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80844B - 执行与外部设备的近场通信的信息处理装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执行与外部设备的近场通信的信息处理装置、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80844B CN102880844B CN201210310628.2A CN201210310628A CN102880844B CN 102880844 B CN102880844 B CN 102880844B CN 201210310628 A CN201210310628 A CN 201210310628A CN 102880844 B CN102880844 B CN 10288084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fety element
- request
- response
-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 baseband cont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8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101150013977 TSN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101000658739 Homo sapiens Tetraspanin-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102100035873 Tetraspanin-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08—Gen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reading of electronic memory record carriers, independent of its reading method, e.g. power transf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23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reader and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selectively switching between reader and record carrier appearance, e.g. i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devices where the NFC device may function as an RFID reader or as an RFID ta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Bus Control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于执行与外部设备的近场通信的信息处理装置、方法。其中的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多个接口,被配置为与多个元件连接,多个元件中的每个能够根据对应的应用执行独立的处理;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多个元件;以及前端,由多个元件共享并被配置为执行与外部设备的近场通信,其中,当元件存储指示元件的第一识别信息和对应于应用的第二识别信息时,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接收来自元件的第一识别信息,并且发送指定第一识别信息的第一请求;以及前端还被配置为从外部设备接收指定第二识别信息的第二请求,使得存储第二识别信息的元件执行独立的处理。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
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第200810186655.7号的分案申请,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装置、方法。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使通信能够在短时间建立的信息处理装置、方法。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先前曾提出有关使用单频载波的通过电磁感应的近场通信(NFC)的方案(例如,日本特许公报No.3695464)。在使用单频载波的情况下,如果多个设备同时与其它单一设备通信,将发生冲突并使该单一设备无法有效地接收来自其它多个设备的信号。就此,前述方案中每个设备在辨别来自其它设备的射频(RF)场不存在之后,自身产生RF场。
在设备(例如设备A)执行与其它单一设备(例如设备B)的近场通信的一些情况下,设备A包含多个独立的设备(例如,设备a、设备b和设备c),且设备a、设备b和设备c以有线的方式彼此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设备A只能产生一个RF场。即,设备a、设备b和设备c中的每个与其它设备共享使用RF场的通信部,且设备a、设备b和设备c之中只有一个能代表设备A执行与其它设备B的近场通信。
如果设备A中设备a、设备b和设备c中的每个同时试图与设备B通信,将发生冲突。因为设备a、设备b和设备c中的每个都不产生独立的RF场,但设备a、设备b和设备c中的一个,不同于前述方案,不能预先检测是否其它设备在产生RF场。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情况设计了本发明。本发明能够确保甚至在设备不能预先检测是否其它设备在产生RF场的情况下避免冲突。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多个接口,被配置为与多个元件连接,多个元件中的每个能够根据对应的应用执行独立的处理;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多个元件;以及前端,由多个元件共享并被配置为执行与外部设备的近场通信,其中,当元件存储指示元件的第一识别信息和对应于应用的第二识别信息时,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接收来自元件的第一识别信息,并且发送指定第一识别信息的第一请求;以及前端还被配置为从外部设备接收指定第二识别信息的第二请求,使得存储第二识别信息的元件执行独立的处理。
元件可被包含在单个外壳中并以有线的方式彼此连接。
该多个元件可由可移除的和固定的元件组成。
该多个元件中的每个可以是安全地执行基于对应应用的处理的元件。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被信息处理装置利用的信息处理方法,该信息处理方法包括:根据对应的应用,使用多个元件执行独立的处理;使用控制器控制多个元件,控制器包括处理器;以及使用由多个元件共享的前端执行近场通信,近场通信包括与外部设备的无线传输,其中,元件存储指示元件的第一识别信息和对应于应用的第二识别信息;控制器接收来自元件的第一识别信息,并且发送指定第一识别信息的第一请求;以及前端从外部设备接收指定第二识别信息的第二请求,然后存储第二识别信息的元件执行独立的处理,其中第二识别信息对应于由前端接收到的第二识别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起动时,控制器对多个元件分配用于通信的不同时隙。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确保避免冲突。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参考下面的详细说明,可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可轻易获得对本发明更全面的理解以及本发明带来的许多益处。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NFC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NFC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带控制器的功能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元件的功能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制造时由基带控制器执行的时隙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由安全元件执行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式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制造时的时隙设定处理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正常起动时由基带控制器执行的时隙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正常起动时由基带控制器执行的时隙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正常起动时的时隙设定处理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正常起动时的时隙设定处理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正常起动时的时隙设定处理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正常起动时的时隙设定处理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外部NFC设备执行轮询的情况下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从外部设备NFC读取数据的情况下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从NFC设备读取数据的情况下的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几幅图中都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件。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多个接口,被配置为与多个元件连接,多个元件中的每个能够根据对应的应用执行独立的处理;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多个元件;以及前端,由多个元件共享并被配置为执行与外部设备的近场通信,其中,当元件存储指示元件的第一识别信息和对应于应用的第二识别信息时,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接收来自元件的第一识别信息,并且发送指定第一识别信息的第一请求;以及前端还被配置为从外部设备接收指定第二识别信息的第二请求,使得存储第二识别信息的元件执行独立的处理。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被信息处理装置利用的信息处理方法,该信息处理方法包括:根据对应的应用,使用多个元件执行独立的处理;使用控制器控制多个元件,控制器包括处理器;以及使用由多个元件共享的前端执行近场通信,近场通信包括与外部设备的无线传输,其中,元件存储指示元件的第一识别信息和对应于应用的第二识别信息;控制器接收来自元件的第一识别信息,并且发送指定第一识别信息的第一请求;以及前端从外部设备接收指定第二识别信息的第二请求,然后存储第二识别信息的元件执行独立的处理,其中第二识别信息对应于由前端接收到的第二识别信息。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NFC通信系统1的结构。本实施例中,该NFC通信系统1由NFC设备51和外部NFC设备52构成。
NFC设备51通常由便携式移动设备构成,例如IC(集成电路)卡、蜂窝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腕表、笔或个人计算机;而外部NFC设备52由例如读/写器构成。应理解,以上只是示例。外部NFC设备52和NFC设备51使用例如ISM(工业、科学和医学)波段中的13.56MHz的载波,在数十厘米距离内(包括它们彼此接触的情况)执行相互的近场通信。
NFC设备51的外壳包含基带控制器61,安全元件62-0、62-1和62-2,以及前端63。在NFC设备51的制造时,安全元件62-0被并入和固定于其中。同时,安全元件62-1和62-2在需要时可以由NFC设备51的管理员(例如,向用户提供NFC设备51的实体)移除和安装。如图1和图2所示,基带控制器61与前端63,安全元件62-0、62-1和62-2与前端63,通过例如总线或软线的线彼此连接。
基带控制器61控制安全元件62-0、62-1和62-2(以下,除非需要单独区分,它们将被简单地称为“安全元件62”)之中的每个的操作。特别地,在制造时,基带控制器61执行对安全元件62-0分配用于通信的时隙的处理,在起动时,基带控制器61执行对多个安全元件62-0、62-1和62-2分配用于通信的不同时隙的处理。起动时的例子包括已被供电时以及各安全元件62中的任何一个已被移除或添加时。
安全元件62-0、62-1和62-2之中的每个按照单独的应用工作,安全地执行独立的处理。系统码,作为用于识别应用的识别信息,被分配给每个应用。例如,安全元件62-0用作被分配了系统码SC0的轨道通行证,安全元件62-1被分配系统码SC1并用作用于在给定加盟店付款的预付卡,安全元件62-2用作被分配了系统码SC2的用户工作场所的ID(识别)卡。例如,当NFC设备51被置于接近按照具有给定系统码的应用工作的外部NFC设备52时,与具有该系统码的应用对应的各安全元件62之一个与外部NFC设备52通信。
此外,识别号ID0、ID1、ID2被分别分配给安全元件62-0、62-1和62-2,它们是用于识别各安全元件的识别信息。
每个应用的管理员知道他或她所管理的应用的系统码,但不知道由其他管理员管理的应用的系统码。每个安全元件62指定系统码以辨别具有对应应用的其它安全元件62的存在,单独地获取所辨别的安全元件62的ID,并根据该ID与该单个安全元件62通信。
前端63代表NFC设备51执行与外部NFC设备52的近场通信。即,前端63由基带控制器61和安全元件62-0、62-1和62-2共享,并具有执行与外部NFC设备52的近场通信的功能。因此,前端63提供从基带控制器61到安全元件62-0、62-1和62-2以及外部NFC设备52的信号,并提供从外部NFC设备52到基带控制器61以及安全元件62-0、62-1和62-2的信号。由该前端提供的信号可包括作为用于从几个安全元件之中识别出一个安全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系统码。来自安全元件62-0、62-1和62-2中的任何一个的信号被提供给其它两个、基带控制器61和外部NFC设备52。请注意,信号交换以数据包为基础。
图3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基带控制器61的功能结构。基带控制器61包括发送部81、接收部82、设定部83、确定部84和选择部85。
发送部81向前端63发送信号。接收部82从前端63接收信号。设定部83对变量赋值。确定部84做各种确定。选择部85做各种选择。
图4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安全元件62的功能结构。安全元件62包括确定部101、接收部102、发送部103、存储部104和模式设定部105。
确定部101做各种确定。接收部102从前端63接收信号。发送部103向前端63发送信号。发送部103具有在时隙分配前按随机定时的时隙执行通信的功能。
存储部104以非易失性的方式存储每个应用的系统码和作为用于识别每个安全元件62的识别信息的识别号。在各安全元件62之中,安全元件62-0在NFC设备51的制造时被并入和固定于其中,以非易失性的方式存储设定的时隙号。安全元件62-1和62-2在NFC设备51的制造后安装于其内,以易失性的方式存储设定的时隙号。
模式设定部105蒋安全元件62的模式设定为正常模式或睡眠模式。
下面参照图5和图6,说明在NFC设备51的制造时执行的时隙设定处理。图5示出在NFC设备51的制造时由基带控制器61执行的过程。图6示出在NFC设备51的电源已开启时由安全元件62执行的过程。
在NFC设备51的制造时,制造者开启NFC设备51的电源,在工厂里操作外部NFC设备52以发布用于写时隙号的指令。在图5的步骤S101,基于以上指令,NFC设备51中基带控制器61的发送部81发送轮询请求。该轮询请求的系统码被设定为“All”,该命令要求所有安全元件62返回响应。而在本例中,只有安全元件62-0安装在NFC设备51中。
安全元件62的接收部102从基带控制器61接收信号。在图6的步骤S121,确定部101确定是否已接收到信号,若未接收到信号,则控制等待直至接收到任何信号。若接收到任何信号,则在步骤S122确定部101确定是否所接收信号的目标是其自己的安全元件62。在本例中,是确定是否其自己的安全元件62的系统码与轮询请求中指定的系统码一致。若所接收信号的目标不是其自己的安全元件62,则忽略该信号,控制返回步骤S121。
若所接收信号的目标是其自己的安全元件62(本例中已指定了所有系统码,因此其自己的安全元件62的系统码与之一致),则在步骤S123确定部101确定是否所接收信号是轮询请求。若所接收信号是轮询请求,即,若其自己的安全元件62的系统码已被指定且轮询请求已被接收,则在步骤S126确定部101确定是否其自己的安全元件62中已设定时隙号。若已设定时隙号,则在步骤S128发送部103在对应于设定的时隙号的定时发送响应,该响应中添加有其自己的安全元件62的识别号。因为在前述处理中未设定时隙号,在步骤S127发送部103在对应于随机时隙号的定时发送添加有识别号的响应。
在图5的步骤S102,基带控制器61的接收部82接收安全元件62发送的轮询响应。在本例中,只有安全元件62-0安装在NFC设备51中,因此只从安全元件62-0发送该响应,其识别号为ID0。
在步骤S103,发送部81发送设定时隙请求(ID0,TSN0)。即,请求在识别号为ID0的安全元件62-0中设定时隙号TSN0。此外,此时通过参数指定非易失性存储为存储方法。
由于设定时隙请求中指定的是识别号ID0,该设定时隙请求只被安全元件62-0获取,即使安全元件62-1和62-2存在,该设定时隙请求也将被它们忽略。即,安全元件62-0的确定部101在步骤S121确定是否接收到任何信号,并在步骤S122确定是否所接收信号的目标是其自己的安全元件62。本例中因为指定了识别号ID0,所以确定所接收信号的目标是安全元件62-0。此外,确定部101在步骤S123确定该信号不是轮询请求,其后在步骤S124确定所接收信号是设定时隙请求。
若确定所接收信号是设定时隙请求,则在步骤S129确定部101根据设定的时隙中用于存储方法的参数来确定是否已指定非易失性存储为存储方法。若未指定非易失性存储(即,若已指定易失性存储),则在步骤S131存储部以易失性的方式存储所接收的时隙号作为其自己的安全元件62的时隙号。因为是易失性的方式,存储的时隙号在断电时将被删除。
另一方面,若已通过参数指定非易失性存储作为用于存储设定的时隙的方法,则在步骤S130存储部104以非易失性的方式存储所接收的时隙号。因为以非易失性的方式存储该时隙号,时隙号甚至在NFC设备51的电源供电停止后将被保持。即使在已有任何时隙号被存储的情况下,仍将执行步骤S130的处理,现有的时隙号被新的时隙号重写。
在步骤S130或S131的存储处理后,在步骤S132发送部103发送响应,该响应中添加有其自己的安全元件62的识别号。在本例中,安全元件62-0发送添加有识别号ID0的响应。
如图7所示,安全元件62有两个模式:正常模式和睡眠模式。在初始状态,安全元件62被设定为正常模式。在正常模式下,安全元件62能够响应轮询请求、设定时隙请求和其它命令。在睡眠模式下,安全元件62能够只对重设请求响应。在正常模式下设定时隙时,模式设定部105将模式转换为睡眠模式。若在睡眠模式下已接收到重设请求,模式设定部105将模式转换为正常模式。在本例中,因为正常模式下已接收到设定时隙请求,所以在步骤S133模式设定部105将模式设定为睡眠模式。
若在步骤S132发送设定时隙响应,则在步骤S104基带控制器61的接收部82接收该设定时隙响应(ID0)。即,基带控制器61接收来自安全元件62-0的添加有识别号ID0的响应,由此辨别时隙号TSN0已存储在安全元件62-0中。请注意,步骤S132和步骤133的处理可以相反的顺序执行。
若在图6的步骤S214辨别所接收的信号不是设定时隙请求,则执行步骤S125到S136的处理。这些处理将在随后与图9和图10所示的正常起动时的时隙设定处理一起说明。
关于在制造时设定时隙的处理,以下参考图8进一步说明基带控制器61、安全元件62-0和前端63的相互关系。
在步骤S201,基带控制器61的发送部81向所有系统码的安全元件62发送轮询请求。前端63在步骤S221接收该请求,并在步骤S222将该请求通过广播或路径控制发送到所有安全元件62。本例中只安装了安全元件62-0,因此在步骤S211安全元件62-0的接收部102接收该请求。
在步骤S212,响应于该请求,安全元件62-0的发送部103返回轮询响应,该响应中添加有其自己的安全元件62的识别号ID0。在对应于随机时隙号的定时向作为请求来源的基带控制器61发送该响应。前端63在步骤S223接收该响应并在步骤S224将该响应发送到基带控制器61。
在步骤S202,基带控制器61通过其接收部102接收该响应,以辨别响应的安全元件62-0的识别号ID0。于是,此后基带控制器61能够与安全元件62-0直接通信。
因此,在步骤S203,基带控制器61的发送部81向识别号为ID0的安全元件62-0发送设定时隙请求。在该请求中,时隙号TSN被设定为最小值TSN0。
前端63在步骤S225接收该请求,并在步骤S226将该请求发送到安全元件62-0。在步骤S213,识别号为ID0的安全元件62-0通过其接收部102接收该请求,存储部104以非易失性的方式存储时隙号TSN0。由此,此后安全元件62-0在对应于存储的时隙号TSN0的定时执行通信。由于该时隙号TSN0是对应于最早定时的值,安全元件62-0能够比任何其它安全元件62更早地执行通信。
在步骤S214,安全元件62-0的发送部103向作为请求来源的基带控制器61发送设定时隙响应。该响应添加有作为发送者的识别号的ID0,以及用于确认的已被设定和存储的设定和存储的时隙号TSN0。
前端63在步骤S227接收该响应,并在步骤S228将该响应发送到基带控制器61。在步骤S204,基带控制器61的接收部82接收该响应,由此辨别时隙号已存储在安全元件62-0中。
在上述方式中,时隙号以非易失性的方式预先存储在安全元件62-0中,而安全元件62-0在NFC设备51的制造时安装于其中。请注意,在初始安装了多个安全元件62的情况下,则时隙号以非易失性的方式存储在每个安全元件62中。
使用时,其中固定安装了安全元件62-0的NFC设备51还被提供有可移除的安全元件62-1和62-2,如图1和图2所示。
在使用上述包含安全元件62-0、62-1和62-2的NFC设备51的情况下,在NFC设备51已被供电时执行如图9和图10所示的正常起动时的时隙设定处理。
在NFC设备的电源51已开启时,或者在有充足的时间对NFC设备51读取数据或者写入数据的情况下,当NFC设备51被置于接近外部NFC设备52并被供电时,NFC设备51中的基带控制器61自发地执行图9和图10所示的正常起动时的时隙设定处理。即,在最早定时的时隙已被分配给固定的安全元件62-0时,通过以下方式将比固定的安全元件62-0晚的定时的时隙分配给可移除的安全元件62-1和62-2。
在步骤S301,基带控制器61的发送部81发送轮询请求(All,TSNmax)。该请求的目标是所有(All)系统码的安全元件62。此外,此时时隙号TSN被设定为最大值TSNmax(例如15)。即,允许安全元件62在至多为该最大号的任意号的定时返回响应。
每个安全元件62的接收部102接收该请求,并确定是否其中已设定时隙号(图6的步骤S216)。在制造时时隙号已通过上述处理设定和以非易失性的方式储存在安全元件62-0中。因此,安全元件62-0的发送部103在对应于时隙号TSN0的定时向基带控制器61发送轮询响应(图6的步骤218)。另一方面,时隙号还未在安全元件62-1或62-2中设定,因此它们在对应于随机时隙号的定时返回响应(图6的步骤132)。
因为在安全元件62-0中设定的时隙号对应于最早定时,在步骤S302基带控制器61的接收部82接收来自各安全元件62之中具有ID0的安全元件62-0的轮询响应。在步骤S303,基带控制器61的发送部81发送设定时隙请求。在该请求中,安全元件62-0的ID0和TSN0分别被设定为目标的识别号和时隙号。
安全元件62-0的接收部102接收该请求,因为安全元件62-0的识别号是ID0且已保存时隙号,其发送部103返回响应(图6的步骤S132),其模式设定部105设定模式为睡眠模式(图6的步骤S133)。由此,此后除了重设请求之外,安全元件62-0将不响应任何其它请求。这样有助于避免阻碍其它安全元件62的请求。
在步骤S304,基带控制器61的接收部82接收来自识别号为ID0的安全元件62-0的响应,并辨别其模式已被转换为睡眠模式。
在步骤S305,基带控制器61的设定部83设定时隙号TSN为TSN1。即,设定与分配给安全元件62-0的号TSN0的之后第二最早的定时对应的号TSN1。
在步骤S306,基带控制器61的确定部84确定是否有其他有效响应。即,安全元件62-1和62-2在对应于随机时隙号的定时返回对轮询请求的响应。除非时隙号发生冲突,否则基带控制器61能够接收这些响应。冲突的发生可以通过添加到数据包的检错码出错来辨别。检错码中没有出错说明没有冲突发生。
若有其它有效响应,则在步骤S307选择部85选择一个有效响应。在步骤S308,发送部81向发送了所选择响应的安全元件62发送设定时隙请求。此时,时隙号TSN有步骤S305设定的值TSN1。此外,由于该安全元件是可移除的,存储方法被设定为易失性存储。这样,本设定处理是在起动时执行的,即已供电时或安全元件62已被移除或添加时。
安全元件62接收该请求,并在对应于随机时隙号的定时返回响应(图6的步骤S127)。在步骤S309基带控制器61的接收部82接收该设定时隙响应。在步骤S310,设定部83将时隙号TSN增加1。在本例中,时隙号TSN被设定为TSN2。
此后,控制返回步骤S306,确定是否有其它有效响应。若有其它有效响应,则在步骤S307选择该响应,并执行类似步骤。
若确定没有其它有效响应,则在步骤S311基带控制器61的发送部81发送轮询请求。此时,所有的系统码均被指定,且时隙号被设定为最大值TSNmax。
每个安全元件62返回对此请求的响应(图6的步骤S127)。但因为设定了睡眠模式,已设定时隙的安全元件62不返回响应(图6的步骤S133)。由此,基带控制器61在没有被任何已设定时隙号的安全元件62的响应干扰的情况下,能够只接收来自未设定时隙号的安全元件的响应。因此,这个设定时隙号的处理可以迅速完成。
在步骤S312,基带控制器61的接收部82接收来自安全元件62的轮询响应。在步骤S313,确定部84确定是否有任何有效响应。若有任何有效响应,则在步骤S314设定部83将表示没有响应返回的次数的变量N设定为0。
此后,在步骤S307到S310以及步骤S306,执行选择有效响应的处理,并向发送了该响应的安全元件62发送设定时隙请求,以设定其时隙。
若没有有效响应,则在步骤S315设定部83将变量N增加1。在步骤S316,确定部84确定是否变量N已达到预先设定的最大值Nmax。若变量N未达到该最大值Nmax,即,若无响应返回该轮询的次数尚未达到最大值Nmax,控制返回步骤S311并重复后续处理。
若无响应返回该轮询的次数已达到最大值Nmax,则很可能所有安全元件62中均已设定时隙。由此,下面执行的过程是将已设定成睡眠模式的安全元件62转换到正常模式。
即,在步骤S317,确定部84确定是否已向已辨别的所有安全元件62发送重设请求。若识别号已辨别的各安全元件62包括任何未被发送重设请求的安全元件62,则在步骤S318选择部85选择一个这样的安全元件62。在步骤S319,发送部81向所选择的安全元件62发送重设请求。
在图6的步骤S125,安全元件62的确定部101确定是否所接收信号是重设请求。若所接收信号是重设请求,则在步骤S134发送部103发送响应,该响应中添加有其自己的安全元件62的识别号。在步骤S135,模式设定部105设定模式为正常模式。由此,此后安全元件62能够接收和处理所有请求等。请注意,步骤S134和步骤S135的处理可以相反的顺序执行。此后,控制返回步骤S121并重复后续处理。
若在步骤S125确定所接收信号不是重设请求,说明所接收信号是轮询请求、设定时隙请求和重设请求之外的其它信号。因此,在步骤S136安全元件62执行对应于该信号的处理。此后,控制返回步骤S121并重复后续处理。
回到图10,在步骤S320,基带控制器的接收部82接收由安全元件62在图6的步骤S134发送的重设响应。由于安全元件62已被设定成正常模式,此后它能够执行正常的处理。
此后,在步骤S317,确定部84再次确定是否已向已辨别的所有安全元件62发送重设请求。若识别号已辨别的各安全元件62包括任何未被发送重设请求的安全元件62,则在步骤S318选择一个这样的安全元件62,在步骤S319,执行向该安全元件62发送重设请求的处理,在步骤S320执行接收来自该安全元件62的响应的处理。
以上述方式重复类似的处理直至在步骤S317确定已向已辨别的所有安全元件62发送重设请求。在所有安全元件62已被转换到正常模式时本过程结束。
下面参照图11到14说明在正常起动时基带控制器61、安全元件62和前端63之间执行的时隙设定处理。
在步骤S401,基带控制器61的发送部81向所有系统码的安全元件62发送轮询请求。前端63在步骤S541接收该请求,并在步骤S542将该请求通过广播或路径控制发送到所有安全元件62。在本例中,因为安装了安全元件62-1和62-2以及安全元件62-0,安全元件62-0、62-1和62-2的各接收部102分别在步骤S541、S481和S511接收该请求。
请注意,该轮询请求也被发送到其来源,但这里出于便利略去了解释和说明。
在步骤S452,安全元件62-0的发送部103响应该请求。即,安全元件62-0用其存储的最早时隙号TSN0向作为请求来源的基带控制器61发送轮询响应,该响应中添加有其自己的识别号ID0。前端63在步骤S543接收该响应,并在步骤S544将该响应发送到基带控制器61。
在步骤S402,基带控制器61通过其接收部82接收该响应,由此辨别响应的安全元件62-0的识别号ID0。由此,此后基带控制器61能够与安全元件62-0直接通信。
安全元件62-1和62-2也响应轮询请求,但由于安全元件62-1或62-2中尚未设定时隙号,它们在对应于随机时隙号的定时响应该轮询请求。
假设,例如安全元件62-2在与安全元件62-0的之后第二最早的时隙的号对应的定时响应,则在步骤S512安全元件62-2的发送部103向基带控制器61(即请求的来源)返回轮询响应,该响应中添加有其自己的安全元件62的识别号ID2。前端63在步骤S545接收该轮询响应,并在步骤S546将该轮询响应发送到基带控制器61(即请求的来源)。
在步骤S403,基带控制器61通过其接收部82接收该响应,由此辨别响应的安全元件62-2的识别号ID2。由此,此后基带控制器61能够与安全元件62-2直接通信。
假设安全元件62-1在与相对于安全元件62-2的第二最早的时隙的号对应的定时响应,则在步骤S482安全元件62-1的发送部103向基带控制器61(即请求的来源)返回轮询响应,该响应中添加有其自己的安全元件62的识别号ID1。前端63在步骤S547接收该轮询响应,并在步骤S548将该轮询响应发送到基带控制器61(即请求的来源)。
在步骤S404,基带控制器61通过其接收部82接收该响应,由此辨别响应的安全元件62-1的识别号ID1。由此,此后基带控制器61能够与安全元件62-1直接通信。
通过上述方式辨别了识别号的基带控制器61以响应的接收顺序执行对各安全元件62分配时隙号的处理。在下面的说明中,假设发生了冲突,且安全元件62-1和62-2中均未设定时隙号。
在步骤S405,基带控制器61的发送部81向识别号为ID0的安全元件62-0发送带有时隙号TSN0的设定时隙请求。请注意,如上所述,时隙号TSN0已在制造时预先设定和存储在安全元件62-0中,所以该请求使安全元件62-0进入睡眠状态。
前端63在步骤S549接收该设定时隙请求,并在步骤S550将该设定时隙请求发送到安全元件62-0。不必说该信号也被发送到安全元件62-1和62-2,但因地址不符而被忽略。
在步骤S453安全元件62-0的接收部102接收该设定时隙请求,但由于存储部104已存储时隙号TSN0,不执行新的存储处理(图6的步骤S130),在步骤454发送部103返回设定时隙响应(图6的步骤S132)。然后,模式设定部105设定模式为睡眠模式(图6的步骤S133)。
前端63在步骤S551接收该设定时隙响应,并在步骤S552将该响应发送到基带控制器61(即请求的来源)。在步骤S406基带控制器61通过其接收部82接收该响应,由此辨别安全元件62-0已被转换到睡眠模式。
在本例中,由于安全元件62-1和62-2的识别号未被辨别,在步骤S407基带控制器61的发送部81向所有系统码的安全元件62发送轮询请求。前端63在步骤S553接收该请求,并在步骤S554通过广播或路径控制将该请求发送到所有安全元件62。安全元件62-0、62-1和62-2的各接收部102分别在步骤S455、S483和S513接收该请求。在本例中,因为安全元件62-0已被转换到睡眠状态,只有安全元件62-1和62-2在对应于随机时隙号的定时返回响应。
假设,例如安全元件62-2是第一个响应的,则在步骤S514其发送部103向基带控制器61(即请求的来源)发送轮询响应,该响应中添加有其自己的安全元件62的识别号ID2,由此来响应请求。前端63在步骤S555接收该响应,并在步骤S556将该响应发送到基带控制器61。在步骤S408基带控制器61的接收部82接收该响应。
假设安全元件62-1是其次响应的,则在步骤S484其发送部103向基带控制器61(即请求的来源)发送轮询响应,该响应中添加有其自己的安全元件62的识别号ID1,由此来响应请求。前端63在步骤S557接收该响应,并在步骤S558将该响应发送到基带控制器61。在步骤S409基带控制器61的接收部82接收该响应。
基带控制器61以响应的接收顺序执行设定时隙号的处理。即,在步骤S410,基带控制器61的发送部81向识别号为ID2的安全元件62-2发送设定时隙请求。在该请求中,号TSN1被设定为时隙号TSN,号TSN1对应于在最小值TSN0的之后第二最早的定时。
前端63在步骤S559接收该请求,在步骤S560将该请求发送到识别号为ID2的安全元件62-2。在步骤S515安全元件62-2的接收部102接收该请求。不必说该请求也被发送到安全元件62-0和62-1并分别在步骤S456和步骤S485被接收,但因地址不符而被忽略。
在步骤S515安全元件62-2通过其接收部102接收该请求之后,存储部104以易失性的方式存储时隙号TSN1。由此,此后安全元件62-2可以在对应于存储的时隙号TSN1的定时通信。
在步骤S516,安全元件62-2的发送部103向基带控制器61(即请求的来源)发送设定时隙响应(图6的步骤S132)。该响应添加有作为发送者的识别号的ID2,以及用于确认的设定和存储的时隙号TSN1。在输出该响应后,模式被设定为睡眠模式(图6的步骤S133)。
在步骤S561接收该响应后,前端63在步骤S562将该响应发送到基带控制器61。在步骤S411基带控制器61的接收部82接收该响应,由此辨别时隙号已存储在安全元件62-2中。
在由于发生冲突从安全元件62-1在步骤S484发送的响应未被基带控制器61成功接收的情况下,则在步骤S412基带控制器61再次向所有系统码的安全元件62发送轮询请求。前端63在步骤S563接收该请求,并在步骤S564通过广播或路径控制将该请求发送到所有安全元件62。安全元件62-0、62-1和62-2的各接收部102分别在步骤S457、S486和S517接收该请求。在本例中,因为安全元件62-0和62-2已转换到睡眠模式,只有安全元件62-1在对应于随机时隙号的定时返回响应。
在步骤S487安全元件62-1的发送部103通过向基带控制器61(即请求的来源)发送添加有其自己的安全元件62的识别号ID1的轮询响应,以响应请求。前端63在步骤S565接收该响应,并在步骤S566将该响应发送到基带控制器61。在步骤S413基带控制器61的接收部82接收该响应。
下面,基带控制器61执行设定时隙号的处理。即,在步骤S414,基带控制器61的发送部81向识别号为ID1的安全元件62-1发送设定时隙请求。在该请求中设定了时隙号TSN2。
前端63在步骤S567接收该请求,并在步骤S568将该请求发送到识别号为ID1的安全元件62-1。在步骤S488安全元件62-1的接收部102接收该响应。不必说该请求也被发送到安全元件62-0和62-2并分别在步骤S458和步骤S518被接收,但因地址不符而被忽略。
在步骤S488安全元件62-1通过其接收部102接收该请求之后,存储部104以易失性的方式存储时隙号TSN2。由此,此后安全元件62-1可以在对应于存储的时隙号TSN2的定时通信。
在步骤S489,安全元件62-1的发送部103向基带控制器61(即请求的来源)发送设定时隙响应。该响应添加有作为发送者的识别号的ID1,以及用于确认的已被设定和存储的设定和存储的时隙号TSN2。在输出该响应后,安全元件62-1的模式被转换为睡眠模式(图6的步骤S133)。
在步骤S569接收该响应后,前端63在步骤S570将该响应发送到基带控制器61。在步骤S415基带控制器61的接收部82接收该响应,由此辨别时隙号已被存储在安全元件62-1中。
如上所述时隙号的设定处理已经完成,因此将安全元件62的模式恢复为正常模式的处理如下:
在步骤S416,基带控制器61的发送部81向识别号为ID0的安全元件62-0发送重设请求。
前端63在步骤S571接收该请求,并在步骤S572将该请求发送到识别号为ID0的安全元件62-0。在步骤S459安全元件62-0的接收部102接收该请求。不必说该请求也被发送到安全元件62-1和62-2并分别在步骤S490和步骤S519被接收,但因地址不符而被忽略。
在步骤S459安全元件62-0通过其接收部102接收该请求之后,发送部103在步骤S460向基带控制器61(即请求的来源)发送添加有识别号ID0的响应(图6的步骤S134),模式设定部105设定模式为正常模式(图6的步骤135)。由此,此后安全元件62-0能够执行正常的处理。
在步骤S573接收该响应后,前端63在步骤S574将该响应发送到基带控制器61。在步骤S417基带控制器61的接收部82接收该响应,由此辨别安全元件62-0已被转换到正常模式。
使其它安全元件62转换到正常模式的处理以类似的方式执行。
在步骤S418,基带控制器61的发送部81向识别号为ID2的安全元件62-2发送重设请求。
前端63在步骤S575接收该请求,并在步骤S576将该请求发送到识别号为ID2的安全元件62-2。在步骤S520安全元件62-2的接收部102接收该请求。不必说该请求也被发送到安全元件62-0和62-1并分别在步骤S461和步骤S491被接收,但因地址不符而被忽略。
在步骤S520安全元件62-2通过其接收部102接收该请求之后,发送部103在步骤S521向基带控制器61(即请求的来源)发送添加有识别号ID2的响应(图6的步骤S134),模式设定部105设定模式为正常模式(图6的步骤135)。由此,此后安全元件62-0能够执行正常的处理。
在步骤S577接收该响应后,前端63在步骤S578将该响应发送到基带控制器61。在步骤S419基带控制器61的接收部82接收该响应,由此辨别安全元件62-2已被转换到正常模式。
此外,在步骤S420,基带控制器61的发送部81向识别号为ID1的安全元件62-1发送重设请求。
前端63在步骤S579接收该请求,并在步骤S580将该请求发送到识别号为ID1的安全元件62-1。在步骤S492安全元件62-1的接收部102接收该请求。不必说该请求也被发送到安全元件62-0和62-2并分别在步骤S462和步骤S522被接收,但因地址不符而被忽略。
在步骤S492安全元件62-1通过其接收部102接收该请求之后,发送部103在步骤S493向基带控制器61(即请求的来源)发送添加有识别号ID1的响应(图6的步骤S134),模式设定部105设定模式为正常模式(图6的步骤135)。由此,此后安全元件62-1能够执行正常的处理。
在步骤S581接收该响应后,前端63在步骤S582将该响应发送到基带控制器61。在步骤S420基带控制器61的接收部82接收该响应,由此辨别安全元件62-1已被转换到正常模式。
在上述示例中,假定每个安全元件62都被单独指定以对其输出重设请求。但请注意,可一次指定所有安全元件62为目标。
如上所述,执行时隙号的分配使得相同的时隙号不被分配给多个安全元件62,因此决不发生冲突。在由外部NFC设备52进行轮询时,例如,以如图15所示的方式执行过程。
在步骤S601,外部NFC设备52向NFC设备51输出轮询请求。这时,通信目标的系统码被设定为All,时隙号被设定为最大可设定号TSNmax。
NFC设备51中的前端63在步骤S611接收该请求,并在步骤S612将该请求提供给NFC设备51内的每个部分。安全元件62-2、62-1和62-0以及基带控制器61分别在步骤S631、S641、S651和S661接收该请求。
每个安全元件62在与分别设定其中的时隙号对应的定时响应该请求。特别地,在步骤S652,设定了最早时隙号TSN0的安全元件S62-0返回轮询响应,该响应中添加有其自己的识别号ID0。前端63在步骤S613接收该响应,并在步骤S614将该响应提供给外部NFC设备52和每个安全元件62。
在步骤S602外部NFC设备52接收该响应。由此,外部NFC设备52辨别安全元件62-0的识别号。安全元件62-2、62-1和62-0以及基带控制器61分别在步骤S632、S642、S653和S662接收该响应,但它们忽略该响应因为没有输出请求。
下面,在步骤S633,设定有第二最早的时隙号TSN1的安全元件62-2返回轮询响应,该响应中添加有其自己的识别号ID2。前端63在步骤S615接收该响应,并在步骤S616将该响应提供给外部NFC设备52和每个安全元件62。
在步骤S603外部NFC设备52接收该响应。由此,外部NFC设备52辨别安全元件62-2的识别号。安全元件62-2、62-1和62-0以及基带控制器61分别在步骤S634、S643、S654和S663接收该响应,但它们忽略该响应因为没有输出请求。
此外,在步骤S644,设定有最晚时隙号TSN2的安全元件62-1返回轮询响应,该响应中添加有其自己的识别号ID1。前端63在步骤S617接收该响应,并在步骤S618将该响应提供给外部NFC设备52和每个安全元件62。
在步骤S604外部NFC设备52接收该响应。由此,外部NFC设备52辨别安全元件62-1的识别号。安全元件62-2、62-1和62-0以及基带控制器61分别在步骤S635、S645、S655和S664接收该响应,但它们忽略该响应因为没有输出请求。
如上所述,设定时隙号使得相同的时隙号不被设定在多个安全元件62中。因此,即使每个号的时隙被分配的时间段很短,也不会发生冲突,且可以快速通信。
下面参考图16说明在NFC设备51从外部NFC设备52读取数据的情况下的过程。
在步骤S671,NFC设备51中的基带控制器61向前端63输出轮询请求。这时,通信目标的系统码被设定为外部NFC设备52的系统码SCE,时隙号被设定为最大可设定号TSNmax。
NFC设备51中的前端63在步骤S721接收该请求,并在步骤S722将该请求提供给NFC设备51内的每个部分和外部NFC设备52。安全元件62-2、62-1和62-0以及基带控制器61分别在步骤S711、S691、S681和S672接收该请求,而外部NFC设备52在步骤S741接收该请求。
因为系统码不符,每个安全元件62和基带控制器61均不对此响应。因为系统码与其自己的系统码一致,外部NFC设备52在对应于随机时隙号的定时响应该请求。即,在步骤S742,外部NFC设备52返回轮询响应,该响应中添加有其自己的识别号IDE。前端63在步骤S723接收该响应,并在步骤S724将该响应提供给每个安全元件62和基带控制器61。
安全元件62-2、62-1和62-0分别在步骤S712、S692和S682接收该响应,但它们忽略该响应因为没有输出轮询请求。输出了轮询请求的基带控制器61在步骤S673接收该请求,由此辨别外部NFC设备52的识别号。
下面,在步骤674基带控制器61发送读请求,同时指定对方的识别号IDE。前端63在步骤S725接收该响应,并在步骤S726将该响应提供给NFC设备51内的每个部分和外部NFC设备52。安全元件62-2、62-1和62-0以及基带控制器61分别在步骤S713、S693、S683和S675接收该请求,但忽略该请求因为识别号不符。外部NFC设备52在步骤S743接收该请求。
在步骤S743接收了读请求的外部NFC设备52在步骤S744返回读响应,该响应中添加有其自己的识别号IDE。前端63在步骤S727接收该响应,并在步骤S728将该响应提供给每个安全元件62和基带控制器61。
安全元件62-2、62-1和62-0分别在步骤S714、S694和S684接收该响应,但忽略该响应因为没有输出读请求。在步骤676基带控制器61接收该请求。由此,此后基带控制器61能够从外部NFC设备52读取数据。
在相反地外部NFC设备52从例如NFC设备51中的安全元件62-1读取数据的情况下的过程如图17所示。
在步骤S801,外部NFC设备52向NFC设备51输出轮询请求。这时,通信目标的系统码被设定为安全元件62-1的系统码SC1,时隙号被设定为最大可设定号TSNmax。
NFC设备51中的前端63在步骤S811接收该请求,并在步骤S812将该请求提供给NFC设备51内的每个部分。安全元件62-2、62-1和62-0以及基带控制器61分别在步骤S831、S841、S861和S871接收该请求。
因为系统码不符,安全元件62-0和62-2以及基带控制器61不对此响应。因为系统码与其自己的系统码SC1一致,安全元件62-1在对应于所设定的时隙号TSN2的定时响应该请求。即,在步骤S842,安全元件62-1返回轮询响应,该响应中添加有其自己的识别号ID1。前端63在步骤S813接收该响应,并在步骤S814将该响应提供给每个安全元件62、基带控制器61和外部NFC设备52。
安全元件62-2、62-1和62-0以及基带控制器61分别在步骤S832、S843、S862和S872接收该响应,但它们忽略该响应因为没有输出请求。输出了该请求的外部NFC设备52在步骤S802接收该响应,由此辨别安全元件62-1的识别号ID1。
下面,在步骤S803外部NFC设备52发送读请求,同时指定对方的识别号ID1。前端63在步骤S815接收该响应,并在步骤S816将该响应提供给NFC设备51内的每个部分。安全元件62-2和62-0以及基带控制器61分别在步骤S833、S863和S873接收该请求,但忽略该请求因为识别号不符。安全元件62-1在步骤S844接收该请求。
在步骤S844接收了读请求的安全元件62-1在步骤S845返回读响应,该响应中添加有其自己的识别号ID1。前端63在步骤S817接收该响应,并在步骤S818将该响应提供给每个安全元件62、基带控制器61和外部NFC设备52。
安全元件62-2、62-1和62-0以及基带控制器61分别在步骤S834、S846、S864和S874接收该响应,但忽略该响应因为并没有输出读请求。在步骤804外部NFC设备52接收该请求。由此,此后外部NFC设备52能够从安全元件62-1读取数据。
上述系列处理可通过硬件或者软件实现。在该系列处理通过软件实现的情况下,构成该软件的程序从程序存储介质安装到当安装有各种程序时能够执行各种功能的具有专用硬件配置的计算机或通用计算机等。
请注意,表示程序的步骤可按时间以如本说明书所述的顺序执行。但按时间顺序执行并不是必需的。一些步骤可平行地或单独地执行。
还请注意,本说明书所用的术语系统指作为整体由多个设备组成的装置。
本发明还包括如下配置: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多个元件,每个被配置为执行独立的处理;
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多个元件;以及
前端,由所述多个元件共享并被配置为执行与外部设备的近场通信,其中
在起动时,所述控制器对所述多个元件分配用于通信的不同时隙。
(2)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元件被包含在单个外壳中并以有线的方式彼此连接;且
所述起动时是已被供电时或所述元件中的任何一个已被移除或添加时。
(3)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元件由至少一个可移除和至少一个固定元件组成;且
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元件以非易失性的方式存储被分配的时隙,而所述至少一个可移除元件以易失性的方式存储所述时隙。
(4)如(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将最早定时的时隙分配给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并将比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元件的更晚的定时的时隙分配给所述至少一个可移除元件。
(5)如(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元件的时隙在制造时被预先分配。
(6)如(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元件中的每个都是安全地执行基于对应应用的处理的元件,具有基于应用的识别信息和基于元件的识别信息,还具有在被分配时隙之前按随机定时的时隙执行通信的功能;且
所述控制器利用所述按随机定时的时隙执行通信的功能来执行时隙的分配。
(7)如(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元件中的每个都有正常模式和睡眠模式,在所述正常模式下所述元件响应轮询请求和设定时隙的请求,在所述睡眠模式下元件响应重设请求;且所述多个元件中的每个在所述睡眠模式时当已接收到所述重设请求则转换到所述正常模式,且在所述正常模式时当被设定了时隙则转换到所述睡眠模式。
(8)一种被信息处理装置利用的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多个元件执行独立的处理;
使用控制器控制所述多个元件,所述控制器包括处理器;以及
使用由所述多个元件共享的前端执行近场通信,所述近场通信包括与外部设备的无线传输,其中
在起动时,所述控制器对所述多个元件分配用于通信的不同时隙。
(9)如(8)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元件被包含在单个外壳中并以有线的方式彼此连接;且
所述起动时是已被供电时或所述元件中的任何一个已被移除或添加时。
(10)如(8)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多个元件由至少一个可移除和至少一个固定元件组成;且
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元件以非易失性的方式存储被分配的时隙,而所述至少一个可移除元件以易失性的方式存储所述时隙。
(11)如(10)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器将最早定时的时隙分配给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并将比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元件的更晚的定时的时隙分配给所述至少一个可移除元件。
(12)如(10)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元件的时隙在制造时被预先分配。
(13)如(10)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多个元件中的每个都是安全地执行基于对应应用的处理的元件,具有基于应用的识别信息和基于元件的识别信息,还具有在被分配时隙之前按随机定时的时隙执行通信的功能;且
所述控制器利用所述按随机定时的时隙执行通信的功能来执行时隙的分配。
(14)如(10)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元件中的每个都有正常模式和睡眠模式,在所述正常模式下所述元件响应轮询请求和设定时隙的请求,在所述睡眠模式下元件响应重设请求;且所述多个元件中的每个在所述睡眠模式时当已接收到所述重设请求则转换到所述正常模式,且在所述正常模式时当被设定了时隙则转换到所述睡眠模式。
(15)一种用指令编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指令在被信息处理装置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信息处理方法,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使用多个元件执行独立的处理;
使用控制器控制所述多个元件,所述控制器包括处理器;以及
使用由所述多个元件共享的前端执行近场通信,所述近场通信包括与外部设备的无线传输,其中
在起动时,所述控制器对所述多个元件分配用于通信的不同时隙。
(16)如(15)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
所述元件被包含在单个外壳中并以有线的方式彼此连接;且
所述起动时是已被供电时或所述元件中的任何一个已被移除或添加时。
(17)如(15)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
所述多个元件由至少一个可移除和至少一个固定元件组成;且
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元件以非易失性的方式存储被分配的时隙,而所述至少一个可移除元件以易失性的方式存储所述时隙。
(18)如(17)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控制器将最早定时的时隙分配给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并将比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元件的更晚的定时的时隙分配给所述至少一个可移除元件。
(19)如(17)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元件的时隙在制造时被预先分配。
(20)如(17)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
所述多个元件中的每个都是安全地执行基于对应应用的处理的元件,具有基于应用的识别信息和基于元件的识别信息,还具有在被分配时隙之前按随机定时的时隙执行通信的功能;且
所述控制器利用所述按随机定时的时隙执行通信的功能来执行时隙的分配。
显然,根据以上教导可对本发明做出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应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与本文的特定描述不同的方式来实践本发明。
Claims (5)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多个接口,被配置为与多个元件连接,所述多个元件中的每个能够根据对应的应用执行独立的处理;
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多个元件;以及
前端,由所述多个元件共享并被配置为执行与外部设备的近场通信,其中
当所述元件存储指示所述元件的第一识别信息和对应于所述应用的第二识别信息时,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元件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并且发送指定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的第一请求;以及
所述前端还被配置为从所述外部设备接收指定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的第二请求,使得存储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的所述元件执行所述独立的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元件被包含在单个外壳中并以有线的方式彼此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元件由至少一个可移除元件和至少一个固定元件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元件中的每个都是安全地执行基于对应应用的处理的元件。
5.一种被信息处理装置利用的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对应的应用,使用多个元件执行独立的处理;
使用控制器控制所述多个元件,所述控制器包括处理器;以及
使用由所述多个元件共享的前端执行近场通信,所述近场通信包括与外部设备的无线传输,其中
所述元件存储指示所述元件的第一识别信息和对应于所述应用的第二识别信息;所述控制器接收来自所述元件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并且发送指定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的第一请求;以及
所述前端从所述外部设备接收指定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的第二请求,然后存储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的所述元件执行所述独立的处理,其中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对应于由所述前端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识别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325543 | 2007-12-18 | ||
JP2007325543A JP4462341B2 (ja) | 2007-12-18 | 2007-12-18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CN2008101866557A CN101465674B (zh) | 2007-12-18 | 2008-12-16 | 执行与外部设备的近场通信的信息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866557A Division CN101465674B (zh) | 2007-12-18 | 2008-12-16 | 执行与外部设备的近场通信的信息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80844A CN102880844A (zh) | 2013-01-16 |
CN102880844B true CN102880844B (zh) | 2015-11-18 |
Family
ID=4056867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1062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80844B (zh) | 2007-12-18 | 2008-12-16 | 执行与外部设备的近场通信的信息处理装置、方法 |
CN20081018665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5674B (zh) | 2007-12-18 | 2008-12-16 | 执行与外部设备的近场通信的信息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8665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5674B (zh) | 2007-12-18 | 2008-12-16 | 执行与外部设备的近场通信的信息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8086176B2 (zh) |
EP (2) | EP2405589B1 (zh) |
JP (1) | JP4462341B2 (zh) |
CN (2) | CN10288084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K50042008A3 (sk) * | 2008-01-04 | 2009-09-07 | Logomotion, S. R. O. | Spôsob a systém autentifikácie najmä pri platbách, identifikátor totožnosti a/alebo súhlasu |
SK288721B6 (sk) * | 2008-03-25 | 2020-01-07 | Smk Kk | Spôsob, zapojenie a nosič na vykonávanie opakovaných operácií na klávesnici mobilného komunikačného zariadenia |
EP2106108B1 (en) * | 2008-03-27 | 2013-08-21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application selection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multiple discovery managers |
ES2386164T3 (es) * | 2008-03-27 | 2012-08-10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Método y aparato para la selección automática de una aplicación de comunicación de campo cercano en un dispositivo electrónico |
AU2009286360B2 (en) * | 2008-08-29 | 2016-06-16 | Smk-Logomotion Corporation | Removable card for a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its utilization and the method of production |
SK50862008A3 (sk) * | 2008-09-19 | 2010-06-07 | Logomotion, S. R. O. | Systém na elektronické platobné aplikácie a spôsob autorizácie platby |
SK288747B6 (sk) * | 2009-04-24 | 2020-04-02 | Smk Kk | Spôsob a systém bezhotovostnej platobnej transakcie, najmä s použitím bezkontaktného platobného prostriedku |
SK288757B6 (sk) * | 2008-09-19 | 2020-05-04 | Smk Kk | Systém a spôsob bezkontaktnej autorizácie pri platbe |
US9098845B2 (en) * | 2008-09-19 | 2015-08-04 | Logomotion, S.R.O. | Process of selling in electronic shop accessible from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
SK288641B6 (sk) * | 2008-10-15 | 2019-02-04 | Smk Corporation | Spôsob komunikácie s POS terminálom, frekvenčný konventor k POS terminálu |
SK500092009A3 (sk) * | 2009-02-27 | 2010-09-07 | Logomotion, S. R. O. | Počítačová myš na zapojenie na prenos údajov, najmä pri elektronických platbách, spôsob prenosu údajov |
JP5738844B2 (ja) * | 2009-05-03 | 2015-06-24 | ロゴモーション エス.アール.オー.Logomotion S.R.O. | 携帯電話などの移動通信装置、口座自動引き落とし決済取引の方法を使用する決済端末 |
JP5327538B2 (ja) | 2009-08-26 | 2013-10-3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EP2390817A1 (en) | 2010-05-27 | 2011-11-30 | Gemalto SA | Method of managing communications with a nfc controller |
JP2012039257A (ja) | 2010-08-04 | 2012-02-23 | Sony Corp | 携帯端末、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US8068011B1 (en) | 2010-08-27 | 2011-11-29 | Q Street,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active user-directed interfacing between handheld devices and RFID media |
EP2442254B1 (en) * | 2010-10-14 | 2021-04-21 | Sony Corporation |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
EP2447872B1 (en) * | 2010-10-27 | 2020-03-11 | ST Microelectronics (Rousset) SAS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for example a NFC controller and a set of at least two secure elements. |
EP2652671B1 (en) * | 2010-12-15 | 2015-04-22 | STMicroelectronics (Rousset) SAS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 main element, for example a nfc controller, and a set of at least two auxiliary elements |
JP5860631B2 (ja) * | 2011-08-12 | 2016-02-16 | フェリカ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EP2584769B1 (en) | 2011-10-21 | 2020-04-01 | BlackBerry Limited |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providing NFC applet compatibility features and related methods |
EP2590107B1 (en) * | 2011-11-03 | 2019-08-21 | STMicroelectronics Application GmbH | Method of managing incoming commands related to contactless applications within a wireless apparatus such as a NFC enabled mobile phone |
US9466877B2 (en) | 2011-11-29 | 2016-10-11 | Hill-Rom Services, Inc. | Hospital bed hav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
US9374134B2 (en) | 2012-02-02 | 2016-06-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multiple NFC-A devices |
US20130201007A1 (en) * | 2012-02-02 | 2013-08-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resolution among devices with different size nfc identifiers |
DE102012102382B4 (de) | 2012-03-21 | 2019-05-02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Steuerungsverfahren für eine Kommunikation zwischen elektronischen Geräten und entsprechende Geräte |
EP2648386B1 (en) * | 2012-04-08 | 2021-08-2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anagement Serv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evice, User Termin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evice, and User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US9331744B2 (en) | 2012-05-18 | 2016-05-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collision resolution among multiple NFC-A devices |
CN103780637B (zh) | 2012-10-18 | 2016-12-2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信息共享装置及方法 |
WO2014067547A1 (en) * | 2012-10-29 | 2014-05-08 | St-Ericsson Sa | Nfc controller architecture for emulation of multiple nfc-a devices |
TWI493908B (zh) * | 2012-11-13 | 2015-07-21 | Compal Electronics Inc | 近場通訊裝置及其連線方法 |
US9119185B2 (en) * | 2013-03-29 | 2015-08-25 | Olympus Corporation | Power-saving hub messages in 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s |
US20150019418A1 (en) * | 2013-07-12 | 2015-01-15 | Jvl Ventures, Llc |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enabling instrument credentials |
CN104426572A (zh) * | 2013-09-11 | 2015-03-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复用射频前端的方法及系统 |
JP6306866B2 (ja) * | 2013-12-09 | 2018-04-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WO2015184591A1 (zh) * | 2014-06-03 | 2015-12-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路由设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
MY188736A (en) * | 2014-10-10 | 2021-12-27 | Sony Corp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management device, management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
FR3040226B1 (fr) * | 2015-08-17 | 2018-06-08 | Stmicroelectronics (Rousset) Sas | Dispositif nfc muni de multiples elements securise |
US10756881B2 (en) | 2016-08-01 | 2020-08-25 | Nxp B.V. |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erating a communications device that communicates via inductive coupling |
US10567092B2 (en) * | 2017-09-01 | 2020-02-18 | Nxp B.V. | System to calibrate phase using system information |
JP6917835B2 (ja) * | 2017-09-08 | 2021-08-11 | 株式会社東芝 | 非接触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非接触通信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19573A (zh) * | 2003-11-19 | 2005-05-25 | 索尼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装置和其中的应答数据处理方法 |
EP1806869A1 (en) * | 2004-10-28 | 2007-07-1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90411A (ja) | 1997-04-14 | 1998-10-27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マルチメディアサーバおよびマルチメディア情報のアクセス方法ならびにマルチメディア情報アクセス用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
DK1303928T3 (da) * | 2000-07-27 | 2006-01-23 | Interdigital Tech Corp | Adaptiv tildeling af uplink/downlinktidsvindue i et trådlöst hybrid tidsopdelt-multipel adgangs-/kodeopdelt-multipel adgangskommunikationssystem |
JP2003030596A (ja) | 2001-07-13 | 2003-01-31 | Hitachi Ltd | 論理チャネル管理機能付き記憶装置 |
JP2004054394A (ja) | 2002-07-17 | 2004-02-19 | Toshiba Corp | 無線情報処理システム、無線情報記録媒体、無線情報処理装置、及び無線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の通信方法 |
JP4426820B2 (ja) | 2002-11-19 | 2010-03-03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非接触icカード |
JP4638135B2 (ja) | 2003-10-14 | 2011-02-2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記憶媒体 |
US7499985B2 (en) * | 2004-06-22 | 2009-03-03 | Nokia Corporation | Intuitive energy management of a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transceiver associated with a mobile terminal |
JP4169158B2 (ja) * | 2004-12-24 | 2008-10-22 |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無線icチッ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位置認識システム並びに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 |
JP3695464B2 (ja) | 2005-03-02 | 2005-09-1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近接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
US7720438B2 (en) * | 2005-03-30 | 2010-05-18 | Nokia Corporation |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ader associated with a mobile terminal |
US20060268931A1 (en) * | 2005-05-31 | 2006-11-30 | Assaf Sella |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exchanging information in a hybrid environment |
JP2007143116A (ja) * | 2005-10-19 | 2007-06-07 | Seiko Epson Corp | 無線通信装置 |
US20070235539A1 (en) * | 2006-04-05 | 2007-10-11 | Jarkko Sevanto | Mobile device with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secure chip |
JP2007325543A (ja) | 2006-06-08 | 2007-12-20 | Toray Ind Inc | 細胞足場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7734252B2 (en) * | 2006-08-17 | 2010-06-08 | Eagle River Holdings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transactions |
-
2007
- 2007-12-18 JP JP2007325543A patent/JP4462341B2/ja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12-08 US US12/329,796 patent/US808617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2-12 EP EP11182606.1A patent/EP2405589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8-12-12 EP EP08253983.4A patent/EP2075921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8-12-16 CN CN201210310628.2A patent/CN10288084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2-16 CN CN2008101866557A patent/CN10146567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10-24 US US13/279,825 patent/US821386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6-21 US US13/529,171 patent/US831147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19573A (zh) * | 2003-11-19 | 2005-05-25 | 索尼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装置和其中的应答数据处理方法 |
EP1806869A1 (en) * | 2004-10-28 | 2007-07-1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65674B (zh) | 2013-03-13 |
CN101465674A (zh) | 2009-06-24 |
JP4462341B2 (ja) | 2010-05-12 |
US20120258663A1 (en) | 2012-10-11 |
US8086176B2 (en) | 2011-12-27 |
US8311479B2 (en) | 2012-11-13 |
EP2075921A3 (en) | 2009-08-19 |
EP2405589B1 (en) | 2019-08-28 |
US20120040614A1 (en) | 2012-02-16 |
EP2075921A2 (en) | 2009-07-01 |
JP2009147845A (ja) | 2009-07-02 |
EP2075921B1 (en) | 2019-08-07 |
CN102880844A (zh) | 2013-01-16 |
EP2405589A1 (en) | 2012-01-11 |
US20090191812A1 (en) | 2009-07-30 |
US8213860B2 (en) | 2012-07-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80844B (zh) | 执行与外部设备的近场通信的信息处理装置、方法 | |
CN100545853C (zh) | 在至少两个无接触数据储存介质间交换数据的系统 | |
CN101517599B (zh) | 用于集成的读取器和标签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5224970B (zh) | 一种rfid防碰撞方法 | |
JP2003283367A (ja) | 質問器システム | |
JP5075339B2 (ja) | Icタグのロケーション認識装置および方法 | |
JP4090808B2 (ja) | 近接トランザクションを制御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
JP5027398B2 (ja) | Icタグ識別方法 | |
US7350706B2 (en) | Contact-type dat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 |
Yoon et al. | ISS-TCA: An identified slot scan-based tag collection algorithm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n active RFID systems | |
US20230375686A1 (en) | Tag position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 |
CN101377820A (zh) | 一种在射频识别系统中进行标签查询的方法和读写器 | |
CN102156846B (zh) | 用于射频识别的阅读器与标签的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2332083B (zh) | 用于射频识别的阅读器与标签的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2298684B (zh) | 避免射频识别系统中信号干扰的方法、系统及阅读器 | |
JP4840504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
CN102479312A (zh) | 避免射频识别系统中信号干扰的方法 | |
JP2000148934A (ja) | 無線カードシステム及び無線カード処理装置 | |
CN101739536A (zh) | 一种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对标签进行读写的方法和读写器 | |
CN100471680C (zh) | Rfid标签打印系统和方法 | |
CN106127096B (zh) | 一种射频识别的防碰撞方法、系统,以及阅读器和标签 | |
CN220419986U (zh) | 一种uwb定位标签 | |
CN220053304U (zh) | 一种耗材识别装置和打印机 | |
JP5108836B2 (ja) | データ書き込み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WO2008013418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grated reader and ta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