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44054B - 一种车顶排水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顶排水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44054B CN114044054B CN202111536932.4A CN202111536932A CN114044054B CN 114044054 B CN114044054 B CN 114044054B CN 202111536932 A CN202111536932 A CN 202111536932A CN 114044054 B CN114044054 B CN 1140440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ainage
- roof
- water
- ceiling
- dr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6—Fixed roofs
- B62D25/07—Fixed roofs having water drainage or guide means integral with roof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顶排水结构及汽车。该车顶排水结构,包括:车顶钣金、引流突起和顶棚。引流突起设于所述车顶钣金下方,用于引导所述车顶钣金上凝结的水从所述引流突起处落下;顶棚设于所述车顶钣金下方,所述顶棚四周设有引流槽,并在所述引流槽的预设位置设有排水机构。该汽车包括上述车顶排水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顶棚部位只阻挡水,凝结的水滴集聚并滴落,车顶区域位置水滴无法正常排出,会出现顶盖内饰板相关区域滴水或渗水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顶排水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在北方冬天使用车辆时,车外环境及车身钣金温度很低,车内乘员及空调采暖均会使车内空气相对湿度增加,湿度相对较高的热空气与低温车身钣金接触时会在钣金内表面产生凝露现象,恶劣时会出现钣金内表面结霜现象。
由于顶盖内饰板与周边环境件安装匹配存在间隙或者空腔,无法做到完全的隔绝保温能力;当前顶盖内饰板基材中有防水材料,但无系统性的应对冬天滴水及渗水现象。
顶棚部位只阻挡水,但是集聚的水流无系统性的考虑,凝结的水滴集聚并滴落,特别是在车顶区域位置水滴无法正常排出,会出现顶盖内饰板相关区域滴水或渗水现象,且无有效的解决方案措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顶排水结构及汽车,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顶棚部位只阻挡水,凝结的水滴集聚并滴落,车顶区域位置水滴无法正常排出,会出现顶盖内饰板相关区域滴水或渗水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顶排水结构,包括:
车顶钣金;
引流突起,其设于所述车顶钣金下方,用于引导所述车顶钣金上凝结的水从所述引流突起处落下;
顶棚,其设于所述车顶钣金下方,所述顶棚四周设有引流槽,并在所述引流槽的预设位置设有排水机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顶棚上设有用于固定内饰配件的通孔,所述通孔周围设有向上翘起的翻边。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饰配件穿过所述通孔的连接部上设有向上突起的引流部,所述引流部的外轮廓面积大于所述通孔的轮廓面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引流部呈向上突起的伞状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机构包括:
排水口,其设置在所述引流槽上与A柱、B柱和/或C柱的对应处;
排水道,其与所述排水口连接,用于设置在所述A柱、B柱或C柱的护板内侧,将水排出车外。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口呈漏斗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排水道为排水管或为护板内侧设置的排水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顶棚呈向上突起结构,所述引流槽内侧的部分均高于所述引流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突起为多个回字形或者为多个连接在一起的小方格形。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突起为钣金结构或者阻尼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车顶钣金下方设置引流突起,将顶钣金上因为内外的温度差导致的冷凝水引导至引流突起上,当引流突起上的冷凝水汇集到一定量或者车辆发生颠簸时,引流突起上汇集的冷凝水就会落下,位于引流突起下方的顶棚,就会将落下的冷凝水接住,然后流至顶棚四周设置的引流槽内,引流槽的预设位置设置的排水机构,可将收集到的冷凝水排出车外,这样就避免了车顶钣金上大量的冷凝水流至车顶钣金两侧的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的安装位置,导致冷凝水会渗出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车顶排水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车顶排水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引流槽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排水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部与引流部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车顶钣金;2、引流突起;3、顶棚;31、引流槽;32、排水机构;321、排水口;322、排水道;33、翻边;4、连接部;5、引流部;6、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顶排水结构,包括:车顶钣金1、引流突起2和顶棚3。
引流突起2设于车顶钣金1下方,用于引导车顶钣金1上凝结的水从引流突起2处落下;顶棚3设于车顶钣金1下方,顶棚3四周设有引流槽31,并在引流槽31的预设位置设有排水机构32。
现有的车顶钣金型面基本呈现一个弧形区域,中间高两侧低,如果不在中间做几个拦截线最低点,水流应该是会向两侧的最低位置汇聚,这样可能造成两侧蓄积的水量过多,可能会溢出或渗出,车顶钣金两侧以及前后两端的部分正好是安装把手和遮阳板的位置,有些车内照明灯或者氛围灯也安装在车顶钣金型面的两侧位置。车顶上冷凝的水大量的汇集在此处后,会导致在车辆颠簸的时候正好将冷凝的水洒落在安装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的位置,长时间的洒落会导致水从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的安装位置渗出。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车顶钣金1下方设置引流突起2,将车顶钣金1上因为内外的温度差导致的冷凝水引导至引流突起2上,当引流突起2上的冷凝水汇集到一定量或者车辆发生颠簸时,引流突起2上汇集的冷凝水就会落下,位于引流突起2下方的顶棚3,就会将落下的冷凝水接住,然后流至顶棚3四周设置的引流槽31内,引流槽31的预设位置设置的排水机构32,可将收集到的冷凝水排出车外,这样就避免了车顶钣金1上大量的冷凝水流至车顶钣金1两侧的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的安装位置,导致冷凝水会渗出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的问题。
如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顶棚3上设有用于固定内饰配件的通孔,通孔周围设有向上翘起的翻边33。
在本实施例中,现有技术中在安装内饰配件,即顶灯、扶手、遮阳板等部件至顶棚3时,为了安装方便,通常在顶棚3上顶灯、扶手、遮阳板等部件的安装位置设置下凹的通孔,这样也是导致顶棚3上的水汇集至顶棚3两侧后,落下时导致在顶灯、扶手、遮阳板等部件的安装位置出现渗水情况的原因之一,由于采用了下凹的通孔,冷凝水在洒落至顶棚3上后,也会朝向低处流去,这样会导致顶棚3上洒落的冷凝水汇集至顶灯、扶手、遮阳板等部件的安装位置,从此处渗出。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顶棚3上设有用于固定内饰配件的通孔,不再采用下凹式的设计,而是将通孔设计为向上突起的形状。本例中,是在通孔周围设置向上翘起的翻边33,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冷凝水在洒落至顶棚3上时,即使落在顶灯、扶手、遮阳板等部件的安装位置,在有一些冷凝水聚集的情况下,也不会导致冷凝水从顶灯、扶手、遮阳板等部件的安装位置渗透出来,由于在顶灯、扶手、遮阳板等部件的安装位置的通孔处设置的向上翘起的翻边33,冷凝水在洒落至顶棚3上时,会被向上翘起的翻边33挡住,翻边33的高度高于周围其他位置的高度,冷凝水会向周边的其他位置流去,最终汇集在顶棚3四周形成的引流槽31内,并通过引流槽31预设位置上设置的排水机构32,将收集到的冷凝水排出车外,这样就避免了车顶钣金1上大量的冷凝水流至车顶钣金1两侧的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的安装位置,导致冷凝水会渗出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的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内饰配件穿过通孔的连接部4上设有向上突起的引流部5,引流部5的外轮廓面积大于通孔的轮廓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在安装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等内饰部件时,将内饰部件与顶棚3的连接部设计为穿过通孔后的端部设置引流部5,即将引流部5设置在顶棚3和车顶钣金1之间,并且使引流部5的外轮廓面积大于安装内饰配件通孔的轮廓面积,这样当车顶钣金1上的冷凝水由于积聚过多或者由于车身抖动而洒落时,在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的安装位置,洒落的冷凝水会洒落到引流部5上,由于引流部5的外轮廓面积大于安装内饰配件通孔的轮廓面积洒落的冷凝水不会进入安装内饰配件的通孔,再配合通孔周围设置的向上翘起的翻边33,也会避免冷凝水积聚过多而漫入安装内饰配件的通孔,从而引发渗水的现象。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引流部5呈向上突起的伞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将引流部5设置在内饰部件的引流部5穿过顶棚3的通孔的端部上,即将引流部5设置在顶棚3和车顶钣金1之间,引流部5呈向上突起,即引流部5的中部设计为从顶棚3向车顶钣金1方向突起,呈伞状结构,这样的设计可以在当车顶钣金1上的冷凝水由于积聚过多或者由于车身抖动而洒落时,在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的安装位置洒落的冷凝水会洒落到引流部5上,呈伞状的引流部5会将冷凝水更好的引流至顶棚3上,避免冷凝水洒落至内饰部件的连接部与顶棚3的通孔之间的间隙里,从间隙中渗出。
再次参见图4所示,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排水机构32包括:排水口321和排水道322。
排水口321设置在引流槽31上与A柱、B柱和/或C柱的对应处;排水道322与排水口321连接,用于设置在A柱、B柱或C柱的护板6内侧,将水排出车外。
现有的顶棚3及护板6,两者主要互相压接匹配,将钣金或者其他线束遮蔽在后面,保证外观整体贴合美观;普通结构的关注点,主要在外观型面压接的平顺及美观性,没有其他的功能;冷凝水有可能直接从搭接的边缘渗出,或者把水排向护板6上,流到其他位置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顶棚3呈向上突起结构,顶棚3的形状结构基本与车顶钣金1的形状结构相同,均是中部向上突起,两侧和前后两端随着车身结构向下延伸,所以引流槽31内侧部分的车顶钣金1均高于引流槽31。这样的设计可以使使顶棚3上收集的冷凝水最终都流到引流槽中,方便将收集到引流槽31内部的冷凝水有规划的排出,而不是大量毫无规律的积累,随意的洒落至顶棚3上方,没有合理的处理方法,导致洒落的冷凝水会从内饰配件的安装处渗出,影响用车体验。
本例中,为了将聚集到引流槽31内的冷凝水排出,在引流槽31上与A柱、B柱和/或C柱的对应处设置排水口321;设置排水道322与排水口321连接,排水道322用于设置在A柱、B柱或C柱的护板6内侧,将水排出车外。
一般情况下,在引流槽31预计设置排水口321的位置,将高度设计的较低,这样便于将聚集在引流槽31内的冷凝水引导到这个地方,通过设置在该处的排水口321,和与排水口321连接的排水道322排出车外。
另外,在本例中,顶棚3的四个角处设计排水机构32,即在A柱和C柱处对应处设计排水机构32,使顶棚3的引流槽31内的冷凝水从在A柱和C柱处设置的排水机构32排出。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设计的需求具体设计排水机构32的个数,当冷凝水较少时,可以选择仅仅在A柱或者C柱的对应位置中选择一处或者多处设置排水机构32。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是出现的冷凝水较多,或者顶棚3的面积较大,导致冷凝水较多,担心汇集到引流槽31内的冷凝水无法及时的排出,也可以在A柱、B柱和C柱的对应处均设置排水口321,并设置与排水口321连接的排水道322,排水道322用于设置在A柱、B柱或C柱的护板6内侧,将水排出车外。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排水口321呈漏斗状。
在本实施例中,顶棚3四周设置的引流槽31,采用的是设计的时候将模具设计为顶棚3四周有凹槽形状,作为引流槽31。顶棚3呈向上突起结构,顶棚3的形状结构基本与车顶钣金1的形状结构相同,均是中部向上突起,两侧和前后两端随着车身结构向下延伸,所以引流槽31内侧部分的车顶钣金1均高于引流槽31。也可以采用向上翘起的翻边形式,或者顶棚3四周打胶形成向上翘起的挡水边,均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
本例中,将排水口321设计为呈漏斗状的形式,类似于管嘴结构,可以方便将引流槽31的水排出,并且方便连接排水道322,结构简单。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排水道322为排水管或为护板内侧设置的排水腔。
在本实施例中,排水道322可以设计为一个排水管,通过排水管与呈漏斗状的排水口321连接,并将排水管固定在A柱、B柱或者C柱的内护板,将引流槽31聚集的冷凝水顺着A柱、B柱或者C柱的内护板内设置的排水管排出。
另外,排水道322还可以为护板内侧设置的排水腔。通过A/B/C柱的内护板做干湿分区结构,在A/B/C柱的内护板中设置排水腔,通过排水腔将水导向地板钣金,再通过地板钣金预留的排水缝隙排出车外;其中,A/B/C柱的内护板一般作用为支撑及装饰功能,一般没有考虑型腔干湿分区。
再次参见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引流突起2为回字形或者多个连接在一起的小方格形。
现有的车顶钣金型面基本呈现一个弧形区域,中间高两侧低,如果不在中间做几个拦截线最低点,水流应该是会向两侧的最低位置汇聚,这样可能造成两侧蓄积的水量过多,可能会溢出或渗出,车顶钣金两侧以及前后两端的部分正好是安装把手和遮阳板的位置,有些车内照明灯或者氛围灯也安装在车顶钣金型面的两侧位置。车顶上冷凝的水大量的汇集在此处后,会导致在车辆颠簸的时候正好将冷凝的水洒落在安装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的位置,长时间的洒落会导致水从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的安装位置渗出。
由于涉及车顶钣金1的水滴落到哪个区域,低落的水能否正常收集排出,如果车顶下方有天窗结构,需要针对性的评估;例如天窗类型包括:无天窗、小天窗、全景天窗、全景天幕;无天窗结构:不影响划分区域,全部顶棚3接水;有天窗的结构:由于遮阳帘是滑板式结构,可以通过滑板上做类似顶棚3的型面,保证承接的水顺利朝制定位置流下,即在滑板的周围设置滑板引流槽,使滑板接住冷凝水后,聚集到滑板引流槽内,在排放至顶棚3上。另外,针对有天窗的车顶,需要在顶棚3对应的位置开孔,并且一般天窗位于顶棚3的中部位置,这样的结构会影响引流突起2的结构设计。
为了更好的防止水流向两侧的最低位置汇聚,这样可能造成两侧蓄积的水量过多,可能会溢出或渗出,导致冷凝水从车顶钣金1两侧以及前后两端的部分安装内饰部件的位置渗出。为了避免天窗造成的影响,将顶棚3下方的引流突起2设计为回字形,最内圈的口字形引流突起2将天窗框设在回字形引流突起2内。并且在车顶钣金1最外侧的位置也设置一圈口字形的引流突起2,这样车顶钣金1上的冷凝水就会在向两侧和前后两端流动时,引流至回字形的引流突起2处,当聚集的过多或者车身受到震动的时候,就会洒落在顶棚3上,而不是大量的向顶棚3两侧和前后两端大量的聚集,利用引流突起2将车顶钣金1上的冷凝水分散。
在其他没有天窗的车顶中,引流突起2可以设计为多个连接在一起的小方格形。多个连接在一起方格形式的引流突起2将车顶钣金1划分成网状结构,在车顶上聚集的冷凝水会被限制在小方格内,并在引流突起2处聚集后洒落,呈分散的状态洒落在顶棚3上,最终汇集在顶棚3四周形成的引流槽31内,并通过引流槽31预设位置上设置的排水机构32,将收集到的冷凝水排出车外,这样就避免了车顶钣金1上大量的冷凝水流至车顶钣金1两侧的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的安装位置,导致冷凝水会渗出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的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引流突起2为钣金结构或者阻尼片。在本实施例中,引流突起2采用钣金结构或者阻尼片,并且形状为弧形结构,即引流突起2为从车顶钣金1向下突起的钣金结构或者阻尼片,呈回字形或者多个连接在一起的小方格。
如图1至图5所示,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车顶排水结构。该车顶排水结构包括:车顶钣金1、引流突起2和顶棚3。
引流突起2设于车顶钣金1下方,用于引导车顶钣金1上凝结的水从引流突起2处落下;顶棚3设于车顶钣金1下方,顶棚3四周设有引流槽31,并在引流槽31的预设位置设有排水机构32。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车顶钣金1下方设置引流突起2,将车顶钣金1上因为内外的温度差导致的冷凝水引导至引流突起2上,当引流突起2上的冷凝水汇集到一定量或者车辆发生颠簸时,引流突起2上汇集的冷凝水就会落下,位于引流突起2下方的顶棚3,就会将落下的冷凝水接住,然后流至顶棚3四周设置的引流槽31内,引流槽31的预设位置设置的排水机构32,可将收集到的冷凝水排出车外,这样就避免了车顶钣金1上大量的冷凝水流至车顶钣金1两侧的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的安装位置,导致冷凝水会渗出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的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顶棚3上设有用于固定内饰配件的通孔,通孔周围设有向上翘起的翻边33。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顶棚3上设有用于固定内饰配件的通孔,不再采用下凹式的设计,而是将通孔设计为向上突起的形状。本例中,是在通孔周围设置向上翘起的翻边33,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冷凝水在洒落至顶棚3上时,即使落在顶灯、扶手、遮阳板等部件的安装位置,在有一些冷凝水聚集的情况下,也不会导致冷凝水从顶灯、扶手、遮阳板等部件的安装位置渗透出来,由于在顶灯、扶手、遮阳板等部件的安装位置的通孔处设置的向上翘起的翻边33,冷凝水在洒落至顶棚3上时,会被向上翘起的翻边33挡住,翻边33的高度高于周围其他位置的高度,冷凝水会向周边的其他位置流去,最终汇集在顶棚3四周形成的引流槽31内,并通过引流槽31预设位置上设置的排水机构32,将收集到的冷凝水排出车外,这样就避免了车顶钣金1上大量的冷凝水流至车顶钣金1两侧的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的安装位置,导致冷凝水会渗出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的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内饰配件穿过通孔的连接部4上设有向上突起的引流部5,引流部5的外轮廓面积大于通孔的轮廓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在安装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等内饰部件时,将内饰部件与顶棚3的连接部设计为穿过通孔后的端部设置引流部5,即将引流部5设置在顶棚3和车顶钣金1之间,并且使引流部5的外轮廓面积大于安装内饰配件通孔的轮廓面积,这样当车顶钣金1上的冷凝水由于积聚过多或者由于车身抖动而洒落时,在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的安装位置,洒落的冷凝水会洒落到引流部5上,由于引流部5的外轮廓面积大于安装内饰配件通孔的轮廓面积洒落的冷凝水不会进入安装内饰配件的通孔,再配合通孔周围设置的向上翘起的翻边33,也会避免冷凝水积聚过多而漫入安装内饰配件的通孔,从而引发渗水的现象。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引流部5呈向上突起的伞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将引流部5设置在内饰部件的引流部5穿过顶棚3的通孔的端部上,即将引流部5设置在顶棚3和车顶钣金1之间,引流部5呈向上突起,即引流部5的中部设计为从顶棚3向车顶钣金1方向突起,呈伞状结构,这样的设计可以在当车顶钣金1上的冷凝水由于积聚过多或者由于车身抖动而洒落时,在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的安装位置洒落的冷凝水会洒落到引流部5上,呈伞状的引流部5会将冷凝水更好的引流至顶棚3上,避免冷凝水洒落至内饰部件的连接部与顶棚3的通孔之间的间隙里,从间隙中渗出。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排水机构32包括:排水口321和排水道322。
排水口321设置在引流槽31上与A柱、B柱和/或C柱的对应处;排水道322与排水口321连接,用于设置在A柱、B柱或C柱的护板6内侧,将水排出车外。
在本实施例中,顶棚3呈向上突起结构,顶棚3的形状结构基本与车顶钣金1的形状结构相同,均是中部向上突起,两侧和前后两端随着车身结构向下延伸,所以引流槽31内侧部分的车顶钣金1均高于引流槽31。这样的设计可以使使顶棚3上收集的冷凝水最终都流到引流槽中,方便将收集到引流槽31内部的冷凝水有规划的排出,而不是大量毫无规律的积累,随意的洒落至顶棚3上方,没有合理的处理方法,导致洒落的冷凝水会从内饰配件的安装处渗出,影响用车体验。
综上所述,通过在车顶钣金1下方设置回字形或者多个小方格形式的引流突起2,将车顶钣金1上因为内外的温度差导致的冷凝水引导至引流突起2上分散开来,当引流突起2上的冷凝水汇集到一定量或者车辆发生颠簸时,引流突起2上汇集的冷凝水就会落下,位于引流突起2下方的顶棚3,就会将落下的冷凝水接住,然后流至顶棚3四周设置的引流槽31内,引流槽31的预设位置设置的排水机构32,可将收集到的冷凝水排出车外,这样就避免了车顶钣金1上大量的冷凝水流至车顶钣金1两侧的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的安装位置,导致冷凝水会渗出把手、遮阳板、照明灯或者氛围灯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车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顶钣金(1);
引流突起(2),其设于所述车顶钣金(1)下方,用于引导所述车顶钣金(1)上凝结的水从所述引流突起(2)处落下,所述引流突起(2)为多个连接在一起的小方格形;
顶棚(3),其设于所述车顶钣金(1)下方,所述顶棚(3)四周设有引流槽(31),并在所述引流槽(31)的预设位置设有排水机构(32);
所述顶棚(3)上设有用于固定内饰配件的通孔,所述通孔周围设有向上翘起的翻边(33);所述内饰配件穿过所述通孔的连接部(4)上设有向上突起的引流部(5),所述引流部(5)的外轮廓面积大于所述通孔的轮廓面积,所述引流部(5)呈向上突起的伞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机构(32)包括:
排水口(321),其设置在所述引流槽(31)上与A柱、B柱和/或C柱的对应处;
排水道(322),其与所述排水口(321)连接,用于设置在所述A柱、B柱或C柱的护板内侧,将水排出车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321)呈漏斗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道(322)为排水管或为护板内侧设置的排水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突起(2)为钣金结构或者阻尼片。
6.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车顶排水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36932.4A CN114044054B (zh) | 2021-12-15 | 2021-12-15 | 一种车顶排水结构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36932.4A CN114044054B (zh) | 2021-12-15 | 2021-12-15 | 一种车顶排水结构及汽车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44054A CN114044054A (zh) | 2022-02-15 |
CN114044054B true CN114044054B (zh) | 2023-04-14 |
Family
ID=80213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36932.4A Active CN114044054B (zh) | 2021-12-15 | 2021-12-15 | 一种车顶排水结构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44054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8035U (ja) * | 1992-07-13 | 1994-02-01 | 八千代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における水受装置 |
JP2003095035A (ja) * | 2001-09-20 | 2003-04-03 | Kanto Auto Works Ltd | 自動車のルーフヘッダ部構造 |
JP4902395B2 (ja) * | 2007-03-08 | 2012-03-21 | 八千代工業株式会社 | ルーフパネルの排水構造 |
JP5365429B2 (ja) * | 2009-09-04 | 2013-12-1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グロメット |
JP6016672B2 (ja) * | 2013-02-28 | 2016-10-26 | ベバスト 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 ルーフパネル |
JP2015003535A (ja) * | 2013-06-19 | 2015-01-08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ルーフライニングへの電装部品の取り付け部周辺構造 |
DE102016112579B3 (de) * | 2016-07-08 | 2017-08-17 | Webasto SE | Strangförmiges Dichtungsprofil und Dachanordnung |
CN108528182A (zh) * | 2018-03-27 | 2018-09-14 | 安徽省地坤汽车天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天窗用的密封条 |
DE102020101558A1 (de) * | 2020-01-23 | 2021-07-29 | Webasto SE | Fahrzeugdach mit einer Lagervorrichtung eines Deckels |
CN111532346A (zh) * | 2020-05-12 | 2020-08-14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带内部冷凝水排水的商用车驾驶室 |
-
2021
- 2021-12-15 CN CN202111536932.4A patent/CN11404405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44054A (zh) | 2022-0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521542C (en) | Gutter guard | |
US9404266B2 (en) | Covered gutter system | |
US20050138866A1 (en) | Rain gutter cover | |
US20090311959A1 (en) | Roof vent having elongated baffles and discharge channels | |
US9447583B2 (en) | Dormer roof vent | |
CN212765640U (zh) | 具有顶盖支承装置的车顶 | |
CN114044054B (zh) | 一种车顶排水结构及汽车 | |
CN201310153Y (zh) | 格栅式防雨通风天窗 | |
JPH11281112A (ja) | 換気フード | |
CA1226413A (en) | Roofing systems | |
JP4490471B2 (ja) | 自動車の外気導入構造 | |
GB2315251A (en) | A reservoir for a motor vehicle | |
JPH02240358A (ja) | 軒先構造 | |
JPH0891058A (ja) | ダクトの入水防止構造 | |
CN109853874B (zh) | 通风式金属屋面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 |
CN217711447U (zh) | 一种窗台雨棚结构 | |
KR200321410Y1 (ko) | 낙수유도돌기가 형성된 조립식 건물의 빗물받이 받침 | |
JPS637662Y2 (zh) | ||
CN212737707U (zh) | 一种汽车天窗防水结构 | |
DE3715788C2 (zh) | ||
JPS6035505B2 (ja) | 採光窓 | |
JPH04166421A (ja) | スライディングルーフ・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 |
JPH0627452Y2 (ja) | 自動車用バイザ− | |
JP3779645B2 (ja) | 建物の屋根棟における換気部構造 | |
JPS6120187Y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