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2968U - 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172968U CN220172968U CN202321043279.2U CN202321043279U CN220172968U CN 220172968 U CN220172968 U CN 220172968U CN 202321043279 U CN202321043279 U CN 202321043279U CN 220172968 U CN220172968 U CN 2201729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nular flange
- cooling liquid
- casing
- liquid
- 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809 cooling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23 plastic coatin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3/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13/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2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solid heat conducting material embedded in, or arranged in contact with, the stator or rotor, e.g. heat b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其中,该机壳包括:壳本体,设有容置腔,所述壳本体的壁体内设有冷却液流道;以及旋流结构,位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输送路径上并邻近所述容置腔设置,所述旋流结构用于使流经的冷却液形成旋流。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用于动力装置时,能够提升对动力装置的电器件的冷却降温效果,保证动力装置的性能稳定性,延长动力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2023年03月22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2310295844.2、名称为“过液件、电子水泵和车辆”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电子水泵和驱动电机等动力装置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例如,电子水泵可广泛应用于常规动力和新能源车型的冷却系统中,为冷却液在冷却系统的循环提供动力,以提高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然而,当动力装置的运行功率较大时,动力装置的电器件(例如电机组件、电控件等)的发热量非常高,容易导致电器件温升过高而失效,影响动力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机壳,旨在应用于动力装置时,能够提升对动力装置的电器件的冷却降温效果,保证动力装置的性能稳定性,延长动力装置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机壳,包括:
壳本体,设有容置腔,所述壳本体的壁体内设有冷却液流道;以及
旋流结构,位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输送路径上并邻近所述容置腔设置,所述旋流结构用于使流经的冷却液形成旋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本体包括隔板,以及围设于所述隔板周缘并朝向所述隔板一侧延伸设置的壳周壁,所述壳周壁与所述隔板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冷却液流道设于所述壳周壁的壁体内,所述旋流结构设于所述隔板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所述旋流结构对应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出液端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流结构包括自所述隔板的周缘朝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延伸设置的环形凸缘,以及设于所述环形凸缘内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在所述环形凸缘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之间延伸设置,所述导流槽的进液端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所述导流槽的出液端贯穿所述环形凸缘的内周面,所述导流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环形凸缘的径向呈夹角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流道具有与所述导流槽连通的出液端口,所述出液端口的中心线和所述环形凸缘的轴线分别沿所述环形凸缘的轴向投影至同一投影面,二者的投影连线与所述导流槽的延伸方向呈第一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夹角为锐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具有在所述壳周壁的周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槽壁,以及贯穿所述环形凸缘的内周面的槽口,两所述侧槽壁呈第二夹角设置,所述第二夹角为锐角,两所述侧槽壁的间距在朝靠近所述槽口的方向上呈渐扩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缘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导流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还设有过液孔,所述过液孔沿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隔板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流结构还包括导流筋,所述导流筋自靠近所述环形凸缘的一侧朝向所述过液孔延伸设置,所述导流筋至少部分围设于所述过液孔的周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筋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所述第一筋段自靠近所述环形凸缘的一侧延伸至与所述过液孔的周缘相切,所述第二筋段部分围设于所述过液孔的周缘,所述过液孔的中心线和所述环形凸缘的轴线沿所述环形凸缘的轴向投影至同一投影面,二者的投影连线与所述第一筋段的延伸方向呈第三夹角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流结构一体成型于所述壳本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电机组件的转子和转轴,所述壳本体的壁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电机组件的定子的包塑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动力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机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为电子水泵,所述电子水泵还包括泵壳、泵体和电机组件,所述泵壳与所述壳本体连接,所述泵壳构造出用于容置所述泵体的泵体腔,所述电机组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泵体驱动连接,所述泵体腔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进液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电控件,所述电控件邻近所述旋流结构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壳本体设有用于容置电器件的容置腔,壳本体的壁体内设有冷却液流道,在冷却液流道的输送路径上设有旋流结构,且旋流结构并邻近容置腔设置。如此,冷却液在冷却液流道内流通时可与容置腔内的电器件进行换热,随着冷却液的不断流动,能够带走电器件产生的热量;并且在旋流结构的作用下能够使冷却液产生旋流,从而延长了冷却液在容置腔附近的滞留时间,增加了冷却液和电器件的换热时间,起到强化换热的作用,以进一步提升电器件的冷却降温效果,可有效避免电器件温升过高而失效,可有效保障动力装置的性能稳定性,延长动力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壳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机壳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机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机壳的旋流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水泵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电子水泵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电子水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电子水泵 | 123 | 导流筋 |
10 | 机壳 | 1231 | 第一筋段 |
11 | 壳本体 | 1232 | 第二筋段 |
111 | 隔板 | 20 | 电机组件 |
112 | 壳周壁 | 21 | 转子 |
101 | 容置腔 | 22 | 定子 |
102 | 冷却液流道 | 23 | 转轴 |
1021 | 出液端口 | 30 | 泵壳 |
1022 | 进液端口 | 301 | 泵体腔 |
103 | 过液孔 | 302 | 进液口 |
104 | 包塑腔 | 303 | 出液口 |
105 | 流道槽 | 40 | 泵体 |
113 | 凸筋 | 50 | 电控件 |
12 | 旋流结构 | 60 | 导热板 |
121 | 环形凸缘 | 70 | 密封件 |
122 | 导流槽 | 80 | 端盖 |
1221 | 槽口 | 801 | 过线孔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机壳10。该机壳10可作为动力装置的电器件的保护壳体,其中,动力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水泵100、液冷电机等。电器件具体可以是电机组件20、电控件50、电源件等等。
请参照图1至图3,以及图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机壳10包括壳本体11和旋流结构12,所述壳本体11设有容置腔101,所述壳本体11的壁体内设有冷却液流道102;所述旋流结构12位于所述冷却液流道102的输送路径上并邻近所述容置腔101设置,所述旋流结构12用于使流经的冷却液形成旋流。
具体地,壳本体11的容置腔101可用于容置电器件,电器件包括但不限于电机组件20、电控件50、电源件等等。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以电器件为电机组件20为例,如图7所示,电机组件20包括转轴23、套设于转轴23上的转子21,以及围设于转子21外围的定子22,在应用时,可以将电机组件20整体装配于容置腔101内,或者也可将电机组件20的转子21及转轴23装配于容置腔101内,将定子22通过嵌件注塑工艺包塑于壳本体11的壁体内。壳本体11的壁体内设有冷却液流道102,冷却液流道102可与外部冷却液管路连通,通过冷却液管路向冷却液流道102直接输送冷却液。如图7所示,当该机壳10应用于电子水泵100时,冷却液流道102可与电子水泵100的泵体腔301连通,外部冷却液管路输送的冷却液进入泵体腔301后一部分可输送至冷却液流道102。冷却液在冷却液流道102内流通时可与电机组件20进行换热,进而达到对电机组件20冷却降温的目的。冷却液流道102的输送路径上设有旋流结构12,当冷却液流经旋流结构12时,在旋流结构12的作用下能够使冷却液产生旋流,并且旋流结构12邻近容置腔101设置,从而延长了冷却液在容置腔101附近的滞留时间,增加了冷却液和电机组件20的换热时间,以起到强化换热的作用。其中,旋流结构12包括但不限于采用导流筋123、导流槽122、导流板、螺旋结构等形式对冷却液进行导向,以使冷却液形成旋流。旋流结构12的级数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为单级旋流结构、两级旋流结构或者多级旋流结构等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壳本体11设有用于容置电器件的容置腔101,壳本体11的壁体内设有冷却液流道102,在冷却液流道102的输送路径上设有旋流结构12,且旋流结构12并邻近容置腔101设置。如此,冷却液在冷却液流道102内流通时可与容置腔101内的电器件进行换热,随着冷却液的不断流动,能够带走电器件产生的热量;并且在旋流结构12的作用下能够使冷却液产生旋流,从而延长了冷却液在容置腔101附近的滞留时间,增加了冷却液和电器件的换热时间,起到强化换热的作用,以进一步提升电器件的冷却降温效果,可有效避免电器件温升过高而失效,可有效保障动力装置的性能稳定性,延长动力装置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本体11包括隔板111,以及围设于所述隔板111周缘并朝向所述隔板111一侧延伸设置的壳周壁112,所述壳周壁112与所述隔板111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101,所述冷却液流道102设于所述壳周壁112的壁体内,所述旋流结构12设于所述隔板111背离所述容置腔101的一侧,所述旋流结构12对应于所述冷却液流道102的出液端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111与壳周壁112可一体成型或者通过装配结构装配为一体。可选地,隔板111与壳周壁112一体注塑成型,可简化制造工艺,提升结构强度。冷却液流道102可以由壳周壁112的壁体一体构造形成,或者也可将壳周壁112的壁体设置为空腔结构,通过在空腔内插设导管,使冷却液流道102形成于导管内。旋流结构12可以一体成型于隔板111或者通过装配结构装配于隔板111。壳周壁112与隔板111围合形成容置腔101,隔板111可作为容置腔101的底壁,相较于壳周壁112而言,隔板111的厚度可以做得相对较薄,旋流结构12设于隔板111背离容置腔101的一侧,使得旋流结构12产生的旋流冷却液能够与容置腔101内的电器件更好地进行换热,从而进一步提升对电器件的冷却降温效果。
请结合图3和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流结构12包括自所述隔板111的周缘朝背离所述容置腔101的一侧延伸设置的环形凸缘121,以及设于所述环形凸缘121内的导流槽122,所述导流槽122在所述环形凸缘121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之间延伸设置,所述导流槽122的进液端与所述冷却液流道102连通,所述导流槽122的出液端贯穿所述环形凸缘121的内周面,所述导流槽1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环形凸缘121的径向呈夹角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液经由冷却液流道102进入导流槽122后,由于导流槽122的延伸方向与环形凸缘121的径向具有一定的夹角,使得由导流槽122流出的冷却液同时具备在环形凸缘121径向和切向上的分量,在导流槽122的引导下能够使冷却液从导流槽122的出液端输出后沿着环形凸缘121的内周面逐渐朝中心旋转流动,从而形成旋流,如此能够延长冷却液的滞留时间,提升冷却降温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冷却液流道102具有与所述导流槽122连通的出液端口1021,所述出液端口1021的中心线和所述环形凸缘121的轴线分别沿所述环形凸缘121的轴向投影至同一投影面,二者的投影连线与所述导流槽122的延伸方向呈第一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夹角为锐角。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液经由冷却液流道102的出液端口1021流入至导流槽122内,通过导流槽122后从环形凸缘121的内周侧射出,第一夹角α为锐角,也即第一夹角α大于0度,小于90度,如此,使得冷却液的速度具有在环形凸缘121的径向上的分量,以使冷却液能够向环形凸缘121的中心流动,同时,使得冷却液的速度具有在环形凸缘121的切向的分量,以使冷却液能够具有沿着环形凸缘121的内周流动的趋势,由此形成一级旋流,以保障冷却液的冷却效果。其中,第一夹角α设置为小于70度的锐角为宜,如此,能够保障一级旋流的旋流效果,从而有效延长冷却液在容置腔101附近流动的时间,以保障冷却液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导流槽122具有在所述壳周壁112的周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槽壁,以及贯穿所述环形凸缘121的内周面的槽口1221,两所述侧槽壁呈第二夹角设置,两所述侧槽壁的间距在朝靠近所述槽口1221的方向上呈渐扩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液流经渐扩状的导流槽122后,流速将有所提升,由此能够提升冷却液和电器件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以进一步提升冷却液的吸热效果,从而保障冷却液对电器件的冷却作用。其中,第二夹角β的角平分线即为导流槽122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夹角β设置为小于20度的锐角为宜,如此,能够使得冷却液以较高的流速从槽口1221射出,同时还能够保证经由导流槽122射出的冷却液能够产生较好的旋流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冷却液对电器件的冷却降温作用。
为了进一步增强冷却液的旋流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缘121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导流槽122。如此,能够通过多个导流槽122形成多股同向的一级旋流,多股一级旋流能够叠加为更剧烈的旋流,而不会互相削减,多股一级旋流能够沿着环形凸缘121的内周缘旋动,有利于保障一级旋流的旋流效果,从而提升冷却液的冷却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对电器件的冷却降温效果,如图2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111还设有过液孔103,所述过液孔103沿所述隔板111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隔板111的两侧。如此,冷却液经由旋流结构12形成旋流后,还能够经由过液孔103旋入至容置腔101内,从而能够使冷却液与容置腔101内的电器件的表面直接接触进行换热,以使电器件快速冷却降温。
为了进一步增强旋流效果,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流结构12还包括导流筋123,所述导流筋123自靠近所述环形凸缘121的一侧朝向所述过液孔103延伸设置,所述导流筋123至少部分围设于所述过液孔103的周缘。如此,冷却液经由导流槽122的槽口1221射出后形成一级旋流,再经由导流筋123的作用形成二级旋流,使得冷却液能够在旋流结构12的作用下形成两级旋流,从而进一步延长冷却液在容置腔101附近的滞留时间,有利于冷却液与容置腔101内的电器件进行充分换热,提升冷却效果。并且,由于冷却液形成两级旋流,能够保障冷却液流动的动力,使得换热后的冷却液有动力经由过液孔103流入至容置腔101内,再由容置腔101输出,以使温度更低的冷却液能够持续流经旋流结构12实现持续换热,从而进一步提升冷却液对电器件的冷却效果。其中,导流筋123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三角形、梯形、椭圆形或者其他异形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导流筋123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筋段1231和第二筋段1232,所述第一筋段1231自靠近所述环形凸缘121的一侧延伸至与所述过液孔103的周缘相切,所述第二筋段1232部分围设于所述过液孔103的周缘。所述过液孔103的中心线和所述环形凸缘121的轴线沿所述环形凸缘121的轴向投影至同一投影面,二者的投影连线与所述第一筋段1231的延伸方向呈第三夹角设置。如此,由导流槽122形成的一级旋流能够被第一筋段1231引导至过液孔103的周缘,并能在第二筋段1232的引导下绕着过液孔103的周缘旋转,以最终旋入过液孔103内形成二级旋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一段呈弧状并与过液孔103相切的导流筋123,同样能引导一级旋流旋入过液孔103。可选地,第三夹角γ为锐角,也即第一筋段1231的延伸方向与环形凸缘121的径向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度,能够便于第一筋段1231引入一级旋流的同时,促进二级旋流的形成。其中,所述第三夹角γ设置为15度至75度的锐角为宜,该范围的第三夹角γ能够使得第一筋段1231有较佳的导流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过液孔103的靠近所述导流筋123的一端设置有导流锥面,所述导流锥面在远离所述导流筋123所在侧的方向上呈渐缩状。如此,通过导流锥面能够进一步提升二级旋流的旋流效果,并且,导流锥面还能引导二级旋流向容置腔101流动,可选地,所述导流锥面的锥角θ为0至30度为宜,在保障导流锥面的作用效果的同时,还能便于过液孔103在隔板111上成型。
为了进一步提升冷却降温效果,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筋123和所述过液孔103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导流筋123和多个所述过液孔103均沿所述隔板111的周间隔布置,所述导流筋123与所述过液孔103一一对应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导流筋123可形成多个二级旋流结构12,同时多个过液孔103能够增大冷却液的流通量,能促使隔板111背离容置腔101一侧的冷却液及时向容置腔101流动后流出,避免冷却液在隔板111背离容置腔101的一侧过度停留,而导致冷却液温升过高而使冷却效果下降,同时也有利于新的温度较低的冷却液能够持续补充,保证冷却效果。并且,通过多个导流筋123形成多个二级旋流,还能使得隔板111背离容置腔101一侧的冷却液分布较均匀,由此使得冷却液与容置腔101内各处的对流换热系数均匀,容置腔101内各处的温度也即能够更均匀,从而保障了对电器件的均匀冷却效果。其中,导流筋123和过液孔103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可选地,多个导流筋123和多个过液孔103在隔板111的周向上均匀排布,进一步保证换热均匀性。
可以理解的是,当容置腔101内装配有电器件(例如电机组件20时),经由过液孔103进入容置腔101的冷却液在电器件的外周面与壳周壁112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处向上流动,为了减小冷却液的流动阻力,如图1所示,可选地,壳周壁112的内周面设有流道槽105,所述流道槽105的一端与过液孔103连通,所述流道槽105的另一端贯穿壳周壁112远离隔板111的一侧端面。如此,冷却液经由过液孔103进入容置腔101后能够顺着流道槽105向上流动至壳周壁112的端面流出,提升冷却效果。其中,流道槽105的数量与过液孔103的数量相适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流结构12一体成型于所述壳本体11。例如,旋流结构12可与壳本体11一体注塑成型,可简化生产工艺,保证结构强度。
为了使该机壳10能够更好地实现对电机组件20的防护和冷却,如图3和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101用于容置所述电机组件20的转子21和转轴23,所述壳本体11的壁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电机组件20的定子22的包塑腔104。
具体地,定子22可以通过一次注塑工艺包塑于机壳10内,或者也可通过两次注塑工艺包塑于机壳10内。例如,机壳10包括可定子注塑体和壳体注塑体,通过两次注塑过程形成,通过嵌件注塑的方式成型的定子注塑体,至少部分包覆定子22,再通过二次注塑形成包覆定子注塑体的壳体注塑体,如此在机壳10的壳周壁112内形成包塑腔104,利用上述两次注塑成型的方式,既可以保证机壳10的强度,也可以节省材料成本,而且定子注塑体的体积较小,注塑成型时间缩短,注塑时,可以避免对定子22的绕组等部件造成损坏,从而确保电机组件20的性能可靠性。壳体注塑体内形成有冷却液流道102,如此,冷却液流经冷却液流道102时,能够与定子22进行充分换热,以实现定子22的冷却降温,当冷却液流经旋流结构12时形成旋流,旋流冷却液能够对容置腔101内的转子21和转轴23充分换热,以实现转子21和转轴23的冷却降温,如此,可使得电机组件20的各个部件都能够被充分冷却降温,提升电机组件20的冷却降温效果。可选地,如图1所示,壳周壁112的外周面还设有沿轴向延伸设置的凸筋113,可在该凸筋113内部构设出冷却液流道102,同时该凸筋113内部也可形成空腔结构以便于使定子22绕组的接线端穿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包括机壳10。该机壳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动力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该动力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水泵100、液冷电机等。
请参照图5至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为电子水泵100,所述电子水泵100还包括泵壳30、泵体40和电机组件20,所述泵壳30与所述壳本体11连接,所述泵壳30构造出用于容置所述泵体40的泵体腔301,所述电机组件20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置腔101内,所述电机组件20与所述泵体40驱动连接,所述泵体腔301与所述冷却液流道102的进液端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壳本体11内形成一端敞口的容置腔101,泵壳30与壳本体11连接以盖合于容置腔101的敞口端,泵壳30内部形成泵体腔301,泵壳30还设有分别与泵体腔301连通的进液口302和出液口303,壳本体11的壁体内形成有冷却液流道102,冷却液流道102的进液端口1022与泵体腔301连通。泵体腔301内设有泵体40,容置腔101内设有电机组件20,电机组件20的输出轴与泵体40驱动连接,通过电机组件20驱动泵体40运动,从而使电子水泵100能够将冷却液经由进液口302吸入至泵体腔301内,再由出液口303泵出。同时泵体40运动使得泵体腔301内产生一定的压力,使得泵体腔301内的冷却液有一部分可经由进液端口1022进入冷却液流道102,通过冷却液流道102输送至旋流结构12处形成旋流,从而对容置腔101内的电机组件20进行冷却降温。可选地,壳本体11设有过液孔103,冷却液流道102输送的冷却液经由旋流结构12形成旋流后由过液孔103进入容置腔101,使得冷却液能够进入容置腔101内与电机组件20进一步进行换热,以进一步提升冷却效果,换热后的冷却液由容置腔101回流至泵体腔301内,如此,能够实现冷却液的循环流动,进一步提升冷却效果。其中,电机组件20具体包括转轴23,套设于转轴23外围的转子21,以及围设于转子21外周的定子22,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将电机组件20整体装配于容置腔101内,或者将电机组件20的转子21和转轴23装配于容置腔101内,定子22一体注塑于壳本体11的壁体内。泵体40具体可以采用叶轮,电机组件20的转子21与叶轮连接固定,通过转子21转动带动叶轮旋转,从而使电子水泵100产生驱动冷却液流动的动力。
可以理解的是,动力装置通常都具有电控件50(例如PCB控制板),动力装置运行时,电控件50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提升对电控件50的冷却降温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控件50邻近所述旋流结构12设置。如此,冷却液流经旋流结构12时产生旋流,能够与邻近的电控件50进行充分换热,从而提升对电控件50的冷却效果,避免电控件50因温升过高而失效。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将电控件50设于壳本体11的外侧面,通过壳本体11的壁体内的冷却液流道102内的冷却液对电控件50进行冷却降温。
请参照图1、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以电子水泵100为例,所述机壳10还包括导热板60,所述导热板60设于所述壳本体11设有旋流结构12的一侧,所述导热板60与所述旋流结构12相对设置,电控件50固定于所述导热板60背离所述旋流结构12的一侧。如此,当冷却液流经旋流结构12时,电控件50产生的热量能够经由导热板60传导至冷却液,从而实现冷却液与电控件50的换热,并且此处的冷却液在旋流结构12的作用下能够产生旋流,从而进一步提升对电控件50的冷却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可选地,所述导热板60朝向所述旋流结构12的一侧设有散热结构。具体地,散热结构可包括沿导热板60的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散热筋。可选地,多个散热筋朝向同一方向倾斜延伸从而形成一定的旋向,能够进一步提升旋流效果。
可选地,电子水泵100还包括套设于导热板60周缘的密封件70,旋流结构12具有环形凸缘121,导热板60通过密封件70与环形凸缘121的内周面密封连接,如此,能够避免冷却液经由导热板60与环形凸缘121之间的间隙泄露至电控件50所在区域,以保证电控件50的使用安全性。可选地,电子水泵100还包括与壳本体11连接的端盖80,端盖80与导热板60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置电控件50的收容腔,如此,能够对电控件50起到安全防护作用。为了便于电控件50与外部电路进行连接,可选地,端盖80还设有与电控件50的接线端对应的过线孔801。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本体,设有容置腔,所述壳本体的壁体内设有冷却液流道;以及
旋流结构,位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输送路径上并邻近所述容置腔设置,所述旋流结构用于使流经的冷却液形成旋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包括隔板,以及围设于所述隔板周缘并朝向所述隔板一侧延伸设置的壳周壁,所述壳周壁与所述隔板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冷却液流道设于所述壳周壁的壁体内,所述旋流结构设于所述隔板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所述旋流结构对应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出液端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结构包括自所述隔板的周缘朝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延伸设置的环形凸缘,以及设于所述环形凸缘内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在所述环形凸缘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之间延伸设置,所述导流槽的进液端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所述导流槽的出液端贯穿所述环形凸缘的内周面,所述导流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环形凸缘的径向呈夹角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流道具有与所述导流槽连通的出液端口,所述出液端口的中心线和所述环形凸缘的轴线分别沿所述环形凸缘的轴向投影至同一投影面,二者的投影连线与所述导流槽的延伸方向呈第一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夹角为锐角。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具有在所述壳周壁的周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槽壁,以及贯穿所述环形凸缘的内周面的槽口,两所述侧槽壁呈第二夹角设置,所述第二夹角为锐角,两所述侧槽壁的间距在朝靠近所述槽口的方向上呈渐扩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缘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导流槽。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还设有过液孔,所述过液孔沿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隔板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结构还包括导流筋,所述导流筋自靠近所述环形凸缘的一侧朝向所述过液孔延伸设置,所述导流筋至少部分围设于所述过液孔的周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筋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所述第一筋段自靠近所述环形凸缘的一侧延伸至与所述过液孔的周缘相切,所述第二筋段部分围设于所述过液孔的周缘,所述过液孔的中心线和所述环形凸缘的轴线沿所述环形凸缘的轴向投影至同一投影面,二者的投影连线与所述第一筋段的延伸方向呈第三夹角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结构一体成型于所述壳本体。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电机组件的转子和转轴,所述壳本体的壁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电机组件的定子的包塑腔。
12.一种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机壳。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电子水泵,所述电子水泵还包括泵壳、泵体和电机组件,所述泵壳与所述壳本体连接,所述泵壳构造出用于容置所述泵体的泵体腔,所述电机组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泵体驱动连接,所述泵体腔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进液端连通。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件,所述电控件邻近所述旋流结构设置;或者所述电控件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外侧面。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958442 | 2023-03-22 | ||
CN202310295844 | 2023-03-2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172968U true CN220172968U (zh) | 2023-12-12 |
Family
ID=89053684
Famil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043236.4U Active CN220673495U (zh) | 2023-03-22 | 2023-04-28 | 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
CN202321043242.XU Active CN220566283U (zh) | 2023-03-22 | 2023-04-28 | 电子水泵和车辆 |
CN202321043257.6U Active CN220566300U (zh) | 2023-03-22 | 2023-04-28 | 电子水泵和车辆 |
CN202310493675.3A Pending CN117458771A (zh) | 2023-03-22 | 2023-04-28 | 机壳组件、动力装置和车辆 |
CN202321043327.8U Active CN220172995U (zh) | 2023-03-22 | 2023-04-28 | 过液件、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
CN202321043344.1U Active CN220570423U (zh) | 2023-03-22 | 2023-04-28 | 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
CN202310493687.6A Pending CN117458772A (zh) | 2023-03-22 | 2023-04-28 | 过液件、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
CN202310493691.2A Pending CN117254621A (zh) | 2023-03-22 | 2023-04-28 | 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
CN202321043279.2U Active CN220172968U (zh) | 2023-03-22 | 2023-04-28 | 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8)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043236.4U Active CN220673495U (zh) | 2023-03-22 | 2023-04-28 | 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
CN202321043242.XU Active CN220566283U (zh) | 2023-03-22 | 2023-04-28 | 电子水泵和车辆 |
CN202321043257.6U Active CN220566300U (zh) | 2023-03-22 | 2023-04-28 | 电子水泵和车辆 |
CN202310493675.3A Pending CN117458771A (zh) | 2023-03-22 | 2023-04-28 | 机壳组件、动力装置和车辆 |
CN202321043327.8U Active CN220172995U (zh) | 2023-03-22 | 2023-04-28 | 过液件、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
CN202321043344.1U Active CN220570423U (zh) | 2023-03-22 | 2023-04-28 | 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
CN202310493687.6A Pending CN117458772A (zh) | 2023-03-22 | 2023-04-28 | 过液件、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
CN202310493691.2A Pending CN117254621A (zh) | 2023-03-22 | 2023-04-28 | 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9) | CN220673495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499279A (zh) * | 2024-07-16 | 2024-08-16 | 江苏真来福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汽车水泵 |
-
2023
- 2023-04-28 CN CN202321043236.4U patent/CN220673495U/zh active Active
- 2023-04-28 CN CN202321043242.XU patent/CN220566283U/zh active Active
- 2023-04-28 CN CN202321043257.6U patent/CN220566300U/zh active Active
- 2023-04-28 CN CN202310493675.3A patent/CN117458771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4-28 CN CN202321043327.8U patent/CN220172995U/zh active Active
- 2023-04-28 CN CN202321043344.1U patent/CN220570423U/zh active Active
- 2023-04-28 CN CN202310493687.6A patent/CN117458772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4-28 CN CN202310493691.2A patent/CN117254621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4-28 CN CN202321043279.2U patent/CN220172968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58772A (zh) | 2024-01-26 |
CN220673495U (zh) | 2024-03-26 |
CN117254621A (zh) | 2023-12-19 |
CN117458771A (zh) | 2024-01-26 |
CN220570423U (zh) | 2024-03-08 |
CN220566300U (zh) | 2024-03-08 |
CN220566283U (zh) | 2024-03-08 |
CN220172995U (zh) | 2023-1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70009778A1 (en) | Electrically driven pump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220172968U (zh) | 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 |
CN106337824B (zh) | 一种新型带永磁无刷电机系统的蜗壳离心风机 | |
CN203691125U (zh) | 一种永磁电机及使用该电机的水泵 | |
CN111342586B (zh) | 电机、动力总成和汽车 | |
CN214533727U (zh) | 一种磁悬浮离心鼓风机风冷系统 | |
CN113898612A (zh) | 一种微型离心式屏蔽电泵 | |
CN111594486A (zh) | 一种离心风扇及终端 | |
CN114919398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多合一电驱总成冷却系统 | |
CN212337657U (zh) | 一种水泵电机用电机轴 | |
CN220510878U (zh) | 机壳组件、动力装置和车辆 | |
CN214661084U (zh) | 一种磁悬浮离心鼓风机主动式风冷系统 | |
CN220570380U (zh) | 骨架、动力装置和车辆 | |
CN107040090B (zh) | 叶轮组件、集成式电机和家用电器 | |
CN103795177A (zh) | 一种永磁电机及使用该电机的水泵 | |
CN118686810A (zh) | 电子水泵和车辆 | |
CN219672928U (zh) | 电子水泵和车辆 | |
CN208939708U (zh) | 电机端盖及具有其的电机 | |
CN112928849A (zh) | 电机风罩、电机 | |
CN220726659U (zh) | 降低水泵压力脉动的蜗壳式泵盖及电子水泵 | |
CN220890577U (zh) | 模块化扇叶模组及风扇 | |
CN220987923U (zh) | 干发装置的手柄内壳、干发装置的机身结构以及干发装置 | |
CN215072006U (zh) | 一种电机散热组件 | |
CN218293921U (zh) | 一种挂脖式风扇 | |
CN220510879U (zh) | 液冷散热壳体及电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