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64436B - 可配置的参考信号 - Google Patents
可配置的参考信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64436B CN109964436B CN201780031148.3A CN201780031148A CN109964436B CN 109964436 B CN109964436 B CN 109964436B CN 201780031148 A CN201780031148 A CN 201780031148A CN 109964436 B CN109964436 B CN 10996443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erence signal
- csi
- beams
- communication device
-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139 quant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50014732 asnS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50071746 Pbsn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929 transmission Raman spect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50096310 SIB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9516 Basic salivary proline-rich protein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3943 Basic salivary proline-rich protein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60358 Enod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1125486 Homo sapiens Basic salivary proline-rich protein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1068639 Homo sapiens Basic salivary proline-rich protein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76504 Protein Sorting Signa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39363 SIB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42 deterio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039 immun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85 persist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39 pla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87 sel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72 sequence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URWAJWIAIPFPJE-YFMIWBNJSA-N sisomycin Chemical compound O1C[C@@](O)(C)[C@H](NC)[C@@H](O)[C@H]1O[C@@H]1[C@@H](O)[C@H](O[C@@H]2[C@@H](CC=C(CN)O2)N)[C@@H](N)C[C@H]1N URWAJWIAIPFPJE-YFMIWBNJ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6676 system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此可以认识到,当前的LTE参考信号可能不适合未来的蜂窝(例如,新无线电)系统。这里描述了可配置的参考信号。可配置参考信号可以支持混合参数配置和不同的参考信号(RS)功能。此外,可以配置参考信号以便支持波束扫描和波束形成训练。
Description
对于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在2016年4月2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325,394、在2016年5月1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338,350、在2016年8月1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373,176、在2016年11月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416,902的优先权的权益,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开发用于蜂窝电信网络技术的技术标准,该技术包括无线电接入、核心传输网络和服务能力——包括对于编解码器、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工作。最近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标准包括WCDMA(通常称为3G)、LTE(通常称为4G)和高级LTE(LTE-Advanced)标准。3GPP已经开始致力于下一代蜂窝技术的标准化,该技术称为新无线电(NR),其也被称为“5G”。3GPP NR标准开发预计将包括下一代无线电接入技术(新RAT)的定义,预计将包括提供低于6GHz的新的灵活无线电接入,以及提供高于6GHz的新的超移动宽带无线电接入。所述灵活无线电接入预计将由6GHz以下新频谱中的新的非后向兼容无线电接入组成,并且预计包括可在同一频谱中一起复用的不同工作模式,以处理具有不同要求的大量的3GPP NR用例。预计超移动宽带将包括厘米波(cmWave)和毫米波(mmWave)频谱,其将为例如室内应用和热点的超移动宽带接入提供机会。特别是,超移动宽带预计将利用厘米波和毫米波特定的设计优化与6Ghz以下的灵活无线电接入共享共同的设计框架。
在长期演进(LTE)中,下行链路(DL)参考信号(RS)是占据下行链路时频RE网格内的特定资源元素(RE)的预定义信号。LTE定义了几种类型的DL RS,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被传输以用于不同的目的。例如,可以在每个DL子帧中以及在频域中的每个资源块(RB)中发送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例如,参见图1)。可以使用CRS:(1)由终端用于信道估计以用于DL物理信道的相干解调;(2)由终端用于获取如下表1所示的传输模式1至8中配置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例如,支持多达4个天线端口);或者(3)由终端作为小区选择和切换决定的基础。
表1-LTE中的传输模式
解调参考信号(DM-RS)是DL RS的另一示例。在传输模式7到10(如表1所示)和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的情况下,DM-RS可以被称为用户设备(UE)特定参考信号,其旨在被终端用于信道估计以用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相干解调。DM-RS可以用于特定UE的信道估计,并且然后在专门分配用于向该UE的PDSCH/EPDCCH传输的RB内发送。DM-RS与数据信号相关联,并在传输之前使用与数据相同的预编码器进行预编码。DM-RS最多可支持多达8层。另外,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将相互正交的模式(称为正交覆盖码(OCC))应用于连续的参考符号对来避免在参考信号之间的干扰。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是DL RS的另一示例。CSI-RS旨在由UE使用以获取在传输模式9和10中配置的CSI(如表1所示),用于信道相关调度、链路自适应和多天线传输。与CRS相比,CSI-RS具有较低的时间/频率密度(例如,每5ms至80ms发送一次),从而意味着与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相比更少的开销和更高的灵活性。此外,CSI-RS将通过LTE版本12(如图3所示)支持多达8个天线端口,并通过版本13支持多达16个天线端口。
关于天线端口,3GPP TS 36.211,演进通用无线电接入(E-UTRA)、物理信道和调制(版本13)(在下文中称为“TS 36.211”)描述了:
定义天线端口,使得在其上传送天线端口上的一个符号的信道可以从在其上传送相同天线端口上的另一个符号的信道来推断。每个天线端口有一个资源网格。
通常,经由相同天线端口发送的LTE符号经受相同的信道条件。为了确定天线端口的特征信道,可以为每个天线端口定义单独的参考信号。
关于CSI-RS,TS 36.211,演进通用无线电接入(E-UTRA)、物理信道和调制(版本13),V13.1.0,定义下面的表2并且描述:
分别使用p=15、p=15,16、p=15,...,18、p=15,...,22、p=15,...,26和p=15,...,30,在一个、两个、四个、八个、十二个或十六个天线端口上发送CSI参考信号。
表2:CSI-RS配置的聚合
参考信号序列rl,ns(m)由3GPP TS 36.211定义:
其中,ns是无线电帧内的时隙号,并且l是时隙内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数。在TS 36.211的7.2节中定义伪随机序列c(n)。
伪随机序列发生器应该在每个OFDM符号的起始处
用下述等式初始化
其中,
继续示例DL参考信号,在LTE版本9中引入定位参考信号(PRS)以增强LTE定位功能。具体地,PRS支持在多个LTE小区上使用UE测量来估计给定UE的地理位置。
现在转到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类似于LTE DL,参考信号也用在LTE上行链路(UL)中。LTE定义了UL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UL探测参考信号(SRS)。UL解调参考信号(DM-RS)由基站用于信道估计,以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相干解调。在LTE中,DM-RS仅在专门分配用于PUSCH/PUCCH传输的RB内发送,并且跨越与相应物理信道相同的频率范围。UL探测参考信号(SRS)由基站用于CSI估计,以支持上行链路信道相关调度和链路自适应。在信道互易的情况下,SRS也可以用于基站以获得DL的CSI估计。
关于LTE中的CSI反馈,DL信道相关调度是LTE的关键特征,其根据例如包括干扰情况的瞬时DL信道条件来选择DL传输配置和相关参数。为了支持DL信道相关调度,给定UE将CSI提供给演进节点B(eNB)。eNB使用该信息进行调度决策。CSI可以由一条或多条信息组成,该信息例如是秩指示(RI)、预编码器矩阵指示(PMI)或信道质量指示(CQI)。RI可以提供关于要使用的传输秩的推荐,或者可以提供应该用于向UE的PDSCH传输的优选层的数量。PMI可以指示用于PDSCH传输的优选预编码器。CQI可以表示最高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实现例如最多10%的块错误概率。RI、PMI和CQI的组合一起形成到eNB的CSI反馈报告。CSI报告中包括的信息可以取决于UE的配置报告模式。例如,在一些情况下,除非UE处于空间复用多天线传输模式,否则不需要报告RI和PMI。
在长期演进(LTE)中,使用多天线技术来实现改进的系统性能,包括改进的系统容量(每个小区的用户更多)、改进的覆盖范围(更大小区的可能性)以及改进的服务提供(例如,更高的每用户数据速率)。可以以不同方式利用发射器和/或接收器处的多个天线的可用性来实现不同的目标。例如,发射器和/或接收器处的多个天线可用于以提供天线分集来对抗无线电信道上的衰落。发射器和/或接收器处的多个天线可用于以某种方式“整形”整个天线波束,这可称为天线波束形成。例如,天线波束成形可以用于在目标接收器的方向上最大化整体天线增益或者抑制特定的显著干扰信号。多个天线可以用于天线空间复用,其指的是发射器和接收器处的多个天线同时可用于在无线电接口上创建多个并行通信“信道”。天线空间复用可以在有限带宽内提供高数据速率,这被称为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处理。
现在转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CI指的是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中形成和发送DCI的预定义格式。DCI格式通知UE如何获得在同一子帧中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上发送的数据。它携带UE的细节,例如,资源块的数量、资源分配类型、调制方案、冗余版本、编码率等,其帮助UE从资源网格中找到并解码PDSCH。在PDCCH中存在在LTE中使用的各种DCI格式,并且示例不同的DCI格式包括在下面的表3中
表3-示例DCI格式
表4中示出了示例DCI格式,其包含DCI格式2的字段。
表4-DCI格式2
一般地参考图4,关于三维(3D)波束系统(其也可以称为波束形成系统),3D波束系统(例如,3D波束系统400)可以探测水平角和仰(垂直)角。此外,与仅考虑水平角的传统2D波束形成系统相比,3D波束形成可以实现更好的自由度。3D波束形成系统使用有源天线系统(AAS)技术来调整水平天线端口以及垂直方向上的天线单元的天线权重。特别参考图4,示例3D波束402的特征可以在于波束发射方向404和波束宽度ΔB。波束发射方向404可以由水平角406和仰角408描述,其中,ψ表示水平角,并且θ表示波束402的仰角。波束宽度ΔB表示3D波束402可以跨越的宽度。实际上,3D波束通过其3dB波束宽度而被区分。因此,总而言之,可以通过参数水平角、仰角和波束宽度(ψ,θ,ΔB)来表征3D波束。如图所示,可以通过水平角406(在x和y平面中)和仰角(在x和z平面中)来区分发射方向404。
现在转向全维(FD)多输入多输出(MIMO),FD-MIMO通常包括具有二维天线阵列的基站,该阵列支持多用户联合仰角和方位角波束形成。与版本12中的传统系统相比,这将导致更高的小区容量。最近的研究表明,利用FD-MIMO技术,LTE系统可以实现3-5倍性能增益小区容量和小区边缘吞吐量。
如上所述,LTE已经引入了CSI-RS,其可以用于所有UE的DL信道CSI估计。在版本10中指定了多达8个天线端口,并且在版本13中指定了多达16个天线端口。CSI-RS设计原理是3D MIMO系统的基础之一。
在此可以认识到,当前的LTE参考信号可能不适合未来的蜂窝(例如,新无线电)系统。
发明内容
这里描述了可配置的参考信号。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装置可以获得参考信号配置,其中,参考信号配置包括为参考信号分配的时间和/或频率资源。参考信号配置可以进一步包括为参考信号分配的空间资源。此外,该装置可以根据参考信号配置发送参考信号,使得至少一个设备从参考信号获得信息。与参考信号相关联的时间资源可以包括下述部分的至少一个:分配参考信号的开始时间、其间分配参考信号的时间间隔的数量、分配参考信号的时间模式或参考信号是否是周期性的指示。在一个示例中,参考信号配置是与时间间隔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特性的函数。与参考信号相关联的频率资源可以包括下述部分的至少一个:分配参考信号的起始频率、分配参考信号的子载波的数量、分配参考信号的频率模式或跳频模式的指示。参考信号配置可以包括由参考信号执行的一个或多个功能,该一个或多个功能包括控制信道解调、数据信道解调、干扰测量、信道状态信息测量、无线电资源管理测量、波束扫描、波束形成训练、时间和频率偏移跟踪或同步。
这里还认识到,随着系统(例如,NR系统)中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增加,参考信号(RS)开销可能增加到不可接受的水平。与当前方法相比,本文描述的实施例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提供增强且更有效的设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电路。该装置通过其通信电路连接到网络,例如新的无线电(NR)网络。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在该装置的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由该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使该装置执行操作。例如,该装置可以获得与一个或多个终端相对应的上下文信息。基于上下文信息,该装置可以定义用于由一个或多个3D波束覆盖的点区域。该装置可以将一个或多个3D波束分配给相应的点区域。基于该分配,该装置可以识别彼此不相邻的3D波束,并且该装置可以使用相同的天线端口向相应的点区域发送被识别为彼此不相邻的3D波束。此外,基于上下文信息,该装置可以定义其中不存在终端的至少一个空点区域,并且该装置可以不向空点区域分配波束。在一个示例中,基于分配,该装置识别彼此相邻的3D波束,并且经由不同的天线端口发送被识别为彼此相邻的3D波束。该装置可以通过周期性地从一个或多个终端接收地理数据来获得与一个或多个终端相对应的上下文信息。地理数据可以指示相应终端的物理位置。3D波束可以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并且天线端口可以包括CSI-RS端口。此外,上述装置可以是无线电接入网络的一部分。例如,该装置可以是e节点B或类似e节点B的实体的一部分。
在另一示例实施例中,一种装置可以基于与多个移动设备中的每一个相关联的位置信息,形成发送到小区内的区域的第一宽波束。该装置可以从该区域内的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中的每一个接收报告,每个报告指示与相应移动设备相关联的最佳宽波束。基于所接收的报告,该装置可以将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的所选择的移动设备分组为第一簇,并将第一宽波束发送到第一簇,其中,与所选择的移动设备相关联的最佳宽波束可以是第一宽波束。此外,该装置可以从第一簇中的一个或多个所选择的移动设备接收与移动设备的第二簇相关联的第二宽波束的指示。该指示可以将第二宽波束识别为干扰波束,并且可以存在多于一个干扰波束。因此,该装置可以使用不同的天线端口分别将第一宽波束和第二宽波束发送到第一和第二簇。此外,当没有从第一簇中的任何移动设备接收到将第三宽波束识别为干扰波束的指示时,该装置可以使用相同天线端口分别将第一和第三宽波束发送到第一和第三簇。
提供本发明内容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介绍概念的选择,这些概念将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内容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此外,所要求保护的主题不限于解决在本公开的任何部分中提到的任何或所有缺点的限制。
附图说明
可以从结合附图通过示例给出的以下描述获得更详细的理解,在附图中:
图1描绘了每个资源块的示例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分配。
图2描绘了每个资源块的示例解调参考信号(DM-RS)分配。
图3描绘了每个资源块的示例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分配。
图4描绘了示例3D波束。
图5描绘了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示例高数据速率(室内)用例。
图6描绘了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示例高密度用例。
图7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的与不同带切片混合的不同参数配置(numerology)。
图8描绘了本文描述的实施例的示例用例。
图9描绘了用于不同参数配置的示例参考信号(RS)配置。
图10描绘了由多个时间间隔共享的示例RS。
图11描绘了与相邻时间间隔共享的示例RS。
图12描绘了具有不同长度的不同时间间隔的示例RS配置。
图13描绘了具有相同长度的时间间隔的示例RS配置。
图14示出了针对不同参数配置的用于控制信道的解调的示例RS配置。
图15示出了用于控制信道的解调的示例专用RS配置。
图16A和16B示出了用于初始接入的示例波束形成参考信号(BF-RS)。
图17A和17B描绘了用于数据传输波束配对的示例BF-RS配置。
图18A和18B是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用于示例按需RS配置/重新配置的调用流程。
图19A和19B是根据另一示例实施例的在集中式架构内实现的示例按需RS配置/重新配置的调用流程。
图20是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示例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图。
图21描绘了每个子帧的示例CSI-RS分配。
图22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使用与用户设备(UE)相关联的上下文的示例固定波束形成的调用流程。
图23示出了可以由图22的调用流程形成的非相邻3D波束的示例。
图24是图23中所示的非相邻3D波束的2D网格表。
图25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基于时分的CSI-RS端口重用资源分配的示例。
图26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基于频分的CSI-RS端口重用资源分配的示例。
图27是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可以形成的非相邻(动态)3D波束点的示例。
图28是示出可以形成图27中所示的波束点的波束点分配的示例的调用流程。
图29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基于时分的CSI-RS端口重用资源分配的示例。
图30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基于频分的CSI-RS端口重用资源分配的示例。
图31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与UE相关联的示例图形用户界面。
图32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示例系统,其中,存在作为第1层波束的宽波束和作为第2层波束的窄波束。
图33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如何可以形成簇间CSI-RS波束和簇内CSI-RS波束的示例的调用流程。
图34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宽波束(WB)CSI-RS资源分配的示例。
图35是2D网格表,其示出了具有簇间CSI-RS重用的第2层波束CSI-RS资源分配的示例。
图36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用于具有大小2的基于KP的CSI-RS的端口类格式的示例。
图37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用于具有大小2的波束成形的CSI-RS的端口类格式的示例。
图38是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用于具有相邻端口缩减的CSI-RS的调用流程。
图39是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用于选择端口类格式的流程图。
图40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用于全信道估计的基于KP的CSI-RS端口重用资源分配的示例。
图41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基于KP的CSI-RS端口重用资源分配的另一示例。
图42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用于全信道估计的波束形成的CSI-RS端口重用资源分配的示例。
图43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波束形成的CSI-RS端口重用资源分配的另一示例。
图44是示出具有多个端口的示例前载DM-RS模式的图。
图45是示出传输时间的中心符号中的示例DM-RS布置的图。
图46是示出用于随时间扩展的较高移动性场景的示例DM-RS的图。
图47A示出了在同一用户的两个子帧之间共享的示例。
图47B示出了以相同方式预编码的两个不同用户的子帧之间的共享的示例。
图48是示出经历相同预编码但具有不同DM-RS模式的两个捆绑PRB的示例的图。
图49是示出在可用带宽上的特定资源中分配的示例跟踪参考信号(TRS)的图。
图50A描绘了没有分配TRS的示例。
图50B描绘了在频率上为TRS分配多个资源的示例。
图50C描绘了在时间上分配更高密度的TRS的示例。
图51是示出用于探测参考信号(SRS)的具有不同参数配置的示例子带的图。
图52是示出SRS资源的示例固定参数配置的图。
图53A示出了示例通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可以体现本文描述和要求保护的方法和装置。
图53B是根据本文所示实施例的被配置用于无线通信的示例装置或设备的框图。
图53C是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示例性无线电接入网络(RAN)和核心网络的系统图。
图53D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RAN和核心网络的另一系统图。
图53E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RAN和核心网络的另一系统图。
图53F是示例性计算系统90的框图,其中,可以包含图53A、53C、53D和53E中所示的通信网络的一个或多个装置。
图54是示出在给定持续时间T中用具有预留资源以不同参数配置发信号通知的示例SRS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初始问题,3D多输入多输出(MIMO)在本文中可以被称为5G MIMO或新无线电(NR)MIMO,但不限于此。
在此可以认识到,用于实现3D MIMO的直接方法是为每个发射天线单元分配一个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信号(RS)(CSI-RS)端口。然而,在此进一步认识到,在该方法中,基站处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将受到CSI-RS端口的可用数量和时频资源块中的可用资源元素的限制,从实际系统设计和标准化观点来看,在基站处拥有更多天线数量是不可能的。目前,有两种方法用于全维(FD)MIMO(FD-MIMO)的CSI-RS设计以支持多达16个天线端口:波束形成的CSI-RS和非预编码的CSI-RS方案,现在通过背景技术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描述。
关于波束成形的CSI-RS的当前方法,为了获得相对准确的3D MIMO信道估计和CSI,用仰角波束加权矢量预编码在每列中的发射天线单元上发送的CSI-RS符号。因此,对于每个仰角波束,仅将一个CSI-RS端口分配给在一列中的发射天线单元。使用所有水平端口,并且不同的列使用不同的CSI-RS端口。用加权矢量预编码每个列以形成所需的仰角波束。
例如,关于仰角波束1,用加权矢量预编码在第一列中的发射单元上发射的CSI-RS符号,并且具有相同加权矢量的相同过程被应用于第二列的发射天线单元。因此,如果存在Nh个水平端口,则重复该过程直到最后一列。然后,对于仰角波束2,将用不同的加权矢量预编码CSI-RS。对于仰角波束2和剩余的仰角波束,将重复相同的过程。因此,每个仰角波束将具有不同的CSI-RS配置,其每个发送CSI-RS的RB使用不同CSI-RS端口/RE。假设存在Q个仰角波束,则需要Q×Nh个CSI-RS端口/RE来发送用于上述FD-MIMO系统的CSI-RS。
因此,在一些FD-MIMO系统中,对于每个仰角波束,一个CSI-RS端口被分配给一列中的发射天线单元。用形成所需仰角波束的加权矢量预编码在一列中的发射天线单元上发射的CSI-RS符号。对于仰角波束UE将搜索其水平预编码矩阵并计算信道质量指示(CQI)。对每个仰角波束重复这些过程。UE将测量一个或多个波束形成的CSI-RS资源。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选择最佳仰角波束作为具有最大CQI的仰角波束。UE可以将波束的信道信息报告给eNB或者选择最佳波束,并使用CSI报告机制将波束索引和相应的CSI报告给eNB。CSI报告(例如CQI和/或PMI和RI)与所选择的波束相关联。
关于非预编码CSI-RS(其也可以被称为基于克罗内克积(Kronecker-Product(KP))的CSI框架)的当前方法,基于KP的CSI-RS基于下述假设:可以分别通过方位角和仰角域信道Hh和Hv之间的KP来近似eNB与UE之间的3D信道H3D,
在阵列的垂直轴和水平轴上的单元上传输CSI-RS端口。UE可以配置有多个CSI过程——与方位角CSI-RS资源相关联的一个CSI过程以及与仰角CSI-RS资源相关联的另一个CSI过程。这些CSI过程用于与UE分开地获得方位角和仰角维度的预编码器信息。在eNB处,方位角和仰角预编码器信息用于形成具有克罗内克(Kronecker)结构的2D预编码器。作为示例,可以在eNB处从CSI反馈形成64端口预编码器,该CSI反馈由方位角中的8端口预编码反馈和仰角中的8端口预编码反馈组成。因此,对于基于KP的CSI-RS方案,与当使用直接方法时的NhNv相比,所需的CSI-RS端口的总数等于Nh+Nv-1。
在此可以认识到,基站处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可以增加到例如32个天线端口或更多。此外,波束形成的CSI-RS和非预编码的CSI-RS可以改进上面概括的方案以支持更多的天线端口。此外,对于5G系统,可以在基站处实现显著增加数量的天线,以进一步增加小区容量,例如,增加10x的性能增益。例如,eNB可以使用具有几百个天线的天线阵列,其同时服务于相同时频资源中的许多UE。不受理论束缚,在示例大规模MIMO系统中,随着发射天线的数量增加到无穷大(非常大),两个随机信道实现的互相关减小到零,并且不会从共同调度和多个接入产生多用户干扰。这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吞吐量,并且它可以是节能的、安全的、鲁棒的和高效的(例如,高效地使用频谱),这使得大规模3D MIMO成为5G蜂窝系统的潜在关键使能技术。
现在转到NR帧结构,子帧可以是自包含的,使得子帧可以包含用于许可、数据和A/N确认的控制信息。此外,自包含子帧可以在其资源内具有可配置的UL/DL/侧链路分配和参考信号。在一些情况下,时间间隔X(例如,间隔-X)可以包含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地呈现的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DL传输部分、保护和UL传输部分。时间间隔X的DL传输部分可以包含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和/或参考信号。时间间隔X的UL传输部分可以包含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和/或参考信号。
关于NR波束形成的接入,在此可以认识到,在较高频率处的无线信道的特性可能与其上当前部署LTE网络的亚6GHz信道明显不同。在此进一步认识到,设计用于更高频率的新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并且同时克服这种更大的路径损耗可能是一个挑战。除了这种较大的路径损耗之外,较高的频率由于不良衍射导致的阻挡而受到不利的散射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此可以认识到,MIMO/波束成形对于保证接收器端的足够信号电平可能是关键的。
在一些情况下,仅依靠数字预编码来补偿较高频中的附加路径损耗可能不足以提供与低于6GHz的类似的覆盖。因此,使用模拟波束成形来实现额外增益可以是结合数字预编码的替代方案。可以使用许多天线单元形成足够窄的波束,这可能与LTE评估所假设的情况完全不同。对于大的波束形成增益,波束宽度相应地趋于减小,并且因此具有大的定向天线增益的覆盖波束可以覆盖整个水平扇区区域,具体地,例如在3扇区配置中。
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在时域中使用被引导以覆盖不同服务区域的窄覆盖波束的多个传输。子阵列的模拟波束可以在每个OFDM符号上被引导朝向单个方向,并且因此子阵列的数量可以确定波束方向的数量以及在每个OFDM符号上的相应覆盖。为此目的提供多个窄覆盖波束可以称为“波束扫描”。对于模拟和混合波束形成,波束扫描对于提供NR中的基本覆盖可能是关键的。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对于具有大规模MIMO的模拟和混合波束成形,在时域中使用被引导以覆盖不同服务区域的窄覆盖波束的多个传输对于覆盖NR中的服务小区内的整个覆盖区域可能是关键的。
3GPP TR 38.913定义了新无线电(NR)技术的场景和要求。对于eMBB、URLLC和mMTC设备施加可能与本文所述实施例相关的要求的示例关键性能指标(KPI)总结在下面的表5中。
表5-eMBB、URLLC和mMTC设备的示例KPI
如下面进一步描述的,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帮助实现增强的移动宽带(eMBB)。eMBB的示例部署场景包括室内热点、密集城区、农村区域、城市宏区域和高速区域。室内热点通常是指每个站点/TRP(发送和接收点)的小覆盖区域以及建筑物中的高用户吞吐量或用户密度。此部署场景的主要特征包括高容量、高用户密度和一致的用户体验。
密集的城市微蜂窝部署场景通常关注具有或不具有微TRP的宏TRP。密集的城区通常是指用户密度和交通负荷较高的区域,例如在市中心和其他密集的城区。此部署场景的主要特征包括高业务负载、室外覆盖以及室外到室内覆盖。农村部署场景通常侧重于更大和连续的覆盖。该场景的主要特征包括连续的广域覆盖以及支持高速车辆。城市宏小区部署场景通常侧重于大型小区和连续覆盖。这种场景的主要特征包括城市地区的连续和无处不在的覆盖。关于高速区域,在此可以认识到,对车辆、火车和飞机的移动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长。虽然一些服务是现有服务的自然演进(例如,导航、娱乐等),但是一些其他服务代表全新的场景,例如商用飞机上的宽带通信服务(例如,通过机载集线器)。所需的移动程度取决于具体的用例。在一个示例用例中,速度可以大于500km/h。
另一示例部署场景是用于大规模连接的城市覆盖。大规模连接场景的城市覆盖通常侧重于大型小区和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的连续覆盖。这种场景的主要特征包括非常高的mMTC设备连接密度的城市地区的连续和无处不在的覆盖。此部署场景可能适用于评估连接密度的关键性能指标(KPI)。作为又一示例,高速公路部署场景侧重于车辆以高速行驶在道路上的场景。在这种场景下评估的关键性能指标(KPI)包括在高速/移动性下的可靠性/可用性(以及因此频繁的切换操作)。另一个示例部署场景是用于连接的汽车的城市网格,其侧重于位于城市区域中的高度密集部署的车辆。例如,这种场景可以包括通过城市网格的高速公路。在该场景下评估的示例KPI是高网络负载和高UE密度情况下的可靠性/可用性/延迟。
现在参考图5,描绘了针对eMMB室内场景(例如,办公室或住宅)的示例用例,其关注于每个波束或发送和接收点(TRP)的小覆盖区域以及用于建筑物中的用户吞吐量或用户密度的大量3D MIMO波束。该部署场景的关键特征可以包括高容量、高用户密度以及与固定或游牧移动性一致的室内的用户体验。因此,3D MIMO波束可以是静态的或缓慢变化的,如图5所示。
还参考图6,描绘了针对eMMB室外或室外到室内场景的示例用例,其侧重于每个区域的大量数据业务的传输(业务密度)或者用于大量连接的数据的传输(连接密度),这在部署中可能需要大量3D MIMO波束。该部署场景的主要特征可以包括例如大量和高容量上载和下载数据以及高用户密度,其可以取决于时间(例如,早晨、傍晚、工作日、周末等)和位置(例如,在购物中心、市中心的街道、体育场中的行人;在密集的市中心的公共汽车中的用户等)。该用例可以包括静止物体或游牧室内移动性或非常慢的(例如,行人)移动性或室外移动性(例如,汽车的室外移动性)。因此,3D MIMO波束可以更动态地分布(与图5相比),如图6所示。
在当前的3GPP LTE系统中,在此可以认识到,当前参考信号设计为NR系统带来了问题。为了举例的目的,现在,在下面以较高的层次总结了这些问题的一些。在某些情况下,参考信号引入了不希望的时间和频率资源开销。当前参考信号可能不支持NR功能要求,例如波束扫描和波束成形训练。此外,在此可以认识到,对于参考信号的现有方法不支持在灵活帧结构内混合的不同参数配置。
关于时间和资源开销,当前LTE具有固定的周期性参考信号,例如CRS和CSI-RS,并且无论系统是否需要参考信号,参考信号总是开启(ON)。此外,当前LTE具有用于特定功能的专用参考信号,例如,用于数据信道解调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用于CSI测量的CSI-RS等。在一些情况下,当前LTE具有占用整个频率带宽的参考信号,例如CRS和CSI-RS。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参考信号是冗余的。这里还可认识到,可以在NR系统中放大上述开销问题,因为与LTE系统相比,NR系统可以支持更多天线。
另外,当前的LTE参考信号方案不支持用于支持具有不同带切片(例如,参数配置子带)的不同设备或服务(例如,eMBB、URLLC和mMTC)的不同参数配置,如图7所示。例如,在此可以认识到,当前LTE参考信号可能使URLLC设备的低延迟要求失败,URLLC设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非常低的延迟(例如,0.5ms的数据平面延迟)。在此可以认识到,与支持不同的混合参数配置相关的问题可以适用于各种(例如,所有)NR场景/用例,例如图8中所示的那些。
现在描述实施例,其解决与提供可配置的参考信号有关的问题,使得NR系统可以更有效和灵活。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分配参考信号以支持不同的数字和不同的RS函数。在一个示例中,参考信号配置包括用于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与参考信号相关联的示例时间资源可以包括下述部分的至少一个:分配参考信号的开始时间、其间分配参考信号的时间间隔的数量、分配参考信号的时间模式、参考信号是否是周期性的指示等等。与参考信号相关联的示例频率资源可以包括下述部分的至少一个:分配参考信号的起始频率、分配参考信号的子载波(或组)的数量、分配参考信号的频率模式、跳频模式的指示等。此外,可以为波束形成的RS配置空间域分配,如下面进一步讨论的。
现在参考图9,示出了用于混合参数配置的示例性NR-RS分配。示例参考信号被分配用于不同的子带,如图9中的数字所示。例如,RS1对应于子带1,并且RS2对应于子带2,等等。应当理解,为了示例的目的示出了五个参考信号,例如,但实施例不限于所示的示例。如图所示,每个参考信号可以具有相应的配置,其可以包括时间(t)、频率(f)和空间(s)资源。此外,每个RS可以适用于具有不同子载波间隔和符号长度的不同参数配置。根据所示实施例,示例子载波间隔包括宽、中和窄子载波间隔。例如,如图所示,RS1(t1,f1,s1)表示仅在子带1中为宽子载波间隔参数配置分配的可配置RS,其具有特定的跳频模式并持续N1个时间间隔。如图9中所示,可以配置关于时域和频域的分配。例如,在两个RS资源元素(RE)之间的时域缩放可以被配置为i个符号,并且两个RS RE之间的频域中的缩放可以被配置为j个子载波。另外,在一个示例中,RS配置可以表示时间或频率上的连续RE配置,例如,在频率上的多个子载波内连续被分配的RS2(t2,f2,s2)(图9)。
如本文所述,NR-RS(或简称RS)可专用于参数配置或共用于多个参数配置。在一些情况下,关于每个子带的每个参数配置,RS分配可以例如在下述方面是不同的:频率资源、时间资源、空间资源、以时间间隔数量计的持续时间(在图9中表示为间隔-X)、频率持续时间(frequency duration)或跳频模式。在一些情况下,关于单个或多个子带中的多个参数配置,RS分配可以例如在用于多参数配置的通用配置中彼此相同,以服务于特定功能来减少系统开销。
参考信号配置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可配置字段,例如表6中列出的示例字段。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例如所有)字段来配置给定RS。在一些情况下,每个配置可以包括多个RS分配,其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参考信号,例如解调参考信号(DM-RS)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此外,多个RS分配可以应用于相同RS类型的不同时间和频率资源。可以使用诸如物理资源块(PRB)(12个子载波的组)的子载波组。可以通过下面的表6中的j个子载波的数量来测量给定频域中的资源分配。
表6-示例可配置的NR-RS字段
关于宽子载波间隔参数配置,为了实现低延迟要求,可以在每个时间间隔X的DL持续时间和UL持续时间的开始分配RS。如果应用跳频,例如,可以在每个跳频模式的每个时间间隔X的DL持续时间(例如,DL RS)和UL持续时间(例如,UL RS)的开始处分配NR-RS,如图9中的RS1所示。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由多个时间间隔共享在给定时间间隔X的开始分配的RS。这可以适用于低速场景,例如图10中所示,其中,RS的一个分配由三个时间间隔共享。应该理解,该示例不限于宽子载波间隔参数配置。现在参考图11,在又一示例中,关于宽子载波间隔参数配置,可以分配RS以在相邻时间间隔之间共享,例如,由于短时间间隔X和/或缺少符号资源。
NR的给定时间间隔X的长度可以是可变的,并且在每个时间间隔X内,DL和UL持续时间也可以变化。在一些情况下,即使具有相同长度的时间间隔X,所包含的符号和子载波的数量也可以是不同的。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RS可以针对不同的时间间隔X具有不同的配置,并且该配置可以是时间间隔X的长度的函数,如图12所示。在另一个示例中,给定的RS可以对于DL和UL持续时间具有不同的配置,并且所述配置可以是每个时间间隔X的DL持续时间的长度或每个时间间隔X的UL持续时间的长度的函数。在另一个示例中,给定的RS配置可以是每个给定时间间隔X的符号数和子载波数的函数。在一些情况下,RS配置可以在相同的时间间隔之间变化,如图13所示。因此,如上所述,参考信号配置可以是与参考信号的时间间隔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特性的函数。
参考信号可以服务于不同的功能,并且因此这里描述的参考信号配置可以包括由相应的参考信号执行的一个或多个功能。在一些情况下,无论RS是用于UL还是DL,它都可以被配置用于多种功能,例如但不限于控制信道解调、数据信道解调、干扰测量、CSI测量、无线电资源管理(RRM)测量、波束扫描、波束形成训练、时间和频率偏移跟踪或同步。因此,给定的RS分配可以静态地、半静态地或动态地配置为服务于不同的功能。在一个示例中,给定RS配置服务于单个功能。在另一示例中,给定RS配置服务于多个功能(例如,干扰测量和CSI测量或波束训练和RRM测量),例如,以增强NR的系统资源效率。
关于控制信道解调,在一个示例中,可以在每个时间间隔X的DL/UL持续时间的前导符号处配置RS,以用于解调DL/UL控制信道的功能。在某些情况下,RS仅需DL/UL控制信道,并且在每个参数配置不同。在某些情况下,RS在多个参数配置中共享或专用于不同的参数配置。图14描绘了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如何为混合参数配置的控制信道配置和分配公共子带解调RS的示例。如图所示,RS RE可以间隔j个子载波。图15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如何为混合参数配置的控制信道配置和分配专用解调RS的示例。
关于数据信道解调,与用于解调DL/UL控制信道的配置相比,参考信号可以具有用于解调DL/UL数据传输的不同配置。在一个示例中,RS可以仅需DL/UL数据传输,并且可以在每个参数配置不同。图12示出了被配置用于解调DL和UL数据传输的RS的示例。应该理解,不排除其他配置。
关于CSI测量,RS可以被配置用于CSI测量和CSI反馈报告,其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每个天线端口不超过一个CSI-RS RE。在一些情况下,由于NR系统中的大量天线端口,NRCSI-RS可以处于非周期模式以减少资源开销。在其他情况下,取决于用例,NR CSI-RS可以被配置为处于周期性模式。用于CSI测量的参考信号可以基于非预编码和/或基于波束成形。与非预编码RS相比,波束形成的RS可能需要更多资源开销。波束形成的RS可以以非周期模式配置,并且与非预编码RS相比可以更加特定于UE。在一个示例中,可以以周期性模式配置非预编码RS,并且可以基于不同的用例、业务负载、移动性等来配置周期性。
关于TDD系统,由于信道互易性,DL CSI测量可以使用来自UL RS信息的信道估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较不频繁或不定期地配置用于CSI测量的RS配置。
关于用于波束扫描的参考信号,RS可以被预定义用于波束扫描以用于初始接入,例如,用于物理广播信号、同步信号、用于下行链路的系统信息和用于上行链路的随机接入信号。用于该波束扫描功能的RS在本文中可称为波束形成的RS(BF-RS)。在一个示例中,NR节点或TRP可以在所有单独的发射波束上进行波束扫描以覆盖整个区域。在一些情况下,TRP可以与现有LTE架构中的无线电资源头(RRH)相同。图16A和16B示出了示例BF-RS配置,其中,八个波束覆盖整个区域而没有资源重用。在一个示例中,可以将BF-RS预定义为波束宽度或每个NR节点TRP或UE的波束数目的函数。在具有总共32个波束的示例中,BF-RS每个波束扫描周期可能需要32个BF-RS RE(例如,如果波束之间没有RE重用)。BF-RS可以在每个波束扫描周期的开始分配,并且遍及波束扫描持续时间成比例地分布。在一个示例中,可以预定义BF-RS以使用子带分配。给定的BF-RS RE/端口可能每个波束需要k(其中,k是RE的一部分或一个或多个RE)个RE(例如,天线)。当同时发射时,不同的波束可以使用不同的天线端口。如果在不同时间发送不同的波束,则可以使用相同的天线端口。在另一示例中,BF-RS还可以每个波束使用多个RE/多个天线端口。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配置RE和端口的数量。应该理解,图16A和16B示出了示例BF-RS分配,但是波束的BF-RS可以每个波束每个符号被分配多个RE,或者可以每个波束每个符号被分配整个子带RE。
关于BF-RS正交性,对于示例窄波束配置,尤其是对于更高频带,由于每个发射器-接收器波束对的高方向性,可以降低BF-RS对正交性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经由相同的时间/频率/空间资源发送多个波束以减少系统开销。例如,波束1~波束m可以使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并且类似地,波束(m+1)~波束2m、波束(2m+1)~波束3m......可以使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为了进一步通过示例阐明,波束(m+1)指的是波束数m+1。关于示例宽波束配置,还可能需要BF-RS正交性。因此,为了实现BF-RS正交性,可以实现各种机制,例如,时分复用、频分复用、码分复用或(正交覆盖码)(OCC)或空分复用。例如,如果波束1和波束k在空间上彼此分离,则可以使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来发送波束1和波束k。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预定义BF-RS以在一个时间间隔或多个时间间隔中使用连续或不连续的资源/符号。例如,NR节点可以每个时间间隔预定义M个符号/RE,并配置N个时间间隔以覆盖一个波束扫描周期。在该示例中,每个波束扫描周期使用的总时间资源是M*N个符号。
在另一个示例中,BF-RS可以使用每个参数配置的专用资源来预定义,或者配置有用于所有参数配置的公共资源。在公共资源示例中,具有不同参数配置的UE可以搜索公共资源区域以进行波束扫描的初始接入。公共资源可以节省系统资源并减少资源开销。可以在DL和UL方向上进行波束扫描。对于具有DL和UL的信道互易性的TDD系统,可以简化或跳过用于上行链路的波束扫描。BF-RS可以包括主系统信息。这种信息的示例可以包括与在LTE系统的MIB/SIB1/SIB2中捕获的信息类似的信息。没有主要信息,给定的UE可能无法接入系统。BF-RS还可以包括辅助系统信息,其指的是除主系统信息之外的系统信息。BF-RS还可以包括同步信号。在一个示例中,可以预定义主系统信息BF-RS的配置和同步信号BF-RS的配置,使得UE可以在接入系统之前处理该信息。例如,可以向UE预先提供相关配置参数(例如,使用空口提供),或者可以将配置参数预加载到UE上。或者,可以在针对不同操作模式的规范中指定这些配置参数。在一个示例中,可以使用系统信息广播或专用信令将辅助系统信息BF-RS的配置参数传递给UE。
关于用于数据传输波束对的波束成形训练的参考信号,根据一个示例,RS可以被配置为UE特定的RS。用于波束成形训练的RS可以是按需的,例如响应于包括波束成形训练请求的UE的反馈、响应于UE的UL控制信令或者响应于NR节点或TRP处的事件触发。对于特定UE,可以基于波束成形训练测量结果使用多个波束。关于数据传输的波束宽度,在一些情况下,用于数据传输的波束可以是与初始接入波束相同的波束宽度。然后,对于特定UE或一组UE,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选择在其上实现波束调整和对准的波束子集。参考图17A和17B,例如,关于特定UE或一组UE,NR节点或TRP可以选择波束1、2、3和4(B1,B2,B3,B4)来进行用于数据传输的波束成形训练。可以理解,尽管图17A和17B示出了用于波束成形训练的示例BF-RS分配,波束的BF-RS可以每个波束每个符号被分配有多个RE,根据需要波束的BF-RS可以每个波束每个符号被分配用于RE的整个子带。在另一示例中,与初始接入波束相比,用于数据传输的波束可以具有不同的波束宽度(例如,较窄)。对于特定UE或一组UE,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选择较窄波束的子集来进行波束调整和波束选择。较窄的波束可以是在空间上接近初始接入波束方向的波束。例如,对于特定UE或一组UE,NR节点或TRP可以选择较窄的波束11、12、13和14来进行波束成形训练。波束11、12、13、14可以是在空间上接近初始接入波束1方向/被其覆盖的较窄波束。
关于波束成形/预编码的参考信号,例如用于波束成形训练的BF-RS,RS分配可以考虑将空间划分视为可配置参数。表7中的以下示例字段中的一个或多个可用于通过下文描述的一种方法配置BF-RS。
表7-示例可配置的NR波束形成的RS字段
关于用于RRM测量的参考信号,多功能RS可以用于RRM测量。图18A和18B描绘了用于RRM测量的多功能RS的示例。参考图18A和18B,示出了示例系统1800,其包括多个UE(UE1,UE2,UEm和UEm+1)和NR节点1802(或TRP1802)。应当理解,示例系统1800被简化以便于描述所公开的主题,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补充或替代诸如图18A和18B中所示的系统之类的系统,可以使用其他设备、系统和配置来实现本文公开的实施例,并且所有这些实施例都被认为是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参考图18A,根据所示实施例,在1804,节点1802向每个UE单播相应的RS配置。或者,在1806处,节点1802可以向UE广播RS配置。RS配置可以对于多个UE相同。RS配置也可以对于多个UE不同。因此,RS配置对于一些UE可以相同,而对于其他UE可以不同。在1808处,根据所示示例,节点1802根据相应的参考信号配置发送参考信号,使得至少UE(设备)从参考信号获得信息。在1810,根据所示实施例,UE2触发事件,例如波束改变。响应于该事件,在1812,UE2向节点1802发送按需请求。该请求可以包括对新RS配置的请求。在1814,节点1802基于来自UE2的请求重新配置或更新UE2的RS。在1816,响应于按需请求,将新RS配置发送到UE2。
或者,参考图18B,在1818处,一个或多个UE可以监视例如CSI测量、波束成形测量、RRM测量或干扰测量。在1820,UE可以收集相应的测量。在1822,根据所示示例,节点1802可以重新配置或更新参考信号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的重新配置可以基于例如在节点1802处的触发或事件、给定UE的来自其测量的反馈或者对业务负载的改变。因此,响应于来自至少一个设备或网络的触发、与至少一个设备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测量或网络上的业务负载,可以获得参考信号配置或重新配置。可以基于来自1820的反馈将新RS配置发送到UE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所示示例,在1824,将新RS配置发送到UE1和UEm。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参考信号配置可以是重新配置。
如上所述,关于用于干扰测量的参考信号,可以为干扰测量功能配置多功能CSI-RS或BF-RS。类似地,多功能RS(例如,BF-RS或CRS类RS)可以被配置用于频率和时间跟踪或同步功能。
如上所述,RS可以用作单功能RS或多功能RS以减少系统资源开销。可以针对不同功能不同地配置给定RS。例如,RS配置可以被动态地改变以及基于其执行的功能、不同的参数配置或不同的时间间隔。
此外,RS可以被配置用于特定UE或者配置在非UE特定模式中。在非UE特定模式中,RS可以服务于在小区中或在一个或多个波束的覆盖区域中的多个UE,例如所有UE。用于初始接入的波束扫描的非预编码CSI-RS和BF-RS是可能的多波束覆盖场景的示例。或者,RS可以配置在具有UE特定分配的UE特定模式中,例如,用于数据传输波束配对的波束成形训练RS或用于CSI测量的波束成形的CSI RS。因此,可以为多个设备分配参考信号配置,使得多个设备从参考信号获得信息,或者可以为特定设备分配参考信号配置,使得仅一个设备从参考信号获得信息。。
此外,根据另一示例实施例,可以跨级别(多级)配置参考信号。例如,RS可以被配置为具有非预编码CSI RS的等级1,以及具有用于CSI测量的波束成形/预编码CSI RS的级别2。作为另一示例,RS可以被配置为具有用于初始接入的较宽波束RS的级别1,以及具有用于数据传输波束配对的较窄波束RS的级别2。而且,较宽的波束RS可以用于例如主系统信息,而较窄的波束RS可以用于辅助系统信息。每个级别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每个级别可以具有不同的配置,例如,具有不同持续时间的时域和频域中的不同周期或不同分配。
如上面参考图18A和18B所述,可以按需配置参考信号。按需RS可以由显式UE请求触发或由网络自主触发。UE或网络中的触发可以是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地呈现的以下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
·具有缓冲区报告的缓冲区中的数据可以触发NR DMRS配置。
·服务切换可以触发NR-RS重新配置,以更有效地支持更改的服务类型/参数配置。
·通过UE移动,UE可以请求BF-RS重新配置的波束成形训练过程以调整/重新对准在UE与NR节点或TRP之间的波束对。
·增加/减少的数据业务负载可能会触发NR-RS密度发生变化的NR-RS重新配置。例如,在一段持续时间内具有较少或没有数据业务负载的UE可以触发较小的RS密度的重新配置以减少资源开销并且还减少对相邻UE和小区的干扰。
·基于各种UE测量。
可以触发对新RS配置的按需请求的示例UE测量包括CSI测量和反馈、RRM测量和反馈、波束成形测量和反馈以及干扰测量和反馈。此外,如果值在对应于任何上述测量的UE的反馈报告内改变,则可以触发RS重新配置。例如,CSI反馈报告中的CQI可能由于UE的移动或其他原因而改变K个级别,这可能触发用于波束修复的RS重新配置。
再次参见图18A和18B,示出了按需RS重新配置的示例。根据所示示例,由直接连接到UE的节点1802做出诸如RS配置、波束成形和波束改变的决定。节点1802还可以经由TRP/RRH连接到UE,TRP/RRH可以被称为TRP控制的架构或分布式架构。
现在参考图19A和19B,示出了用于按需RS重新配置的示例集中控制架构1900。在该示例中,UE连接到TPR/RRH 1902,但是TPR/RRH 1904不具有控制能力。因此,通过TRP/RRH1904从NR节点/中央控制器1903向UE/从UE向NR节点/中央控制器1903发信通知诸如RS配置、波束成形和波束改变的信息和决定。应当理解,示例性架构1900被简化以便于描述所公开的主题,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补充或替代诸如图19A和19B中所示的系统的系统,可以使用其他设备、系统和配置来实现本文公开的实施例,并且所有这些实施例都被认为是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仍然参考图19A和19B,根据所示实施例,在1904,节点1903通过TRP/RRH 1902向每个UE单播相应的RS配置。或者,在1906,节点1903可以通过TRP/RRH 1902向UE广播RS配置。RS配置对于多个UE可以是相同的。RS配置对于多个UE也可以是不同的。因此,RS配置对于一些UE可以是相同的,而对于其他UE可以是不同的。在1908,根据所示示例,TRP/RRH根据相应的参考信号配置发送参考信号,使得至少UE(设备)从参考信号获得信息。在1910,根据所示实施例,UE2触发事件,例如波束改变。响应于该事件,在1912,UE2在1913处向节点TRP/RRH1902发送按需请求,节点TRP/RRH 1902将该请求转发到节点1903。该请求可以包括对新RS的请求。在1914,节点1903基于来自UE2的请求重新配置或更新用于UE2的RS。在1915,响应于按需请求,将新RS配置发送到TRP/RRH 1902,其将新RS配置发送到UE2(在1916)。
或者,仍然参考图19A和19B,在1918,UE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监视例如CSI测量、波束成形测量、RRM测量或干扰测量。在1921,TRP/RRH 1902可以从UE收集相应的测量结果并将反馈发送到节点1903。在1922,根据所示的示例,节点1903可以重新配置或更新参考信号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的重新配置可以基于例如节点1903处的触发或事件、给定UE的来自其测量的反馈或者对业务负载的改变。可以基于来自1920的反馈将新RS配置发送到UE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所示示例,在1923,将新RS配置从节点1903发送到TRP/RRH1902,其向UE1和UEm发送相应的RS配置(在1924)。
可以明白,执行图18A、18B和19A、19B中所示的步骤的实体可以是逻辑实体,其可以以存储在诸如图53B和53F中所示的被配置用于无线和/或网络通信的装置或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中并在其处理器上执行的软件(即,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形式实现。即,图18A、18B和19A、19B中所示的方法可以以存储在装置的存储器中的软件(例如,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形式实现,该装置例如是图53B和53F中所示的装置或计算机系统,当由所述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执行图18A、18B和19A、19B中所示的步骤。还应理解,可以由装置的通信电路在装置的处理器及其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软件)的控制下执行图18A、18B和19A、19B中所示的任何发送和接收步骤。
如上所述,可以静态地、半静态地或动态地配置可配置的RS字段元素。而且,如现在进一步详细描述的,根据各种实施例,可以以下述方式接收参考信号配置:经由广播信道在系统信息中接收,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接收,在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元素中接收,或经由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BF-RS配置可以是预定义的或预先提供的。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由系统信息块(SIB)指示RS配置。在一个示例中,RS重新配置的支持时间尺度可以是每640ms或更长。UE,例如连接到NR节点或TRP的所有UE,可以接收系统信息。因此,该方法可适用于静态或半静态场景以及非UE特定RS配置。可以通过扩展当前SIB1来携带下面示出的示例RS配置字段,但是应当理解,NR系统中的信令RS配置字段的实现不限于该示例。
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消息
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来执行RS配置/重新配置。该示例支持的相应时间尺度可取决于可以执行重新配置的速度。在某些情况下,示例时间尺度约为200ms。在一个示例中,除非指定广播或多播方法,否则每个RRC连接的用户存在一个重新配置消息。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NB消息是修改RRC连接的命令。它可以传达资源配置的信息(包括RB、MAC主配置和物理信道配置)。可以通过扩展作为示例的当前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NB消息来携带RS配置字段(示例字段如下所示)。然而,NR系统中的信令RS配置字段的实现不限于以下示例。
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NB消息
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由媒体接入控制(MAC)头中的MAC控制元素(CE)信令指示RS配置/重新配置,其中,适配的时间尺度例如是几十毫秒的量级。可以通过扩展作为示例的当前MAC CE来携带RS配置字段(在下面的表8中示出示例字段)。然而,NR系统中的信令RS配置字段的实现不限于该示例。
表8-MAC CE中的示例RS配置字段
MAC CE字段名称 |
MAC头 |
缓冲区大小1 |
缓冲区大小2 |
... |
... |
RS类型1 |
参数配置索引1 |
开始时间1 |
持续时间1 |
开始频率1 |
频率持续时间1 |
周期1 |
波束数1 |
波束模式1 |
波束重用因子1 |
… |
在又一示例中,可以经由DL控制信道指示RS配置/重新配置。该示例NR-RS通过物理层设计支持配置/重新配置,适配的时间尺度在N个时间间隔的量级上(时间间隔被定义为NR中的xms)。NR-RS配置可以由物理DL控制信道或信号明确指示。在一些情况下,与上述示例相比,该示例可以提供最佳灵活性和适配能力,因为支持NR RS重新配置的较小时间尺度。RS配置字段可以由作为示例的NR DL控制信道承载(在下面的表9中示出示例字段)。然而,应该理解,NR系统中的信令RS配置字段的实现不限于下面的这个示例。
表9-示例RS配置字段DL控制信道
DCI字段名称 |
MCS |
用于预编码的PMI确认 |
... |
RS类型1 |
参数配置索引1 |
开始时间1 |
持续时间1 |
开始频率1 |
频率持续时间1 |
周期1 |
波束数1 |
波束模式1 |
波束重用因子1 |
… |
现在转向可配置参考信号以支持波束扫描和波束成形训练,波束成形是发射器和接收器用于实现后续通信所需的链路预算的机制。NR中的波束扫描可适用于公共控制信令、物理广播信道和RRM测量的传输。这里,公共控制信令可以包括同步信号、用于下行链路的系统信息和用于上行链路的随机接入信道。
关于进行DL波束扫描和波束成形训练,波束扫描可以发送具有较宽发射波束或较窄发射波束的BF-RS。例如,如果较宽的波束用于波束扫描,则波束成形训练可以形成较窄的波束并且以较窄波束的子集(例如,用于波束扫描的较宽波束的区域内的较窄波束可以是子集波束的良好候选者)发送BF-RS以进一步训练/调整用于数据传输的较窄波束。可以基于UE的移动来调整/重新配置波束子集。在一个示例中,如果较窄的波束用于波束扫描,则波束形成训练可以用于波束对对准和调整以用于数据传输。
在其中波束扫描以较窄发射波束发送BF-RS的示例中,NR节点或TRP可以扫过发射波束或选择波束子集。例如,假设有36个发射波束(波束1-36),那么对于波束扫描,NR节点或TRP可以选择具有1+k*m的波束ID,其中,k是可配置的并且M=0、1、2、3、...、(36/K)-1。在其中较窄波束的子集用于波束扫描的示例中,可以进行波束形成训练以扫过与最佳扫描波束相邻的波束。例如,如果波束4是最佳发射扫描波束,则波束2-6或3-5可用于波束成形训练。
在一个示例中,接收器/UE波束扫描是可选的/可配置的,并且它可以使用准全向波束或较宽波束用于接收器波束扫描/训练。在其中使用准全向波束作为接收器波束的示例中,可以减少扫描周期时间。在波束形成训练期间,可以使用较宽波束或较窄波束的子集来选择用于数据传输的最佳接收器波束。在其中较宽波束用作接收器波束的示例中,在波束训练期间,较宽波束的子集可用于进一步波束对准,或者较窄波束的子集可用于波束形成训练。在其中较窄的波束用作接收器波束的示例中,在波束形成训练期间,较窄的波束的子集可以用于进一步的波束对准。或者,可以跳过波束形成训练。
关于UL波束扫描和波束训练,考虑到TDD系统中的信道互易性,在此可以认识到,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跳过或简化UL波束扫描和波束形成训练以减少资源开销。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假设NR-节点或TRP具有相同的发射和接收波束,并且可以对各个UE进行相同的假设。在FDD系统中,UL波束扫描和波束成形训练可以是可选的。当波束扫描和波束形成训练处于开启(ON)模式时,基于DL波束扫描过程结果,UL波束扫描可能不需要使用所有波束进行全波束扫描。在另一个示例中,UL波束扫描可以执行整个覆盖波束扫描。
波束扫描可以以较宽的发射波束或较窄的发射波束发送BF-RS。在其中较宽的波束用于波束扫描的示例中,波束形成训练可以形成较窄的波束并扫过较窄的波束的子集以进一步训练较窄的波束以进行数据传输。如果较窄的波束用于波束扫描,则波束形成训练过程主要用于数据传输的波束对准。如果波束扫描使用较窄的发射波束,则给定UE可以扫过所有发射波束或选择波束子集。例如,假设有16个发射波束(波束1-16),那么对于波束扫描,NR节点或TRP可以选择具有1+k*m的波束ID,其中,k是可配置的,M=1、2、3、...、(16/K)-1。如果较窄波束的子集用于波束扫描,则可以进行波束形成训练以扫过与最佳扫描波束相邻的波束。例如,如果波束4是最佳发射扫描波束,则波束2-6或3-5可用于波束训练。接收器/NR节点或TRP波束扫描可以是可选的,并且它可以使用准全向波束或较宽波束或较窄波束用于接收器波束扫描。如果使用准全向波束作为接收器波束,则可以减少扫描周期时间。在波束形成训练期间,可以使用较宽波束或较窄波束的子集来选择用于数据传输的最佳接收器波束。如果使用较宽的波束作为接收器波束,则在波束形成训练期间,可以使用较宽波束的子集来用于进一步波束对准,或者可以使用较窄波束的子集来用于进一步波束形成训练。如果使用较窄的波束作为接收器波束,则在波束形成训练期间,较窄波束的子集可以用于进一步的波束对准,或者可以跳过波束形成训练。
诸如图形用户界面(GUI)之类的界面可用于帮助用户控制和/或配置与本文所述的可配置参考信号相关的功能。图20是示出使用户能够允许(或禁止)RS配置的界面2002的图。界面2002还使用户能够允许(或禁止)RS波束扫描和波束成形配置。可以理解,可以使用诸如下面描述的图53B和53F中所示的显示器来呈现界面2002。此外,应该理解,界面2002可以根据需要变化。
现在转向特别针对3D MIMO的CSI-RS设计,在当前3GPP系统中,给定用户设备(UE)使用从基站发送的CSI-RS来执行下行链路(DL)信道质量估计。在LTE中,结合参考信号定义天线端口。直到版本12,每个CSI-RS端口被分配给一个天线单元,并且系统可以支持多达8个天线端口,如图21中编号为0-7的框中所示。
因为以正交方式分配参考信号,所以使用直接方法,在此可以认识到CSI-RS开销将随着天线端口的数量线性增长以控制量化误差。对于可以包括大量天线的NR系统,天线端口可包括多于16个端口。例如,可以有32、64、128、256等端口。因此,在此可以认识到CSI-RS开销/密度可能非常大。为了通过示例对直接方法(使用当前4G参数配置的正交方法)进行说明,将一个CSI-RS端口分配给一个天线单元。如果发射天线的数量是64,则每个发送CSI-RS符号的资源块(RB)可以使用大约48%的资源元素(RE)资源,如表10所示。使用归一化,平均9.6%的DL RE资源可以用于CSI-RS,这对于系统来说是很大的开销。因此,在此可以认识到这种直接的方法在5G(NR)系统中可能不实用,特别是考虑到在基站处使用的潜在大量天线。
关于基于KP的CSI-RS方案,如果发射天线的数量是64,则每个发射CSI-RS符号的RB将使用大约11.5%的RE资源,如表10所示。通过归一化,平均2.3%的DL RE资源将用于CSI-RS。在此还可以认识到,随着在5G系统中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增加,RS开销可能增加。
关于对于CSI-RS的示例波束成形方法,如果发射天线的数量是64,则每个发送CSI-RS符号的RB将使用大约36.4%的RE资源,如表10所示。使用归一化,平均7.3%的DL RE资源将用于CSI-RS。随着5G系统中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增加,在此可以认识到RS开销可能增加,这可能对5G 3D MIMO系统等产生问题。
如上面和表10中的分析所指出的,对于在诸如图5和6中所示的NR系统之类的系统中部署的大规模3D MIMO来说,CSI-RS开销可能很大并且是不可接受的。如上所述,CSI-RS可以取出用于数据传输的DL资源(特别是对于波束形成的CSI-RS方法),这可能导致在最大数据吞吐量上的实质性损失。因此,系统可能无法满足eMBB数据速率和密度要求等。
与当前方法相比,本文描述的实施例为CSI-RS提供增强且更有效的设计。例如,可以在保持CSI-RS开销和密度合理地低的同时实现良好的信道估计,这在可以使用大量天线端口的5G系统(以及其他系统)中可能是期望的。
表10-CSI-RS开销计算摘要
在此可以认识到,随着系统(例如,5G系统)中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增加,参考信号(RS)开销可能增加到不可接受的水平。与当前方法相比,本文描述的实施例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提供增强且更有效的设计。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下面详细描述的,CSI-RS端口被重用于固定3D波束系统中的非相邻3D波束。固定的3D波束系统可以指的是下述系统,其中:(1)每个3D波束方向是半持久或持久固定的;并且(2)每个固定的3D波束不向相同的方向发射。在一个示例中,固定3D波束被配置为优化无线电接入网络的操作和资源分配。在一些情况下,或在每个3D波束中,一个CSI-RS端口被分配给在一列中的发射天线单元。可以用形成所需3D波束的加权矢量预编码在一列中的发射天线单元上发送的CSI-RS符号。在一些情况下,每个水平天线可以使用一个天线端口和一个CSI-RS RE。此外,在一些情况下,每个3D波束可以使用所有Nh个水平天线端口,并且每个发送CSI-RS符号的RB可以使用Nh个RE。因此,基于以上,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可以由非相邻3D波束重用CSI-RS端口/RE。UE可以选择最佳3D波束作为例如具有最大CQI的波束。UE可以例如通过使用CQI和/或PMI和RI将所选择的3D波束报告给eNB。
因此,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给定的固定3D波束系统可以最大化非相邻波束中的至少一些(例如,所有)的CSI-RS端口的重用率,这将减少波束形成的CSI-RS开销。这可以适用于各种用例,例如上面描述的高数据速率eMBB,其被应用于固定或游牧场景(例如,办公室、公寓楼)。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如下面详细描述的,CSI-RS端口被重用于动态波束点系统中的非相邻3D波束点。动态3D波束系统可以指的是下述系统,其中:(1)每个3D波束方向是动态的和不规则的;(2)每个动态3D波束不向相同方向发射。关于不规则和动态3D波束,可以基于UE的地理位置信息来定义波束点(例如,参见图27中的点(S)1、S2、S3等)。波束点是指其中一个或多个束覆盖的服务区域。
在一些情况下,读取上行链路(UL)探测参考信号(SRS)信息,并且全信道互易性(例如,对于TDD系统)或部分信道互易性(例如,对于FDD系统)用于DL信道估计(例如,每个UE的离开角(AoD)、到达角(AoA))。基于前述信息,eNB可以每个波束点分配一个或多个3D波束。每个波束点可以基于所选择的3D波束具有其自己的CSI-RS配置。对于非相邻波束点,根据一个实施例,相同的CSI-RS端口/RE可以重新用于参考信令。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在CSI反馈报告中,UE可能不需要向eNB报告波束索引,因为在eNB处已经基于SRS信息形成波束点。
因此,根据前述实施例,动态3D波束系统可以重用所有非相邻波束点的CSI-RS端口,这将极大地减少在NR蜂窝系统中的大量天线的波束形成的CSI-RS开销。
现在参考图22,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CSI-RS端口重用可以在固定的3D波束系统(例如,图22和23中所示的系统2200)中实现。如图22所示,示例系统2200包括eNB2202、MME2204和多个UE,特别是UE1和UE2。应当理解,示例系统2200被简化以便于描述所公开的主题,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补充或替代诸如图22中所示的系统之类的系统,可以使用其他设备、系统和配置来实现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且所有这样的实施例都被认为是在本公开的范围内。还应当理解,可以在各个附图中重复附图标号以指示附图中的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在一些情况下,与UE相关联的上下文信息(例如,速度、服务类型、调度、数据速率等)可用于配置固定的3D波束(如图23所示)以优化无线电接入网络的运营和资源分配。如图22所示,在2205,UE(UE1)可以通过无线电连接请求将上下文信息添加到eNB2202。例如,可以使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来向eNB2202报告上下文信息。或者,如在2212处所示,UE(UE2)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请求向移动性管理实体(MME)2202添加上下文信息。eNB 2202还可以在2208经由其RRC连接建立将诸如调度或数据速率的商定的参数包括到UE1。基于从UE1接收的上下文信息,无线电接入网络(例如,eNB2202)可以配置其3D波束(在2206)。根据所示示例,UE1在2210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继续参考图23,根据替代示例,MME 2204在2214向UE2发送附着接受消息。在2216,MME 2204将UE上下文信息发送到eNB 2202。在2218,基于从UE2接收的上下文信息,无线电接入网络(例如,eNB2202)可以配置其3D波束。eNB2202还可以在2210处经由其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将诸如调度或数据速率的商定的参数包括到UE2。作为响应,在2222,UE2向eNB2202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
在NR中,在此可以认识到,大量波束形成的CSI-RS可以针对能量有效的小区域,如描绘了固定的3D波束的图23所示。参见图23,波束B21、B41、B13和B33是彼此不相邻的波束;波束B11、B31、B23和B43是彼此不相邻的波束;波束B12、B32、B24和B44是彼此不相邻的波束;并且波束B22、B42、B14、B34是彼此不相邻的波束。在一个示例中,这些不相邻波束可以每个发送CSI-RS符号的RB重用相同CSI-RS端口/RE。在一些情况下,每个RE的重叠CSI-RS符号可以均等地共享总功率。图24是描绘图23的波束的分组的二维网格。如图所示,彼此相邻的波束限定相邻波束。例如,波束B22具有相邻波束B11、B12、B13、B21、B23、B31、B32和B33。如上所述,在它们之间具有另一个波束的两个波束限定彼此不相邻的波束。例如,波束B11和B31是彼此不相邻的波束,并且波束B21和B13是彼此不相邻的波束。
在一个示例中,相邻波束,例如形成CSI-RS重用组的所有相邻波束,使用不同的CSI-RS端口用于CSI-RS信号传输。彼此间隔开的非相邻波束可以使用相同的CSI-RS端口用于CSI-RS信号传输,以减少CSI-RS开销。图24描绘了一个示例重用模式,但是应该理解,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更多或更少的波束。
举例来说,假设存在8个水平天线端口,图25中的RB图示出了如何针对每个RB的非相邻波束重用和分配CSI-RS端口/RE的示例。如图所示,每个波束使用8个水平天线端口。根据所示实施例,非相邻波束(例如,组1:B11,B31,B23和B43)全部重用相同的8个CSI-RS RE,其在图25中显示为四个重叠实例,以有效地增强当前的CSI-RS设计来降低CSI-RS开销。类似地,其他非相邻波束组:(B21,B41,B13,B33);(B12,B32,B24,B44);以及(B22,B42,B14,B34),可以重复使用相同的8CSE-RS RE。注意,图25假设总共16个CSI-RS端口用于子帧m,并且接下来的16个CSI-RS端口在下一子帧中被分配,这是基于时分的分配方法。图26示出了基于频分的CSI-RS分配方法,其中,前16个CSI-RS端口分配在子频率1中,并且接下来的16个CSI-RS端口被分配在子频率2中。可以理解,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其他分配方法(例如,聚合同一子帧中的所有32个端口)。
在此可以认识到,在一些情况下,无论NR MIMO系统的天线阵列增长多大,非相邻波束组的数量将不会增加到超过4组,这意味着用于发送CSI-RS的RE的数量不会随着天线波束的数量而增加。在此进一步认识到,每组中的波束数量可以随着3D波束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这可能仅影响每个RE的重叠端口实例的数量。因此,通过使用上述CSI-RS设计,可以以最有效的方式以最大速率重用CSI-RS端口/RE,从而限制CSI-RS开销。
现在转到动态3D波束点系统的CSI-RS端口重用,图27描绘了动态3D波束点的示例。如这里所使用的,波束点是指一个或多个波束下的服务覆盖区域(大多数在一个波束下,如图27所示),并且波束点区域可以重叠。如图所示,波束B16、B10、B7和B5彼此不相邻;波束B11和B1彼此不相邻;波束B13、B9和B4彼此不相邻;波束B12和B3彼此不相邻;并且波束B14和B2彼此不相邻。非相邻波束可以每个发送CSI-RS符号的RB重用相同CSI-RS端口/RE。
图27还包括空波束点S15和S6。空波束点是指物理上不存在的想象波束点。也就是说,在该点区域中没有UE需要服务,并且不需要发送CSI-RS端口来创建波束点。相邻波束点指的是彼此相邻的波束点。相邻的波束点可以包括彼此重叠的覆盖区域。如图所示,波束点S1、S2、S3、S4和S5是相邻波束点的示例。非相邻波束点是指在彼此之间具有另一个波束点或空波束点的两个或更多个波束点。如图27所示,波束点S2和S8是彼此不相邻的波束点,并且S5和S7是彼此不相邻的波束点。
还参考图28,示例系统2800包括eNB 2802和多个UE,特别是波束点S1中的UE1、波束点S1中的UE2、波束点S2中的UEm以及波束点S2中的UEm+1。如图所示,为了在具有不规则和动态3D波束的小区中形成波束点,终端(例如,图28中的UE)可以周期性地向NR节点或TRP(例如,eNB 2802)报告它们的地理位置信息。应当理解,示例系统2800被简化以便于描述所公开的主题,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补充或替代诸如图27和28中所示的系统之类的系统,可以使用其他设备、系统和配置来实现本文公开的实施例,并且所有这些实施例都被认为是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例如,所示的eNB 2802以及通常在此提及的任何eNB可以由类似eNB的实体(例如,NR节点、TRP、RRH等)或作为无线电接入网络的一部分的装置等替代地实现。
仍然参考图28,根据所示示例,在2804,eNB 2802向UE中的每个发送定位参考信号(PRS)。在2806,每个UE使用PRS估计其位置。在一些情况下,如在2806处所示,UE可以使用DLRS来报告其位置信息。PRS可以支持在多个NR小区上使用终端测量来估计终端的地理位置。应当理解,UE 2802可以根据需要获得UE的位置信息。例如,可以使用GPS(通过UE)或UL控制信道或信令来获得位置信息。因此,所示的PRS消息用作示例,并且不是限制性的。另外,可以在UL消息中捎带与给定UE相关联的其他上下文信息(诸如用户类型(例如,静态或移动)、速度(x km/h)、业务/服务类型(例如,视频会议、游戏/娱乐、web浏览)、业务/服务调度(例如,白天时间业务、夜间)等),以帮助在eNB 2802处进行3D波束形成和参考信号以及数据调度。
基于与UE相关联的信息,在2810处,eNB 2802可以定义如图27所示的点区域。在一些情况下,如果在诸如在图27中的S6和S15的点区域中不测量终端,则该区域被定义为空波束点。为了说明,如图27的示例中所示,诸如S1和S2的大多数波束点区域被一个波束覆盖;有些被多个波束覆盖,例如S8;并且有些不需要覆盖,比如S6。在定义了点区域之后,eNB可以使用全信道互易特征(例如,用于TDD系统)或部分信道互易(例如,用于FDD系统)来读取用于DL信道估计的UL SRS信息。基于以上信息,eNB可以获得每个UE的DL信道的全部或部分信道信息(例如,离开角(AoD)和到达角(AoA))。在一个示例中,eNB针对每个波束点执行联合仰角和方位角波束成形。eNB可以为每个波束点分配一个或多个3D波束。每个波束点可以基于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3D波束具有其自己的CSI-RS配置。
继续该示例,对于非相邻波束点,可以在2812处重用相同的CSI-RS端口/RE用于发送参考信号。在一个示例中,相邻波束点(例如,所有相邻波束点)在2812使用不同的CSI-RS端口用于发送参考信号。此外,非相邻波束点可以使用相同的点来发送参考信号,如图27所示。在一些情况下,关于在2814和2815收集并在2816和2817处发送到eNB 2802的CSI反馈报告,UE不需要向eNB 2802报告波束索引,因为已经在eNB 2802处已经基于RPS和SRS信息形成波束点。在此可以认识到,波束索引字段存在于当前波束形成的CSI-RS方案中,并且可以减少用于NR MIMO系统的CSI反馈开销。
因此,如上所述,一种装置可以获得与一个或多个终端相对应的上下文信息。基于上下文信息,该装置可以定义用于由一个或多个3D波束覆盖的点区域。该装置可以将一个或多个3D波束分配给相应的点区域。基于一个或多个3D波束的分配,该装置可以识别彼此不相邻的3D波束,并且该装置可以通过相同的天线端口将被识别为彼此不相邻的3D波束发送到相应的点区域。可以识别多组3D波束,其中,每组由彼此不相邻的3D波束组成,并且组内的每个3D波束经由相同的天线端口被发送到相应的点区域。此外,基于上下文信息,该装置可以定义其中不存在终端的至少一个空点区域,并且该装置可以不向空点区域分配任何波束。在一个示例中,基于一个或多个3D波束的分配,该装置识别彼此相邻的3D波束,并且经由不同的天线端口发送被识别为彼此相邻的3D波束。该装置可以通过周期性地从一个或多个终端接收地理数据来获得与一个或多个终端相对应的上下文信息。地理数据可以指示相应终端的物理位置,使得一个或多个3D波束被分配给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终端的相应物理位置的相应的点区域。因此,可以基于地理数据来定义其中不存在终端的至少一个空点区域,并且因此,可以不将任何波束分配给空点区域。3D波束可以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并且天线端口可以包括CSI-RS端口。此外,上述装置可以是无线电接入网络的一部分。例如,该装置可以是e节点B或类似e节点B的实体的一部分或其变体。
举例来说,假设存在8个水平天线端口。图29中的RB图示出了如何针对每个RB的非相邻波束点重用和分配CSI-RS端口/RE的示例。如图所示,每个3D波束使用8个水平天线端口。根据所示示例,非相邻波束点(例如,图27中的组1:B1和B11)全部使用相同的8个CSI-RSRE(其在图29中示为两个重叠端口实例),以有效地增强当前的CSI-RS设计来减少CSI-RS开销。类似地,图29中的其他非相邻波束组可以重复使用相同的RE。例如,仍然参考图29,波束B2、B8_1和B14示出三个重叠的实例;波束B3、B8_2和B12示出三个重叠的实例;波束B4、B9和B13示出三个重叠的实例;并且波束B5、B7、B10和B16示出四个重叠的实例。注意,在图29中,假设总共16个CSI-RS端口用于子帧m,并且接下来的24个CSI-RS端口在下一子帧中被分配,这是基于时分的分配方法。图30示出了基于频分的CSI-RS分配方法的示例,其中,前16个CSI-RS端口被分配在子频率1中,并且接下来的24个CSI-RS端口被分配在子频率2中。应当理解,可以根据需要实现其他分配技术(例如,聚合同一子帧中的所有端口)。
在此可以认识到,当UE具有低移动性时,上述实施例允许基于地理位置、速度和业务信息更加动态地形成3D波束点。此外,可以形成空波束点以通过避免向空波束点发送任何参考信号来节省CSI-RS资源。在此进一步认识到,在一些情况下,无论5G MIMO系统的天线波束的数量有多大,非相邻波束组的数量可能不会变化很大,这意味着用于发送CSI-RS的RE的数量可能不会增加。因此,通过使用包括动态和不规则3D天线波束的上述CSI-RS设计,可以以最有效的方式以最大速率重用CSI-RS端口/RE,从而限制CSI-RS开销。
现在参考图31,示出了示例图形用户界面(GUI)。UE可以包括图31中所示的GUI。如上所述,存在可以由用户预先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以启用用于上述NR 3D MIMO的增强型CS-RS设计。示例参数包括位置、用户类型、速度、业务/服务类型、业务/服务调度等。UE的用户可以使用所示的GUI来预配置将被发送到诸如eNB的网络节点的参数。可以理解,GUI可以根据需要用于监视、配置和查询备选参数。将进一步理解,GUI可以通过各种图表或替代视觉描绘向用户提供用户感兴趣的各种信息。
现在参考图32,示出了另一示例,其中,可以基于与各种UE相关联的上下文信息来配置固定3D波束和动态3D波束。示例上下文信息包括位置、速度和业务信息。可以配置波束以优化无线电接入网络的操作和资源分配。图32示出了用于配置固定3D波束的示例过程,并且描绘了用于添加UE的上下文的两个示例性机制。在一个示例中,通过无线电连接请求将上下文添加到eNB(例如,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在另一示例中,通过网络连接请求将上下文添加到移动性管理实体(MME)(例如,附着)。图33示出了用于配置动态3D波束的示例方法,并且还示出了CSI-RS机制。
在下面详细描述的另一示例实施例中,利用簇特定特征来改进波束成形的CSI-RS。在此可以认识到,使用簇间端口重用的簇特定CSI-RS传输方案可以改进未来蜂窝系统中波束形成的CSI-RS的设计。eNB或备选无线电接入装置可以基于各种UE或移动设备地理位置信息来形成第1层宽波束(WB)。尽管术语eNB经常用于本文的示例目的,但是应当理解,实施例不限于eNB,并且替代节点(包括将来将采用新名称的节点或装置)可以实现本文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在一个示例中,eNB还可以使用全信道互易特征(对于TDD系统)或部分信道互易(对于FDD系统)来读取用于DL信道估计的UL SRS信息。然后,eNB可以每个第1层波束执行仰角和方位角波束成形测量。
在下面描述的另一示例中,各个UE可以接收或检测多个第1层波束。每个UE可以计算多个波束的信道状态信息,并且在一些情况下,选择最佳波束作为具有最大CQI的波束。每个UE可以向eNB报告其最佳第1层波束,例如波束索引、CQI和/或PMI和RI。可以在簇中定义报告相同的最佳第1层波束的UE。在一个示例中,仅一个第1层波束被分配给一个簇。在另一示例中,还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如果给定UE检测到多个宽波束,则UE可以将其检测的多个宽波束中的至少一个识别为干扰波束。如果给定干扰波束的接收功率大于预定义阈值,则UE还可以将一个或多个干扰波束报告给无线电接入节点(例如,eNB)。这些报告可以帮助在eNB处确定簇间干扰。
如下所述,CSI-RS端口/RE可以重新用于发送第1层波束的参考信号。例如,对于簇间第1层波束,如果报告了干扰第1层波束,这意味着存在高簇间波束干扰,则簇间第1层波束不能使用相同的CSI-RS端口。对于簇间第1层波束,在一些情况下,除了报告为干扰第1层波束的第1层波束之外的所有第1层波束可以重用相同的CSI-RS端口来发送参考信号。然后,eNB可以在针对每个簇的所分配的第1层波束内的第2层窄波束(NB)执行波束成形的CSI-RS。这在本文中称为簇特定的CSI-RS。对于簇间波束,可以重用相同的CSI-RS端口/RE来发送第2层波束的参考信号。在一个示例中,所有簇内第2层波束使用不同的CSI-RS端口来发送参考信号。对于簇间第2层波束,如果报告了干扰第1层波束,则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相应的簇间第2层波束不能使用相同的CSI-RS端口。对于簇间第2层波束,根据一个示例,除了报告的干扰第1层波束内的第2层波束之外的所有第2层波束可以重用相同的CSI-RS端口来发送参考信号。因此,可以重用簇间CSI-RS端口,这可以极大地减少NR蜂窝系统中的大规模天线的波束形成的CSI-RS开销等。
在下面详细描述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相邻端口缩减的CSI-RS改善了给定蜂窝系统中的基于KP和波束形成的CSI-RS。例如,可以将天线端口类定义成大小为M作为包含M个相邻天线端口的组。在一些情况下,具有大小M的天线端口类格式被定义为M个相邻天线如何在大型二维天线阵列中形成类的方法。使用相同的端口类大小,通过将不同的端口划分为端口类来形成不同的端口类格式。
在一个示例中,eNB可以从至少一些或多达所有可用端口类格式中选择端口类大小M和格式模式索引,保证所有UE之间的最小可接受量化误差的最大大小不超过给定阈值δ,例如预定阈值。该选择可以基于全信道估计,其可以通过信道互易特征(对于TDD系统)或传统正交CSI-RS(对于FDD系统)来获得。对于同一类中的天线单元,在一个示例中,每个类仅使用一个CSI-RS端口和相同的RE来发送参考信号。可以由在所有天线单元上具有相同权重的归一化矢量预编码在一类中的天线单元上发送的CSI-RS符号。
用于给定eNB的端口类格式选择机制可以基于从UE接收的CSI报告,如下所述。eNB可以计算在报告的PMI与从SRS(TDD)或传统CSI-RS(FDD)获得的全信道PMI之间的量化误差。如果量化误差小于给定阈值,则eNB可以继续使用相同的端口类格式。否则,它可以选择具有较小大小的端口类格式。
因此,可以为相同类中的相邻天线单元分配相同的CSI-RS端口,这可以将NR蜂窝系统中的大量天线的CSI-RS开销大大降低M倍。这与基于KP的CSI-RS方案和基于波束形成的CSI-RS方案以及LTE中的传统正交CSI-RS方案兼容。
现在参考图32和33,现在讨论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具有簇特定特征的改进的波束形成的CSI-RS。在一个示例中,形成两层3D天线波束。例如,宽波束在本文中称为第1层波束,并且窄波束(与宽波束相比)在本文中称为第2层波束。图32示出了与第2层波束相比,第1层波束如何覆盖较大的服务区域的示例。如图所示,第1层波束包含由第2层波束覆盖的多个小区域。
具体参考图33,示出了示例系统3300,其包括eNB 3302和在网络中通信的多个移动设备(例如,UE)。如图所示,UE1和UE2在簇1(C1)中,并且UEm和UEm+1在簇2(C2)中。应当理解,示例系统3300被简化以便于描述所公开的主题,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补充或替代诸如图33中所示的系统之类的系统,可以使用其他设备、系统和配置来实现本文公开的实施例,并且所有这样的实施例都被认为是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例如,所示出的eNB可以由类似eNB的实体或作为无线电接入网络的一部分的装置等替代地实现。
现在描述簇间CSI-RS测量,其可以被称为阶段1。在4202,根据所示示例,eNB 3302基于UE的地理位置信息形成第1层波束。UE可以例如从GPS、PRS或基于WiFi的测量周期性地向eNB 3302报告其地理位置信息。应该理解,也可以应用其他方法来获得位置信息。通过可用方法可满足第1层波束的精度要求。此外,其他UE上下文信息(例如,用户类型(静态或移动)、速度(x km/h)、业务/服务类型(例如,视频会议、游戏/娱乐、web浏览)、业务/服务调度(例如,白天时间业务、夜间)等)可以在UL消息中被捎带以帮助在eNB 3302处进行3D固定或动态波束形成。在4204,eNB 3302可以利用第1层波束执行波束形成的CSI-RS。因为例如与第2层波束相比,第1层波束具有较宽的波束宽度,所以第1层波束可以称为宽波束,并且覆盖小区的第1层波束的总数相对较小,这减少了CSI-RS端口的开销。例如,基于与多个UE中的每个UE相关联的位置信息,eNB 3302可以形成被发送到小区内的区域的宽波束,例如第一宽波束。UE的每个可以接收多个第1层波束。换句话说,每个UE可以接收或检测多个宽波束。在4206处,每个UE计算与这些波束中的每一个(检测到的宽波束)相关联的信道状态信息。基于信道状态信息,UE可以从多个宽波束中选择最佳的第1层(宽)波束。与其他检测到的第1层波束相比,最佳宽波束可以是具有最大信道质量指示(CQI)的波束。如这里所使用的,可以互换使用术语宽波束和第1层波束,但不限于此。类似地,如本文所使用的,可以互换使用术语窄波束和第2层波束,但不限于此。
在4208处,根据所示示例,多个UE中的每一个计算第1层波束CSI反馈。例如,如果对于给定UE存在具有最大CQI的多于一个的第1层波束,则UE可以使用次要度量选择那些波束中的一个作为最佳第1层波束。次要度量可以包括例如但不限于最大参考信号强度/质量(例如,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中的至少一个。在一些情况下,如果在打破与次要波束评估度量的联系之后仍然存在多于一个的最佳第1层波束,则UE可以随机地选择这些波束中的一个作为最佳第1层波束。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相同最大CQI的其他波束将在4208处被报告为干扰第1层波束。在1108处,UE然后可以利用相关CQI、PMI、RI等向eNB报告最佳第1层波束索引。报告该第1层波束索引字段所需的位数与当前波束形成的CSI-RS方案相比可以减少,因为第1层具有较宽的波束宽度,并且要覆盖小区的第1层波束的总数相对较小,这减少了NR MIMO系统的CSI反馈报告的开销。
仍然参考图33,在4212处,根据所示示例,基于从UE接收的报告,eNB 3302可以将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的所选UE分组为第一簇。例如,如图所示,UE1和U2被分组为第一簇(C1),并且UEm和UEm+1被分组为第二簇(C2)。基于所报告的来自UE的最佳波束信息,eNB3302可以定义UE簇。在一些情况下,报告相同最佳第1层波束的所有UE被分组为一个簇。因此,在一个示例中,每个第1层波束仅覆盖一个UE簇,并且每个簇仅与一个第1层波束相关联。因此,eNB可以将第一宽波束(WB I)发送到第一簇。如图32所示,根据所示的示例,一个簇可以被一个第1层波束覆盖。根据所示的示例,WB I覆盖C1的服务区域,并且WB II覆盖C2的服务区域。此外,一个簇可以被多个第2层波束覆盖。例如,如图所示,窄波束(NB)1、2和3覆盖C1的服务区域,并且NB 4、5和6覆盖C2的服务区域。
在4210处,每个UE还可以识别一个或多个干扰第1层波束。因此,eNB 3302可以从第一簇中的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接收与第二移动设备簇相关联的第二宽波束的指示。该指示可以将第二宽波束识别为干扰波束。例如,UE可以基于所计算的信道状态信息来识别干扰波束。在一些情况下,如果第1层波束的接收功率大于预定阈值,或者如果第1层波束的接收功率大于最佳第1层波束的接收功率电平减去预定阈值,或者如果第1层波束的接收功率低于预定阈值或低于最佳第1层波束的接收功率电平减去预定阈值,但它已被检测为具有与在前一步骤中识别的最佳第1层波束相同的最大CQI的第1层波束,则UE将其一个或多个波束索引报告给eNB。
预定义阈值可以是绝对阈值或相对于在给定UE处的最佳第1层波束的接收功率(例如,RSRP)值定义的阈值。在任一情况下,可以由eNB配置阈值。阈值可以是UE特定的、波束特定的、小区特定的或者是UE共用的。eNB可以经由公共RRC信令(例如,系统信息广播)或专用信令(例如,RRC专用信令)向UE传输阈值。在后一示例中,可以允许给定UE使用在UE先前连接到网络时接收的阈值。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需要用干扰第1层波束报告CQI、PMI和RI。eNB可以使用干扰第1层波束信息来在图35所示的第2阶段过程中判定簇间干扰。例如,如图32所示,簇1(C1)(与簇4(C4)重叠)的边缘中的一些UE可以将第1层WB I报告为最佳波束,并且还将第1层WB IV作为干扰第1层波束报告给eNB。
在一个示例中,如果干扰第1层波束具有低于预定阈值的接收功率或者具有作为低于最佳第1层波束的接收功率电平的预定阈值的接收功率,并且它还没有在前一步骤中被检测为具有相同的最大信号强度/质量,则可能不需要将干扰第1层波束的CQI报告给eNB3302。在该示例中,簇间干扰可以低并且被忽略。例如,如图34所示,C2或C3(不与其他簇重叠)中的UE可能不报告任何干扰第1层波束。
对于簇间波束,可以在下一个周期中重用用于发送用于第1层波束的参考信号的相同CSI-RS端口/RE。在一个示例中,如果报告干扰第1层波束,这意味着存在高簇间波束干扰,则簇间第1层波束不能使用相同的CSI-RS端口(例如,如图34所示的WB I和WB IV)。对于簇间第1层波束,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除了报告为干扰第1层波束的第1层波束之外的所有第1层波束可以重用相同的CSI-RS端口来发送参考信号(例如,WBI和WB II,如图32所示)。用于CSI-RS测量的第1层波束可以是低频周期性的或非周期性的。
仍然参考图33,在4214处,根据所示示例,每个簇,eNB 3302仅需要针对所分配的第1层波束内的第2层波束发送波束形成的CSI-RS。例如,如果基于阶段1过程将簇1分配为使用第1层波束WB I,则eNB仅需要针对簇1发送第2层波束NB1、NB2和NB3。与在阶段1中进行的簇间CSI-RS测量(其在本文中也称为簇特定的CSI-RS)相比,这被称为簇内CSI-RS测量。
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所有簇内第2层波束使用不同的CSI-RS端口来发送参考信号,例如(NB 1,2,3)、(NB4,5,6)和(NB 7,8,9),如图32所示。对于簇间第2层波束,如果在4210报告干扰第1层波束,这意味着存在高簇间波束干扰,则相应的簇间第2层波束,特别是那个干扰第1层波束的相应的簇间第2层波束,不能使用彼此相同的CSI-RS端口。例如,图32中所示的NB 1,2,3和NB10,11不能使用彼此相同的天线端口。对于簇间第2层波束,根据一个示例,除了来自第1阶段的报告的干扰第1层波束内的第2层波束之外的所有第2层波束可以重用相同的CSI-RS端口来发送参考信号,例如,(NB1,4,7)、(NB 2,5,8)和(NB 3,6,9),如图32所示。
因此,根据一个示例,无论每个小区定义了多少UE簇,并且无论每个小区形成多少个第1层和第2层波束,所需的CSI-RS端口的数量仅与簇内的第2层波束的最大数量和报告的干扰波束相关联,报告的干扰波束数量少于总波束数量。在一些情况下,第2层波束CSI-RS测量的周期性(在4216和4218处)可能比在阶段1中的第1层波束CSI-RS测量更频繁。
举例来说,假设存在8个天线端口(假设所有都在水平维度上)和4个较宽的波束,图34中的RB图示出了如何通过仰角波束形成每个RB分配第1层波束和CSI-RS端口/RE。CSI-RS可以通过空间分离来重用。例如,WB I、II和III使用相同的CSI-RS端口/RE,具有重叠的CSI-RS分配。
在一些情况下,为了有效地增强当前CSI-RS设计以减少CSI-RS开销,可以比所示第1阶段过程更频繁地进行所示的第2阶段过程。因此,簇间第2层波束(例如,群组1:NB 1,NB 4,NB 7;群组2:NB 2,NB 5,NB 8;群组3:NB 3,NB 6,NB 9)可以重复使用相同的8个CSI-RS RE,其在图35中被示为三个重叠实例。如上所述,关于波束形成的CSI-RS,每个波束可以使用其加权矢量被应用的所有8个水平端口/RE。另外,每个组可以通过空间重用使用8个RE。可以每个RE通过重叠CSI-RS符号均等地共享总功率。在一些情况下,重叠的簇不重用相同的端口(例如,如图35所示的NB 10,NB 11)。应当理解,可以根据需要并且适当地利用其他分配方法(例如,基于频分的CSI-RS分配)。
现在转向CSI-RS序列设计以基于现有序列生成方法生成特定于簇的CSI-RS序列,可以每个簇生成不同的随机序列,以例如当如图35所示RE携带用于多于一个第2层波束的CSI-RS符号时,减少在接收器处的重用的簇间CSI-RS第2层波束之间的干扰。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簇ID可以包括在序列生成中以确保每个簇每个小区都有其自身的CSI-RS序列。那么等式(7)适用:
·可以将其作为新的字段添加到其他DCI格式,后者可以创建新的特殊DCI格式,并且可以将其通过PDCCH或ePDCCH从eNB发送到UE。
·可以在任何未来的NR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进行添加,因为NR蜂窝系统可能具有除PDCCH和ePDCCH之外的新控制信道设计。
这里提出的新的簇ID字段可以具有新的或重用的DCI格式,如本文所示。可以基于例如给定UE的位置、速度或其他上下文信息经由PDCCH或ePDCCH或任何未来NR控制信道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发送信息。对于静态或极低移动性场景,与高移动性场景相比,它可以更少地被传输。
表11-示例DCI格式中的簇ID字段的示例
字段名称 | 长度(比特) |
簇ID | 5 |
MCS | 5 |
用于预编码的PMI确认 | 1 |
… | … |
如上所述,在一些情况下,无论每个小区定义了多少UE簇,并且无论每个小区形成多少个第1层和第2层波束,用于发送CSI-RS的RE的数量将不会随着天线波束数量的增加而增加。RE的数量可能仅与每个簇(空间分离)的第2层波束的数量和报告的干扰波束有关,这可能仅影响每个RE的重叠端口实例的数量。因此,通过所提出的两阶段过程和上述簇间端口重用机制,可以大大降低CSI-RS开销。
在形成第1层和第2层波束的示例实施例中,第1层波束可以用于小区中的下行链路覆盖,以例如支持对NR下行链路公共信道的完全初始接入,例如同步或广播等。第1层波束还可用于支持NR上行链路初始接入信道(例如,随机接入信道、非正交无许可接入信道(non-orthogonal grant-less accessing channel)等)的小区中的上行链路接收覆盖。第2层波束可以用于UE特定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例如,NR下行链路控制和数据信道,用于改善系统容量。
现在转向具有相邻端口缩减特征的改进的基于KP的CSI-RS和波束成形的CSI-RS,如下所述,大天线阵列中的基于KP的CSI-RS和波束成形的CSI-RS方案可以减少CSI-RS开销。
举例来说,具有大小M的天线端口类被定义为包含M个相邻天线端口的组。大小为M的端口类格式是其中每M个相邻天线端口形成天线端口类的特定方式。大小为M=1的端口类格式相当于原始天线端口格式而没有任何减少。当大小M>1时,CSI-RS端口将减少M倍。具有相同的类大小,它可以具有不同的模式以形成具有不同邻居的类。
可以预定义端口类格式,并且eNB和UE可以共享可用端口类格式的知识。eNB可以基于UE的反馈和在eNB处计算的量化误差来动态地选择端口类格式。
在图36中示出使用基于KP的CSI-RS方案的16×16天线阵列的M=2的示例性端口类格式。如上所述,基于eKP的CSI-RS端口被分配给在第一列和第一行的天线。参考图36,由公共字母参考(例如,A,B,C等)指示大小M=2的相同类别中的相邻天线。图37示出了使用波束形成的CSI-RS方案的16×16天线阵列的M=2的示例端口类格式。如图所示,一个波束形成的CSI-RS端口被分配给每列,并且每列上的参考信号被相同的加权矢量预编码。参考图37,由相同的字母参考(例如,A,B,C等)指示相同类中的天线端口。
还参考图38,示出了示例系统3800,其包括eNB3802和在网络中通信的多个移动设备(例如,UE)。如图所示,UE1、UE2、UEm和UEm-1表示多个UE。应当理解,示例系统3800被简化以便于描述所公开的主题,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补充或替代诸如图38中所示的系统之类的系统,可以使用其他设备、系统和配置来实现本文公开的实施例,并且所有这样的实施例都被认为是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例如,可以由类似eNB的实体或作为无线电接入网络的一部分的装置等替代地实现所示出的eNB。
根据所示实施例,在1602处,为了选择CSI-RS端口类格式,eNB获得全信道估计。这可以长持续时间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进行。对于TDD系统,eNB可以利用全信道互易特征来使用从UL SRS获得的UL信道CSI用于DL信道估计。对于FDD系统,eNB可以通过所有端口发送CSI-RS作为传统正交CSI-RS,并且UE将根据全信道信息反馈CSI报告。
在1604处,根据所示示例,基于所获得的端口的CSI,eNB从可用端口类格式中选择端口类格式,其最大大小保证所有UE中的最小可接受量化误差不会超过给定的阈值δ。可以基于全信道PMI和减小的PMI之间的差来计算量化误差。
对于相同类中的天线单元,根据一个示例,仅使用一个CSI-RS端口和相同的RE来发送参考信号。可以通过在所有天线单元上具有相同权重的归一化矢量预编码在一类中的天线单元上发送的CSI-RS符号。
在1606处,根据所示示例,eNB3802然后向UE传输所选择的端口类格式的信息(例如,端口类大小M和具有大小M的格式模式索引)。可以根据需要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其他方法(例如,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MAC控制元素(CE),MAC控制元素(CE)可能比RRC级信令更动态)来完成信号传输。例如,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可以是在PDCCH或ePDCCH或NR系统中的任何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上承载的新的或重用的DCI格式。在一些情况下,当大小M=1时,它指示正常的CSI-RS端口,并且当大小M>1时,它指示减小的CSI-RS端口。
在1608,每个UE可以获得端口类大小M和具有大小M的格式模式索引。在1610,根据所示示例,每个UE可以根据减小信道例如在CSI报告中发送反馈,诸如CQI和/或PMI和RI。在某些情况下,根据端口类大小M,可以基于不同的码本计算PMI。1610处的报告可以减少诸如NR MIMO系统的MIMO系统的CSI反馈开销。例如,根据减小的信道的CSI报告所需的位数将小于当前基于KP或波束形成的CSI-RS方案的位数,因为对于较少的CSI-RS端口,用于PMI计算的码本大小减少,并且结果,PMI报告中的位数也减少。在1612,在NB从UE获得CSI报告之后,eNB可以计算在报告的PMI与从1602了解的全信道PMI之间的量化误差。如果UE之间的最大误差小于给定的误差阈值δ,则eNB 3802可以使用相同的端口类格式,并且从而保持端口大小M。如果UE之间的最大误差大于给定的误差阈值δ,则eNB可以在1614选择具有较小大小的端口类格式(例如,M-1)。可以重复上述步骤,如1616和1618所示。
图39描绘了可以在eNB3802或接入节点处执行的示例端口类格式选择过程。例如,在3902处,节点从UE接收一个或多个CSI报告。在3904处,节点可以计算UE之间的大小为M的端口类格式和模式索引I的最大量化误差。在3908处,节点确定误差是否小于阈值。如果误差小于阈值,则过程进行到3910,其中,选择具有大小为M的端口类和模式索引I的CSI-RS。如果误差大于阈值,则过程进行到3906,其中,节点选择格式索引以最小化UE之间的大小为M的端口类格式的最大量化误差。在3906之后,该过程可以返回到3908,其中,将误差与阈值进行比较。
举例来说,假设存在16×16天线阵列并且应用基于KP的CSI-RS。图38中的RB图示出了如何针对每个RB分配CSI-RS端口/RE以估计没有端口缩减的全信道的示例,这需要32个RE用于基于KP的CSI-RS。作为另一示例,假设eNB选择图36中具有大小2的端口类格式。为了有效地增强当前CSI-RS设计以减少根据示例实施例的CSI-RS开销,相同类中的天线可以使用相同的CSI-RS RE,这将所需的RE的数量从32减少到16,如图43所示。
作为又一示例,假设存在16×16天线阵列并且应用波束形成的CSI-RS。图42中的RB图示出了如何针对波束成形的CSI-RS为每个RB分配CSI-RS端口/RE以估计全信道的示例,其需要16个RE而没有端口缩减。假设eNB选择图37中大小为2的端口类格式,为了有效地增强当前CSI-RS设计以减少根据示例实施例的CSI-RS开销,同一类中的天线可以使用相同的CSI-RS RE,其将所需RE的数量从16减少到8,如图43所示。
为了支持上述相邻端口缩减,将端口类大小和格式模式索引从eNB发送到UE,并且每个UE基于它们确定用于PMI计算的码本。应该理解,可以根据需要在多个消息中携带这些参数。例如,可以将参数作为新字段添加到其他DCI格式,或者可以创建通过PDCCH或ePDCCH从eNB发送到每个UE的新的特殊DCI格式。此外,可以在未来的NR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添加这些参数,因为在此可以认识到未来的蜂窝系统可以具有除PDCCH和ePDCCH之外的控制信道。作为示例,在表12中示出了所提出的新的或重用的DCI格式中的端口类大小和格式模式索引字段。可以基于例如给定UE的位置、速度或与UE相关联的其他上下文信息经由PDCCH或ePDCCH或任何未来NR控制信道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发送信息。当应用于静态或低移动性场景时,根据一个示例,与高移动性场景相比,其可以较不频繁地传输。
表12-DCI格式中的端口类大小字段和格式模式索引字段的示例
字段名称 | 长度(比特) |
端口类大小 | 3 |
格式模式索引 | 3 |
MCS | 5 |
用于预编码的PMI确认 | 1 |
… | … |
如上所述,无论是应用基于KP的CSI-RS方案还是应用波束形成的CSI-RS方案,用于发送CSI-RS的RE的数量可以进一步减少M倍。可以理解,这里描述的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其他CSI-RS方案,例如传统的正交CSI-RS方案。
现在转向DL参考信号,为了支持NR中具有低延迟的各种用户移动性场景,可以在DL NR中增强参考信令。
根据各种示例实施例,时隙/迷你时隙或子帧内的DM-RS位置可以是灵活的并且适应于场景特定的性能要求。作为示例情况,给定的DM-RS可以是前载的,使得DM-RS与控制数据的接近允许在控制数据资源处的准确估计信道,从而使得能够准确解调/解码控制数据。此外,先前DM-RS可以通过提早传递信道估计来最小化解调/解码中的延迟。
图44示出了通过OCC对于两个端口的支持。通常,可以通过适当的码实现对N层的支持。图45示出了DM-RS可以放置在传输间隔的中间,使得与具有前载DM-RS相比,在间隔的整个持续时间内获得的信道估计可以更准确。虽然解码控制信息的延迟更高,但在某些情况下,mMTC和eMBB可能能够容忍所述延迟。
图46示出了在传输间隔中以较高密度分配的示例DM-RS。例如,对于高多普勒场景,可以在随时间扩展的多个符号中分配DM-RS,以实现准确的信道估计。
对于UE具有低移动性的场景,DM-RS可以放置在迷你时隙'i'的末尾处,并且用于向子帧'i'和'i+1'提供信道估计。类似地,可以在多个UE之间共享给定的DM-RS。对于在相同频带中具有连续RB的UE 1和2,DM-RS可以放置在子帧'i'的末尾,并且可以用于向属于不同用户的两个子帧提供信道估计。图47A和47B描绘了上述场景。特别地,图47A描绘了同一用户的两个子帧之间的共享,并且图47B描绘了以相同方式预编码的两个不同用户的子帧之间的共享。
NR可以支持PRB捆绑,并且可以允许在捆绑的PRB中灵活定位DM-RS资源。在图48中,具有不同DM-RS模式的两个捆绑的PRB经历相同的预编码。PRB1可以具有以可以与相邻UE共享的方式分配的DM-RS。如图所示,与PRB1相比,PRB2可具有较低的DM-RS分配密度。
在一些情况下,DM-RS的资源分配可以是动态的或半静态的。可以通过DCI完成动态信号传输。可以预先确定可能的DM-RS模式(位置和序列)的列表,其中之一可以被分配给给定UE。可以通过列表中的索引来指示所分配的资源。当使用半静态信令时,例如,RRC或MAC CE更新可以指示DM-RS配置。DM-RS可以具有与数据相同的参数配置。
现在转到用于NR中的相位跟踪的跟踪参考信号(TRS),在此可以认识到,相位噪声随着载波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现在解决在NR中的相位跟踪问题。
在一些情况下,不始终发送TRS。例如,可以仅在需要时发送跟踪RS,从而避免由TRS传输带来的昂贵的传输开销。通过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呈现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因素可能影响开关TRS的选择:
·调制阶数:与数据被低阶调制相比,当数据被高阶调制时,相位跟踪RS的缺失可能对BLER具有更恶化的影响。
·载波频率:在某些情况下,增加载波频率可能需要启用跟踪RS。
·UE速度:在某些情况下,增加UE速度会增加多普勒,这意味着需要启用跟踪RS。
·子载波间隔:在某些情况下,增加的子载波间隔可能会增加系统对载波频率偏移的固有抗扰度,从而减少对跟踪RS的需求。
给定TRS可以是UE特定的或小区特定的。可以通过不同的信令来完成用于跟踪RS的开/关信令,这例如取决于它是UE特定的还是小区特定的。在TRS是UE特定的示例中,其可以经由RRC信令配置并且通过RRC信令/MAC CE更新或者通过DCI动态地打开/关闭。在给定TRS是小区/波束宽的示例中,系统信息可用于以信号传输其存在和资源。
图49示出了示例小区/波束宽情况,其中,TRS资源被分配在网格中的特定位置。可以保留足够的TRS资源,使得可以仅在可用频谱的某些子带中操作的UE可以访问TRS。图50A-C示出了UE特定情况的示例,其中,每个UE可以根据其SNR、调制、参数配置等来分配TRS资源。
关于示例UE特定的TRS,可以对跟踪RS进行预编码。此外,跟踪RS的位置和序列可以取决于波束ID、小区ID或UE特定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UE特定资源例如是分配给UE的序列的根/移位或用于UE的DL资源的位置。
在示例小区/波束宽TRS中,可以在UE已知的资源中发送TRS。此外,TRS可以是小区ID或波束ID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函数。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端口上配置TRS传输。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在单个端口上发送TRS来跟踪相位可能就足够了。因此,在一个示例中,默认情况下支持单个端口上的TRS。NR系统还可以支持更多用于TRS的端口。可以通过DCI或RRC信令为小区/波束宽和UE特定用例配置端口的资源。
现在转到SRS资源分配,在一个示例中,以与支持的数据和控制信号参数配置以及多个用户的TDM/FDM复用兼容的方式分配NR-SRS参数配置和资源。当在载波中同时支持多个参数配置时,现在描述的示例实施例可以解决NR-SRS信令方面。在一个示例中,NR节点可以为NR-SRS传输分配各种资源。例如,NR节点可以分配某些OFDM符号,或者可以以小区宽或波束宽的方式保留OFDM符号的部分,以便在每个支持的参数配置中发送SRS。如图51所示,网络将传输BW分为两个参数配置:参数配置1,其支持15KHz的子载波间隔;以及参数配置2,其支持60KHz子载波间隔。在分配给每个参数配置的带宽内,SRS传输可以具有相同的参数配置。
NR节点可以分配某些OFDM符号,或者可以在参考参数配置中以小区范围或波束宽的方式保留OFDM符号的部分,该参考参数配置可以与载波频率相关联或由系统信息指示。在图52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该方面,其中,总是在固定的参数配置发送SRS,尽管其他信令可以在其他参数配置中发生。图52示出了在对应于参数配置1的1个符号上发送SRS的示例。特定参数配置可以经由半静态配置(例如,RRC信令)分配,或者由例如DL DCI动态分配。
或者,可以以时间为单位定义SRS资源,并且可以将SRS资源配置为支持任何参数配置。在该示例中,预留时间可以携带用于不同参数配置的不同数量的NR-SRS符号。在图54中通过示例示出该方面,其中,NR-SRS资源被保留一段固定的持续时间T。在该持续时间内可以使用不同的参数配置。例如,可以以15KHz子载波间隔保留NR-SRS的1个符号(参数配置1),或者可以以60KHz子载波间隔保留NR-SRS的2个符号(参数配置2)。
用户设备(UE)可以是终端用户用于通信的任何设备。它可以是手持电话、配备移动宽带适配器的笔记本电脑或任何其他设备。例如,UE可以实现为图53A-F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102(诸如102a、102b、102c和/或102d)。
无线电接入节点可以包括节点B、e节点B、5G RAN节点或任何其他提供接入的节点,其可以位于控制平面中,或者位于用户平面中,并且可以位于集中位置(例如,数据中心、云,即支持虚拟化的中央控制器或中央单元)或者可以作为用于例如位于RAN的边缘的、具有RAN功能的发送接收点(TRP)的分布式RAN单元位于RAN的边缘。无线电接入节点(无线电接入节点103/104/105)可以实现为图53A-F的装置之一。
类似地,核心/控制节点可以包括MME、5G CN控制节点、5G网络控制实体、位于控制平面中的控制单元、S-GW、P-GW或5G核心网络等效节点、5G核心网络网关或位于数据平面或用户平面中的用户数据处理单元。核心/控制节点(核心网络106/107/109)可以实现为图53A-F的装置之一。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开发用于蜂窝电信网络技术的技术标准,包括无线电接入、核心传输网络和服务能力——包括关于编解码器、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工作。最近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标准包括WCDMA(通常称为3G)、LTE(通常称为4G)和高级LTE(LTE-Advanced)标准。3GPP已经开始致力于下一代蜂窝技术的标准化,下一代蜂窝技术被称为新无线电(NR),其也被称为“5G”。3GPP NR标准的开发预计将包括下一代无线电接入技术(新RAT)的定义,该新RAT预计将包括提供低于6GHz的新的灵活无线电接入,以及提供超过6GHz的新的超移动宽带无线电接入。灵活的无线电接入预计将由6GHz以下的新频谱中的新的非后向兼容无线电接入组成,并且预计包括可在同一频谱中一起复用的不同工作模式,以处理具有不同要求的大量的3GPP NR用例。预计超移动宽带将包括厘米波和毫米波频谱,其将为例如室内应用和热点的超移动宽带接入提供机会。特别是,超移动宽带预计将利用厘米波和毫米波特定的设计优化与6GHz以下的灵活无线电接入共享共同的设计框架。
3GPP已经识别出NR预期支持的各种用例,导致对数据速率、延迟和移动性的各种用户体验要求。该用例包括以下一般类别:增强型移动宽带(例如,密集区域的宽带接入、室内超高宽带接入、人群中的宽带接入、无处不在的50+Mbps、超低成本宽带接入、车载移动宽带)、应急通信、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网络操作(例如,网络切片、路由、迁移和互通、节能)以及增强的车辆到一切(eV2X)通信。这些类别中的特定服务和应用包括例如监控和传感器网络、设备远程控制、双向远程控制、个人云计算、视频流、基于无线云的办公室、第一响应者连接、汽车紧急呼叫、灾难警报、实时游戏、多人视频通话、自动驾驶、增强现实、触觉互联网和虚拟现实等等。本文考虑了所有这些用例和其他用例。
图53A示出了示例通信系统100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可以包含本文描述和要求保护的方法和装置。如图所示,示例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102a、102b、102c和/或102d(其通常或统一可称为WTRU 102)、无线电接入网络(RAN)103/104/105/103b/104b/105b、核心网络106/107/109、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108、因特网110和其他网络112,但是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考虑任何数量的WTRU、基站、网络和/或网络元件。WTRU 102a、102b、102c、102d、102e中的每一个可以是被配置为在无线环境中操作和/或通信的任何类型的装置或设备。尽管在图53A-E中示出作为手持无线通信装置的每个WTRU102a、102b、102c、102d、102e,但是应当理解,对于对5G无线通信预期的各种用例,每个WTRU可以包括或体现在被配置为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的任何类型的装置或设备中,仅仅例如包括用户设备(UE)、移动站、固定或移动用户单元、寻呼机、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电话、膝上型电脑、平板电脑、上网本、笔记本电脑、个人电脑、无线传感器、消费电子产品、诸如智能手表或智能服装的可穿戴设备、医疗或电子健康设备、机器人、工业设备、无人机以及诸如汽车、卡车、火车或飞机的运输工具等。
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基站114a和基站114b。基站114a可以是被配置为与WTRU102a、102b、102c中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口的任何类型的设备,以便于访问一个或多个通信网络,例如核心网络106/107/109、因特网110和/或其他网络112。基站114b可以是被配置为与RRH(远程无线电头端)118a、118b和/或TRP(发射和接收点)119a、119b中的至少一个有线和/或无线接口以便于访问一个或多个通信网络的任何类型的设备,该通信网络例如是核心网络106/107/109、因特网110和/或其他网络112。RRH 118a、118b可以是被配置为与WTRU102c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口以便于访问一个或多个通信网络的任何类型的设备,该通信网络例如是核心网络106/107/109、因特网110和/或其他网络112。TRP 119a、119b可以是被配置为与WTRU 102d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口以便于访问一个或多个通信网络的任何类型设备,该通信网络例如是核心网络106/107/109、因特网110和/或其他网络112。举例来说,基站114a、114b可以是基站收发信台(BTS)、节点B、e节点B、家庭节点B、家庭e节点B、站点控制器、接入点(AP)和无线路由器等。虽然基站114a、114b每个都被描绘为单个元件,但是应当理解,基站114a、114b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互连基站和/或网络元件。
基站114a可以是RAN 103/104/105的一部分,RAN 103/104/105还可以包括其他基站和/或网络元件(未示出),例如基站控制器(BS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中继节点等。基站114b可以是RAN 103b/104b/105b的一部分,RAN 103b/104b/105b还可以包括其他基站和/或网络元件(未示出),例如基站控制器(BS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中继节点等。基站114a可以被配置为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该特定地理区域可以被称为小区(未示出)。基站114b可以被配置为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发送和/或接收有线和/或无线信号,该特定地理区域可以被称为小区(未示出)。可以将小区进一步划分为小区扇区。例如,与基站114a相关联的小区可以被划分为三个扇区。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4a可以包括例如三个收发器,小区的每个扇区一个。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4a可以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并且因此可以对于小区的每个扇区使用多个收发器。
基站114a可以通过空中接口115/116/117与WTRU 102a、102b、102c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通信,空中接口115/116/117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无线通信链路(例如,射频(RF)、微波、红外(IR)、紫外(UV)、可见光、厘米波、毫米波等)。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来建立空中接口115/116/117。
基站114b可以通过有线或空中接口115b/116b/117b与RRH 118a、118b和/或TRP119a、119b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通信,有线或空中接口115b/116b/117b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有线(例如,电缆、、光纤等)或无线通信链路(例如,射频(RF)、微波、红外(IR)、紫外(UV)、可见光、厘米波、毫米波等)。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来建立空中接口115b/116b/117b。
RRH 118a、118b和/或TRP 119a、119b可以通过空中接口115c/116c/117c与WTRU102c、102d中的一个或多个通信,空中接口115c/116c/117c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无线通信链路(例如、射频)(RF)、微波、红外(IR)、紫外(UV)、可见光、厘米波、毫米波等)。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来建立空中接口115c/116c/117c。
更具体地,如上所述,通信系统100可以是多址系统、并且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信道接入方案,例如CDMA、TDMA、FDMA、OFDMA和SC-FDMA等。例如,RAN 103/104/105中的基站114a和RAN 103b/104b/105b中的WTRU 102a、102b、102c或RRH 118a、118b和TRP 119a、119b以及WTRU 102c、102d可以实现诸如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UTRA)的无线电技术,其可以使用宽带CDMA(WCDMA)分别建立空中接口115/116/117或115c/116c/117c。WCDMA可以包括诸如高速分组接入(HSPA)和/或演进HSPA(HSPA+)的通信协议。HSPA可以包括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和/或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
在一个实施例中、RAN 103b/104b/105b中的基站114a和WTRU 102a、102b、102c或RRH 118a、118b和TRP 119a、119b以及WTRU 102c、102d可以实现无线电技术。例如,演进的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其可以使用长期演进(LTE)和/或高级LTE(LTE-A)分别建立空中接口115/116/117或115c/116c/117c。将来,空中接口115/116/117可以实现3GPP NR技术。
在一个实施例中、RAN 103/104/105中的基站114a和RAN 103b/104b/105b中的WTRU 102a、102b、102c或RRH 118a、118b和TRP 119a、119b以及WTRU 102c 102d可以实现诸如IEEE 802.16等的无线电技术(例如,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CDMA2000、CDMA2000 1X、CDMA2000 EV-DO、临时标准2000(IS-2000)、临时标准95(IS-95)、临时标准856(IS-856)、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增强数据速率的GSM演进(EDGE)、GSM EDGE(GERAN)。
例如,图53A中的基站114c可以是无线路由器、家庭节点B、家庭e节点B或接入点,并且可以利用任何合适的RAT来促进诸如营业地、家庭、车辆和校园等的局部区域中的无线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4c和WTRU 102e可以实现诸如IEEE 802.11之类的无线电技术以建立无线局域网(WLAN)。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4c和WTRU 102d可以实现诸如IEEE802.15的无线电技术以建立无线个域网(WPAN)。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4c和WTRU 102e可以利用基于蜂窝的RAT(例如,WCDMA、CDMA2000、GSM、LTE、LTE-A等)来建立微微小区或毫微微小区。如图53A所示,基站114b可以具有到因特网110的直接连接。因此,基站114c可以不需要经由核心网络106/107/109访问因特网110。
RAN 103/104/105和/或RAN 103b/104b/105b可以与核心网络106/107/109通信,核心网络106/107/109可以是被配置为向WTRU 102a、102b、102c、102d中的一个或多个提供语音、数据、应用和/或因特网协议语音(VoIP)服务。例如,核心网络106/107/109可以提供呼叫控制、计费服务、基于移动位置的服务、预付费呼叫、因特网连接、视频分发等,并且/或者执行高级安全功能,例如用户认证。
尽管未在图53A中示出,但是应当理解,RAN 103/104/105和/或RAN 103b/104b/105b和/或核心网络106/107/109可以与使用与RAN 103/104/105和/或RAN 103b/104b/105b相同的RAT或不同RAT的其他RAN进行直接或间接通信。例如,除了连接到可以使用E-UTRA无线电技术的RAN 103/104/105和/或RAN 103b/104b/105b之外,核心网络106/107/109还可以与使用GSM无线电技术的另一个RAN(未示出)进行通信。
核心网络106/107/109还可以用作WTRU 102a、102b、102c、102d、102e的网关,以接入PSTN 108、因特网110和/或其他网络112。PSTN 108可以包括提供普通老式电话服务(POTS)的电路交换电话网络。因特网110可以包括互连计算机网络的全球系统和使用公共通信协议的设备,公共通信协议例如是TCP/IP网际协议套件中的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因特网协议(IP)。网络112可以包括由其他服务提供商拥有和/或操作的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例如,网络112可以包括连接到一个或多个RAN的另一个核心网络,该一个或多个RAN可以使用与RAN 103/104/105和/或RAN 103b/104b/105b相同的RAT或不同的RAT。
通信系统100中的WTRU 102a、102b、102c、102d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包括多模式能力,例如,WTRU 102a、102b、102c、102d和102e可以包括用于通过不同无线链路与不同无线网络进行通信的多个收发器。例如,图53A中所示的WTRU 102e可以被配置为与基站114a通信(基站114a可以采用基于蜂窝的无线电技术),并且与基站114c通信(基站114c可以采用IEEE 802无线电技术)。
图53B是根据本文所示的实施例的被配置用于无线通信的示例装置或设备(例如,WTRU 102)的框图。如图53B所示,示例WTRU 102可包括处理器118、收发器120、发射/接收元件122、扬声器/麦克风124、键区126、显示器/触摸板/指示器128、不可移动存储器130、可移动存储器132、电源134、全球定位系统(GPS)芯片组136和其他外围设备138。应当理解,WTRU102可以包括前述元件的任何子组合,同时保持与实施例一致。而且,实施例考虑基站114a和114b和/或基站114a和114b可以表示的节点(例如但不限于收发器站(BTS)、节点B、站点控制器、接入点(AP)、家庭节点B、演进的家庭节点B(e节点B)、家庭演进节点B(HeNB)、家庭演进节点B网关和代理节点等等)可以包括图53B中描绘的和本文描述的一些或者所有元件。
处理器118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传统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电路、任何其他类型的集成电路(IC)和状态机等。处理器118可以执行信号编解码、数据处理、功率控制、输入/输出处理和/或使WTRU 102能够在无线环境中操作的任何其他功能。处理器118可以耦合到收发器120,收发器120可以耦合到发射/接收元件122。虽然图53B将处理器118和收发器120描绘为单独的组件,但是应当理解,处理器118和收发器120可以一起集成在电子封装或芯片中。
发射/接收元件122可以被配置为通过空中接口115/116/117向基站(例如,基站114a)发送信号或从基站(例如,基站114a)接收信号。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射/接收元件122可以是被配置成发送和/或接收RF信号的天线。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射/接收元件122可以是发射器/检测器,其被配置为例如发射和/或接收IR、UV或可见光信号。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发射/接收元件122可以被配置为发射和接收RF和光信号。应当理解,发射/接收元件122可以被配置为发射和/或接收无线信号的任何组合。
另外,尽管发射/接收元件122在图53B中被描绘为单个元件,但是WTRU 102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发射/接收元件122。更具体地,WTRU 102可以采用MIMO技术。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WTRU 102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发射/接收元件122(例如,多个天线),用于通过空中接口115/116/117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
收发器120可以被配置为调制将由发射/接收元件122发送的信号并且解调由发射/接收元件122接收的信号。如上所述,WTRU 102可以具有多模式能力。因此,收发器120可以包括多个收发器,用于使WTRU 102能够通过多个RAT(例如UTRA和IEEE 802.11)进行通信。
WTRU 102的处理器118可以耦合到扬声器/麦克风124、键区126和/或显示器/触摸板/指示器128(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显示单元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单元),并且可以从其接收用户输入数据。处理器118还可以将用户数据输出到扬声器/麦克风124、键区126和/或显示器/触摸板/指示器128。此外,处理器118可以从任何类型的合适存储器(例如,不可移动存储器130和/或可移动存储器132)访问信息并在其中存储数据。不可移动存储器130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硬盘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内存存储设备。可移动存储器132可以包括订户标识模块(SIM)卡、记忆棒和安全数字(SD)存储卡等。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18可以从物理上未位于WTRU 102上(例如,在服务器或家用计算机(未示出)上)的存储器访问信息,并将数据存储在其中。
处理器118可以从电源134接收电力,并且可以被配置为分配和/或控制WTRU 102中的其他组件的电力。电源134可以是用于为WTRU 102供电的任何合适的设备。例如,电源13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干电池、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
处理器118还可以耦合到GPS芯片组136,其可以被配置为提供关于WTRU 102的当前位置的位置信息(例如,经度和纬度)。补充或替代来自GPS芯片组136的信息,WTRU 102可以通过空中接口115/116/117从基站(例如,基站114a、114b)接收位置信息和/或基于从两个或更多附近的基站收到的信号的定时确定其位置。应当理解,WTRU 102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位置确定方法获取位置信息,同时保持与实施例一致。
处理器118还可以耦合到其他外围设备138,其可以包括提供附加特征、功能和/或有线或无线连接的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模块。例如,外围设备138可以包括各种传感器,例如,加速度计、生物识别(例如,指纹)传感器、电子罗盘、卫星收发器、数码相机(用于照片或视频)、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或其他互连接口、振动设备、电视收发器、免提耳机、蓝牙模块、调频(FM)无线电单元、数字音乐播放器、媒体播放器、视频游戏播放器模块和因特网浏览器等。
WTRU 102可以包含在其他装置或设备中,诸如传感器、消费电子产品、诸如智能手表或智能服装的可穿戴设备、医疗或电子健康设备、机器人、工业设备、无人机、诸如汽车、卡车、火车或飞机的运输工具。WTRU 102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互连接口连接到这种装置或设备的其他组件、模块或系统,该一个或多个互连接口例如是可以包括外围设备138之一的互连接口。
图53C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RAN 103和核心网络106的系统图。如上所述,RAN 103可以使用UTRA无线电技术通过空中接口115与WTRU 102a、102b和102c通信。RAN 103还可以与核心网络106进行通信。如图53C所示,RAN 103可以包括节点B 140a、140b、140c,每个节点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收发器,用于通过空中接口115与WTRU 102a、102b、102c通信。节点B140a、140b、140c可以各自与RAN 103内的特定小区(未示出)相关联。RAN 103还可以包括RNC 142a、142b。应当理解,RAN 103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节点B和RNC,同时保持与实施例一致。
如图53C所示,节点B 140a、140b可以与RNC 142a通信。另外,节点B 140c可以与RNC 142b通信。节点B 140a、140b、140c可以经由Iub接口与各个RNC 142a、142b通信。RNC142a、142b可以经由Iur接口彼此通信。RNC 142a、142b中的每一个可以被配置为控制与其连接的各个节点B 140a、140b、140c。另外,RNC 142a、142b中的每一个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或支持其他功能,诸如外环功率控制、负载控制、准入控制、分组调度、切换控制、宏分集、安全功能和数据加密等等。
图53C中所示的核心网络106可以包括媒体网关(MGW)144、移动交换中心(MSC)146、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148和/或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150。虽然前述元件中的每一个被描绘为核心网络106的一部分,但是应当理解,这些元件中的任何一个可以由除核心网络运营商之外的实体拥有和/或操作。
RAN 103中的RNC 142a可以经由IuCS接口连接到核心网络106中的MSC 146。MSC146可以连接到MGW 144。MSC 146和MGW 144可以向WTRU 102a、102b、102c提供对电路交换网络(例如,PSTN 108)的接入,以促进WTRU 102a、102b、102c和传统的陆地线路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
RAN 103中的RNC 142a还可以经由IuPS接口连接到在核心网络106中的SGSN 148。SGSN 148可以连接到GGSN 150。SGSN 148和GGSN 150可以向WTRU 102a、102b、102c提供对分组交换网络(例如,因特网110)的接入,以促进在WTRU 102a、102b、102c和支持IP的设备之间的通信。
如上所述,核心网络106还可以连接到网络112,网络112可以包括由其他服务提供商拥有和/或运营的其他有线或无线网络。
图53D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RAN104和核心网络107的系统图。如上所述,RAN 104可以使用E-UTRA无线电技术通过空中接口116与WTRU 102a、102b和102c通信。RAN 104还可以与核心网络107通信。
RAN 104可以包括e节点B 160a、160b、160c,但是应当理解,RAN 104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e节点B,同时保持与实施例一致。e节点B 160a、160b、160c每个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收发器,用于通过空中接口116与WTRU 102a、102b、102c通信。在一个实施例中,e节点B160a、160b、160c可以实现MIMO技术。因此,e节点B 160a例如可以使用多个天线来向WTRU102a发送无线信号以及从WTRU 102a接收无线信号。
e节点B 160a、160b和160c中的每一个可以与特定小区(未示出)相关联,并且可以被配置为处理无线电资源管理决策、切换决策和在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中的用户的调度等等。如图53D所示,e节点B160a、160b、160c可以通过X2接口彼此通信。
图53D中所示的核心网络107可以包括移动性管理网关(MME)162、服务网关164和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166。虽然前述元件中的每一个被描绘为核心网络107的一部分,但是应当理解,这些元件中的任何一个可以由除核心网络运营商之外的实体拥有和/或操作。
MME 162可以经由S1接口连接到RAN 104中的e节点B 160a、160b和160c中的每一个,并且可以用作控制节点。例如,MME 162可以负责认证WTRU 102a、102b、102c的用户、承载激活/停用以及在WTRU 102a、102b、102c的初始附着期间选择特定服务网关等。MME 162还可以提供用于在RAN 104和采用其他无线电技术(例如,GSM或WCDMA)的其他RAN(未示出)之间进行切换的控制平面功能。
服务网关164可以经由S1接口连接到RAN 104中的e节点B 160a、160b和160c中的每一个。服务网关164通常可以向/从WTRU 102a、102b、102c路由和转发用户数据分组。服务网关164还可以执行其他功能,例如在e节点B间切换期间锚定用户平面、当下行链路数据可用于WTRU 102a、102b、102c时触发寻呼以及管理和存储WTRU 102a、102b、102c的上下文等等。
服务网关164还可以连接到PDN网关166,PDN网关166可以向WTRU 102a、102b、102c提供对分组交换网络(例如,因特网110)的接入,以促进在WTRU 102a、102b、102c和支持IP的设备之间的通信。
核心网络107可以促进与其他网络的通信。例如,核心网络107可以向WTRU 102a、102b、102c提供对电路交换网络(例如,PSTN 108)的接入,以促进WTRU 102a、102b、102c与传统陆地线路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例如,核心网络107可以包括作为核心网络107和PSTN108之间的接口的IP网关(例如,IP多媒体子系统(IMS)服务器)或者可以与其通信。此外,核心网络107可以向WTRU 102a、102b、102c提供对网络112的接入,网络112可以包括由其他服务提供商拥有和/或运营的其他有线或无线网络。
图53E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RAN 105和核心网络109的系统图。RAN 105可以是接入服务网络(ASN),其采用IEEE 802.16无线电技术通过空中接口117与WTRU 102a、102b和102c通信。如下面将进一步讨论的,在WTRU 102a、102b、102c、RAN 105和核心网络109的不同功能实体之间的通信链路可以被定义为参考点。
如图53E所示,RAN 105可以包括基站180a、180b、180c和ASN网关182,但是应当理解,RAN 105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基站和ASN网关,同时保持与实施例一致。基站180a、180b、180c每个可以与RAN 105中的特定小区相关联,并且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收发器,用于通过空中接口117与WTRU 102a、102b、102c通信。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80a、180b、180c可以实现MIMO技术。因此,基站180a例如可以使用多个天线来向WTRU 102a发送无线信号,并从WTRU 102a接收无线信号。基站180a、180b、180c还可以提供移动性管理功能,例如切换触发、隧道建立、无线电资源管理、业务分类和服务质量(QoS)策略实施等。ASN网关182可以用作业务聚合点,并且可以负责寻呼、用户简档的高速缓存和到核心网络109的路由等。
WTRU 102a、102b、102c与RAN 105之间的空中接口117可以被定义为实现IEEE802.16规范的R1参考点。另外,WTRU 102a、102b和102c中的每一个可以与核心网络109建立逻辑接口(未示出)。WTRU 102a、102b、102c与核心网络109之间的逻辑接口可以被定义为R2参考点,其可用于认证、授权、IP主机配置管理和/或移动性管理。
基站180a、180b和180c的每个之间的通信链路可以被定义为R8参考点,其包括用于促进WTRU切换和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协议。在基站180a、180b、180c和ASN网关182之间的通信链路可以被定义为R6参考点。R6参考点可以包括用于基于与WTRU 102a、102b、102c中的每一个相关联的移动性事件来促进移动性管理的协议。
如图53E所示,RAN 105可以连接到核心网络109。RAN 105和核心网络109之间的通信链路可以被定义为R3参考点,其包括用于促进例如数据传输和移动性管理能力的协议。核心网络109可以包括移动IP归属代理(MIP-HA)184、认证、授权、计费(AAA)服务器186和网关188。虽然前述元件中的每一个被描绘为核心网络109的一部分。但应当理解,这些元件中的任何一个可以由除了核心网络运营商以外的实体拥有和/或运营。
MIP-HA可以负责IP地址管理,并且可以使WTRU 102a、102b和102c能够在不同ASN和/或不同核心网络之间漫游。MIP-HA 184可以向WTRU 102a、102b、102c提供对分组交换网络(例如,因特网110)的接入,以促进WTRU 102a、102b、102c与支持IP的设备之间的通信。AAA服务器186可以负责用户认证和支持用户服务。网关188可以促进与其他网络的互通。例如,网关188可以向WTRU 102a、102b、102c提供对电路交换网络(例如,PSTN 108)的接入,以促进WTRU 102a、102b、102c与传统陆地线路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另外,网关188可以向WTRU 102a、102b、102c提供对网络112的访问,网络112可以包括由其他服务提供商拥有和/或运营的其他有线或无线网络。
尽管未在图53E中示出,但是应当理解,RAN 105可以连接到其他ASN,并且核心网络109可以连接到其他核心网络。RAN 105与其他ASN之间的通信链路可以被定义为R4参考点,其可以包括用于协调RAN 105与其他ASN之间的WTRU 102a、102b、102c的移动性的协议。核心网络109和其他核心网络之间的通信链路可以被定义为R5参考,其可以包括用于促进归属核心网络和被访问的核心网络之间的互通的协议。
由在某些现有3GPP规范中给予那些实体的名称来标识本文描述并在图53A、53C、53D和53E中示出的核心网络实体,但是应当理解,将来可以通过其他名称来标识这些实体和功能,并且某些实体或功能可以在3GPP发布的未来规范(包括未来的3GPP NR规范)中被组合。因此,仅作为示例提供在图53A、53B、53C、53D和53E中描述和示出的特定网络实体和功能,并且应当理解,可以在任何类似的通信系统中体现或实现本文公开和要求保护的主题,无论是当前定义的还是将来定义的。
图53F是示例性计算系统90的框图,其中,可以包含图53A、53C、53D和53E中所示的通信网络的一个或多个装置,诸如RAN 103/104/105、核心网络106/107/109、PSTN 108、因特网110或其他网络112中的某些节点或功能实体。计算系统90可以包括计算机或服务器,并且可以主要由计算机可读指令控制,计算机可读指令可以是软件的形式,无论在何处或通过任何方式存储或访问这种软件。这样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可以在处理器91内执行,以使计算系统90进行工作。处理器9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传统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电路、任何其他类型的集成电路(IC)和状态机等。处理器91可以执行信号编码、数据处理、功率控制、输入/输出处理和/或使计算系统90能够在通信网络中操作的任何其他功能。协处理器81是与主处理器91不同的可选处理器,其可以执行附加功能或辅助处理器91。处理器91和/或协处理器81可以接收、生成和处理与本文公开的方法和装置有关的数据。
在操作中,处理器91提取、解码和执行指令,并经由计算系统的主数据传输路径,即系统总线80向其他资源以及从其他资源传送信息。这种系统总线连接计算系统90中的组件和定义用于数据交换的媒介。系统总线80通常包括用于发送数据的数据线、用于发送地址的地址线以及用于发送中断和用于操作系统总线的控制线。这种系统总线80的一个例子是PCI(外围部件互连)总线。
耦合到系统总线80的存储器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82和只读存储器(ROM)93。这种存储器包括允许存储和检索信息的电路。ROM 93通常包含不容易修改的存储数据。存储在RAM 82中的数据可以由处理器91或其他硬件设备读取或改变。存储器控制器92可以控制对RAM 82和/或ROM 93的访问。存储器控制器92可以提供地址转换功能,该地址转换功能在执行指令时将虚拟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存储器控制器92还可以提供存储器保护功能,其隔离系统内的进程并将系统进程与用户进程隔离。因此,以第一模式运行的程序只能访问由其自己的进程虚拟地址空间映射的存储器;除非已设置进程之间的内存共享,否则它无法访问另一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内的内存。
另外,计算系统90可以包含外围设备控制器83,其负责将来自处理器91的指令传送到外围设备,例如打印机94、键盘84、鼠标95和磁盘驱动器85。
由显示控制器96控制的显示器86用于显示由计算系统90生成的视觉输出。这种视觉输出可包括文本、图形、动画图形和视频。可以以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形式提供视觉输出。可以用基于CRT的视频显示器、基于LCD的平板显示器、基于气体等离子体的平板显示器或触摸板来实现显示器86。显示控制器96包括产生发送到显示器86的视频信号所需的电子组件。
此外,计算系统90可以包含通信电路,例如网络适配器97,其可以用于将计算系统90连接到外部通信网络,例如图53A、53B、53C、53D和53E的RAN 103/104/105、核心网络106/107/109、PSTN 108、因特网110或其他网络112,以使计算系统90能够与那些网络的其他节点或功能实体通信。单独或与处理器91组合的通信电路可用于执行本文描述的某些装置、节点或功能实体的发送和接收步骤。
应当理解,本文描述的任何或所有装置、系统、方法和过程可以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程序代码)的形式体现,该指令在被处理器(例如,处理器118或91)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和/或实现本文所述的系统、方法和过程。具体地,这里描述的步骤、操作或功能的任何一种可以以这样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形式实现,该指令在配置用于无线和/或有线网络通信的装置或计算系统的处理器上执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以用于存储信息的任何非暂时性(例如,有形或物理)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但是这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包括信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技术、CD-ROM、数字通用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可用于存储所需信息并且可由计算系统访问的任何其他有形或物理介质。
以下是可能出现在以上描述中的与NR技术相关的首字母缩略词的列表。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首字母缩略词是指下面列出的相应术语。
AAS 有源天线系统
AoA 到达角
AoD 离开角
AR 增强现实
AS 接入层
BF-RS 波束形成参考信号
CE 控制元素
CoMP 协作多点
CP 循环前缀
CQI 信道质量指示
CRS 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
CSI 信道状态信息
CSI-RS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DCI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DL 下行链路
DM-RS 解调参考信号
eMBB 增强型移动宽带
eNB 演进节点B
ePDCCH 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FD 全维
FDD 频分双工
FFS 有待进一步研究
GUI 图形用户界面
HARQ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ID 标识
IMT 国际移动电信
KP 克罗内克积
KPI 关键性能指标
LTE 长期演进
MAC 媒体接入控制
MCL 最大耦合损耗
MCS 调制和编码方案
MME 移动性管理实体
MIMO 多输入多输出
NAS 非接入层
NB 窄波束
NDI 新数据指示
NEO 网络操作
NR-Node 新无线电节点
OCC 正交覆盖码
OFDM 正交频分复用
PDCCH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DSCH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PMI 预编码器矩阵指示
PRS 定位参考信号
PUSCH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PUCCH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RAT 无线电接入技术
RB 资源块
RE 资源元素
RI 秩指示
RRC 无线电资源控制
RRH 远程无线电头
RS 参考信号
RSSI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RSRP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RSRQ 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RV 冗余版本
SC-FDMA 单载波频分多址
SI 系统信息
SIB 系统信息块
SISO 单输入和单输出
SRS 探测参考信号
2D 二维
3D 三维
TDD 时分双工
TPC 发射功率控制
TRP 发射和接收点
TTI 传输时间间隔
UAV 无人机
UE 用户设备
UL 上行链路
URLLC 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
VR 虚拟现实
WB 宽波束
WRC 无线规划协调。
Claims (19)
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电路,所述通信装置通过其通信电路连接到网络,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在所述通信装置的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由所述通信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包括以下操作的操作:
获得参考信号配置,其中,所述参考信号配置包括为参考信号分配的时间和频率资源,其中,响应于以下来配置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从至少一个设备接收到的触发、从所述网络接收到的触发、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测量,或者在所述网络上的业务负载,基于以下来配置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接收到的所述触发、从所述网络接收到的所述触发、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相关联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测量,或者在所述网络上的所述业务负载,所述参考信号配置被配置为:
支持由所述参考信号执行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所述一个或多个功能包括控制信道解调、数据信道解调、干扰测量、信道状态信息测量、无线电资源管理测量、波束扫描、波束形成训练、时间和频率偏移跟踪或同步,和/或
支持一个或多个参数配置,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配置中的每个参数配置支持向所述至少一个设备提供的不同服务,
将所述参考信号配置发送给所述至少一个设备;以及
根据所述参考信号配置发送所述参考信号,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设备从所述参考信号获得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参考信号配置还包括为所述参考信号分配的空间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为所述参考信号分配的所述时间资源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个:分配所述参考信号的开始时间、其间分配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间隔的数量、分配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模式,或所述参考信号是否是周期性的指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参考信号配置是与所述时间间隔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特性的函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与所述参考信号相关联的所述频率资源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个:分配所述参考信号的起始频率、在其中分配所述参考信号的子载波的数量、分配所述参考信号的频率模式,或与跳频相关联的指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参考信号配置被分配给多个设备,使得多个设备从所述参考信号获得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参考信号配置被分配给特定设备,使得仅一个设备从所述参考信号获得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获得所述参考信号配置包括:
经由广播信道在系统信息中接收所述参考信号配置;
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接收所述参考信号配置;
在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元素CE中接收所述参考信号配置;或
经由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所述参考信号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进一步的操作,所述进一步的操作包括:
获得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终端的上下文信息;
基于所述上下文信息,定义由一个或多个3D波束覆盖的点区域;以及
将一个或多个3D波束分配给相应的点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进一步操作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进一步操作包括:
基于所述上下文信息,定义至少一个空点区域,在所述空点区域内不存在终端;以及
不向所述空点区域分配波束。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进一步操作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进一步操作包括:
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3D波束的分配,识别彼此相邻的3D波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进一步操作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进一步操作包括:
经由不同的天线端口发送被识别为彼此相邻的所述3D波束。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进一步操作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进一步操作包括:
基于所述分配,识别彼此不相邻的3D波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进一步操作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进一步操作包括:
经由相同的相应天线端口将被识别为彼此不相邻的所述3D波束发送到所述相应的点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获得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终端的上下文信息还包括周期性地从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接收地理数据,所述地理数据指示相应终端的物理位置,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3D波束被分配给相应的点区域,所述相应的点区域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的相应物理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获得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终端的上下文信息还包括周期性地从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接收信道或无线电链路测量,所述测量指示相应终端的信道特性,使得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的相应信道特性将所述一个或多个3D波束分配给相应的点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获得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终端的上下文信息还包括周期性地从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接收速度数据,所述速度数据指示相应终端的速度,使得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的相应速度,将所述一个或多个3D波束分配给相应的点区域。
18.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获得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终端的上下文信息还包括周期性地从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接收服务类型或数据速率,使得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的所述服务类型或所述数据速率将所述一个或多个3D波束分配给相应的点区域。
19.一种由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执行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662325394P | 2016-04-20 | 2016-04-20 | |
US62/325,394 | 2016-04-20 | ||
US201662338350P | 2016-05-18 | 2016-05-18 | |
US62/338,350 | 2016-05-18 | ||
US201662373176P | 2016-08-10 | 2016-08-10 | |
US62/373,176 | 2016-08-10 | ||
US201662416902P | 2016-11-03 | 2016-11-03 | |
US62/416,902 | 2016-11-03 | ||
PCT/US2017/028633 WO2017184865A1 (en) | 2016-04-20 | 2017-04-20 | Configurable reference signal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64436A CN109964436A (zh) | 2019-07-02 |
CN109964436B true CN109964436B (zh) | 2022-01-14 |
Family
ID=58668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31148.3A Active CN109964436B (zh) | 2016-04-20 | 2017-04-20 | 可配置的参考信号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10812238B2 (zh) |
EP (1) | EP3446432A1 (zh) |
JP (3) | JP2019518364A (zh) |
KR (1) | KR102175608B1 (zh) |
CN (1) | CN109964436B (zh) |
WO (1) | WO201718486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693522B1 (en) * | 2015-09-04 | 2020-06-2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PUCCH feedback on basis of beamformed CSI RS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7177361A1 (en) * | 2016-04-11 | 2017-10-1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Flight path control based on cell broadcast messages |
CN109964436B (zh) * | 2016-04-20 | 2022-01-14 |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 可配置的参考信号 |
US10819388B2 (en) * | 2016-05-12 | 2020-10-27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09155660B (zh) * | 2016-05-12 | 2022-08-30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在毫米波无线局域网络中波束成形反馈的系统和方法 |
EP3455977B1 (en) * | 2016-05-13 | 2023-04-26 | Intel Corporation | Scrambling for control messages in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s |
JP7034910B2 (ja) * | 2016-05-27 | 2022-03-14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CN109644089B (zh) | 2016-06-15 | 2022-04-26 |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新无线电的无许可上行链路传输 |
CN107548095B (zh) * | 2016-06-24 | 2020-03-2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长期演进和5g紧耦合下的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
WO2018006311A1 (en) * | 2016-07-07 | 2018-01-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ocessing relaxation for aperiodic csi-rs |
CN107634924B (zh) * | 2016-07-18 | 2020-08-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同步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 |
EP3500015A4 (en) * | 2016-08-09 | 2020-04-0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SYSTEM |
WO2018030243A1 (ja) * | 2016-08-10 | 2018-02-1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6843895B2 (ja) * | 2016-09-22 | 2021-03-17 |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
RU2713652C1 (ru) | 2016-09-30 | 2020-02-06 | Эл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 Способ приема управляюще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для опорного сигнала, связанного с оценкой фазового шума, и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для этого |
JP2020010072A (ja) * | 2016-11-02 | 2020-01-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US10932276B2 (en) | 2016-11-03 | 2021-02-23 | Convida Wireless, Llc | Frame structure in NR |
CN117062227A (zh) | 2016-11-04 | 2023-11-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设备、节点以及计算机可读程序存储介质 |
KR102323591B1 (ko) * | 2016-11-04 | 2021-11-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채널을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10582397B2 (en) * | 2016-11-09 | 2020-03-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 refinement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s during control symbol |
WO2018086057A1 (en) * | 2016-11-11 | 2018-05-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ference signal purpose indication |
KR102192824B1 (ko) | 2017-01-09 | 2020-12-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EP3574587A1 (en) * | 2017-01-24 | 2019-12-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anaging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multiple-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8201495A1 (en) * | 2017-05-05 | 2018-11-08 | Zte Corporation |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ng beam information |
CN107332597B (zh) * | 2017-06-05 | 2021-05-28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3d mimo的无线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US10645704B2 (en) * | 2017-06-15 | 2020-05-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transmissions in millimeter wave systems |
CN109152041B (zh) * | 2017-06-16 | 2023-11-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WO2019009665A1 (en) * | 2017-07-06 | 2019-01-1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MULTIPLE NUMEROLOGI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9274472B (zh) * | 2017-07-17 | 2024-05-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US11324019B2 (en) * | 2017-07-21 | 2022-05-03 | Koninklike Kpn N.V. | Selecting a subset of frequency resources based on measurements of candidate frequency resources |
US10498512B2 (en) * | 2017-08-04 | 2019-12-03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1445498B2 (en) * | 2017-08-10 | 2022-09-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
CN117318904A (zh) * | 2017-09-29 | 2023-12-29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终端以及基站 |
US11233689B2 (en) * | 2017-10-31 | 2022-01-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Indication of subcarrier spacing numerology |
CN109787662B (zh) * | 2017-11-10 | 2020-06-12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多波束接收下的时频偏差估计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JP7090154B2 (ja) * | 2017-11-15 | 2022-06-23 | アイディーエーシー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位相トラッキング参照信号送信 |
CN109842434B (zh) * | 2017-11-27 | 2023-09-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接收方法、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10505688B2 (en) | 2018-01-10 | 2019-12-10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Configuration of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in beamform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CN110035567B (zh) * | 2018-01-11 | 2021-05-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参考信号的测量方法和用户终端 |
US11109193B2 (en) | 2018-01-12 | 2021-08-3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positioning using drone |
CN110138519A (zh) * | 2018-02-02 | 2019-08-16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167173A (zh) * | 2018-02-14 | 2019-08-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
US10623909B2 (en) * | 2018-03-09 | 2020-04-14 | Intel Corporation | User equipment positioning using PRSS from a plurality of TRPS in a 5G-NR network |
WO2019194490A1 (ko) * | 2018-04-04 | 2019-10-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측정을 수행하는 방법, 사용자 장치 및 기지국 |
US11477809B2 (en) * | 2018-04-12 | 2022-10-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
CN110475257B (zh) * | 2018-05-11 | 2024-10-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US10756874B2 (en) | 2018-05-15 | 2020-08-25 | Google Llc | Beam search pilots for paging channel communications |
KR102441982B1 (ko) * | 2018-07-05 | 2022-09-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포밍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11070259B2 (en) * | 2018-07-17 | 2021-07-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requency / time selective precoding for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s |
WO2020027604A1 (en) * | 2018-08-02 | 2020-02-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positional reference signa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GB2576033B (en) * | 2018-08-02 | 2021-08-1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user equipment positioning |
RU2021137728A (ru) * | 2018-08-08 | 2022-01-19 | Идак Холдингз, Инк.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труктуры физического канал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прямым соединением (pscch) в новой радиосети (nr) |
CN112586024A (zh) * | 2018-08-24 | 2021-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09462886B (zh) * | 2018-09-19 | 2020-10-23 | 中央民族大学 | 基于CSI的Wi-Fi单接入点测距定位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
US11576008B2 (en) | 2018-09-27 | 2023-02-07 | Sony Group Corporation | On demand position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20061952A1 (en) * | 2018-09-27 | 2020-04-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guided downlink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 (csi-rs) scan |
CN112753265A (zh) | 2018-09-27 | 2021-05-04 |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 新无线电的未经许可的频谱中的子频带操作 |
CN111132307B (zh) | 2018-10-31 | 2023-08-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定位方法及设备 |
US11057861B2 (en) | 2018-10-31 | 2021-07-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system using radio beam support information |
CN111314952B (zh) * | 2018-12-11 | 2021-11-09 |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测量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
US11985620B2 (en) * | 2018-12-17 | 2024-05-14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Network regist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15037345A (zh) | 2019-01-09 | 2022-09-09 | 苹果公司 | 编码增强的ii型信道状态信息 |
WO2020159225A1 (ko) * | 2019-02-01 | 2020-08-06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사이드링크 그룹캐스트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GB2583691B (en) * | 2019-02-15 | 2021-11-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5G new radio networks |
US10701681B1 (en) * | 2019-03-29 | 2020-06-30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Coordinated beam forming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
US20200322897A1 (en) * | 2019-04-02 | 2020-10-08 | Mediatek Inc. | Harq feedback and sidelink rsrp report of groupcast v2x |
GB2583454B (en) * | 2019-04-02 | 2021-10-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positioning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11818629B (zh) * | 2019-04-10 | 2022-04-29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
US10892810B2 (en) * | 2019-05-10 | 2021-01-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selecting beamforming codebook and hierarchically generating beamforming codebooks |
US11533155B2 (en) * | 2019-06-07 | 2022-12-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igger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bundling |
WO2020255313A1 (ja) * | 2019-06-19 | 2020-12-24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
KR102684412B1 (ko) * | 2019-07-24 | 2024-07-12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위치 측정 성능을 향상시키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
WO2021023912A1 (en) * | 2019-08-02 | 2021-02-11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Positioning-specific beam refinement for neighbor cell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prs) transmission |
WO2021022479A1 (zh) * | 2019-08-06 | 2021-02-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波束赋形方法、装置、无线接入网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US11258565B2 (en) | 2019-08-30 | 2022-02-2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parse reference signal-related signa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
US11569961B2 (en) * | 2019-08-30 | 2023-01-3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Reference signaling overhead redu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
US12101271B2 (en) | 2019-10-02 | 2024-09-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PSFCH and PRS in NR V2X |
CN110784295B (zh) * | 2019-10-25 | 2021-08-27 | 中山大学 | 基于抢占的上行URRLC业务与eMBB业务共存方法 |
CN112822713B (zh) * | 2019-11-18 | 2022-07-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srs上报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US12040866B2 (en) * | 2019-12-18 | 2024-07-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repetition with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bundling |
EP4104312A1 (en) * | 2020-02-13 | 2022-12-21 | IDAC Holdings, Inc. | Panel selectio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multi-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 (trp) system |
WO2021159421A1 (zh) * | 2020-02-13 | 2021-08-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定位方法及装置 |
CN115088207B (zh) * | 2020-02-29 | 2023-03-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滤波器系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US11778552B2 (en) * | 2020-04-09 | 2023-10-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TRS) for idle mode user equipment (UE) |
US11792666B2 (en) * | 2020-06-04 | 2023-10-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ocation assistance data for wideband positioning |
US11444735B2 (en) * | 2020-06-15 | 2022-09-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using a data channel for beam refinement |
US11923934B2 (en) * | 2020-08-03 | 2024-03-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te-specific and dynamic base station beam codebook design |
CN116114186A (zh) * | 2020-08-07 | 2023-05-12 | 苹果公司 | 网络中具有部分互易性的分级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 |
WO2022099523A1 (zh) * | 2020-11-11 | 2022-05-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US11800370B2 (en) | 2020-12-30 | 2023-10-24 | T-Mobile Usa, Inc. | Interference mitigator |
TWI797952B (zh) * | 2021-01-18 | 2023-04-01 | 新加坡商聯發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下行鏈路通道狀態資訊測量和報告的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
US12047146B2 (en) * | 2021-03-03 | 2024-07-2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SI reporting in distributed MIMO |
EP4161167A1 (en) * | 2021-10-01 | 2023-04-05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Insertion loss mitigation for reference signaling |
US11342973B1 (en) * | 2021-10-19 | 2022-05-24 | King Faisal University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link communications in millimeter wave cellular networks |
CN118104157A (zh) * | 2021-11-15 | 2024-05-2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波束测量方法、装置、用户设备、网络侧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11764931B2 (en) | 2022-02-01 | 2023-09-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daptive user equipment-specific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s for sub-terahertz systems |
CN114553382B (zh) * | 2022-02-24 | 2023-08-01 | 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配置公共参数的5g nr信号解调方法及系统 |
WO2023197107A1 (en) * | 2022-04-11 | 2023-10-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s for multiplexing user equipment on same sidelink resources |
WO2023206089A1 (en) * | 2022-04-26 | 2023-11-0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l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
US11799544B1 (en) * | 2022-06-02 | 2023-10-24 | Skylo Technologies, Inc. | Assignment of satellite beam allocations for the schedul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and a base station |
WO2024203373A1 (ja) * | 2023-03-29 | 2024-10-03 |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 基地局、端末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17765A (zh) * | 2010-08-13 | 2010-12-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测量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
CN102026270A (zh) * | 2009-09-22 | 2011-04-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参数配置的方法、装置及多载波系统 |
CN102577294A (zh) * | 2009-10-16 | 2012-07-1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支持中继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多用户mimo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069739A (zh) * | 2010-04-02 | 2013-04-24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配置和传输 |
CN103563462A (zh) * | 2011-05-16 | 2014-02-05 | 美国博通公司 | 用于配置分段载波的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CN105471487A (zh) * | 2014-07-01 | 2016-04-06 | 索尼公司 | 通信设备、基站和通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023955B2 (en) | 2005-08-22 | 2011-09-20 | Sony Corporation |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to control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GB2469229B (en) | 2005-11-04 | 2011-02-02 | Nec Corp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transmission power |
US20090005061A1 (en) | 2005-12-30 | 2009-01-01 | Trueposition, Inc. | Location quality of service indicator |
US8150421B2 (en) | 2005-12-30 | 2012-04-03 | Trueposition, Inc. | User plane uplink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U-TDOA) |
WO2007125910A1 (ja) | 2006-04-25 | 2007-11-08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KR101424258B1 (ko) | 2006-08-23 | 2014-08-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 과정을 수행하는 방법 |
GB2447878A (en) | 2006-10-04 | 2008-10-01 | Nec Corp | Signalling system information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
JP2010508761A (ja) | 2006-10-30 | 2010-03-18 |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ロングタームエボリュ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トラッキングエリア更新およびセル再選択を実施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SI2127115T1 (sl) | 2006-11-01 | 2019-12-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stopek in naprava za iskanje celice v ortogonalnem brezžičnem komunikacijskem sistemu |
US9137075B2 (en) | 2007-02-23 | 2015-09-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ubcarrier spacing identification |
KR101377954B1 (ko) | 2007-06-13 | 2014-03-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시스템 정보 수신 방법 |
US8145127B2 (en) | 2007-08-14 | 2012-03-27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 power calibration in 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ed wireless system |
US8211867B2 (en) | 2007-10-29 | 2012-07-03 | Regulus Therapeutics Inc. | Targeting microRNAs for the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 |
EP2283580B1 (en) | 2008-05-09 | 2019-07-10 | Appl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ntenna beamforming in a cellular network |
KR20090124522A (ko) | 2008-05-30 | 2009-12-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멀티밴드 단말기 및 그의 주파수 설정 방법 |
KR100973589B1 (ko) * | 2008-06-02 | 2010-08-11 | 한국과학기술원 | 차세대셀룰러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기지국과 비가시채널단말간통신방법 및 중계채널 형성방법 |
WO2010001474A1 (ja) | 2008-07-03 | 2010-01-0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符号化装置、復号化装置、符号化方法、および復号化方法 |
US8743793B2 (en) | 2008-07-14 | 2014-06-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 separate contention window allowing allocations for pending uplink SDMA transmission opportunities |
US9094910B2 (en) | 2008-09-09 | 2015-07-28 | Htc Corporation | Methods utilized in mobile device for handling situations when time alignment timer expires, and mobile device thereof |
JP5433699B2 (ja) | 2008-09-26 | 2014-03-05 |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Geranにおいて制御チャンネル容量を増加させ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CA2742355C (en) * | 2008-10-30 | 2014-12-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2282903B (zh) | 2008-10-31 | 2015-01-21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使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处理上行链路传输 |
US9119119B2 (en) | 2008-10-31 | 2015-08-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1×RTT and HRPD neighbor list support over LTE |
CN102217352B (zh) | 2008-11-18 | 2016-04-20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在通信系统中进行中继 |
US9247532B2 (en) | 2009-01-02 | 2016-01-26 | Lg Electronics Inc. | Effective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during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carriers for wideband support |
US8494593B2 (en) | 2009-01-23 | 2013-07-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coverage redundancy |
CN102405666B (zh) | 2009-02-26 | 2015-02-2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切换期间更新系统信息的方法 |
US9338811B2 (en) | 2009-03-06 | 2016-05-10 | Apple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lective access to wireless network resources using detailed information |
US20110170474A1 (en) | 2009-07-15 | 2011-07-14 | Ji Tingfang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arent relay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CN102045849B (zh) | 2009-10-12 | 2014-06-1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pdcch信息的发送方法、pdcch搜索空间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US9276710B2 (en) | 2009-12-21 | 2016-03-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 carrier extension |
US9002979B2 (en) | 2010-01-11 | 2015-04-07 | Innovative Timing Systems, Llc | Sports timing system (STS) event and participant announcement communication system (EPACS) and method |
US8817692B2 (en) | 2010-01-26 | 2014-08-2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2158770B (zh) | 2010-02-12 | 2016-08-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源光网络中上行带宽分配的方法和系统 |
EP4033824A1 (en) | 2010-03-12 | 2022-07-27 | BlackBerry Limited | Communication station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on a random access channel |
US8750143B2 (en) | 2010-04-02 | 2014-06-10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Extend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reporting via the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
US9661509B2 (en) | 2010-04-02 | 2017-05-23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Low mobility states and procedures |
KR101814396B1 (ko) | 2010-04-28 | 2018-01-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경쟁 기반의 식별자를 이용한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
JP4928621B2 (ja) | 2010-05-27 | 2012-05-0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WO2011152347A1 (ja) | 2010-06-04 | 2011-12-0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US9154277B2 (en) * | 2010-09-22 | 2015-10-06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ignaling for aperiodic sounding |
CN103329605B (zh) | 2010-11-08 | 2016-09-28 | 黑莓有限公司 | 无线资源 |
CN107979868B (zh) | 2011-01-07 | 2021-04-23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管理功率余量报告的方法及wtru |
US20120238264A1 (en) | 2011-03-18 | 2012-09-20 | Stoke,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support seamless mobility across offload gateways |
EP2695445B1 (en) | 2011-04-01 | 2017-05-10 | Intel Corporation | System acquisition mechanism for fixed devices in mobile broadband networks |
US10638464B2 (en) | 2011-04-01 | 2020-04-28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control channel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03718590A (zh) | 2011-05-09 | 2014-04-09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机器对机器装置管理的技术 |
US9826515B2 (en) | 2011-06-14 | 2017-11-21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defining and using PHICH resource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
JP5944004B2 (ja) | 2011-10-03 | 2016-07-05 | インテル・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通信(d2d通信)メカニズム |
WO2013055143A2 (ko) | 2011-10-12 | 2013-04-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서브프레임에서 제어 채널의 탐색 영역을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20150043520A1 (en) * | 2011-11-17 | 2015-02-12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vision of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Downlink Tracking in Occupied Shared Band |
US10264478B2 (en) | 2011-12-16 | 2019-04-1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enhance reliability in millimeter wave wideband communications |
US9209945B2 (en) | 2012-02-27 | 2015-12-08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iming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overlaid on a cellular network |
KR101745700B1 (ko) * | 2012-02-29 | 2017-06-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준 신호 송수신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US9198181B2 (en) | 2012-03-19 | 2015-11-24 | Blackberry Limited | Enhanced common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
US9001737B2 (en) | 2012-03-29 | 2015-04-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MBMS service activation and maintenance procedure in multi-frequency networks |
KR102257623B1 (ko) | 2012-07-02 | 2021-05-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
CN103582127B (zh) | 2012-07-18 | 2017-04-1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d2d资源获取方法、设备及系统 |
WO2014021633A1 (ko) | 2012-07-31 | 2014-02-0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포밍을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9686772B2 (en) | 2012-08-01 | 2017-06-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communications |
US9572139B2 (en) | 2012-08-03 | 2017-02-14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Contention based transmission and collision avoidance |
KR102059379B1 (ko) | 2012-09-24 | 2019-12-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셀룰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방송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GB2507528A (en) | 2012-11-02 | 2014-05-07 | Sony Corp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DE102012024435A1 (de) | 2012-12-14 | 2014-07-10 | 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 GmbH | Verfahren zur Identifizierung einer Zelle mit gegenüber ihrem Wildtyp erhöhten intrazellulären Konzentration eines bestimmten Metaboliten, wobei die Veränderung der Zelle durch Rekombi-neering erreicht wird, sowie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gegenüber ihrem Wildtyp genetisch veränderten Produktionszelle mit optimierter Produktion eines bestimmten Metaboliten,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ieses Metaboliten, sowie dafür geeignete Nukleinsäuren |
US20140192767A1 (en) | 2012-12-14 | 2014-07-10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mall Traffic Transmissions |
US9306646B2 (en) | 2013-01-02 | 2016-04-0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downlink radio signal |
US9043499B2 (en) | 2013-02-05 | 2015-05-26 | Cleversafe, Inc. | Modifying a dispersed storage network memory data access response plan |
US10028302B2 (en) | 2013-03-08 | 2018-07-1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grant-free transmission scheme |
US9338700B2 (en) | 2013-03-20 | 2016-05-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RAT transitioning utilizing system information messaging |
WO2014148961A1 (en) * | 2013-03-22 | 2014-09-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
US9357476B2 (en) | 2013-03-28 | 2016-05-31 | Tejas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stem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optimization |
EP2987385A2 (en) | 2013-04-15 | 2016-02-24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schemes for millimeter wavelength (mmw) dual connectivity |
US9288772B2 (en) | 2013-04-22 | 2016-03-15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f-organizing networks using cooperative sensing |
KR102253873B1 (ko) | 2013-04-25 | 2021-05-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고주파 캐리어를 획득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
WO2014183803A1 (en) | 2013-05-17 | 2014-11-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s and n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05557049B (zh) | 2013-09-24 | 2019-10-15 | 索尼公司 |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终端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 |
US9559797B2 (en) * | 2013-09-27 | 2017-01-31 | Mediatek Inc. | Methods of discovery and measurements for small cells in OFDM/OFDMA systems |
WO2015054643A1 (en) | 2013-10-10 | 2015-04-1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dia access control transport blocks |
CN104640211B (zh) | 2013-11-08 | 2019-06-2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CN103560936B (zh) | 2013-11-22 | 2016-08-17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pon系统中计算onu平均队列长度的方法 |
KR20190100475A (ko) | 2013-11-27 | 2019-08-28 |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 네트워크 노드, 무선 장치, 동기화 신호 및 연관된 정보를 각각 송신 및 검출하기 위한 이들에서의 방법 |
KR101763602B1 (ko) | 2013-12-03 | 2017-08-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기계타입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5089303A1 (en) | 2013-12-12 | 2015-06-18 | Intel Corporation |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cell association and beamforming training with a mmwave capable small cell |
CN104753780B (zh) | 2013-12-26 | 2020-05-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potn网络oduk环规划方法及装置 |
CN111163494A (zh) * | 2013-12-30 | 2020-05-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小区切换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
CN111342871B (zh) * | 2014-01-28 | 2023-05-02 | 富士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基站设备、用户设备和通信系统 |
WO2015115872A1 (ko) | 2014-01-31 | 2015-08-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d2d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EP3105967B1 (en) | 2014-02-11 | 2019-11-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ell change based on uplink configuration |
CN106031074B (zh) | 2014-02-16 | 2019-09-1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5141982A1 (en) | 2014-03-15 | 2015-09-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mbms mdt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3119150B1 (en) | 2014-04-10 | 2024-04-0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JP2015207934A (ja) * | 2014-04-22 | 2015-11-19 | Kddi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4936189A (zh) | 2014-05-01 | 2015-09-23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ue、基站中在非授权频带上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
US9923834B2 (en) | 2014-05-09 | 2018-03-20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iggering and sending device-to-device buffer status report and scheduling request |
CN105162557B (zh) | 2014-05-30 | 2019-03-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进程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5323049A (zh) | 2014-06-13 | 2016-0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非授权载波的调度方法、设备和系统 |
US9888341B2 (en) | 2014-06-26 | 2018-02-06 | Lg Electronics Inc. |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using WLAN |
US9414285B2 (en) | 2014-06-30 | 2016-08-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andover with integrated antenna beam train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
WO2016013351A1 (ja) * | 2014-07-25 | 2016-01-2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基地局、ユーザ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 |
US10033505B2 (en) | 2014-07-31 | 2018-07-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channels over an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
CN106576008A (zh) | 2014-08-07 | 2017-04-19 | 夏普株式会社 |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集成电路 |
WO2016028111A1 (ko) | 2014-08-21 | 2016-02-2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하이브리드 빔포밍을 지원하는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아날로그 빔을 추정하기 위한 트레이닝 심볼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EP3189682A4 (en) | 2014-09-02 | 2018-04-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ue throughput improvement for lte+gsm phone in tdd-lte network with no dtx detection support |
US9775077B2 (en) | 2014-09-09 | 2017-09-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rivation of eMBMs neighbor SAI information with correlation bit-map |
US10064165B2 (en) | 2014-10-03 | 2018-08-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ownlink and uplink channel with low latency |
US9893777B2 (en) * | 2014-11-17 | 2018-02-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od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
US10555331B2 (en) * | 2014-12-09 | 2020-02-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ested system operation |
US10038528B2 (en) * | 2014-12-19 | 2018-07-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mmon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based on semi-uniform pilot spacing and orthogonal cover code |
CN107409329B (zh) | 2015-01-12 | 2020-05-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第一和第二网络节点及其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 |
US9769733B2 (en) | 2015-02-10 | 2017-09-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cremental transmission of system information |
US10200920B2 (en) | 2015-02-10 | 2019-02-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On-demand system information |
US10078472B2 (en) | 2015-02-27 | 2018-09-1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Rebuilding encoded data slices in a dispersed storage network |
US20160270102A1 (en) | 2015-03-14 | 2016-09-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istributed scheduling to control interference for data transactions using grant-less transmissions |
CN113993139B (zh) * | 2015-03-24 | 2024-05-24 | 索尼公司 | 用于通信系统的装置 |
CN107466446B (zh) * | 2015-04-10 | 2021-02-12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KR102287875B1 (ko) * | 2015-04-17 | 2021-08-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준 신호들을 송신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US9942731B2 (en) | 2015-05-27 | 2018-04-10 | Otto Engineering, Inc. | Radio alert system and method |
US20160353367A1 (en) | 2015-06-01 | 2016-12-0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rtualized Functions in Control and Data Planes |
KR101563469B1 (ko) | 2015-06-17 | 2015-10-27 | 중앙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스위치드 빔포밍을 통해 랜덤 액세스를 수행하는 이동 단말 및 그 제어 방법과, 기지국의 제어 방법 |
RU2691054C1 (ru) | 2015-06-23 | 2019-06-07 |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без-разрешения,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ети доступ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азовой сети |
CN107615845B (zh) | 2015-06-30 | 2020-04-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EP3320639B1 (en) | 2015-07-08 | 2021-01-20 | Apple Inc. | User equipment (ue)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using 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
WO2017011942A1 (zh) | 2015-07-17 | 2017-01-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配置信息获取的方法和装置 |
US9743423B2 (en) | 2015-07-27 | 2017-08-22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Link adaptation in grant-free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
CN105050189B (zh) | 2015-08-10 | 2019-02-05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资源调度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WO2017028288A1 (zh) | 2015-08-20 | 2017-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接入方法、通信装置、无线终端及系统 |
WO2017034506A1 (en) | 2015-08-27 | 2017-03-02 | Intel IP Corporation | Indication of tdd uplink and downlink configurations |
CN106535351B (zh) | 2015-09-09 | 2021-01-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7058067A1 (en) | 2015-09-29 | 2017-04-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ecuring network slice management |
CN115955261A (zh) * | 2015-10-12 | 2023-04-11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在蜂窝系统中的发现信号传输 |
US11212147B2 (en) * | 2015-10-23 | 2021-12-2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carriers using overlapping sets of candidate numerologies |
EP3371895A1 (en) * | 2015-11-05 | 2018-09-12 | Intel Corporation | Full dimensio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
US10517123B2 (en) | 2015-11-18 | 2019-12-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adio network nod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
US11101851B2 (en) | 2015-11-23 | 2021-08-24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User device beamforming train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10536946B2 (en) | 2015-12-08 | 2020-01-1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network slicing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
US10772101B2 (en) | 2015-12-08 | 2020-09-0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ir interface configuration |
US10536940B2 (en) | 2016-01-12 | 2020-01-14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Discovery signal block mapping |
CN108702733B (zh) | 2016-02-18 | 2022-09-09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延迟容忍和延迟敏感会话的改进的共存 |
EP3420659A4 (en) | 2016-02-25 | 2019-09-25 | Intel IP Corporation |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UNPLANTED UPLINK TRANSMISSIONS |
EP3437405B1 (en) | 2016-04-01 | 2020-06-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Granting resources to a wireless device |
US10959261B2 (en) | 2016-04-01 | 2021-03-2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ilot assisted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 identification |
US10880813B2 (en) | 2016-04-05 | 2020-12-2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rocessing access request from UE, and network node |
US20170289791A1 (en) | 2016-04-05 | 2017-10-05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network slice |
WO2017179658A1 (ja) * | 2016-04-15 | 2017-10-1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109964436B (zh) * | 2016-04-20 | 2022-01-14 |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 可配置的参考信号 |
CN109644084B (zh) | 2016-04-20 | 2021-10-26 |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 新无线电中的物理信道 |
EP3446415B1 (en) * | 2016-04-20 | 2021-10-13 | Convida Wireless, LLC | 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
US11013035B2 (en) | 2016-05-06 | 2021-05-18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AU2017261994B2 (en) | 2016-05-12 | 2022-03-24 | Ntt Docomo, Inc. |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US10367677B2 (en) | 2016-05-13 | 2019-07-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10652809B2 (en) | 2016-05-15 | 2020-05-1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licing selection and authorization for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
WO2017218794A1 (en) * | 2016-06-15 | 2017-12-21 | Convida Wireless, Llc | Upload control signaling for new radio |
US10306671B2 (en) | 2016-06-15 | 2019-05-28 | Convida Wireless, Llc | Grant-less operations |
EP3276851B1 (en) | 2016-07-29 | 2024-07-10 | ASUSTek Compute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 for beam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8215103A (zh) | 2016-08-09 | 2024-06-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系统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设备 |
US11109398B2 (en) * | 2016-08-10 | 2021-08-31 | Lg Electronics Inc. |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ing variable resource structure |
JP7057347B2 (ja) * | 2016-08-11 | 2022-04-19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チャンネル状態報告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US10959178B2 (en) | 2016-08-12 | 2021-03-23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light connection enhancements for long term evolution (LTE)-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NR) interworking |
EP3520538A1 (en) | 2016-09-28 | 2019-08-07 | Sony Corporation | Random access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
US10862563B2 (en) * | 2016-10-03 | 2020-12-08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Reference signal with beamforming training and channel estimation |
WO2018170867A1 (en) * | 2017-03-24 | 2018-09-27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Resource sharing among different ofdm numerologies |
CA3036482C (en) | 2017-04-13 | 2020-08-2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ystem information |
US10721025B2 (en) | 2017-06-15 | 2020-07-21 | Ofinno, Llc | Grant-free failure reporting |
WO2018231006A1 (en) | 2017-06-16 | 2018-12-2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pidly reporting frequency measurement results i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1246183B2 (en) | 2017-08-03 | 2022-02-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ccess i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3711417B1 (en) | 2017-11-16 | 2023-10-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Feedback signaling processes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s |
US20210068138A1 (en) | 2018-01-12 | 2021-03-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ontrol signaling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s |
US11212034B2 (en) * | 2018-03-14 | 2021-12-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signaling QoS class indicators |
KR20190114871A (ko) | 2018-03-30 | 2019-10-10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채널 전송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CN118573339A (zh) | 2018-04-05 | 2024-08-30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ul noma操作的配置和信令 |
US11202305B2 (en) | 2019-05-02 | 2021-12-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ata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1490382B2 (en) | 2019-06-21 | 2022-11-0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enhancements for transmission with configured grant in unlicensed spectrum |
US11432291B2 (en) | 2019-06-21 | 2022-08-3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scheme on group based identity and scrambling for UE cooperation transmission |
US11477815B2 (en) | 2019-07-31 | 2022-10-1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and configured grant configurations |
US11581978B2 (en) | 2019-08-06 | 2023-02-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repetition configuration |
US12004201B2 (en) | 2019-08-16 | 2024-06-0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idelink configured grant resource configuration and signalling |
US11943067B2 (en) | 2019-10-04 | 2024-03-2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evices and methods of signaling for resource selection and reservation in sidelink transmission |
US20210045125A1 (en) | 2019-10-11 | 2021-02-11 | Intel Corporation |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 types in multiple-panel user equipments |
-
2017
- 2017-04-20 CN CN201780031148.3A patent/CN109964436B/zh active Active
- 2017-04-20 US US16/093,287 patent/US10812238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4-20 JP JP2018554758A patent/JP2019518364A/ja active Pending
- 2017-04-20 KR KR1020187033561A patent/KR10217560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7-04-20 WO PCT/US2017/028633 patent/WO201718486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4-20 EP EP17721267.7A patent/EP3446432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09-14 US US17/019,489 patent/US11218267B2/en active Active
- 2020-11-11 JP JP2020188143A patent/JP7187107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1-17 US US17/528,794 patent/US2022007797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22
- 2022-11-28 JP JP2022189162A patent/JP2023029906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26270A (zh) * | 2009-09-22 | 2011-04-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参数配置的方法、装置及多载波系统 |
CN102577294A (zh) * | 2009-10-16 | 2012-07-1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支持中继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多用户mimo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069739A (zh) * | 2010-04-02 | 2013-04-24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配置和传输 |
CN101917765A (zh) * | 2010-08-13 | 2010-12-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测量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
CN103563462A (zh) * | 2011-05-16 | 2014-02-05 | 美国博通公司 | 用于配置分段载波的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CN105471487A (zh) * | 2014-07-01 | 2016-04-06 | 索尼公司 | 通信设备、基站和通信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80135480A (ko) | 2018-12-20 |
US10812238B2 (en) | 2020-10-20 |
US20220077977A1 (en) | 2022-03-10 |
CN109964436A (zh) | 2019-07-02 |
JP2019518364A (ja) | 2019-06-27 |
WO2017184865A1 (en) | 2017-10-26 |
JP2023029906A (ja) | 2023-03-07 |
JP7187107B2 (ja) | 2022-12-12 |
US20190123864A1 (en) | 2019-04-25 |
JP2021036710A (ja) | 2021-03-04 |
EP3446432A1 (en) | 2019-02-27 |
US11218267B2 (en) | 2022-01-04 |
US20200412498A1 (en) | 2020-12-31 |
KR102175608B1 (ko) | 2020-11-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187107B2 (ja) | 構成可能基準信号 | |
JP7410217B2 (ja) | New radioのためのcsiフィードバック設計 | |
US1111510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in wireless systems | |
JP6980759B2 (ja) | New radioのための柔軟なフレーム構造における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スイーピングおよびトレーニング | |
EP4226664A1 (en) | Techniques for join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for multipl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 communication schemes | |
JP2018011347A (ja) | セル間の干渉を管理または改善すること | |
US11582756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management | |
CN116636280A (zh) | 用于预测波束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 |
US2015028923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atial multiplex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EP4315938A1 (en) | Resource sharing between transmission hypotheses | |
WO2023151001A1 (en) | Reconfigurable surface training for sidelink | |
WO2023206348A1 (en) | 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 selection for 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s | |
WO2023097586A1 (en) | Bundle size reporting for precoding resource block group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7 Address after: Wilmington, Delaware, USA Patentee after: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Address before: Delaware Patentee before: CONVIDA WIRELESS, LL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