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8616616B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16616B
CN108616616B CN201810286295.1A CN201810286295A CN108616616B CN 108616616 B CN108616616 B CN 108616616B CN 201810286295 A CN201810286295 A CN 201810286295A CN 108616616 B CN108616616 B CN 1086166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ver plate
distance sensor
glass cover
mobi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862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16616A (zh
Inventor
陈朝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8629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166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16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16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16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166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移动终端,用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壳体、显示面板、第一玻璃盖板、第二玻璃盖板以及距离传感器;壳体包括中框壳体与后壳体;中框壳体包括壳主体与围合于壳主体周侧的边框;显示面板从正面设置于壳主体上,后壳体从背面盖合在边框上;距离传感器设置于壳主体与后壳体之间;第一玻璃盖板位于显示面板与边框上;第二玻璃盖板位于壳主体与距离转感器之间;第二玻璃盖板包括透光部,透光部与距离传感器相对;第一玻璃盖板与显示面板相贴合共同构成可移动屏幕;壳主体与边框活动连接,以使可移动屏幕可相对于第二玻璃盖板进行滑动,暴露或覆盖透光部。本公开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移动终端中,在靠近听筒的位置一般均设置有距离感应器件,并在用户拨打或者接听电话时,通过距离感应器件在感应到人体例如耳朵或者脸部距离移动终端比较近时,对移动终端进行锁屏。
但是,随着移动终端朝向全面屏的方向发展,位于移动终端正面的距离传感器正在成为移动终端走向全面屏的障碍。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用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中框壳体、外壳体、显示面板以及距离传感器;
所述中框壳体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中框壳体包括壳主体以及围合于所述壳主体周侧的边框;所述显示面板从正面设置于所述壳主体上,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边框之间存在间隙部;
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显示面板朝向所述外壳体的一侧,所述距离传感器的感测方向朝向所述间隙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传感器可包括发射部与接收部;所述发射部的第一视场与所述接收部的第二视场存在重叠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包括第一挡光板;所述第一挡光板位于所述发射部与所述接收部之间,且位于所述间隙部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光板可为黑色挡光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朝向所述间隙部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吸光薄膜,所述边框朝向所述间隙部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吸光薄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光薄膜、所述第二吸光薄膜中至少一个为黑色吸光薄膜,和/或至少一个具备粗糙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朝向所述距离传感器的第三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吸光薄膜,所述第三吸光薄膜位于所述第三侧面上靠近所述间隙部的一侧;所述边框上朝向所述距离传感器的第四侧面上设置有第四吸光薄膜;所述第四吸光薄膜位于所述第四侧面上靠近所述间隙部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吸光薄膜、所述第四吸光薄膜中至少一个为黑色吸光薄膜,和/或至少一个具备粗糙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包括第一玻璃盖板;所述第一玻璃盖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边框上;
所述第一玻璃盖板上设置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间隙部相对,以使得所述凹槽与所述间隙部共同构成所述距离传感器的信号传播路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第一玻璃盖板之间的距离可为第一预设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传感器包括发射部与接收部;所述发射部的第一视场与所述接收部的第二视场之间相交形成的平面位于所述第一玻璃盖板的靠近所述距离传感器的一侧。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距离传感器设置在显示面板朝向外壳体的一侧,也就是显示面板的下方,且感测方向朝向显示面板与边框之间的间隙部,这样,既不影响距离传感器的正常工作,又可以为显示面板提供更大的空间,可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显示面板、第一玻璃盖板、第二玻璃盖板以及距离传感器;
所述壳体包括中框壳体以及后壳体;所述中框壳体包括壳主体以及围合于所述壳主体周侧的边框;所述显示面板从正面设置于所述壳主体上,所述后壳体从背面盖合在所述边框上;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主体与所述后壳体之间;
所述第一玻璃盖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边框上;所述第二玻璃盖板设置于所述壳主体与所述距离转感器之间;所述第二玻璃盖板包括透光部,所述透光部与所述距离传感器相对;
所述第一玻璃盖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相贴合共同构成可移动屏幕;所述壳主体与所述边框活动连接,以使所述可移动屏幕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玻璃盖板进行滑动,暴露或覆盖所述透光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主体与所述边框可通过导轨结构活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边框之间可存在间隙部;
当所述可移动屏幕覆盖所述透光部且所述第一玻璃盖板与所述第二玻璃盖板的边缘齐平时,所述透光部与所述间隙部相对。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包括第一挡光板与第二挡光板;所述距离传感器包括发射部与接收部;
所述第二挡光板位于所述发射部与所述接收部之间,且位于所述距离转感器与所述第二玻璃盖板之间;
所述第一挡光板位于所述间隙部中且与所述第二挡光板相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朝向所述间隙部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吸光薄膜,所述边框朝向所述间隙部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吸光薄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朝向所述距离传感器的第三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吸光薄膜,所述第三吸光薄膜位于所述第三侧面上靠近所述间隙部的一侧;所述边框朝向所述距离传感器的第四侧面上设置有第四吸光薄膜;所述第四吸光薄膜位于所述第四侧面上靠近所述间隙部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部的材质可包括透光油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第二玻璃盖板之间的距离可为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二玻璃盖板与所述第一玻璃盖板之间可为第三预设距离。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距离转感器位于第二玻璃盖板与后壳体之间,且第一玻璃盖板与显示面板相贴合共同构成的可移动屏幕能够相对于第二玻璃盖板进行滑动,暴露或覆盖第二玻璃盖板上与距离转感器相对的透光部,这样,可以在透光部被暴露时,使用距离转感器感测距离,而且,可以为显示面板提供更大的空间,可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示出的距离传感器的发射视场、接收视场以及第一玻璃盖板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玻璃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移动屏幕滑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全面屏或者超高屏占比已经成为移动终端发展的趋势。然而距离传感器装置于移动终端正面的技术成为移动终端成为全面屏的一道障碍。但如果将基于红外技术和TOF(Time Of Fly,飞行时间)技术的距离传感器放置于屏幕下,那么黑色TP(TouchPanel,触摸屏)可以实现黑色红外油墨实现隐藏开孔(相当于TP上设置透光部),但是,白色和其他颜色的TP就必须进行物理开孔,这样就必须开LED和sensor(传感器)共两个红外或者激光透过率在85%以上的可见孔。
为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可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包括:中框壳体12、外壳体13、显示面板11以及距离传感器21。
如图1所示,所述中框壳体12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3内。中框壳体12包括壳主体121以及围合于壳主体121周侧的边框122。显示面板11从正面设置于壳主体121上,显示面板11与边框122之间存在间隙部22。
距离传感器21设置于外壳体13内,且位于显示面板11朝向所述外壳体13的一侧,距离传感器的感测方向朝向间隙部22。也就是,距离传感器21位于显示面板11下方,这样,可以为显示面板提供更大的空间。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距离传感器设置在显示面板朝向外壳体的一侧,也就是显示面板的下方,且感测方向朝向显示面板与边框之间的间隙部,这样,既不影响距离传感器的正常工作,又可以为显示面板提供更大的空间,可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如图1~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玻璃盖板15可从正面设置在边框122与显示面板11上。如图3所示,距离传感器21可包括发射部211与接收部212。发射部211的第一视场31与接收部212的第二视场32存在重叠区域33。可以理解的是,发射部211与接收部212之间的距离越远,第一视场31与第二视场32之间相交形成的平面(未示出)至距离传感器21的上表面的距离越大。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视场31与第二视场32之间相交形成的平面位于第一玻璃盖板15的靠近距离传感器21的一侧。这样,可以平衡黑头发问题以及油污问题。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玻璃盖板15包括透光部34。该透光部34可与玻璃盖板15一体成型,可以减少开孔和对结构设计的复杂度,优化工业设计。该透光部34与距离传感器21位置相对。在本实施例中,透光部34的材质可包括透光油墨。例如,如果距离传感器21采用红外光信号感测距离,那么,透光部34的材质可包括IR(Infrared Radiation,红外线)透光油墨,用于允许红外光透过,从而,为实现移动设备的颜色设计提供便利,避免由于距离传感器放弃移动终端的不同颜色设计。
如图4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玻璃盖板15上可设置凹槽151,凹槽151与间隙部22相对,以使得凹槽151与间隙部22共同构成距离传感器21的信号传播路径。
如图2~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还包括第一挡光板23,该第一挡光板23位于发射部211与接收部212之间,且位于间隙部22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挡光板23可为黑色挡光板。由于第一挡光板23可以阻挡发射部211发射的部分信号进入接收部212的第二视场32,因此可以减少对接收部212接收的目标信号的干扰。同时,第一挡光板23还会降低发射部211发射的信号通过显示面板11的底部或者显示面板11内部的光线传输到接收部212的第二视场32形成接收部212接收的目标信号的底噪或者干扰信号。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朝向间隙部22的第一侧面111上设置有第一吸光薄膜,边框122朝向间隙部22的第二侧面123上设置有第二吸光薄膜。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吸光薄膜、第二吸光薄膜中至少一个为黑色吸光薄膜。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吸光薄膜、第二吸光薄膜中至少一个具备粗糙表面。上述的黑色吸光薄膜可以通过对上述的第一侧面111、第二侧面123分别做阳极氧化处理得到,上述的粗糙表面可以通过对上述的第一侧面111、第二侧面123分别做磨砂处理得到。这样,可以降低反射回去的底噪。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朝向距离传感器21的第三侧面112上设置有第三吸光薄膜,所述第三吸光薄膜位于所述第三侧面112上靠近所述间隙部22的一侧。边框122朝向距离传感器21的第四侧面124上设置有第四吸光薄膜,所述第四吸光薄膜位于所述第四侧面124上靠近所述间隙部22的一侧。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吸光薄膜、第四吸光薄膜中至少一个为黑色吸光薄膜。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吸光薄膜、第四吸光薄膜中至少一个具备粗糙表面。上述的黑色吸光薄膜可以通过对上述的第三侧面112、第四侧面124分别做阳极氧化处理得到,上述的粗糙表面可以通过对上述的第三侧面112、第四侧面124分别做磨砂处理得到。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反射回去的底噪。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距离传感器21为红外式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21与第一玻璃盖板15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该第一预设距离可以为经验值或者理论值。这样,可以规避红外式距离传感器的对airgap(空隙)的要求。
另外,如图1所示,外壳体13与中框壳体12配合至少还可以装配电池14。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1可以为全面屏手机或者超高屏占比手机。其中,全面屏手机的屏占比为100%。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可移动屏幕的滑动示意图。如图5~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6包括:壳体(未标示)、显示面板11、第一玻璃盖板15、第二玻璃盖板51以及距离传感器21。
本实施例中,壳体包括中框壳体(未标示)以及后壳体62。中框壳体包括壳主体(未标示)以及围合于壳主体周侧的边框122。显示面板11从正面设置于壳主体上,后壳体62从背面盖合在边框122上。距离传感器21设置于壳主体与后壳体62之间。
如图5所示,第一玻璃盖板15设置于显示面板11与边框122上。第二玻璃盖板51设置于壳主体与距离转感器21之间,也就是,第二玻璃盖板51设置于显示面板11与距离转感器21之间。第二玻璃盖板51包括透光部511,透光部511与距离传感器21相对。
如图6所示,第一玻璃盖板15与显示面板11相贴合共同构成可移动屏幕61。壳主体与边框122活动连接,以使得可移动屏幕61能够相对于第二玻璃盖板51进行滑动,暴露或覆盖透光部511。当可移动屏幕61滑动时,显示面板11、用于承载显示面板11的壳主体以及第一玻璃盖板15一同相对于第二玻璃盖板51滑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距离转感器位于第二玻璃盖板与后壳体之间,且第一玻璃盖板与显示面板相贴合共同构成的可移动屏幕能够相对于第二玻璃盖板进行滑动,暴露或覆盖第二玻璃盖板上与距离转感器相对的透光部,这样,可以在透光部被暴露时,使用距离转感器感测距离,而且,可以为显示面板提供更大的空间,可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透光部511与距离传感器21可均位于移动终端的顶部,可移动屏幕61能够相对于第二玻璃盖板51向移动终端的底部或者向移动终端的顶部滑动。当可移动屏幕61覆盖透光部511且第一玻璃盖板15与第二玻璃盖板51的边缘齐平时,透光部与间隙部相对。当可移动屏幕61向移动终端的底部滑动且暴露透光部511时,可使用距离转感器感测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透光部511可与第二玻璃盖板51一体成型,可以减少开孔和对结构设计的复杂度。在一个实施例中,透光部511的材质可包括透光油墨。例如,如果距离传感器21采用红外光信号感测距离,那么,透光部511的材质可包括IR(Infrared Radiation,红外线)透光油墨,用于允许红外光透过。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距离传感器21发射的红外光信号的波长可以是850nm或940nm。当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透光部511也可以是通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主体与边框122通过导轨结构活动连接。在实际应用时,壳主体与边框122的连接方式可不限于导轨结构。可移动屏幕的实现方式也不限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方式。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与边框122之间存在间隙部22。当可移动屏幕61覆盖透光部511且第一玻璃盖板15与第二玻璃盖板51的边缘齐平时,透光部511与间隙部22相对。这样,即使可移动屏幕61覆盖透光部511,也可以使用距离转感器21感测距离。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6还包括第一挡光板23与第二挡光板52。距离传感器21包括发射部211与接收部212,第二挡光板52位于发射部211与接收部212之间,且位于距离转感器21与第二玻璃盖板51之间,第一挡光板23位于间隙部22中且与第二挡光板52相对。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挡光板23与第二挡光板52可均为黑色挡光板。由于第一挡光板23与第二挡光板52可以从物理上阻挡发射部211发射的部分信号进入接收部212的视场,因此可以减少对接收部212接收的目标信号的干扰。同时,第一挡光板23还会降低发射部211发射的信号通过显示面板11的底部或者显示面板11内部的光线传输到接收部212的视场形成接收部212接收的目标信号的底噪或者干扰信号。第二挡光板52还会降低发射部211发射的信号通过第二玻璃盖板51的底部传输到接收部212的视场形成接收部212接收的目标信号的底噪或者干扰信号。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距离传感器21为红外式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21与第二玻璃盖板51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设距离,第二玻璃盖板51与第一玻璃盖板15之间为第三预设距离。其中,第二预设距离、第三预设距离可以为经验值或者理论值。这样,可以规避红外式距离传感器的对airgap(空隙)的要求。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朝向间隙部22的第一侧面111上设置有第一吸光薄膜,边框122朝向间隙部22的第二侧面123上设置有第二吸光薄膜。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吸光薄膜、第二吸光薄膜中至少一个为黑色吸光薄膜。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吸光薄膜、第二吸光薄膜中至少一个具备粗糙表面。上述的黑色吸光薄膜可以通过对上述的第一侧面111、第二侧面123分别做阳极氧化处理得到,上述的粗糙表面可以通过对上述的第一侧面111、第二侧面123分别做磨砂处理得到。这样,可以降低反射回去的底噪,提高距离传感器的信噪比。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朝向距离传感器21的第三侧面112上设置有第三吸光薄膜,所述第三吸光薄膜位于所述第三侧面112上靠近所述间隙部22的一侧。边框122朝向距离传感器21的第四侧面124上设置有第四吸光薄膜,所述第四吸光薄膜位于所述第四侧面124上靠近所述间隙部22的一侧。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吸光薄膜、第四吸光薄膜中至少一个为黑色吸光薄膜。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吸光薄膜、第四吸光薄膜中至少一个具备粗糙表面。上述的黑色吸光薄膜可以通过对上述的第三侧面112、第四侧面124分别做阳极氧化处理得到,上述的粗糙表面可以通过对上述的第三侧面112、第四侧面124分别做磨砂处理得到。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反射回去的底噪,提高距离传感器的信噪比。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可以是但不限于OLED面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上述的“正面”为移动终端的屏幕所在的一面,上述的“背面”为与上述的“正面”相对的一面。上述的“顶”为用户竖持移动终端时,移动终端远离地面的一侧,一般是移动终端上的听筒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6)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壳体、外壳体、显示面板以及距离传感器;
所述中框壳体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中框壳体包括壳主体以及围合于所述壳主体周侧的边框;所述显示面板从正面设置于所述壳主体上,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边框之间存在间隙部;
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显示面板朝向所述外壳体的一侧,所述距离传感器的感测方向朝向所述间隙部;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玻璃盖板;所述第一玻璃盖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边框上;
所述第一玻璃盖板上设置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间隙部相对,以使得所述凹槽与所述间隙部共同构成所述距离传感器的信号传播路径;所述距离传感器包括发射部与接收部;所述发射部的第一视场与所述接收部的第二视场之间相交形成的平面位于所述第一玻璃盖板的靠近所述距离传感器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传感器包括发射部与接收部;所述发射部的第一视场与所述接收部的第二视场存在重叠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挡光板;所述第一挡光板位于所述发射部与所述接收部之间,且位于所述间隙部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光板为黑色挡光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朝向所述间隙部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吸光薄膜,所述边框朝向所述间隙部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吸光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光薄膜、所述第二吸光薄膜中至少一个为黑色吸光薄膜,和/或至少一个具备粗糙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朝向所述距离传感器的第三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吸光薄膜,所述第三吸光薄膜位于所述第三侧面上靠近所述间隙部的一侧;所述边框上朝向所述距离传感器的第四侧面上设置有第四吸光薄膜;所述第四吸光薄膜位于所述第四侧面上靠近所述间隙部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吸光薄膜、所述第四吸光薄膜中至少一个为黑色吸光薄膜,和/或至少一个具备粗糙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第一玻璃盖板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显示面板、第一玻璃盖板、第二玻璃盖板以及距离传感器;
所述壳体包括中框壳体以及后壳体;所述中框壳体包括壳主体以及围合于所述壳主体周侧的边框;所述显示面板从正面设置于所述壳主体上,所述后壳体从背面盖合在所述边框上;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主体与所述后壳体之间;
所述第一玻璃盖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边框上;所述第二玻璃盖板设置于所述壳主体与所述距离转感器之间;所述第二玻璃盖板包括透光部,所述透光部与所述距离传感器相对;
所述第一玻璃盖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相贴合共同构成可移动屏幕;所述壳主体与所述边框活动连接,以使所述可移动屏幕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玻璃盖板进行滑动,暴露或覆盖所述透光部;
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边框之间存在间隙部;
当所述可移动屏幕覆盖所述透光部且所述第一玻璃盖板与所述第二玻璃盖板的边缘齐平时,所述透光部与所述间隙部相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主体与所述边框通过导轨结构活动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挡光板与第二挡光板;所述距离传感器包括发射部与接收部;
所述第二挡光板位于所述发射部与所述接收部之间,且位于所述距离转感器与所述第二玻璃盖板之间;
所述第一挡光板位于所述间隙部中且与所述第二挡光板相对。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朝向所述间隙部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吸光薄膜,所述边框朝向所述间隙部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吸光薄膜。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朝向所述距离传感器的第三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吸光薄膜,所述第三吸光薄膜位于所述第三侧面上靠近所述间隙部的一侧;所述边框朝向所述距离传感器的第四侧面上设置有第四吸光薄膜;所述第四吸光薄膜位于所述第四侧面上靠近所述间隙部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的材质包括透光油墨。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第二玻璃盖板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二玻璃盖板与所述第一玻璃盖板之间为第三预设距离。
CN201810286295.1A 2018-04-03 2018-04-03 移动终端 Active CN1086166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86295.1A CN108616616B (zh) 2018-04-03 2018-04-03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86295.1A CN108616616B (zh) 2018-04-03 2018-04-03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16616A CN108616616A (zh) 2018-10-02
CN108616616B true CN108616616B (zh) 2021-02-19

Family

ID=63659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86295.1A Active CN108616616B (zh) 2018-04-03 2018-04-03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166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2157B (zh) * 2018-11-21 2021-04-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屏幕控制方法
CN110333515B (zh) * 2019-04-24 2022-03-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13721192B (zh) * 2020-05-25 2024-03-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确定距离传感器信噪比的方法
CN113949752A (zh) * 2020-07-15 2022-01-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感器集成模组、移动终端以及控制方法
CN114258218B (zh) * 2020-09-25 2024-06-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中框
CN113131916B (zh) * 2021-04-20 2024-09-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7456A (zh) * 2016-10-24 2017-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6341280U (zh) * 2016-12-06 2017-07-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盖板及终端
CN206559423U (zh) * 2017-03-07 2017-10-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7316885A (zh) * 2017-06-30 2017-11-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屏及一种电子设备
CN107493357A (zh) * 2017-07-20 2017-12-19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距离感应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6962916U (zh) * 2017-06-29 2018-02-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传感器的保护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US10333576B2 (en) * 2015-10-30 2019-06-25 Essential Products, Inc. Accessories for electronic user devices having wireless accessory buse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33576B2 (en) * 2015-10-30 2019-06-25 Essential Products, Inc. Accessories for electronic user devices having wireless accessory buses
CN106657456A (zh) * 2016-10-24 2017-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6341280U (zh) * 2016-12-06 2017-07-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盖板及终端
CN206559423U (zh) * 2017-03-07 2017-10-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6962916U (zh) * 2017-06-29 2018-02-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传感器的保护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7316885A (zh) * 2017-06-30 2017-11-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屏及一种电子设备
CN107493357A (zh) * 2017-07-20 2017-12-19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距离感应装置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16616A (zh) 2018-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16616B (zh) 移动终端
EP3694192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splay screen, infrared sensor and light sensor
CN108600421B (zh)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345014B (zh) 一种终端
CN106444998B (zh) 一种面板、传感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1984155B (zh)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53140B (zh) 终端、灯罩及环境光接近模组
CN108540595B (zh)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040561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9510885B (zh) 电子装置
KR102536752B1 (ko) 커버 플레이트,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및 전자기기
US20200152818A1 (en) Proximity sensing module with dual transmitters
CN108769298B (zh) 电子装置
CN213903860U (zh) 电子设备
CN108833615B (zh) 电子装置
CN108540600B (zh) 电子装置
EP4187436A1 (en) Display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EP374887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10120573U (zh) 电子设备
WO2020038055A1 (zh) 飞行时间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15773260U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EP412526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2732012B (zh) 电子设备
CN108521481B (zh) 电子装置
JP7404062B2 (ja) 表示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