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768639B - 尿酸感測器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尿酸感測器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8639B
TWI768639B TW110100243A TW110100243A TWI768639B TW I768639 B TWI768639 B TW I768639B TW 110100243 A TW110100243 A TW 110100243A TW 110100243 A TW110100243 A TW 110100243A TW I768639 B TWI768639 B TW I7686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uric acid
electrode
working electrode
acid sens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0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7811A (zh
Inventor
周榮泉
賴子揚
黃昱豪
賴志賢
粘譽薰
郭柏佑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Priority to TW1101002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863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86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863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27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7811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尿酸感測器,包括:可撓性基板;工作電極,設置於可撓性基板上,且工作電極包括:第一金屬層,設置於可撓性基板上;感測電極層,設置於工作電極中位於第一端部的第一金屬層上;奈米銀線層,設置於感測電極層上;以及酵素複合層,設置於奈米銀線層上,其中酵素複合層包括奈米銀粒子與尿酸氧化酶的複合物;以及參考電極,設置於可撓性基板上,且參考電極包括第二金屬層。

Description

尿酸感測器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實施例是關於一種尿酸感測器,特別是關於一種包括奈米銀線與奈米銀粒子的尿酸感測器。
嘌呤在人體新陳代謝中產生之代謝物為尿酸,而某些疾病可能導致尿酸升高以形成高尿酸血症,例如糖尿病、肥胖、高膽固醇、心臟病、和腎臟疾病,且高尿酸血症可能會導致痛風。因此在人體血液或尿液中之尿酸測定是臨床診斷的重要指標,特別是關於肝、腎功能。時至今日,量測尿酸的含量有許多方式,主要包含比色法(colorimetry)及電化學法(electrochemical method)兩大類。在這些方法中,以比色定量出尿酸濃度的方法易受到人體內干擾物,例如維生素C、膽紅素以及溶血等影響,進而造成不可避免之誤差。此外傳統分析方法之缺點,尚有偵測時間長、操作複雜、設備昂貴、及無法得到即時輸出的檢驗數據等。近年來許多研究者,針對傳統分析方法之缺點發展出新的分析技術,並且利用電化學法進行相關研究。
許多文獻指出尿酸氧化酶尤其適合電化學法量測。酵素式尿酸生醫感測器是以尿酸氧化酶(uricase)作為電極的組成成分,經由尿酸與尿酸氧化酶反應後,將尿酸氧化成尿囊素(allantoin)、二氧化碳(CO2)與過氧化氫(H2O2),而過氧化氫再水解成氫離子(H+)與氧氣(O2),因此可藉由監測產生之氫離子濃度變化,感測出尿酸濃度之差異。
然而,儘管近年來文獻相繼報導一些使用電化學方式量測尿酸含量的感測器,但現有之尿酸感測器的感測度與穩定性等性質仍有待改善。若能改善尿酸酵素感測器的感測度、穩定性、抗干擾能力等性質,將有助於進行血液中所含尿酸濃度之檢測,並且促進醫學診斷與日常保健的發展。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尿酸感測器,包括:可撓性基板;工作電極,設置於可撓性基板上,且工作電極包括:第一金屬層,設置於可撓性基板上;感測電極層,設置於工作電極中位於第一端部的第一金屬層上;奈米銀線層,設置於感測電極層上;以及酵素複合層,設置於奈米銀線層上,其中酵素複合層包括奈米銀粒子與尿酸氧化酶的複合物;以及參考電極,設置於可撓性基板上,且參考電極包括第二金屬層。
本發明實施例另外提供一種尿酸感測器的製造方法,包括:提供可撓性基板;於可撓性基板上形成工作電極的第一 金屬層與參考電極的第二金屬層;於工作電極位於第一端部的第一金屬層上,形成工作電極的感測電極層;於感測電極層上形成工作電極的奈米銀線層;以及於奈米銀線層上形成工作電極的酵素複合層,其中酵素複合層包括奈米銀粒子與尿酸氧化酶的複合物。
110:可撓性基板
120:工作電極
121:第一金屬層
121a,131a:第一端部
121b,132b:第二端部
121c,131c:端部
122:感測電極層
123:奈米銀線層
124:酵素複合層
130:參考電極
131:第二金屬層
140:銀陣列電極圖樣
150:絕緣層
150a:第一開口
150b:第二開口
以下將配合所附圖式詳述本發明實施例。應注意的是,依據在業界的標準做法,各種特徵並未按照比例繪製且僅用以說明例示。事實上,可任意地放大或縮小元件的尺寸,以清楚地表現出本發明實施例的特徵。
第1A至1E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繪示出尿酸感測器在製程各階段的俯視圖。
第2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繪示出尿酸感測器的分層結構圖。
第3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繪示出尿酸感測器對尿酸濃度的平均感測度及線性度之關係圖。
第4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繪示出在特定尿酸濃度下尿酸感測器的響應電壓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
第5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繪示出在尿酸待測溶液中添加各種化學物質時,尿酸感測器的響應電壓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
以下的揭示內容提供許多不同的實施例或範例,以展示本發明實施例的不同部件。以下將揭示本說明書各部件及其排列方式之特定範例,用以簡化本揭露敘述。當然,這些特定範例並非用於限定本揭露。例如,若是本說明書以下的發明內容敘述了將形成第一部件於第二部件之上或上方,即表示其包括了所形成之第一及第二部件是直接接觸的實施例,亦包括了尚可將附加的部件形成於上述第一及第二部件之間,則第一及第二部件為未直接接觸的實施例。此外,本揭露說明中的各式範例可能使用重複的參照符號及/或用字。這些重複符號或用字的目的在於簡化與清晰,並非用以限定各式實施例及/或所述配置之間的關係。
再者,為了方便描述圖式中一元件或部件與另一(些)元件或部件的關係,可使用空間相對用語,例如「在…之下」、「下方」、「下部」、「上方」、「上部」及諸如此類用語。除了圖式所繪示之方位外,空間相對用語亦涵蓋使用或操作中之裝置的不同方位。當裝置被轉向不同方位時(例如,旋轉90度或者其他方位),則其中所使用的空間相對形容詞亦將依轉向後的方位來解釋。
在此,「約」、「大約」、「大抵」之用語通常表示在一給定值或範圍的20%之內,較佳是10%之內,且更佳是5%之內,或3%之內,或2%之內,或1%之內,或0.5%之內。應注意的是,說明書中所提供的數量為大約的數量,亦即在沒有特定說明「約」、「大約」、「大抵」的情況下,仍可隱含「約」、「大約」、「大抵」之含義。
第1A至1E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繪示出尿酸 感測器在製程各階段的俯視圖。參照第1A圖,首先提供可撓性基板110,並且在可撓性基板110上形成作為工作電極120的第一金屬層121以及作為參考電極130的第二金屬層131。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撓性基板110的材料可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醚碸(polysulfone,PE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thylene naphtalate,PEN)、聚醯亞胺(polyimide,PI)、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其他合適的軟性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金屬層121與第二金屬層131可包含銀、金、鉑、鈀或其他合適的金屬材料。在一個特定的實施例中,第一金屬層121與第二金屬層131為銀陣列電極圖樣(如第2圖中的銀陣列電極圖樣140)的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利用如網版印刷(screen printing)、噴墨印刷(ink-jet printing)或其他合適的技術形成第一金屬層121與第二金屬層131。
如第1A圖所繪示,作為工作電極120的第一金屬層121可以具有第一端部121a、第二端部121b和連接第一端部121a與第二端部121b的頸部121c。作為參考電極130的第二金屬層131可以具有第一端部131a、第二端部131b和連接第一端部131a與第二端部131b的頸部131c,其中工作電極120與參考電極130實體分隔。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端部121a和第二端部121b在Y軸方向的長度小於頸部121c在Y軸方向的長度,第一端部121a和第二端部121b在X軸方向的寬度大於頸部121c在X軸方向的寬度,第一端部 131a和第二端部131b的在Y軸方向長度小於頸部131c在Y軸方向的長度,第一端部131a和第二端部131b在X軸方向的寬度大於頸部131c在X軸方向的寬度。然而,本揭露並非以此為限,本發明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根據設計需求而調整作為工作電極120的第一金屬層121與作為參考電極130的第二金屬層131的第一端部121a和131a、第二端部121b和131b與頸部121c和131c在Y軸方向之長度以及在X軸方向之寬度。
儘管第1A至1E圖中所繪示的可撓性基板110上具有六個作為工作電極120的第一金屬層121和兩個作為參考電極130的第二金屬層131,但本揭露並非以此為限,本發明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根據設計需求而調整作為工作電極120的第一金屬層121與作為參考電極130的第二金屬層131的數量。多個工作電極120和多個參考電極130配置而成的陣列,可減少尿酸感測器的量測誤差。
接著,參照第1B圖,於第一金屬層121的第一端部121a上,形成工作電極120的感測電極層122。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測電極層122可以包括金屬氧化層。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測電極層122的金屬氧化層可以包括氧化鎳(NiO)、氧化鋅(ZnO)、二氧化鈦(TiO2)、二氧化釕(RuO2)、氧化銦鎵鋅(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氧化銅(CuO)、氧化銦錫(Indium-tin oxide,ITO)或其他合適的金屬氧化物。在一個特定的實施例中,可以使用氧化鎳作為感測電極層122的金屬氧化層的材料。氧化鎳是一種p 型半導體,因為具有高化學穩定性、生物相容性、高電子轉移特性、無毒、高等電點、以及高電催化特性等性質,被廣泛地用作尿酸感測器之感測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測電極層122的金屬氧化層具有約100nm至約110nm之厚度。
在其他實施例中,感測電極層122可更包括第三金屬層(未顯示),設置於第一金屬層121與金屬氧化層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測電極層122的第三金屬層可包括鋁薄膜、銀薄膜、白金薄膜或其他合適的金屬薄膜。第三金屬層可以增進感測電極層122的導電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利用沉積製程如射頻濺鍍沉積(radio frequency sputtering deposition)製程、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原子層沉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電漿輔助化學氣相沉積(plasma enhanced CVD,PECVD)、高密度電漿化學氣相沉積(high density CVD,HDCVD)、物理氣相沉積(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旋轉塗佈(spin-on coating)沉積、一或多種其他適當的製程或前述之組合形成感測電極層122的金屬氧化層與第三金屬層。在一個特定的實施例中,可以利用射頻濺鍍沉積以形成厚度均勻度較佳之感測電極層122的金屬氧化層。另外,在一些實施例中,也可以利用熱蒸鍍(thermal evaporation)製程形成感測電極層122的第三金屬層。
接著,參照第1C圖,形成奈米銀線(silver nanowires)層123,其設置於感測電極層122上,且覆蓋感測電極層122的一部分。奈米銀線層123包括奈米銀線,且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奈米銀線可以使用各種合成方法進行合成。在一個特定的實施例中,可以使用多元醇法(polyol process)製備包括奈米銀線的溶液(以下稱為奈米銀線溶液),然後利用滴塗法(drop-coating method)將奈米銀線溶液塗佈於感測電極層122上,進而形成奈米銀線層123。在一個特定的實施例中,可以利用滴塗法將例如約2μL的奈米銀線溶液塗佈於感測電極層122上以形成奈米銀線層123。
在本揭露中,藉由將奈米銀線層123形成於感測電極層122的金屬氧化層(例如氧化鎳層)上,可以增加工作電極120上之酵素的吸附面積,此外銀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夠減少電子轉移阻抗,增加電子傳輸率,因此可提升尿酸感測器的感測度。
接著,參照第1D圖,形成絕緣層150,其覆蓋可撓性基板110、第一金屬層121的第一端部121a與頸部121c以及第二金屬層131的第一端部131a與頸部131c。絕緣層150具有第一開口150a露出位於感測電極層122上的奈米銀線層123之至少一部分,且具有第二開口150b露出位於第二金屬層131之第一端部131a。如第1D圖所繪示,絕緣層150並未覆蓋第一金屬層121的第二端部121b和第二金屬層131的第二端部131b,且絕緣層150也並未覆蓋第二端部121b和131b左右側和下側的可撓性基板110。在一些實施例中,絕緣層150具有約20μm至約30μm的厚度,例如26μm。然而, 在本揭露中的絕緣層150的厚度並未特別限定,只要絕緣層150能夠在電極(工作電極、參考電極等)之間具有絕緣的功能即可。
在一些實施例中,絕緣層150可包括環氧樹脂(epoxy)、聚醯亞胺樹脂(polyimide)或其他合適的絕緣樹脂。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利用網版印刷、噴墨印刷或其他合適的製程於可撓性基板110、第一金屬層121的第一端部121a與頸部121c以及第二金屬層131的第一端部131a與頸部131c上形成絕緣層150。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開口150a的尺寸在約8mm2至約10mm2的範圍內。
參照第1E圖與第2圖,第2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所繪示出的尿酸感測器的分層結構圖。形成絕緣層150後,接著在位於第一開口150a中的奈米銀線層123上,形成工作電極120的酵素複合層124,其中酵素複合層124包括奈米銀粒子(silver nanoparticles)與尿酸氧化酶的複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奈米銀線層123上形成酵素複合層124的過程包括透過第一鍵結材料使奈米銀粒子與尿酸氧化酶結合以形成用於酵素複合層124的奈米銀粒子與尿酸氧化酶的複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鍵結材料可包括碳二亞胺(carbodiimide)鹽酸、海藻膠鈣(calcium alginate)或其他合適的偶合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奈米銀粒子具有約5nm至約15nm的尺寸,例如10nm。在一些實施例中,酵素複合層124中所使用的尿酸氧化酶之活性介於約15U/mL至約30U/mL。在一個特定的實 施例中,首先用例如11-氫硫基十一烷酸(11-mercaptoundecanoic acid,MUA)的化合物在奈米銀粒子的表面產生羧基,接著使用包括碳二亞胺鹽酸的材料(例如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醯二亞胺(1-(3-Dimethylaminopropyl)-3-eth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EDC))作為第一鍵結材料,對奈米銀粒子表面的羧基進行活化,產生不穩定的氧-乙醯化異尿素(O-acylisourea)中間產物,其能夠與尿酸氧化酶的胺基進行反應。最後將奈米銀粒子與尿酸氧化酶相互混合,使得奈米銀粒子與尿酸氧化酶之間以共價鍵結合,並且形成奈米銀粒子與尿酸氧化酶的複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所使用的第一鍵結材料與奈米銀粒子的比例為例如莫耳數比1:1。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奈米銀線層123上形成酵素複合層124的過程更包括透過第二鍵結材料使奈米銀粒子與尿酸氧化酶的複合物和奈米銀線層123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鍵結材料可以包括戊二醛(glutaraldehyde)、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Glycid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GPTS)、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APTES)或其他合適的鍵結材料。上述第二鍵結材料可以在奈米銀線層123上產生官能基,例如羥基,使得奈米銀粒子與尿酸氧化酶的複合物能夠藉由共價鍵結固定於奈米銀線層123上。此處使用的第二鍵結材料是針對酵素複合層124中的尿酸氧化酶與銀奈米粒子及奈米銀線層123中的奈米銀線進行鍵結,且特別是與酵素複合層124和奈米銀線層123中的羥基進行共價鍵 結。
在一個特定的實施例中,在使奈米銀粒子與尿酸氧化酶的複合物結合至奈米銀線層123之前,首先將第二鍵結材料(例如戊二醛)以例如1:4的體積比溶於甲苯,再將含有第二鍵結材料的溶液滴附於奈米銀線層123上且置於4℃冰箱中乾燥12小時,其中含有第二鍵結材料的溶液體積介於約2μL至約5μL。接著利用滴塗法將包含奈米銀粒子與尿酸氧化酶的複合物的溶液填充至絕緣層150的第一開口150a中的奈米銀線層123上,且置於4℃冰箱中乾燥12小時以形成酵素複合層124,其中包含奈米銀粒子與尿酸氧化酶的複合物的溶液之體積介於約2μL至約5μL。
藉由將奈米銀粒子結合至尿酸氧化酶,可以使奈米銀粒子作為尿酸氧化酶的載體,有利於尿酸氧化酶的保存。此外,在本揭露的尿酸感測器中,奈米銀粒子可以增加酵素複合層124的比表面積,使電子傳遞的介面面積變大,進而增加尿酸氧化酶的催化特性,因此可以提升尿酸感測器的感測度。
此外,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藉由使用滴塗法形成工作電極120中的奈米銀線層123以及酵素複合層124,可以在製造尿酸感測器的過程中避免繁瑣的製程步驟,減少尿酸感測器的製造時間和成本。
本揭露中所製造的尿酸感測器,是透過酵素複合層124中的尿酸氧化酶與待測樣品中的尿酸反應而進行量測。尿酸氧化酶的催化反應會產生氫離子,改變感測電極層周遭環境的pH值, 進而影響感測電極層的表面電位。透過量測不同尿酸濃度的標準樣品,可計算出尿酸濃度對響應電壓的關係之迴歸曲線,進而求出待測樣品中尿酸的濃度。
第3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繪示出尿酸感測器對尿酸濃度的平均感測度及線性度之關係圖,其中響應電壓是利用本揭露中所製造的尿酸感測器在含有尿酸的磷酸鹽緩衝溶液所測得。在此所述的平均感測度是定義為每1mg/dL的尿酸濃度變化所導致的響應電壓變化(mV/(mg/dL))。如第3圖所示,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所製造的尿酸感測器可偵測到2mg/dL至10mg/dL的範圍的尿酸濃度,其中尿酸感測器的平均感測度為49.322mV/(mg/dL)而線性度為0.980,尿酸感測器的量測線性度趨近於1,表示其具有準確的感測性能。
第4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繪示出在特定尿酸濃度下尿酸感測器的響應電壓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其中上述響應電壓是利用本揭露中所製造的尿酸感測器在含有尿酸的磷酸鹽緩衝溶液所測得。結果顯示磷酸鹽緩衝溶液在加入6mg/dL的尿酸後,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所製造的尿酸感測器的響應電壓驟升,顯示其快速的響應時間,且在尿酸加入後的響應電壓具有1.023mV/hr的低時飄率(drift rate),代表本揭露中的尿酸感測器具有穩定的響應電壓。
第5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繪示出在尿酸待測溶液中添加各種化學物質時,尿酸感測器的響應電壓隨時間變化 的曲線圖,藉此評估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所製造的尿酸感測器的抗干擾性質,其中上述響應電壓是在磷酸鹽緩衝溶液中測得。如第5圖所示,首先在步驟(1)時將0.3mM的尿酸加入磷酸鹽緩衝溶液,造成響應電壓驟升。待其響應電壓穩定後,分別在步驟(2)、(3)、(4)、(5)、(6)將尿素(5mM)、葡萄糖(6mM)、抗壞血酸(0.02mM)、多巴胺(0.065mM)、及乳酸(0.8mM)加入磷酸鹽緩衝溶液以驗證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所製造的尿酸感測器的抗干擾效果。在分別加入尿素、葡萄糖、抗壞血酸、多巴胺、及乳酸期間,響應電壓並無明顯的變化,然而接著再加入0.6mM的尿酸溶液時,響應電壓再次驟升,表示尿酸感測器對尿酸具有專一性,且對尿酸溶液的濃度變化具有高敏感度。
如上所述,本揭露提供一種尿酸感測器及其製造方法,藉由在工作電極中包括奈米銀線及奈米銀粒子等材料,可以使尿酸感測器在涵蓋人體血液之尿酸濃度範圍(2mg/dL至10mg/dL)內具有高感測度,並且具有快速的響應時間、長期穩定性、以及良好的抗干擾能力。另外,本揭露所提供的製造方法還包括利用簡易的製程步驟(例如滴塗法等技術)以完成尿酸感測器,可以避免使用繁瑣的製程步驟並減少尿酸感測器的製造時間和成本,對於尿酸感測的領域具有相當的潛力。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數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 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0:可撓性基板
121:第一金屬層
122:感測電極層
123:奈米銀線層
124:酵素複合層
131:第二金屬層
140:銀陣列電極圖樣
150:絕緣層

Claims (15)

  1. 一種尿酸感測器,包括:一可撓性基板;一工作電極,設置於該可撓性基板上,且該工作電極包括:一第一金屬層,設置於該可撓性基板上;一感測電極層,設置於該工作電極中位於一第一端部的該第一金屬層上;一奈米銀線層,設置於該感測電極層上;以及一酵素複合層,設置於該奈米銀線層上,其中該酵素複合層包括奈米銀粒子與尿酸氧化酶的複合物;以及一參考電極,設置於該可撓性基板上,且該參考電極包括一第二金屬層,其中該工作電極與該參考電極實體分隔。
  2. 如請求項1之尿酸感測器,其中該第一金屬層與該第二金屬層為一銀陣列電極圖樣。
  3. 如請求項1之尿酸感測器,其中該感測電極層包括一金屬氧化物。
  4. 如請求項3之尿酸感測器,其中該金屬氧化物包括氧化鎳。
  5. 如請求項1之尿酸感測器,更包括一絕緣層,覆蓋該可撓性基板、該工作電極及該參考電極,其中該絕緣層具有一第一開口露出該工作電極的該第一端部的一部分,且具有一第二開口 露出該參考電極的一第一端部,其中該酵素複合層位於該第一開口中。
  6. 如請求項1之尿酸感測器,其中該絕緣層不覆蓋該工作電極的一第二端部與該參考電極的一第二端部。
  7. 如請求項1之尿酸感測器,其中該酵素複合層中的奈米銀粒子與尿酸氧化酶的複合物是透過一第一鍵結材料使奈米銀粒子與尿酸氧化酶以共價鍵結合所形成,該第一鍵結材料包括碳二亞胺(carbodiimide)鹽酸。
  8. 如請求項1之尿酸感測器,其中該酵素複合層是透過一第二鍵結材料以固定於該奈米銀線層,該第二鍵結材料包括戊二醛(glutaraldehyde)。
  9. 一種尿酸感測器的製造方法,包括:提供一可撓性基板;於該可撓性基板上形成一工作電極的一第一金屬層與一參考電極的一第二金屬層;於該工作電極位於一第一端部的該第一金屬層上,形成該工作電極的一感測電極層;於該感測電極層上形成該工作電極的一奈米銀線層;以及於該奈米銀線層上形成該工作電極的一酵素複合層,其中該酵素複合層包括奈米銀粒子與尿酸氧化酶的複合物。
  10. 如請求項9之尿酸感測器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工作電極的該感測電極層的過程更包括利用射頻濺鍍沉積製程形成 該感測電極層。
  11. 如請求項9之尿酸感測器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金屬層與該第二金屬層為一銀陣列電極圖樣之一部分,而該銀陣列電極圖樣是利用網版印刷技術(screen printing technique)所形成。
  12. 如請求項9之尿酸感測器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形成該工作電極的該酵素複合層之前,更包括形成一絕緣層,覆蓋該可撓性基板、該工作電極及該參考電極,其中該絕緣層具有一第一開口露出該工作電極的該第一端部的一部分,並具有一第二開口露出該參考電極的一第一端部。
  13. 如請求項12之尿酸感測器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絕緣層的過程更包括利用網版印刷技術於該可撓性基板、該工作電極與該參考電極之上形成該絕緣層。
  14. 如請求項9之尿酸感測器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工作電極的該奈米銀線層之過程包括利用滴塗法(drop-coating method)將奈米銀線塗佈於該工作電極的該感測電極層上。
  15. 如請求項12之尿酸感測器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工作電極的該酵素複合層之過程包括利用滴塗法將奈米銀粒子與尿酸氧化酶的複合物溶液填充至該絕緣層的該第一開口中的該奈米銀線層上。
TW110100243A 2021-01-05 2021-01-05 尿酸感測器及其製造方法 TWI7686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0243A TWI768639B (zh) 2021-01-05 2021-01-05 尿酸感測器及其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0243A TWI768639B (zh) 2021-01-05 2021-01-05 尿酸感測器及其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8639B true TWI768639B (zh) 2022-06-21
TW202227811A TW202227811A (zh) 2022-07-16

Family

ID=83103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0243A TWI768639B (zh) 2021-01-05 2021-01-05 尿酸感測器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6863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5375A (zh) * 2001-01-02 2006-02-15 特拉森斯公司 分析物监测装置和该装置的使用方法
US20060076236A1 (en) * 2003-11-13 2006-04-13 Rajiv Shah Fabrication of multi-sensor arrays
TW200944790A (en) * 2008-01-18 2009-11-01 Lifescan Scotland Ltd Method and system of manufacturing test strip lots having a predetermined calibration characteristic
US20110000610A1 (en) * 2003-06-20 2011-01-06 Burke David W Test strip with slot vent opening
CN105755445A (zh) * 2015-12-10 2016-07-13 银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复合靶材的卷对卷溅镀制程与其制成品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5375A (zh) * 2001-01-02 2006-02-15 特拉森斯公司 分析物监测装置和该装置的使用方法
US20110000610A1 (en) * 2003-06-20 2011-01-06 Burke David W Test strip with slot vent opening
US20060076236A1 (en) * 2003-11-13 2006-04-13 Rajiv Shah Fabrication of multi-sensor arrays
TW200944790A (en) * 2008-01-18 2009-11-01 Lifescan Scotland Ltd Method and system of manufacturing test strip lots having a predetermined calibration characteristic
CN105755445A (zh) * 2015-12-10 2016-07-13 银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复合靶材的卷对卷溅镀制程与其制成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7811A (zh) 2022-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hara et al. Electrochemical nonenzymatic sensing of glucose using advanced nanomaterials
US9588077B2 (en) Nanoelectronic electrochemical test device
Naikoo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non-enzymatic glucose sensors based on metal and metal oxide nanostructures for diabetes management-a review
Izyumskaya et al.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s based on ZnO nanostructures
Zhang et al. On-chip highly sensitive saliva glucose sensing using multilayer films composed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gold nanoparticles, and glucose oxidase
Lin et al. A highly sensitive nonenzymatic glucose sensor based o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decorated with nickel and copper nanoparticles
Huang et al. Determination of salivary uric acid by using poly (3, 4-ethylenedioxythipohene) and graphene oxide in a disposable paper-based analytical device
CN110023745B (zh) 耐用的基于酶的生物传感器和液滴沉积固定方法
Wang et al. Sensitive non-invasive electrochemical sensing of glucose in saliva using amorphous SnOx decorated one-dimensional CuO nanorods rich in oxygen vacancy defects
Tian et al. Learning from Nature: Constructing a Smart Bionic Structure for High‐Performance Glucose Sensing in Human Serums
Li et al. The impact of recent developments in electrochemical POC sensor for blood sugar care
Aroutiounian Properties of hydrogen peroxide sensors made from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
Chou et al. The flexible urea biosensor using magnetic nanoparticles
Shkotova et al. Amperometric biosensor modified with platinum and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for detection of lactate concentrations in wine
WO2009017911A1 (en) Nanoelectronic electrochemical test device
Guati et al. Progress on the influence of non-enzymatic electrodes characteristics on the response to glucose detection: a review (2016–2022)
Das et al. Screen-printed Ga2O3 thin film derived from liquid metal employed in highly sensitive pH and non-enzymatic glucose recognition
Nong et al. An ultra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 based on in-situ growth of CuWO4 nanoparticles on MoS2 and chitosan-gold nanoparticles for cortisol detection
TWI768639B (zh) 尿酸感測器及其製造方法
Baruah et al. Effect of doping mediated oxygen vacancies on the charge transfer ability of zinc oxide nanosheets for electrochemical glucose sensing
Arafa et al. Nanostructured Highly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WI351435B (en) Separative extended gat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b
US8172996B2 (en) Enzyme electrod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Zhang et al. On-chip highly sensitive saliva glucose sensing using multilayer films
Bharti et al. Nano-Structured CuO Grown with Aqueous NH3 for Salivary Glucose Det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