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1055B - 电驱动泵 - Google Patents
电驱动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51055B CN106151055B CN201510136752.5A CN201510136752A CN106151055B CN 106151055 B CN106151055 B CN 106151055B CN 201510136752 A CN201510136752 A CN 201510136752A CN 106151055 B CN106151055 B CN 1061510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 separation sleeve
- pump
- rear cover
- annular protru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驱动泵包括泵盖、泵体、叶轮、后盖、泵轴、电机部分以及电控单元,泵盖与泵体固定形成用于容纳叶轮的叶轮腔;泵体和后盖固定形成容纳电机部分的第一容纳腔;转子和叶轮均可以转动;电驱动泵还包括一隔离套,隔离套将第一容纳腔分隔为定子腔和转子腔,定子腔与叶轮腔不连通,转子腔与叶轮腔直接或间接连通,定子腔比转子腔更靠近泵轴设置,定子设置于定子腔内,转子设置于转子腔内;隔离套的一端与泵体或者后盖一体设置,减少零部件,同时方便组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泵,具体涉及一种电驱动泵。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汽车行业迅猛发展,随着汽车性能向着更安全,更可靠,更稳定,全自动智能化和环保节能方向发展。电驱动泵已经渐渐取代传统的机械泵,并被大量运用于车用散热循环系统中。电驱动泵具有无电磁干扰,高效环保,无极调速等优点,能很好的满足市场的要求。
电驱动泵的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由隔离套完全隔离,避免了传统的电机式无刷直流水泵存在的液体泄漏问题;目前,为了提高电驱动泵的拆装维修同时保证电驱动泵的密封性,设置有多组密封圈,使电驱动泵在装配时需要同时注意多个密封圈的密封,不利于安装。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和组装的电驱动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驱动泵,包括泵盖、泵体、叶轮、后盖、泵轴、电机部分以及电控单元,所述泵盖与所述泵体固定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叶轮的叶轮腔;所述泵体和所述后盖固定形成容纳所述电机部分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电机部分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通过泵轴带动所述叶轮转动;所述电驱动泵还包括一隔离套,所述隔离套将所述第一容纳腔分隔为定子腔和转子腔,所述转子腔相对所述定子腔靠近所述泵轴,所述定子腔与所述叶轮腔不连通,所述转子腔与所述叶轮腔直接或者间接连通,所述定子设置于所述定子腔内,所述转子设置于所述转子腔内;所述电控单元与所述电机部分配合工作,所述电控单元控制所述电机部分的运行;所述隔离套的一端与所述泵体或者所述后盖一体设置,所述隔离套的自由端通过未与所述隔离套一体设置的泵体或后盖限位并形成相对密封腔,防止所述转子腔内的工作介质介入所述定子腔。
所述隔离套为金属材料,以所述隔离套为基础件经过注塑形成所述泵体与隔离套的一体结合件,所述泵体包括顶部和侧壁,所述隔离套与所述顶部固定设置,所述顶部的内侧面成形有限位支撑所述泵轴的第一轴承的第一轴承安装座;第一轴承安装座包括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周面紧配合设置。
所述隔离套的自由端固定于所述后盖设置的安装部,所述后盖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后盖的上表面设置有向所述第一容纳腔内部凸起的第二环形凸起和第三环形凸起,所述安装部包括相邻环形凸起之间形成的凹槽,所述隔离套的自由端插入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外周面和所述第三环形凸起内周面形成凹槽内,并通过挤压环形密封圈形成相对密封。
所述电驱动泵包括用于限位或支撑所述泵轴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后盖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轴承安装座,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座包括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内周面,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内周面与所述第二轴承的外表面紧配合设置。
所述电驱动泵包括用于限位或支撑所述泵轴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隔离套为金属材料,以所述隔离套为基础件经过注塑形成所述后盖与所述隔离套的一体结合件,所述隔离套设置于所述后盖的上表面,所述后盖成形有第一轴承安装座,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座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座包括成形于所述后盖的上表面的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一轴承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内周面紧配合设置。
所述隔离套的自由端固定于所述泵体设置的安装部,所述泵体包括顶部和侧壁,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顶部,所述顶部设置有向所述第一容纳腔内部凸出的第二环形凸起和第三环形凸起,所述安装固定部包括相邻环形凸起之间形成的凹槽,所述隔离套的自由端插入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外周面和所述第三环形凸起内周面形成凹槽内,并通过挤压环形密封圈形成密封。
所述顶部的内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纳所第二轴承的第二轴承安装座,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座包括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内周面,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内周面与所述第二轴承的外表面紧配合设置。
所述隔离套为塑料材料,所述后盖为塑料材料,所述隔离套与所述后盖经一次注塑或二次注塑形成一体结构,所述隔离套的自由端插入所述泵体设置的凹槽内,通过所述泵体设置的固定部固定。
所述泵体设置向所述第一容纳腔凸出的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所述固定部包括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和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之间的凹槽,所述隔离套的自由端插入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底部与所述隔离套的自由端之间设置有并在连接部设置环形密封圈在所述隔离套的自由端与所述凹槽底部之间的连接部形成密封。
所述后盖设置第一轴承安装座,所述泵体设置有第二轴承安装座,所述第一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座,所述第二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座,所述第一轴承外周面与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座紧配合,所述第二轴承外周面与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座紧配合,所述泵轴与所述第一轴承内侧面以及所述第二轴承的内侧面均形成紧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隔离套与后盖或者泵体一体设置,可以减少密封圈的数量,同时保证电驱动泵的可拆卸性,降低维修成本,可以延长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电驱动泵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驱动泵的泵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图2所示的泵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驱动泵的后盖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后盖的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电驱动泵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泵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的后盖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至图5为电驱动泵100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电驱动泵100包括泵盖1、泵体2、后盖3、端盖4、隔离套5、叶轮6、定子71、转子72、泵轴8、电控单元9;泵盖1和泵体2可拆卸方式连接固定并通过密封圈在连接部位形成相对密封结构,本实施例中通过螺栓或螺钉等螺纹方式连接;泵盖1和泵体2固定后形成叶轮腔10,叶轮腔10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本实施例中叶轮6设置于叶轮腔10内部,叶轮也可以是主体位于叶轮腔内部;泵体2与后盖3通过螺栓等螺纹连接并通过密封圈在连接部位形成相对密封结构,泵体2与后盖3固定形成第一容纳腔20,第一容纳腔20用于容纳定子71和转子72等;隔离套5将第一容纳腔20分隔为与叶轮腔不连通从而无工作介质流过的定子腔201和可以有工作介质流过的转子腔202,定子71设置于定子腔201,转子72设置于转子腔202;泵轴8通过泵体2和后盖3限位或支撑,泵轴8伸入叶轮腔10内部的端部与叶轮6固定设置,泵轴8位于转子腔202内部的部分与转子72固定设置,转子72可以在电驱动泵的电磁力的作用下转动并带动泵轴8转动,泵轴8带动叶轮6转动。后盖3与端盖4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30,电控单元9设置于第二容纳腔30内;电控单元9包括电路板以及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电控单元9通过引线与外部电路连接,电控单元9通过引线与定子71连接。本实施例中,泵盖1和泵体2之间的连接部分设置密封圈,泵体2和后盖3之间的连接部分设置密封圈,后盖3和端盖4之间的连接部分设置密封圈,以及隔离套5的自由端与安装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上述密封圈用于保证连接部分的相对密封,当然也可以有其他密封方式,比如焊接,焊接的密封性增强;但相对焊接方式,分体式结构里的独立的元件的结构更有利于产品拆卸维修。
如图1所示,泵盖1和泵体2之间形成叶轮腔10,电驱动泵100工作时,叶轮6可在叶轮腔10内做离心运动,使得进入叶轮腔10的工作介质的工作压力增加,泵盖1上设置有与叶轮腔10连通的进流管11和出流管(图中未示出),进流管11与叶轮腔10通过进口连通,出流管12与叶轮腔10通过出口连通;电驱动泵100工作时,工作介质自进流管11进入叶轮腔10,叶轮6在泵轴8的带动下做离心运动,工作介质在叶轮6的作用下压力升高并在出口处通过出流管流出。
如图1所示,泵体2与后盖3之间相对密封形成第一容纳腔20,隔离套5将第一容纳腔20分隔为可以有工作介质流通的转子腔202和无工作介质流过的定子腔201,转子72可转动地设置于转子腔202内,定子71相对固定地设置于定子腔201内,隔离套5一端与泵体2或后盖3注塑固定,隔离套5的自由端通过后盖3或泵体2限位并在连接部形成相对密封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电驱动泵100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泵体2和隔离套5为一体设置结构,一体设置包括焊接固定连接成一体或者一次或二次注塑形成一体等;本实施例泵体2与隔离套5的一体设置可以采用以下三种结构中其中一种,第一种结构:隔离套5选用金属材料制成,泵体2采用塑料材料,加工时,先加工好隔离套5,以隔离套5为嵌件,经过注塑形成泵体2,隔离套5与泵体2通过注塑一体固定设置;第二种结构:隔离套5与泵体2的材料为相同或可以配合的塑料材料,泵体2和隔离套5采用一次性注塑成形为一体结构,或者采用采用二次注塑方式成形为一体结构。隔离套5与泵体2通过注塑固定设置,第一种结构由于采用的隔离套为金属薄钢板,在注塑时能够降低注塑难度,第二种结构,隔离套5与泵体2采用相同或可以配合的材料注塑成形为一体结构,可以提高注塑成形件的密封性;第三种结构中隔离套5和泵体2均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两者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泵体2呈罩形,包括顶部21和侧壁22,顶部21和侧壁22围成泵体2的内腔;定子71和转子72可以设置于泵体2的内腔;顶部21设置有向内腔方向的凹陷区211,凹陷区211自顶部21的外部表面向泵体2的内腔凹陷形成,凹陷区211包括凹陷底部2111和凹陷侧壁2112,贯穿凹陷区211的凹陷底部2111的中心部设置有中心孔211a,泵轴8穿过中心孔211a自转子腔202伸入叶轮腔10并与叶轮6连接;其中,叶轮6与泵轴8的部分配合部位于凹陷区211凹陷部,这样在不增加电驱动泵100整体高度的前提下,能够使叶轮6与泵轴8的配合长度增加,提高叶轮6的运转稳定性;凹陷侧壁2112呈阶梯分布,可以防止叶轮6与泵体2在工作时产生干涉。
侧壁22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固定部分23和第二固定部分24,第一固定部分23与泵盖1通过螺栓或螺钉连接,第二固定部分24与后盖3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侧壁22的内表面设置有一个或二个以上用于对定子71辅助限位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自侧壁向泵体2的内部凸起形成的凸起筋25,凸起筋25设置在侧壁22的内侧,在凸起筋25为二个时凸起筋25在侧壁22的内侧沿侧壁22对称分布;在凸起筋25为三个以上时,凸起筋25在侧壁22的内侧沿侧壁22的圆周大致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凸起筋25为3个,相邻凸起筋25大致呈120度分布;定子71安装于定子腔201后,定子71的铁芯在径向或圆周方向与凸起筋25可以呈间隙配合也可以形成紧配合,可以辅助限制定子71的转动,使定子71与泵体2之间的连接更可靠固定。
泵体2的顶部21的内表面与隔离套5一体注塑,顶部21的内表面设置有用于支撑泵轴8的第一轴承81的第一轴承安装座811,第一轴承安装座811包括设置于顶部21的内表面自泵体2的顶部21向泵体内腔凸起形成的第一环形凸起261,第一轴承81的外表面与第一环形凸起261的内侧面紧配合设置,第一轴承81的内侧面与泵轴8的外表面紧配合设置。
同时请参照图1和图4、图5所示,后盖3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侧壁,后盖3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限位隔离套5自由端的第二安装部36以及用于容纳第二轴承82的第二轴承安装座822,第二轴承82用于支撑泵轴8;第二安装部36包括设置于后盖3上表面的第三环形凸起361以及第四环形凸起362以及相邻环形凸起之间形成的第二环形凹槽363,第二环形凹槽363包括安装侧壁和安装底壁,安装侧壁包括第三环形凸起361的内侧面以及第四环形凸起362的外侧面,安装底壁位于安装侧壁之间;隔离套5的自由端插入第二环形凹槽363内,隔离套5的自由端与安装底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防止转子腔202内的工作介质通过隔离套5和后盖3之间的连接部进入定子腔201内。另外也可以在第二环形凹槽363内设置用于限位密封圈的台阶部,这样同样也能达到目的。
在后盖3的上表面,第四环形凸起362设置有迷宫式凹槽362a,迷宫式凹槽362a与第四环形凸起362的内侧面围成的区域连通设置,第四环形凸起362还包括一台阶部362b,台阶部362b的高度低于第四环形凸起362的高度,第二轴承82的外表面与第四环形凸起362的内侧面紧配合设置,第二轴承82的一个端面与台阶部362b的上表面大致接触设置,第二轴承82的内侧面与泵轴8的外侧面紧配合设置。本实施例中,在第四环形凸起362内侧面围成的容纳区域内,后盖3设置有一贯穿后盖3的上下表面的中心小孔365。本实施例中,后盖3的上表面的外周部还设置有边缘凸起环364,边缘凸起环364与泵体上的限位装置25对应设置,贯穿后盖的上下表面,边缘凸起环364设置有贯穿后盖的上下表面的连通孔364a。
如图6至图8所示为电驱动泵100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后盖3’和隔离套5’为一体结构,后盖3’和隔离套5’可以采用以下三种结构中的一种,第一种结构:隔离套5’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后盖3’采用塑料材料,先加工好隔离套,再以隔离套5’为嵌件,经过注塑形成后盖3’,隔离套5’与后盖3’通过注塑一体固定设置;第二种结构:隔离套5’与后盖3’的材料为相同的塑料材料或相配合的塑料材料,后盖3’和隔离套5’采用一次性注塑成形或采用二次注塑的形式制成。隔离套5’与后盖3’通过注塑固定设置,第一种结构由于采用的隔离套5’为金属薄钢板,在注塑时能够降低注塑难度,第二种结构,隔离套5’与后盖3’采用相同的材料一次性注塑成形,可以提高注塑成形件的密封性;第三种结构:隔离套5’和后盖3’均均采用金属材料并通过焊接固定。
同时请参照图6、图7和图8,泵体2’呈罩形,包括顶部21和侧壁22,顶部21和侧壁22围成泵体2’的内腔;定子71和转子72设置于泵体2的内腔;侧壁22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固定部分23和第二固定部分24,第一固定部分23与泵盖1通过螺栓或螺钉连接,第二固定部分24与后盖3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顶部21设置有向内腔方向的凹陷区211,凹陷区211自顶部21的外部表面向泵体2’的内腔凹陷形成,凹陷区211包括凹陷底部2111和凹陷侧壁2112,贯穿凹陷区211的凹陷底部2111的中心部设置有中心孔211a,泵轴8穿过中心孔211a自转子腔202进入叶轮腔10并与叶轮6连接;其中,叶轮6与泵轴8的部分配合部位于凹陷区211的凹陷部,这样在不增加电驱动泵100整体高度的前提下,能够使叶轮6与泵轴8的配合长度增加,提高叶轮6的运转稳定性;或者在同样的情况下,降低了电驱动泵的总体高度;凹陷侧壁2112呈阶梯分布,可以防止叶轮6与泵体2’在工作时产生干涉。
如图6和图7所示,泵体2’的侧壁的内表面设置有二个以上用于对定子71辅助限位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自侧壁向泵体2’的内部凸起形成的凸起筋25,凸起筋25在侧壁22的内侧沿侧壁22的圆周大致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凸起筋25为3个,相邻凸起筋25大致呈120度分布;定子71安装于定子腔201后,定子71的铁芯在径向或圆周方向与凸起筋25形成紧配合或间隙配合,可以辅助限制定子71的转动,使定子71与泵体2’连接更可靠固定;本实施例中,泵体2’的顶部21的内表面设置有用于限位隔离套5’的第一安装部26以及用于容纳第一轴承81的第一轴承安装座811,第一轴承81用于限位或支撑泵轴8;第一安装部26包括设置于顶部21的内表面的第一环形凸起261以及第二环形凸起262以及相邻环形凸起之间形成的第一环形凹槽263,第一环形凹槽263包括安装侧壁和安装底壁,安装侧壁包括第一环形凸起261的内侧面以及第二环形凸起262的外侧面,安装底壁位于安装侧壁之间;隔离套5’的自由端插入第一环形凹槽263内,隔离套5’的自由端与第一环形凹槽263的连接部设置有密封圈,防止转子腔202内的工作介质通过隔离套5’和泵体2’之间的连接部进入定子腔201内;另外也可以在第一环形凹槽263内设置用于限位密封圈的台阶部,这样同样也能达到目的;第一轴承安装座811包括第二环形凸起262的内侧面,第一轴承81的外表面与第二环形凸起262的内侧面紧配合设置,第一轴承81的内表面与泵轴8的外表面固定配合设置。
如图6和图8所示,后盖3’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侧壁,后盖3’的上表面与隔离套5’经注塑固定,包括一体注塑和通过以隔离套5’为嵌件的注塑固定;后盖3’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二轴承82的第二轴承安装座822,第二轴承82用于限位或支撑泵轴8;后盖3’上设置有第三环形凸起361,第二轴承安装座822包括第三环形凸起361的内侧面,第二轴承82的外表面与第三环形凸起361的内侧面紧配合设置,第二轴承82的内表面与泵轴8的外表面紧配合设置;后盖3设置有一贯穿后盖3的上下表面的中心小孔365。
如图1和图6所示,为了进一步冷却电控单元9,电驱动泵100设置有供工作介质循环的冷却通道90,电控单元9工作时产生热量能够被冷却通道90内流动的工作介质带走;冷却通道90包括与叶轮腔10的高压区连通的第一段通道91,与叶轮腔10较低压区连通的第二段通道92,以及能够与电控单元9换热的第三段通道93;在电驱动泵100工作过程中,由于冷却通道进口的压力大于冷却通道出口的压力,由于冷却通道90进口端和出口端的压差的存在使得工作介质能够在冷却通道90内流动;其中图示中的单箭头方向示意出电驱动泵100工作时,冷却通道90内的工作介质可能的流动方式。
第一段通道91包括贯穿泵体2的侧壁的的上下面形成的泵体通道251,泵体通道251至少一个以上;具体地,泵体通道251贯穿设置于部分或者全部加强筋25,泵体通道251形成的工作介质的流通路径大致为平滑的直线型,以减少工作介质的流动阻力,便于工作介质的流动;其中至少一个泵体通道251设置于或部分设置于靠近叶轮腔10的出口的设置的一个加强筋25上,这样通道251可以连通叶轮腔10的明显高压区;本实施例中泵体通道251包括三个,分别对应三个加强筋25设置;当然加强筋25的个数可以大于泵体通道251个数,比如加强筋25可以为6个,泵体通道251的个数为3个。
如图1所示,第二段通道92包括设置于泵轴8上的轴向通道801,轴向通道801沿泵轴8的长度方向并贯穿泵轴8两末端形成,轴向通道801与叶轮腔10的低压区连通;轴向通道801形成的工作介质的流通路径大致为平滑的直线型,以减少工作介质的流动阻力,便于工作介质的流动;冷却通道90还可以包括第二段副通道921,第二段副通道921包括设置于泵体2的凹陷区211的流通孔211c,流通孔211c连通叶轮腔10与转子腔202,流通孔211c相对靠近泵轴8设置,流通孔211c与所述泵轴的中心轴线之间有一定距离,这样流通孔211c与叶轮腔10连通部位处的压力会略大于泵轴与叶轮腔10连通的出口部位的压力;第二段副通道921的流通路径为相对曲折,增加了工作介质的流动阻力,可以使工作介质更好的与定子71进行热量交换。如图1所示的双箭头方向示意出第二副通道921内工作介质的一种流动方向,即自第三段通道93通过第二副通道921流向叶轮腔10,这时,第一段通道91的流通截面积较大,工作介质在通过第一段通道91流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使得进入第三段通道93内的工作介质的压力大于流通孔211c与叶轮腔10连通部位处的压力,使得工作介质在第二副通道921内可按照双箭头所示方向流动;如果工作介质在第一段通道91受到较大的流动阻力,使得工作介质在第一段通道91的压力下降较大,进而在第三段通道93内的工作介质的压力低于流通孔211c与叶轮腔10连通部位处的压力时,第二副通道921内的工作介质自叶轮腔10向第三段通道93流动,第三段通道93内的工作介质通过第二段通道92流入叶轮腔10。
如图1和图6所示,后盖3和隔板50之间相对密封形成第三段通道93,第三段通道93与第一段通道91以及第二段通道92通过连通结构连通设置;后盖3的下表面以及隔板50的上表面与工作介质接触设置,隔板50的下表面与电控单元9接触设置,隔板50为金属材料,将电控单元9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隔板50传递到第三段通道93内流动的工作介质并通过流动的工作介质带走;为保证第三段通道93形成相对密封的空间,电路板与定子之间设置的引线通过后盖3的侧壁或者其他第三段通道93以外的地方与定子71的线圈连通。
以上实施例中的上、下等方向只是为了描述方便,上、下方向不一定是电子驱动泵100安装后的方向,不对电子驱动泵的使用方向产生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驱动泵,包括泵盖、泵体、叶轮、后盖、泵轴、电机部分以及电控单元,所述泵盖与所述泵体固定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叶轮的叶轮腔;所述泵体和所述后盖固定形成容纳所述电机部分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电机部分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通过泵轴带动所述叶轮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泵还包括一隔离套,所述隔离套将所述第一容纳腔分隔为定子腔和转子腔,所述转子腔相对所述定子腔靠近所述泵轴,所述定子腔与所述叶轮腔不连通,所述转子腔与所述叶轮腔直接或者间接连通,所述定子设置于所述定子腔内,所述转子设置于所述转子腔内;所述电控单元与所述电机部分配合工作,所述电控单元控制所述电机部分的运行;所述隔离套的一端与所述泵体或者所述后盖一体设置,所述隔离套的自由端通过未与所述隔离套一体设置的泵体或后盖限位并形成相对密封腔,防止所述转子腔内的工作介质介入所述定子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套为金属材料,以所述隔离套为基础件经过注塑形成所述泵体与隔离套的一体结合件,所述泵体包括顶部和侧壁,所述隔离套与所述顶部固定设置,所述顶部的内侧面成形有限位支撑所述泵轴的第一轴承的第一轴承安装座;第一轴承安装座包括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周面紧配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套的自由端固定于所述后盖设置的安装部,所述后盖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后盖的上表面设置有向所述第一容纳腔内部凸起的第二环形凸起和第三环形凸起,所述安装部包括相邻环形凸起之间形成的凹槽,所述隔离套的自由端插入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外周面和所述第三环形凸起内周面形成凹槽内,并通过挤压环形密封圈形成相对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泵包括用于限位或支撑所述泵轴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后盖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轴承安装座,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座包括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内周面,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内周面与所述第二轴承的外表面紧配合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泵包括用于限位或支撑所述泵轴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隔离套为金属材料,以所述隔离套为基础件经过注塑形成所述后盖与所述隔离套的一体结合件,所述隔离套设置于所述后盖的上表面,所述后盖成形有第一轴承安装座,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座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座包括成形于所述后盖的上表面的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一轴承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内周面紧配合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套的自由端固定于所述泵体设置的安装部,所述泵体包括顶部和侧壁,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顶部,所述顶部设置有向所述第一容纳腔内部凸出的第二环形凸起和第三环形凸起,所述安装部包括相邻环形凸起之间形成的凹槽,所述隔离套的自由端插入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外周面和所述第三环形凸起内周面形成凹槽内,并通过挤压环形密封圈形成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的内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纳所第二轴承的第二轴承安装座,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座包括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内周面,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内周面与所述第二轴承的外表面紧配合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套为塑料材料,所述后盖为塑料材料,所述隔离套与所述后盖经一次注塑或二次注塑形成一体结构,所述隔离套的自由端插入所述泵体设置的凹槽内,通过所述泵体设置的固定部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设置向所述第一容纳腔凸出的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所述固定部包括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和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之间的凹槽,所述隔离套的自由端插入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底部与所述隔离套的自由端之间设置有并在连接部设置环形密封圈在所述隔离套的自由端与所述凹槽底部之间的连接部形成密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设置第一轴承安装座,所述泵体设置有第二轴承安装座,所述第一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座,所述第二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座,所述第一轴承外周面与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座紧配合,所述第二轴承外周面与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座紧配合,所述泵轴与所述第一轴承内侧面以及所述第二轴承的内侧面均形成紧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36752.5A CN106151055B (zh) | 2015-03-26 | 2015-03-26 | 电驱动泵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36752.5A CN106151055B (zh) | 2015-03-26 | 2015-03-26 | 电驱动泵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51055A CN106151055A (zh) | 2016-11-23 |
CN106151055B true CN106151055B (zh) | 2019-06-07 |
Family
ID=57340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36752.5A Active CN106151055B (zh) | 2015-03-26 | 2015-03-26 | 电驱动泵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1510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46396B (zh) * | 2017-07-31 | 2019-11-15 | 广东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电子水泵 |
CN107228074B (zh) * | 2017-07-31 | 2019-12-17 | 广东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电子水泵 |
CN107370290A (zh) * | 2017-08-15 | 2017-11-21 | 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注塑式电子水泵中的电机结构 |
DE102017214998A1 (de) * | 2017-08-28 | 2019-02-28 |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 Fluidpumpe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der Fluidpumpe |
CN110067755A (zh) * | 2018-01-24 | 2019-07-30 | 无锡盛邦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电子水泵 |
CN110529226A (zh) * | 2019-08-27 | 2019-12-03 | 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内部液冷的汽车电子水泵 |
CN215109532U (zh) * | 2021-07-13 | 2021-12-10 | 盾安汽车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水泵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72165A (zh) * | 2009-11-19 | 2011-05-25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电动水泵 |
CN103075351A (zh) * | 2011-10-26 | 2013-05-01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具有密封电机的电动水泵 |
CN103423167A (zh) * | 2012-05-18 | 2013-12-04 |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排液泵及其装配方法 |
CN104348287A (zh) * | 2013-08-09 | 2015-02-11 |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 离心泵及应用该离心泵的厨卫用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346774A (ja) * | 2003-05-20 | 2004-12-09 | Aisan Ind Co Ltd | 磁気結合ポンプ |
KR101489747B1 (ko) * | 2010-08-25 | 2015-02-04 | 마그나 파워트레인 인크. | 고정자 냉각을 갖는 전기 물 펌프 |
TW201346141A (zh) * | 2012-05-10 | 2013-11-16 | Ji Ee Industry Co Ltd | 電動水泵 |
-
2015
- 2015-03-26 CN CN201510136752.5A patent/CN10615105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72165A (zh) * | 2009-11-19 | 2011-05-25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电动水泵 |
CN103075351A (zh) * | 2011-10-26 | 2013-05-01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具有密封电机的电动水泵 |
CN103423167A (zh) * | 2012-05-18 | 2013-12-04 |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排液泵及其装配方法 |
CN104348287A (zh) * | 2013-08-09 | 2015-02-11 |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 离心泵及应用该离心泵的厨卫用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51055A (zh) | 2016-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51055B (zh) | 电驱动泵 | |
CN106151054B (zh) | 电驱动泵 | |
EP2903142A1 (en) | Water-cooled electrical motor | |
CN106640674B (zh) | 电驱动泵的制造方法 | |
CN105715559A (zh) | 电子泵 | |
CN202679157U (zh) | 电机壳体冷却水路结构 | |
CN110676973A (zh) | 一种集成控制器壳体的新能源水冷电机壳体及水冷电机 | |
CN202768377U (zh) | 一种自散热液泵 | |
CN208445385U (zh) | 电子泵 | |
CN206992861U (zh) | 电机机壳和具有其的电机 | |
CN106555775A (zh) | 叶轮、转子组件、离心泵以及电驱动泵 | |
CN109424552A (zh) | 电动泵 | |
CN106655543A (zh) | 定子组件、电机以及电驱动泵 | |
CN209200863U (zh) | 分流装置、具有该分流装置的电机和冷却系统 | |
CN220172968U (zh) | 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 |
CN209469626U (zh) | 泵 | |
CN207989392U (zh) | 立式离心泵 | |
CN105090117B (zh) | 泵壳体 | |
CN207701392U (zh) | 一种新型浸入式循环泵 | |
KR20100029732A (ko) | 기포로 인한 성능 저하 문제를 해결한 온수 보일러 | |
CN109441844A (zh) | 一种调压型螺旋增压电机泵 | |
CN209604317U (zh) | 一种新型汽车水泵 | |
CN207701375U (zh) | 一种具有多级吸液腔的浸入式循环泵 | |
CN208548788U (zh) | 一种电机支撑架及离心泵 | |
CN206386283U (zh) | 一种带有内流道的水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05 Address after: 310018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No. 21 Avenue, No. 60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Sanhua Automobile Components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289-2,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No. 12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Sanhua Institute Co., 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