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811890A - 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11890A
CN102811890A CN2011800169762A CN201180016976A CN102811890A CN 102811890 A CN102811890 A CN 102811890A CN 2011800169762 A CN2011800169762 A CN 2011800169762A CN 201180016976 A CN201180016976 A CN 201180016976A CN 102811890 A CN102811890 A CN 1028118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rd
pair
installing compon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69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路直树
吉井畅彦
山內景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11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18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steering wheels or steering colum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一种气囊装置,具有固定气囊、有增压泵以及罩的安装板(40)、由能够弹性变形的线状部件形成为将中间钢丝部分(70a)和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70b)以呈(U)字状的方式连接的形状的卡止体(70)、和将卡止体(70)保持于安装板(40)的保持部件(60)。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的端部分别形成为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在安装板(40)上设置一对的施力用倾斜部分分别能够抵接的一对的施力辅助部件(74)。在令一对的施力用倾斜部分(70b)分别与一对的施力辅助部件(74)抵接而对中间钢丝部分(70a)向与第一安装部件(18A)卡止的方向施力的状态下将卡止体(70)保持于安装板(40)。

Description

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气囊装置安装于方向盘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将气囊装置安装于方向盘的技术,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在保持部件的外周突设肋,卡止钢丝在整体缩径的状态下被安装配置于保持部件的肋的内侧的卡止位置。而且,方向盘侧的三个销与卡止钢丝卡止,从而将气囊模块安装于方向盘。
专利文献1 : 日本特开2002-2433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为了令卡止钢丝的整体为缩径的状态,在保持部件的外周大致整体上突设肋。因此,包围保持部件的外周的肋成为材料成本增加、重量增加的要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能够与安装部件卡止的状态、以更少的接触部位保持卡止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式为一种气囊装置,安装在突设有第一安装部件的方向盘上,其中,具有:气囊;增压泵,能够令上述气囊膨胀展开;罩,对折叠的上述气囊进行覆盖;安装板,固定上述气囊、上述增压泵以及上述罩;卡止体,由能够弹性变形的线状材料形成为中间线状部分和一对的侧方线状部分以呈U字状的方式相连的形状,上述第一安装部件从上述中间线状部分的外周侧与上述中间线状部分卡止;保持部件,相对于上述安装板保持上述卡止体,上述一对的侧方线状部分的各端部分别形成为相对于上述中间线状部分与上述第一安装部件卡止的方向倾斜的施力用倾斜部分,在上述安装板上设置分别能够与一对的上述施力用倾斜部分抵接的一对的施力辅助部件,令上述一对的施力用倾斜部分与上述一对的施力辅助部件分别抵接,在对上述中间线状部分向与上述第一安装部件卡止的方向施力的状态下,经由上述保持部件而相对于上述安装板保持上述卡止体。
第二方式为第一的方式的气囊装置,其中,上述卡止体设置为能够将突设于上述方向盘的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分别与上述一对的侧方线状部分卡止,设定上述第一安装部件以及上述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与上述卡止体卡止的方式、上述一对的上述施力用倾斜部分与上述一对的施力辅助部件的抵接方式、和上述卡止体沿着上述安装板的主面的能够移动的范围,使得上述第一安装部件以及上述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不能由于上述卡止体沿着上述安装板的主面的移动而从上述卡止体一起解除。
第三方式为第一或者第二方式的气囊装置,上述安装板具有比上述增压泵的安装部分还凹陷的凹部,上述卡止体设置于上述凹部,限制上述凹部内的上述卡止体沿着上述安装板的主面的移动范围,使得上述第一安装部件以及上述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中至少一个维持为与上述卡止体卡止的状态。
第四方式为第一~第三的任意方式的气囊装置,上述卡止体设置为能够将突设于上述方向盘的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分别与上述一对的侧方线状部分卡止,上述一对的侧方线状部分分别具有在与上述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的卡止状态下为相互平行状态的直线部分和上述施力用倾斜部分,构成为上述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能够分别与上述一对的侧方线状部分的各直线部分卡止。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方式,借助卡止体的一对的施力用倾斜部分和一对的施力辅助部件的抵接,中间线状部分被向卡止于第一安装部件的方向施力。借助该作用力,能够将中间线状部分与第一安装部件保持为卡止状态。因此,无需像以往那样借助以包围外周的方式形成的肋来保持卡止体,能够将卡止体以能够与第一安装部件卡止的状态以更少的接触部位进行保持。此外,能够以更少的接触部位保持卡止体,结果,能够增加气囊装置的设计自由度,并且能够削减材料成本。
根据第二方式,即便在卡止体沿着安装板的主面移动时,上述卡止体与上述第一安装部件以及上述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的至少一个保持卡止关系。由此,能够更可靠地维持气囊装置的安装状态。
根据第三方式,通过在凹部内限制卡止体的移动范围,能够将上述卡止体与上述第一安装部件以及上述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的至少一个保持卡止关系。由此,能够更可靠地维持气囊装置的安装状态。
根据第四方式,能够令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与为相互平行的状态的直线部分卡止。此外,能够从与第一安装部件卡止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将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与卡止体进行卡止,而且能够利用第一安装部件和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在至少三处保持卡止体。由此,能够稳定地保持卡止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以及方向盘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安装部件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安装部件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向安装本体部件安装帽部件的顺序的说明图。
图5是说明向安装本体部件安装帽部件的顺序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向安装本体部件安装帽部件的顺序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向安装本体部件安装帽部件的顺序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气囊装置中的气囊、罩、和安装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安装板、保持部件以及卡止体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安装板的概略主视图。
图11是表示卡止体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安装板、保持部件以及施力辅助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卡止体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向方向盘安装安装板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5是图14的XV-XV线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安装部件向卡止体卡止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安装部件向卡止体卡止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伴随着卡止体的移动的安装部件与卡止体的卡止状态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伴随着卡止体的移动的安装部件与卡止体的卡止状态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研究例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研究结果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方向盘、16…芯部件、18…安装部件、18A…第一安装部件、18B…第二安装部件、30…气囊装置、32…气囊、34…增压泵、36…罩、40…安装板、44s…台阶、46…凹部、60…保持部件、70…卡止体、70a…中间钢丝部分、70b…侧方钢丝部分、70b1…直线部分、70b2…施力用倾斜部分、74…施力辅助部件、75…滑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的安装部构造。图1是表示方向盘10以及气囊装置30的分解立体图。
该气囊装置30的安装部构造是用于将气囊装置30向方向盘10进行安装的构造。
方向盘10是用于进行车辆的操控的部件,具有盘本体12、辐条14和作为中央部件的芯部件16。盘本体12是承受人施加的操控力的部分。辐条14形成为从盘本体12的内周部分向其中央延伸的棒状,在盘本体12的中央与转向轴连结。在此,辐条14设置三根,但也可以是两根等。
在方向盘10的大致中央部,芯部件16露出。芯部件16由金属等的导电性部件形成。在该芯部件16上突设有安装部件18。在此,绕各方向盘10的中心设置有三个安装部件18(在图1中仅图示一部分)。三个安装部件18包含与后述的卡止体70的中间钢丝部分70a卡止的安装部件、和与后述的卡止体70的侧方钢丝部分70b卡止的安装部件。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说明三个安装部件的共同构成时表述为安装部件18,在对与卡止体70的中间钢丝部分70a卡止的安装部件和与卡止体70的侧方钢丝部分70b卡止的安装部件进行区别时,将前者表述为第一安装部件18A,将后者表述为第二安装部件18B(参照图14)。另外,卡止于后述的卡止体70的安装部件18中,与中间钢丝部分70a卡止的第一安装部件18A仅设置一个即可,此外也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
图2是表示安装部件18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安装部件18的剖视图。图4~图7是表示向安装本体部件20安装帽部件24的顺序的说明图。另外,帽部件24也可以省略。
该安装部件18构成为能够与后述的卡止体70卡止。更具体而言,安装部件18具有与上述芯部件16一体形成的安装本体部件20、和安装于安装本体部件20的帽部件24。
安装本体部件20具有柱部21和卡止突部22。柱部21形成为比芯部件16还向方向盘10的前方侧(气囊装置30侧)突出。在该柱部21的尖端突设有卡止突部22。在此,卡止突部22形成为朝向方向盘10的内周侧突出。该卡止突部22中气囊装置30侧的尖端部具有以朝向方向盘10的中心而高度尺寸顺次变低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22a。在后述的气囊装置30的安装状态下,安装部件18的尖端部配设在气囊收容空间内。在该状态下,倾斜面22a起到朝向该气囊收容空间的内侧而高度尺寸顺次变小的干涉抑制部的功能。倾斜面22a不一定必须为平面,也可以呈曲面。
此外,在上述芯部件16中为安装本体部件20的基端侧部分且与卡止突部22对置的位置形成贯通孔16h,并且在卡止突部22的向内面上形成凹部22b。利用这些贯通孔16h以及凹部22b进行帽部件24的安装等。另外,凹部22b在此贯通卡止突部22,没有必要一定是贯通的。
帽部件24由树脂等的非导电性部件形成,以覆盖上述安装本体部件20中柱部21和卡止突部22的内侧角部分的方式安装于该安装本体部件20。更具体而言,帽部件24具有覆盖柱部21中卡止突部22突出一侧的面的侧板部25、和覆盖卡止突部22的内侧面的端板部26。侧板部25具有细长板状的中央板部25a、和设置于中央板部25a的两侧部的一对的防脱片25b。防脱片25b从中央板部25a的端板部26侧端部向相反侧端部一边顺次扩开一边伸出。而且,如果令一对的防脱片25b弹性变形而收窄,则能够贯通上述贯通孔16h,如果一对的防脱片25b借助自身的弹性回复力而扩开,则一对的防脱片25b的端部能够与贯通孔16h的周缘部卡合。此外,在端板部26的外表面形成有能够嵌入上述卡止突部22的凹部22b的突部26a。
而且,如果将帽部件24从安装本体部件20的基端侧插入到贯通孔16h内(参照图4),则一对的防脱片25b的外表面与贯通孔16h的周缘滑接,一对的防脱片25b向中央板部25a侧弹性变形(参照图5)。由此,一对的防脱片25b收窄,帽部件24能够贯通于贯通孔16h(参照图6)。然后,如果帽部件24贯通了贯通孔16h,则一对的防脱片25b弹性回复而各自的端部与贯通孔16h的周缘部卡合,并且突部26a嵌入凹部22b内(参照图7)。由此,帽部件24相对于安装本体部件20被安装固定于一定位置。
另外,也可以在上述安装部件18的端板部26的尖端部形成抑制卡止体的脱离的凸出部分。
图8是表示气囊装置30中气囊32、罩36、和安装板4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以及图8所示,气囊装置30具有气囊32、增压泵34、罩36、和安装板40。
气囊32由布等形成为袋状,以折叠的状态与增压泵34一起安装于安装板40。
增压泵34是令气囊32膨胀展开的部件。在此,增压泵34具有短圆柱状的增压泵本体部34a和形成于增压泵本体部34a的外周的安装凸缘34b(参照图1)。安装凸缘34b形成为外周缘呈大致方形地伸出的板状,在其四个角部分形成有螺纹孔。该增压泵34经由该安装凸缘34b而被安装固定于安装板40。在增压泵本体部34a中组装有点火装置以及气体发生剂等。而且,如果在车辆撞击时接收到来自冲击检知部等的检知信号等,则上述点火装置将气体发生剂点火。由此,气体发生剂燃烧而将由该燃烧而产生的气体供给至气囊32内。
罩36是由树脂等形成的部件,覆盖上述气囊32而固定于安装板40。在此,罩36具有:具有流畅的弯曲形状的罩本体部37、和设置于罩本体部37的背面侧的周壁部38。周壁部38和安装板40借助铆接紧固等而被相互固定。此外,在被这些罩本体部37和周壁部38包围的空间内,形成有能够收容折叠后的气囊32的空间。在罩本体部37中,形成有承受气囊32的膨胀展开力而容易裂开的撕裂线。此外,在气囊装置30安装于方向盘10的状态下,罩本体部37的表面配置为相对于辐条14的表面连续地相连。
此外,安装板40是由金属板等形成的部件,是安装上述气囊32、增压泵34以及罩36的部件。在此,气囊32、增压泵34以及罩36直接地安装于安装板40,但也可以经由其他的托架等而间接地固定。对于该安装板40,在之后详细地进行说明。
而且,如果借助从增压泵34供给的气体而气囊32膨胀,则受到该气囊32膨胀展开的力而罩36裂开。由此,气囊32在方向盘10和驾驶者之间膨胀展开为袋状。
说明用于将上述气囊装置30向方向盘10安装的构成。
图9是表示安装板40、保持部件60以及卡止体70的主视图,图10是表示安装板40的概略主视图,图11是表示卡止体70的主视图,图12是表示安装板40、保持部件60以及施力辅助部件74的分解立体图。
即,在本气囊装置30的安装板40上经由保持部件60而保持卡止体70。而且,上述安装部件18通过能够拆装地与卡止体70卡止而将气囊装置30安装于方向盘10。
更具体而言,安装板40是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等而形成的部件,具有主安装板部42和侧方固定板部54、下方固定板部56以及上方固定板部42a。
主安装板部42形成为具有能够封闭罩36的周壁部38的开口的程度的大小的板状。此外,在主安装板部42的中央部形成有能够配设增压泵本体部34a的增压泵配设孔44h。该增压泵配设孔44h的外周的大致方形区域部分进而形成有从其外周经由台阶44s而向气囊32侧突出的增压泵安装板部44。而且,在将增压泵本体部34a配设在增压泵配设孔44h内的状态下,令安装凸缘34b与增压泵安装板部44重叠而利用螺纹固定等进行固定,从而将增压泵34安装固定于本安装板40。
此外,在增压泵安装板部44的外周侧部分形成有比该增压泵安装板部44的气囊32侧表面还经由台阶44s而向方向盘10侧凹陷的凹部46。在该凹部46内配设卡止体70。在此,凹部46形成为从四个方向包围增压泵配设孔44h。但是,凹部只要形成在至少从两个方向包围增压泵配设孔的区域即可。另外,凹部46的深度尺寸设定为比卡止体70的半径大(在此,足够大),优选设置为卡止体70的截面的一半以上不从增压泵安装板部44的表面突出。更优选凹部46的深度尺寸设定为比卡止体70的直径还大(在此,足够大),卡止体70的整体不从增压泵安装板部44的表面突出,优选位于比增压泵安装板部44的表面还向凹部46侧低的位置。但是,不是必须形成该凹部46。主安装板部也可以形成平的板状。
在此,卡止体70通过令能够弹性变形的线状材料、更具体而言能够弹性变形的钢丝弯曲变形而形成,形成为作为中间线状部分的中间钢丝部分70a和作为一对的侧方线状部分的侧方钢丝部分70b以呈U字状的方式相连的形状。对于上述中间钢丝部分70a,第一安装部件18A从其外周侧与其卡止。在此,第一安装部件18A沿着主安装板部42的主面而从大致垂直于中间钢丝部分70a的外方向与中间钢丝部分70a卡止。
此外,对于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70b,从各自的外周侧卡止有第二安装部件18B。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70b分别具有直线部分70b1和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在将卡止体70向安装板40安装前的初期状态下,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70b的直线部分70b1朝向其尖端侧扩开。而且,如果在压窄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70b的状态下将卡止体70安装于安装板40,则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70b的直线部分70b1变为相互平行状态。在该状态下,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18B分别与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70b的直线部分70b1卡止。
此外,在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70b的尖端部,设置有朝向其尖端侧而向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70b的接近方向倾斜的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该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可以说相对于中间钢丝部分70a与第一安装部件18A卡止的方向倾斜。而且,在将卡止体70安装于安装板40的状态下,通过令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与施力辅助部件74滑接,能够产生对中间钢丝部分70a向与第一安装部件18A卡止的方向施力的力。对于这一点,在之后进一步说明。
如果该卡止体70设置于凹部46中,则能够令卡止体70尽可能不从安装板40突出。由此,能够抑制在向安装板40安装气囊32、增压泵34、罩36等的作业中等时作业者的手等意外地接触卡止体70。特别地,通过令卡止体70的截面的一半以上不从增压泵安装板部44的气囊32侧表面突出,能够更可靠地抑制作业者的手等与卡止体70接触。由此,能够抑制组装作业中的卡止体70的脱离等,能够顺畅地进行组装作业。
此外,通过将卡止体70配设在凹部46内,能够限制卡止体70沿着主安装板部42的主面方向的移动范围。对于卡止体70的优选移动范围在之后进行说明。
此外,凹部46以包围增压泵配设孔44h的方式设置,所以以包围增压泵34的方式配设卡止体70,能够在多个部位(在此三个部位)令安装部件18与卡止体卡止。由此,气囊装置30的安装状态更为稳定。
此外,卡止体70相对于安装板40设置在气囊32侧,所以在将气囊32、增压泵34、罩36等安装于安装板40而组装气囊装置30后,难以向卡止体70作用作业者的手等导致的外力,卡止体70不易脱离。此外,卡止体70设置在安装板40中比增压泵安装板部44的表面还向方向盘10侧凹陷的凹部46,所以容易在安装板40与罩36之间确保足够的气囊32的收容空间。而且,在气囊32膨胀展开时,不易与配设于凹部46内的卡止体70干涉,从而气囊32稳定地膨胀展开。
此外,如果将卡止体设置于气囊侧,则卡止体与折叠的气囊干涉,所以有可能无法确保在与安装部件进行拆装时需要的卡止体的能够变形的空间。即,有可能产生卡止体与折叠的气囊干涉而卡止体无法变形、不能良好地进行与安装部件的拆装的可能。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止体70设置于凹部46内,所以不易与折叠的气囊32干涉,能够顺畅地进行卡止体70的变形。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部件18与卡止体70的拆装。
对于将该卡止体70保持于安装板40的构成,在之后进一步进行说明。
在主安装板部42的两侧部设置一对的侧方固定板部54,在主安装板部42的下部设置下方固定板部56。一对的侧方固定板部54以及下方固定板部56设置为朝向罩36侧而沿着周壁部38伸出。而且,一对的侧方固定板部54以及下方固定板部56相对于周壁部38利用铆接紧固等而固定,从而固定安装板40和罩36。另外,在主安装板部42的上方也设置有朝向罩36的相反侧伸出的上方固定板部42a,该上方固定部42a相对于罩36也借助铆接紧固、螺纹固定等而被固定。
此外,在从主安装板部42的侧部到侧方固定板部54的各部分中,形成有侧方保持部件安装凹部55(参照图12)。侧方保持部件安装凹部55中主安装板部42侧的部分55a形成为能够插入安装部件18的切去孔状,侧方保持部件安装凹部55中侧方固定板部54侧的部分55b形成为能够插入保持部件60的切去孔状。此外,在主安装板部42的下部形成有下方保持部件安装凹部57。该下方保持部件安装凹部57形成为能够插入安装部件18的切去孔状。下方固定板部56的一方侧的侧缘部从下方保持部件安装凹部57的一方的侧部连续地向罩36侧延伸。这些一对的侧方保持部件安装凹部55以及下方保持部件安装凹部57形成在与上述三个安装部件18对应的位置。
保持部件60是由树脂等的非导电性材料形成的部件,通过支承卡止体70的延伸方向中间部(除去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的部分)而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安装板40保持该卡止体70。更具体而言,保持部件60形成为能够沿轴方向插入安装部件18的半圆筒状。在该保持部件60的外周部分形成有与主安装板部42的厚度对应的固定槽61,并且在保持部件60的外周两侧部形成有卡止凸部62。卡止凸部62形成为从保持部件60的外周的中央朝向端部侧高度尺寸顺次变大的凸部。
而且,对于一对的侧方保持部件安装凹部55以及下方保持部件安装凹部57分别从外侧插入保持部件60。于是,侧方保持部件安装凹部55中主安装板部42侧的部分55a的周缘部或者下方固定板部56的周缘部嵌入到保持部件60的固定槽61内。此外,卡止凸部62从内侧卡止于侧方保持部件安装凹部55中侧方固定板部54侧的部分55b的两侧缘部或者下方固定板部56的一方侧的侧缘部。由此,保持部件60被安装固定于安装板40。
在该安装状态下,在安装板40的主视图中,保持部件60的内部空间对于侧方保持部件安装凹部55中主安装板部42侧的部分55a或者下方保持部件安装凹部57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因而,能够将多个安装部件18向对应的保持部件60一起插入。
此外,在各保持部件60的外周部分形成有能够插入卡止体70的卡止体保持槽64。卡止体保持槽64优选为与卡止体70的直径大致相同的槽宽,以便能够在垂直于凹部46的表面的方向中将卡止体70尽可能地保持为不产生晃动。此外,卡止体保持槽64在将保持部件60安装于安装板40的状态下形成在从凹部46的气囊32侧表面离开的位置(在此为稍微离开的位置)。而且,插入至卡止体保持槽64内的卡止体70以与凹部46的气囊32侧表面非接触的状态被保持。
此外,在上述保持部件60的安装状态中,保持部件60的一端部配设为向安装板40与罩36之间的气囊收容空间突出。而且,保持部件60中的该突出地配设的部分的尖端部形成为以朝向气囊收容空间的内侧而高度尺寸顺次变小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65。该倾斜面65与安装部件18的倾斜面22a相同,是作为干涉抑制部起作用的部分。该倾斜面65不一定必须是平面,也可以为曲面。
即,即便在气囊收容空间内膨胀展开的气囊32与安装部件18以及保持部件60接触,该气囊32也被倾斜面22a以及倾斜面65向罩36侧引导。由此,能够抑制气囊32与安装部件18以及保持部件60的干涉。由此,能够令气囊32的展开动作稳定。
此外,在安装板40上设置一对分别能够与一对的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抵接的施力辅助部件74。施力辅助部件74在能够与卡止体70的一对的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滑接的位置处固定于上述安装板40。
即,在安装板40中与卡止体70的一对的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施力辅助部件固定孔47。在此,施力辅助部件固定孔47形成为将三角形的顶点切除了的孔形状。在该施力辅助部件固定孔47的外周缘部形成有止转凹部47a(参照图12)。
施力辅助部件74为由树脂等形成的长条状部件,构成为从一端朝向另一端设置有滑接部75、板部76、卡止部77以及弹簧固定部78(特别地参照图12)。
板部76为板状,在此形成为一端为圆形状并且另一端尖的泪滴形状,相对于施力辅助部件固定孔47而配设在气囊32侧周缘部。该板部76中与安装板40相接的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有能够嵌入上述止转凹部47a的止转凸部76a。
滑接部75形成为弧状壁形状,以其膨出侧部分朝向板部76的另一端侧的尖的部分的姿态,突设在板部76的一端侧的圆形状部分。
卡止部77形成为能够插入上述施力辅助部件固定孔47的板形状(将三角形的顶点切除的板状)。在该卡止部77与上述板部76之间,形成有能够将安装板40中施力辅助部件固定孔47的周缘部夹入的间隙77a。
此外,弹簧固定部78形成为从卡止部77朝向滑接部75的相反侧伸出的长条状。在此,弹簧固定部78是将筒状部件分为三部分的构成,但不一定必须如此。此外,在弹簧固定部78的基端部形成有能够将弹簧79卡止的突起部78a。而且,如果将弹簧79外嵌于弹簧固定部78,则该弹簧79的一端部在与卡止部77抵接的状态下借助突起部78a被卡止固定。
上述施力辅助部件74如下地固定于安装板40。即,将施力辅助部件74的卡止部77以及弹簧固定部78从气囊32侧插入施力辅助部件固定孔47。而且,在令卡止部77通过施力辅助部件固定孔47后,令施力辅助部件74适当地旋转,在板部76和卡止部77之间夹持施力辅助部件固定孔47的周缘部。此时,令板部76的另一端侧的尖的部分以及滑接部75的膨出侧部分为朝向侧方钢丝部分70b(下方)的姿态。由此,板部76的另一端侧的尖的部分构成为能够配设在凹部46和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之间,并且构成为滑接部75的膨出侧部分能够与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的向外部分滑接。因此,与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相对于施力辅助部件74的位置或者姿态变更无关,能够令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顺畅地与滑接部75的膨出侧部分滑接。另外,在该固定状态下,形成于板部76的止转凸部76a嵌入到形成于安装板40的止转凹部47a中。由此,能够实现施力辅助部件74的组装时的定位以及组装后的旋转防止。
另外,这样地将施力辅助部件74固定在安装板40上后,弹簧79被安装固定于弹簧固定部78。另外,在此,在安装板40的下侧部分也安装施力辅助部件74。设置于该位置的施力辅助部件74主要具有在该位置支承弹簧79用的作用。
上述卡止体70如下地借助保持部件60而相对于安装板40被保持。将卡止体70配设在安装板40的凹部46内。在该状态下,一边将卡止体70插入保持部件60的卡止体保持槽64一边将保持部件60从外侧插入一对的侧方保持部件安装凹部55。于是,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70b被压窄,借助其反作用而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70b作用有向外方扩开的力。该力作为向令卡止体70的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70b和第二安装部件18B卡止的方向的力而起作用。此外,同样地,如果一边将卡止体70插入保持部件60的卡止体保持槽64一边将保持部件60从外侧插入下方保持部件安装凹部57,则中间钢丝部分70a朝向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70b间被压入,一对的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被压入一对的施力辅助部件74。由此,一对的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沿着直线部分70b1而被向一对的施力辅助部件74推压并滑接,同时卡止体70整体也弹性变形。基于该反作用的力,即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70b要向外方扩开的力以及卡止体70整体要沿着直线部分70b1的方向恢复为原形的力作为向令中间钢丝部分70a和第一安装部件18A卡止的方向的力而起作用。由此,中间钢丝部分70a被插入并保持于安装板40的下方的保持部件60的卡止体保持槽64,并且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70b被插入并保持于安装板40的两侧的保持部件60的卡止体保持槽64,在该状态下将卡止体70相对于安装板40保持于气囊32侧。在该状态下,利用一对的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和一对的施力辅助部件74的滑接,在对中间钢丝部分70a向与第一安装部件18A卡止的方向施力的状态下,将卡止体70经由保持部件60保持于安装板40。
此外,在该状态下,借助保持部件60将卡止体70相对于安装板40以非接触状态进行保持。进而,利用施力辅助部件74也能够保持卡止体70与安装板40的更加可靠的非接触状态。
但是,也可以在将保持部件60安装于安装板40后将卡止体70保持于安装板40。此时,在将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70b压窄的状态下,将卡止体70的中间钢丝部分70a插入到安装于安装板40的下方的保持部件60的卡止体保持槽64中,并且将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70b插入到安装于安装板40的两侧的保持部件60的卡止体保持槽64中。其后,解除将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70b压窄的力即可。
图13是表示卡止体70的动作的说明图。在图1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通常状态的卡止体70,用实线表示向上方移动了的卡止体70。
首先,在上述卡止体70的通常安装状态下,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与滑接部75的膨出侧部分接触。在该状态下,如果令卡止体70向上方移动,则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一边与滑接部75的膨出侧部分滑接一边向内侧靠近。由此,克服卡止体70自身的弹性力而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70b被压窄。而且,如果解除令卡止体70向上方移动的力,则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70b利用卡止体70自身的弹性力而扩开。由此,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一边向外方移动一边与滑接部75的膨出侧部分滑接。于是,卡止体70被朝向下方的保持部件60的卡止体保持槽64施力。该作用力作为将中间钢丝部分70a向与对应的安装部件18卡止的外方向推压的力而起作用。
如上所述,卡止体70以向与各安装部件18卡止的方向施加作用力的方式相对于安装板40被保持。
另外,设定保持部件60的卡止体保持槽64的位置以及台阶44s的位置,使得在令卡止体70向上方移动直到与阶梯44s抵接的状态下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70b不会从对应的保持部件60的卡止体保持槽64脱离。由此,能够抑制卡止体70的意外的脱离。
另外,在上述卡止体70的安装状态下,优选卡止体70的截面的一半以上不从增压泵安装板部44的气囊32侧表面突出。换言之,优选卡止体70的截面的一半以上位于比增压泵安装板部44的气囊32侧表面靠气囊32侧。
图14是表示在方向盘10上安装了安装板40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5是图14的XV-XV线的剖视图,图16以及图17是表示安装部件18卡止于卡止体70的动作的说明图。另外,图16以及图17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安装本体部件20与帽部件24一体化而进行描述。
如这些图所示,通过从方向盘10侧将各安装部件18插入固定在安装板40上的保持部件60,各安装部件18在保持部件60内与卡止体70卡止。
即,将气囊装置30向方向盘10推压,以便将各安装部件18插入到对应的保持部件60内。于是,安装部件18的尖端部的倾斜面22a与卡止体70接触(参照图16)。于是,借助该倾斜面22a,卡止体70以向自身的内侧被推入的方式弹性变形。而且,如果超过安装部件18的卡止突部22,则卡止体70弹性回复(参照图17)。于是,卡止体70与柱部21和卡止突部22的内侧的角部分抵接卡止(参照图15)。上述内容在多个安装部件18与对应的保持部件60内的卡止体70部分之间一起地或者顺次地进行。由此,在多个安装部件18和对应的保持部件60内,卡止体70被防脱卡止,气囊装置30相对于方向盘10被安装固定。
此外,在该气囊装置30中,在上述卡止体70的安装状态中,设定为不能由于卡止体70沿着安装板40的主面的移动而将第一安装部件18A以及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18B一起从卡止体70解除。这样的设定能够通过考虑卡止体70的形状、大小等而适当地调节第一安装部件18A与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18B与卡止体70卡止的方式、一对的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与一对的施力辅助部件74的抵接方式、卡止体70沿着安装板40的主面的可移动范围而实现。
第一安装部件18A与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18B卡止于卡止体70的方式例如包含第二安装部件18B的位置、作为钩挂于卡止体70的主要部分的卡止突部22的形状、突出尺寸等。例如,如果卡止突部22的突出尺寸大则卡止体70成为难以解除卡止的要因,相反,如果卡止突部22的突出尺寸小,则卡止体70成为容易解除卡止的要因。
此外,作为一对的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和一对的施力辅助部件74的抵接方式,包含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相对于直线部分70b1的倾斜角度、一对的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和一对的施力辅助部件74的接触位置(例如,关于该位置,对于直线部分70b1的垂直距离、距直线部分70b1与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的边界的距离)等。这是因为如果这些发生变化,则在令卡止体70移动时,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70b相对于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18B的变位量变动,第二安装部件18B从卡止体70的解除容易性发生变动。
卡止体70沿着安装板40的主面的可移动范围例如借助凹部46来设定。即,由于在卡止体70的内侧存在形成凹部46的台阶44s,所以如果令卡止体70沿着安装板40的主面方向移动,则卡止体70与该台阶44s抵接从而其移动范围受到限制。而且,如果卡止体70的移动范围受到限制,则一对的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和一对的施力辅助部件74的滑接方式也受到限制,能够抑制卡止体70与第二安装部件18B的卡止解除。
例如,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在通常状态下,卡止体70与柱部21和卡止突部22的内侧的角部分抵接卡止。在该状态下,令卡止体70沿着安装板40的主面向上方移动(参照箭头符号P1)。于是,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与施力辅助部件74滑接,所以侧方钢丝部分70b被收窄(参照箭头符号P2)。由此,卡止体70要向卡止突部22的尖端部侧移动(参照箭头符号P3)。但是,在其中途,中间钢丝部分70a与凹部46的台阶44s的向下表面抵接,抑制其向上方的移动。于是,卡止体70在向卡止突部22的尖端部侧移动的途中停止,维持与卡止突部22卡止的状态。因此,抑制卡止体70和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18B的卡止解除。
另外,假设对中间钢丝部分70a和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70b的连结部分中的一方作用压入的力。此时,即便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18B中的一方与卡止体70的卡止被解除,另一方的第二安装部件18B与卡止体70还维持卡止状态。因而,能够抑制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18B与卡止体70的同时解除。
在此,改变安装部件18B的位置和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的倾斜角度而研究第二安装部件18B与卡止体70的卡止状态如何变化。
首先,如图20所示,考虑第二安装部件18B位于位置A的情况和位于位置B的情况。位置B位于比位置A更靠近侧方钢丝部分70b的端部侧(在此15mm)的位置。此外,令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的倾斜角度θ变为120°、125°、130°、135°、140°、145°、150°而进行研究。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的倾斜角度θ是相对于直线部分70b1的倾斜角度。另外,假设卡止体70的宽度(直线部分70b1之间的宽度)为114.6mm,中间钢丝部分70a直到与台阶44s抵接移动6.5mm。第二安装部件18B与卡止体70的卡止状态由卡止体70相对于第二安装部件18B的卡止量(卡止突部22的尖端与卡止体70的距离)来评价。
研究结果如图21所示。即,在第二安装部件18B位于位置B时,即如果接近施力辅助部件74,则卡止量变小,可知向第二安装部件18B与卡止体70容易解除卡止的方向发生作用。此外,如果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的角度θ大,则卡止量变大,向第二安装部件18B与卡止体70难以解除卡止的方向发生作用。
如上述的一研究例所示,通过考虑卡止体70的形状、大小等而适当地调节第一安装部件18A和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18B与卡止体70卡止的方式、一对的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与一对的施力辅助部件74的抵接方式、卡止体70沿着安装板40的主面的可移动范围,能够设定为令第一安装部件18A以及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18B不能一起从卡止体70解除。
另外,当在需要时将气囊装置30从方向盘10取下时,在各保持部件60中将卡止体70顺次向内侧压入而顺次解除卡止即可。
另外,在上述气囊装置30的安装状态下,上述弹簧79以被压缩的状态夹在方向盘10的芯部件16和安装板40之间。该弹簧79具有相对于方向盘10的芯部件16将安装板40向离开的方向施力的作用。借助该作用力,抑制方向盘10的芯部件16与安装板40之间的晃动。
此外,利用上述作用力,在通常状态下,将方向盘10的芯部件16和安装板40保持为非接触状态。利用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方向盘10的芯部件16和安装板40之间组装入喇叭开关构造。
即,在上述芯部件16上向安装板40侧露出地设置至少一个的固定侧接点部16a。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设置三个固定侧接点部16a。但是,在图1中仅图示其中之一。此外,在安装板40上在与该固定侧接点部16a对置的位置上设置有可动侧接点部40a(参照图1、图8以及图9等)。将这些固定侧接点部16a以及可动侧接点部40a组装入作为接通断开开关的喇叭鸣响回路。而且,在本气囊装置30安装在方向盘10上的状态下,借助弹簧79的作用力,固定侧接点部16a和可动侧接点部40a变为非接触状态,两者变为非导通状态。在该状态下,如果驾驶者按压罩36,则克服弹簧79的作用力而安装板40被向方向盘10的芯部件16侧按压。由此,可动侧接点部40a与对应的固定侧接点部16a接触,两者变为导通状态,令喇叭鸣响。
但是,也可以无需在该部分组装入喇叭开关构造而在罩36的表面部分组装入喇叭开关。
根据上述的构成的气囊装置30,借助卡止体70的一对的施力用倾斜部分70b2和一对的施力辅助部件74的抵接,中间钢丝部分70a向与第一安装部件18A卡止的方向受到施力。借助该作用力,能够将中间钢丝部分70a和第一安装部件18A保持为卡止状态。因此,无需如以往那样借助以包围外周的方式形成的肋等来保持钢丝等,能够将卡止体70以与第一安装部件18A能够卡止的状态以更少的接触部位(在此,与保持部件60和施力辅助部件74的接触部位)进行保持。其结果,能够增加气囊装置30的设计自由度并且削减材料成本。
此外,即便在卡止体70沿着安装板40的主面移动时,卡止体70与第一安装部件18A以及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18B不会一起脱离,所以能够更可靠地维持气囊装置30的安装状态。
此外,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18B相对于卡止体70从其两侧外方卡止,所以能够预测气囊32的膨胀展开时的影响而进行设计。即,对于气囊32的膨胀展开时的动作,从气囊32的弯折状或者辊状的一般的折叠方式考虑,在其侧方容易预测在斜上方或者下方难以预测。因此,通过令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18B相对于卡止体70从其两侧外方卡止,能够预测气囊32的膨胀展开时的影响而容易进行形状等的设计。而且,能够从不同于第一安装部件18A的卡止方向的方向令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18B与卡止体70卡止,此外,能够利用第一安装部件18A和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18B在至少三处保持卡止体70。由此,能够稳定地保持卡止体70。
<变形例>
另外,施力辅助部件的倾斜方向相对于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可以向外也可以向内。
此外,一对的侧方钢丝部分的直线部分在向安装板的安装状态下不一定必须平行。
此外,第二安装部件相对于侧方钢丝部分70b也可以从内侧卡止也可以从外侧卡止。
此外,不一定在保持部件60的位置处将主安装板部42与卡止体70卡止。也可以构成为在保持部件的外侧方位置等处将安装部件与卡止体卡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卡止体70相对于安装板40位于方向盘10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必须如此,也可以将卡止体相对于安装板设置在方向盘侧。
此外,上述弹簧79不是必须的。例如在不组装入本开关构造时也可以省略弹簧79自身。此外,弹簧也可以由橡胶及其他的弹性部件来代替。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上述的说明全部是部分的例示,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说明。没有进行例示的很多变形例能够认定为并没有从该发明的范围脱离。

Claims (4)

1.一种气囊装置,安装在突设有第一安装部件的方向盘上,
具有:
气囊;
增压泵,能够令上述气囊膨胀展开;
罩,对折叠的上述气囊进行覆盖;
安装板,固定上述气囊、上述增压泵以及上述罩;
卡止体,由能够弹性变形的线状材料形成为中间线状部分和一对的侧方线状部分以呈U字状的方式相连的形状,上述第一安装部件从上述中间线状部分的外周侧与上述中间线状部分卡止;
保持部件,相对于上述安装板保持上述卡止体,
上述一对的侧方线状部分的各端部分别形成为相对于上述中间线状部分与上述第一安装部件卡止的方向倾斜的施力用倾斜部分,
在上述安装板上设置分别能够与一对的上述施力用倾斜部分抵接的一对的施力辅助部件,
在令上述一对的施力用倾斜部分与上述一对的施力辅助部件分别抵接而对上述中间线状部分向与上述第一安装部件卡止的方向施力的状态下,经由上述保持部件而相对于上述安装板保持上述卡止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止体设置为能够将突设于上述方向盘的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分别与上述一对的侧方线状部分卡止,
设定上述第一安装部件以及上述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与上述卡止体卡止的方式、上述一对的上述施力用倾斜部分与上述一对的施力辅助部件的抵接方式、和上述卡止体沿着上述安装板的主面的能够移动的范围,使得上述第一安装部件以及上述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不能由于上述卡止体沿着上述安装板的主面的移动而从上述卡止体一起解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装板具有比上述增压泵的安装部分还凹陷的凹部,上述卡止体设置于上述凹部,
限制上述凹部内的上述卡止体沿着上述安装板的主面的移动范围,使得上述第一安装部件以及上述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中至少一个维持为与上述卡止体卡止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止体设置为能够将突设于上述方向盘的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分别与上述一对的侧方线状部分卡止,
上述一对的侧方线状部分分别具有在与上述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的卡止状态下为相互平行状态的直线部分和上述施力用倾斜部分,
构成为上述一对的第二安装部件能够分别与上述一对的侧方线状部分的各直线部分卡止。
CN2011800169762A 2010-03-30 2011-02-17 气囊装置 Pending CN1028118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7897 2010-03-30
JP2010077897A JP5432032B2 (ja) 2010-03-30 2010-03-30 エアバッグ装置
PCT/JP2011/053341 WO2011122145A1 (ja) 2010-03-30 2011-02-17 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11890A true CN102811890A (zh) 2012-12-05

Family

ID=44711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69762A Pending CN102811890A (zh) 2010-03-30 2011-02-17 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313357A1 (zh)
EP (1) EP2554439A4 (zh)
JP (1) JP5432032B2 (zh)
KR (1) KR20130040171A (zh)
CN (1) CN102811890A (zh)
MX (1) MX2012009944A (zh)
WO (1) WO201112214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08331A1 (zh) * 2014-07-15 2016-01-2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一种汽车方向盘
CN106232434A (zh) * 2014-03-04 2016-12-14 Trw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将气囊模块固定在机动车方向盘上的卡锁销
CN106467080A (zh) * 2015-08-19 2017-03-01 高田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97485B2 (ja) * 2010-03-04 2014-05-21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185798B2 (ja) * 2013-05-07 2017-08-23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DE102013008818B3 (de) * 2013-05-25 2014-10-1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Lenkradeinheit
KR101647440B1 (ko) * 2013-09-04 2016-08-23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에어백 모듈 장착 장치
JP6275489B2 (ja) * 2014-01-14 2018-02-07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
JP1530584S (zh) * 2014-09-24 2018-07-30
USD795766S1 (en) * 2014-10-24 2017-08-29 Toyoda Gosei Co., Ltd. Cover of airbag device for automobile
JP1530315S (zh) * 2015-01-06 2015-08-03
US9914420B2 (en) * 2015-04-13 2018-03-1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river airbag module new lock spring design proposal for visual verification of module's robust attachment to the steering wheel
DE102015005281A1 (de) * 2015-04-24 2016-10-2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Lenkradeinhei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102288751B1 (ko) * 2015-07-13 2021-08-11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에어백 장착장치
US9840305B1 (en) 2016-05-30 2017-12-12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and bicycle control system
DE102017119886A1 (de) * 2017-08-30 2019-02-28 Trw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Gmbh Federelement zur befestigung eines gassackmoduls an einem fahrzeuglenkrad sowie lenkradbaugruppe mit einem solchen federelement
KR102521366B1 (ko) * 2018-03-09 2023-04-14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에어백 장치
EP3546770B1 (en) * 2018-03-26 2021-01-20 Braun GmbH Electric skin treatment device and coupling unit for a skin treatment device
JP7302561B2 (ja) * 2020-09-14 2023-07-0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取付機構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33159A (ja) * 2000-02-18 2001-08-28 Tokai Rika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組付構造
US20010054810A1 (en) * 2000-06-27 2001-12-27 Toyoda Gosei Co., Ltd. Air bag module mounting structure
US20040017068A1 (en) * 2002-04-16 2004-01-29 Takata-Petri Ag Motor vehicle subassembly
KR20050021182A (ko) * 2003-08-26 2005-03-0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운전석 에어백모듈 조립구조
CN1833922A (zh) * 2005-03-16 2006-09-20 高田株式会社 带气囊装置的方向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602630U1 (de) * 1996-02-14 1996-06-13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73551 Alfdorf Einrichtung zum Befestigen eines Gassackmoduls
FR2790044B1 (fr) * 1999-02-19 2001-05-25 Gersteen Iso Delta Element de volant de direction de vehicule et volant comportant cet element
DE19927032A1 (de) * 1999-06-04 2000-12-14 Petri Ag Anordnung zur Verrastung eines Airbagmoduls mit einem Lenkrad
JP2001151065A (ja) * 1999-11-25 2001-06-05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ク装置
JP2001187575A (ja) * 1999-12-28 2001-07-10 T S Tec Kk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2002012112A (ja) * 2000-06-30 2002-01-15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の取付構造
JP4269492B2 (ja) * 2000-06-29 2009-05-2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の取付構造
JP4538964B2 (ja) * 2001-01-31 2010-09-0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の取付構造
JP2002002433A (ja) * 2000-06-27 2002-01-09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の取付構造
FR2812606B1 (fr) * 2000-08-02 2002-10-31 Autoliv Isodelta Element de volant de direction de vehicule avec systeme d'encliquetage, et volant le comportant
DE102005002945A1 (de) * 2005-01-18 2006-07-27 Takata-Petri Ag Generatorträger für ein Fahrerairbagmodul zum Einbauen in ein Lenkrad eines Kraftfahrzeuges
US7621560B2 (en) * 2005-02-07 2009-11-24 Key Safety Systems, Inc Horn switch
US7533897B1 (en) * 2005-02-16 2009-05-19 Key Safety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ng an air bag
US7708309B2 (en) * 2005-10-20 2010-05-04 Delphi Korea Corporation Driver's airbag module assembly structure
US7694997B2 (en) * 2006-05-30 2010-04-13 TRW Vehicle Safety Sysyems Inc. Air bag module
JP5015261B2 (ja) * 2007-10-10 2012-08-29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取付け構造
US8491003B2 (en) * 2010-02-23 2013-07-23 Judco Manufacturing, Inc. Airbag frame apparatus
JP5497485B2 (ja) * 2010-03-04 2014-05-21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432011B2 (ja) * 2010-03-12 2014-03-05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取付部構造
US8658922B2 (en) * 2011-05-05 2014-02-25 Autoliv Asp, Inc. Electrical switch for a vehicle steering wheel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33159A (ja) * 2000-02-18 2001-08-28 Tokai Rika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組付構造
US20010054810A1 (en) * 2000-06-27 2001-12-27 Toyoda Gosei Co., Ltd. Air bag module mounting structure
US20040017068A1 (en) * 2002-04-16 2004-01-29 Takata-Petri Ag Motor vehicle subassembly
KR20050021182A (ko) * 2003-08-26 2005-03-0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운전석 에어백모듈 조립구조
CN1833922A (zh) * 2005-03-16 2006-09-20 高田株式会社 带气囊装置的方向盘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2434A (zh) * 2014-03-04 2016-12-14 Trw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将气囊模块固定在机动车方向盘上的卡锁销
CN106232434B (zh) * 2014-03-04 2019-02-05 Trw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将气囊模块固定在机动车方向盘上的卡锁销
WO2016008331A1 (zh) * 2014-07-15 2016-01-2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一种汽车方向盘
CN106604850A (zh) * 2014-07-15 2017-04-26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一种汽车方向盘
CN106604850B (zh) * 2014-07-15 2019-03-29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一种汽车方向盘
US10266142B2 (en) 2014-07-15 2019-04-23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utomobile steering wheel
CN106467080A (zh) * 2015-08-19 2017-03-01 高田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32032B2 (ja) 2014-03-05
KR20130040171A (ko) 2013-04-23
WO2011122145A1 (ja) 2011-10-06
EP2554439A1 (en) 2013-02-06
JP2011207373A (ja) 2011-10-20
MX2012009944A (es) 2012-09-21
EP2554439A4 (en) 2013-08-14
US20120313357A1 (en) 201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11890A (zh) 气囊装置
CN102770313A (zh) 气囊装置
CN102791533B (zh) 气囊装置的安装部结构
CN103140387B (zh) 具有安全气囊模块的方向盘构造
CN101287627B (zh) 气囊装置及方向盘
CN101213113B (zh) 安全气囊装置
JP5448829B2 (ja) エアバッグカバー装置
WO2008071486A8 (de) Getriebegehäuse
CN101173583A (zh) 玻璃夹具
CN101037096B (zh) 具有枢转喇叭的车辆方向盘
CN204614831U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及具有此壳体的车载设备
US10994684B2 (en) Airbag device for vehicle
CN101351360A (zh) 帘式气囊装置
US11267412B2 (en) Insert type expandable garnish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the same
BRPI0508360A (pt) módulo de airbag para um volante de direção veicular
CN205601775U (zh) 气囊模块和方向盘骨架的配合结构以及方向盘总成
JP5671495B2 (ja) エアバッグ用インフレータ
JP2006294379A (ja) ホーンスイッチ装置、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US9925945B2 (en) Airbag assemblies in a vehicle
US20050151354A1 (en) Steering device and airbag system
KR100432081B1 (ko) 자동차의 메모 꽂이
JP2009173054A (ja) タイヤ空気圧監視装置の取付構造
CN202878220U (zh) 电路元件操作夹
FR2855254B1 (fr) Dispositif de climatisation, en particulie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e boucle avec separation liquide/gaz
US20220332277A1 (en) Vehicular airbag wind-up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