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66510A - 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 - Google Patents
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166510A CN108166510A CN201711439589.5A CN201711439589A CN108166510A CN 108166510 A CN108166510 A CN 108166510A CN 201711439589 A CN201711439589 A CN 201711439589A CN 108166510 A CN108166510 A CN 1081665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ding force
- disk
- rod iron
- anchor
- anchor c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涉及锚索紧固技术领域。本发明实施例的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是在既有锚索上固定套设持力锚盘,在持力锚盘上固定套设持力连接器,在持力连接器远离持力锚盘的一端连接设置持力钢棒,持力锚盘、持力连接器和持力钢棒同轴设置,在持力钢棒的周围设置千斤顶;向千斤顶输送液压,使其带动持力钢棒向远离持力锚盘的方向移动,从而对既有锚索进行二次张拉。该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能够在既有锚索尾部较短的情况下实现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且张拉施工不破坏既有锚索的原有结构,操作方便快捷,应用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锚索紧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
背景技术
预应力锚索是边坡支护的常用支护方法,其通过锚索给边坡施加预应力。通过锚索施加预应力一方面可以显著改善边坡表面岩土体的受力状态,提高表面岩土体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将边坡表面岩土体与内部岩土体连为一体,增强边坡的整体性,避免滑体出现,保证足够的预应力是实现这些目的的关键。通常在工程施工中,当锚索预应力施加到位后,按照设计要求,锚索尾部即被剪断并封闭在混凝土墩中,以防止锚索生锈以及保证工程美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边坡自身变形或钢绞线蠕变等原因,既有锚索的预应力可能出现较大的损失,此时,需要对既有锚索进行二次张拉以恢复设计预应力值,进而保障工程稳定、安全。
目前的工程设计或施工并未重视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问题,因此,出现了在锚索尾部剪断后,由于长度较短而无法进行二次张拉的问题。申请号201210072894.6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预应力锚索张拉方法及其装置,该发明专利针对的是锚索施工中第一次张拉方法(初始张拉)的问题,它改善了锚索第一次张拉过程中预应力施加方法,确保施工中锚索预应力张拉到位。申请号201310325704.1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锚索均匀张拉装置,该发明的目的是保证锚索在第一次张拉(初始张拉)过程中每根钢绞线受力均匀。上述两个关于锚索张拉的发明专利均针对的是改善锚索施工中第一次张拉的问题,并不适用于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因为它们都没有考虑锚索尾部较短这一重要的因素,而现有的锚索张拉机具(产品)也都没有考虑这一因素。
因此,如何有效延长既有锚索的张拉长度,使得千斤顶的张拉力可以顺利施加到既有锚索上,同时又不破坏既有锚索的结构,是本发明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其能够在既有锚索尾部较短的情况下实现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且张拉施工不破坏既有锚索的原有结构,操作方便快捷,应用简单。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用于对伸出既有锚盘的既有锚索进行二次张拉,其包括以下步骤:
在既有锚索上固定套设持力锚盘,在持力锚盘上固定套设持力连接器,在持力连接器远离持力锚盘的一端连接设置持力钢棒,持力锚盘、持力连接器和持力钢棒同轴设置,在持力钢棒的周围设置千斤顶;
向千斤顶输送液压,使其带动持力钢棒向远离持力锚盘的方向移动,从而对既有锚索进行二次张拉。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在二次张拉前,在持力钢板的周围设置锚定盘,待二次张拉到位后,通过锚定盘锚定持力钢棒,使其不能回缩。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待锚定盘锚定持力钢棒后,千斤顶可拆卸。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在二次张拉前,在既有锚索外套设隔离环,隔离环位于既有锚盘和持力锚盘之间。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在二次张拉前,在既有锚索和持力锚盘之间卡设持力夹片。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持力连接器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第一柱体的直径大于第二柱体的直径,第一柱体的端面设有锚盘槽,持力锚盘位于锚盘槽内,且二者螺纹连接,第二柱体的端面设有钢棒槽,持力钢棒的一端位于钢棒槽内,且二者螺纹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持力钢棒包括同轴依次连接的持力钢棒I、测力延长连接器和持力钢棒II,持力钢棒I的一端与持力连接器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测力延长连接器螺纹连接,持力钢棒II的一端与测力延长连接器螺纹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在二次张拉前,在既有锚盘、持力连接器和持力钢棒的外部同轴依次套设支撑脚I、支撑脚II、千斤顶、压板和持力螺母,持力螺母与持力钢棒螺纹连接,支撑脚I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空心圆柱和第一圆盘,支撑脚II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二空心圆柱和第二圆盘,第一空心圆柱抵住既有锚盘所在墙面,第二空心圆柱抵住第一圆盘,千斤顶抵持于第二圆盘和压板之间。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锚定盘螺纹套设于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之间的持力钢棒上,锚定盘可沿持力钢棒移动至抵住第一圆盘,且锚定盘和持力钢棒之间的位置固定。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在二次张拉前,在锚定盘和第一圆盘之间的持力钢棒套设圆环垫片,在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之间的持力钢棒套设定位套,千斤顶套设有定位套上。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是在既有锚索上固定套设持力锚盘,在持力锚盘上固定套设持力连接器,在持力连接器远离持力锚盘的一端连接设置持力钢棒,持力锚盘、持力连接器和持力钢棒同轴设置,在持力钢棒的周围设置千斤顶;向千斤顶输送液压,使其带动持力钢棒向远离持力锚盘的方向移动,从而对既有锚索进行二次张拉。该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能够在既有锚索尾部较短的情况下实现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且张拉施工不破坏既有锚索的原有结构,操作方便快捷,应用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易式锚索张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持力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支撑脚I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锚定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简易式锚索张拉装置;001-既有锚盘;002-既有锚索;003-墙面;101-隔离环;102-持力锚盘;103-持力夹片;104-持力连接器;105-观察孔;106-持力钢棒I;107-测力延长连接器;108-圆环垫片;109-锚定盘;110-定位套;111-千斤顶;112-压板;113-持力螺母;114-持力钢棒II;115-支撑脚I;116-支撑脚II;201-第一柱体;202-第二柱体;203-锚盘槽;204-钢棒槽;205-锚索槽;206-凸台;301-第一空心圆柱;302-第一圆盘;303-圆孔;401-第一螺纹孔;402-第二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简易式锚索张拉装置100,用于对伸出既有锚盘001的既有锚索002进行二次张拉,其包括可固定套设于既有锚索002上的持力锚盘102,可固定套设于持力锚盘102上的持力连接器104,以及与持力连接器104连接的持力钢棒,持力锚盘102、持力连接器104和持力钢棒同轴设置,持力钢棒的周围设置有可带动持力钢棒向远离持力锚盘102的方向移动的千斤顶111,以及可锚定持力钢棒的锚定盘109。本实施例中,持力锚盘102和持力连接器104用于紧固连接既有锚索002,持力钢棒用于延长既有锚索002的张拉长度,千斤顶111用于通过张拉持力钢棒对既有锚索002进行张拉,锚定盘109用于通过固定持力钢棒从而固定既有锚索002的位置,使其保持张拉状态,因此,该简易式锚索张拉装置100能够在既有锚索002尾部较短(3~5cm)的情况下实现既有锚索002的二次张拉,且张拉施工不破坏既有锚索002的原有结构,操作方便快捷,应用简单。
为了使既有锚盘001和持力锚盘10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简易式锚索张拉装置100还包括套设于既有锚索002外,且抵压位于既有锚盘001和持力锚盘102之间的隔离环101。为了使既有锚索002和持力锚盘10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简易式锚索张拉装置100还包括卡设于既有锚索002和持力锚盘102之间的持力夹片103。为了使持力锚盘102和持力连接器104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持力锚盘102周边车有螺纹,可以与持力连接器104的内螺纹紧密配合,有效地保证二次张拉力传递至持力锚盘102。
参见图2和图3所示,持力连接器104分为两段,具体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柱体201和第二柱体202,第一柱体201的直径大于第二柱体202,第一柱体201的端面设有锚盘槽203,锚盘槽203的内径与持力锚盘102的外径相同,持力锚盘102位于锚盘槽203内,锚盘槽203内部车有螺纹,方便与持力锚盘102螺纹连接,第二柱体202的端面设有钢棒槽204,钢棒槽204的内径与持力钢棒的外径相同,持力钢棒的一端位于钢棒槽204内,钢棒槽204内部车有螺纹,方便与持力钢棒螺纹连接。锚盘槽203的槽底车有环形的锚索槽205,锚索槽205的宽度与既有锚索002的直径相同,环形排列的既有锚索002的端部位于环形的锚索槽205内。环形的锚索槽205中部是圆柱形凸台206,锚索槽205可允许既有锚索002穿过,当持力连接器104旋入持力锚盘102的时候,凸台206可以抵住持力夹片103,从而逐渐将持力夹片103推入持力锚盘102预留的使既有锚索002通过的孔中。
为了有效延长既有锚索002的张拉长度,持力钢棒包括同轴依次连接的持力钢棒I106、测力延长连接器107和持力钢棒II114,持力钢棒I106的一端与持力连接器104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测力延长连接器107螺纹连接,持力钢棒II114的一端与测力延长连接器107螺纹连接。
为了实现千斤顶111可带动持力钢棒向远离持力锚盘102的方向移动进行拉伸,既有锚盘001、持力连接器104和持力钢棒的外部同轴依次套设有支撑脚I115、支撑脚II116、千斤顶111、压板112和持力螺母113,持力螺母113与持力钢棒螺纹连接,具体的,支撑脚I115套设于既有锚盘001、持力连接器104、持力钢棒I106、测力延长连接器107和部分持力钢棒II114上,支撑脚II116、千斤顶111、压板112和持力螺母113均套设于持力钢棒II114上。第一圆盘302和第二圆盘之间的持力钢棒套设有定位套110,千斤顶111套设有定位套110上。
参见图4和图5所示,支撑脚I115包括同轴焊接的第一空心圆柱301和第一圆盘302,第一空心圆柱301上切有条状观察孔105,第一圆盘302中部有一个圆孔303,用于使持力钢棒II114穿过;第一空心圆柱301的内径和持力连接器104的外径相同,可以保证支撑脚I115和持力连接器104,以及既有锚索002同心。支撑脚II116与支撑脚I115的结构类似,但尺寸略小,具体的,支撑脚II116包括焊接的第二空心圆柱和第二圆盘,第二圆盘中部有一个圆孔,用于使持力钢棒II114穿过。安装到位后,第一空心圆柱301抵住既有锚盘001所在墙面003,第二空心圆柱抵住第一圆盘302,千斤顶111抵持于第二圆盘和压板112之间。向千斤顶111输送液压,千斤顶111的一端抵压住第二圆盘,再通过第二空心圆柱抵压第一圆盘302,通过第一空心圆柱301抵压墙面003,千斤顶111的另一端抵住压板112,压板112与持力钢棒II114之间的位置固定,从而带动持力钢棒II114、测力延长连接器107、持力钢棒I106、持力连接器104、持力锚盘102,进而带动既有锚索002进行拉伸。
为了实现锚定盘109可固定持力钢棒的位置,锚定盘109螺纹套设于第一圆盘302和第二圆盘之间的持力钢棒上,锚定盘109和第一圆盘302之间的持力钢棒套设有圆环垫片108,锚定盘109可沿持力钢棒移动至抵住圆环垫片108,进而抵住第一圆盘302,且锚定盘109和持力钢棒之间的位置固定,实现对持力钢棒位置的固定。参见图6和图7所示,锚定盘109的中间有一个与持力钢棒Ⅱ外径相同的第一螺纹孔401,用于旋转至缩紧持力钢棒Ⅱ,防止其回缩,避免二次张拉力松弛。锚定盘109的侧边设有8个第二螺纹孔402,它们的作用是方便操作人员旋转锚定。
总体来讲,本发明实施例的简易式锚索张拉装置100的各部件可归为两大类:不可拆卸类部件和可拆卸类部件。
不可拆卸部件是指当既有锚索002二次张拉到位后,通过锚定,这些部件不能被拆卸,具体包括:1个隔离环101、1个持力锚盘102、6个持力夹片103(根据既有锚索002的数量变化)、1个持力连接器104、1个支撑脚I115、1个持力钢棒I106、1个测力延长连接器107、1个持力钢棒II114、1个圆环垫片108、1个锚定盘109。
相对应地,可拆卸部件是指既有锚索002二次张拉到位后,当张拉力锚定后,这些部件可以被拆卸掉,以节约空间,具体包括1个支撑脚II116、1个定位套110、1个千斤顶111、1个压板112、1个持力螺母113。
不可拆卸部件的连接关系是:(1)隔离环101放置在既有锚盘001和持力锚盘102之间用于找平;(2)将既有锚索002穿过持力锚盘102对应的预留孔,之后放入持力夹片103;(3)持力锚盘102外车有螺纹,持力连接器104的锚盘槽203为圆柱形,其内对应车有螺纹,将持力连接器104和持力锚盘102对齐并旋转持力连接,使二者连接起来,在旋转的过程中,持力连接器104的内部端会逐渐挤压持力夹片103进入预留孔,待旋转到位后,持力夹片103被全部进入持力锚盘102上的预留孔中,以便提供足够的夹紧力;(4)持力连接器104后端的钢棒槽204车有内螺纹,将持力钢棒I106旋入其中,再将持力钢棒I106的尾端旋入测力延长连接器107,然后将持力钢棒II114旋入测力延长连接器107的另一端;(5)将支撑脚I115套在持力连接器104外面,由于支撑脚I115的内径和持力连接器104的外径是一样的,所以可以保证二者是同心的;(6)待支撑脚I115安装到位后,将圆环垫片108穿过持力钢棒II114,之后将锚定盘109旋入持力钢棒II114。
可拆卸部件的连接关系是:(1)不可拆卸部件安装到位后,将支撑脚II116穿过持力钢棒II114套在锚定盘109的外面;(2)将定位套110穿过持力钢棒II114,之后将千斤顶111穿过持力钢棒II114;(3)将压板112套入持力钢棒II114,抵在千斤顶111尾部,之后旋入持力螺母113。二次张拉时,由于持力螺母113的限制作用,千斤顶111的张拉力可以通过持力钢棒II114、支撑脚II116、持力钢棒I106、支撑脚I115、持力连接器104以及持力锚盘102传递至既有锚索002。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其是使用上述简易式锚索张拉装置100,用于对伸出既有锚盘001的既有锚索002进行二次张拉,其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既有锚索002周边的墙面003整平。
S2、在既有锚索002上固定套设隔离环101和持力锚盘102,隔离环101位于既有锚盘001和持力锚盘102之间,具体是将隔离环101放在既有锚盘001上,之后将既有锚索002对应穿过持力锚盘102的预留孔,将持力夹片103轻轻推入到对应的预留孔中。
S3、在持力锚盘102上固定套设持力连接器104,具体是将持力连接器104与持力锚盘102对准并旋转,将持力锚盘102旋入到持力连接器104中,在此过程中,持力连接器104将逐渐推动持力夹片103夹紧既有锚索002。
S4、在持力连接器104远离持力锚盘102的一端连接设置持力钢棒,具体是将持力钢棒I106旋入到持力连接器104的另一端,将测力延长连接器107旋入持力钢棒I106的尾部,然后将持力钢棒II114旋入测力延长连接器107,保证持力锚盘102、持力连接器104和持力钢棒同轴设置。
S5、在既有锚盘001、持力连接器104和持力钢棒的外部套设支撑脚I115,使支撑脚I115的端部全部抵在墙面003上。
S6、待支撑脚I115安装到位后,在持力钢棒上套设圆环垫片108,并旋入锚定盘109,锚定盘109螺纹套设于持力钢棒上,圆环垫片108位于锚定盘109和第一圆盘302之间,此时,锚定盘109不需要紧抵圆环垫片108。
S7、在锚定盘109外面套设支撑脚II116,使支撑脚II116的端部全部抵在撑脚I的圆盘上。
S8、将定位套110套入持力钢棒II114,然后将千斤顶111套在定位套110之外,保证千斤顶111和持力钢棒II114同心。
S9、将压板112、持力螺母113依次套在千斤顶111的尾端,持力螺母113与持力钢棒螺纹连接,然后旋紧持力螺母113,保证支撑脚I115、支撑脚II116、千斤顶111、压板112和持力螺母113同轴依次套设,第一空心圆柱301抵住既有锚盘001所在墙面003,第二空心圆柱抵住第一圆盘302,千斤顶111抵持于第二圆盘和压板112之间。
S10、向千斤顶111输送液压使其产生二次张拉力,使其带动持力钢棒向远离持力锚盘102的方向移动,从而对既有锚索002进行二次张拉,待二次张拉力施加到位后,保持千斤顶111的位移缸不动,然后转动锚定盘109直至其转不动为止。
S11、卸掉千斤顶111中的液压油使其位移缸回缩,此时由于锚定盘109锁定了持力钢棒I106,使其不能回缩,因此二次张拉力全部转移到锚定盘109上。
S12、从尾部逐件将可拆卸部件拆卸,其拆卸顺序是:持力螺母113→压板112→千斤顶111→定位套110→支撑脚II116。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能够在既有锚索尾部较短的情况下实现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且张拉施工不破坏既有锚索的原有结构,操作方便快捷,应用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用于对伸出既有锚盘的既有锚索进行二次张拉,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既有锚索上固定套设持力锚盘,在所述持力锚盘上固定套设持力连接器,在所述持力连接器远离所述持力锚盘的一端连接设置持力钢棒,所述持力锚盘、持力连接器和所述持力钢棒同轴设置,在所述持力钢棒的周围设置千斤顶;
向所述千斤顶输送液压,使其带动所述持力钢棒向远离所述持力锚盘的方向移动,从而对所述既有锚索进行二次张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二次张拉前,在所述持力钢板的周围设置锚定盘,待二次张拉到位后,通过所述锚定盘锚定所述持力钢棒,使其不能回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所述锚定盘锚定所述持力钢棒后,所述千斤顶可拆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二次张拉前,在所述既有锚索外套设隔离环,所述隔离环位于所述既有锚盘和所述持力锚盘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二次张拉前,在所述既有锚索和所述持力锚盘之间卡设持力夹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持力连接器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柱体的直径,所述第一柱体的端面设有锚盘槽,所述持力锚盘位于所述锚盘槽内,且二者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柱体的端面设有所述钢棒槽,所述持力钢棒的一端位于所述钢棒槽内,且二者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持力钢棒包括同轴依次连接的持力钢棒I、测力延长连接器和持力钢棒II,所述持力钢棒I的一端与所述持力连接器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测力延长连接器螺纹连接,所述持力钢棒II的一端与所述测力延长连接器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二次张拉前,在所述既有锚盘、所述持力连接器和所述持力钢棒的外部同轴依次套设支撑脚I、支撑脚II、所述千斤顶、压板和持力螺母,所述持力螺母与所述持力钢棒螺纹连接,所述支撑脚I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空心圆柱和第一圆盘,所述支撑脚II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二空心圆柱和第二圆盘,所述第一空心圆柱抵住所述既有锚盘所在墙面,所述第二空心圆柱抵住所述第一圆盘,所述千斤顶抵持于所述第二圆盘和所述压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盘螺纹套设于所述第一圆盘和所述第二圆盘之间的持力钢棒上,所述锚定盘可沿所述持力钢棒移动至抵住所述第一圆盘,且所述锚定盘和所述持力钢棒之间的位置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二次张拉前,在所述锚定盘和所述第一圆盘之间的所述持力钢棒套设圆环垫片,在所述第一圆盘和所述第二圆盘之间的所述持力钢棒套设定位套,所述千斤顶套设有所述定位套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39589.5A CN108166510A (zh) | 2017-12-27 | 2017-12-27 | 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39589.5A CN108166510A (zh) | 2017-12-27 | 2017-12-27 | 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66510A true CN108166510A (zh) | 2018-06-15 |
Family
ID=62521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439589.5A Pending CN108166510A (zh) | 2017-12-27 | 2017-12-27 | 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16651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97284A (zh) * | 2019-07-25 | 2019-11-01 | 铁科院(深圳)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内卡千斤顶及其使用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50453A (ja) * | 1997-08-07 | 1999-02-23 | Kurosawa Kensetsu Kk | グラウンドアンカーの頭部の定着装置 |
CN102108703A (zh) * | 2010-12-20 | 2011-06-29 |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 可调节预应力锚固装置 |
CN202181510U (zh) * | 2011-06-18 | 2012-04-04 | 湘潭欧之姆预应力锚具有限公司 | 用于桥梁悬浇施工挂篮的二次张拉竖向后锚直连连接器 |
CN103726447A (zh) * | 2013-12-20 | 2014-04-16 |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二次张拉低回缩锚固体系竖向预应力钢绞线方法及其系统 |
-
2017
- 2017-12-27 CN CN201711439589.5A patent/CN10816651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50453A (ja) * | 1997-08-07 | 1999-02-23 | Kurosawa Kensetsu Kk | グラウンドアンカーの頭部の定着装置 |
CN102108703A (zh) * | 2010-12-20 | 2011-06-29 |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 可调节预应力锚固装置 |
CN202181510U (zh) * | 2011-06-18 | 2012-04-04 | 湘潭欧之姆预应力锚具有限公司 | 用于桥梁悬浇施工挂篮的二次张拉竖向后锚直连连接器 |
CN103726447A (zh) * | 2013-12-20 | 2014-04-16 |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二次张拉低回缩锚固体系竖向预应力钢绞线方法及其系统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97284A (zh) * | 2019-07-25 | 2019-11-01 | 铁科院(深圳)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内卡千斤顶及其使用方法 |
CN110397284B (zh) * | 2019-07-25 | 2021-12-14 | 铁科院(深圳)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内卡千斤顶及其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37387B (zh) | 一种巷道支护预应力锚网的铺设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8167005A (zh) | 可拆卸式锚索张拉机具及锚索二次张拉系统 | |
CN108166510A (zh) | 简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 | |
CN108166494A (zh) | 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 |
CN205777821U (zh) | 新型拉线下拔 | |
CN208251088U (zh) | 简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系统 | |
CN104092144A (zh) | 绝缘子更换工具 | |
CN108166490A (zh) | 挂扣式锚索张拉机具及锚索二次张拉系统 | |
CN108166489A (zh) | 新型锚索张拉机具及锚索二次张拉系统 | |
CN109853392A (zh) | 磁力退锚器、退锚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7775876U (zh) | 组装式既有锚索张拉机具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系统 | |
CN108179745A (zh) | 组装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 | |
CN108222029A (zh) | 中间连接式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 | |
CN108104120A (zh) | 中间连接式锚索张拉装置及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 |
CN108086331A (zh) | 粘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 |
CN108179746A (zh) | 组装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 |
CN107964950A (zh) | 铆接式锚索张拉装置及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 |
CN208201860U (zh) | 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 |
CN108130908A (zh) | 装配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 | |
CN208235509U (zh) | 焊接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 |
CN212407804U (zh) | 高压胶管二次防护简易装置 | |
CN208251087U (zh) | 粘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 |
CN214737422U (zh) | 一种钢绞线二次张拉工具 | |
CN205917694U (zh) | 一种frp锚杆的预应力锁定装置 | |
CN108071113A (zh) | 焊接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