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010614A - 一种红乌龙茶的制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乌龙茶的制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10614A
CN105010614A CN201510530629.1A CN201510530629A CN105010614A CN 105010614 A CN105010614 A CN 105010614A CN 201510530629 A CN201510530629 A CN 201510530629A CN 105010614 A CN105010614 A CN 1050106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f
green
blue
time
young cro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306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10614B (zh
Inventor
周忠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shi Searyuan Ecological Te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shi Searyuan Ecological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shi Searyuan Ecological Te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shi Searyuan Ecological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3062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106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10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10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106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106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Preparation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红乌龙茶的制做方法,包括鲜叶采摘、摊青、晒青、凉青、摇青、揉捻、发酵、烘焙八个步骤。本发明一种红乌龙茶的制作方法制作出的红乌龙茶的品质为“红叶红汤”,乌龙茶的制作方法是综合采用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特点,加工中鲜叶经晒青做青,使叶内多酚类化合物发生局部经酶促进氧化,待氧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又以高温炒青破坏酶的活性,而后进行揉捻,烘干,形成绿叶红边既有绿茶清香又有红茶的甜醇具有独特风味品质特征。红乌龙茶则是在乌龙茶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在乌龙茶稍多一些酶氧化,从而其风味在保持有绿茶清香的同味更多一些红茶的甜醇,红乌龙茶是更接近于红茶的乌龙茶。

Description

一种红乌龙茶的制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乌龙茶的制做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属全发酵茶,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目前的红茶生产工艺,通常是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因此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绿茶是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绿茶是未经发酵的,中国产量最多,饮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茶。
目前,人们使用的乌龙茶的制作方法是综合采用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特点,在加工中使用鲜叶经晒青做青,使叶内多酚类化合物发生局部轻变酶促进氧化,待氧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又以高温炒青破坏酶的活性,而后进行揉捻、烘干,形成绿叶红边既有绿茶清香又有红茶的甜醇具有独特风味品质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红乌龙茶的制做方法。
本发明一种红乌龙茶的制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鲜叶采摘:在茶叶嫩梢芽叶开展形成驻芽时,采下驻芽2-3叶;
b.摊青:鲜叶采摘后,将采摘的鲜叶摊放进行摊凉处理,散发叶温和表面水分,保持鲜叶的新鲜度,便于晒青;
c.晒青:将摊凉后的叶片放在水筛或笳苈或专用晒青布上,在阳光不太强烈的下午4时进行晒青,中间翻抖,使晒青均匀;
晒青后叶子呈轻萎凋状态,叶面失去光彩,叶色转为暗绿,叶质萎软,手持嫩梢基部第2叶下垂,青气减退,略有清香;
d.凉青:晒青后,将叶片移入室内进行凉青,即将叶子两筛并一筛或三筛并为两筛,稍加摇动,使叶子呈蓬松状态,促进梗、脉内水分渗透,叶子由萎软状态变为复苏状态,;随着水分缓慢蒸发,叶子又萎软下来,;
e.摇青:凉青后的叶片采用摇青机进行摇青,操作时将凉青后的叶片,上叶装机容积二分之一,然后启动摇青机进行摇青,;
每次摇青后将叶子摊放在筛内置于凉青架上静置凉青;
最后一次摇青后,将叶子集中于大茶笼内以提高叶温,直到叶间发出较浓郁香气为止;
f.揉捻:摇青后的叶片采用揉捻机进行揉捻,嫩叶投叶量多,老叶投叶量少,按揉桶容量投入萎凋叶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
g.发酵:揉捻后的叶片放入发酵室采取室内自然发酵,发酵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在堆放时,叶子要抖松不能压紧,以保持通气良好,并在发酵过程中翻拌,发酵后的叶色为黄红色至红色,香气为花香或水果香;
h.烘焙:发酵完成后的叶片用自动烘干机进行烘焙,第一次毛火烘焙,第二次足火烘焙。
优选的方案中本发明一种红乌龙茶的制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鲜叶采摘:在茶叶嫩梢芽叶开展形成驻芽时,采下驻芽2-3叶,采摘时保持新梢芽叶片完整、新鲜,避免机械损伤;
b.摊青:鲜叶采摘后,将采摘的鲜叶摊放进行摊凉处理,散发叶温和表面水分,保持鲜叶的新鲜度,便于晒青;
c.晒青:将摊凉后的叶片放在水筛或笳苈或专用晒青布上,在阳光不太强烈的下午4时进行晒青,晒青时摊叶厚2-3cm,中间翻抖1-2次,使晒青均匀;气温在20-25℃时,相对湿度50%-60%,晒青时间为30-35分钟;气温在30-35℃时,相对湿度低于40%,晒青时间为10-15分钟;如遇阴雨天则需进行加温萎凋,热空气温度控制在27-35℃,摊叶厚度15-20cm,晒青时间为28-32分钟;
晒青后叶子呈轻萎凋状态,叶面失去光彩,叶色转为暗绿,叶质萎软,手持嫩梢基部第2叶下垂,青气减退,略有清香,减重率为4%-10%;
d.凉青:晒青后,将叶片移入室内进行凉青,即将叶子两筛并一筛或三筛并为两筛,稍加摇动,使叶子呈蓬松状态,促进梗、脉内水分渗透,叶子由萎软状态变为复苏状态,;随着水分缓慢蒸发,叶子又萎软下来,;
e.摇青:凉青后的叶片采用摇青机进行摇青,操作时将凉青后的叶片,上叶装机容积二分之一,然后启动摇青机进行摇青,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
每次摇青后将叶子摊放在筛内置于凉青架上静置凉青,第一次摇青后摊叶厚度7-10cm,摊青时间为0.5-1小时,第二次摇青后摊叶厚度10-12cm,摊青时间为2-3小时,第三次摇青后摊叶厚度13-16cm,摊青时间3-4小时,第四次摇青后摊叶厚度20-21cm,摊青时间3-4小时;
最后一次摇青后,将叶子集中于大茶笼内以提高叶温,比室温高3-4℃,直到叶间发出较浓郁香气为止,时间为1-2小时;
f.揉捻:摇青后的叶片采用揉捻机进行揉捻,嫩叶投叶量多,老叶投叶量少,按揉桶容量投入萎凋叶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揉捻时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空气相对湿度85%-90%;
g.发酵:揉捻后的叶片放入发酵室采取室内自然发酵,发酵室内保持相对湿度在95%以上,空气流通,摊叶厚度为8-12cm,在堆放时,叶子要抖松不能压紧,以保持通气良好,并在发酵过程中翻拌1-2次,发酵后的叶色为黄红色至红色,香气为花香或水果香;
h.烘焙:发酵完成后的叶片用自动烘干机进行烘焙,第一次毛火烘焙,烘焙后手握茶时稍有刺手,叶条尚感揉软,梗析不断,叶片含水量为20%-25%;第二次足火烘焙,烘焙后条索紧结,色泽乌黑光润,香气浓烈,梗折即断,手捻成细碎粉末,叶片含水量为4%-6%。
优选的方案中本发明一种红乌龙茶的制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鲜叶采摘:在茶叶嫩梢芽叶开展形成驻芽时,采下驻芽2-3叶,采摘时保持新梢芽叶片完整、新鲜,避免机械损伤,同时剔除带蒂叶片和单片叶;
b.摊青:鲜叶采摘后,将采摘的鲜叶摊放进行摊凉处理,散发叶温和表面水分,保持鲜叶的新鲜度,便于晒青;
c.晒青:将摊凉后的叶片放在水筛或笳苈或专用晒青布上,在阳光不太强烈的下午4时进行晒青,晒青时摊叶厚2-3cm,中间翻抖1-2次,使晒青均匀;气温在20-25℃时,相对湿度50%-60%,晒青时间为30-35分钟;气温在30-35℃时,相对湿度低于40%,晒青时间为10-15分钟;如遇阴雨天则需进行加温萎凋,热空气温度控制在27-35℃,摊叶厚度15-20cm,晒青时间为28-32分钟;
晒青时叶片较肥厚、叶色浓绿的铁观音品种茶叶,在摇青过程中变化缓慢,做青时间长,晒青程度重,鲜叶减重率为8%-10%;叶片较细瘦的本山、奇兰品种茶叶,摇青中易于红变,晒青程度轻,减重率5%-8%;芽叶肥壮、较长的梅占、大叶乌龙品种茶叶,含水量高,青气味重,摇青中苦水较难消失,又易于红变,应分次重晒2-3次,减重率7%-9%;叶片小而薄的黄棪、乌龙、菜茶品种茶叶,晒青轻,减重率4%-6%;
晒青后叶子呈轻萎凋状态,叶面失去光彩,叶色转为暗绿,叶质萎软,手持嫩梢基部第2叶下垂,青气减退,略有清香,减重率为4%-10%;
d.凉青:晒青后,将叶片移入室内进行凉青,即将叶子两筛并一筛或三筛并为两筛,稍加摇动,使叶子呈蓬松状态,促进梗、脉内水分渗透,叶子由萎软状态变为复苏状态,;随着水分缓慢蒸发,叶子又萎软下来,凉青时间为30-60分钟;
e.摇青:凉青后的叶片采用摇青机进行摇青,操作时将凉青后的叶片,上叶装机容积二分之一,然后启动摇青机进行摇青,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
春茶摇青的次数为4次,第一次摇青转数为100-120转,第二次摇青转数为200-250转,第三次摇青转数为300-500转,第四次摇青转数为700-800转;
夏茶摇青的次数为4次第一次摇青转数为70-80转,第二次摇青转数为100-200转,第三次摇青转数为300-400转,第四次摇青转数为450-500转;
秋茶摇青的次数为5次,第一次摇青转数为70-80转,第二次摇青转数为135-250转,第三次摇青转数为200-400转,第四次摇青转数为500-700转,第五次摇青转数为100-300转;
每次摇青后将叶子摊放在筛内置于凉青架上静置凉青,第一次摇青后摊叶厚度7-10cm,摊青时间为0.5-1小时,第二次摇青后摊叶厚度10-12cm,摊青时间为2-3小时,第三次摇青后摊叶厚度13-16cm,摊青时间3-4小时,第四次摇青后摊叶厚度20-21cm,摊青时间3-4小时;每次摇青须使叶子由萎软状态,恢复硬挺,青气出现,然后摊青静置,使水分缓慢蒸发与内含物变化,青气减退,呈现萎软状态,摇青过程即还阳与退青现象反复交替出现的过程;
最后一次摇青后,将叶子集中于大茶笼内以提高叶温,比室温高3-4℃,直到叶间发出较浓郁香气为止,时间为1-2小时;
f.揉捻:摇青后的叶片采用揉捻机进行揉捻,嫩叶投叶量多,老叶投叶量少,按揉桶容量投入萎凋叶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大型揉捻机揉捻时间为90-135分钟,嫩叶分三次揉捻,每次30分钟;中等叶子分二次揉捻,每次45分钟;较粗老叶子,分三次揉,每次45分钟;中、小型揉捻机揉捻时间为60-70分钟,分两次揉捻,每次30-35分钟;揉捻压力轻重应掌握“轻、重、轻”的加压原则;并掌握“嫩叶轻压,老叶重压”、“轻萎凋轻压,重萎凋重压”的方法,加压应分次,每次加压7-10分钟,松压3-5分钟,加压与松压交替进行;揉捻时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空气相对湿度85%-90%;
g.发酵:揉捻后的叶片放入发酵室采取室内自然发酵,发酵室内保持相对湿度在95%以上,空气流通,摊叶厚度为8-12cm,在堆放时,叶子要抖松不能压紧,以保持通气良好,并在发酵过程中翻拌1-2次,发酵后的叶色为黄红色至红色,香气为花香或水果香;
发酵时间从揉捻算起,春季气温低需2.5-3.5小时;夏秋季温度高,发酵时间缩短,在揉捻结束时揉捻叶已经泛红,发酵基本完成,就不需要再经发酵室发酵,可直接进行烘干;
h.烘焙:发酵完成后的叶片用自动烘干机进行烘焙,第一次毛火烘焙时进风温度为110-120℃,摊叶厚度1-2cm,用时10-15分钟,摊凉40-60分钟,烘焙后手握茶时稍有刺手,叶条尚感揉软,梗析不断,叶片含水量为20%-25%;第二次足火烘焙时进风温度为85-95℃,摊叶厚度3-4cm,用时15-20分钟,摊凉30分钟,烘焙后条索紧结,色泽乌黑光润,香气浓烈,梗折即断,手捻成细碎粉末,叶片含水量为4%-6%。
本发明一种红乌龙茶的制作方法,采摘鲜叶时,上午10时以前采摘进厂的鲜叶,称为“早青”,含水量多,应薄摊;下午3时前进厂的鲜叶,称为“午青”,叶子受热易软化,应及时散发叶温,防止叶温高而红变;下午3时后进厂的鲜叶,称为“晚青”,叶子含水量低,稍经摊放散热,即可分批晒青或同品种合并晒青。晒青是鲜叶进行轻度萎凋的过程,它是利用热能使叶内水分蒸发散失一部分,增强酶的活性,引起内含物的生化变化,并适当破坏叶绿素,散发青臭气,为后续工序创造良好条件与物质基础,对形成红乌龙茶色香味有重要作用,是制好红乌龙茶品质的重要技术环节。从气候条件看,春茶气温低,鲜叶含水量高,晒青时间长些;夏、暑茶气温高,鲜叶含水量又低,宜短晒。若鲜叶进厂已萎软的可以不晒或以凉代晒,光线强时间短,弱光宜长;北风天气温低,时间稍长;南风天气候闷热,湿度大,应薄摊,勤翻,时间宜短。在晒青与凉青过程中,水分变化是缓慢的,乌龙茶嗮青属轻度萎凋,既要失水又要保水,所以控制和掌握水分变化的速度与程度,是乌龙茶嗮青的技术关键。晒青中叶子在阳光的红外线与紫外线幅射作用下,使叶温升高,水分蒸发散失,酶的活性逐渐增强,使多酚类化合物开始初步转化,叶绿素受到破坏,青臭气挥发,对乌龙茶色泽和香气的形成均起良好的作用。在晒青中由于水分变化与酶的变化,引起内含物分解与转化,使水浸出物和可溶性儿茶素的含量有所增加。水浸出物含量增加主要由蛋白质、淀粉在水解酶催化作用下,转化为水溶性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类,对提高红乌龙茶香味起着重要作用。摇青是叶子的外力作用下,使叶缘细胞组织部分破坏,引起多酚类化合物局部酶促氧化,形成绿叶红镶边的特征的过程,同时摇青使内含物质成分进一步的分解、转化、缩合,形成红乌龙茶特有的色香味。摇青以北风天气温低、凉爽(温度18%-22℃,相对湿度70%-80%)的自然气候条件下,摇青制成的茶叶,品质最好,表现条形紧结、色泽赤红、香味较足;东风天气温低、湿度大的阴雨天(温度10-12℃,相对湿度90%以上)制成的茶叶,品质最差,表现条形轻松,色稍暗,香低味淡。在整个摇青与摊青静置过程中,叶内水分变化是很缓慢的,失水较少。但随着叶面水分蒸发散失,推动梗脉内的水分和水溶性物质,通过输导组织向叶片渗透、运转,水分继续蒸发,而水溶性物质在叶片内逐渐积累起来,这是摇青与凉青中水分变化的主要特点和规律。因此,控制掌握水分变化,也就是控制内含物质的化学变化。从鲜叶晒青开始,直至摇青到炒青之前,碳水化合物处于水解与转化状态,如淀粉、果胶质等物质,糖类含量增加。同时,糖类代谢产物低级有机酸可转化为具有芳香味的酯,是形成红乌龙茶香气与滋味的重要组成物质。在摇青与凉青中,随着摇青次数和摊青厚度逐次增加,叶缘细胞组织不断遭到破坏,叶温增高,酶的活性与随之增强,引起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作用。摇青中叶色由绿色转为黄色的基础上,先从叶缘出现红点并逐渐扩展到边缘,而后又逐渐转深,因此,摇青适度的红边,是朱砂红而不是红褐或暗红,从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产物看,是由过氧化物酶起主导的酶促氧化作用。鲜叶中具有较强烈的青草气物质随着摇青中不断地摇动,大部分挥发散失,随摇青次数、时间延长而逐渐减退,纯正的芳香物质逐渐显露出来,当兰茶香气透发时,即达摇青适度。在摇青过程中,色素中变化最大的是叶绿素。在摇青中由于叶与叶之间相碰撞,叶缘酶促氧化,使叶绿素继续遭到破坏,使叶色由深绿变为黄绿。这与叶绿素被破坏,叶黄素,胡萝卜素显现有关,从而形成红乌龙茶“绿叶红边”的特点。萎凋叶在揉捻机械力的作用下,使叶子受到压力和摩擦力作用。叶细胞组织遭到破坏,茶汁溢出,增强粘性和可塑性,使叶片逐渐揉成条;同时叶内各种化学成分,在萎凋过程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变化更为激烈和复杂。当茶汁溢出后,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氧化,便成为理化变化的主流,所以说揉捻开始实质上就是红花“发酵”开始。揉捻开始后,酶促氧化也随之开始,并随着揉捻的继续,氧化作用不断强化,氧化释放的热量不断强化,氧化释放热量使揉桶内叶温增高。如果室温高,叶温不能向外散发,积聚提高,氧化作用过分激烈,在揉桶内供氧条件差的情况下,引起不正常的发酵作用。因此,揉捻室内要求相对低温高湿,避免阳光直射。揉捻适度,条形紧卷,花汁充公溢出而不流失,叶色局部泛红,具有较浓烈的青气味;揉捻不足,条形松散;揉捻过度,芽叶分离、断碎,对红乌龙茶品质有影响。红乌龙茶要求成条率达80%-90%,叶细胞破坏率应达80%以上,这是红乌龙茶揉捻的适度标准。在保证条形紧卷,芽叶完整的前提下,细胞破坏率越高越好。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类化合物发生了变化:红乌龙茶发酵的实质是多酚类化合物的变化,而其中儿茶酚类(儿茶素类)又是这变化的主体。在发酵中,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很快被氧化成氧化产物——邻醌,随后进行聚合形成联苯酚醌类中间产物,联苯酚醌很不稳定,还原可形成双黄烷醇类,氧化则生成茶黄素类,茶黄素再氧化转化为茶红素,茶红素双进而转化为黑褐色物质——茶褐素,这是发酵过程中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与转化的基本规律。茶黄素是组成红乌龙茶的茶汤亮度、滋味的鲜爽程度、浓烈程度的重要因素;茶红素是茶汤浓度的主休,收敛性较弱,刺激性小。红乌龙茶的品质,同样与茶黄素与茶红素含量及其比例有关,只有两者含量水平高而且比例适当才能制好优质的红乌龙茶。发酵过程中芳香物质也发生了变化:红乌龙茶特有香气的形成,是在发酵中逐步形成的。揉捻开始后,可以闻到强烈的表草气味,随着发酵进行到一定程度,出现浓郁的水果香,而后香气下降,甚至出现酸味,说明芳香物质在发酵过程中发生着激烈的、有规律的变化。发酵过程中其他内含物质的变化为:蛋白质与氨基酸在揉捻初阶段,氨基酸有一定数量增加,由于邻醌能与氨基酸氧化,形成有色物质和芳香物质,而在发酵中减少,但在红乌龙茶发酵中有时也会出现含量的增加。咖啡碱含量在发酵中变化不大,但咖啡碱能与茶黄素和茶红素分别形成“络合物”,不溶于冷水,溶于热水。茶黄素与咖啡减形成的络合物,如发酵过度,色泽发暗。叶绿素在发酵中,邻醌能氧化破坏叶绿素,使叶绿素失去绿色。在揉捻中细胞未被破坏部分,在叶底上仍呈现绿色,通常称为“花青”,是影响红茶品质的一个因素。维生素C在发酵中,由于邻醌的强烈氧化作用,其含量大量减少,所以红茶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绿茶少。从发酵叶的表征变化规律,来判断发酵程度比较困难,必须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适时地掌握发酵适度表征,才能获得优良品质的红乌龙茶。发酵适度,叶色显红色,并发出浓厚的苹果香味。不同原料的色泽也有所不同,1-2级发酵叶,对光透视呈黄色,3-4级呈铜色,叶面用基脉,凝于表面的叶液均是红色。要密切跟踪发酵进程,可从叶色和香气两方面进行观测,若任其发酵则发酵叶香气呈现青绿→青黄→黄红→红→红褐→褐的叶色变化,以黄红到红之间为适度;若任其发酵则发酵叶香气呈现青草气→清香→花香→水果香→酸馊气的变化,以清香到花香、水果香时为适度。烘焙是红乌龙茶初制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决定红乌龙茶品质好坏的关键环节。烘焙能利用高温迅速破坏酶活性,制止酶促氧化,固定形成的品质;同时在热的作用下,蒸发多余水分,紧缩茶条,充分干燥,防止变质,利于贮存;此外还能散发青臭气,进一步提高发展香气。烘焙时采用高温烘焙,温度先高后低,红乌龙茶烘焙是在高温热的作用下,迅速破坏酶的活性,制止酶促氧化继续,并散发水分,固定已形成品质。一般发酵叶含水量在50%-60%,叶温在20-30℃之间,要在短时间内使叶温上升到70℃以上,破坏酶的活性,以及水分受热汽化散失,烘焙开始温度要高,才能达到烘焙的目的要求。随着酶的活性被破坏,水分逐减少,温度就要相应地降低,防止高温把茶叶烘焦,芳香物质大量挥发散失,影响制茶品质。因此,烘焙温度要采取高温以及先高后低的原则。红乌龙茶烘焙一般分二次烘干。第一次称“毛火”,第二次称“足火”,中间经过一段时间摊凉。分次烘培干燥,能使茶叶达到充分干燥,因为发酵叶的表屋水分和梗脉中的水分,受热作用水分蒸发速度快慢不同,表层失水速度经里层快且多,如果一次烘焙,易造成表屋硬化,里层水分渗透不出来,造成外干内湿现象,因此,第一次高温烘焙后,中间进行摊凉散热,使里面水分向外壳扩散,然后再进行第二次烘焙,达到充分干燥。在烘焙中由于热的作用,水分逐渐蒸发散失,条索慢慢紧缩;叶色由铜红色或棕色转为乌黑油润,白豪呈现金黄色。在烘焙中,儿茶素、氨基酸、糖及其它物质互相作用产生香气。例如儿茶素与氨基酸作用产生水果香;糖与氨基酸作用呈现蔷薇花香;果糖在适当温度下产生:“焦糖香”。在热化作用下,不仅对香气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可增进茶汤滋味。
本发明一种红乌龙茶的制作方法制作出的红乌龙茶的品质为“红叶红汤”,具有在发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浓郁的香气,在揉捻开始后,就可以闻到强烈的香草气味,随着发酵进行到一定程度,最终形成浓郁的水果香。红乌龙茶的品质与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及其比例有关,只有两者含量水平高而且比例适当才能制好优质的红乌龙茶。红乌龙茶在揉捻和发酵工序进行了化学反应,发酵能够减少苦涩味,增强茶汤浓度,发酵过程中叶内物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量变和质变,形成红茶色香味的特征。足火烘焙过后则使茶叶条索紧结,色泽乌黑光润,香气浓烈,梗折即断,手捻即成细碎粉末。乌龙茶的制作方法是综合采用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特点,加工中鲜叶经晒青做青,使叶内多酚类化合物发生局部经酶促进氧化,待氧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又以高温炒青破坏酶的活性,而后进行揉捻,烘干,形成绿叶红边既有绿茶清香又有红茶的甜醇具有独特风味品质特征。红乌龙茶则是在乌龙茶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在乌龙茶稍多一些酶氧化,从而其风味在保持有绿茶清香的同味更多一些红茶的甜醇,红乌龙茶是更接近于红茶的乌龙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红乌龙茶的制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鲜叶采摘:在茶叶嫩梢芽叶开展形成驻芽时,采下驻芽2叶,采摘时保持新梢芽叶片完整、新鲜,避免机械损伤,同时剔除带蒂叶片和单片叶;
b.摊青:鲜叶采摘后,将采摘的鲜叶摊放进行摊凉处理,散发叶温和表面水分,保持鲜叶的新鲜度,便于晒青;
c.晒青:将摊凉后的叶片放在水筛或笳苈或专用晒青布上,在阳光不太强烈的下午4时进行晒青,晒青时摊叶厚2cm,中间翻抖1次,使晒青均匀;气温在20℃时,相对湿度50%,晒青时间为35分钟;气温在30℃时,相对湿度低于40%,晒青时间为15分钟;如遇阴雨天则需进行加温萎凋,热空气温度控制在27℃,摊叶厚度15cm,晒青时间为32分钟;
晒青时叶片较肥厚、叶色浓绿的铁观音品种茶叶,在摇青过程中变化缓慢,做青时间长,晒青程度重,鲜叶减重率为8%;叶片较细瘦的本山、奇兰品种茶叶,摇青中易于红变,晒青程度轻,减重率5%;芽叶肥壮、较长的梅占、大叶乌龙品种茶叶,含水量高,青气味重,摇青中苦水较难消失,又易于红变,应分次重晒2次,减重率7%;叶片小而薄的黄棪、乌龙、菜茶品种茶叶,晒青轻,减重率4%;
晒青后叶子呈轻萎凋状态,叶面失去光彩,叶色转为暗绿,叶质萎软,手持嫩梢基部第2叶下垂,青气减退,略有清香,减重率为4%;
d.凉青:晒青后,将叶片移入室内进行凉青,即将叶子两筛并一筛或三筛并为两筛,稍加摇动,使叶子呈蓬松状态,促进梗、脉内水分渗透,叶子由萎软状态变为复苏状态,;随着水分缓慢蒸发,叶子又萎软下来,凉青时间为30分钟;
e.摇青:凉青后的叶片采用摇青机进行摇青,操作时将凉青后的叶片,上叶装机容积二分之一,然后启动摇青机进行摇青,温度保持在22℃,相对湿度保持在70%;
春茶摇青的次数为4次,第一次摇青转数为100转,第二次摇青转数为200转,第三次摇青转数为300转,第四次摇青转数为700转;
夏茶摇青的次数为4次第一次摇青转数为70转,第二次摇青转数为100转,第三次摇青转数为300转,第四次摇青转数为450转;
秋茶摇青的次数为5次,第一次摇青转数为70转,第二次摇青转数为135转,第三次摇青转数为200转,第四次摇青转数为500转,第五次摇青转数为100转;
每次摇青后将叶子摊放在筛内置于凉青架上静置凉青,第一次摇青后摊叶厚度7cm,摊青时间为0.5小时,第二次摇青后摊叶厚度10cm,摊青时间为2小时,第三次摇青后摊叶厚度13cm,摊青时间3小时,第四次摇青后摊叶厚度20cm,摊青时间3小时;每次摇青须使叶子由萎软状态,恢复硬挺,青气出现,然后摊青静置,使水分缓慢蒸发与内含物变化,青气减退,呈现萎软状态,摇青过程即还阳与退青现象反复交替出现的过程;
最后一次摇青后,将叶子集中于大茶笼内以提高叶温,比室温高3℃,直到叶间发出较浓郁香气为止,时间为2小时;
f.揉捻:摇青后的叶片采用揉捻机进行揉捻,嫩叶投叶量多,老叶投叶量少,按揉桶容量投入萎凋叶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大型揉捻机揉捻时间为90-135分钟,嫩叶分三次揉捻,每次30分钟;中等叶子分二次揉捻,每次45分钟;较粗老叶子,分三次揉,每次45分钟;中、小型揉捻机揉捻时间为60分钟,分两次揉捻,每次30分钟;揉捻压力轻重应掌握“轻、重、轻”的加压原则;并掌握“嫩叶轻压,老叶重压”、“轻萎凋轻压,重萎凋重压”的方法,加压应分次,每次加压7分钟,松压3分钟,加压与松压交替进行;揉捻时室内温度保持在20℃,空气相对湿度85%;
g.发酵:揉捻后的叶片放入发酵室采取室内自然发酵,发酵室内保持相对湿度在95%以上,空气流通,摊叶厚度为8cm,在堆放时,叶子要抖松不能压紧,以保持通气良好,并在发酵过程中翻拌1次,发酵后的叶色为黄红色至红色,香气为花香或水果香;
发酵时间从揉捻算起,春季气温低需2.5小时;夏秋季温度高,发酵时间缩短,在揉捻结束时揉捻叶已经泛红,发酵基本完成,就不需要再经发酵室发酵,可直接进行烘干;
h.烘焙:发酵完成后的叶片用自动烘干机进行烘焙,第一次毛火烘焙时进风温度为110℃,摊叶厚度1cm,用时10分钟,摊凉40分钟,烘焙后手握茶时稍有刺手,叶条尚感揉软,梗析不断,叶片含水量为20%;第二次足火烘焙时进风温度为85℃,摊叶厚度3cm,用时15分钟,摊凉30分钟,烘焙后条索紧结,色泽乌黑光润,香气浓烈,梗折即断,手捻成细碎粉末,叶片含水量为4%。
实施例2
本发明一种红乌龙茶的制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鲜叶采摘:在茶叶嫩梢芽叶开展形成驻芽时,采下驻芽3叶,采摘时保持新梢芽叶片完整、新鲜,避免机械损伤,同时剔除带蒂叶片和单片叶;
b.摊青:鲜叶采摘后,将采摘的鲜叶摊放进行摊凉处理,散发叶温和表面水分,保持鲜叶的新鲜度,便于晒青;
c.晒青:将摊凉后的叶片放在水筛或笳苈或专用晒青布上,在阳光不太强烈的下午4时进行晒青,晒青时摊叶厚3cm,中间翻抖2次,使晒青均匀;气温在25℃时,相对湿度60%,晒青时间为30分钟;气温在35℃时,相对湿度低于40%,晒青时间为10分钟;如遇阴雨天则需进行加温萎凋,热空气温度控制在35℃,摊叶厚度20cm,晒青时间为32分钟;
晒青时叶片较肥厚、叶色浓绿的铁观音品种茶叶,在摇青过程中变化缓慢,做青时间长,晒青程度重,鲜叶减重率为10%;叶片较细瘦的本山、奇兰品种茶叶,摇青中易于红变,晒青程度轻,减重率8%;芽叶肥壮、较长的梅占、大叶乌龙品种茶叶,含水量高,青气味重,摇青中苦水较难消失,又易于红变,应分次重晒3次,减重率9%;叶片小而薄的黄棪、乌龙、菜茶品种茶叶,晒青轻,减重率6%;
晒青后叶子呈轻萎凋状态,叶面失去光彩,叶色转为暗绿,叶质萎软,手持嫩梢基部第2叶下垂,青气减退,略有清香,减重率为10%;
d.凉青:晒青后,将叶片移入室内进行凉青,即将叶子两筛并一筛或三筛并为两筛,稍加摇动,使叶子呈蓬松状态,促进梗、脉内水分渗透,叶子由萎软状态变为复苏状态,;随着水分缓慢蒸发,叶子又萎软下来,凉青时间为60分钟;
e.摇青:凉青后的叶片采用摇青机进行摇青,操作时将凉青后的叶片,上叶装机容积二分之一,然后启动摇青机进行摇青,温度保持在25℃,相对湿度保持在80%;
春茶摇青的次数为4次,第一次摇青转数为120转,第二次摇青转数为250转,第三次摇青转数为500转,第四次摇青转数为800转;
夏茶摇青的次数为4次第一次摇青转数为80转,第二次摇青转数为200转,第三次摇青转数为400转,第四次摇青转数为500转;
秋茶摇青的次数为5次,第一次摇青转数为80转,第二次摇青转数为250转,第三次摇青转数为400转,第四次摇青转数为700转,第五次摇青转数为300转;
每次摇青后将叶子摊放在筛内置于凉青架上静置凉青,第一次摇青后摊叶厚度10cm,摊青时间为1小时,第二次摇青后摊叶厚度12cm,摊青时间为3小时,第三次摇青后摊叶厚度16cm,摊青时间4小时,第四次摇青后摊叶厚度21cm,摊青时间4小时;每次摇青须使叶子由萎软状态,恢复硬挺,青气出现,然后摊青静置,使水分缓慢蒸发与内含物变化,青气减退,呈现萎软状态,摇青过程即还阳与退青现象反复交替出现的过程;
最后一次摇青后,将叶子集中于大茶笼内以提高叶温,比室温高4℃,直到叶间发出较浓郁香气为止,时间为1小时;
f.揉捻:摇青后的叶片采用揉捻机进行揉捻,嫩叶投叶量多,老叶投叶量少,按揉桶容量投入萎凋叶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大型揉捻机揉捻时间为90-135分钟,嫩叶分三次揉捻,每次30分钟;中等叶子分二次揉捻,每次45分钟;较粗老叶子,分三次揉,每次45分钟;中、小型揉捻机揉捻时间为70分钟,分两次揉捻,每次35分钟;揉捻压力轻重应掌握“轻、重、轻”的加压原则;并掌握“嫩叶轻压,老叶重压”、“轻萎凋轻压,重萎凋重压”的方法,加压应分次,每次加压10分钟,松压5分钟,加压与松压交替进行;揉捻时室内温度保持在24℃,空气相对湿度90%;
g.发酵:揉捻后的叶片放入发酵室采取室内自然发酵,发酵室内保持相对湿度在95%以上,空气流通,摊叶厚度为12cm,在堆放时,叶子要抖松不能压紧,以保持通气良好,并在发酵过程中翻拌2次,发酵后的叶色为黄红色至红色,香气为花香或水果香;
发酵时间从揉捻算起,春季气温低需3.5小时;夏秋季温度高,发酵时间缩短,在揉捻结束时揉捻叶已经泛红,发酵基本完成,就不需要再经发酵室发酵,可直接进行烘干;
h.烘焙:发酵完成后的叶片用自动烘干机进行烘焙,第一次毛火烘焙时进风温度为120℃,摊叶厚度2cm,用时15分钟,摊凉60分钟,烘焙后手握茶时稍有刺手,叶条尚感揉软,梗析不断,叶片含水量为25%;第二次足火烘焙时进风温度为95℃,摊叶厚度4cm,用时20分钟,摊凉30分钟,烘焙后条索紧结,色泽乌黑光润,香气浓烈,梗折即断,手捻成细碎粉末,叶片含水量为6%。
实施例3
本发明一种红乌龙茶的制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鲜叶采摘:在茶叶嫩梢芽叶开展形成驻芽时,采下驻芽2叶,采摘时保持新梢芽叶片完整、新鲜,避免机械损伤,同时剔除带蒂叶片和单片叶;
b.摊青:鲜叶采摘后,将采摘的鲜叶摊放进行摊凉处理,散发叶温和表面水分,保持鲜叶的新鲜度,便于晒青;
c.晒青:将摊凉后的叶片放在水筛或笳苈或专用晒青布上,在阳光不太强烈的下午4时进行晒青,晒青时摊叶厚2cm,中间翻抖2次,使晒青均匀;气温在22℃时,相对湿度56%,晒青时间为33分钟;气温在33℃时,相对湿度低于40%,晒青时间为11分钟;如遇阴雨天则需进行加温萎凋,热空气温度控制在32℃,摊叶厚度18cm,晒青时间为3分钟;
晒青时叶片较肥厚、叶色浓绿的铁观音品种茶叶,在摇青过程中变化缓慢,做青时间长,晒青程度重,鲜叶减重率为9%;叶片较细瘦的本山、奇兰品种茶叶,摇青中易于红变,晒青程度轻,减重率7%;芽叶肥壮、较长的梅占、大叶乌龙品种茶叶,含水量高,青气味重,摇青中苦水较难消失,又易于红变,应分次重晒3次,减重率8%;叶片小而薄的黄棪、乌龙、菜茶品种茶叶,晒青轻,减重率5%;
晒青后叶子呈轻萎凋状态,叶面失去光彩,叶色转为暗绿,叶质萎软,手持嫩梢基部第2叶下垂,青气减退,略有清香,减重率为6%;
d.凉青:晒青后,将叶片移入室内进行凉青,即将叶子两筛并一筛或三筛并为两筛,稍加摇动,使叶子呈蓬松状态,促进梗、脉内水分渗透,叶子由萎软状态变为复苏状态,;随着水分缓慢蒸发,叶子又萎软下来,凉青时间为45分钟;
e.摇青:凉青后的叶片采用摇青机进行摇青,操作时将凉青后的叶片,上叶装机容积二分之一,然后启动摇青机进行摇青,温度保持在24℃,相对湿度保持在75%;
春茶摇青的次数为4次,第一次摇青转数为110转,第二次摇青转数为220转,第三次摇青转数为400转,第四次摇青转数为780转;
夏茶摇青的次数为4次第一次摇青转数为75转,第二次摇青转数为150转,第三次摇青转数为350转,第四次摇青转数为480转;
秋茶摇青的次数为5次,第一次摇青转数为78转,第二次摇青转数为180转,第三次摇青转数为300转,第四次摇青转数为600转,第五次摇青转数为200转;
每次摇青后将叶子摊放在筛内置于凉青架上静置凉青,第一次摇青后摊叶厚度8cm,摊青时间为1小时,第二次摇青后摊叶厚度11cm,摊青时间为2小时,第三次摇青后摊叶厚度15cm,摊青时间4小时,第四次摇青后摊叶厚度21cm,摊青时间3小时;每次摇青须使叶子由萎软状态,恢复硬挺,青气出现,然后摊青静置,使水分缓慢蒸发与内含物变化,青气减退,呈现萎软状态,摇青过程即还阳与退青现象反复交替出现的过程;
最后一次摇青后,将叶子集中于大茶笼内以提高叶温,比室温高4℃,直到叶间发出较浓郁香气为止,时间为1小时;
f.揉捻:摇青后的叶片采用揉捻机进行揉捻,嫩叶投叶量多,老叶投叶量少,按揉桶容量投入萎凋叶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大型揉捻机揉捻时间为90-135分钟,嫩叶分三次揉捻,每次30分钟;中等叶子分二次揉捻,每次45分钟;较粗老叶子,分三次揉,每次45分钟;中、小型揉捻机揉捻时间为60分钟,分两次揉捻,每次30分钟;揉捻压力轻重应掌握“轻、重、轻”的加压原则;并掌握“嫩叶轻压,老叶重压”、“轻萎凋轻压,重萎凋重压”的方法,加压应分次,每次加压8分钟,松压4分钟,加压与松压交替进行;揉捻时室内温度保持在22℃,空气相对湿度88%;
g.发酵:揉捻后的叶片放入发酵室采取室内自然发酵,发酵室内保持相对湿度在95%以上,空气流通,摊叶厚度为10cm,在堆放时,叶子要抖松不能压紧,以保持通气良好,并在发酵过程中翻拌2次,发酵后的叶色为黄红色至红色,香气为花香或水果香;
发酵时间从揉捻算起,春季气温低需3.5小时;夏秋季温度高,发酵时间缩短,在揉捻结束时揉捻叶已经泛红,发酵基本完成,就不需要再经发酵室发酵,可直接进行烘干;
h.烘焙:发酵完成后的叶片用自动烘干机进行烘焙,第一次毛火烘焙时进风温度为115℃,摊叶厚度2cm,用时13分钟,摊凉50分钟,烘焙后手握茶时稍有刺手,叶条尚感揉软,梗析不断,叶片含水量为22%;第二次足火烘焙时进风温度为90℃,摊叶厚度4cm,用时18分钟,摊凉30分钟,烘焙后条索紧结,色泽乌黑光润,香气浓烈,梗折即断,手捻成细碎粉末,叶片含水量为5%。

Claims (3)

1.一种红乌龙茶的制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鲜叶采摘:在茶叶嫩梢芽叶开展形成驻芽时,采下驻芽2-3叶;
b.摊青:鲜叶采摘后,将采摘的鲜叶摊放进行摊凉处理,散发叶温和表面水分,保持鲜叶的新鲜度,便于晒青;
c.晒青:将摊凉后的叶片放在水筛或笳苈或专用晒青布上,在阳光不太强烈的下午4时进行晒青,中间翻抖,使晒青均匀;
晒青后叶子呈轻萎凋状态,叶面失去光彩,叶色转为暗绿,叶质萎软,手持嫩梢基部第2叶下垂,青气减退,略有清香;
d.凉青:晒青后,将叶片移入室内进行凉青,即将叶子两筛并一筛或三筛并为两筛,稍加摇动,使叶子呈蓬松状态,促进梗、脉内水分渗透,叶子由萎软状态变为复苏状态,;随着水分缓慢蒸发,叶子又萎软下来,;
e.摇青:凉青后的叶片采用摇青机进行摇青,操作时将凉青后的叶片,上叶装机容积二分之一,然后启动摇青机进行摇青,;
每次摇青后将叶子摊放在筛内置于凉青架上静置凉青;
最后一次摇青后,将叶子集中于大茶笼内以提高叶温,直到叶间发出较浓郁香气为止;
f.揉捻:摇青后的叶片采用揉捻机进行揉捻,嫩叶投叶量多,老叶投叶量少,按揉桶容量投入萎凋叶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
g.发酵:揉捻后的叶片放入发酵室采取室内自然发酵,发酵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在堆放时,叶子要抖松不能压紧,以保持通气良好,并在发酵过程中翻拌,发酵后的叶色为黄红色至红色,香气为花香或水果香;
h.烘焙:发酵完成后的叶片用自动烘干机进行烘焙,第一次毛火烘焙,第二次足火烘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乌龙茶的制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鲜叶采摘:在茶叶嫩梢芽叶开展形成驻芽时,采下驻芽2-3叶,采摘时保持新梢芽叶片完整、新鲜,避免机械损伤;
b.摊青:鲜叶采摘后,将采摘的鲜叶摊放进行摊凉处理,散发叶温和表面水分,保持鲜叶的新鲜度,便于晒青;
c.晒青:将摊凉后的叶片放在水筛或笳苈或专用晒青布上,在阳光不太强烈的下午4时进行晒青,晒青时摊叶厚2-3cm,中间翻抖1-2次,使晒青均匀;气温在20-25℃时,相对湿度50%-60%,晒青时间为30-35分钟;气温在30-35℃时,相对湿度低于40%,晒青时间为10-15分钟;如遇阴雨天则需进行加温萎凋,热空气温度控制在27-35℃,摊叶厚度15-20cm,晒青时间为28-32分钟;
晒青后叶子呈轻萎凋状态,叶面失去光彩,叶色转为暗绿,叶质萎软,手持嫩梢基部第2叶下垂,青气减退,略有清香,减重率为4%-10%;
d.凉青:晒青后,将叶片移入室内进行凉青,即将叶子两筛并一筛或三筛并为两筛,稍加摇动,使叶子呈蓬松状态,促进梗、脉内水分渗透,叶子由萎软状态变为复苏状态,;随着水分缓慢蒸发,叶子又萎软下来,;
e.摇青:凉青后的叶片采用摇青机进行摇青,操作时将凉青后的叶片,上叶装机容积二分之一,然后启动摇青机进行摇青,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
每次摇青后将叶子摊放在筛内置于凉青架上静置凉青,第一次摇青后摊叶厚度7-10cm,摊青时间为0.5-1小时,第二次摇青后摊叶厚度10-12cm,摊青时间为2-3小时,第三次摇青后摊叶厚度13-16cm,摊青时间3-4小时,第四次摇青后摊叶厚度20-21cm,摊青时间3-4小时;
最后一次摇青后,将叶子集中于大茶笼内以提高叶温,比室温高3-4℃,直到叶间发出较浓郁香气为止,时间为1-2小时;
f.揉捻:摇青后的叶片采用揉捻机进行揉捻,嫩叶投叶量多,老叶投叶量少,按揉桶容量投入萎凋叶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揉捻时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空气相对湿度85%-90%;
g.发酵:揉捻后的叶片放入发酵室采取室内自然发酵,发酵室内保持相对湿度在95%以上,空气流通,摊叶厚度为8-12cm,在堆放时,叶子要抖松不能压紧,以保持通气良好,并在发酵过程中翻拌1-2次,发酵后的叶色为黄红色至红色,香气为花香或水果香;
h.烘焙:发酵完成后的叶片用自动烘干机进行烘焙,第一次毛火烘焙,烘焙后手握茶时稍有刺手,叶条尚感揉软,梗析不断,叶片含水量为20%-25%;第二次足火烘焙,烘焙后条索紧结,色泽乌黑光润,香气浓烈,梗折即断,手捻成细碎粉末,叶片含水量为4%-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乌龙茶的制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鲜叶采摘:在茶叶嫩梢芽叶开展形成驻芽时,采下驻芽2-3叶,采摘时保持新梢芽叶片完整、新鲜,避免机械损伤,同时剔除带蒂叶片和单片叶;
b.摊青:鲜叶采摘后,将采摘的鲜叶摊放进行摊凉处理,散发叶温和表面水分,保持鲜叶的新鲜度,便于晒青;
c.晒青:将摊凉后的叶片放在水筛或笳苈或专用晒青布上,在阳光不太强烈的下午4时进行晒青,晒青时摊叶厚2-3cm,中间翻抖1-2次,使晒青均匀;气温在20-25℃时,相对湿度50%-60%,晒青时间为30-35分钟;气温在30-35℃时,相对湿度低于40%,晒青时间为10-15分钟;如遇阴雨天则需进行加温萎凋,热空气温度控制在27-35℃,摊叶厚度15-20cm,晒青时间为28-32分钟;
晒青时叶片较肥厚、叶色浓绿的铁观音品种茶叶,在摇青过程中变化缓慢,做青时间长,晒青程度重,鲜叶减重率为8%-10%;叶片较细瘦的本山、奇兰品种茶叶,摇青中易于红变,晒青程度轻,减重率5%-8%;芽叶肥壮、较长的梅占、大叶乌龙品种茶叶,含水量高,青气味重,摇青中苦水较难消失,又易于红变,应分次重晒2-3次,减重率7%-9%;叶片小而薄的黄棪、乌龙、菜茶品种茶叶,晒青轻,减重率4%-6%;
晒青后叶子呈轻萎凋状态,叶面失去光彩,叶色转为暗绿,叶质萎软,手持嫩梢基部第2叶下垂,青气减退,略有清香,减重率为4%-10%;
d.凉青:晒青后,将叶片移入室内进行凉青,即将叶子两筛并一筛或三筛并为两筛,稍加摇动,使叶子呈蓬松状态,促进梗、脉内水分渗透,叶子由萎软状态变为复苏状态,;随着水分缓慢蒸发,叶子又萎软下来,凉青时间为30-60分钟;
e.摇青:凉青后的叶片采用摇青机进行摇青,操作时将凉青后的叶片,上叶装机容积二分之一,然后启动摇青机进行摇青,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
春茶摇青的次数为4次,第一次摇青转数为100-120转,第二次摇青转数为200-250转,第三次摇青转数为300-500转,第四次摇青转数为700-800转;
夏茶摇青的次数为4次第一次摇青转数为70-80转,第二次摇青转数为100-200转,第三次摇青转数为300-400转,第四次摇青转数为450-500转;
秋茶摇青的次数为5次,第一次摇青转数为70-80转,第二次摇青转数为135-250转,第三次摇青转数为200-400转,第四次摇青转数为500-700转,第五次摇青转数为100-300转;
每次摇青后将叶子摊放在筛内置于凉青架上静置凉青,第一次摇青后摊叶厚度7-10cm,摊青时间为0.5-1小时,第二次摇青后摊叶厚度10-12cm,摊青时间为2-3小时,第三次摇青后摊叶厚度13-16cm,摊青时间3-4小时,第四次摇青后摊叶厚度20-21cm,摊青时间3-4小时;每次摇青须使叶子由萎软状态,恢复硬挺,青气出现,然后摊青静置,使水分缓慢蒸发与内含物变化,青气减退,呈现萎软状态,摇青过程即还阳与退青现象反复交替出现的过程;
最后一次摇青后,将叶子集中于大茶笼内以提高叶温,比室温高3-4℃,直到叶间发出较浓郁香气为止,时间为1-2小时;
f.揉捻:摇青后的叶片采用揉捻机进行揉捻,嫩叶投叶量多,老叶投叶量少,按揉桶容量投入萎凋叶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大型揉捻机揉捻时间为90-135分钟,嫩叶分三次揉捻,每次30分钟;中等叶子分二次揉捻,每次45分钟;较粗老叶子,分三次揉,每次45分钟;中、小型揉捻机揉捻时间为60-70分钟,分两次揉捻,每次30-35分钟;揉捻压力轻重应掌握“轻、重、轻”的加压原则;并掌握“嫩叶轻压,老叶重压”、“轻萎凋轻压,重萎凋重压”的方法,加压应分次,每次加压7-10分钟,松压3-5分钟,加压与松压交替进行;揉捻时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空气相对湿度85%-90%;
g.发酵:揉捻后的叶片放入发酵室采取室内自然发酵,发酵室内保持相对湿度在95%以上,空气流通,摊叶厚度为8-12cm,在堆放时,叶子要抖松不能压紧,以保持通气良好,并在发酵过程中翻拌1-2次,发酵后的叶色为黄红色至红色,香气为花香或水果香;
发酵时间从揉捻算起,春季气温低需2.5-3.5小时;夏秋季温度高,发酵时间缩短,在揉捻结束时揉捻叶已经泛红,发酵基本完成,就不需要再经发酵室发酵,可直接进行烘干;
h.烘焙:发酵完成后的叶片用自动烘干机进行烘焙,第一次毛火烘焙时进风温度为110-120℃,摊叶厚度1-2cm,用时10-15分钟,摊凉40-60分钟,烘焙后手握茶时稍有刺手,叶条尚感揉软,梗析不断,叶片含水量为20%-25%;第二次足火烘焙时进风温度为85-95℃,摊叶厚度3-4cm,用时15-20分钟,摊凉30分钟,烘焙后条索紧结,色泽乌黑光润,香气浓烈,梗折即断,手捻成细碎粉末,叶片含水量为4%-6%。
CN201510530629.1A 2015-08-26 2015-08-26 一种红乌龙茶的制做方法 Active CN1050106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30629.1A CN105010614B (zh) 2015-08-26 2015-08-26 一种红乌龙茶的制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30629.1A CN105010614B (zh) 2015-08-26 2015-08-26 一种红乌龙茶的制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10614A true CN105010614A (zh) 2015-11-04
CN105010614B CN105010614B (zh) 2018-06-05

Family

ID=54401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30629.1A Active CN105010614B (zh) 2015-08-26 2015-08-26 一种红乌龙茶的制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10614B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8707A (zh) * 2015-11-20 2016-01-20 西双版纳慧莹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普洱香片加工方法
CN105285191A (zh) * 2015-12-10 2016-02-03 李红权 一种工夫红茶生产工艺
CN105707301A (zh) * 2016-02-23 2016-06-29 寿宁县张天福生态茶场 一种高山红乌龙茶及其加工制备方法
CN106035777A (zh) * 2016-07-22 2016-10-26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乌龙茶室内晒青加工工艺
CN106720480A (zh) * 2016-11-11 2017-05-31 福建古道野枞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野生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6720572A (zh) * 2016-12-15 2017-05-31 新宁县舜帝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制作森林野生工夫红茶苦涩味去除的方法
CN107319015A (zh) * 2016-04-29 2017-11-07 青岛香茗园茶叶专业合作社 一种凤头紫萱茶加工工艺
CN107549360A (zh) * 2017-10-18 2018-01-09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条形果香铁观音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7865125A (zh) * 2017-10-17 2018-04-03 南宁茗韵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韵味观音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9042993A (zh) * 2018-07-17 2018-12-21 镇坪欣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柠檬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9042974A (zh) * 2018-10-31 2018-12-21 张家界西莲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花香红茶加工工艺
CN111758799A (zh) * 2020-07-30 2020-10-13 武汉金盏玉叶茶文化有限公司 一种黄乌龙茶的加工方法
CN112314724A (zh) * 2020-11-18 2021-02-05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浓香型乌龙茶的加工工艺
CN112806445A (zh) * 2021-01-12 2021-05-18 三明市光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
CN113229375A (zh) * 2021-06-23 2021-08-10 福建金溪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生产工艺
CN113647479A (zh) * 2021-08-25 2021-11-16 福建康士力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14468073A (zh) * 2022-02-28 2022-05-13 宁德市畲韵红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乌龙茶加工工艺加工红茶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8875A (zh) * 2000-12-26 2001-08-2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乌龙红茶制作方法
CN101791020A (zh) * 2010-03-12 2010-08-04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2125118A (zh) * 2011-01-30 2011-07-20 福建坦洋工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3238686A (zh) * 2013-05-29 2013-08-14 广东茗皇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茶叶红乌龙茶的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8875A (zh) * 2000-12-26 2001-08-2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乌龙红茶制作方法
CN101791020A (zh) * 2010-03-12 2010-08-04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2125118A (zh) * 2011-01-30 2011-07-20 福建坦洋工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3238686A (zh) * 2013-05-29 2013-08-14 广东茗皇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茶叶红乌龙茶的加工方法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8707B (zh) * 2015-11-20 2020-04-21 西双版纳慧莹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普洱香片加工方法
CN105248707A (zh) * 2015-11-20 2016-01-20 西双版纳慧莹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普洱香片加工方法
CN105285191A (zh) * 2015-12-10 2016-02-03 李红权 一种工夫红茶生产工艺
CN105707301A (zh) * 2016-02-23 2016-06-29 寿宁县张天福生态茶场 一种高山红乌龙茶及其加工制备方法
CN107319015A (zh) * 2016-04-29 2017-11-07 青岛香茗园茶叶专业合作社 一种凤头紫萱茶加工工艺
CN106035777A (zh) * 2016-07-22 2016-10-26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乌龙茶室内晒青加工工艺
CN106035777B (zh) * 2016-07-22 2022-10-28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乌龙茶室内晒青加工工艺
CN106720480A (zh) * 2016-11-11 2017-05-31 福建古道野枞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野生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6720480B (zh) * 2016-11-11 2020-05-19 春润(福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野生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6720572A (zh) * 2016-12-15 2017-05-31 新宁县舜帝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制作森林野生工夫红茶苦涩味去除的方法
CN107865125A (zh) * 2017-10-17 2018-04-03 南宁茗韵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韵味观音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7549360A (zh) * 2017-10-18 2018-01-09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条形果香铁观音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9042993A (zh) * 2018-07-17 2018-12-21 镇坪欣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柠檬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9042974A (zh) * 2018-10-31 2018-12-21 张家界西莲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花香红茶加工工艺
CN111758799A (zh) * 2020-07-30 2020-10-13 武汉金盏玉叶茶文化有限公司 一种黄乌龙茶的加工方法
CN112314724A (zh) * 2020-11-18 2021-02-05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浓香型乌龙茶的加工工艺
CN112806445A (zh) * 2021-01-12 2021-05-18 三明市光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
CN113229375A (zh) * 2021-06-23 2021-08-10 福建金溪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生产工艺
CN113647479A (zh) * 2021-08-25 2021-11-16 福建康士力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13647479B (zh) * 2021-08-25 2023-11-24 福建康士力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14468073A (zh) * 2022-02-28 2022-05-13 宁德市畲韵红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乌龙茶加工工艺加工红茶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10614B (zh) 2018-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10614B (zh) 一种红乌龙茶的制做方法
CN104886288B (zh) 一种蜜香型工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1156634B (zh) 一种梅山蛮茶的加工方法
CN104186738B (zh) 一种提高湖南中小叶种工夫红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CN104430989A (zh) 一种花果香黄茶加工方法
CN105166099A (zh) 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3349097A (zh) 一种绿茶的新式加工方法
CN106857895A (zh) 红茶加工工艺
CN106561847A (zh) 一种天然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605043A (zh) 一种条形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4489139A (zh) 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5124007A (zh) 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8244277A (zh) 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
CN105124011A (zh) 降低夏秋茶苦涩味的绿茶加工工艺
CN108812994A (zh) 一种果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5360370A (zh) 一种珠形红茶加工工艺
CN104186728A (zh) 一种纯正花香甘甜柔和红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12616947A (zh) 一种经摇青协同有氧发酵提高红茶品质制备方法
CN104054858A (zh) 夏季高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6747A (zh) 一种新型红茶加工方法
CN104381516A (zh) 一种奶香功夫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06844B (zh) 一种高品质夏秋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3609763A (zh) 一种红茶的加工技术
CN103461560A (zh) 一种天然外源酶催化加工低咖啡因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3812479A (zh) 一种红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