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96501A - 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96501A CN103496501A CN201310486606.6A CN201310486606A CN103496501A CN 103496501 A CN103496501 A CN 103496501A CN 201310486606 A CN201310486606 A CN 201310486606A CN 103496501 A CN103496501 A CN 1034965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od
- cup
- lattice
- drink
-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包括用于与一次性杯装饮品的杯体扣合连接的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用于放置固态食物的食品格,该食品格的上端具有便于取拿所放置的食物的开口,其侧面和下端在盖体与杯体扣合后处于扣合空间内,并且该食品格的侧面上或/和下端面上设置有连通食品格内外的镂空网孔。本发明以巧妙的构思、简单的结构将一次性杯装饮品食品包装的新概念付诸于实际,在冲调饮品时使热水或开水的热气从镂空网孔进入食品格内加热食物,并将饮品的香味传递给固态食物,使消费者享受一种全新的食品感受,使用方便快捷,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适合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包装领域,尤其是在使用中涉及到热水冲调饮品的一次性包装,具体地讲,涉及的是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好,消费能力也大大提高!快速冲调式饮品的一次性杯装形式逐渐被公众消费所接受,一次性杯装饮品成为大众日常消费饮品之一,诸如快速冲调式一次性杯装奶茶,茶类以及咖啡等等,具体来说,本发明中所称的一次性杯装饮品是指饮品原料单独包装,在销售时附送有方便快捷的一次性使用的容器具(主要为杯具),消费者使用时将饮品原料拆开放入上述附送的容器具内使用热水或开水自行快速冲调饮用。目前全部的一次性杯装饮品的包装(杯体和杯盖)功能设计都是单一饮品功能,这也符合消费者和市场的普通需求,因此也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保持现有观念,缺乏进一步创新。
中国专利“200420120059.6”公开了一种一次性饮料杯盖,在杯盖顶部设有凹槽,并将用于宣传推广服务信息的光盘封装在其内,消费者在喝完饮料后可以将光盘带走,了解其内存储的信息。该光盘设计根据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提供不同的信息,达到吸引消费者并促进消费者购买欲望的目的,有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的效果。
中国专利“200920053929.5”公开了一种一次性纸杯盖,该纸杯盖由纸制成,它包括盖顶和杯盖主体,其中,杯盖主体的底部具有一喇叭口,其顶部向外凸出形成与杯体开口处的凸缘扣合的沟槽。所述的盖顶中部向下凹进,凹进处的边缘成型有加强条。所述的盖顶外沿开设有出水口。其效果在于卫生环保,防止杯盖松脱而造成饮料外溢。
中国专利“201220312097.6”公开了一种一次性杯盖,包括杯盖本体,杯盖本体的顶面上设有可容纳吸管的沉槽。所述杯盖本体的顶面局部下陷形成下突出部,下突出部的内腔即为所述沉槽。其效果在于便于吸管携带,能防止忘带吸管现象的发生。
现有技术中也有在杯体内设置单独储存空间用于储存饮品原料的技术方案,但其效果也仅是为了方便饮品原料携带,具体案例在本案中不再赘述。
上述公开的本领域技术方案虽然都有设计类似于储物仓的结构,但其在设计思路和目的效果方面仅仅起到了单纯的储物作用,在其他方式上并无任何拓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一次性杯装饮品都只是单一饮品功能的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奇思妙想,打破常规思维的限制,在本发明中提出了一种将饮品和食品完美结合的杯盖结构和方式,并提供一种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以扩展现有一次性杯装饮品的功能,开创了一次性包装领域一种新型的包装模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包括用于与一次性杯装饮品的杯体扣合连接的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用于放置固态食物的食品格,该食品格的上端具有便于取拿所放置的食物的开口,其侧面和下端在盖体与杯体扣合后处于扣合空间内,并且该食品格的侧面上或/和下端面上设置有连通食品格内外的镂空网孔。其中,盖体的材料采用PEPE聚乙烯塑料或 PP聚丙烯塑料或其它食品级安全的包装材料。食品格相对于盖体在竖直方向的位置可以是整体高于盖体,也可以是整体低于盖体,还可以开口部分高于盖体而下端面低于盖体,主要根据实际生产的产品具体作出适应性调整。
作为优选,所述镂空网孔的形状为圆形、类圆形、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以不影响固态食物的放置为基本原则。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处设有用于将其封闭的封口膜或/和扣盖。
为了方便杯盖单独放置,所述食品格的下端面设有底座,避免食品格下端面直接与放置处接触,避免污染食物。
为了确保食品格内的固态食物的密封包装,所述食品格上设有将镂空网孔封闭且便于撕破或戳破的封口膜。封口膜的材料采用塑封膜或铝箔膜或其他食品级封口材料。
更进一步地,所述食品格至少具有两层,相邻两层之间相互扣合。
为了便于消费者在不取开盖体的情况下引用饮品,所述盖体上避开食品格设有吸管插孔。该吸管插孔的形状不受限制,而在生产中一般还会采用封口膜将其封闭,在使用时撕开或戳开使用。
基于上述结构,本发明还公开了该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至少由盖体、食品格和镂空网孔构成的杯盖主体的形状制作生产模具;
(2)采用一次成型技术通过生产模具获得杯盖主体;
(3)将固态食物装入食品格中并使用封口膜或/和扣盖将食品格的开口完全密封;
(4)使用封口膜将食品格上设有镂空网孔的下端面或/和侧面完全密封,获得成品杯盖。
进一步地,所述杯盖主体还包括设置于食品格下端面的底座,以及设置于盖体上的吸管插孔。
同时本发明中还公开了上述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温度大于40℃的热水或开水在杯体内冲调饮品;
(2)撕破或戳破镂空网孔处的封口膜;
(3)将该杯盖扣合于杯体上保持杯体内呈封闭状态2~10分钟,杯体内的热气通过镂空网孔进入食品格加热放置于内的固态食物,并将饮品的香味渗入固态食物中;
(4)揭开食品格开口处的封口膜或/和扣盖,食用食物。
本发明的关键点在于:结合现有一次性杯装饮品具有快速冲调、便捷使用的特点,并扩展出消费者使用一种产品便能享受两种美味(饮品+食品)的新功能;在结构上体现为,在盖体上设置具有镂空网孔的食品格,并事先放入固态食物,消费者在冲调饮品时利用热水或开水的热气快速加热食物,并将饮品的香味渗入食品中,给消费者一种全新美妙的食品感受。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在一次性包装领域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并将其转化为实际构造予以实现,是超乎于本技术领域的常规思维之上,开创了一种新型的一次性杯装饮品和食品的包装模式,在行业内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以巧妙的构思、简单的结构将一次性杯装饮品食品包装的新概念付诸于实际,在冲调饮品时使热水或开水的热气从镂空网孔进入食品格内加热食物,并将饮品的香味传递给固态食物,使消费者享受一种全新的食品感受,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并且本发明使用方便快捷,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适合推广应用。
(2)本发明使用封口膜或/和扣盖将食品格的开口封闭,一方面保证其内固态食物的安全卫生,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防止热气进入食品格后快速散去,利用封闭空间加快食物的加热速度,提高使用的便捷性;进一步地讲,对于开口封闭的方式,单独采用封口膜能够较好地对开口进行封闭,但在实际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容易造成破损而引起产品损坏,而单独采用扣盖的防护效果较好但其密封性不如封口膜,因此较佳的方案为先采用封口膜密封再使用扣盖防护。
(3)本发明在食品格的镂空网孔上也设有封口膜,以此保证食品格内食物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风味和品质,在使用时只需将其撕开或戳破即可,十分方便快捷;作为一种方案,在食品格下端面设有镂空网孔时,可在下端面的边缘设置一圈底座,此时封口膜与底座连接也可实现镂空网孔的封闭,同时较为便于使用。
(4)本发明根据实际需求可进一步进行扩展,即将食品格设置为多层形式,可在每层放置不同风味的食品,相邻两层之间采用扣合方式连接,既可保证封闭,又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镂空网孔一种形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镂空网孔另一种形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镂空网孔再一种形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使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上下两层结构的爆炸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盖体,2-食品格,3-开口,4-镂空网孔,5-封口膜,6-扣盖,7-底座,8-吸管插孔,9-杯体,10-吸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的一次性杯装饮品只具有单一饮品功能的问题,利用现有此类饮品快速冲调、便捷使用的特点,提出一种将食品完美整合于此类饮品包装中的新概念、新思维,具体体现为该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如图1至图5所示,其包括用于与一次性杯装饮品的杯体扣合连接的盖体1,所述盖体上设有用于放置固态食物的食品格2,该食品格的上端具有便于取拿所放置的食物的开口3,其侧面和下端在盖体与杯体扣合后处于扣合空间内,并且该食品格的侧面上或/和下端面上设置有连通食品格内外的镂空网孔4。其中,盖体的材料采用PEPE聚乙烯塑料或 PP聚丙烯塑料或其它食品级安全的包装材料。食品格相对于盖体在竖直方向的位置可以是整体高于盖体,也可以是整体低于盖体,还可以开口部分高于盖体而下端面低于盖体,主要根据实际生产的产品具体作出适应性调整。
作为优选,所述镂空网孔的形状为圆形、类圆形、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以不影响固态食物的放置为基本原则。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施例的杯盖的制造方法如下:
(1)按由盖体、食品格和镂空网孔构成的杯盖的形状制作生产模具;
(2)采用一次成型技术通过生产模具获得成品杯盖。
进一步地,将饮品原料和固态食物分别单独包装,再装入与上述成品杯盖匹配的杯体9内并将该成品杯盖和杯体扣合即形成产品。
使用时,先将饮品原料包装拆开在杯体内使用温度大于40℃的热水或开水冲调,盖上该杯盖并将固态食物的包装拆开放入食品格内,使固态食物受到饮品热气的加热和饮品香味的渗入,之后便能享受饮品和食品的双重美味。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开口处设有用于将其封闭的封口膜5,并且在所述食品格上设有将镂空网孔封闭且便于撕破或戳破的封口膜5。封口膜的材料采用塑封膜或铝箔膜或其他食品级封口材料。如此设计,能够确保食品格内的固态食物的密封包装,并保证食品格内食物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风味和品质。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施例的杯盖的制造方法如下:
(1)按由盖体、食品格和镂空网孔构成的杯盖主体的形状制作生产模具;
(2)采用一次成型技术通过生产模具获得杯盖主体;
(3)将固态食物装入食品格中并使用封口膜将食品格的开口完全密封;
(4)使用封口膜将食品格上设有镂空网孔的下端面或/和侧面完全密封,获得成品杯盖。
进一步地,将饮品原料单独包装,再装入与上述成品杯盖匹配的杯体内并将该成品杯盖和杯体扣合即形成产品。
使用时,方法如下:
(1)将饮品原料包装拆开放入杯体内,并使用温度大于40℃的热水或开水在杯体内冲调饮品;
(2)撕破或戳破镂空网孔处的封口膜,使食品格内外连通;
(3)将该杯盖的盖体扣合于杯体上保持杯体内呈封闭状态2~10分钟,杯体内的热气通过镂空网孔进入食品格加热放置于内的固态食物,并将饮品的香味渗入固态食物中;
(4)揭开食品格开口处的封口膜,食用食物,取开杯盖即可引用饮品。
由于在开口处有了封口膜的设置,在制造时需要预先将固态食物装入食品格,同时从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考虑,也最好设置封口膜将镂空网孔封闭。也是由于开口处封口膜的设置,在使用时能保证杯体内空间和食品格空间的封闭性,使热气不易散失,加快食物的加热速度,使用更便捷。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所述开口处设有用于将其封闭的扣盖6。扣盖与食品格开口处的扣合方式可采用分离式扣合,也可采用翻盖式扣合,可根据实际生产具体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是否设置封口膜将镂空网孔封闭也可根据放入食品格内的固态食物的包装形式来确定,具体来讲,当固态食物采用如实施例1的单独包装方式时,镂空网孔可以不必采用封口膜封闭,而当固态食物采用如实施例2的预置在食品格内的方式时,最好将镂空网孔封闭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
在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上也略有不同,分别为:
当固态食物单独包装时
制造方法为先按由盖体、食品格和镂空网孔构成的杯盖主体的形状和扣盖的形状分别制作相应的生产模具;然后采用一次成型技术通过生产模具获得杯盖主体和扣盖,如果扣盖采用翻盖式扣合,则再将扣盖和杯盖主体活动连接再扣合获得该成品杯盖,如果扣盖采用分离式扣合则将扣盖和杯盖主体直接扣合获得该成品杯盖;之后将饮品原料和固态食物分别单独包装,再装入与上述成品杯盖匹配的杯体内并将该成品杯盖和杯体扣合即形成产品;
使用方法为先将饮品原料包装拆开在杯体内使用温度大于40℃的热水或开水冲调,盖上该杯盖并打开扣盖然后将固态食物的包装拆开放入食品格内之后关闭扣盖保持杯体内呈封闭状态2~10分钟,使固态食物受到饮品热气的加热和饮品香味的渗入,之后便能享受饮品和食品的双重美味。
当固态食物预置在食品格内时
制造方法为先按前述方法获得杯盖主体和扣盖,再将固态食物装入食品格中并使用扣盖将食品格的开口封闭,然后使用封口膜将食品格上设有镂空网孔的下端面或/和侧面完全密封,获得成品杯盖;之后将饮品原料单独包装,再装入与上述成品杯盖匹配的杯体内并将该成品杯盖和杯体扣合即形成产品;
使用方法为先将饮品原料包装拆开放入杯体内,并使用温度大于40℃的热水或开水在杯体内冲调饮品;然后撕破或戳破镂空网孔处的封口膜,使食品格内外连通;将该杯盖的盖体扣合于杯体上保持杯体内呈封闭状态2~10分钟,杯体内的热气通过镂空网孔进入食品格加热放置于内的固态食物,并将饮品的香味渗入固态食物中;最后揭开扣盖,食用食物,取开杯盖即可引用饮品。
实施例4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所述开口处设有用于将其封闭的封口膜5和扣盖6,其中,该封口膜主要用于完全封闭该开口,该扣盖主要用于进一步封闭该开口和保护该封口膜。为了确保食品格内的固态食物的密封包装,所述食品格上设有将镂空网孔封闭且便于撕破或戳破的封口膜。封口膜的材料采用塑封膜或铝箔膜或其他食品级封口材料。为了方便杯盖单独放置,所述食品格的下端面设有底座7,对于底座的设置形式,较为优选的方式为在食品格下端面边缘设置一圈,此时封口膜与底座连接也可实现镂空网孔的封闭,较为便于使用。
为了便于消费者在不取开盖体的情况下引用饮品,所述盖体上避开食品格设有吸管插孔8。该吸管插孔的形状不受限制,而在生产中一般还会采用封口膜将其封闭,在使用时撕开或戳开使用。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施例的杯盖的制造方法如下:
(1)按由盖体、食品格、镂空网孔、底座和吸管插孔构成的杯盖主体的形状和扣盖的形状分别制作相应的生产模具;
(2)采用一次成型技术通过生产模具获得杯盖主体和扣盖,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描述,扣盖和杯盖主体采用分离式扣合方式;
(3)将固态食物装入食品格中并使用封口膜将食品格的开口完全密封,然后再将扣盖扣合在开口上;
(4)使用封口膜将食品格上设有镂空网孔的下端面或/和侧面完全密封,再用封口膜封闭吸管插孔,获得成品杯盖。
进一步地,将饮品原料单独包装,再装入与上述成品杯盖匹配的杯体内并将该成品杯盖和杯体扣合即形成产品。
使用时,方法如下:
(1)将饮品原料包装拆开放入杯体内,使用温度大于40℃的热水或开水在杯体内冲调饮品;
(2)撕破或戳破镂空网孔处的封口膜,使食品格内外连通;
(3)将该杯盖的盖体扣合于杯体上保持杯体内呈封闭状态2~10分钟,杯体内的热气通过镂空网孔进入食品格加热放置于内的固态食物,并将饮品的香味渗入固态食物中;
(4)揭开食品格开口处的扣盖和封口膜,食用食物,从吸管插孔插入吸管10可饮用饮品,也可将该杯盖取下单独放置,此时底座支撑杯盖避免其内食物通过镂空网孔与放置处接触,安全卫生。
实施例5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主要在于,所述食品格设计为上下两层格结构,两层之间相互扣合连接,并且其分层结构上也设有镂空网孔,便于热气流动,如此可将不同风味的食物放置于不同层内。相应地,所述开口直接与上层格连通,底座则是与下层格连接;而将镂空网孔封闭的封口膜主要将连通食品格内外的镂空网孔封闭,分层上的镂空网孔一般不设置封口膜,但如果内置的食物会发生串味情况,则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封口膜。
在其制造方法上的区别仅在于按分层的结构分别制作生产模具并分别组合。在其使用方法上的区别仅在于食用时分开取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发明。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发明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发明一致的,也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包括用于与一次性杯装饮品的杯体扣合连接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有用于放置固态食物的食品格,该食品格的上端具有便于取拿所放置的食物的开口,其侧面和下端在盖体与杯体扣合后处于扣合空间内,并且该食品格的侧面上或/和下端面上设置有连通食品格内外的镂空网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网孔的形状为圆形、类圆形、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处设有用于将其封闭的封口膜或/和扣盖。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格的下端面设有底座。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格上设有将镂空网孔封闭且便于撕破或戳破的封口膜。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格至少具有两层,相邻两层之间相互扣合。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避开食品格设有吸管插孔。
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至少由盖体、食品格和镂空网孔构成的杯盖主体的形状制作生产模具;
(2)采用一次成型技术通过生产模具获得杯盖主体;
(3)将固态食物装入食品格中并使用封口膜或/和扣盖将食品格的开口完全密封;
(4)使用封口膜将食品格上设有镂空网孔的下端面或/和侧面完全密封,获得成品杯盖。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主体还包括设置于食品格下端面的底座。
1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温度大于40℃的热水或开水在杯体内冲调饮品;
(2)撕破或戳破镂空网孔处的封口膜;
(3)将该杯盖扣合于杯体上保持杯体内呈封闭状态2~10分钟,杯体内的热气通过镂空网孔进入食品格加热放置于内的固态食物,并将饮品的香味渗入固态食物中;
(4)揭开食品格开口处的封口膜或/和扣盖,食用食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86606.6A CN103496501A (zh) | 2013-10-17 | 2013-10-17 | 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86606.6A CN103496501A (zh) | 2013-10-17 | 2013-10-17 | 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96501A true CN103496501A (zh) | 2014-01-08 |
Family
ID=49861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86606.6A Pending CN103496501A (zh) | 2013-10-17 | 2013-10-17 | 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496501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42780A (zh) * | 2016-12-14 | 2017-05-31 | 有奥堂(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 便携式饮料盒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48421A (en) * | 1975-12-09 | 1982-09-07 | House Food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 Process for reconstituting dehydrated food |
JPH07315449A (ja) * | 1994-05-26 | 1995-12-05 | Nissin Food Prod Co Ltd | 二重蓋付容器 |
CN2450135Y (zh) * | 2000-10-09 | 2001-09-26 | 苏秋金 | 一种饮食容器 |
JP2004131147A (ja) * | 2002-10-11 | 2004-04-30 | Nippon Delica Foods Kyodo Kumiai | 調理麺容器およびカップ調理麺 |
CN1636839A (zh) * | 2003-12-22 | 2005-07-13 | 有限会社富士 | 在杯形容器中带粉状汤料的小麦食品及其食用方法 |
CN101913456A (zh) * | 2004-11-23 | 2010-12-15 | 罗彪 | 用于饮料容器的调料分配器 |
KR101173421B1 (ko) * | 2011-11-05 | 2012-08-10 | 이지은 | 식품용기 |
CN203473501U (zh) * | 2013-10-17 | 2014-03-12 | 兰庆天 | 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 |
-
2013
- 2013-10-17 CN CN201310486606.6A patent/CN10349650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48421A (en) * | 1975-12-09 | 1982-09-07 | House Food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 Process for reconstituting dehydrated food |
JPH07315449A (ja) * | 1994-05-26 | 1995-12-05 | Nissin Food Prod Co Ltd | 二重蓋付容器 |
CN2450135Y (zh) * | 2000-10-09 | 2001-09-26 | 苏秋金 | 一种饮食容器 |
JP2004131147A (ja) * | 2002-10-11 | 2004-04-30 | Nippon Delica Foods Kyodo Kumiai | 調理麺容器およびカップ調理麺 |
CN1636839A (zh) * | 2003-12-22 | 2005-07-13 | 有限会社富士 | 在杯形容器中带粉状汤料的小麦食品及其食用方法 |
CN101913456A (zh) * | 2004-11-23 | 2010-12-15 | 罗彪 | 用于饮料容器的调料分配器 |
KR101173421B1 (ko) * | 2011-11-05 | 2012-08-10 | 이지은 | 식품용기 |
CN203473501U (zh) * | 2013-10-17 | 2014-03-12 | 兰庆天 | 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42780A (zh) * | 2016-12-14 | 2017-05-31 | 有奥堂(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 便携式饮料盒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S2648919T3 (es) | Cápsula para bebidas | |
CN203473501U (zh) | 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 | |
CN102596739A (zh) | 可压缩的组合包装盒 | |
JP2010531785A (ja) | 逆盃形小区画付コップ | |
KR20120007187A (ko) | 이중구조의 음료컵 | |
CN103496501A (zh) | 一次性杯装饮品专用的新型杯盖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 |
EP2773577B1 (en) | Form-retaining pad for preparing a beverage, assembly of a beverage preparation machine comprising a pad holder and such a form-retaining pad and related methods | |
TWM452728U (zh) | 冷熱冰杯之改良(第四案) | |
CN203667191U (zh) | 杯盖 | |
CN203359177U (zh) | 具有多层密封室的一次性热塑包装容器 | |
CN202912177U (zh) | 即冲速食立式方便面包装袋 | |
CN202030153U (zh) | 一种瓶的防伪连接结构 | |
CN206101949U (zh) | 一种新型多功能拉杆箱包 | |
CN203934979U (zh) | 纸杯 | |
KR200487454Y1 (ko) | 즉석 식품 포장 세트 | |
TWI505978B (zh) | 粉末狀咖啡及其類似物用之單劑量膠囊 | |
TWM606490U (zh) | 沖泡飲品之包裝改良結構 | |
CN213200504U (zh) | 新型便携式饮品冷泡组合杯 | |
CN202636012U (zh) | 双层盖碗 | |
CN209720342U (zh) | 带果壳袋的食品包装袋 | |
CN212891854U (zh) | 一种兼具盲盒功能的饮料包装新结构 | |
CN203852153U (zh) | 方便与饮料瓶结合的饮食杯 | |
CN102092531B (zh) | 一种瓶的防伪连接结构 | |
CN206336537U (zh) | 一种展示月饼包装盒 | |
CN207001070U (zh) | 抗压包装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