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107339B - 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7339B
CN105107339B CN201510466897.1A CN201510466897A CN105107339B CN 105107339 B CN105107339 B CN 105107339B CN 201510466897 A CN201510466897 A CN 201510466897A CN 105107339 B CN105107339 B CN 1051073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ay
exhaust gas
organic exhaust
packing material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668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07339A (zh
Inventor
邓杰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Fe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DONGGUAN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Fe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DONGGUAN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Fe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6689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073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07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7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07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73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废气回收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及装置,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有机废气通入填料吸收塔,利用喷淋头对有机废气进行正向喷洒;经过喷淋的有机废气向上穿过填料层,并被向下喷淋的喷淋液二次吸收,得到气液混合物;且喷淋液通过催化生化反应器进行催化氧化、微生物分解而成的溢流液穿过填料层后回落至填料吸收塔底部,使喷淋液中的有机物分解为CO2、H2O或转化为小分子物质;经过喷淋液喷淋吸收后的气液混合物进行除雾处理,然后排出填料吸收塔。该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集喷淋吸收、催化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技术于一体,能同步净化有机废气和喷淋液,具有操作简便、净化效率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废气回收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化工、涂料、家具、玩具、电子、喷涂等行业发展迅速,同时也导致了大量工业有机废气排入大气,严重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同时也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目前,用于处理有机废气的技术较多,常用的有活性碳吸附法、燃烧法、吸收法、等离子法、紫外法和生物法等,每种治理方法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同时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而且不同排放源的废气组成也千差万别。
常规的活性炭吸附技术阻力大、压降高,特别是在液相吸收吸附过程阻力更大,吸附剂易饱和,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再生困难及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燃烧法对有机废气的浓度和排放工况要求较高,只适用于处理浓度较高和连续排放的有机废气,对浓度较低的有机废气,需要添加助燃剂,增加了成本,同时设备操作过程繁琐,燃烧不充分易造成二次污染;单独的吸收法的喷淋液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喷淋液易饱和失去吸收能力,造成对有机废气去除效率不高,且吸收饱和的喷淋液也较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离子法和紫外法在工作过程会产生臭氧,尽管对分解污染物有帮助,但没有消除其产生的臭氧的措施,反令空气污染加剧,且有机废气浓度较高时,处理效率不高,难以达到严格的排放标准;生物法占地面积大,填料易堵塞,需定期更换,脱臭过程难以控制,易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生物菌培养驯化耗时较长,虽运行费用低,但一次投资费用较高。
目前常规的单一技术已经难以使有机废气的排放达到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需要考虑不同技术之间的组合,寻求满足环保要求且性价比更高的组合装置和工艺,推动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种方法及装置,集喷淋吸收、催化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技术于一体,解决了二次污染的问题,具有操作维护简便、净化效率高、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中低浓度情况下的有机废气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有机废气通入填料吸收塔,利用喷淋头对有机废气进行正向喷洒喷淋液,喷淋液吸收有机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
步骤b:经过步骤a喷淋的有机废气向上穿过低阻力填料的填料层,并被向下喷淋的喷淋液二次吸收,得到气液混合物;
且填料吸收塔底部的喷淋液通过催化生化反应器进行催化氧化、微生物分解而成的溢流液穿过填料层后回落至填料吸收塔底部,催化生化反应器内设置有生物填料,使喷淋液中的有机物分解为CO2、H2O或转化为易被微生物分解的小分子物质;
步骤c:经过步骤b喷淋液喷淋吸收后的气液混合物进行除雾处理,然后排出填料吸收塔。
优选地,本发明的有机废气中含有的污染物泛指各种有机物,如醇、酮、醛、羧酸、脂类、胺类、烃类(含芳香烃、卤代烃等)、杂环等挥发性有机物,其含量在0-1g/m3(溶解性有机物为0-10g/m3)。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填料吸收塔设计空塔气速为0.5~3 m/s,填料层采用多面空心球或其他阻力小的亲水填料,填料层的高度按空塔停留时间0.5-3 s计算,为1-6m。
催化生化反应器设计停留时间为1~10h,可采用间歇或连续运行的方式,可设置厌氧、兼氧和好氧等处理过程。配备相应流量的水气混合装置和转子流量计,从填料吸收塔底部通过水气混合装置和转子流量计吸水进入催化生化反应器。
其中,所述生物填料包括悬挂式生物填料和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能催化氧化分解喷淋液中有机物,将有机物分解为CO2、H2O或转化为易被微生物分解的小分子物质,所述悬挂式生物填料包括长条状的远红外生物填料、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高软性填料和立体弹性填料中的至少一种。
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同时具有催化氧化分解有机物和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微量元素的功能,它的关键作用是能加快分解溶于水中的有机物,直接分解为CO2、H2O或转化为易被微生物分解的小分子物质,从而加快降低水中有机物浓度,利于持续吸收废气中的有机物。
其中,长条状的远红外生物填料、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高软性填料和立体弹性填料均为常见的水处理用生物填料。具体地,所述悬挂式生物填料还可以是炭纤维填料。
其中,所述悬挂式生物填料悬挂于所述催化生化反应器,悬挂式生物填料与催化生化反应器的底部形成有间距,所述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设置于所述悬挂式生物填料顶部。
催化生化反应器内每隔10~25cm悬挂远红外生物填料、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立体弹性填料等长条状生物填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悬挂式生物填料上方设置一层10~30cm高的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悬挂式生物填料距催化生化反应器的罐体底部为10~60cm,并于距催化生化反应器顶部设置溢流槽,溢流出来的水回到填料吸收塔;优选地,填料吸收塔底部的水槽内可设置上述各种填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其中,所述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的材料为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天然矿物材料。
其中,所述过渡金属氧化物为锰、钴、钼、铁、锌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天然矿物材料为沸石、火山石、电气石、凹凸棒石、膨胀蛭石、膨胀珍珠岩、膨润土、硅藻土等疏松多孔的矿物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步骤b的填料层为多面空心球、阶梯环、鲍尔环等各种吸收塔常用的低阻力填料中的至少一种。填料层的总高度为1-6m,可交替设置,作用为增大气液接触面积,强化吸收效果。
多面空心球填料一般采用聚丙烯塑料制成球状,在球中部沿整个周长有一道加固环,环的上下各有十二片球瓣,沿中心轴呈放射形布置。产品特点: 气速高,叶片多,阻力小;比表面积大,可充分解决气液交换;具有阻力小、弹性大重量轻、强度高、自由空间、耐高温<120度、耐腐蚀、表面亲水性能好、风阻小、电耗少、比表面积大等特点。
鲍尔环填料是在普通拉西环的壁上开八层长方形小窗,小窗叶片在环中心相搭,上下面层窗位置相互交搭而成。它与拉西环填料的主要区别是在于在侧壁上开有长方形窗孔,窗孔的窗叶弯入环心,由于环壁开孔使得气、液体的分布性能较拉西环得到较大的改善,尤其是环的内表面积能够得以充分利用。鲍尔环填料具有通量大、阻力小、分离效率高及操作弹性大等优点,在相同的降压下,处理量可较拉西环大50%以上。在同样处理量时,降压可降低一半,传质效率可提高20%左右。与拉西环比较,这种填料具有生产能力大、阻力强、操作弹性大等特点,在一般情况下同样压降时处理可比拉西环大50%-100%,同样处理时压降比拉西环小50%-70%,塔高也有降压,采用鲍尔环可以比拉西环节约20%-40%填料容积。
阶梯环填料吸收了拉西环的特点,而对鲍尔环的改进,环的高径比为1:2,并在一端增加了锥形翻边,减少了气体通过床层的阻力,并增大了通量,填料强度较高,由于其结构特点,使气液分布均匀,增加了气液接触面积而提高了传质效率。陶瓷阶梯环也改变了拉西环填料的环高与直径相等的习惯,降低了环的高度,减薄了材质的厚度,并在阶梯环的一侧端增加了翻边。由于阶梯环填料的一侧端增加了翻边,不但可以增加填料环的机械强度,而且由于破坏了填料结构的对称性,因而增加了填料投放时的定向几率。又由于翻边的影响,使得填料在堆积时填料环隙之间的接触由此线性接触为主变为以点接触为主。这样,不但增加了填料颗粒之间的空隙,减少了气体穿过填料层的阻力,而且这些接触点还可以为液体沿填料表面流动的汇聚分散点,从而促进了液膜的表面更新,有利于填料传质效率的提高。
其中,所述催化生化反应器内投加有经培养驯化的优势微生物,微生物对喷淋吸收的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具体地,优势微生物依附于所述悬挂式生物填料,有利于分解喷淋液中的有机物。通过悬挂式生物填料、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和微生物共同作用,有利于强化分解有机物的效果。经培养驯化的优势微生物为污水处理常用技术。
其中,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有步骤a0、当废气含有毒性难降解的物质时,在填料吸收塔前方设置化学氧化预处理设施,把毒性难降解的物质初步分解成小分子无毒易被生物降解的物质;当处理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有机废气时,在所述步骤a的喷淋液中添加有对微生物无害的表面活性剂等化学品。
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包括填料吸收塔、催化生化反应器和水气混合装置;
所述填料吸收塔从下到上依次设有水槽、填料层、喷淋装置和除雾层,所述水槽设置于填料吸收塔的底部,水槽和填料层之间的填料吸收塔的侧壁开设有废气进气口,喷淋装置包括有第一喷淋头和第二喷淋头,第一喷淋头正对所述废气进气口,第二喷淋头正对所述填料层,所述填料吸收塔的塔顶开设有排气口;
所述催化生化反应器包括罐体,罐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溢流槽、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和悬挂式生物填料,所述溢流槽的顶部开设有溢流口,溢流口通过溢流管与所述填料吸收塔连接,溢流管的出液口位于填料层上方,悬挂式生物填料的一端与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连接,悬挂式生物填料的自由端悬设于罐体内;
所述水气混合装置的进液端与所述水槽连接,所述水气混合装置的出液端与所述罐体的底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喷淋头的喷幅为60~100°,第一喷淋头所在位置不超过填料吸收塔的中轴线,第二喷淋头的喷幅为90~150°,第二喷淋头的喷淋范围覆盖填料层的表面,第一喷淋头和第二喷淋头的喷淋液气比为1~25 L/m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及装置,集喷淋吸收、催化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技术于一体,通过催化分解和微生物分解两者耦合来处理吸收有机成分后的喷淋液,催化分解利于把大分子、毒性有机物初步降解为小分子、无毒的有机物,利于微生物快速吸收分解,避免废气中某些成分影响微生物活性,并减少生化设施投资、占地和运行费用,使喷淋液可以循环利用,并且解决了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具有操作维护简便、净化效率高、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中低浓度情况下的有机废气处理。
填料吸收塔内填料层和喷淋头交替设置,可增大气液接触面积,强化有机废气的吸收效果,通过强化喷淋吸收有机废气,把其中的有机物吸收进入水中,再通过外置的催化氧化和生化耦合设备即催化生化反应器,把水中有机物分解成CO2、H2O等,净化后的水循环用于喷淋有机废气,实现同步净化有机废气和喷淋液。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包括有:
1—填料吸收塔 11—水槽 12—填料层
13—除雾层 14—废气进气口 15—排气口
2—喷淋装置 21—第一喷淋头 22—第二喷淋头
23—离心泵 3—催化生化反应器 31—罐体
32—溢流槽 33—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 34—悬挂式生物填料
341—红外生物填料 342—高软性填料 343—半软性填料
344—软性填料 345—立体弹性填料 35—溢流管
36—筛网 4—水气混合装置 41—溶气泵
42—进气阀 43—输送管 5—转子流量计
6—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
实施例1
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有机废气通入填料吸收塔1,利用喷淋头对有机废气进行正向喷洒喷淋液,喷淋液吸收有机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
步骤b:经过步骤a喷淋的有机废气向上穿过低阻力填料的填料层12,并被向下喷淋的喷淋液二次吸收,得到气液混合物;所述步骤b的填料层12为多面空心球填料。
且填料吸收塔底部的喷淋液通过催化生化反应器3进行催化氧化、微生物分解而成的溢流液穿过填料层12后回落至填料吸收塔1底部,催化生化反应器3内设置有生物填料,使喷淋液中的有机物分解为CO2、H2O或转化为易被微生物分解的小分子物质;
步骤c:经过步骤b喷淋液喷淋吸收后的气液混合物进行除雾处理,然后排出填料吸收塔1。
所述生物填料包括悬挂式生物填料34和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33,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33催化氧化分解喷淋液中有机物,将有机物分解为CO2、H2O或转化为易被微生物分解的小分子物质,所述悬挂式生物填料34包括长条状的远红外生物填料341和高软性填料342。
所述悬挂式生物填料34悬挂于所述催化生化反应器3,悬挂式生物填料34与催化生化反应器3的底部形成有间距,所述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33设置于所述悬挂式生物填料34顶部。
所述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33的材料为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天然矿物材料。所述过渡金属氧化物为锰金属氧化物,所述天然矿物材料为凹凸棒石。
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包括填料吸收塔1、催化生化反应器3和水气混合装置4;
所述填料吸收塔1从下到上依次设有水槽11、填料层12、喷淋装置2和除雾层13,所述水槽11设置于填料吸收塔1的底部,水槽11和填料层12之间的填料吸收塔1的侧壁开设有废气进气口14,喷淋装置2包括有第一喷淋头21和第二喷淋头22,第一喷淋头21正对所述废气进气口14,第二喷淋头22正对所述填料层12,所述填料吸收塔1的塔顶开设有排气口15;
所述催化生化反应器3包括罐体31,罐体31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溢流槽32、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33和悬挂式生物填料34,所述溢流槽32的顶部开设有溢流口,溢流口通过溢流管35与所述填料吸收塔1连接,溢流管35的出液口位于填料层12上方,悬挂式生物填料34的一端与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33连接,悬挂式生物填料34的自由端悬设于罐体31内;
所述水气混合装置4的进液端与所述水槽11连接,所述水气混合装置4的出液端与所述罐体31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填料吸收塔1设计空塔气速为0.5~3 m/s,填料层12采用多面空心球或其他阻力小的亲水填料,填料层12的高度按空塔停留时间0.5-3 s计算,为1-6m。
催化生化反应器3设计停留时间为2~10h,可采用间歇或连续运行的方式,可设置厌氧、兼氧和好氧等处理过程。配备相应流量的水气混合装置4和转子流量计5,从填料吸收塔1底部通过水气混合装置4和转子流量计5吸水进入催化生化反应器3。
本发明的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集喷淋吸收、催化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技术于一体,具有操作维护简便、净化效率高、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中低浓度情况下的有机废气处理。
所述第一喷淋头21的喷幅为100°,第一喷淋头21所在位置不超过填料吸收塔1的中轴线,第二喷淋头22的喷幅为150°,第二喷淋头22的喷淋范围覆盖填料层12的表面,第一喷淋头21和第二喷淋头22的喷淋液气比为10L/m3。确保废气进气口14中通入的有机废气被第一喷淋头21的喷淋液充分吸收,通过填料层12的气液混合物中的有机成分被第二喷头的喷淋液二次吸收,净化效果好。
本实施例的相邻两条悬挂式生物填料34之间的间隔为10-25cm,每条悬挂式生物填料34距所述罐体31的底部为10-60cm。本实施例的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33的厚度为10-30cm。
催化生化反应器3内每隔10~25cm悬挂远红外生物填料341、软性填料344、半软性填料343、立体弹性填料345等长条状生物填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悬挂式生物填料34上方设置一层10~30cm高的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33;悬挂式生物填料34距催化生化反应器3的罐体31底部为10~60cm,并于距催化生化反应器3顶部设置溢流槽32,溢流出来的水回到填料吸收塔1。
本实施例的喷淋装置2还包括有离心泵23,离心泵23的进水端与所述水槽11连接,离心泵23的出水端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喷淋头21、所述第二喷淋头22连接,所述第一喷淋头21、所述第二喷淋头22的进水端分别连接有转子流量计5。
本实施例的水气混合装置4包括有溶气泵41,溶气泵41的进液端与所述水槽11连接,溶气泵41的进液端的管道上还设置有进气阀42,溶气泵41的出液端通过输送管43与所述罐体31的底部连接,所述输送管43上设置有转子流量计5。
具体地,离心水泵根据喷淋头的液气比进行选定,填料吸收塔1底部的喷淋液通过溶气泵41进入催化生化反应器3,催化生化反应器3同时具有催化氧化和生化功能,内置多种填料,配备水气混合装置4和转子流量计5。
本实施例的填料层12的厚度为1-6m,所述除雾层13的高度为20-50cm。填料层12的总高度为1-6m,可交替设置,作用为增大气液接触面积,强化吸收效果。
本实施例的溢流口和所述溢流管35之间设置有筛网36,筛网36的目数为30-100目。确保进入填料吸收塔1内的液体中不存在大颗粒杂质,有利于净化填料吸收塔1内的喷淋液,有效避免二次污染。
本实施例的填料吸收塔1、所述罐体31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观察窗6,提高操作便利性,便于维护和使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所述步骤b的填料层12为阶梯环填料。所述悬挂式生物填料34包括长条状的远红外生物填料341和软性填料344。所述过渡金属氧化物为钴金属氧化物,所述天然矿物材料为膨胀蛭石。
所述第一喷淋头21的喷幅为60°,第一喷淋头21所在位置不超过填料吸收塔1的中轴线,第二喷淋头22的喷幅为90°,第二喷淋头22的喷淋范围覆盖填料层12的表面,第一喷淋头21和第二喷淋头22的喷淋液气比为5 L/m3
本实施例的其余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所述步骤b的填料层12为鲍尔环填料。所述悬挂式生物填料34包括长条状的远红外生物填料341和半软性填料343。所述过渡金属氧化物为钼金属氧化物,所述天然矿物材料为膨润土、硅藻土以质量比为1:1的混合物。
所述催化生化反应器3内投加有经培养驯化的优势微生物,微生物对喷淋吸收的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
所述第一喷淋头21的喷幅为80°,第一喷淋头21所在位置不超过填料吸收塔1的中轴线,第二喷淋头22的喷幅为100°,第二喷淋头22的喷淋范围覆盖填料层12的表面,第一喷淋头21和第二喷淋头22的喷淋液气比为15 L/m3
本实施例的其余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所述步骤b的填料层12为多面空心球填料和阶梯环填料以质量比为1:1混合的混合物。所述悬挂式生物填料34包括长条状的远红外生物填料341、软性填料344和高软性填料342。所述过渡金属氧化物为锰和锌以质量比为2:1的混合金属氧化物,所述天然矿物材料为沸石、火山石、电气石以质量比为1:1:2的混合物。
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有步骤a0、当废气含有毒性难降解的物质时,在填料吸收塔1前方设置化学氧化预处理设施,把毒性难降解的物质初步分解成小分子无毒易被生物降解的物质。
所述第一喷淋头21的喷幅为90°,第一喷淋头21所在位置不超过填料吸收塔1的中轴线,第二喷淋头22的喷幅为120°,第二喷淋头22的喷淋范围覆盖填料层12的表面,第一喷淋头21和第二喷淋头22的喷淋液气比为20 L/m3
本实施例的其余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所述步骤b的填料层12为多面空心球和鲍尔环填料按质量比为2:1的比例混合的混合物。所述悬挂式生物填料34包括长条状的远红外生物填料341、高软性填料342和立体弹性填料345。所述过渡金属氧化物为锰、钴和铁、锌以质量比为3:1:1的混合金属氧化物,所述天然矿物材料为沸石、火山石、电气石、凹凸棒石以质量比为1:1:1:2的混合物。
当处理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有机废气时,在所述步骤a的喷淋液中添加有对微生物无害的表面活性剂。
所述第一喷淋头21的喷幅为70°,第一喷淋头21所在位置不超过填料吸收塔1的中轴线,第二喷淋头22的喷幅为135°,第二喷淋头22的喷淋范围覆盖填料层12的表面,第一喷淋头21和第二喷淋头22的喷淋液气比为25 L/m3
本实施例的其余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赘述。
应用例1
东莞某公司在喷涂生产过程中排放含二甲苯等有机废气,设计风量为2000-3600m3/h,填料吸收塔1尺寸为Φ800*3000,填料采用多面空心球,高度为1200mm,离心水泵为25m3/h,实际液气比约为5 -8L/m3;催化生化反应器3尺寸为800*800*3000,溶气泵41为1 t/h,悬挂Φ150*2000立体弹性填料345和炭纤维填料,投加优势微生物后两周内基本挂膜完成,设备正常运行。TVOC由105mg/m3降至55.5mg/m3,去除率47.6%。
应用例2
东莞某丝印有限公司的烘烤废气为水溶性有机废气,选择组合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工艺设计风量为10000 m3/h,填料吸收塔1设计空塔气速为2 m/s,总尺寸为Φ1300*6000,其中内置一层1500 mm高的多面空心球填料,分上下2层喷淋,设计液气比为5,催化生化反应器3设计停留时间3h,尺寸1000*1000*3700,内置Φ150*2500高软性填料342共36根(其中1根作观察用),中置1块远红外生物填料341、催化生物填料0.2立方,配1T/h溶气泵41及1个转子流量计5。处理含乙醇废气TVOC由300mg/m3降至50mg/m3,去除率83.3%,处理含乙酸乙酯废气TVOC由150mg/m3降至45mg/m3,去除率70%。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有机废气通入填料吸收塔,利用喷淋头对有机废气进行正向喷洒喷淋液,喷淋液吸收有机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
步骤b:经过步骤a喷淋的有机废气向上穿过低阻力填料的填料层,并被向下喷淋的喷淋液二次吸收,得到气液混合物;
且填料吸收塔底部的喷淋液通过催化生化反应器进行催化氧化、微生物分解而成的溢流液穿过填料层后回落至填料吸收塔底部,催化生化反应器内设置有生物填料,使喷淋液中的有机物分解为CO2、H2O或转化为易被微生物分解的小分子物质;
步骤c:经过步骤b喷淋液喷淋吸收后的气液混合物进行除雾处理,然后排出填料吸收塔;
所述步骤b的生物填料包括悬挂式生物填料和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催化氧化分解喷淋液中有机物,将有机物分解为CO2、H2O或转化为易被微生物分解的小分子物质,所述悬挂式生物填料包括长条状的远红外生物填料、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高软性填料和立体弹性填料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悬挂式生物填料悬挂于所述催化生化反应器,悬挂式生物填料与催化生化反应器的底部形成有间距,所述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设置于所述悬挂式生物填料顶部;
所述催化生化反应器内投加有经培养驯化的微生物,微生物对喷淋吸收的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的材料为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天然矿物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金属氧化物为锰、钴、钼、铁、锌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天然矿物材料为沸石、火山石、电气石、凹凸棒石、膨胀蛭石、膨胀珍珠岩、膨润土、硅藻土等疏松多孔的矿物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的填料层为多面空心球、阶梯环、鲍尔环等各种吸收塔常用的低阻力填料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有步骤a0、当废气含有毒性难降解的物质时,在填料吸收塔前方设置化学氧化预处理设施,把毒性难降解的物质初步分解成小分子无毒易被生物降解的物质;当处理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有机废气时,在所述步骤a的喷淋液中添加有对微生物无害的表面活性剂。
6.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填料吸收塔、催化生化反应器和水气混合装置;
所述填料吸收塔从下到上依次设有水槽、填料层、喷淋装置和除雾层,所述水槽设置于填料吸收塔的底部,水槽和填料层之间的填料吸收塔的侧壁开设有废气进气口,喷淋装置包括有第一喷淋头和第二喷淋头,第一喷淋头正对所述废气进气口,第二喷淋头正对所述填料层,所述填料吸收塔的塔顶开设有排气口;
所述催化生化反应器包括罐体,罐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溢流槽、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和悬挂式生物填料,所述溢流槽的顶部开设有溢流口,溢流口通过溢流管与所述填料吸收塔连接,溢流管的出液口位于填料层上方,悬挂式生物填料的一端与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连接,悬挂式生物填料的自由端悬设于罐体内;
所述水气混合装置的进液端与所述水槽连接,所述水气混合装置的出液端与所述罐体的底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淋头的喷幅为60~100°,第一喷淋头所在位置不超过填料吸收塔的中轴线,第二喷淋头的喷幅为90~150°,第二喷淋头的喷淋范围覆盖填料层的表面,第一喷淋头和第二喷淋头的喷淋液气比为1~25 L/m3
CN201510466897.1A 2015-08-03 2015-08-03 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073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66897.1A CN105107339B (zh) 2015-08-03 2015-08-03 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66897.1A CN105107339B (zh) 2015-08-03 2015-08-03 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7339A CN105107339A (zh) 2015-12-02
CN105107339B true CN105107339B (zh) 2017-11-10

Family

ID=54655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6689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07339B (zh) 2015-08-03 2015-08-03 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073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4529B (zh) * 2016-05-16 2018-11-16 东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微波催化-生化VOCs的减排组合设备
CN110052098A (zh) * 2018-01-18 2019-07-26 梁亚星 一种漂染除尘除油除臭voc废气处理设备
JP7176720B2 (ja) * 2018-06-13 2022-11-22 株式会社加来野製作所 熱分解装置
CN109173608B (zh) * 2018-09-27 2024-05-24 无锡星亿智能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喷淋吸收净化塔
CN109731453A (zh) * 2019-03-05 2019-05-10 深圳市利源水务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除臭复合功能吸收塔
CN110496530A (zh) * 2019-08-22 2019-11-26 东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处理低温榨油废气的方法和设备
CN111530266A (zh) * 2020-04-22 2020-08-14 北京恒利瑞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生物除臭装置
CN112957888A (zh) * 2021-02-03 2021-06-15 河北科技大学 一种VOCs的净化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33205U (zh) * 2015-08-03 2016-01-06 东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46095B (en) * 1999-01-21 2000-12-13 Membrane Extraction Tech Ltd Membrane extraction process
CN2902425Y (zh) * 2006-01-19 2007-05-23 上海同济华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混合废气处理装置
JP5717382B2 (ja) * 2010-09-01 2015-05-13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排煙処理装置及び排煙処理方法
CN204051432U (zh) * 2014-08-21 2014-12-31 东莞沃森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的复合床处理设备
CN104591377B (zh) * 2015-01-29 2016-08-17 南京大学 一种利用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硝基苯废水的方法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33205U (zh) * 2015-08-03 2016-01-06 东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7339A (zh)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07339B (zh) 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及装置
CN204933205U (zh) 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
CN208799965U (zh) 一种用于处理含有机废气的生物净化装置
CN103394278B (zh) 一种环氧乙烷废气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6103680U (zh) 恶臭废气高效光解氧化系统
CN202497818U (zh) 一种多级式恶臭气体综合处理系统
CN205392101U (zh) 一种化工尾气净化吸收装置
CN104338436B (zh) 一种高效处理高浓度混合臭气的除臭系统
CN206996269U (zh) 组合式一体化生物除臭设备
CN106215687A (zh) 生物滤池臭气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1940172U (zh) 甲醛生物净化器
CN104056543A (zh) 一种强化生物过滤净化有机废气工艺
CN109364748A (zh) 基于乳胶发泡海绵生产线废气处理系统及废气处理方法
CN208097804U (zh) 一种配有再生池的复合式生物处理废气装置
CN205796953U (zh) 一种生物除臭塔
CN108211782A (zh) 一种光催化氧化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CN205965456U (zh) 有机废气一体化处理设备
CN104633778A (zh) 一种基于微藻去除pm2.5的空气净化器
CN105817137B (zh) 一种VOCs的复合生物床净化设备
CN210993753U (zh) 一种臭气处理装置
CN210522249U (zh) 复合型高效生物除臭滤池
CN104888579B (zh) 一种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废气处理方法
CN203043830U (zh) 废气净化装置
CN205903736U (zh) 一种处理泡料废气的装置
CN205379796U (zh) 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生物滤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27

Address after: 8, No. 15, 523000 Sports Road, Nancheng District, Guangdong, Dongguan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523000 No. 15, sports road, Nancheng District, Guangdong, Dongguan

Co-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FE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23000 No. 15, TIYU Road, Nancheng stree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enter

Address before: 523000 8, 15 Sports Road, Nancheng District, Donggua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