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60933A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柜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60933A CN114060933A CN202010751724.5A CN202010751724A CN114060933A CN 114060933 A CN114060933 A CN 114060933A CN 202010751724 A CN202010751724 A CN 202010751724A CN 114060933 A CN114060933 A CN 1140609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jet
- air duct
- heat exchange
-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624 hip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UQMRAFJOBWOFNS-UHFFFAOYSA-N butyl 2-(2,4-dichlorophenoxy)acet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OC(=O)COC1=CC=C(Cl)C=C1Cl UQMRAFJOBWOFN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5—Cross-flow or tangential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柜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机壳,其内部形成有前后贯穿机壳的贯穿通道、以及第一换热风道和第二换热风道,且第一换热风道和第二换热风道内均设有换热器和风机;射流风道,设置在贯穿通道的内部,且射流风道的风道壁与贯穿通道的侧壁之间限定有至少一个引风通道,射流风道设置成受控地或可操作地在贯穿通道内移动,以开闭至少一个引风通道和/或调节至少一个引风通道的过流面积;以及射流风机,用于受控地驱动柜式空调室内机外部的空气流向射流风道、并经射流风道流出,从而使得经射流风道流出的未经换热的自然空气与经第一换热风道和第二换热风道送出的换热气流相混合,从而使送风更加柔和、且射入风量大、引风量可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大多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都是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条形出风口,以获得竖直方向上较大的送风范围。本申请的申请人曾设计了一款双贯流空调室内机,其壳体内设置两组贯流风扇,壳体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与两组贯流风扇对应的进风口,壳体前部形成出风口,以提高送风效率。并且,为了实现送风的舒适性,在壳体的后部、两个进风口之间形成有引风口,在壳体上和/或壳体内部形成有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贯通风道的一端与出风口相连通,另一端与引风口相连通。空调运行时,出风口的出风能够在贯通风道内形成负压,在该负压作用下可通过引风口向贯通风道内引入室内非热交换风,从而使非热交换风在出风口处与热交换风混合后送往室内,达到了舒适送风的目的。
然而,非热交换风是在出风产生的负压作用下被动引入贯通风道内的,引风量比较小,在实际体验时的柔和送风效果并不明显。更严重的是,不论空调处于什么模式,只要送风,都会引入非热交换风,导致空调送风模式单一,无法满足用户快速制冷或快速制热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能够选择性地主动射流、选择性地被动引流以满足用户多种不同使用需求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避免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体积过大。
本发明的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高柜式空调室内机在竖直方向上的出风均匀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形成有前后贯穿所述机壳的贯穿通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贯穿通道横向两侧且相互独立的第一换热风道和第二换热风道,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均具有换热气流出口,且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内均设有换热器和风机,以通过所述风机促使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内的换热气流经其自身的换热气流出口送出;
射流风道,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相互独立地设置在所述贯穿通道的内部,且所述射流风道的风道壁与所述贯穿通道的侧壁之间限定有至少一个引风通道,所述射流风道设置成受控地或可操作地在所述贯穿通道内移动,以开闭所述至少一个引风通道和/或调节所述至少一个引风通道的过流面积;以及
射流风机,用于受控地驱动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外部的空气流向所述射流风道、并经所述射流风道流出,从而使得经所述射流风道流出的未经换热的自然空气与经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送出的换热气流相混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的换热气流出口均朝向所述机壳的前侧,所述射流风道的前侧开设有射流出风口;且
所述射流风道的两个横向风道壁分别与所述贯穿通道的两个横向侧壁间隔设置,以在所述射流风道的两个横向外侧分别形成一个所述引风通道。
可选地,所述射流风道设置于所述贯穿通道的后部区段,且所述射流风道与所述贯穿通道后部区段的形状相适配,所述贯穿通道的后部区段以及所述射流风道的横截面均由后向前地渐缩;且
所述射流风道设置成受控地或可操作地沿前后方向移动,以在其向前移动至使其两个横向风道壁分别与所述贯穿通道后部区段的两个侧壁相抵接时关闭两个所述引风通道、在其向后移动至使其两个横向风道壁分别与所述贯穿通道后部区段的两个侧壁之间存在间隙时打开两个所述引风通道。
可选地,所述射流风道的横截面呈由后向前渐缩的梯形;且
在两个所述引风通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射流风道的后向表面与所述机壳的后向表面相平齐。
可选地,所述射流风机为设置于所述射流风道下方并与所述射流风道连通的离心风机,以受控地驱动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外部的空气水平地流入所述离心风机、并由下往上地流进所述射流风道。
可选地,所述射流风机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射流风道的下方,所述射流风道配置成受控地或可操作地相对于所述射流风机移动;或者,
所述射流风机与所述射流风道直接或间接地固定相连,所述射流风道受控地或可操作地与所述射流风机一起移动。
可选地,所述射流风道的前侧开设有射流出风口;且
所述射流风道内限定有竖向延伸的导流腔,且所述射流风道的内部对称地设有两个竖向延伸的弧形导流板,两个所述弧形导流板由后向前地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凸出弯曲,以使得所述导流腔邻近所述射流出风口的前部形成渐缩的弧形收口部。
可选地,所述导流腔内设有位于所述射流出风口内侧的多个导流片,所述多个导流片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列;且
所述导流片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弧形导流板在前后方向上的深度,以使得所述导流片处于所述弧形收口部内。
可选地,所述射流风道的前侧开设有射流出风口,所述射流风道内限定有竖向延伸的导流腔,所述导流腔内设有位于所述射流出风口内侧的多个导流片,所述多个导流片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列;且
所述导流片包括从下至上地由后向前弯曲延伸的弧形区段和由所述弧形区段的末端向前延伸至所述射流出风口的平直区段。
可选地,所述贯穿通道形成在所述机壳的中部,所述机壳还具有分别开设在其横向两侧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连通;且
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内的所述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内的所述风机均关于所述机壳在横向上的竖直平分面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内的所述风机均为转动轴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贯流风机。
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在其前后贯穿机壳的贯穿通道内设置可动的射流风道,射流风道与贯穿通道之间还限定有至少一个引风通道,可通过移动射流风道选择性地打开、关闭引风通道或调节引风通道的过流面积。当需要引入未经换热的自然空气时,可移动射流风道打开引风通道,并启动射流风机,通过射流风机主动地将外部空气射入射流风道内,同时,还有部分未经换热的外部空气在负压作用下进入引风通道。从射流风道和引风通道流出的未经换热的自然空气与从两个换热风道的换热气流出口流出的换热气流相混合,形成比较柔和的混合风,避免了柜式空调室内机出风过冷或过热,提高了其舒适性体验。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利用负压被动引流的方式,本发明在被动引流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射流风机主动射流,射流风量和引风量大大提高,送风距离增加,提高了柜式空调室内机柔和送风的效果、增大了其整体送风量、扩大了其送风范围。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射流风道的位置调节引风通道的过流面积,并结合射流风机的转速,来调节引入自然空气的总量。当需要快速制冷或制热时,可移动射流风道关闭引风通道,并且不启动射流风机,此时送出的几乎全是换热气流,以满足快速制冷或快速制热的需求。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射流风机选择为离心风机,且使其处于射流风道的下方,以尽可能地减小射流风机和射流风道形成的组件在横向上的尺寸,增加其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由此,可充分利用柜式空调室内机高度方向上较高的优势,使得射流风道、射流风机与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其他结构之间的布局更加紧凑,避免将贯流式的射流风机设置在射流风道内造成射流风道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过大进而导致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体积过大、占用室内空间过大的问题。
进一步地,由于射流风机设置于射流风道的下方,气流从下而上地流入射流风道,因此如何在射流出风口处实现竖直方向上的均匀出风是其中一个设计难点。为此,本申请在弧形收口部内设有多个沿竖向间隔排列的多个导流片并对导流片的形状进行了特别的设计,以便于通过弧形收口部与导流片的配合使得出风口在竖直方向上的出风更加均匀。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后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竖直剖切面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和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处于不同状态下的沿水平剖切面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射流风道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竖向剖切面截取的示意性结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部分C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射流风道沿水平剖切面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后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竖直剖切面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图5和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处于不同状态下的沿水平剖切面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参见图1至图6,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包括机壳40,机壳40的内部形成有前后贯穿机壳40的贯穿通道41、以及分别位于贯穿通道41横向两侧且相互独立的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均具有换热气流出口,且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内均设有换热器和风机,以通过风机促使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内的换热气流经其自身的换热气流出口送出。具体地,机壳40内部可设有两个分开设置的蜗舌组件46,以与机壳40共同地限定出相互独立的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的风路相互独立,第一换热风道42具有第一换热气流出口421,且第一换热风道42内设有第一换热器51和第一风机61,第一换热器51用于与第一换热风道42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从而产生换热气流,第一风机61用于促使该换热气流流向第一换热气流出口421,并经第一换热气流出口421流出。同样地,第二换热风道43具有第二换热气流出口431,其内设有第二换热器52和第二风机62。第二换热器52用于与第二换热风道43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从而产生换热气流,第二风机62用于促使该换热气流流向第二换热气流出口431,并经第二换热气流出口431流出。
特别地,柜式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射流风道10和射流风机20。
射流风道10与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相互独立地设置在贯穿通道41的内部。也就是说,射流风道10设置在贯穿通道41的内部,并与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相互独立,三个风道的风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并且,射流风道10的风道壁与贯穿通道41的侧壁之间限定有至少一个引风通道44,当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内的风机运转时和/或当射流风机20运转时,引风通道44的前部会产生一定的负压。在该负压作用下,柜式空调室内机1所处空间内的空气流入引风通道44,并经引风通道44的前部开口送出,与经射流风道10流出的未经换热的自然空气、以及经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送出的换热气流相混合。由此,增大了柜式空调室内机1引入的未经换热的自然空气的量,提高了其整体送风量。
进一步地,射流风道10设置成受控地或可操作地在贯穿通道41内移动,以开闭至少一个引风通道44和/或调节至少一个引风通道44的过流面积。图5所示状态为引风通道44打开的状态,图6所示状态为引风通道44关闭的状态。也就是说,通过移动射流风道10可以调节射流风道10的风道壁与贯穿通道41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从而打开、关闭引风通道44或者调节引风通道44的大小,省去了用于专门控制引风通道44开闭或调节引风通道44大小的机构,简化了柜式空调室内机1的结构。
射流风机20用于受控地驱动柜式空调室内机1外部的空气流向射流风道10、并经射流风道10流出,从而使得经射流风道10流出的未经换热的自然空气与经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送出的换热气流相混合。
当需要引入未经换热的自然空气时,可移动射流风道20打开引风通道44,并启动射流风机20,通过射流风机20主动地将自然空气射入射流风道10内,同时,还有部分未经换热的外部空气在负压作用下进入引风通道44。从射流风道10和引风通道44流出的未经换热的自然空气与从两个换热风道的换热气流出口流出的换热气流相混合,形成比较柔和的混合风,避免了柜式空调室内机1出风过冷或过热,提高了其舒适性体验。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利用负压被动引流的方式,本发明在被动引流的基础上增加射流风机20主动射流,射流风量和引风量大大提高,送风距离增加,提高了柜式空调室内机1柔和送风的效果、增大了其整体送风量、扩大了其送风范围。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射流风道10的位置调节引风通道44的过流面积,并结合射流风机20的转速,对引入自然空气的总量进行精确地控制。当需要引入的自然空气量不多时,可移动射流风道10关闭引风通道44,仅启动射流风机20。当需要快速制冷或制热时,可移动射流风道10关闭引风通道44,并且不启动射流风机20,此时送出的几乎全是换热气流,以满足快速制冷或快速制热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的换热气流出口均朝向机壳40的前侧,射流风道10的前侧开设有射流出风口12。也就是说,三个风道都朝向机壳40的前侧送风,以便于使得从两个换热风道流出的换热气流与从射流风道10流出的未经换热的自然空气在机壳40的前侧或前部进行混合。并且,将射流风道10设置在处于两个换热风道之间的贯穿通道41内,可使得射流风道10处于两个换热风道之间,从而使射流风道10送出的自然空气处于两股换热气流之间,进而使得自然空气与换热气流之间的混合更加均匀。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称的机壳40的前侧可包括机壳40的正前侧、也可以包括机壳40的斜前侧,只要换热气流出口的朝向具有朝前的方向分量以能够朝向机壳40的前侧送风即可。
进一步地,射流风道10的两个横向风道壁10f分别与贯穿通道41的两个横向侧壁41a间隔设置,以在射流风道10的两个横向外侧分别形成一个引风通道44,以从横向两侧同时引入自然空气,便于自然空气与换热气流混合的更加均匀。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所称的自然空气意指未经换热的空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射流风道10设置于贯穿通道41的后部区段411,且射流风道10与贯穿通道后部区段411的形状相适配,以使得射流风道10与贯穿通道41之间的结构布局更加紧凑以减小柜式空调室内机1的体积。贯穿通道41的后部区段411以及射流风道10的横截面均由后向前地渐缩,以便于在射流风道10内形成由后向前渐缩的导流腔11,使得自然空气快速地朝前流出。
进一步地,射流风道10设置成受控地或可操作地沿前后方向移动,以在其向前移动至使其两个横向风道壁10f分别与贯穿通道后部区段411的两个侧壁41a相抵接时关闭两个引风通道44、在其向后移动至使其两个横向风道壁10f分别与贯穿通道后部区段411的两个侧壁41a之间存在间隙时打开两个引风通道44。由于贯穿通道41的后部区段411以及射流风道10均由后向前地渐缩,因此,随着射流风道10的向后移动,其两个横向风道壁10f与贯穿通道后部区段411的两个侧壁41a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即引风通道44的过流面积越来越大。反之,随着射流风道10的向前移动,其两个横向风道壁10f与贯穿通道后部区段411的两个侧壁41a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即引风通道44的过流面积越来越小。当射流风道10向前移动至预定位置时,其两个横向风道壁10f与贯穿通道后部区段411的两个侧壁41a相抵接,此时引风通道44被完全关闭。如此,可通过射流风道10的前后移动来调节两个引风通道44的过流面积大小,从而调节引风通道44引入的自然空气的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射流风道10的横截面呈由后向前渐缩的梯形。在两个引风通道44处于关闭状态时,即射流风道10的两个横向风道壁10f与贯穿通道后部区段411的两个侧壁41a相抵接时,射流风道10的后向表面10e与机壳40的后向表面相平齐。柜式空调室内机1处于停机状态时,可控制引风通道44处于关闭状态,以避免灰尘杂物进入机壳40内。由此,可提高柜式空调室内机1外形的完整程度和美观程度。进一步地,射流风道10的横截面可以为等腰梯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壳40上还开设有第一进风口451和第二进风口452,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分别与第一进风口451和第二进风口452连通,以通过第一风机61促使柜式空调室内机1外部的空气经第一进风口451流入第一换热风道42,通过第二风机62使柜式空调室内机1外部的空气经第二进风口452流入第二换热风道43。
进一步地,贯穿通道41可形成在机壳40的中部,第一进风口451和第二进风口452可分别位于机壳40的横向两侧,以避免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的进风产生干扰。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内的换热器、以及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内的风机均关于机壳40在横向上的竖直平分面m对称设置,也就是说,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左右对称设置,第一风机61和第二风机62左右对称设置。两个引风通道44也可以关于机壳40在横向上的竖直平分面m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内的风机均为转动轴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贯流风机。也即是,第一风机61和第二风机62均为竖向延伸的贯流风机,相应地,第一进风口451、第二进风口452、第一换热气流出口421、第二换热气流出口431、射流出风口12以及送风口453均为沿竖向延伸的长条形风口。射流风道10为沿竖向延伸的长形风道。由此,可增加柜式空调室内机1在竖直方向上的出风高度,扩大其送风范围。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分别为设置在第一风机61和第二风机62横向外侧的V形或弧形换热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射流风机20为设置于射流风道10下方并与射流风道10连通的离心风机,以受控地驱动柜式空调室内机1外部的空气水平地流入离心风机、并由下往上地流进射流风道10。
本申请的射流风机20选择为离心风机,且使其处于射流风道10的下方,以尽可能地减小射流风机20和射流风道10形成的组件在横向上的尺寸,增加其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由此,可充分利用柜式空调室内机1高度方向上较高的优势,使得射流风道10、射流风机20与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机壳40等结构之间的布局更加紧凑,避免采用贯流式的射流风机,并将其设置在射流风道内造成射流风道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过大进而导致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体积过大、占用室内空间过大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射流风机20固定地设置在射流风道10的下方,射流风道10配置成受控地或可操作地相对于射流风机20移动。也就是说,射流风机20是不动的,射流风道10可以相对于射流风机20移动。此时,射流风道10与射流风机20之间可通过能够产生可恢复弹性形变的软管连接,软管的设置既可以允许射流风道10与射流风机20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又能够确保射流风道10与射流风机20之间密封性较好的流体连通关系。在这些实施例中,柜式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用于驱动射流风道10移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以为现有任何可行的驱动装置,这里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射流风机20与射流风道10直接或间接地固定相连,射流风道10受控地或可操作地与射流风机20一起移动。也就是说,射流风机20与射流风道10不能够产生相对位移,但是二者可以一起移动。这种方式对射流风道10与射流风机20之间的连接方式没有特别要求,只要能够确保二者密封性较好的流体连通关系即可。在这些实施例中,柜式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用于驱动射流风道10和射流风机20同步移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以为现有任何可行的驱动装置,这里不再赘述。
柜式空调室内机的送风口453通常为沿竖向延伸的条形送风口,为此,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的换热气流出口以及开设在射流风道10前侧的射流出风口12均为沿竖向延伸的条形风口,以增加柜式空调室内机1在竖直方向上的出风高度,扩大其送风范围。
然而,射流风机20位于射流风道10的下方,气流从下而上地流入出风风道20,与射流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垂直,因此如何确保射流出风口12送出较高流速的气流、以及如何实现射流出风口12在竖直方向上的均匀出风是本申请进一步实施例的设计难点和设计重点。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射流风道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竖向剖切面截取的示意性结构剖视图,图8是图7中部分C的示意性放大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射流风道沿水平剖切面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7至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射流风道10内限定有竖向延伸的导流腔11,进入射流风道10内的气流经导流腔11导流后从射流风道10的射流出风口12流出。射流风道10的内部对称地设有两个竖向延伸的弧形导流板13,两个弧形导流板13由后向前地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凸出弯曲,以使得导流腔11邻近条形射流出风口12的前部形成渐缩的弧形收口部111。也就是说,弧形收口部111由后向前地渐缩,且大致呈由后向前的漏斗状。这种形状的导流板形成的渐缩弧形收口部可尽可能地降低气流流动阻力、提高流向射流出风口12的气流流速,从而提高了射流装置1的出风速度、延长了其送风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射流风道10的横截面呈梯形,该梯形的上底位于条形射流出风口12所在的前侧,该梯形的下底位于背离条形射流出风口12的后侧。两个弧形导流板13的后端分别由射流风道10对应于梯形两个腰部的两个侧板向前弯曲延伸。具体地,射流风道10具有前侧板10a、后侧板10b和两个横向侧板10c。后侧板10b的外侧表面形成射流风道10的后向表面10e,横向侧板10c的外侧表面形成射流风道10的横向风道壁10f。射流出风口12开设在前侧板10a上,前侧板10a的横截面为梯形的上底,后侧板10b的横截面为梯形的下底,两个横向侧板10c的横截面为梯形的两个腰。两个弧形导流板13分别由两个横向侧板10c的内表面向前弯曲延伸。也就是说,两个弧形导流板13的后端并没有延伸至射流风道10的最后侧。由此形成的导流腔11包括处于前部的弧形收口部111和处于后部的梯形容腔112两部分,梯形容腔112与弧形收口部111的分界线如图9中的点划线所示。
梯形容腔112不但具有由后向前地渐缩的形状以便于气流加速流向弧形收口部111,而且,梯形容腔112的后侧还具有较大的面积以供进入射流风道10内的气流经梯形容腔112的后侧从下往上流动,减小了气流的流动阻力,便于在射流出风口12处形成较为均匀的送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弧形收口部111向前延伸至条形射流出风口12,且弧形收口部111的最前端在横向上的尺寸与射流出风口12在横向上的尺寸一致。也就是说,弧形收口部111的最前端与射流出风口12无缝对接,从而可避免射流出风口12附近产生紊流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腔11的横截面在由后向前的方向上呈渐缩的形状。具体地,导流腔11的横截面在前后方向上可呈规则的渐缩形状,也可以呈不规则的渐缩形状。例如,图9所示的导流腔11具有由后向前排列的梯形容腔112和弧形收口部111,并且,梯形容腔112和弧形收口部111均由后向前地渐缩,由此形成的导流腔11呈由后向前不规则的渐缩形状。
进一步地,导流腔11的最后端在横向上的宽度W4为射流出风口12在横向上的宽度W6的5~10倍。由于导流腔11由后向前渐缩,弧形收口部111与射流出风口12无缝对接,因此导流腔11最后端的宽度为其最大宽度,射流出风口12的宽度为导流腔11的最小宽度。也即是,导流腔11的最大宽度为其最小宽度的5~10倍。例如,导流腔11的最大宽度可以为其最小宽度的5倍、6倍、7倍、8倍、9倍或10倍。由此,一方面可确保导流腔11后部具有能够使得进入射流风道10内的大部分气流向上流过的面积,另一方面,还使得射流出风口12的宽度足够小,使其整体呈竖向延伸的狭缝状射流出风口12以使得气流由后向前流动时获得足够大的加速,从而获得较大的出风速度和送风距离。更为重要的是,可使得射流出风口12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出风。导流腔11的最大宽度和最小宽度的上述比例设计是平衡考虑多方面技术问题后所获得的结果,在上述各个方面都达到了较佳的技术效果。反之,如果导流腔11最后端的宽度相比于射流出风口12的宽度过大,会导致导流腔11后部的面积过大,气流流经导流腔11后部时距射流出风口12距离较远,此时大部分气流会直接通过导流腔11的后部向上流动,流向射流出风口12的气流量非常少,这就导致射流出风口12顶部的出风量较大、射流出风口12底部和中部的出风量非常小,射流出风口12的出风非常不均衡。如果导流腔11最后端的宽度与射流出风口12的宽度倍数较小,二者之间的宽度差别较小,气流由后向前流动时获得的加速效果不明显,射流出风口12的出风速度和送风距离都比较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腔11的横截面在由后向前的方向上呈渐缩的形状。导流腔11的最后端在横向上的宽度W4与导流腔11在前后方向上的深度H4之间的比值为范围在2:11~2:9之间的任意比值。例如,宽度W4与深度H4之间的比值可以为2:11、2:10或2:9。由此,可以使得导流腔11后部允许通过的气流量与能够在导流腔11内后向前地获得较佳加速的气流量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避免宽度W4与深度H4之间的比值过小导致流向射流出风口12的气流加速不够或宽度W4与深度H4之间的比值过大导致流向射流出风口12底部的气流量大、射流出风口12底部的气流量小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弧形导流板13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H5与导流腔11在前后方向上的深度H4之间的比值为范围在4:11~7:11之间的任意比值。可以理解的是,弧形导流板13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H5为弧形导流板13的前端和后端在前后方向上的垂直距离。例如,长度H5与深度H4之间的比值可以为4:11、5:11、6:11或7:11。由此,一方面可确保导流腔11后部具有能够使得进入射流风道10内的大部分气流向上流动的面积,另一方面,还可确保弧形收口部111具有合理的长度,以使得对从下往上流动的部分气流进行较佳的加速,以获得较大的出风速度。反之,如果长度H5与深度H4之间的比值过小,则弧形收口部111对气流的加速作用不明显,射流出风口12的出风速度小。如果长度H5与深度H4之间的比值过大,则导流腔11内的大部分气流都会在弧形收口部111的作用下加速从射流出风口12的底部送出,导致射流出风口12底部风量大、顶部风量小的送风不匀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腔11内设有位于射流出风口12内侧的多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流片14,多个导流片14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列,用于引导导流腔11内的气流朝向射流出风口12流动。
进一步地,导流片14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W1小于等于弧形导流板13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H5,以使得导流片14处于弧形收口部111内。也就是说,本申请在弧形收口部111内设有多个沿竖向间隔排列的多个导流片14,以便于通过弧形收口部111与导流片14的配合使得射流出风口12在竖直方向上的出风更加均匀。导流片14处在弧形收口部111内,可避免对导流腔11的后部空间内流动的气流产生前后方向的引导作用,以利于进入射流风道10内的气流从下往上地流动,从而利于射流出风口12处实现竖直方向上的均匀出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腔11内设有位于射流出风口12内侧的多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流片14,多个导流片14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列,用于引导导流腔11内的气流朝向射流出风口12流动。进一步地,条形射流出风口12位于射流风道10的前侧,导流片14可包括从下至上地由后向前弯曲延伸的弧形区段141和由弧形区段141的末端向前延伸至条形射流出风口12的平直区段142。由此,可通过该特别形状的弧形区段141将由下至上流动的气流中的预设量气流保留在其内侧,并尽可能地减小该部分气流遇到弧形区段141后的流动阻力的前提下将其导流至平直区段142,通过平直区段142将该预设量的气流引导至射流出风口12,从而通过多个导流片14的配合进一步提高射流出风口12在竖直方向上的出风均匀性。
进一步地,本申请在导流片14邻近射流出风口12的前部特别设计有平直区段142,可通过平直区间142引导气流水平地经射流出风口12送出,由此,可使得射流装置1送出的气流与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气流出口送出的气流方向保持一致,从而在确保两股气流较佳的混合效果的前提下,使得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整体送风速度较高、整体送风距离较远。
在一些实施例中,弧形区段14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W3大于等于平直区段142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W2。由此,一方面,可使得弧形区段141在前后方向上具有相对较长的长度,以增大弧形区段141对气流的引导路径长度,减小弧形区段141的弯曲度,从而尽可能地减小气流遇到弧形区段141后的流动阻力。另一方面,在保证平直区段142的正常导流功能的基础上使得平直区段142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较短,以减小整个导流片14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从而减小了射流装置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使其更适用于结构紧凑、体积要求较高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导流片14的平直区段142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均相等,每个导流片14的弧形区段14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均相等。也就是说,每个导流片14的尺寸都是相同的,以便于开模,节省成本。申请人经过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仿真、试验等验证了:只要按照上面实施例中的方案设计导流腔11、弧形导流板13和/或导流片14的尺寸,并且射流风机20持续地朝向射流风道10送风,即使每个导流片14的尺寸都相同,也可以实现射流出风口12在竖直方向上的均匀出风。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导流片14的平直区段142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均相等,由下至上依次排列的多个导流片14的弧形区段14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依次增大。由此,可避免位于底部的导流片14向后伸出过长导致保留在其内侧的气流量过多进而使得导流腔11内顶部气流量少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多个导流片14的弧形区段141等长可能会出现上部导流片14引导的气流量较少的问题,从而确保了射流出风口12在竖直方向上的均匀出风。
进一步地,多个导流片14的后端端部处于一条倾斜的直线上。也就是说,从下至上依次排的多个导流片14的弧形区段141是等间距依次延长的,进一步确保了射流出风口12在竖直方向上的均匀出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射流风道10的底部与射流风机20的顶部之间通过蜗壳风道30流体连通。射流风道10的进风口开设在其底部,射流风机20的气流出口位于其顶部,射流风道10的进风口与射流风机20的气流出口之间密封地连接有蜗壳风道30,以将射流风机20送出气流引导至射流风道10。通常情况下,为了获得较佳的送风范围,柜式空调室内机的送风口453、以及两个换热气流出口不会邻近地面,而是具有一定的高度。为了避免射流风道10的射流出风口12过低,在射流风道10的底部与射流风机20的顶部之间设置蜗壳风道30,以使射流风道10更好地与柜式空调室内机1的机壳40、贯穿通道41以及两个换热风道的结构相匹配。
具体地,蜗壳风道30竖向延伸。当仅有射流风道10可动时,蜗壳风道30可以为软质风道,以能够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量。当射流风道10与射流风机20同步移动时,蜗壳风道30可以为硬质风道,并与射流风道10与射流风机20同步移动。
进一步地,蜗壳风道30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设置成使得射流风道10的射流出风口12与第一换热风道和第二换热风道的换热气流出口高度相一致,以便于从射流出风口12送出的气流与从从换热气流出口流出的换热气流更好的混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贯穿通道41沿前后方向贯穿机壳40的上部,也就是说,贯穿通道41仅形成在机壳40上部的中部。射流风机20和蜗壳风道30均设置在机壳40内的下部,以避免射流风机20和蜗壳风道30裸露在外影响柜式空调室内机1的美观。
进一步地,射流风机20的气流入口朝向机壳40的后侧,机壳40的后壁开设有与射流风机20的气流入口相对的射流进风格栅47,以使得柜式空调室内机1外部的空气经射流进风格栅47进入机壳40的射流风机20。进风格栅47处可设置风门,以受控地打开和/或关闭射流风机20的气流入口。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前”、“后”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柜式空调室内机1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不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形成有前后贯穿所述机壳的贯穿通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贯穿通道横向两侧且相互独立的第一换热风道和第二换热风道,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均具有换热气流出口,且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内均设有换热器和风机,以通过所述风机促使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内的换热气流经其自身的换热气流出口送出;
射流风道,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相互独立地设置在所述贯穿通道的内部,且所述射流风道的风道壁与所述贯穿通道的侧壁之间限定有至少一个引风通道,所述射流风道设置成受控地或可操作地在所述贯穿通道内移动,以开闭所述至少一个引风通道和/或调节所述至少一个引风通道的过流面积;以及
射流风机,用于受控地驱动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外部的空气流向所述射流风道、并经所述射流风道流出,从而使得经所述射流风道流出的未经换热的自然空气与经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送出的换热气流相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的换热气流出口均朝向所述机壳的前侧,所述射流风道的前侧开设有射流出风口;且
所述射流风道的两个横向风道壁分别与所述贯穿通道的两个横向侧壁间隔设置,以在所述射流风道的两个横向外侧分别形成一个所述引风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射流风道设置于所述贯穿通道的后部区段,且所述射流风道与所述贯穿通道后部区段的形状相适配,所述贯穿通道的后部区段以及所述射流风道的横截面均由后向前地渐缩;且
所述射流风道设置成受控地或可操作地沿前后方向移动,以在其向前移动至使其两个横向风道壁分别与所述贯穿通道后部区段的两个侧壁相抵接时关闭两个所述引风通道、在其向后移动至使其两个横向风道壁分别与所述贯穿通道后部区段的两个侧壁之间存在间隙时打开两个所述引风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射流风道的横截面呈由后向前渐缩的梯形;且
在两个所述引风通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射流风道的后向表面与所述机壳的后向表面相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射流风机为设置于所述射流风道下方并与所述射流风道连通的离心风机,以受控地驱动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外部的空气水平地流入所述离心风机、并由下往上地流进所述射流风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射流风机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射流风道的下方,所述射流风道配置成受控地或可操作地相对于所述射流风机移动;或者,
所述射流风机与所述射流风道直接或间接地固定相连,所述射流风道受控地或可操作地与所述射流风机一起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射流风道的前侧开设有射流出风口;且
所述射流风道内限定有竖向延伸的导流腔,且所述射流风道的内部对称地设有两个竖向延伸的弧形导流板,两个所述弧形导流板由后向前地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凸出弯曲,以使得所述导流腔邻近所述射流出风口的前部形成渐缩的弧形收口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腔内设有位于所述射流出风口内侧的多个导流片,所述多个导流片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列;且
所述导流片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弧形导流板在前后方向上的深度,以使得所述导流片处于所述弧形收口部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射流风道的前侧开设有射流出风口,所述射流风道内限定有竖向延伸的导流腔,所述导流腔内设有位于所述射流出风口内侧的多个导流片,所述多个导流片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列;且
所述导流片包括从下至上地由后向前弯曲延伸的弧形区段和由所述弧形区段的末端向前延伸至所述射流出风口的平直区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穿通道形成在所述机壳的中部,所述机壳还具有分别开设在其横向两侧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连通;且
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内的所述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内的所述风机均关于所述机壳在横向上的竖直平分面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内的所述风机均为转动轴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贯流风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51724.5A CN114060933B (zh) | 2020-07-30 | 2020-07-30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51724.5A CN114060933B (zh) | 2020-07-30 | 2020-07-30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60933A true CN114060933A (zh) | 2022-02-18 |
CN114060933B CN114060933B (zh) | 2022-10-28 |
Family
ID=80227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51724.5A Active CN114060933B (zh) | 2020-07-30 | 2020-07-30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60933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44472A (zh) * | 2021-03-09 | 2021-06-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新风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15143526A (zh) * | 2022-06-21 | 2022-10-0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WO2023246707A1 (zh) * | 2022-06-21 | 2023-12-2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WO2023246591A1 (zh) * | 2022-06-21 | 2023-12-2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WO2024149122A1 (zh) * | 2023-01-13 | 2024-07-1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139962A (ja) * | 2012-01-05 | 2013-07-18 | Kimura Kohki Co Ltd | 誘引パンカ |
CN104896704A (zh) * | 2015-05-29 | 2015-09-0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
CN105333501A (zh) * | 2015-09-22 | 2016-02-1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空调室内机送风方法 |
CN105627429A (zh) * | 2014-11-29 | 2016-06-0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空调器 |
CN106091320A (zh) * | 2016-06-12 | 2016-11-0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送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
CN106369790A (zh) * | 2016-08-19 | 2017-02-0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立式空调及导风板滑动机构 |
CN108534274A (zh) * | 2018-05-16 | 2018-09-14 |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净一体式结构以及空调器 |
CN108592354A (zh) * | 2018-05-14 | 2018-09-28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排风口可移动的温度控制系统 |
CN109340909A (zh) * | 2018-11-15 | 2019-02-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CN210891923U (zh) * | 2019-08-08 | 2020-06-3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2020
- 2020-07-30 CN CN202010751724.5A patent/CN1140609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139962A (ja) * | 2012-01-05 | 2013-07-18 | Kimura Kohki Co Ltd | 誘引パンカ |
CN105627429A (zh) * | 2014-11-29 | 2016-06-0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空调器 |
CN104896704A (zh) * | 2015-05-29 | 2015-09-0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
CN105333501A (zh) * | 2015-09-22 | 2016-02-1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空调室内机送风方法 |
CN106091320A (zh) * | 2016-06-12 | 2016-11-0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送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
CN106369790A (zh) * | 2016-08-19 | 2017-02-0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立式空调及导风板滑动机构 |
CN108592354A (zh) * | 2018-05-14 | 2018-09-28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排风口可移动的温度控制系统 |
CN108534274A (zh) * | 2018-05-16 | 2018-09-14 |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净一体式结构以及空调器 |
CN109340909A (zh) * | 2018-11-15 | 2019-02-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CN210891923U (zh) * | 2019-08-08 | 2020-06-3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44472A (zh) * | 2021-03-09 | 2021-06-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新风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15143526A (zh) * | 2022-06-21 | 2022-10-0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WO2023246707A1 (zh) * | 2022-06-21 | 2023-12-2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WO2023246548A1 (zh) * | 2022-06-21 | 2023-12-2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WO2023246591A1 (zh) * | 2022-06-21 | 2023-12-2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WO2024149122A1 (zh) * | 2023-01-13 | 2024-07-1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60933B (zh) | 2022-10-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060934B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4060933B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4060932A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2032847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9340909B (zh)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2113278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3566295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3577782U (zh) | 用于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射流装置及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6143846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6131990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2431089U (zh) | 用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射流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9246250U (zh)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7235785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4440319A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9340908A (zh)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4076352A (zh) | 用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射流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723580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235824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WO2021223648A1 (zh) | 用于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射流装置及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6976951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697691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4046566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3272866U (zh) | 用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射流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2227230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2431078U (zh) | 用于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射流装置及柜式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