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61885A - 直线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直线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61885A CN114061885A CN202111368160.8A CN202111368160A CN114061885A CN 114061885 A CN114061885 A CN 114061885A CN 202111368160 A CN202111368160 A CN 202111368160A CN 114061885 A CN114061885 A CN 1140618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ar
- component
- primary
- linear motor
- movable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41001669679 Eleotris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405070 Percoph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7/00—Vibration-testing of structures; Shock-testing of structures
- G01M7/08—Shock-test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8—Railway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碰撞吸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直线驱动装置。直线驱动装置包括直线电机初级、位置调节组件、安装台构件和夹持组件;安装台构件用于设置在两个轨枕之间的安装平面上,安装台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夹持组件与两个轨道相夹持连接;直线电机初级通过位置调节组件活动连接于安装台构件,位置调节组件能够对直线电机初级相对于安装台构件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使直线电机初级移动至与试验车上的感应板形成预定感应间隙的预定位置。该直线驱动装置,在安装时不破坏轨枕和轨道,便于对直线电机初级的位置进行高精度和批量化调节,便于对直线电机初级进行妥善收纳,延长直线电机初级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碰撞吸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直线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运行速度的提高,目前已成为人们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而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需要进行轨道车辆碰撞设计和验证。
碰撞试验是验证轨道车辆碰撞吸能系统最直接的手段,而碰撞实验中涉及应用直线电机对碰撞速度精度进行控制。
安装直线电机的基本要求是不能在轨道和枕木上进行钻孔等破坏,为此,现有的用于将直线电机与轨道相连接的结构,通常用夹具分别夹住左右轨道的下沿,然后通过拉杆将左右轨道上的夹具相连接。
这种结构仅能用于保持左右轨道检具,将直线电机安装在拉杆上,无法调整直线电机的位置和高度,安装后无法确保直线电机的位置精度和高度精度,批量安装后更是无法确保多个直线电机的安装精度的统一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线驱动装置,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对试验车进行碰撞试验过程中,直线电机的安装位置不可调且安装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线驱动装置,用于在轨道组件对试验车进行驱动或制动,所述轨道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轨道组件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轨枕以及两条轨道,两条所述轨道沿所述轨道组件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轨道的两端;
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包括直线电机初级、位置调节组件、安装台构件和夹持组件;
所述安装台构件用于设置在两个所述轨枕之间的安装平面上,所述安装台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夹持组件与两个所述轨道相夹持连接;
所述直线电机初级通过所述位置调节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台构件,所述位置调节组件能够对所述直线电机初级相对于所述安装台构件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使所述直线电机初级移动至与所述试验车上的感应板形成预定感应间隙的预定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台构件包括连接部和平台部;
所述平台部呈用于与所述安装平面相贴合的平板状,所述位置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平台部的顶表面;
所述平台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平台部向上延伸,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包括姿态调节机构和升降调节机构;
所述姿态调节机构通过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台构件;
所述升降调节机构的高度方向的两端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以驱动所述姿态调节机构和所述直线电机初级相对于所述安装台构件升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顶板、底板、可伸缩支撑构件和升降驱动构件;
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安装台构件,所述顶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可伸缩支撑构件的高度方向的两端能够相对伸缩并分别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相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构件能够驱动所述顶板相对于所述底板升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构件包括蜗杆、蜗轮和第三转动驱动构件;
所述蜗杆的顶端与所述顶板相连接,所述蜗杆的底端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底板,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相啮合;
所述第三转动驱动构件与所述蜗轮相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蜗轮转动,以使所述蜗轮驱动所述蜗杆带动所述顶板升降;
所述可伸缩支撑构件为升降绞架,所述顶板的两端与所述底板的两端一一对应地通过所述升降绞架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姿态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底座、第一活动座和第二活动座;
所述固定底座设置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一活动座绕第一枢转轴线枢接于所述固定底座,所述第二活动座绕第二枢转轴线枢接于所述第一活动座,所述第一枢转轴线与所述第二枢转轴线交叉设置并位于与所述轨道平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姿态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动驱动构件,所述第一转动驱动构件与所述第一活动座相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活动座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进行转动;
所述姿态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转动驱动构件,所述第二转动驱动构件与所述第二活动座相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活动座绕所述第二枢转轴线进行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位置调节组件还包括转动连接机构,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
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一活动座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转动部随所述第一活动座同步转动;
所述第二转动部支撑于所述直线电机初级的底部,所述第二转动部绕第三枢转轴线枢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第二活动座相连接,且所述第三枢转轴线与所述第二枢转轴线互相平行,以使所述第二转动部随所述第二活动座同步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动部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上方,所述第一转动部的顶表面与所述第二转动部的底表面之间形成滚动接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座呈环形,所述第一转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座的内部,所述第一转动部的底部与所述顶板形成滚动接触;
所述第二活动座呈顶部开设有避让孔的拱形,所述拱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动座相枢接,所述第二转动部设置于所述避让孔内并与所述避让孔的孔壁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直线驱动装置包括直线电机初级、位置调节组件、安装台构件和夹持组件。安装台构件用于设置在两个轨枕之间的轨道平面上,安装台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夹持组件与两个轨道相夹持连接,从而能够在不破坏轨枕和轨道的结构的前提下完成直线驱动装置的安装,此外通过轨道平面能够对安装台构件和直线电机初级十分稳定地进行支撑,且不会造成安装误差的累积。
直线电机初级通过位置调节组件活动连接于安装台构件,位置调节组件能够对直线电机初级相对于安装台构件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使直线电机初级移动至与试验车上的感应板形成预定感应间隙的预定位置,从而能够在需要对试验车进行碰撞试验的时候,将直线电机初级移动至预定位置,提高直线电机初级在使用状态下的位置精度,此外,在不需要进行碰撞试验的时候,将直线电机初级从预定位置移开,以实现对于直线电机初级的收纳,既不影响对试验车进行其他试验,也可以避免直线电机初级发生意外磕碰损伤。
也就是说,该直线驱动装置,在不破坏轨枕和轨道的结构的前提下完成直线驱动装置的安装,且不仅便于对直线电机初级的位置进行高精度调节,而且便于对多个直线电机初级的位置进行批量化高精度调节,此外,便于对直线电机初级进行妥善收纳,延长直线电机初级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线驱动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线驱动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线驱动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省略轨道组件);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线驱动装置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线驱动装置的转动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线驱动装置的升降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直线驱动装置;10-直线电机初级;11-位置调节组件;110-升降调节机构;1100-顶板;1101-底板;1102-升降绞架;1103-蜗杆;1104-第三转动驱动构件;111-姿态调节机构;1110-固定底座;1111-第一活动座;1112-第二活动座;1113-避让孔;1114-第一转动驱动构件;1115-第二转动驱动构件;112-转动连接机构;1120-第一转动部;1121-第二转动部;1122-第三枢转轴;113-壳体;114-安装法兰底座;12-安装台构件;120-平台部;121-连接部;13-夹持组件;130-固定部;131-第一夹持部;132-第二夹持部;133-压紧构件;2-轨道组件;20-轨道;200-轨道底部边缘;21-轨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8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线驱动装置1,用于在轨道组件2上对试验车进行驱动或制动,尤其是对进行碰撞试验的试验车进行驱动或制动,具体而言,通过直线驱动装置1可以对试验车的速度进行调节,以使试验车在试运行过程中保持在预定运行速度。
其中,轨道组件2包括多个沿轨道组件2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轨枕21以及两条轨道20,两条轨道20沿轨道组件2的宽度方向设置于轨道20的两端,两条轨道20的长度方向与轨道组件2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线驱动装置1包括直线电机初级10、位置调节组件11、安装台构件12和夹持组件13。
在下文中,将对直线驱动装置1的上述部件进行具体描述。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直线电机初级10与感应板共同组成直线电机模组,直线电机模组是对试验车进行驱动或制动的关键部件,直线电机初级10设置于轨道组件2,感应板设置于试验车的底部,直线电机初级10与感应板相面对的情况下,当直线电机初级10与感应板之间的间距在预定感应间隙的范围内,则直线电机初级10能够通过电磁感应向设置有感应板的试验车提供动力(驱动力或制动力)。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安装台构件12用于设置在两个轨枕21之间的安装平面上,安装平面也就是用于放置轨枕21的平面,安装台构件1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夹持组件13与两个轨道20相夹持连接。
一方面由于试验用的轨道组件2的安装平面的精度较高,所以能够通过安装平面对安装台构件12进行稳定支撑,且不会由于安装平面对直线电机初级10的安装精度产生累积误差。
另一方面由于安装平面位于轨道20平面的下方,轨道20平面是指两条轨道20的上表面共同确定的平面,所以两个轨枕21与安装平面之间形成天然且空闲的凹陷空间,从而无需为安装台构件12另外开设安装位置,即可在不影响轨道20的固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安装台构件12完成直线电机初级10的安装,且提高了两条轨道20之间的空闲空间的利用率。
直线电机初级10通过位置调节组件11活动连接于安装台构件12,位置调节组件11能够对直线电机初级10相对于安装台构件12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使直线电机初级10移动至预定位置,在预定位置处,直线电机初级10与试验车上的感应板形成预定感应间隙,具体而言,直线电机初级10与试验车的感应板在轨道组件2的高度方向上形成预定感应间隙。
可选地,预定感应间隙的尺寸为2-4mm。
也就是说,在对试验车进行试验之前,位置调节组件11能够将直线电机初级10调节至预定位置,在预定位置下,直线电机初级10与试验车的底部的感应板形成预定感应间隙,从而当试验车运行至与直线电机初级10相面对的时候,则该直线电机初级10能够向试验车提供动力。
与之相反,在对试验车进行试验之后,位置调节组件11将直线电机初级10调节至原始位置,以进行收纳,在原始位置下,由于试验车与直线电机初级10之间的距离不在预定感应间隙的范围内,所以当试验车运行至与直线电机初级10相面对的时候,直线电机初级10无法向试验车提供动力,从而不会对其他无需直线电机初级10为试验车提供动力的试验产生干扰,同时也不会由于对直线电机初级10收纳不当而导致其在非工作状态下被磕碰损伤。
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13包括夹持构件和压紧构件133,夹持构件包括固定部130、第一夹持部131和第二夹持部132,固定部130与安装台构件12相焊接或者紧固连接,第一夹持部131和第二夹持部132呈鸭嘴状连接于固定部130,第一夹持部131伸入到轨道底部边缘200的下方,并压紧于轨道底部边缘200的下表面与安装平面之间,第二夹持部132通过压紧构件133压紧于轨道底部边缘200的上表面。
可选地,压紧构件133包括垫片和压紧螺栓。
可选地,第一夹持部131、第二夹持部132和固定部130均呈厚板状,且三者一体成型。进一步地,第一夹持部131、第二夹持部132和固定部130的材质均为金属。
可选地,为了对轨道底部边缘200进行保护,第一夹持部131与轨道底部边缘200的下表面之间以及第二夹持部132与轨道底部边缘200的上表面之间均设置有防划伤垫片。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安装台构件12包括连接部121和平台部120。
平台部120呈用于与安装平面相贴合的平板状,位置调节组件11设置于平台部120的顶表面,由于平板状的平台部120与轨道20平面贴合度高,从而有利于提高位置调节组件11以及直线电机初级10的安装精度,进而减少对于直线电机初级10的位置的调节难度。
平台部12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接部121,连接部121相对于平台部120向上延伸,夹持组件13设置于连接部121,其中,连接部121相对于平台部120的端部向上翻折,扩大了夹持组件13与安装台构件12之间进行连接的可使用空间,从而提高了二者之间的连接便利性。
此外,通过连接部121对夹持组件13进行支撑,能够使得夹持组件13的安装高度与轨道底部边缘200的高度相适配,提高夹持可靠性。
可选地,连接部121的纵截面呈L形,其中,纵截面是与轨道2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剖切面,L形的第一条边立设于平台部120,L形的第二条边由平台部120向轨道20延伸,夹持组件13的固定部130与L形的第二条边相连接。
可选地,连接部121与平台部120为一体成型的槽钢。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位置调节组件11包括姿态调节机构111和升降调节机构110。
姿态调节机构111通过升降调节机构110设置于安装台构件12,也就是说,升降调节机构110设置于安装台构件12,姿态调节机构111设置于升降调节机构110,具体而言,升降调节机构110设置于安装台构件12的平台部120。
可选地,位置调节组件11还包括壳体113和安装法兰底座114,姿态调节机构111和升降调节机构110均设置于壳体113内,壳体113的顶部呈敞口状,以使姿态调节机构111通过敞口与直线电机初级10相连接,壳体113的底部设置于安装法兰底座114,以使壳体113通过安装法兰底座114与平台部120相紧固连接,从而能够提高位置调节组件11与平台部1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升降调节机构110的高度方向的两端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以驱动姿态调节机构111和直线电机初级10相对于安装台构件12升降。具体而言,升降调节机构110能够驱动直线电机初级10由原始位置上升至预定位置处,或者驱动直线电机初级10由预定位置下降至原始位置处。也就是说,升降调节机构110能够对直线电机初级10的高度进行高精度调节。
此外,由于直线电机初级10呈平板状,感应板与平板状的直线电机初级10之间的平行度会影响直线电机模组的输出力矩,当感应板与直线电机初级10相平行的时候,直线电机模组的输出力矩最大。
又由于感应板与轨道20平面相平行地设置,所以平板状的直线电机初级10与轨道20平面之间的平行度会影响到直线电机初级10的输出力矩,因而为了确保直线电机模组能够输出最大力矩,通过姿态调节机构111对直线电机初级10的姿态进行调节,以使直线电机初级10调节至并保持在与轨道20平面相平行的姿态。
本实施例中,升降调节机构110包括顶板1100、底板1101、可伸缩支撑构件和升降驱动构件。
底板1101设置于安装台构件12,具体而言,底板1101与壳体113的底部相贴合并固定连接,以确保升降调节机构110的底端保持稳定。
顶板1100间隔设置于底板1101的顶部,可伸缩支撑构件的高度方向的两端能够相对伸缩并分别与顶板1100和底板1101相连接,也即可伸缩支撑构件可伸缩地支撑于顶板1100和底板1101之间,驱动构件能够驱动顶板1100相对于底板1101升降。
从而当升降驱动构件驱动顶板1100升高或下降的过程中,可伸缩支撑构件被拉伸或压缩,在此过程中,可伸缩支撑构件时刻支撑于顶板1100与底板1101之间,分担升降驱动构件的负载,提高了顶板1100升降的稳定性,也即提高了直线电机初级10的升降稳定性。此外,还能够在升降驱动构件处于静态的情况下,通过升降驱动构件和可绳索支撑构件共同承担负载,是直线电机初级10高精度地保持在预定位置或者原始位置等。
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构件包括蜗杆1103、蜗轮和第三转动驱动构件1104。
蜗杆1103的顶端与顶板1100相连接,蜗杆1103的底端可移动地穿设于底板1101,蜗轮与蜗杆1103相啮合,第三转动驱动构件1104与蜗轮相连接,并能够驱动蜗轮转动,以使蜗轮驱动蜗杆1103带动顶板1100升降。其中,第三驱动构件可以安装在底板1101上,蜗轮通过蜗轮框架设置在底板1101上,底板1101开设有供蜗杆1103的底端往复升降的通孔,蜗杆1103的顶端与顶板1100固定连接,从而当第三驱动构件驱动蜗轮转动,与蜗轮啮合的蜗杆1103在通孔内相对于底座升降,并带动顶板1100发生升降运动。
可伸缩支撑构件为升降绞架1102,升降绞架1102的支撑性能强,顶板1100的两端与底板1101的两端一一对应地通过升降绞架1102连接,通过两个升降绞架1102对顶板1100和底板1101进行支撑,可以避免顶板1100发生一侧塌陷倾斜,进一步提高顶板1100升降的稳定性。
可选地,升降绞架1102设置于顶板1100和底板1101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的两端。
具体而言,由于直线电机初级10以及姿态调整机构的重量均较重,所以顶板1100的负载很大,蜗轮蜗杆传动结构以及升降绞架1102均具有较强的支撑性能和稳定性能,所以能够确保顶板1100能够应对这样的大负载。
本实施例中,姿态调节机构111包括固定底座1110、第一活动座1111和第二活动座1112。
固定底座1110设置于顶板1100,从而通过固定底座1110对姿态调节机构111的其他部件以及直线电机初级10进行稳定支撑。
第一活动座1111绕第一枢转轴线枢接于固定底座1110,以使第一活动座1111能够相对于固定底座1110发生绕第一枢转轴线的转动。
第二活动座1112绕第二枢转轴线枢接于第一活动座1111,第一枢转轴线与第二枢转轴线交叉设置并位于与轨道20平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以使第二活动座1112能够相对于固定底座1110和第一活动座1111发生绕第二枢转轴线的转动。
直线电机初级10设置于第二活动座1112,从而直线电机初级10能够随第一活动座1111相对于固定底座1110绕第一枢转轴线转动,并能够随第二活动座1112相对于固定底座1110绕第二枢转轴线转动,进而通过调节直线电机初级10绕第一枢转轴线的位置以及绕第二枢转轴线的位置,能够使直线电机初级10摆动至与轨道20平面相平行。
可选地,第一枢转轴线与轨道组件2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第二枢转轴线与轨道组件2的宽度方向保持一致。
本实施例中,姿态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动驱动构件1114,第一转动驱动构件1114与第一活动座1111相连接,以驱动第一活动座1111绕第一枢转轴线转动,从而实现对于直线电机初级10绕第一枢转轴线的位置的自动调节,有利于节约人力,提高批量化调节效率,且有利于提高调节精度。
姿态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转动驱动构件1115,第二转动驱动构件1115与第二活动座1112相连接,以驱动第二活动座1112绕第二枢转轴线转动,从而实现对于直线电机初级10绕第二枢转轴线的位置的自动调节,有利于节约人力,提高批量化调节效率,且有利于提高调节精度。
可选地,第一转动驱动构件1114、第二转动驱动构件1115和第三转动驱动构件1104均为旋转电机。
可选地,第一转动驱动构件1114和第二转动驱动构件1115集成于双轴动力输出模组,进一步地,双轴动力输出模组具有激光传感器和定值的编码器,以提高调节精度。
可选地,两条轨道20的内侧均设置有景深摄像头,从而通过该成组设置的景深摄像头确定轨道20平面的位置,以为第一转动驱动构件1114和第二转动驱动构件1115调节直线电机初级10的姿态提供依据。
本实施例中,位置调节组件还包括转动连接机构112,转动连接机构112包括第一转动部1120和第二转动部1121。
第一转动部1120与第一活动座1111相连接,以使第一转动部1120随第一活动座1111同步转动;第二转动部1121支撑于直线电机初级10的底部,第二转动部1121绕第三枢转轴线枢接于第一转动部1120,第二转动部1121与第二活动座1112相连接,且第三枢转轴线与第二枢转轴线互相平行,以使第二转动部1121随第二活动座1112同步转动。
从而使得固定底座1110与直线电机初级10之间通过两条并行的传动路径实现传动,其中第一条传动路径为固定底座1110、第一活动底座、第二活动底座至直线电机初级10,第二条传动路径为固定底座1110、第一转动部1120、第二转动部1121至直线电机初级10,第一转动驱动构件1114的动力施加于第一活动底座,第二转动驱动构件1115的动力施加于第二活动底座,从而第一转动部1120和第二转动部1121随第一活动底座和第二活动底座移动,也就是说,通过第一条传动路径为第二条传动路径提供动力,第二条传动路径为第一条传动路径提供支撑,进而通过两条传动路径相配合,确保直线电机初级10能够稳定地、高精度地摆动,减小传动过程中产生的调节精度误差。
可选地,第一转动部1120和第二转动部1121通过第三枢转轴1122相枢接,第三枢转轴1122的轴线与第三枢转轴线重合。
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部1121位于第一转动部1120的上方,第一转动部1120的顶表面与第二转动部1121的底表面之间形成滚动接触,具体而言,所谓“滚动接触”是指,第一转动部1120和第二转动部1121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弧形接触面或球形接触面等使得二者能够发生绕第三枢转轴线的相对滚动的表面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座1111呈环形,第一转动部1120设置于第一活动座1111的内部,也即使得第一转动部1120内嵌在第一活动座1111里,能够有效节省安装空间,增大直线电机初级10的升降调节行程和姿态调节范围。
第一转动部1120的底部与顶板1100形成滚动接触,一方面,通过使二者相接触,可以使顶板1100对第一转动部1120进行支撑,以提高转动连接构件的承载上限和承载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形成滚动接触,可以使得第一转动部1120以顶板1100为支撑发生绕第一枢转轴线的转动,使得第一转动部1120和第一活动座1111的转动更加平稳。
其中,所谓“滚动接触”是指第一转动部1120的底部与顶板1100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弧形接触面或球形接触面等能够使二者发生绕第四枢转轴线的相对滚动的表面的情况,且第四枢转轴线与第一枢转轴线相平行。
其中,为了确保顶板1100的稳定支撑性,顶板1100的顶表面除了与第一转动部1120相接触的位置以外的其余表面可以设置为平面。
第二活动座1112呈拱形,拱形结构具有较强的承载性能,以使第二转动部1121更加稳定且可靠地对直线电机初级10进行支撑。
拱形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动座1111相枢接,从而使得第二活动座1112能够相对于第一活动座1111绕第二枢转轴线转动。
拱形的第二活动座1112的顶部开设有避让孔1113,第二转动部1121设置于避让孔1113内并与避让孔1113的孔壁相连接,进而使得第二转动部1121能够随第二活动座1112绕第三枢转轴线同步转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直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在轨道组件对试验车进行驱动或制动,所述轨道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轨道组件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轨枕以及两条轨道,两条所述轨道沿所述轨道组件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轨道的两端;
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包括直线电机初级、位置调节组件、安装台构件和夹持组件;
所述安装台构件用于设置在两个所述轨枕之间的安装平面上,所述安装台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夹持组件与两个所述轨道相夹持连接;
所述直线电机初级通过所述位置调节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台构件,所述位置调节组件能够对所述直线电机初级相对于所述安装台构件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使所述直线电机初级移动至与所述试验车上的感应板形成预定感应间隙的预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构件包括连接部和平台部;
所述平台部呈用于与所述安装平面相贴合的平板状,所述位置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平台部的顶表面;
所述平台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平台部向上延伸,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包括姿态调节机构和升降调节机构;
所述姿态调节机构通过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台构件;
所述升降调节机构的高度方向的两端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以驱动所述姿态调节机构和所述直线电机初级相对于所述安装台构件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顶板、底板、可伸缩支撑构件和升降驱动构件;
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安装台构件,所述顶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可伸缩支撑构件的高度方向的两端能够相对伸缩并分别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相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构件能够驱动所述顶板相对于所述底板升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构件包括蜗杆、蜗轮和第三转动驱动构件;
所述蜗杆的顶端与所述顶板相连接,所述蜗杆的底端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底板,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相啮合;
所述第三转动驱动构件与所述蜗轮相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蜗轮转动,以使所述蜗轮驱动所述蜗杆带动所述顶板升降;
所述可伸缩支撑构件为升降绞架,所述顶板的两端与所述底板的两端一一对应地通过所述升降绞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底座、第一活动座和第二活动座;
所述固定底座设置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一活动座绕第一枢转轴线枢接于所述固定底座,所述第二活动座绕第二枢转轴线枢接于所述第一活动座,所述第一枢转轴线与所述第二枢转轴线交叉设置并位于与所述轨道平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动驱动构件,所述第一转动驱动构件与所述第一活动座相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活动座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进行转动;
所述姿态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转动驱动构件,所述第二转动驱动构件与所述第二活动座相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活动座绕所述第二枢转轴线进行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组件还包括转动连接机构,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
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一活动座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转动部随所述第一活动座同步转动;
所述第二转动部支撑于所述直线电机初级的底部,所述第二转动部绕第三枢转轴线枢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第二活动座相连接,且所述第三枢转轴线与所述第二枢转轴线互相平行,以使所述第二转动部随所述第二活动座同步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部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上方,所述第一转动部的顶表面与所述第二转动部的底表面之间形成滚动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座呈环形,所述第一转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座的内部,所述第一转动部的底部与所述顶板形成滚动接触;
所述第二活动座呈顶部开设有避让孔的拱形,所述拱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动座相枢接,所述第二转动部设置于所述避让孔内并与所述避让孔的孔壁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68160.8A CN114061885B (zh) | 2021-11-18 | 2021-11-18 | 直线驱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68160.8A CN114061885B (zh) | 2021-11-18 | 2021-11-18 | 直线驱动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61885A true CN114061885A (zh) | 2022-02-18 |
CN114061885B CN114061885B (zh) | 2024-02-20 |
Family
ID=80279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68160.8A Active CN114061885B (zh) | 2021-11-18 | 2021-11-18 | 直线驱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61885B (zh) |
Citation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ZA755731B (en) * | 1974-09-16 | 1976-09-29 | Pandrol Ltd | Driving of rail clips in making a railway rail-and-fastening assembly |
JPH10136723A (ja) * | 1996-11-11 | 1998-05-26 |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 移植機の下降速度調節機構 |
JP2004025991A (ja) * | 2002-06-25 | 2004-01-29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移動式載荷試験車 |
CN205748856U (zh) * | 2016-05-26 | 2016-11-30 | 重庆悦控自动化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 调节冲击机构的结构 |
CN108515912A (zh) * | 2018-08-06 | 2018-09-11 | 江苏中科朗恩斯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 车辆、车辆后视镜及其镜面驱动器和镜面驱动方法 |
CN208835968U (zh) * | 2018-10-16 | 2019-05-07 | 深圳圳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高速搬运装置的双动子直线电机 |
CN209344926U (zh) * | 2019-02-20 | 2019-09-03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机定位调节装置 |
CN110376521A (zh) * | 2019-08-30 | 2019-10-25 | 吉林大学 | 一种车用驱动电机测试台架的电机夹持装置 |
WO2019239452A1 (ja) * | 2018-06-11 | 2019-12-19 | 株式会社Fuji | クランプレールユニット |
KR102076779B1 (ko) * | 2018-12-26 | 2020-02-12 | 한화글로벌에셋 주식회사 | 자동차 충돌시험장치 |
CN110896199A (zh) * | 2018-09-13 | 2020-03-20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以架空地线为轨道的巡线机器人升降装置 |
CN111504668A (zh) * | 2020-05-14 | 2020-08-07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碰撞台车 |
CN111610041A (zh) * | 2020-05-29 | 2020-09-0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轨道车辆碰撞试验台速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
DE102019205320A1 (de) * | 2019-04-12 | 2020-10-15 | Robert Bosch Gmbh | Sitzverstellungsantrieb und Sicherheitseinrichtung mit einem Sitzverstellungsantrieb |
CN211740946U (zh) * | 2020-03-04 | 2020-10-23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交通车体焊接结构疲劳试验夹具 |
CN112014730A (zh) * | 2020-07-30 | 2020-12-01 |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负载性能的测试装置 |
CN212199891U (zh) * | 2020-05-15 | 2020-12-22 | 李强 | 一种提轨换枕机 |
CN112414661A (zh) * | 2020-08-27 | 2021-02-2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轨道车辆碰撞试验台的直线电机调速系统 |
CN112448123A (zh) * | 2020-11-18 | 2021-03-05 | 秦空 | 一种卫星通信天线姿态调节装置的使用方法 |
CN213022327U (zh) * | 2020-07-24 | 2021-04-20 | 武汉励耕果园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自走式轨道果园运输机的试验台架 |
CN213331618U (zh) * | 2020-09-27 | 2021-06-01 | 河南双富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柜式离心风机安装结构 |
CN213828656U (zh) * | 2020-10-09 | 2021-07-30 | 苏州艾斯纳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调节的自动化机械用夹持装置 |
CN113241924A (zh) * | 2021-05-21 | 2021-08-10 | 安徽达来电机有限公司 | 一种惯性第一直线电机 |
-
2021
- 2021-11-18 CN CN202111368160.8A patent/CN11406188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ZA755731B (en) * | 1974-09-16 | 1976-09-29 | Pandrol Ltd | Driving of rail clips in making a railway rail-and-fastening assembly |
JPH10136723A (ja) * | 1996-11-11 | 1998-05-26 |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 移植機の下降速度調節機構 |
JP2004025991A (ja) * | 2002-06-25 | 2004-01-29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移動式載荷試験車 |
CN205748856U (zh) * | 2016-05-26 | 2016-11-30 | 重庆悦控自动化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 调节冲击机构的结构 |
WO2019239452A1 (ja) * | 2018-06-11 | 2019-12-19 | 株式会社Fuji | クランプレールユニット |
CN108515912A (zh) * | 2018-08-06 | 2018-09-11 | 江苏中科朗恩斯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 车辆、车辆后视镜及其镜面驱动器和镜面驱动方法 |
CN110896199A (zh) * | 2018-09-13 | 2020-03-20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以架空地线为轨道的巡线机器人升降装置 |
CN208835968U (zh) * | 2018-10-16 | 2019-05-07 | 深圳圳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高速搬运装置的双动子直线电机 |
KR102076779B1 (ko) * | 2018-12-26 | 2020-02-12 | 한화글로벌에셋 주식회사 | 자동차 충돌시험장치 |
CN209344926U (zh) * | 2019-02-20 | 2019-09-03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机定位调节装置 |
DE102019205320A1 (de) * | 2019-04-12 | 2020-10-15 | Robert Bosch Gmbh | Sitzverstellungsantrieb und Sicherheitseinrichtung mit einem Sitzverstellungsantrieb |
CN110376521A (zh) * | 2019-08-30 | 2019-10-25 | 吉林大学 | 一种车用驱动电机测试台架的电机夹持装置 |
CN211740946U (zh) * | 2020-03-04 | 2020-10-23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交通车体焊接结构疲劳试验夹具 |
CN111504668A (zh) * | 2020-05-14 | 2020-08-07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碰撞台车 |
CN212199891U (zh) * | 2020-05-15 | 2020-12-22 | 李强 | 一种提轨换枕机 |
CN111610041A (zh) * | 2020-05-29 | 2020-09-0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轨道车辆碰撞试验台速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213022327U (zh) * | 2020-07-24 | 2021-04-20 | 武汉励耕果园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自走式轨道果园运输机的试验台架 |
CN112014730A (zh) * | 2020-07-30 | 2020-12-01 |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负载性能的测试装置 |
CN112414661A (zh) * | 2020-08-27 | 2021-02-2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轨道车辆碰撞试验台的直线电机调速系统 |
CN213331618U (zh) * | 2020-09-27 | 2021-06-01 | 河南双富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柜式离心风机安装结构 |
CN213828656U (zh) * | 2020-10-09 | 2021-07-30 | 苏州艾斯纳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调节的自动化机械用夹持装置 |
CN112448123A (zh) * | 2020-11-18 | 2021-03-05 | 秦空 | 一种卫星通信天线姿态调节装置的使用方法 |
CN113241924A (zh) * | 2021-05-21 | 2021-08-10 | 安徽达来电机有限公司 | 一种惯性第一直线电机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吕刚;: "直线电机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与关键技术综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no. 17 * |
展春波;: "采用直线感应电机的城市轨道车辆的技术特点及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 no. 12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61885B (zh) | 2024-0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88080B (zh) | 一种升降台车 | |
CN107089626B (zh) | 一种互感器维修车 | |
JP5459340B2 (ja) | シャシーダイナモメータ及びシャシーダイナモメータのローラ用開口部開閉方法 | |
CN107651615A (zh) | 承载型可升降全方位支撑方法及支撑座 | |
CN114061885A (zh) | 直线驱动装置 | |
CN110000561B (zh) | 汽车推拉窗轨道安装装置 | |
CN220113105U (zh) | 齿条式直线翻转接触机构 | |
CN217684313U (zh) | 一种监测无人机探头用升降云台 | |
CN210762554U (zh) | 一种输送装置及拼装胎具 | |
CN113523686A (zh) | 一种新型汽车板簧焊接支架 | |
CN110562680B (zh) | 一种校正机构及具有其的泊靠定位装置 | |
CN217832617U (zh) | 镜座安装设备 | |
CN112935745B (zh) | 一种流水线用顶升装置及其顶升方法 | |
CN219860386U (zh) | 一种具有延伸台面的升降机 | |
CN219078981U (zh) | 一种火电厂电气设备维修平台 | |
CN115979832B (zh) | 一种瓦楞纸箱强度试验装置 | |
CN219265653U (zh) | 一种可快速多方向调节的脚踏 | |
CN214426985U (zh) | 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参数检测台 | |
CN217396493U (zh) | 一种移车装置 | |
CN220248475U (zh) | 风机安装结构和储能集装箱 | |
CN219689235U (zh) | 一种钢结构安装辅助装置 | |
CN220301814U (zh) | 一种钢结构搭建用的可微调托举装置 | |
CN117578821B (zh) | 电驱转子组装设备及电驱组装生产线 | |
CN115990092B (zh) | 一种车载ct机的减震机构 | |
CN218377500U (zh) | 一种航空航天飞机发动机安装底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