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8910B - 節能驅動發電機 - Google Patents
節能驅動發電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08910B TWI808910B TW111138477A TW111138477A TWI808910B TW I808910 B TWI808910 B TW I808910B TW 111138477 A TW111138477 A TW 111138477A TW 111138477 A TW111138477 A TW 111138477A TW I808910 B TWI808910 B TW I80891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 length direction
- main
- module
- rotor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Saccharide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種節能驅動發電機,包含一驅動單元及二發電單元。該驅動單元包括一固定於該外殼內的主定子模組,及二位於該主定子模組的兩相反側的第一轉子模組,每一第一轉子模組具有一第一環形支架。每一發電單元包括一固接於該第一環形支架的第二轉子模組、一第三轉子模組、一次定子模組及一旋轉軸,當每一第一轉子模組的該第一環形支架轉動並帶動各別的該旋轉軸與該第三轉子模組轉動,使各別的該次定子模組產生感應電流。本發明藉由將每一第一轉子模組的複數第一磁性件與對應的該第二轉子模組共同設置於該第一環形支架,提高能量轉換效率及降低整體所需成本。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發電機,特別是指一種節能驅動發電機。
一種現有的發電機(如臺灣專利公開號TW202226719A所示),包括一驅動馬達、一發電機模組,及一控制器。該發電機模組具有呈交互排列的複數恆磁飛輪與複數線圈環組,及一穿設該等恆磁飛輪與該等線圈環組的飛輪旋轉軸。
實際使用時,該現有的發電機會透過該驅動馬達帶動該發電機模組的飛輪旋轉軸,藉此帶動該等永磁飛輪繞該飛輪旋轉軸予以轉動後,保持該等線圈環組不動,進而使該等線圈環組感應該等永磁飛輪轉動所造成的磁場變化,以產生感應電動勢。
然而,現有的發電機需先以直流電供給該驅動馬達運轉,再帶動該飛輪旋轉軸轉動,進而使該等永磁飛輪轉動,最後使該等線圈環組產生感應電動勢,機械能的傳遞過程仍會產生一定耗損,進而導致轉換效率不盡理想。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克服上述缺點的節能驅動發電機。
於是,本發明節能驅動發電機,適用於一驅動電源。該節能驅動發電機包含一外殼、一驅動單元,及二發電單元。該外殼沿一長度方向延伸,並界定出一容室。該驅動單元包括一位於該容室且固定於該外殼的主定子模組,及二位於該容室且分別沿該長度方向位於該主定子模組的兩相反側的第一轉子模組,該主定子模組具有一呈環狀的主環形支架、複數固接於該主環形支架的主線圈組,及一電連接於該等主線圈組的驅動輸入端,該主環形支架具有一沿該長度方向貫穿的主穿孔,每一第一轉子模組具有一呈環狀的第一環形支架,及複數固接於該第一環形支架的第一磁性件,該第一環形支架具有一沿該長度方向貫穿的第一穿孔,且該等第一磁性件相鄰該等主線圈組,該驅動輸入端用以電連接該驅動電源,以提供電能至該等主線圈組。該等發電單元位於該容室且分別沿該長度方向位於該驅動單元的兩相反側,每一發電單元包括一第二轉子模組、一沿該長度方向遠離該主環形支架而與各別的該第一環形支架間隔設置的第三轉子模組、一沿該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於該第二轉子模組與該第三轉子模組間的次定子模組,及一旋轉軸,每一第二轉子模組具有複數相反於對應的該第一轉子模組的該等第一磁性件且固接於各別的該第一環形支架的第二磁性件,每一第三轉子模組具有一呈環狀的第三環形支架,及複數固接於該第三環形支架的第三磁性件,該第三環形支架具有一沿該長度方向貫穿的第三穿孔,每一第三轉子模組的該等第三磁性件分別沿該長度方向與對應的該第二轉子模組的該等第二磁性件相向設置且彼此磁性相反(相吸),每一次定子模組具有一呈環狀的次環形支架、複數固接於該次環形支架的次線圈組,及一電連接於該等次線圈組的發電輸出端,每一次環形支架具有一沿該長度方向貫穿的次穿孔,每一旋轉軸穿設各別的該第一穿孔與該第三穿孔並固接於各別的該第一環形支架與該第三環形支架,且每一旋轉軸穿設各別的該次穿孔且可轉動地設置於各別的該次環形支架,當該驅動電源提供電能至該等主線圈組,該等主線圈組產生磁場以與每一第一轉子模組的該等第一磁性件產生磁力作用,進而驅動每一第一轉子模組的該第一環形支架轉動,並帶動各別的該旋轉軸與各別的該第三轉子模組相對各別的該次定子模組轉動,進而使各別的該次定子模組的該等次線圈組切割各別的該第二轉子模組的該等第二磁性件與各別的該第三轉子模組的該等第三磁性件所產生的磁場,以使該等次線圈組產生感應電流並輸出於各別的該發電輸出端。
本發明的功效在於:藉由將該驅動單元的該主定子模組與該等第一轉子模組對位設置,使得該等第一轉子模組的該等第一磁性件在該等主線圈組所產生的磁場驅使下,帶動該等第一環形支架轉動,進而帶動該等旋轉軸相對該等次環形支架分別轉動,而使該等第二轉子模組的該等第二磁性件與該等第三轉子模組的該等第三磁性件相對該等次定子模組轉動,以使該等次定子模組的該等次線圈組產生感應電流。因此,藉由將每一第一轉子模組的該等第一磁性件與對應的該第二轉子模組的該等第二磁性件共同設置於對應的該第一環形支架,有效簡化該驅動單元與該等發電單元的結構,本發明節能驅動發電機得以同時具備提高能量轉換效率,以及降低整體所需成本的功效。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與圖2,本發明節能驅動發電機的一第一實施例,適用於一驅動電源(圖未示)。
該第一實施例包含一外殼1、一驅動單元2、二發電單元3,及一冷卻液4。
該外殼1沿一長度方向D1延伸,並界定出一容室10。該外殼1包括一沿該長度方向D1貫穿的外筒11、一沿該長度方向D1貫穿並位於該外筒11內且與該外筒11相間隔的內筒13、二沿該長度方向D1蓋設於該外筒11與該內筒13兩側的側蓋12,及複數固接於該內筒13的內周面的限位件14,該內筒13與該等側蓋12共同界定出該容室10,該外筒11、該內筒13與該等側蓋12共同界定出一供該冷卻液4容置的冷卻室16,以加速逸散熱量。該等限位件14共同夾置該驅動單元2與該等發電單元3。
參閱圖1、圖4與圖5,該驅動單元2包括一位於該容室10且固定於該外殼1的主定子模組21,及二位於該容室10且分別沿該長度方向D1位於該主定子模組21的兩相反側的第一轉子模組22。
參閱圖3與圖5,該主定子模組21具有一呈環狀的主環形支架211、複數固接於該主環形支架211的主線圈組214,及一電連接於該等主線圈組214的驅動輸入端215。在該第一實施例中,該等主線圈組214的數目為9個。
該主環形支架211具有一沿該長度方向D1貫穿的主穿孔212,及一界定出該主穿孔212的主內環面213。該主環形支架211被該等限位件14共同夾置地定位於該內筒13,進而定位該主定子模組21。
每一第一轉子模組22具有一呈環狀的第一環形支架221,及複數固接於該第一環形支架221的第一磁性件224。在該第一實施例中,該等第一磁性件224的數目為12級。
每一第一環形支架221具有一沿該長度方向D1貫穿的第一穿孔222,及複數沿該長度方向D1貫穿的開孔223。在該第一實施例中,該等開孔223的數目為12個。
該等第一磁性件224分別位於該等開孔223以固接於對應的該第一環形支架221,該等第一磁性件224相鄰該等主線圈組214。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第一轉子模組22的該等第一磁性件224與另一第一轉子模組22的該等第一磁性件224彼此磁性相反。換句話說,其中一第一轉子模組22的其中一第一磁性件224面向對應的該主線圈組214的磁極若為S極,另一第一轉子模組22的對應的第一磁性件224面向對應的該主線圈組214的磁極即為N極。
該驅動輸入端215用以電連接該驅動電源,而使該等主線圈組214產生磁場,以使該等第一轉子模組22的該等第一磁性件224受該等主線圈組214所產生的磁場驅使帶動該等第一環形支架221轉動。
參閱圖1與圖2,該等發電單元3位於該容室10,且分別沿該長度方向D1位於該驅動單元2的兩相反側。應當注意的是,為求簡要地描述該等發電單元3與該驅動單元2的設置關係,以下敘述是以其中一發電單元3進行說明,但圖式中的發電單元3的數目皆為二個。
參閱圖3與圖5,該發電單元3包括一固接於各別的該第一環形支架221的第二轉子模組31、一沿該長度方向D1遠離該主環形支架211而與各別的該第一環形支架221間隔設置的第三轉子模組32、一沿該長度方向D1間隔設置於該第二轉子模組31與該第三轉子模組32間的次定子模組33、一穿設各別的該第一環形支架221與該第三轉子模組32及該次定子模組33的旋轉軸34、一設置於該次定子模組33與該旋轉軸34間的第一軸承組35,以及二固接於旋轉軸34的轉軸座36。
參閱圖3、圖5與圖6,該第二轉子模組31具有複數相反於對應的該第一轉子模組22的該等第一磁性件224並固接於對應的該第一環形支架221的第二磁性件311。在該第一實施例中,該等第二磁性件311的數目為12級。
該等第二磁性件311的數目與對應的該第一轉子模組22的該等第一磁性件224的數目相同,且與對應的該第一環形支架221的該等開孔223的數目相同。每一第二磁性件311與對應的該第一磁性件224沿該長度方向D1位於各別的該開孔223,並固接於對應的該第一環形支架221。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第一磁性件224與各別的該第二磁性件311為一體成型,亦即以單個永久磁鐵穿設各別的該開孔223以固接於對應的該第一環形支架221。
該第三轉子模組32具有一呈環狀的第三環形支架321,及複數固接於該第三環形支架321的第三磁性件323。在該第一實施例中,該等第三磁性件323的數目為12級。
該第三環形支架321具有一沿該長度方向D1貫穿的第三穿孔322。
該等第三磁性件323分別沿該長度方向D1與對應的該第二轉子模組31的該等第二磁性件311相向設置,且彼此磁性相反。換句話說,其中一第三磁性件323面向對應的該第二磁性件311的磁極若為S極,對應的該第二磁性件311面向該第三磁性件323的磁極即為N極。
該次定子模組33具有一呈環狀的次環形支架331、複數固接於該次環形支架331的次線圈組334,及一電連接於該等次線圈組334的發電輸出端335。在該第一實施例中,該等次線圈組334的數目為18個。
該次環形支架331具有一沿該長度方向D1貫穿的次穿孔332,及一界定出該次穿孔332的次內環面333。該等次環形支架331被該等限位件14共同夾置地定位於該內筒13,進而定位該等次定子模組33。
該旋轉軸34穿設各別的該第一穿孔222與該第三穿孔322並固接於各別的該第一環形支架221與該第三環形支架321,該旋轉軸34穿設各別的該次穿孔332且可轉動地設置於各別的該次環形支架331。
該第一軸承組35具有一固接於各別的該次內環面333且沿該長度方向D1貫穿的定位塊351、二定位於該定位塊351與該旋轉軸34間的第一軸承件352,及二沿該長度方向D1對應該次穿孔332設置於該定位塊351兩側並相向卡抵該等第一軸承件352的夾持片355,每一第一軸承件352具有一固接於該旋轉軸34的第一內軸承面353,及一相反於該第一內軸承面353且固接於該定位塊351的第一外軸承面354。該等夾持片355便得以共同限位該定位塊351於該次穿孔332。
該等轉軸座36的其中一者固接該旋轉軸34與該第三環形支架321,該等轉軸座36的另一者固接該旋轉軸34與該第一環形支架221。更精確地說,該等轉軸座36的其中一者以徑向鎖固該旋轉軸34,並以軸向鎖固該第三環形支架321。該等轉軸座36的另一者以徑向鎖固該旋轉軸34,並以軸向鎖固該第一環形支架221。
因此,該旋轉軸34便可以定位在該次穿孔332與該等第一軸承件352內,而不會產生偏移,並得以透過該等第一軸承件352降低轉動時的磨擦力。
參閱圖3、圖5與圖6,實際使用時,該驅動單元2會驅動該等發電單元3進行發電。更精確地說,當該驅動電源提供電能至該等主線圈組214,該等主線圈組214便產生磁場以與每一第一轉子模組22的該等第一磁性件224產生磁力作用,進而驅動每一第一轉子模組22的該第一環形支架221轉動,因而帶動各別的該旋轉軸34與各別的該第三轉子模組32相對各別的該次定子模組33轉動,進而使各別的該次定子模組33的該等次線圈組334切割各別的該第二轉子模組31的該等第二磁性件311與各別的該第三轉子模組32的該等第三磁性件323所產生的磁場,以使該等次線圈組334產生感應電流並輸出於各別的該發電輸出端335。
值得一提的是,在該第一實施例的變化例中,該等發電單元3的數目不限於兩個,也可為二的倍數。舉例而言,若該等發電單元3的數目為四個,便是以該第一實施例為基礎,分別沿該長度方向D1於該第一實施例的兩側增設二發電單元3,增設的二第二轉子模組31則會分別設置於原先的二第三環形支架321。此時,增設的二第二轉子模組31與原先的二第三轉子模組32便共同設置原先的二第三環形支架321,同樣具備提高能量轉換效率,以及降低整體所需成本的功效。
參閱圖7與圖8,本發明節能驅動發電機的一第二實施例,適用於該驅動電源(圖未示)。
惟,該第二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如下。
首先,在該第二實施例中,該等側蓋12分別具有二側孔121,及二分別界定出該等側孔121的側環面122。
再者,該外殼1還包括二分別位於該等側孔121且分別套設於該等旋轉軸34的第二軸承件15,每一第二軸承件15設置於各別的該側環面122與各別的該旋轉軸34間,每一第二軸承件15具有一固接於各別的該旋轉軸34的第二內軸承面151,及一相反於該第二內軸承面151且固接於各別的該側環面122的第二外軸承面152。在該第二實施例中,該等側孔121皆為盲孔,且相鄰該容室10。
該驅動單元2包括該主定子模組21、該等第一轉子模組22,及一穿設該主定子模組21的該主穿孔212且固接於該等旋轉軸34間的連動軸23。在該第二實施例中,該等旋轉軸34與該連動軸23為一體成型。
由於該等旋轉軸34與該連動軸23相互固接,故該等旋轉軸34與該連動軸23便可以共同定位在該等第二軸承件15內,而不會產生偏移,並得以透過該等第二軸承件15降低轉動時的磨擦力。
換句話說,在該第二實施例中,該等第一軸承件352並非必要構件(如圖3),該等旋轉軸34與該連動軸23可僅透過該等第二軸承件15,產生與該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定位、降低磨擦力等功效。
因此,本發明節能驅動發電機可歸納出以下功效:
(一)本發明節能驅動發電機,藉由將每一第一轉子模組22的該等第一磁性件224與對應的該第二轉子模組31的該等第二磁性件311共同設置於對應的該第一環形支架221,有效簡化該驅動單元2與該等發電單元3的結構,故本發明節能驅動發電機得以同時具備提高能量轉換效率及降低整體所需成本的功效。
(二)本發明節能驅動發電機,藉由將該外筒11、該內筒13與該等側蓋12共同界定出供該冷卻液4容置的該冷卻室16,以加速逸散該驅動單元2與該等發電單元3運轉時所產生的熱量。
(三)本發明節能驅動發電機,藉由將該旋轉軸34定位在該等第一軸承件352內,而不會產生偏移,並得以透過該等第一軸承件352降低轉動時的磨擦力。
(四)本發明節能驅動發電機,藉由將該等旋轉軸34與該連動軸23共同定位在該等第二軸承件15內,而不會產生偏移,並得以透過該等第二軸承件15降低轉動時的磨擦力。
綜上所述,本發明節能驅動發電機,藉由設置該等第一環形支架221等機構,以產生提高能量轉換效率、降低整體所需成本,及降低該等旋轉軸34相對轉動所產生的磨擦力等功效,確實能達成本發明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的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的範圍內。
1:外殼
10:容室
11:外筒
12:側蓋
121:側孔
122:側環面
13:內筒
14:限位件
15:第二軸承件
151:第二內軸承面
152:第二外軸承面
16:冷卻室
2:驅動單元
21:主定子模組
211:主環形支架
212:主穿孔
213:主內環面
214:主線圈組
215:驅動輸入端
22:第一轉子模組
221:第一環形支架
222:第一穿孔
223:開孔
224:第一磁性件
23:連動軸
3:發電單元
31:第二轉子模組
311:第二磁性件
32:第三轉子模組
321:第三環形支架
322:第三穿孔
323:第三磁性件
33:次定子模組
331:次環形支架
332:次穿孔
333:次內環面
334:次線圈組
335:發電輸出端
34:旋轉軸
35:第一軸承組
351:定位塊
352:第一軸承件
353:第一內軸承面
354:第一外軸承面
355:夾持片
36:轉軸座
4:冷卻液
D1:長度方向
本發明的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本發明節能驅動發電機的一第一實施例的一立體組合圖;
圖2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立體分解圖;
圖3是該第一實施例移除一外殼後的一局部立體分解圖;
圖4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側視組合圖;
圖5是該第一實施例移除該外殼後的一側視組合圖;
圖6是該第一實施例移除該外殼後的一側視分解圖;
圖7是本發明節能驅動發電機的一第二實施例的一局部側視分解圖;及
圖8是該第二實施例移除該外殼後的一側視組合圖。
2:驅動單元
21:主定子模組
211:主環形支架
212:主穿孔
213:主內環面
214:主線圈組
215:驅動輸入端
22:第一轉子模組
221:第一環形支架
222:第一穿孔
223:開孔
3:發電單元
31:第二轉子模組
311:第二磁性件
32:第三轉子模組
321:第三環形支架
322:第三穿孔
323:第三磁性件
33:次定子模組
331:次環形支架
332:次穿孔
333:次內環面
334:次線圈組
335:發電輸出端
34:旋轉軸
35:第一軸承組
351:定位塊
352:第一軸承件
353:第一內軸承面
354:第一外軸承面
355:夾持片
36:轉軸座
D1:長度方向
Claims (9)
- 一種節能驅動發電機,適用於一驅動電源,該節能驅動發電機包含: 一外殼,沿一長度方向延伸,並界定出一容室; 一驅動單元,包括一位於該容室且固定於該外殼的主定子模組,及二位於該容室且分別沿該長度方向位於該主定子模組的兩相反側的第一轉子模組,該主定子模組具有一呈環狀的主環形支架、複數固接於該主環形支架的主線圈組,及一電連接於該等主線圈組的驅動輸入端,該主環形支架具有一沿該長度方向貫穿的主穿孔,每一第一轉子模組具有一呈環狀的第一環形支架,及複數固接於該第一環形支架的第一磁性件,該第一環形支架具有一沿該長度方向貫穿的第一穿孔,且該等第一磁性件相鄰該等主線圈組,該驅動輸入端用以電連接該驅動電源,以提供電能至該等主線圈組;及 二發電單元,位於該容室且分別沿該長度方向位於該驅動單元的兩相反側,每一發電單元包括一第二轉子模組、一沿該長度方向遠離該主環形支架而與各別的該第一環形支架間隔設置的第三轉子模組、一沿該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於該第二轉子模組與該第三轉子模組間的次定子模組,及一旋轉軸,每一第二轉子模組具有複數相反於對應的該第一轉子模組的該等第一磁性件且固接於各別的該第一環形支架的第二磁性件,每一第三轉子模組具有一呈環狀的第三環形支架,及複數固接於該第三環形支架的第三磁性件,該第三環形支架具有一沿該長度方向貫穿的第三穿孔,每一第三轉子模組的該等第三磁性件分別沿該長度方向與對應的該第二轉子模組的該等第二磁性件相向設置且彼此磁性相反,每一次定子模組具有一呈環狀的次環形支架、複數固接於該次環形支架的次線圈組,及一電連接於該等次線圈組的發電輸出端,每一次環形支架具有一沿該長度方向貫穿的次穿孔,每一旋轉軸穿設各別的該第一穿孔與該第三穿孔並固接於各別的該第一環形支架與該第三環形支架,且每一旋轉軸穿設各別的該次穿孔且可轉動地設置於各別的該次環形支架,當該驅動電源提供電能至該等主線圈組,該等主線圈組產生磁場以與每一第一轉子模組的該等第一磁性件產生磁力作用,進而驅動每一第一轉子模組的該第一環形支架轉動,並帶動各別的該旋轉軸與各別的該第三轉子模組相對各別的該次定子模組轉動,進而使各別的該次定子模組的該等次線圈組切割各別的該第二轉子模組的該等第二磁性件與各別的該第三轉子模組的該等第三磁性件所產生的磁場,以使該等次線圈組產生感應電流並輸出於各別的該發電輸出端。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節能驅動發電機,其中,每一次定子模組的該次環形支架還具有一界定出該次穿孔的次內環面,每一發電單元還包括一設置於該次定子模組與該旋轉軸間的第一軸承組,每一第一軸承組具有一固接於各別的該次內環面且沿該長度方向貫穿的定位塊、二定位於該定位塊與該旋轉軸間的第一軸承件,及二沿該長度方向蓋設於該定位塊兩側並相向卡抵該等第一軸承件的夾持片,每一第一軸承件具有一固接於該旋轉軸的第一內軸承面,及一相反於該第一內軸承面且固接於該定位塊的第一外軸承面。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節能驅動發電機,其中,該外殼包括一沿該長度方向貫穿的外筒,及二沿該長度方向蓋設於該外筒兩側的側蓋,每一側蓋具有一側孔,及一界定出該側孔的側環面,該主定子模組的該主環形支架還具有一界定出該主穿孔的主內環面,該驅動單元還包括一穿設該主穿孔且固接於該等旋轉軸間的連動軸,該外殼還包括二分別位於該等側孔且分別套設於該等旋轉軸的第二軸承件,每一第二軸承件設置於各別的該側環面與各別的該旋轉軸間,每一第二軸承件具有一固接於各別的該旋轉軸的第二內軸承面,及一相反於該第二內軸承面且固接於各別的該側環面的第二外軸承面。
- 如請求項3所述的節能驅動發電機,其中,該等旋轉軸與該連動軸為一體成型。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節能驅動發電機,其中,該外殼包括一沿該長度方向貫穿的外筒、一沿該長度方向貫穿並位於該外筒內且與該外筒相間隔的內筒,及二沿該長度方向蓋設於該外筒與該內筒兩側的側蓋,該內筒與該等側蓋共同界定出該容室。
- 如請求項5所述的節能驅動發電機,其中,該外殼還包括複數固接於該內筒的內周面的限位件,該等限位件共同夾置該主環形支架與該等次環形支架,以定位該主定子模組與該等次定子模組,該外筒、該內筒與該等側蓋共同界定出一冷卻室。
- 如請求項6所述的節能驅動發電機,還包含一位於該冷卻室的冷卻液。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節能驅動發電機,其中,每一第一環形支架還具有複數沿該長度方向貫穿的開孔,每一第一轉子模組的該等第一磁性件的數目與對應的該第二轉子模組的該等第二磁性件的數目相同,且與對應的該第一環形支架的該等開孔的數目相同,每一第一磁性件與對應的該第二磁性件沿該長度方向位於各別的該開孔,並固接於對應的該第一環形支架。
- 如請求項8所述的節能驅動發電機,其中,每一第一磁性件與各別的該第二磁性件為一體成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138477A TWI808910B (zh) | 2022-10-11 | 2022-10-11 | 節能驅動發電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138477A TWI808910B (zh) | 2022-10-11 | 2022-10-11 | 節能驅動發電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808910B true TWI808910B (zh) | 2023-07-11 |
TW202416634A TW202416634A (zh) | 2024-04-16 |
Family
ID=88149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38477A TWI808910B (zh) | 2022-10-11 | 2022-10-11 | 節能驅動發電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808910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353570U (en) * | 2008-10-09 | 2009-03-21 | Suhder Ind Co Ltd | Magnetic synchronous generator |
CN102412664A (zh) * | 2011-11-21 | 2012-04-11 | 李明山 | 一种导体板式发电机 |
CN102754318A (zh) * | 2010-02-16 | 2012-10-24 |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 同步发电机 |
TW201347366A (zh) * | 2012-05-08 | 2013-11-16 | Jin-Tian An | 第二代車輪發電機(一軸二芯連動馬達發電機) |
US9103322B2 (en) * | 2011-07-05 | 2015-08-11 | Silveray Co., Ltd. | Independent power generator assembly and power generator system using same |
CN113054796A (zh) * | 2019-12-26 | 2021-06-29 | 和谐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启动机/发电机系统 |
-
2022
- 2022-10-11 TW TW111138477A patent/TWI808910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353570U (en) * | 2008-10-09 | 2009-03-21 | Suhder Ind Co Ltd | Magnetic synchronous generator |
CN102754318A (zh) * | 2010-02-16 | 2012-10-24 |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 同步发电机 |
US9103322B2 (en) * | 2011-07-05 | 2015-08-11 | Silveray Co., Ltd. | Independent power generator assembly and power generator system using same |
CN102412664A (zh) * | 2011-11-21 | 2012-04-11 | 李明山 | 一种导体板式发电机 |
TW201347366A (zh) * | 2012-05-08 | 2013-11-16 | Jin-Tian An | 第二代車輪發電機(一軸二芯連動馬達發電機) |
CN113054796A (zh) * | 2019-12-26 | 2021-06-29 | 和谐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启动机/发电机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416634A (zh) | 2024-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087501B1 (en) | Motor/generator with multiple rotors | |
US4786834A (en) | Stator assembly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 | |
CN103460571B (zh) | 外转子型马达 | |
US20060028081A1 (en) | Axial gap electric motor | |
WO2014036883A1 (zh) | 永磁叠层电机 | |
JP2011504089A (ja) | 同心に配置された多段回転子を備えた発電機兼誘導モーター | |
US7049724B2 (en) | Superconducting rotating machines with stationary field coils and axial airgap flux | |
TWI808910B (zh) | 節能驅動發電機 | |
KR20150002837U (ko) | 모터 냉각장치 | |
JP2013110847A (ja) | 回転電機 | |
JP7561669B2 (ja) | 磁気ギアードモータおよび磁気ギアード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 |
CN117856561A (zh) | 节能驱动发电机 | |
TWI814240B (zh) | 節能無刷微動能發電機 | |
CN113517777A (zh) | 盘式发电机结构 | |
JP2014053980A (ja) | 回転電機及び風力発電システム | |
KR102625174B1 (ko) | 레이어드 모터 | |
KR200359518Y1 (ko) | 영구자석 모터 | |
KR101843456B1 (ko) | 동기 발전기 | |
TWI768360B (zh) | 永磁空心線圈發電機 | |
US20240055962A1 (en) | Bipolar induction electric machine | |
EP2429064A2 (en) | Asynchronous electrical machine | |
CN115882630A (zh) | 旋转电机 | |
JP2023049657A (ja) | 回転電機 | |
CN115882629A (zh) | 旋转电机 | |
JP2020174509A (ja) | ラジアルエアギャップ形可変磁束界磁型同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