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82008A - 线束保护器和用于布线配线线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束保护器和用于布线配线线束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82008A CN104782008A CN201380054863.0A CN201380054863A CN104782008A CN 104782008 A CN104782008 A CN 104782008A CN 201380054863 A CN201380054863 A CN 201380054863A CN 104782008 A CN104782008 A CN 1047820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ection device
- wiring
- protector
- main protection
- wiring harn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10000002445 nipp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87—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with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06—Details thereof
- H02G3/0418—Covers or lids; Their fastening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37—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保护器,其使得当在将配线线束安装在待布线部位上的时候必须进行沿着待布线部位中的预定布线路径的布线操作和不同于布线操作的另一操作这两种操作时,不仅能够高效地执行布线操作而且能够高效地执行另一操作。线束保护器还使得能够在用保护器保护配线线束的状态下将配线线束固定至待布线部位。线束保护器由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构成并具有将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临时固定为联结状态的临时固定部件(40)。线束保护器在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上具有安装部件(12),所述安装部件(12)用于将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安装于车辆中的待布线部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线线束保护器,其适用于保护沿着车辆中的预定布线路径布线的配线线束。
背景技术
例如,在配线线束沿着车辆的面板等中的布线对象部位中的预定布线路径布线的情况下,配线线束保护器通常被用作用于包围并进而保护配线线束的部件。
配线线束保护器不限于直线的那些,并且其取决于布线路径而以各种形状出现。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线束保护器就是一个示例。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线束保护器中,形成为直线形状的直线部分与形成在直线部分的在布线方向上的一端处的弯折部分一体地构成,形成了符合预定布线路径的形状。
顺便提一句,当试图沿着车辆的预定面板表面安装处于由线束保护器保护的状态的这样的配线线束时,首先将配线线束收纳在配线线束保护器中,并且将线束保护器在收纳有配线线束的状态下沿着车辆的面板上的预定布线路径安装。
还有,不仅有例如沿着车辆的面板表面布线配线线束的情况,而且有例如从面板的一个表面侧到面板的另一表面侧布线配线线束的情况。
在该情况中,线束保护器不仅需要包围并由此保护沿着面板的一个表面侧布线在布线路径上的配线线束,即利用根据专利文献1的保护器的情况,而且需要覆盖并由此保护配线线束的被插入到线束插入部位内的插入部分。注意,线束插入部位是设置在面板的一个表面侧的如下部位:配线线束插入穿过该部位以便将配线线束从面板的一个表面侧布线至其他表面侧。
然而,当如利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线束保护器那样、线束保护器的被沿着沿面板表面的布线路径配置的那部分与被配置在线束插入部位中的那部分在全长范围一体构成时,如果试图以如上所述的安装程序的方式将处于被线束保护器保护状态下的配线线束安装于预定的布线路径,则存在如下问题:线束安装操作的操作效率将显著降低。
具体地,如果使用由主保护器和副保护器一体地形成的线束保护器,则当沿着车辆的面板上的预定布线部位安装其中收纳有配线线束的主保护器时,线束插入部位将被与主保护器一体形成的副保护器覆盖。结果,存在如下问题:在将配线线束插入到线束插入部位内的线束插入操作期间,因为被副保护器妨碍,所以不能平顺地进行线束插入操作。
接着,除了沿着面板表面上的预定布线路径布线配线线束的布线操作之外,还有例如当诸如对设置在配线线束的端部处的连接器或端子进行连接的操作等的另一操作和当进行上述线束插入操作时的情况一样变得有必要与布线操作分开时,副保护器是挡道的,引起了很大程度地降低线束安装操作的操作效率的上述问题。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082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的线束保护器和配线线束布线方法:即使除了沿着布线对象部位中的预定布线路径的布线操作之外还需要进行与布线操作不同的操作,也能够高效地执行将配线线束安装在布线对象部位的操作。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配线线束保护器,其用于保护配线线束,所述配线线束为包围在沿着车辆中的布线对象部位的按照预定布线路径布线的配线线束,所述配线线束保护器包括:主保护器,其包围所述配线线束中的沿着所述布线路径布线的主布线部分并保护该主布线部分;和副保护器,其包围副布线部分,用于保护该副布线部分,所述副布线部分为所述主布线部分的在布线方向上的端部侧的配线的线束,副布线部分的作业与沿着所述布线路径的布线作业不同,该副布线部分的布线作业需要实施其他的作业,所述配线线束保护器进一步包括,临时固定部件,该临时固定部件将所述主保护器和所述副保护器临时固定为联结状态,并且所述主保护器和所述副保护器分别具有将所述主保护器和所述副保护器安装在所述布线对象部位的安装部件。
在将配线线束安装于布线对象部位时,即使除了沿着布线对象部位中的预定布线路径的布线操作之外还需要进行与布线操作不同的其他操作,本发明也能够高效地执行这两个操作。
具体地,通过由被构造成分开体的主保护器和副保护器来构成配线线束保护器,能够在没有被如下的配线线束保护器妨碍的情况下高效地执行其他操作:该配线线束保护器将其他操作应用于副布线部分。
接着,在完成其他操作之后,临时固定部件将主保护器和副保护器临时固定为联结状态,允许了安装部件容易地将副保护器安装于布线对象部位。
注意,其他操作是指:例如,为了进入到布线对象部位的内部的插入等的改变布线方向所需的布线操作,经由端子等安装到布线对象部位的安装操作,或者与沿着另一布线路径布线的另一配线线束的连接器连接的操作,只要是需要与沿着布线路径的布线操作分开地进行的操作即可,没有特别限制。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临时固定部件可以形成有重叠抵接部件,该重叠抵接部件使所述主保护器和所述副保护器的相互联结侧的联接端部在沿着所述布线方向上彼此抵接且重叠。
上述构造允许主保护器和副保护器被临时地固定在稳定联结的状态下,以便不会例如在宽度方向上位移。
因此,配线线束保护器最终能够被更加容易地安装于布线对象部位。
还有,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所述临时固定部件可以形成有接合部件,该接合部件用于使通过所述安装部件安装于所述车辆底部的所述主保护器与所述副保护器彼此接合。
以该方式,当临时固定部件形成有接合部件时,主保护器和副保护器能够彼此接合,允许了例如副保护器被暂时紧固从而不会从主保护器掉落。
因此,在将副保护器安装在布线对象部位中时,能够在没有用手保持副保护器等以保持副保护器不会掉落的麻烦的情况下,将副保护器容易地安装在布线对象部位中。
也就是,能够克服配线线束保护器由不同构件的主保护器和副保护器组成时引起的缺点,即,为了诸如副保护器由于取决于安装方向起作用的重力等而可能从布线对象部位掉落的担忧等的原因、用于将副保护器安装于布线对象部位的安装操作所需的时间和作业的缺点,等等。
还有,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主保护器可以包括:主保护器本体,在该主保护器本体中,垂直于所述布线方向的垂直截面中的该主保护器本体的一部分形成有开口,该开口的宽度为可使所述配线线束通过,并且所述主保护器本体可收纳所述配线线束;和盖,关闭所述垂直截面中的开口。
利用上述构造,通过在配线线束被收纳在主保护器本体内的状态下用盖关闭主保护器本体中的开口,配线线束的主布线部分能够通过在围绕布线方向的全周上被主保护器包围而被保护。
因此,即使配线线束保护器安装在车辆的外部,也能够更加可靠地阻挡诸如沙子、灰尘或水等的异物侵入到主保护器内。
还有,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布线对象部位可以位于所述车辆底部,并且所述主保护器可以配置为沿着所述布线路径并使得所述盖面对所述车辆底部。
如上所述,由于主保护器在盖配置为面对车辆底部的状态下沿着布线路径配置,所以即使盖倾向于打开,盖也与车辆底部干涉并且盖能够比主保护器本体靠近车辆底部,允许了车辆底部防止外力施加至盖并由此防止盖被不期望地打开。
因此,即使当配线线束保护器安装在意味着外部使用时的用作布线对象部位的车辆底部时,也能够防止盖被不期望地打开并且可靠地提供保护以便防止诸如沙子、灰尘或水等的异物侵入到主保护器内。
还有,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配线线束可以为连接车辆内部的锂离子电池的线束,并且所述主保护器可以配备有排气口保护单元,该排气口保护单元用于保护排出所述锂离子电池的排放气体的排出部件的排气口。
以该方式,通过使主保护器配备有排气口保护单元,能够防止异物通过适用于排出锂离子电池的排放气体的排出部件的排气口而侵入。
这使得能够防止排出部件的排气口会被异物阻塞的情况,该情况会使通过排气口的排出失效。
此外,通过使主保护器配备有排气口保护单元,沿着布线路径布线的主保护器能够被用作保持构件,而不用单独地设置保持排气口保护单元的保持构件。
还有,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布线配线线束的方法,所述配线线束被布线在车辆底部、穿过所述车辆底部并且连接至配置在车辆内部的连接对象,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配线线束的主布线部分连接至保护所述配线线束的主保护器的连接步骤,其中,所述主布线部分布线在所述车辆底部;在线束插入部位露出的状态下将所述主保护器安装于所述车辆底部的预定布线路径的主保护器安装步骤,其中,所述线束插入部位设置在所述预定布线路径的端部,并且所述配线线束通过所述线束插入部位从所述端部插入到所述车辆底部内部;从所述主保护器延伸出来的所述配线线束的副布线部分通过所述线束插入部位布线到所述车辆的内部的内侧布线步骤;通过包围所述副布线部分将所述副保护器临时固定至所述主保护器的临时固定步骤;以及将所述副保护器安装于所述车辆底部的副保护器安装步骤,其中,依次进行上述步骤。
在由于利用布线配线线束用的上述方法在主保护器安装步骤之后进行副保护器安装步骤时,与主保护器安装步骤和副保护器安装步骤同时一起进行时相比,能够在没有配线线束保护器挡道的情况下高效地进行内侧布线步骤。
接着,在完成内侧布线步骤之后,由于在临时固定步骤中用临时固定部件将主保护器和副保护器临时地固定到一起,所以主保护器和副保护器能够被保持处于联结状态,最终,在副保护器安装步骤中,副保护器能够通过安装部件被容易地安装在车辆底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主保护器可以包括:主保护器本体,在该主保护器本体中,垂直于布线方向的垂直截面中的该主保护器本体的一部分形成有开口,该开口的宽度为可使所述配线线束通过,并且所述主保护器本体可收纳所述配线线束;和盖,关闭所述垂直截面中的开口;在所述连接步骤中,在所述配线线束的所述主布线部分安装于所述主保护器本体的状态下,所述开口可以被所述盖关闭;并且在所述主保护器安装步骤中,在所述盖配置为面对所述车辆底部并沿着所述布线路径的状态下,将所述主保护器被安装于所述预定布线路径。
利用上述构造,在连接步骤中,通过在配线线束被收纳在主保护器本体内的状态下用盖关闭主保护器本体中的开口,配线线束的主布线部分能够通过在围绕布线方向的全周上被主保护器包围而被保护。
因此,即使配线线束保护器安装在车辆的外部,也能够阻挡诸如沙子、灰尘或水等的异物侵入到主保护器内。
此外,如上所述,在副保护器安装步骤中,由于在盖配置为面对车辆底部并沿着布线路径的状态下,将主保护器安装于预定布线路径,所以即使盖倾向于打开,盖也与车辆底部干涉并且盖能够比主保护器本体靠近车辆底部,允许了车辆底部防止外力施加至盖并由此防止盖被不期望地打开。
所以,即使当配线线束保护器被安装在意味着外部使用时的用作布线对象部位的车辆底部时,也能够防止盖被不期望地打开并且可靠地提供保护以便防止诸如沙子、灰尘或水等的异物侵入到主保护器内。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的线束保护器和配线线束布线方法:即使除了沿着布线对象部位中的预定布线路径的布线操作之外,还需要进行与布线操作不同的操作,也能够高效地执行将配线线束安装在布线对象部位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线线束保护器的构造说明图。
图2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线线束保护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线线束保护器的构造说明图。
图4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线线束保护器的构造说明图。
图5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线线束保护器的构造说明图。
图6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排气口保护单元、盖弯折铰链以及盖开/关铰链的构造说明图。
图7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排水单元的构造说明图。
图8是配线线束保护器布线方法的说明图。
图9是配线线束保护器布线方法的说明图。
图10是配线线束保护器布线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的(a)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线线束保护器10的立体图,图1的(b)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线线束保护器10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配线线束保护器10的在副保护器300侧的端部处的放大立体图。
图3的(a)是配线线束保护器10的平面图和以放大方式示出X部的平面图,而图3的(b)是配线线束保护器10的右侧视图。
图4的(a)是沿着图3的(a)中的A-A线截取的截面图,图4的(b)是沿着图3中的X部的放大图中的B-B线截取的截面图,并且图4的(c)是沿着图3中的X部的放大图中的C-C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5的(a)是具有被联结到一起的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的联接部分Z以及副保护器300的平面图,而图5的(b)是具有仍然被联结到一起的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的联接部分Z以及副保护器300的平面图。
图6的(a)是沿着图3的(a)中的E-E线截取的截面图,图6的(b)是沿着图3的(a)中的D-D线截取的截面图,图6的(c)是排气口保护单元281周围的放大图,并且图6的(d)是沿着图6的(c)中的H-H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7的(a1)是图5的(a)中的X2部的放大图并且是设置于副保护器300的排水单元291的平面图。图7的(a2)是沿着图7的(a1)中的端部F-F截取的截面图,图7的(a3)是设置于副保护器300的排水单元291的底面图。
图7的(b1)是图3的(a)中的X1部的放大图并且是设置于主保护器200的排水单元291的平面图。图7的(b2)是沿着图7的(a1)中的G-G线截取的端面视图,图7的(b3)是设置于主保护器200的排水单元291的底面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线线束保护器10用于包围并由此保护沿着车辆底面801(见图9的(a))中的预定布线路径布线的配线线束(图8中的附图标记W),并且配线线束保护器10由适用于保护配线线束的主布线部分Wm(见图8)的主保护器200和适用于保护副布线部分Ws(见图8)的副保护器300组成,其中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均通过树脂模制成型而形成。
注意,配线线束包括如图8中所示的主布线部分Wm和副布线部分Ws。
在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彼此联结的状态下,适用于收纳配线线束的中空的线束收纳凹部11大致在从主保护器200到副保护器330的整个长度上形成在配线线束保护器10的内部,并且线束收纳凹部11在主保护器200与副保护器300之间连通。
在沿着布线路径布线的配线线束被收纳在线束收纳凹部11中的状态下,配线线束保护器10具有经由形成于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的各个车辆安装凸缘12用螺钉安装于车辆底面801的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
如上所述,主保护器200是用于包围并由此保护沿着配线线束的布线路径布线的主布线部分Wm的保护器,主保护器200由主保护器本体215和盖216组成并且被形成为沿着预定布线路径的长形形状,该长形形状由沿布线方向的直线部分200L和设置于直线部分200L的布线方向上的中途部分并且在平面图中相对于直线部分200L倾斜的倾斜部分200S组成。
注意,位于主保护器200的布线路径的倾斜部分200S的一侧并且构造成比另一侧长的直线部分200L被指定为长直线部分200La,而位于倾斜部分200S的另一侧并构造成比上述一侧短的直线部分200L被指定为短直线部分200Lb。
还有,如上所述作为用于包围并由此保护沿着配线线束的布线路径布线的副布线部分Ws的保护器的副保护器300被安装在车辆底面801上的预定布线路径的端部处的线束插入部位600(见图9)中,配线线束穿过该线束插入部位600被插入到车辆底面801的内部。
注意,副保护器300中的线束收纳凹部11被形成为中空的,该线束收纳凹部11从副保护器300与主保护器200之间的联接部分Z走向至主体部分,并且在线束插入部位600处设置有比主保护器200的线束收纳凹部11宽的线束弯折收纳部11A,以便能够收纳被形成为插入配线线束的副布线部分Ws内的弯折部分。
还有,如图1至图5所示,配线线束保护器10包括用于将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临时固定为联结状态的临时固定部件40,以及用于将处于联结状态的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定位在沿着车辆底面801上的预定布线路径的安装部位处的定位部件20。
定位部件20和临时固定部件40被构造在主保护器200与副保护器300之间的联接部分Z中,即,在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通过彼此串联配置而彼此面对所在的对向部分中。
如图4的(c)所示,在联接部分Z中,定位部件20被构造成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以凸缘的形式向外突出,并且由形成在主保护器200所在侧的主侧定位部件221和形成在副保护器300所在侧的副侧定位部件321组成。
主侧定位部件221由对应于底表面的主侧配置片222和在围绕主侧配置片222的外周缘上沿整周向上直立的主侧外壁223组成,而副侧定位部件321由对应于底表面的副侧配置片322和在围绕副侧配置片322的外周缘上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与主保护器200之间的相对端部所在侧直立的副侧外壁323组成。
主侧配置片222和副侧配置片322均设置有适用于接收从车辆底面801上的预定部位突出的定位销P(见图4的(c))的插入的定位孔24。
主侧配置片222和副侧配置片322被配置成使得当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被联结到一起时副侧配置片322将从下方叠置于主侧配置片222。
这样做时,定位孔24变成连通的以允许定位销P被装配到形成于主侧配置片222的主侧定位孔224和形成于副侧配置片322的副侧定位孔324内。
还有,在联接部分Z中,上述临时固定部件40由重叠抵接部件41和接合部件45组成。
重叠抵接部件41由装配突部241和装配凹部341组成。
特别地,如图4的(a)和图5所示,装配突部241是通过以能够装配到装配凹部341内的方式从主保护器本体215的与副保护器300相对的相对端部朝向副保护器300突出而形成,以便以在布线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抵接副保护器300。
注意,垂直截面为凹形的线束收纳凹部11形成于装配突部241,并且形成于副保护器300与主保护器200之间的联接部分Z,配线线束通过被收纳在装配突部241中的线束收纳凹部11内而被布线。
接着,特别如图2所示地,接合部件45由第一接合部件46、第二接合部件47和第三接合部件48组成。
如图3和图4的(a)及图4的(b)所示,特别地,第一接合部件46由装配突部侧接合部246和装配凹部侧接合部346组成,其中,装配突部侧接合部246是通过在装配突部241的外周部的前端侧径向向外突出而形成的,而装配凹部侧接合部346被形成在装配凹部341的对应于装配突部侧接合部246的那部分中,以便当装配突部241和装配凹部341被沿布线方向装配到一起时能够与装配突部侧接合部246接合。
如图4的(a)和图5所示,特别地,第二接合部件47由在装配突部241与装配凹部341装配到一起的装配状态下以面接触条件彼此抵靠且在互相接近的方向上彼此接合的主侧抵接面247和副侧抵接面347组成。
主侧抵接面247是通过在主保护器200的与副保护器300相对的相对端部、即在装配突部241的基端部处使与副保护器300相对的相对部分沿着宽度方向平坦化而形成的端面部分。
副侧抵接面347是通过在副保护器300的与主保护器200相对的相对端部、即在装配凹部341的前端部处使与主保护器200相对的相对部分平坦化而形成的端面部分。
如图4的(c)和图5所示,特别地,第三接合部件48由设置在定位部件2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外壁223和323中的弹性接合突片348和接合凹部248组成。
具体地,弹性接合突片248由弹性接合突片本体348a和从弹性接合突片本体348a的上端部突出的接合突片348b形成。弹性接合突片本体348a以能够相对于一对狭缝部249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部分弹性地变形的方式被形成在副侧外壁323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中,所述一对狭缝部249(见图3的(b))从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部分中的下端部向上形成。
接合凹部248在主保护器200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主侧外壁223的上端部处呈凹形地形成。注意,弹性接合突片348被形成为与接合凹部248的凹形底部248a和凹形侧缘部248b都能接合(见图5的(b))。
此外,将详细描述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的除上述那些以外的其他组成部件。
主保护器本体215的线束收纳凹部11的上表面具有开口11a,该开口11a的宽度大于配线线束的外径以便使配线线束通过,其中上表面形成了垂直截面的在周向上的一部分,垂直截面垂直于布线方向(见图8)。
也就是,在主保护器本体215上,在布线方向上的整个长度范围内垂直于布线方向的垂直截面被形成为U字形。
在盖216上,开口11a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被形成为能够借助于如图6的(a)所示形成为可挠曲的且薄壁的盖开/关铰链217而相对于主保护器本体215开/关。
如图1所示,盖216被构造成使得对应于主保护器200的顶面的部分能够关闭,并且盖216由盖本体部216A和盖弯折部216B组成。
如图1所示,盖本体部216A形成于与长尺寸的直线部分对应的部分,盖弯折部216B形成于与短直线部分200Lb和倾斜部分200S对应的部分,并且诸如图6的(b)中所示的盖弯折铰链216C通过使盖本体部216A与盖弯折部216B之间的交界部分形成为能够弯折且薄壁的而形成于交界部分。
盖弯折部216B使得开口11a能够通过盖弯折铰链216C的弯折而独立于盖本体部216A地打开和关闭。
盖接合突片271a和盖接合容许孔271b形成于主保护器200,以允许盖216在布线方向上与主保护器本体215接合。盖接合突片271a被形成为在开口11a的在宽度方向上与盖开/关铰链217相反的那个端部处朝向主保护器主体215定向的突片形状,而盖接合容许孔271b形成在主保护器本体215中的布线方向上对应于盖接合突片271a的形成位置的部位处(见图2)。
还有,在主保护器200的与联接部分Z相反的那个端部处的与配线线束相对的相对部分处,形成为沿着布线方向的凹凸形状的波形接合部272以能够与外周面的形成为褶皱状形状的波形端部接合的方式形成(见图8)。
此外,如图2所示,主保护器200配备有用于保护排出管500的排气口的排气口保护单元281,其中排气口适用于将车辆内部配置的锂离子电池的排放气体排出。
在主保护器200的比联接部分Z靠近基部侧的那部分中,排气口保护单元281被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向外突出的凸缘形状,以及被形成为如图6的(c)和图6的(d)所示由平坦的排气口保护底部282和排气口保护壁283组成的端部闭合筒体。
排气口保护底部282与从车体底部悬挂下来的排出管500的排气口500a相对地配置,而排气口保护壁283被以覆盖与排气口保护单元281的底部相对地配置的排出管500的排气口500a的周缘的方式以及使得能够引导排气口500a的外周侧的方式配置。
还有,上述车辆安装凸缘12形成于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两者。
如图1至图3所示,车辆安装凸缘12具有连通螺栓孔214以允许车辆安装凸缘12能够被螺栓连接至车辆底面801。金属轴环被插入到连通螺栓孔214内,并且螺栓穿过插入的金属轴环并经由金属轴环被安装(见图2)。
还有,配线线束保护器10在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的线束收纳凹部11中的底部部位处具有排水单元291。
如图7所示,排水单元291由通孔292、折叠部293以及突出壁294形成。
通孔292形成于每个保护器、即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在厚度方向上贯穿保护器,而折叠部293设置在通孔292的在保护器的内侧的边缘、即通孔292的相对边缘之间,横跨通孔292以防止水通过通孔292从外侧侵入到线束收纳凹部11的内部。
注意,如图7的(b1)、图7的(b2)和图7的(b3)并且尤其是图7的(b2)所示,多个折叠部293之中,设置于主保护器200的线束收纳凹部11中的排水单元291形成在对应于布线路径的底表面的部位中,并因此被以与收纳部的底表面齐平的方式配置。
还有,如图7的(a2)、图7的(a3)、图7的(b2)以及图7的(b3)所示,突出壁294被形成为使得保护器的外表面中的通孔292的外周缘突出以防止水通过外周缘侵入。
接着,参照图8至图10,将给出用于在配线线束被上述配线线束保护器10保护的状态下沿着车辆的布线对象部位中的预定布线路径将配线线束布线的配线线束布线方法的说明。
图8是将配线线束(W)连接至主保护器200的连接步骤的说明图。图9的(a)、图9的(b)和图9的(c)是配线线束布线方法的说明图,以沿着布线方向的纵截面示出了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具体地,图9的(a)是主保护器安装步骤和内侧布线步骤的说明图,图9的(b)是临时固定步骤的说明图,图9的(c)是副保护器安装步骤的说明图。
图10的(a)和图10的(b)是配线线束布线方法的说明图和临时固定步骤的说明图,以垂直于布线方向的垂直截面示出了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线线束布线方法是依次进行连接步骤、主保护器安装步骤、内侧布线步骤、临时固定步骤和副保护器安装步骤的布线方法。
在连接步骤中,将布线在车辆底面801处的配线线束的主布线部分Wm连接至适用于通过包围配线线束来保护配线线束的主保护器200。
具体地,如图8所示,在主保护器200的盖216保持打开的状态下,使配线线束的主布线部分Wm通过开口11a收纳在线束收纳凹部11中。
接着,在保护器200处,通过在盖216关闭的状态下使盖接合突片271a与盖接合容许孔271b接合,配线线束能够通过被主保护器200包围而被连接于主保护器200。
在主保护器安装步骤中,如图9的(a)所示,将定位销P装配到主侧定位孔224内,由此将主保护器200定位在沿着车辆底面801上的预定布线路径的部位处,使得主保护器200将被沿着预定布线路径配置。
在该定位状态下,主保护器200的车辆安装凸缘12通过被用螺栓紧固至形成于车辆底面801中的安装孔(未示出)而被安装。
这样做时,在盖216与车辆底面801相对地配置的状态下将主保护器200安装于车辆底面801,并且是在线束插入部位600未被覆盖地露出的状态下安装。
注意,如图9的(a)所示,线束插入部位600是设置在车辆底面801上的预定布线路径800的端部处并且设置有线束插入孔601的部位,配线线束通过线束插入孔601被从该端部插入到车辆底面801内。
在内侧布线步骤中,如图9的(a)所示,从主保护器200延伸出来的配线线束中的副布线部分Ws被插入到线束插入部位600中的线束插入孔601内,并由此被布线为通过大致90度地弯折而朝向车辆的内部的副布线部分Ws。
在临时固定步骤中,通过用副保护器300包围线束插入部位600而将副保护器300临时地固定至主保护器200。
具体地,如图9的(b)和图9的(c)以及图10的(a)和图10的(b)所示,在联接部分Z中,由于副保护器300的装配凹部341在重叠抵接部件41中被从下方装配于主保护器200的装配突部241,所以装配突部241和装配凹部341以在布线方向上重叠的状态彼此抵接。
此外,第一接合部件46、第二接合部件47和第三接合部件48相互接合成为接合部件45。
具体地,由于装配突部241被装配到装配凹部341内,所以,第一接合部件46中装配突部侧接合部246与装配凹部侧接合部346彼此接合,第二接合部件47中主侧抵接面247与副侧抵接面347彼此抵接从而沿着布线方向在接近方向上接合,并且第三接合部件48中弹性接合突片348与接合凹部248彼此接合(见图4的(c))。
注意,弹性接合突片348与接合凹部248的凹形底部348a以及侧缘部348b两者接合。
以该方式,将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临时固定在两者之间的联接部分Z中。
此外,由于装配突部241被装配到装配凹部341内,所以副侧配置片322在定位部件20中被从下方叠置于主侧配置片222。这样做时,如图4的(c)所示,从车辆底面801上的预定部位悬挂下来的定位销P被插入并装配到副侧定位孔324内,使配线线束保护器10的相对于车辆底面801的位置定位。
注意,此时,主侧定位孔224和副侧定位孔324彼此连通。
接着在副保护器安装步骤中,副保护器300被安装于车辆底面801。
具体地,如图9的(c)和图10的(b)所示,在副保护器300如上所述被定位并配置于线束插入部位600的状态下,副保护器300的车辆安装凸缘12通过被用螺栓紧固至车辆底面801中的安装孔而被安装。
结果,在配线线束被配线线束保护器10保护的状态下,配线线束能够被沿着车辆的布线对象部位中的预定布线路径布线。
将描述上述配线线束保护器10以及用于布线配线线束保护器10的上述方法的操作和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线线束保护器10:其由以单独构件构成的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组成,而不是跨越整个布线方向由一个构件一体地形成;其配备有用于将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临时固定为联结状态的临时固定部件40;并且,其配备有为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分别设置并适用于将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分别安装于车辆底面801的车辆安装凸缘12。
利用上述构造,在将配线线束安装于车辆底面801时,当除了沿着车辆底面801上的预定布线路径的布线操作之外还执行作为与布线操作不同的操作的例如将配线线束插入到线束插入孔601内的线束插入操作时,能够高效地执行这两个操作,并且配线线束可以以受到保护器保护的方式被安装于车辆底面801。
因为配线线束保护器10由分开的构件、即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组成,所以在相对于线束插入部位600的线束插入操作期间,能够在没有配线线束保护器10挡道的情况下高效地执行线束插入操作。
接着,在完成线束插入操作之后,通过临时固定部件40将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临时地固定到一起,允许了用车辆安装凸缘12将副保护器300容易地安装于线束插入部位600。
与沿着车辆底面801上的预定布线路径的布线操作分开地执行的操作不限于上述线束插入操作,而可以是诸如经由端子等安装于车辆底面801的安装操作或与沿着另一布线路径布线的另一配线线束的连接器连接的操作等的另一操作。
还有,由于临时固定部件40形成有重叠抵接部件41、该重叠抵接部件41使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的相互联结侧的联接端部在沿着布线方向上彼此抵接并重叠,所以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例如至少在宽度方向上受到限制,使得能够在宽度方向上无互相移位地以稳定的联结状态进行临时固定。
此外,由于临时固定部件40被构造为由第一接合部件46、第二接合部件47和第三接合部件48组成的接合部件45,所以副保护器300的位置能够相对于主保护器200被临时地固定。
特别地,由于弹性接合突片348与接合凹部248作为第三接合部件48彼此接合,所以当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联结到一起时能够防止副保护器300从主保护器200上掉落。
因此,在将副保护器300安装于车辆底面801时,能够在没有用手保持副保护器300等以保持副保护器不会掉落的麻烦的情况下容易地将副保护器300安装于布线插入部位。
也就是,能够克服当配线线束保护器10由不同构件的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组成时引起的缺点,即,用于将副保护器300安装于车辆底面801的安装操作需要时间和作业的缺点。
还有,利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线线束保护器10,由于主保护器200包括主保护器本体215和关闭垂直截面中的开口的盖216,所以能够在配线线束被收纳在主保护器本体215内的状态下用盖216将主保护器本体215中的开口关闭,允许了配线线束的主布线部分Wm能够通过在围绕布线方向的整周上被主保护器200包围而受到保护。
因此,即使配线线束保护器10被安装在车辆外部,也能够阻挡诸如沙子、灰尘或水等的异物侵入到主保护器200内。
利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线线束保护器10,由于主保护器200在盖216配置为面对车辆底面801的状态下沿着布线路径配置,所以,特别是即使盖216倾向于打开,盖216也与车辆底面801干涉并且盖216能够比主保护器本体215靠近车辆底面801,允许了车辆底面801防止外力施加至盖216并由此防止盖216被不期望地打开。
所以,即使当配线线束保护器10被安装于意味着外部使用的车辆底面801时,也能够防止盖216被不期望地打开,并可靠地提供保护以便防止诸如沙子、灰尘或水等的异物侵入到主保护器200内。
利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线线束保护器10,由于主保护器200配备有用于保护排出锂离子电池的排放气体的排出管500的排气口500a的排气口保护单元281,所以能够防止异物通过适用于排出锂离子电池的排放气体的排出管500的排气口500a侵入。
此外,通过使主保护器200配备有排气口保护单元281,沿着布线路径布线的主保护器200可以被用作保持构件而不用单独地提供保持构件来保持排气口保护单元281。
还有,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线线束布线方法是依次进行连接步骤、主保护器安装步骤、内侧布线步骤、临时固定步骤以及副保护器安装步骤的方法。
当以该方式在主保护器安装步骤之后进行副保护器安装步骤时,与主保护器安装步骤和副保护器安装步骤同时一起进行时相比,能够在没有配线线束保护器10挡道的情况下高效地进行内侧布线步骤。
接着,在完成内侧布线步骤之后,由于在临时固定步骤中主保护器200和副保护器300通过临时固定部件40被临时地固定到一起,所以在副保护器安装步骤中能够通过车辆安装凸缘12将副保护器300容易地安装于车辆底面801。
关于本发明的构造与实施方式之间的对应性,根据本发明的安装部件对应于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安装凸缘12,并且类似地,排气部件对应于排气管500,车辆底部对应于车辆底面801,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造,并且可以基于权利要求中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来应用,以获得大量的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0 配线线束保护器
12 车辆安装凸缘
40 临时固定部件
41 重叠抵接部件
45 接合部件
46 第一接合部件
47 第二接合部件
48 第三接合部件
200 主保护器
215 主保护器本体
216 盖
241 装配突部
246 装配突部侧接合部
248 接合凹部
281 排气口保护单元
300 副保护器
346 装配凹部侧接合部
247 主侧抵接面
341 装配凹部
347 副侧抵接面
348 弹性接合突片
Wm 主布线部分
Ws 副布线部分
Claims (8)
1.一种配线线束保护器,其用于保护配线线束,所述配线线束为包围在沿着车辆中的布线对象部位的按照预定布线路径布线的配线线束,所述配线线束保护器包括:
主保护器,其包围所述配线线束中的沿着所述布线路径布线的主布线部分并保护该主布线部分;和副保护器,其包围副布线部分,用于保护该副布线部分,所述副布线部分为所述主布线部分的在布线方向上的端部侧的配线的线束,副布线部分的作业与沿着所述布线路径的布线作业不同,该副布线部分的布线作业需要实施其他的作业,
所述配线线束保护器进一步包括,
临时固定部件,该临时固定部件将所述主保护器和所述副保护器临时固定为联结状态,并且所述主保护器和所述副保护器分别具有将所述主保护器和所述副保护器安装在所述布线对象部位的安装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线束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固定部件形成有重叠抵接部件,该重叠抵接部件使所述主保护器和所述副保护器的相互联结侧的联接端部在沿着所述布线方向上彼此抵接且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线线束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固定部件形成有接合部件,该接合部件用于使通过所述安装部件安装于所述车辆底部的所述主保护器与所述副保护器彼此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配线线束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保护器包括:主保护器本体,在该主保护器本体中,垂直于所述布线方向的垂直截面中的该主保护器本体的一部分形成有开口,该开口的宽度为可使所述配线线束通过,并且所述主保护器本体可收纳所述配线线束;和盖,关闭所述垂直截面中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线线束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对象部位位于所述车辆底部,并且所述主保护器配置为沿着所述布线路径并使得所述盖面对所述车辆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配线线束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线束为连接车辆内部的锂离子电池的线束,并且所述主保护器配备有排气口保护单元,该排气口保护单元用于保护排出所述锂离子电池的排放气体的排出部件的排气口。
7.一种用于布线配线线束的方法,所述配线线束被布线在车辆底部、穿过所述车辆底部并且连接至配置在车辆内部的连接对象,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配线线束的主布线部分连接至保护所述配线线束的主保护器的连接步骤,其中,所述主布线部分布线在所述车辆底部;
在线束插入部位露出的状态下将所述主保护器安装于所述车辆底部的预定布线路径的主保护器安装步骤,其中,所述线束插入部位设置在所述预定布线路径的端部,并且所述配线线束通过所述线束插入部位从所述端部插入到所述车辆底部内部;
从所述主保护器延伸出来的所述配线线束的副布线部分通过所述线束插入部位布线到所述车辆的内部的内侧布线步骤;
通过包围所述副布线部分将所述副保护器临时固定至所述主保护器的临时固定步骤;以及
将所述副保护器安装于所述车辆底部的副保护器安装步骤,
其中,依次进行上述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布线配线线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保护器包括:主保护器本体,在该主保护器本体中,垂直于布线方向的垂直截面中的该主保护器本体的一部分形成有开口,该开口的宽度为可使所述配线线束通过,并且所述主保护器本体可收纳所述配线线束;和盖,关闭所述垂直截面中的开口;
在所述连接步骤中,在所述配线线束的所述主布线部分安装于所述主保护器本体的状态下,所述开口被所述盖关闭;并且
在所述主保护器安装步骤中,在所述盖配置为面对所述车辆底部并沿着所述布线路径的状态下,将所述主保护器安装于所述预定布线路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39720 | 2012-10-31 | ||
JP2012239720A JP5984061B2 (ja) | 2012-10-31 | 2012-10-31 | ハーネスプロテ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方法 |
PCT/JP2013/078934 WO2014069354A1 (ja) | 2012-10-31 | 2013-10-25 | ハーネスプロテ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82008A true CN104782008A (zh) | 2015-07-15 |
CN104782008B CN104782008B (zh) | 2017-12-12 |
Family
ID=50627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5486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82008B (zh) | 2012-10-31 | 2013-10-25 | 线束保护器和用于布线配线线束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984061B2 (zh) |
CN (1) | CN104782008B (zh) |
DE (1) | DE112013005215B4 (zh) |
WO (1) | WO201406935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01163A (zh) * | 2016-03-01 | 2018-10-23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线束配线作业用程序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96772B2 (ja) * | 2014-11-27 | 2018-09-2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プロテクタ固定構造およびプロテクタの固定方法 |
JP7116030B2 (ja) * | 2019-09-27 | 2022-08-0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プロテクタ |
JP7107978B2 (ja) * | 2020-01-16 | 2022-07-2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線の配索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73418A (ja) * | 2002-11-20 | 2004-06-17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グロメットとプロテクタの車体取付構造 |
JP2009147052A (ja) * | 2007-12-13 | 2009-07-02 | Yazaki Corp | シールド部材 |
WO2012011502A1 (ja) * | 2010-07-22 | 2012-01-2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ハーネスプロテ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40670Y2 (zh) * | 1988-08-08 | 1993-10-15 | ||
JP2001015781A (ja) | 1999-06-29 | 2001-01-19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時計用太陽電池 |
JP2001208281A (ja) | 2000-01-31 | 2001-08-03 | Calsonic Kansei Corp | ハーネスプロテクタ |
-
2012
- 2012-10-31 JP JP2012239720A patent/JP5984061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10-25 DE DE112013005215.6T patent/DE112013005215B4/de active Active
- 2013-10-25 WO PCT/JP2013/078934 patent/WO201406935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0-25 CN CN201380054863.0A patent/CN10478200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73418A (ja) * | 2002-11-20 | 2004-06-17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グロメットとプロテクタの車体取付構造 |
JP2009147052A (ja) * | 2007-12-13 | 2009-07-02 | Yazaki Corp | シールド部材 |
WO2012011502A1 (ja) * | 2010-07-22 | 2012-01-2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ハーネスプロテ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構造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01163A (zh) * | 2016-03-01 | 2018-10-23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线束配线作业用程序 |
CN108701163B (zh) * | 2016-03-01 | 2022-07-08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线束配线作业支援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090599A (ja) | 2014-05-15 |
WO2014069354A1 (ja) | 2014-05-08 |
DE112013005215T5 (de) | 2015-08-06 |
JP5984061B2 (ja) | 2016-09-06 |
CN104782008B (zh) | 2017-12-12 |
DE112013005215B4 (de) | 2024-03-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023444B1 (en) | A connector cove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 |
EP3573203B1 (en) | Wire protection member | |
EP3651283B1 (en) | Vehicle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4782008A (zh) | 线束保护器和用于布线配线线束的方法 | |
JP6691073B2 (ja) |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
CN103367991A (zh) | 防水屏蔽连接器 | |
JP5707182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EP3376606B1 (en) | Cable harness plug | |
CN112821307B (zh) | 液体排出结构 | |
JP4600433B2 (ja) | コネクタ | |
JP7301146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CN113471896B (zh) | 保护器以及线束 | |
CN211655699U (zh) | 地下通信线缆加固管道 | |
KR20220139396A (ko) | 내후성 피드스루 하우징 | |
JP6103387B2 (ja) | 保護ケース | |
US12126154B2 (en) | Wiring harness protector | |
CN212304686U (zh) | 一种地下线缆加固装置 | |
JP5299219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CN220066743U (zh) | 一种电缆保护套管 | |
JP4716897B2 (ja) | 保護カバー | |
JP6068153B2 (ja) | ハーネスプロテクタ | |
KR200403532Y1 (ko) | 케이블 보호관 | |
KR200398644Y1 (ko) | 고압 케이블용 직선 접속함 | |
JP2018057098A (ja) | プロテクタ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
JP2024160748A (ja) | 配設体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2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