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7645B - 前围上部装饰件 - Google Patents
前围上部装饰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27645B CN109927645B CN201811395262.7A CN201811395262A CN109927645B CN 109927645 B CN109927645 B CN 109927645B CN 201811395262 A CN201811395262 A CN 201811395262A CN 109927645 B CN109927645 B CN 10992764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member
- garnish
- notch groove
- claw
-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5000021189 garnishes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9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69 thermo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725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6 thermosoftening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Waterproofing, Decoration, And Sanit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罩部件具有对于来自外部的载荷输入的缓冲功能,且同时牢固地将罩部件组装于装饰件主体的前围上部装饰件。前围上部装饰件具备:装饰件主体,其配置成对车辆的发动机罩的后缘部与前风窗玻璃的下缘部之间进行闭塞;以及罩部件,其由软质构件构成,安装于所述装饰件主体且吸收来自外部的输入载荷。所述装饰件主体具有将该装饰件主体的壁部沿厚度方向贯通且朝向所述壁部的末端部开口的缺口槽,所述罩部件具有对所述缺口槽进行覆盖的罩主体,在所述装饰件主体和所述罩部件上设有端部结合机构,该端部结合机构将所述罩部件的端部与所述装饰件主体的所述缺口槽的开口端的附近结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机动车等车辆中使用的前围上部装饰件。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等车辆中,通常在发动机罩的后缘部与前风窗玻璃之间设有构成车身的前围箱的一部分的树脂制的前围上部装饰件。
在前围上部装饰件的下方配设有电线束、刮水器电动机、悬架部件等。因此,为了使对这些部件的维护等容易,有时在前围上部装饰件的一部分设置缺口,并在该缺口的开口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有分体的罩部件。另外,近年来,为了扩大车辆的室内空间,发动机罩的下方的收纳空间存在缩小趋势,伴随于此,前围上部装饰件与其周边部件的间隙也存在变窄的趋势。
另外,近年来,以行人保护等为目的,提出了在前围上部装饰件上设置脆弱部的车辆、或在前围上部装饰件的一部分设置缺口且在该缺口部分安装由软质构件(弹性构件)构成的罩部件的车辆。这些车辆通过在前围上部装饰件上设置的脆弱部、软质的罩部件来缓和载荷输入时的冲击。
日本实开昭62-152809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前围上部装饰件在沿着车宽方向配置的硬质树脂制的装饰件主体的前侧的末端部设有缺口部(开口孔凸缘),并在该缺口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有树脂制的罩部件。罩部件的截面大致V状的挠性槽设置于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区域,在组装于缺口部时使挠性槽挠曲变形。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前围上部装饰件在树脂制的罩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设置有截面大致V字状的挠性槽,通过挠性槽的弹性反作用力而将罩构件卡止于缺口部的缘部。因此,当为了使罩构件相对于缺口部的组装容易而使挠性槽柔软时,对缺口部的支承反作用力会降低,变得不能得到对于缺口部的缘部的所期望的约束力。另外,在为了能够进一步缓和来自外部的输入冲击而将罩构件的材质自身设定为软质的材质的情况下,也同样不能得到对于缺口部的缘部的所期望的约束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案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罩部件具有对于来自外部的载荷输入的缓冲功能,且同时牢固地将罩部件组装于装饰件主体的前围上部装饰件。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前围上部装饰件具备:装饰件主体,其配置成对车辆的发动机罩的后缘部与前风窗玻璃的下缘部之间进行闭塞;以及罩部件,其由软质构件构成,安装于所述装饰件主体且吸收来自外部的输入载荷。所述装饰件主体具有将该装饰件主体的壁部沿厚度方向贯通且朝向所述壁部的末端部开口的缺口槽,所述罩部件具有对所述缺口槽进行覆盖的罩主体,在所述装饰件主体和所述罩部件上设有端部结合机构,该端部结合机构将所述罩部件的端部与所述装饰件主体的所述缺口槽的开口端的附近结合。
根据上述方案(1),罩部件的端部通过端部结合机构而与装饰件主体的缺口槽的开口端的附近结合,因此能够将罩部件相对于装饰件主体而牢固地组装于该装饰件主体的壁部的末端部侧。
(2)在上述方案(1)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端部结合机构包括:卡合爪,其从所述装饰件主体的所述缺口槽的开口端的侧部向大致沿着所述缺口槽的方向突出;以及爪收容部,其与所述罩部件形成为一体且与所述卡合爪嵌合。
在上述方案(2)的情况下,能够将罩部件的爪收容部从缺口槽的外侧插入而嵌合于卡合爪。当爪收容部嵌合于卡合爪时,爪收容部向里侧方向的位移被限制,其结果是,罩部件的端部与装饰件主体的末端部侧被定位。另外,当爪收容部嵌合于卡合爪时,与卡合爪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罩部件的位移被限制,因此在罩部件组装于装饰件主体之后,即便施加有外力,罩部件也变得难以脱落。另外,由软质构件构成的罩部件的晃动也被抑制。
(3)在上述方案(2)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装饰件主体具备引导壁,该引导壁配置于所述末端部的与所述卡合爪接近的位置,且相对于与所述卡合爪嵌合后的所述爪收容部的外周面抵接或接近。
在上述方案(3)的情况下,当爪收容部嵌合于卡合爪时,成为在引导壁与卡合爪之间夹入爪收容部的外周壁的形状,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罩部件的脱落。另外,在与卡合爪嵌合后的爪收容部的外表面的外侧配置有引导壁,因此能够通过引导壁来避免外力作用于爪收容部。
(4)在上述方案(2)或(3)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罩部件具有与所述缺口槽的缘部重叠的侧缘凸缘,在所述罩部件的所述侧缘凸缘的背面设有卡止突起,在所述装饰件主体的所述缺口槽的缘部上设有允许所述卡止突起的插入的插入允许部、供所述卡止突起嵌合的嵌合孔、以及允许所述卡止突起从所述插入允许部向所述嵌合孔移动的引导部,所述卡止突起经由所述引导部从所述插入允许部向所述嵌合孔移动的移动方向设定为与所述爪收容部向所述卡合爪嵌入的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向。
在上述方案(4)的情况下,在将罩部件组装于装饰件主体时,将在罩部件的侧缘凸缘突出设置的卡止突起配置于装饰件主体的插入允许部,并在该状态下将罩部件的爪收容部与装饰件主体的卡合爪嵌合。此时,当将罩部件向相对于卡合爪的嵌合方向按压时,罩部件的卡止突起被引导部引导而向装饰件主体的嵌合孔方向移动,最终与嵌合孔嵌合。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将罩部件牢固且容易地结合于装饰件主体。
(5)在上述方案(1)~(4)中任一项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缺口槽设置于与来自外部的载荷输入方向相面对的所述装饰件主体的壁部
在上述方案(5)的情况下,在与来自外部的载荷输入方向相面对的位置配置有由软质材料构成的罩部件。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罩部件来保护配置于缺口槽的下方的线束等部件,且能够通过罩部件来缓和由输入载荷引起的冲击。
(6)在上述方案(1)~(5)中任一项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罩主体在与所述壁部交叉的方向上弯曲而形成为拱形状,所述罩主体的弯曲形状部的基端形成为与所述缺口槽的侧端部大致一致。
在上述方案(6)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罩主体的拱形状的弯曲部的足够的变形行程来进一步缓和由输入载荷引起的冲击。另外,罩主体的弯曲形状部的基端形成为与缺口槽的侧端部大致一致,因此能够抑制缺口槽的缘部阻碍拱形状的弯曲部的变形。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基于罩主体得到的冲击缓冲性能。另外,在罩部件的拱形状的弯曲部的下方形成有向上方鼓起的空间,因此能够容易在拱形状的弯曲部的下方配置线束等部件。
(7)在上述方案(1)~(6)中任一项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罩部件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罩的转动铰链的下方。
在上述方案(7)的情况下,在发动机罩的上表面输入有大的载荷时,能够通过罩部件来允许作为硬的部件的转动铰链向下方的行程,能够通过罩部件来缓和该输入冲击。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由软质构件构成的罩部件的端部通过端部结合机构而与装饰件主体的缺口槽的开口端的附近结合,因此能够使罩部件具有对于来自外部的载荷输入的缓冲功能,且同时能够将罩部件牢固地组装于装饰件主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前围上部装饰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装饰件主体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前围上部装饰件的与图1的III-III截面对应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前围上部装饰件的与图1的IV-IV截面对应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装饰件主体的图2的V部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前围上部装饰件的图1的VI部的放大图。
图7是从表面侧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罩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从背面侧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罩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前围上部装饰件的与图6的IX-IX截面对应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1是从车辆的右斜上方观察实施方式的前围上部装饰件10的图,图2是从车辆的右斜上方观察除去一部分的部件后的前围上部装饰件10的图。另外,图3是表示与图1的III-III截面对应的截面的图,图4是表示与图1的IV-IV截面对应的截面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的适当部位记载有指向车辆的前方的箭头FR和指向车辆的上方的箭头UP。
如图3、图4所示,在车辆的发动机室1的后部上方设置有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前围部2。前围部2通过将在前风窗玻璃3的前缘部下方配置的金属制的前围上盖板4与在前围上盖板4的前部下方配置的金属制的车身板5结合而形成。前围部2通过将前围上盖板4与车身板5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槽状。
在前围部2连接有向车室内导入外部气体的未图示的空调装置的空气取入部,并且配置有未图示的刮水器装置的驱动用电动机等。
另外,在前围上盖板4的后缘部延伸设置有向后上方倾斜的后缘凸缘4r,在该后缘凸缘4r的上部连接有金属制的分体的板材8。在板材8的上表面,通过能够液密地进行密接的橡胶材质的粘接剂而固定有前风窗玻璃3的前缘部。
另外,在发动机室1的上方配置有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发动机室1的上方的发动机罩6。发动机罩6经由在发动机室1的后方侧左右配置的转动铰链7而安装于车身。发动机罩6具有:罩外部6a,其在发动机室1关闭了的状态下朝向上方;以及罩内部6b,其与罩外部6a的下表面之间形成大致闭合截面。罩外部6a与罩内部6b一体或分体地形成。
在前围部2的上部,以对发动机罩6的后缘部与前风窗玻璃3的下缘部之间进行闭塞的方式安装有树脂制的前围上部装饰件10。前围上部装饰件10沿着前围部2而形成为以车宽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条的大致板状。前围上部装饰件10在发动机罩6关闭了的状态下,使发动机罩6与前风窗玻璃3的前端部之间的区域的外观良好。
前围上部装饰件10具备由硬质的树脂构件(例如热塑性的合成树脂)形成的装饰件主体11和由软质构件(例如橡胶、热塑性弹性体)形成的罩部件13。装饰件主体11为构成前围上部装饰件10的主要部分的构件,以对发动机罩6的后缘部与前风窗玻璃3的下缘部之间进行闭塞的方式配置于车身。
另外,罩部件13安装于装饰件主体11的一部分(之后详细叙述的缺口槽12的缘部)且缓和来自外部的输入载荷的冲击。
如图3所示,装饰件主体11的车宽方向的中央区域形成为车身前后方向的截面向上方凸出的大致礼帽型的截面形状。具体而言,装饰件主体11的中央区域具有朝向上方鼓起的凸截面部14a、在凸截面部14a的前部延伸设置的前凸缘14f、以及在凸截面部14a的后部延伸设置的后凸缘14r。在凸截面部14a的上壁形成有多个空气取入孔15。另外,在凸截面部14a的前端部,朝向上方而突出设置有密封支承凸缘16。在密封支承凸缘16上安装有中空截面的密封构件17,该密封构件17在发动机罩6关闭时,对密封支承凸缘16与发动机罩6的下表面之间进行密封。
装饰件主体11的后凸缘14r与前风窗玻璃3的前缘部的上表面重叠,且将前风窗玻璃3的前缘部的上方在车宽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进行覆盖。在后凸缘14r上安装有卡止夹18。后凸缘14r经由卡止夹18而卡止固定于板材8。
装饰件主体11的前凸缘14f与在车身板5的前缘部设置的前凸缘19f的上表面重叠,且通过在装饰件主体11的前凸缘14f一体地形成的钩部20而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卡止于车身板5的前凸缘19f。需要说明的是,装饰件主体11与车身板5的前凸缘14f、19f彼此的卡止也可以使用与装饰件主体11分体的树脂制的夹持件、螺栓等。
另外,在装饰件主体11的前凸缘14f与车身板5的前凸缘19f之间夹装有用于将来自发动机室1的热气、气味隔断的未图示的密封构件。
如图2、图4所示,装饰件主体11的车宽方向的端部区域的车身前后方向的纵截面形状与车宽方向的中央区域的截面略微不同。具体而言,装饰件主体11的端部区域具有比中央区域的凸截面部14a位置低的连接壁14c,在该连接壁14c的后部连续设置有后凸缘14r。另外,在连接壁14c的前部延伸设置有与中央区域的前凸缘14f连续的延长凸缘14d(壁部)。
图5是将图2的V部放大而示出的图,图6是将图1的VI部放大而示出的图。
在延长凸缘14d上形成有缺口槽12,该缺口槽12将该延长凸缘14d沿厚度方向贯通且朝向该延长凸缘14d的前侧的末端部开口。在缺口槽12的缘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有上述的罩部件13。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缺口槽12在俯视时形成为槽底部侧向车宽方向内侧平缓地弯曲的弯曲形状。
在延长凸缘14d的前侧的末端部中的与缺口槽12的开口端12a的车宽方向内侧相邻的部位延伸设置有朝向车身前方侧突出的卡合爪21。
另外,在延长凸缘14d的前侧的末端部中的与卡合爪21接近的位置突出设置有引导壁22,该引导壁22与卡合爪21的侧面对置,且与卡合爪21的上下方向的厚度相比向下方较长地延伸出。引导壁22在卡合爪21的车宽方向内侧与卡合爪21分离开微小距离而突出设置。
另外,在延长凸缘14d的前侧的末端部中的缺口槽12的车宽方向外侧部位延伸设置有紧固连结壁23,该紧固连结壁23用于将装饰件主体11的前侧端部紧固连结固定于车身。在紧固连结壁23的基部中的隔着缺口槽12而与卡合爪21的根部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卡合槽24。
另外,在延长凸缘14d的包围缺口槽12的缘部形成有一对第一卡合孔25和一个第二卡合孔26。第一卡合孔25中,大径的插入允许孔25a(插入允许部)与小径的嵌合孔25b由槽状的引导部25c连结。第二卡合孔26中,向缺口槽12侧呈锥状开口的插入允许开口26a(插入允许部)与小径的嵌合孔26b由槽状的引导部26c连结。
图7是从表面侧观察罩部件13的立体图,图8是从背面侧观察罩部件13的立体图。另外,图9是与图6的IX-IX截面对应的剖视图。
也如这些图所述那样,罩部件13具有对装饰件主体11的缺口槽12的上方进行覆盖的罩主体27和与装饰件主体11的缺口槽12的缘部的上表面重叠的侧缘凸缘28。侧缘凸缘28配置成以大致恒定的伸出宽度沿着缺口槽12的缘部。因此,在罩部件13的俯视下,侧缘凸缘28设置为呈大致U状。
罩主体27由使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为顶部的拱形状的弯曲壁构成。因此,罩主体27向上方(与作为壁部的延长凸缘14d交叉的方向)弯曲而鼓出。另外,罩主体27的该弯曲形状部的基端形成为在罩部件13组装于装饰件主体11的状态下与缺口槽12的侧端部大致一致。
另外,如图9所示,在罩主体27的弯曲形状部的下方配置有线束35,该线束35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并被引入前围部2内。
罩主体27和侧缘凸缘28的前端部(在将罩部件13组装于装饰件主体11时位于车辆前方侧的部位)以与装饰件主体11的延长凸缘14d的末端部的端面大致一致的方式形成为直线状。其中,在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侧缘凸缘28的前端部,朝向前方突出设置有筒状的爪收容部29,该爪收容部29与装饰件主体11的卡合爪21嵌合。爪收容部29的筒状的开口29a朝向与装饰件主体11的卡合爪21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且与侧缘凸缘28相比更向下方鼓出而形成。另外,爪收容部29从卡合爪21的突出方向的前端侧向卡合爪21嵌合,但此时爪收容部29的插入方向的端面抵接于与卡合爪21相邻的延长凸缘14d的末端部的端面,由此罩主体27的前端部(除了爪收容部29以外的前端部)与延长凸缘14d的末端部匹配。此时,在延长凸缘14d的末端部突出设置的引导壁22与爪收容部29的外周面抵接或接近。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爪收容部29和卡合爪21构成将罩部件13的端部与装饰件主体11的缺口槽12的开口端12a的附近结合的端部结合机构30。
在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侧缘凸缘28的前端部下表面突出设置有卡合块31,该卡合块31向罩部件13的前方和车宽方向外侧开口。该卡合块31通过使拱形状的罩主体27挠曲来使其一部分插入卡合槽24,从而嵌合于卡合槽24的前方侧的缘部。
另外,在侧缘凸缘28的下表面突出设置有三个卡止突起32,这三个卡止突起32与装饰件主体11侧的一对第一卡合孔25及一个第二卡合孔26卡合。卡止突起32均具有与延长凸缘14d(壁部)的背面卡止的头部32a和将该头部32a与侧缘凸缘28的背面连结的颈部32b。颈部32b形成为比头部32a直径小。
在侧缘凸缘28上突出设置的三个卡止突起32在向第一卡合孔25的插入允许孔25a、第二卡合孔26的插入允许开口26a插入到颈部32b之后,通过引导部25c、26c而移动到直径小的嵌合孔25b、26b。由此,各卡止突起32的头部32a卡止于延长凸缘14d的背面。
在此,各卡止突起32经由引导部25c、26c向嵌合孔25b、26b移动的移动方向设定为与罩部件13的爪收容部29向装饰件主体11的卡合爪21嵌入的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装饰件主体11的缺口槽12和对该缺口槽12进行覆盖的罩部件13配置于发动机罩6的转动铰链7的下方。在发动机罩6的上表面侧输入有载荷而转动铰链7被向下方压下时,转动铰链7的下方位移使罩部件13发生弹性变形且同时由罩部件13承挡。装饰件主体11的缺口槽12和罩部件13设置于与来自外部的载荷输入方向相面对的装饰件主体11的壁部(延长凸缘14d)。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前围上部装饰件10中,由软质构件构成的罩部件13的端部通过由卡合爪21和爪收容部29构成的端部结合机构30而与装饰件主体11的缺口槽12的开口端12a的附近结合。因此,能够将罩部件13相对于装饰件主体11排列整齐地组装于延长凸缘14d的末端部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前围上部装饰件10中,能够使罩部件13具有对于来自外部的载荷输入的缓冲功能,且同时将罩部件13的端部牢固地组装于装饰件主体11。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前围上部装饰件10中,端部结合机构30具备从缺口槽12的开口端12a的侧部向大致沿着缺口槽12的方向突出的装饰件主体11的卡合爪21、以及与卡合爪21嵌合的罩部件13的爪收容部29。因此,当将罩部件13的爪收容部29从缺口槽12的外侧插入而嵌合于卡合爪21时,能够限制爪收容部29向里侧方向的位移。因此,能够使罩部件13的端部与装饰件主体11的末端部容易排列整齐,并且能够限制与卡合爪21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罩部件13的位移。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在罩部件13的组装后,对于外力的输入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罩部件13的脱落,并且也能够抑制由软质构件构成的罩部件13的晃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前围上部装饰件10中,引导壁22形成于装饰件主体11的末端部的与卡合爪21接近的位置,该引导壁22相对于与卡合爪21嵌合后的爪收容部29的外周面抵接或接近。因此,当爪收容部29与卡合爪21嵌合时,成为在引导壁22与卡合爪21之间夹入爪收容部29的外周壁的形状。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罩部件13的脱落。另外,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在与卡合爪21嵌合后的爪收容部29的外表面的外侧配置有引导壁22,因此能够通过引导壁22来避免外力直接作用于爪收容部2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前围上部装饰件10中,经由引导部25c、26c将罩部件13的卡止突起32向装饰件主体11的嵌合孔25b、26b嵌合时的移动方向设定为与罩部件13的爪收容部29向装饰件主体11的卡合爪21嵌入的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向。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将罩部件牢固且容易地结合于装饰件主体11。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前围上部装饰件10中,缺口槽12设置于与来自外部的载荷输入方向相面对的装饰件主体11的壁部(延长凸缘14d),因此能够通过罩部件13来保护配置于缺口槽的下方的线束35等部件,且能够通过罩部件13来缓和由输入载荷引起的冲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前围上部装饰件10的情况下,罩部件13的罩主体27弯曲而形成为拱形状,能够通过罩主体27的拱形状的弯曲部的充分的变形行程来进一步缓和由输入载荷引起的冲击。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罩主体27的弯曲形状部的基端形成为与缺口槽12的侧端部大致一致,因此能够抑制缺口槽12的缘部阻碍拱形状的弯曲部的变形的情况。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基于罩主体27得到的冲击缓冲性能。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罩主体27弯曲而形成为拱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在该弯曲部的下方的空间配置线束35等部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前围上部装饰件10在发动机罩6的转动铰链7的下方配置有罩部件13,因此在发动机罩6的上表面输入有大的载荷时,能够通过罩部件13来允许作为硬的部件的转动铰链7向下方的行程,且能够通过罩部件13来缓和输入冲击。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Claims (6)
1.一种前围上部装饰件,其具备:装饰件主体,其配置成对车辆的发动机罩的后缘部与前风窗玻璃的下缘部之间进行闭塞;以及罩部件,其由软质构件构成,安装于所述装饰件主体且吸收来自外部的输入载荷,
所述前围上部装饰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装饰件主体具有将该装饰件主体的壁部沿厚度方向贯通且朝向所述壁部的末端部开口的缺口槽,
所述罩部件具有对所述缺口槽进行覆盖的罩主体,
在所述装饰件主体和所述罩部件上设有端部结合机构,该端部结合机构将所述罩部件的端部与所述装饰件主体的所述缺口槽的开口端的附近结合,
所述端部结合机构包括:
卡合爪,其从所述装饰件主体的所述缺口槽的开口端的侧部向大致沿着所述缺口槽的方向突出;
爪收容部,其与所述罩部件形成为一体且与所述卡合爪嵌合;
卡合槽,其配置在所述装饰件主体中的隔着所述缺口槽而与所述卡合爪对置的位置,在与沿着所述缺口槽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且朝向所述缺口槽开口;以及
卡合块,其突出设置于所述罩部件的下表面,且嵌合于所述卡合槽的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上部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饰件主体具备引导壁,该引导壁配置于所述末端部的与所述卡合爪接近的位置,且相对于与所述卡合爪嵌合后的所述爪收容部的外周面抵接或接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上部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件具有与所述缺口槽的缘部重叠的侧缘凸缘,
在所述罩部件的所述侧缘凸缘的背面设有卡止突起,
在所述装饰件主体的所述缺口槽的侧缘部上设有允许所述卡止突起插入的插入允许部、供所述卡止突起嵌合的嵌合孔、以及允许所述卡止突起从所述插入允许部向所述嵌合孔移动的引导部,
所述卡止突起经由所述引导部从所述插入允许部向所述嵌合孔移动的移动方向设定为与所述爪收容部向所述卡合爪嵌入的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上部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口槽设置于与来自外部的载荷输入方向相面对的所述装饰件主体的壁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上部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主体在与所述壁部交叉的方向上弯曲而形成为拱形状,
所述罩主体的弯曲形状部的基端形成为与所述缺口槽的侧端部大致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前围上部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件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罩的转动铰链的下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41923A JP6803318B2 (ja) | 2017-12-18 | 2017-12-18 | カウルトップガーニッシュ |
JP2017-241923 | 2017-12-1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27645A CN109927645A (zh) | 2019-06-25 |
CN109927645B true CN109927645B (zh) | 2023-05-05 |
Family
ID=66984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395262.7A Active CN109927645B (zh) | 2017-12-18 | 2018-11-21 | 前围上部装饰件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803318B2 (zh) |
CN (1) | CN10992764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88206B2 (ja) * | 2021-02-10 | 2024-05-21 |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 カウルカバー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12185A (ja) * | 2003-10-08 | 2005-04-28 | Honda Motor Co Ltd | エンジン周辺機器の保護構造 |
CN203047385U (zh) * | 2012-01-11 | 2013-07-10 | 铃木株式会社 | 前围部构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39287Y2 (zh) * | 1986-03-20 | 1991-08-19 | ||
CN100361855C (zh) * | 2003-10-16 | 2008-01-1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身前围上盖板装饰件构造 |
JP2009057021A (ja) * | 2007-09-03 | 2009-03-19 | Kanto Auto Works Ltd | カウルルーバ |
JP5449285B2 (ja) * | 2011-09-26 | 2014-03-1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前部構造及び車両のヒンジカバー取付方法 |
JP6032055B2 (ja) * | 2013-02-22 | 2016-11-24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カウルトップガーニッシュ |
JP6514658B2 (ja) * | 2016-03-31 | 2019-05-15 | 森六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カウルトップガーニッシュ |
-
2017
- 2017-12-18 JP JP2017241923A patent/JP6803318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11-21 CN CN201811395262.7A patent/CN10992764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12185A (ja) * | 2003-10-08 | 2005-04-28 | Honda Motor Co Ltd | エンジン周辺機器の保護構造 |
CN203047385U (zh) * | 2012-01-11 | 2013-07-10 | 铃木株式会社 | 前围部构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27645A (zh) | 2019-06-25 |
JP2019107985A (ja) | 2019-07-04 |
JP6803318B2 (ja) | 2020-12-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396875B2 (ja) | 車両用サイドドア | |
US20070075531A1 (en) | Interior parts for a vehicle | |
JP6700979B2 (ja) | 自動車ドア用グラスラン | |
CN110466446B (zh) | 内饰罩安装组件 | |
CN109649313B (zh) | 汽车的前围格栅构造 | |
JP5032876B2 (ja) | 自動車用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 |
US10889172B2 (en) | Mounting portion structure of door mirror | |
CN109927645B (zh) | 前围上部装饰件 | |
EP2468580A1 (en) | Interior material mounting structure | |
JP4820476B2 (ja) |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 |
JP4781900B2 (ja) |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 |
US9272604B2 (en) | Molding for vehicle and attachment structure of molding in vehicle | |
CN114126904B (zh) | 车用内部装饰部件 | |
JP2005280628A (ja) |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 |
US10549786B2 (en) | Cowl cover | |
JP4700325B2 (ja) | 連結構造 | |
CN114906225B (zh) | 前围罩装置 | |
JP6779774B2 (ja) | カウルカバー装置 | |
JP2006335168A (ja) | 自動車用フードのシール構造 | |
US6820922B2 (en) | Weatherseal assembly, especially for sealing an automotive trim item | |
JP4053488B2 (ja) | カウルトップガーニッシュ構造 | |
JP2006315561A (ja) | 車体のドア構造 | |
WO2021230345A1 (ja) | 車両用のドアトリム及び車両用の内装部品 | |
JP5552133B2 (ja) | 自動車用カバー部材 | |
JP5511551B2 (ja) |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110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ORIROKU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ORIROKU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HONDA MOTOR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