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9516A -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基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79516A CN101779516A CN200880102966A CN200880102966A CN101779516A CN 101779516 A CN101779516 A CN 101779516A CN 200880102966 A CN200880102966 A CN 200880102966A CN 200880102966 A CN200880102966 A CN 200880102966A CN 101779516 A CN101779516 A CN 1017795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base station
- context
- mentioned
- destin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9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6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045—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 and backbone network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具备将核心网络(1)与无线接入网络(2)进行连接的网关装置(3),在无线接入网络(2)内具备虚拟基站(6),该虚拟基站(6)包括与网关装置(3)相连接的代表基站(6a)以及代表基站(6a)的下属的多个非代表基站(6b,6c),从网关装置(3)和邻接基站(5)隐藏各非代表基站的存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核心网络(core network)与无线接入网络之间的网关装置的下属配置了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更高速的无线分组通信为目标而提出了各种无线接入高速化技术并使其标准化。据说在Beyond3G/4G的蜂窝系统(cellularsystem)中,能够达到从几百Mbps至1Gbps的无线传送速度。由于在这种高速的无线传送速度下发送电力成为问题,因此预想小区(cell)的覆盖区域变得比以往的小区小。另外,预想由于小区变小而使得与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的数量今后会进一步增加。
例如,基站控制装置所能够容纳的基站数量、小区数量受到控制方法、装置容量的限制,因此在基站控制装置中,即使作为处理容量能够容纳基站,也由于受到上述容纳的基站数量、小区数量的限制而发生无法容纳基站的情形。其结果,存在基站控制装置中的基站的容纳效率变差这样的问题。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解决了上述问题。具体地说,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多个基站与控制这些基站的基站控制装置之间配置基站集线装置,基站集线装置在基站控制装置与各基站之间变换控制用数据和用户数据来进行发送。根据该技术,基站控制装置能够将多个基站视为一个虚拟的基站来进行动作,因此例如能够通过将多个基站集线装置连接到基站控制装置,由此不会新引入昂贵的基站控制装置而容纳更多的基站。
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推进一种将第三代无线接入方式和无线接入网络(UTRAN: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最优化为低延迟、高数据速率、无线分组通信的下一代无线接入方式(E-UTRA: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以及无线接入网络(E-UTRAN: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的研究(参照下述非专利文献1)。在E-UTRAN中,采用如下架构:排除了对基站(Node B)进行控制的无线网络控制装置(RNC:Radio NetworkController),在核心网络与无线接入网络之间的网关装置(SAE-GW: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 Gateway(系统架构演进网关))的下属,直接容纳分别具有RNC的功能的基站(eNodeB:Evolved Node B)。这样,通过在无线接入网络中采用排除了分层结构的架构,由此在E-UTRAN中能够得到实现端到端的延迟降低、网络结构的简化这样的效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79261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Version 8.0.0(2007-03)
例如,如上述E-UTRAN那样,在基站内具有无线接入控制、呼叫处理、移动机的移动管理等功能、且各个基站与核心网络直接连接这样的无线接入网络架构中,发生与由基站控制装置对多个基站进行控制的以往的无线接入网络同样的问题。具体地说,由于容纳多个基站的核心网络装置的控制方法、线路接口等的装置容量的限制,即使作为核心网络装置的处理容量而能够容纳基站,也受到容纳基站数量、小区数量的限制从而发生无法容纳基站的情形。其结果,存在核心网络装置中的基站的容纳效率变差这样的问题。
然而,上述以往技术是基站集线装置将多个基站虚拟地视为一台基站而提高基站控制装置中的基站容纳效率的技术,没有公开任何在将多个基站直接连接到核心网络装置的情况下提高基站容纳效率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在将构成无线接入网络的多个基站直接连接于核心网络装置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该核心网络装置中的基站容纳效率的无线通信系统。
另外,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规定了如下动作的无线通信系统:动态地切断上述多个基站中的特定基站的动作;以及对上述无线接入网络动态地追加新的基站的动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具备将核心网络与无线接入网络进行连接的网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无线接入网络内具备虚拟基站,该虚拟基站包括与上述网关装置相连接的至少一个代表基站以及该代表基站的下属的多个非代表基站,并由这些基站虚拟地形成一个基站,从上述网关装置以及与上述虚拟基站邻接的邻接基站隐藏上述非代表基站的存在。
根据本发明,起到如下效果:即使在核心网络侧存在容纳基站数量、小区数量的限制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上述结构来提高基站容纳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实施方式1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AGW的路径表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NBS的路径表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RN的路径表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NBS的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RN的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UN的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UN的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核心网络侧根据位置登记区域ID决定寻呼(paging)消息的发送目的地节点时所使用的表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RN将从核心网络接收到的寻呼消息分配给下属的UN时使用的表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当UE进行位置登记时的简单动作时序例的图。
图12是表示路径表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UN的上下文(context)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RN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UE从UN的下属小区开始声音通话、数据通信时的简单动作时序例的图。
图16是表示RN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UN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用于使属于UN的下属小区的UE进行声音通话、数据通信的来信的简单动作时序例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执行移交时的动作时序例的图。
图20是表示VBS内的UN间移交时的动作时序例的图。
图21是表示UN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22是表示RN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23是表示UN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24是表示RN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25是表示从VBS向NBS移交时的动作时序例的图。
图26是表示RN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27是表示NBS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28是表示从NBS向VBS移交时的动作时序例的图。
图29是表示NBS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30是表示UN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31是表示RN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32是表示RN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3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实施方式1的另一结构例的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实施方式2的结构例的图。
图35是表示RN-C的路径表的一例的图。
图36是表示RN-D的路径表的一例的图。
图37是表示RN-N的路径表的一例的图。
图38是表示UN的路径表的一例的图。
图39是表示UN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40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VBS内的UN间移交时的动作时序例的图。
图41是表示UN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42是表示RN-N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43是表示UN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44是表示RN-D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45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从VBS向NBS移交时的动作时序例的图。
图46是表示RN-N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4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从NBS向VBS移交时的动作时序例的图。
图48是表示RN-N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49是表示RN-D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50是表示用户数据中继通路的一例的图。
图51是表示在U-Proxy内设定“AGW 3~UN 6b”间的用户数据中继所需的用户数据通路的动作时序例的图。
图52是表示RN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53是表示利用RN的“AGW 3~U-Proxy~UN 6b”间的用户数据中继通路建立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54是表示利用RN的从“AGW 3~U-Proxy~UN 6b”间用户数据中继通路向“AGW 3~U-Proxy~UN 6c”间用户数据中继通路的切换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55是表示通过RN释放“AGW 3~U-Proxy~UN 6b”间用户数据中继通路的方法的一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核心网络;2:无线接入网络;3:AGW(Access GateWay:接入网关);4:服务器群;5:NBS(Neighbor Base Station:邻接基站);6:VBS(Virtual Base Station:虚拟基站);6a:RN(Representative Node:代表节点);6b、6c:UN(Unrepresentative Node:非代表节点);6a-1:RN-C;6a-2:RN-D;6a-3:RN-N。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不被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实施方式1的结构例的图。在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中,AGW(Access GateWay)3是连接核心网络1与无线接入网络2的网关装置。在核心网络1内,存在用户签约者信息的数据库、进行收费处理等的服务器群4。构成无线接入网络2的所有的基站通过AGW 3而与核心网络1进行通信。下面,说明AGW 3与无线接入网络2内的基站之间的通信。此外,对于无线接入网络2假定IP网络。
在无线接入网络2中存在基站5、6a、6b、6c,基站5和基站6a连接在AGW 3上。另外,从AGW 3以及邻接基站(NBS:Neighbor BaseStation)5来看,基站6b和基站6c的存在被隐藏。基站6a被称为代表基站(RN:Representative Node),在其下属连接有基站6b、6c。由基站6a,6b、6c全体形成一台虚拟基站(VBS:Virtual Base Station)6。构成VBS 6的RN 6a代替基站6b、6c而与AGW 3、NBS 5交换控制消息、用户数据。在此,将构成VBS 6的RN 6a以外的基站称为非代表基站(UN:Unrepresentative Node)。此外,可以由构成VBS 6的基站之一来提供RN 6a的功能,RN 6a也可以是不进行与移动机之间的无线通信本身而仅提供作为RN的功能的专用装置(DN:Dedicated Node)。下面,将RN作为RN功能专用装置(DN)来进行说明。
<网络设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AGW 3和NBS 5隐藏VBS 6内的UN 6b和UN6c的存在,因此为了使UN 6b和UN 6c所负责的小区作为RN 6a所负责的小区而从AGW 3和NBS 5可见,如下设定网络。
(1)相对节点信息
在无线接入网络2中,为了进行移交、与核心网络1的通信,在各节点内保持用于发送和接收信令消息、用户数据的节点的信息。下面,将保存有该信息的表称为路径表。
图2表示AGW 3的路径表,图3表示NBS 5的路径表,图4表示RN6a的路径表。在路径表中记载有相对节点的种类、节点ID、信令消息的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等。通常,节点间信令消息分类为:单独控制系统消息,其用于管理建立了无线连接的移动机(UE:UserEquipment)的状态即上下文,对各个UE进行控制;共用控制系统消息,其用于进行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寻呼等不被特定节点内的特定的UE的上下文所限定的控制。另外,关于节点间信令消息,考虑到IP分组处理的负荷分散、抗故障性,针对控制消息的每个种类改变目的地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或者即使是同一种类的控制消息也分配多个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下面,为简单起见,设对单独控制系统消息和共用控制系统消息分别分配一对目的地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
例如,将RN 6a和NBS 5的节点ID分别设为n1和n5。另外,AGW3的相对节点是无线接入网络2内的RN 6a和NBS 5。因而,AGW 3根据图2将针对RN 6a的单独控制系统消息发送到IP地址Ic、d、n1以及目的地端口Pc、d、n1,将针对RN 6a的共用控制系统消息发送到IP地址Ic、c、n1以及目的地端口Pc、c、n1,将针对NBS 5的单独控制系统消息发送到IP地址Ic、d、n5以及目的地端口Pc、d、n5,将针对NBS5的共用控制系统消息发送到IP地址Ic、c、n5以及目的地端口Pc、c、n5。
另外,将AGW 3的节点ID设为n3。另外,NBS 5的相对节点是AGW 3和RN 6a。因而,NBS 5根据图3将针对AGW 3的单独控制系统消息发送到IP地址Ic、d、n3以及目的地端口Pc、d、n3,将针对AGW3的共用控制系统消息发送到IP地址Ic、c、n3以及目的地端口Pc、c、n3,另外,将针对RN 6a的单独控制系统消息发送到IP地址In、d、n1以及目的地端口Pn、d、n1,将针对RN 6a的共用控制系统消息发送到IP地址In、c、n1以及目的地端口Pn、c、n1。
另外,在图4所示的RN 6a的路径表中除了记载了与上述同样的AGW 3的节点信息、NBS 5的节点信息之外,还记载了在RN 6a的下属连接的UN 6b和UN 6c的节点信息。例如,当将UN 6b和UN 6c的节点ID分别设为n2和n4时,RN 6a将针对UN 6b的单独控制系统消息发送到IP地址Iv、d、n2以及目的地端口Pv、d、n2,将针对UN 6b的共用控制系统消息发送到IP地址Iv、c、n2以及目的地端口Pv、c、n2,另外,将针对UN 6c的单独控制系统消息发送到IP地址Iv、d、n4以及目的地端口Pv、d、n4,将针对UN 6c的共用控制系统消息发送到IP地址Iv、c、n4以及目的地端口Pv、c、n4。此外,如后所述,RN 6a在UN 6b和UN 6c的启动时动态地决定UN 6b和UN 6c的节点信息,或者UN 6b和UN 6c启动后连接到RN 6a之前静态地决定UN 6b和UN 6c的节点信息。
(2)邻接小区信息
UE在所连接的小区的通信质量降低时,自主地或根据基站的指示来测量正在通信中的小区的周围小区的通信质量,并将其结果报告给基站。基站根据报告的信息,决定UE的移交目的地小区。将该移交方式称为MAHO(Mobile Assisted Hand Over:移动台辅助移交)。
在MAHO中,UE将通信质量良好的小区与小区ID等小区识别信息一起报告给基站。基站根据从UE接收到的小区ID等小区识别信息来确定负责移交目的地的小区的基站。然后,进行如下处理:由移交源基站通知UE所接受的服务、无线传送速度的处理;用于移交目的地基站中的无线资源预约等的信令消息交换处理;决定数据传送中使用的IP地址、目的地端口的处理等,其中,所述数据传送用于将在移交处理过程中到达移交源基站的用户数据传送给移交目的地基站。
因此,各基站必须具有如下单元,该单元根据从UE作为无线通信质量而报告的小区ID等小区识别信息,来决定发送信令消息的移交目的地基站的信息。下面,将通过MAHO从UE通知的移交候选小区的信息设为小区ID。另外,设各基站具有小区ID和节点ID的映射表(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
在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中记载有小区ID与负责该小区的基站的节点ID之间的对应关系。另外,NBS 5、UN 6b、UN 6c分别负责一个小区c3、c1、c2。图5~图8分别示出了NBS 5、RN 6a、UN 6b、UN 6c的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的设定例。例如,NBS 5的小区c3虽然邻接UN6b的小区c1和UN 6c的小区c2,但是NBS 5无法识别出UN 6b和UN 6c的存在,而将这些小区视为VBS 6的小区来处理,因此如图5所示,将小区c1、小区c2识别为RN 6a所负责的小区,并将RN 6a的节点ID设定为控制消息发送目的地。
另一方面,RN 6a实际上不是基站,实际的移交处理是由下属的UN 6b和UN 6c进行的,因此具有图6所示的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在图6中,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设定成使小区c1向节点ID为n2的UN6b发送控制消息,使小区c2向节点ID为n4的UN 6c发送控制消息。
另外,VBS 6的UN 6b和UN 6c如图7和图8所示,仅将与自身所负责的小区有关的信息设定到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中。
(3)位置登记区域信息
在小区中设定有用于使核心网络追踪UE的大致位置的位置登记区域。通过由UE向核心网络通知位置登记区域ID,核心网络能够对UE进行来信呼叫。
位置登记区域与小区并非一对一,通常对连续的多个小区分配同一位置登记区域ID。由此,UE也可以不用在每当移动小区时都进行位置登记,能够抑制位置登记通信量。另外,在将多个小区设为同一位置登记区域的情况下,使来信时的寻呼消息发送到某种程度的宽范围,由此对于高速移动的UE也以高概率发送寻呼消息。
在核心网络1中,当UE中有来信时,参照数据库来查找该UE所属区域的位置登记区域ID。然后,将发送给该UE的寻呼消息,发送给负责分配了所得到的位置登记区域ID的小区的所有基站。图9表示核心网络1侧根据位置登记区域ID决定寻呼消息的发送目的地节点时所使用的表的例子。在此,示出了对UN 6b的小区c1分配作为位置登记区域ID的RA1、对UN 6c的小区c2和NBS 5的小区c3分配作为位置登记区域ID的RA2的情况。负责小区c1和小区c2的基站实际上分别是UN 6b和UN 6c,但是设定成针对这些小区的寻呼消息全部都由RN 6a来接收,UN 6b和UN 6c的存在被RN 6a所隐藏。
另外,图10是RN 6a将从核心网络1接收到的寻呼消息分配给下属的UN时使用的表。针对作为位置登记区域ID的RA1的寻呼消息被发送到负责分配有该位置登记区域ID的小区c1的UN 6b。同样地,针对作为位置登记区域ID的RA2的寻呼消息被发送到UN 6c。在启动UN 6b和UN 6c时动态地生成该表,或者在启动前静态地生成该表。
<VBS的动态结构>
在VBS 6中,将UN的启动与否视为VBS 6的小区能否进行通信,并对上级节点隐藏UN的存在。因此,在RN 6a最初启动后直到与其它节点完成通常的启动过程为止的期间,VBS 6的小区全部无法进行通信。关于对VBS 6的小区分配的小区ID、位置登记区域ID,在RN 6a启动时作为通常的启动过程的一部分来获取,或者事先在RN 6a内作为系统参数而保持。
(1)UN的加入
设各UN具有在启动时应连接的RN 6a的信息。当UN连接到RN 6a时,RN 6a对UN通知在所负责的VBS小区中使用的小区ID、位置登记区域ID。RN 6a还将启动UN所负责的VBS小区设为能够进行通信的状态。
(2)UN的脱离
当UN执行了正常的停止过程、或RN 6a通过状态监视而识别出UN的停止或异常发生时,RN 6a将该UN所负责的小区设为不能进行通信的状态。
(3)VBS的状态监视
仅在核心网络1与RN 6a之间进行VBS的状态监视。在RN 6a自身陷于异常状态、或预先决定的个数的UN发生异常而无法重新开始通信的情况下,VBS的异常被核心网络1所检测。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即,在UN按照正常的过程停止的情况或预先决定的个数以内的UN为异常的情况下,RN 6a视为这些UN所负责的小区无法进行通信,不对核心网络1通知异常。
<位置登记>
在小区中设定有用于由核心网络1追踪UE的位置的位置登记区域。移动机在接通电源时,或者在等待过程中移动小区而导致原小区的位置登记区域与移动目的地小区的位置登记区域不同时,对核心网络1进行位置登记。例如如以下所说明的那样,通过将对每个位置登记区域设定的ID与UE的ID一起通知给核心网络1,由此进行位置登记。
图11是表示UE进行位置登记时的简单时序的图。下面,详细说明将UE的ID设为u1的情况下的位置登记过程。
UE首先与UN 6b建立无线连接(步骤S1)。接着,UE将位置登记请求消息作为面向核心网络1的消息而发送给UN 6b,该位置登记请求消息中保存有进行位置登记的小区的位置登记区域ID和作为UE的ID的u1(步骤S2)。由于UN 6b从UE接收到的消息是面向核心网络1的消息,因此UN 6b根据所接收到的消息生成面向核心网络1的信令消息。位置登记请求消息是针对每个UE的控制,因此被分类为单独控制系统消息。在单独控制系统消息中,必须利用针对每个上下文分配的上下文ID来识别作为控制对象的UE。因此,在与某个UE有关的信令消息初次在节点间被交换时,如在下面的步骤S3和步骤S4的说明中所述的那样,在节点间交换用于对与该UE有关的信令消息进行识别的上下文ID。
UN 6b在生成向核心网络1发送的位置登记请求消息时,首先决定该信令消息的发送目的地。因此,UN 6b例如使用图12所示的路径表。根据UN 6b的路径表,核心节点是节点编号为n1的节点即RN 6a,发送给核心节点的单独控制系统消息被发送到IP地址Iv、d、n1以及目的地端口Pv、d、n1,UN 6b将所生成的位置登记请求消息发送给这些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步骤S3)。在发送位置登记请求消息时,UN 6b为了识别UE上下文而在该消息中设定上下文ID。在上下文ID中有UN 6b侧的ID和RN 6a侧的ID这两个,UN 6b对位置登记UE的上下文分配UN内唯一的作为上下文ID的u,对作为消息发送目的地的RN 6a侧的上下文ID设定表示是新上下文的ID(例如“0”)。
RN 6a在识别出在通过步骤S3的处理接收到的位置登记请求消息中设定的目的地上下文ID是指示新上下文分配的ID(ID=“0”)时,新分配作为上下文ID的r1,对图11中用虚线箭头省略显示的响应消息设定所分配的上下文ID并发送给UN 6b。此时,对该响应消息的发送源上下文ID指定作为RN 6a侧上下文ID的r1,对发送目的地上下文ID指定从UN 6b接收到的作为UN 6b侧上下文ID的u。
接着,RN 6a首先分配用于与AGW 3之间交换单独控制系统消息的作为上下文ID的r2。接着,将从UN 6b接收到的位置登记请求消息的作为发送源上下文ID的u改写为r2,并发送给AGW 3(步骤S4)。在RN 6a的路径表(参照图4)中对发送位置登记请求消息的AGW 3的IP地址、目的地端口等信息进行管理,根据该表,作为核心节点的节点编号为n3的节点、即AGW 3的IP地址Ic、d、n3以及目的地端口Pc、d、n3成为目的地。
通过步骤S4的处理接收到位置登记请求消息的AGW 3分配作为上下文ID的a,将图11中的用虚线箭头省略显示的响应消息的目的地上下文ID设定为r2,将发送源上下文ID设定为a,并通知给RN 6a。之后,AGW 3关于位置登记执行核心网络1内部的处理,执行认证进行了位置登记请求的UE的处理、对UE属于通过位置登记请求所通知的位置登记区域中的情形进行登记的处理等。
通过以上的步骤S3、步骤S4中的上下文ID的生成/交换,在各基站中生成上下文ID映射表。
图13是表示UN 6b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图。针对每个UE的ID,存储和该UE的控制有关的节点的上下文ID、与本节点(自ノ一ド)内的UE上下文ID的对应关系。在图13中,UE上下文信息是对在本节点内进行无线连接控制时为了识别上下文而使用的ID、UE的无线接入能力等的信息进行存储的区域。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是对核心节点即RN6a中的UE的上下文ID与在UN 6b中分配的上下文ID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存储的区域。保持有通过步骤S3发送的作为UN 6b侧上下文ID的u以及通过针对步骤S3的位置登记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而得到的作为RN 6a侧的上下文ID的r1。此外,该信息中的核心节点的节点ID是在如下情况下使用的,在此设为已知,其中所述情况为:作为核心节点能够接入的候选存在多个时唯一地确定核心节点侧的上下文ID的情况;从路径表(参照图12)获取进行接入的核心节点的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的情况,等。另外,在位置登记时不使用该信息中的本节点数据通路以及核心节点数据通路、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另外,图14是表示RN 6a中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图。RN 6a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各记录根据接口种类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称为第一子记录、第二子记录。两者具有相同的结构,由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和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构成。第一子记录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是保持RN与UN的上下文ID的对应关系的区域。这成为与UN的上下文ID映射表中的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部分相同的内容。其中,在节点#1节点ID中,为了从多个UN中识别对象UN而事先存储UN的节点ID。另一方面,上述子记录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是保持RN 6a与AGW 3的上下文ID的对应关系的区域。在此,在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中事先保持RN 6a侧的上下文ID,在节点#2节点ID和上下文ID中事先保持AGW 3的节点ID和AGW 3侧的上下文ID。另外,在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2节点ID中事先保持作为核心节点的AGW 3的节点ID。与UN的上下文ID映射表中的核心节点的节点ID同样地,在能够从RN 6a进行接入的核心节点的候选存在多个时唯一地确定核心节点的上下文ID的情况下、从路径表(参照图4)获取进行接入的核心节点的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的情况下等使用。关于RN6a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其它部分,由于在位置时登记不使用,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然后,RN 6a使用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14),如下那样中继AGW 3与UN 6b之间的信令消息。
(C-1)从AGW 3向UN 6b的信令消息
(a)AGW 3使用通过步骤S4获取的VBS 6、即作为RN 6a的节点ID的n1以及用于在RN 6a内识别UE的上下文的作为上下文ID的r2,来发送信令消息。通过路径表(参照图2)检索作为节点ID的n1,对该信令消息的目的地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分别指定Ic、d、n1以及Pc、d、n1。
(b)通过上述步骤(a)发送的信令消息被RN 6a所接收。RN 6a从该信令消息中抽出作为目的地上下文ID的r2,从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14)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中,检索本节点上下文ID为r2的记录。然后,抽出所找到的记录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1节点ID。并且,从节点#1上下文ID抽出传送上述信令消息的节点、即作为UN 6b的节点ID的n2和作为UN 6b内上下文ID的u。接着RN 6a将在上述信令消息的目的地上下文ID中设定的作为自身的上下文ID的r2改写为上述信令消息的传送目的地节点即作为UN 6b内上下文ID的u,并发送到以UN 6b为目的地的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用从上下文ID映射表中抽出的作为UN 6b的节点ID的n2来检索路径表(参照图4),对目的地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分别指定Iv、d、n2以及Pv、d、n2。
(c)UN 6b接收来自AGW 3的信令消息。
(C-II)从UN 6b向AGW 3的信令消息
(a)UN 6b使用通过步骤S3获取的作为RN 6a的节点ID的n1以及用于在RN 6a内识别UE的上下文的作为上下文ID的r1,来发送信令消息。在路径表(参照图12)中检索作为节点ID的n1,对该信令消息的目的地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分别指定Iv、d、n1以及Pv、d、n1。
(b)通过上述步骤(a)发送的信令消息被RN 6a所接收。RN 6a从上述信令消息中抽出作为目的地上下文ID的r1,从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14)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中检索本节点上下文ID为r1的记录。然后,抽出所找到的记录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2节点ID。并且,从节点#1上下文ID中抽出传送上述信令消息的节点、即作为AGW 3的节点ID的n3和作为AGW 3内上下文ID的a。接着,RN 6a将在上述信令消息的目的地上下文ID中设定的作为自身的上下文ID的r1改写为上述信令消息的传送目的地节点即作为AGW 3内上下文ID的a,并发送到以AGW 3为目的地的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利用从上下文ID映射表中抽出的作为AGW 3的节点ID的n3来检索路径表(参照图4),对目的地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分别指定Ic、d、n3以及Pc、d、n3。
(c)AGW 3接收来自UN 6b的信令消息。
当在核心网络1内位置登记作业完成时,通过上述步骤S4的处理而接收到位置登记请求的AGW 3对RN 6a发送位置登记响应(步骤S5)。该响应消息按照上述(C-1)的过程通过RN 6a被传送到UN 6b(步骤S6)。
UN 6b当从RN 6a接收到位置登记响应消息时,从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13)的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部分中检索本节点上下文ID为u的记录,确定本节点内的UE上下文。UN 6b从UE上下文获取无线通信中使用的信道等的参数,将位置登记响应发送给UE(步骤S7)。
位置登记完成后,释放无线连接。由于UE再次转变为等待状态,因此在图13和图14中以作为UEID的u1进行了登记的记录随着无线连接的释放而被删除。此外,以上对为了识别上下文而使用嵌入到信令消息中的上下文ID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上下文识别方法,也考虑在单独控制系统消息中使用针对每个用户不同的目的地端口。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代替上下文ID,而在图13和图14所示的上下文ID映射表中管理目的地端口。
<发信>
图15是表示UE从UN 6b的下属小区开始进行声音通话、数据通信时的简单动作时序的图。在发信时序中,与位置登记时序的不同之处在于,需要设定用于进行声音通话、数据通信的无线信道以及设定无线接入网络2中的数据通路。此外,为了请求发信服务,发送服务请求消息而不是位置登记请求,这一点也不同,但是由于服务请求也是单独控制系统消息,因此发送信令消息时的上下文ID通知等RN 6a和UN6b的动作与位置登记时序相同。
图15所示的从步骤S11至步骤S14的动作与位置登记时序的S1~S4相同。此外,在完成步骤S4时,在UN 6b中生成图13所示的上下文ID映射表,在RN 6a中生成图14所示的上下文ID映射表。
AGW 3当在步骤S14中接收到服务请求时,在进行认证等的手续之后,将用于设定无线信道和设定无线接入网络中的数据通路的载体(bearer)设定请求消息发送给RN 6a(步骤S15)。在载体设定请求消息中,为了对RN 6a指定与作为UEID的u1对应的上下文,而对信令消息的目的地上下文ID指定r2。另外,在该信令消息中,关于在RN 6a与AGW6之间发送和接收用户数据(设声音数据、数据分组都在IP分组内被封装化)的数据通路,包含有AGW 3接收用户数据的IP地址Ia、目的地端口Pa、封装化时的数据流识别符Fa。RN 6a将这些信息存储到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16)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2数据通路中,作为将从UN 6b接收到的用户数据发送给AGW 3时的目的地信息而参照。以后,关于数据通路,将构成目的地信息的IP地址Ix、目的地端口Px、数据流识别符Fx的组表示为[Ix,Px,Fx],并称为数据通路信息。
接着,RN 6a参照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16),将在从AGW 3接收到的载体设定请求消息中设定的作为上下文ID的r2设为关键码(key),确定传送该消息的UN(节点ID为n2),获取该消息的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然后,关于要发送的载体设定请求消息,对目的地上下文ID指定u,并将RN 6a用于从UN 6b接收用户数据的数据通路信息改写为[Ir1,Pr1,Fr1]而发送给UN 6b(步骤S16)。
另外,RN 6a将发送的数据通路信息存储到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16)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的本节点数据通路中。
另一方面,UN 6b将所接收到的这些信息与RN 6a同样地存储到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17)的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内的核心节点数据通路中,并作为将从UE接收到的用户数据发送给RN 6a时的目的地而进行参照。另外,参照该表,将在从RN 6a接收到的载体设定请求消息中设定的作为上下文ID的u设为关键码,确定对数据用无线信道进行设定的UE上下文。在所确定的UE上下文中包含有数据传送率等信息,UN 6b在检查是否能够以所要求的速度、质量来提供用户数据通信之后,在与UE之间设定无线信道(步骤S17)。
在UE与UN 6b之间建立了数据用无线信道之后,UN 6b对RN 6a发送载体设定响应消息(步骤S18)。参照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17),对要发送的载体设定响应消息设定与作为UEID的u1对应的作为UN的上下文ID的r1。并且,分配UN 6b用于从RN 6a接收用户数据的数据通路信息[Iu,Pu,Fu]而进行设定,并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17)的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内的本节点数据通路中。
RN 6a在接收到载体设定响应消息时,将这些信息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16)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1数据通路中,并作为将从AGW 3接收到的用户数据发送给UN 6b时的目的地而进行参照。
RN 6a在从UN 6b接收到载体设定响应消息之后,参照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16),将该消息中的目的地上下文ID改写为与作为本上下文ID的r1对应的作为节点#2上下文ID的a。并且,RN 6a设定用于从AGW 3接收用户数据的数据通路信息[Ir2,Pr2,Fr2]并发送到AGW3(步骤S19)。同时,RN 6a将发送的这些数据通路信息存储到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16)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数据通路中。
AGW 3存储这些数据通路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设为向RN 6a发送用户数据时的目的地。然后,在建立了用于发送和接收用户数据的数据通路之后,在AGW 3、RN 6a、UN 6b中执行步骤S20~步骤S22。步骤S20~步骤S22与图11所示的位置登记时序中的步骤S5~步骤S7相同。
在执行以上的发信时序之后,RN 6a使用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16),如下那样中继AGW 3与UN 6b之间的用户数据。
(C-III)从AGW 3向UN 6b的用户数据
(a)以数据通路[Ir2,Pr2,Fr2]为目的地而从AGW 3向UE 6b发送用户数据。
(b)通过步骤(a)发送的用户数据被RN 6a所接收。RN 6a抽出接收用户数据的目的地数据通路信息,从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16)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中检索本节点数据通路为[Ir2,Pr2,Fr2]的记录。然后,抽出所找到的记录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1数据通路[Iu,Pu,Fu],并将它作为接收用户的传送目的地数据通路信息而进行传送。
(c)UN 6b接收来自AGW 3的用户数据。
(C-IV)从UN 6b向AGW 3发送的用户数据
(a)从UN 6b以数据通路[Ir1,Pr1,Fr1]为目的地而发送从UE接收到的用户数据。
(b)通过步骤(a)发送的用户数据被RN 6a所接收。RN 6a抽出接收用户数据的目的地数据通路信息,从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16)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中检索本节点数据通路为[Ir1,Pr1,Fr1]的记录。然后,抽出所找到的记录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2数据通路[Ia,Pa,Fa],并将它作为接收消息的传送目的地数据通路信息而进行传送。
(c)AGW 3接收来自UN 6b的用户数据。
在用户数据通信完成之后,当无线连接被释放而UE再次转变为等待状态时,图16和图17的上下文ID映射表中的与作为UEID的u1对应的记录被删除。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设以IP地址、目的地端口、IP分组封装化中的数据流识别符的组来识别每个UE的用户数据,但是如“3GPPTS29.060”的“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GPRS TunnelingProtocol(GTP)across the Gn and Gp interface”中规定的GTP(GPRSTunneling Protocol)”那样,在将目的地端口设为固定而仅以IP地址以及封装数据的头部部分中设定的数据流识别符来识别用户数据的情况下,不需要在上下文ID映射表中存储目的地端口。
另外,在同一IP地址、目的地端口中,在将仅1个UE的用户数据进行封装化而进行发送和接收的情况下不需要用封装数据来识别数据流,不需要在上下文ID映射表中存储数据流识别符。另外,RN 6a提供AGW 3与UN 6b之间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中继功能,但是为了进行这些中继而向AGW 3、UN 6b分别指派的上下文ID以及数据通路信息也可以相同,即r1=r2,Ir1=Ir2,Pr1=Pr2,Fr1=Fr2。或者,也可以通过设为Ir1=Iu、Pr1=Pu、Fr1=Fu、Ir2=Ia、Pr2=Pa、Fr2=Fa,从而在AGW 3与UN 6b之间直接发送和接收用户数据。
<来信>
图18是表示属于UN 6b的下属小区的UE用于进行声音通话、数据通信的来信的简单动作时序的图。
AGW 3从核心网络1内的服务器获取接收到声音通话、数据通信的请求的UE所属的位置登记区域,对负责分配有该位置登记区域的小区的所有基站发送寻呼消息(步骤S31)。在图9所示的位置登记区域表中管理位置登记区域与发送寻呼的基站之间的关系。在寻呼消息中包含有呼叫位置登记区域ID和呼叫对象的UEID,但是由于不是针对特定基站内的特定的UE上下文的控制,因此寻呼消息成为共用控制系统消息。
另外,图10是在RN 6a中管理的位置登记区域表。作为位置登记区域ID的RA1是对节点ID为n2的UN 6b所负责的小区分配的位置登记区域ID,RA2是对节点ID为n4的UN 6c所负责的小区分配的位置登记区域ID。在此,在通过上述步骤S31由RN 6a接收到的寻呼消息中例如设定有作为位置登记区域ID的RA1、作为呼叫UEID的u1的情况下,RN 6a将在接收到的寻呼消息中设定的作为位置登记区域ID的RA1设为关键码来检索图10的位置登记区域表,得到传送寻呼消息的节点的ID即n2。然后,RN 6a为了获取对由作为节点ID的n2表示的节点发送寻呼消息时的目的地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而检索路径表(参照图4)。检索的结果,可得到发送共用控制消息的IP地址Iv、c、n2和目的地端口Pv、c、n2,因此RN 6a向这些IP地址、目的地端口传送从AGW 3接收到的寻呼消息(步骤S32)。
UN 6b在从RN 6a接收到寻呼消息时,进行通常的寻呼处理,对分配了在寻呼消息中指定的位置登记区域ID的小区进行UE的呼叫(步骤S33)。位置登记区域是跨越多个小区而定义的,呼叫UE不一定属于进行了寻呼的小区,但是在呼叫UE属于进行了寻呼的小区的情况下,执行与发信同样的时序(步骤S34)。
<移交>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执行移交时的动作时序的图。源基站(SourceBS)是在执行移交之前连接有UE的基站,目标基站(TargetBS)是移交目的地基站。下面,详细说明VBS 6内的UN之间的移交、从VBS 6向NBS 5的移交以及从NBS 5向VBS 6的移交这三个情况。
(1)VBS 6内的UN之间的移交
下面,使用图20~图24来详细说明从UN 6b向UN 6c进行移交时的VBS 6的动作。
图20是表示VBS 6内的UN之间移交时的动作时序的图。移交源基站是UN 6b,移交目的地基站是UN 6c。另外,设UE正在UN 6b的下属进行通信,在UN 6b和RN 6a中执行发信时序而分别如图17、图16那样形成上下文ID映射表。
UE在UN 6b所负责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变差的情况下,搜索周围的小区,将通信质量良好且能够作为移交目的地的候选的小区的ID以及通信质量的测量结果,作为测量信息(“测量报告(MeasurementReport)”)而通知给UN 6b(步骤S41)。UN 6b首先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将UN 6c所负责的小区(小区ID为c2)选择为移交目的地。接着,根据包含在测量结果中的作为移交目的地小区的ID的c2,决定发送移交请求的基站的IP地址、目的地端口。然而,UN 6b在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参照图7)中仅具有本小区的信息。因此,UN 6b假定移交目的地的小区是另一核心节点的下属小区,决定对于UN 6b来说是核心节点的RN 6a的移交请求发送目的地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移交请求是针对特定的UE上下文的控制,被分类为单独控制系统消息。因而,UN 6b从路径表(参照图12)获取作为RN 6a的单独控制系统消息发送目的地的IP地址Iv、d、n1以及目的地端口Pv、d、n1。
接着,UN 6b在执行移交的过程中与移交目的地基站之间交换信令消息、或者将从核心节点即RN 6a接收到的用户数据传送给移交目的地基站时,分配移交目的地基站所需要的UN 6b侧的上下文ID、数据通路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作为上下文ID映射表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而保持。如图21所示,这些信息被保存在上下文ID映射表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内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中。
然后,UN 6b将作为移交目的地小区ID的c2、作为面向移交目的地基站的本节点上下文ID的ub、作为本节点ID的n2、数据通路信息[Iub,Pub,Fub]、核心节点RN 6a的作为节点ID的n1、作为上下文ID的r1、数据通路信息[Ir1,Pr1,Fr1]保存到移交请求消息(“移交请求(Handover Request)”)中,并发送给上述决定的RN 6a的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步骤S42)。
RN 6a在上述步骤S42中接收到移交请求消息时,首先根据接收到的移交请求消息中包含的作为移交目的地小区的ID的c2,决定传送该消息的移交目的地基站。RN 6a参照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参照图6)。根据该表可知,作为移交的目标小区的c2是节点ID为n4的小区,因此进一步使用路径表(参照图4)来决定上述移交请求消息的发送目的地IP地址Iv、d、n4以及目的地端口Pv、d、n4。
接着,如图22所示,RN 6a将包含在上述移交请求消息中的作为移交源基站的节点ID的n2、作为上下文ID的ub、数据通路信息[Iub,Pub,Fub]分别作为节点#1节点ID、节点#1上下文ID、节点#1数据通路而保存到自身的上下文ID映射表内的第二子记录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中。同样地,将作为节点ID的n4,作为移交目的地基站的节点ID而保存到上述表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中的节点#2节点ID的第二子记录中。使用接收到的移交请求消息中保存的UEID来确定保存目的地项目。
RN 6a作为在UN 6b与UN 6c之间发送和接收的信令消息以及用户数据的中继点而进行动作,因此对UN 6b指派作为上下文ID的r3、数据通路信息[Ir3,Pr3,Fr3],并分别作为上下文ID映射表的第二子记录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内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而进行保存。同样地,对UN 6c指派作为上下文ID的r4、数据通路信息[Ir4,Pr4,Fr4],并作为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22)的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而进行保存。并且,用作为自身的节点ID的n1、向UN 6c指派的作为上下文ID的r4、数据通路信息[Ir4,Pr4,Fr4],改写接收到的移交请求消息中包含的作为UN6b的节点ID的n2、作为上下文ID的ub、数据通路信息[Iub,Pub,Fub],并发送到UN 6c的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步骤S43)。
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c在上述步骤S43中从RN 6a接收移交请求消息之后,从该消息中抽出作为移交源基站的节点ID的n1、作为上下文ID的r4、数据通路信息[Ir4,Pr4,Fr4],并分别保持到上下文ID映射表内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的邻接节点的节点ID、邻接节点上下文ID、邻接节点数据通路中。此外,根据在上述接收到的移交请求消息中设定的作为UEID的u1来决定存储这些参数的项目(entry)。
并且,UN 6c从上述移交请求消息中抽出核心节点的作为节点ID的n1、作为上下文ID的r1、数据通路信息[Ir1,Pr1,Fr1],并分别保持到上下文ID映射表内的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的核心节点的节点ID、核心节点上下文ID、核心节点数据通路中。
接着,UN 6c指派用于在与移交源基站之间执行移交的过程中交换信令消息、或者接收来自移交源基站的传送数据的作为上下文ID的uc、数据通路信息[Iuc,Puc,Fuc]。然后,将所指派的参数保持到上下文ID映射表内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中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中。同样地,为了发送和接收移交后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对核心节点指派作为上下文ID的u’、数据通路信息[Iu’,Pu’,Fu’]。然后,事先存储在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中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中。
图23示出了对从接收到的移交请求消息中抽出的参数以及自身所指派的参数进行了设定之后的UN 6c的上下文ID映射表。
当完成上下文ID映射表的更新时,UN 6c生成移交响应消息(“移交响应(Handover Response)”)。在此,对发送源上下文ID设定上下文ID映射表中存储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中的作为本节点上下文ID的uc,另外对目的地上下文ID设定上述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中的作为邻接节点上下文ID的r4。然后,对节点ID为n1的节点发送设定上述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中的本节点数据通路[Iuc,Puc,Fuc]而生成的移交响应消息。在此,UN 6c从路径表(参照图12)获取节点ID为n1的单独控制系统消息的目的地IP地址Iv、d、n1以及目的地端口Pv、d、n1,将上述生成的移交响应消息发送到RN 6a(步骤S44)。
作为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c的核心节点而进行动作的RN 6a当通过上述步骤S44从UN 6c接收到移交响应消息时,从该消息中抽出作为UN 6c的上下文ID的uc和数据通路信息[Iuc,Puc,Fuc],并保存到自身的上下文ID映射表中。所保存的表项目的位置是移交源与移交目的地基站交换信令消息的第二子记录中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详细地说是本节点上下文ID与上述移交响应消息的作为目的地上下文ID的r4一致的记录的、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2上下文ID和节点#2数据通路。
接着,RN 6a从在上述检索中一致的记录的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获取作为本节点上下文ID的r3和作为节点#1上下文ID的ub。然后,将接收到的移交响应消息的作为发送源上下文ID的uc和作为目的地上下文ID的r4分别改写为所获取的信息。并且,利用上述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数据通路中所存储的RN 6a侧数据通路信息[Ir3,Pr3,Fr3],改写上述移交响应消息中的UN 6c侧数据通路信息[Iuc,Puc,Fuc]。然后,在改写为节点#1节点ID为n2的UN 6b的单独控制系统消息的目的地IP地址Iv、d、n2以及目的地端口Pv、d、n2之后,发送移交响应消息(步骤S45)。
移交源基站UN 6b在上述步骤S45中从RN 6a接收到移交响应消息时,从该消息中抽出作为RN 6a的节点ID的n1、作为上下文ID的r3、数据通路信息[Ir3,Pr3,Fr3],并保存到自身的上下文ID映射表中。所保存的表项目的位置,分别是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与包含在上述移交响应消息中的作为目的地上下文ID的ub一致的记录中的邻接节点的节点ID、邻接节点上下文ID、邻接节点数据通路。图21表示对从接收到的移交响应消息中抽出的参数和在上述步骤S42中发送移交请求时存储的参数进行了设定之后的UN 6b的上下文ID映射表。
根据通过以上的步骤S42~步骤S45的过程而构成的上下文ID映射表,移交源基站UN 6b与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c在执行移交的过程中如下进行信令消息的发送和接收以及用户数据的传送。
(R-I)从UN 6b向UN 6c的信令
(a)从UN 6b的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21)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中,检索作为信令消息发送目的地节点的节点ID的n1、作为上下文ID的r3。并且,从路径表(参照图12)中检索目的地节点的IP地址Iv、d、n1以及目的地端口Pv、d、n1,对于这些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将目的地上下文ID设定为r3而进行发送。
(b)通过上述步骤(a)发送的信令消息被RN 6a所接收。RN 6a检索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22)的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为r3的记录。然后,从所找到的记录的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中抽出作为节点#2节点ID的n4、作为节点#2上下文ID的uc。并且,从路径表(参照图4)中检索目的地节点的节点ID为n4的节点,得到接收信令消息的传送目的地IP地址Iv、d、n4以及目的地端口Pv、d、n4。最后,将接收信令消息的目的地上下文ID改写为uc,并发送给IP地址、目的地端口。
(c)UN 6c接收来自UN 6b的信令消息。
(R-II)从UN 6c向UN 6b的信令
(a)从UN 6c的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23)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中检索作为信令消息发送目的地节点的节点ID的n1、作为上下文ID的r4。并且,从路径表(参照图12)中检索目的地节点的IP地址Iv、d、n1以及目的地端口Pv、d、n1,对于这些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将目的地上下文ID设定为r4而进行发送。
(b)通过上述步骤(a)发送的信令消息被RN 6a所接收。RN 6a检索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22)的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为r4的记录,从所找到的记录的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中抽出作为节点#1节点ID的n2、作为节点#2上下文ID的ub。并且,从路径表(参照图4)中检索目的地节点的节点ID为n2的节点,得到接收信令消息的传送目的地IP地址Iv、d、n2以及目的地端口Pv、d、n2。最后,将接收信令消息的目的地上下文ID改写为ub,并发送给上述IP地址、目的地端口。
(c)UN 6b接收来自UN 6c的信令消息。
(R-III)从UN 6b向UN 6c的用户数据传送
UN 6b当从作为核心节点而进行动作的RN 6a接收到发给移交过程中的用户的数据时,将其传送给UN 6c。如下实现传送处理。
(a)将从核心节点接收到的发给[Iu,Pu,Fu]的用户数据,发送给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21)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内的邻接节点数据通路中所记载的数据通路[Ir3,Pr3,Fr3]。
(b)RN 6a接收上述用户数据,并传送到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22)的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2数据通路中所记载的数据通路[Iuc,Puc,Fuc]。
(c)UN 6c从RN 6a接收用户数据。
(R-IV)从UN 6c向UN 6b的数据通信
UN 6c针对从UN 6b接收到的传送数据,发送流控制信号、确认信号。这些信号如下那样被发送到UN 6b。
(a)UN 6c将控制信号发送给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23)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内的邻接节点数据通路中所记载的数据通路[Ir4,Pr4,Fr4]。
(b)RN 6a接收上述数据,并传送到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22)的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1数据通路中所记载的数据通路[Iub,Pub,Fub]。
(c)UN 6b从RN 6a接收控制信号。
如上所述,在移交源基站UN 6b与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c之间建立了执行移交过程中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传送路径之后,移交源基站UN 6b对UE发送移交执行命令(“移交命令(HandoverCommand)”)(步骤S46)。
接收到移交执行命令的UE将连接目的地从UN 6b切换为UN 6c,在建立了无线连接之后,对UN 6c通知移交完成(“移交交付(HandoverCommit)”)(步骤S47)。
移交源基站UN 6c在上述步骤S47中从UE通知了移交完成时,利用保存在接收到的通知中的UEID或者从接收频率、时段(slot)等的所使用的无线资源中间接地导出的UEID,来检索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23)。然后,在所找到的记录的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内抽出作为核心节点的节点ID的n1、作为核心节点上下文ID的r1。并且,从路径表(参照图12)得到IP地址Iv、d、n1以及目的地端口Pv、d、n1。接着,对由UE通知完成移交的消息(“移交确认(Handover Confirm)”),设定作为目的地上下文ID的r1、从上述检索到的记录中抽出的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内的作为本节点上下文ID的u’、本节点数据通路[Iu’,Pu’,Fu’],并发送到上述IP地址、目的地端口(步骤S48)。
RN 6a在上述步骤S48中接收到UE移交完成通知时,从该消息中抽出作为移交源基站UN 6c的节点ID的n4、作为上下文ID的u’、数据通路信息[Iu’,Pu’,Fu’]。然后,分别改写上下文ID映射表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1节点ID、节点#1上下文ID、节点#1数据通路。并且,删除所有的第二子记录。在这样改写的记录中,通过在上述上下文ID映射表的第一子记录内检索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来确定保存在上述消息中的作为目的地上下文的r1。图24表示移交完成后的RN 6a的上下文ID映射表。
以后,RN 6a按照该新的表,如上述(C-I)~(C-IV)那样对AGW 3与UN 6c之间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进行中继。
RN 6a当完成上下文ID映射表的更新、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发送通路切换时,对UE 6c发送确认消息(“移交确认应答(HandoverConfirm Ack)”)(步骤S49)。
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c在上述步骤S49中从核心节点接收到确认消息之后,向移交源基站通知移交完成(“移交完成(HandoverComplete)”)(步骤S50)。该通知消息通过作为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c与移交源基站UN 6b之间的中继点的RN 6a,而被中继到移交源基站UN 6b(步骤S51)。
移交源基站UN 6b在上述步骤S51中接收到移交完成消息时,对该移交对象的用户释放所确保的无线资源、用户数据缓冲区、ID等,并删除关联的表项目,从而完成移交处理。
通过以上的移交处理,RN 6a提供移交源基站UN 6b与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c之间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中继功能,但是为了进行这些中继而对UN 6b、UN 6c分别指派的上下文ID和数据通路信息也可以相同,即r3=r4,Ir3=Ir4,Pr3=Pr4,Fr3=Fr4。另外,关于用户数据,也可以通过设为Ir3=Iuc、Pr3=Puc、Fr3=Fuc、Ir4=Iub、Pr4=Pub、Fr4=Fub,从而在UN 6b与UN 6c之间直接传送数据。
(2)从VBS 6向NBS 5的移交
图25是表示从VBS 6向NBS 5移交时的动作时序的图。UE正在UN6b的下属小区中进行通信。另外,设在执行发信时序之后,在UN 6b和RN 6a中分别如图17、图16所示形成上下文ID映射表。下面,参照图25~图27详细说明从UN 6b向NBS 5移交时的VBS 6的动作。
UE存在于UN 6b所负责的小区中,由于其通信质量变差,因此搜索周围的小区,将通信质量良好且能够作为移交目的地的候选的小区的ID和通信质量的测量结果作为测量信息(“测量报告”)而通知给UN6b(步骤S61)。
UN 6b首先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而将NBS 5所负责的小区(小区ID为c3)选择为移交目的地时,根据包含在接收测量信息中的作为移交目的地小区的ID的c3来决定发送移交请求的基站的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然而,如在上述(1)“VBS 6内的UN之间的移交”中所说明的那样,UN 6b仅具有本小区的信息,将本小区之外的小区识别为不同的核心节点的下属小区,因此从路径表(参照图12)获取对于自身来说是核心节点的RN 6a的单独控制系统消息的发送目的地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
接着,UN 6b为了在执行移交的过程中在与移交目的地基站之间发送和接收信令消息、面向移交用户的数据,而分配移交目的地基站所需要的作为UN 6b侧的上下文ID的ub、数据通路信息[Iub,Pub,Fub],并将其保存到图21所示的上下文ID映射表内的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和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中。
然后,UN 6b将作为移交目的地小区ID的c3、作为面向移交目的地基站的本节点上下文ID的ub、作为本节点ID的n2、数据通路信息[Iub,Pub,Fub]、作为核心节点RN 6a的节点ID的n1、作为上下文ID的r1、数据通路信息[Ir1,Pr1,Fr1]保存到移交请求消息(“移交请求”)中,并将其发送到上述决定的RN 6a的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步骤S62)。
RN 6a在步骤S62中接收到移交请求消息时,首先根据包含在接收到的移交请求消息中的作为移交目的地小区的ID的c3,决定传送该消息的移交目的地基站。RN 6a参照图6所示的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判断移交请求的传送目的地是节点ID为n5的基站。并且,使用图4的路径表来决定目的地IP地址In、d、n5以及目的地端口Pn、d、n5。
接着,RN 6a将包含在上述移交请求消息中的作为移交源基站的节点ID的n2、作为上下文ID的ub、数据通路信息[Iub,Pub,Fub]分别作为节点#1节点ID、节点#1上下文ID、节点#1数据通路而保存到自身的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26)内的第二子记录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中。使用保存在接收到的移交请求消息中的作为UEID的u1来确定保存目的地项目。
另外,RN 6a作为在UN 6b与NBS 5之间发送和接收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中继点而进行动作,因此对UN 6b指派作为上下文ID的r3、数据通路信息[Ir3,Pr3,Fr3],对NBS 5指派作为上下文ID的r4、数据通路信息[Ir4,Pr4,F4]。在此,关于前者,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26)的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1#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中。另外,关于后者,保存到上述表的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中。
并且,RN 6a将包含在接收到的移交请求消息中的作为UN 6b的节点ID的n2、作为上下文ID的ub、数据通路信息[Iub,Pub,Fub]改写为自身的作为节点ID的n1、作为向NBS 5指派的上下文ID的r4、数据通路信息[Ir4,Pr4,Fr4],并发送到上述获取的NBS 5的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步骤S63)。
移交目的地基站NBS 5在上述步骤S63中从RN 6a接收到移交请求消息之后,从该消息中抽出作为移交源基站的节点ID的n1、作为上下文ID的r4、数据通路信息[Ir4,Pr4,Fr4]。然后,将抽出结果分别保持到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27)内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的邻接节点的节点ID、邻接节点上下文ID、邻接节点数据通路中。此外,根据在上述移交请求消息中设定的作为UEID的u1来决定存储这些参数的项目。
NBS 5进一步从上述移交请求消息中抽出核心节点的作为节点ID的n3、作为上下文ID的a、数据通路信息[Ia,Pa,Fa]。然后,分别保持到上下文ID映射表内的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的核心节点的节点ID、核心节点上下文ID、核心节点数据通路中。
接着,NBS 5指派在执行移交的过程中用于与移交源基站发送和接收信令消息、传送数据的作为NBS 5侧上下文ID的t2、数据通路信息[It2,Pt2,Ft2],并将指派的参数保持到上下文ID映射表内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中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中。同样地,为了在移交之后发送和接收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而对核心节点指派作为NBS 5侧上下文ID的t1和数据通路信息[It1,Pt1,Ft1],并事先存储到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中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中。图27表示对从接收到的移交请求消息中抽出的参数和自身所指派的参数进行了设定之后的上下文ID映射表。
当完成上下文ID映射表的更新时,NBS 5生成移交响应消息(“移交响应”)。在此,在发送源上下文ID中设定存储在上述表中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中的作为本节点上下文ID的t2,在目的地上下文ID中设定上述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中的作为邻接节点上下文ID的r4。并且,设定上述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中的本节点数据通路[It2,Pt2,Ft2],并向节点ID为n1的节点发送。从路径表(参照图3)获取发送目的地节点的发送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步骤S64)。
对于移交目的地基站NBS 5作为移交源基站而进行动作的RN6a,在上述步骤S64中从NBS 5接收到移交响应消息时,从该消息中抽出作为NBS 5的上下文ID的t2、数据通路信息[It2,Pt2,Ft2]。然后,存储到自身的上下文ID映射表中。所存储的表项目的位置,是在第二子记录中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之中,本节点上下文ID与上述移交响应消息的作为目的地上下文ID的r4一致的记录的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2上下文ID以及节点#2数据通路。
接着,RN 6a从上述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中获取作为本节点上下文ID的r3以及作为节点#1上下文ID的ub,分别替换接收到的移交响应消息的作为发送源上下文ID的t2以及作为目的地上下文ID的r4。并且,用作为自身的节点ID的n1替换发送源节点ID。另外,RN 6a利用存储在上述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数据通路中的RN 6a侧数据通路信息[Ir3,Pr3,Fr3]替换上述移交响应消息中的NBS 5侧数据通路信息[It2,Pt2,Ft2]。然后,改写为节点#1节点ID为n2的UN 6b的单独控制系统消息的目的地IP地址Iv、d、n2以及目的地端口Pv、d、n2之后,发送移交响应消息(步骤S65)。
移交源基站UN 6b在上述步骤S65中从RN 6a接收到移交响应消息时,从该消息中抽出RN 6a的作为节点ID的n1、作为上下文ID的r3、数据通路信息[Ir3,Pr3,Fr3]。然后,存储到自身的上下文ID映射表中。所存储的表项目的位置分别是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与包含在上述移交响应消息中的作为目的地上下文ID的ub一致的记录中的邻接节点的节点ID、邻接节点上下文ID、邻接节点数据通路。图21示出了对从接收到的移交响应消息中抽出的参数和在上述步骤S62中发送移交请求时存储的参数进行了设定之后的UN 6b的上下文ID映射表。
根据通过以上的步骤S62~步骤S65的过程而构成的上下文ID映射表,RN 6a通过上述(R-I)~(R-IV)的过程来执行移交执行过程中的移交源基站UN 6b与移交目的地基站NBS 5之间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中继。
在移交源基站与移交目的地基站之间建立了执行移交过程中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传送路径之后,移交源基站UN 6b对UE发送移交执行命令(“移交命令”)(步骤S66)。
接收到移交执行命令的UE在将连接目的地从UN 6b切换为NBS 5并建立了无线连接之后,对NBS 5通知移交完成(“移交交付”)(步骤S67)。
移交目的地基站NBS 5在上述步骤S67中从UE通知了移交完成时,利用保存在接收到的通知中的UEID、或者从接收频率、时段等的所使用的无线资源间接地导出的UEID,检索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27)。然后,从检索到的记录的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内抽出作为核心节点的节点ID的n3、作为核心节点上下文ID的a。并且,从路径表(参照图3)得到IP地址Ic、d、n3以及目的地端口Pc、d、n3。
接着,NBS 5对由UE通知移交完成的消息(“移交确认”)设定作为目的地上下文ID的a、从上述检索到的记录中抽出的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内的作为本节点上下文ID的t1、本节点数据通路[It1,Pt1,Ft1],并发送到上述IP地址、目的地端口(步骤S68)。
AGW 3在上述步骤S68中接收到UE的移交完成通知时,根据该消息的作为目的地上下文ID的a识别出作为对象UE的u1、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发送目的地节点RN 6a完成了移交的情形,之后如下那样切换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目的地。即,从上述移交完成消息的作为发送源节点ID的n5,参照路径表(参照图2),得到信令消息的目的地IP地址Ic、d、n5以及目的地端口Pc、d、n5。另外,从上述移交完成消息中抽出移交目的地节点NBS 5的数据通路信息[It1,Pt1,Ft1],得到用户数据的发送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数据流识别符。然后,在切换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发送目的地之后,AGW 3对NBS 5发送确认消息(“移交确认应答”)(步骤S69)。
移交目的地基站NBS 5在上述步骤S69中从核心节点接收到确认消息之后,对作为移交源基站而进行动作的RN 6a通知移交完成(“移交完成”)(步骤S70)。从NBS 5向UN 6b发送移交完成消息的方法如在上述(R-II)中说明那样。
RN 6a在上述步骤S70中从移交目的地基站NBS 5接收到移交完成消息时,将该消息的目的地上下文ID改写为作为移交源基站UN 6b的上下文ID的ub并发送到UN 6b(步骤S71)。然后,RN 6a对进行了移交的UE释放所确保的上下文ID映射表项目和用户数据缓冲区。
移交源基站UN 6b在上述步骤S71中接收到移交完成消息时,对移交用户释放所确保的无线资源、用户数据缓冲区、ID等,进一步删除关联的表项目,完成移交处理。
在以上的移交处理中,RN 6a提供移交源基站UN 6b与移交目的地基站NBS 5之间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中继功能,但是为了进行这些中继而对UN 6b、NBS 5分别指派的上下文ID和数据通路信息也可以设为相同,即r3=r4,Ir3=Ir4,Pr3=Pr4,Fr3=Fr4。另外,关于用户数据,也可以通过设为Ir3=It2、Pr3=Pt2、Fr3=Ft2、Ir4=Iub、Pr4=Pub、Fr4=Fub,在UN 6b与NBS 5之间直接传送数据。
(3)从NSB 5向VBS 6的移交
图28是表示从NSB 5向VBS 6移交时的动作时序的图。UE正在NBS 5的下属小区中进行通信。另外,在执行发信时序之后,为了AGW3与NBS 5之间的信令,在AGW 3侧分配作为上下文ID的a、数据通路信息[Ia,Pa,Fa],在NBS 5侧分配作为上下文ID的t1、数据通路信息[It1,Pt1,Ft1]。图29表示NSB 5中的与执行移交之前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作为UE的u1对应的记录。
UE存在于NBS 5所负责的小区中,由于其通信质量变差,因此搜索周围的小区,将通信质量良好且能够成为移交目的地的候选的小区的ID和通信质量的测量结果,作为测量信息(“测量报告”)而通知给NBS 5(步骤S81)。
NBS 5首先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而将UN 6b所负责的小区(小区ID为c1)选择为移交目的地时,参照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参照图5),检索包含在测量信息中的作为移交目的地小区的ID的c1。然后,根据检索结果得到发送移交请求的基站的节点ID即n1。并且,从路径表(参照图3),决定对基站(n1)发送移交请求消息的目的地IP地址In、d、n1以及目的地端口Pn、d、n1。
接着,NBS 5为了在执行移交的过程中与移交目的地基站之间发送和接收信令消息、面向移交用户的数据,而分配移交目的地基站所需要的NBS 5侧的作为上下文ID的t2、数据通路信息[It2,Pt2,Ft2],并与核心节点AGW 3的作为节点ID的n1、作为上下文ID的a、数据通路信息[Ia,Pa,Fa]一起保存到移交请求消息(“移交请求”)中。然后,发送到上述决定的IP地址、目的地端口(步骤S82)。
NBS 5在进行作为UE的u1的移交时,将对移交目的地基站指派的上下文ID和数据通路信息事先保持到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29)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内的本节点上下文ID和本节点数据通路中。
RN 6a在上述步骤S82中接收到移交请求消息时,首先,当移交请求消息是来自VBS 6外的消息、且目的地上下文ID表示新上下文的生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该目的来使用作为上下文ID的“0”)时,将与移交用户有关的项目追加到上下文ID映射表中。在此,以移交用户的作为用户ID的u1为关键码,将包含在上述移交请求消息中的移交源基站NBS 5的作为节点ID的n5、作为上下文ID的t2、数据通路信息[It2,Pt2,Ft2]保存到上述项目的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1节点ID、节点#1上下文ID、节点#1数据通路中。并且,RN 6a将包含在上述移交请求消息中的核心节点AGW 3的作为节点ID的n3、作为上下文ID的a、数据通路信息[Ia,Pa,Fa]分别保存到上述项目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2节点ID、节点#2上下文ID、节点#2数据通路中。
接着,RN 6a从包含在移交请求消息中的作为移交目的地小区的ID的c1,使用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参照图6)来决定作为移交目的地基站的节点ID的n2。并且,从决定的节点ID,使用路径表(参照图4)来决定传送上述移交请求消息的目的地IP地址IPv、d、n2以及目的地端口Pv、d、n2。
RN 6a在移交请求的传送目的地是节点ID为n2的基站、即是作为构成VBS 6的UN的UN 6b时,为了作为在UN 6b与NBS 5之间发送和接收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中继点而进行动作,对NBS 5指派作为上下文ID的r4、数据通路信息[Ir4,Pr4,Fr4]。另外,对UN 6b指派作为上下文ID的r3、数据通路信息[Ir3,Pr3,Fr3]。关于前者,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的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中。另外,关于后者,保存到上述第二子记录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中。
另外,RN 6a为了在移交后代替UN 6b而从作为NBS 5的核心节点的AGW 3接收信令消息、用户数据,指派针对AGW 3的移交用户的作为上下文ID的r2和数据通路信息[Ir2,Pr2,Fr2]、以及针对UN 6b的移交用户的作为上下文ID的r1和数据通路信息[Ir1,Pr1,Fr1]。关于前者,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中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中。另外,关于后者,保存到上述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中。
之后,RN 6a利用作为本节点ID的n1、作为面向UN 6b的上下文ID的r3、数据通路信息[Ir3,Pr3,Fr3],替换从NBS 5接收到的移交请求消息的作为发送源节点ID的n5、作为上下文ID的t2、数据通路信息[It2,Pt2,Ft2]。并且,利用作为本节点ID的n1、作为面向UN 6b的上下文ID的r1、数据通路信息[Ir1,Pr1,Fr1],来替换作为NBS 5的核心节点的AGW 3的作为节点ID的n3、作为上下文ID的a、数据通路信息[Ia,Pa,Fa],并发送到上述得到的目的地IP地址Iv、d、n2以及目的地端口Pv、d、n2(步骤S83)。
移交目的地基站的UN 6b在上述步骤S83中从RN 6a接收到移交请求消息之后,从该消息中抽出移交源基站的作为节点ID的n1、作为上下文ID的r3、数据通路信息[Ir3,Pr3,Fr3]。然后,将抽出结果分别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内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部分的邻接节点的节点ID、邻接节点上下文ID、邻接节点数据通路中。此外,根据在上述移交请求消息中设定的作为UEID的u1,决定存储这些参数的项目。在此,由于移交请求消息的目的地上下文ID是新(ID=“0”)的,因此在上下文ID映射表内新制作作为UEID的u1的项目。
并且,UN 6b从移交请求消息中抽出核心节点的作为节点ID的n1、作为上下文ID的r1、数据通路信息[Ir1,Pr1,Fr1]。然后,将抽出结果分别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内的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的核心节点的节点ID、核心节点上下文ID、核心节点数据通路中。
接着,UN 6b指派在执行移交的过程中用于与移交源基站发送和接收信令消息、用户数据的作为UN 6b侧上下文ID的ub以及数据通路信息[Iub,Pub,Fub],将所指派的参数分别保存到上述上下文ID映射表内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中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中。同样地,为了进行移交后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对作为核心节点的RN 6a指派作为UN 6b侧的上下文ID的u以及数据通路信息[Iu,Pu,Fu],并保存到上述表的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中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中。经过以上的过程,UN 6b得到图30所示的上下文ID映射表。
在更新上下文ID映射表之后,UN 6b生成移交响应消息(“移交响应”)。在此,在发送源上下文ID中设定更新后的表中所保持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中的作为本节点上下文ID的ub。另外,在目的地上下文ID中设定上述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中的作为邻接节点上下文ID的r3。并且,设定上述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中的本节点数据通路[Iub,Pub,Fub],并发送给节点ID为n1的节点即RN 6a(步骤S84)。从路径表(参照图12)得到RN 6a的发送目的地IP地址Iv、d、n1以及目的地端口Pv、d、n1。
RN 6a在上述步骤S84中从UN 6b接收到移交响应消息时,从该消息中抽出发送源的作为上下文ID的ub以及数据通路信息[Iub,Pub,Fub]。然后,将抽出结果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内的第二子记录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2上下文ID、节点#2数据通路信息中。在上述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1节点ID中保存作为UN 6b的节点ID的n2。经过以上的步骤,RN 6a得到图31所示的上下文ID映射表。
当更新上下文ID映射表时,RN 6a将移交响应消息的消息发送源节点ID、上下文ID、数据通路信息分别替换为自身的作为节点ID的n1、作为上下文ID的r4、数据通路信息[Ir4,Pr4,Fr4]。并且,将目的地上下文ID替换为NBS 5的作为上下文ID的t2。另外,使用路径表(参照图4),得到向NBS 5发送单独控制系统消息的发送IP地址In、d、n5以及目的地端口Pn、d、n5。然后,将改写后的移交响应消息发送到上述得到的发送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步骤S85)。
移交源基站NBS 5在上述步骤S85中从RN 6a接收到移交响应消息时,从该消息中抽出RN 6a的作为节点ID的n1、作为上下文ID的r4、数据通路信息[Ir4,Pr4,Fr4]。然后,将抽出结果分别保存到自身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部分的邻接节点的节点ID、邻接节点上下文ID、邻接节点数据通路中。
根据通过以上的步骤S82~步骤S85的过程而构成的上下文ID映射表,RN 6a通过上述(R-I)~(R-IV)过程来执行进行移交过程中的移交源基站NBS 5与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b之间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中继。
在移交源基站与移交目的地基站之间建立了执行移交过程中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传送路径之后,移交源基站NBS 5对UE发送移交执行命令(“移交命令”)(步骤S86)。
接收到移交执行命令的UE将连接目的地从NBS 5切换为UN 6b并建立无线连接之后,对UN 6b通知移交完成(“移交交付”)(步骤S87)。
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b在上述步骤S87中从UE通知了移交完成时,利用保存在接收通知中的UEID、或者从接收频率、时段等的所使用的无线资源间接地导出的UEID,来检索上下文ID映射表(图30)。然后,在所找到的记录的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内抽出作为核心节点的节点ID的n1、作为核心节点上下文ID的r1。并且,从路径表(参照图12)得到IP地址Iv、d、n1以及目的地端口Pv、d、n1。
接着,UN 6b对通知UE的移交完成的消息(“移交确认”)设定作为目的地上下文ID的r1、从上述检索到的记录中抽出的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内的作为本节点上下文ID的u、本节点数据通路[Iu,Pu,Fu],并发送到上述IP地址、目的地端口(步骤S88)。
RN 6a在上述步骤S88中接收到移交完成消息时,抽出该消息的作为发送源节点ID的n2、作为上下文ID的u、数据通路信息[Iu,Pu,Fu]。然后,分别保存到自身的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31)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1节点ID、节点#1上下文ID、节点#1数据通路中。图32示出了RN 6a中的更新后的上下文ID映射表。
接着,RN 6a从上述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中抽出作为上述移交完成消息的传送目的地节点ID的n3,从路径表(参照图4)得到该消息的发送目的地IP地址Ic、d、n3以及目的地端口Pc、d、n3。另外,从上述上下文信息部分中抽出作为本节点上下文ID的r2、本节点数据通路信息[Ir2,Pr2,Fr2]、作为节点#2上下文ID的a。然后,分别替换作为上述移交完成消息的发送源上下文ID的u、发送源数据通路信息[Iu,Pu,Fu]、作为目的地上下文ID的r1,并发送给上述得到的IP地址、目的地端口(步骤S89)。
AGW 3在上述步骤S89中接收到移交完成消息时,从该消息的作为目的地上下文ID的a,识别出作为对象UE的u1、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发送目的地节点NBS 5完成了移交处理的情形,之后如下那样切换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目的地。即,从上述移交完成消息中抽出作为发送源节点ID的n1、作为上下文ID的r2,得到信令消息的目的地IP地址Ic、d、n1以及目的地端口Pc、d、n1,并且得到作为信令发送目的地上下文ID的r2。此外,通过在路径表(参照图2)中检索所抽出的节点ID,得到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另外,抽出保存在上述移交完成消息中的数据通路信息[Ir2,Pr2,Fr2],作为用户数据的新的发送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数据流识别符。
使用通过执行以上的步骤S82~步骤S89而形成的上下文ID映射表,RN 6a通过上述(C-I)~(C-II)以及(C-III)~(C-IV)的过程来执行AGW 3与UN 6b之间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中继。
在切换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发送目的地之后,AGW 3对RN 6a发送确认消息(“移交确认应答”)(步骤S90)。
在上述步骤S90中从AGW 3接收到确认消息的RN 6a将该消息中继到UN 6b(步骤S91)。
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b在上述步骤S91中从作为核心节点的RN6a接收到确认消息之后,对RN 6a通知移交完成(“移交完成”)(步骤S92)。然后,移交完成的消息通过RN 6a被中继到NBS 5(步骤S93)。此时,在RN 6a的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32)中不需要移交源基站NBS 5的上下文信息,因此从与移交UE对应的项目删除第二子记录的内容。完成移交处理后的RN 6a的上下文ID映射表成为如图16所示。
移交源基站NBS 5在上述步骤S93中接收到移交完成消息时,对移交用户释放所确保的无线资源、用户数据缓冲区、ID等,删除关联的表项目从而完成移交处理。
在以上的移交处理中,RN 6a提供了移交源基站NBS 5与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b之间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中继功能,但是为了进行这些中继而对NBS 5和UN 6b分别指派的上下文ID和数据通路信息也可以相同,即r3=r4,Ir3=Ir4,Pr3=Pr4,Fr3=Fr4。另外,关于用户数据,也可以通过设为Ir3=It2、Pr3=Pt2、Fr3=Ft2、Ir4=Iub、Pr4=Pub、Fr4=Fub,在UN 6b与NBS 5之间直接传送数据。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代表基站来中继针对多个基站的信令消息、用户数据,并且多个基站除了代表基站以外不被识别。由此,对于核心网络装置,将多个基站虚拟地视为一台基站,能够提高核心网络装置中的基站容纳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对于代表基站以外的基站,也能够将多个基站虚拟地视为一台基站,因此例如如图33所示,构成虚拟基站的成员基站自身构成虚拟基站从而构建分层基站网络,即使基站数量变得庞大,也能够确保可扩展性(scalability)。
并且,基于核心网络的基站的状态监视仅在核心网络与代表基站之间进行,成员基站的状态作为当作虚拟基站的小区的状态而通知给核心网络,因此能够动态地启动或停止成员基站。例如,如家庭内基站等那样,能够通过用户的手来自由地接通/断开基站的电源。
实施方式2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1中,一台RN进行寻呼等的共用控制系统信令消息处理、进行每个UE的呼叫控制和移交处理的单独控制系统信令消息处理、用户数据的中继处理等,但是下面示出对所处理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每个种类设置RN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
图3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实施方式2的结构例的图。RN-C 6a-1、RN-D 6a-2、RN-N 6a-3是代表基站。RN-C 6a-1负责作为一台虚拟的基站VBS 6的基站的启动/停止、基于核心网络1的状态监视、寻呼等的处理。RN-D 6a-2关于每个UE的呼叫控制/移动控制,负责与核心网络1发送和接收信令消息以及用户数据。RN-N6a-3关于每个UE的移动控制,负责与VBS 6的邻接基站发送和接收信令消息以及用户数据。这些RN既可以仅提供RN功能,也可以提供除了RN功能以外的作为UN的功能、即通常的基站功能。作为RN的动作,在任何方式下都不会有变化,因此下面将RN设为专用装置。
<网络设定>
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地,由于从AGW 3和NBS 5隐藏VBS 6内的UN 6b和UN 6c的存在,因此设定网络使得AGW 3和NBS 5将UN6b和UN 6c所负责的小区视为VBS 6的小区。下面,将RN-C 6a-1、RN-D 6a-2、RN-N 6a-3的节点ID分别设为n1-1、n1-2、n1-3,将其它节点ID设为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
(1)相对节点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RN被分为RN-C/RN-D/RN-N这三个,但是RN-C/RN-D/RN-N在AGW 3和NBS 5中使用同一节点ID即n1,使得从AGW 3和NBS 5将这三个RN与UN 6b、UN 6c全部识别为虚拟的一台基站。另外,AGW 3和NBS 5的路径表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分别在图2、图3中示出。
图35是RN-C 6a-1的路径表。RN-C 6a-1负责共用控制系统信令消息处理,因此在表中仅保存有作为核心节点的AGW 3的共用控制系统消息的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同样地,关于UN,在表中也仅保存有各个共用控制系统信令消息的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路径表中具有其它RN的目的地信息,因此按节点种类追加RN-C/RN-D/RN-U,在RN-C 6a-1的路径表中保存RN-D 6a-2和RN-N 6a-3的目的地信息。另外,由于仅有RN-N 6a-3处理邻接节点,因此RN-C 6a-1的路径表不具有邻接节点的目的地信息。
图36是RN-D 6a-2的路径表。RN-D 6a-2负责单独控制系统信令消息处理,因此在表中仅保存有作为核心节点的AGW 3的单独控制系统消息的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同样地,关于UN,在表中也仅保存有各个单独控制系统消息的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另外,在RN-D 6a-2的路径表中还保存有RN-C 6a-1和RN-N 6a-3的目的地信息。另外,由于仅有RN-N 6a-3处理邻接节点,因此RN-D 6a-2的路径表不具有邻接节点的目的地信息。
图37是RN-N 6a-3的路径表。RN-N 6a-3负责移动控制,因此在表中不具有核心节点、即AGW 3的信息,取而代之保存有邻接基站NBS 5的目的地信息。另外,关于UN,由于在移动控制中与UN进行移交处理,因此在路径表中保存单独控制系统消息的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此外,共用控制系统消息的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是假设用于在邻接基站与UN之间交换信息的情况而设置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使用。
图38是UN 6b和UN 6c的路径表。在本实施方式中,随着RN被分为RN-C/RN-D/RN-N这三个,在路径表中保存关于各个RN的目的地信息。
(2)邻接小区信息
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参照图5~8)。其中,如以下的VBS 6的动态结构中所说明的那样,由RN管理的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在UN启动时由RN-C 6a-1生成或更新,并由RN-N 6a-3进行管理。
(3)位置登记区域信息
用于发送寻呼的位置登记区域ID和发送目的地节点的映射表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参照图9、图10)。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RN-C6a-1管理该映射表(参照图10)。
<VBS的动态结构>
对核心网络提供VBS 6的装置管理功能的是RN-C 6a-1,因此在VBS 6的启动过程中,由RN-C 6a-1提供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RN 6a的功能。
(1)RN-D/N的启动
RN-C 6a-1在启动后等待RN-D 6a-2和RN-N 6a-3的启动。在此期间,即使UN启动,RN-C 6a-1也不受理连接。设RN-D 6a-2和RN-N6a-3具有在启动时连接的RN-C 6a-1的信息。
(2)UN的加入
RN-C 6a-1在RN-D 6a-2和RN-N 6a-3启动之后,受理UN的连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RN-C 6a-1在执行UN向VBS 6的加入过程之后,将RN-D 6a-2和RN-N 6a-3生成路径表所需的UN的信息通知给RN-D 6a-2和RN-N 6a-3。另外,RN-C 6a-1在由于UN的新加入而需要更新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时,向RN-N 6a-3通知该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的更新信息。
(3)UN的脱离
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RN-C 6a-1执行UN的脱离过程。在由于UN的脱离而需要变更由RN-D 6a-2和RN-N 6a-3管理的路径表和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的情况下,RN-C 6a-1向RN-D 6a-2和RN-N 6a-3通知变更。
(4)VBS 6的状态监视
RN-C 6a-1进行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状态监视。
<位置登记>
RN-D 6a-2起到上述实施方式1的位置登记中的RN 6a的作用。但是,关于RN-D 6a-2的节点ID,对于作为核心节点的AGW 3需要作为n1而进行通知,对于作为VBS 6构成节点的UN 6b需要作为n1-2而进行通知。即,在针对图11所示的位置登记时序的步骤S3的位置登记请求的响应中,对在RN-D 6a-2中分配的面向UN 6b的上下文ID附加作为节点ID的n1-2而通知给UN 6b,在步骤S4的位置登记请求发送时,对在RN-D 6a-2中分配的面向AGW 3的上下文ID附加作为节点ID的n1而通知给AGW 3。
<发信>
RN-D 6a-2起到实施方式1的发信中的RN 6a的作用。改变AGW 3所见的节点ID和UN 6b所见的节点ID的动作与上述位置登记中的动作相同。
<来信>
RN-C 6a-1起到实施方式1的来信中的RN 6a的作用。
<移交>
下面,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详细说明VBS 6内的UN之间的移交、从VBS 6向NBS 5的移交、从NBS 5向VBS 6的移交这三个情况。
(1)VBS 6内的UN间移交
UE在UN 6b的下属执行上述发信时序而正在与UN 6b进行通信。设UN 6b和RN-D 6a-2对于移交UE,分别将图39、图16所示的项目保持在上下文ID映射表内。此外,图17是实施方式1中的UN 6b的上下文ID映射表,与图39的上下文ID映射表之间的不同点在于,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核心节点的节点ID为作为RN-D 6a-2的面向VBS 6内的UN的节点ID的n1-2。
图40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VBS 6内的UN间移交时的动作时序的图。移交源基站是UN 6b,移交目的地基站是UN 6c。
由于UN 6b所负责的小区的通信质量变差,因此UE搜索周围小区,将通信质量良好且能够作为移交目的地的候选的小区的ID和通信质量的测量结果作为测量信息(“测量报告”)而通知给UN 6b(步骤S101)。UN 6b首先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将UN 6c所负责的小区(小区ID为c2)选择为移交目的地。然后,根据包含在测量结果中的作为移交目的地小区的ID的c2,决定发送移交请求的基站的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然而,UN 6b在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参照图7)中仅具有本小区的信息。因此,UN 6b识别为移交目的地的小区是其它核心节点的下属小区,从图38所示的路径表,决定移动控制核心节点RN-N 6a-3的移交请求发送目的地IP地址Iv、d、n1-3以及目的地端口Pv、d、n1-3。
接着,UN 6b分配在执行移交的过程中用于与移交目的地基站UN6c之间发送和接收信令消息、用户数据的UN 6b侧的作为上下文ID的ub以及数据通路信息[Iub,Pub,Fub],并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39)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部分中。然后,UN 6b将作为移交目的地小区ID的c2、面向移交目的地基站的作为本节点上下文ID的ub、作为本节点ID的n2、数据通路信息[Iub,Pub,Fub]、作为核心节点RN-D6a-2的节点ID的n1-2、作为上下文ID的r1、数据通路信息[Ir1,Pr1,Fr1]保存到移交请求消息(“移交请求”)中,并发送给上述决定的目的地为RN-N 6a-3的IP地址、目的地端口(步骤S102)。
RN-N 6a-3在上述步骤S102中接收到移交请求消息时,首先根据包含在接收到的移交请求消息中的作为移交目的地小区的ID的c2,决定传送该消息的移交目的地基站。因此,RN-N 6a-3参照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参照图6)。根据该表可知,移交的目标小区c2是节点ID为n4的小区,因此进一步使用路径表(参照图37)来决定上述移交请求消息的发送目的地IP地址Iv、d、n4以及目的地端口Pv、d、n4。
接着,RN-N 6a-3将包含在移交请求消息中的移交源基站的作为节点ID的n2、作为上下文ID的ub、数据通路信息[Iub,Pub,Fub]分别作为节点#1节点ID、节点#1上下文ID、节点#1数据通路而保存到自身的上下文ID映射表内的第二子记录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中。同样地,作为节点ID的n4,作为移交目的地基站的节点ID而保存到上述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2节点ID中。使用保存在移交请求消息中的UEID来确定保存目的地项目。
另外,RN-N 6a-3作为在UN 6b与UN 6c之间发送和接收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中继点而进行动作,因此对UN 6b分配作为上下文ID的r3、数据通路信息[Ir3,Pr3,Fr3],分别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的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中。同样地,对UN 6c分配作为上下文ID的r4和数据通路信息[Ir4,Pr4,Fr4],并分别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的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中。并且,将包含在接收到的移交请求消息中的作为UN 6b的节点ID的n2、作为上下文ID的ub、数据通路信息[Iub,Pub,Fub]改写为作为自身的节点ID的n1-3、作为面向UN 6c指派的上下文ID的r4、数据通路信息[Ir4,Pr4,Fr4],并发送到上述获取的UN 6c的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步骤S103)。
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c在上述步骤S103中从RN-N 6a-3接收到移交请求消息之后,从该消息中抽出移交源基站的作为节点ID的n1-3、作为上下文ID的r4、数据通路信息[Ir4,Pr4,Fr4]。然后,将抽出结果分别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内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部分的邻接节点的节点ID、邻接节点上下文ID、邻接节点数据通路中。此外,根据作为在上述移交请求消息中设定的UEID的u1来决定存储这些参数的项目。
并且,UN 6c从移交请求消息中抽出核心节点的作为节点ID的n1、作为上下文ID的r1、数据通路信息[Ir1,Pr1,Fr1]。然后,将抽出结果分别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内的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核心节点的节点ID、核心节点上下文ID、核心节点数据通路中。
接着,UN 6c分配为了在执行移交的过程中与移交源基站之间发送和接收信令消息、用户数据而使用的、作为UN 6c侧上下文ID的uc以及数据通路信息[Iuc,Puc,Fuc],并将所分配的参数分别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内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中。同样地,为了在移交后与核心节点发送和接收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而对核心节点分配作为上下文ID的u’以及数据通路信息[Iu’,Pu’,Fu’],并分别保存到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中。图41示出了保存从接收到的移交请求消息中抽出的参数以及自身所指派的参数之后的UN 6c的上下文ID映射表。
当上下文ID映射表的更新完成时,UN 6c生成移交响应消息(“移交响应”)。在此,对发送源上下文ID设定作为面向移交源基站的上下文ID的uc,对目的地上下文ID设定从移交请求消息中获取的作为移交源基站侧的上下文ID的r4,并且,设定面向移交源基站分配的数据通路信息[Iuc,Puc,Fuc],并发送给RN-N 6a-3(步骤S104)。
RN-N 6a-3在上述步骤S104中从UN 6c接收到移交响应消息时,从该消息中抽出UN 6c的作为上下文ID的uc和数据通路信息[Iuc,Puc,Fuc]。然后,将该抽出结果保存到自身的上下文ID映射表中。存储的表项目的位置是在第二子记录中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之中本节点上下文ID与上述移交响应消息的作为目的地上下文ID的r4一致的记录的、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2上下文ID和节点#2数据通路。
接着,RN-N 6a-3从上述检索到的记录的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中获取作为本节点上下文ID的r3和作为节点#1上下文ID的ub,分别改写接收到的移交响应消息的作为发送源上下文ID的uc和作为目的地上下文ID的r4。另外,将上述消息中的UN 6c侧数据通路信息[Iuc,Puc,Fuc]改写为上述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数据通路中所存储的RN-N 6a-3侧数据通路信息[Ir3,Pr3,Fr3]。然后,从路径表(参照图37)获取节点#1节点ID为n2的UN 6b的单独控制系统消息的目的地IP地址Iv、d、n2以及目的地端口Pv、d、n2,并发送移交响应消息(步骤S105)。图42示出了完成上述步骤S105的时刻的RN-N6a-3的上下文ID映射表。
移交源基站UN 6b在上述步骤S105中从RN-N 6a-3接收到移交响应消息时,从该消息中抽出RN-N 6a-3的作为节点ID的n1-3、作为上下文ID的r3、数据通路信息[Ir3,Pr3,Fr3]。然后,将该抽出结果保存到自身的上下文ID映射表中。所保存的表项目的位置分别是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与包含在上述移交响应消息中的作为目的地上下文ID的ub一致的记录中的邻接节点的节点ID、邻接节点上下文ID、邻接节点数据通路。图43示出了对从移交响应消息中抽出的参数和在上述步骤S102中发送移交请求时存储的参数进行了设定之后的UN 6b的上下文ID映射表。
根据通过以上的步骤S102~步骤S105的过程而构成的上下文ID映射表,移交源基站UN 6b与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c在执行移交的过程中按照实施方式1的(R-I)~(R-IV)的过程而进行信令消息的发送和接收以及用户数据的传送。其中,RN-D 6a-2起到该过程中的RN 6a的作用。
在如上那样在移交源基站UN 6b与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c之间建立了执行移交过程中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传送路径之后,移交源基站UN 6b对UE发送移交执行命令(“移交命令”)(步骤S106)。
接收到移交执行命令的UE在将连接目的地基站从UN 6b切换为UN 6c并建立了无线连接之后,对UN 6c通知移交完成(“移交交付”)(步骤S107)。
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c在上述步骤S107中从UE通知了移交完成时,利用保存在接收到的通知中的UEID、或者从接收频率、时段等的所使用的无线资源间接地导出的UEID,来检索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41)。然后,在所找到的记录的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内抽出作为核心节点的节点ID的n1-2、作为核心节点上下文ID的r1,并且,从路径表(参照图38)得到IP地址Iv、d、n1-2以及目的地端口Pv、d、n1-2。
接着,UN 6c对由UE通知完成移交的情形的消息(“移交确认”)设定作为目的地上下文ID的r1、从上述检索到的记录中抽出的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内的作为本节点上下文ID的u’、本节点数据通路[Iu’,Pu’,Fu’],并发送到上述IP地址、目的地端口(步骤S108)。
RN-D 6a-2在上述步骤S108中接收到UE移交完成通知时,从该移交完成通知中抽出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c的作为节点ID的n4、作为上下文ID的u’、数据通路信息[Iu’,Pu’,Fu’],分别改写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16)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1节点ID、节点#1上下文ID、节点#1数据通路。关于这样改写的记录,通过在上述表的第一子记录内搜索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来确定保存在上述移交完成通知中的作为目的地上下文的r1。图44示出了移交完成后的RN-D 6a-3的上下文ID映射表。
以后,RN-D 6a-2按照该新的表,通过实施方式1的(C-I)~(C-IV)的过程对AGW 3与UN 6c之间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进行中继。此外,RN-D 6a-2起到该过程中的RN 6a的作用。
从图16、图42、图44可知,在RN-D 6a-2中不使用第二子记录,在RN-N 6a-3中不使用第一子记录。这是因为,RN-D 6a-2仅对AGW3与UN之间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进行中继,RN-N 6a-3仅对邻接基站之间、即UN之间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进行中继。然而,在RN-N6a-3中,如后述的“从VBS 6向NBS 5的移交”中所说明的那样,由于存在使用第一子记录的情况,因此设表的结构不变。此外,在RN-C6a-1中,由于不处理用户上下文,因此不管理上下文ID映射表。
在更新与移交UE对应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项目并将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发送通路切换到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c时,RN-D 6a-2对UN 6c发送确认消息(“移交确认应答”)(步骤S109)。
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c在上述步骤S109中从RN-D 6a-2接收到确认消息之后,经由RN-N 6a-3对移交源基站UN 6b通知移交完成(“移交完成”)(步骤S110、步骤S111)。同时,RN-N 6a-3以该消息的中继为触发,设为完成了从UN 6b向UN 6c的移交,释放为了进行UN 6b与UN 6c之间的信令和用户数据的中继而确保的上下文ID、数据通路信息、数据缓冲区等,从上下文ID映射表中删除与移交用户对应的项目。
移交源基站UN 6b在上述步骤S111中接收到移交完成消息时,对移交用户释放所确保的无线资源、用户数据缓冲区、ID等,删除关联的表项目,从而完成移交处理。
通过上述移交源基站UN 6b与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c之间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中继处理,RN-N 6a-3对UN 6b和UN 6c单独分配上下文ID和数据通路信息,但是也可以将它们设为相同,即r3=r4,Ir3=Ir4,Pr3=Pr4,Fr3=Fr4。另外,关于用户数据,也可以通过设为Ir3=Iuc、Pr3=Puc、Fr3=Fuc、Ir4=Iub、Pr4=Pub、Fr4=Fub,在UN 6b与UN 6c之间直接传送数据。
(2)从VBS 6向NBS 5的移交
与上述“VBS 6内的UN之间的移交”同样地,UE在UN 6b的下属执行上述发信时序而正在与UN 6b进行通信。UN 6b和RN-D 6a-2对于移交UE,分别将图39、图16所示的项目保持到上下文ID映射表内。
图45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从VBS 6向NBS 5移交时的动作时序的图。移交源基站是UN 6b,移交目的地基站是NBS 5。
由于UN 6b所负责的小区的通信质量变差,因此UE搜索周围小区,将通信质量良好且能够作为移交目的地的候选的小区的ID以及通信质量的测量结果作为测量信息(“测量报告”)而通知给UN 6b(步骤S121)。
首先,UN 6b当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而将NBS 5所负责的小区(小区ID为c3)选择为移交目的地时,根据包含在上述测量信息中的作为移交目的地小区的ID的c3,决定发送移交请求的基站的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然而,UN 6b在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参照图7)中仅具有本小区信息,因此,UN 6b识别为移交目的地的小区是其它核心节点的下属小区,从图39所示的路径表来决定移动控制核心节点RN-N6a-3的移交请求发送目的地IP地址Iv、d、n1-3以及目的地端口Pv、d、n1-3。
接着,UN 6b分配为了在执行移交的过程中与移交目的地基站NBS 5之间发送和接收信令消息、用户数据而使用的UN 6b侧的作为上下文ID的ub以及数据通路信息[Iub,Pub,Fub],并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39)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部分中。然后,UN 6b将作为移交目的地小区ID的c3、作为面向移交目的地基站的本节点上下文ID的ub、作为本节点ID的n2、数据通路信息[Iub,Pub,Fub]、作为核心节点RN-D 6a-2的节点ID的n1-2、作为上下文ID的r1、数据通路信息[Ir1,Pr1,Fr1]保存到移交请求消息(“移交请求”)中,并发送给上述决定的RN-N 6a-3的IP地址、目的地端口(步骤S122)。
RN-N 6a-3在上述步骤S122中接收到移交请求消息时,首先根据包含在该移交请求消息中的作为移交目的地小区的ID的c3,决定传送该消息的移交目的地基站。因此,RN-N 6a-3参照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参照图6)。根据该表可知,移交的目标小区c3是节点ID为n5的小区,因此进一步使用路径表(参照图37)来决定上述移交请求消息的发送目的地IP地址In、d、n5以及目的地端口Pn、d、n5。
接着,RN-N 6a-3将包含在上述移交请求消息中的作为移交源基站的节点ID的n2、作为上下文ID的ub、数据通路信息[Iub,Pub,Fub]分别作为节点#1节点ID、节点#1上下文ID、节点#1数据通路而保存到自身的上下文ID映射表内的第二子记录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中。同时,将从小区ID导出的作为节点ID的n5,作为移交目的地基站的节点ID而保存到上述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2节点ID中。另外,RN-N 6a-3为了对在UN 6b与NBS 5之间发送和接收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进行中继,对UN 6b分配作为上下文ID的r3、数据通路信息[Ir3,Pr3,Fr3],对NBS 5分配作为上下文ID的r4、数据通路信息[Ir4,Pr4,Fr4]。然后,关于前者,分别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的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中。另外,关于后者,分别保存到上述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中。
由于移交目的地基站NBS 5的节点种类是邻接节点,因此RN-N6a-3判断为将上述移交请求消息中继到VBS 6外。在向VBS 6外的基站进行移交时,在AGW 3与NBS 5之间直接发送和接收当前正在RN-D6a-2中中继的AGW 3与UN 6b之间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因此需要对NBS 5通知AGW 3中的移交UE的上下文ID和数据通路信息。因此,RN-N 6a-3关于移交UE,询问由RN-D 6a-2管理的AGW 3侧的上下文ID和数据通路信息(步骤S123)。
此时,在从RN-N 6a-3向RN-D 6a-2发送的询问消息(“ContextTransfer Request(上下文传送请求)”)中,对发送源上下文ID设定在RN-N 6a-3侧新分配的作为上下文ID的r5,对发送源节点ID分配作为自身的节点ID的n1-3,对目的地上下文ID设定通过上述步骤S122而从UN 6b接收到的作为RN-D 6a-2侧上下文ID的r1。然后,将目的地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分别设为RN-D 6a-2的共用控制系统消息的发送目的地即Iv、c、n1-2以及Pv、c、n1-2(这是因为,不是通过该询问而在RN-N 6a-3与RN-D 6a-2之间建立与移交UE有关的会话,而是仅进行数据传送)。另外,将作为所分配的上下文ID的r5事先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的UE对应项目中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中。另外,将询问目的地RN-D 6a-2的作为节点ID的n1-2和作为上下文ID的r1事先分别保存到上述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1节点ID、节点#1上下文ID中。
在上述步骤S123中从RN-N 6a-3接收到询问消息的RN-D 6a-2在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16)中,检索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与作为该消息的目的地上下文ID的r1一致的记录。然后,参照所找到的记录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获取与UE上下文对应的作为AGW 3侧上下文ID的a、数据通路信息[Ia,Pa,Fa]以及作为AGW 3的节点ID的n3。之后,从路径表(参照图36)检索上述询问消息的作为发送源节点ID的n1-3,得到响应消息的发送目的地IP地址Iv、c、n1-3以及目的地端口Pv、c、n1-3(使用共用控制系统消息的发送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的理由是在从RN-N 6a-3向RN-D 6a-2的询问消息发送动作的说明中所述那样),将所获取的AGW 3侧上下文信息回送给RN-N 6a-3(步骤S124)。
RN-N 6a-3从在上述步骤S124中接收到的响应消息(“ContextTransfer Response”)中抽出AGW 3侧的作为上下文ID的a、数据通路信息[Ia,Pa,Fa]、作为AGW 3的节点ID的n3。然后,分别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的移交UE对应项目中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2节点ID、节点#2上下文ID、节点#2节点ID中。另外,分别改写通过上述步骤S122从UN 6b接收到的移交请求消息中的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部分、即作为RN-D 6a-2的上下文ID的r1、数据通路信息[Ir1,Pr1,Fr1]、作为节点ID的n1-2。另外,将上述响应消息中的作为UN 6b侧上下文ID的ub、数据通路信息[Iub,Pub,Fub]、作为UN6b的节点ID的n2分别改写为RN-N 6a-3向NBS 5分配的作为上下文ID的r4、数据通路信息[Ir4,Pr4,Fr4]、作为面向RN-N 6a-3的邻接基站的节点ID的n1,并发送给上述获取的NBS 5的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步骤S125)。
移交目的地基站NBS 5在上述步骤S125中从RN-N 6a-3接收到移交请求消息之后,从该消息中抽出移交源基站的作为节点ID的n1、作为上下文ID的r4、数据通路信息[Ir4,Pr4,Fr4]。然后,将抽出结果分别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内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的邻接节点的节点ID、邻接节点上下文ID、邻接节点数据通路中。此外,根据在上述移交请求消息中设定的作为UEID的u1来决定存储这些参数的项目。
并且,NBS 5从上述移交请求消息中抽出核心节点的作为节点ID的n3、作为上下文ID的a、数据通路信息[Ia,Pa,Fa]。然后,将抽出结果分别保存到上述上下文ID映射表内的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的核心节点的节点ID、核心节点上下文ID、核心节点数据通路中。
接着,NBS 5分配在执行移交的过程中用于与移交源基站发送和接收信令消息、传送数据的作为NBS 5侧上下文ID的t2、数据通路信息[It2,Pt2,Ft2],并将分配的参数分别设为上下文ID映射表内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中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同样地,为了在移交后与AGW 3发送和接收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对AGW 3分配作为NBS 5侧上下文ID的t1和数据通路信息[It1,Pt1,Ft1],并事先保存到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中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中。其结果,NBS 5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上下文ID映射表中得到图27所示的移交UE对应项目。
当上下文ID映射表的更新完成时,NBS 5生成移交响应消息(“移交响应”)。此时,对发送源上下文ID设定上述上下文ID映射表所存储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中的作为本节点上下文ID的t2,对目的地上下文ID设定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中的作为邻接节点上下文ID的r4,并且设定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中的本节点数据通路[It2,Pt2,Ft2],发送给节点ID为n1的节点(步骤S126)。从路径表(参照图3)分别获取In、d、n1以及Pn、d、n1来作为节点ID为n1的发送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
RN-N 6a-3在上述步骤S126中从NBS 5接收到移交响应消息时,从该消息中抽出NBS 5的作为上下文ID的t2、数据通路信息[It2,Pt2,Ft2],并保存到自身的上下文ID映射表中。所保存的表项目的位置是在第二子记录中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中本节点上下文ID与作为接收消息的目的地上下文ID的r4一致的、上述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2上下文ID以及节点#2数据通路。
接着,RN-N 6a-3从在上述检索中一致的记录的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中,获取作为本节点上下文ID的r3以及作为节点#1上下文ID的ub。然后,分别改写上述移交响应消息的作为发送源上下文ID的t2以及作为目的地上下文ID的r4,并且将发送源节点ID改写为作为自身的VBS 6内节点ID的n1-3。
另外,RN-N 6a-3将上述移交响应消息中的NBS 5侧数据通路消息[It2,Pt2,Ft2],改写为上述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数据通路中所保存的RN-N 6a-3侧数据通路信息[Ir3,Pr3,Fr3]。然后,在改写为节点#1节点ID为n2的UN 6b的目的地IP地址Iv、d、n2、目的地端口Pv、d、n2之后,发送移交响应消息(步骤S127)。在该时刻,在RN-N 6a-3内,将为了中继NBS 5与UN 6b之间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而所需的信息,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内的图46所示那样的移交UE对应项目中。
此外,关于上述步骤S128~步骤S132,与实施方式1的(2)“从VBS6向NBS 5的移交”中所说明的图25的步骤S66~步骤S70的动作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但是,在完成步骤S127的时刻,在UN 6b所得到的上下文ID映射表中,作为中继节点的RN-N 6a-3的节点ID不同,成为如图43所示。
RN-N 6a-3在上述步骤S132中从移交目的地基站NBS 5接收到移交完成消息时,首先从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46)检索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与作为该消息的目的地上下文ID的r4一致的记录。然后,从所找到的记录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1节点ID以及节点#1上下文ID,分别得到作为RN-D 6a-2的节点ID的n1-2以及作为上下文ID的r1。然后,RN-N 6a-3对使用路径表(参照图35)根据RN-D 6a-2的作为节点ID的n1-2而获取的共用控制系统消息的目的地IP地址Iv、c、n1-2以及目的地端口Pv、c、n1-2,发送请求停止RN-D 6a-2对移交UE进行的AGW3与UN 6b之间的中继处理并且释放上下文的消息(“ContextRelease(上下文释放)”)(步骤S133)。
接着,RN-N 6a-3按照上述(R-II)的过程将从NBS 5接收到的移交完成消息传送给UN 6b(步骤S134),同时,对移交UE释放所确保的上下文ID映射表项目、用户数据缓冲区、上下文ID等。
在上述步骤S133中从RN-N 6a-3接收到上下文释放消息的RN-D6a-2从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16)中,检索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与作为该消息的目的地上下文ID的r1一致的记录。然后,停止对于与所找到的记录对应的UE进行的AGW3与UN之间的中继处理,释放相关联的上下文ID映射表内的项目、用户数据缓冲区、上下文ID等。
移交源基站UN 6b在上述步骤S134中接收到移交完成消息时,对移交用户释放所确保的无线资源、用户数据缓冲区、ID等,删除相关联的表项目,从而完成移交处理。
此外,在以上的移交处理中,RN-N 6a-3提供了在移交源基站UN6b与移交目的地基站NBS 5之间的信令消息以及用户数据的中继功能,但是为了进行这些中继而对UN 6b、NBS 5分别指派的上下文ID和数据通路信息也可以设为相同,即r3=r4,Ir3=Ir4,Pr3=Pr4,Fr3=Fr4。另外,关于用户数据,也可以通过设为Ir3=It2、Pr3=Pt2、Fr3=Ft2、Ir4=Iub、Pr4=Pub、Fr4=Fub,在UN 6b与NBS 5之间直接传送数据。
(3)从NBS 5向VBS 6的移交
UE正在NBS 5的下属小区中进行通信。另外,在执行发信时序之后,为了在AGW 3与NBS 5之间发送和接收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在AGW 3侧分配有作为上下文ID的a、数据通路信息[Ia,Pa,Fa],在NBS5侧分配有作为上下文ID的t1、数据通路信息[It1,Pt1,Ft1]。此时,与实施方式1的(3)“从NBS 5向VBS 6的移交”同样地,NBS 5中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移交UE对应项目成为如图29所示。
图4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从NBS 5向VBS 6移交时的动作时序的图。移交源基站是NBS 5,移交目的地基站是UN 6b。
由于NBS 5所负责的小区的通信质量变差,因此UE搜索周围的小区,并将通信质量良好且能够作为移交目的地的候选的小区的ID、以及通信质量的测量结果作为测量信息(“测量报告”)而通知给NBS 5(步骤S141)。
NBS 5首先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将UN 6b所负责的小区(小区ID为c1)选择为移交目的地。接着,参照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参照图5),检索包含在上述测量信息中的作为移交目的地小区的ID的c1,得到发送移交请求的基站的节点ID即n1。并且,为了对节点ID为n1的基站发送移交请求消息,从路径表(参照图3)决定目的地IP地址In、d、n1以及目的地端口Pn、d、n1。
接着,NBS 5分配为了在执行移交的过程中与移交目的地基站之间发送和接收信令消息、用户数据而使用的NBS 5侧的作为上下文ID的t2以及数据通路信息[It2,Pt2,Ft2]。然后,将它们与核心节点AGW3的作为节点ID的n3、作为上下文ID的a、数据通路信息[Ia,Pa,Fa]一起保存到移交请求消息(“移交请求”)中,并发送给上述决定的IP地址、目的地端口(步骤S142)。此时,NBS 5事先将对移交UE分配的上下文ID和数据通路信息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29)的邻接节点上下文信息内的节点上下文ID以及本节点数据通路中。
RN-N 6a-3在上述步骤S142中接收到移交请求消息时,首先,由于该消息的目的地上下文ID表示新上下文生成(设在本实施方式中为“0”时表示新上下文生成),因此生成与移交UE对应的上下文。因此,RN-N 6a-3首先从上述移交请求消息中抽出作为移交UE的UEID的u1,对上下文ID映射表追加以UEID为关键码的项目(记录)。然后,从上述移交请求消息中抽出移交源基站的作为节点ID的n5、作为上下文ID的t2、数据通路信息[It2,Pt2,Ft2],并分别保存到所追加的新记录的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1节点ID、节点#1上下文ID、节点#1数据通路中。
接着,RN-N 6a-3从上述移交请求消息中抽出作为移交目的地小区的ID的c1,使用小区ID-节点ID映射表(参照图6)来得到作为移交目的地基站的节点ID的n2。然后,RN-N 6a-3当根据路径表(参照图37),判断为移交源基站(节点ID为n5)是VBS 6外的基站、且移交目的地基站(节点ID为n2)是VBS 6内的基站时,进行以下两个准备:在执行移交处理的过程中通过RN-N 6a-3进行的移交源基站NBS 5与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b之间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中继;以及完成移交处理后通过RN-D 6a-2进行的核心节点AGW 3与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b之间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中继。
因此,RN-N 6a-3首先对RN-D 6a-2发送委托AGW 3与UN 6b之间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中继处理的消息(“Context TransferIndication(上下文传送指示)”)(步骤S143)。此时,从在上述步骤S142中从移交源基站NBS 5接收到的移交请求消息中,抽出由RN-D 6a-2生成上下文ID映射表且进行中继处理所需的作为移交UE的ID的u1、核心节点AGW 3的作为节点ID的n3、作为上下文ID的a、数据通路信息[Ia,Pa,Fa]并设定到该发送消息中。将抽出的这些核心节点信息事先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的移交UE对应记录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1节点ID、节点#1上下文ID中。此外,仅在进行与AGW 3之间的用户数据的中继处理的RN-D 6a-2中需要核心节点AGW 3的数据通路信息[Ia,Pa,Fa],因此在上述步骤S143中向RN-D 6a-2通知该核心节点AGW 3的数据通路信息[Ia,Pa,Fa]之后,在RN-N 6a-3中不需要进行通知。因而,在此,设在上下文ID映射表中也不进行保持。另一方面,在从RN-D 6a-2接收针对上述发送消息的响应消息时,为了能够确定上下文,RN-N 6a-3新分配上下文ID r5并对上述步骤S143的发送消息的发送源上下文ID进行设定,将所分配的上下文ID事先保存到上述第一子记录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中。
如在上述(2)的“从VBS 6向NBS 5的移交”中所说明的那样,将在上述步骤S143中从RN-N 6a-3向RN-D 6a-2发送的信令消息,发送到RN-D 6a-2的共用控制系统消息的目的地IP地址Iv、c、n1-2以及目的地端口Pv、c、n1-2。
RN-D 6a-2在上述步骤S143中从RN-N 6a-3接收到针对移交UE的中继处理请求消息时,将以从该消息中抽出的作为UEID的u1为关键码的记录追加到上下文ID映射表中。然后,将从上述消息中抽出的AGW 3的作为节点ID的n3、作为上下文ID的a、数据通路信息[Ia,Pa,Fa]分别保存到该记录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2节点ID、节点#2上下文ID、节点#2数据通路中。然后,分配用于与AGW 3利用这些上下文ID和数据通路来进行中继处理的RN-D6a-2侧的作为上下文ID的r2、数据通路信息[Ir2,Pr2,Fr2],并保存到上述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以及本节点数据通路中。同样地,在进行与AGW 3之间的中继处理的UN 6b侧,也分配作为上下文ID的r1和数据通路信息[Ir1,Pr1,Fr1],并分别保存到上述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以及本节点数据通路中,并且作为对上述消息的响应(“Context Transfer Confirm”)而通知给RN-N 6a-3(步骤S144)。
此外,将在上述步骤S144中发送的响应消息与上述步骤S143的请求消息同样地,发送到RN-N 6a-3的共用控制系统消息的目的地IP地址Iv、c、n1-3以及目的地端口Pv、c、n1-3。另外,之所以利用上述响应消息通知发送源RN-D 6a-2的作为节点ID的n1-2是因为考虑到以下的应用。例如,应用于如下情况:存在多个RN-D,在上述步骤S143中RN-N 6a-3向默认的RN-D或者随机选择的RN-D发送请求消息,且不是从接收到请求消息的RN-D发送其响应消息,而是从考虑负荷分散等来选择的其它RN-D发送其响应消息。
RN-N 6a-3在上述步骤S144中从RN-D 6a-2接收到响应消息时,从该消息中抽出RN-D 6a-2对UN 6b分配的作为上下文ID的r1、数据通路信息[Ir1,Pr1,Fr1]、RN-D 6a-2的作为节点ID的n1-2。然后,将抽出结果分别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2上下文ID、节点#2数据通路、节点#2节点ID中。另外,RN-N 6a-3为了进行移交源基站NBS 5与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b之间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中继处理,对NBS 5分配作为上下文ID的r4、数据通路信息[Ir4,Pr4,Fr4]。另外,对UN 6b分配作为上下文ID的r3、数据通路信息[Ir3,Pr3,Fr3]。然后,关于前者,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的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中。另外,关于后者,保存到上述第二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的本节点上下文ID、本节点数据通路中。由此,RN-N 6a-3完成所需的上下文的生成,用RN-D 6a-2侧上下文信息改写在上述步骤S142中接收到的移交请求消息的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用自身对UN 6b生成的上下文信息来改写移交源基站的上下文信息,并发送到作为移交目的地基站的UN 6b(步骤S145)。
此外,步骤S146~步骤S146与实施方式1的(3)“从NBS 5向VBS 6的移交”中所说明的图28的步骤S84~步骤S87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但是,在上下文ID映射表中,UN 6b在完成步骤S145的时刻保持图43所示的移交UE对应项目,RN-N 6a-3在完成步骤S146的时刻保持图48所示的移交UE对应项目,NBS 5在完成步骤S147的时刻保持图27所示的移交UE对应项目。
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b在上述步骤S149中从UE通知了移交完成时,利用保存在该通知中的UEID、或者从接收频率、时段等的所使用的无线资源间接地导出的UEID,来检索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43)。然后,从所找到的记录的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内抽出作为核心节点的节点ID的n1-2、作为核心节点上下文ID的r1,并且,从路径表(参照图38)得到IP地址Iv、d、n1-2以及目的地端口Pv、d、n1-2。
接着,UN 6b对UE通知移交完成的消息(“移交确认”)设定作为目的地上下文ID的r1、从上述检索到的记录中抽出的核心节点上下文信息内的作为本节点上下文ID的u、本节点数据通路[Iu,Pu,Fu],并发送到上述IP地址、目的地端口(步骤S150)。
RN-D 6a-2在上述步骤S150中接收到移交完成消息时,抽出该消息的作为发送源节点ID的n2、作为上下文ID的u、数据通路信息[Iu,Pu,Fu]。然后,将抽出结果分别保存到自身的上下文ID映射表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的节点#1节点ID、节点#1上下文ID、节点#1数据通路中。图49示出了RN-D 6a-2中的更新后的上下文ID映射表。
接着,RN-D 6a-2从上述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中抽出上述移交完成消息的作为传送目的地节点ID的n3,并且从路径表(参照图36)得到该消息的发送目的地IP地址Ic、d、n3以及目的地端口Pc、d、n3。然后,从上述上下文信息部分中抽出作为本节点上下文ID的r2、本节点数据通路信息[Ir2,Pr2,Fr2]、作为节点#2上下文ID的a,分别改写上述移交完成消息的作为发送源上下文ID的u、发送源数据通路信息[Iu,Pu,Fu]以及作为目的地上下文ID的r1,并向上述得到的IP地址、目的地端口发送(步骤S151)。此外,上述移交完成消息的发送源节点ID使用面向VBS 6外节点的n1。
AGW 3在上述步骤S151中接收到移交完成消息时,根据该消息的作为目的地上下文ID的a,识别出作为对象UE的u1以及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发送目的地节点NBS 5完成了移交处理的情形,以后,如下那样切换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目的地。即,从上述移交完成消息中抽出作为发送源节点ID的n1、作为上下文ID的r2,得到信令消息的目的地IP地址Ic、d、n1以及目的地端口Pc、d、n1。另外,抽出保存在上述移交完成消息中的数据通路信息[Ir2,Pr2,Fr2],来作为用户数据的新的发送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数据流识别符。
以后,RN-D 6a-2以与实施方式1的(C-I)~(C-IV)同样的过程来进行AGW 3与UN 6b之间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中继。
在切换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发送目的地之后,AGW 3对RN-D6a-2发送确认消息(“移交确认应答”)(步骤S152)。
在上述步骤S152中从AGW 3接收到确认消息的RN-D 6a-2将该消息中继到UN 6b(步骤S153)。
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b在上述步骤S153中从RN-D 6a-2接收到确认消息之后,对RN-N 6a-3发送移交完成(“移交完成”)(步骤S154)。该发送消息通过RN-N 6a-3被中继到NBS 5(步骤S155)。此时,由于不需要RN-N 6a-3的上下文ID映射表(参照图48)的移交源基站NBS 5的上下文信息,因此删除与移交UE对应的项目,还释放用于NBS 5与UN6b之间的用户数据传送的用户数据缓冲区。
移交源基站NBS 5在上述步骤S155中接收到移交完成消息时,对移交用户释放所确保的无线资源、用户数据缓冲区、ID等,删除关联的表项目,从而完成移交处理。
通过以上的移交处理,RN-N 6a-3提供了在移交源基站NBS 5与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b之间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中继功能,但是为了进行这些中继而对NBS 5和UN 6b分别指派的上下文ID和数据通路信息也可以设为相同,即,r3=r4,Ir3=Ir4,Pr =Pr4,Fr3=Fr4。另外,关于用户数据,也可以通过设为Ir3=It2、Pr3=Pt2、Fr3=Ft2,Ir4=Iub,Pr4=Pub,Fr4=Fub,在UN 6b与NBS 5之间直接传送数据。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2中,寻呼等的共用控制系统信令消息处理、进行针对每个UE的呼叫控制移交处理的单独控制系统信令消息处理、用户数据的中继处理等中,针对所处理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每个种类,设置了多个RN。由此,根据虚拟地视为一台基站的UN的数量来追加RN,能够避免RN成为性能上的瓶颈。多个RN的RN处理的负荷分散在RN还具有通常的基站即UN的功能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实施方式3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在RN或RN-D/RN-N中,由同一节点进行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这两者的中继处理。然而,在用户数据的中继处理中,不需要如移交时的信令消息那样对所接收到的消息的内容进行解释来切换中继方法,因此能够作为用户数据中继专用的装置来分离独立,根据需要从信令消息的中继节点控制中继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情况:RN进行用户上下文的管理以及信令消息的中继,由专用装置(以下称为U-Proxy)进行用户数据的中继。
在由RN进行的U-Proxy的中继控制中有:用户数据的中继开始、中继目的地切换以及中继停止。下面,说明这些控制。此外,由RN进行的U-Proxy的控制在如实施方式2那样RN为多个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下面所说的U-Proxy控制方法并不限制本发明的应用范围。
<中继开始>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发信时序的图。通过图15的步骤S5、S6、S8、S9,形成AGW 3与UN 6b之间的用户数据中继通路。
图50是详细表示通过这些步骤形成的用户数据中继通路的图。在通路10~14的端点记载有各个节点对通路分配的上下文ID和数据通路信息。例如,在通路10的AGW 3侧的端点中,在圆内记载有AGW 3所分配的作为上下文ID的a,在其附近记载有数据通路信息[Ia,Pa,Fa]。下面,使用图15、图50~图53来详细说明由RN 6a进行的“AGW3~U-Proxy~UN 6b”间的用户数据中继通路建立方法。
RN 6a首先在图15的发送时序的步骤S15中接收到AGW 3所分配的用户数据通路信息[Ia,Pa,Fa]时,按照图51所示的动作时序,如下那样在U-Proxy内设定“AGW 3~UN 6b”间的用户数据中继所需的用户数据通路。
(c-1)RN 6a对U-Proxy发送“数据通路请求(Data Path Request)”消息,请求面向UN 6b的数据通路信息。根据无线接入网络的结构,还有在VBS 6的外部使用的IP地址和在内部使用的IP地址不同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数据通路请求”消息中设置用于指定使用哪个IP地址体系的参数if。在此,指定用于对分配UN 6b所使用的VBS 6内部的IP地址进行指示的“inner(内部)”。另外,RN 6a对该消息也分配作为发送源上下文ID的pr1,以后,用于识别来自U-Proxy的消息与哪个数据通路信息有关。此外,下面将U-Proxy的节点ID设为np。
(c-2)U-Proxy在步骤(c-1)中从RN 6a请求了获取数据通路信息时,分配面向VBS 6内部的数据通路信息[Ir1,Pr1,Fr1]以及与该数据通路相关联的作为上下文ID的p1,并通过“数据通路响应(Data PathResponse)”消息通知给RN 6a。
(c-3)与步骤(c-1)同样地,RN 6a对U-Proxy请求面向AGW 3的数据通路信息。此时,对“数据通路响应”消息的参数if设定用于对分配AGW 3所使用的VBS 6外部的IP地址进行指示的“outer(外部)”。另外,RN 6a对上下文分配作为上下文ID的pr2。
(c-4)与步骤(c-2)同样地,U-Proxy分配面向AGW 3的数据通路信息[Ir2,Pr2,Fr2]以及作为上下文ID的p2,并通知给RN 6a。
此外,在图15的发信时序中,直到开始步骤S19时为止,不需要面向AGW 3的数据通路信息[Ir2,Pr2,Fr2],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由U-Proxy提前判断是否存在空闲资源而在紧接着步骤S15之后获取两者的数据通路信息。由此,例如在紧接着步骤S15之后能够获取UN 6b侧的数据通路信息,在紧接着步骤S19之前想要获取AGW 3侧数据通路信息但由于资源不足而发生错误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使步骤S16~步骤S18的处理白费。
通过以上的步骤(c-1)~(c-4),在U-Proxy内,如图50所示,生成用于进行“AGW 3~UN 6b”间的用户数据中继的用户数据通路[Ir1,Pr1,Fr1](上下文ID为p1)和[Ir2,Pr2,Fr2](上下文ID为p2)。另一方面,RN 6a将在U-Proxy中生成的数据通路信息和与该数据通路信息对应的本上下文ID及U-Proxy内的上下文ID一起保存到上下文ID映射表中。例如,图16是实施方式1中的RN 6a的上下文ID映射表,但是本实施方式中的RN 6a的上下文ID映射表成为如图52所示的表。即,作为UEID的u1对应记录的第一子记录内的节点#1上下文信息部分是保存与UN 6b有关的上下文信息的区域,在该信息部分的本节点数据通路中,将U-Proxy所分配的面向UN 6b的数据通路信息[Ir1,Pr1,Fr1]、与对应于该数据通路信息而由RN 6a及U-Proxy分别分配的作为上下文ID的pr1及p1一起进行保存。此外,在存在多个U-Proxy的情况下,由于唯一地指定上下文ID,因此将U-Proxy侧的上下文ID与U-Proxy的作为节点ID的np一起进行保存。另一方面,上述子记录内的节点#2上下文信息部分是保存与AGW 3有关的上下文信息的区域,在该信息部分的本节点数据通路中,将U-Proxy所分配的面向AGW 3的数据通路信息[Ir2,Pr2,Fr2]、与对应于该数据通路信息而由RN 6a及U-Proxy分别分配的作为上下文ID的pr2及p2一起进行保存。
接着,RN 6a执行发信时序(参照图15)的步骤S16,将获取的UN 6b侧数据通路信息[Ir1,Pr1,Fr1]通知给UN 6b。接着,RN 6a在步骤S18中从UN 6b接收载体设定响应并接收到UN 6b侧用户数据通路信息[Iu,Pu,Fu]时,按照图53所示的动作时序,如下那样形成用户数据中继通路。
(c-5)RN 6a通过“通路连接请求(Path Connect Request)”消息,向U-Proxy通知从AGW 3获取的数据通路信息[Ia,Pa,Fa],请求与在U-Proxy内确保的面向AGW 3的数据通路进行连接。在该消息中,为了指定在U-Proxy内确保的数据通路而使用作为U-Proxy侧上下文ID的p2。
(c-6)U-Proxy将在作为上下文ID的p2中确保的数据通路与从RN6a指定的AGW 3侧数据通路进行连接,形成图50的通路10。形成通路后,作为向RN 6a的响应而发送“通路连接响应(Path ConnectResponse)”消息。
(c-7)与步骤(c-5)同样地,RN 6a向U-Proxy通知从UN 6b获取的数据通路信息[Iu,Pu,Fu],请求在U-Proxy内与面向UN 6b的数据通路进行连接。
(c-8)与步骤(c-6)同样地,将U-Proxy侧数据通路与UN 6b侧数据通路进行连接,形成图50中的通路11。
(c-9)RN 6a对U-Proxy发送“路径请求(Route Request)”消息,请求将通过在上述步骤(c-5)、(c-6)中连接的“AGW 3~U-Proxy”间的用户数据通路接收到的数据中继到在上述步骤(c-7)、(c-8)中连接的“U-Proxy~UN 6b”间的用户数据通路。
(c-10)U-Proxy在内部形成将图50中的通路10与通路11进行连接的通路13,建立从AGW 3向UN 6b的中继通路。建立中继通路之后,作为响应,向RN 6a返回“路径响应(Route Response)”消息。
(c-11)与步骤(c-9)同样地,RN 6a对U-Proxy请求将通过“U-Proxy~UN 6b”间的用户数据通路接收到的数据中继到“AGW3~U-Proxy”间的用户数据通路。
(c-12)与步骤(c-10)同样地,U-Proxy在内部形成将图50中的通路10与通路11进行连接的通路12,建立从UN 6b向AGW 3的中继通路。
通过以上的步骤(c-5)~(c-12),建立“AGW 3~UN 6b”间的双方向的用户数据中继通路,U-Proxy开始中继用户数据。
<中继目的地切换>
图20是表示从VBS 6内的UN 6b向UN 6c的移交时序(实施方式1)的图。在步骤S48、S49中将“AGW 3~UN 6b”间的用户数据中继通路变更为“AGW 3~UN 6c”间的用户数据中继通路。下面,使用图20、图50、图54来详细说明由RN 6a进行的从“AGW 3~U-Proxy~UN 6b”间的用户数据中继通路向“AGW 3~U-Proxy~UN 6c”间的用户数据中继通路的切换方法。此外,在该移交时序中,不仅在“AGW 3~UN6b”间,而且在“UN 6b~UN 6c”间也发生用于传送与移交执行有关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中继通路生成/释放处理,但是在此仅着眼于从“AGW 3~UN 6b”间向“AGW 3~UN 6c”间的用户数据中继目的地切换处理。
在开始移交前,形成有图50所示的由“通路10→通路13→通路11”和“通路11→通路12→通路10”构成的“AGW 3~UN 6b”间的用户数据中继通路。RN 6a在图20的步骤S48中从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c接收到数据通路信息[Iu’,Pu’,Fu’]时,按照图54所示的动作时序,如下那样切换“AGW 3~UN 6c”间的用户数据中继通路。
(u-1)RN 6a向U-Proxy发送“通路连接请求”消息,将从移交目的地基站UN 6c接收到的数据通路信息[Iu’,Pu’,Fu’]通知给U-Proxy。另外,进行该通知处理的同时,对该通知消息的目的地上下文ID设定作为U-Proxy内的上下文ID的p1,请求将当前与UN 6b连接的通路连接到UN 6c。
(u-2)U-Proxy将由作为上下文ID的p1确定的用户数据通路连接到在步骤(u-1)中接收到的UN 6c的用户数据通路,将图50中的通路11切换为通路14。在切换通路之后,U-Proxy向RN 6a发送“数据通路响应”消息而作为响应。
通过以上的步骤(u-1)、(u-2),“AGW 3~UN 6b”间的用户数据中继通路切换为图50中的由“通路10→通路13→通路14”和“通路14→通路12→通路10”构成的用户数据中继通路。
<中继停止>
图25是表示从VBS 6内的UN 6b向VBS 6外的NBS 5的移交时序(实施方式1)的图。在步骤S70、S71中释放“AGW 3~UN 6b”间的用户数据中继通路。下面,使用图25、图50、图55来详细说明通过RN 6a释放“AGW 3~U-Proxy~UN 6b”间的用户数据中继通路的方法。此外,在上述移交时序中,不仅在“AGW 3~UN 6b”间,而且在“UN6b~NBS 5”间也发生用于传送与移交执行有关的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中继通路生成/释放处理,但是在此仅着眼于“AGW 3~UN 6b”间的用户数据中继停止处理。
在开始移交前,形成有图50所示的由“通路10→通路13→通路11”和“通路11→通路12→通路10”构成的“AGW 3~UN 6b”间的用户数据中继通路。RN 6a在图25的步骤S70中从移交目的地基站NBS 5接收到移交完成通知时,按照图55所示的动作时序,如下那样释放“AGW3~UN 6b”间的用户数据中继通路。
(d-1)RN 6a向U-Proxy发送“通路删除请求(Path DeletionRequest)”消息,请求释放与作为上下文ID的p1对应的用户数据通路。
(d-2)U-Proxy释放与作为上下文ID的p1相关联的数据通路信息[Ir1,Pr1,Fr1],切断图50中的通路11、通路13、通路12。切断通路之后,U-Proxy发送“数据删除响应(Data Deletion Response)”消息而作为针对RN 6a的响应。
(d-3)与步骤(d-1)同样地,RN 6a请求释放与作为上下文ID的p2对应的用户数据通路。
(d-4)与步骤(d-2)同样地,U-Proxy释放数据通路信息[Ir2,Pr2,Fr2],切断图50中的通路10。
通过以上的步骤(d-1)~(d-4),释放“AGW 3~UN 6b”间的用户数据中继通路,停止用户数据的中继。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RN仅中继信令消息,在中继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来控制U-Proxy使U-Proxy中继用户数据。即,分离了中继信令消息的节点与中继用户数据的节点。由此,能够分散信令消息的终端、用户上下文的管理等的负荷、以及一般传送率高的用户数据的中继负荷。另外,能够通过多个RN和U-Proxy进行信令消息和用户数据的中继,因此能够配置与构成VBS的UN数量相应的数量的中继节点,可扩展性也良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适于采用了在核心网络与无线接入网络之间的网关装置的下属配置基站的架构的通信系统。
Claims (16)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具备将核心网络与无线接入网络进行连接的网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无线接入网络内具备虚拟基站,该虚拟基站包括与上述网关装置相连接的至少一个代表基站以及该代表基站的下属的多个非代表基站,并由这些基站虚拟地形成一个基站,
从上述网关装置以及与上述虚拟基站邻接的邻接基站隐藏上述非代表基站的存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代表基站的下属的非代表基站经由该代表基站而与上述网关装置以及上述邻接基站发送和接收控制消息、用户数据,由此从上述网关装置以及上述邻接基站隐藏非代表基站的存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根据上述控制消息、用户数据的种类来设置一个或多个代表基站。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代表基站代替上述非代表基站而与上述网关装置以及上述邻接基站发送和接收上述控制消息,
与上述代表基站不同的节点代替上述非代表基站而与上述网关装置以及上述邻接基站发送和接收上述用户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将与上述代表基站不同的节点设为非代表基站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将与上述代表基站不同的节点设为具备代替进行用户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功能的专用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代表基站还具有与移动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代表基站将上述非代表基站所负责的小区作为本站的小区来保持。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非代表基站将上述代表基站设定为连接目的地的节点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代表基站早于上述非代表基站进行启动,在直到与上述非代表基站之间完成规定的启动过程为止的期间,将与本站连接的非代表基站的小区设为无法进行通信的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代表基站管理对与本站连接的非代表基站所负责的小区分配的小区ID以及位置登记区域ID,在执行上述规定的启动过程时,对该非代表基站分配小区ID以及位置登记区域ID。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代表基站在上述规定的启动过程完成的时刻,将非代表基站所负责的小区设为能够进行通信的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代表基站在识别出非代表基站的停止或非代表基站的异常发生时,将该非代表基站所负责的小区设为无法进行通信的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核心网络侧,将上述虚拟基站的状态监视以该虚拟基站内的上述代表基站为对象来进行。
1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作为代表基站而进行动作。
1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作为非代表基站而进行动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10020 | 2007-08-10 | ||
JP2007-210020 | 2007-08-10 | ||
PCT/JP2008/064148 WO2009022610A1 (ja) | 2007-08-10 | 2008-08-06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基地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79516A true CN101779516A (zh) | 2010-07-14 |
Family
ID=40350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02966A Pending CN101779516A (zh) | 2007-08-10 | 2008-08-06 |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基站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67356B2 (zh) |
EP (1) | EP2184935A4 (zh) |
JP (2) | JP4897048B2 (zh) |
CN (1) | CN101779516A (zh) |
WO (1) | WO2009022610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97729A (zh) * | 2014-05-26 | 2014-08-20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消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4980954A (zh) * | 2015-05-27 | 2015-10-14 |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一种终端的实时管控方法及基站控制模块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995267B2 (en) * | 2008-11-04 | 2015-03-31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Handling of overloads and handover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20120008776A1 (en) * | 2009-03-30 | 2012-01-1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JPWO2010119656A1 (ja) * | 2009-04-17 | 2012-10-2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 |
CN102415208A (zh) * | 2009-04-27 | 2012-04-1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通信系统 |
JP5038350B2 (ja) | 2009-04-27 | 2012-10-03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JP5072900B2 (ja) | 2009-04-27 | 2012-11-1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ハンドオーバ方法 |
JP4937296B2 (ja) | 2009-04-27 | 2012-05-23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US8549124B2 (en) * | 2009-05-27 | 2013-10-0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Network management discovery tool |
JP5316250B2 (ja) * | 2009-06-17 | 2013-10-1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呼制御システム、通信中継装置、通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
US8594094B2 (en) | 2009-06-19 | 2013-11-26 | Blackberry Limited | Mechanisms for data handling during a relay handover with S1 termination at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access node |
WO2010148341A1 (en) | 2009-06-19 | 2010-12-23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chanisms for data handling during a relay handover with s1 termination at relay |
US8804596B2 (en) | 2009-10-02 | 2014-08-12 | Blackberry Limited | Architecture for termination at access device |
US8687590B2 (en) | 2009-10-02 | 2014-04-01 | Blackberry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over between relays |
JP5793869B2 (ja) * | 2010-03-05 | 2015-10-1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管理方法、及び伝送管理プログラム |
WO2011124255A1 (en) * | 2010-04-08 | 2011-10-13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Releasing a radio resource (e.g.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 based on capacities of base stations |
CN102104930A (zh) * | 2010-06-12 | 2011-06-2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资源状态过程的映射方法和设备 |
CN102595534B (zh) * | 2011-01-10 | 2014-12-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户设备上下文相关资源的释放方法和设备 |
US9544108B2 (en) | 2011-02-11 | 2017-01-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channel and interference estimations in macro/RRH system |
US8995400B2 (en) | 2011-02-11 | 2015-03-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channel and interference estimations in macro/RRH system |
US9426703B2 (en) * | 2011-02-11 | 2016-08-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operation and operation of macro node and remote radio head deployment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US9054842B2 (en) | 2011-02-14 | 2015-06-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RS (common reference signal) and CSI-RS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remote radio heads (RRHs) |
WO2012138269A1 (en) * | 2011-04-06 | 2012-10-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elivery of internet based service to user equipment |
CN103249021B (zh) * | 2012-02-01 | 2016-1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在基站设备上实现多小区服务的方法及设备 |
JP5860135B2 (ja) * | 2012-03-02 | 2016-02-1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機器探索方法、通信機器、通信機器探索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TWI469599B (zh) * | 2012-06-08 | 2015-01-11 |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 無線行動通訊方法 |
JP5997995B2 (ja) * | 2012-09-26 | 2016-09-2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 |
EP2804441A1 (en) * | 2013-05-15 | 2014-11-19 | Alcatel Lucent | Network nodes and methods |
KR101543859B1 (ko) | 2013-06-25 | 2015-08-11 | 에릭슨 엘지 주식회사 | 페이징 부하 감소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이동통신 시스템 |
EP3133895A4 (en) * | 2014-04-14 | 2017-09-20 | Ne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
US20170318513A1 (en) * | 2014-11-21 | 2017-11-02 | Ne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
US10298577B1 (en) * | 2016-03-31 | 2019-05-21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Credential vending to processes |
US10681672B2 (en) * | 2016-09-01 | 2020-06-09 | Parallel Wireless, Inc. | Paging optimization for VeNB |
EP4047865A1 (en) * | 2017-09-26 | 2022-08-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anaging security contexts and performing key derivation at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750378B2 (en) * | 2018-08-23 | 2020-08-18 |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and managing private subnetworks of LTE base station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266621A (ja) * | 1989-04-06 | 1990-10-31 | Toshiba Corp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基地局選択方法 |
JP2785229B2 (ja) * | 1990-02-23 | 1998-08-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方式 |
JP3645140B2 (ja) | 1999-12-28 | 2005-05-11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JP2002345015A (ja) * | 2001-05-18 | 2002-11-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移動通信基地局システム |
JP2003258704A (ja) | 2002-02-28 | 2003-09-12 | Ntt Docomo Inc | 通信方法、基地局、端末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AU2003282030A1 (en) * | 2002-10-16 | 2004-05-04 | Mobile Cohesion Limited | A service access gateway |
JP2004207851A (ja) | 2002-12-24 | 2004-07-2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パケット処理代表装置使用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
JP2005079797A (ja) * | 2003-08-29 | 2005-03-24 |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 無線通信伝送方式 |
DE602004001455T2 (de) * | 2004-05-24 | 2006-12-21 | Alcatel | Drahtlose Datenweiterleitung zwischen Zugangspunkten für eine Eisenbahn |
JP2005354240A (ja) * | 2004-06-09 | 2005-12-22 | Nec Corp | モバイルネットワーク、無線ネットワーク多重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通信路制御方法 |
JP2005354549A (ja) | 2004-06-14 | 2005-12-2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4563231B2 (ja) * | 2005-03-28 | 2010-10-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無線基地局集線装置 |
JP2007020026A (ja) | 2005-07-11 | 2007-01-25 |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 グループコントロール無線基地局およびそのチャネル割当方法 |
WO2007091598A1 (ja) * | 2006-02-08 | 2007-08-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7986915B1 (en) * | 2006-02-24 | 2011-07-26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wireless multi-hop relay network |
-
2008
- 2008-08-06 CN CN200880102966A patent/CN101779516A/zh active Pending
- 2008-08-06 EP EP08827426.1A patent/EP2184935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08-06 US US12/673,086 patent/US846735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8-06 WO PCT/JP2008/064148 patent/WO200902261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8-06 JP JP2009528098A patent/JP489704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12-21 JP JP2011280280A patent/JP505837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97729A (zh) * | 2014-05-26 | 2014-08-20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消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4980954A (zh) * | 2015-05-27 | 2015-10-14 |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一种终端的实时管控方法及基站控制模块 |
CN104980954B (zh) * | 2015-05-27 | 2020-06-09 |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一种终端的实时管控方法及基站控制模块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467356B2 (en) | 2013-06-18 |
WO2009022610A1 (ja) | 2009-02-19 |
EP2184935A4 (en) | 2013-08-14 |
EP2184935A1 (en) | 2010-05-12 |
JP4897048B2 (ja) | 2012-03-14 |
JP5058372B2 (ja) | 2012-10-24 |
US20100195635A1 (en) | 2010-08-05 |
JP2012095336A (ja) | 2012-05-17 |
JPWO2009022610A1 (ja) | 2010-1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79516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基站 | |
KR102430396B1 (ko) | 세션 관리 방법, 단말, 및 시스템 | |
EP3114877B1 (en) | Method for data forwarding in a small cell system | |
CN109076404B (zh) | 切换用户设备方法及设备 | |
CN102415125B (zh) | 管理无线通信网络中毫微微基站和毫微微区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2595534B (zh) | 用户设备上下文相关资源的释放方法和设备 | |
CN103503540A (zh) | 蜂窝通信系统中端到端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2308662B (zh) | 在基站间建立x2连接的方法、基站和通讯系统 | |
CN101505500A (zh) | 一种负载均衡设备以及分布式基站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 |
CN103945537A (zh) | 无线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KR20140123001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관리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US20170280443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Multi-Cell Service on Base Station Device | |
CN101541109A (zh) | 服务网关的s1接口用户面地址信息获取方法及通信设备 | |
CN102026318B (zh) | 切换管理及切换时用户数据管理的方法、系统和agr | |
CN105228169A (zh) | 一种基站管理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01641977B (zh) |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接入网关装置以及跟踪区域设定方法 | |
CN102984813B (zh) | 数据直通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 |
US20080132280A1 (en) | Mobile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
CN101990221A (zh) | 一种传输小区切换信息的方法及基站 | |
CN101784135A (zh) | Lte中传递小区移动性状态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 |
EP1088466B1 (en) |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 call | |
CN103338526B (zh) | 用户设备上下文相关资源的释放方法和设备 | |
GB2497074A (en) | A virtual mobility manager stores context information for an offline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 |
CN114938496B (zh) | 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及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24067633A1 (zh) | 切换方法及通信节点、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