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681811A - 一种封装模组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封装模组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81811A
CN109681811A CN201811517931.3A CN201811517931A CN109681811A CN 109681811 A CN109681811 A CN 109681811A CN 201811517931 A CN201811517931 A CN 201811517931A CN 109681811 A CN109681811 A CN 1096818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component
encapsulation module
cover board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179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乃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179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818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81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1811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19913 priority patent/WO2020119414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9/00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03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electronics drivers or controllers for operating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a LED arra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04Personal or domestic articles
    • F21V33/0052Audio or video equipment, e.g. televisions, telephones, cameras or computers;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封装模组及终端设备,该封装模组应用于包括盖板的终端设备,所述盖板设置有透光结构,所述封装模组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封装模组的第一槽型结构中,所述第一槽型结构在所述封装模组中的位置与所述透光结构在所述盖板上的位置相对应。本发明能够降低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在终端设备上所需的安装空间,并减少盖板上的透光结构的数量。

Description

一种封装模组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封装模组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进步,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上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多,比如用于靠近检测方案的红外传感器,用于在灭屏待机时提示短信、来电的指示灯。由于红外传感器和指示灯都需要与外界交互,因此需要在终端设备的盖板上开设对应的光通道,以使红外传感器发出的红外光以及指示灯发出的可见光能够通过各自对应的光通道传播出去,以实现对应的功能。然而,通过在盖板上开设对应红外传感器和指示灯的光通道,不仅增加了盖板的加工工序,而且还会使得红外传感器和指示灯需要在终端设备内部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封装模组及终端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红外传感器和指示灯存在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封装模组,应用于包括盖板的终端设备,所述盖板设置有透光结构,所述封装模组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封装模组的第一槽型结构中,所述第一槽型结构在所述封装模组中的位置与所述透光结构在所述盖板上的位置相对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盖板及上述封装模组,所述封装模组位于所述盖板的内侧,且所述盖板设置有透光结构,所述封装模组的第一槽型结构在所述封装模组中的位置与所述透光结构在所述盖板上的位置相对应。
这样,通过将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集成到一个封装模组上,能够降低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在终端设备上所需的安装空间,并减少盖板上的透光结构的数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封装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封装模组的电路结构图之一;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封装模组的电路结构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封装模组20,该封装模组20应用于包括盖板10的终端设备,且盖板10上设置有透光结构11,其中该封装模组20包括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且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位于该封装模组20的第一槽型结构23内;
其中,第一发光元件21可以发射红外光,第二发光元件22可以发射可见指示光,且第一槽型结构23在封装模组20中的位置与透光结构11在盖板10上的位置相对应,以使第一发光元件21发射的红外光和第二发光元件22发射的可见指示光能够通过透光结构11传导至终端设备外。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用于发射红外光的第一发光元件21和用于发射可见指示光的第二发光元件22集成到一个封装模组20的第一槽型结构23内,相对于在终端设备的主板(未图示)上单独设置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能够降低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在终端设备所需的安装空间;而且通过将第一发光元件21发射的红外光和第二发光元件22发射的可见指示光共用一个透光结构11,相对于在盖板10上设置两个透光结构以分别传导红外光和传导可见指示光,可以减少设置在盖板10上透光结构的数量,简化了盖板10的制作工艺和降低了盖板10的制作成本。
其中,封装模组20可以与终端设备的主板(未图示)电连接,且主板还可以与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为图示)电连接,这样封装模组20可以接收处理器发出的控制指令,用于控制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的工作状态。比如,在终端设备需要实现红外检测功能的情况下,则控制第一发光元件21发出红外光,且第一发光元件21发出的红外光能够通过盖板10上的透光结构11传导至终端设备外,以便实现对目标物理的距离检测或者靠近检测的功能;或者,在终端设备需要发出提示信号的情况下,则控制第二发光元件22发出可见指示光,且第二发光元件22发出的可见指示光能够通过盖板10上的透光结构11传导至终端设备外,并在盖板10设置有透光结构11的位置形成光圈,以提示用户。
其中,由于盖板10一般采用玻璃盖板,而在盖板10的黑边区域,一般都会涂覆不透光的油墨层,以遮挡位于盖板10内侧的功能器件,以优化终端设备的外观。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盖板10上应封装模组20的发光方向的区域,去除多余的油墨层,以使盖板10上形成一个能够透光的透光结构11,以便从封装模组20中发射的光线能够通过透光结构11传导至终端设备外,以实现对应的终端设备的功能。其中,透光结构11还可以是设置于盖板10上的开孔,以便将第一发光元件21发射的红外光和第二发光元件22发射的可见指示光能够通过该开孔传导至终端设备外。
而且,由于红外光是不可见光,因此通过将红外光和可见指示光共用一个透光结构11,不会影响用户使用。比如当第一发光元件21工作时,第一发光元件发射的红外光可以通过透光结构11传导至终端设备外,以实现终端设备的红外检测功能,比如测距或者检测是否有物体靠近等等。为实现终端设备的红外检测功能,封装模组20还包括红外接收管24,以接收红外光。其中,红外接收管24位于封装模组20的第二槽型结构25中,且第二槽型结构25在封装模组20中的位置与透光结构11在盖板10上的位置相对应。通过将第一发光元件21设置在第一槽型结构23内,将红外接收管24设置在第二槽型结构25内,可以降低第一发光元件21发射的红外光对红外接收管24接收到的红外光的干扰,提升终端设备的红外检测性能。
具体的,第一发光元件21发射的红外光自透光结构11传导出去后,红外光碰到物体发生反射,并沿透光结构11返回至封装模组20的红外接收管24,从而实现终端设备的红外检测功能。
优选的,第一槽型结构23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透光结构11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内,且第二槽型结构25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也位于透光结构11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内;其中,第一平面为终端设备的显示面所在的平面。这样通过将第一槽型结构23和第二槽型结构25均正对透光结构11设置,可以有效缩短第一发光元件21、第二发光元件22发射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以及红外接收管24接收到的光线的传播路径;还可以降低光线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这样,通过将第一发光元件21、第二发光元件22及红外接收管24集成设置一个封装模组20内,相对于将第一发光元件21、第二发光元件22及红外接收管24单独设置在终端设备的主板上,可以有效降低第一发光元件21、第二发光元件22及红外接收管24在终端设备上的空间占用,还可以为终端设备的天线腾出更多的净空区,确定终端设备具有优良的信号发射接收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发射红外光的第一发光元件21可以是激光红外灯或者红外发光二极管;而用于发射可见指示光的第二发光元件22可以是白炽灯或者可见光发光二极管。
如图1至图4所示,封装模组2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发射的光线的出射方向上的至少一个聚光镜26,且聚光镜26覆盖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由于第二发光元件22发射的可见指示光,只起到提示作用,对光线的强度及聚集程度要求较低,因此聚光镜26可以不用必须覆盖第二发光元件22,从而可以简化封装模组20的加工设计,并降低了与盖板10上的透光结构11的对位难度。
其中,由于第一发光元件21发射的红外光,需要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检测功能,对于光线的强度和聚焦程度的要求较高,通过在第一发光元件22的发射的红外光的出射方向设置聚光镜26,可以达到以较小的发射功率发射较远的距离,即可以降低终端设备在实现红外检测时的电量损耗,而且通过设置聚光镜26还可以减小大角度的光源通过盖板10反射到红外接收管24,并避免检测过程中出现红外干扰的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封装模组20上还可以设置隔板27,以即将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分隔出来,这样可以避免当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同时工作的情况下,第二发光元件22发出的可见指示光对第一发光元件21发出的红外光的干扰。而且,为降低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的工作功率,可以在封装模组20上设置分别对应第一发光元件21的第一聚光镜261和对应第二发光元件22的第二聚光镜262。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的工作状态的控制包括多种方式。比如,可以将第二发光元件22与用于红外检测功能的第一发光元件21及红外接收管24共用一个控制电路;也可以对第二发光元件21进行单独控制。
如图5所示,封装模组20还包括第一输入电压端201、第一控制电路202、第一模拟数字转换器203、第一数据接口204和第一电流槽205,其中:
红外接收管24的第一端与第一输入电压端201连接,红外接收管24的第二端与第一模拟数字转换器20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模拟数字转换器203的第二端与第一控制电路20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控制电路202的第二端与第一数据接口204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控制电路202的第三端连接至第一电流槽205,第一数据接口204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处理器30;第一发光元件21的第一端与第一输入电压端201连接,第一发光元件21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电流槽205;第二发光元件22的第一端与第一输入电压端201连接,第二发光元件22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电流槽205,且第一电流槽205还与地线连接。
这样,通过与第一处理器30连接的第一数据接口204接收第一处理器30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使得第一控制电路202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发光元件21和/或第二发光元件22的工作状态,实现对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的工作状态的控制。而且,通过集中控制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的工作状态,可以封装模组20的引脚,并降低封装模组20所需的占用空间。
如图6所示,封装模组20还包括第二输入电压端206、第二控制电路207、第二模拟数字转换器208、第二数据接口209、第二电流槽2010以及与第二发光元件22一端连接的第三数据接口2011,其中:
红外接收管24的第一端与第二输入电压端206连接,红外接收管24的第二端与第二模拟数字转换器208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模拟数字转换器208的第二端与第二控制电路207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控制电路207的第二端与第二数据接口209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控制电路207的第三端连接至第二电流槽2010,第二数据接口209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处理器40;第一发光元件21的第一端与第二输入电压端206连接,第一发光元件21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电流槽2010;第三数据接口2011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40,接收第二处理器40发送的用于控制第二发光元件22的工作状态的第二控制信号,且第二发光元件22的另一端与地线连接,其中,第二发光元件22通过第二处理器40的电流槽进行供电,以供第二发光元件22发光。
其中,通过与第二处理器40连接的第二数据接口209接收第二处理器40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以便第二控制电路207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发光元件21的工作状态,实现对第一发光元件21的工作状态的控制。
这样,通过两路控制信号,分别控制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可以利用终端设备现有的电压控制接口进行控制,还可以降低封装模组20的开发难度。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盖板1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封装模组20,封装模组20位于盖板10的内侧,盖板10上设置有透光结构11,且封装模组20的第一槽型结构23在封装模组20中的位置与透光结构11在盖板上的位置相对应。这样可以使封装模组20的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发射光线能够通过透光结构11传导至终端设备外。
其中,透光结构11可以是设置在盖板10上的开孔,也可以是在盖板10的黑边区域所形成的透光区域,只要能够使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发射光线能够通过透光结构11传导至终端设备外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封装模组实施例的实现方式同样适应于该终端设备的实施例中,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封装模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盖板的终端设备,所述盖板设置有透光结构,所述封装模组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封装模组的第一槽型结构中,所述第一槽型结构在所述封装模组中的位置与所述透光结构在所述盖板上的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模组还包括红外接收管,所述红外接收管位于所述封装模组的第二槽型结构中,且所述第二槽型结构在所述封装模组中的位置与所述透光结构在所述盖板上的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型结构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透光结构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二槽型结构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透光结构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内;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面所在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线的出射方向上的至少一个聚光镜,且所述聚光镜覆盖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封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型结构中还设置有将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分隔的隔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封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模组还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一数据接口,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接口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一处理器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数据接口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工作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封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模组包括第二控制电路、第二数据接口及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连接的第三数据接口,其中:
所述第二数据接口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二处理器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数据接口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工作状态;
所述第三数据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二处理器发送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工作状态的第三控制信号。
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及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封装模组,所述封装模组位于所述盖板的内侧,且所述盖板设置有透光结构,所述封装模组的第一槽型结构在所述封装模组中的位置与所述透光结构在所述盖板上的位置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结构为设置于所述盖板上的开孔。
CN201811517931.3A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封装模组及终端设备 Pending CN1096818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7931.3A CN109681811A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封装模组及终端设备
PCT/CN2019/119913 WO2020119414A1 (zh) 2018-12-12 2019-11-21 封装模组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7931.3A CN109681811A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封装模组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1811A true CN109681811A (zh) 2019-04-26

Family

ID=66186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17931.3A Pending CN109681811A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封装模组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81811A (zh)
WO (1) WO202011941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19414A1 (zh) * 2018-12-12 2020-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封装模组及终端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622685U (zh) * 2016-05-18 2016-10-05 青岛大学 一种组合式遇障报警手机
CN206686222U (zh) * 2016-12-13 2017-11-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感器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WO2018128815A1 (en) * 2017-01-04 2018-07-12 Essential Products, Inc. Integrated structure including image capture and depth sensing components
CN108566465A (zh) * 2018-07-27 2018-09-21 深圳众思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58885U (zh) * 2012-06-21 2013-02-27 东莞李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模组封装结构
CN109681811A (zh) * 2018-12-12 2019-04-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封装模组及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622685U (zh) * 2016-05-18 2016-10-05 青岛大学 一种组合式遇障报警手机
CN206686222U (zh) * 2016-12-13 2017-11-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感器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WO2018128815A1 (en) * 2017-01-04 2018-07-12 Essential Products, Inc. Integrated structure including image capture and depth sensing components
CN108566465A (zh) * 2018-07-27 2018-09-21 深圳众思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19414A1 (zh) * 2018-12-12 2020-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封装模组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19414A1 (zh) 2020-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44215B (zh) 一种光学指纹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9479075B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照明设备
US9568361B2 (en) Optical sensor device
CN107845627B (zh) 多接近度检测光传感器
CN108040148B (zh) 输入输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9040369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495014A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移动终端及控制方法
CN109681811A (zh) 一种封装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06797688B (zh) 光学动力照明系统
CN108965536A (zh) 移动终端
US10436417B2 (en) Signalling apparatus for command and/or reporting devices
CN112612075A (zh) 一种多反射型面的导光结构、包含其的超微距成像模块
CN103369808A (zh) 光电转换设备
CN108600429B (zh) 一种显示屏及其电子设备
CN213754788U (zh) 一种实现ir遥控和红外光反射感应一体化的电子元件
CN209765551U (zh) 光电传感芯片
CN204928994U (zh) 摄像机
CN206224004U (zh) 一种光电检测装置
CN106369352B (zh) 通过红外信号启动无线接收的电灯及其遥控器
CN205513339U (zh) 红外无误报档案管理装置
CN104704745A (zh) 用于电子装置的多功能布置和其方法
CN112367548A (zh) 一种实现ir遥控和红外光反射感应一体化的电子元件
CN109001870A (zh) 一种新型光器件及其光模块
KR20130066979A (ko) 옵티컬 네비게이션 모듈 및 옵티컬 네비게이션 모듈용 렌즈
CN217787467U (zh) 光学器件及光学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