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76481A - 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76481A CN104276481A CN201310341796.2A CN201310341796A CN104276481A CN 104276481 A CN104276481 A CN 104276481A CN 201310341796 A CN201310341796 A CN 201310341796A CN 104276481 A CN104276481 A CN 1042764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ng
- component
- car
- suppress
- suppress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5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92 diminish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Landscapes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设置于高建筑物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主缆索的摆动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20)具备:摆动抑制构件(30),其在主缆索(4)的前方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设置,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和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其使摆动抑制构件(30)移动。在轿厢(3)上升的期间,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使摆动抑制构件(30)向前方移动,在轿厢(3)下降的期间,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使摆动抑制构件(30)向后方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设置有电梯的高层大楼等中,存在由地震或强风引起的电梯的主缆索、补偿链或者对重绳(以下仅记为主缆索等)摆动的现象。根据摆动的大小,存在主缆索等与设置于升降路内的各设备接触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存在与主缆索等接触的设备会产生损伤的问题。另外,也存在主缆索等会由于摆动而缠绕的问题。
以往,提出了各种抑制主缆索等摆动的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用1对滚筒(roller,滚轮)夹着主缆索等,以谋求抑制主缆索的摆动。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在轿厢设置具有围绕主缆索的围绕部的摆动抑制装置,通过该摆动抑制装置以谋求抑制主缆索的摆动。
专利文献1:特开2011-1267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118949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以及2所示的电梯中,当设置于高层大楼等比较高的建筑物时,会变得难以抑制缆索的摆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设置于高建筑物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主缆索的摆动的电梯缆索(缆绳)摆动抑制系统。
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是用于抑制电梯装置的缆索的摆动的系统,所述电梯装置具有在前部设有轿厢门的能够自由升降的轿厢。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具备:摆动抑制构件,其在缆索的前方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设置,抑制缆索的摆动;和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其使摆动抑制构件移动。在轿厢上升的期间,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使摆动抑制构件向前方移动,在轿厢下降的期间,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使摆动抑制构件向后移动。
另外,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是用于抑制电梯装置的缆索的摆动的系统,所述电梯装置具有在前部设有轿厢门的能够自由升降的轿厢。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具备:摆动抑制构件,其在缆索的前方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设置,抑制缆索的摆动;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其使摆动抑制构件移动;轿厢位置检测单元,其检测轿厢的位置;和轿厢位置判断单元,其基于由轿厢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到的轿厢的位置,判断该轿厢是否位于比摆动抑制构件更靠下侧的位置。在轿厢位置判断单元判断为轿厢位于比摆动抑制构件更靠下侧的位置的情况下,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使摆动抑制构件向后方移动。
进一步,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是用于抑制电梯装置的缆索的摆动的系统,所述电梯装置具有在前部设有轿厢门的能够自由升降的轿厢。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具备:摆动抑制构件,其在缆索的前方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设置,抑制缆索的摆动;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其使摆动抑制构件移动;目的层检测单元,其检测轿厢的目的层;和目的层判断单元,其基于由目的层检测单元检测到的轿厢的目的层,判断该目的层是否位于比摆动抑制构件更靠下侧的位置。在目的层判断单元判断为轿厢的目的层位于比摆动抑制构件更靠下侧的情况下,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使摆动抑制构件向后方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整体概略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的立体图。
图3(a)是表示图2的摆动抑制构件的详细的主视图,图3(b)是图3(a)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整体概略构成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缆索抑制系统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流程图的图。
图7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整体概略构成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流程图的图。
图10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整体概略构成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中使摆动抑制构件位于中间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中使摆动抑制构件位于摆动抑制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流程图的图。
图15是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控制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整体概略构成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流程图的图。
图18是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使用图1至图3,就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进行说明。
这里,首先就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所适用的电梯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电梯装置1具备:轿厢3,其能够在升降路2内自由升降;轿厢用平衡锤5,其经由主缆索4与轿厢3连接;和曳引机(升降驱动部)6,其经由主缆索4使轿厢3以及轿厢用平衡锤5升降。其中,曳引机6配置于在升降路2的上部设置的机械室7内。主缆索4卷挂于与曳引机6连接的曳引绳轮(滑轮)8和导向绳轮9。
在这样的构成中,通过曳引机6旋转驱动曳引绳轮8,主缆索4被卷起,轿厢3以及轿厢用平衡锤5分别升降。在设置有电梯装置1的大楼等建筑物的多个楼层分别设有乘梯处,轿厢3在乘梯处之间升降。升降的轿厢3由设于升降路2两侧的一对轿厢用导轨10(参照图2)进行引导。
轿厢3具有在其前部设置的轿厢门11。当轿厢3到达所希望的乘梯处时,轿厢门11与乘梯处门(未图示)一起打开,使电梯利用者能够进出轿厢3。
在机械室7设置有控制装置12。该控制装置12经由未图示的信号通信路径与曳引机6连接。曳引机6由来自控制装置12的指令驱动而升降轿厢3。
接着,就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进行说明。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20是用于抑制电梯装置1的缆索的摆动的系统,在此,作为缆索的一例,就抑制用于使轿厢3升降的上述主缆索4的摆动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摆动抑制”这一用语是抑制(或者控制)缆索的摆动的意思,换言之,是使缆索的摆幅变小的意思。
如图2所示,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20具备:摆动抑制构件30,其在主缆索4的前方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设置;和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其使摆动抑制构件30移动。其中,摆动抑制构件30在横向(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可以优选形成为棒状。另外,摆动抑制构件30配置于主缆索4和升降路2的前壁之间,在轿厢3上升期间向前方移动,在轿厢3下降期间向后方移动。更具体地说,摆动抑制构件30为与轿厢3的升降同步地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如图1及图2所示,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具有:一对链轮(sprocket)41,其配置于上下方向(轿厢3的升降方向)上不同的位置;链条42,其卷挂于一对链轮41;和链条连接缆索43(链条连接构件),其连接链条42和轿厢3。链条42与轿厢3的升降同步地循环移动,一对链轮41分别旋转,摆动抑制构件3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即,在轿厢3上升期间,各链轮41在图2中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摆动抑制构件30向前方移动,在轿厢3下降期间,各链轮41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摆动抑制构件30向后方移动。另外,链条连接缆索43卷挂于在轿厢3的下部设置的轿厢下绳轮43,其一端固定于轿厢3,另一端与链条42连接。
在上侧的链轮41一体形成有蜗轮(worm gear)45。正齿轮状的卷绕齿轮46旋转卡合于蜗轮45。在卷绕齿轮46一体形成有卷绕绳轮(卷绕部)47。后述的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与轿厢3的下降同步地被卷绕于卷绕绳轮47。即,上侧的链轮41旋转卡合于卷绕绳轮47,上侧的链轮41的旋转传递到卷绕绳轮47,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与轿厢3的升降同步地被卷绕绳轮47卷绕或者放出。在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被卷绕绳轮47卷绕的情况下,摆动抑制构件30向后方移动。另外,在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被从卷绕绳轮47放出的情况下,摆动抑制构件30向前方移动。
在摆动抑制构件30设有2个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绳轮48,在这些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绳轮48卷挂有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的一端部与卷绕绳轮47连接,另一端部(卷绕绳轮47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与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固定部50连接。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从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绳轮48向后方延伸,分别与卷绕绳轮47以及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固定部50连接。
在摆动抑制构件30设有2个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绳轮51,在这些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绳轮51卷挂有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52。在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52的一端部连接摆动抑制构件用平衡锤53,另一端部(摆动抑制构件用平衡锤53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与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固定部54连接。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52从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绳轮51向前方延伸,分别与摆动抑制构件用平衡锤53以及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固定部54连接。另外,在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绳轮51和摆动抑制构件用平衡锤53之间设有摆动抑制构件用平衡锤侧绳轮55,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52卷挂于摆动抑制构件用平衡锤侧绳轮55。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52从摆动抑制构件用平衡锤侧绳轮55向下方延伸。由此,通过摆动抑制构件用平衡锤53的自重,使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52负荷有张力。
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在平时向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52加载(负荷)预定的张力,能够向摆动抑制构件30加载(负荷)向前方的力。因此,在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被从卷绕绳轮47放出的情况下,能够使摆动抑制构件30向前方移动。即,在轿厢3上升期间,卷绕绳轮47放出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能够使摆动抑制构件30向前方移动。另一方面,在卷绕绳轮47卷绕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的情况下,能够使摆动抑制构件30向后方移动。即,在轿厢3下降期间,卷绕绳轮47卷绕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能够使摆动抑制构件30向后方移动。
摆动抑制构件30由后述的摆动抑制构件用导轨56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引导。即,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摆动抑制构件30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摆动抑制构件用被引导部31。摆动抑制构件用被引导部31经由托架32安装于摆动抑制构件30。在各摆动抑制构件用被引导部31设有上述的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绳轮48和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绳轮51。在图2以及图3所示的方式中,相对于摆动抑制构件30配置于相同侧的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绳轮48和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绳轮51形成为一体。即,在单个绳轮形成有2个槽,在一方的槽卷挂有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在另一方槽卷挂有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52。
如图2所示,在各摆动抑制构件用被引导部31的上方以及下方设有摆动抑制构件用导轨56。摆动抑制构件用导轨56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在各摆动抑制构件用被引导部31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设有车轮(滚轮)57。车轮57在对应的摆动抑制构件用导轨56的表面滚动。这样,摆动抑制构件30能够经由摆动抑制构件用被引导部31以及车轮57在由摆动抑制构件用导轨56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引导的同时平滑地进行移动。
相对于摆动抑制构件30配置于相同侧的一对摆动抑制构件用导轨56,在各自的前侧端部以及后侧端部通过导轨连接构件58互相连接,一对摆动抑制构件用导轨56和一对导轨连接构件58作为整体形成为矩形框状。在后侧的导轨连接构件58设有供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贯通的贯通孔59,在前侧的导轨连接构件58设有供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52贯通的贯通孔60。
在一对轿厢用导轨10分别安装有托架61。在托架61固定有上述的卷绕绳轮47、蜗轮45和摆动抑制构件用导轨56等构成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的构件。
另外,优选摆动抑制机构30在轿厢3位于摆动抑制构件30的设置高度的情况下位于比该轿厢3的升降区域3a更靠前方的位置。由此,在轿厢3位于比摆动抑制构件30更靠下侧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使摆动抑制构件30向后方移动并接近主缆索4,在轿厢3位于比摆动抑制构件30更靠上侧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使摆动抑制构件30位于比轿厢3的升降区域3a更靠前方的位置。因此,能够在回避轿厢3和摆动抑制构件30干涉的同时有效地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在此,轿厢3的升降区域3a是指升降的轿厢3能够通过的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区域。
接着,就由这样的构成形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轿厢3在升降路2内下降的期间,与轿厢3的下降相应地、链条42经由链条连接缆索43循环移动,链轮41在图2中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伴随于此,蜗轮45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与蜗轮45旋转卡合的卷绕齿轮46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卷绕绳轮47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被卷绕绳轮47卷绕。
在该情况下,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卷挂于在摆动抑制构件30设置的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绳轮48,并且,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的另一端部固定于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固定部50,因此,摆动抑制构件30向卷绕绳轮47侧、即向后方移动。因此,摆动抑制构件30接近主缆索4,主缆索4和摆动抑制构件30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能够减小主缆索4能够摆动的区域。此时,虽然通过摆动抑制构件用平衡锤53在摆动抑制构件30加载有向前方的力,但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克服该力而被卷绕绳轮47卷绕。
另一方面,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52卷挂于在摆动抑制构件30设置的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绳轮51,并且,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52的另一端部固定于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固定部54。因此,在轿厢3下降期间,伴随着摆动抑制构件30向后方的移动,摆动抑制构件用平衡锤53上升。
在轿厢3在升降路2内上升的期间,与轿厢3的上升相应地、链条42经由链条连接缆索43循环移动,链轮41在图2中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伴随于此,蜗轮45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与蜗轮45旋转卡合的卷绕齿轮46与卷绕绳轮47一起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此,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52被摆动抑制构件用平衡锤53加载有张力,在摆动抑制构件30加载有向前方的力。由此,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被从卷绕绳轮47放出,通过在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52加载的张力,摆动抑制构件30向摆动抑制构件用平衡锤53一侧、即向前方移动。因此,摆动抑制构件30远离主缆索4,到达轿厢3的升降区域3a的前方。由此能够回避上升的轿厢3a和摆动抑制构件30干涉。
另外,轿厢3上升期间,通过从曳引绳轮放出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摆动抑制构件用平衡锤53下降。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轿厢3上升的期间,能够使摆动抑制构件30向前方移动。由此,能够使摆动抑制构件30位于轿厢3的升降区域3a的前方,能够回避上升的轿厢3和摆动抑制构件30干涉。另外,在轿厢3下降的期间,能够使摆动抑制构件30向后方移动。由此,使摆动抑制构件30接近主缆索4,能够减小主缆索4和摆动抑制构件30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小主缆索4能够摆动的区域。即,即使在轿厢3位于下层、从轿厢3到曳引机6之间的主缆索4的长度长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另外,由于摆动抑制构件30能够设置于升降路2内所希望的高度,所以能够将摆动抑制构件30设置于能够有效地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的位置。其结果,能够在回避(避免)干涉轿厢3的同时,即使在设置于高建筑物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的主缆索4的摆动。
(第2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图4至图7,就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进行说明。
在图4至图7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中,主要的不同点在于,摆动抑制构件通过卷绕马达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并且,根据摆动抑制构件和轿厢之间的位置关系、摆动抑制构件向后方移动。其他的构成与图1至图3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另外,在图4至图7中,对与图1至图3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4以及图5所示,摆动抑制构件30通过卷绕马达(卷绕驱动部)7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即,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具有驱动卷绕绳轮47的卷绕马达70。由此,通过驱动卷绕马达70,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被卷绕绳轮47卷绕或者放出。该卷绕马达70经由托架61安装于轿厢用导轨10。
本实施方式中的摆动抑制构件30能够在退避位置(参照图4)与摆动抑制位置(参照图13)之间在前后方向上自由移动,所述退避位置位于比轿厢3的升降区域3a更靠前方的位置,所述摆动抑制位置位于比退避位置更靠后方、且比主缆索4更靠前方的位置。即,在使摆动抑制构件30从退避位置移动到摆动抑制位置的情况下,卷绕马达70被驱动而使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被卷绕绳轮47卷绕。另外,在使摆动抑制构件30从摆动抑制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的情况下,卷绕马达70被驱动而使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被从卷绕绳轮47放出。
如图4所示,在机械室7设有感知地震的地震感知器71和感知强风的强风感知器72来作为感知单元。其中,地震感知器71在感知到地震的情况下,将意为感知到地震的地震信号101发送给控制装置12。同样地,强风感知器72在感知到强风的情况下,将意为感知到强风的强风信号102发送给控制装置12。
另外,在机械室7设有检测轿厢3的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轿厢位置检测单元)73。控制装置12具有运算处理装置(轿厢位置判断单元)74。运算处理装置74在通过地震感知器71感知到地震的情况下、或者通过强风感知器72感知到强风的情况下,基于通过轿厢位置检测装置73检测到的轿厢3的位置,判断轿厢3是否位于比摆动抑制构件30更靠下侧的位置。运算处理装置74经由信号通信路径75与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的卷绕马达70连接。另外,运算处理装置74和轿厢位置检测装置73经由未图示的信号通信路径连接。
在运算处理装置74判断为轿厢3位于比摆动抑制构件30更靠下侧的位置的情况下,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使摆动抑制构件30朝向摆动抑制位置而向后方移动。即,在该情况下,卷绕马达70被驱动而卷绕绳轮47卷绕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由此,摆动抑制构件30向后方移动,到达摆动抑制位置。
在感知到的地震或者强风变为不被感知的情况下,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使摆动抑制构件30从摆动抑制位置朝向退避位置而向前方移动。即,在该情况下,卷绕马达70被驱动而使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被从卷绕绳轮47放出。由此,摆动抑制构件30向前方移动,到达退避位置。
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还具有对摆动抑制构件30到达了摆动抑制位置进行检测的一对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单元)76。例如,一方的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可以安装于图5中左侧的摆动抑制构件用导轨56,另一方的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可以安装于右侧的摆动抑制构件用导轨56。当摆动抑制构件30到达退避位置时,各摆动抑制构件用被引导部31与对应的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接触,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动作,从而检测出摆动抑制构件30到达了退避位置。各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经由未图示的信号通信路径与运算处理装置74连接。在通过这些两方的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检测出摆动抑制构件30到达了摆动抑制位置的情况下,运算处理装置74控制曳引机6以使得停止的轿厢3开始升降。
另外,优选:在运算处理装置74判断为轿厢3不位于比摆动抑制机构30更靠下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即使是在感知到地震或者强风的情况下,摆动抑制构件30也不向后方移动。由此,能够回避轿厢3和摆动抑制构件30干涉。
另外,优选:在通过地震感知器71感知到地震的情况下、或者通过强风感知器72感知到强风的情况下,运算处理装置74控制曳引机6以使得停止轿厢3的升降。
接着,使用图6以及图7,就由这样的构成形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地震感知器71当感知到地震时,将表示地震感知的地震信号101发送给控制装置12的运算处理装置74(S11)。所发送的地震信号101被输入到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入位<1>(bit<1>)以及输入位<2>,该输入位<1>以及输入位<2>分别从0变为1。
接着,运算处理装置71向曳引机6输入轿厢停止指令201以使轿厢3的升降停止(S12)。接受到轿厢停止指令201的曳引机6使轿厢3停止。之后,确认轿厢3是否停止(S13)。
另一方面,轿厢位置检测装置73将表示轿厢3的位置的轿厢位置信号103发送给运算处理装置74。所发送的轿厢位置信号103被输入到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入位<0>,该输入位<0>从0变为1。
轿厢3停止之后,运算处理装置74将预先存储的摆动抑制构件30的设置高度和从轿厢位置检测装置73发送的轿厢位置信号103所表示的轿厢3的位置进行比较,判断轿厢3是否位于比摆动抑制构件30更靠下侧的位置(S14)。
运算处理装置74在判断为轿厢3位于比摆动抑制构件30更靠下侧的位置的情况下,从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出位<1>向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的卷绕马达70输出第1驱动指令202(S15)。接受到该第1驱动指令202的卷绕马达70旋转驱动卷绕绳轮47以卷绕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由此,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49被卷绕绳轮47卷绕,摆动抑制构件30向后方移动而到达摆动抑制位置。因此,摆动抑制构件30接近主缆索4,能够减小主缆索4和摆动抑制构件30之间的距离。
当地震感知器71的地震感知被解除时,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入位<1>以及输入位<2>从1变为0(S16)。
接着,运算处理装置74从其输出位<2>向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的卷绕马达70输出第2驱动指令203(S17)。接受到该第2驱动指令203的卷绕马达70旋转驱动卷绕绳轮47以放出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52。由此,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52被从卷绕绳轮47放出,摆动抑制构件30向前方移动而到达退避位置。因此,能够回避升降的轿厢3和摆动抑制构件30干涉。
接着,确认是否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动作而从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向运算处理装置74发送了开关动作信号104(S18)。当从两方的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向运算处理装置74发送开关动作信号104时,动作信号104分别被输入到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入位<3>、输入位<4>,该输入位<3>以及输入位<4>从0变为1。
之后,运算处理装置74从其输出位<3>向曳引机6输出轿厢升降指令204以使轿厢3升降(S19)。由此,进行通常运行。另外,在从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中的至少一个没有接受到开关动作信号104的情况下,优选运算处理装置74不输出轿厢升降指令204。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感知到地震或者强风、轿厢3位于比摆动抑制构件30更靠下侧的位置的情况下,使摆动抑制构件30位于摆动抑制位置。由此,能够使摆动抑制构件30接近主缆索4,能够减小主缆索4和摆动抑制构件30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小主缆索4能够摆动的区域。即,即使在轿厢3位于下层、从轿厢3到曳引机6的主缆索4的长度长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另外,由于摆动抑制构件30能够设置于升降路2内的所希望的高度,所以能够将摆动抑制构件30设置于能够有效地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的位置。其结果,能够在回避干涉轿厢3的同时,即使在设置于高建筑物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地震或者强风的感知被解除的情况下,能够使摆动抑制构件30位于退避位置。另外,在轿厢3不位于比摆动抑制构件30更靠下侧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使摆动抑制构件30位于退避位置。由此,能够回避轿厢3和摆动抑制构件30干涉。
(第3实施方式)
接着,通过图8至图10,就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进行说明。
在图8至图10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中,主要不同点在于在轿厢的升降方向上互相不同的位置设置有多个摆动抑制构件,其他的构成与图4至图7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另外,在图8至图10中,对与图4至图7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8所示,多个(这里是2个)摆动抑制构件30(30a、30b)设于轿厢3的升降方向上互相不同的位置。在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设有使对应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a、40b。
控制装置12的运算处理装置74在感知到地震或者强风的情况下,基于通过轿厢位置检测装置73检测到的轿厢3的位置,判断轿厢3是否位于比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更靠下侧的位置。在运算处理装置74判断为存在配置于比轿厢3更靠上侧的位置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的情况下,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a、40b使该摆动抑制构件30a、30b朝向摆动抑制位置而向后方移动。即,运算处理装置74控制卷绕马达70a、70b以使配置于比轿厢3更靠上侧的位置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朝向摆动抑制位置而向后方移动。另外,配置于比轿厢3更靠下侧的位置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不向后方移动而维持在退避位置。
接着,使用图9以及图10,就由这样的构成形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地震感知器71当感知到地震时,将表示地震感知的地震信号101发送给控制装置12的运算处理装置74(S21)。所发送的地震信号101被输入到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入位<1>以及输入位<2>,该输入位<1>以及输入位<2>分别从0变为1。
接着,运算处理装置74从其输出位<0>向曳引机6输出轿厢停止指令201以使轿厢3的升降停止(S22)。接受到轿厢停止指令201的曳引机6使轿厢3停止。之后,确认轿厢3是否停止(S23)。
另一方面,轿厢位置检测装置73将表示轿厢3的位置的轿厢位置信号103发送给运算处理装置74。所发送的轿厢位置信号103被输入到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入位<0>,该输入位<0>从0变为1。
轿厢3停止之后,运算处理装置74将预先存储的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的设置高度和从轿厢位置检测装置73发送的轿厢位置信号103所表示的轿厢3的位置进行比较,判断轿厢3是否位于比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更靠下侧的位置(S24)。
运算处理装置74使判断为配置于比轿厢3更靠上侧的位置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向后方移动(S25)。
具体而言,运算处理装置74在判断为上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a以及下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b位于比轿厢3更靠上侧的位置的情况下,从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出位<1>向各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a、40b的卷绕马达70a、70b输出第1驱动指令202。由此,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向后方移动而到达摆动抑制位置。
另外,运算处理装置74在判断为上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a位于比轿厢3更靠上侧的位置、但下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b位于比轿厢3更靠下侧的位置的情况下,从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出位<1>向与上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a对应的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a的卷绕马达70a输出第1驱动指令202。由此,上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a向后方移动而到达摆动抑制位置。另外,在该情况下,不向与下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b对应的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b的卷绕马达70b输出第1驱动指令,下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b维持在退避位置。
进一步,运算处理装置74在判断为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都位于比轿厢3更靠下侧的位置的情况下,不向各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a、40b的卷绕马达70a、70b输出第1驱动指令202。由此,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维持在退避位置。
当地震感知器71的地震感知被解除时,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入位<1>以及输出位<2>从1变为0(S26)。
接着,运算处理装置74从其输出位<2>向发送了第1驱动指令202的卷绕马达70输出第2驱动指令203(S27)。由此,位于摆动抑制位置的摆动抑制构件30向前方移动而到达退避位置。
接着,确认是否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a、76b动作而从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a、76b向运算处理装置74发送了开关动作信号104a、104b(S28)。当从与上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a对应的两方的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a向运算处理装置74发送开关动作信号104a时,该开关动作信号104a分别被输入到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入位<3>、输入位<4>,输入位<3>以及输入位<4>从0变为1。另外,当从与下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b对应的两方的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b向运算处理装置74发送开关动作信号104b时,该开关动作信号104b分别被输入到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入位<5>、输入位<6>,输入位<5>、输入位<6>从0变为1。
之后,运算处理装置74从其输出位<3>向曳引机6输出轿厢升降指令204以使轿厢3升降(S29)。由此,进行通常运行。另外,在从与移动到退避位置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对应的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a、76b中的至少一个没有接受到开关动作信号104a、104b的情况下,优选运算处理装置74不输出轿厢升降指令204。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轿厢3的升降方向上不同的位置设有多个摆动抑制构件30a、30b,能够使配置于比轿厢3更靠上侧的位置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位于摆动抑制位置。由此,能够根据轿厢3的位置,使多个摆动抑制构件30a、30b接近主缆索4,减小主缆索4和摆动抑制构件30a、30b之间的距离。在该情况下,由于多个摆动抑制构件30a、30b设于轿厢3的升降方向上不同的位置,所以能够在不同的位置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能够更进一步地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因此,即使在轿厢3位于下层、从轿厢3到曳引机6的主缆索4的长度长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另外,由于摆动抑制构件30a、30b能够设置于升降路2内所希望的高度,所以能够将摆动抑制构件30a、30b设置于能够有效地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的位置。其结果,能够在回避干涉轿厢3的同时,即使在设置于高建筑物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地震或者强风的感知被解除的情况下,能够使摆动抑制构件30a、30b位于退避位置。另外,能够使位于比轿厢3更靠下侧的位置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位于退避位置。由此,能够回避轿厢3和摆动抑制构件30a、30b干涉。
(第4实施方式)
接着,通过图11至图15,就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进行说明。
在图11至图15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中,主要不同点在于根据摆动抑制构件和轿厢的目的层之间的位置关系、摆动抑制构件向后方移动,其他的构成与图8至图10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另外,在图11至图15中,对与图8至图10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11所示,在机械室11设有检测轿厢3的目的层的目的层检测装置(目的层检测单元)80。控制装置12的运算处理装置74具有作为目的层判断单元的功能。即,运算处理装置74构成目的层判断单元,在通过地震感知器71感知到地震的情况下、或者通过强风感知器72感知到强风的情况下,基于通过目的层检测装置80检测到的轿厢3的目的层,判断目的层(在检测出多个目的层的情况下为最高的目的层)是否位于比摆动抑制构件30a、30b更靠下侧。另外,运算处理装置74和目的层检测装置80经由未图示的信号通信路径连接。
运算处理装置74优选在判断轿厢3的目的层是否位于比摆动抑制构件30a、30b更靠下侧时,基于通过轿厢位置检测装置73检测到的轿厢3的位置,判断轿厢3是否位于比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更靠下侧。在该情况下,运算处理装置74在判断为存在配置于比轿厢3及其目的层更靠上侧的位置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的情况下,使该摆动抑制构件30a、30b朝向中间位置而向后方移动。即,运算处理装置74控制卷绕马达70a、70b,以使配置于比轿厢3更靠上侧的位置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朝向中间位置而向后方移动。另外,配置于比轿厢3或者其目的层更靠下侧的位置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不向后方移动而维持在退避位置。在此,中间位置是指如图12所示的退避位置和摆动抑制位置之间的位置。优选中间位置是退避位置和摆动抑制位置之间的中央的位置。图13表示摆动抑制位置。
轿厢3到达目的层后,与到达了中间位置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对应的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a、40b使该摆动抑制构件30a、30b朝向摆动抑制位置而向后方移动。由此,向后方移动而到达中间位置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进一步向后方移动而到达摆动抑制位置。另外,此时,运算处理装置74控制曳引机6以停止轿厢3的升降。
另外,在运算处理装置74判断为轿厢3的目的层不位于比摆动抑制构件30a、30b更靠下侧的情况下,优选即使是在感知到地震或者强风的情况下,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a、40b也不使摆动抑制构件30a、30b移动。由此,能够回避轿厢3和摆动抑制构件30a、30b干涉。
另外,优选在感知到地震或者强风的情况下停止轿厢3的目的层的受理。由此,能够回避轿厢3和摆动抑制构件30a、30b干涉。
接着,使用图14以及图15,就由这样的构成形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地震感知器17当感知到地震时,将表示地震感知的地震信号101发送给控制装置12的运算处理装置74(S31)。所发送的地震信号101被输入到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入位<1>以及输入位<2>,该输入位<1>以及输入位<2>分别从0变为1。
接着,运算处理装置74使轿厢3的目的层的受理停止(S32)。
另一方面,轿厢位置检测装置73将表示轿厢3的位置的轿厢位置信号103发送给运算处理装置74。所发送的轿厢位置信号103被输入到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入位<0>,该输入位<0>从0变为1。
另外,目的层检测装置80将表示轿厢3的目的层的目的层信号105发送给运算处理装置74。所发送的目的层信号105被输入到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入位<5>,该输入位<5>从0变为1。
接着,运算处理装置74将设置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的位置和从目的层检测装置80发送的目的层信号105所表示的轿厢3的目的层进行比较,判断目的层是否位于比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更靠下侧(S34)。此时,优选运算处理装置74将预先存储的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的设置高度和从轿厢位置检测装置73发送的轿厢位置信号103所表示的轿厢3的位置进行比较,判断轿厢3是否位于比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更靠下侧。
运算处理装置74使判断为配置于比轿厢3更靠上侧的位置、且配置于比轿厢3的目的层更靠上侧的位置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向后方移动(S35)。
具体而言,运算处理装置74在判断为上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a以及下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b位于比轿厢3及其目的层更靠上侧的位置的情况下,从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出位<1>向各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a、40b的卷绕马达70a、70b输出第3驱动指令205。由此,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向后方移动而到达中间位置。
另外,运算处理装置74在判断为上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a位于比轿厢3及其目的层更靠上侧的位置、但下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b位于比轿厢3及其目的层更靠下侧的位置的情况下,从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出位<1>向与上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a对应的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a的卷绕马达70a输出第3驱动指令205。由此,上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a向后方移动而到达中间位置。另外,在该情况下,不向与下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b对应的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b的卷绕马达70b输出第3驱动指令205,下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b维持在退避位置。
进一步,运算处理装置74在判断为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都位于比轿厢3及其目的层更靠下侧的位置的情况下,不向各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a、40b的卷绕马达70a、70b输出第3驱动指令205。由此,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维持在退避位置。
之后,确认是否轿厢3到达目的层而停止(S36)。
当轿厢3停止时,运算处理装置74向发送了第3驱动指令205的卷绕马达70a、70b输出第4驱动指令206(S37)。由此,位于中间位置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进一步向后方移动,到达摆动抑制位置。
当地震感知器71的地震感知被解除时,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入位<1>以及输入位<2>从1变为0(S38)。
接着,运算处理装置74从其输出位<2>向发送了第4驱动指令206的卷绕马达70a、70b输出第5驱动指令207(S39)。由此,位于摆动抑制位置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向前方移动,到达退避位置。
接着,确认是否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a、76b动作而从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a、76b向运算处理装置74发送了开关动作信号104a、104b(S40)。当从与上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a对应的两方的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a向运算处理装置74发送开关动作信号104a时,该开关动作信号104a分别被输入到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入位<3>、输入位<4>,输入位<3>以及输入位<4>从0变为1。另外,当从与下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b对应的两方的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b向运算处理装置74发送开关动作信号104b时,该开关动作信号104b分别被输入到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入位<5>、输入位<6>,输入位<5>以及输入位<6>从0变为1。
之后,运算处理装置74从其输出位<3>向曳引机6输出轿厢升降指令204以使轿厢3升降(S41)。由此,进行通常运行。另外,在从与移动到退避位置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对应的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a、76b中的至少一个没有接受到开关动作信号104a、104b的情况下,优选运算处理装置74不输出轿厢升降指令204。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感知到地震或者强风、且轿厢3的目的层位于比摆动抑制构件30a、30b更靠下侧的情况下,使摆动抑制构件30a、30b移动到中间位置。由此,能够使摆动抑制构件30a、30b接近主缆索4、减小主缆索4和摆动抑制构件30a、30b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小主缆索4能够摆动的区域。另外,由于位于中间位置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位于比摆动抑制位置更靠前方的位置,所以能够防止摆动抑制构件30a、30b成为轿厢3升降的障碍。因此,能够在使轿厢3升降的同时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轿厢3到达目的层后,使到达中间位置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移动到摆动抑制位置。由此,能够使摆动抑制构件30a、30b更进一步地接近主缆索4,能够更进一步地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轿厢3的升降方向上不同的位置设有多个摆动抑制构件30a、30b,能够使配置于比轿厢3的目的层更靠上侧的位置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位于摆动抑制位置。由此,能够根据轿厢3的目的层的楼层,使多个摆动抑制构件30a、30b接近主缆索4,减小主缆索4和摆动抑制构件30a、30b之间的距离,同时升降轿厢3。在该情况下,由于多个摆动抑制构件30a、30b设于轿厢3的升降方向上不同的位置,所以能够在不同的位置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能够更进一步地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即,即使在轿厢3位于下层、从轿厢3到曳引机6之间的主缆索4的长度长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另外,由于摆动抑制构件30a、30b能够设置于升降路2内所希望的高度,所以能够将摆动抑制构件30a、30b设置于能够有效地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的位置。其结果,能够在回避干涉轿厢3的同时,即使在设置于高建筑物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
(第5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图16至图18,就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进行说明。
在图16至图18所示的第5实施方式中,主要不同点在于与地震、强风无关而根据摆动抑制构件和轿厢之间的位置使摆动抑制构件向后方移动,其他的构成与图8至图10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另外,在图16至图18中,对与图18至图10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16所示,多个(这里是3个)摆动抑制构件30(30a、30b、30c)设于轿厢3的升降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在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设有使对应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a、40b、40c。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是否感知地震、强风无关,在使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向后方移动了的情况下,轿厢3也进行升降。即,能够在使轿厢3升降的同时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
使用图17以及图18,就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20的作用进行说明。
这里,首先以轿厢3从最下层向最上层上升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轿厢位置检测装置73将表示位于最下层的轿厢3的位置的轿厢位置信号103发送给运算处理装置74。所发送的轿厢位置信号103被输入到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入位<0>,该输入位<0>从0变为1。
接着,运算处理装置74将预先存储的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的设置高度和从轿厢位置检测装置73发送的轿厢位置信号103所表示的轿厢3的位置进行比较,判断轿厢3是否位于比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更靠下侧的位置(S51)。
由于轿厢3位于最下层,所以运算处理装置74判断为3个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位于比轿厢3更靠上侧的位置,从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出位<1>向各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a、40b、40c的卷绕马达70a、70b、70c输出第6驱动指令208(S52)。由此,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向后方移动,到达中间位置。
在轿厢3从最下层向最上层上升的期间,从轿厢位置检测装置73向运算处理装置74发送轿厢位置信号103。
在此期间,运算处理装置74将预先存储的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的设置高度和从轿厢位置检测装置73发送的轿厢位置信号103所表示的轿厢3的位置进行比较,判断轿厢3是否位于比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更靠下侧的位置(S51)。具体而言,运算处理装置74判断轿厢3是否位于比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向下侧预定的距离的位置(即相对于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的、下侧预定的距离的位置),并判断上升的轿厢3是否通过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
当判断为轿厢3通过下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b时,运算处理装置74从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出位<2>向与下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b对应的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b的卷绕马达70b输出第7驱动指令209(S53)。由此,下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b向前方移动而到达退避位置,能够回避轿厢3和下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b之间的干涉。
接着,确认是否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b动作而从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b向运算处理装置74发送了开关动作信号104b(S54)。当从与下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b对应的两方的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b向运算处理装置74发送开关动作信号104b时,该开关动作信号104b被输入到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入位<8>以及输入位<9>,输入位<8>以及输入位<9>从0变为1。
另外,在摆动抑制构件30b到达退避位置时,在从对应的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b中的至少一个没有向运算处理装置74发送开关动作信号104b的情况下,从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出位<0>向曳引机6输出轿厢停止指令201,轿厢3停止。
通过了下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b的轿厢3进一步继续上升。在此期间,从轿厢位置检测装置73向运算处理装置74发送轿厢位置信号103,运算处理装置74判断上升的轿厢3是否通过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S51)。
当判断为轿厢3通过中间的摆动抑制构件30c时,运算处理装置74从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出位<2>向与中间的摆动抑制构件30c对应的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c的卷绕马达70c发送第7驱动指令209(S53)。由此,中间的摆动抑制构件30c向前方移动而到达退避位置,从而能够回避轿厢3和中间的摆动抑制构件30c之间的干涉。
接着,确认是否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c动作而从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c向运算处理装置74发送了开关动作信号104c(S54)。当从与中间的摆动抑制构件30c对应的两方的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c向运算处理装置74发送开关动作信号104c时,该开关动作信号104c被输入到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入位<6>以及输入位<7>,输入位<6>以及输入位<7>从0变为1。
另外,在摆动抑制构件30c到达退避位置时,在从对应的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c没有向运算处理装置74发送开关动作信号104c的情况下,从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出位<0>向曳引机6发送轿厢停止指令201,轿厢3停止。
通过了中间的摆动抑制构件30c的轿厢3进一步继续上升。在此期间,从轿厢位置检测装置73向运算处理装置74发送轿厢位置信号103,运算处理装置74判断上升的轿厢3是否通过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S51)。
当判断为轿厢3通过上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a时,运算处理装置74从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出位<2>向与上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a对应的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a的卷绕马达70a发送第7驱动指令209(S53)。由此,上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a向前方移动而到达退避位置,从而能够回避轿厢3和上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a之间的干涉。
接着,确认是否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动作而从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a向运算处理装置74发送了开关动作信号104a(S54)。当从与上侧的摆动抑制构件40a对应的两方的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a向运算处理装置74发送开关动作信号104a时,该开关动作信号104a被输入到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入位<3>以及输入位<4>。被输入开关动作信号104的输入位<3>以及输入位<4>从0变为1。
另外,在摆动抑制构件30a到达退避位置时,在从对应的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开关76a没有向运算处理装置74发送开关动作信号104a的情况下,从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出位<0>向曳引机6发送轿厢停止指令201,轿厢3停止。
接着,以轿厢3从最上层向最下层下降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轿厢位置检测装置73将表示位于最上层的轿厢3的位置的轿厢位置信号103发送给运算处理装置74。所发送的轿厢位置信号103被输入到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入位<0>,该输入位<0>从0变为1。
接着,运算处理装置74将预先存储的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的设置高度和从轿厢位置检测装置73发送的轿厢位置信号103所表示的轿厢3的位置进行比较,判断轿厢3是否位于比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更靠下侧的位置(S51)。
由于轿厢3位于最上层,所以运算处理装置74判断为3个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都位于比轿厢3更靠下侧的位置,不输出第6驱动指令208。在该情况下,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都位于退避位置。
在轿厢3从最上层向最下层下降的期间,从轿厢位置检测装置73向运算处理装置74发送轿厢位置信号103。
在此期间,运算处理装置74将预先存储的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的设置高度和从轿厢位置检测装置73发送的轿厢位置信号103所表示的轿厢3的位置进行比较,判断轿厢3是否位于比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更靠下侧的位置(S51)。具体而言,运算处理装置74判断轿厢3是否位于自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向下预定的距离的位置,并判断下降的轿厢3是否通过了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
当判断为轿厢3通过了上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a时,运算处理装置74从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出位<2>向与上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a对应的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a的卷绕马达70a输出第6驱动指令208(S52)。由此,上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a向后方移动而到达中间位置,从而能够回避轿厢3和上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a之间的干涉。
通过了上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a的轿厢3进一步继续下降。在此期间,从轿厢位置检测装置73向运算处理装置74发送轿厢位置信号103,运算处理装置判断下降的轿厢3是否通过了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S51)。
当判断为轿厢3通过了中间的摆动抑制构件30c时,运算处理装置74从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出位<0>向与中间的摆动抑制构件30c对应的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c的卷绕马达70c输出第6驱动指令(S52)。由此,中间的摆动抑制构件30c向后方移动而到达中间位置,从而能够回避轿厢3和中间的摆动抑制构件30c之间的干涉。
通过了中间的摆动抑制构30c的轿厢3进一步继续下降。在此期间,从轿厢位置检测装置73向运算处理装置74发送轿厢位置信号103,运算处理装置74判断下降的轿厢3是否通过了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S51)。
当判断为轿厢3通过了下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b时,运算处理装置74从运算处理装置74的输出位<2>向与下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b对应的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40b的卷绕马达70b输出第6驱动指令208(S51)。由此,下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b向后方移动而到达中间位置,从而能够回避轿厢3和下侧的摆动抑制构件30b之间的干涉。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与地震、强风无关而根据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和轿厢3之间的位置关系来使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接近主缆索4。由此,能够在回避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和轿厢3干涉的同时,减小主缆索4和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减小主缆索4能够摆动的区域。另外,由于位于中间位置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位于比摆动抑制位置更靠前方的位置,所以能够防止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成为轿厢3的升降的障碍。由此,能够在使轿厢3升降的同时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轿厢3的升降方向上互相不同的位置设有多个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能够使配置于比轿厢3更靠上侧的位置的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位于中间位置。由此,能够根据轿厢3的位置,使多个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接近主缆索4,能够在减小主缆索4和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使轿厢3升降。在该情况下,由于多个摆动抑制构件30a、30b、30c设于轿厢3的升降方向上互相不同的位置,所以能够在不同的位置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从而能够更进一步地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因此,即使在轿厢3位于下层、从轿厢3到曳引机6之间的主缆索4的长度长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另外,由于摆动抑制构件30a、30b能够设置于升降路2内所希望的高度,所以能够将摆动抑制构件30a、30b设置于能够有效地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的位置。其结果,能够在回避干涉轿厢3的同时,即使在设置于高建筑物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
以上,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种种变更。另外,理所当然地,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也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适当地进行部分性的组合。
例如,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就抑制主缆索4的摆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适当地适用于补偿链或者对重绳(配重绳、匀力绳)的摆动抑制。
Claims (22)
1.一种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抑制电梯装置的缆索的摆动,所述电梯装置具有在前部设有轿厢门的能够自由升降的轿厢,所述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摆动抑制构件,其在所述缆索的前方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设置,抑制所述缆索的摆动;和
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其使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移动,
在所述轿厢上升的期间,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使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向前方移动,在所述轿厢下降的期间,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使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向后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与所述轿厢的升降同步地使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具有:
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其从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向后方延伸;
卷绕部,其卷绕所述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
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其从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向前方延伸;和
摆动抑制构件用平衡锤,其对所述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加载张力,
在所述轿厢下降的期间,所述卷绕部卷绕所述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向后方移动,
在所述轿厢上升的期间,所述卷绕部放出所述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向前方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还具有:
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绳轮,其设于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并卷挂所述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
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绳轮,其设于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并卷挂所述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
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固定部,其与所述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的所述卷绕部侧的相反侧的端部连接;和
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固定部,其与所述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的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用平衡锤侧的相反侧的端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还具有:
一对链轮,其配置于所述轿厢的升降方向上不同的位置;
链条,其卷挂于一对所述链轮;和
链条连接构件,其连接所述链条和所述轿厢,
一对所述链轮中的一方的所述链轮与所述卷绕部旋转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缆索是用于使所述轿厢升降的主缆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在所述轿厢位于该摆动抑制构件的设置高度的情况下,位于比所述轿厢的升降区域更靠前方的位置。
8.一种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抑制电梯装置的缆索的摆动,所述电梯装置具有在前部设有轿厢门的能够自由升降的轿厢,所述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摆动抑制构件,其在所述缆索的前方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设置,抑制所述缆索的摆动;
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其使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移动;
轿厢位置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轿厢的位置;和
轿厢位置判断段元,其基于由所述轿厢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轿厢的位置,判断该轿厢是否位于比所述摆动抑制构件更靠下侧的位置,
在所述轿厢位置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轿厢位于比所述摆动抑制构件更靠下侧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使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向后方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感知地震或者强风的感知单元,
所述轿厢位置判断单元,在通过所述感知单元感知到地震或者强风的情况下,判断所述轿厢是否位于比所述摆动抑制构件更靠下侧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感知单元感知到地震或者强风的情况下,停止所述轿厢的升降。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摆动抑制构件设于所述轿厢的升降方向上互不相同的位置,
在各个所述摆动抑制构件设有使对应的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
配置于比所述轿厢更靠上侧的位置的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向后方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即使在使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向后方移动了的情况下,所述轿厢也升降。
13.一种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抑制电梯装置的缆索的摆动,所述电梯装置具有在前部设有轿厢门的能够自由升降的轿厢,所述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摆动抑制构件,其在所述缆索的前方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设置,抑制所述缆索的摆动;
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其使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移动;
目的层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轿厢的目的层;和
目的层判断单元,其基于通过所述目的层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轿厢的所述目的层,判断该目的层是否位于比所述摆动抑制构件更靠下侧,
在所述目的层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轿厢的所述目的层位于比所述摆动抑制构件更靠下侧的情况下,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使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向后方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到达所述目的层后,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使向后方移动了的所述摆动抑制构件进一步向后方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感知地震或者强风的感知单元,
所述目的层判断单元,在通过所述感知单元感知到地震或者强风的情况下,判断所述轿厢的所述目的层是否位于比所述摆动抑制构件更靠下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感知单元感知到地震或者强风的情况下,停止所述轿厢的目的层的受理。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到达所述目的层后,停止所述轿厢的升降。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摆动抑制构件设于所述轿厢的升降方向上互不相同的位置,
在各个所述摆动抑制构件设有使对应的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
配置于比所述轿厢的所述目的层更靠上侧的位置的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向后方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轿厢位置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轿厢的位置;和
轿厢位置判断单元,其基于由所述轿厢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轿厢的位置,判断该轿厢是否位于比所述摆动抑制构件更靠下侧的位置,
在所述目的层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轿厢的所述目的层位于比所述摆动抑制构件更靠下侧、且所述轿厢位置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轿厢位于比所述摆动抑制构件更靠下侧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使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向后方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具有:
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其从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向后方延伸;
卷绕部,其卷绕所述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
卷绕驱动部,其驱动所述卷绕部;
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其从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向前方延伸;和
摆动抑制构件用平衡锤,其对所述第2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加载张力,
在使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向后方移动时,所述卷绕驱动部将所述第1摆动抑制构件用缆索卷绕到所述卷绕部。
21.根据权利要求8或13所述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还具有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单元,所述摆动抑制构件检测单元对所述摆动抑制构件到达了所述摆动抑制位置进行检测。
22.根据权利要求1、8或13所述的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移动机构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引导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的摆动抑制构件用导轨,
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经由滚轮由所述摆动抑制构件用导轨进行引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39185A JP5621017B1 (ja) | 2013-07-02 | 2013-07-02 | エレベータロープ振れ抑制システム |
JP139185/2013 | 2013-07-0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76481A true CN104276481A (zh) | 2015-01-14 |
CN104276481B CN104276481B (zh) | 2016-12-28 |
Family
ID=51904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4179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76481B (zh) | 2013-07-02 | 2013-08-07 | 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621017B1 (zh) |
CN (1) | CN104276481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19311A (zh) * | 2015-01-26 | 2016-08-03 | 通力股份公司 | 用于消除由加速电梯轿厢产生的震颤的方法 |
CN107207200A (zh) * | 2015-01-30 | 2017-09-26 |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公司 | 用于升降机应用的实时绳索/线缆/带摇摆监测系统 |
CN110709343A (zh) * | 2017-06-13 | 2020-01-1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 |
CN110775793A (zh) * | 2019-11-21 | 2020-02-11 | 中国矿业大学 | 立井提升机分体式扁尾绳摆动控制装置及方法 |
US10669124B2 (en) | 2017-04-07 | 2020-06-02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system including a protective hoistway liner assembly |
CN114667263A (zh) * | 2019-11-06 | 2022-06-2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索条体的减振装置 |
US11440774B2 (en) | 2020-05-09 | 2022-09-13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roping sway damper assembly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8685A (ja) * | 1989-06-05 | 1991-01-1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主ロープ振れ止め装置 |
JP2766946B2 (ja) * | 1991-06-27 | 1998-06-1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CN1318505A (zh) * | 2000-04-18 | 2001-10-24 | 奥蒂斯电梯公司 | 电梯绳索的磁性导引装置 |
JP2004059211A (ja) * | 2002-07-26 | 2004-02-26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シャフトレス型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
CN1642838A (zh) * | 2002-03-22 | 2005-07-20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绳的防摆动装置,修理和更换该装置的时间的检测方法,和该装置的制造方法 |
CN101549816A (zh) * | 2008-04-03 | 2009-10-07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引线的减振结构 |
JP4910573B2 (ja) * | 2006-08-30 | 2012-04-0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時運転装置 |
-
2013
- 2013-07-02 JP JP2013139185A patent/JP5621017B1/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8-07 CN CN201310341796.2A patent/CN10427648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8685A (ja) * | 1989-06-05 | 1991-01-1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主ロープ振れ止め装置 |
JP2766946B2 (ja) * | 1991-06-27 | 1998-06-1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CN1318505A (zh) * | 2000-04-18 | 2001-10-24 | 奥蒂斯电梯公司 | 电梯绳索的磁性导引装置 |
CN1642838A (zh) * | 2002-03-22 | 2005-07-20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绳的防摆动装置,修理和更换该装置的时间的检测方法,和该装置的制造方法 |
JP2004059211A (ja) * | 2002-07-26 | 2004-02-26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シャフトレス型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
JP4910573B2 (ja) * | 2006-08-30 | 2012-04-0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時運転装置 |
CN101549816A (zh) * | 2008-04-03 | 2009-10-07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引线的减振结构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19311A (zh) * | 2015-01-26 | 2016-08-03 | 通力股份公司 | 用于消除由加速电梯轿厢产生的震颤的方法 |
CN105819311B (zh) * | 2015-01-26 | 2019-09-27 | 通力股份公司 | 用于消除由加速电梯轿厢产生的震颤的方法 |
CN107207200A (zh) * | 2015-01-30 | 2017-09-26 |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公司 | 用于升降机应用的实时绳索/线缆/带摇摆监测系统 |
CN107207200B (zh) * | 2015-01-30 | 2019-10-22 |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公司 | 用于升降机应用的实时绳索/线缆/带摇摆监测系统 |
US11198591B2 (en) | 2015-01-30 | 2021-12-14 | Tk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 Real-time rope/cable/belt sway monitoring system for elevator application |
US10669124B2 (en) | 2017-04-07 | 2020-06-02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system including a protective hoistway liner assembly |
US11198589B2 (en) | 2017-04-07 | 2021-12-14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system including a protective hoistway liner assembly |
CN110709343A (zh) * | 2017-06-13 | 2020-01-1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 |
CN110709343B (zh) * | 2017-06-13 | 2021-02-1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 |
CN114667263A (zh) * | 2019-11-06 | 2022-06-2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索条体的减振装置 |
CN110775793A (zh) * | 2019-11-21 | 2020-02-11 | 中国矿业大学 | 立井提升机分体式扁尾绳摆动控制装置及方法 |
US11440774B2 (en) | 2020-05-09 | 2022-09-13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roping sway damper assembly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5009989A (ja) | 2015-01-19 |
CN104276481B (zh) | 2016-12-28 |
JP5621017B1 (ja) | 2014-1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76481A (zh) | 电梯缆索摆动抑制系统 | |
CN101481060B (zh) | 电梯的地震管制运行装置以及方法 | |
CN103523635B (zh) | 电梯设备 | |
WO2006092967A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104773630A (zh) | 一种转角门客梯 | |
JP5398721B2 (ja) | Cwtレスエレベータ | |
CN103145012A (zh) | 电梯设备 | |
KR101010362B1 (ko) | 수평이동구간을 갖는 승강기 | |
JP5502234B2 (ja)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 |
JP2014122102A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WO2013001587A1 (ja)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 |
CN101195455B (zh) | 电梯用自动维修保养运行设备 | |
CN104418212B (zh) | 电梯 | |
JP2788366B2 (ja) | エレベータ | |
CN203474351U (zh) | 大吨位单梁钢丝绳电动葫芦 | |
CN105384016A (zh) | 一种智能施工升降机 | |
CN103538987A (zh) | 双层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19099325A (ja) | エレベーター | |
CN102127982B (zh) | 一种用于汽车升降机的起吊系统 | |
CN1789103B (zh) | 电梯装置 | |
CN103079980B (zh) | 电梯设备 | |
KR101791857B1 (ko) | 엘리베이터용 하부체대구조 | |
CN206437748U (zh) | 电梯 | |
CN205076585U (zh) | 电梯 | |
JP7042207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