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8604789B - 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4789B
CN108604789B CN201780010647.4A CN201780010647A CN108604789B CN 108604789 B CN108604789 B CN 108604789B CN 201780010647 A CN201780010647 A CN 201780010647A CN 108604789 B CN108604789 B CN 1086047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refrigerant
bus bar
coil
housing
conductiv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06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04789A (zh
Inventor
平光宏臣
黑豆友孝
平井宏树
东小园诚
久保木秀幸
筒木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04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47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047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47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5/00Details of relays
    • H01H45/12Ventilating; Cooling;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14Fastening of cover or lid to box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16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support for line-connecting terminals within the box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63Heat dissipaters releasing heat from coola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2Ventilating; Cooling;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5/00Installations of bus-bars
    • H02G5/10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36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by immer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继电器(10)具备:框体(11);线圈(12),其配设于框体(11)内;固定端子(13);以及可动部件(14),在框体(11)的内部充填有绝缘性的液态制冷剂(35),线圈(12)以及可动部件(14)被浸渍到液态制冷剂(35),另外固定端子(13)中的至少固定触点(30)被浸渍到液态制冷剂(35)。因为在线圈(12)、可动部件(14)以及固定端子(13)发生的热被液态制冷剂(35)冷却,所以继电器(10)的冷却效率提高。

Description

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作为动力源搭载有电池模块。电池模块具备多个单电池,并且将电力供给至电动机等负载。在上述电池模块连接有电气设备,电气设备执行被供给至负载的电力的通电或者断电。作为这样的电气设备,已知有日本特开2011-88598号公报所记载的电气设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885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需解决的课题
最近,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中,要求较大的电流流动。若电流值变大,则在电气设备产生的热量也变大。
为了降低发热量,可以想到将被设置于电气设备的导电部件的电气电阻值降低。为了降低导电部件的电阻值,可以想到将导电部件的截面积设定得大。但是,若只是将导电部件的截面积设定得大,由于电气设备的整体变得大型化,所以不太现实。于是,期望能够在通电时效率良好地冷却电气设备。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是基于如上述的实情而完成的,其目的为使电气设备的冷却效率提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为一种电气设备,其具备框体和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配设于所述框体内,其中,在所述框体的内部充填有绝缘性的液态制冷剂,所述导电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浸渍到所述液态制冷剂。
根据上述构成,在通电时在导电部件发生的热传递到液态制冷剂,导电部件被浸渍到液态制冷剂。由此,因为能够效率良好地冷却导电部件,所以能够效率良好地对配设了导电部件的电气设备进行冷却。
作为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优选为以下方式。
优选地,所述导电部件包括母线。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效率良好地对有较大的电流流动的母线进行冷却。
优选地,所述导电部件包括线圈。
根据上述构成,在对线圈进行通电的期间能够将从线圈发生的热效率良好地传递至液态制冷剂。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对包括线圈的电气设备进行冷却。
优选地,所述导电部件包括电阻器。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效率良好地对在通电时容易发热的电阻器进行冷却。
优选地,所述框体具有金属制的散热部件,所述导电部件与所述散热部件热传导地接触。
根据上述构成,在通电时在导电部件发生的热传递到散热部件,从散热部件散热到框体的外部。由此,能够使电气设备的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
优选地,所述导电部件被配设于配电板,该配电板由绝缘性的材料构成,所述配电板被安装于所述散热部件。
根据上述构成,在导电部件发生的热从配电板传递到散热部件,并且被散热到框体的外部。此时,因为导电部件和散热部件被配电板绝缘,所以能够对导电部件和散热部件之间进行电气绝缘,并效率良好地对导电部件进行冷却。
优选地,所述框体具有流入口和流出口,所述流入口供所述液态制冷剂流入到所述框体的内部,所述流出口供所述液态制冷剂流出到所述框体的外部。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使温度较低的液态制冷剂从流入口流入到框体内,使因接受导电部件的热而温度上升的液态制冷剂从流出口流出到框体外。由此,因为能够保持导电部件与液态制冷剂的温度梯度,所以能够使电气设备的冷却效率提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能够使电气设备的冷却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继电器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继电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气连接箱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电气连接箱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示出电气连接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示出电路结构体的俯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气连接箱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3对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继电器10(电气设备的一个例子)具备:框体11,其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线圈12(导电部件的一个例子),其被收纳于框体11的内部;固定端子13(导电部件的一个例子);以及可动部件14(导电部件的一个例子),其能够与固定端子13接触。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以图1为基准,将图1的上方作为上方,将下方作为下方进行说明。另外,以图1为基准,将图1的右方作为右方,将作为左方作为左方进行说明。
(框体11)
框体11具有:壳体16,其具有向上方开口的开口部15;以及上盖17,其被安装于壳体16的开口部15,并且将开口部15封堵。壳体16的开口部15从上方观察时呈大致长方形状。上盖17形成为模仿开口部15的形状,并且形成为比开口部15稍微大的外形形状。
壳体16可以是金属制,另外还可以是绝缘性合成树脂制。壳体16具有底壁18和4个侧壁19,各个侧壁19从底壁18的侧缘朝上方延伸。在侧壁19的上端缘设置有凸缘部20,凸缘部20向侧壁19的厚度方向的外方突出并且朝上方折弯。密封件21嵌入到凸缘部20,密封件21形成为在从上方看时长方形的框形状。密封件21为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制,优选为橡胶制。
在壳体16的底壁18的4个角部形成有柱部22,柱部22从侧壁19的下端部延伸到上端部。该柱部22通过从4个角部向内方突出而形成。在柱部22的上端部设置有朝下方穿孔的螺纹孔23。另外,在密封件21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穿孔24,贯穿孔24形成于在密封件21被安装于凸缘部20的状态下与柱部22的螺纹孔23对应的位置。
上盖17为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上盖17具有上壁25和侧壁26,侧壁26从上壁25的侧缘朝下方延伸。在将上盖17安装到壳体16的状态下,上盖17的侧壁26的下端部从上方抵接于密封件21。由此,密封件21被夹持于上盖17的侧壁26的下端部与壳体16的侧壁19的凸缘部20之间。由此,壳体16和上盖17被液密地密封。
在上盖17的上壁25的四个角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穿孔27。在贯穿孔27内插通有螺钉28。该螺钉28在插通于上盖17的贯穿孔27以及密封件21的贯穿孔24的状态下与壳体16的柱部22的螺纹孔23螺合。由此,上盖17被螺钉28固定到壳体16。
在上盖17的上壁25且在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形成有隔壁29,隔壁29朝上方突出。在隔壁29的左右两侧分别以贯通上盖17的上壁25的方式配置有固定端子13。固定端子13被隔壁29分隔,从而抑制固定端子13彼此短路。固定端子13中的位于框体11内侧的端部设为固定触点30。
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制的密封件31被安装于固定端子13与上盖17之间。密封件31优选为橡胶制。该密封件31与固定端子13和上盖17的双方密合,从而固定端子13和上盖17被液密地密封。
(线圈12)
在壳体16的底壁18配置有基座部件32。基座部件32具有顶板33和腿部34。在顶板33的下方区域形成有能够使后述的液态制冷剂35流入的空间。
在基座部件32的顶板33上载置有线圈12。线圈12缠绕于芯36的周围。线圈12为缠绕了被绝缘覆盖的电线的公知构成。芯36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状。芯36由磁性材料形成,根据需要由例如铁、铁合金等任意磁性材料形成。
在芯36的上端部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的突出轴部37。在突出轴部37的上端部固定有磁性部件38,磁性部件38由磁性材料构成。磁性部件38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
在磁性部件38的上表面配置有可动部件14。可动部件14具有导电性,并且由能通过磁力被磁性部件38吸附的材料形成。作为构成可动部件14的金属,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铁、铁合金等任意材料。
可动部件14形成为大致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在可动部件14的靠左右两个端部的位置形成有朝下方突出的2个腿部40。可动部件14中的与固定触点30接触的部分成为活动触点41。活动触点41形成于固定触点30的下方的位置。活动触点41以从可动部件14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成曲面状的方式形成。
在2个腿部40之间且在可动部件14与磁性部件38之间配置有弹压部39,弹压部39沿上下方向延伸。详细未图示,但是在弹压部39的内部收纳有将可动部件14向上方弹压的弹簧。根据该弹簧的反弹力,可动部件14向上方弹压,由此固定触点30和活动触点41接触。另外,弹簧可以适当地选择螺旋弹簧、锥形螺旋板弹簧、板簧等任意弹簧。
另外,在对线圈12进行通电的状态下,通过在线圈12以及芯36发生的磁力,可动部件14被吸引到磁性部件38。由此,固定触点30与活动触点41的电连接被切断。
(液态制冷剂35)
如图1所示,在框体11内充填有绝缘性的液态制冷剂35。在图1中,液态制冷剂35用阴影示出。作为液态制冷剂35,可以采用选自例如由全氟碳、氢氟醚、氢氟、氟惰性液体、硅树脂油、矿物油等油、炭化氢系制冷剂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者多种。
作为液态制冷剂35的量,优选线圈12的至少一部分被浸渍到液态制冷剂35,更优选为线圈12的全部被浸渍到液态制冷剂35。另外,优选地,在固定触点30与活动触点41接触的状态下,固定触点30和活动触点41被浸渍到液态制冷剂35。另外,液态制冷剂35也可以充填到壳体16的上端部。
(继电器10的组装工序)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继电器10的组装工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另外,继电器10的组装工序不限定为以下的记载。
首先,将基座部件32载置于壳体16的底壁18上。在该基座部件32上载置如下部件:将磁性部件38以及可动部件14组装到由线圈12缠绕于芯36而成的部件。
然后,从壳体16的开口部15将液态制冷剂35注入到壳体16内。在注入了预定量的液态制冷剂35后,将密封件21嵌入到壳体16的凸缘部20。另外,只要是在将上盖17组装之前的段階,密封件21就可以在任意时刻嵌入到凸缘部20。
另一方面,将固定端子13经由密封件31而组装到上盖17。使用螺钉28对已组装了固定端子13的上盖17和壳体16进行固定。使螺钉28插通到上盖17的贯穿孔27和密封件21的贯穿孔24,并且使其螺合到螺纹孔23,螺纹孔23被形成于壳体16的柱部22。由此,上盖17和壳体16被液密地固定。根据以上,完成继电器10。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继电器10具备:框体11;被配设于框体11内的线圈12;固定端子13;以及可动部件14,在框体11的内部充填有绝缘性的液态制冷剂35,线圈12以及可动部件14被浸渍到液态制冷剂35,另外固定端子13中的至少固定触点30被浸渍到液态制冷剂35。
根据上述构成,在通电时,在线圈12、固定端子13以及可动部件14发生的热被传递到与线圈12、固定端子13以及可动部件14接触的液态制冷剂35。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对线圈12、固定端子13以及可动部件14进行冷却。其结果,能够效率良好地对配设有线圈12、固定端子13以及可动部件14的继电器10进行冷却。由此,不必将继电器10大型化,也能够抑制继电器10的温度上升。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继电器10包括线圈12。
根据上述构成,在对线圈12进行通电的期间,能够将从线圈12发生的热效率良好地传递到液态制冷剂35。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对包含线圈12的继电器10进行冷却。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在2个固定端子13之间流动的电流进行断流的期间,在线圈12持续有电流流动。因此,固定端子13之间的电流被断流的时间越长,从线圈12的发热量则越大。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在线圈12发生的热传递到液态制冷剂35,所以也能够效率良好地冷却线圈12。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
接着,参照图4对本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继电器10中,在壳体16的侧壁19形成有流入口42和流出口43,流入口42供液态制冷剂35流入到壳体16的内部,流出口43供液态制冷剂35流出到壳体16的外部。
在壳体16的侧壁19中的图4的右侧壁19A形成有流入口42,流入口42沿左右方向贯通右侧壁19A,流入管44从该流入口42的孔缘部向右方延伸。流入管44与未图示的泵进行连接,通过该泵,液态制冷剂35从流入管44通过流入口42而流入到壳体16内。
在壳体16的侧壁19中的图4的左侧壁19B形成有流出口43,流出口43沿左右方向贯通左侧壁19B。流出管45从该流出口43的孔缘部朝左方延伸。壳体16内的液态制冷剂35从流出口43通过流出管45而流出到壳体16的外部。
针对上述以外的构成,因为与实施方式1大致相同,所以针对相同的部件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该变形例中,壳体16具有流入口42和流出口43,流入口42供液态制冷剂35流入到壳体16的内部,流出口43供液态制冷剂35流出到壳体16的外部。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使温度较低的液态制冷剂35从流入口42流入到框体11内,使接受线圈12、固定端子13以及可动部件14的热而温度上升的液态制冷剂35从流出口43流出到框体11外。由此,因为能够维持线圈12、固定端子13以及可动部件14与液态制冷剂35的温度梯度,所以能够使继电器10的冷却效率提高。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图5-图9对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连接箱50(电气设备的一个例子)被搭载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未图示),从未图示的电源向电动机等负载供给电力或者断开电力。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X轴方向设为前方,将Y轴方向设为左方,将Z轴方向设为上方。另外,针对多个相同部件,有时只对一部分的部件标注符号,并省略其他部件的符号。
(电气连接箱50)
电气连接箱50具备框体51和电路结构体52,电路结构体52被收纳于框体51的内部。电气连接箱50的整体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
(框体51)
框体51具备金属制的壳体54和合成树脂制的上盖55,金属制的壳体54具有向上方开口的开口部53,合成树脂制的上盖55从上方组装到壳体54,并且将壳体54的开口部53封堵。
壳体54具备呈大致长方形状的底壁56和侧壁57,侧壁57从底壁56的侧缘朝上下方向延伸。侧壁57中的从底壁56朝上方延伸的部分形成为比从底壁56朝下方延伸的部分较长地延伸。壳体54的底壁56设为使由电路结构体52发生的热散发到壳体54的外部的散热部件。构成壳体54的金属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不锈钢、铝、铝合金等任意金属。
在底壁56的上表面,且在其四个角部分形成有朝上方稍微突出的安装基座部58。在该安装基座部58形成有朝下方穿孔的螺纹孔59。
在侧壁57的靠上端部的位置形成有凸缘部60,凸缘部60向侧壁57的厚度方向的外方突出。在凸缘部60嵌装有能弹性变形的合成树脂制的密封件61。密封件61优选为橡胶制。
上盖55形成为与壳体54的开口部53大致相同形状的板状。上盖55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上盖55从上方观察时呈大致长方形状。在上盖55被安装到壳体54的开口部53的状态下,通过在上盖55与壳体54的凸缘部60之间夹持密封件61,从而使得上盖55和壳体54被液密地密封。
在上盖55的上表面且靠左端部的位置配设有朝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连接器块62。第1连接器块62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尺寸设定为比上盖55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稍微短。在第1连接器块62以沿前后方向排列的方式形成有第1正极连接器63和第1负极连接器64。另外,在第1连接器块62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附近形成有电流传感器用连接器65。另外,在第1连接器块62的靠前端部的位置形成有驱动用连接器66。
另外,上盖55的上表面且靠右后端部的位置配设有朝前后方向延伸的第2连接器块67。第2连接器块67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尺寸设定为上盖55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的大致一半。
在第2连接器块67以沿前后方向排列的方式形成有第2正极连接器68和第2负极连接器69。
(电路结构体52)
电路结构体52通过在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的配电板70形成电路而形成。配电板70从上方观察时呈大致长方形状。在配电板70的四角形成有4个腿部71,4个腿部71向左右方向的外方突出并且向下方突出。在各个腿部71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穿孔72。
在被形成于腿部71的贯穿孔72插通有螺栓73,而与被形成于壳体54的安装基座部58的螺纹孔59螺合。由此,配电板70被固定到壳体54的底壁56。其结果,配电板70和壳体54的底壁56以热传导的方式连接。
在配电板70的上表面配设有:多个母线74(导电部件的一个例子),其由金属板材构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继电器75,其与母线74连接;以及电流传感器76,其对在母线74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
(继电器75)
继电器75从左依次设为预充继电器75A、正极主继电器75B以及负极主继电器75C。另外,关于各个继电器75A、75B、75C的共通的说明,作为继电器75进行说明。
继电器75具备:线圈77(导电部件的一个例子);固定端子78(导电部件的一个例子);以及可动部件79(导电部件的一个例子),可动部件79能与固定端子78接触。
各个继电器75具有一对固定端子78。固定端子78的前端部设为固定触点80。
线圈77被缠绕于芯81的周围。线圈77为缠绕了被绝缘包覆的电线的公知构成。芯81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状。芯81由磁性材料形成,可以根据需要由例如铁、铁合金等任意磁性材料形成。
在芯81的后端部形成有朝后方突出的突出轴部82。在突出轴部82的后端部固定有磁性部件83,磁性部件83由磁性材料构成。磁性部件83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
在磁性部件83的后表面配设有可动部件79。可动部件79具有导电性,可动部件79由能通过磁力被磁性部件83吸附的材料形成。作为构成可动部件79的金属,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铁、铁合金等任意材料。
可动部件79形成为沿左右方向的板状。在可动部件79的靠左右两个端部的位置形成有朝前方突出的2个腿部97。可动部件79中的与固定触点80接触的部分设为活动触点84。活动触点84形成于固定触点80的前方位置。活动触点84以从可动部件79的后表面朝后方突出成曲面的方式形成。
在2个腿部97之间且在可动部件79与磁性部件83之间配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弹压部85。虽然详细未图示,在弹压部85的内部收纳有将可动部件79向后方弹压的弹簧。通过该弹簧的反弹力,可动部件79向后方弹压,从而使得固定触点80与活动触点84接触。另外,弹簧可以适当地选择线圈弹簧、锥形螺旋板弹簧、板簧等任意弹簧。
另外,在对线圈77进行通电的状态下,通过在线圈77以及芯81发生的磁力,可动部件79被吸引到磁性部件83。由此,固定触点80与活动触点84的电连接被切断。
在线圈77的前方位置,一对驱动用端子86(导电部件的一个例子)分别连接于线圈77的绕组。
(母线74)
母线74包括控制用母线74A(导电部件的一个例子),控制用母线74A与继电器75的驱动用端子86连接,并且将电流供给至线圈77。
控制用母线74A形成为比较细长的形状。控制用母线74A以在配电板70的基板部的上表面中的靠前端部的位置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排列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的方式配置。各个控制用母线74A借由螺栓88(导电部件的一个例子)而与线圈77的驱动用端子86连接。
在控制用母线74A的左端部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的上方突出部87A。控制用母线74A的上方突出部87A配设于驱动用连接器66。控制用母线74A与未图示的ECU(Electronic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连接,ECU对继电器75的动作进行控制。
母线74包括与继电器75的固定端子78连接的第1正极母线74B、第2正极母线74C、第3正极母线74D、第1负极母线74E以及第2负极母线74F。
第1正极母线74B、第2正极母线74C、第3正极母线74D、第1负极母线74E以及第2负极母线74F的宽度形成为比控制用母线74A的宽度宽,并且配置于比配电板70的基板部的上表面中的配设有控制用母线74A的区域靠后方的区域。
第1正极母线74B配置于配电板70中靠左后端部的位置。在第1正极母线74B的左端部使用螺栓88安装有上方突出部87B,上方突出部87B沿上下方向延伸。上方突出部87B的上端部配设于第1正极连接器63。第1正极母线74B与未图示的电源的正极连接。
在第1正极母线74B使用螺栓88连接有预充继电器75A的固定端子78的一方。另外,在第1正极母线74B的右端部使用螺栓88连接有正极主继电器75B的固定端子78的一方。
第2正极母线74C配置于配电板70中的位于预充继电器75A的后方的位置。在第2正极母线74C使用螺栓88连接有预充继电器75A的固定端子78中的没有与第1正极母线74B连接的固定端子78。在第2正极母线74C的后端部使用螺栓88连接有预充电阻器89(导电部件的一个例子)。
第3正极母线74D配置于配电板70中的第2正极母线74C的右方,且位于正极主继电器75B以及负极主继电器75C的后方的位置。在第3正极母线74D的左端部使用螺栓88连接有预充电阻器89(电阻器的一个例子)。另外,在第3正极母线74D连接有正极主继电器75B的固定端子78中的没有与第1正极母线74B连接的固定端子78。在第3正极母线74D的右端部具有朝上方突出的上方突出部87C。第3正极母线74D的上方突出部87C的上端部配设于第2正极连接器68。第3正极母线74D与未图示的负载连接。
第1负极母线74E以在配电板70中的比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稍微靠前侧的位置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在第1负极母线74E的左端部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的上方突出部87D。第1负极母线74E的上方突出部87D配置于第1负极连接器64。第1负极母线74E与未图示的电源的负极连接。第1负极母线74E的右端部使用螺栓88与负极主继电器75C的固定端子78中的一方连接。
第2负极母线74F使用螺栓88与负极主继电器75C的固定端子78中的没有与第1负极母线74E连接的固定端子78连接。在第2负极母线74F的右端部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的上方突出部87E。第2负极母线74F的上方突出部87E配设于第2负极连接器69。第2负极母线74F与未图示的负载连接。
电气连接箱50以如下方式将从电源供给的电力供给至负载。未图示的ECU根据点火开关的接通,将继电器75A、75B、75C接通,从而开始进行从电源向负载的电源供给。此时,ECU首先将预充继电器75A和负极主继电器75C接通,在经由预充电阻器89进行电源供给后将正极主继电器75B接通。通过该预充电阻器89来限制从电源流入到负载的突入电流。
在各个母线74A、74B、74D、74E、74F的上方突出部87A、87B、87C、87D、87E嵌装有密封件96。由此,各个母线74A、74B、74D、74E、74F的上方突出部87和上盖55被液密地密封。
(电流传感器76)
在第1负极母线74E配设有电流传感器76,由此检测在第1负极母线74E通电的电流。电流传感器76为公知构成,具有:芯(未图示),其具有间隙;霍尔元件(未图示),其配置于芯的间隙内;以及传感器输出端子90,其与霍尔元件连接。传感器输出端子90由细长的金属板材构成,并且朝上方突出地形成。传感器输出端子90的上端部配置于电流传感器用连接器65。
(液态制冷剂91)
如图7所示,在壳体54内充填有绝缘性的液态制冷剂91。液态制冷剂91充填到壳体54的侧壁57的靠上端部的位置为止。由此,继电器75、预充电阻器89、线圈77、固定端子78、可动部件79以及第2正极母线74C被浸渍到液态制冷剂91。
另外,当在使用螺栓88而被紧固的部件有电流流动时,因在部件彼此之间产生的接触电阻,有可能在使用螺栓88而被紧固的部分产生热。因此,优选地,螺栓88以及使用该螺栓88而被紧固的部件被浸渍到液态制冷剂91。使用螺栓88而被紧固的部件包括固定端子78、驱动用端子86、控制用母线74A、第1正极母线74B、第2正极母线74C、第3正极母线74D、上方突出部87D、第1负极母线74E、第2负极母线74F以及预充电阻器89。
因为液态制冷剂91具有绝缘性,所以不需要在继电器75设置将线圈77、固定端子78以及可动部件79覆盖的部件。另外,不需要将用于对相邻的母线74彼此进行绝缘的绝缘壁设置于配电板70。因此,能够将电路结构体52小型化。
另外,第1正极母线74B中的除了上方突出部87B的上端部以外的部分、第3正极母线74D中的除了上方突出部87C的上端部以外的部分、第2负极母线74F中的除了上方突出部87D的上端部以外的部分以及第2负极母线74F中的除了上方突出部87E以外的部分被浸渍到液态制冷剂91。
在图7中,液态制冷剂91用阴影示出。作为液态制冷剂91,可以采用选自例如由全氟碳、氢氟醚、氢氟、氟惰性液体、硅树脂油、矿物油等油、炭化氢系制冷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连接箱50具备:框体51;控制用母线74A,其配置于框体51内;第1正极母线74B;第2正极母线74C;第3正极母线74D;上方突出部87D;第1负极母线74E;第2负极母线74F;线圈77;可动部件79;固定端子78;驱动用端子86;螺栓88;以及预充电阻器89,在框体51的内部充填有绝缘性的液态制冷剂91,控制用母线74A、第1正极母线74B、第2正极母线74C、第3正极母线74D、上方突出部87D、第1负极母线74E、第2负极母线74F、线圈77、可动部件79、固定端子78、驱动用端子86、螺栓88以及预充电阻器89中的至少一部分被浸渍到液态制冷剂。
根据上述构成,在通电时,在控制用母线74A、第1正极母线74B、第2正极母线74C、第3正极母线74D、上方突出部87D、第1负极母线74E、第2负极母线74F、线圈77、可动部件79、固定端子78、驱动用端子86、螺栓88以及预充电阻器89发生的热传递到与它们接触的液态制冷剂。由此,因为能够效率良好地冷却控制用母线74A、第1正极母线74B、第2正极母线74C、第3正极母线74D、上方突出部87D、第1负极母线74E、第2负极母线74F、线圈77、可动部件79、固定端子78、驱动用端子86、螺栓88以及预充电阻器89,所以能够效率良好地对配设有它们的电气连接箱50进行冷却。
因为在第1正极母线74B、第2正极母线74C、第3正极母线74D、第1负极母线74E以及第2负极母线74F有较大的电流流动,所以存在发热量变大的倾向。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效率良好地对这些第1正极母线74B、第2正极母线74C、第3正极母线74D、第1负极母线74E以及第2负极母线74F进行冷却。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连接箱50包括预充电阻器89。在预充电阻器89电流流动的时间非常短。但是,因为较大的电流流动,所以在预充电阻器89发生热。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效率良好地对预充电阻器89进行冷却。
另外,在电气连接箱50或者ECU产生不良的情况下,即使在预充电阻器89发生较大的电流连续地流动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利用液态制冷剂91对预充电阻器89进行冷却。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框体51具有金属制的底壁56,被配设于配电板70的导电部件与底壁56以热传导的方式接触。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电部件包括控制用母线74A、第1正极母线74B、第2正极母线74C、第3正极母线74D、上方突出部87D、第1负极母线74E、第2负极母线74F、线圈77、可动部件79、固定端子78、驱动用端子86、螺栓88以及预充电阻器89。
根据上述构成,在通电时在导电部件发生的热传递到底壁56,从底壁56散发到框体51的外部。由此,能够使电气连接箱50的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导电部件配设于配电板70的表面,配电板70由绝缘性的材料构成,配电板70被安装于底壁56。
根据上述构成,在导电部件发生的热从配电板70传递到底壁56,从而被散发到框体51的外部。此时,因为导电部件和底壁56被配电板70绝缘,所以能够将导电部件与底壁56之间进行电气绝缘,并且能够效率良好地对导电部件进行冷却。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
接着,参照图10对本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气连接箱50中,在壳体54的侧壁57形成有流入口92和流出口93,流入口92使液态制冷剂91流入到壳体54的内部,流出口93使液态制冷剂91流出到壳体54的外部。
在壳体54的侧壁57中的图10的右侧壁57A形成有流入口92,流入口92沿左右方向贯通右侧壁57A,流入管94从该流入口92的孔缘部朝右方延伸。流入管94与未图示的泵连接,通过该泵,液态制冷剂91从流入管94通过流入口92而流入到壳体54内。
在壳体54的侧壁57中的图10的左侧壁57B形成有流出口93,流出口93沿左右方向贯通左侧壁57B。流出管95从该流出口93的孔缘部朝左方延伸。壳体54内的液态制冷剂91从流出口93通过流出管95流出到壳体54的外部。
针对上述以外的构成,因为与实施方式2大致相同,所以对相同的部件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使温度较低的液态制冷剂91从流入口92流入到框体51内,使因接受导电部件的热而温度上升的液态制冷剂91从流出口93流出到框体51外。由此,因为能够维持导电部件与液态制冷剂91的温度梯度,所以能够使电气连接箱50的冷却效率提高。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不限定为根据上述描述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说明书公开的保护范围。
(1)作为电气设备,将电气连接箱50以及继电器10作为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可以适用于配电箱、DC-DC转换器、ECU等任意的电气设备。
(2)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气连接箱50中,采用了在框体51内收纳有3个继电器75的构成,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1个、2个或者4个以上的继电器75被收纳于框体51内的构成。
(3)在实施方式2中,作为被浸渍到液态制冷剂91的导电部件,例示了母线74、线圈77以及预充电阻器89,但不限定于此,可以将电容器、半导体元件、微型计算机等任意电子部件作为导电部件使用。
(4)在实施方式2中,预充继电器75A以及预充电阻器89采用了与电池的正极连接的构成,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与电池的负极连接的构成。
(5)在实施方式2中,壳体54为金属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合成树脂制。
附图标记说明
10:继电器(电气设备)
11:框体
12:线圈(导电部件)
13:固定端子(导电部件)
14:可动部件(导电部件)
16:壳体(框体)
17:上盖(框体)
35:液态制冷剂
42:流入口
43:流出口
50:电气连接箱(电气设备)
51:框体
54:壳体(框体)
55:上盖(框体)
56:底壁(散热部件)
70:配电板
74A:控制用母线(导电部件)
74B:第1正极母线(导电部件)
74C:第2正极母线导电部件)
74D:第3正极母线(导电部件)
74E:第1负极母线(导电部件)
74F:第2负极母线(导电部件)
77:线圈(导电部件)
78:固定端子(导电部件)
79:可动部件(导电部件)
87D:上方突出部(导电部件)
88:螺栓(导电部件)
89:预充电阻器(导电部件)
91:液态制冷剂
92:流入口
93:流出口

Claims (6)

1.一种电气设备,其具备框体和导电部件,所述框体具有金属制的散热部件,所述导电部件配设于所述框体内,其中,
在所述框体的内部充填有绝缘性的液态制冷剂,
所述导电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浸渍到所述液态制冷剂,
所述导电部件被配设于配电板,该配电板由绝缘性的材料构成,
所述配电板与所述散热部件相对配置,
所述电气设备包括线圈、固定端子及能够与所述固定端子接触的可动部件,
所述固定端子贯通所述框体,一部分露出于所述框体,并且位于所述框体的内侧的端部成为能够与所述可动部件接触的固定触点,
所述线圈、所述可动部件及所述固定端子的至少所述固定触点被浸渍到所述液态制冷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中,
所述导电部件包括母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中,
所述导电部件包括电阻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中,
所述导电部件与所述散热部件热传导地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设备,其中,
所述配电板被安装于所述散热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其中,
所述框体具有流入口和流出口,所述流入口供所述液态制冷剂流入到所述框体的内部,所述流出口供所述液态制冷剂流出到所述框体的外部。
CN201780010647.4A 2016-02-18 2017-01-31 电气设备 Active CN1086047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8643 2016-02-18
JP2016028643A JP6642088B2 (ja) 2016-02-18 2016-02-18 電気機器
PCT/JP2017/003318 WO2017141688A1 (ja) 2016-02-18 2017-01-31 電気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4789A CN108604789A (zh) 2018-09-28
CN108604789B true CN108604789B (zh) 2020-09-11

Family

ID=59625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0647.4A Active CN108604789B (zh) 2016-02-18 2017-01-31 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51765A1 (zh)
JP (1) JP6642088B2 (zh)
CN (1) CN108604789B (zh)
DE (1) DE112017000907B4 (zh)
WO (1) WO20171416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36363B2 (ja) * 2015-11-10 2019-07-0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レー冷却装置
JP6740959B2 (ja) * 2017-05-17 2020-08-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回路装置
JP7151360B2 (ja) * 2018-10-12 2022-10-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7078757B2 (ja) * 2019-01-10 2022-05-31 ビークルエナジー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7351157B2 (ja) * 2019-09-18 2023-09-2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JP7409214B2 (ja) * 2020-04-24 2024-01-0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回路ユニット
JP7419994B2 (ja) * 2020-07-03 2024-01-2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気機器
US20240206136A1 (en) * 2022-12-16 2024-06-20 Bae Systems Controls Inc. Coo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oling contactor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3757A (ja) * 1995-09-25 1997-04-04 Yazaki Corp 電気接続箱の放熱構造
JPH09321473A (ja) * 1996-05-24 1997-12-12 Yazaki Corp 電子ユニットボックスの冷却構造
JP2012156373A (ja) * 2011-01-27 2012-08-16 Toyota Motor Corp 電気機器の冷却装置
CN103053229A (zh) * 2010-07-15 2013-04-17 迪安·R·罗森达尔 用于形成壳体的结构
CN204206671U (zh) * 2014-11-04 2015-03-11 江苏品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电源外壳
CN204760439U (zh) * 2015-08-08 2015-11-11 杭州富阳新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电池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357702A (fr) 1963-02-25 1964-04-10 Comp Generale Electricite Ensemble redresseur perfectionné
US3718850A (en) 1970-07-17 1973-02-27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Semiconductor rectifier device
JPS4875568U (zh) * 1971-12-20 1973-09-19
JPH04170097A (ja) * 1990-11-01 1992-06-17 Koufu Nippon Denki Kk 冷却機構
JP2989976B2 (ja) * 1992-12-01 1999-12-13 甲府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回路冷却器
JPH06335249A (ja) * 1993-05-19 1994-12-0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沸騰冷却型電力変換装置
JPH07312805A (ja) * 1994-05-17 1995-11-28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車両搭載用充電器
DE102004018469B3 (de) * 2004-04-16 2005-10-06 eupec Europäische Gesellschaft für Leistungshalbleiter mbH Leistungshalbleiterschaltung
JP5805926B2 (ja) 2009-10-26 2015-11-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
JP2013033773A (ja) * 2009-11-24 2013-02-14 Bosch Corp 電子部品用冷却装置
WO2012025981A1 (ja) * 2010-08-23 2012-03-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冷却機器、冷却機器を有する電子機器及び発熱体の冷却方法
JP5720443B2 (ja) * 2011-07-04 2015-05-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5535292B2 (ja) * 2012-10-12 2014-07-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3757A (ja) * 1995-09-25 1997-04-04 Yazaki Corp 電気接続箱の放熱構造
JPH09321473A (ja) * 1996-05-24 1997-12-12 Yazaki Corp 電子ユニットボックスの冷却構造
CN103053229A (zh) * 2010-07-15 2013-04-17 迪安·R·罗森达尔 用于形成壳体的结构
JP2012156373A (ja) * 2011-01-27 2012-08-16 Toyota Motor Corp 電気機器の冷却装置
CN204206671U (zh) * 2014-11-04 2015-03-11 江苏品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电源外壳
CN204760439U (zh) * 2015-08-08 2015-11-11 杭州富阳新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电池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7000907T5 (de) 2018-11-22
DE112017000907B4 (de) 2022-12-01
US20200051765A1 (en) 2020-02-13
WO2017141688A1 (ja) 2017-08-24
JP6642088B2 (ja) 2020-02-05
CN108604789A (zh) 2018-09-28
JP2017147881A (ja) 2017-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4789B (zh) 电气设备
US8995130B2 (en) Power supply unit using housing in which printed circuit board is housed
US11509196B2 (en) Motor vehicle and power converter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7710563B (zh) 机电一体型的旋转电机装置
JP6032149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WO2017082331A1 (ja) リレー冷却装置
JP2013020991A (ja) 電子制御装置
WO2021090761A1 (ja) 回路構成体
US11776758B2 (en) Capacitor
CN113994774A (zh) 电路结构体
JP2017135901A (ja) コンデンサの配置構造
US12021459B2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112106455B (zh) 用于车辆的功率转换器装置以及车辆
KR102458738B1 (ko) 커패시터 직접냉각방식의 인버터
CN109804162B (zh) 线性压缩机以及搭载有线性压缩机的设备
KR102386318B1 (ko) 커패시터 직접냉각방식의 인버터
CN113170596A (zh) 电路结构体
JP2008294338A (ja) パワー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輸送機器
CN116783669A (zh) 电容器
CN110914979B (zh) 电路装置
JP2018121457A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6406562B2 (ja) 蓄電ユニット
WO2020080248A1 (ja) 回路構造体及び電気接続箱
KR102473770B1 (ko) 온도센서의 설치구조
CN104205260A (zh) 功率转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