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93356B - 插口件、使用该插口件的连接器、以及用于该连接器的插头件 - Google Patents
插口件、使用该插口件的连接器、以及用于该连接器的插头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93356B CN105493356B CN201380079231.XA CN201380079231A CN105493356B CN 105493356 B CN105493356 B CN 105493356B CN 201380079231 A CN201380079231 A CN 201380079231A CN 105493356 B CN105493356 B CN 10549335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cket piece
- socket
- piece
- plug
- piece 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148 ester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35—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with opposite contact points, e.g. C bea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包括:立起部(50d),其朝向插头件(1)延伸;以及卡止片部(50e),其是从立起部(50d)的上端部弯曲且与立起部(50d)的上端部连续的部分,且将安装于插头件(1)的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的被卡止部(20e)卡止。插口件壳体(60)包括被覆部(60e),该被覆部(60e)以覆盖卡止片部(50e)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且限制卡止片部(50e)的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电子部件彼此电连接的插口件、使用该插口件的连接器、以及用于该连接器的插头件。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将电子部件彼此电连接而使用连接器。连接器通过设于插口件的端子与设于插头件的端子接触而获得电连接。上述的插头件与插口件通过插头件侧保持配件与插口件侧保持配件而被相互卡止。关于上述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卡止片部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被卡止部卡止。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655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考虑内置了以往的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由于掉落而与地面发生碰撞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以从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卡止片部拔出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被卡止部的方式作用力。由此,前端弯曲的悬臂梁发生翘曲,因此卡止片部移动。其结果是,存在插头件侧保持配件从插口件侧保持配件脱离的情况。即,产生在不应该解除卡止的状况下插口件侧保持配件对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卡止被解除这样的问题。
于是,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在不应该解除卡止的状况下解除了插口件侧保持配件对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卡止这种现象的插口件、使用该插口件的连接器、以及用于该连接器的插头件。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包括插口件侧端子且与插头件电连接,所述插头件包括与所述插口件侧端子接触的插头件侧端子。所述插口件具备:插口件壳体,其安装有所述插口件侧端子;以及插口件侧保持配件,其安装于所述插口件壳体。所述插口件侧保持配件包括:立起部,其朝向所述插头件延伸;以及卡止片部,其是与所述立起部的上端部连续且从所述立起部的上端部弯曲的部分,且将安装于所述插头件的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被卡止部卡止。所述插口件壳体包括被覆部,所述被覆部以覆盖所述卡止片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且限制所述卡止片部的移动。
优选所述立起部的下端部通过焊料固定在电路布线基板上。在该情况下,优选所述被覆部设置在防止熔融的所述焊料沿着所述立起部的表面而爬升至所述卡止片部的位置处。
所述插口件壳体也可以整体具有实质上长方体形状。所述插口件侧保持配件也可以具备:中央部,其以在所述插口件壳体的侧面露出的方式设置;臂部,其以在所述插口件壳体的正面露出的方式从所述中央部延伸至所述正面的规定位置处。所述插口件侧保持配件也可以具备腿部,其从所述中央部沿着所述插口件壳体的底面延伸,且从所述插口件壳体的正面突出。在上述情况下,优选所述腿部通过其他的焊料固定在所述电路布线基板上。
所述插口件壳体也可以整体具有实质上长方体形状。所述插口件侧保持配件也可以具备:中央部,其以在所述插口件壳体的侧面露出的方式设置;以及臂部,其以在所述插口件壳体的正面露出的方式从所述中央部延伸至所述正面的规定位置处。另外,所述立起部也可以从所述臂部的前端部朝向所述插头件延伸。所述卡止片部也可以在从所述立起部的上端部朝向所述长方体的内侧弯曲的同时贯穿所述被覆部,且向所述插口件壳体的缘部的内侧的空间突出。
所述插口件侧保持配件也可以通过镶嵌成形而安装于所述插口件壳体。在该情况下,所述被覆部优选通过所述镶嵌成形而与所述插口件壳体中的所述被覆部以外的部分一体地形成。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具备上述任一方案所记载的插口件、以及与所述插口件电连接的插头件。
本发明的插头件在上述的连接器中使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在不应该解除卡止的状况下解除了插口件侧保持配件对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卡止这种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头件的第一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头件的第二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的第一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的第二立体图。
图5是沿V-V线剖开图1及图2中的插头件时的插头件的剖视图、以及沿V-V线剖开图3及图4中的插口件时的插口件的剖视图,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头件与插口件要嵌合前的状态的图。
图6是沿V-V线剖开图1及图2中的插头件时的插头件的剖视图、以及沿V-V线剖开图3及图4中的插口件时的插口件的剖视图,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头件与插口件嵌合后的状态的图。
图7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侧端子与第一比较例的插口件侧端子进行比较的插口件以及电路布线基板的剖视图。
图8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侧端子与第二比较例的插口件侧端子进行比较的插口件以及电路布线基板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插口件侧端子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的插口件侧端子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三例的插口件侧端子的主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插口件侧端子的主视图。
图13是示出能够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第四例、第五例以及第六例的插口件侧端子的倾斜部与比较例的插口件侧端子的圆弧状部进行对比的图。
图14是沿XIV-XIV线剖开图1及图2中的插头件时的插头件的剖视图、以及沿XIV-XIV线剖开图3及图4中的插口件时的插口件的剖视图,是示出插头件与插口件要嵌合前的状态的图。
图15是沿XIV-XIV线剖开图1及图2中的插头件时的插头件的剖视图、以及沿XIV-XIV线剖开图3及图4中的插口件时的插口件的剖视图,是示出插头件与插口件嵌合后的状态的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插头件的主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插头件的俯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插头件的仰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插头件的侧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头件侧端子的第一立体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头件侧端子的第二立体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头件侧端子的第三立体图。
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头件侧端子的第四立体图。
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头件侧端子的主视图。
图2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头件侧端子的俯视图。
图2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头件侧端子的仰视图。
图2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头件侧端子的左侧视图(插头件的内侧)。
图2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头件侧端子的右侧视图(插头件的外侧)。
图2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插口件的主视图。
图3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插口件的俯视图。
图3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插口件的仰视图。
图3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插口件的侧视图。
图3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插口件的第一立体图。
图3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插口件的第二立体图。
图3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插头件中的插头件侧端子彼此之间的间距与插头件侧端子和插头件侧保持配件之间的间距的关系、以及对置的插头件侧端子的被卡止部彼此的间隔与对置的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被卡止部彼此的间隔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3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插口件中的插口件侧端子彼此之间的间距与插口件侧端子和插口件侧保持配件之间的间距的关系、以及对置的插口件侧端子的卡止片部彼此的间隔与对置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卡止片部彼此的间隔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3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侧端子的第一立体图。
图3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侧端子的第二立体图。
图3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侧端子的第三立体图。
图4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侧端子的第四立体图。
图4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侧端子的主视图。
图4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侧端子的俯视图。
图4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侧端子的仰视图。
图4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侧端子的左侧视图(插口件的外侧)。
图4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侧端子的右侧视图(插口件的内侧)。
图4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第一立体图。
图4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第二立体图。
图4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第三立体图。
图4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第四立体图。
图5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主视图。
图5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俯视图。
图5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仰视图。
图5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后视图。
图5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侧视图。
图5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插口件侧端子的第一立体图。
图5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插口件侧端子的第二立体图。
图5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插口件侧端子的第三立体图。
图5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插口件侧端子的第四立体图。
图5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插口件侧端子的主视图。
图6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插口件侧端子的俯视图。
图6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插口件侧端子的仰视图。
图6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插口件侧端子的左侧视图(插口件的外侧)。
图6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插口件侧端子的右侧视图(插口件的内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使用插口件的连接器、以及用于连接器的插头件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假定用于将作为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的电子设备中的电路布线基板彼此电连接。但是,本发明的连接器只要是在电子设备中使用的连接器,则也可以用于任意部件彼此的电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具备插头件和插口件。插头件是预先与电子设备内某一电路布线基板、即印制布线基板(Printed Circuit Board)上的导体布线图案电连接的部件。插口件是预先与其他电路布线基板上的导体布线图案电连接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插头件以及插口件也可以是与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电连接的部件。
参照图1和图2,对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插头件1进行说明。
插头件1具有被称为连接头(post)的金属制的插头件侧端子10、金属制的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以及树脂制的插头件壳体30。插头件侧端子10的特定的一部分向外部露出。插头件侧端子10的特定的一部分以外的部分通过镶嵌成形而安装于插头件壳体30。关于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其特定的一部分也向外部露出,另一方面,其特定的一部分以外的部分也通过镶嵌成形而安装于插头件壳体30。
关于插头件1的尺寸,图1所示的宽度W1以及长度L1分别是1.50mm以及5.15mm。图1所示的插头件侧端子10彼此之间的间距P1是0.35mm。以后,将由图1所示的宽度W1确定的方向称为插头件的宽度方向,并且将由图1所示的长度L1确定的方向称为插头件的长度方向。
插头件壳体30通过树脂成形而制造,且为绝缘体。如图1和图2所示,插头件壳体30具有各面为大体矩形的板形状的外形,换言之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外形。在插头件壳体30的一方的主表面的中央处形成有凹部。中央的凹部由底面部30a、两个缘部30b、以及两个缘部30c形成。两个缘部30b分别沿插头件1的长度方向延伸,即沿矩形的长边方向延伸,且相互对置。两个缘部30c分别沿插头件1的宽度方向延伸,即沿矩形的短边方向延伸,且它们相互对置。上述的中央的凹部构成比插头件壳体30的大致长方体的外形小一圈的大致长方体的空间。在缘部30c形成有凹部30d。
插头件侧端子10通过金属成形而制造,且为导电体。如后所述,插头件侧端子10的一端预先与设置在电路布线基板上的导体布线图案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插头件侧端子10从缘部30b的外表面上的规定位置延伸至缘部30b的前端部,并且沿着缘部30b的前端部的表面弯曲。另外,插头件侧端子10沿着缘部30b的内表面从缘部30b的前端部延伸至底面部30a与缘部30b的接合部,并且在弯曲的同时贯穿该接合部。此外,贯穿了接合部的插头件侧端子10从插头件壳体30的正面(或背面)突出。在后面将详细叙述插头件侧端子10的形状。
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由与插头件侧端子10相同的金属形成。其中,由于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用于与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卡合,因此从材料强度的观点而非作为导电体的功能的观点来看,由金属形成。如图1和图2所示,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具有与插头件侧端子10相同的形状。具体而言,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从具有与缘部30b类似的形状的缘部30e的外表面的规定位置延伸至缘部30e的前端部,并且沿着缘部30e的前端部的表面弯曲。另外,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沿着缘部30e的内表面从缘部30e的前端部延伸至底面部30a与缘部30e的接合部,并且在弯曲的同时贯穿该接合部。此外,贯穿了接合部的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从插头件壳体30的正面(或背面)突出。在后面将详细叙述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插头件侧端子10以及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均是通过使作为母材的金属制的板材弯曲而形成的。
接着,参照图3和图4,对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插口件2进行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插口件2具有被称为触头的金属制的插口件侧端子40、金属制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以及树脂制的插口件壳体60。插口件侧端子40的特定的一部分向外部露出,另一方面,其特定的一部分以外的部分通过镶嵌成形而安装于插口件壳体60。关于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其特定的一部分也向外部露出,另一方面,其特定的一部分以外的部分也通过镶嵌成形而安装于插口件壳体60。
关于插口件2的尺寸,图3所示的宽度W2以及长度L2分别是1.70mm以及5.85mm。图3所示的插口件侧端子40彼此之间的间距P2是0.35mm。以后,将由图3所示的宽度W2确定的方向称为插口件的宽度方向,另外,将由长度L2确定的方向称为插口件的长度方向。
插口件壳体60通过树脂成形而制造,且为绝缘体。如图3和图4所示,插口件壳体60具有各面为大体矩形的板形状的外形,即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外形。插口件壳体60具有沿着长方形的四个边的框状空间60a。框状空间60a由两个缘部60c和两个缘部60d围成。两个缘部60c分别沿插口件的长度方向延伸,即沿矩形的长边方向延伸,且相互对置。两个缘部60d分别沿插口件的宽度方向延伸,即沿矩形的短边方向延伸,且相互对置。框状空间60a包围位于中央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岛部60b。在岛部60b上设置有切口部60b1。另外,在缘部60c上设置有切口部60c1。切口部60b1和切口部60c1与插口件2的底面侧的切口60f连续。
插口件侧端子40通过金属成形而制造,且为导电体。如图3和图4所示,插口件侧端子40遍及切口部60b1、框状空间60a、切口部60f、以及切口部60c1而设置。此外,插口件侧端子40从缘部60c突出。在后面将详细叙述插口件侧端子40的形状。
如图3和图4所示,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的一部分是用来提高插口件壳体60的强度而被安装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由金属形成。需要说明的是,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与插口件侧端子40可以由相同的金属形成。其中,从强度的观点而非作为导电体的观点来看,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由金属形成。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覆盖沿着插口件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插口件壳体60的侧面。另外,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覆盖沿着插口件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插口件壳体60的正面及背面的一部分。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的一部分贯穿插口件壳体60的缘部60c。具体而言,从外部朝向内部贯穿后述的被覆部60e的下侧的插口件壳体60的一部分,并向框状空间60a突出。在后面将详细叙述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插口件侧端子40以及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均是通过使作为母材的金属制的板材弯曲而形成的。
接着,参照图5和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20的插头件1以及插口件2详细进行说明。在图5和图6中,实施方式的插头件1以及插口件2固定于电路布线基板70。然而,本发明的插头件以及插口件也包括分别固定于电路布线基板前的状态的插头件以及插口件。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的插头件1与插口件2嵌合时的连接器120的厚度T是0.60mm。以后,将由图6的厚度T确定的方向称为连接器的厚度方向。
在图5和图6中,示出通过焊料180固定在电路布线基板170的导体布线图案175上的插头件1。但是,如上所述,插头件1也可以与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电连接。
根据图5所示的插头件1的剖视图可知,具有相同形状的两个插头件侧端子10以相互对置的方式安装在插头件壳体30上。另外,根据图5所示的插口件2的剖视图可知,具有相同形状的两个插口件侧端子40也以相互对置的方式安装在插口件壳体60上。当插头件1被嵌入到插口件2时,如图6所示,导电性的插头件侧端子10与导电性的插口件侧端子40接触。由此,形成电流能够在插头件侧端子10与插口件侧端子40之间流动的状态。即,插头件1与插口件2被电连接。
接着,参照图5和图6,对插头件侧端子10进行说明。
插头件侧端子10具备从插头件壳体30的正面或背面(图5和图6中为侧面)突出的突出部10a。突出部10a通过焊料180固定在电路布线基板170的导体布线图案175上。然而,本发明的插头件为突出部10a未被固定于任一构件的状态,但也包括突出部10a预先固定于导体布线图案175的插头件。根据图5可知,突出部10a的上表面相对于插头件壳体30的上表面、即底面部30a的外表面平行地延伸。
插头件侧端子10具备与突出部10a连续的内侧部10b。内侧部10b在弯曲的同时贯穿插头件壳体30的底面部30a与缘部30b的接合部,且沿着缘部30b的内表面延伸至缘部30b的前端部。
插头件侧端子10具备在内侧部10b的内侧表面上形成的V槽10c、即V凹口(notch)。在V槽10c中嵌入后述的插口件侧端子40的圆弧状突起部40k。
插头件侧端子10具备与内侧部10b的一端连续的前端部10d。前端部10d沿着插头件壳体30的缘部30b的前端的形状弯曲。
插头件侧端子10具备与前端部10d连续的被卡止部10e。对比图5和图6可知,在将插头件侧端子10嵌入到插口件侧端子40时,被卡止部10e向比作为台阶部的卡止部40d靠里侧的部位插入。因此,在将插头件侧端子10从插口件侧端子40拔出时,被卡止部10e与卡止部40d抵接。即,插头件侧端子10的被卡止部10e被插口件侧端子40的卡止部40d卡止。因此,抑制了插头件侧端子10从插口件侧端子40中拔出。即,仅是施加比规定值小的外力的话,无法将插头件侧端子10从插口件侧端子40中拔出。另一方面,在施加规定值以上的较大的外力时,能够将插头件侧端子10从插口件侧端子40中拔出。即,插头件侧端子10的被卡止部10e以及插口件侧端子40的卡止部40d构成通过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外力而能够解除相互的卡止的锁定机构。
此外,插头件侧端子10具备经由被卡止部10e而与前端部10d连续且沿着缘部30b的外表面延伸的外侧部10f。
接着,参照图5和图6对插口件侧端子40进行说明。
插口件侧端子40具备从插口件壳体60的正面或背面(图5和图6中的侧面)突出的根部40a。根部40a通过焊料80固定在电路布线基板70的导体布线图案75上。然而,本发明的插口件为根部40a未固定于任一构件的状态,但也包括根部40a预先固定于导体布线图案75的插口件。根部40a的下表面沿着电路布线基板70的主表面M延伸,且位于与插口件壳体60的底面相同的平面内。
插口件侧端子40具备从根部40a立起且以与电路布线基板70分离的方式延伸的立起部40b。立起部40b从根部40a弯曲而进入切口部60c1内,并沿着缘部60c的内表面延伸。
插口件侧端子40具备一端与立起部40b的上端连续的翻转U字状部40c。翻转U字状部40c具有字符“U”上下颠倒配置的形状。
插口件侧端子40具备与翻转U字状部40c的另一端连续的卡止部40d。如上所述,在将插头件侧端子10从插口件侧端子40拔出时,卡止部40d作为抑制被卡止部10e的移动的部分发挥功能。即,插口件侧端子40的卡止部40d与插头件侧端子10的被卡止部10e抵接,从而能够将被卡止部10e卡止。插口件侧端子40的卡止部40d以及插头件侧端子10的被卡止部10e构成通过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外力而能够解除卡止的锁定机构。
卡止部40d可以通过使插口件侧端子40的厚度局部不同的母材的轧制来制造,但也可以通过使插口件侧端子40的母材在厚度方向上弯曲成形来制造。
插口件侧端子40具有与卡止部40d连续且与立起部40b大致平行地延伸的下降部40e。
插口件侧端子40具备与下降部40e的下端连续的倾斜部40f。倾斜部40f以随着从下降部40e的下端朝向电路布线基板70的主表面M而与立起部40b分离的方式相对于主表面M倾斜。具体而言,倾斜部40f沿着相对于电路布线基板70的主表面M呈规定角度交叉的倾斜面S延伸。因此,倾斜部40f位于与焊料80分离规定距离的位置处。
如图6所示,插口件侧端子40具备与倾斜部40f连续的对置部40z。对置部40z包含以下说明的平坦部40g、第一倾斜部40h、圆弧状部40i、第二倾斜部40j、圆弧状突起部40k、以及前端部401。对置部40z具体而言如下所述。
对置部40z具备与倾斜部40f的下端连续的平坦部40g。如图5所示,平坦部40g以与下降部40e分离的方式沿着电路布线基板70的主表面M延伸。但是,平坦部40g无需与主表面M平行。平坦部40g是为了增大后述的弹簧部的弹簧长度而设置的。
如图6所示,对置部40z具备与平坦部40g连续且沿着相对于电路布线基板70的主表面M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倾斜部40h。第一倾斜部40h以随着与电路布线基板70分离而与下降部40e分离的方式延伸。第一倾斜部40h与圆弧状部40i连续。圆弧状部40i是以与下降部40e分离的方式突出的弯曲部。圆弧状部40i与沿着相对于电路布线基板70的主表面M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倾斜部40j连续。第二倾斜部40j以随着与电路布线基板70分离而接近下降部40e的方式延伸。因此,第二倾斜部40j位于第一倾斜部40h的上方。
如图6所示,对置部40z具备一端与第二倾斜部40j的上端连续的圆弧状突起部40k。如图6所示,圆弧状突起部40k嵌入到插头件侧端子10的V槽10c中。圆弧状突起部40k的另一端与前端部401连续。前端部401与第二倾斜部40j大致平行地延伸。根据图5和图6可知,对置部40z(40g、40h、40i、40j、40k、401)与倾斜部40f的下端连续,且整体与下降部40e对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插头件1与插口件2嵌合时,如图6所示,插头件侧端子10被插入到翻转U字状部40c与圆弧状突起部40k之间。此时,下降部40e、倾斜部40f、平坦部40g、第一倾斜部40h、圆弧状部40i、第二倾斜部40j、圆弧状突起部40k、以及前端部401一体地作为弹簧部发挥功能。弹簧部(40e、40f、40g、40h、40i、40j、40k、401)在插头件侧端子10的凸部插入到插口件侧端子40的凹部时发生弹性变形。由此,下降部40e以及翻转U字状部40c这两部分与圆弧状突起部40k之间的距离增大。此时,插头件侧端子10的被卡止部10e被插入到比插口件侧端子40的卡止部40d靠下方的位置处。由此,插口件侧端子40的圆弧状突起部40k嵌入到插头件侧端子10的V槽10c中。
在插头件侧端子10与插口件侧端子40嵌合的状态下,发生了弹性变形的弹簧部产生回复力。借助该回复力,圆弧状突起部40k将插头件侧端子10分别按压到下降部40e以及翻转U字状部40c上。由此,插头件侧端子10被插口件侧端子40夹持。此时,插头件侧端子10分别与插口件侧端子40的翻转U字状部40c、下降部40e、以及圆弧状突起部40k接触。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插头件侧端子10的外侧部10f在接触点C1与插口件侧端子40的翻转U字状部40c接触。插头件侧端子10的前端部10d在接触点C2与插口件侧端子40的下降部40e接触。另外,插头件侧端子10的V槽10c在接触点C3与插口件侧端子40的圆弧状突起部40k接触。即,插头件侧端子10与插口件侧端子40在多个接触点接触。因此,插头件侧端子10与插口件侧端子40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较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弹簧部的弹性变形,有时除了接触点C1、C2、以及C3以外,平坦部40g与第一倾斜部40h之间的交界部在接触点C4与电路布线基板70接触。
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头件侧端子10与插口件侧端子40在多个接触点相接。然而,本发明的插头件侧端子与插口件侧端子例如也可以仅在插头件侧端子的内侧面与插口件侧端子的对置部之间的一个接触点接触。
接着,使用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倾斜部与比较例的圆弧状部R进行比较。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口件2中,图7中以实线示出的倾斜部40f分别与下降部40e以及平坦部40g连续。另一方面,在比较例的插口件中,代替倾斜部40f,图7中以想像线示出的圆弧状部R分别与下降部40e以及平坦部40g连续。若对两者进行比较,则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部40f与焊料80之间的距离d2大于比较例的圆弧状部R与焊料80之间的距离d1。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部40f与比较例的圆弧状部R相比,降低了熔融的焊料80固着到插口件侧端子40的根部40a以外的部分的可能性。其结果是,即便减小立起部40b与下降部40e之间的距离d4,或者即便减小立起部40b的外侧面与翻转U字状部40c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d3,也能够降低熔融的焊料80固着到倾斜部40f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因焊料80的固着而引起的弹簧部(40e、40f、40g、40h、40i、40j、40k、401)的功能下降的可能性。
根据以上可知,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部40f与圆弧状部R相比,能够减小插口件的宽度尺寸W2(图3和图6的宽度尺寸W2)或尺寸d5(参照图7)。因此,能够减小连接器120的宽度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侧端子40中,立起部40b与下降部40e之间的距离d4比插口件侧端子40的母材的厚度小。换言之,间隙dx的宽度比翻转U字状部40c的一端的厚度t1以及另一端的厚度t2都小。该母材的厚度是指,对插口件侧端子40进行加工前的板状构件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8所示,通过设置较长的倾斜部40x,能够使倾斜部40x与焊料80之间的距离d2变得非常大。然而,由于下降部40e以及平坦部40g变得非常短,因此弹簧部(40e、40f、40g、40h、40i、40j、40k、401)的弹簧长度变短。另外,用于容纳插头件侧端子10的空间变小。
上述的倾斜部40f优选由构成被两个平行平面夹持的部分的平坦部构成。其原因是,若倾斜部40f是平坦部,则能够简化倾斜部40f的构造,并且能够尽可能增大倾斜部40f与焊料80之间的距离d2。
如图9~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部40f的倾斜面S与电路布线基板70的主表面M所成的倾斜角优选在约25°~约65°的范围内。其原因是,能够使从焊料80到倾斜部40f的距离比从焊料80到图12所示的比较例的圆弧状部R(参照图7)的距离大。以下对该原因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在从电路布线基板70的主表面M起高度为H=0.10mm的位置处,即在通常使用的焊料掩模的厚度的上表面的位置处,将从立起部40b的内侧面到倾斜面S(或者对应的圆弧状部R的部分)的距离设为K。对图9~图11的各个倾斜部40f的距离K与图12的圆弧状部R的距离K进行对比。需要说明的是,图9~图11中的各个点O示出与图12的圆弧状部R的圆弧的起点O相同的位置。
图9是示出电路布线基板70的主表面M与倾斜面S所成的角的角度X为45°的情况下的插口件侧端子40的图。图9中的倾斜部40f的情况下的距离K为0.095mm,该距离K比图12中的比较例的圆弧状部R的距离K即0.076mm大。
图10是示出电路布线基板70的主表面M与倾斜面S所成的角的角度X为25°的情况下的插口件侧端子40的图。图10中的倾斜部40f的情况下的距离K为0.100mm,该距离K比图12中的比较例的圆弧状部R的距离K即0.076mm大。
图11是示出电路布线基板70的主表面M与倾斜面S所成的角的角度X为65°的情况下的插口件侧端子40的图。图11中的倾斜部40f的情况下的距离K为0.079mm,该距离K比图12中的比较例的圆弧状部R的距离K即0.076mm大。
根据以上可知,当图9~图11所示的角度x过大时,倾斜部40f的距离K会比圆弧状部R的距离K小,因此产生焊料80固着到倾斜部40f的可能性。其结果是,无法减小立起部40b的外侧面与下降部40e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d3(参照图7),因此,无法减小插口件侧端子40的宽度尺寸W2(参照图3和图6)。因此,优选角度x为65°以下。另一方面,当使上述的角度x过小时,插口件侧端子4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会变大,因此在该情况下,也无法减小插口件2的宽度尺寸W2(参照图3和图6)。因此,优选角度x为25°这种程度以上。然而,只要能够减小插口件2的宽度尺寸W2(参照图3和图6),则角度x也可以为25°~65°的范围外的值。
参照图13,对实施方式的倾斜部40f以外的本发明的倾斜部进行说明。在此,假定分别与下降部40e以及平坦部40g连续的比较例的圆弧状部R。在该比较例的圆弧状部R中,假定斜率、即正切值(tangent)从下降部40e经圆弧状部R至平坦部40g连续地变化。
图9~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倾斜部40f是从下降部40e的下端沿着倾斜面S延伸的平坦部。然而,本发明的倾斜部只要整体上沿着相对于主表面M的倾斜面S延伸,则也可以具有任意的形状。换言之,只要倾斜面S的起点与终点位于倾斜面S上,则在倾斜面S的起点与终点之间,本发明的倾斜部也可以包含不位于倾斜面S上的突出部。但是,在本发明中,从防止焊料固着于倾斜部的观点来看,需要使从焊料到倾斜部的距离比上述比较例中的从焊料到圆弧状部R的距离大。
另外,就本发明的倾斜部而言,相比以与焊料分离的方式突出而更优选朝向焊料突出。其原因是,在倾斜部以与焊料分离的方式突出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确保容纳插头件侧端子10的空间。但是,只要能够确保容纳插头件侧端子10的空间,则即便是以与焊料80分离的方式突出的倾斜部,也包含在本发明的倾斜部中。这是因为,只要以与焊料80分离的方式突出的倾斜部也是整体上沿着倾斜面延伸,则能够实现本发明的防止焊料固着于倾斜部这一目的。
以下对由平坦部构成的倾斜部以外的本发明的倾斜部的形状的示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倾斜部也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朝向焊料突出的弯折部。在该情况下,本发明的倾斜部通过经由一个以上的弯折部连续的多个平坦部的组合而构成。例如,如图13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倾斜部的多个平坦部的组合也可以包括以朝向焊料80突出的方式经由弯折部而设置的平坦部40f1与平坦部40f2的组合。只要构成本发明的倾斜部的多个平坦部的组合位于与比较例的圆弧状部R相比远离焊料80的位置处,则可以是任意的组合。这是因为,只要多个平坦部的组合位于与比较例的圆弧状部R相比远离焊料80的位置处,则能够获得抑制焊料80固着于多个平坦部的组合的效果。
本发明的倾斜部也可以是朝向焊料80突出的弯曲部。在该情况下,只要本发明的倾斜部整体上沿着将下降部40e的下端与平坦部40g的端部连结的倾斜面S延伸,则可以是具有任意形状的弯曲部。需要说明的是,“弯曲部整体上沿着倾斜面S延伸”是指,弯曲部的起点与终点之间的部分不位于倾斜面S上,但弯曲部的起点与终点位于倾斜面S上。本发明的倾斜部例如也可以是图13所示的弯曲部40f3。其中,在与圆弧状部R的对比中,为了降低焊料80固着于弯曲部40f3的可能性,弯曲部40f3需要具有比圆弧状部R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换言之,需要使从焊料80到弯曲部40f3的距离比从焊料80到圆弧状部R的距离d1大。
另外,只要本发明的倾斜部设置在与上述的圆弧状部R相比远离焊料80的位置处,则也可以具有上述形状以外的形状。例如,本发明的倾斜部也可以通过不同种类的形状部彼此的组合而构成。例如,如图13所示,不同种类的形状部彼此的组合也可以包括两个平坦部40f4和平坦部40f5以及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弯曲部40f6这三个部分。不同种类的形状部彼此的组合并不局限于图13所示的组合。只要作为本发明的倾斜部的不同种类的形状的部分彼此的组合具备至少一个平坦部和至少一个弯曲部,则也可以是任意的组合。在该情况下,只要本发明的倾斜部整体上沿着将下降部40e的下端与平坦部40g的端部连结的倾斜面S延伸,则也可以具有任意的形状。只要不同种类的形状部彼此的组合朝向焊料突出且其起点与终点均位于倾斜面S上,则其起点与终点之间的部分也可以不位于倾斜面S上。
另外,图7所示的立起部40b与下降部40e之间的距离d4优选为插口件侧端子40的母材(加工前的板材)的厚度以下。即,距离d4优选分别在翻转U字状部40c的一端的厚度t1以及另一端的厚度t2以下。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插口件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2(参照图3和图6)或d5(参照图7)变得非常小。
接着,参照图3、图4、图14、图15、图20~图27、图28、图40~图53、以及图54,对本实施方式的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以及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进行说明。
首先,对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具有与插头件侧端子10相同的形状。然而,插头件侧端子10与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在向插头件壳体30的安装上存在不同。
如图14、图15、图20~图27、以及图28所示,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具备通过焊料380固定在电路布线基板170上的导体布线图案375上的突出部20a。突出部20a以其上表面位于与插头件壳体30的上表面、即底面部30a的外表面相同的平面内的方式,从插头件壳体30的正面或背面(图14中为侧面)突出。
如图14、图15、图20~图27、以及图28所示,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具备与突出部20a连续的内侧部20b。内侧部20b在弯曲的同时贯穿插头件壳体30的底面部30a与缘部30e之间的接合部,且沿着缘部30e的内表面延伸至缘部30e的前端部。在内侧部20b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V槽20c、即V凹口。在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的V槽20c内收容有构成插头件壳体30的树脂。
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具备与前端部20d连续的被卡止部20e。如图14、图15、图20~图27、以及图28所示,在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被嵌入到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时,被卡止部20e向比卡止片部50e靠里侧的部位插入。因此,在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从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拔出时,被卡止部20e与卡止片部50e抵接。即,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的被卡止部20e被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的卡止片部50e卡止。因此,能够抑制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从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中拔出。即,仅是施加比规定值小的外力的话,无法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从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中拔出。另一方面,在施加规定值以上的较大的外力时,能够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从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中拔出。简而言之,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的被卡止部20e以及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的卡止片部50e构成通过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外力而能够解除相互的卡止的锁定机构。
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具备经由被卡止部20e而与前端部20d连续且沿着缘部30e的外表面延伸的外侧部20f。
接着,对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进行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具备覆盖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插口件壳体60的侧面的中央部50b。如图3和图4所示,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具备以覆盖插口件壳体60的正面及背面的一部分的方式从中央部50b延伸至规定位置的臂部50c。如图3、图4、图46~图53以及图54所示,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具备以覆盖插口件壳体60的底面的一部分的方式从中央部50b延伸至规定位置的腿部50a。腿部50a从中央部50b沿着插口件壳体60的底面延伸,且具有分别从插口件壳体60的正面及背面突出的部分。
如图3、图4、图46~图53、以及图54所示,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在规定位置处具备从臂部50c的前端部沿插口件壳体60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立起部50d。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具备从立起部50d的前端部朝向矩形的板形状的内侧弯曲的卡止片部50e。
在图14和图15所示的剖视图中,立起部50d与卡止片部50e具有翻转L字而成的形状。立起部50d以及卡止片部50e从下侧进入到缘部60c(参照图3和图4)内,在缘部60c内弯曲而贯穿缘部60c,并向框状空间60a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4所示的腿部50a的突出部分以及立起部50d的下端部这两方通过焊料预先固定在电路布线基板70上。这样,由于插口件2具有两个被钎焊的部分,因此能够被牢固地固定在电路布线基板70上。另外,当立起部50d的下端部通过焊料固定于电路布线基板70时,能够抑制因绕着沿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施加的旋转力而引起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整体的翘曲,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的宽度方向是由图3中的宽度尺寸W2来确定的方向。
在图15中,如箭头Fout所示,存在施加外力而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从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中拔出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的卡止片部50e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的被卡止部20e卡止而限制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的移动。由此,能够抑制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从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脱离。因此,在不应该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从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中拔出的情况下,当在拔出方向上产生比原本的拔出力小的力时,能够抑制意外拔出。例如,在由于包含连接器120的电子设备的掉落等而在连接器120上产生比原本的拔出力小的拔出力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插头件1从插口件2意外脱落。因此,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的卡止片部50e以及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的被卡止部20e构成通过施加规定值以上的较大的外力而能够解除的锁定机构。简而言之,卡止片部50e为了维持插头件1与插口件2之间的电连接状态而发挥功能。
如图14和图15所示,插口件壳体60的缘部60c包含覆盖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的卡止片部50e的至少一部分的被覆部60e。如图15所示,当在被卡止部20e从卡止片部50e脱离的方向上产生拔出力Fout时,被覆部60e在卡止片部50e产生与拔出力对抗的反力Fin。由此,被覆部60e限制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的卡止片部50e向图14以及图15中旋转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的移动。换言之,被覆部60e抑制卡止片部50e以及立起部50d向外侧的移动。即,抑制作为以焊料280为固定端的悬臂梁的翻转L字状部的翘曲。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因翻转L字状部的翘曲而产生的被卡止部20e从卡止片部50e脱离这种意外的卡止解除。具体而言,能够可靠地防止因搭载有连接器120的电子设备的掉落而产生的插头件1与插口件2脱离这种意外的连接器的分离。
另外,如上所述,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在两处通过焊料280固定在电路布线基板70的导体布线图案275上。具体而言,图3、图4、图46~图53、以及图54所示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的腿部50a通过焊料280固定在电路布线基板70的导体布线图案275上。另外,图14、图15、图46~图53、以及图54所示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的臂部50c的前端且立起部50d的下端通过焊料280固定在电路布线基板70的导体布线图案275上。
插口件壳体60的被覆部60e设置在防止熔融的焊料280爬升至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的卡止片部50e的位置处。因此,利用一个被覆部60e而实现防止被卡止部20e从卡止片部50e脱离的效果、以及防止溶融焊料280爬升至立起部50d的表面上的效果这两个效果。
如上所述,插口件侧端子40以及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的一部分通过镶嵌成形而安装于插口件壳体60。被覆部60e通过镶嵌成形而与插口件壳体的被覆部60e以外的部分在同一工序中一体地形成。因此,不增加制造工序就能够形成被覆部60e。
参照图16~图19对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插头件1A进行说明。
另一例的插头件1A具备插头件壳体35来代替插头件壳体30。插头件壳体35具备底面部35a、从底面部35a立起的两个缘部35b、以及从底面部35a立起的两个缘部35c。两个缘部35b分别沿插头件1A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它们相互对置。两个缘部35c分别沿插头件1A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它们相互对置。由底面部35a、两个缘部35b、以及两个缘部35c在插头件壳体35的中央处形成凹部。
另一例的插头件1A与上述的插头件1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头的数量、即插头件侧端子10的数量增多,伴随于此插头件壳体35与上述的插头件壳体30相比变得细长。另外,插头件壳体35与上述的插头件壳体30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容纳与所增加的数量对应的插头件侧端子10的构造。
除了上述的不同点以外,另一例的插头件壳体35具有与上述的插头件壳体30相同的结构。关于插头件壳体30与另一例的插头件壳体35的相同的结构,已经进行了说明,因此在此不重复说明。
图20~图28示出分别安装在插头件1以及插头件1A上的插头件侧端子10(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如上所述,插头件侧端子10与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具有相同的构造。在插头件1以及另一例的插头件1A这两方中,插头件侧端子10以及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的构造相同,且对它们已经进行了说明。因此,在此不重复插头件侧端子10以及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的构造的说明。
除了以上说明的不同点以外,另一例的插头件1A具有与上述的插头件1相同的结构。
参照图29~图36对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插口件2A进行说明。
另一例的插口件2A具备插口件壳体65来代替插口件壳体60。插口件壳体65具有沿着长方形的四个边的框状空间65a。框状空间65a由沿矩形的长边方向延伸且对置的两个缘部65c以及沿矩形的短边方向延伸且对置的两个缘部65d围成。框状空间65a包围位于中央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岛部65b。在插口件2A中,插口件壳体65的被覆部65e限制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的卡止片部50e的移动。
另一例的插口件2A与上述的插口件2的不同之处在于:插口件侧端子40的数量增多,伴随于此插口件壳体65与上述的插口件壳体60相比变得细长。另外,插口件壳体65与上述的插口件壳体60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容纳所增加的数量的插口件侧端子40的切口部。除了上述的不同点以外,另一例的插口件2A具有与上述的插口件2相同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35和图36,对插头件以及插口件各自之中的端子彼此之间的间距以及对置的端子彼此之间的间隔进行说明。
根据图35可知,在另一例的插头件1A中,插头件侧端子10彼此之间的间距均固定为P。另外,插头件侧端子10与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之间的间距为2P。即,插头件侧端子10与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之间的间距成为插头件侧端子10彼此之间的间距的整数倍。此外,插头件侧端子10与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为相同的形状。因此,图5所示的对置的插头件侧端子10的被卡止部10e的外侧缘彼此的间隔H1与图14所示的对置的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的被卡止部20e的外侧缘彼此的间隔H2如图35所示那样是相同的(H1=H2)。因此,插头件侧端子10以及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的设计及制造变得非常容易。因此,能够使用从相同的构件切出插头件侧端子10与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这两方的制造方法。
根据图36可知,插口件侧端子40彼此之间的间距均固定为P。另外,插口件侧端子40与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之间的间距为2P。即,插口件侧端子40与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之间的间距成为插口件侧端子40彼此之间的间距的整数倍。此外,图5所示的对置的插口件侧端子的卡止部40d的内侧缘彼此之间的距离S1与图14所示的对置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的卡止片部50e的内侧缘彼此之间的距离S2如图36所示那样是相同的(S1=S2)。这种插口件侧端子40以及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的构造分别为适于容纳上述的插头件侧端子10以及插头件侧保持配件20的构造。
图37~图45示出分别安装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口件2以及另一例的插口件2A上的插口件侧端子40。在上述的插口件2以及另一例的插口件2A这两方中,插口件侧端子40相同,且对其已经进行了说明。因此,在此不重复插口件侧端子40的说明。
图46~图54示出分别安装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口件2以及另一例的插口件2A上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在上述的插口件2以及另一例的插口件2A这两方中,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相同,且对其已经进行了说明。因此,在此不重复插口件侧保持配件50的说明。
通过上述的另一例的插口件2A,也能够获得与通过上述的插口件2获得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图55~图63示出能分别安装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口件2以及另一例的插口件2A上的另一例的插口件侧端子400。另一例的插口件侧端子400的下降部40e1与上述的插口件侧端子40的下降部40e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与立起部40b对置的面上具有曲面部40e2。另外,另一例的插口件侧端子400的下降部40e1与上述的插口件侧端子40的下降部40e的不同之处在于:曲面部40e2的下侧的部分比上侧的部分厚。
产生上述不同的原因在于,如下述那样在各个部分的制造方法中存在不同。上述的插口件侧端子40的卡止部40d通过母材的轧制成形而形成。另一方面,图55~图63所示的另一例的插口件侧端子400的卡止部40d1通过母材的单纯的弯曲成形而形成。简而言之,由于轧制与弯曲成形的不同而产生上述那样的构造的不同。
包括倾斜部40f在内的插口件侧端子400的除了下降部40e1以及卡止部40d1以外的部分具有与上述的插口件侧端子40的对应的各部分相同的构造。已经进行了上述相同构造的说明。因此,在此不重复插口件侧端子400以及插口件侧端子40中的具有相同构造的部分的说明。
通过上述的另一例的插口件侧端子400也能够获得与通过上述的插口件侧端子40获得的效果几乎相同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一例。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即便在这些实施方式以外,只要是不脱离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则当然可以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变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抑制在不应该解除卡止的状况下解除了插口件侧保持配件对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卡止这种现象的插口件、使用该插口件的连接器、以及用于该连接器的插头件。
Claims (7)
1.一种插口件,其包括插口件侧端子且与插头件电连接,所述插头件包括与所述插口件侧端子接触的插头件侧端子,
所述插口件的特征在于,具备:
插口件壳体,其安装有所述插口件侧端子且整体具有实质上长方体形状,并包括:构成所述长方体的两侧面且分别沿着所述插口件的宽度方向延伸并相互对置的两个宽度方向的缘部、构成所述长方体的正面和背面且分别沿着所述插口件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相互对置的两个长度方向的缘部;以及
插口件侧保持配件,其安装于所述插口件壳体,
所述插口件侧保持配件包括:
在所述宽度方向的缘部设置的中央部;
臂部,其从所述中央部延伸且设置于所述长度方向的缘部;
立起部,其从所述臂部的前端部朝向所述插头件沿着所述插口件壳体的厚度方向延伸;以及
卡止片部,其是从所述立起部的上端部朝向所述长方体的内侧弯曲且与所述立起部的上端部连续的部分,且将安装于所述插头件的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被卡止部卡止,
所述插口件壳体包括被覆部,所述被覆部以覆盖所述卡止片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且限制所述卡止片部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口件,其中,
所述立起部的下端部通过焊料固定在电路布线基板上,
所述被覆部设置在防止熔融的所述焊料沿着所述立起部的表面而爬升至所述卡止片部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口件,其中,
所述插口件侧保持配件还具备腿部,该腿部从所述中央部沿着所述插口件壳体的底面延伸,且从所述插口件壳体的正面突出,
所述腿部通过其他的焊料固定在所述电路布线基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口件,其中,
所述卡止片部贯穿所述被覆部,且向所述插口件壳体的缘部的内侧的空间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口件,其中,
所述插口件侧保持配件通过镶嵌成形而安装于所述插口件壳体,
所述被覆部通过所述镶嵌成形而与所述插口件壳体中的所述被覆部以外的部分一体地形成。
6.一种连接器,其具备: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口件;以及
与所述插口件电连接的插头件。
7.一种插头件,其在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中使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360562.7A CN107968271B (zh) | 2013-10-31 | 2013-10-31 | 插口件、连接器、以及用于该连接器的插头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3/006473 WO2015063817A1 (ja) | 2013-10-31 | 2013-10-31 | ソケット、そのソケットを用いたコネクタ、その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360562.7A Division CN107968271B (zh) | 2013-10-31 | 2013-10-31 | 插口件、连接器、以及用于该连接器的插头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93356A CN105493356A (zh) | 2016-04-13 |
CN105493356B true CN105493356B (zh) | 2018-01-02 |
Family
ID=5300346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79231.XA Active CN105493356B (zh) | 2013-10-31 | 2013-10-31 | 插口件、使用该插口件的连接器、以及用于该连接器的插头件 |
CN201711360562.7A Active CN107968271B (zh) | 2013-10-31 | 2013-10-31 | 插口件、连接器、以及用于该连接器的插头件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360562.7A Active CN107968271B (zh) | 2013-10-31 | 2013-10-31 | 插口件、连接器、以及用于该连接器的插头件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05223B2 (zh) |
EP (1) | EP3065232B1 (zh) |
CN (2) | CN105493356B (zh) |
WO (1) | WO201506381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75476B (zh) * | 2016-04-28 | 2021-06-01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连接器和连接系统 |
JP6703900B2 (ja) * | 2016-06-01 | 2020-06-03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
JP6761736B2 (ja) * | 2016-11-11 | 2020-09-30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807218B2 (ja) * | 2016-11-18 | 2021-01-06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CN118352849A (zh) * | 2019-07-04 | 2024-07-16 | 爱沛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装置 |
CN112864733B (zh) * | 2021-01-15 | 2023-08-25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 | 一种插座用延时通电保护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97041A (en) * | 1989-03-21 | 1990-01-30 | Amp Incorpora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cable terminating cover retention system and a strain relief therefor |
JP3116300B2 (ja) * | 1996-06-21 | 2000-12-11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プリント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 |
JP2005294036A (ja) * | 2004-03-31 | 2005-10-20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207952B2 (ja) * | 2005-12-15 | 2009-01-14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08270085A (ja) * | 2007-04-24 | 2008-11-06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コネクタ |
JP4412347B2 (ja) * | 2007-04-24 | 2010-02-10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接続体 |
JP4809816B2 (ja) * | 2007-08-31 | 2011-11-09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623694B2 (ja) * | 2008-05-12 | 2014-11-12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4784673B2 (ja) * | 2009-03-24 | 2011-10-05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4849145B2 (ja) * | 2009-03-24 | 2012-01-11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ソケットとヘッダの嵌合状態を保持するロック機構を備えた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JP4910201B2 (ja) * | 2009-11-27 | 2012-04-04 | Smk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ロック装置 |
JP5807181B2 (ja) * | 2011-02-07 | 2015-11-10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保持金具、コネクタ接続体およびコネクタ |
JP6044918B2 (ja) | 2011-02-07 | 2016-12-1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ソケットおよびヘッダ |
JP5945766B2 (ja) | 2011-03-08 | 2016-07-0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ならびに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ソケットおよびヘッダ |
JP5935040B2 (ja) * | 2011-08-31 | 2016-06-1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ソケットならびに当該ソケット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JP5884036B2 (ja) * | 2011-08-31 | 2016-03-1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ヘッダならびに当該ヘッダ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JP2013101909A (ja) * | 2011-10-14 | 2013-05-23 | Molex Inc | コネクタ |
-
2013
- 2013-10-31 US US15/022,014 patent/US9705223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0-31 EP EP13896239.4A patent/EP3065232B1/en active Active
- 2013-10-31 WO PCT/JP2013/006473 patent/WO201506381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0-31 CN CN201380079231.XA patent/CN105493356B/zh active Active
- 2013-10-31 CN CN201711360562.7A patent/CN10796827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065232A4 (en) | 2016-10-19 |
CN107968271B (zh) | 2020-05-05 |
US20160226173A1 (en) | 2016-08-04 |
EP3065232A1 (en) | 2016-09-07 |
CN105493356A (zh) | 2016-04-13 |
WO2015063817A1 (ja) | 2015-05-07 |
EP3065232B1 (en) | 2020-09-16 |
CN107968271A (zh) | 2018-04-27 |
US9705223B2 (en) | 2017-07-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93356B (zh) | 插口件、使用该插口件的连接器、以及用于该连接器的插头件 | |
US8979551B2 (en) | Low-profile mezzanine connector | |
CN104733897B (zh) | 电连接器 | |
US11258214B2 (en) | Compact high speed connector | |
US8092254B2 (en) | Wire to board connector with multiple contact points | |
JP6761375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20070054553A1 (en) | Connector, receptacle for connector and plug for connector | |
CN101536267B (zh) | 用于柔性电缆的继电器连接器 | |
JP2018081869A (ja) | コネクタ | |
CN208423285U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107666093A (zh) | 连接器 | |
TWI686018B (zh) | 導電性元件、導電性元件用的板狀構件及導電性元件的製造方法 | |
CN105684223B (zh) | 插座、具备该插座的连接器、以及在该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头 | |
US20130337679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s and assembly thereof with improved guiding structures | |
JP7353123B2 (ja)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
US20230006381A1 (en) | Board-to-board socket an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09994865B (zh) |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
CN209544697U (zh) | 连接器 | |
US20120244734A1 (en) |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floatable grounding pads | |
US9865947B2 (en) | SIM connector | |
JP2002184503A (ja) | 導電部材 | |
KR102321920B1 (ko) |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이를 위한 가이드 부재 장치 | |
CN114498114B (zh) | 连接器结构 | |
JP5939270B2 (ja) | 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 |
TWI816126B (zh) | 電連接器結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