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135727A - 一种换热器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5727A
CN105135727A CN201510634282.5A CN201510634282A CN105135727A CN 105135727 A CN105135727 A CN 105135727A CN 201510634282 A CN201510634282 A CN 201510634282A CN 105135727 A CN105135727 A CN 105135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tube
refrigerant
cavity
im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342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xian Junli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xian Junl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xian Junli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xian Junl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3428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357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35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57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换热器机组,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热力膨胀阀、压缩机热油冷却系统;所述压缩机热油冷却系统包括油冷却器、油分离器;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油分离器的进口相连通,所述油分离器的出口分别与所述冷凝器的冷媒进口、所述进油端相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热力膨胀阀的进口相连通,所述热力膨胀阀的出口分别与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进口、所述进冷媒孔相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冷媒出口、所述出冷媒孔均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相连通。本发明具有热交换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且油冷却效率高、油冷却效果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器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程、石油加工及化工企业中,常用的换热器以板式和管壳式居多,而管壳式换热器又因其应用压力和温度范围广、制造简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而在管壳式换热器中,换热器机组又因其结构简单、造价低、便于清洗等特点,倍受用户的青睐。
作为换热器机组核心的U型管束,其安全性、稳定性直接影响换热器的使用效率。传统的U型管束中的各U型管的管体部呈自由状,相邻管体之间易于晃动、碰撞,造成U型管的损坏,影响换热效果。传统的换热器机组为单U型管束换热器,换热效率有待提高。另外,现有技术的压缩机热油冷却系统通常采用水源能冷却或空气能冷却,采用水源能冷却,热交换效率低、热交换量少。空气能冷却,稳定性差,利用风机提供气流动力,因此增加额风机的消耗功率,同样会降低机组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一种热交换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且油冷却效率高、油冷却效果好的换热器机组。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换热器机组,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热力膨胀阀、压缩机热油冷却系统;所述压缩机热油冷却系统包括油冷却器、油分离器;
所述油冷却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空腔的盘管,所述盘管呈蛇形状沿着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盘管的一端为进油端、所述盘管的另一端为出油端,所述进油端、出油端均伸出至所述壳体外;在所述壳体的外壳上还开设有进冷媒孔、出冷媒孔,所述进冷媒孔、出冷媒孔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腔相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油分离器的进口相连通,所述油分离器的出油口与所述进油端相连通,所述油分离器的出冷媒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冷媒进口相连通,所述出油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热力膨胀阀的进口相连通,所述热力膨胀阀的出口分别与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进口、所述进冷媒孔相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冷媒出口、所述出冷媒孔均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相连通。
优选地:在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油分离器的出油口相连通,所述电磁阀的出油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相连通;在所述油分离器的出油口处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冷凝器、蒸发器均为U型管换热器;所述U型管换热器包括管箱、筒体、端板、U型管束、支撑板、隔板;所述管箱的开口端焊接有所述端板,所述管箱的内壁与所述端板合围成一个空腔结构;所述端板与所述筒体的开口端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筒体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保温层以及内层;所述筒体的内部空腔中设置由若干份所述U型管束矩阵排列的U型管单元;所述U型管单元上间隔套设有若干块与所述U型管单元相垂直的支撑板;所述筒体上开设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端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进管孔、出管孔,所述U型管束中的每一个U型管的进口分别固定在对应的进管孔中,所述U型管束中的每一个U型管的出口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出管孔中;在所述空腔结构中固定有若干个所述隔板,若干个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腔结构分隔为交替排列的进空腔、出空腔,所述进空腔与对应的进管孔相连通,所述出空腔与对应的出管孔相连通;所述冷媒进口与对应的进空腔相连通,所述冷媒出口与对应的出空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U型管束的数量为四份,分布呈两行、两列,所述隔板为三个,所述冷媒进口、冷媒出口均为两个;所述U型管束中的若干根所述U型管的进口均位于出口的上方;三个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腔结构分隔为自上而下、交替排列的两个所述进空腔、两个所述出空腔;同一行的两份所述U型管束中的所有进口通过同一个进空腔与同一个冷媒进口相连通,同一行的两份所述U型管束中的所有出口通过同一个出空腔与同一个冷媒出口相连通;同一列的两份所述U型束中的所有进口分别通过对应的进空腔与相应的冷媒进口相连通,同一列两份所述U型束中的所有出口分别通过对应的出空腔与相应的冷媒出口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支撑孔,所述U型管的进口、出口分别穿过对应的支撑孔。
优选地:在所述支撑孔的内侧嵌入式安装有圆环状弹性密封垫。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筒体外层与内层之间设置有保温层,减少热量的流失,提高热交换效率。在筒体内设置多个矩阵排列的U型管束,提高热交换量。在U型管单元上间隔套设有若干块与所述U型管束相垂直的支撑板,避免相邻U型管管体之间的碰撞,减少晃动,提高使用寿命。在所述支撑孔内侧嵌入式安装有圆环状弹性橡胶垫,使得支撑板与管体之间形成柔性接触,提高安全性。使用机组中的冷媒对压缩机排出的热油进行冷却,提高油冷却效率高。通过设置温度感应器以及电磁阀,当从压缩机排出的热油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温度感应器发出信号驱动电磁阀通电,部分油直接回到压缩机中,避免热油温度下降过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换热器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换热器机组中油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换热器机组中U型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换热器机组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换热器机组中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换热器机组,包括冷凝器1、蒸发器2、压缩机3、热力膨胀阀4、压缩机热油冷却系统;所述压缩机热油冷却系统包括油冷却器5、油分离器6。
所述油冷却器5包括壳体51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51内部空腔的盘管52,所述盘管52呈蛇形状向所述壳体51的轴向延伸;所述盘管52的一端为进油端53、所述盘管的另一端为出油端54,所述进油端53、出油端54均伸出至所述壳体51外;在所述壳体51的外壳上还开设有进冷媒孔55、出冷媒孔56,所述进冷媒孔55、出冷媒孔56与所述壳体1的内部空腔相连通。
所述压缩机3的出口31与所述油分离器6的进口相连通,所述油分离器6的出油口61与所述进油端53相连通,所述油分离器的出冷媒口62与所述冷凝器1的冷媒进口911相连通,所述出油端54与所述压缩机3的进口32相连通;所述冷凝器1的冷媒出口912与所述热力膨胀阀4的进口相连通,所述热力膨胀阀4的出口分别与所述蒸发器2的冷媒进口、所述进冷媒孔55相连通,所述蒸发器2的冷媒出口、所述出冷媒孔56均与所述压缩机3的进口32相连通。
在所述油分离器6与所述压缩机3之间设置有电磁阀7,所述电磁阀7的进油口与所述油分离器6的出油口61连通,所述电磁阀7的出油口与所述压缩机3的进口32相连通;在所述油分离器6的出油口61置有温度传感器8。
所述冷凝器1、蒸发器2均为U型管换热器,所述U型管换热器包括管箱91、筒体92、端板93、U型管束94、支撑板95、隔板96。所述管箱91的开口端焊接有所述端板93,所述管箱91的内壁与所述端板93合围成一个空腔结构;所述端板93与所述筒体92的开口端通过法兰97连接;所述筒体92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921、保温层922以及内层923;所述筒体92的内部空腔中设置由若干份所述U型管束94矩阵排列的U型管单元;所述U型管单元上间隔套设有若干块与所述U型管单元相垂直的所述支撑板95;所述筒体92上开设有进水口924以及出水口925;所述端板93上设置有若干个进管孔931、出管孔932,所述U型管束94中的每一个U型管的进口分别固定在对应的进管孔931中,所述U型管束94中的每一个U型管的出口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出管孔932中;在所述空腔结构中固定有若干个所述隔板96,若干个所述隔板96将所述空腔结构分隔为交替排列的进空腔98、出空腔99,所述进空腔98与对应的进管孔931相连通,所述出空腔99与对应的出管孔932相连通;所述管箱91上设置有若干个冷媒进口911以及冷媒出口912,所述冷媒进口911与对应的进空腔98相连通,所述冷媒出口912与对应的出空腔99相连通。
所述U型管束94的数量为四份,分布呈两行、两列,所述隔板96为三个,冷媒进口911、冷媒出口912均为两个;所述U型管束94中的若干根所述U型管的进口941均位于出口942的上方;三个所述隔板96将所述空腔结构分隔为自上而下、交替排列的两个所述进空腔98、两个所述出空腔99;同一行的两份所述U型管束94中的所有进口通过同一个进空腔98与同一个冷媒进口911相连通,同一行的两份所述U型管束94中的所有出口通过同一个出空腔99与同一个冷媒出口912相连通;同一列的两份所述U型束94中的所有进口分别通过对应的进空腔98与相应的冷媒进口911相连通,同一列两份所述U型束94中的所有出口分别通过对应的出空腔99与相应的冷媒出口912相连通。
所述支撑板95上开设有若干个支撑孔951,所述U型管的进口941、出口942分别穿过对应的支撑孔951。
在所述支撑孔951的内侧嵌入式安装有圆环状弹性密封垫952。
本实施例通过将压缩机3排出的带有热油的冷媒气体流入油分离器6中,进行分离,热油从出油口61流入到进油端53,而冷媒从出冷媒口62流出与从冷凝器1的进水口924流进的低温水进行热交换,低温水吸热,温度升高,并从冷凝器1的出水口925排出;从冷凝器1流出的低温高压冷媒液体经过热力膨胀阀4的作用,形成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一部分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入蒸发器2的U型管中,与从蒸发器2的进水口流进的低温水进行热交换,低温水散热,温度降低,并从蒸发器2的出水口排出;而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吸热后,气化,从蒸发器2的冷媒出口912流出至所述压缩机3的冷媒进口32,循环使用。另一部分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经油冷却器5的进冷媒孔55流入至油冷却器壳体的内部空腔中,与从进油端53流入至盘管52的热油进行热交换,热油散热降温后,从出油端流出,回流至压缩机3中,而吸热气化的冷媒气体从出冷媒孔56排出流出至所述压缩机3的进水口,循环使用。
当从压缩机3排出的热油温度低于设定值时,电磁阀7通电,温度感应器8发出信号驱动电磁阀7通电,避免热油温度下降过快。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换热器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热力膨胀阀、压缩机热油冷却系统;所述压缩机热油冷却系统包括油冷却器、油分离器;
所述油冷却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空腔的盘管,所述盘管呈蛇形状沿着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盘管的一端为进油端、所述盘管的另一端为出油端,所述进油端、出油端均伸出至所述壳体外;在所述壳体的外壳上还开设有进冷媒孔、出冷媒孔,所述进冷媒孔、出冷媒孔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腔相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油分离器的进口相连通,所述油分离器的出油口与所述进油端相连通,所述油分离器的出冷媒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冷媒进口相连通,所述出油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热力膨胀阀的进口相连通,所述热力膨胀阀的出口分别与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进口、所述进冷媒孔相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冷媒出口、所述出冷媒孔均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油分离器的出油口相连通,所述电磁阀的出油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相连通;在所述油分离器的出油口处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蒸发器均为U型管换热器;所述U型管换热器包括管箱、筒体、端板、U型管束、支撑板、隔板;所述管箱的开口端焊接有所述端板,所述管箱的内壁与所述端板合围成一个空腔结构;所述端板与所述筒体的开口端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筒体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保温层以及内层;所述筒体的内部空腔中设置由若干份所述U型管束矩阵排列的U型管单元;所述U型管单元上间隔套设有若干块与所述U型管单元相垂直的支撑板;所述筒体上开设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端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进管孔、出管孔,所述U型管束中的每一个U型管的进口分别固定在对应的进管孔中,所述U型管束中的每一个U型管的出口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出管孔中;在所述空腔结构中固定有若干个所述隔板,若干个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腔结构分隔为交替排列的进空腔、出空腔,所述进空腔与对应的进管孔相连通,所述出空腔与对应的出管孔相连通;所述冷媒进口与对应的进空腔相连通,所述冷媒出口与对应的出空腔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换热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管束的数量为四份,分布呈两行、两列,所述隔板为三个,所述冷媒进口、冷媒出口均为两个;所述U型管束中的若干根所述U型管的进口均位于出口的上方;三个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腔结构分隔为自上而下、交替排列的两个所述进空腔、两个所述出空腔;同一行的两份所述U型管束中的所有进口通过同一个进空腔与同一个冷媒进口相连通,同一行的两份所述U型管束中的所有出口通过同一个出空腔与同一个冷媒出口相连通;同一列的两份所述U型束中的所有进口分别通过对应的进空腔与相应的冷媒进口相连通,同一列两份所述U型束中的所有出口分别通过对应的出空腔与相应的冷媒出口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换热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支撑孔,所述U型管的进口、出口分别穿过对应的支撑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换热器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孔的内侧嵌入式安装有圆环状弹性密封垫。
CN201510634282.5A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换热器机组 Pending CN1051357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34282.5A CN105135727A (zh)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换热器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34282.5A CN105135727A (zh)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换热器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5727A true CN105135727A (zh) 2015-12-09

Family

ID=54721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34282.5A Pending CN105135727A (zh)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换热器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3572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2464A (zh) * 2020-09-30 2022-04-12 浙江同景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冻干设备的冷阱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9634A (ja) * 1993-06-30 1995-01-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圧縮機ユニット
CN202149640U (zh) * 2011-06-24 2012-02-22 大连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螺杆机组的热虹吸油冷却系统
CN203501520U (zh) * 2013-07-29 2014-03-26 武汉新世界制冷工业有限公司 空调用螺杆式冷水机组
CN205037612U (zh) * 2015-09-29 2016-02-17 泗县峻林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机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9634A (ja) * 1993-06-30 1995-01-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圧縮機ユニット
CN202149640U (zh) * 2011-06-24 2012-02-22 大连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螺杆机组的热虹吸油冷却系统
CN203501520U (zh) * 2013-07-29 2014-03-26 武汉新世界制冷工业有限公司 空调用螺杆式冷水机组
CN205037612U (zh) * 2015-09-29 2016-02-17 泗县峻林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机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2464A (zh) * 2020-09-30 2022-04-12 浙江同景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冻干设备的冷阱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0587B (zh) 一种管壳式脉动热管换热器
CN103245226A (zh) 一种小型液化天然气汽化器
CN101655295A (zh) 冷媒换热器
CN205037612U (zh) 一种换热器机组
CN102914087B (zh) 制冷机组的换热系统
CN201764760U (zh) 双介质快速冷却高效换热冷凝器
CN201503175U (zh) 一种带有双层螺旋管体的热交换器
CN105135727A (zh) 一种换热器机组
CN105135911A (zh) 一种u型管换热器
CN201293496Y (zh) 冷媒换热器
CN103968612A (zh) 一种制冷系统中的喷液式热交换器
CN205066242U (zh) 一种釜式满液式蒸发器
CN105241176A (zh) 一种高效冷却塔
CN102980332B (zh) 热回收式壳管式冷凝器
CN205373465U (zh) 换热器
CN210861823U (zh) 一种冷却液体蒸发器
CN201945100U (zh) 壳管式经济器和包含该经济器的制冷机组
CN107631521A (zh) 一种矩形干式管壳式换热器
CN208833041U (zh) 一种空气冷却器
CN107906816A (zh) 冰浆生成热交换装置及冰浆生成方法
CN205037561U (zh) 一种水源能热水器机组
CN202835930U (zh) 中央空调机组壳管式换热器
CN205037562U (zh) 一种空气能热水器机组
CN110701830A (zh) 一种冷却液体蒸发器
CN203687697U (zh) 高压液体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