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86332A - 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 Google Patents
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086332A CN108086332A CN201711439544.8A CN201711439544A CN108086332A CN 108086332 A CN108086332 A CN 108086332A CN 201711439544 A CN201711439544 A CN 201711439544A CN 108086332 A CN108086332 A CN 1080863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ding force
- anchor
- existing
- stick
- c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一种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属于锚索紧固技术领域。该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用于对穿过既有锚盘的锚索进行二次张拉,包括可供锚索穿过的持力锚盘、可卡设于锚索和持力锚盘之间的弹性夹片、持力连接器和持力棒Ⅰ,持力连接器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持力锚盘的锚盘槽,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持力棒Ⅰ的固定槽。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拆卸方便,能够快速稳定的对既有的锚索进行二次张拉作业。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锚索紧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背景技术
预应力锚索是广泛应用于基坑、岩层加固和滑坡治理的加固结构装置,其是通过钻孔穿过软弱岩层或滑动面,把锚杆一端锚固在坚硬的岩层中(即内锚头),然后在另一个自由端(即外锚头)进行张拉,从而对岩层施加压力对不稳定岩体进行锚固的方法,预应力锚索施加的预应力一方面可以显著改善表面岩土体的受力状态,提高表面岩土体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将表面岩土体与内部岩土体连为一体,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避免滑体出现。
通常在工程施工中,当锚索的预应力施加到位后,按照设计要求,锚索尾部即被剪断并封闭在混凝土墩中,以防止锚索生锈以及保证工程美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岩层自身变形或钢绞线蠕变等原因,既有锚索的预应力可能出现较大的损失,此时需要对既有锚索进行二次张拉以恢复设计预应力值,进而保障工程稳定、安全。但是目前的工程设计或施工并未重视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问题,因此出现了在锚索尾部剪断后,由于长度较短而无法进行二次张拉的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快速高效的对既有锚索进行二次张拉作业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其能够快速高效的对既有的锚索进行二次张拉作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其能够稳定的对既有的锚索进行二次张拉作业。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用于对穿过既有锚盘的锚索进行二次张拉,其包括可供锚索穿过的持力锚盘、可卡设于锚索和持力锚盘之间的弹性夹片、持力连接器和持力棒Ⅰ,持力连接器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持力锚盘的锚盘槽,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持力棒Ⅰ的固定槽,锚盘槽的底壁设有用于容纳锚索的锚索槽。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锚盘槽的底壁设有用于容纳锚索的锚索槽。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持力连接器由同轴布置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组成,第一柱体的直径大于第二柱体,第一柱体远离第二柱体的端面设有锚盘槽,第二柱体远离第一柱体的端面设有固定槽。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还包括套设于持力棒Ⅰ上的法兰盘Ⅰ,法兰盘Ⅰ连接有套设于持力连接器上的支撑筒Ⅰ。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持力棒Ⅰ上套设有可沿其轴向移动的锚定盘。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持力棒Ⅰ上还套设有锚索测力计,锚索测力计位于锚定盘和法兰盘Ⅰ之间。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持力棒Ⅰ远离持力连接器的一端连接有同轴布置的持力棒Ⅱ,持力棒Ⅱ上套设有底盘,底盘连接有支撑筒Ⅱ,支撑筒Ⅱ远离底盘的一端连接有与法兰盘Ⅰ连接的法兰盘Ⅱ。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撑筒Ⅱ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条开口。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持力棒Ⅱ上还套设有环形千斤顶和压板,环形千斤顶位于底盘和压板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其包括上述的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隔离环,隔离环位于既有锚盘和持力锚盘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包括可供锚索穿过的持力锚盘、可卡设于锚索和持力锚盘之间的弹性夹片、持力连接器和持力棒Ⅰ,持力连接器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持力锚盘的锚盘槽,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持力棒Ⅰ的固定槽。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拆卸方便,能够快速稳定的对既有的锚索进行二次张拉作业。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其能够稳定的对锚索进行二次张拉作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持力连接器的轴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持力连接器的周向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法兰盘Ⅰ和支撑筒Ⅰ的轴向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法兰盘Ⅰ和支撑筒Ⅰ的周向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底盘、法兰盘Ⅱ和支撑筒Ⅱ的轴向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底盘、法兰盘Ⅱ和支撑筒Ⅱ的周向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锚定盘的轴向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锚定盘的周向剖视图。
图中:001-锚索张拉装置;100-持力锚盘;101-锚索;102-既有锚盘;103-既有夹片;110-弹性夹片;120-持力连接器;121-锚盘槽;122-固定槽;123-锚索槽;124-第一柱体;125-第二柱体;130-持力棒Ⅰ;140-法兰盘Ⅰ;141-支撑筒Ⅰ;142-观察孔;150-锚定盘;151-锚定螺纹孔;160-锚索测力计;170-持力棒Ⅱ;180-底盘;181-支撑筒Ⅱ;182-法兰盘Ⅱ;183-开口;190-环形千斤顶;200-压板;210-延长连接器;220-定位柱;230-定位套;240-持力螺母;250-隔离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001,用于对穿过既有锚盘102的锚索101进行二次张拉,其包括可供锚索101穿过的持力锚盘100、可卡设于锚索101和持力锚盘100之间的弹性夹片110、持力连接器120和持力棒Ⅰ130,持力连接器120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持力锚盘100的锚盘槽121,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持力棒Ⅰ130的固定槽12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持力锚盘100开设有供锚索101穿过的通孔,弹性夹片110的一端插入通孔内,另一端伸入到锚盘槽121内,持力锚盘100和锚盘槽121通过螺纹连接,持力棒Ⅰ130和固定槽122通过螺纹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001能够快速稳定的对锚索101进行二次张拉作业。在使用既有锚盘102和既有夹片103将锚索101固定后,当需要对锚索101进行二次张拉作业时,将锚索101穿过持力锚盘100上开设的通孔,并将弹性夹片110卡设于锚索101和持力锚盘100之间,使用弹性夹片110将锚索101和持力锚盘100弹性固定,随后使用持力连接器120将持力棒Ⅰ130与持力锚盘100连接,将持力连接器120使用一端设置的锚盘槽121与持力锚盘100通过螺纹连接,并使穿过持力锚盘100的锚索101进入到锚盘槽121底壁开设的锚索槽123中,将持力棒Ⅰ130的一端和持力连接器120远离持力锚盘100一端开设的固定槽122通过螺纹连接;使用者可以向外拉动持力棒Ⅰ130带动持力连接器120和持力锚盘100向远离既有锚盘102方向移动,使弹性夹片110受力变形下进一步嵌入锚索101和持力锚盘100之间,并对锚索101进行张拉固定。
锚盘槽121的底壁设有用于容纳锚索101的锚索槽123。在使用者通过螺纹将持力锚盘100安装于持力连接器120一端设置的锚盘槽121中时,由于锚索101进入到锚盘槽121底壁设置的锚索槽123中,因此锚盘槽121底壁会挤压伸出通孔的弹性夹片110,使弹性夹片110形变嵌入到通孔中;锚索槽123优选为环形槽,能够容纳多个锚索101并对多个弹性固定于锚索101和持力锚盘100之间的弹性夹片110进行挤压,从而对锚索101进行张拉固定。
请参照图2和图3所示,持力连接器120由同轴布置的第一柱体124和第二柱体125组成,第一柱体124的直径大于第二柱体125,第一柱体124远离第二柱体125的端面设有锚盘槽121,第二柱体125远离第一柱体124的端面设有固定槽122。持力连接器120由同轴布置的第一柱体124和第二柱体125组成且第一柱体124的直径大于第二柱体125,在使用者向远离既有锚盘102方向拉动持力棒Ⅰ130时可以给予持力锚盘100稳定的轴向拉力,从而使锚索101受到稳定的轴向张拉力进行锚索加固作业。
请参照图4和图5所示,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001还包括套设于持力棒Ⅰ130上的法兰盘Ⅰ140,法兰盘Ⅰ140连接有套设于持力连接器120上的支撑筒Ⅰ141。通过设置套设于持力棒Ⅰ130上的法兰盘Ⅰ140及套设于持力连接器120上的支撑筒Ⅰ141,能够提高张拉锚索101时的稳定性,方便使用者对锚索101施加稳定的轴向拉力,使用者可以在固定法兰盘Ⅰ140和支撑筒Ⅰ141的同时稳定的沿轴向拉伸持力棒Ⅰ130。支撑筒Ⅰ141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条观察孔142,本实施例中支撑筒Ⅰ141的侧壁上开设有一条观察孔142,使用者可以通过观察孔142查看锚索101的拉伸状况,方便使用者进行调整。
请参照图8和图9所示,持力棒Ⅰ130上套设有可沿其轴向移动的锚定盘150。使用者可以通过调整锚定盘150沿持力棒Ⅰ130的轴向移动来挤压法兰盘Ⅰ140和支撑筒Ⅰ141,从而给予持力棒Ⅰ130轴向拉伸力以对锚索101进行拉伸,并能够固定持力棒Ⅰ130避免锚索101收缩带动持力棒Ⅰ130回缩。本实施例中的锚定盘150通过螺纹与持力棒Ⅰ130的外壁连接,且锚定盘150的外圆周壁设有沿周向布置的八个锚定螺纹孔151,锚定螺纹孔151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插入操作杆控制锚定盘150沿持力棒Ⅰ130的轴向移动。
持力棒Ⅰ130上还套设有锚索测力计160,锚索测力计160位于锚定盘150和法兰盘Ⅰ140之间。在锚定盘150和法兰盘Ⅰ140之间套设的锚索测力计160能够方便使用者查看持力棒Ⅰ130受到的轴向拉力,方便使用者调整以控制对锚索101的张拉力大小,在锚索测力计160和锚定盘150之间还设有圆环形的垫片以对锚索测力计160进行保护。
请参照图6和图7所示,持力棒Ⅰ130远离持力连接器120的一端连接有同轴布置的持力棒Ⅱ170,持力棒Ⅱ170上套设有底盘180,底盘180连接有支撑筒Ⅱ181,支撑筒Ⅱ181远离底盘180的一端连接有法兰盘Ⅱ182,法兰盘Ⅰ140和法兰盘Ⅱ182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持力棒Ⅰ130和持力棒Ⅱ170通过延长连接器210连接,延长连接器210的两端分别设有同轴布置的螺纹孔,持力棒Ⅰ130和持力棒Ⅱ170分别与延长连接器210两端的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设置与持力棒Ⅰ130同轴连接的持力棒Ⅱ170及用于抵压持力棒Ⅱ170的底盘180和支撑筒Ⅱ181,能够方便使用者对锚索101施加轴向的张拉力,保证使用者对持力棒Ⅱ170施加的轴向张拉力能够通过同轴布置的持力棒Ⅰ130和持力连接器120传递到锚索101上进行二次张拉作业。此外,法兰盘Ⅰ140远离支撑筒Ⅰ141的一端端面设有凸台,法兰盘Ⅱ182远离支撑筒Ⅱ181的一端端面设有与凸台对应的凹槽,使用者在通过螺栓连接法兰盘Ⅰ140和法兰盘Ⅱ182时,可以视同凸台和凹槽将法兰盘Ⅰ140和法兰盘Ⅱ182卡接,从而保证两者同轴连接,保证套设于法兰盘Ⅰ140上的持力棒Ⅰ130和套设于法兰盘Ⅱ182上的持力棒Ⅱ170同轴连接以传递稳定的轴向张拉力。
锚索测力计160上还套设有环形的定位柱220,定位柱220的内壁抵压锚索测力计160的外壁,定位柱220的外壁抵压支撑筒Ⅱ181的内壁。通过在锚索测力计160和支撑筒Ⅱ181之间设置定位柱220,能够保证锚索测力计160和持力棒Ⅰ130同轴布置,确保锚索测力计160准确的检测持力棒Ⅰ130受到的轴向张拉力。
支撑筒Ⅱ181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条开口183。本实施例中支撑筒Ⅱ181的侧壁设置有对称布置的两条开口183,使用者可以在通过开口183对锚定盘150进行固定锁止,保证在二次张拉作业完成后固定锚定盘150,避免锚索101收缩。
持力棒Ⅱ170上还套设有环形千斤顶190和压板200,环形千斤顶190位于底盘180和压板200之间。本实施例中,持力棒Ⅱ170上还套设有定位套230和持力螺母240,定位套230位于持力棒Ⅱ170和环形千斤顶190之间,压板200位于定位套230和持力螺母240之间。使用者可以使用持力螺母240固定压板200的位置后,使用环形千斤顶190对底盘180和压板200进行张拉,从而对持力棒Ⅱ170施加张拉力并将张拉力依次传递到持力棒Ⅰ130、持力连接器120和锚索101,以对锚索101施加稳定的轴向张拉力。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其包括上述的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001及隔离环250,隔离环250位于既有锚盘102和持力锚盘100之间。为了避免给予锚索101的张拉力偏移轴向,可以在既有锚盘102和持力锚盘100之间设置隔离环250,避免插设于既有锚盘102和锚索101之间的既有夹片103伸出抵压持力锚盘100,影响持力锚盘100对锚索101施加的轴向张拉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其是使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以用于对穿过既有锚盘102的锚索101进行二次张拉,其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可供锚索101穿过的持力锚盘100、持力棒Ⅰ130和用于连接持力锚盘100和持力棒Ⅰ130的持力连接器120;
S2、将锚索101穿过持力锚盘100,并在锚索101和持力锚盘100之间插入弹性夹片110,随后将持力锚盘100与持力连接器120一端设置的锚盘槽121通过螺纹连接,使弹性夹片110伸出持力锚盘100的一端位于持力锚盘100与持力连接器120之间;优选的,将锚索101穿过持力锚盘100之前,在既有锚盘102和持力锚盘100之间设置隔离环250。
S3、将持力棒Ⅰ130和持力连接器120远离持力锚盘100一端设置的固定槽122通过螺纹连接,对持力棒Ⅰ130进行张拉。优选的,持力连接器120使持力锚盘100和持力棒Ⅰ130同轴连接;其中对持力棒Ⅰ130进行张拉优选是将环形千斤顶190和压板200套设于持力棒Ⅰ130上,使环形千斤顶190位于持力连接器120和压板200之间,随后使用持力螺母240固定压板200的位置,并向环形千斤顶190内通入液压油进行二次张拉。
为了保证二次张拉作业的平稳进行和避免二次张拉作业后锚索101收缩,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对持力棒Ⅰ130进行张拉之前,在持力连接器120上套设支撑筒Ⅰ141,并在持力棒Ⅰ130上套设与支撑筒Ⅰ141连接的法兰盘Ⅰ140,在持力棒Ⅰ130上套设锚索测力计160和可沿持力棒Ⅰ130轴向移动的锚定盘150,锚索测力计160位于法兰盘Ⅰ140和锚定盘150之间。
S5、将持力棒Ⅰ130和与持力棒Ⅱ170连接,在持力棒Ⅰ130上套设与法兰盘Ⅰ140连接的法兰盘Ⅱ182,在持力棒Ⅱ170上套设与法兰盘Ⅱ182通过支撑筒Ⅱ181连接的底盘180,随后对持力棒Ⅱ170进行张拉;优选的,持力棒Ⅰ130和与持力棒Ⅱ170同轴连接。进一步优选的,在锚索测力计160和支撑筒Ⅱ181之间套设定位柱220。其中,对持力棒Ⅱ170进行张拉的方法是:在持力棒Ⅱ170上套设环形千斤顶190和压板200,随后使用持力螺母240固定压板200的位置,并向环形千斤顶190内通入液压油进行二次张拉。
本发明提供的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能够快速稳定高效的进行锚索的二次张拉作业,其使用持力锚盘100和弹性夹片110对锚索101进行弹性固定后,使用持力连接器120将持力锚盘100和持力棒Ⅰ130同轴连接,随后使用环形千斤顶190对持力棒Ⅰ130进行张拉作业,不仅能够在锚索101长度较短的条件下进行二次张拉,而且能够通过持力锚盘100将持力棒Ⅰ130受到的轴向张拉力稳定的传递到锚索101处,保证二次张拉作业的稳定进行,此外在既有锚盘102和持力锚盘100之间设置的隔离环250也能够避免既有锚盘102对二次张拉作业造成影响;同时在持力棒Ⅰ130上套设同轴布置的法兰盘Ⅰ140和支撑筒Ⅰ141,在进行二次张拉作业时,支撑筒Ⅰ141的两端分别抵压工作面和连接法兰盘Ⅰ140,能够有效的提高二次张拉作业的张力稳定性,在持力棒Ⅰ130上套设锚索测力计160和可沿持力棒Ⅰ130轴向移动的锚定盘150,锚索测力计160位于法兰盘Ⅰ140和锚定盘150之间,锚索测力计160能够方便使用者直观的观察二次张拉的张拉力大小,锚定盘150可以对持力棒Ⅰ130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二次张拉作业后锚索101受到岩层的内应力收缩;最后将持力棒Ⅰ130与持力棒Ⅱ170同轴连接,在持力棒Ⅰ130上套设与法兰盘Ⅰ140连接的法兰盘Ⅱ182,在持力棒Ⅱ170上套设与法兰盘Ⅱ182通过支撑筒Ⅱ181连接的底盘180,随后使用环形千斤顶190对持力棒Ⅱ170进行张拉,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对锚索101施加的张拉力的轴向稳定性,保证二次张拉作业的稳定进行。
在二次张拉作业完成后,使用者可以将持力螺母240、压板200、环形千斤顶190依次取下,随后将底盘180、支撑筒Ⅱ181、法兰盘Ⅱ182依次拆卸后将持力棒Ⅱ170与持力棒Ⅰ130分离节约空间,只保留隔离环250、持力锚盘100、弹性夹片110、持力连接器120、持力棒Ⅰ130、法兰盘Ⅰ140、支撑筒Ⅰ141、锚定盘150、锚索测力计160对锚索101进行固定以避免锚索101受到岩层内应力收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用于对穿过既有锚盘的锚索进行二次张拉,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可供所述锚索穿过的持力锚盘、可卡设于所述锚索和所述持力锚盘之间的弹性夹片、持力连接器和持力棒Ⅰ,所述持力连接器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持力锚盘的锚盘槽,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持力棒Ⅰ的固定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盘槽的底壁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锚索的锚索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持力连接器由同轴布置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组成,所述第一柱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远离所述第二柱体的端面设有所述锚盘槽,所述第二柱体远离所述第一柱体的端面设有所述固定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持力棒Ⅰ上的法兰盘Ⅰ,所述法兰盘Ⅰ连接有套设于所述持力连接器上的支撑筒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持力棒Ⅰ上套设有可沿其轴向移动的锚定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持力棒Ⅰ上还套设有锚索测力计,所述锚索测力计位于所述锚定盘和所述法兰盘Ⅰ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持力棒Ⅰ远离所述持力连接器的一端连接有同轴布置的持力棒Ⅱ,所述持力棒Ⅱ上套设有底盘,所述底盘连接有支撑筒Ⅱ,所述支撑筒Ⅱ远离所述底盘的一端连接有与所述法兰盘Ⅰ连接的法兰盘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Ⅱ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条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持力棒Ⅱ上还套设有环形千斤顶和压板,所述环形千斤顶位于所述底盘和所述压板之间。
10.一种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隔离环,所述隔离环位于所述既有锚盘和所述持力锚盘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39544.8A CN108086332A (zh) | 2017-12-27 | 2017-12-27 | 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39544.8A CN108086332A (zh) | 2017-12-27 | 2017-12-27 | 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86332A true CN108086332A (zh) | 2018-05-29 |
Family
ID=62179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439544.8A Pending CN108086332A (zh) | 2017-12-27 | 2017-12-27 | 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086332A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50453A (ja) * | 1997-08-07 | 1999-02-23 | Kurosawa Kensetsu Kk | グラウンドアンカーの頭部の定着装置 |
CN102108703A (zh) * | 2010-12-20 | 2011-06-29 |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 可调节预应力锚固装置 |
CN202181510U (zh) * | 2011-06-18 | 2012-04-04 | 湘潭欧之姆预应力锚具有限公司 | 用于桥梁悬浇施工挂篮的二次张拉竖向后锚直连连接器 |
CN103726447A (zh) * | 2013-12-20 | 2014-04-16 |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二次张拉低回缩锚固体系竖向预应力钢绞线方法及其系统 |
-
2017
- 2017-12-27 CN CN201711439544.8A patent/CN10808633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50453A (ja) * | 1997-08-07 | 1999-02-23 | Kurosawa Kensetsu Kk | グラウンドアンカーの頭部の定着装置 |
CN102108703A (zh) * | 2010-12-20 | 2011-06-29 |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 可调节预应力锚固装置 |
CN202181510U (zh) * | 2011-06-18 | 2012-04-04 | 湘潭欧之姆预应力锚具有限公司 | 用于桥梁悬浇施工挂篮的二次张拉竖向后锚直连连接器 |
CN103726447A (zh) * | 2013-12-20 | 2014-04-16 |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二次张拉低回缩锚固体系竖向预应力钢绞线方法及其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10194901A1 (en) | System for terminating helical piles and tiebacks | |
CN108086331A (zh) | 粘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 |
CN108104120A (zh) | 中间连接式锚索张拉装置及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 |
CN108222029A (zh) | 中间连接式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 | |
CN108130908A (zh) | 装配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 | |
CN107964950A (zh) | 铆接式锚索张拉装置及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 |
CN108086332A (zh) | 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 |
CN103696520A (zh) | 弦支结构的cfrp索连接节点 | |
CN204475874U (zh) | 一种新型预应力钢绞线牵引装置 | |
CN208201860U (zh) | 装配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 |
CN108167005A (zh) | 可拆卸式锚索张拉机具及锚索二次张拉系统 | |
CN208251087U (zh) | 粘结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 |
CN108071113A (zh) | 焊接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 |
CN111926810B (zh) | 一种锚具可回收的无腰梁锚索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8130907A (zh) | 粘结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 | |
CN208235509U (zh) | 焊接式既有锚索张拉装置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 |
CN110184954B (zh) | 一种桥梁预应力体外索拆除方法 | |
CN203808546U (zh) | 电杆加固器 | |
CN108166491B (zh) | 锚索中钢绞线的拆除方法 | |
KR101861142B1 (ko) | 마찰형 복합 그라운드 앵커 및 이의 수치해석방법 | |
CN207775876U (zh) | 组装式既有锚索张拉机具及既有锚索二次张拉系统 | |
CN101487396B (zh) | 一种超静定等强支护锚索锁紧机构及方法 | |
KR101055175B1 (ko) | 인장케이블 재인장 구조 및 공법 | |
CN117129309A (zh) | 一种岩体结构面拉剪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
CN108179745A (zh) | 组装式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