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SUV降价30%仍卖不动!从‘追赶’到‘碾压’,自主品牌太卷了
2025年国内SUV市场确实呈现“自主品牌全面压制合资”的竞争态势,尤其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浪潮下,自主车企通过技术创新、高性价比和精准定位迅速抢占市场,合资品牌的传统优势领域被逐步瓦解。
自主品牌普遍将高阶智驾和智能座舱作为标配,例如比亚迪秦L EV 15万内首款标配L2+级辅助驾驶(DiPilot 100),支持高速NOA和代客泊车,续航达545km,电耗仅12.3kWh/100km。
小鹏G6全系标配图灵AI智驾(纯视觉方案),支持无图城市NOA,充电12分钟补能500km,续航提升至702km。问界M8搭载华为乾崑ADS 3.0系统和鸿蒙座舱,智驾水平对标豪华品牌,预售价下探至35万元区间。
星途揽月C-DM搭载1.5T插混+三档DHT,综合续航1300km,零百加速5秒级,25万级配置天花板。腾势N9纯电续航超200km,支持无图智驾,尺寸超越问界M9,预售45万起,以“豪华+科技”组合冲击高端市场。
零跑B10预售价11万-14万,配备激光雷达+骁龙8295芯片,CLTC续航510km,直接对标合资入门级SUV。广汽传祺向往S7 20万级车型搭载自研端到端无图智驾,轴距2880mm,混动系统综合续航1200km。
2025年自主品牌市占率已突破70%,合资品牌仍依赖燃油车,但销量持续下滑。例如上汽大众途昂Pro通过第五代EA888发动机和智能化配置(6屏联动、IQ.Pilot)试图抢夺BBA用户,但燃油经济性和智驾水平仍落后于自主新能源车型。
而且合资品牌普遍采用华为、大疆、Momenta等本土方案,例如东风本田烨S7同时提供本田SENSING 360和华为智驾方案,但用户认知仍偏向华为技术主导的车型。一汽-大众探岳L联合大疆车载开发IQ. Pilot,支持智能避障和拨杆变道,但功能迭代速度不及新势力。
未来竞争焦点主要是技术迭代速度,自主品牌每年推出1-2代新车(如小鹏G6半年即换代),而合资车型换代周期普遍3-5年。还有用户需求响应问题,自主车企通过用户共创、快速OTA升级优化体验,合资品牌受制于全球化研发体系,本土化调整滞后。
2025年国内SUV市场的“神仙打架”本质是自主品牌在技术、成本和用户洞察上的全面超越。合资品牌虽试图通过燃油车智能化、降价策略和本土合作挽回颓势,但受限于转型速度和品牌包袱,短期内难以扭转局面。未来竞争将进一步聚焦于智能化生态和全域自研能力,自主品牌有望在高端市场彻底打破合资垄断。
一觉睡到天光光
校验提示文案
一觉睡到天光光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