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30449A - 一种“黄玉”黄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黄玉”黄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30449A CN109430449A CN201811486495.8A CN201811486495A CN109430449A CN 109430449 A CN109430449 A CN 109430449A CN 201811486495 A CN201811486495 A CN 201811486495A CN 109430449 A CN109430449 A CN 1094304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paz
- tealeaves
- yellow
- production method
- t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黄玉”黄茶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鲜叶采摘‑萎凋‑杀青‑摊凉‑揉捻‑闷黄‑初烘‑摊放‑干燥得成品;本发明成品茶条索紧结匀整,色泽杏黄油润;香气清高;汤色黄明亮;滋味醇厚回甘;叶底黄亮嫩匀,可把“黄玉”茶树品种明显的黄化特征最大程度的体现在成品茶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制作,具体涉及一种黄茶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黄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主产四川、安徽、湖南、广东等茶叶大省,属于发酵茶类。黄茶的制作工艺近似绿茶,但在制茶过程中有独特的“闷黄”工艺,因此具有“黄汤黄叶”的特点。
“黄玉”茶树品种,是在“英红九号”生产茶园植株上发现的一个突变枝条,该枝条新萌发新梢表现出明显的黄化特征,芽头肥壮,芽叶色泽都呈现出金黄油润的特点。于2013年开始扦插扩繁,2014年扦插苗成条种植,经2013-2017年五年对嫁接苗和扦插苗农艺性状和抗逆性重复鉴定,该突变植株性状稳定,抗逆性较强。
近年来受到茶叶市场导向的影响,广东省制造黄茶的茶叶企业与有所减少,导致黄茶的加工工艺没有得到进步与改善,黄茶产品少、特色不明显无法形成地区性特色名优茶产品。根据“黄玉”品种茶青的外形特征,采用传统黄茶的加工工艺对其进行加工,不能把“黄玉”茶树品种明显的黄化特征最大程度的体现在成品茶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消费者对黄茶的认知度,对增添经济效益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玉”黄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黄玉”黄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鲜叶采摘:从“黄玉”茶树品种采摘新鲜的茶叶;
S2、萎凋:将采摘的新鲜茶青薄摊于干净的竹帘上进行萎凋处理;
S3、杀青:采用中低温度的杀青方式,杀青温度调至150—180℃,杀青时间5—8min;
S4、摊凉:将杀青后的茶青取出后迅速抖散进行摊凉;
S5、揉捻:将摊凉后的茶青投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采用“轻—重—轻”的方式进行;
S6、闷黄:将揉捻后的茶叶盛于竹筐或者发酵筐中进行闷黄;
S7、初烘:将闷黄后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温度控制在105—110℃进行烘干,至茶叶含水量在20%—30%范围内;
S8、摊放:将初烘后的茶叶进行摊放回潮;
S9、干燥:将回潮后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温度控制在90—105℃,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低于6%即得成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S1中所述茶叶为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四叶鲜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S2中萎凋摊叶厚度为12—16cm,萎凋温度为25—30℃,湿度控制在55—65%,萎凋时间为15—18h,其中鼓风萎凋4—6h,静止自然萎凋11—12h,至茶青含水量为60%—7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摊放厚度为1—2cm,摊凉时间为20—30min。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5中先空揉10—15min,根据“轻—重—轻”的加压原则进行揉捻,每次加压时间为5—7分钟,空揉2分钟,加压揉捻共三次,总时间控制在40—50min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6中闷黄时茶叶堆放厚度为25—30cm,闷黄时间4—8h。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S8中摊放厚度1—3cm,摊放时间为20—30min。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S7与S9中,所述烘干机为6CH链板式自动烘干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传统“低温—高温—低温”杀青,鲜叶会因投叶瞬间杀青机温度不足而不能钝化鲜叶梗部酶的活性,不适于芽叶色泽呈金黄的黄玉品种茶叶,本发明在茶叶杀青时采用中低温度的杀青方式,温度控制在150—180℃之间,既能够破坏茶叶中的大多数酶的活性,消除茶叶中的青草气,为良好的茶香打下基础,且又能够保证茶叶中的酶没有被全部破坏,使得茶叶中少量仍有活性的酶能进行闷黄工序中的发酵作用,同时通过分段式的萎调(其中鼓风萎凋4—6h,静止自然萎凋11—12h)处理,可散失部分水分,降低杀青难度。并且可增加酶的活性,使茶叶内部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散发部分青草气,降低苦涩味,本发明成品茶条索紧结匀整,色泽杏黄油润;香气清高;汤色黄明亮;滋味醇厚回甘;叶底黄亮嫩匀,可把“黄玉”茶树品种明显的黄化特征最大程度的体现在成品茶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黄玉”黄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鲜叶采摘:从“黄玉”茶树品种上采摘标准的一芽二叶鲜叶,鲜叶必须具有芽头肥壮,芽叶色泽都呈现出金黄油润的特点;
S2、萎凋:将采摘的新鲜茶青薄摊于干净的竹帘上进行萎凋处理;将采摘的新鲜茶青薄摊于干净的竹帘上进行萎凋处理。萎凋时长15—18h,其中鼓风萎凋4—6h,静止自然萎凋11—12h,中间翻动轻轻翻动茶青一次,至茶青含水量为60%—70%;
S3、杀青:采用中低温度的杀青方式,杀青温度控制在150—180℃,杀青时间5—8min,至茶青变软,折梗不断,散发出清香味即可取出茶青;
S4、摊凉:将杀青后的茶青取出后迅速抖散进行摊凉,摊放厚度1—2cm,摊凉时间20—30min。
S5、揉捻:将摊凉后的茶青投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采用“轻—重—轻”的方式进行,具体方式为:先把茶青进行空揉10—15min,使之自然成条,然后再根据“轻—重—轻”的加压原则进行揉捻,每次加压时间为5—7分钟,然后中间空揉2分钟,加压揉捻共三次,总时间控制在40—50min内,揉捻结束后把茶叶卸下揉捻机进行解块。
S6、闷黄:将揉捻后的茶叶盛于竹筐或者发酵中进行闷黄,堆放厚度为25—30cm,闷黄时间4—8h,中间翻动茶叶一次进行散热,以免温度过高造成闷黄过度或者产生其它物质,影响成品茶的香气与口感。
S7、初烘:将“闷黄”后的茶叶放入6CH链板式自动烘干机中,温度控制在105—110℃进行烘干,至茶叶含水量在20%—30%范围内;
S8、摊放回潮:将初烘后的茶叶进行摊放回潮,摊放厚度为1—3cm,摊放时间为20—30min。
S9、干燥:将回潮后的茶叶放入6CH链板式自动烘干机中,温度控制在90—95℃,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低于6%即得成品。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另一实施方式,一种“黄玉”黄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鲜叶采摘:从“黄玉”茶树品种上采摘标准的一芽三四叶鲜叶,鲜叶具有芽头较肥壮,芽叶色泽都呈现出金黄油润的特点;
S2、萎凋:将采摘的新鲜茶青薄摊于干净的竹帘上进行萎凋处理,萎凋时长15—18h,其中鼓风萎凋4—6h,静止自然萎凋11—12h,中间翻动轻轻翻动茶青一次,至茶青含水量为70%—75%;
S3、杀青:采用中低温度的杀青方式,杀青温度控制在150—180℃,杀青时间5—8min,至茶青变软,折梗不断,散发出清香味即可取出茶青;
S4、摊凉:将杀青后的茶青取出后迅速抖散进行摊凉,摊放厚度3—5cm,摊凉时间30—45min。
S5、揉捻:将摊凉后的茶青投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采用“轻—重—轻”的方式进行,具体方式为:先把茶青进行空揉10—15min,使之自然成条,然后再根据“轻—重—轻”的加压原则进行揉捻,每次加压时间为5—7分钟,然后中间空揉2分钟,加压揉捻共三次,总时间控制在40—50min内,揉捻结束后把茶叶卸下揉捻机进行解块。
S6、闷黄:将揉捻后的茶叶盛于竹筐或者发酵中进行闷黄,堆放厚度为25—30cm,闷黄时间4—8h,中间翻动茶叶一次进行散热,以免温度过高造成闷黄过度或者产生其它物质,影响成品茶的香气与口感。
S7、初烘:将“闷黄”后的茶叶放入6CH链板式自动烘干机中,温度控制在110—118℃进行烘干,至茶叶含水量在20%—30%范围内。
S8、摊放回潮:将初烘后的茶叶进行摊放回潮,摊放厚度为1—3cm,摊放时间为10—15min。
S9、干燥:将回潮后的茶叶放入6CH链板式自动烘干机中,温度控制在100—105℃,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低于6%即得成品。
将实例1、2所得茶叶品质,请专业茶叶审评员参照国家标准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 21726—2018),对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项因子进行品质审评,其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审评结果分析可得出,用“黄玉”品种茶青运用黄茶的加工工艺对其进行加工。成品茶品质具有条索紧结,色泽杏黄油润,香气清高滋味醇厚回甘的特点。可把“黄玉”茶树品种明显的黄化特征最大程度的体现在成品茶上
本发明杀青采用稳定的温度,茶青变化均匀,避免因温度的时刻变动而导致茶青杀青不均匀或温度瞬间提高出现杀青过度的现象;揉捻后的茶叶是放置于发酵筐中进行闷黄,堆闷厚度为25—30cm,闷黄时间4—8h,每个2—3小时翻动一次。堆闷厚度适中,茶叶即能通过“湿热作用”进行闷黄,也避免了因堆闷过厚散热不均匀导致产生闷酸、低沉的香气出现。同时每隔2—3小时翻动一次闷黄叶,有助于散发闷黄中产生的热量与水蒸气,避免水闷味的产生,造成成品茶缺乏鲜爽味。同时通过翻动揉捻叶,可使堆面的茶叶重新均匀分布至堆心继续闷黄,也避免了闷黄不均匀的现象,稳定成品茶的品质。
同时通过分段式的萎调(其中鼓风萎凋4—6h,静止自然萎凋11—12h)处理,可散失部分水分,降低杀青难度。并且可增加酶的活性,使茶叶内部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散发部分青草气,降低苦涩味,本发明成品茶条索紧结匀整,色泽杏黄油润;香气清高;汤色黄明亮;滋味醇厚回甘;叶底黄亮嫩匀,可把“黄玉”茶树品种明显的黄化特征最大程度的体现在成品茶上。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黄玉”黄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鲜叶采摘:从“黄玉”茶树品种采摘新鲜的茶叶;
S2、萎凋:将采摘的新鲜茶青薄摊于干净的竹帘上进行萎凋处理;
S3、杀青:采用中低温度的杀青方式,杀青温度调至150—180℃,杀青时间5—8min;
S4、摊凉:将杀青后的茶青取出后迅速抖散进行摊凉;
S5、揉捻:将摊凉后的茶青投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采用“轻—重—轻”的方式进行;
S6、闷黄:将揉捻后的茶叶盛于竹筐或者发酵筐中进行闷黄;
S7、初烘:将闷黄后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温度控制在105—120℃进行烘干,至茶叶含水量在20%—30%范围内;
S8、摊放:将初烘后的茶叶进行摊放回潮;
S9、干燥:将回潮后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温度控制在90—105℃,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低于6%即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玉”黄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茶叶为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四叶鲜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玉”黄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萎凋摊叶厚度为12—16cm,萎凋温度为25—30℃,湿度控制在55—65%,萎凋时间为15—18h,在萎凋时间为7-9h时轻轻翻动茶青1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玉”黄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摊放厚度为1—5cm,摊凉时间为20—45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玉”黄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5中先空揉10—15min,根据“轻—重—轻”的加压原则进行揉捻,每次加压时间为5—7分钟,空揉2分钟,加压揉捻共三次,总时间控制在40—50min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玉”黄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6中闷黄时茶叶堆放厚度为25—30cm,闷黄时间4—8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玉”黄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8中摊放厚度1—3cm,摊放时间为10—3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玉”黄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7与S9中,所述烘干机为6CH链板式自动烘干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86495.8A CN109430449A (zh) | 2018-12-06 | 2018-12-06 | 一种“黄玉”黄茶制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86495.8A CN109430449A (zh) | 2018-12-06 | 2018-12-06 | 一种“黄玉”黄茶制作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30449A true CN109430449A (zh) | 2019-03-08 |
Family
ID=65558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86495.8A Pending CN109430449A (zh) | 2018-12-06 | 2018-12-06 | 一种“黄玉”黄茶制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430449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38119A (zh) * | 2019-03-18 | 2019-06-28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大叶种黄茶及其高效制备方法 |
CN114931173A (zh) * | 2022-06-07 | 2022-08-23 | 广东鸿雁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金黄油润高香型黄茶的制作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50061075A (ko) * | 2003-12-18 | 2005-06-22 | 손귀동 | 황차 및 그 제조방법 |
CN102388993A (zh) * | 2011-11-07 | 2012-03-28 | 夏成鹏 | 一种黄汤茶加工方法 |
CN103609757A (zh) * | 2013-11-20 | 2014-03-05 | 广西罗城新科双全有机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 |
CN105145932A (zh) * | 2015-08-24 | 2015-12-16 | 霍山汉唐清茗茶叶有限公司 | 一种黄茶的制备工艺 |
CN107410540A (zh) * | 2017-06-14 | 2017-12-01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广东大叶种黄茶加工工艺 |
-
2018
- 2018-12-06 CN CN201811486495.8A patent/CN10943044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50061075A (ko) * | 2003-12-18 | 2005-06-22 | 손귀동 | 황차 및 그 제조방법 |
CN102388993A (zh) * | 2011-11-07 | 2012-03-28 | 夏成鹏 | 一种黄汤茶加工方法 |
CN103609757A (zh) * | 2013-11-20 | 2014-03-05 | 广西罗城新科双全有机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 |
CN105145932A (zh) * | 2015-08-24 | 2015-12-16 | 霍山汉唐清茗茶叶有限公司 | 一种黄茶的制备工艺 |
CN107410540A (zh) * | 2017-06-14 | 2017-12-01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广东大叶种黄茶加工工艺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38119A (zh) * | 2019-03-18 | 2019-06-28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大叶种黄茶及其高效制备方法 |
CN109938119B (zh) * | 2019-03-18 | 2022-09-09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大叶种黄茶及其高效制备方法 |
CN114931173A (zh) * | 2022-06-07 | 2022-08-23 | 广东鸿雁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金黄油润高香型黄茶的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10540B (zh) | 一种广东大叶种黄茶加工工艺 | |
CN105746739B (zh) | 一种颗粒状花香型黄旦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1664082A (zh) | 花香白牡丹茶及其加工工艺 | |
CN110754542A (zh) | 一种花香型茶类的制作方法 | |
CN103583720A (zh) | 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 | |
CN109329459A (zh) | 一种炒黄茶的制作工艺 | |
CN105341193A (zh) | 一种普洱生茶晒青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9275733A (zh) | 一种混合花香型六安瓜片雨前茶的制备工艺 | |
CN109170037A (zh) | 一种花香型白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9329497A (zh) | 霸气茯砖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7279336A (zh) | 一种黄茶蒸青制备工艺 | |
CN107535628A (zh) | 一种富硒晒青茶及其加工方法 | |
CN107873887A (zh) | 一种乌龙茶加工工艺 | |
CN109430449A (zh) | 一种“黄玉”黄茶制作方法 | |
CN105831295A (zh) | 一种直条形白茶的加工工艺 | |
CN105145913A (zh) | 平阳黄汤茶加工方法 | |
CN105285189B (zh) | 红茶饼的制作方法 | |
CN107668228A (zh) | 一种栗香型观音绿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9105542A (zh) | 一种颗粒状工夫红茶的制作方法 | |
CN107125354A (zh) | 一种茶叶加工工艺 | |
KR100916196B1 (ko) | 발효녹차의 제조방법 | |
CN109699764A (zh) | 大叶种黄金白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070797B (zh) | 一种紫娟普洱熟茶的加工工艺 | |
CN105660952A (zh) | 一种菊花的烘焙方法 | |
CN104855558A (zh) | 一种利用川农黄芽早茶树品种加工黄茶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8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