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0560A - 双面压敏胶粘片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面压敏胶粘片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50560A CN102250560A CN2011101392196A CN201110139219A CN102250560A CN 102250560 A CN102250560 A CN 102250560A CN 2011101392196 A CN2011101392196 A CN 2011101392196A CN 201110139219 A CN201110139219 A CN 201110139219A CN 102250560 A CN102250560 A CN 1022505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ure
- double
- sensitive
- sensitive adhesive
- sensitive she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1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halogen, nitrogen, sulfur or oxygen 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08F220/1804—C4-(meth)acrylate, e.g. butyl (meth)acrylate, isobutyl (meth)acrylate or tert-butyl (meth)acrylat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rier, e.g.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6—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 Y10T428/263—Coating layer not in excess of 5 mils thick or equival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6—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 Y10T428/266—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of base or substrat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8—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having an adhesive outermost layer
- Y10T428/2848—Three or more lay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面压敏胶粘片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提供利用塑料膜基材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从而即使当以窄或长的形式使用时,也确保良好的层叠操作性和在层叠时不伸长或破裂,其中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优异的胶粘性,同时表现出优异的可剥离性(可剥离性)而在分离时不引起胶粘剂残留物。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面压敏胶粘片,其包含塑料膜基材;及在所述塑料膜基材两面上的压敏胶粘剂层,其中在3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下测量的所述压敏胶粘剂层之一的表面(表面A)对不锈钢板的180°剥离压敏胶粘力是8N/20mm以上,且在可剥离性评价试验中未产生胶粘剂残留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面压敏胶粘片。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牢固胶粘力和优异可剥离性的双面压敏胶粘片。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双面压敏胶粘片(包括双面压敏胶粘带)在各种工业领域如家用电器、汽车和OA设备中被用作确保良好的操作性和高粘附可靠性的连接手段。近来,考虑到资源节约,在许多情况下通过在使用后拆卸成品而再次使用成品中所用的可再循环构件。这时,在通过使用双面压敏胶粘片将构件粘附至被粘物的情况下,需要将层叠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分离(剥离)。以这种方式剥离的双面压敏胶粘片除了具有用于固定构件的附着性能之外,还需要确保在分离时压敏胶粘剂不残留在被粘物表面上(胶粘剂残留物防止性能)或者双面压敏胶粘片在分离期间不破裂。
对在剥离胶粘片的应用中使用的双面压敏胶粘片,迄今已提出了多种建议。例如,已知,为了防止在分离期间破裂,在包含蕉麻作为主要成分的无纺布基材的两面上设置压敏胶粘剂层、且所述压敏胶粘剂层的至少一层是水溶性压敏胶粘剂层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参见,专利文献1);或者为了改进胶粘剂残留物防止性能,在无纺布基材的两面上形成压敏胶粘剂层且抑制层间破坏的双面胶粘带(参见,专利文献2)。
然而,这种使用无纺布基材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缺乏弹性,因此,在用于固定窄或长的膜等时,在层叠时定位困难或者当剥离所述片时可能发生破裂,这显著地劣化操作性。特别地,随着近来家用电器或OA设备用构件的小型化,上述问题实际上变得更加严重。
另一方面,在使用塑料膜作为基材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情况下(参见,专利文献3),可以改进基材的弱弹性或破裂的问题,但是因为压敏胶粘剂层对基材的锚固(anchoring)性能差,在从被粘物(构件)分离时产生胶粘剂残留物,从而需要移除残留物的操作,这又引起了操作性降低的问题。
专利文献1:JP-A-7-70527(本文中使用的术语“JP-A”是指“未审查的已公布日本专利申请”)
专利文献2:JP-A-2003-342544
专利文献3:JP-A-2010-37413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利用塑料膜基材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从而即使当以窄或长的形式使用时,也确保良好的层叠操作性和在层叠时不伸长或破裂,其中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优异的胶粘性,且表现出优异的可剥离性(可剥离性)而在分离时不引起胶粘剂残留物。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压敏胶粘片,即使当在长时间段内对其施加剥离应力时,几乎不使层叠部件滑移(slippage)或分离的性能(在下文中,该性能有时被称为“对恒定载荷的耐分离性”)也优异。
作为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而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本发明人发现,当在包含塑料膜基材和在所述塑料膜基材两面上的压敏胶粘剂层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将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的所述压敏胶粘剂层之一的表面(表面A)对不锈钢板的180°剥离压敏胶粘力控制至特定范围,且在下述可剥离性评价试验中未产生胶粘剂残留物,能够获得如下双面压敏胶粘片:即使当以窄或长的形状使用时,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也显示了良好的层叠操作性和优异的胶粘性,且在剥离所述片时在被粘物上不引起胶粘剂残留物。基于该发现,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如下双面压敏胶粘片和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的使用方法。
(1)一种双面压敏胶粘片,其包含:
塑料膜基材;及
在所述塑料膜基材两面上的压敏胶粘剂层,
其中在3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下测量的所述压敏胶粘剂层之一的表面(表面A)对不锈钢板的180°剥离压敏胶粘力是8N/20mm以上,且在如下可剥离性评价试验中未产生胶粘剂残留物:
可剥离性评价试验:
将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的所述表面A层叠至聚苯乙烯板,使得层叠的部分具有宽度20mm和长度100mm的尺寸,使层叠体在60℃和90%RH的气氛中静置1个月,然后在剥离角度为180°且拉伸速度为10m/分钟的条件下将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从所述聚苯乙烯板剥离,并目视评价在聚苯乙烯板表面上是否存在胶粘剂残留物。
(2)根据(1)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通过如下恒定载荷的剥离试验测量的剥离距离是10mm以下:
恒定载荷的剥离试验:
将具有宽度20mm和长度60mm的尺寸的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的所述表面A层叠至聚苯乙烯板的一个表面,通过使2kg橡皮辊在层叠体上来回移动一次而压接所述层叠体,接着固化30分钟,然后在23℃和50%RH的条件下将沿垂直于所述聚苯乙烯板表面的方向的100gf载荷施加至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的纵向末端,并测量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经过3小时后的剥离距离。
(3)根据(1)或(2)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塑料膜基材是如下塑料膜基材:在所述塑料膜基材的表面中,至少在所述表面A一侧的表面是牢固粘附处理过的表面。
(4)一种双面压敏胶粘片,其包含:
塑料膜基材;及
在所述塑料膜基材两面上的压敏胶粘剂层,
其中所述压敏胶粘剂层之一是凝胶分数为5~50%且由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形成的压敏胶粘剂层a,所述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包含增粘树脂和丙烯酸类聚合物,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包含具有碳数为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且在所述塑料膜基材的表面中,至少在其中包含所述层a的一侧的表面是牢固粘附处理过的表面。
(5)根据(4)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基于所述压敏胶粘剂组合物的固含量100wt%,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含量为50~99wt%。
(6)根据(4)或(5)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包含丙烯酸正丁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必要单体成分。
(7)根据(4)~(6)中任一项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基于构成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wt%,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包含含量为50wt%以上的丙烯酸正丁酯作为单体成分。
(8)根据(4)~(7)中任一项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基于100重量份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所述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包含含量为10~50重量份的增粘树脂和含量为1.0重量份以上但低于3.0重量份的异氰酸酯基交联剂,且所述层a的厚度是2~100μm。
(9)根据(1)~(4)中任一项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塑料膜基材的厚度是20~200μm。
(10)根据(1)~(9)中任一项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在加工方向的断裂强度是50N/10mm以上且在加工方向的屈服点强度是20N/10mm以上。
(11)(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使用方法,其包括将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的表面A(层a的表面)层叠至家用电器或OA设备中的可再循环部件。
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由于具有塑料膜基材从而是高度弹性的,且因此即使当用于固定窄或长的部件(构件)时,也显示了良好的层叠操作性。并且,将所述双面压敏胶粘剂对不锈钢板的180°剥离压敏胶粘力控制至特定范围,且在下述可剥离性评价试验中未产生胶粘剂残留物,从而使得所述压敏胶粘片能够在层叠至被粘物的同时保持高胶粘性,相反,所述压敏胶粘片在从被粘物分离时能够发挥优异的可剥离性。此外,在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将通过恒定载荷剥离试验测量的剥离距离控制至特定范围,因此,即使当在长时间段内使粘附的/固定的部件、构件等经受剥离应力时,几乎不引起这种部件等滑移或分离的性能也完全呈现出来,从而提供了优异的粘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恒定载荷剥离试验中试验板、双面压敏胶粘片和重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透视图)。
图2是示出在恒定载荷剥离试验中在测量开始时试验板、双面压敏胶粘片和重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侧视图)。
图3是示出在恒定载荷剥离试验中压敏胶粘片从测量开始经过3小时后的剥离状态和剥离距离的示意图(侧视图)。
图4是示出在实施例中在评价操作性时双面压敏胶粘片和测量台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偏移距离的示意图(侧视图)。
附图标记
11聚苯乙烯板
12双面压敏胶粘片(或测量样品(双面压敏胶粘片/PET膜))
13重物
14在测量开始时双面压敏胶粘片(或测量样品)和聚苯乙烯板紧密接触的末端位置
15经过3小时后双面压敏胶粘片(或测量样品)和聚苯乙烯板紧密接触的末端位置
16剥离距离
21双面压敏胶粘片
22测量台
23末端部分
24偏移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包含塑料膜基材和在所述塑料膜基材两面上的压敏胶粘剂层。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将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压敏胶粘剂层之一的表面(压敏胶粘表面)称为表面A,且将压敏胶粘剂层的另一个表面(压敏胶粘表面)称为表面B。顺便提及,本发明说明书中使用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包括带形式,即,“双面压敏胶粘带”。并且,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加工方向(MD)指示在压敏胶粘片制造过程中的生产线方向(流动方向),且在长片的情况下,其指示纵向,而横向(TD)指示垂直于加工方向的方向(正交方向)。
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由于具有塑料膜基材从而是高度弹性的,即使当以窄或长的形式使用时也能够被层叠至被粘物而不引起伸长或破裂,因而层叠操作性突出。另外,当从被粘物分离所述片时,不产生诸如破裂的麻烦,且所述压敏胶粘片的剥离操作性也优异。特别地,凭借具有塑料膜基材,可以将双面压敏胶粘片的拉伸强度或屈服点强度容易地控制至如下特定范围,且在这种情况下,操作性进一步得到提高。相比之下,具有玻璃纸或无纺布作为基材的常规双面压敏胶粘片缺乏弹性,因此,层叠操作性或剥离操作性差。
塑料膜基材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后面在双面压敏胶粘片的特定构造中例举的塑料膜。特别地,能够优选使用下述塑料膜基材,其中至少一个表面是牢固粘附处理过的表面。在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在塑料膜基材的表面中,至少双面压敏胶粘片在表面A一侧的表面是牢固粘附处理过的表面,由此提高了表面A一侧的可剥离性。
在3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下测量的本发明双面压敏胶粘片的表面A对不锈钢板(SUS板)的180°剥离压敏胶粘力(在下文中,有时称为“180°剥离压敏胶粘力(表面A)”)是8N/20mm以上(例如,8~30N/20mm),优选是14~25N/20mm。当180°剥离压敏胶粘力(表面A)是8N/20mm以上时,可以将部件等稳固地层叠和固定至被粘物,且当180°剥离压敏胶粘力(表面A)是30N/20mm以下时,压敏胶粘片容易剥离。在这方面,180°剥离压敏胶粘力(表面A)能够通过利用拉伸试验机,进行双面压敏胶粘片对不锈钢板(SUS304的研磨板)的180°剥离试验(拉伸速度:300mm/分钟)而测量。具体地,180°剥离压敏胶粘力能够通过在(评价)的“(1)180°剥离压敏胶粘力”段落中的后述方法测量。
在3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下测量的本发明双面压敏胶粘片的表面B对不锈钢板的180°剥离压敏胶粘力(在下文中,有时称为“180°剥离压敏胶粘力(表面B)”)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例如优选是8N/20mm以上(例如,8~30N/20mm),更优选是14~25N/20mm。当180°剥离压敏胶粘力(表面B)是8N/20mm以上时,可以将部件等稳固地层叠和固定至被粘物,且当180°剥离压敏胶粘力(表面B)是30N/20mm以下时,压敏胶粘片容易剥离。在这方面,180°剥离压敏胶粘力(表面B)能够通过与180°剥离压敏胶粘力(表面A)相同的方法测量。
就表面A一侧而言,要求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在下述可剥离性评价试验中不在聚苯乙烯板上引起胶粘剂残留物。如果在可剥离性评价试验中胶粘剂残留物残留在聚苯乙烯板上,则在例如家用电器和OA设备中的塑料制被粘物(部件等),如广泛使用的聚苯乙烯(PS)或聚碳酸酯(PC)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树脂)的混合树脂上,容易产生胶粘剂残留物,且削弱当再循环这种被粘物(部件等)时的操作性等。
可剥离性评价试验是如下试验:通过使2kg辊在层叠体上来回移动一次,将双面压敏胶粘片的表面A层叠(压接)至聚苯乙烯板(由RPTOPLA株式会社制造的POLYSTYRENE PLATETM),使得层叠的部分具有宽度20mm和长度100mm的尺寸,使层叠体在60℃和90%RH的气氛中静置1个月,然后在剥离角度为180°和拉伸速度为10m/分钟的条件下将双面压敏胶粘片从聚苯乙烯板剥离,并目视评价在聚苯乙烯板表面上是否存在胶粘剂残留物。具体地,该评价能够通过在(评价)的“(2)可剥离性评价试验”段落中的后述方法进行。顺便提及,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胶粘剂残留物”是指在将压敏胶粘片从被粘物分离后,一部分压敏胶粘剂层残留在被粘物表面上的现象。
对于在本发明双面压敏胶粘片的表面B一侧的可剥离性评价试验中在聚苯乙烯板上是否存在胶粘剂残留物,没有特别限制。在对于表面B一侧的可剥离性评价试验中不引起胶粘剂残留物的情况下,在表面B一侧的可剥离性也是优异的,因此,可以将所述压敏胶粘片合适地用于其中将表面B一侧层叠至可再循环部件等的应用。然而,这种类型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不限于上述应用,且例如还优选用于其中将表面B一侧层叠至不需要剥离压敏胶粘片的部件等的应用(其中将部件等半永久性固定的应用)。顺便提及,关于表面B一侧的可剥离性评价试验能够通过与关于表面A一侧的可剥离性评价试验中相同的方法进行。
就表面A一侧而言,通过如下恒定载荷剥离试验测量的本发明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剥离距离优选是10mm以下,更优选是0~7mm,还更优选是0~3mm。该剥离距离变成指示当在长时间段内将剥离应力如静载荷施加到经过双面压敏胶粘片层叠的部件等上时,对部件等不易于发生滑移或分离的指标。通过将剥离距离设定为10mm以下,即使当在长时间段内将剥离应力施加到层叠/固定的部件等上时,这种部件等的滑移或分离也几乎不发生且提供了优异的粘附可靠性。
如下进行恒定载荷剥离试验。
将双面压敏胶粘片(20mm(宽度)×60mm(长度))的表面A层叠至聚苯乙烯板(由RP TOPLA株式会社制造的POLYSTYRENE PLATETM)的一个表面,并通过使2kg橡皮辊在层叠体上来回移动一次而压接层叠体,接着固化30分钟。其后,在23℃和50%RH的条件下将沿垂直于聚苯乙烯板表面的方向的100gf载荷施加至双面压敏胶粘片的纵向末端,并测量在经过3小时后分离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长度(剥离距离)。
更具体地,如下进行恒定载荷剥离试验。
[恒定载荷剥离试验]
将双面压敏胶粘片的表面A(20mm(宽度)×60mm(长度))层叠至聚苯乙烯板(由RP TOPLA株式会社制造的POLYSTYRENE PLATETM,100mm(长度)×30mm(宽度))的一个表面,并通过使2kg橡皮辊在层叠体上来回移动一次而压接层叠体,接着固化30分钟。
随后,如图1和2中所示,水平放置聚苯乙烯板11,使得与双面压敏胶粘片12层叠的表面是底面。从纵向末端(一个末端)将双面压敏胶粘片12纵向剥离5mm,自纵向边缘(在横向中心位置)用线悬挂100g重物13,将沿垂直于聚苯乙烯板表面的方向的100gf载荷施加至双面压敏胶粘片12的纵向末端。
其后,在23℃和50%RH的条件下使体系静置3小时,并测量双面压敏胶粘片12的剥离距离16。
就此而论,剥离距离是从测量开始经过3小时后分离的压敏胶粘片的长度(纵向距离),并指示其中在测量开始时双面压敏胶粘片和聚苯乙烯板紧密接触的末端位置14,与其中经过3小时后双面压敏胶粘片和聚苯乙烯板紧密接触的末端位置15之间的距离16(参见,图2和3)。
顺便提及,可以在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厚度:25μm)层叠(内衬)至与聚苯乙烯板一侧相反的压敏胶粘表面之后,将双面压敏胶粘片用于测量。
在关于表面B一侧的恒定载荷剥离试验中,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剥离距离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例如优选是10mm以下,更优选是0~7mm,还更优选是0~3mm。通过将剥离距离设定为10mm以下,即使当在长时间段内将剥离应力施加到层叠/固定的部件等上时,这种部件等的滑移或分离也较少且提供了优异的粘附可靠性。在关于表面B一侧的恒定载荷剥离试验中的剥离距离能够通过与上述关于表面A一侧的恒定载荷剥离试验中相同的方法测量。
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在加工方向的拉伸强度(断裂强度)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例如优选是50N/10mm以上(例如,50~300N/10mm),更优选是100~250N/10mm。通过将在加工方向的拉伸强度设定为50N/10mm以上,在层叠时几乎不发生伸长或破裂(特别是破裂),并提高了层叠操作性。特别地,当以窄或长的形式使用双面压敏胶粘片时,有时可以在施加拉伸应力的同时进行定位或层叠至层叠位点,在这种情况下显示了优异的层叠操作性,这是因为双面压敏胶粘片的伸长或破裂几乎不发生。此外,当分离双面压敏胶粘片时,也较少引起破裂,且提高了剥离操作性。
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在加工方向的屈服点强度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例如优选是20N/10mm以上(例如,20~200N/10mm),更优选是50~150N/10mm。特别地,通过将在加工方向的屈服点强度设定为20N/10mm以上,即使当以窄或长的形式使用时,在层叠时也几乎不发生伸长或破裂(特别是破裂),且提高了层叠操作性。
按照JIS K7127(1999),本发明双面压敏胶粘片的拉伸强度和屈服点强度能够使用拉伸试验机通过拉伸试验测量。此处,拉伸强度(断裂强度)指示当使双面压敏胶粘片破裂时的拉伸载荷,且屈服点强度指示当双面压敏胶粘片达到屈服点时的拉伸载荷。更具体地,这些能够通过在(评价)的“(5)拉伸强度(断裂强度)和屈服点强度”段落中的后述方法测量。
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包含塑料膜基材,其中将表面A对不锈钢板的180°剥离压敏胶粘力控制至上述范围,且在上述关于表面A一侧的可剥离性评价试验中未产生胶粘剂残留物。因此,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即使当以窄或长的形式使用时,也显示了良好的层叠操作性,且至少表面A一侧表现出优异的胶粘性和可剥离性。此外,当将通过关于表面A的恒定载荷剥离试验测量的本发明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剥离距离控制至上述范围时,显示了优异的对恒定载荷的耐分离性。顺便提及,本发明双面压敏胶粘片的表面B一侧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可以是与表面A一侧相似地具有优异的胶粘性和可剥离性、且进一步显示优异的对恒定载荷的耐分离性的压敏胶粘表面。
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上述特性,因此,可以将其合适地用作如下双面压敏胶粘片:其在粘附和固定部件等时能够保持优异的胶粘性(牢固胶粘性),且在从部件等分离时显示优异的剥离性(可剥离性)(牢固粘附、可剥离的双面压敏胶粘片)。需要这种牢固粘附、可剥离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应用的具体实例包括如下应用:用于在产品如OA设备和家用电器中连接可再循环(可再用的)部件(例如,由聚苯乙烯、聚碳酸酯和ABS的混合树脂等构成的部件)与另一个部件(例如,在使用后废弃的消耗性部件如膜、缓冲器(buffer)和标签)。尤其是,当部件是长或窄的部件时,优选使用这种压敏胶粘片。顺便提及,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不限于上述应用,且还可以被用于半永久性地固定部件或被粘物。
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使用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例如在连接可再循环部件与上述消耗性部件的情况下,包括如下连接制品的方法:将可再循环部件层叠至本发明双面压敏胶粘片的表面A并将消耗性部件层叠至表面B,从而层叠和固定这两个部件。在由此连接的部件中,可以从可再循环部件中分离出并移除双面压敏胶粘片和消耗性部件,而未引起胶粘剂残留物,从而提高了在分离步骤中的操作性,和经过分离步骤制得的制品(产品)等的产率。
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包含塑料膜基材和在所述塑料膜基材两面上的压敏胶粘剂层,只要将表面A对不锈钢板的180°剥离压敏胶粘力控制至上述特定范围,且在上述关于表面A一侧的可剥离性评价试验中未产生胶粘剂残留物,则其构造就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其具体实例包括如下双面压敏胶粘片,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包含塑料膜基材和在所述塑料膜基材两面上的压敏胶粘剂层,其中所述压敏胶粘剂层的至少一个是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
本发明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具体构造之一是如下双面压敏胶粘片,其包含塑料膜基材和在所述塑料膜基材两面上的压敏胶粘剂层,其中所述压敏胶粘剂层之一是凝胶分数为10~50%且由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形成的压敏胶粘剂层(层a),所述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包含增粘树脂和丙烯酸类聚合物,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包含具有碳数为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且在塑料膜基材的表面中,至少在其中包含所述层a的一侧的表面是牢固粘附处理过的表面。
下面详细描述上述具体构造的双面压敏胶粘片。
上述具体构造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包含在塑料膜基材一个表面侧上的层a和在塑料膜基材另一个表面侧上的层b。所述具体构造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所述层a的表面对应于表面A,且是至少发挥了牢固胶粘性和可剥离性的表面(压敏胶粘表面)。
所述具体构造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的塑料膜基材是支撑压敏胶粘剂层(层a和层b)的基材,且当以窄或长的形式使用时,具有增强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层叠操作性和剥离操作性的作用。所述基材还具有增强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加工性的作用。
塑料膜基材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可以使用例如由塑料膜材料构成的塑料膜,所述塑料膜材料如聚酯基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丙烯酸类树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三乙酰基纤维素(TAC),聚砜,聚烯丙基化物,聚酰亚胺,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和环状烯烃基聚合物(例如,ARTONTM(由日本合成橡胶株式会社(JSR)制造,环状烯烃基聚合物),ZEONORTM(由瑞翁株式会社(ZEON Corporation)制造,环状烯烃基聚合物))。在这方面,可以单独使用这些塑料膜材料之一,或者可以组合使用其两种以上。并且,塑料膜基材可以具有单层或多层的形式。尤其是,考虑到可获得性或成本,塑料膜基材优选是由聚酯基树脂构成的塑料膜,更优选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
在上述具体构造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在塑料膜基材的表面中,至少在其中包含所述层a的一侧的表面是牢固粘附处理过的表面。所述牢固粘附处理过的表面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其实例包括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进行了氧化处理的表面,所述方法如铬酸处理、臭氧暴露、火焰暴露、高压电击暴露、电晕处理(电晕放电处理)和电离辐射处理以及利用底漆进行了涂布处理等的表面。其中,考虑到量产性,牢固粘附处理过的表面优选是经受电晕处理的表面(电晕处理过的表面)。顺便提及,“牢固粘附处理”有时被称为“易粘附处理”。
即,塑料膜基材优选是通过对上述塑料膜(特别是PET膜)的至少一个表面进行电晕处理而制得的塑料膜基材(至少一个表面是电晕处理过的表面的塑料膜基材)。这种塑料膜基材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例如可以通过对塑料膜(特别是PET膜)的至少一个表面施加上述氧化处理(特别是电晕处理)或涂布处理而获得,或者也可以使用商品如LUMIRRORS105TM(由东丽工业株式会社(Toray Industries,Inc.)制造)。
塑料膜基材的牢固粘附处理过的表面(特别是电晕处理过的表面)的润湿张力优选是45mN/m以上,更优选是50mN/m以上。通过将牢固粘附处理过的表面的润湿张力设定为45mN/m以上,提高了在牢固粘附处理过的表面上设置的压敏胶粘剂层的锚固性能,且在从被粘物分离时较少引起锚固失效,结果,提高了可剥离性。在包含PET膜作为基材的双面压敏胶粘带的情况下,当以高速度(例如,10m/分钟的拉伸速度)将该带从所述带层叠的被粘物剥离时,通常容易发生锚固失效。另一方面,在上述具体构造的双面压敏胶粘带中,将牢固粘附处理过的表面(特别是电晕处理过的表面)的润湿张力设定为45mN/m以上,由此,在牢固粘附处理过的表面上设置的压敏胶粘剂层的表面侧于层叠后以高速度剥离所述带时,显示优异的可剥离性而未引起胶粘剂残留物。顺便提及,润湿张力能够按照JIS K6768(1999)测量。
塑料膜基材在加工方向的杨氏模量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例如优选是2GPa以上,更优选是3GPa以上。通过将在加工方向的杨氏模量设定为2GPa以上,即使当以窄或长的形式使用双面压敏胶粘片时,在层叠时也未引起伸长,且提高了层叠操作性。顺便提及,在加工方向的杨氏模量能够按照JIS K7161(1994)使用拉伸试验机测量。
塑料膜基材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例如优选是20~200μm,更优选是50~125μm,还更优选是75~100μm。通过将厚度设定为20μm以上,较少引起双面压敏胶粘片的伸长或破裂。特别地,通过将厚度设定为75μm以上,双面压敏胶粘片变成富有弹性,从而即使当以窄或长的形式使用双面压敏胶粘片时,也使得层叠在一起时的定位变容易,此外,在层叠(压接)至被粘物时较少发生伸长或破裂,由此提高了层叠操作性。并且,通过将厚度设定为200μm以下,改进了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加工性,从成本来考虑这是有利的。
上述具体构造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的层a是由压敏胶粘剂组合物(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形成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所述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和增粘树脂作为必要成分。
构成层a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是如下聚合物,其包含具有碳数为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在下文中,有时称为“(甲基)丙烯酸C4-9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可以进一步包含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多官能单体和其它可共聚单体作为共聚单体成分。基于压敏胶粘剂组合物的固含量(100wt%),压敏胶粘剂组合物中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含量优选是50~99wt%,更优选是60~80wt%。此处,术语“(甲基)丙烯酸”类是指“丙烯酸”类和/或“甲基丙烯酸”类,同样适用于其它情况。
(甲基)丙烯酸C4-9烷基酯的实例包括(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和(甲基)丙烯酸异壬酯。可以单独使用这些(甲基)丙烯酸C4-9烷基酯中的一种,或者可以组合使用其两种以上。尤其是,丙烯酸正丁酯(BA)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是优选的。即,丙烯酸类聚合物优选是包含丙烯酸正丁酯或丙烯酸2-乙基己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的丙烯酸类聚合物。
考虑到可剥离性,基于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wt%),(甲基)丙烯酸C4-9烷基酯的含量优选是50wt%以上(例如,50~99wt%),更优选是80~99wt%,还更优选是90~99wt%。通过将含量设定为50wt%以上,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特性(例如,压敏胶粘性能、可剥离性)容易呈现出来。特别地,在本发明中,基于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wt%),丙烯酸正丁酯的含量优选是50wt%以上(例如,50~99wt%),更优选是80~99wt%,还更优选是90~99wt%。即,基于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wt%),丙烯酸类聚合物优选包含含量为50wt%以上的丙烯酸正丁酯作为单体成分。
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实例包括含羧基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和异巴豆酸(包括含酸酐基的单体如马来酸酐和衣康酸酐);含羟基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乙烯基醇和烯丙醇;含酰胺基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和N-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含氨基的单体如氨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氨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和叔丁基氨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含环氧基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甲基)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酯;含氰基的单体如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含杂环的基于乙烯基的单体如N-乙烯基-2-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酰基吗啉,N-乙烯基哌啶酮,N-乙烯基哌嗪,N-乙烯基吡咯和N-乙烯基咪唑;含磺酸基的单体如乙烯基磺酸钠;含磷酸基的单体如2-羟乙基丙烯酰基磷酸酯;含酰亚胺基的单体如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和异丙基马来酰亚胺;含异氰酸酯基的单体如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及(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如(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三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3-甲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乙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甲氧基丁酯和(甲基)丙烯酸-4-乙氧基丁酯。可以单独使用这些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中的一种,或者可以组合使用其两种以上。尤其是,含羧基的单体和含羟基的单体是优选的,且丙烯酸(AA)、丙烯酸-2-羟基乙酯和丙烯酸-4-羟基丁酯是更优选的。
基于(甲基)丙烯酸C4-9烷基酯的含量(100重量份),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含量优选是1~20重量份,更优选是5~15重量份。通过将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含量设定为1重量份以上,容易显示压敏胶粘性能,而通过将含量设定为20重量份以下,容易取得压敏胶粘特性的平衡。
在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中,考虑到胶粘力、硬度和极性的增加之间的平衡,基于丙烯酸C4-9烷基酯的含量(100重量份),含羧基的单体(特别是丙烯酸)的含量优选是1~15重量份,更优选是1~10重量份,还更优选是1~5重量份。通过将含羧基的单体的含量设定为1重量份以上,提高了胶粘性,而通过将含量设定为15重量份以下,容易取得特性的平衡。
在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中,从促进交联的观点来看,基于(甲基)丙烯酸C4-9烷基酯的含量(100重量份),含羟基的单体的含量优选是0.01~1重量份,更优选是0.01~0.8重量份,还更优选是0.01~0.5重量份。通过将含羟基的单体的含量设定为0.01重量份以上,能够促进压敏胶粘剂层的交联,从而缩短固化时间。并且,通过将含量设定为1重量份以下,防止了以过高速率胶凝并提高了可涂布性。
多官能单体的实例包括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二乙烯基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和聚氨酯丙烯酸酯。可以单独使用这些多官能单体中的一种,或者可以组合使用其两种以上。
除了上述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和多官能单体之外的可共聚单体(其它可共聚单体)的实例包括除了上述(甲基)丙烯酸C4-9烷基酯、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和多官能单体之外的(甲基)丙烯酸酯,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包括具有碳数为1~3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和(甲基)丙烯酸异丙酯,具有碳数为10~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如(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十三酯、(甲基)丙烯酸十四酯、(甲基)丙烯酸十五酯、(甲基)丙烯酸十六酯、(甲基)丙烯酸十七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甲基)丙烯酸十九酯和(甲基)丙烯酸二十酯,具有脂环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如(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和(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和具有芳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如(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苄酯;乙烯基酯如乙酸乙烯酯和丙酸乙烯酯;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如苯乙烯和乙烯基甲苯;烯烃或二烯如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和异丁烯;乙烯基醚如乙烯基烷基醚;及氯乙烯。
通过常规已知的聚合方法聚合上述单体成分能够制备丙烯酸类聚合物。丙烯酸类聚合物用聚合方法的实例包括溶液聚合方法,乳液聚合方法,本体聚合方法,和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照射的聚合方法(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方法)。其中,考虑到成本和量产性,溶液聚合方法是优选的。在聚合时,取决于聚合方法的合适成分如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乳化剂和溶剂可以适当地选自已知或常规的化合物并加以使用。
在丙烯酸类聚合物聚合时使用的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偶氮基聚合引发剂,过氧化物基聚合引发剂(例如,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和氧化还原型聚合引发剂。尤其是,在JP-A-2002-69411中公开的偶氮基聚合引发剂是优选的。这种偶氮基聚合引发剂是有利的,因为其分解产物几乎不作为热生气体(heat-generating gas)(排气)的产生原因的部分而残留在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偶氮基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2,2′-偶氮二异丁腈(在下文中,有时称为“AIBN”),2,2′-偶氮双-2-甲基丁腈(在下文中,有时称为“AMBN”),2,2′-偶氮双(2-甲基丙酸甲酯)和4,4′-偶氮双-4-氰基戊酸。基于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份),偶氮基聚合引发剂的用量优选是0.01~1重量份。
在溶液聚合时,能够使用各种一般溶剂。溶剂的实例包括有机溶剂如酯(例如,乙酸乙酯和乙酸正丁酯),芳族烃(例如,甲苯和苯),脂族烃(例如,正己烷和正庚烷),脂环族烃(例如,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和酮(例如,甲基乙基酮和甲基异丁基酮)。可以单独使用这些溶剂中的一种,或者可以组合使用其两种以上。
从增强压敏胶粘性能的观点来看,用于形成层a的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包含增粘树脂(增粘剂)作为必要成分。增粘树脂的实例包括萜烯基增粘树脂、酚醛增粘树脂、松香基增粘树脂和石油基增粘树脂。可以单独使用这些增粘树脂中的一种,或者可以组合使用其两种以上。尤其是,松香基增粘树脂是优选的。
萜烯基增粘树脂的实例包括萜烯基树脂如α-蒎烯聚合物、β-蒎烯聚合物和二戊烯聚合物,和通过对上述萜烯基树脂进行改性(例如,酚改性、芳香改性(aromatic modification)、氢化改性或烃改性)而获得的改性的萜烯基树脂(例如,萜烯酚醛树脂、苯乙烯改性的萜烯基树脂、芳香改性的萜烯基树脂或氢化的萜烯基树脂)。
酚醛增粘树脂的实例包括各种酚(例如,苯酚、间甲酚、3,5-二甲酚、对烷基苯酚或间苯二酚)与甲醛的缩合物(例如,烷基酚醛树脂或二甲苯甲醛基树脂),在碱催化剂的存在下通过使上述酚与甲醛加成反应而获得的甲阶酚醛树脂,在酸催化剂的存在下通过使上述酚与甲醛缩合反应而获得的酚醛清漆,以及在酸催化剂的存在下通过加成和热聚合苯酚和松香(例如,未改性的松香、改性的松香或各种松香衍生物)而获得的松香改性的酚醛树脂。
松香基增粘树脂的实例包括未改性的松香(天然松香)如脂松香、木松香和妥尔油松香,通过氢化、歧化、聚合等对上述未改性的松香进行改性而获得的改性松香(例如,氢化松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或其它化学改性的松香),以及各种松香衍生物。松香衍生物的实例包括松香酯,例如通过将未改性的松香与醇酯化而获得的松香酯化合物,和通过将改性的松香(例如,氢化松香、歧化松香或聚合松香)与醇酯化而获得的改性的松香酯化合物;通过用不饱和脂肪酸对未改性的松香或改性的松香(例如,氢化松香、歧化松香或聚合松香)进行改性而获得的不饱和脂肪酸改性的松香;通过用不饱和脂肪酸对松香酯进行改性而获得的不饱和脂肪酸改性的松香酯;通过对未改性的松香、改性的松香(例如,氢化松香、歧化松香或聚合松香)、不饱和脂肪酸改性的松香或不饱和脂肪酸改性的松香酯中的羧基进行还原而获得的松香醇;以及松香(特别是松香酯)如未改性的松香、改性的松香和各种松香衍生物的金属盐。
能够使用的石油基增粘树脂的实例包括已知的石油树脂如芳族石油树脂,脂族石油树脂,脂环族石油树脂(脂族环状石油树脂),脂族芳族石油树脂,脂族脂环族石油树脂,氢化的石油树脂,香豆酮基树脂和香豆酮-茚基树脂。更具体地,芳族石油树脂的实例包括利用仅一种或两种以上碳数为8~10的含乙烯基的芳族烃(例如,苯乙烯、邻乙烯基甲苯、间乙烯基甲苯、对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β-甲基苯乙烯、茚和甲基茚)的聚合物。作为芳族石油树脂,可以合适地使用得自馏分(所谓的“C9石油馏分”)如乙烯基甲苯和茚的芳族石油树脂(所谓的“C9石油树脂”)。脂族石油树脂的实例包括利用仅一种或两种以上碳数为4~5的烯烃或二烯(例如,烯烃如1-丁烯、异丁烯和1-戊烯;及二烯如丁二烯、戊间二烯(1,3-戊二烯)和异戊二烯)的聚合物。作为脂族石油树脂,可以合适地使用得自馏分(所谓的“C4石油馏分”或“C5石油馏分”)如丁二烯、戊间二烯和异戊二烯的脂族石油树脂(所谓的“C4石油树脂”或“C5石油树脂”)。脂环族石油树脂的实例包括通过使脂族石油树脂(所谓的“C4石油树脂”或“C5石油树脂”)环化和二聚、然后聚合二聚物而获得的脂环族烃基树脂,环状二烯化合物(例如,环戊二烯、二环戊二烯、乙叉基降冰片烯、二戊烯、乙叉基二环庚烯、乙烯基环庚烯、四氢茚、乙烯基环己烯或柠檬烯)的聚合物,其氢化产物,以及通过对上述芳族烃树脂或下述脂族芳族石油树脂中的芳环进行氢化而获得的脂环族烃基树脂。脂族芳族石油树脂的实例包括苯乙烯-烯烃基共聚物。作为脂族芳族石油树脂,可以使用所谓的“C5/C9共聚物石油树脂”等。
增粘树脂可以是商品,且例如可以使用由住友电木株式会社(Sumitomo Bakelite Co.,Ltd.)制造的SUMILITERESIN PR-12603TM和由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Arakawa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的PENSEL D125TM。
在用于形成层a的压敏胶粘剂组合物中增粘树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例如基于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是10~50重量份,更优选是35~50重量份。通过将含量设定为10重量份以上,提高了胶粘性(压敏胶粘性能)。特别地,通过将含量设定为35重量份以上,可以将恒定载荷剥离试验中的剥离距离容易地控制至上述范围,且即使当在长时间段内经受剥离应力时,部件也几乎不滑移或分离,这产生了优异的粘附可靠性。并且,通过将含量设定为50重量份以下,防止(抑制)了在可剥离性评价试验中的胶粘剂残留物且提高了可剥离性。
此外,压敏胶粘剂组合物优选包含交联剂。通过使用交联剂,能够将构成压敏胶粘剂层(层a)的基础聚合物(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交联,且能够进一步增加压敏胶粘剂层的内聚力。交联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适当选自已知或常规的化合物中的交联剂。优选使用的交联剂的具体实例包括多官能三聚氰胺化合物(三聚氰胺基交联剂),多官能环氧化合物(环氧基交联剂)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异氰酸酯基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这些交联剂中的一种,或者可以混合并使用其两种以上。尤其是,异氰酸酯基交联剂是优选的。
异氰酸酯基交联剂(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低级脂族多异氰酸酯如1,2-亚乙基二异氰酸酯,1,4-亚丁基二异氰酸酯和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脂环族多异氰酸酯如亚环戊基二异氰酸酯,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的甲代亚苯基二异氰酸酯和氢化的二甲苯二异氰酸酯;及芳族多异氰酸酯如2,4-甲代亚苯基二异氰酸酯,2,6-甲代亚苯基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其中,芳族多异氰酸酯是优选的。至于商品,可以使用例如以如下商品名购得的商品:CORONATE LTM(由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造,三羟甲基丙烷/甲代亚苯基二异氰酸酯加合物),CORONATE HLTM(由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三羟甲基丙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加合物),和TAKENATE 110NTM(由三井化学株式会社(Mitsui Chemicals,Inc.)制造)。
环氧基交联剂(多官能环氧化合物)的实例包括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二甲苯二胺,二缩水甘油基苯胺,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甲基)环己烷,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山梨糖醇多缩水甘油醚,甘油多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多缩水甘油醚,多甘油多缩水甘油醚,脱水山梨糖醇多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多缩水甘油醚,二缩水甘油基己二酸酯,二缩水甘油基邻苯二甲酸酯,三缩水甘油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双酚-S-二缩水甘油醚,和分子中具有两个以上环氧基的环氧基树脂。至于商品,可以使用例如以如下商品名购得的商品:TETRAD CTM(由三菱瓦斯化学工业株式会社(Mitsubishi GasChemical Industries Ltd.)制造)。
在用于形成层a的压敏胶粘剂组合物中交联剂(特别是异氰酸酯基交联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基于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是1.0重量份以上且低于3.0重量份,更优选是1.5~2.5重量份。通过将交联剂的含量设定为1.0重量份以上,提高了内聚力并改进了压敏胶粘特性和操作性。特别地,通过将含量设定为1.5重量份以上,压敏胶粘剂层显示了足够高的内聚力并提高了可剥离性。并且,通过将交联剂的含量设定为低于3.0重量份,可以将恒定载荷剥离试验中的剥离距离容易地控制至上述范围,并且即使当在长时间段内经受剥离应力时部件也几乎不滑移或分离,这得到了优异的粘附可靠性。
通常,当压敏胶粘剂组合物中异氰酸酯基交联剂的含量增加时,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增加,且在压敏胶粘剂层表面侧对恒定载荷的耐分离性倾向于降低。另一方面,当异氰酸酯基交联剂的含量降低(下降)时,压敏胶粘剂层对塑料膜基材的锚固性能下降,且这倾向于当剥离压敏胶粘片时容易引起锚固失效并倾向于降低可剥离性。由于这个原因,通常难以实现增强锚固性能(增强可剥离性)和改进对恒定载荷的耐分离性两者。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上述具体构造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将至少在其中包含所述层a的一侧的塑料膜表面设计为牢固粘附处理过的表面,从而增加锚固性能,使得能够显示优异的可剥离性而不增加异氰酸酯基交联剂的共混量,同时,优异的对恒定载荷的耐分离性能够呈现出来。
另外,如果需要的话,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包含已知的添加剂如交联促进剂、抗老化剂、填料、着色剂(例如,颜料或染料)、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链转移剂、增塑剂、软化剂、表面活性剂和抗静电剂,和溶剂(例如,能够在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溶液聚合时使用的溶剂)。
所述压敏胶粘剂组合物能够通过混合丙烯酸类聚合物(或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交联剂、增粘树脂、溶剂和其它添加剂而制备。
上述具体构造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层a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是2~100μm,更优选是10~90μm,还更优选是30~80μm。通过将厚度设定为2μm以上,显现出胶粘性(压敏胶粘性能)。特别地,通过将厚度设定为30μm以上,可以将恒定载荷剥离试验中的剥离距离容易地控制至上述范围,且即使当在长时间段内经受剥离应力时,部件也几乎不滑移或分离,这得到了优异的粘附可靠性。并且,通过将厚度设定为100μm以下,抑制了当对双面压敏胶粘片进行加工时产生的胶粘剂从横截面的突出等。
层a的凝胶分数是5~50%(wt%),优选是10~50%,更优选是10~35%,还更优选是15~25%。通过将凝胶分数设定为5%以上,防止内聚力变得过低且提高了可剥离性。并且,通过将凝胶分数设定为50%以下,防止内聚力变得过高且提高了胶粘性(压敏胶粘性能)。特别地,通过将凝胶分数设定为35%以下,可以将恒定载荷剥离试验中的剥离距离容易地控制至上述范围,且即使当在长时间段内经受剥离应力时,部件也几乎不滑移或分离,这得到了优异的粘附可靠性。
凝胶分数(溶剂不溶部分的比例)具体是例如通过如下“凝胶分数测量方法”而计算的值。
(凝胶分数测量方法)
从双面压敏胶粘片中取样约0.1g压敏胶粘剂层(层a),用平均孔径大小为0.2μm的多孔四氟乙烯片(NTF1122TM,由日东电工株式会社(Nitto Denko Corporation)制造)包裹,并用风筝线将其绑好,且在这时测量其重量,且把测量的重量称为浸渍前重量。顺便提及,浸渍前重量是压敏胶粘剂层(上面取样的压敏胶粘剂)、四氟乙烯片和风筝线的总重量。还测量了四氟乙烯片和风筝线的总重量,且把该重量称为包装材料重量。
随后,将用四氟乙烯片包裹并用风筝线绑好的压敏胶粘剂层(在下文中称为“样品”)放入装满乙酸乙酯的50ml容积的容器中,接着使之在23℃下静置7天。然后从容器中取出样品(在乙酸乙酯处理后),并将其转移至铝制杯中,接着在干燥器中于130℃下干燥2小时以移除乙酸乙酯,并测量其重量,把该重量称为浸渍后重量。
凝胶分数按照下式计算:
凝胶分数(wt%)=((X-Y)/(Z-Y))×100
(式中X是浸渍后重量,Y是包装材料重量,Z是浸渍前重量)。
凝胶分数能够例如由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组成或重均分子量、交联剂的用量(添加量)等控制。
在上述特定构造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压敏胶粘剂层中,构成另一个压敏胶粘剂层(层b)的压敏胶粘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由已知压敏胶粘剂形成的常规已知的或常用的压敏胶粘剂层,所述已知压敏胶粘剂如聚氨酯基压敏胶粘剂、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橡胶基压敏胶粘剂、硅树脂基压敏胶粘剂、聚酯基压敏胶粘剂、聚酰胺基压敏胶粘剂、环氧基压敏胶粘剂、乙烯基烷基醚基压敏胶粘剂和氟基压敏胶粘剂。可以单独使用这些压敏胶粘剂中的一种,或者可以组合使用其两种以上。考虑到胶粘性,层b优选是由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形成的压敏胶粘剂层(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这种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其实例包括作为层a例举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
层b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是2~100μm,更优选是10~90μm,还更优选是30~80μm。通过将厚度设定为2μm以上,显示出胶粘性(压敏胶粘性能)。特别地,通过将厚度设定为30μm以上,可以将在关于层b一侧的恒定载荷剥离试验中的剥离距离容易地控制至上述范围,且即使当在长时间段内经受剥离应力时,部件也几乎不滑移或分离,这得到了优异的粘附可靠性。并且,通过将厚度设定为100μm以下,抑制了当对双面压敏胶粘片进行加工时产生的胶粘剂从横截面的突出等。
用于形成上述具体构造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的压敏胶粘剂层(层a和层b)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包括例如如下方法:将压敏胶粘剂组合物施用(涂布)在隔片(separator)或塑料膜基材上,且如果需要的话,对涂层进行干燥和/或固化。
对于在用于形成压敏胶粘剂层的上述方法中施用(涂布)组合物,能够使用已知涂布方法,且可以使用常用的涂布机如凹版印刷辊涂机、反转式辊涂机、辊式吻涂机、浸渍式辊涂机、绕线棒涂布机、刮刀涂布机、喷涂机、缺角轮涂布机(comma coater)和直接涂布机。
所述具体构造的双面压敏胶粘片能够按照常规已知的或常用的压敏胶粘片制造方法来制造。例如,可以将压敏胶粘剂层(层a和层b)直接形成在塑料膜基材的表面上(直接法),或者将压敏胶粘剂层形成在隔片上,然后将其转移(层叠)至塑料膜基材,从而在塑料膜基材上设置压敏胶粘剂层(层a和层b)(转移法)。其中,从增强压敏胶粘剂层对塑料膜基材的锚固性能的观点来看,直接法是优选的。
在使用之前,可以用隔片(剥离衬垫)来保护上述具体构造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每个压敏胶粘剂层(层a和层b)。就此而论,压敏胶粘剂层表面可以通过使用两个隔片单独保护;或者可以受一个隔片保护,所述隔片的两个表面都是剥离表面,且处于缠绕成卷的片形。将隔片用作压敏胶粘剂层的保护层,且在将压敏胶粘剂层层叠至被粘物时分离。顺便提及,不需要必须设置隔片。隔片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常用的剥离纸等,但是例如能够使用具有剥离处理层的基材、由氟聚合物构成的低胶粘性基材或者由非极性聚合物构成的低胶粘性基材。具有剥离处理层的基材的实例包括塑料膜或纸,其中表面利用剥离剂如硅树脂型、长链烷基型、氟型和硫化钼处理过。由氟聚合物构成的低胶粘性基材中的氟基聚合物的实例包括聚四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和氯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非极性聚合物的实例包括烯烃基树脂如聚乙烯和聚丙烯。特别地,在对双面压敏胶粘片和部件的层叠体进行半切割加工(其中不对双面压敏胶粘片的隔片进行切割的加工)而成为窄或长的形式(纤细形式)的情况下,隔片优选是在纸基材如高质量纸的两面上具有聚乙烯或聚丙烯层叠层的隔片,或者聚酯膜隔片,这是因为促进了这种半切割加工的应用。
在隔片是在纸基材两面上具有聚乙烯或聚丙烯层叠层的隔片的情况下,所述层叠层(聚乙烯或聚丙烯层叠层)的厚度优选是5~50μm,更优选是10~40μm。通过将厚度设定为5μm以上,促进了半切割加工。并且,通过将厚度设定至50μm以下,降低成本并提高量产性。构成层叠层的聚乙烯没有特别限制,且可以使用常规已知的或常用的聚乙烯,但是其实例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直链低密度聚乙烯、通过茂金属催化剂聚合的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
隔片能够通过常规已知的或常用的方法形成。例如,当隔片是在纸基材两面上具有聚乙烯层叠层的隔片时,所述隔片能够通过挤出层叠方法形成。还可以使用商品,且商品的实例包括例如SLB-80W5DTM(由住化加工纸株式会社(Sumika Kakoshi Co.,Ltd.))制造。
隔片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例如优选是12~200μm,更优选是50~150μm。
上述具体构造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包含塑料膜基材作为基材,因此是弹性的,从而即使当以长或窄的形式使用时也确保良好的层叠操作性和剥离操作性。并且,至少一个压敏胶粘剂层(层a)是如下压敏胶粘剂层,其具有特定的凝胶分数且由具有具体构成的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形成,在塑料膜基材的表面中,至少在其中包含所述层a的一侧的表面是牢固粘附处理过的表面,由此至少层a一侧能够显示优异的胶粘性和可剥离性。此外,当将压敏胶粘剂组合物中异氰酸酯基交联剂的共混量控制至特定范围时,还能够显示优异的对恒定载荷的耐分离性。
在常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通常采用如下技术:增加压敏胶粘剂组合物中异氰酸酯基交联剂的共混量,从而增强压敏胶粘剂层对基材的锚固性能并改进可剥离性。然而,当异氰酸酯基交联剂的共混量增加时,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增加且对恒定载荷的耐分离性降低,这使得难以实现增强锚固性能(即,增强可剥离性)和改进对恒定载荷的耐分离性两者。另一方面,在上述具体构造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将包含所述层a的一侧的塑料膜表面设计为牢固粘附处理过的表面,从而增加层a的锚固性能,使得能够显示优异的可剥离性而不用增加异氰酸酯基交联剂的共混量,同时,优异的对恒定载荷的耐分离性能够呈现出来。
实施例
下面通过参考实施例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如下描述和表1中,CORONATE LTM的共混量是按固含量计的共混量(重量份)。
实施例1:
将100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BA)、2重量份丙烯酸(AA)、0.1重量份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和5重量份乙酸乙烯酯作为单体原材料和甲苯作为聚合溶剂,添加至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滴入装置和氮引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在缓慢搅拌混合物的同时,通过引入氮气将容器内部用氮净化,并获得其反应溶液。将反应溶液加热至60℃,并添加0.2重量份2,2′-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聚合引发剂。在将体系保持在60℃~70℃的同时,使聚合反应进行10小时,从而获得丙烯酸类聚合物(共聚物)溶液。
在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中,基于100重量份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共聚物),共混2重量份异氰酸酯基交联剂(CORONATE LTM,由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25重量份萜烯酚醛树脂(SUMILITERESINPR-12603TM,由住友电木株式会社制造)和15重量份聚合的松香酯树脂(PENSEL D125TM,由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并且在添加甲苯之后,将这些成分均匀地混合,从而制得压敏胶粘剂组合物溶液。
将所述压敏胶粘剂组合物溶液涂布在一个表面(表面之一)是电晕处理过的表面的PET膜(LUMIRROR S-105TM,由东丽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厚度:75μm,电晕处理过的表面的润湿张力:63mN/m)的两面上,从而使在干燥后每层具有50μm的厚度,在100℃下将它们干燥2分钟,由此获得双面压敏胶粘片。就此而论,有时将在PET膜电晕处理过的表面侧上形成的压敏胶粘剂层称为“在电晕处理过的表面侧的压敏胶粘剂层”,且有时将在与电晕处理过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形成的压敏胶粘剂层称为“在相反侧的压敏胶粘剂层”。相同的含义适用于在实施例2和3中获得的双面压敏胶粘片。顺便提及,在双面压敏胶粘片两面的压敏胶粘表面上设置135μm厚的隔片(SLB-80W5DTM,由住化加工纸株式会社制造;隔片在高质量纸的两面上具有聚乙烯层叠层且在层叠层的表面上具有硅基剥离剂层)。
实施例2:
按照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双面压敏胶粘片,所不同的是,如表1中所示,将一个表面是电晕处理过的表面的PET膜(LUMIRRORS-105TM,由东丽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厚度:38μm,电晕处理过的表面的润湿张力:63mN/m)用作基材,并且将每个压敏胶粘剂层的厚度变成40μm。
实施例3:
按照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双面压敏胶粘片,所不同的是,如表1中所示,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共聚物),将异氰酸酯基交联剂(CORONATE LTM,由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共混量变成3重量份,并且将每个压敏胶粘剂层的厚度变成20μm。
实施例4:
按照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双面压敏胶粘片,所不同的是,如表1中所示,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共聚物),将异氰酸酯基交联剂(CORONATE LTM,由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共混量变成4重量份,并且将每个压敏胶粘剂层的厚度变成40μm。
比较例1:
按照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双面压敏胶粘片,所不同的是,如表1中所示,将PET膜(LUMIRROR S-27TM,由东丽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厚度:75μm,润湿张力:43mN/m(润湿张力在两面相同))用作基材。
比较例2:
按照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双面压敏胶粘片,所不同的是,如表1中所示,将无纺布(CB-175GENSHITM,由日本纸板工业株式会社(Japan Paperboard Industries Co.,Ltd.)制造;厚度:45μm,纸张定量(basisweight):17g/m2)用作基材,并且将每个压敏胶粘剂层的厚度变成70μm。
(评价)
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双面压敏胶粘片进行表1中所示的评价。测量方法或评价方法如下。并且,通过上述方法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进行测量。
(1)180°剥离压敏胶粘力(对SUS板)
利用PET膜(LUMIRROR S10#25TM,由东丽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厚度:25μm)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一个压敏胶粘表面(在实施例中获得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情况下,在相反侧的压敏胶粘剂层表面)进行内衬,并从其切出20mm(宽度)×100mm(长度)的带条并用作测量样品。
对测量样品进行180°剥离试验。通过在23℃和50%RH的气氛中,使2kg橡皮辊(宽度:约30mm)在层叠体上来回移动一次,将测量样品和试验板(SUS304研磨板)层叠在一起,并且在经过30分钟后,通过使用拉伸试验机剥离测量样品。对此时的载荷进行测量并示于表1的栏“180°剥离压敏胶粘力(对SUS板)”中。
在剥离角度为180°且拉伸速度为300m/分钟的条件下,在23℃和50%RH的气氛中进行测量。进行三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
(2)可剥离性评价试验
利用PET膜(LUMIRROR S10#25TM,由东丽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厚度:25μm)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一个压敏胶粘表面(在实施例中获得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情况下,在相反侧的压敏胶粘剂层表面)进行内衬,并从其切出20mm(宽度)×100mm(长度)的带条。随后,通过使2kg辊(橡皮辊,宽度:约30mm)在层叠体上来回移动一次,将另一个压敏胶粘表面(在实施例中获得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情况下,在电晕处理过的表面侧的压敏胶粘剂层表面)层叠(压接)至聚苯乙烯板(由RP TOPLA株式会社制造的POLYSTYRENE PLATETM,30mm(宽度)×120mm(长度),厚度:2mm),并将获得的层叠体用作测量样品。
使测量样品在60℃和90%RH的气氛中静置1个月,并在23℃和50%RH的气氛中进一步静置24小时,然后,在剥离角度为180°且拉伸速度为10m/分钟的条件下,通过使用拉伸试验机,在23℃和50%RH的气氛中,从聚苯乙烯板剥离带条。在带条的分离之后,目视观察聚苯乙烯板的表面,并且当未产生胶粘剂残留物时将可剥离性评价为A(良好的可剥离性),当产生胶粘剂残留物时评价为B(差的可剥离性)。将结果示于表1的栏“可剥离性”中。
(3)操作性(参见,图4)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每个双面压敏胶粘片切成10mm(宽度)×150mm(长度)的尺寸,并将隔片剥离。
将双面压敏胶粘片21的一个压敏胶粘表面层叠至并固定在具有水平表面的测量台22的表面上,使得仅距离双面压敏胶粘片21纵向末端50mm的纵向部分从测量台22的末端突出(即,仅将距离双面压敏胶粘片21纵向末端100mm的纵向部分层叠至测量台22的表面)。
在从测量台突出的双面压敏胶粘带的末端部分23的位置处,相对于包括测量台表面的水平面的垂直距离(图4中的24)利用卡尺测量,并将其视为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偏移距离”。就此而论,偏移距离大或小指示双面压敏胶粘带的弹性强或弱,并且这是指示在双面压敏胶粘带的层叠或分离时操作性(层叠操作性和剥离操作性)良好或差的指标。当偏移距离是35mm以下时将操作性评价为A(良好的操作性),且当偏移距离大于35mm时评价为B(差的操作性)。将结果示于表1的栏“操作性”中。
(4)恒定载荷剥离试验(参见,图1~3)
利用PET膜(LUMIRROR S10#25TM,由东丽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厚度:25μm)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一个压敏胶粘表面(在实施例中获得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情况下,在相反侧的压敏胶粘剂层表面)进行内衬,并从其切出20mm(宽度)×60mm(长度)的带条并用作测量样品12(双面压敏胶粘片/PET膜的层叠体)。
通过使2kg橡皮辊(宽度:约30mm)来回移动一次,将测量样品12的另一个压敏胶粘表面(在实施例中获得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情况下,在电晕处理过的表面侧的压敏胶粘剂层表面)压接至聚苯乙烯板11(由RP TOPLA株式会社制造的POLYSTYRENE PLATETM,100mm(长度)×30mm(宽度))的一个表面(在中心),并将层叠体固化30分钟。
随后,通过使用夹钳水平放置聚苯乙烯板11,使得与测量样品12层叠的表面是底面(参见,图1和2)。
如图1和2中所示,通过从样品纵向末端纵向地剥离5mm,将测量样品12与聚苯乙烯板11分离。此外,自测量样品12的纵向边缘(上述剥离部分),用线悬挂100g重物13,沿垂直于聚苯乙烯板11表面的方向(沿底部方向(bottom direction))施加100gf的载荷(0.98N)。此处,将重物13固定至线的远端,所述线穿过在距离测量样品12的纵向末端5mm的部分的横向中心创建的孔。
在如上施加载荷之后,使体系在23℃和50%RH的条件下静置3小时,并对测量开始后经过3小时(在静置3小时期间)的测量样品12分离的距离(剥离距离)16进行测量。将结果示于表1的栏“剥离距离”中。
就此而论,剥离距离16是沿测量样品12纵向的剥离距离,并指示双面压敏胶粘片和聚苯乙烯板在测量开始时紧密接触的末端位置14,与双面压敏胶粘片和聚苯乙烯板经过3小时后紧密接触的末端位置15之间的距离16(参见,图2和3)。将剥离距离16测量为沿测量样品12的横向方向的中心距离。
(5)拉伸强度(断裂强度)和屈服点强度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每个双面压敏胶粘片冲压成10mm(宽度)×100mm(长度)的形状,从而制得试样。此处,对所述胶粘片进行冲压,使得试样的纵向是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加工方向。
通过将夹头至夹头的距离(初始长度)设定为50mm并将拉伸速度设定为100mm/分钟,使用拉伸试验机,在23℃和50%RH的气氛中进行试样的拉伸试验,并测量双面压敏胶粘片的断裂强度和屈服点强度。试验数(数字n)是3,并计算平均值。将结果示于表1中。
由表1中的结果显而易见,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实施例)即使当以窄或长的形式使用时也显示了良好的操作性,且胶粘性和可剥离性优异。此外,当将压敏胶粘剂层的厚度、交联剂的共混量和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控制至各自的合适范围(实施例1和2)时,对恒定载荷的耐分离性特别优异。另一方面,当将表面未经过电晕处理的PET膜用作塑料膜基材(比较例1)时,压敏胶粘剂层对PET膜的锚固性能不足,且可剥离性差。并且,在将无纺布用作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基材(比较例2)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弹性,所以操作性差。
表1中的缩写如下。
BA:丙烯酸正丁酯
AA:丙烯酸
HEA:丙烯酸-2-羟基乙酯
VA:乙酸乙烯酯
CORONATE L:
CORONATE LTM,由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异氰酸酯基交联剂
SUMILITERESIN PR-12603:
SUMILITERESIN PR-12603TM,由住友电木株式会社制造,萜烯酚醛树脂
PENSELD125:
PENSEL D125TM,由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聚合松香酯树脂
尽管已经参考具体实施方式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
本申请以2010年5月2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0-117578为基础,特此通过参考将其全部内容并入。
此外,本文中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以它们的整体并入。
Claims (11)
1.一种双面压敏胶粘片,其包含:
塑料膜基材;及
在所述塑料膜基材两面上的压敏胶粘剂层,
其中在3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下测量的所述压敏胶粘剂层之一的表面(表面A)对不锈钢板的180°剥离压敏胶粘力是8N/20mm以上,且在如下可剥离性评价试验中未产生胶粘剂残留物:
可剥离性评价试验:
将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的所述表面A层叠至聚苯乙烯板,使得层叠的部分具有宽度20mm和长度100mm的尺寸,使层叠体在60℃和90%RH的气氛中静置1个月,然后在剥离角度为180°且拉伸速度为10m/分钟的条件下将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从所述聚苯乙烯板剥离,并目视评价在聚苯乙烯板表面上是否存在胶粘剂残留物。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通过如下恒定载荷的剥离试验测量的剥离距离是10mm以下:
恒定载荷的剥离试验:
将具有宽度20mm和长度60mm的尺寸的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的所述表面A层叠至聚苯乙烯板的一个表面,通过使2kg橡皮辊在层叠体上来回移动一次而压接所述层叠体,接着固化30分钟,然后在23℃和50%RH的条件下将沿垂直于聚苯乙烯板表面的方向的100gf载荷施加至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的纵向末端,并测量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经过3小时后的剥离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塑料膜基材是如下塑料膜基材:在所述塑料膜基材的表面中,至少在所述表面A一侧的表面是牢固粘附处理过的表面。
4.一种双面压敏胶粘片,其包含:
塑料膜基材;及
在所述塑料膜基材两面上的压敏胶粘剂层,
其中所述压敏胶粘剂层之一是凝胶分数为5~50%且由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形成的压敏胶粘剂层a,所述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包含增粘树脂和丙烯酸类聚合物,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包含具有碳数为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且在所述塑料膜基材的表面中,至少在其中包含所述层a的一侧的表面是牢固粘附处理过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基于所述压敏胶粘剂组合物的固含量100wt%,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含量为50~99wt%。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包含丙烯酸正丁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必要单体成分。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基于构成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wt%,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包含含量为50wt%以上的丙烯酸正丁酯作为单体成分。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基于100重量份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所述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包含含量为10~50重量份的增粘树脂和含量为1.0重量份以上但低于3.0重量份的异氰酸酯基交联剂,且所述层a的厚度是2~1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4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塑料膜基材的厚度是20~20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2、4或5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在加工方向的断裂强度是50N/10mm以上且在加工方向的屈服点强度是20N/10mm以上。
11.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使用方法,包括将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的表面A(层a的表面)层叠至家用电器或OA设备中的可再循环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17578 | 2010-05-21 | ||
JP2010117578A JP5557599B2 (ja) | 2010-05-21 | 2010-05-21 | 両面粘着シート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50560A true CN102250560A (zh) | 2011-11-23 |
Family
ID=44971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392196A Pending CN102250560A (zh) | 2010-05-21 | 2011-05-23 | 双面压敏胶粘片及其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10284151A1 (zh) |
JP (1) | JP5557599B2 (zh) |
CN (1) | CN102250560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54812A (zh) * | 2012-02-15 | 2013-08-21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表面保护片 |
CN103834315A (zh) * | 2012-11-22 | 2014-06-04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表面保护片 |
CN103834314A (zh) * | 2012-11-22 | 2014-06-04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表面保护片 |
CN105153977A (zh) * | 2015-10-23 | 2015-12-16 | 蓝星(成都)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环保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920736A (zh) * | 2019-12-05 | 2021-06-08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层叠体 |
CN112920730A (zh) * | 2019-12-05 | 2021-06-08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层叠体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435252B1 (ko) * | 2012-03-30 | 2014-08-28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점착 테이프 |
WO2014034580A1 (ja) * | 2012-08-31 | 2014-03-06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表面保護用シート |
CN104619798B (zh) * | 2012-10-05 | 2016-06-29 |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 具有再剥离性的双面粘合片及其再剥离方法 |
JP6349802B2 (ja) * | 2014-03-13 | 2018-07-04 | Dic株式会社 | 粘着剤組成物 |
JP6348350B2 (ja) * | 2014-06-24 | 2018-06-27 | プラス株式会社 | ハーフカット両面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18034893A1 (en) * | 2016-08-18 | 2018-02-22 | Saint-Gobain Performance Plastics Corporation | Adhesive film |
JP7287792B2 (ja) | 2018-02-21 | 2023-06-06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粘着性物品 |
JP7430513B2 (ja) * | 2019-10-30 | 2024-02-13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両面粘着テープ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93006A (ja) * | 2001-12-26 | 2003-07-09 |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 リサイクル部品用両面粘着テープ |
JP2006299071A (ja) * | 2005-04-20 | 2006-11-02 | Nitto Denko Corp | 防水気密用両面粘着テープ |
CN1900198A (zh) * | 2005-07-21 | 2007-01-24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粘合剂组合物、双面粘合片、粘合方法和便携式电子器件 |
CN101570671A (zh) * | 2008-04-30 | 2009-11-04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对扬声器用装饰板进行固着用的双面粘合带以及将扬声器用装饰板粘附至壳体的方法 |
CN101622322A (zh) * | 2007-03-09 | 2010-01-06 |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粘合剂、双面粘合片及显示装置 |
CN101643631A (zh) * | 2008-08-04 | 2010-02-10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双面压敏粘合片、泡沫体固定方法和层压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240817A (ja) * | 2000-02-28 | 2001-09-04 |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 再剥離型粘着テープ |
JP2005200498A (ja) * | 2004-01-14 | 2005-07-28 |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 再剥離型両面粘着テープ |
JP4517696B2 (ja) * | 2004-03-25 | 2010-08-04 | Dic株式会社 | 再剥離型両面粘着テープ |
-
2010
- 2010-05-21 JP JP2010117578A patent/JP5557599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5-20 US US13/112,026 patent/US2011028415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05-23 CN CN2011101392196A patent/CN10225056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93006A (ja) * | 2001-12-26 | 2003-07-09 |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 リサイクル部品用両面粘着テープ |
JP2006299071A (ja) * | 2005-04-20 | 2006-11-02 | Nitto Denko Corp | 防水気密用両面粘着テープ |
CN1900198A (zh) * | 2005-07-21 | 2007-01-24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粘合剂组合物、双面粘合片、粘合方法和便携式电子器件 |
CN101622322A (zh) * | 2007-03-09 | 2010-01-06 |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粘合剂、双面粘合片及显示装置 |
CN101570671A (zh) * | 2008-04-30 | 2009-11-04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对扬声器用装饰板进行固着用的双面粘合带以及将扬声器用装饰板粘附至壳体的方法 |
CN101643631A (zh) * | 2008-08-04 | 2010-02-10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双面压敏粘合片、泡沫体固定方法和层压体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杨玉昆等: "《压敏胶制品技术手册》", 30 September 2004,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54812A (zh) * | 2012-02-15 | 2013-08-21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表面保护片 |
CN103834315A (zh) * | 2012-11-22 | 2014-06-04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表面保护片 |
CN103834314A (zh) * | 2012-11-22 | 2014-06-04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表面保护片 |
CN105153977A (zh) * | 2015-10-23 | 2015-12-16 | 蓝星(成都)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环保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920736A (zh) * | 2019-12-05 | 2021-06-08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层叠体 |
CN112920730A (zh) * | 2019-12-05 | 2021-06-08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层叠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1246501A (ja) | 2011-12-08 |
US20110284151A1 (en) | 2011-11-24 |
JP5557599B2 (ja) | 2014-07-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50560A (zh) | 双面压敏胶粘片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1643631A (zh) | 双面压敏粘合片、泡沫体固定方法和层压体 | |
US11168236B2 (en) | 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an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 |
JP7175622B2 (ja) | 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 |
US20130220510A1 (en) |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product | |
US20090324868A1 (en) | Double-face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and roll of continuous strip | |
US20070020474A1 (en) | Adhesive composition, double-coated adhesive sheet, adhesion method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 |
WO2010131721A1 (ja) | 熱剥離性感圧接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 |
CN101586011A (zh) | 压敏粘合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842461A (zh) | 玻璃蚀刻用保护片 | |
CN102876248A (zh) | 双面压敏胶粘片 | |
CN104822788A (zh) | 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层、粘合片、及包含该粘合剂层或粘合片的层叠体 | |
JP4437502B2 (ja) | 塗膜保護用シート | |
US20130216778A1 (en) | Fingerprint-resistant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 |
KR20140118913A (ko) | 점착제층 및 점착 시트 | |
CN102477264A (zh) | 双面粘合胶带 | |
KR20130132313A (ko) | 착색 점착 시트 | |
TW201313864A (zh) | 黏著片材 | |
EP3492542A1 (en) |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 |
CN110003818A (zh) | 具有超可去除性和耐溶剂性的压敏粘合剂 | |
CN116194543A (zh) | 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的粘合剂组合物、带粘合剂层的光学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9852267B (zh) | 粘合片 | |
KR20120122941A (ko) | 광학용 감압 점착 시트 | |
EP3467067A1 (en) |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 |
WO2023276655A1 (ja) | 光学積層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