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62221B - 图像产生装置的防尘结构和投影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产生装置的防尘结构和投影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62221B CN102362221B CN200980158286.3A CN200980158286A CN102362221B CN 102362221 B CN102362221 B CN 102362221B CN 200980158286 A CN200980158286 A CN 200980158286A CN 102362221 B CN102362221 B CN 1023622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strainer
- air hose
- green
- b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44—Cooling system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2—Heating or cooling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other than for activation, e.g. 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abilisation or uniform distribution over the cell
- G02F1/133385—Heating or cooling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other than for activation, e.g. 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abilisation or uniform distribution over the cell with cooling means, e.g. f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02—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H04N9/3105—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for displaying all colours simultaneously, e.g. by using two or more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1—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g. against dust or humidit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36—Airflow channels, e.g. 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facilitating the flow of ai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Video 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For Color Tv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产生装置的防尘结构,包括:分别对应于红色、绿色和蓝色的LCD(47、48、49);设置为将冷却空气吹送到各LCD(47、48、49)的用于红色的空气管、用于绿色的空气管和用于蓝色的空气管;分别布置在所述用于红色的空气管、所述用于绿色的空气管和所述用于蓝色的空气管中的空气过滤器(43、50);和布置在所述用于绿色的空气管和所述用于蓝色的空气管的至少一个空气管中的空气过滤器(41、42),并且所述空气过滤器(41、42)的网眼大小小于所述空气过滤器(43、50)的网眼大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诸如液晶显示(LCD)面板和DMD(DigitalMicro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装置)的图像产生装置的防尘结构、以及配备有该防尘结构的投影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例如诸如仓库和室外的具有许多尘粒的环境中使用显示装置的情况越来越多。在尘粒进入投影显示装置内部的情况下,尘粒附着到光学组件上,引起包括亮度降低、色彩紊乱的现象,或者投影图像中附着的尘粒的反射导致光学性能的变差。为此,提高投影显示装置的防尘特性的技术非常重要。对于本发明相关的防尘结构,公开了这种构造,其中投影显示装置完全防尘,以及LCD单元是防尘的。
在JP2003-241310A(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构造,其中投影显示装置完全被保护机壳覆盖,并且所述保护机壳设有空气过滤器和冷却风扇。在这种防尘结构中,通过空气过滤器从被允许从保护机壳的外部进入保护机壳的内部的空气中去除尘粒,从而在去除尘粒之后整个投影显示装置被冷却空气包围。
此外,JP2007-292805A(专利文献2)描述了一种被称作三板式液晶投影仪的投影显示装置,其中产生将被投影的图像的LCD面板(以下缩写为LCD)被分别设置在红色光路(R光路)、绿色光路(G光路)和蓝色光路(B光路)中。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红色”缩写为R、“绿色”缩写为G、“蓝色”缩写为B。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构造,其中尘粒从被供应到具有三个LCD的LCD单元的冷却空气中去除。在冷却风扇的将冷却空气供送到LCD单元的排放侧设置了抽气管,每个抽气管对应于G光路和B光路,并且针对这些抽气管分别设置不同的空气过滤器。从中通过空气过滤器去除了尘粒的冷却空气被供送到G光路和B光路。
一般来说,在该防尘结构中,施加到LCD的光能中的B分量最大,而R分量和G分量基本相同,因而在采用的构造中,冷却的优先级为B光路在G光路之前。因此,在该防尘结构中,用于B光路的设置在抽气管中的空气过滤器的灰尘收集性能被设置得低于用于G光路的设置在抽气管中的空气过滤器的灰尘收集性能。根据该构造,用于B光路的抽气管的通过空气过滤器引起的通风阻力小于用于G光路的抽气管的通风阻力,从而改善冷却性能。
现在,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构造是这样的构造,其中通过去除在允许进入投影显示装置的全部冷却空气中含有的尘粒,使得整个投影显示装置是防尘的。因此,该构造具有很差的投影显示装置的冷却性能,导致投影显示装置的相对大的热值。结果,在该构造中,需要大量的空气来充分冷却整个投影显示装置。一方面,为了提高防尘特性,需要使用具有相对小过滤器网眼大小的空气过滤器,这使得空气过滤器容易被阻塞。更具体的说,在该构造中,需要具有相对大的面积的空气过滤器,诸如装配在例如空气清洁器中的空气过滤器。此外,因为整个投影显示装置被保护机壳覆盖的构造,所以所述装置的大小和重量增大,并且保护机壳需要具有保持高密封特性的结构。此外,对于配备在投影显示装置中的冷却风扇,需要提供多个高静压风扇,以克服空气过滤器的通风阻力。
但是,即使在利用具有相对大的面积的空气过滤器的情况下,空气过滤器有时也由于在不良环境中使用空气过滤器或者由于空气过滤器使用了长时间而阻塞。在空气过滤器阻塞的情况下,难以将充足的冷却空气供送到安装在投影显示装置内部的组件。结果,安装组件的温度升高,引起故障,导致安装组件的寿命显著缩短。此外,投影显示装置甚至由于保护电路的动作而停止工作。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描述的构造中,因为空气过滤器在冷却风扇的排放侧上设置在开口区域相对窄的抽气管中,所以难以充分和成功地设置用于通风的横截面区域,并且空气过滤器容易阻塞。因为设置在用于B光路的抽气管中的空气过滤器的灰尘收集性能很差,所以设置在用于G光路的抽气管中的空气过滤器容易发生阻塞。在设置在用于G光路的抽气管中的空气过滤器阻塞的情况下,在具有小通风阻力的用于B光路的抽气管中的空气量增加。因此,设置在用于G光路的抽气管中的光学组件的温度迅速升高。用于B光路的抽气管中的空气量的增加也引起用于B光路的抽气管中的空气过滤器阻塞,由于在两个光路中的抽气管的不可避免的闭塞,导致光学组件的温度显著升高。因此安装组件的寿命缩短并且容易发生安装组件的损坏。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构造中,设置在B光路中的空气过滤器的灰尘收集性能劣于设置在G光路中的空气过滤器的灰尘收集性能。因此,该构造的问题在于,B光路中的亮度降低大于G光路中的亮度降低,以及投影图像染黄,即温度升高。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构造中,空气过滤器在冷却风扇的排放侧上设置在抽气管中,这引起抽气管的通风面积变窄,从而导致通风阻力的大量增加。结果,为了实现期望的冷却性能,需要增加冷却风扇的转数,引起噪声随着冷却风扇的旋转而增加的问题。更具体地讲,这种防尘结构的构造的问题在于空气过滤器容易阻塞,投影图像染黄,并且噪声增加。
此外,对于安装在具有相当多尘粒的不良环境中的投影显示装置,需要频繁更换空气过滤器。但是,在上述两篇公开文件的结构中,当去除空气过滤器时,需要拆卸投影显示装置的操作,因此引起更换空气过滤器成为复杂的操作的问题。结果,考虑到频繁更换空气过滤器,上述结构不能充分适用于安装在不良环境中的投影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可解决上述涉及的技术的问题的图像产生装置的防尘结构以及投影显示装置。所述目的的实例用于防止投影图像的亮度降低和投影图像的色温变化,并且用于降低由冷却风扇引起的噪声。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图像产生装置的防尘结构包括:分别对应于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图像产生装置;设置为分别将冷却空气吹送到所述图像产生装置的用于红色的空气管、用于绿色的空气管和用于蓝色的空气管;第一空气过滤器,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针对所述用于红色的空气管、所述用于绿色的空气管和所述用于蓝色的空气管中的每个设置;第二空气过滤器,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针对所述用于绿色的空气管和所述用于蓝色的空气管中的至少一个空气管设置,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的过滤器网眼大小小于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的过滤器网眼大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投影显示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图像产生装置的防尘结构。
附图说明
图1A是描绘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的从前表面侧看的透视图;
图1B是描绘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的从后表面侧看的透视图;
图1C是描绘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的从后表面侧看的分解透视图;
图2A是描绘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的绿色光路和蓝色光路的分解透视图;
图2B是描绘设置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中的G空气过滤器的横截面图;
图2C是描绘设置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中的B空气过滤器的横截面图;
图2D是描绘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的LCD管的分解透视图;
图2E是描绘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的LCD管的分解平面图;
图2F是描绘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的分解平面图;
图2G是描绘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的分解平面图;
图3A是描绘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B是描绘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的LCD管分解透视图;
图3C是描绘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的LCD管分解平面图;
图3D是描绘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的分解平面图;
图3E是描绘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的分解平面图;
图4A是描绘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4B是描绘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的分解平面图;
图4C是描绘根据第八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的分解平面图;
图4D是描绘根据第九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的分解平面图;
图5A是描绘根据第十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的分解平面图;
图5B是描绘根据第十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仅附接有G空气过滤器的状态的分解平面图;
图5C是描绘根据第十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仅附接有B空气过滤器的状态的分解平面图;
图5D是描绘根据第十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附接有G空气过滤器和B空气过滤器的状态的分解平面图;以及
图6是示出控制根据第十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中的冷却风扇的转数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
将描述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图像产生装置的防尘结构的投影显示装置的示例性构造。根据各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是三板式液晶投影仪,其中作为用于产生将被投影的图像的图像产生装置的LCD被设置在R光路、G光路和B光路的每个中。
根据各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包括:机壳;空气吸入口,所述空气吸入口设置在机壳上;空气吸入百叶窗,所述空气吸入百叶窗作为百叶窗(louver)构件,以能拆卸的方式设置在空气吸入口上;空气吸入管,所述空气吸入管设置在用于冷却光学组件的冷却风扇的空气吸入侧,所述空气吸入管与空气吸入百叶窗的空气吸入口连通;和LCD管,所述LCD管设置在冷却风扇的排放侧上,用于将冷却空气吹送到LCD。此外,光学组件指包括LCD、在光路的前侧和后侧设置在LCD上的偏光器(polarizer)等。以下,设置在R光路、G光路和B光路中的每个中的各光学组件被称作R光学组件、G光学组件和B光学组件。此外,在本发明中,被设置为将冷却空气吹送到各光学组件的各空气管指包括空气吸入管的空气吸入通道和LCD管的抽气管的空气管。
图1A至2F示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在机壳的左侧表面和后表面上具有空气吸入口的投影显示装置的情况的实施例。图1A至2E示出了第一实施例,图2F示出了第二实施例,图2G示出了第三实施例。图3A至5D示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在机壳的左侧表面上具有空气吸入口的三板式投影仪的情况的实施例。图3A至3C示出了第四实施例,图3D示出了第五实施例,以及图3E示出了第六实施例。图4A和4B示出了第七实施例,图4C示出了第八实施例,以及图4D示出了第九实施例。图5A至5D和表1示出了第十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A至2D示出了作为最佳模式的第一实施例。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是在机壳的左侧表面和后表面上具有空气吸入口的示例性构造。
图1A是描绘投影显示装置的从前方看的透视图。如图1A所示,机壳由底机壳11、上机壳10和灯盖12三个结构性组件形成。安装在投影显示装置的内部的组件主要固定和支撑在底机壳11上。上机壳10设有通过用户操作的操作按钮13。在机壳的前表面上,设置流入口14以允许外部空气进入机壳的内部。
在机壳的在流入口14处的内侧,设置下文描述的温度传感器作为用于检测从外部流入机壳的内部的空气流的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
此外,投影透镜16设置在机壳的前表面上,并且投影透镜16将在由三个LCD形成的LCD单元中产生的图像投影到屏幕(未示出)的投影表面上。
图1B是描绘投影显示装置的从后方看的透视图。如图1B所示,在机壳的左侧表面上,设置流入口19以允许外部空气进入机壳的内部。此外,在机壳的左侧表面上,设置R空气吸入口20以将外部空气供送到设置在R光路中的R光学组件。允许外部空气进入的R空气吸入百叶窗21以能拆卸的方式设置在该R空气吸入口20上。此外,在机壳的后表面,设置GB空气吸入口26以将外部空气供送到设置在G光路中的G光学组件和设置在B光路中的B光学组件。允许外部空气进入的GB空气吸入百叶窗22以能拆卸的方式设置在GB空气吸入口26上。R空气吸入百叶窗21和GB空气吸入百叶窗22各包括多个空气吸入端口。
此外,在机壳的后表面上设置IO终端面板23和AC入口24。IO终端面板23具有从诸如PC(个人计算机)、DVD(数字式视频光盘)播放器等的其它电子装置接收输入的信号输入端和输出到其它显示装置的信号输出端。AC入口24是将来自外部的电力供应到投影显示装置的线缆插座。此外,如图1A所示,在机壳的右侧表面上设置空气出口15以将机壳的内部的空气排出到外部。
图1C是描绘将上机壳10从图1B所示的状态去除后的状态的透视图。从外部供应的电力受到通过电源30的诸如变压的功率控制,并且电力被供应到引起灯(未示出)发光作为将光辐射到LCD以及主电路板31的光源的镇流器电源(未示出)。所述镇流器电源按如下方式调节功率,即,镇流器电源使得设置在灯单元32中的灯辐射光并稳定地保持发光状态,或者镇流器电源改变将要供应到灯的功率量。如图1C所示,主电路板31具有作为用于存储多种信息的存储装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27和作为用于执行多种控制的控制装置的控制电路单元28。基于外部信号,主电路板31通过分别控制三个LCD产生图像,驱动并控制整个投影显示装置,并存储与这些类型的控制相关的多种信息。从发光的灯发射的光通过设置在光学引擎33中的多个光学组件分离,并施加到所述各LCD上。在各LCD中,基于图像信号产生图像,通过投影透镜16放大图像,并通过设置在LCD单元中的光学组合单元(未示出)将图像投影到诸如屏幕的投影表面上。
在投影显示装置中,电源30和稳定器、主电路板31、灯、光学引擎33中的光学组件等产生热以使得温度随着这一系列的投影操作而升高。在电子组件和光学组件中的温度升高使这些组成组件劣化并缩短寿命。因此,为了防止在这些组成组件中温度升高,使用冷却风扇来冷却所述组成组件。如图1C所示,对于光学引擎33中的G光学组件和B光学组件,通过作为第一冷却风扇的G西罗克风扇(sirocco fan)36和B西罗克风扇51进入的冷却空气通过GB空气吸入百叶窗22和GB空气吸入管40(未示出)供送。对于R光学组件,通过作为第二冷却风扇的R西罗克风扇(多叶片式风扇)35进入的冷却空气通过空气吸入百叶窗21和R空气吸入管37供送。
此外,投影显示装置包括排气风扇34,排气风扇34将在冷却LCD单元之后被排放到机壳的内部的冷却空气或来自流入口14和19的空气从空气出口15排出到机壳的外部。此外,灯单元32包括用于冷却灯的光源风扇39。此时,温度传感器38检测来自流入口14的外部空气的温度,并将信息发送到主电路板31上的控制电路单元28。基于关于预先存储的外部空气的温度与各风扇的每个的转数的信息,主电路板31上的控制电路单元28根据通过温度传感器38检测到的外部空气的温度将西罗克风扇35、36和51、排气风扇34和光源风扇39的每个的转数控制到预定转数。
图2A是GB空气吸入百叶窗22从机壳的GB空气吸入口26去除并且各空气过滤器被拆卸时的透视图。
在机壳的内部,GB空气吸入管40设置在G西罗克风扇36和B西罗克风扇51与GB空气吸入百叶窗22之间,G西罗克风扇36和B西罗克风扇51设置在投影显示装置的内部,如图2A所示。该GB空气吸入管40被形成为具有用于分别冷却G光学组件和B光学组件的两个空气吸入通道。在与GB空气吸入百叶窗22邻近的位置,GB空气吸入管40设有作为第一空气过滤器(前过滤器)的GB空气过滤器43。此外,在GB空气吸入管40的两个空气吸入通道中,作为第二空气过滤器的G空气过滤器41和B空气过滤器42被可滑动地支撑和安装;过滤器网眼大小比GB空气过滤器43的过滤器网眼大小更细(更小)。G空气过滤器41和B空气过滤器42设置在GB空气过滤器43与G西罗克风扇36和B西罗克风扇51之间。
GB空气吸入管40的开口区域被形成为大于LCD管的开口区域以将冷却空气吹送到LCD,其中LCD管的开口区域相对窄。因此,G空气过滤器41和B空气过滤器42设置在GB空气吸入管40中,从而与过滤器设置在LCD管中的构造相比,可增大用于过滤器通风的横截面积,并且可防止阻塞。
GB空气过滤器43是氨基甲酸乙酯多孔过滤器,其是每英寸包括几十个单元并具有大约中等性能的空气过滤器。GB空气过滤器43通过保持爪(retention claw)保持并固定在GB空气吸入百叶窗22的内侧。GB空气吸入百叶窗22按照设置在上端的突起配合到设置在机壳的GB空气吸入口26上的凹入部分中的方式安装。
然后,G空气过滤器41和B空气过滤器42通过将GB空气吸入百叶窗22安装在机壳的GB空气吸入口26上而被保持在GB空气吸入管40中。通过从GB空气吸入口26中去除GB空气吸入百叶窗22,通过该GB空气吸入口26或从机壳的内部可容易地改变这三个空气过滤器41、42和43。这里,G空气过滤器41和B空气过滤器42的结构将参照横截面图进行描述。
图2B示出了描绘G空气过滤器41的横截面图,图2C示出了描绘B空气过滤器42的横截面图。G空气过滤器41和B空气过滤器42的通风方向为附图中示出的箭头方向。
如图2B中所示,G空气过滤器41的内部的结构构造如下,无纺织物41a折叠约八次;采用在去除尘粒方面具有高性能的HEPA过滤器(高效粒子空气过滤器)作为该无纺织物41a。采用折叠HEPA过滤器的结构的原因在于通风阻力降低,并且每单位面积附着的尘粒的量降低,从而延长了G空气过滤器41的寿命。
另一方面,如图2C所示,B空气过滤器42的内部包括被构造为将无纺织物42a折叠八次的部分以及将活性碳42b填充在袋型无纺织物中的部分;B空气过滤器42是这两个部分沿着通风方向设置的双结构。对于所述无纺织物42a,采用ULPA过滤器(超低通空气过滤器),其对于去除尘粒具有非常高的性能。活性碳42b用于吸收诸如在烟草烟雾和气味中含有的树脂(尼古丁)和油内容物的烟雾微尘粒。换句话说,所述双结构中的作为第二空气过滤器的B空气过滤器42具有比G空气过滤器41的网眼大小更细的网眼大小。
在仅防止投影显示装置的亮度降低的情况下,防止尘粒附着到G光学组件上是足够的。但是,在防止投影图像的色温变化(改变为黄色)的情况下,需要防止诸如沙尘和烟草尼古丁的微尘粒附着到B光学组件,从而在所述双结构中采用B空气过滤器42是很有效的。
接着,将描述从外部进入并随后供送到LCD单元的冷却空气的通道和所述通道的结构。图2D是描绘LCD管的透视图,冷却空气通过所述LCD管供送到所述LCD单元,并且图2E是描绘所述LCD管的分解平面图。
如图2D和2E所示,在LCD管45的内部,形成分别与R光学组件、G光学组件和B光学组件对应的R抽气管45r、G抽气管45g和B抽气管45b,并且针对设置在LCD单元中的R光学组件、G光学组件和B光学组件的每个,在它们下方设置专用的通风口。
从R空气吸入百叶窗21进入的空气通过R空气过滤器50和R空气吸入管37被导向到R西罗克风扇35的空气吸入口中。从R西罗克风扇35的排放口排放的冷却空气被供送到LCD管45的R抽气管45r。然后,冷却空气经过R抽气管45r并被供送到作为R光学组件的R-LCD47。
从GB空气吸入百叶窗22进入的空气通过GB空气过滤器43、G空气过滤器41和GB空气吸入管40的空气吸入通道被导向至G西罗克风扇36的空气吸入口。从G西罗克风扇36的排放口排放的冷却空气被供送至LCD管45的G抽气管45g。然后,冷却空气经过G抽气管45g,并供送到作为G光学组件的G-LCD 48。
另外,从GB空气吸入百叶窗22进入的空气通过GB空气过滤器43、B空气过滤器42和GB空气吸入管40的空气吸入通道被导向至B西罗克风扇51的空气吸入口。从B西罗克风扇51的排放口排放的冷却空气被供送至LCD管45的B抽气管45b。然后,冷却空气经过B抽气管45b,并供送到作为B光学组件的B-LCD 49。
如上所述,供送至LCD管45的冷却空气从分别专用于三个光路的通风口经各抽气管流至LCD单元的各LCD 47、48和49。
对于作为第一空气过滤器的R空气过滤器50和GB空气过滤器43,使用厚度均为约2mm的氨基甲酸乙酯多孔过滤器,并且R空气过滤器50和GB空气过滤器43包括每英寸30个单元并具有大约中等的性能。作为第二空气过滤器的G空气过滤器41和B空气过滤器42具有与上述构造相同的构造。
粒径为约80μm或更大的尘粒通过R空气过滤器50和GB空气过滤器43被首先从自机壳的外部进入的空气中去除。因为尘粒的附着对R光学组件的亮度减小或色温改变具有较小影响,所以已经经过R空气过滤器50的空气被原样送入用于R光学组件的R抽气管45r中。
粒径为约0.3μm或更大的尘粒通过盒形G空气过滤器41从将被供送至G光学组件的空气中去除,所述盒形G空气过滤器41通过在其内部折叠HEPA过滤器构成。粒径为约0.15μm或更大的尘粒和诸如烟草尼古丁的烟雾微尘粒通过所述在内部具有ULPA过滤器和活性碳的双结构中的盒形B空气过滤器42从将被供送到B光学组件的空气中去除。
更具体地讲,作为第一空气过滤器的R空气过滤器50和GB空气过滤器43具有这样的网眼大小,R空气过滤器50的网眼大小与GB空气过滤器43的网眼大小相同或更大。期望的是,GB空气吸入管40中的G空气过滤器41和B空气过滤器42不设置在用于R光学组件的通风管中,并且G空气过滤器41的网眼大小与B空气过滤器的网眼大小相同或更大。在作为第一空气过滤器的GB空气过滤器43作为G光学组件和B光学组件被分离设置的情况下,期望的是,G空气过滤器41的网眼大小将与B空气过滤器42的网眼大小相同或更大。原因如下。
尘粒的附着对R光学组件的亮度降低或色温改变具有较小影响。在通过利用G空气过滤器41避免尘粒仅附着到G光学组件上来防止亮度降低的情况下,投影图像的明亮状态保持得相对久,导致色温的明显变化(染黄)。结果,为了防止色温变化,需要利用B空气过滤器42避免微尘粒(微沙尘、烟草尼古丁等)附着到B光学组件上。另一方面,在通过避免尘粒仅附着到B光学组件来防止色温变化的情况下,没有观察到效果,这是因为亮度的降低相对较早地发生,但是可防止投影图像招致染黄。
根据通过应用空气冷却系统的根据该实施例的防尘结构,可保护设置在G光路中的G光学组件使其避免被尘粒附着,尘粒附着到G光学组件会引起投影图像的亮度降低,并且保护设置在B光路中的B光学组件使其避免被尘粒附着,尘粒附着到B光学组件会引起色温变化。除此之外,在该实施例中,可降低对设置在R光路中的R光学组件的通风阻力,这对投影图像具有较小的影响。根据该构造,可防止投影图像亮度降低和色温变化,并可实现降低由冷却风扇导致的噪声的投影显示装置。
换句话说,在该实施例中,根据尘粒附着到光学组件上对投影图像的影响程度,空气过滤器选择性地和合适地设置在R光路、G光路和B光路的每个中。因此,投影图像的光学特性的良好保持可与由各风扇导致的噪声的减小并存,从而可减小装置的总尺寸。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通过从机壳的空气吸入开口上去除空气吸入百叶窗可容易地从空气吸入管改变空气过滤器。因此,优选的是,本实施例应用于在需要频繁更换空气过滤器的具有许多尘粒的环境中使用的投影显示装置。
在下文中,将描述其它实施例。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组成构件相同的组成构件由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标号和符号指代,并且省略对这些组成构件的描述。
<第二实施例>
投影显示装置根据计划用途安装在各种环境中。第一实施例是安装在混合有沙尘、烟草烟雾等的不良环境中的投影显示装置。第二实施例是在半室外环境等中利用投影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仅需要考虑沙尘的示例性投影显示装置,并相比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可更多地降低由于各风扇导致的噪声。这里,术语“半室外”指虽然具有屋顶、但是没有由壁完全围绕的空间,例如诸如院子,其中,所述空间的至少一侧面向外。图2F是描绘LCD管的构造的分解平面图,冷却空气通过所述LCD管供送到LCD单元中。
虽然第二实施例的基本构造与图2E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基本构造相似,但是如图2F所示,差别在于作为第二空气过滤器的B空气过滤器42不设置在GB空气吸入管40的吸入通道中。虽然形成B空气过滤器42的ULPA过滤器具有高于典型过滤器的灰尘收集性能(去除尘粒的性能),但是其具有大通风阻力。因此,在不需要考虑烟草烟雾的诸如半室外环境等中使用所述装置的情况下不必要使用B空气过滤器42。因为没有B空气过滤器42,所以在用于B光路的GB空气吸入管40的空气吸入通道中的通风阻力减小,从而可减少B西罗克风扇51的转数。在第一实施例中,在通过温度传感器38检测的外部空气的温度为25℃的情况下,B西罗克风扇51的转数被设置为4800rpm。作为对照,在不包括B空气过滤器42的第二实施例中,B西罗克风扇51的转数被设置为4200rpm。如上所述,减小冷却风扇的转数的措施对减小噪声有效;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可减小约2.5dB的噪声。
通过利用空气冷却系统采用该防尘结构,可防止投影图像的亮度降低,并可实现进一步降低噪声的投影显示装置。
<第三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是安装在混合有沙尘、烟草烟雾等的不良环境中的示例性投影显示装置,第二实施例是在半室外环境等中利用投影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特别需要考虑沙尘的示例性投影显示装置。
第三实施例是在例如诸如就餐场所的室内中利用投影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仅需要对烟草烟雾(尼古丁)比对沙尘考虑得更多的示例性投影显示装置。另外,虽然与第二实施例相比噪声稍微更大,但是可比第一实施例更多地降低噪声。在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可降低约1.5dB的噪声。
图2G是描绘LCD管的构造的分解平面图,冷却空气通过所述LCD管被供送到LCD单元。
虽然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基本构造与图2E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基本构造相似,但是如图2G所示,差别在于作为第二空气过滤器的G空气过滤器41不设置在GB空气吸入管40的吸入通道中。虽然形成G空气过滤器41的HEPA过滤器具有高于典型过滤器的灰尘收集性能,但是其具有大通风阻力。因此,在不必要考虑沙尘的环境中使用所述装置的情况下,不必要像在例如诸如就餐场所的室内中使用所述装置的情况下那样使用G空气过滤器41。因为没有G空气过滤器,G光路的空气吸入通道的通风阻力减小,从而可减少G西罗克风扇36的转数。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通过温度传感器38检测到的外部空气的温度为25℃的情况下,G西罗克风扇36的转数设为4400rpm。作为对照,在不包括G空气过滤器41的第三实施例中,G西罗克风扇36的转数被设为4000rpm。冷却风扇的转数的减少有效降低噪声。在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可降低约1.5dB的噪声。
通过采用通过利用空气冷却系统的该防尘结构,可防止投影图像的色温变化,并可实现进一步降低噪声的投影显示装置。
<第四实施例>
图3A至图3C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第四实施例是在机壳左侧表面的两处位置具有空气吸入口的示例性投影显示装置。图3A是G空气吸入百叶窗68被从机壳的空气吸入口去除并且空气过滤器被拆卸下来的透视图。
在第四实施例中,机壳由底机壳61和上机壳60两个结构性组件形成。安装在投影显示装置的内部的组件主要固定并支撑在底机壳61上。上机壳60设有通过用户操作的操作按钮62。在上机壳60的左侧表面上,设置流入口69以使外部空气流入机壳的内部。
在机壳的处于流入口69侧的内侧,设置下文描述的温度传感器以检测从外部流入的空气的温度。
此外,在位于上机壳60的右侧表面的前侧上的位置,形成RB空气吸入百叶窗65以允许外部空气进入到分别设置在R光路和B光路中的R光学组件和B光学组件。此外,在第四实施例中,RB空气吸入百叶窗65与上机壳61一体形成。但是,RB空气吸入口可设置在上机壳60的左侧表面以将外部空气供送到R光学组件和B光学组件,并且RB空气吸入百叶窗65以能拆卸的方式设置在该RB空气吸入口上。
此外,在位于上机壳60的右侧表面的后表面侧上的位置,设置G空气吸入口77以将外部空气供送到设置在G光路中的G光学组件。允许外部空气进入的G空气吸入百叶窗68以能拆卸的方式设置在该G空气吸入口77上。RB空气吸入百叶窗65和G空气吸入百叶窗68各具有多个空气吸入端口。
此外,在上机壳60的后表面上,设置IO终端面板63和AC入口64。IO终端面板63具有从诸如PC、DVD播放器等的其它电子装置接收输入的信号输入端和输出到其它外部显示装置的信号输出端。AC入口24是将来自外部的电力供应到投影显示装置的线缆插座。
因为除了LCD管和将冷却空气供送到LCD单元的各西罗克风扇(冷却风扇)的构造之外,光学引擎的构造和电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描述。图3B是描绘LCD管的构造的透视图,冷却空气通过所述LCD管被供送到LCD单元,图3C是描绘LCD管的分解平面图。
通过图3C示出的RB西罗克风扇78进入的冷却空气通过图3A和图3B示出的RB空气吸入百叶窗65和RB空气吸入管72供送到光学引擎中的R光学组件和B光学组件。通过G西罗克风扇79进入的冷却空气通过G空气吸入百叶窗68和G空气吸入管70供送到G光学组件。
在机壳的内部,G空气吸入管70设置于在投影显示装置的内部设置的G西罗克风扇79和G空气吸入百叶窗68之间,如图3A和图3C所示。在该G空气吸入管70的空气吸入通道中,作为第二空气过滤器的G空气过滤器66被可滑动地支撑和安装。
此外,在G空气吸入管70中的G空气吸入百叶窗68和空气过滤器66之间,设置作为第一空气过滤器的G空气过滤器67,其网眼大小大于G空气过滤器66的网眼大小。G空气过滤器67是作为具有每英寸几十个单元的大约中等性能的空气过滤器的氨基甲酸乙酯多孔过滤器。G空气过滤器67通过保持爪被保持和固定在G空气吸入百叶窗68的内部。G空气吸入百叶窗68按照如下方式安装,即设置在下端部上的突起配合到设置在G空气吸入口77处的凹入部分中。
然后,G空气过滤器66通过将G空气吸入百叶窗68安装在上壳60的空气吸入口77上而固定在G空气吸入管70中。通过从上机壳60的G空气吸入口77中去除G空气吸入百叶窗68,通过该G空气吸入口77或从机壳的内部可容易地改变这两个空气过滤器66和67。因为G空气过滤器66的结构类似于G空气过滤器41的结构,所以省略描述。接着将描述从外部进入然后供送到LCD单元的冷却空气的通道以及通道的结构。
如图3C所示,在LCD管46的内部,形成分别与R光学组件、G光学组件和B光学组件对应的R抽气管46r、G抽气管46g和B抽气管46b,并且针对设置在LCD单元中的R光学组件、G光学组件和B光学组件的每个,在它们下方设置专用的通风口。
从RB空气吸入百叶窗65进入的空气通过RB空气过滤器71和RB空气吸入管72被导向至RB西罗克风扇78的空气吸入口。从RB西罗克风扇的排放口排放的冷却空气被供送到LCD管46中的R抽气管46r和B抽气管46b的每个。然后,冷却空气经过R抽气管45r并供送到作为R光学组件的R-LCD 47等,并且经过B抽气管45b并供送到作为R光学组件的B-LCD 49等。
从G空气吸入百叶窗68进入的空气经G空气过滤器67、G空气过滤器66和G空气吸入管70被导向至G西罗克风扇79的空气吸入口。从G西罗克风扇的排放口排放的冷却空气被供送到LCD管46中的G抽气管46g。然后,冷却空气经过G抽气管45g并供送到作为G光学组件的G-LCD 48等。
如上所述,供送至LCD管46的冷却空气从各专用通风口经各抽气管流向LCD单元的各LCD 47、48和49。
对于作为第一空气过滤器的RB空气过滤器71和G空气过滤器67均使用约2mm厚的氨基甲酸乙酯多孔过滤器,并且RB空气过滤器71和G空气过滤器67包括每英寸30个单元并且具有大约中等性能。作为第二空气过滤器的G空气过滤器66的结构与上述构造相同。
粒径为约80μm或更大的尘粒通过RB空气过滤器71和G空气过滤器67被首先从自机壳的外部进入的空气中去除。因为尘粒附着到R光学组件对降低亮度或改变色温具有较小影响,所以已经经过RB空气过滤器71的空气被原样送入作为R光学组件的R抽气管46r中。另外,因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旨在用于诸如半室外的具有许多沙尘的环境中,所以已经经过RB空气过滤器71的空气也被原样送入到B光学组件中。
粒径为约0.3μm或更大的尘粒通过在内部编织有HEPA过滤器的盒形G空气过滤器41进一步从将被供送至G光学组件的空气中去除。
根据通过利用空气冷却系统的该防尘结构,可防止投影图像的亮度降低,并可实现进一步减小噪声的投影显示装置。
<第五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是在半室外环境等中使用所述装置的情况下,仅需考虑沙尘的示例性投影显示装置。第五实施例是安装在混有沙尘、烟草烟雾等的不良环境中的示例性投影显示装置。
图3D是描绘LCD管的构造的分解平面图,冷却空气通过所述LCD管被供送到LCD单元。
虽然第五实施例的基本构造与图3C所示的第四实施例的构造相似,但是差别在于作为第二空气过滤器的RB空气过滤器73设置在RB空气吸入管72的空气吸入通道中,如图3D所示。RB空气过滤器73是双结构的空气过滤器,其用于图2C所示的第一和第三实施例中。
虽然ULPA过滤器具有大通风阻力,但是其灰尘收集性能优于典型的空气过滤器。在第五实施例中,虽然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相比,噪声稍稍增大,但是可将噪声的增大抑制到最小必要量。
根据通过空气冷却系统的该防尘结构,可防止投影图像亮度降低和色温变化,并且可降低由各风扇引起的噪声。
粒径为约0.15μm或更大的尘粒和诸如烟草尼古丁的烟雾微尘粒通过在内部具有ULPA过滤器和活性碳的所述双结构的盒形RB空气过滤器73从将被供送到R光学组件和B光学组件的空气中去除。更具体地讲,期望的是,对于前空气过滤器(RB空气过滤器71和G空气过滤器67)的网眼大小,RB空气过滤器71的网眼大小与G空气过滤器67的网眼大小相同或比G空气过滤器67的网眼大小更细,并且对于在空气吸入管中的空气过滤器(G空气过滤器66和RB空气过滤器73)的网眼大小,G空气过滤器66的网眼大小等于RB空气过滤器73的网眼大小或比RB空气过滤器73的网眼大小更大。原因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描述。
<第六实施例>
如上所述,第四实施例是在半室外环境等中仅需考虑沙尘的示例性投影显示装置,第五实施例是安装在混有沙尘、烟草烟雾等的不良环境中的示例性投影显示装置。第六实施例是在例如诸如就餐场所的室内中利用所述装置的情况下,与考虑沙尘相比需要更多地考虑烟草烟雾(尼古丁)的示例性投影显示装置。就噪声而言,虽然噪声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相比稍微增大,但是可比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更多地降低噪声。
图3E是描绘LCD管的构造的分解平面图,冷却空气通过所述LCD管供送到LCD单元。
虽然第六实施例的基本构造与图3D所示的第五实施例的构造相似,但是差别在于作为第二空气过滤器的G空气过滤器66不设置在G空气吸入管70的空气吸入通道中,如图3E所示。虽然形成G空气过滤器66的HEPA过滤器的灰尘收集性能高于典型空气过滤器的灰尘收集性能,但是其具有大通风阻力。因此,在例如诸如就餐场所的不必要考虑沙尘的室内环境中使用所述装置的情况下,不必要为投影显示装置提供G空气过滤器66,并且通过省略G空气过滤器66,与G光路对应的空气吸入通道的通风阻力变得更小。因此,可减小在G光路中的G西罗克风扇79的转数。
根据通过利用空气冷却系统的该防尘结构,可防止投影图像的色温变化,并可降低由各风扇引起的噪声。
<第七至第九实施例>
在前述第四至第六实施例中,描述了一种示例性构造,其中用于R光路的空气吸入管和空气吸入百叶窗也用作用于B光路的空气吸入管和空气吸入百叶窗,并且所述空气吸入百叶窗在R光路和B光路之间共用。
作为对照,图4A至4D中所示的第七至第九实施例与第四至第六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用于R光路的空气吸入管和空气吸入百叶窗也用作用于G光路的空气吸入管和空气吸入百叶窗,并且所述空气吸入管和空气吸入百叶窗在R光路和G光路之间共用。因此,在第七至第九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起见,用与第四至第六实施例中的组成构件的标号相同的标号指代的组成构件的描述被省略,但是空气吸入百叶窗、空气过滤器、空气吸入管和西罗克风扇除外。
第七实施例(图4A和图4B)对应于第四实施例(图3C)。如图4A和图4B所示,通过RG西罗克风扇84进入的冷却空气通过RG空气吸入百叶窗88和RB空气吸入管90被供送至光学引擎中的R光学组件和G光学组件。通过B西罗克风扇83进入的冷却空气通过B空气吸入百叶窗85和B空气吸入管92被供送至B光学组件。RG空气吸入管90设有作为第二空气过滤器的RG空气过滤器86和作为第一空气过滤器的RG空气过滤器87。B空气吸入管92设有作为第二空气过滤器的B空气过滤器91。
因为RG空气过滤器86的结构与G空气过滤器66的结构类似,所以省略描述。此外,因为RG空气过滤器87和B空气过滤器91的结构与RB空气过滤器71和G空气过滤器67的结构类似,所以省略描述。此外,RG空气吸入百叶窗88以能拆卸的方式设置在位于机壳上的RG空气吸入口89上。
第八实施例(图4C)对应于第五实施例(图3D)。虽然第八实施例的基本构造与图4B所示的第七实施例的构造相同,但是差别在于B空气吸入管92设有作为第二空气过滤器的RB空气过滤器93,如图4C所示。因为RB空气过滤器93的结构与RB空气过滤器73的结构相似,所以省略描述。
第九实施例(图4D)对应于第六实施例(图3E)。虽然第九实施例的基本构造与图4B所示的第七实施例的构造相同,但是差别在于RG空气吸入管90不设有作为第二空气过滤器的RG空气过滤器86,如图4D所示。
另外,在第七至第九实施例的任一个中,虽然空气过滤器在空气吸入管中的布局与在第四至第六实施例的每个中的相同,但是经过各光路的每个的空气量不同。更具体地讲,在将第七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对比时,经过光路的空气量小于在第四实施例中的经过光路的空气量,从而在第七实施例中可稍微降低噪声。类似地,在将第八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对比时,经过光路的空气量小于在第五实施例中的经过光路的空气量,从而在第八实施例中可稍微降低噪声。类似地,在将第九实施例与第六实施例对比时,经过光路的空气量小于在第六实施例中的经过光路的空气量,从而在第九实施例中可稍微降低噪声。
<第十实施例>
图5A示出了第十实施例,显示了描绘LCD管的构造的分解平面图,冷却空气经所述LCD管被供送至LCD单元。在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相同的构造中,第十实施例包括用于G空气过滤器的过滤器检测传感器100和用于B空气过滤器的过滤器检测传感器101,作为用于检测是否附接有G空气过滤器41和B空气过滤器42的状态的过滤器检测装置。对于过滤器检测装置100和101,使用推入配合(push-fit)检测开关。
在第十实施例中,通过利用用于G空气过滤器的过滤器检测传感器100和用于B空气过滤器的过滤器检测传感器101,可根据各空气过滤器41和42的安装状态控制冷却风扇(西罗克风扇)的转数。因此,本实施例实现不发生不足以冷却各LCD 47、48和49的低噪声投影显示装置。
图5B显示了仅G空气过滤器41安装在GB空气吸入管40中的情况,图5C显示了仅B空气过滤器安装在GB空气吸入管40中的情况。图5D显示了G空气过滤器41和B空气过滤器42二者安装在GB空气吸入管40中的情况。
[表1]
表1示出了通过温度传感器38检测的外部空气的温度和与通过过滤器检测传感器100和101检测到的是否附接有各空气过滤器41和42的状态对应的各冷却风扇的转数。图6是描绘控制在投影显示装置中的冷却风扇的转数的操作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在投影显示装置中,在步骤S101中,使电源变成“打开”状态,然后如步骤S102所示,从位于控制电路单元28的主电路板31上的非易失性存储器27中读取如表1所示的关于与外部空气温度对应的各风扇的每个的转数的信息。接着,如步骤S103所示,通过过滤器检测传感器100和101检测是否附接有各空气过滤器41和42的状态,然后如步骤S104所示,通过温度传感器38检测外部空气的温度。接着,如步骤S105所示,基于对是否附接有各空气过滤器41和42的状态的检测结果以及对外部空气的温度的检测结果,控制电路单元28设置和控制各冷却风扇的转数。
最后,如步骤S106所示,检测投影显示装置的电源是否为“关闭”状态。在投影显示装置的电源不是“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过程再次返回到步骤S103,其中通过检测传感器100和101检测是否附接有各空气过滤器41和42的状态。在电源是“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过程前进到投影显示装置的完成操作,如步骤S107所示。
根据该过程顺序,当在投影显示装置投影图像的操作过程中空气过滤器41和42的任一个从GB空气吸入管40拆卸或附接到GB空气吸入管40上时,可自动改变冷却风扇的转数,并可同时处理外部空气的温度的变化。
这里,如图5B所示,参照表1和图6,将描述在B空气过滤器42不安装在GB空气吸入管40中并且仅G空气过滤器41安装在GB空气吸入管40中的情况下,投影显示装置的操作。
在投影显示装置的电源变成“打开”状态之后,首先从位于控制电路单元28的主电路板31上的非易失性存储器27中读取如表1所示的关于与外部空气的温度对应的冷却风扇的转数的信息。接着,通过过滤器检测传感器100和101检测是否附接有各空气过滤器41和42的状态,以检测G空气过滤器41存在于GB空气吸入管40中。接着,温度传感器38检测外部空气的温度为例如25℃的温度。
结果,此时,G空气过滤器41作为空气过滤器安装,并且外部空气的温度为25℃的温度。因此,各风扇的每个的转数被如下设置:G西罗克风扇36(表1中在G光路中的冷却风扇)被设置为4400rpm;B西罗克风扇51(表1中在B光路中的冷却风扇)被设置为4200rpm;R西罗克风扇35为3200rpm;光源风扇被设置为4500rpm;排气风扇34被设置为2500rpm。控制电路单元28控制每个风扇以保持该转数。接着,在十秒之后投影显示装置的电源不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通过过滤器检测传感器100和101再次检测是否附接有空气过滤器41和42的状态,并且通过温度传感器38检测外部空气的温度。
通一系列这些操作,可对于各空气过滤器41和42的安装状态最佳地自动设置冷却风扇的转数,并可最优化LCD单元的冷却和最优化将被抑制的噪声。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当用户根据安装环境将合适的空气过滤器41和42附接到GB空气吸入管40时,可自动设置冷却风扇的转数,所述转数是正确冷却LCD单元的必要冷却条件,并且可将由冷却风扇产生的噪声抑制到最小必要量。结果,可提高操作投影显示装置的可靠性,可实现所述装置的总尺寸和重量的减小,并且可实现低噪声的适应于环境的防尘的投影显示装置。
因为本发明是通过空气冷却系统的图像产生装置的防尘结构,所以本发明不限于作为图像产生装置的LCD,其适用于使用例如诸如DMD的其它图像产生装置的显示装置。
以上,参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的构造和细节可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认识到的方式多样化修改和改变。
Claims (12)
1.一种图像产生装置的防尘结构,所述结构包括:
分别对应于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图像产生装置;
设置为分别将冷却空气吹送到所述图像产生装置的用于红色的空气管、用于绿色的空气管和用于蓝色的空气管;以及
第一空气过滤器,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针对所述用于红色的空气管、所述用于绿色的空气管和所述用于蓝色的空气管中的每个设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还包括:
第二空气过滤器,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针对所述用于绿色的空气管和所述用于蓝色的空气管中的至少一个空气管设置,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的过滤器网眼大小小于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的过滤器网眼大小,
其中,在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用于绿色的空气管和所述用于蓝色的空气管二者中的构造中,设置在所述用于蓝色的空气管中的用于蓝色的空气过滤器的过滤器网眼大小小于设置在所述用于绿色的空气管中的用于绿色的空气过滤器的过滤器网眼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产生装置的防尘结构,
其中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设置在对应于绿色的所述图像产生装置或对应于蓝色的所述图像产生装置或分别对应于绿色和蓝色的所述图像产生装置两者和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产生装置的防尘结构,还包括:
第一冷却风扇,所述第一冷却风扇从设置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和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的侧吸入所述冷却空气,并且所述第一冷却风扇将所述冷却空气排放到设置对应于绿色的所述图像产生装置或对应于蓝色的所述图像产生装置或分别对应于绿色和蓝色的所述图像产生装置两者的侧;以及
第二冷却风扇,所述第二冷却风扇从设置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的侧吸入所述冷却空气,并且所述第二冷却风扇将所述冷却空气排放到设置分别对应于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所述图像产生装置的每一个的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产生装置的防尘结构,其中:
所述用于蓝色的空气管的空气吸入口与所述用于红色的空气管和所述用于绿色的空气管的空气吸入口分开设置;并且
所述用于红色的空气管和所述用于绿色的空气管的空气吸入口以一个口一体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产生装置的防尘结构,其中:
所述用于绿色的空气管的空气吸入口与所述用于红色的空气管和所述用于蓝色的空气管的空气吸入口分开设置;并且
所述用于红色的空气管和所述用于蓝色的空气管的空气吸入口以一个口一体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产生装置的防尘结构,其中,在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用于绿色的空气管和所述用于蓝色的空气管二者中的构造中:
设置在所述用于绿色的空气管中的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通过折叠HEPA过滤器构成;并且
设置在所述用于蓝色的空气管中的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由通过折叠ULPA过滤器形成的一部分和填充有活性碳的一部分构成,所述两个部分沿着所述冷却空气的通风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产生装置的防尘结构,还包括以能拆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用于蓝色的空气管、所述用于红色的空气管和所述用于绿色的空气管的空气吸入口上的百叶窗构件,
其中,在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用于绿色的空气管和所述用于蓝色的空气管二者中的构造中,以通过从所述空气吸入口去除所述百叶窗构件,从所述用于红色的空气管、所述用于绿色的空气管和所述用于蓝色的空气管中能拆卸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和第二空气过滤器。
8.一种投影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产生装置的防尘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影显示装置,包括:
过滤器检测装置,所述过滤器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在所述用于绿色的空气管和所述用于蓝色的空气管中是否附接有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基于所述过滤器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冷却风扇和所述第二冷却风扇,使得所述第一冷却风扇和所述第二冷却风扇被设为与在所述用于绿色的空气管和所述用于蓝色的空气管中是否附接有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的状态对应的预定转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影显示装置,包括:
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冷却空气的温度;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冷却风扇和所述第二冷却风扇,使得所述第一冷却风扇和所述第二冷却风扇被设为与所述冷却空气的温度对应的预定转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显示装置,包括:
光源,所述光源将光施加到分别对应于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所述图像产生装置的每一个;
光源风扇,所述光源风扇冷却所述光源;以及
排气风扇,所述排气风扇将所述冷却空气排出到机壳的外部,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过滤器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光源风扇和所述排气风扇,使得所述光源风扇和所述排气风扇被设为与在所述用于绿色的空气管和所述用于蓝色的空气管中是否附接有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的状态对应的预定转数。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显示装置,
其中在所述投影显示装置正在投影图像的状态,当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附接到所述用于绿色的空气管和所述用于蓝色的空气管或从所述用于绿色的空气管和所述用于蓝色的空气管拆卸下来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冷却风扇的转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9/055824 WO2010109595A1 (ja) | 2009-03-24 | 2009-03-24 | 映像生成デバイスの防塵構造、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62221A CN102362221A (zh) | 2012-02-22 |
CN102362221B true CN102362221B (zh) | 2014-08-06 |
Family
ID=42780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5828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62221B (zh) | 2009-03-24 | 2009-03-24 | 图像产生装置的防尘结构和投影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18847B2 (zh) |
JP (1) | JP4784901B2 (zh) |
CN (1) | CN102362221B (zh) |
WO (1) | WO201010959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237725A (ja) * | 2010-05-13 | 2011-11-2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投写型表示装置 |
JP5643030B2 (ja) * | 2010-08-30 | 2014-12-17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投写型表示装置 |
CN203437209U (zh) * | 2010-10-06 | 2014-02-19 | 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 除尘装置 |
CN103197495B (zh) * | 2012-01-04 | 2015-06-10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气体过滤模块及投影装置 |
JP2014209183A (ja) * | 2013-03-27 | 2014-11-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エアフィル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
US9897328B2 (en) * | 2013-05-02 | 2018-02-20 | William B. McEvoy | Tabletop cooking assembly |
JP2015222305A (ja) * | 2014-05-22 | 2015-12-10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画像投影装置 |
JP6482115B2 (ja) * | 2014-12-25 | 2019-03-13 |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における送風機構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
FR3039943B1 (fr) * | 2015-08-03 | 2017-09-01 | Aledia | Circuit optoelectronique a diodes electroluminescentes |
JP7227785B2 (ja) * | 2019-02-18 | 2023-02-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US11454402B1 (en) | 2021-12-01 | 2022-09-27 | Mcevoy William B | Tabletop cooking assembly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74855A (ja) * | 2000-09-29 | 2002-06-21 | Sony Corp | 投射型表示装置 |
CN2556681Y (zh) * | 2002-03-25 | 2003-06-18 | 北京华讯博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液晶投影机的空气过滤动态封闭防尘机箱 |
JP3432723B2 (ja) * | 1997-10-20 | 2003-08-0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映像表示機構及び映像表示装置 |
JP2003234982A (ja) * | 2002-02-08 | 2003-08-22 | Hitachi Ltd | 映像表示装置 |
CN1629721A (zh) * | 2003-12-16 | 2005-06-22 | 普基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投影显示器的防尘结构及具有防尘结构的投影显示器 |
CN1673853A (zh) * | 2004-03-23 | 2005-09-28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投影型影像显示器 |
JP2007212568A (ja) * | 2006-02-07 | 2007-08-23 | Canon Inc | 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
JP2007292805A (ja) * | 2006-04-20 | 2007-11-08 | Canon Inc | 投射型表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10706A (en) * | 1983-02-03 | 1986-09-09 | Nesher Alexander G | HEPA filter with integral separators |
JP3277508B2 (ja) | 1995-03-30 | 2002-04-2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投写型表示装置 |
JP3275908B2 (ja) | 1995-03-30 | 2002-04-2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投写型表示装置 |
FR2802309B1 (fr) * | 1999-12-10 | 2002-01-18 | Thomson Multimedia Sa | Perfectionnement aux projecteurs d'images |
JP2001228803A (ja) | 2000-02-14 | 2001-08-24 | Hitachi Ltd | 表示光学系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
JP3976586B2 (ja) | 2002-02-22 | 2007-09-19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その保護キャビネット |
JP4096702B2 (ja) | 2002-11-07 | 2008-06-0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 |
JP2006330380A (ja) | 2005-05-26 | 2006-12-07 | Sony Corp | 投射型表示装置 |
JP4650331B2 (ja) | 2006-02-23 | 2011-03-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 |
US20090183476A1 (en) * | 2006-04-07 | 2009-07-23 | Tokyo Electron Limited | Gas purifying apparatus an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
-
2009
- 2009-03-24 CN CN200980158286.3A patent/CN10236222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3-24 WO PCT/JP2009/055824 patent/WO201010959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3-24 JP JP2011505706A patent/JP478490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3-24 US US13/138,680 patent/US911884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32723B2 (ja) * | 1997-10-20 | 2003-08-0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映像表示機構及び映像表示装置 |
JP2002174855A (ja) * | 2000-09-29 | 2002-06-21 | Sony Corp | 投射型表示装置 |
JP2003234982A (ja) * | 2002-02-08 | 2003-08-22 | Hitachi Ltd | 映像表示装置 |
CN2556681Y (zh) * | 2002-03-25 | 2003-06-18 | 北京华讯博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液晶投影机的空气过滤动态封闭防尘机箱 |
CN1629721A (zh) * | 2003-12-16 | 2005-06-22 | 普基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投影显示器的防尘结构及具有防尘结构的投影显示器 |
CN1673853A (zh) * | 2004-03-23 | 2005-09-28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投影型影像显示器 |
JP2007212568A (ja) * | 2006-02-07 | 2007-08-23 | Canon Inc | 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
JP2007292805A (ja) * | 2006-04-20 | 2007-11-08 | Canon Inc | 投射型表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784901B2 (ja) | 2011-10-05 |
CN102362221A (zh) | 2012-02-22 |
WO2010109595A1 (ja) | 2010-09-30 |
US9118847B2 (en) | 2015-08-25 |
US20120008100A1 (en) | 2012-01-12 |
JPWO2010109595A1 (ja) | 2012-09-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62221B (zh) | 图像产生装置的防尘结构和投影显示装置 | |
CN101583904B (zh) | 粉尘捕捉装置及投射式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2057328B (zh) | 图像显示装置 | |
CN203250103U (zh) | 投影装置 | |
US20120097376A1 (en) |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for optical projection system | |
CN102243418B (zh) | 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及空气过滤器控制方法 | |
JPH08152242A (ja) | エアフィルタ交換装置 | |
CN101685244B (zh) | 投射式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2253579A (zh) | 投射型显示装置 | |
CN101668408B (zh) | 投影机及其气流导引装置 | |
WO2012099096A1 (ja) | ファンフィルタユニットを具えた電気機器 | |
CN105527786A (zh) | 冷却系统和投影装置 | |
CN203838466U (zh) | 一种投影机 | |
CN104028504A (zh) | 适用于投影装置的清洁模块 | |
JP2001343708A (ja) | 背面投射型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の冷却機構 | |
JP2008122538A (ja) | 光源冷却装置及び投射型映像表示装置 | |
CN101008775A (zh) | 防尘单镜头投影机 | |
JP3788868B2 (ja) | 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用フィルタ装置 | |
JP2003234982A (ja) | 映像表示装置 | |
JP4854595B2 (ja) | フィルタ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 |
CN101008776A (zh) | 防尘三镜头投影机 | |
WO2018079024A1 (ja) | 画像投影ユニット及びフィルターボックス | |
US9897904B2 (en) | Light source device, dust collecting member, and projector | |
KR102650898B1 (ko) | 옥외용 영상 전시 장치 | |
KR20140099137A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어셈블리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