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2891U - 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472891U TWM472891U TW102216926U TW102216926U TWM472891U TW M472891 U TWM472891 U TW M472891U TW 102216926 U TW102216926 U TW 102216926U TW 102216926 U TW102216926 U TW 102216926U TW M472891 U TWM472891 U TW M472891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curing
- touch panel
- adhesive layer
- block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23 c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848 UV Light-C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33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面板,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觸控面板。
一般觸控面板的蓋板與配置觸控元件層的基板的貼合大都是透過水膠,其中水膠於未固化之前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因此,當進行一加壓脫泡製程,讓水膠往基板的四周流動時,水膠無法有效地停留在基板的四周而呈現溢膠的現象。此時,位於基板中央的水膠厚度明顯會高於位於基板周邊的水膠厚度,因此後續固化水膠後會使所形成的膠層的厚度呈現中央厚度與周邊厚度不一致的現象。此外,由於基板周邊的膠層厚度明顯薄於基板中央的膠層厚度,因此基板四角容易有剝離的現象,進而影響觸控面板的結構可靠度。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其可有效控制膠層整體的厚度,以避免基板的周邊與蓋板發生剝離的現象。
本新型創作的觸控面板,其包括一基板、一蓋板、一觸控元件層以及一膠層。基板具有一中央區與位於中央區周圍的一周邊區。蓋板配置於基板的上方。觸控元件層配置於基板的中央區,且位於基板與蓋板之間。膠層配置於基板與蓋板之間,且具有一第一固化區塊以及位於周邊區的多個不連續的第二固化區塊。膠層的第一固化區塊覆蓋觸控元件層,且第二固化區塊環繞觸控元件層。每一第二固化區塊的固化率大於第一固化區塊的固化率。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膠層的第一固化區塊的固化率小於95%,而膠層的每一第二固化區塊的固化率大於等於95%。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膠層的每一第二固化區塊於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一側邊與相鄰的基板的一側邊之間的距離介於0至2公分之間。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膠層的每一第二固化區塊於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積介於3平方公分至330平方公分之間。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膠層的每一第二固化區塊於基板上的正投影輪廓包括矩形或L形。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膠層的第一固化區塊的厚度與每一第二固化區塊的厚度的差值小於等於100微米。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二固化區塊
的尺寸與膠層的黏滯係數成反比。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固化區塊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尺寸。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蓋板的尺寸大於基板的尺寸,且膠層於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重疊於基板。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面板的尺寸介於18吋至26吋。
基於上述,由於本新型創作的膠層的每一第二固化區塊的固化率大於第一固化區塊的固化率,因此基板的周邊與蓋板之間可以避免出現剝離的現象。故,本新型創作的觸控面板可具有較佳的結構可靠度。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a、100b、100c、100d‧‧‧觸控面板
110‧‧‧基板
111‧‧‧側邊
112‧‧‧中央區
114‧‧‧周邊區
120‧‧‧蓋板
130‧‧‧觸控元件層
140a、140b、140c、140d‧‧‧膠層
142a、142b、142c、142d‧‧‧第一固化區塊
144a、144b、146b、144c、144d‧‧‧第二固化區塊
145a、145c‧‧‧側邊
C‧‧‧角落
D‧‧‧距離
圖1A繪示為本新型創造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仰視示意圖。
圖1B繪示為圖1A的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2繪示為本新型創造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仰視示意圖。
圖3繪示為本新型創造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仰視
示意圖。
圖4繪示為本新型創造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仰視示意圖。
圖1A繪示為本新型創造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仰視示意圖。圖1B繪示為圖1A的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A與圖1B,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0a包括一基板110、一蓋板120、一觸控元件層130以及一膠層140a。基板110具有一中央區112與位於中央區112周圍的一周邊區114。蓋板120配置於基板110的上方,且蓋板110的尺寸大於基板120的尺寸。觸控元件層130配置於基板110的中央區112,且位於基板110與蓋板120之間。膠層140a配置於基板110與蓋板120之間,且具有位於中央區112與周邊區114的一第一固化區塊142a以及位於周邊區114的多個不連續的第二固化區塊144a。膠層140a的第一固化區塊142a至少覆蓋觸控元件層130,且第二固化區塊144a環繞觸控元件層130。每一第二固化區塊144a的固化率大於第一固化區塊142a的固化率。
詳細來說,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a的尺寸較佳建議為介於18吋至26吋,甚至26吋以上,即一般所謂的大尺寸。基板110與蓋板120皆例如是玻璃基板,且蓋板120,如圖1A與圖1B所示,觸控元件層130可以是電容式觸控元件層、電阻式觸控元
件層、電磁式觸控元件層或其他適當的觸控元件層,於此並不加以限制。膠層140a因固化的程度可區分為第一固化區塊142a與第二固化區塊144a。較佳地,膠層140a的第一固化區塊142a的固化率小於95%,而膠層140a的每一第二固化區塊144a的固化率大於等於95%。在本實施中,膠層140a於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完全重疊於基板110,意即,膠層140a於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積與基板110的面積完全相同,但並不以此為限。
更進一步來說,請再參考圖1A與圖1B,膠層140a的第二固化區塊144a於基板110上的正投影的側邊145a與相鄰的基板110的側邊111之間的距離為0公分。也就是說,第二固化區塊144a於此實質上是貼齊基板110的四個側邊111設置。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固化區塊144a具有相同的尺寸,但並不以此為限。膠層140a的每一第二固化區塊144a於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積,例如是介於3平方公分至330平方公分之間,且膠層140a的每一第二固化區塊144a於基板110上的正投影輪廓具體化為矩形或方形,但並不以此為限。特別是,膠層140a的第一固化區塊142a的厚度與每一第二固化區塊144a的厚度的差值小於等於100微米。須說明的是,在此所界定的第一固化區塊142a具體化為膠層140a扣除不連續的第二固化區塊144a之後所餘下的區塊,因此第一固化區塊142a除了覆蓋觸控元件層130之外,其亦有覆蓋基板110的部分周邊區114。
在製程上,當觸控元件層130配置於基板110上之後,
會於蓋板120與基板110之間進行一水膠貼合製程。其中,水膠貼合製程的步驟,首先,將水膠填充於蓋板120與基板110之間。接著,將一具有多個開口的光罩設置於蓋板120上,並對開口處進行一第一階段UV固化,以預固化部分水膠。需說明的是,光罩的開口對應於後續形成第二固化區塊144a的位置。之後,進行一加壓脫泡製程,讓中央區112的水膠往周邊區114流動並將水膠內的氣泡排出。此時,由於位於周邊區114的部分水膠已預固化,其可視為一擋牆結構,因此未預固化的水膠會因為此擋牆結構的阻擋而滯留於基板110的周邊區114。最後,再對未預固化的水膠以及已預固化的水膠進行一第二階段UV固化,以完全固化水膠而形成膠層140a。此處,所形成的膠層140a可透過傅立葉紅外光譜儀Nicolet 380量測其固化率,而區分為固化率較大的第二固化區塊144a與固化率較小的第一固化區塊142a。
須說明的是,膠層140a的厚度是由加壓脫泡製程中的製程參數以及膠層140a的黏滯係數所控制,也就是說,當製程參數(如離心力的大小)不同,且膠層140a的黏滯係數越小時,所形成的膠層140a的越薄。基於此原理,若在製程參數的控制下,膠層140a的黏滯係數越小時,則越容易流出基板110的周邊區114,因此所需的第二固化區塊144a要越大;反之,膠層140a的黏滯係數越大時,則越容易滯留於基板110的中央區112,因此所需的第二固化區塊144a要越小。意即,第二固化區塊144a的尺寸與膠層140a的黏滯係數成反比。如此一來,膠層140a的第一固化
區塊142a的厚度與每一第二固化區塊144a的厚度可大致呈一致,即厚度的差值小於等於100微米。
由於本實施例的膠層140a的第二固化區塊144a的固化率大於第一固化區塊142a的固化率,且厚度大致呈一致,因此基板110的周邊區114與蓋板120之間可以避免出現剝離的現象。故,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a可具有較佳的結構可靠度。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不再重複贅述。
圖2繪示為本新型創造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仰視示意圖。請參考圖2,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b與圖1A的觸控面板100a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b的膠層140b具有不同尺寸的第二固化區塊144b、146b。詳細來說,本實施例的膠層140b的黏滯係數小於前述實施例的膠層140a的黏滯係數,因此在製程參數大小的情況下,其所需的第二固化區塊144b、146b要越大。如此一來,膠層140b的第一固化區塊142b的厚度與第二固化區塊144b、146b的厚度可大致呈一致。
圖3繪示為本新型創造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仰視示意圖。請參考圖3,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c與圖1A的觸控面板100a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的觸控
面板100c的膠層140c的第二固化區塊144c於基板110上的正投影的側邊145c與相鄰的基板110的側邊111之間的距離D介於0至2公分之間,如圖3所示,距離D具體化為大於0且小於等於2公分。如此,由於第二固化區塊144c不需切齊基板110的側邊111,具有較高的誤差容許值,在製程上會比較容易控制,而容易生產製造。
圖4繪示為本新型創造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仰視示意圖。請參考圖4,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d與圖1A的觸控面板100a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d的膠層140d的第二固化區塊144d於基板110上的正投影輪廓具體化L形。詳細來說,第二固化區塊144d具體化為位於基板110的四個角落C且切齊基板110的側邊111配置。如此,由於具有較高固化率的第二固化區塊144d,恰好位於基板110的四個角落C,故在避免四角剝離的現象上,有絕佳的效果。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第二固化區塊於基板上的正投影輪廓也可以是口字型,或是具有缺口的框膠型,於此並不加以限制。
綜上所述,由於本新型創作的膠層的第二固化區塊的固化率大於第一固化區塊的固化率,因此基板的周邊區與蓋板之間可以避免出現剝離的現象。故,本新型創作的觸控面板可具有較佳的結構可靠度。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
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a‧‧‧觸控面板
110‧‧‧基板
111‧‧‧側邊
112‧‧‧中央區
114‧‧‧周邊區
120‧‧‧蓋板
130‧‧‧觸控元件層
140a‧‧‧膠層
142a‧‧‧第一固化區塊
144a‧‧‧第二固化區塊
145a‧‧‧側邊
Claims (10)
-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具有一中央區與位於該中央區周圍的一周邊區;一蓋板,配置於該基板的上方;一觸控元件層,配置於該基板的該中央區,且位於該基板與該蓋板之間;以及一膠層,配置於該基板與該蓋板之間,且具有一第一固化區塊與位於該周邊區的多個不連續的第二固化區塊,該第一固化區塊覆蓋該觸控元件層,該些第二固化區塊環繞該觸控元件層,且各該第二固化區塊的固化率大於該第一固化區塊的固化率。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膠層的該第一固化區塊的固化率小於95%,而該膠層的各該第二固化區塊的固化率大於等於9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膠層的各該第二固化區塊於該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一側邊與相鄰的該基板的一側邊之間的距離介於0至2公分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膠層的各該第二固化區塊於該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積介於3平方公分至330平方公分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膠層的各該第二固化區塊於該基板上的正投影輪廓包括矩形或L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膠層的該 第一固化區塊的厚度與各該第二固化區塊的厚度的差值小於等於100微米。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各該第二固化區塊的尺寸與該膠層的黏滯係數成反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些第二固化區塊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尺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蓋板的尺寸大於該基板的尺寸,且該膠層於該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重疊於該基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觸控面板的尺寸介於18吋至26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530064.3U CN203480462U (zh) | 2013-08-28 | 2013-08-28 | 触控面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72891U true TWM472891U (zh) | 2014-02-21 |
Family
ID=50228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216926U TWM472891U (zh) | 2013-08-28 | 2013-09-09 | 觸控面板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480462U (zh) |
TW (1) | TWM472891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65612B (zh) * | 2014-03-31 | 2018-11-20 | 深圳市比亚迪电子部品件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460317A (zh) * | 2017-02-22 | 2018-08-28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指纹识别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CN111506224A (zh) * | 2020-06-08 | 2020-08-07 | 常州汉韦聚合物有限公司 | 全贴合产品用贴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817484A (zh) * | 2021-02-02 | 2021-05-18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触控模组及其制造方法与终端 |
-
2013
- 2013-08-28 CN CN201320530064.3U patent/CN20348046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9-09 TW TW102216926U patent/TWM472891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480462U (zh) | 2014-03-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73261B (zh) |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WO2017143691A1 (zh)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和模具 | |
TWI527505B (zh) | 電路基板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 |
US9188813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204557426U (zh) | 一种复合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3970349A (zh) | 触控装置及其贴合制程 | |
TWM472891U (zh) | 觸控面板 | |
TWI451301B (zh) | 電子裝置及其組裝方法與應用 | |
TWI565384B (zh) | 觸控面板 | |
TW201509677A (zh) | 電子裝置 | |
CN103950265A (zh) | 应用于贴合制程的框胶结构 | |
TW201712596A (zh) | 指紋識別裝置以及指紋識別裝置的製作方法 | |
WO2019205862A1 (zh) | 柔性偏光盖板及其制备方法、包含它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TWI505009B (zh) | 顯示模組的製造方法 | |
WO2017177731A1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US9575347B2 (en) | Base material for display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US20150230361A1 (en) | Panel laminating method, panel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TWI578072B (zh) | 液晶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 |
WO2016054894A1 (zh) | 将显示面板与辅助面板相贴合的方法和显示装置 | |
WO2019062474A1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16038559A (ja) | 機器および機器の製造方法 | |
WO2020238526A1 (zh) | 显示基板及显示基板的制备工艺 | |
WO2017063394A1 (zh) | 液晶盒、液晶盒的制备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 |
JP5317445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TWI504977B (zh) | 顯示面板的基板處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