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0823A - 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90823A CN105090823A CN201510472562.0A CN201510472562A CN105090823A CN 105090823 A CN105090823 A CN 105090823A CN 201510472562 A CN201510472562 A CN 201510472562A CN 105090823 A CN105090823 A CN 1050908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plate
- quantum dot
- light guide
- module
- backlight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出光面,所述量子点模块内填充有量子点,所述量子点模块内埋在所述导光板内,且所述量子点模块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面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Display,LCD)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子装置,由于其具有功耗低、体积小、质量轻等特点,而备受用户的青睐。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邻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设置,用于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面光源。所述背光模组中通常包括光源及导光板,自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自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到导光板中,经由导光板的扩散之后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以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面光源。量子点由于能够发射出能谱集中、非常纯正的单色光,能够实现更佳的成像色彩,因此有望能够超越传统的荧光粉的荧光灯而在背光模组中得到应用。目前,量子点应用在背光模组中有量子点膜,通常,将量子点膜裁切后应用于背光模组中。然而,由于量子点的不稳定性,量子点膜被裁切后边缘一定范围(比如,1mm左右)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反应,从而导致量子点膜被裁切后的边缘失效,进而影响量子点膜被裁切后的边缘的射出的光线的质量,进一步地影响到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画面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及量子点模块,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出光面,所述量子点模块内填充有量子点,所述量子点模块内埋在所述导光板内,且所述量子点模块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之间。
其中,所述导光板还包括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底面,所述入光面分别与所述出光面及所述出光面相交;所述量子点模块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表面以及所述第二表面相交,所述第四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表面以及所述第二表面相交,所述第一表面相较于所述第二表面邻近所述入光面设置,所述第三表面邻近所述出光面设置,所述第四表面邻近所述底面设置。
其中,所述第三表面凸出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
和/或,所述第四表面凸出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底面。
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平行。
其中,所述导光板的基材的材质及所述量子点模块的基材的材质均为PMMA。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所述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导光板上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和导光板的出光面之间,所述导光板上形成一缺口,所述缺口连通所述容置槽与外界;
通过所述缺口往所述容置槽内填入量子点胶体;
固化所述量子点胶体,形成量子点模块;
封住所述缺口。
其中,所述步骤“固化所述量子点胶体,形成量子点模块”包括:
自远离所述缺口的一端向所述缺口的方向固化所述量子点胶体,以形成所述量子点模块。
其中,所述步骤“固化所述量子点胶体,形成量子点模块”是在隔绝水氧的环境下进行的。
其中,在所述步骤“在导光板上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和导光板的出光面之间,所述导光板上形成一缺口,所述缺口连通所述容置槽与外界”与所述步骤“通过所述缺口往所述容置槽内填入量子点胶体”之间,所述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还包括:
将量子点粉体混合入丙烯酸树脂中,制成量子点悬浮胶体;
对所述量子点悬浮胶体进行震荡搅拌,以使量子点粉体均匀混合在所述丙烯酸树脂中;
对均匀混合的所述量子点悬浮胶体进行离心脱泡处理。
其中,所述步骤“封住所述缺口”包括:
使用点胶机将封口胶体填充进所述缺口以封住所述缺口,所述封口胶体的材料与所述导光板的材料相同。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将所述量子点模块内埋在所述导光板内,且所述量子点模块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和出光面之间,所述量子点模块就不会暴露在空气中,因而不会被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反应,从而使得经由所述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的质量较好,进一步地,使用所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具有较好的显示画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I-I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沿III-III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I-I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背光模组10包括导光板100和量子点模块200。所述导光板100包括入光面110及出光面120,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内填充有量子点,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内埋在所述导光板100内,且所述量子点模块20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00的入光面110与所述导光板100的出光面120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导光板100应用于侧入光式的背光模组为例进行说明。所谓侧入光式的背光模组,即背光模组中的光源位于导光板100的侧面,所述导光板100邻近所述光源的侧面即为入光面,在侧入光式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交。所述入光面110位于所述导光板100的一侧,所述导光板100还包括底面130,所述入光面110分别与所述出光面120及所述底面130相交,所述出光面120与所述底面130相对设置。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内埋在所述导光板100内,且所述量子点模块20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入光面110及所述导光板100的出光面120之间。这里所述的量子点模块200内埋在所述导光板100内,是指,所述量子点膜200完全被包覆在所述导光板100内。
可以理解地,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导光板100应用于侧入光式的背光模组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板100也可应用于直下式的背光模组中。所谓直下式的背光模组,即背光模组中的光源位于导光板的底面设置,此时,所述导光板100的邻近所述光源的底面也即为入光面,在直下式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当所述导光板应用于侧入光式的背光模组中时,所述量子点模块200也同样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00的入光面与所述导光板100的出光面之间。
所述导光板100采用射出成型工艺来形成,形成所述导光板100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可以在制备所述导光板100的模具中做出相应设计,以制备出具有容置腔的导光板100,所述在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容置腔中内埋所述量子点模块200。所述PMMA材料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具有较好的气密性,因此,将所述导光板100的材料选为PMMA,可以防止水汽对所述量子点模块200的影响,以防止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在与水和氧气发生反应而失效。此外,由于量子点在高温的情况下容易受热淬灭,从而导致量子点模块200受热失效。而所述PMMA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弱,将所述导光板100的材料选为PMMA,因此,当光源邻近所述导光板100的入光面110设置时,所述导光板100能够很好地隔绝所述光源散发出来的热量,以避免所述量子点模块200中的量子点在受热时淬灭。同时,所述PMMA材料具有较好的UV穿透率,因此,所述导光板100在后续形成量子点模块200时不宜产生变黄而产生黄化现象。
优选地,所述量子点模块200中基材的材质和所述导光板100的材质相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量子点模块200的材质也为PMMA,所述PMMA基材的折射率稳定为1.49。当所述量子点模块200的材质和所述导光板100的材质相同时,所述量子点模块200与所述导光板100之间没有折射率差,因此,光在自所述导光板100的材质进入到所述量子点模块200或者自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出射到所述导光板100内时,光的传输路径不受所述量子点模块200与所述导光板200之间的界面的影响,因此,光在自所述导光板100的材质进入到所述量子点模块200或者自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出射到所述导光板100内时的没有损耗。
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包括量子点粉体。下面简单地将量子点模块200的一种制程描述如下,将量子点粉体混合在基材(比如,丙烯酸树脂,优选地,PMMA)中以形成的量子点悬浮胶体,量子点悬浮胶体经过固化制程之后以形成量子点模块200。举例而言,所述固化制程可以为通过UV光照射而固化。
通过光线照射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可以激发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内部的量子点发出高色度的纯色光线,光源发出的光线与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内部被激发的高色度的纯色光线混光,从而生产了高色度的白光。而量子点,是可以被用来转换由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线光以生成可见或红外区域中的光。量子点是具有比散装(bulk)激子波尔半径小的直径的纳米晶体。归因于量子局限效应,量子点的电子态之间的能量差是量子点的组分和物理尺寸二者的函数。因此,可以通过改变量子点的物理尺寸来调谐和调整量子点的光学和光电子学属性。量子点吸收比吸收峰值波长更短的所有波长,并发射更长波长处的光。2nmCdSe量子点在可见光谱的蓝色区域中发射,而10nmCdSe量子点在可见光谱的红色区域中发射。量子点应用到显示技术上,可以借助量子点发出能谱集中、非常纯正的高质量红/绿单色光,完全超越传统发光二极管背光的荧光粉发光特性,实现更佳的成像色彩。因此,量子点显示技术被视为未来高效提高显示色域值的最佳方案,更是全球显示行业新的技术风向标。
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包括第一表面210、第二表面220、第三表面230及第四表面240。所述第一表面210与所述第二表面220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表面230与所述第四表面240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表面230分别与所述第一表面210及所述第二表面220相交,所述第四表面240分别与所述第一表面210以及所述第二表面220相交,所述第一表面210相较于所述第二表面220邻近所述入光面110设置,所述第三表面230邻近所述出光面120设置,所述第四底面240邻近所述底面130设置。所述第三表面230凸出于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出光面120,和/或所述第四表面240凸出于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底面130。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表面230凸出于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出光面120,所述第四表面240与所述导光板的底面130平齐,由此,所述导光板100及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形成一个倒立的“T”字。通过将所述导光板100及所述量子点模块200设计成一个倒立的“T”字,所述量子点模块200邻近所述出光面120的面积增大,因此,自所述背光模组10的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到所述导光板100时能够更好地和所述量子点模块200中的量子点发生作用,以提高自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后出射的光线的性能。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表面230与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出光面120平齐,所述第四表面240凸出于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底面130。由此,所述导光板110及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形成一个“T”字。通过将所述导光板100及所述量子点模块200设计成“T”字,所述量子点模块200邻近所述出光面120的面积增大,因此,自所述背光模组10的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到所述导光板100时能够更好地和所述量子点模块200中的量子点发生作用,以提高自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后出射的光线的性能。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表面230凸出于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出光面120,且所述第四表面240凸出于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底面130。由此,所述导光板110及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形成一个“十”字。通过将所述导光板100及所述量子点模块200设计成“十”字,所述量子点模块200邻近所述出光面120的面积增大,因此,自所述背光模组10的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到所述导光板100时能够更好地和所述量子点模块200中的量子点发生作用,以提高自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后出射的光线的性能。
优选地,所述第一表面210与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入光面110平行。当所述第一表面210与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入光面110平行时,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入光面110与所述量子点模块200的第一表面210之间没有夹角,从而避免了自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入光面110进入的光线再进入所述量子点模块200的第一表面210时由于夹角的存在,而使得进入到量子点模块200后面的导光板100的部分的光线亮度的不同。
优选地,所述导光板100与所述量子点模块200一体成型。
下面对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进行介绍。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沿III-III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所述背光模组10包括导光板100和量子点模块200。所述导光板100包括入光面110及出光面120,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内填充有量子点,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内埋在所述导光板100内,且所述量子点模块20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00的入光面110与所述导光板100的出光面120之间。
以导光板100应用于侧入光式的背光模组为例进行说明。所谓侧入光式的背光模组,即背光模组中的光源位于导光板100的侧面,所述导光板100邻近所述光源的侧面即为入光面,在侧入光式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交。所述入光面110位于所述导光板100的一侧,所述导光板100还包括底面130,所述入光面110分别与所述出光面120及所述底面130相交,所述出光面120与所述底面130相对设置。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内埋在所述导光板100内,且所述量子点模块20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入光面110及所述导光板100的出光面120之间。这里所述的量子点模块200内埋在所述导光板100内,是指,所述量子点膜200完全被包覆在所述导光板100内。
可以理解地,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导光板100应用于侧入光式的背光模组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板100也可应用于直下式的背光模组中。所谓直下式的背光模组,即背光模组中的光源位于导光板的底面设置,此时,所述导光板100的邻近所述光源的底面也即为入光面,在直下式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当所述导光板应用于侧入光式的背光模组中时,所述量子点模块200也同样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00的入光面与所述导光板100的出光面之间。
所述导光板100采用射出成型工艺来形成,形成所述导光板100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以在制备所述导光板100的模具中做出相应设计,以制备出具有容置腔的导光板100,所述在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容置腔中内埋所述量子点模块200。所述PMMA材料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具有较好的气密性,因此,将所述导光板100的材料选为PMMA,可以防止水汽对所述量子点模块200的影响,以防止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在与水和氧气发生反应而失效。此外,由于量子点在高温的情况下容易受热淬灭,从而导致量子点模块200受热失效。而所述PMMA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弱,将所述导光板100的材料选为PMMA,因此,当光源邻近所述导光板100的入光面110设置时,所述导光板100能够很好地隔绝所述光源散发出来的热量,以避免所述量子点模块200中的量子点在受热时淬灭。同时,所述PMMA材料具有较好的UV穿透率,因此,所述导光板100在后续形成量子点模块200时不宜产生变黄而产生黄化现象。
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包括量子点粉体。下面简单地将量子点模块200的一种制程描述如下,将量子点粉体混合在基材(比如,丙烯酸树脂,优选地,PMMA)中形成的量子点悬浮胶体,量子点悬浮胶体经过固化制程之后以形成量子点模块200。举例而言,所述固化制程可以为通过UV光照射而固化。
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包括第一表面210、第二表面220、第三表面230及第四表面240。所述第一表面210与所述第二表面220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表面230与所述第四表面240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表面230分别与所述第一表面210及所述第二表面220相交,所述第四表面240分别与所述第一表面210以及所述第二表面220相交,所述第一表面210相较于所述第二表面220邻近所述入光面110设置,所述第三表面230邻近所述出光面120设置,所述第四底面240邻近所述底面130设置。所述第三表面230凸出于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出光面120,和/或所述第四表面240凸出于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底面130。所述第三表面230凸出于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出光面120,所述第四表面240与所述导光板的底面130平齐,由此,所述导光板100及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形成一个倒立的“T”字。通过将所述导光板100及所述量子点模块200设计成一个倒立的“T”字,所述量子点模块200邻近所述出光面120的面积增大,因此,自所述背光模组10的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到所述导光板100时能够更好地和所述量子点模块200中的量子点发生作用,以提高自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后出射的光线的性能。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表面230与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出光面120平齐,所述第四表面240凸出于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底面130。由此,所述导光板110及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形成一个“T”字。通过将所述导光板100及所述量子点模块200设计成“T”字,所述量子点模块200邻近所述出光面120的面积增大,因此,自所述背光模组10的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到所述导光板100时能够更好地和所述量子点模块200中的量子点发生作用,以提高自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后出射的光线的性能。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表面230凸出于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出光面120,且所述第四表面240凸出于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底面130。由此,所述导光板110及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形成一个“十”字。通过将所述导光板100及所述量子点模块200设计成“十”字,所述量子点模块200邻近所述出光面120的面积增大,因此,自所述背光模组10的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到所述导光板100时能够更好地和所述量子点模块200中的量子点发生作用,以提高自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后出射的光线的性能。
优选地,所述第一表面210与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入光面110平行。当所述第一表面210与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入光面110平行时,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入光面110与所述量子点模块200的第一表面210之间没有夹角,从而避免了自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入光面110进入的光线再进入所述量子点模块200的第一表面210时由于夹角的存在,而使得进入到量子点模块200后面的导光板100的部分的光线亮度的不同。
优选地,所述导光板100与所述量子点模块200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光源300、反射片400及光学膜片500。所述光源300邻近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入光面110设置,所述光源300用于发出第一光线。自所述光源300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入光面110进入到所述导光板100的一端。所述第一光线经由所述量子点模块200之后形成第二光线,并进入到导光板100的其余部位,并经由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出光面120出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源300为蓝光发光二极管,因此,所述光源300发出的所述第一光线为蓝光,所述第一光线用于激发所述量子点模块200产生红绿光,所述光源300发出的蓝光与所述量子点模块200被激发产生的所述红绿光混光以产生高色度的白色的第二光线。
所述反射片400邻近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底面130设置。自所述光源300发出的第一光线及经由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后产生的第二光线在进入到所述导光板100时,会有部分第一光线及部分第二光线会经过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底面130出射出去,若部分第一光线或部分第二光线经过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底面130出射出去的话,则经过所述出光面120出射的光线就会减少,进而使得所述背光模组10出射到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的光线减小,进而影响到所述显示面板的亮度。通过在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底面130设置所述反射片400,使得进过所述导光板100的所述底面130出射的光线经过所述反射片400的反射再次进入到所述导光板100内,进而经过所述出光面120出射的光线增多,从而增加了背光模组10出射到液晶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光线,进而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的亮度。
所述光学膜片50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光学膜片500邻近所述出光面120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膜片500为增亮膜,所述增亮膜用于改善所述第二光线出射到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所述增亮膜可以为一般棱镜片(normalprismsheet)、多功能棱镜片、micro-lensfilm与反射型偏光片(reflectivepolarizer)等。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背光模组10将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内埋在所述导光板100内,且所述量子点模块20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00的入光面110和出光面120之间,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就不会暴露在空气中,因而不会被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反应,从而使得经由所述背光模组10出射的光线的质量较好,进一步地,使用所述背光模组10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具有较好的显示画面。
下面结合前面对背光模组10的描述,对所述背光模组10的制备方法介绍如下。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所述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101,在导光板上100上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00的入光面110和导光板100的出光面120之间,所述导光板100上形成一缺口,所述缺口连通所述容置槽与外界。
步骤S102,通过所述缺口往所述容置槽内填入量子点胶体。优选地,所述量子点胶体为将量子点混入基材(比如,丙烯酸树脂,优选地,PMMA)中形成的胶体。
步骤S103,固化所述量子点胶体,形成量子点模块200。
由于量子点胶体在固化时体积发生收缩,为了避免量子点胶体在固化过程中体积发生收缩而产生空隙,优选地,固化所述量子点胶体,形成量子点模块200时,可以自远离所述缺口的一端向所述缺口的方向固化所述量子点胶体,以形成所述量子点模块200。当位于远离所述缺口一端的量子点胶体发生固化时,远离缺口一端的量子点胶体通过会发生沉降来填充远离缺口的一端的量子点胶体由于体积收缩而产生的空隙,从而避免了量子点胶体在固化过程中体积发生收缩而产生的空隙。
优选地,固化所述量子点胶体,形成量子点模块200的步骤在隔绝水氧的环境下进行的,以便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对量子点的影响。
步骤S104,封住所述缺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点胶机使用封口胶体来封住所述缺口,然后对封住所述缺口的封口胶体进行固化。所述封口胶体的材料与所述导光板的的材料相同,所述封口胶体的材料可以为UV胶水。
优选地,当所述量子点融入的基材为丙烯酸树脂时,在所述步骤S101和所述步骤S102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I,将量子点粉体混合入所述丙烯酸树脂中,制成量子点悬浮胶体。
步骤II,对所述量子点悬浮胶体进行震荡搅拌,以使量子点粉体均匀混合在所述丙烯酸树脂中。
步骤III,对均匀混合的所述量子点悬浮胶体进行离心脱泡处理。通过步骤III的处理,能够使得量子点悬浮胶体中的气体排出。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及量子点模块,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出光面,所述量子点模块内填充有量子点,所述量子点模块内埋在所述导光板内,且所述量子点模块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包括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底面,所述入光面分别与所述出光面及所述出光面相交;
所述量子点模块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表面以及所述第二表面相交,所述第四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表面以及所述第二表面相交,所述第一表面相较于所述第二表面邻近所述入光面设置,所述第三表面邻近所述出光面设置,所述第四表面邻近所述底面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表面凸出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
和/或
所述第四表面凸出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底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平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基材的材质及所述量子点模块的基材的材质均为PMMA。
6.一种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导光板上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和导光板的出光面之间,所述导光板上形成一缺口,所述缺口连通所述容置槽与外界;
通过所述缺口往所述容置槽内填入量子点胶体;
固化所述量子点胶体,形成量子点模块;
封住所述缺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固化所述量子点胶体,形成量子点模块”包括:
自远离所述缺口的一端向所述缺口的方向固化所述量子点胶体,以形成所述量子点模块。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固化所述量子点胶体,形成量子点模块”是在隔绝水氧的环境下进行的。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在导光板上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和导光板的出光面之间,所述导光板上形成一缺口,所述缺口连通所述容置槽与外界”与所述步骤“通过所述缺口往所述容置槽内填入量子点胶体”之间,所述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量子点粉体混合入丙烯酸树脂中,制成量子点悬浮胶体;
对所述量子点悬浮胶体进行震荡搅拌,以使量子点粉体均匀混合在所述丙烯酸树脂中;
对均匀混合的所述量子点悬浮胶体进行离心脱泡处理。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封住所述缺口”包括:
使用点胶机将封口胶体填充进所述缺口以封住所述缺口,所述封口胶体的材料与所述导光板的材料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72562.0A CN105090823B (zh) | 2015-08-04 | 2015-08-04 | 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
PCT/CN2015/088426 WO2017020381A1 (zh) | 2015-08-04 | 2015-08-28 | 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72562.0A CN105090823B (zh) | 2015-08-04 | 2015-08-04 | 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90823A true CN105090823A (zh) | 2015-11-25 |
CN105090823B CN105090823B (zh) | 2018-10-23 |
Family
ID=54571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72562.0A Active CN105090823B (zh) | 2015-08-04 | 2015-08-04 | 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090823B (zh) |
WO (1) | WO2017020381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00242A (zh) * | 2016-04-29 | 2016-06-22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28580A (zh) * | 2011-11-30 | 2012-08-08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导光板结构、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937268A (zh) * | 2012-11-15 | 2013-02-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KR20130024152A (ko) * | 2011-08-30 | 2013-03-08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라이트 유닛 및 표시장치 |
CN103459549A (zh) * | 2011-03-31 | 2013-12-1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荧光薄膜以及显示薄膜 |
CN204345536U (zh) * | 2014-12-26 | 2015-05-20 | 翰博高新材料(合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的量子点材料导光板 |
CN104730619A (zh) * | 2015-03-27 | 2015-06-24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导光板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和液晶显示器 |
-
2015
- 2015-08-04 CN CN201510472562.0A patent/CN105090823B/zh active Active
- 2015-08-28 WO PCT/CN2015/088426 patent/WO201702038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59549A (zh) * | 2011-03-31 | 2013-12-1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荧光薄膜以及显示薄膜 |
KR20130024152A (ko) * | 2011-08-30 | 2013-03-08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라이트 유닛 및 표시장치 |
CN102628580A (zh) * | 2011-11-30 | 2012-08-08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导光板结构、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937268A (zh) * | 2012-11-15 | 2013-02-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204345536U (zh) * | 2014-12-26 | 2015-05-20 | 翰博高新材料(合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的量子点材料导光板 |
CN104730619A (zh) * | 2015-03-27 | 2015-06-24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导光板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和液晶显示器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00242A (zh) * | 2016-04-29 | 2016-06-22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
CN105700242B (zh) * | 2016-04-29 | 2019-04-05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90823B (zh) | 2018-10-23 |
WO2017020381A1 (zh) | 2017-0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078166B2 (en) | Light guide plate and manufacture method of light guide plate | |
CN108303819B (zh) | 背光源及其制造方法、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 |
KR101195595B1 (ko) | 램프 커버 및 이를 이용한 led 램프 | |
CN103489986B (zh) | 提升发光角度的小尺寸发光二极管封装改良结构 | |
US8870431B2 (en) | Light mixing module | |
CN102628580A (zh) | 导光板结构、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098039A (zh) | 一种量子点发光元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US20180292594A1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2374492A (zh) | 一种导光板及其制备方法、led平面光源和显示器 | |
EP3287689A1 (en) |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ption device | |
CN105114867A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JP2005294484A (ja) | 半導体発光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 |
US10823897B2 (en) | Light guide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8919558B (zh) | 一种楔形基板的量子点彩膜结构 | |
US12066180B2 (en) |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ens structure | |
CN106299075A (zh) | 一种量子点发光元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JP2016518724A (ja) | Ledモジュー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6773287A (zh) | 一种封装量子点材料显示面板以及包含该面板的背光模组 | |
CN106257327A (zh) | 面光源模组 | |
US20190032866A1 (en) |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illuminating apparatus | |
TW201706634A (zh) | 波長轉換構件、其製造方法及發光裝置 | |
CN110207025B (zh) | 光源系统及照明装置 | |
US20140160724A1 (en) | Fabrication of Light-Emitting Devices | |
CN106299054A (zh) | 一种量子点发光元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202886723U (zh) | 发光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