、排泥管流量计及管道式污泥浓度计同时开始进行数据采集,并传送至上位机。
则上位机可以根据上式(5)对系统实时排泥总量进行计算,并根据系统设定在预设的排泥时间或排泥量下结束排泥,即可以在排泥量达到预设排泥时间段,或者预设排泥量后,上位机生成关闭指令,以使得排泥装置响应该关闭指令,停止运行,结束排泥。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泥量的检测及控制方法,没有使用理论公式或其他机械设备运行情况作为计算、控制与判定的条件,而是直接使用两处与实际排放污泥浓度最接近的点位所获取的污泥浓度实测值作为计算依据,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系统排泥过程的真实情况。即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选取的污泥浓度测定点位都具备一定代表性,且可根据实际测量值通过拟合函数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一定的修正,提高了测量的精准性。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插值法计算排泥量,解决了仪表响应时间内无法使用积分计算的问题,且算法简单易于编程。且时效性高,每次排泥结束后即可计算出排泥量,并可实时监测与反馈控制。
还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所使用的相关设备仪表均属于污水处理常用设备,来源广泛,价格适中,安装、维护方便,适用于各类型的污水处理厂。
另外,所涉及算法简单,无需对自控系统进行大改便可实现对排泥的实时监控和有效控制,还具备参与运行过程中的反馈调节进而实现提高运行水平的潜力。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排泥量检测装置,如图5所示。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排泥量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装置400用于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至少包括污泥浓度计及流量计,该污泥浓度计安装在排泥口附近和/或排泥管内,该流量计安装在该排泥管内,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410,用于获取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污泥浓度和排泥流量,该污泥浓度通过该污泥浓度计采集,该排泥流量通过该流量计采集;
计算模块420,用于基于该污泥浓度及该排泥流量,计算预设时间间隔内,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量。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泥量测量装置,该污泥浓度计包括第一污泥浓度计及第二浓度计,该第一污泥浓度计安装在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排泥口附近,该第二污泥浓度计安装在排泥管内,
则该计算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421,用于基于该排泥流量及该第一污泥浓度计采集的污泥浓度,计算预设时间间隔内的第一排泥量;
第二计算单元422,用于基于该排泥流量及该第二污泥浓度计采集的污泥浓度,计算预设时间间隔内的第二排泥量;
融合单元423,用于对该第一排泥量排泥量及该第二排泥量进行融合,得到该预设时间间隔内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量。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泥量测量装置,基于该第一污泥浓度计采集的污泥浓度及该排泥流量,计算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排泥量为:
Figure BDA0003387326770000111
其中,sn为每次测量的污泥浓度,qn为每次测量的排泥流量,Δt为预设时间间隔,m为预设时间间隔内的排泥量。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泥量测量装置,基于该第二污泥浓度计采集的污泥浓度及该排泥流量,计算预设时间间隔内的第二排泥量为:
Figure BDA0003387326770000121
其中,sn为每次测量的污泥浓度,qn为每次测量的排泥流量,Δt为预设时间间隔,m为预设时间间隔内的排泥量。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泥量测量装置,对该第一排泥量排泥量及该第二排泥量排泥量进行融合,得到该预设时间段内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量为:
M=f(t)·m+g(t)·m'
其中,f(t)、g(t)为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的以排泥时间t为变量的函数,M为融合后预设时间间隔内的排泥量。
还包括: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排泥量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430,用于获取预设排泥总量或预设排泥时间段;
控制模块440,用于若当前的排泥量达到该预设排泥总量,或者当排泥持续时间达到该预设排泥时间段后,则生成关闭指令,该关闭指令用于指示关闭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排泥装置。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上位机,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所述的方法。
下面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设备的计算机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计算机电子设备5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5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5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502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5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5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5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501、ROM 502以及RAM 503通过总线5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端口505也连接至总线5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端口5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5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5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5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端口卡的通信部分509。通信部分5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5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端口505。可拆卸介质5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5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508。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5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5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5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电子设备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电子设备、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电子设备、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电子设备、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处理设备、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前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电子设备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或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或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获取模块及计算模块。其中,这些单元或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或模块本身的限定,例如,获取模块还可以被描述为“用于获取所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污泥浓度和排泥流量,所述污泥浓度通过所述污泥浓度计采集,所述排泥流量通过所述流量计采集”。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的。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前述程序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用来执行描述于本申请的排泥量测量方法:
所述方法用于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所述生化系统至少包括污泥浓度计及流量计,所述污泥浓度计安装在排泥口附近和/或排泥管内,所述流量计安装在所述排泥管内,
所述测量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污泥浓度和排泥流量,所述污泥浓度通过所述污泥浓度计采集,所述排泥流量通过所述流量计采集;
基于所述污泥浓度及所述排泥流量,计算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量。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泥量测量方法、处理系统、设备及介质,通过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口附近和/或排泥管内设置采集污泥浓度的浓度计,并在排泥管内设置采集混合液流量的流量计,继而可以利用浓度计及流量计的采集值,计算出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每次的排泥总量,实现了时间段内污泥剩余量的准确检测,实时反馈系统在当次排泥过程中所排出的实时总量,以快速反馈生物量的变化情况,使操作人员能够更加及时准确掌握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而利用测量值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排泥总量进行动态控制,确保了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前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排泥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所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至少包括污泥浓度计及流量计,所述污泥浓度计安装在所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口附近和/或排泥管内,所述流量计安装在所述排泥管内,
所述测量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污泥浓度和排泥流量,所述污泥浓度通过所述污泥浓度计采集,所述排泥流量通过所述流量计采集;
基于所述污泥浓度及所述排泥流量,计算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泥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浓度计包括第一污泥浓度计及第二浓度计,所述第一污泥浓度计安装在所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排泥口附近,所述第二污泥浓度计安装在排泥管内,
则所述基于所述污泥浓度及所述排泥流量,计算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量包括:
基于所述排泥流量及所述第一污泥浓度计采集的污泥浓度,计算第一排泥量;
基于所述排泥流量及所述第二污泥浓度计采集的污泥浓度,计算第二排泥量;
对所述第一排泥量及所述第二排泥量进行融合,得到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泥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污泥浓度计采集的污泥浓度及所述排泥流量,计算的第一排泥量为:
Figure FDA0003387326760000011
其中,sn为每次测量的污泥浓度,qn为每次测量的排泥流量,Δt为预设时间间隔,m为预设时间间隔内的排泥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泥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二污泥浓度计采集的污泥浓度及所述排泥流量,计算的第二排泥量为:
Figure FDA0003387326760000021
其中,sn′为每次测量的污泥浓度,qn′为每次测量的排泥流量,Δt为预设时间段,m′为预设时间间隔内的排泥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泥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排泥量及所述第二排泥量进行融合,得到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量为:
M=f(t)·m+g(t)·m'
其中,f(t)、g(t)为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的以排泥时间t为变量的函数,M为融合后预设时间间隔内的排泥量。
6.一种排泥量控制方法,所述方法中预设时间间隔的排泥量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测量,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排泥总量或预设排泥时间段;
若当前的排泥量达到所述预设排泥总量,或者当排泥持续时间达到所述预设排泥时间段后,则生成关闭指令,所述关闭指令用于指示关闭所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排泥装置。
7.一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中预设时间间隔的排泥量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测量,所述系统包括:
生化反应池、污泥储池、排泥装置、排泥管、上位机、至少一个污泥浓度计及流量计,所述排泥装置设置在所述反应池内,所述排泥装置用于将污泥排送至所述排泥管,所述污泥浓度计至少安装在排泥口附近和/或所述排泥管内,所述流量计安装在所述排泥管内,所述污泥浓度用于采集系统内的污泥浓度,所述流量计用于采集所述排泥管内的排泥流量;
所述上位机用于接收所述污泥浓度及所述排泥流量,并基于所述污泥浓度及所述排泥流量,计算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总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浓度计包括第一污泥浓度计及第二污泥浓度计,所述第一污泥浓度计安装在所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排泥口附近,所述第二污泥浓度计安装在所述排泥管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径缓流装置,所述变径缓流装置安装在所述排泥管上。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460611.0A 2021-12-01 2021-12-01 排泥量测量方法、控制方法、处理系统、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43231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0611.0A CN114323120B (zh) 2021-12-01 2021-12-01 排泥量测量方法、控制方法、处理系统、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0611.0A CN114323120B (zh) 2021-12-01 2021-12-01 排泥量测量方法、控制方法、处理系统、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3120A true CN114323120A (zh) 2022-04-12
CN114323120B CN114323120B (zh) 2024-02-13

Family

ID=81048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60611.0A Active CN114323120B (zh) 2021-12-01 2021-12-01 排泥量测量方法、控制方法、处理系统、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2312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5952A (zh) * 2022-09-29 2022-12-13 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 利用污泥负荷控制排泥量的方法、污水处理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1145A (zh) * 2008-04-21 2008-09-10 东南大学 一种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智能化测量方法
CN101306266A (zh) * 2008-02-01 2008-11-19 广州市新之地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智能型中心传动单管吸泥机
JP2011020069A (ja) * 2009-07-17 2011-02-03 Panasonic Corp 汚泥削減手段の運用方法と装置
KR20120087509A (ko) * 2011-01-28 2012-08-07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유량 계측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량 계측 방법
CN104763644A (zh) * 2014-09-11 2015-07-08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动态下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泵优化运行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7192414A (zh) * 2017-06-15 2017-09-22 阿克苏地区环境保护局 一种工业园区废水排放智能监控与报警的方法
CN207237390U (zh) * 2017-09-26 2018-04-17 贵州水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有自动排泥系统的斜管沉淀池
CN109836025A (zh) * 2019-03-06 2019-06-04 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精确排泥系统及方法
CN209242742U (zh) * 2018-11-30 2019-08-13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排水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控制装置
CN212888127U (zh) * 2020-05-29 2021-04-06 唐山贺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高压注浆成型机的排泥和巩固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6266A (zh) * 2008-02-01 2008-11-19 广州市新之地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智能型中心传动单管吸泥机
CN101261145A (zh) * 2008-04-21 2008-09-10 东南大学 一种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智能化测量方法
JP2011020069A (ja) * 2009-07-17 2011-02-03 Panasonic Corp 汚泥削減手段の運用方法と装置
KR20120087509A (ko) * 2011-01-28 2012-08-07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유량 계측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량 계측 방법
CN104763644A (zh) * 2014-09-11 2015-07-08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动态下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泵优化运行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7192414A (zh) * 2017-06-15 2017-09-22 阿克苏地区环境保护局 一种工业园区废水排放智能监控与报警的方法
CN207237390U (zh) * 2017-09-26 2018-04-17 贵州水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有自动排泥系统的斜管沉淀池
CN209242742U (zh) * 2018-11-30 2019-08-13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排水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控制装置
CN109836025A (zh) * 2019-03-06 2019-06-04 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精确排泥系统及方法
CN212888127U (zh) * 2020-05-29 2021-04-06 唐山贺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高压注浆成型机的排泥和巩固控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5952A (zh) * 2022-09-29 2022-12-13 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 利用污泥负荷控制排泥量的方法、污水处理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465952B (zh) * 2022-09-29 2023-11-14 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 利用污泥负荷控制排泥量的方法、污水处理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3120B (zh) 202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45985A (zh) 一种基于絮体特征监测及过程反馈的加药系统及方法
TW201428263A (zh) 測定多相廢水之液相濁度的系統及方法
CN114323120B (zh) 排泥量测量方法、控制方法、处理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0132629B (zh) 一种利用支持向量机预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有效性的方法
CN106290763A (zh) 一种污水处理运行参数趋势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3645246A (zh) 一种超声波污泥浓度在线监测装置
CN206161639U (zh) 一种水质监测系统
WO2006067873A1 (ja) 沈殿分離操作測定管理方法及び装置
CN115452484B (zh) 一种高浓度径流泥沙样品自动采集系统
CN110632267A (zh) 一种对超出在线仪表适用量程的高浓度污水的连续测定系统及方法
CN116578124A (zh)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节约型污水除磷控制系统
CN211235409U (zh) 一种测定污泥沉降比、最佳沉降比的装置
CN201620044U (zh) 工业循环水智能排污装置
CA2085374C (en) Continuous rbcod measurement
JPH01199608A (ja) 浄水場の凝集剤注入制御装置
JP3120525B2 (ja) 嫌気性消化槽のモニター装置
CN203976395U (zh) 工业盐酸生产装置
CN108776086A (zh) 一种生物活性炭的阻力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JP3775793B2 (ja) 汚泥度測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RU2792708C1 (ru) Стациона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контроля выпуска сточных вод промышленного предприятия
JPS649566B2 (zh)
JPS5925467Y2 (ja) 濃縮スラツジ水と清浄水とから希望濃度の混合水を得る計量混合装置
JPS5959294A (ja) 汚泥量制御方法
CN114702145A (zh) 一种工业循环水水质监控装置及控制方法
JPH04367795A (ja) 下水処理場運転支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