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7757A - 一种荒漠化地区的雨水收集利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荒漠化地区的雨水收集利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47757A CN102747757A CN2012101994570A CN201210199457A CN102747757A CN 102747757 A CN102747757 A CN 102747757A CN 2012101994570 A CN2012101994570 A CN 2012101994570A CN 201210199457 A CN201210199457 A CN 201210199457A CN 102747757 A CN102747757 A CN 1027477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ce
- ditches
- antiseepage film
- rainwater
- irrigation cana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荒漠化地区雨水收集利用的方法。根据当地的自然地形设计进水沟渠和蓄水池,并选用HDPE膜作为蓄水、防渗的材料构建一种适用于荒漠化地区的大型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进水沟渠、缓冲池、蓄水池、沉淀池、溢流池、水泵、锚固沟和绿化带),利用该系统收集利用雨水。该方法的建设成本低、适合于荒漠化地区大规模的雨水收集。此外,该方法还具有改善系统周边生态环境的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和环境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荒漠化地区的雨水收集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草地资源,但近几十年来,由于长期干旱,加之农民超载放牧、盲目开荒,致使植被破坏严重,出现严重的退化和沙化现象,是目前我国荒漠化最为集中和严重的区域。由于缺水,该区域对地下水持续超采利用,导致其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有研究表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要维护其生态环境,地下水埋深需维持在2-4米,否则不能满足天然植物的正常用水。地下水位的下降进一步引起地表植被衰亡、土地沙化加快,土壤耕层变薄、肥力下降,造成农业生产条件恶化,对农牧业产生极大影响。如地处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北部的甜水镇,土地沙化面积已达1713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8.6%,涉及12个乡镇,240多个自然村,且以23.3km2/a的速度延伸。由于该区域沙漠化严重,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不足350mm),且又地处偏远,长期以来,当地群众只能通过人工修建水窖和混凝土集流面,集蓄天然降雨,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由于长期干旱,没有水源供应农牧业,目前全县草场植被覆盖率仅为20%~50%,产草量和载蓄能力弱。水资源短缺和土地沙漠化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协调发展。 对水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开发及利用,实现有效的防风治沙,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迫在眉睫,在整个环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实施荒漠化治理也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已占到国土面积的27.4%,现有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因土地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元,影响近4亿人的生产和生活,加强防沙治沙和生态建设工作是目前极为紧迫的任务。由于沙漠地区具有缺水、缺土、高温、干燥、风沙大等特点,生物(草坪、植被、微生物等)难以在该地区存活,因此传统沙漠治理采用的生物技术方法都收效甚微。目前,雨水收集结合植被种植是我国应对荒漠化最有效的治理方法之一。
已有的雨水收集装置多用于城市地区,以饮用、园艺和家用为目的。这类装置主要侧重于雨水收集管道的构建,尽量避免将初期雨水引入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也主要是用于水景、冲洗汽车和绿化喷灌等方面。对于沙漠化地区而言,由于高温、干燥,这类地区普遍具有降雨量小、蒸发量大的特点,因此,如何提高雨水的收集效率,减少收集雨水的蒸发和渗漏,是雨水收集系统好坏的关键。所以,防渗膜的选用对于整个系统的正常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膜是以高密度聚乙烯为原材料,具有高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好、抗植物根系、防渗系数高、施工快速和总成本低等优异性能,并可以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进行加工的特性和功能。相比传统的防渗材料(红粘土、混凝土现浇、水泥砂浆、塑料防渗膜等),其在防渗效果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在缺水比较严重的甘肃等地区,防水渗漏、防水流失,是民生民存的重要工程。采用防渗膜技术修建雨水收集池进行雨水收集利用有着很好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荒漠化地区的雨水收集利用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荒漠化地区的雨水收集利用方法,根据当地的自然地形设计进水沟渠和蓄水池,并选用HDPE膜作为蓄水、防渗的材料构建一种适用于荒漠化地区的雨水收集系统,利用该系统收集利用雨水。所述收集系统包括主进水沟渠1、缓冲池2、蓄水池3、沉淀池4、溢流池5、进水缓冲沟6、锚固沟7、绿化带8和水泵9,其中:蓄水池3左右两侧设有进水缓冲沟6,蓄水池3池体内前端设有缓冲池2,末端设有沉淀池4,且沉淀池4位于蓄水池3内底部,远离缓冲池2位置,主进水沟渠1作为主要进水口,位于缓冲池2前端,锚固沟7环绕于蓄水池3四周,且位于进水缓冲沟6和缓冲池2外,溢流池5通锚固沟7一侧,锚固沟7另一侧与绿化带8相连,水泵9位于沉淀池4内底部,主进水沟渠1和缓冲池2之间通有锚固沟7,具体步骤如下:
(1).雨水收集系统的选址:利用雨水冲刷所形成的沟渠作为雨水收集池的修建地。
(2).雨水收集系统的构建
所述的进水沟渠是利用雨水冲刷的沟渠在雨水收集系统周边修建2-4条雨水缓冲沟渠,其中选择雨水径流最大的沟渠作为主进水沟渠1。所述进水沟渠将来源于山坡、公里等处形成的雨水径流引入雨水收集系统,并缓冲雨水对系统的冲刷力。
(3).施工要求
(A)地基处理:清扫铺设面,要求基体平整,土体坚实,不能凹凸不平,裂纹等,不能有尖锐物,石块、铁丝或木棒等,防渗范围内的草皮,树根要清除,对于杂草要喷洒灭草剂。
(B)保温层的铺设:在防渗膜下铺设保温材料,以削减和消除雨水收集池基土冻胀。
(C)防渗膜的铺设:在雨水收集池周边建锚固沟,将防渗膜置于锚固沟内,然后密实回填粘土,保证防渗膜与周边边界必须严密结合。
铺设时,应注意一下几点:a. 防渗膜应沿一定方向铺设,同时不要拉得太紧,应留有一定伸缩量,以适应基体变形;b. 要调整好每个单元走向,以便于两个单元的焊接;c. 纵向接头应距离坝脚、弯脚处1.50m以上,应设在平面上;d. 防渗膜焊接前应调整好接缝处两幅边单膜,使之搭接一定的宽度,搭接宽度一般为6-8㎝且平整,无折皱防渗膜铺设后,要用砂袋压住,以防风沙影响下一步边缘的焊接。
所述的防渗膜为黑色的HDPE防渗膜,能保证较高的地温,且具有优异的防渗性能。
(4)防渗膜的焊接;一般采用热焊接方法,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焊接,长距离焊接使用热楔式自动爬行塑料焊接机(LEISTER COMET),局部的点、面焊接使用挤出式焊枪,边缘接缝处要求不能有油污、水分,尘土等,以防影响焊接接口的严密性。
本发明中,所述保温材料为聚氯乙烯泡沫塑料板或高分子保温卷材等。
本发明中,所述缓冲池2其长、宽分别为3-5米和2-4米,深度为1-3米,坡度为2-3°。
本发明中,所述的蓄水池3长、宽分别为100-180米和8-15米,深度为7-12米,坡度2.8-3.2°,用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HDPE)铺设而成,用于收集雨水的储存。
本发明中,所述沉淀池4长、宽分别为3-6米和2-4米,深度为1-3米。
本发明中,所述锚固沟7宽度为0.5-0.8米,深度为0.4-0.8米,由下至上分别用黄土基质和水泥覆盖从蓄水池延伸至锚固沟内的HDPE膜,用以固定防渗膜。
本发明中,所述绿化带8种植侧柏、新疆杨或苜蓿草等乡土植物,植物的种植间距为2-4米*1-3米。
本发明中,所述溢流池5长、宽分别为5-10米和2-4米,深度为0.5-1.0米,坡度为2.8-3.2°。
与传统的雨水收集系统相比,本发明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选用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HDPE)作为蓄水池的防渗膜,具有高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好、抗植物根系、防渗系数高、施工快速和总成本低等优异性能;(2)所设计的雨水收集系统可用于不同大小规模的雨水收集,特别适用于荒漠化地区;(3)系统的构建根据自然条件,减少了施工量,同时选用HDPE防渗膜,有效降低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A-A剖面图。
图3为B-B剖面图。
图4为实施例1改建前后的图示,其中:(A)为改建前,(B)为改建后。
图5为实施例2改建前后的图示,其中:(A)为改建前,(B)为改建后。
图中标号:1为主进水沟渠,2为缓冲池,3为蓄水池,4为沉淀池,5为溢流池,6为进水缓冲沟,7为锚固沟,8为绿化带,9为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将上述系统用于某地修建的雨水收集系统,容量为7000m3,系统结构如图1-图3所示,缓冲池2与主进水沟渠1相连,其长、宽分别为3-5米和2-4米,深度为1-3米,坡度约2.5°,用以缓冲雨水进入缓冲池底部后对池壁的冲刷;侧面进水缓冲沟6位于蓄水池3两侧,与主进水沟渠1相连,其长、宽分别为3-5米和2-4米,深度为1-3米,坡度约2.5°;蓄水池3与缓冲池2以及侧面进水缓冲沟6相连,位于缓冲池2下方,其长、宽分别为100米和8-10米,深度为7-12米,坡度约3°,用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HDPE)铺设而成,用于收集雨水的储存;沉淀池4位于蓄水池底部远离缓冲池方向,其长、宽分别为3-6米和2-4米,深度为1-3米,用于沉淀雨水中的泥沙,淤积的泥沙需定时清除;锚固沟7环绕于蓄水池3,位于缓冲池2和侧面进水沟渠6外侧,宽度为0.5-0.8米,深度为0.4-0.8米,由下至上分别用黄土基质和水泥覆盖从蓄水池延伸至锚固沟内的HDPE膜,用以固定防渗膜;绿化带8与锚固沟7相接,种植侧柏、新疆杨、国槐、柠条、紫花苜蓿草等耐旱植物,树的种植间距为2-4米*1-3米,可有效减少收集雨水的蒸发,并改善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溢流池4与蓄水池3相连,位于蓄水池3下方(根据主雨水径流的流向而定),其长、宽分别为5-10米和2-4米,深度为0.5-1.0米,坡度约3°,可有效避免收集雨水过量后引起的水土流失;水泵9装于沉淀池4底,用于将收集的雨水送到输水管道,作为农用水或处理后作为生活用水使用。
(1).雨水收集系统的选址:利用雨水冲刷所形成的沟渠作为雨水收集池的修建地。
(2).雨水收集系统的构建
所述的进水沟渠是利用雨水冲刷的沟渠在雨水收集系统周边修建2-4条雨水缓冲沟渠,其中选择雨水径流最大的沟渠作为主进水沟渠1。所述进水沟渠将来源于山坡、公里等处形成的雨水径流引入雨水收集系统,并缓冲雨水对系统的冲刷力。
3.施工要求
(1)地基处理:清扫铺设面,要求基体平整,土体坚实,不能凹凸不平,裂纹等,不能有尖锐物,石块、铁丝、木棒等,防渗范围内的草皮,树根要清除,对于杂草要喷洒灭草剂。
(2)保温层的铺设:在防渗膜下铺设保温材料,以削减和消除雨水收集池基土冻胀。
所述的保温材料包括聚氯乙烯泡沫塑料板、高分子保温卷材等。
(3)防渗膜的铺设:在雨水收集池周边开挖深为600mm、宽为400mm左右的锚固槽,将防渗膜置于槽内,然后密实回填粘土,保证防渗膜与周边边界必须严密结合。
铺设时,应注意一下几点:a. 防渗膜应沿一定方向铺设,同时不要拉得太紧,应留有一定伸缩量,以适应基体变形;b. 要调整好每个单元走向,以便于两个单元的焊接;c. 纵向接头应距离坝脚、弯脚处1.50m以上,应设在平面上;d. 防渗膜焊接前应调整好接缝处两幅边单膜,使之搭接一定的宽度,搭接宽度一般为6-8㎝且平整,无折皱防渗膜铺设后,要用砂袋压住,以防风沙影响下一步边缘的焊接。
所述的防渗膜为黑色的HDPE防渗膜,能保证较高的地温,且具有优异的防渗性能。
(4)防渗膜的焊接;一般采用热焊接方法,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焊接,长距离焊接使用热楔式自动爬行塑料焊接机(LEISTER COMET),局部的点、面焊接使用挤出式焊枪,边缘接缝处要求不能有油污、水分,尘土等,以防影响焊接接口的严密性。
与当地用传统方法构建的砖砂石雨水收集系统相比,本发明构建的铺设高强度聚乙烯(HDPE)防渗膜的雨水收集系统,建造费用仅为传统雨水收集系统的40%(表1),造价较低。
可见,利用本发明方法构建的雨水收集系统具有防渗漏、低成本等优点,能在荒漠化地区有效收集雨水。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农业生产或处理后用于生活用水,同时雨水收集系统的构建能起到涵养水源、调节局部气候的生态功能,而系统周边构建的绿化带能进一步起到防风固沙、改善周边的植被环境的作用(图2)。
表1本发明与传统雨水收集系统的建造成本比较
实施例2
将上述系统用于某地修建的雨水收集系统,容量为21000m3,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缓冲池2与主进水沟渠1相连,其长、宽分别为3-5米和2-4米,深度为1-3米,坡度约2.5°,用以缓冲雨水进入缓冲池底部后对池壁的冲刷;侧面进水缓冲沟6位于蓄水池3两侧,与主进水沟渠1相连,其长、宽分别为3-5米和2-4米,深度为1-3米,坡度约2.5°;蓄水池3与缓冲池2以及侧面进水缓冲沟6相连,位于缓冲池2下方,其长、宽分别为180米和10-15米,深度为7-12米,坡度约3°,用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HDPE)铺设而成,用于收集雨水的储存;沉淀池4位于蓄水池底部远离缓冲池方向,其长、宽分别为3-6米和2-4米,深度为1-3米,用于沉淀雨水中的泥沙,淤积的泥沙需定时清除;锚固沟7环绕于蓄水池3,位于缓冲池2和侧面进水沟渠6外侧,宽度为0.5-0.8米,深度为0.4-0.8米,由下至上分别用黄土基质和水泥覆盖从蓄水池延伸至锚固沟内的HDPE膜,用以固定防渗膜;绿化带8与锚固沟7相接,种植侧柏、新疆杨、国槐、柠条、紫花苜蓿草等耐旱植物,树的种植间距为2-4米*1-3米,可有效减少收集雨水的蒸发,并改善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溢流池5与蓄水池3相连,位于蓄水池3下方(根据主雨水径流的流向而定),其长、宽分别为5-10米和2-4米,深度为0.5-1.0米,坡度约3°,可有效避免收集雨水过量后引起的水土流失;水泵9装于沉淀池4底,用于将收集的雨水送到输水管道,作为农用水或处理后作为生活用水使用。
与当地用传统方法构建的砖砂石雨水收集系统相比,本发明构建的铺设高强度聚乙烯(HDPE)防渗膜的雨水收集系统,材料费仅为传统雨水收集系统的40%(表2),造价较低。
可见,利用本发明方法构建的雨水收集系统具有防渗漏、低成本等优点,能在荒漠化地区有效收集雨水。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农业生产或处理后用于生活用水,同时雨水收集系统的构建能起到涵养水源、调节局部气候的生态功能,而系统周边构建的绿化带能进一步起到防风固沙、改善周边的植被环境的作用(图3)。
表2本发明与传统雨水收集系统的建造成本比较
本发明属开拓发明,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荒漠化地区的雨水收集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当地的自然地形设计进水沟渠和蓄水池,并选用防渗膜作为蓄水、防渗的材料构建一种适用于荒漠化地区的雨水收集系统,利用该系统收集利用雨水;所述收集系统包括主进水沟渠(1)、缓冲池(2)、蓄水池(3)、沉淀池(4)、溢流池(5)、进水缓冲沟(6)、锚固沟(7)、绿化带(8)和水泵(9),其中:蓄水池(3)左右两侧设有进水缓冲沟(6),蓄水池(3)池体内前端设有缓冲池(2),末端设有沉淀池(4),且沉淀池(4)位于蓄水池(3)内底部,远离缓冲池(2)位置;主进水沟渠(1)作为主要进水口,位于缓冲池(2)前端,锚固沟(7)环绕于蓄水池(3)四周,且位于进水缓冲沟(6)和缓冲池(2)外,溢流池(5)通锚固沟(7)一侧,锚固沟(7)另一侧与绿化带(8)相连,水泵(9)位于沉淀池(4)内底部,主进水沟渠(1)和缓冲池(2)之间通有锚固沟(7),具体步骤如下:
(1).雨水收集系统的选址:利用雨水冲刷所形成的沟渠作为雨水收集池的修建地;
(2).雨水收集系统的构建
所述进水沟渠是利用雨水冲刷的沟渠在雨水收集系统周边修建2-4条雨水缓冲沟渠,其中选择雨水径流最大的沟渠作为主进水沟渠(1);所述进水沟渠将来源于山坡、公里等处形成的雨水径流引入雨水收集系统,并缓冲雨水对雨水收集系统的冲刷力;
(3).施工要求
(A)地基处理:清扫铺设面,要求基体平整,土体坚实,无尖锐物,石块、铁丝或木棒,防渗范围内的草皮,树根要清除,对于杂草要喷洒灭草剂;
(B)保温层的铺设:在防渗膜下铺设保温材料,以削减和消除雨水收集池基土冻胀;
(C)防渗膜的铺设:在雨水收集池周边建锚固沟,将防渗膜置于锚固沟内,然后密实回填粘土,保证防渗膜与周边边界严密结合;
铺设时,a. 防渗膜应沿一定方向铺设,不要拉得太紧,留有一定伸缩量,以适应基体变形;b. 要调整好每个单元走向,以便于两个单元的焊接;c. 纵向接头应距离坝脚、弯脚处1.50m以上,应设在平面上;d. 防渗膜焊接前应调整好接缝处两幅边单膜,使之搭接一定的宽度,搭接宽度一般为6-8㎝且平整,无折皱防渗膜铺设后,要用砂袋压住,以防风沙影响下一步边缘的焊接;
所述的防渗膜为HDPE防渗膜;
(4)防渗膜的焊接;采用热焊接方法,对于长距离焊接使用热楔式自动爬行塑料焊接机,局部的点、面焊接使用挤出式焊枪,边缘接缝处要求不能有油污、水分或尘土,以防影响焊接接口的严密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材料为聚氯乙烯泡沫塑料板或高分子保温卷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池(2)的长、宽分别为3-5米和2-4米,深度为1-3米,坡度为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池(3)长、宽分别为100-180米和8-15米,深度为7-12米,坡度2.8-3.2°,用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铺设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4)长、宽分别为3-6米和2-4米,深度为1-3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沟(7)宽度为0.5-0.8米,深度为0.4-0.8米,由下至上分别用黄土基质和水泥覆盖从蓄水池延伸至锚固沟内的HDPE膜,用以固定防渗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8)种植侧柏、新疆杨或苜蓿草中任一种,植物的种植间距为2-4米*1-3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池(5)长、宽分别为5-10米和2-4米,深度为0.5-1.0米,坡度为2.8-3.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994570A CN102747757A (zh) | 2012-06-18 | 2012-06-18 | 一种荒漠化地区的雨水收集利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994570A CN102747757A (zh) | 2012-06-18 | 2012-06-18 | 一种荒漠化地区的雨水收集利用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47757A true CN102747757A (zh) | 2012-10-24 |
Family
ID=47028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994570A Pending CN102747757A (zh) | 2012-06-18 | 2012-06-18 | 一种荒漠化地区的雨水收集利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747757A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03411A (zh) * | 2013-11-19 | 2014-02-26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沙漠复合防渗蓄水池及蓄水方法 |
CN103603320A (zh) * | 2013-11-11 | 2014-02-26 | 厦门理工学院 | 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及其设计计算方法 |
CN106381853A (zh) * | 2016-11-30 | 2017-02-08 | 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组合式灌排沟渠及其施工方法 |
CN106948308A (zh) * | 2017-04-27 | 2017-07-14 | 山东安澜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水利工程及其建造方法 |
WO2017156948A1 (zh) * | 2016-03-17 | 2017-09-21 |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 一种海绵城市综合体 |
CN108301483A (zh) * | 2017-01-12 | 2018-07-20 | 兰州理工大学 | 一种净化雨水的改性黄土渗滤系统 |
CN110055924A (zh) * | 2018-01-19 | 2019-07-26 | 陶星月 | 干旱半干旱区域,雨水、雪融化水、水资源及时截流,科学储存和利用 |
CN111335435A (zh) * | 2020-04-09 | 2020-06-26 |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 植被恢复区的排水导水系统 |
WO2021251851A1 (ar) * | 2020-06-12 | 2021-12-16 | سعود الزامل، | حوض زراعي اسمنتي واسطح جانبية لجمع الامطار |
CN115030288A (zh) * | 2022-07-27 | 2022-09-09 |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 一种山地防洪排水系统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47616A (zh) * | 2006-04-05 | 2006-10-18 | 杜剑 | 一种渗排型防污水资源再生的尾矿库区结构 |
CN101463657A (zh) * | 2007-12-17 | 2009-06-24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工业蓄水池的制作方法 |
WO2012000178A1 (zh) * | 2010-06-30 | 2012-01-05 |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储水制品及其应用 |
-
2012
- 2012-06-18 CN CN2012101994570A patent/CN10274775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47616A (zh) * | 2006-04-05 | 2006-10-18 | 杜剑 | 一种渗排型防污水资源再生的尾矿库区结构 |
CN101463657A (zh) * | 2007-12-17 | 2009-06-24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工业蓄水池的制作方法 |
WO2012000178A1 (zh) * | 2010-06-30 | 2012-01-05 |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储水制品及其应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高前兆,李小雁等: "《干旱区供水集水保水技术》", 31 March 2005, 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03320A (zh) * | 2013-11-11 | 2014-02-26 | 厦门理工学院 | 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及其设计计算方法 |
CN103603320B (zh) * | 2013-11-11 | 2015-12-09 | 厦门理工学院 | 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及其设计计算方法 |
CN103603411A (zh) * | 2013-11-19 | 2014-02-26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沙漠复合防渗蓄水池及蓄水方法 |
CN103603411B (zh) * | 2013-11-19 | 2015-10-14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沙漠复合防渗蓄水方法 |
WO2017156948A1 (zh) * | 2016-03-17 | 2017-09-21 |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 一种海绵城市综合体 |
CN106381853A (zh) * | 2016-11-30 | 2017-02-08 | 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组合式灌排沟渠及其施工方法 |
CN108301483A (zh) * | 2017-01-12 | 2018-07-20 | 兰州理工大学 | 一种净化雨水的改性黄土渗滤系统 |
CN106948308A (zh) * | 2017-04-27 | 2017-07-14 | 山东安澜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水利工程及其建造方法 |
CN110055924A (zh) * | 2018-01-19 | 2019-07-26 | 陶星月 | 干旱半干旱区域,雨水、雪融化水、水资源及时截流,科学储存和利用 |
CN111335435A (zh) * | 2020-04-09 | 2020-06-26 |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 植被恢复区的排水导水系统 |
WO2021251851A1 (ar) * | 2020-06-12 | 2021-12-16 | سعود الزامل، | حوض زراعي اسمنتي واسطح جانبية لجمع الامطار |
CN115030288A (zh) * | 2022-07-27 | 2022-09-09 |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 一种山地防洪排水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47757A (zh) | 一种荒漠化地区的雨水收集利用方法 | |
CN101946573B (zh) | 一种盐碱地改良方法 | |
CN101336593B (zh) | 改良盐渍土壤建造生态园林景观复合结构的方法 | |
CN105696606A (zh) | 一种半干旱地区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262689A (zh) | 滨海盐碱地梯田式吹填土改良的绿化方法 | |
CN105075635A (zh) | 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 | |
CN205501932U (zh) | 一种新型绿化水利护坡 | |
CN204741964U (zh) | 一种雨水花园 | |
CN102870523B (zh) | 一种改良滨海盐土的地形处理方法 | |
CN101849453A (zh) | 一种地表种植改良沙漠技术 | |
CN102392453B (zh) | 三峡库区坡改梯埂坎建造方法 | |
CN103422466B (zh) | 一种黑臭河道治理及恢复方法 | |
CN102612883B (zh) | 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 | |
CN106677011A (zh) | 人行道、绿地集蓄水系统 | |
CN105850261B (zh) | 一种坡地型盐碱地集雨洗盐系统 | |
CN205712403U (zh) | 一种可用于海绵城市雨水渗虑、集蓄与净化的多功能系统 | |
CN102726141A (zh) | 盐碱地改良设施及其改良方法 | |
CN115316066A (zh) | 一种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水土资源综合整治方法 | |
CN104846912A (zh) | 一种用于沙丘地带的集水灌溉系统 | |
CN207775642U (zh) | 一种压砂节水绿化型中央分隔带 | |
CN201080590Y (zh) | 新型渗水地面砖 | |
Samuel et al. | Rejuvenation of water bodies by adopting rainwater harvesting and groundwater recharging practices in catchment area-a case study | |
CN210580198U (zh) | 一种坡地集水保土结构 | |
CN207739092U (zh) | 园林生态铺装构造 | |
CN106013391A (zh) | 一种基于人工复合土壤的分层复合式下沉绿地及其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