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15456A - 光学影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影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15456A CN107515456A CN201610551300.8A CN201610551300A CN107515456A CN 107515456 A CN107515456 A CN 107515456A CN 201610551300 A CN201610551300 A CN 201610551300A CN 107515456 A CN107515456 A CN 1075154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mage
- optical image
- focal length
- lens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7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738 satur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9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0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52128 Glar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13 gla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220162701 rs201262353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392 so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光学影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光学影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有助于扩大光学影像镜头组的视角与其像差的修正。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具有光学影像镜头组的取像装置及具有取像装置的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学影像镜头组及取像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电子装置上的小型化光学影像镜头组及取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产品因大众的需求朝往轻薄化发展,其搭配的取像装置规格也渐渐的偏向大视角、高成像品质、微型化等趋势发展。已知先前光学技术往往无法同时满足发展趋势,例如具有大视角的镜头因包含玻璃镜片而无法微型化,微型镜头因光圈太小导致在较低光度的环境拍摄形成杂讯过强或是无法展现景深的效果,或是视角太小而无法满足大众用途上需求等。因此,如何同时在大视角,较大光圈以及小型的配置下得到良好的成像品质,为目前光学镜头产业研究发展的目标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通过最靠近被摄物的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皆具有正屈折力的配置,可避免常见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与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配置导致第一透镜的正屈折力过大,导致大光圈下周边光线折射度太大而造成像差过大或光学影像镜头组对于第一透镜的公差(如偏心等)过于敏感,以同时在大视角,较大光圈以及小型的配置下得到良好的成像品质。另外,本发明再通过具有较强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将光线聚合到成像面上,最后通过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将光学影像镜头组的主点移到更靠近被摄物,可有效缩短后焦距,辅助小型化且更能妥善利用其空间。
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影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光学影像镜头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六片,且光学影像镜头组中任二相邻的透镜间于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隔。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
0.53≤(R3+R4)/(R3-R4);
|f2/f3|<3.0;以及
|f3/f4|<10。
依据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光学影像镜头组的成像面。
依据本发明更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取像装置。
依据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光学影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光学影像镜头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六片,且光学影像镜头组中任二相邻的透镜间于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隔。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
0.53≤(R3+R4)/(R3-R4);以及
|f2/f3|<3.0。
当(R3+R4)/(R3-R4)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使第二透镜的主点较靠近成像面,有助于扩大光学影像镜头组的视角与其像差的修正。
当|f2/f3|满足上述条件时,可避免第二透镜正屈折力太弱而丧失上述与第一透镜正屈折力配合的功能。
当|f3/f4|满足上述条件时,有助于像差的修正,以提升成像品质。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1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1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1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1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1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1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18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1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10、20、30
取像装置:11、21、31
光圈:100、200、300、400、500、600、700、800
第一透镜:110、210、310、410、510、610、710、810
物侧表面:111、211、311、411、511、611、711、811
像侧表面:112、212、312、412、512、612、712、812
第二透镜:120、220、320、420、520、620、720、820
物侧表面:121、221、321、421、521、621、721、821
像侧表面:122、222、322、422、522、622、722、822
第三透镜:130、230、330、430、530、630、730、830
物侧表面:131、231、331、431、531、631、731、831
像侧表面:132、232、332、432、532、632、732、832
第四透镜:140、240、340、440、540、640、740、840
物侧表面:141、241、341、441、541、641、741、841
像侧表面:142、242、342、442、542、642、742、842
第五透镜:150、250、350、450、550、650、750、850
物侧表面:151、251、351、451、551、651、751、851
像侧表面:152、252、352、452、552、652、752、852
第六透镜:160、260、360、460、560、660、760、860
物侧表面:161、261、361、461、561、661、761、861
像侧表面:162、262、362、462、562、662、762、862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70、270、370、470、570、670、770、870
成像面:180、280、380、480、580、680、780、880
电子感光元件:190、290、390、490、590、690、790、890
f:光学影像镜头组的焦距
Fno:光学影像镜头组的光圈值
HFOV:光学影像镜头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
V2: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
V3: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
V5: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
V6:第六透镜的色散系数
CT2: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T12: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
T23: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
T34: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
T45: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
T56: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
ΣAT: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
Td: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ImgH:光学影像镜头组的最大像高
R1: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R2: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R3: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R4: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R9: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R10: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f1:第一透镜的焦距
f2:第二透镜的焦距
f3:第三透镜的焦距
f4:第四透镜的焦距
f5:第五透镜的焦距
f6:第六透镜的焦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光学影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其中光学影像镜头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六片。
前段所述光学影像镜头组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中,任二相邻的透镜间于光轴上可皆具有一空气间隔;也就是说,光学影像镜头组可具有六片单一非粘合的透镜。由于粘合透镜的制程较非粘合透镜复杂,特别在两透镜的粘合面需拥有高准度的曲面,以便达到两透镜粘合时的高密合度,且在粘合的过程中,也可能因偏位而造成密合度不佳,影响整体光学成像品质。因此,本发明光学影像镜头组中,任二相邻的透镜间于光轴上可皆具有一空气间隔,可有效改善粘合透镜所产生的问题。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可为凹面。借此,提供光学影像镜头组主要的光线汇聚能力,以有效压缩其空间,达到小型化的需求。
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借此,可避免第一透镜正屈折力过强,导致大光圈下周边光线折射度太大而造成像差过大或光学影像镜头组对于第一透镜的公差(如偏心等)过于敏感。
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可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可为凹面。借此,有利于修正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产生的像差。另外,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离轴处可包含至少一凸面。借此,有助于修正周边影像的像差,提升成像品质。
第四透镜像侧表面近光轴处可为凹面。借此,可修正光学影像镜头组的像散。另外,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借此,有助于修正周边影像的像差,提升成像品质。
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借此,有效发挥新月形的像散修正功能并进一步可降低敏感度。
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可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借此,可使光学影像镜头组的主点往物侧方向移动,以有效缩短后焦距,促进其小型化,更能使其应用于相机模组时有效利用其空间。另外,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借此,有助于强化周边像差的修正。
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其满足下列条件:0.53≤(R3+R4)/(R3-R4)。借此,可使第二透镜的主点较靠近成像面,有助于扩大光学影像镜头组的视角与其像差的修正。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80<(R3+R4)/(R3-R4)<4.0。更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90<(R3+R4)/(R3-R4)<3.50。
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f2/f3|<3.0。借此,可避免第二透镜正屈折力太弱而丧失上述与第一透镜正屈折力配合的功能。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f2/f3|<1.50。
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f3/f4|<10。借此,有助于像差的修正,以提升成像品质。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f3/f4|<2.0。
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其满足下列条件:(R1+R2)/(R1-R2)<-1.60。借此,有助于调控第一透镜的屈折力,避免其正屈折力过强,且可适于与第二透镜配合的屈折力,更能展现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相互搭配的特色及效果。
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为ΣAT,其满足下列条件:4.0<Td/ΣAT<20。借此,可使光学影像镜头组的透镜配置更加紧密,以妥善利用空间。
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0.50<f1/f2<2.0。借此,更能展现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皆具有正屈折力的特色,以降低敏感度。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50<f1/f2<1.50。
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9,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0,其满足下列条件:0<(R9-R10)/(R9+R10)<0.75。借此,较能展现第五透镜新月形的特色,有利于像散等像差的修正。
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f1|<|f4|;|f2|<|f4|;|f3|<|f4|;|f5|<|f4|;以及|f6|<|f4|。通过在光学影像镜头组中配置一具有较弱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即满足第四透镜屈折力最弱的条件),可修正其高阶像差,获得更佳的成像品质。
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其满足下列条件:0<CT2/T12<5.0。借此,可使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间配置有足够的间隔距离,避免组装上产生干涉,更能进一步在其间隔距离间配置遮光片等元件。
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其满足下列条件:0.20<V3/V2<0.60。借此,能在色差与像散的修正中得到较适合的平衡。
光学影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其满足下列条件:1.0<f/R1+f/|R2|<5.0。借此,可避免第一透镜各表面的形状太平而导致其有效半径过大,造成光学影像镜头组小型化配置的困难。
光学影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8,其满足下列条件:0<R8/f<2.5。借此,有利减缓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形状变化,可避免其面形大过弯曲而造成面反射等杂散光的产生。
光学影像镜头组的最大像高为ImgH,光学影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0.85<ImgH/f<2.0。借此,能使光学影像镜头组呈现大视角的配置。
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5,第六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6,其满足下列条件:0.50<(V3+V6)/V5<1.20。借此,能在色差与像散的修正中得到较适合的平衡。
本发明提供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透镜的材质可为塑胶或玻璃。当透镜的材质为塑胶,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另当透镜的材质为玻璃,则可以增加光学影像镜头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此外,光学影像镜头组中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可为非球面(ASP),非球面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较多的控制变数,用以消减像差,进而缩减透镜使用的数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发明光学影像镜头组的总长度。
再者,本发明提供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可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可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本发明提供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若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或是透镜的焦距,皆可指透镜近光轴处的屈折力或是焦距。
另外,本发明光学影像镜头组中,依需求可设置至少一光阑,以减少杂散光,有助于提升影像品质。
本发明的光学影像镜头组的成像面,依其对应的电子感光元件的不同,可为一平面或有任一曲率的曲面,特别是指凹面朝往物侧方向的曲面。
本发明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光圈配置可为前置光圈或中置光圈,其中前置光圈意即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第一透镜间,中置光圈则表示光圈设置于第一透镜与成像面间。若光圈为前置光圈,可使光学影像镜头组的出射瞳(Exit Pupil)与成像面产生较长的距离,使其具有远心(Telecentric)效果,并可增加电子感光元件的CCD或CMOS接收影像的效率;若为中置光圈,有助于扩大系统的视场角,使光学影像镜头组具有广角镜头的优势。
本发明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亦可多方面应用于三维(3D)影像撷取、数字相机、移动产品、数字平板、智能电视、网络监控设备、体感游戏机、行车记录仪、倒车显影装置与穿戴式产品等电子装置中。
本发明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前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光学影像镜头组的成像面。通过最靠近被摄物的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皆具有正屈折力的配置,可避免常见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与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配置导致第一透镜的正屈折力过大,导致大光圈下周边光线折射度太大而造成像差过大或光学影像镜头组对于第一透镜的公差(如偏心等)过于敏感。较佳地,取像装置可进一步包含镜筒(Barrel Member)、支持装置(Holder Member)或其组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取像装置。借此,提升成像品质。较佳地,电子装置可进一步包含控制单元(Control Unit)、显示单元(Display)、储存单元(StorageUnit)、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其组合。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及图2,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可知,第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影像镜头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190。光学影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110、光圈10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第六透镜16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70以及成像面180,而电子感光元件190设置于光学影像镜头组的成像面180,其中光学影像镜头组中透镜总数为六片(110-160),且光学影像透镜组中任二相邻的透镜间于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隔。
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1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2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12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13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3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3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镜像侧表面132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第四透镜1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4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镜像侧表面142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第五透镜1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5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15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1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6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6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六透镜像侧表面162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六透镜160及成像面180间且不影响光学影像镜头组的焦距。
上述各透镜的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
X: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交点切面的相对距离;
Y: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
R:曲率半径;
k:锥面系数;以及
Ai:第i阶非球面系数。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光学影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光学影像镜头组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光学影像镜头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数值如下:f=2.55mm;Fno=2.01;以及HFOV=47.5度。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第二透镜120的色散系数为V2,第三透镜130的色散系数为V3,第五透镜150的色散系数为V5,第六透镜160的色散系数为V6,其满足下列条件:V3/V2=0.36;以及(V3+V6)/V5=0.79。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第二透镜12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其满足下列条件:CT2/T12=1.87。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11至第六透镜像侧表面162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120与第三透镜1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130与第四透镜14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140与第五透镜15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第五透镜150与第六透镜16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56,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为ΣAT(即ΣAT=T12+T23+T34+T45+T56),其满足下列条件:Td/ΣAT=5.84。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光学影像镜头组的最大像高为ImgH(即电子感光元件190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光学影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ImgH/f=1.14。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11的曲率半径为R1,第一透镜像侧表面112的曲率半径为R2,其满足下列条件:(R1+R2)/(R1-R2)=-2.88。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第二透镜物侧表面121的曲率半径为R3,第二透镜像侧表面122的曲率半径为R4,其满足下列条件:(R3+R4)/(R3-R4)=1.51。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第五透镜物侧表面151的曲率半径为R9,第五透镜像侧表面152的曲率半径为R10,其满足下列条件:(R9-R10)/(R9+R10)=0.47。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光学影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11的曲率半径为R1,第一透镜像侧表面112的曲率半径为R2,其满足下列条件:f/R1+f/|R2|=2.22。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第二透镜1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130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f2/f3|=0.52。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第三透镜1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140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f3/f4|=0.77。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第一透镜1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120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f1/f2=1.14。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一以及表二。
表一为图1第一实施例详细的结构数据,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6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表二为第一实施例中的非球面数据,其中,k表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4-A16则表示各表面第4-16阶非球面系数。此外,以下各实施例表格乃对应各实施例的示意图与像差曲线图,表格中数据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的表一及表二的定义相同,在此不加赘述。
另外,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第一透镜1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1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1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140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150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160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f1|<|f4|;|f2|<|f4|;|f3|<|f4|;|f5|<|f4|;以及|f6|<|f4|。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及图4,其中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3可知,第二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影像镜头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290。光学影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210、光圈200、第二透镜220、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第五透镜250、第六透镜26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270以及成像面280,而电子感光元件290设置于光学影像镜头组的成像面280,其中光学影像镜头组中透镜总数为六片(210-260),且光学影像透镜组中任二相邻的透镜间于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隔。
第一透镜2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2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2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2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23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3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23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镜像侧表面232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第四透镜2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4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镜像侧表面242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第五透镜2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5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25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2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6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6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六透镜像侧表面262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2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六透镜260及成像面280间且不影响光学影像镜头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三以及表四。
第二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三及表四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另外,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第一透镜2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2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2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240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250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260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f1|<|f4|;|f2|<|f4|;|f3|<|f4|;|f5|<|f4|;以及|f6|<|f4|。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5及图6,其中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5可知,第三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影像镜头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390。光学影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310、光圈300、第二透镜320、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第五透镜350、第六透镜36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370以及成像面380,而电子感光元件390设置于光学影像镜头组的成像面380,其中光学影像镜头组中透镜总数为六片(310-360),且光学影像透镜组中任二相邻的透镜间于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隔。
第一透镜3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3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2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2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33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3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33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镜像侧表面332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第四透镜3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4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镜像侧表面342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第五透镜3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5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35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3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6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6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六透镜像侧表面362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3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六透镜360及成像面380间且不影响光学影像镜头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五以及表六。
第三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五及表六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另外,第三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第一透镜3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3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3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340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350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360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f1|<|f4|;|f2|<|f4|;|f3|<|f4|;|f5|<|f4|;以及|f6|<|f4|。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7及图8,其中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7可知,第四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影像镜头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490。光学影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410、光圈400、第二透镜420、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第五透镜450、第六透镜46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470以及成像面480,而电子感光元件490设置于光学影像镜头组的成像面480,其中光学影像镜头组中透镜总数为六片(410-460),且光学影像透镜组中任二相邻的透镜间于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隔。
第一透镜4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4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2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42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43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3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43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镜像侧表面432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第四透镜4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4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镜像侧表面442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第五透镜4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5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45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4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6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6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六透镜像侧表面462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4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六透镜460及成像面480间且不影响光学影像镜头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七以及表八。
第四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七及表八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另外,第四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第一透镜4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4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4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440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450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460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f1|<|f4|;|f2|<|f4|;|f3|<|f4|;|f5|<|f4|;以及|f6|<|f4|。
<第五实施例>
请参照图9及图10,其中图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1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9可知,第五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影像镜头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590。光学影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510、光圈500、第二透镜520、第三透镜530、第四透镜540、第五透镜550、第六透镜56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570以及成像面580,而电子感光元件590设置于光学影像镜头组的成像面580,其中光学影像镜头组中透镜总数为六片(510-560),且光学影像透镜组中任二相邻的透镜间于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隔。
第一透镜5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5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2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52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53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3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3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镜像侧表面532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第四透镜5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4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镜像侧表面542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第五透镜5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5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55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5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6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6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六透镜像侧表面562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5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六透镜560及成像面580间且不影响光学影像镜头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九以及表十。
第五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九及表十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另外,第五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第一透镜5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5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5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540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550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560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f1|<|f4|;|f2|<|f4|;|f3|<|f4|;|f5|<|f4|;以及|f6|<|f4|。
<第六实施例>
请参照图11及图12,其中图1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1可知,第六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影像镜头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690。光学影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600、第一透镜610、第二透镜620、第三透镜630、第四透镜640、第五透镜650、第六透镜66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670以及成像面680,而电子感光元件690设置于光学影像镜头组的成像面680,其中光学影像镜头组中透镜总数为六片(610-660),且光学影像透镜组中任二相邻的透镜间于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隔。
第一透镜6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6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2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2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63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3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3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6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4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镜像侧表面642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第五透镜6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5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65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6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6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66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六透镜像侧表面662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6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六透镜660及成像面680间且不影响光学影像镜头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一以及表十二。
第六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十一及表十二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另外,第六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第一透镜6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6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6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640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650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660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f1|<|f4|;|f2|<|f4|;|f3|<|f4|;|f5|<|f4|;以及|f6|<|f4|。
<第七实施例>
请参照图13及图14,其中图1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3可知,第七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影像镜头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790。光学影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700、第一透镜710、第二透镜720、第三透镜730、第四透镜740、第五透镜750、第六透镜76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770以及成像面780,而电子感光元件790设置于光学影像镜头组的成像面780,其中光学影像镜头组中透镜总数为六片(710-760),且光学影像透镜组中任二相邻的透镜间于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隔。
第一透镜7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7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7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2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72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73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3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73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7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74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镜像侧表面742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第五透镜7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5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75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7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6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76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六透镜像侧表面762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7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六透镜760及成像面780间且不影响光学影像镜头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三以及表十四。
第七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十三及表十四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另外,第七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第一透镜7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7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7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740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750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760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f1|<|f4|;|f2|<|f4|;|f3|<|f4|;|f5|<|f4|;以及|f6|<|f4|。
<第八实施例>
请参照图15及图16,其中图1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1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5可知,第八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影像镜头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890。光学影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800、第一透镜810、第二透镜820、第三透镜830、第四透镜840、第五透镜850、第六透镜86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870以及成像面880,而电子感光元件890设置于光学影像镜头组的成像面880,其中光学影像镜头组中透镜总数为六片(810-860),且光学影像透镜组中任二相邻的透镜间于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隔。
第一透镜8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81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8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2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82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83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3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83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8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84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镜像侧表面842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第五透镜8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5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85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8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6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86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六透镜像侧表面862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8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六透镜860及成像面880间且不影响光学影像镜头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五以及表十六。
第八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十五及表十六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另外,第八实施例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中,第一透镜8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8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8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840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850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860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f1|<|f4|;|f2|<|f4|;|f3|<|f4|;|f5|<|f4|;以及|f6|<|f4|。
<第九实施例>
请参照图17,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10的示意图。第九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是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10包含取像装置11,取像装置11包含依据本发明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图未揭示)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图未揭示),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光学影像镜头组的成像面。
<第十实施例>
请参照图18,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20的示意图。第十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是一平板电脑,电子装置20包含取像装置21,取像装置21包含依据本发明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图未揭示)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图未揭示),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光学影像镜头组的成像面。
<第十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9,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30的示意图。第十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30是一穿戴装置(Wearable Device),电子装置30包含取像装置31,取像装置31包含依据本发明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图未揭示)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图未揭示),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光学影像镜头组的成像面。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
一第三透镜;
一第四透镜,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
一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以及
一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其中,该光学影像镜头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六片,且该光学影像镜头组中任二相邻的透镜间于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隔,该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
0.53≤(R3+R4)/(R3-R4);
|f2/f3|<3.0;以及
|f3/f4|<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该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其满足下列条件:
(R1+R2)/(R1-R2)<-1.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为ΣAT,其满足下列条件:
4.0<Td/ΣAT<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
0<|f2/f3|<1.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0.50<f1/f2<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9,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0,其满足下列条件:
0<(R9-R10)/(R9+R10)<0.7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
|f1|<|f4|;
|f2|<|f4|;
|f3|<|f4|;
|f5|<|f4|;以及
|f6|<|f4|。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
|f3/f4|<2.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其满足下列条件:
0.80<(R3+R4)/(R3-R4)<4.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其满足下列条件:
0<CT2/T12<5.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其满足下列条件:
0.20<V3/V2<0.60。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影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该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其满足下列条件:
1.0<f/R1+f/|R2|<5.0。
16.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其设置于该光学影像镜头组的一成像面。
17.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取像装置。
18.一种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
一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
一第四透镜;
一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以及
一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其中,该光学影像镜头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六片,且该光学影像镜头组中任二相邻的透镜间于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隔,该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
0.53≤(R3+R4)/(R3-R4);以及
|f2/f3|<3.0。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
|f1|<|f4|;
|f2|<|f4|;
|f3|<|f4|;
|f5|<|f4|;以及
|f6|<|f4|。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影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8,其满足下列条件:
0<R8/f<2.5。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其满足下列条件:
0<CT2/T12<5.0。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为ΣAT,其满足下列条件:
4.0<Td/ΣAT<20。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0.50<f1/f2<1.50。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其满足下列条件:
0.90<(R3+R4)/(R3-R4)<3.50。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影像镜头组的最大像高为ImgH,该光学影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
0.85<ImgH/f<2.0。
26.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影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该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5,该第六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6,其满足下列条件:
0.50<(V3+V6)/V5<1.2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18934A TWI610090B (zh) | 2016-06-16 | 2016-06-16 | 光學影像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105118934 | 2016-06-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15456A true CN107515456A (zh) | 2017-12-26 |
CN107515456B CN107515456B (zh) | 2019-11-22 |
Family
ID=60660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551300.8A Active CN107515456B (zh) | 2016-06-16 | 2016-07-14 | 光学影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10330891B2 (zh) |
CN (1) | CN107515456B (zh) |
TW (1) | TWI610090B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50588B (zh) * | 2018-02-02 | 2019-02-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取像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10286471A (zh) * | 2019-06-30 | 2019-09-27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0346906A (zh) * | 2019-06-30 | 2019-10-18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0346905A (zh) * | 2019-06-30 | 2019-10-18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1025542A (zh) * | 2019-12-23 | 2020-04-17 |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1158113A (zh) * | 2020-02-24 | 2020-05-15 |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3568139A (zh) * | 2021-07-05 | 2021-10-29 | 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组、扫描显示装置及近眼显示设备 |
US11650398B2 (en) | 2018-06-05 | 2023-05-16 | Zhejiang Sunny Optical Co., Ltd | Camera lens assembly |
CN118550066A (zh) * | 2024-07-23 | 2024-08-27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和摄像模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813334B1 (ko) * | 2015-11-24 | 2017-12-28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WO2018149064A1 (zh) * | 2017-02-17 | 2018-08-23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 |
TWI627467B (zh) | 2017-03-22 | 2018-06-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系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WO2019015324A1 (zh) * | 2017-07-18 | 2019-01-24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 |
JP6541197B1 (ja) * | 2018-01-23 | 2019-07-10 |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 撮像光学レンズ |
TWI641864B (zh) | 2018-01-24 | 2018-11-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攝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18330846A (zh) * | 2018-03-30 | 2024-07-12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TWI674451B (zh) * | 2018-11-09 | 2019-10-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取像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09856764B (zh) * | 2018-12-27 | 2021-03-02 |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0376713B (zh) * | 2019-06-30 | 2021-10-01 |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0376712B (zh) * | 2019-06-30 | 2021-12-03 |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0346909B (zh) * | 2019-06-30 | 2021-10-01 |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0244437B (zh) * | 2019-06-30 | 2021-08-17 |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0346908B (zh) * | 2019-06-30 | 2021-08-17 |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0389424B (zh) * | 2019-06-30 | 2021-09-17 |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77698A (zh) * | 2012-08-08 | 2015-10-14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摄影镜片系统 |
US20160018629A1 (en) * | 2014-07-21 | 2016-01-21 | Ability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95443B2 (ja) * | 2008-02-28 | 2012-12-1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レンズ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
JP5877183B2 (ja) | 2012-09-14 | 2016-03-02 | サムソン エレクトロ−メカニックス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 撮像レンズ |
WO2014155464A1 (ja) * | 2013-03-27 | 2014-10-0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2014202766A (ja) | 2013-04-01 | 2014-10-2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KR102063899B1 (ko) | 2013-07-10 | 2020-01-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촬영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
CN103676089B (zh) * | 2013-08-29 | 2016-01-20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CN103676106B (zh) | 2013-08-29 | 2016-05-11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
KR101504035B1 (ko) | 2013-10-23 | 2015-03-18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렌즈 모듈 |
TWI529412B (zh) | 2014-05-23 | 2016-04-1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540336B (zh) | 2014-05-23 | 2016-07-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522643B (zh) | 2014-06-11 | 2016-02-2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536067B (zh) * | 2014-10-03 | 2016-06-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201617669A (zh) | 2014-11-04 | 2016-05-16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537587B (zh) | 2014-11-04 | 2016-06-1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KR101820952B1 (ko) | 2015-03-11 | 2018-03-09 | 에이에이씨 어쿠스틱 테크놀로지스(심천)컴퍼니 리미티드 | 촬영 렌즈계 |
TWI585449B (zh) | 2015-05-19 | 2017-06-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585485B (zh) | 2015-05-19 | 2017-06-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579586B (zh) | 2015-05-21 | 2017-04-2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570432B (zh) | 2015-05-21 | 2017-02-1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585450B (zh) | 2015-05-22 | 2017-06-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583988B (zh) | 2015-05-22 | 2017-05-2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597521B (zh) | 2016-02-05 | 2017-09-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623788B (zh) | 2016-02-05 | 2018-05-1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638184B (zh) | 2016-02-05 | 2018-10-1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597520B (zh) | 2016-02-05 | 2017-09-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664461B (zh) | 2016-02-15 | 2019-07-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630412B (zh) | 2016-02-15 | 2018-07-2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
2016
- 2016-06-16 TW TW105118934A patent/TWI610090B/zh active
- 2016-07-14 CN CN201610551300.8A patent/CN107515456B/zh active Active
- 2016-08-25 US US15/246,655 patent/US10330891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1-28 US US16/259,629 patent/US10444475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9-03 US US16/558,366 patent/US1059890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77698A (zh) * | 2012-08-08 | 2015-10-14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摄影镜片系统 |
US20160018629A1 (en) * | 2014-07-21 | 2016-01-21 | Ability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 |
CN105278086A (zh) * | 2014-07-21 | 2016-01-27 |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50588B (zh) * | 2018-02-02 | 2019-02-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取像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US11650398B2 (en) | 2018-06-05 | 2023-05-16 | Zhejiang Sunny Optical Co., Ltd | Camera lens assembly |
CN110286471B (zh) * | 2019-06-30 | 2021-08-17 |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0346905A (zh) * | 2019-06-30 | 2019-10-18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0346906A (zh) * | 2019-06-30 | 2019-10-18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0346905B (zh) * | 2019-06-30 | 2021-08-17 |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0286471A (zh) * | 2019-06-30 | 2019-09-27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1025542A (zh) * | 2019-12-23 | 2020-04-17 |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1025542B (zh) * | 2019-12-23 | 2021-10-22 |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1158113A (zh) * | 2020-02-24 | 2020-05-15 |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WO2021168889A1 (zh) * | 2020-02-24 | 2021-09-02 |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1158113B (zh) * | 2020-02-24 | 2021-11-02 |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3568139A (zh) * | 2021-07-05 | 2021-10-29 | 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组、扫描显示装置及近眼显示设备 |
CN118550066A (zh) * | 2024-07-23 | 2024-08-27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和摄像模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10090B (zh) | 2018-01-01 |
CN107515456B (zh) | 2019-11-22 |
US10330891B2 (en) | 2019-06-25 |
US10598906B2 (en) | 2020-03-24 |
US20170363841A1 (en) | 2017-12-21 |
TW201800795A (zh) | 2018-01-01 |
US10444475B2 (en) | 2019-10-15 |
US20190154997A1 (en) | 2019-05-23 |
US20200003996A1 (en) | 2020-0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15456B (zh) | 光学影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6154513B (zh) | 光学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4570293B (zh) | 光学影像拾取系统、取像装置以及可携装置 | |
CN104865682B (zh) | 光学成像镜组、取像装置以及可携装置 | |
CN104635323B (zh) | 光学摄影镜组、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 |
CN104516093B (zh) | 光学结像镜片系统、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 |
CN105319680B (zh) | 取像用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4656228B (zh) | 摄影透镜组、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装置 | |
CN105739059B (zh) | 摄影用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5319675B (zh) | 成像光学系统、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装置 | |
CN105589179B (zh) | 取像透镜系统、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 |
CN105242380B (zh) | 摄影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 |
CN106291878B (zh) | 影像系统镜片组及取像装置 | |
CN104345428B (zh) | 影像拾取系统镜片组及取像装置 | |
CN106556919B (zh) | 成像用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5807407B (zh) | 成像光学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7305283B (zh) | 取像光学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5223677B (zh) | 摄像用光学镜头、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 |
CN104614838B (zh) | 成像透镜组、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装置 | |
CN105549177B (zh) | 摄影透镜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7329234A (zh) | 光学影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7462979A (zh) | 拾像光学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7300747A (zh) | 光学成像系统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7918185A (zh) | 光学摄影系统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7632366A (zh) | 影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