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6813A - 一种乌龙茶与绿茶或白茶互补组合的配制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乌龙茶与绿茶或白茶互补组合的配制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06813A CN101006813A CNA2006101668557A CN200610166855A CN101006813A CN 101006813 A CN101006813 A CN 101006813A CN A2006101668557 A CNA2006101668557 A CN A2006101668557A CN 200610166855 A CN200610166855 A CN 200610166855A CN 101006813 A CN101006813 A CN 1010068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a
- oolong
- green
- white
- bl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乌龙茶与绿茶或白茶互补组合的配制茶,属茶叶领域。本发明是一种优势互补以茶修饰茶的配制茶,该配制茶使二种茶叶各自优势协同作用互补增强,这种配制茶特征是外形都加工成珠形组合,或将绿茶或白茶夹入乌龙茶(铁观音为最佳)叶片内加工成珠形或球形,或按情侣茶分别包装,使茶叶泡前泡后茶形优雅富艺术感,而气味清香高扬而细长,协调,甘爽润滑爽口,回味无穷,基本保持并增强原两种茶叶优点,克服一般绿茶或白茶中存在清淡、苦涩和一般乌龙茶中存在杂味,多次冲泡后仍有余香韵味,并兼具绿茶乌龙茶性味功能而少苦寒之偏性,一年四季均可饮用,本发明为优质茶叶开发增添了新产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乌龙茶与绿茶或白茶互补组合的配制茶。
背景技术
乌龙茶与绿茶或白茶都是世界各国人民所熟悉的所喜爱的不同品种类别不同加工方法的日常生活饮用天然饮品茶叶,这二种茶叶虽然同是茶叶但其形、色、香、性味功能及适宜饮用季节却有差异。
绿茶人类饮用历史已有数千年,是不经发酵茶叶,其茶汤色为清汤绿叶,气清香,除少数名贵品种外,多数绿茶味微苦而鲜新甘醇、润滑爽口、性微寒,绿茶特别适宜于春、夏、秋三个季节饮用,春季饮用如著名的清明茶、明前茶等鲜新甘醇,升发阳气,令人心旷而神怡;夏季饮用清署益气,止渴生津,清热解毒除烦,令人神清气爽;秋季饮用可清净体内之余热残毒而祛百病。
乌龙茶特别是名贵铁观音,人类饮用历史虽然不长久,是明、清之后才开始流行,现在已是我国人们最爱喜茶叶品种之一。铁观音已属于名贵品种。乌龙茶是半发酵茶,茶汤浓醇,优质品种汤色金黄明亮,清澈,气芳香,味甘浓醇厚,性温。最适于冬秋饮用,主化脂降浊,祛痰湿内阻,开胃消食。
历代中医及现代科学对绿茶研究发现较多,主要是因为绿茶发现饮用历史悠久,同时绿茶较乌龙茶富含茶多酚、茶色素等活性物质,维生素类物质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也很丰富,在一般绿茶中茶多酚含量占干重15~35%,个别品种甚至高达40%以上,优质绿茶维生素C含量达0.5%,其他有益成份如生物碱、氨基酸、脂多糖、脂类、酶类、芳香类等物质也十分丰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茶多酚药理作用有:1、降血脂;2、降血压;3、抗氧化、抗自由基、抗衰老;4、抑制动脉硬化;5、增强毛细血管功能;6、降血糖;7、杀菌消炎;8、抗辐射;9、抗癌抗突变;10、健齿。因此早在唐代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把茶称为万病之药。李时珍《本草纲目》及历代医学家对茶性味功能都作了详尽研究,明确茶性味功能:苦、甘、微寒、无毒、入心、肝、脾、肺、肾五经,是攻补兼备饮品及良药,主清热、清署、泻火、消食、去脂、利水、祛痰、止渴生津、益气力、延年益寿。《本草经》云:“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
尽管绿茶作为健康的天然饮品具有上述诸多优势,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绿茶除少数名贵品种之外,多数绿茶气虽清香而茶汤味却偏清淡,而呈微苦涩,性微寒,含茶多酚越多者越突出,饮用量较难掌握,量少味偏清淡,量多苦味突出,且在冲泡多次之后茶汤即显清淡泛味。正是由于这点美中不足,使绿茶消费推广深受影响。乌龙茶特别是其优良品种经半发酵后富含许多芳香呈味物质,如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茶汤浓醇芳香,可以多次反复冲泡,虽然其所含茶多酚维生素C等较绿茶少,功能也较绿茶研究发现少,却深受茶人喜爱。但一般乌龙茶汤味也常发现存在杂味。
白茶与绿茶具有相似形、色、香、性味功能,苦味略少而偏清淡。
本发明经研究发现乌龙茶特别是优质乌龙茶、铁观音与绿茶或白茶其风味口感性味功能存在共性、协同性及互补性。可互相调和其美中不足与偏性而明显改善、提高、增强其品味品质和功能功效。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优势互补,以茶修饰茶的技术即乌龙茶与绿茶或白茶互补组合的配制茶,配制茶在我国茶叶加工史上已有悠久历史,著名的茉莉花茶,其芳香浓郁风味令人难忘,花茶虽然属于再加工茶,实际上也属于配制茶,是祖先为改善绿茶风味而发明的一种以花修饰茶叶即用花香增强绿茶香味的一种配制茶。花茶的发明是茶叶产品品味、品质改善乃至特色产品开发上一大进步和创新,进一步研究发展以茶修饰茶的配制茶,是茶叶生产上一个发展方向。
从包括中国专利在内的有关资料检索表明,目前尚未见到优势互补以茶修饰茶,乌龙茶与绿茶或白茶互补组合的配制茶相关报导。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优势互补,以茶修饰茶的配制茶的技术,该技术建立在原茶叶加工基本原理、主要原料和工艺过程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利用不同茶叶品种的在形、色、香、性味功能等某些方面的特点优势调整修饰另一种茶叶,或优势互补组合,以达到形、色、香、性味功能、产品质量的改善提高,调和其原产品缺陷和偏性,达到产品质量的均一性和进步,创造消费者认可和喜爱的优质产品的一种乌龙茶与绿茶或白茶互补组合的配制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优势互补组合,以茶修饰茶即以乌龙茶与绿茶互补组合的配制茶,利用乌龙茶与绿茶或白茶在形、色、香、性味功能的各自优势进行互补组合,创新一种形、色、香、性味功能均一兼优的优质创新品种的一种乌龙茶与绿茶或白茶互补组合的配制茶,其特征是:选用优质乌龙茶用机械或手工按传统或现有公知技术加工成珠形或球形,所述的乌龙茶以铁观音茶为最佳,另再选用优质的绿茶或白茶用机械或手工按传统或现有公知技术加工成珠茶,然后将二种茶叶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包装。即为本发明的产品。所述一定比例是乌龙茶占重量份百分之九十至百分之十或绿茶或白茶占重量份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九十。
本发明的配制茶的另一种加工方法,其特征是在加工茶叶茶形时,利用乌龙茶叶片粗大而绿茶或白茶叶片嫩细薄的特点,将绿茶或白茶夹在乌龙茶叶片内,再以机械或手工加工成形,即为本发明产品。
本发明的配制茶的另一种实施形式:是以情侣茶方式包装成配制茶,其特征是将乌龙茶和绿茶或白茶按一定比例分别包装再实施为一袋的包装,即为本发明情侣茶产品。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配制茶能充分克服和调和原二种茶叶产品在形、色、香、性味功能及适应季节上的偏性与不足,并使其品味品质得到互补提高增强。
1、茶汤颜色:清亮有光泽、淡黄或金黄,清澈。
2、气味:清香高扬而细长协调、甘醇润滑爽口,齿边留香,回味无穷,显然这是二种茶味风味协同作用,互相增强的结果。基本掩盖了一般绿茶或白茶苦涩和乌龙茶中存在杂味的美中不足。
3、冲泡次数:一般可反复多次冲泡,且在多次冲泡后仍有余香韵味未尽感觉。克服了绿茶或白茶不耐泡的美中不足。
4、由于绿茶或白茶性微寒兼具攻补,功能丰富,乌龙茶性温,二种茶叶组合实为君臣组合,绿茶或白茶得乌龙茶之助,其性不再偏寒,在春季饮用更能升发阳气、益智悦志,心旷神怡;夏季饮用,二者君臣相配,能更清署益气,止渴生津,开胃健食,祛除痰湿,净化血液血管,增强心血管健康。在秋冬饮用,绿茶或白茶可助乌龙茶清除体内余热残毒,预防百病。在冬季饮用,而乌龙茶性温可调和绿茶或白茶性微寒,绿茶或白茶可助乌龙茶祛除宿疾,滋润五脏,化脂降浊,祛痰湿内阻,益寿延年。
5、形:目前高档乌龙茶铁观音基本上都将外形加工成珠形或球形,色多为深绿或墨绿,而优质绿茶或白茶加工成珠茶后多呈银毫翠绿,二者混合有龙珠满绿地美观秀雅。冲泡后,绿茶或白茶嫩绿如玉,茶形优美,而铁观音茶叶粗散,互相衬托,甚为雅观。二者在色形上均具相容相辅性。
本发明的配制茶由于乌龙茶与绿茶或白茶在加工外形、风味口感、功能功效均具很好的协同性和互补性,因此,这种配制茶外形口感风味十分协调自然而令人陶醉,其风味品质可以与一般高档名贵茶叶比优,这种配制茶与传统的配制茶花茶相比,似乎在口感风味方面更调和,而花茶口感风味有过分修饰扩张之嫌,缺少自然柔和之感。本发明以茶修饰茶优势互补是传统的以花修饰茶叶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发明能达到拟定的目的。
上述技术方案技术要点: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量的跨度较大,是因为需要适应季节需要,其中冬季用茶其产品中乌龙茶分量比例应占优,主要是因为乌龙茶性温可以茶御寒,其份量随天气寒冷而增加,可在50%~90%之间选择,其余50%~10%由绿茶或白茶调配。而春夏用茶其产品中应以绿茶或白茶分量比例占优,可在50%~90%之间选择,其余50%~10%用乌龙茶调配,茶叶是大众饮品,特别是高级名茶,必须适应消费者、茶人的消费认可和喜爱。因此,本发明配制茶制备必须由有经验茶师根据不同茶叶品种、风味再结合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人们习惯口味偏好需求品评制备,另外男士及女士在口味与偏好亦有不同,男士口味偏重浓醇,而女士口味喜爱清香、甘醇,在配制制备时亦应参考,创出名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铁观音龙珠茶
选用优质铁观音按传统或现有公知技术加成珠形,另选用优质绿茶银毫按现有公知技术加工成珠茶;取铁观音茶65千克,绿茶35千克,然后混合均匀按每泡8克包装,内含铁观音茶5.2克与绿茶2.8克。此产品适宜于秋冬季饮用。
实施例2:铁观音龙珠白茶:
选用优质铁观音按传统或现有公知技术加工成珠形,另选用优质白茶按现有公知技术加工成珠茶,取铁观音65千克,白茶35千克,均匀混合,按每泡8克包装,内含铁观音茶5.2克,绿茶2.8克。此产品适应于秋冬饮用。
实施例3:
选用优质的乌龙茶为基茶,使用其叶片粗大而绿茶叶片嫩、细、薄的特点,在加工茶叶茶形时将绿叶夹入乌龙茶叶片内,再以机械或手工加工成形,即为本产品。
实施例4:
选用优质的乌龙茶为基茶,利用茶叶片粗大而白茶叶片嫩、细、薄的特点,在加工茶叶茶形时白茶夹入乌龙茶叶片内,再以机械或手工加工成形,即为本产品。
实施例5:
将50千克优质铁观音茶与50千克优质绿茶(春茶)分别包装为一百袋(听),将分别包装铁观音和绿茶再实施组合为一体的包装即为情侣茶。此产品适宜四季饮用,饮用比例可按季节及个人口味要求按本发明比例自行调配。
实施例6:
将50千克铁观音与50千克白茶分别包装二百袋(听),将分别包装的铁观音与白茶再实施组合为一体的包装即为铁观音白茶情侣茶。此产品适宜季节及饮用比例同例3。
Claims (6)
1、一种乌龙茶与绿茶或白茶互补组合的配制茶,其特征是:以茶修饰茶,以乌龙茶与绿茶或白茶互补组合的配制茶。利用乌龙茶与绿茶或白茶在形、色、香、性味功能的各自优势进行互补组合。
2、一种乌龙茶与绿茶或白茶互补组合的配制茶加工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乌龙茶加工成珠形或球形,另将绿茶或白茶也加工成珠形,然后将二种茶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包装。
3、一种乌龙茶与绿茶或白茶互补组合的配制茶加工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加工茶叶茶形时将绿茶或白茶叶片夹入乌龙茶叶片内,再以机械或手工加工成形。
4、根据权利1所述的配制茶,其特征是:所述乌龙茶以铁观音茶为最佳。
5、本发明配制茶的情侣茶成品包装,其特征是:将乌龙茶和绿茶或白茶按一定比例分别包装再组成一体。
6、根据权利2、5所述一定比例:其特征是乌龙茶占重量份百分之九十至百分之十和绿茶或白茶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九十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6101668557A CN101006813A (zh) | 2006-11-24 | 2006-12-05 | 一种乌龙茶与绿茶或白茶互补组合的配制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135240.8 | 2006-11-24 | ||
CN 200610135240 CN1961696A (zh) | 2006-11-24 | 2006-11-24 | 以乌龙茶为基茶加入绿茶或白茶的配制茶 |
CNA2006101668557A CN101006813A (zh) | 2006-11-24 | 2006-12-05 | 一种乌龙茶与绿茶或白茶互补组合的配制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06813A true CN101006813A (zh) | 2007-08-01 |
Family
ID=38695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101668557A Pending CN101006813A (zh) | 2006-11-24 | 2006-12-05 | 一种乌龙茶与绿茶或白茶互补组合的配制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006813A (zh)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24931B (zh) * | 2007-09-09 | 2010-06-02 | 谢大高 | 茉莉花铁观音茶的加工方法 |
CN101897373A (zh) * | 2010-08-05 | 2010-12-01 | 福建省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乌龙茶的拼配方法 |
CN102258092A (zh) * | 2011-08-05 | 2011-11-30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多茶类工艺结合的制茶方法 |
CN101703120B (zh) * | 2009-11-06 | 2012-03-28 | 福建省安溪茶厂有限公司 | 铁观音茶球的制作工艺 |
CN102511579A (zh) * | 2011-12-14 | 2012-06-27 | 杭州英仕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黑乌龙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518901A (zh) * | 2013-10-29 | 2014-01-22 | 周东香 | 一种白茶与藤茶的复合饮料及其制法 |
WO2016183699A1 (zh) * | 2015-05-20 | 2016-11-24 | 蔡衍乞 | 一种由多样茶叶调配而成的调和茶及制作调和茶的调茶师 |
CN107125351A (zh) * | 2017-06-30 | 2017-09-05 | 廉江市萱人境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生态乌龙绿茶及加工方法 |
CN107348023A (zh) * | 2017-07-09 | 2017-11-17 | 浙江大学 | 兼具乌龙茶与白茶风格的花清蜜毫茶的加工方法 |
CN107494784A (zh) * | 2017-08-29 | 2017-12-22 | 贵州普定印象朵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珠形白茶的加工方法 |
CN107912563A (zh) * | 2018-01-08 | 2018-04-17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组合茶叶 |
CN110892925A (zh) * | 2019-12-06 | 2020-03-20 | 宣汉当春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绿茶分合加工方法 |
CN113142340A (zh) * | 2021-01-15 | 2021-07-23 | 赵万洲 | 一种降低印楝叶茶苦味的配方及其制备工艺 |
CN113273623A (zh) * | 2021-04-09 | 2021-08-20 | 江西阳际峰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速溶茶叶的制备方法 |
CN114027373A (zh) * | 2021-11-05 | 2022-02-11 | 徐培春 | 一种拼配花香白茶及其制作方法 |
-
2006
- 2006-12-05 CN CNA2006101668557A patent/CN10100681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24931B (zh) * | 2007-09-09 | 2010-06-02 | 谢大高 | 茉莉花铁观音茶的加工方法 |
CN101703120B (zh) * | 2009-11-06 | 2012-03-28 | 福建省安溪茶厂有限公司 | 铁观音茶球的制作工艺 |
CN101897373A (zh) * | 2010-08-05 | 2010-12-01 | 福建省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乌龙茶的拼配方法 |
CN102258092A (zh) * | 2011-08-05 | 2011-11-30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多茶类工艺结合的制茶方法 |
CN102258092B (zh) * | 2011-08-05 | 2013-08-21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多茶类工艺结合的制茶方法 |
CN102511579A (zh) * | 2011-12-14 | 2012-06-27 | 杭州英仕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黑乌龙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518901A (zh) * | 2013-10-29 | 2014-01-22 | 周东香 | 一种白茶与藤茶的复合饮料及其制法 |
CN103518901B (zh) * | 2013-10-29 | 2015-12-30 | 周东香 | 一种白茶与藤茶的复合饮料及其制法 |
WO2016183699A1 (zh) * | 2015-05-20 | 2016-11-24 | 蔡衍乞 | 一种由多样茶叶调配而成的调和茶及制作调和茶的调茶师 |
CN106260159A (zh) * | 2015-05-20 | 2017-01-04 | 蔡衍乞 | 一种由多样茶叶调配而成的调和茶及配制调和茶的调茶师 |
CN107125351A (zh) * | 2017-06-30 | 2017-09-05 | 廉江市萱人境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生态乌龙绿茶及加工方法 |
CN107348023A (zh) * | 2017-07-09 | 2017-11-17 | 浙江大学 | 兼具乌龙茶与白茶风格的花清蜜毫茶的加工方法 |
CN107494784A (zh) * | 2017-08-29 | 2017-12-22 | 贵州普定印象朵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珠形白茶的加工方法 |
CN107912563A (zh) * | 2018-01-08 | 2018-04-17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组合茶叶 |
CN110892925A (zh) * | 2019-12-06 | 2020-03-20 | 宣汉当春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绿茶分合加工方法 |
CN113142340A (zh) * | 2021-01-15 | 2021-07-23 | 赵万洲 | 一种降低印楝叶茶苦味的配方及其制备工艺 |
CN113273623A (zh) * | 2021-04-09 | 2021-08-20 | 江西阳际峰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速溶茶叶的制备方法 |
CN114027373A (zh) * | 2021-11-05 | 2022-02-11 | 徐培春 | 一种拼配花香白茶及其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06813A (zh) | 一种乌龙茶与绿茶或白茶互补组合的配制茶 | |
Pan et al. | Tea and tea drinking: China’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mankind | |
CN102132752B (zh) | 红茶的制作工艺及其制成的红茶 | |
CN102578317B (zh) | 茉莉花龙井茶的制备方法 | |
Lee et al. | Consumer acceptance for green tea by consum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Korea and Thailand | |
CN110295096A (zh) | 一种杞香型枸杞蒸馏白酒的酿造方法 | |
CN105875946A (zh) | 一种柠檬柑宝红茶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1368151B (zh) | 酒类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8029830A (zh) | 鹧鸪小青柑茶及制备方法 | |
KR100342709B1 (ko) | 대나무약주의 제조방법 | |
CN107236658A (zh) | 白酒及其勾调方法 | |
CN109170024A (zh) | 一种小青柑绿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4388272B (zh) | 树莓红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250713A (zh) | 玫瑰花型熏酒组合物 | |
CN102250712A (zh) | 茉莉花型熏酒组合物 | |
CN102550719A (zh) | 一种消食化脂解便秘红黑混合纸包袋泡茶 | |
CN102550741A (zh) | 消食降脂解便秘红黑茶山楂混合尼龙袋泡茶 | |
Albala | Stimulants and Intoxicants in Europe, 1500–1700 | |
CN105851343A (zh) | 一种柠檬玫瑰红茶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2550720A (zh) | 消食化脂解便秘红黑混合透明尼龙袋泡茶 | |
KR20210011308A (ko) | 지역특산물과 한의학 기반의 약술 제작 키트 | |
CN109619232A (zh) | 复合香料茶底及制备方法 | |
Gautier | Tea | |
CN102657270A (zh) | 清火降脂解便秘红黑茶竹叶混合纸包袋泡茶 | |
Brekell | Beginner's Guide to Japanese Tea: Selecting and Brewing the Perfect Cup of Sencha, Matcha, and Other Japanese Tea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