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788663B - 軟管之製造裝置 - Google Patents

軟管之製造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8663B
TWI788663B TW109115955A TW109115955A TWI788663B TW I788663 B TWI788663 B TW I788663B TW 109115955 A TW109115955 A TW 109115955A TW 109115955 A TW109115955 A TW 109115955A TW I788663 B TWI788663 B TW I7886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mentioned
opening
valve mechanism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5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3004A (zh
Inventor
菊澤良治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Pla技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Pla技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Pla技研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3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3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8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866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15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extrus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15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extrus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 B29C48/154Coating solid articles, i.e. non-hollow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255Flow control means, e.g.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6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through the nozzle or die
    • B29C48/50Details of extruders
    • B29C48/695Flow dividers, e.g. breaker plates
    • B29C48/70Flow dividers, e.g. breaker plates comprising means for dividing, distributing and recombining melt flo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92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 Supplying Of Containers To The Packaging Sta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所提供的軟管之製造裝置,係能連續式擠出成形硬度沿長度方向逐漸改變之樹脂層、與前端之軟尖端。 本發明的軟管之製造裝置,係具備有:可改變第1樹脂與第2樹脂之混合比的混合閥機構;可選擇性將從混合閥機構所擠出之樹脂或從擠出機所擠出的柔軟第3樹脂,供應給模具的切換閥機構;以及控制裝置。控制裝置係依在擠出成形時,將從混合閥機構所擠出之樹脂供應給模具的方式,對切換閥機構進行控制之狀態下,使混合閥機構中的樹脂混合比改變,若第2樹脂的比率到達既定值,便依第3樹脂供應給模具的方式控制著切換閥機構。

Description

軟管之製造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用以擠出成形由樹脂被覆著編包線外面之軟管的軟管製造裝置。
在醫療機構中,為將藥液、顯影劑等注入至患者活體內的既定部位、或為取出活體內的體液等,有使用通稱「導管」的細管狀醫療器具。因為該導管係通過彎曲的血管等再插入至活體內,為能不傷到血管等,且容易沿血管等彎曲部分彎曲,因而對其前端部分要求柔軟性。另一方面,針對導管中未插入至活體內的部分,為使導管容易操作,而要求適度的剛性。所以,有各種提案使硬度依前端柔軟、靠手邊操作端較堅硬的方式,沿長度方向逐漸改變的導管之製造裝置。例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裝置,藉由一邊使不同硬度的2種樹脂之混合比改變,一邊擠出至編包線外面,便可製造使硬度沿長度方向連續性改變的軟管。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第6144862號公報
可抑制血管損傷、更加提升安全性的導管,係有在前端部設置通稱「軟尖端」之長度數mm~數cm程度的柔軟管狀部分。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能連續式擠出成形硬度沿長度方向逐漸改變之樹脂層、與前端之軟尖端的軟管之製造裝置。
本發明的軟管之製造裝置,係具備有:模具、第1擠出機、第2擠出機、混合閥機構、第3擠出機、切換閥機構、及控制裝置;而,該模具係具備有:使編包線插通的插通孔、以及將樹脂擠出至通過插通孔之編包線表面的擠出口;該第1擠出機係擠出第1樹脂;該第2擠出機係擠出較第1樹脂更柔軟的第2樹脂;該混合閥機構係可擠出由從第1擠出機所擠出之第1樹脂、與從第2擠出機所擠出之第2樹脂混合的樹脂,且可改變第1樹脂與第2樹脂之混合比;該第3擠出機係擠出較第2樹脂更柔軟的第3樹脂;該切換閥機構係可將從混合閥機構擠出的樹脂、或從第3擠出機擠出的第3樹脂選擇性供應給模具;該控制裝置係對混合閥機構與切換閥機構進行控制。於軟管擠出成形時,在控制著切換閥機構使從混合閥機構所擠出的樹脂供應給模具之狀態下,控制裝置依從混合閥機構擠出的樹脂中之第2樹脂比率增加至既定值的目的,控制著混合閥機構,當第2樹脂比率達既定值時,便控制切換閥機構使第3樹脂供應給模具。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能連續式擠出成形硬度沿長度方向逐漸改變之樹脂層、與前端之軟尖端的軟管之製造裝置。
1:模具
2a:第1擠出機
2b:第2擠出機
2c:第3擠出機
3:混合閥機構
4:切換閥機構
5:控制裝置
6:編包線
7:軟管
11:內模
12:外模
13,47a,47b,49a,49b,50a,50b:貫通孔
14:擠出口
15,24,58a,58b,62,63a,63b:流路
16:樹脂注入口
18a:第1閥
18b:第2閥
19,22,35:馬達
20:螺桿
21,32:箱體
23,31:閥體
33:安裝構件
34:間隔物
37:第1分割體
38:第2分割體
39:第3分割體
40a,40b,41a,41b,42:端面
43a:第1注入口
43b:第2注入口
44:樹脂供應口
45a:第1排出口
45b:第2排出口
48,51:溝
54a:開口部(第6開口部)
54b:開口部(第1開口部)
55a:開口部(第7開口部)
55b:開口部(第2開口部)
57:平面部
59a:溝(第8開口部)
59b:溝(第9開口部)
64:開口部(第3開口部)
65a:開口部(第4開口部)
65b:開口部(第5開口部)
71:硬度遷移部
72:軟尖端
100:軟管製造裝置
AX:中心軸
圖1係實施形態的軟管製造裝置之概略構成正視圖;圖2係從圖1所示II-II線觀看的剖視圖;圖3(A)及(B)係圖1所示切換閥機構的放大圖與部分剖視圖;圖4(A)至(F)係圖3所示切換閥機構的剖視圖;圖5(A)至(F)係圖3所示切換閥機構的動作說明示意圖;以及圖6(A)至(D)係由控制裝置進行的控制方法說明圖。
以下,針對本發明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以下說明中,針對在屬於樹脂層的內層細管之外表面設置之編包管(網管),更利用屬於樹脂層的外層細管被覆著編包管的軟管製造裝置,採用本發明之例子進行說明。此種軟管之一例係可例如導管軸。然而,導管軸只不過係軟管之一例而已,本發明亦可適用於內視鏡所使用的軟管等其他用途之軟管的製造裝置。
圖1所示係實施形態的軟管製造裝置之概略構成正視圖;圖2所示係從圖1所示II-II線觀看到的剖視圖。
軟管製造裝置100係使用樹脂而擠出成形軟管7的裝置,具備有:模具1、第1擠出機2a、第2擠出機2b、第3擠出機2c、混合閥機構3、切換閥機構4、及控制裝置5。又,軟管製造裝置100係經由基座固定於既定的台架等之上。又,雖省略圖示,但在模具1的上游端與下游端適當設置供應編包線6用的供應裝置、拉取經擠出成形的軟管7之拉取裝置等。編包線6係從軟管製造裝置100的後方朝前方搬送。以下說明中,有使用xyz的3軸正交座標系統將方向特定的情況,將構成切換閥機構4的閥體31其中心軸之平行軸設為x軸,將編包線6搬送方向的平行軸設為y軸,將鉛直方向的平行軸設為z軸。又,編包線6係例如在內層細管上設 置編包管(網管),呈現在內層中部的中空部插通著芯線(導引線)之狀態。軟管7係在編包線6表面設置外層細管,藉由在外層細管成形後抽出編包線6的芯線,便可獲得導管軸。
模具1係用來將樹脂擠出至編包線6外面用的模具,具備有:內模11與外模12。在內模11的中心軸部分設有使編包線6插通的貫通孔13。外模12具有中空部,在中空部收容著內模11。在內模11的外周面、與外模12中空部的內周面之間,形成由既定間隙形成的樹脂流路15。外模12係設有與內模11之中心軸同軸的擠出口14。該擠出口14構成流路15的前端。又,在外模12中設有與流路15連通的樹脂注入口16。樹脂注入口16係連接於後述切換閥機構4之樹脂供應口44(流路62的下游端部)。供應給樹脂注入口16的樹脂通過流路15流向擠出口14,再通過內模11的貫通孔13與擠出口14,擠出至朝前方繞出的編包線6之表面上。又,內模11相對於外模12呈固定。
第1擠出機2a、第2擠出機2b及第3擠出機2c係例如螺桿擠出機,可使樹脂顆粒熔融,依一定速度從前端的吐出口擠出。分別對第1擠出機2a、第2擠出機2b及第3擠出機2c供應不同硬度的第1樹脂、第2樹脂及第3樹脂。具體而言,第1樹脂係硬度最高的樹脂,第2樹脂係較第1樹脂柔軟的樹脂,第3樹脂係較第2樹脂更為柔軟的樹脂。從第1擠出機2a與第2擠出機2b擠出的熔融樹脂,供應給後述混合閥機構3,利用混合閥機構3調整為既定混合比。另一方面,從第3擠出機2c擠出的熔融樹脂供應給後述的切換閥機構4。
混合閥機構3係將從第1擠出機2a擠出的第1樹脂、與從第2擠出機2b擠出的第2樹脂混合,可將經混合的樹脂供應給後述的切換閥機構4,且能連續式或階段式變更第1樹脂與第2樹脂的混合比。本實施 形態的混合閥機構3係包括有:第1閥18a、第2閥18b、馬達19、螺桿20、箱體21、及馬達22。第1閥18a與第2閥18b分別由可圍繞中心軸旋轉的閥體23、與箱體21其中一部分構成。在箱體21中設有閥體23之圓柱狀部分的對應形狀中空部,在該中空部中可旋轉地收容著閥體23。閥體23係安裝於馬達19上,利用馬達19的旋轉力可使旋轉位置改變。螺桿20係收容於箱體21中所設置的中空部內。在螺桿20的外周面、與箱體21中空部的內周面之間,形成由既定間隙構成的流路24。又,螺桿20係連接於馬達22,利用馬達22的旋轉力圍繞中心軸旋轉,可將供應給流路24的2種樹脂均勻混合。又,馬達19與22的旋轉係利用後述控制裝置5進行控制。
第1閥18a係具備有:為將從第1擠出機2a所供應之第1樹脂其中一部分或全部供應給流路24用的流路(未圖示)、與為將從第1擠出機2a所供應之第1樹脂其中一部分或全部排出(廢棄)至外部用的流路(未圖示)。第1閥18a係配合閥體23的旋轉位置,可變更:對流路24所供應之樹脂的量比、與廢棄樹脂的量比。同樣,第2閥18b係具備有:為將從第2擠出機2b所供應之第2樹脂的其中一部分或全部供應給流路24用的流路(未圖示)、與為將從第2擠出機2b所供應之第2樹脂的其中一部分或全部排出(廢棄)至外部用的流路(未圖示)。第2閥18b係配合閥體23的旋轉位置,可變更:供應給流路24之樹脂的量比、與廢棄樹脂的量比。
第1閥18a與第2閥18b的各自閥體23之旋轉位置係由後述控制裝置5進行控制。控制裝置5係藉由同步控制第1閥18a與第2閥18b,便可在將從第1閥18a供應給流路24的第1樹脂量、與從第2閥18b供應給流路24的第2樹脂量合計維持一定狀態下,藉由改變分別由第1閥18a與第2閥18b供應給流路24的樹脂量,便可使通過流路24供應給切換閥機構4的第1樹脂與第2樹脂之混合比改變。
再者,混合閥機構3係在能使2種樹脂的混合比改變,且將2種樹脂均勻混合供應給切換閥機構4之前提下,其餘並無特別的限定,例如混合閥機構3係使採用日本專利第6144862號所記載的構成。
切換閥機構4係可將從混合閥機構3吐出的樹脂、或從第3擠出機2c擠出的第3樹脂中之任一者,選擇性供應給模具1。切換閥機構4的詳細內容係如後述。
控制裝置5係包含有對混合閥機構3與切換閥機構4進行控制的電腦。控制裝置5係連接於混合閥機構3所具備之第1閥18a與第2閥18b的各自馬達19,藉由使閥體23的旋轉角改變,而控制混合閥機構3的第1樹脂與第2樹脂之混合比。又,控制裝置5係連接於切換閥機構4的後述馬達35,切換從切換閥機構4供應給模具1的樹脂。利用控制裝置5進行控制的詳細內容係如後述。
以下,合併參照圖1~圖4,針對切換閥機構4的構成進行詳細說明。
圖3所示係圖1所示切換閥機構的放大圖與部分剖視圖。更詳言之,圖3(A)係相當於圖1所示切換閥機構的放大圖,圖3(B)係相當於圖3(A)所示閥體以外的部分,從平行於xz平面且包含閥體中心軸AX的平面進行切剖的部分剖視圖。又,圖4所示係圖3所示切換閥機構的剖視圖,圖4(A)、圖4(B)、圖4(C)、圖4(D)、圖4(E)及圖4(F)分別相當於圖3(A)所示的A切剖圖、B切剖圖、C切剖圖、D切剖圖、E切剖圖及F切剖圖,構成閥體的分割體端面或箱體平面部的說明圖。
切換閥機構4係具備有:可圍繞中心軸AX旋轉的閥體31、可旋轉地收容閥體31的箱體32、供將閥體31安裝於箱體32用的安裝構件33、夾置於安裝構件33與閥體31之間的間隔物34、以使閥體31旋轉的 馬達35。箱體32係具備有:注入從混合閥機構3所吐出之樹脂的第1注入口43a、注入從第3擠出機2c所擠出之第3樹脂的第2注入口43b、供將樹脂供應給模具1用的樹脂供應口44、供將混合樹脂排出(廢棄)至外部用的第1排出口45a、以及供將第3樹脂排出(廢棄)至外部用的第2排出口45b。又,第1排出口45a係圖2所示流路63a下游側的端部,第2排出口45b係圖2所示流路63b下游側的端部。
切換閥機構4係配合閥體31的旋轉位置,可將第1注入口43a與第2注入口43b中之任一者連接於樹脂供應口44。更詳言之,切換閥機構4係若第1注入口43a與樹脂供應口44相連通的第1狀態,便可使狀態在第2注入口43b與樹脂供應口44相連通的第2狀態間遷移。在第1狀態中係第2注入口43b與第2排出口45b相連通。又,在第2狀態中係第1注入口43a與第1排出口45a相連通。切換閥機構4係藉由切換第1狀態與第2狀態,便可將從混合閥機構3所擠出之樹脂、與從第3擠出機2c所擠出之第3樹脂中之任一者供應給模具1。
本實施形態中,閥體31係如圖3所示,由:第1分割體37、第2分割體38、及第3分割體39等3個構件構成。
第1分割體37係具有與閥體31中心軸AX正交的一對端面40a與40b之圓柱形狀構件。如圖4(B)與圖4(C)所示,在第1分割體37中於閥體31中心軸的偏心位置處,分別設有朝平行於中心軸延伸之具圓形截面的4個貫通孔47a、47b、49a及49b。藉此,在圖4(C)所示端面40a上,形成:屬於貫通孔47a端部的開口部54a、屬於貫通孔47b端部的開口部54b、屬於貫通孔49a端部的開口部55a、以及屬於貫通孔49b端部的開口部55b。又,如圖4(C)所示,在第1分割體37的x軸負方向端面40b,形成連接貫通孔47a與47b的溝48。
第2分割體38係具有與閥體31中心軸AX正交的一對端面41a與41b,且直徑等於第1分割體37的圓柱形狀構件。如圖4(D)與圖4(E)所示,在第2分割體38中於閥體31中心軸AX的偏心位置處,設有朝平行於中心軸延伸之具圓形截面的2個貫通孔50a與50b。貫通孔50a與50b的各自直徑係與貫通孔49a與49b的各自直徑相等。又,貫通孔50a與50b分別係當使第2分割體38的端面41a(圖4(E))、與第1分割體37的端面40b(圖4(B))一致抵接於中心軸時,形成於與貫通孔49a、49b呈同軸的位置處。
第3分割體39係具有與閥體31中心軸AX正交的端面42,且具有直徑等於第1分割體37與第2分割體38的圓柱形狀部分之構件。如圖4(F)所示,在第3分割體39中形成溝51。溝51的端部52a與52b分別係當第3分割體39的端面42(圖4(F))與第2分割體38的端面41b(圖4(D))一致抵接於中心軸時,分別形成於重疊貫通孔50a與50b的位置處。
第1分割體37、第2分割體38及第3分割體39係使用朝中心軸平行方向延伸的螺栓等固定構件形成一體化。若第1分割體37、第2分割體38及第3分割體39呈一體化之狀態,如上述般,第1分割體37的貫通孔49a與49b分別與第2分割體38的貫通孔50a及50b同軸,且第2分割體38的貫通孔50a與50b分別被定位成與第3分割體39的溝51之端部52a及52b重疊之狀態。又,當第1分割體37、第2分割體38及第3分割體39利用螺栓固定的情況時,螺栓係安裝於未形成貫通孔或溝的部分處。若上述第1分割體37、第2分割體38及第3分割體39呈一體化構成閥體31,便在閥體31的內部形成:連接於端面40a上的開口部54a與54b之第1流路、與連接端面40a上的開口部55a與55b之第2流路。第1流路係依照開口部54a、貫通孔47a、溝48、貫通孔47b及開口部54a之順序流通的流路。第 1流路係為使從箱體32中所設置之第1注入口43a所供應的樹脂流動用之流路。開口部54a(第6開口部)係相當於第1流路上游側的端部,開口部54b(第1開口部)係相當於第1流路下游側的端部。第2流路係依照開口部55a、貫通孔49a、貫通孔50a、溝51、貫通孔50b、貫通孔49b、開口部55b之順序流通的流路。第2流路係為使從箱體32中所設置之第2注入口43b所供應的第3樹脂流動用之流路。開口部55a(第7開口部)係相當於第2流路上游側的端部,開口部55b(第2開口部)係相當於第2流路下游側的端部。
箱體32係具有內徑略等於第1分割體37之外徑的圓柱狀中空部,在該中空部收容著由第1分割體37、第2分割體38、及第3分割體39之其中一部分所構成的同徑圓柱部分。又,箱體32係具有與閥體31正交的中心軸AX,且抵接於閥體31端面40a的平面部57。閥體31係在被收容於箱體32的中空部狀態下,可使閥體31的外周面與端面40a,分別與箱體32中空部的內周面及平面部57之一邊滑動一邊旋轉。
如圖3與圖4(A)所示,在箱體32中形成連通於第1注入口43a的流路58a、連通於第2注入口43b的流路58b、連通於樹脂供應口44的流路62、連通於第1排出口45a的流路63a、以及連通於第2排出口45b的流路63b。在箱體32的平面部57上,如圖4(A)所示,形成:連接於流路58a的溝59a(第8開口部)、連接於流路58b的溝59b(第9開口部)、流路62上游側之端部的開口部64(第3開口部)、流路63a上游側之端部的開口部65a(第4開口部)、以及流路63b上游側之端部的開口部65b(第5開口部)。又,溝59a相當於連通第1注入口43a的開口部,溝59b相當於連通第2注入口43b的開口部。從第1注入口43a經由流路58a到達溝59a的流路,係從混合閥機構3所擠出之樹脂的供應流路。從第2注入口43b經由流路58b到達溝59b的流路,係從第3擠出機2c所擠出之第3樹脂的供應 流路。又,從開口部64經由流路62到達樹脂供應口44的流路,係用以將從混合閥機構3所擠出之樹脂、或從第3擠出機2c所擠出之第3樹脂,供應給模具1用的流路。從開口部65a經由流路63a到達第1排出口45a的流路,係用以將從混合閥機構3所擠出之樹脂廢棄用的流路。從開口部65b經由流路63b到達第2排出口45b的流路,係用以將從混合閥機構3所擠出之樹脂廢棄用的流路。
在箱體32的中空部部分中收容著閥體31之圓柱狀部分的狀態下,藉由安裝構件33密封箱體32的開口部,而將閥體31安裝於箱體32上。安裝構件33係例如可使用未圖示之螺栓固鎖於箱體32上。在閥體31與安裝構件33之間,例如夾入由金屬構成的圓環狀間隔物34。間隔物34的厚度係依間隔物34的外表面位於較箱體32之開放端的端面更靠外邊的方式,設定為在插入閥體31之狀態下,較中空部內所形成之空間大的深度。所以,藉由在與閥體31之間夾入間隔物34並將安裝構件33固定於箱體32上,便可將閥體31的端面40a依既定的接觸壓力按壓於箱體32的平面部57。即,本實施形態中,安裝構件33與間隔物34係具有將閥體31的端面40a壓制於箱體32的平面部57上之按壓構件機能。藉由對閥體31施加朝箱體32之平面部57側按押壓力,便可規範閥體31在中心軸方向的移動,且提升閥體31的端面40a對箱體32的平面部57之密接力,便可抑制接觸面的樹脂滲出等。又,閥體31的端面40a之接觸壓力係例如利用將安裝構件33固定於箱體32上的螺栓之鎖緊力矩便可管理。當閥體31的端面40a或箱體32的平面部57有遭磨損的情況,藉由將間隔物34更換為更厚之物、或者調整將安裝構件33固定於箱體32上的螺栓之鎖緊力矩,便可將閥體31的接觸壓力維持為一定。即,本實施形態的切換閥機構4係構成為閥體31與箱體32間的樹脂進出係經由中心軸的正交界面(端面40a與平面部57)實施,因而可更加提升保養性。
此處,針對閥體31相對於箱體32的旋轉位置之改變進行說明。
圖5所示係圖3所示切換閥機構的動作之說明示意圖,圖5(A)~圖5(C)所示係閥體31與箱體32從圖3(A)所示之V方向觀看時,第1流路、與箱體32之平面部57的位置關係。圖5(D)~圖5(F)所示係閥體31與箱體32從圖3(A)所示V方向觀看時,第2流路、與箱體32之平面部57的位置關係。圖5中,為求圖示簡單化,與閥體31相關的部分以粗實線標示,與箱體32相關的部分以普通實線標示。與箱體32相關的部分以位於紙面的深度位置。又,為求圖示簡單化,圖5係以在閥體31之端面40a與箱體32之平面部57所形成的開口部(依小圓圈標示)、在閥體31上所設置的溝48與51、以及在箱體32上所設置的溝59a與59b為中心圖示。圖4所說明的貫通孔係重疊在於閥體31的端面40a所形成之開口部中之任一者,因而省略圖示,僅在開口部的元件符號下方,於括號內標記所對應貫通孔的元件符號。
圖5(A)與圖5(D)所示係閥體31位於第1旋轉位置的狀態(相當於上述第1狀態)。當閥體31位於第1旋轉位置時,如圖5(A)所示,第1流路上游側之端部的開口部54a重疊於箱體32中所設置的溝59a(流路58a),而第1流路下游側之端部的開口部54b則重疊於樹脂供應口44所連接流路62端部的開口部64。藉此,第1注入口43a所連接的流路58a、與樹脂供應口44所連接的流路62,係利用閥體31內的第1流路(貫通孔47a、溝48及貫通孔47b)相連接。此時,第1流路下游側之端部的開口部54b並未重疊於第1排出口45a所連接之流路63a之端部的開口部65a、與第2排出口45b所連接之流路63b之端部的開口部65b。
再者,當閥體31位於第1旋轉位置時,如圖5(D)所示,第2流路上游側之端部的開口部55a係重疊於箱體32中所設置的溝59b,而第2流路下游側之端部的開口部55b則重疊於第2排出口45b所連接流路63b之端部的開口部65b。藉此,第2注入口43b所連接的流路58b、與第2排出口45b所連接的流路63b,係經由閥體31內的第2流路(貫通孔49a、貫通孔50a、溝51、貫通孔50a、貫通孔49b)相連接。此時,第2流路下游側之端部的開口部55b並未重疊於樹脂供應口44所連接流路62之端部的開口部64。
所以,在閥體31位於第1旋轉位置的第1狀態下,從第1注入口43a所供應的樹脂全部在閥體31內的第1流路中流動,再通過樹脂供應口44供應給模具1。又,從第2注入口43b所供應的第3樹脂全部在閥體31內的第2流路中流動,再通過第2排出口45b被廢棄至外部。
圖5(B)與圖5(E)所示係閥體31位於第1旋轉位置與第2旋轉位置之中間位置狀態(從上述第1狀態遷移至第2狀態的中途狀態)。若閥體31從上述第1旋轉位置旋轉至第2旋轉位置,則第1流路與第2流路分別從圖5(A)與圖5(C)所示位置經由圖5(B)與圖5(E)所示之中間位置,移動至圖5(C)與圖5(F)所示之位置。又,第1流路上游側之端部的開口部54a係在閥體31位於第1旋轉位置、或第2旋轉位置、或第1旋轉位置與第2旋轉位置間之位置的期間,重疊於箱體32的溝59a,使第1流路連接至第1注入口43a。同樣,第2流路上游側之端部的開口部55a係在閥體31位於第1旋轉位置、或第2旋轉位置、或第1旋轉位置與第2旋轉位置間之位置的期間,重疊於箱體32的溝59b,使第2流路連接於第2注入口43b。
圖5(C)與圖5(F)所示係閥體31位於第2旋轉位置的狀態(相當於上述第2狀態)。當閥體31位於第2旋轉位置時,如圖5(C)所示, 第1流路上游側之端部的開口部54a重疊於箱體32中所設置的溝59a,而第1流路下游側之端部的開口部54b則重疊於第1排出口45a所連接之流路63a之端部的開口部65a。藉此,第1注入口43a所連接的流路58a、與第1排出口45a所連接的流路63a,便利用閥體31內的第1流路(貫通孔47a、溝48及貫通孔47b)相連接。此時,第1流路下游側之端部的開口部54b並未重疊於樹脂供應口44所連接之流路62之端部的開口部64。
再者,當閥體31位於第1旋轉位置時,如圖5(F)所示,第2流路上游側之端部的開口部55a重疊於箱體32中所設置的溝59b(流路58b),而第2流路下游側之端部的開口部55b則重疊於樹脂供應口44所連接之流路62之端部的開口部64。藉此,第2注入口43b所連接的流路58b、與樹脂供應口44所連接的流路62,利用閥體31內的第2流路(貫通孔49a、貫通孔50a、溝51、貫通孔50a、貫通孔49b)相連接。此時,第2流路下游側之端部的開口部55b並未重疊於第1排出口45a所連接之流路63a之端部的開口部65a、與第2排出口45b所連接之流路63b之端部的開口部65b。
所以,在閥體31位於第2旋轉位置的第1狀態時,從第1注入口43a所供應之樹脂全部在閥體31內的第1流路中流動,再通過第1排出口45a被廢棄於外部。又,從第2注入口43b所供應之第3樹脂全部在閥體31內的第2流路中流動,再通過樹脂供應口44供應給模具1。
圖6所示係利用控制裝置進行的控制方法說明圖。更詳言之,圖6(A)所示係可依本實施形態軟管製造裝置100進行製造的軟管一例之示意圖。又,圖6(B)~圖6(D)所示係為製造圖6(A)所示之軟管,而由控制裝置所施行控制的時序圖,上述時序圖為表示從切換閥機構4供 應給模具1的樹脂中所含第1樹脂、第2樹脂及第3樹脂之各自比率之改變的時序圖。
圖6(A)所示軟管70係利用由樹脂層所構成之外層細管,被覆著在內層細管之外表面所設置之編包管(網管)的編包線6上,包括有:外層細管的樹脂硬度逐漸變柔軟的硬度遷移部71、與連接於硬度遷移部71前端且由硬度較覆蓋硬度遷移部71前端的樹脂更柔軟的樹脂所構成之軟尖端72。軟尖端72的長度係例如數mm~數cm,構成軟尖端72的樹脂層(外層細管)硬度係一定。
製造軟管70時,首先使用第1樹脂、與較第1樹脂更柔軟的第2樹脂,在混合閥機構3中一邊增加第2樹脂的混合比率,一邊在編包線6上擠出成形硬度遷移部71。其次,在切換閥機構4中,藉由將供應給模具1的樹脂,切換為較第2樹脂更柔軟的第3樹脂,再於編包線6上連續於硬度遷移部71擠出成形軟尖端72。
參照圖6(B)~圖6(D)說明具體例。在擠出成形時,由對應從構成混合閥機構3的第1閥18a與第2閥18b之樹脂供應點起至模具1之擠出口14的流路體積,以及從構成切換閥機構4的箱體32之平面部57起至模具1之擠出口14的流路體積,對混合閥機構3或切換閥機構4進行控制之後起,至從擠出口14所擠出之樹脂的構成有出現改變為止會產生之時間差。所以,實際上考慮因流路體積造成的時滯,調整混合閥機構3與切換閥機構4的控制時序,使從擠出口14所擠出之樹脂的構成能依所需時序產生改變。然而,以下說明中,為求說明簡單化,在混合閥機構3中使混合比改變的時刻、與在切換閥機構4中切換對模具1供應樹脂的時刻、以及使從模具1所擠出之樹脂的構成改變之時刻,係以相同時間軸表示。
在開始成形時的時刻t0,控制裝置5係依閥體31配置於第1旋轉位置的方式控制著切換閥機構4。在此狀態下,控制裝置5係依供應給切換閥機構4的樹脂中,第1樹脂比率成為100%、第2樹脂比率成為0%的方式,對構成混合閥機構3的第1閥18a與第2閥18b之閥體23之旋轉位置進行控制。藉此,在對混合閥機構3與切換閥機構4進行控制之狀態下,藉由朝編包線6擠出樹脂,便從時刻t0起至t1,形成第1樹脂比率100%的外層細管。
在時刻t1~t2之間,控制裝置5係依逐漸減少供應給混合部的第1樹脂比率,且將供應給混合部的第2樹脂比率逐漸增加至既定值(本實施形態為100%)的方式,對構成混合閥機構3的第1閥18a與第2閥18b之閥體23的旋轉位置進行控制。此時,控制裝置5係將供應給混合部的第1樹脂與第2樹脂之總量控制為一定。又,直到時刻t2為止前,控制裝置5均將切換閥機構4的閥體31維持於第1旋轉位置。依此,在對混合閥機構3與切換閥機構4進行控制之狀態下,藉由朝編包線6擠出樹脂,便從時刻t1起至t2,成形第2樹脂比率從0%逐漸增加至100%的外層細管。
時刻t2中,控制裝置5係依閥體31配置於第2旋轉位置的方式,對切換閥機構4進行控制。藉由該切換閥機構4的控制,供應給模具1的樹脂便由從混合閥機構3擠出的樹脂,切換為從第3擠出機2c擠出的第3樹脂,且自時刻t2以後,成形第3樹脂比率為100%的外層細管(軟尖端72)。
再者,圖6的說明中,針對於硬度遷移部71設置僅由第1樹脂被覆之部分的例子進行說明,惟,開始擠出成形時的第1樹脂比率係可為任意。又,圖6的說明中,針對硬度遷移部71之擠出成形時,使第2 樹脂比率從0%改變至100%的例子進行說明,惟,第2樹脂的比率之上限值係可為任意。
如以上所說明般,本實施形態的軟管製造裝置100係具備有:可將第1樹脂與第2樹脂一邊改變混合比一邊擠出的混合閥機構3;以及可將從混合閥機構3擠出的樹脂、及從第3擠出機2c擠出的最柔軟第3樹脂選擇性供應給模具1的切換閥機構4。在切換閥機構4選擇將從混合閥機構3擠出的樹脂作為供應給模具1的樹脂之狀態下,對混合閥機構3進行控制,藉由使較第1樹脂更柔軟的第2樹脂比率增加,便可擠出成形硬度沿長邊方向減少的硬度遷移部71。又,藉由依既定時序由切換閥機構4將供應給模具1的樹脂切換為第3樹脂,便可接續著硬度遷移部71而擠出成形柔軟的軟尖端72。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的軟管製造裝置100,可連續地擠出成形硬度沿長度方向逐漸改變的硬度遷移部71與前端之軟尖端72。
再者,本實施形態的切換閥機構4中,在將從混合閥機構3所擠出之樹脂供應給模具1的狀態下,第3樹脂會被廢棄至外部,在將第3樹脂供應給模具1的狀態下,從混合閥機構3所擠出之樹脂會被廢棄至外部。依此,藉由阻斷未被選擇成為供應給模具1的樹脂之樹脂流路,或者不用停止擠出該未被選擇之樹脂的擠出機而是將未被選擇的樹脂排出至外部,便可抑制在流路內滯留的樹脂之壓力變動。根據此構成,可抑制剛由切換閥機構4進行樹脂切換後的樹脂擠出量之變動,便可提升軟管的外徑之尺寸安定性。
再者,本實施形態的切換閥機構4中,閥體31係設有:供應從混合閥機構3所擠出之樹脂的第1流路、以及供應從第3擠出機2c所擠出之樹脂的第2流路,且配合閥體31的旋轉位置,將第1流路與第2流 路中之其中一者連接至模具1,並將另一者連接至排出口。根據此構成,因為閥體31內的流路並未由2種樹脂共用,因而可縮短從切換閥體31之旋轉位置起至模具1的擠出口14之樹脂構成出現改變為止的時間差,便可使樹脂的構成響應性地改變。又,因為閥體31內的流路並未由2種樹脂共用,因而亦可抑制在閥體31內出現2種樹脂混雜之情形。
再者,本實施形態的切換閥機構4中,藉由使在閥體31之中心軸AX的正交之端面40a所設置之開口部54b與55b、及在端面40a所連接的箱體32之平面部57設置的開口部64、65a及65b中之任一者重疊,而執行閥體31中所設置之流路、與箱體32中所設置之流路的連接及連接之切換。又,藉由分別使在閥體之端面40a所設置的開口部54a與55b、以及在箱體32之平面部57所設置之溝59a與59b重疊,便可將箱體32中所設置的樹脂供應路、與在閥體31中所設置的流路相連接。在此種構成中,藉由使用間隔物34與安裝構件33,對閥體31的端面40a施加既定的接觸壓力,便可提升閥體31的端面40a與箱體32的平面部57間之密接性,俾能抑制樹脂滲出等。
但,切換閥機構4係在能將從混合閥機構3所擠出之樹脂、與從第3擠出機2c所擠出之樹脂中之任一者,選擇性供應給模具1之前提下,並不僅侷限於實施形態中的構成。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係可利用為製作醫療用導管時所使用的導管軸、或內視鏡所使用的細管等軟管之製造裝置。
1:模具
2a:第1擠出機
2b:第2擠出機
3:混合閥機構
4:切換閥機構
5:控制裝置
6:編包線
7:軟管
11:內模
12:外模
13:貫通孔
14:擠出口
15,24,58a,58b,62,63a,63b:流路
16:樹脂注入口
18b:第2閥
19,22:馬達
20:螺桿
21,32:箱體
23,31:閥體
44:樹脂供應口
100:軟管製造裝置

Claims (6)

  1. 一種軟管之製造裝置,係供擠出成形軟管用的軟管之製造裝置,具備有:模具,其係具備有使編包線插通的插通孔、以及將樹脂擠出至通過上述插通孔之上述編包線表面的擠出口;第1擠出機,其係擠出第1樹脂;第2擠出機,其係擠出較上述第1樹脂更柔軟的第2樹脂;混合閥機構,其係可擠出由從上述第1擠出機所擠出之上述第1樹脂、與從上述第2擠出機所擠出之上述第2樹脂混合的樹脂,且可改變上述第1樹脂與上述第2樹脂之混合比;第3擠出機,其係擠出較上述第2樹脂更柔軟的第3樹脂;切換閥機構,其係可將從上述混合閥機構擠出的樹脂、或從上述第3擠出機擠出的上述第3樹脂選擇性供應給上述模具;以及控制裝置,其係對上述混合閥機構與上述切換閥機構進行控制;其中,上述控制裝置係進行下述控制:於上述軟管之擠出成形時,在控制著上述切換閥機構使從上述混合閥機構所擠出的樹脂供應給上述模具之狀態下,依從上述混合閥機構擠出的樹脂中之上述第2樹脂比率增加至既定值的目的,控制著上述混合閥機構,當上述第2樹脂比率達上述既定值時,便控制上述切換閥機構使上述第3樹脂供應給上述模具。
  2. 如請求項1之軟管之製造裝置,其中,上述切換閥機構係設有:第1注入口,其係注入從上述混合閥機構擠出的樹脂; 第2注入口,其係注入從上述第3擠出機擠出的上述第3樹脂;樹脂供應口,其係連接於上述模具,用以將樹脂供應給上述模具;第1排出口,其係用以將從上述混合閥機構所擠出的樹脂排出至外部;以及第2排出口,其係用以將上述第3樹脂排出至外部;其中,上述切換閥機構可在第1狀態與第2狀態間切換;上述第1狀態係上述第1注入口與上述樹脂供應口相連通,且上述第2注入口與上述第2排出口相連通;上述第2狀態係上述第2注入口與上述樹脂供應口相連通,且上述第1注入口與上述第1排出口相連通。
  3. 如請求項2之軟管之製造裝置,其中,上述切換閥機構係包括有:閥體,其係具有柱形狀,可在第1旋轉位置與第2旋轉位置之間圍繞中心軸旋轉;以及箱體,其係可旋轉地收容著上述閥體;其中,在上述閥體中設有:第1流路,其係當上述閥體位於上述第1旋轉位置、或上述第2旋轉位置、或上述第1旋轉位置與上述第2旋轉位置之間時,供應從上述第1注入口所注入的樹脂;以及第2流路,其係當上述閥體位於上述第1旋轉位置、或上述第2旋轉位置、或上述第1旋轉位置與上述第2旋轉位置之間時,供應從上述第2注入口所注入的樹脂;而,當上述閥體位於第1旋轉位置時,上述第1流路將上述第1注入口 與上述樹脂供應口相連接,且上述第2流路將上述第2注入口與上述第2排出口相連接;當上述閥體位於第2旋轉位置時,上述第1流路將上述第1注入口與上述第1排出口相連接,且上述第2流路將上述第2注入口與上述樹脂供應口相連接。
  4. 如請求項3之軟管之製造裝置,其中,上述閥體係設有與上述中心軸正交之端面,在上述端面上,自上述閥體中心軸偏心地設置:上述第1流路下游側之端部的第1開口部、與上述第2流路下游側之端部的第2開口部;上述箱體係設有與上述閥體的上述端面接觸之平面部,在上述平面部設有:連通於上述樹脂供應口的第3開口部、連通於上述第1排出口的第4開口部、以及連通於上述第2排出口的第5開口部;當上述閥體位於上述第1旋轉位置時,上述第1開口部係重疊於上述第3開口部,但未重疊於上述第4開口部與上述第5開口部,而上述第2開口部係重疊於上述第5開口部,但未重疊於上述第3開口部;當上述閥體位於上述第2旋轉位置時,上述第2開口部係重疊於上述第3開口部,但未重疊於上述第4開口部與上述第5開口部,而上述第1開口部係未重疊於上述第3開口部。
  5. 如請求項4之軟管之製造裝置,其中,在上述閥體的上述端面,自上述閥體中心軸偏心地設置:上述第1流路上游側之端部的第6開口部、及上述第2流路上游側之端部的第7開口部;在上述箱體的上述平面部中,設有:連通於上述第1注入口的溝狀之第 8開口部、及連通於上述第2注入口的溝狀之第9開口部;當上述閥體位於上述第1旋轉位置、或上述第2旋轉位置、或上述第1旋轉位置與上述第2旋轉位置之間時,上述第6開口部係重疊於上述第8開口部,而上述第7開口部係重疊於上述第9開口部。
  6. 如請求項4或5之軟管之製造裝置,其中,上述切換閥機構係更進一步包括有:將上述閥體的上述端面按壓於上述箱體之上述平面部的按壓構件。
TW109115955A 2019-05-14 2020-05-14 軟管之製造裝置 TWI7886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1441 2019-05-14
JP2019-091441 2019-05-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3004A TW202043004A (zh) 2020-12-01
TWI788663B true TWI788663B (zh) 2023-01-01

Family

ID=73290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5955A TWI788663B (zh) 2019-05-14 2020-05-14 軟管之製造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16565B2 (zh)
TW (1) TWI788663B (zh)
WO (1) WO2020230857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8146A (en) * 1988-05-19 1989-12-19 Dandeneau James V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forming extruded article
US6135992A (en) * 1994-04-20 2000-10-24 Wang; James C. Medical catheter
CN106113432A (zh) * 2015-05-04 2016-11-16 诺信公司 挤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263839A (zh) * 2016-04-06 2017-10-20 格拉汉姆工程公司 用于连续地挤出具有不同材料的管材的装置和方法
TW201800211A (zh) * 2016-06-28 2018-01-01 Pla技研股份有限公司 軟管及其製造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19238B1 (ja) * 2003-08-27 2005-02-09 株式会社プラ技研 樹脂製チューブの押出成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8146A (en) * 1988-05-19 1989-12-19 Dandeneau James V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forming extruded article
US6135992A (en) * 1994-04-20 2000-10-24 Wang; James C. Medical catheter
CN106113432A (zh) * 2015-05-04 2016-11-16 诺信公司 挤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263839A (zh) * 2016-04-06 2017-10-20 格拉汉姆工程公司 用于连续地挤出具有不同材料的管材的装置和方法
TW201800211A (zh) * 2016-06-28 2018-01-01 Pla技研股份有限公司 軟管及其製造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230857A1 (ja) 2021-06-10
WO2020230857A1 (ja) 2020-11-19
JP6916565B2 (ja) 2021-08-11
TW202043004A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10119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チューブ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597132B2 (en) Flexible tube production apparatus
JP6916563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チューブの製造装置
TWI788663B (zh) 軟管之製造裝置
JP6916564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チューブ製造装置
TWI702970B (zh) 軟管之製造裝置
US10350808B2 (en) Flexible tube and production apparatus therefor
US20240075670A1 (en) Mold for extrusion molding flexible tube and flexible tube producing apparatus
US12138844B2 (en) Flexible tube production apparatus
US20230249387A1 (en) Flexible tube production apparatus
JP2024106310A (ja) マルチルーメンチューブの押出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