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662572B - 光開關按鍵 - Google Patents

光開關按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2572B
TWI662572B TW107105665A TW107105665A TWI662572B TW I662572 B TWI662572 B TW I662572B TW 107105665 A TW107105665 A TW 107105665A TW 107105665 A TW107105665 A TW 107105665A TW I662572 B TWI662572 B TW I6625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keycap
light
bracket
optical
switch butt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5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1405A (zh
Inventor
楊宸
謝育群
王勇智
劉家宏
Original Assignee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82101215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38736U/zh
Priority to CN201810688787.3A priority patent/CN108962654B/zh
Priority to US16/240,096 priority patent/US11108393B2/en
Priority to US16/240,139 priority patent/US11018667B2/en
Priority to TW108109389A priority patent/TWI699798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25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257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31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1405A/zh
Priority to US17/383,678 priority patent/US11770123B2/en
Priority to US17/812,785 priority patent/US11855624B2/en
Priority to US18/350,787 priority patent/US20230353149A1/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3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legends, e.g. Brail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light emitting or optic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 (AREA)

Abstract

光開關按鍵包含鍵帽、支撐機構及開關模組,其中支撐機構具有突出部並設置於鍵帽下方以支撐鍵帽上/下移動;開關模組包含電路板、光發射器及光接收器,光發射器及光接收器電連接電路板,且光發射器對應光接收器發射光訊號。當未按壓鍵帽時,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光訊號為第一強度;當按壓鍵帽時,鍵帽帶動突出部移動,使得突出部改變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光訊號為第二強度,且第二強度不同於第一強度,以觸發開關模組產生觸發訊號。

Description

光開關按鍵
本發明一般係關於一種光開關按鍵,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按壓鍵帽使光訊號接收狀態變化而致動開關的光開關按鍵。
薄膜開關按鍵及機械式按鍵為習知鍵盤常用的按鍵類型。薄膜開關按鍵及機械式按鍵主要的差異在於產生信號的電路結構不同。一般而言,薄膜開關按鍵是利用薄膜電路層作為信號產生的開關元件,當按壓鍵帽觸發薄膜電路層時,上電路層變形而使得上電路層的開關接點接觸下電路層之對應開關接點,進而使薄膜開關導通而產生信號。然而,薄膜電路層經過頻繁使用或在施力不當的情況下容易損壞,難以維修,且使用者按壓鍵帽觸發薄膜電路層時,缺乏鮮明的段差回饋,造成按壓的手感不佳,無法滿足使用者的操縱感。
機械式按鍵則是利用金屬片與金屬接點的導通與否作為信號產生的開關元件。然而,金屬片及金屬接點容易因撞擊磨損,影響按鍵的使用壽命,也會因水氣而造成金屬片或金屬接點腐鏽,使得導通不良,影響按鍵的穩定性。再者,習知機械式按鍵因為結構較複雜且體積較大,一般不適合應用於對薄型化要求較高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開關按鍵,其利用光發射器 及光接收器構成的開關模組,並透過按鍵中的部件隨著按壓行程改變光訊號的接收狀態,提供快速又精確的觸發功能。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開關按鍵,其整合光開關於低矮空間的按鍵結構,以適合應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開關按鍵,其包含光開關及機械式回復機構,不僅提供機械式按鍵的按壓手感,還增進維修可行性。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光開關按鍵,其包含鍵帽、支撐機構及開關模組,其中支撐機構設置於鍵帽下方並支撐鍵帽上/下移動,支撐機構具有突出部;開關模組包含電路板、光發射器及光接收器,光發射器及光接收器電連接電路板,且光發射器對應光接收器發射光訊號,當未按壓鍵帽時,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光訊號為第一強度;當按壓鍵帽時,鍵帽帶動突出部移動,使得突出部改變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光訊號為第二強度,且第二強度不同於第一強度,以觸發開關模組產生觸發訊號。
於另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光開關按鍵,其包含鍵帽、支撐機構、回復機構及開關模組,其中鍵帽具有突出部;支撐機構設置於鍵帽下方並支撐鍵帽上/下移動;回復機構設置於鍵帽下方,以提供回復力,使鍵帽於按壓後回復到按壓前的位置,回復機構包含殼體及彈性件,殼體具有彈性件容置空間,彈性件設置於彈性件容置空間中;開關模組包含電路板、光發射器及光接收器,光發射器及光接收器電連接電路板,且光發射器對應光接收器發射光訊號,光發射器及光接收器間具有光量調整空間。當鍵帽未被按壓時,突出部相對於光量調整空間具有第一位置關係,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光訊號為第一強度;當鍵帽被按壓時,鍵帽帶動突出部 於殼體外移動,使得突出部相對於光量調整空間具有第二位置關係,第二位置關係異於第一位置關係,突出部改變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光訊號為第二強度,且第二強度不同於第一強度,以觸發開關模組產生觸發訊號。
於一實施例,突出部具有破孔,第一位置關係代表破孔遠離光量調整空間,突出部至少部分阻擋光接收器所接收到的光訊號;第二位置關係代表破孔進入光量調整空間中,破孔容許光訊號通過,使得第二強度大於第一強度,以觸發開關模組產生觸發訊號。
於一實施例,第一位置關係代表突出部遠離光量調整空間,突出部未改變光接收器所接收到的光訊號強度;第二位置關係代表突出部進入光量調整空間中,突出部衰減光接收器所接收到的光訊號強度,使得第二強度小於第一強度,以觸發開關模組產生觸發訊號。
於一實施例,殼體具有上下運動通道與側壁,側壁設置於上下運動通道與彈性件容置空間之間,以分隔上下運動通道與彈性件容置空間,當鍵帽被按壓時,鍵帽帶動突出部在上下運動通道中向下運動。
於一實施例,電路板更具有避讓空間,上下運動通道、光量調整空間和避讓空間係彼此對正,當鍵帽被按壓時,鍵帽帶動突出部自上下運動通道中向下運動,穿過光量調整空間,進入避讓空間中。
於一實施例,殼體由上殼體及下殼體結合而成,下殼體具有實質U形水平剖面,上殼體具有左臂部及右臂部彼此相向突出於下殼體,以形成缺口部於左臂部與右臂部之間,上下運動通道位於缺口部中,光發射器及光接收器分別位於左臂部與右臂部下方。
於一實施例,支撐機構係為剪刀式支撐機構,剪刀式支撐機 構具有內支架與外支架,內支架中段與外支架中段相互耦合而繞著剪刀結構軸線轉動,回復機構和開關模組均位於內支架垂直投影區域內,回復機構實質位於剪刀結構軸線的軸線第一側,開關模組位於剪刀結構軸線的軸線第二側,軸線第一側與軸線第二側係剪刀結構軸線的相對側。
於一實施例,光發射器、光量調整空間和光接收器依序沿著直線光路徑排列,該直線光路徑平行於剪刀結構軸線。
於一實施例,殼體由上殼體及下殼體結合而成,下殼體具有可變形部,可變形部自下殼體朝上殼體方向延伸,以對應突出部,當按壓鍵帽帶動突出部移動時,突出部壓抵可變形部,以使可變形部彎折進而至少部分阻擋光訊號,使得第二強度小於第一強度。
於一實施例,上殼體具有可變形部,可變形部自下殼體延伸,以對應突出部,當按壓鍵帽帶動突出部移動時,突出部壓抵可變形部,以使可變形部彎折進而至少部分阻擋光訊號,使得第二強度小於第一強度。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光開關按鍵更包含底板,其中電路板設置於底板上方,突出部自鍵帽之下表面朝底板延伸,且底板具有延伸可變形部,延伸可變形部對應突出部朝鍵帽方向延伸以至少部分阻擋光訊號,當按壓鍵帽帶動突出部移動,突出部壓抵延伸可變形部,使延伸可變形部變形以避讓光訊號,使得第二強度大於第一強度。
於一實施例,殼體具有光柵部,光柵部對應光發射器或光接收器設置,以界定按壓該鍵帽以產生該觸發訊號的行程。
於又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光開關按鍵,其包含鍵帽、支撐機構、開關模組及回復機構,其中支撐機構設置於鍵帽下方並支撐鍵 帽上/下移動;開關模組包含電路板、光發射器及光接收器,光發射器及光接收器電連接電路板,且光發射器對應光接收器發射光訊號;回復機構設置於鍵帽下方,以提供回復力,使鍵帽於按壓後回復到按壓前的位置,回復機構包含彈性件,彈性件包含彈簧及延伸變形部,延伸可變形部自彈簧之一端朝鍵帽方向延伸。當按壓鍵帽時,鍵帽壓抵延伸可變形部,以使延伸可變形部變形進而至少部分阻擋光訊號,以觸發開關模組產生觸發訊號。
於再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光開關按鍵,其包含底板、鍵帽、支撐機構、磁性件及開關模組,其中底板具有磁性部;鍵帽設置於底板上方;支撐機構設置於鍵帽及底板之間以支撐鍵帽相對於底板移動,支撐機構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且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分別位於鍵帽之相對兩側;磁性件對應磁性部設置,磁性件具有第一側及第二側,磁性件之第一側可活動地連接第一支架,且磁性件之第二側對應第二支架,以使磁性件與磁性部接觸並產生磁吸力以支撐鍵帽於未按壓位置;開關模組包含電路板、光發射器及光接收器,光發射器及光接收器電連接電路板且沿磁性件之第一側及第二側之連線方向設置,光發射器對應光接收器發射光訊號。當鍵帽於未按壓位置時,磁性件阻斷光訊號;當按壓鍵帽時,第二支架隨著鍵帽移動以帶動磁性件移動遠離磁性部,以容許光接收器接收到光訊號,進而觸發開關模組產生觸發訊號。
於另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光開關按鍵,其包含鍵帽、支撐機構、彈性件及開關模組,其中支撐機構設置於鍵帽下方並支撐鍵帽上/下移動,支撐機構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彈性件連接於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之間;開關模組包含電路板、光發射器及光接收器,光發射器及 光接收器電連接電路板,光發射器對應光接收器發射光訊號。當按壓鍵帽時,第一支架隨著鍵帽相對於電路板水平滑動,以至少部分阻擋光訊號,進而觸發開關模組產生觸發訊號。
於另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光開關按鍵,其包含鍵帽、支撐機構、彈性件、觸感彈性件及開關模組,其中支撐機構設置於鍵帽下方並支撐鍵帽上/下移動,支撐機構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彈性件連接於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之間;觸感彈性件具有連接部、壓抵部及敲擊部,連接部連接第一支架,壓抵部對應第一支架,敲擊部連接壓抵部且位於連接部之相對端;開關模組包含電路板、光發射器及光接收器,光發射器及光接收器電連接電路板,光發射器對應光接收器發射光訊號。當按壓鍵帽時,第一支架隨著鍵帽移動以壓抵壓抵部,使得敲擊部至少部分阻擋光訊號,進而觸發開關模組產生觸發訊號。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光開關按鍵更包含光源,其中鍵帽具有透光部,光源電連接電路板以提供光線朝透光部射出。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之光開關按鍵利用光發射器及光接收器作為開關訊號,透過按鍵中任一合宜部件隨著按壓行程改變光訊號的接收狀態而達到快速、精確的按壓訊號的轉換,且可應用於各種按鍵架構以適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再者,本發明之光開關按鍵可具有光柵結構以免除外部光線的干擾提升操作正確性,並可控制按壓時的觸發位置降低觸發點誤差。此外,本發明之光開關按鍵將回復機構承靠在電路板(或底板)上,可輕易更換以提升維修的可行性。
1、2、3、4、5、6、7、100‧‧‧光開關按鍵
10、10’、10”‧‧‧鍵帽
12、14‧‧‧耦接件
16‧‧‧透光部
111、111’、115‧‧‧突出部
1111‧‧‧斜面部
1112‧‧‧平面部
115a‧‧‧破孔
20、20’‧‧‧支撐機構
21‧‧‧突出部
212‧‧‧水平部
214‧‧‧垂直部
22‧‧‧內支架
221‧‧‧樞軸
222‧‧‧鍵帽端
224‧‧‧底板端
24‧‧‧外支架
241‧‧‧軸孔
242‧‧‧鍵帽端
244‧‧‧底板端
26‧‧‧剪刀結構軸線
262‧‧‧軸線第一側
264‧‧‧軸線第二側
30‧‧‧開關模組
32‧‧‧電路板
322‧‧‧開口
324‧‧‧避讓空間
34‧‧‧光發射器
36‧‧‧光接收器
40‧‧‧底板
42、44‧‧‧連接件
46‧‧‧導槽
50、50’、50”、50'''‧‧‧回復機構
52‧‧‧殼體
52a‧‧‧上下運動通道
52b‧‧‧光量調整空間
521‧‧‧容置空間
522、522’、522”‧‧‧上殼體
524、524’‧‧‧下殼體
5242‧‧‧下卡合部
5243‧‧‧定位孔
5244‧‧‧套接部
5245‧‧‧可變形部
5245a‧‧‧直立部
5245b‧‧‧水平部
5246‧‧‧導槽
5248、5249‧‧‧承靠部
526、526’、526”‧‧‧上殼體部
5261‧‧‧通孔
5262‧‧‧上卡合部
5263‧‧‧缺口部
5264‧‧‧左臂部
5265‧‧‧右臂部
5266‧‧‧側壁
5266a‧‧‧槽道
5266b‧‧‧槽道
5267‧‧‧光柵部
5267a‧‧‧光柵縫隙
5268‧‧‧凹口
5269‧‧‧可變形部
528‧‧‧活動部
5282‧‧‧定位空間
5283‧‧‧開口
5284‧‧‧定位柱
5285‧‧‧限位部
5286‧‧‧作用部
54、54’‧‧‧彈性件
542‧‧‧彈簧
544‧‧‧延伸可變形部
544a‧‧‧彎折段
56‧‧‧觸感回饋件
562‧‧‧定位端
564‧‧‧作用端
60‧‧‧背光光源
110‧‧‧鍵帽
112、114‧‧‧耦接件
116‧‧‧凹槽
120‧‧‧支撐機構
122‧‧‧第一支架
122a、122b‧‧‧耦接部
1222‧‧‧卡槽
124‧‧‧第二支架
124a、124b‧‧‧耦接部
1242‧‧‧支承部
130‧‧‧開關模組
132‧‧‧電路板
134‧‧‧光發射器
136‧‧‧光接收器
140‧‧‧底板
142‧‧‧磁性部
143、144‧‧‧連接部
146‧‧‧定位部
150‧‧‧回復機構
151‧‧‧容置空間
152‧‧‧上殼體部
1521‧‧‧通孔
1522‧‧‧上卡合部
1523‧‧‧缺口部
1524‧‧‧左臂部
1525‧‧‧右臂部
1526‧‧‧側壁
1527‧‧‧光柵部
1527a‧‧‧光柵縫隙
1528‧‧‧凹口
154‧‧‧活動部
1541‧‧‧限位部
1542‧‧‧定位空間
1543‧‧‧定位柱
1544‧‧‧作用部
1544a‧‧‧斜面
156‧‧‧下殼體
1562‧‧‧下卡合部
1564‧‧‧套接部
1566‧‧‧導槽
1568‧‧‧承靠部
160‧‧‧磁性件
162‧‧‧第一側
1622‧‧‧卡軸
164‧‧‧第二側
210‧‧‧鍵帽
220‧‧‧支撐機構
222‧‧‧第一支架
224‧‧‧第二支架
230‧‧‧開關模組
232‧‧‧電路板
234‧‧‧光發射器
236‧‧‧光接收器
240‧‧‧底板
250‧‧‧彈性件
270‧‧‧觸感彈性件
272‧‧‧連接部
274‧‧‧壓抵部
276‧‧‧敲擊部
圖1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的分解圖。
圖1B為圖1A之光開關按鍵無鍵帽的組合立體圖。
圖1C為圖1B的上視圖。
圖1D為圖1A之支撐機構於不同視角之分解圖。
圖1E為圖1A之回復機構之分解圖。
圖1F為圖1A之回復機構另一視角之組合圖。
圖1G及圖1H為圖1A之回復機構仰視角之分解圖及組合圖。
圖2A、圖3A及圖4A分別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X軸於未按壓位置、觸發位置及最低位置的截面示意圖。
圖2B、圖3B及圖4B分別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Y軸於未按壓位置、觸發位置及最低位置的截面示意圖。
圖5A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的分解圖。
圖5B為圖5A之光開關按鍵無鍵帽的組合立體圖。
圖5C為圖5B的上視圖。
圖6A、圖7A及圖8A分別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X軸於未按壓位置、觸發位置及最低位置的截面示意圖。
圖6B、圖7B及圖8B分別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Y軸於未按壓位置、觸發位置及最低位置的截面示意圖。
圖9A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的分解圖。
圖9B為圖9A之光開關按鍵無鍵帽的組合立體圖。
圖9C為圖9B的上視圖。
圖9D為圖9A之回復機構之分解圖。
圖10A及圖11A分別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X軸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
圖10B及圖11B分別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Y軸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
圖12A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的分解圖。
圖12B為圖12A之光開關按鍵無鍵帽的組合立體圖。
圖12C為圖12B的上視圖。
圖12D為圖12A之回復機構之分解圖。
圖13A及圖14A分別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X軸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
圖13B及圖14B分別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Y軸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
圖15A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的分解圖。
圖15B為圖15A之光開關按鍵無鍵帽的組合立體圖。
圖15C為圖15B的上視圖。
圖16A及圖17A分別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X軸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
圖16B及圖17B分別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Y軸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
圖18A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的分解圖。
圖18B為圖18A之光開關按鍵無鍵帽的組合立體圖。
圖18C為圖18B的上視圖。
圖18D為圖18A之回復機構之分解圖。
圖18E為圖18A之回復機構於不同視角之分解圖。
圖19A及圖20A分別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X軸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
圖19B及圖20B分別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Y軸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
圖21A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的分解圖。
圖21B為圖21A之光開關按鍵無鍵帽的組合立體圖。
圖21C為圖21B的上視圖。
圖21D及圖21E為圖21A之回復機構不同視角之分解圖。
圖22A、圖23A及圖24A分別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X軸於未按壓位置、觸發位置及最低位置的截面示意圖。
圖22B、圖23B及圖24B分別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Y軸於未按壓位置、觸發位置及最低位置的截面示意圖。
圖25A及圖26A分別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X軸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
圖25B及圖26B分別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Y軸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
圖27為本發明第九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Y軸於未按壓位置的截面示意圖。
圖28A為本發明第十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的分解圖。
圖28B為圖28A之光開關按鍵無鍵帽的組合立體圖。
圖28C為圖28B的上視圖。
圖29及圖30分別為本發明第十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X軸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
圖31A及圖31B分別為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
圖32A及圖32B分別為本發明第十二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開關按鍵,其可應用於任何按壓式輸入裝置(例如鍵盤),或整合於任何合宜的電子裝置(例如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按鍵或筆記型電腦的鍵盤),以提供快速又精確的觸發功能、並適用於多種按鍵結構設計,且增進維修可行性。於後參考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各元件之結構及操作。
圖1A至圖4B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示意圖,其中圖1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的爆炸圖,圖1B為圖1A無鍵帽的組合立體圖,且圖1C為圖1B的上視圖。如圖1A至圖1C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1包含鍵帽10、支撐機構20及開關模組30。支撐機構20設置於鍵帽10下方並支撐鍵帽10上/下移動。支撐機構20具有突出部21。開關模組30包含電路板32、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電連接電路板32,且光發射器34對應光接收器36發射光訊號。當未按壓鍵帽10時,光接收器36接收到的光訊號為第一強度;當按壓鍵帽10時,鍵帽10帶動突 出部21移動,使得突出部21改變光接收器36接收到的光訊號為第二強度,且第二強度不同於第一強度,以觸發開關模組30產生觸發訊號。此外,光開關按鍵1可更包含底板40、回復機構50及背光光源60等(於後詳述)。
具體而言,鍵帽10可為例如射出成型的矩形鍵帽,且鍵帽10下表面具有耦接支撐機構20的耦接件12及14。耦接件12可為具有軸孔的耦接結構,而耦接件14可為具有滑槽的耦接結構。再者,依據實際應用,鍵帽10可為具有透光部16的透光鍵帽,以應用於發光鍵盤。舉例而言,透光部16可為字符形式,以表示按鍵輸入的指令。
底板40可作為光開關按鍵1的結構強度支撐板,並具有連接支撐機構20的連接件42及44。於一實施例,底板40較佳為金屬板件沖壓形成。連接件42及44較佳為自底板40表面朝鍵帽10彎折突起的卡勾式連接件。在此需注意,當電路板32具有足夠結構強度時,連接件42及44可選擇性設置於電路板32,而免除底板40的使用。
同時參考圖1A至圖1D,其中圖1D為圖1A之支撐機構於不同視角之分解圖。如圖所示,支撐機構20較佳包含內支架22及外支架24,且內支架22樞接於外支架24的內側以形成剪刀式支撐機構。內支架22及外支架24較佳為例如射出成型的矩形框架,且內支架22及外支架24可藉由例如樞軸及軸孔機構形成可轉動地連接。舉例而言,內支架22中段相對側具有向外突伸的樞軸221,而外支架24的相對內側具有對應樞軸221的軸孔241,使得內支架22中段與外支架24中段相互耦合而繞著剪刀結構軸線26(即兩樞軸221的連線)轉動。此外,內支架22及外支架24的兩端分別可活動地連接鍵帽10及底板40。例如,內支架22的鍵帽端222可轉動地連接鍵帽10的耦接件 12,且內支架22的底板端224可活動地連接底板40的連接件42。類似地,外支架24的鍵帽端242可活動地連接鍵帽10的耦接件14,且外支架24的底板端244可活動地連接底板40的連接件44。藉此,支撐機構20可平穩地支撐鍵帽10相對於底板40上/下移動。
突出部21設置於內支架22,且自內支架22朝內支架22之內側方向延伸突出。舉例而言,突出部21較佳設置於內支架22的鍵帽端222的內側。突出部21較佳為L形凸柱,其包含自內支架22朝框架中心水平延伸的水平部212及自水平部212延伸末端向下延伸的垂直部214。
電路板32較佳設置於底板40上,且電路板32具有開口322以容許底板40的連接件42、44通過而連接支撐機構20。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設置於電路板32上並電連接電路板32。具體而言,電路板32較佳具有開關線路,且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電連接電路板32的開關線路,以使得光發射器34可朝光接收器36發射光訊號,且當光接收器36接收到的光訊號強度改變時,觸發開關模組30產生觸發訊號。舉例而言,光發射器34可為任何可發射出具有合宜波長之光訊號的發射器,且光發射器34發出的光訊號可包含電磁波、紅外線或可見光。光接收器36為可接收到對應光訊號的任何合宜接收器。電路板32較佳具有避讓空間324,以容許突出部21通過。舉例而言,避讓空間324可為電路板32上開設的避讓槽,且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設置於避讓槽的相對兩側,以在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之間形成光量調整空間52b(顯示於圖2A)。
此外,對應於背光光源60的設置,電路板32較佳具有驅動背光光源60的光源線路。背光光源60可設置於電路板32上並電連接電路板32 的光源線路,以提供光線朝鍵帽10的透光部16射出。於一實施例,背光光源60較佳為發光二極體,且背光光源60發出的光線波長較佳與光發射器34發出的光訊號波長不同,以降低干擾,但不以此為限。背光光源60較佳設置於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的相對側,且較佳皆位於內支架22於底板40之垂直投影區域內。舉例而言,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較佳對應突出部21設置於鄰近內支架22的鍵帽端222,而背光光源60對應地設置於鄰近內支架22的底板端224。
參考圖1A至圖1C及圖1E至圖1H,於一實施例,回復機構50設置於鍵帽10下方,以提供回復力,使鍵帽10於按壓後可回復到按壓前的位置。具體而言,回復機構50設置於鍵帽10及底板40(或電路板32)之間,且包含殼體52及彈性件54。殼體52具有彈性件容置空間521,彈性件54設置於彈性件容置空間521中。於此實施例,彈性件54較佳為彈簧,以提供機械式的按壓操作手感。殼體52由上殼體522及下殼體524結合而成以圍成彈性件容置空間521。上殼體522包含上殼體部526及活動部528,且活動部528可相對於上殼體部526活動地套接於上殼體部526。具體而言,上殼體部526具有通孔5261及上卡合部5262。活動部528可活動地由下往上插設於通孔5261中以定位彈性件54,並作為按壓鍵帽10時的作動件。下殼體524具有下卡合部5242,用以與上卡合部5262卡合,以使上殼體522連結下殼體524。於一實施例,上卡合部5262較佳為形成於上殼體部526相對兩側的卡槽,而下卡合部5242為對應卡槽的卡勾,但不以此為限。依據實際應用,上卡合部5262可為形成於上殼體部526的卡勾,而下卡合部5242為對應卡勾的卡槽。
具體而言,上殼體部526較佳為具有缺口部5263的矩形蓋體 結構。上卡合部5262較佳設置在缺口部5263的兩側,而使得左側上卡合部5262與缺口部5263之間形成左臂部5264,且右側上卡合部5262與缺口部5263之間形成右臂部5265。當回復機構50設置於電路板32時,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較佳被殼體52遮罩,以達到防塵且降低外部光線干擾。舉例而言,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分別位於缺口部5263的相對兩側且被上殼體部526覆蓋。於一實施例,下殼體524較佳具有實質U形水平剖面。上殼體526的左臂部5264及右臂部5265自U形水平剖面的兩側朝U形水平剖面中央彼此相向突出於下殼體524(亦即上殼體526的左臂部5264及右臂部5265的垂直投影係超出下殼體524的垂直投影範圍外),以形成缺口部5263於左臂部5264與右臂部5265之間。如圖1H所示,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較佳分別位於左臂部5264與右臂部5265下方,而可達到防塵的效果,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藉由變化下殼體524的設計,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亦可位於下殼體524的U形水平剖面兩側部分的下方而被下殼體524遮蓋。再者,上殼體部526具有側壁5266,側壁5266鄰近缺口部5263,且彈性容置空間521與缺口部5263藉由側壁5266分隔,使得當按壓鍵帽10時,突出部21實質在殼體52外移動。亦即,當按壓鍵帽10時,突出部21較佳是在上殼體522及下殼體524所包圍的彈性件容置空間521外移動。
於一實施例,活動部528較佳為套筒狀,以於活動部528下方形成定位空間5282及軸向延伸的定位柱5284。活動部528於套筒相對側更具有限位部5285及作用部5286,其中限位部5285用以限制活動部528相對於上殼體部526的位移,而作用部5286與觸感回饋件56配合用以提供觸感回饋(於後詳述)。於一實施例,限位部5285為自活動部528朝外徑向突出的卡勾, 而作用部5286為由上往下向外傾斜的斜面。活動部528更具有凸點5287,凸點5287較佳設置於套筒頂部的中心,以作為與鍵帽10的接觸點。
下殼體524更具有套接部5244,用以定位彈性件54。於一實施例,套接部5244自下殼體524表面對應活動部528朝上殼體522突起,並具有沿套接部5244向下延伸的導槽5246。當組裝回復機構50時,彈簧式的彈性件54套接於下殼體524的套接部5244外側,活動部528的定位柱5284伸入導槽5246,使得彈性件54的頂端對應容置於定位空間5282,且彈性件54的下端定位在活動部528及套接部5244之間。接著,上殼體部526的上卡合部5262對應卡合下殼體524的下卡合部5242,使得活動部528的頂部自通孔5261穿出,且藉由套接部5244及定位柱5284將彈性件54定位在活動部528及下殼體524之間。當按壓鍵帽10時,活動部528可沿著導槽5246相對於上殼體部526向下移動,以壓縮彈性件54。當放開鍵帽10時,彈性件54提供彈力,使得活動部528帶動鍵帽10相對於上殼體部526向上移動,並藉由限位部5285定位在按壓前的位置。
於一實施例,下殼體524更具有承靠部5248及5249,回復機構50藉由承靠部5248及5249定位於電路板32。具體而言,承靠部5248及5249較佳設置於下殼體524的相對兩側,以使得承靠部5248承靠於電路板32鄰近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之處,而承靠部5249承靠於電路板32鄰近背光光源60之處。於一實施例,承靠部5248可為下殼體524相向延伸突出的一對承靠臂部,且對應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分別位於左臂部5264及右臂部5265下方。承靠部5249可為下殼體524相向延伸突出的一對承靠凹塊,例如承靠部5249可為下殼體524沿著水準方向延伸突出,但自下殼體524底面向 上凹陷的一對承靠凹塊,使得上殼體部526對應承靠部5249形成有凹口5268,且背光光源60的設置位置較佳對應於凹口5268。如此一來,背光光源60發射的光線藉由回復機構50阻擋,而不會改變光接收器36所接收到的光訊號強度,避免開關模組30錯誤地產生觸發訊號。
於一實施例,回復機構50更包含觸感回饋件56,用以提供按壓時的觸感回饋。舉例而言,觸感回饋件56可實施為扭簧,且扭簧的一端係作為定位端562,扭簧的另一端係作為作用端564。下殼體524對應地具有定位孔5243,當觸感回饋件56設置於下殼體524時,定位端562耦接定位孔5243,且作用端564對應於活動部528的作用部5286。於此實施例,作用端564的延伸方向較佳垂直於剪刀結構軸線26(亦即剪刀結構兩支臂樞接處所構成的轉動軸線)。當按壓鍵帽10時,作用部5286隨著鍵帽10向下移動而與扭簧的作用端564產生相對位移,使得作用端564(1)先在作用部5286的底斜面上滑動,讓使用者手指先感受到較大阻力,(2)作用端564脫離作用部5286(具體可為越過作用部5286的底斜面),使用者手指感受阻力大幅減低,如此提供使用者按壓觸覺上的段差感,且作用端564敲擊上殼體部526產生聲響。當釋放鍵帽10時,彈性件54提供回復力使得鍵帽10向上移動,帶動作用部5286向上移動,作用端564沿著作用部5286較和緩的頂斜面向下滑動(具體可為越過作用部5286的頂斜面)而回到原始位置。
再者,參考圖1C,回復機構50和開關模組30的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較佳均位於內支架522於底板40的垂直投影區域內。具體而言,回復機構50實質位於剪刀結構軸線26的軸線第一側262,而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位於剪刀結構軸線26的軸線第二側264,軸線第一側262與軸 線第二側264係剪刀結構軸線26的相對側。在此需注意,於此實施例中,回復機構50實質位於剪刀結構軸線26的軸線第一側262是指活動部528的中心或彈性件54的中心軸(例如凸點5287所在位置)是位於軸線第一側262且較佳鄰近剪刀結構軸線26,但不以此為限。
此外,殼體52較佳具有光柵部5267,光柵部5267對應光發射器34或光接收器36設置,以界定按壓鍵帽10而產生觸發訊號的行程。亦即,光柵部5267可為具有光柵縫隙5267a的門柵結構,較佳設置於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之間且鄰近光發射器34的發射端或光接收器36的接收端。光柵部5267可藉由控制光柵縫隙5267a的大小及對應位置,以控制按壓的觸發位置,進而降低觸發誤差。舉例而言,按壓時可能產生的觸發誤差約為光發射器34或光接收器36的厚度,可藉由對應控制光柵縫隙5267a的尺寸小於光發射器34或光接收器36的厚度,而降低觸發誤差。於一實施例,殼體52的光柵部5267係設置於上殼體部526的左臂部5264,且鄰近光發射器34,但不以此為限。依據實際應用,配合電路板32的設計,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的位置可互換,而使得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分別位於右臂部5265及左臂部5264的下方,進而使得光柵部5267鄰近光接收器36,藉此可使得光訊號在接收端不易受外部光線干擾,更有效降低誤觸發的可能性。
於後參考圖2A至圖4B說明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的操作,其中圖2A、圖3A及圖4A分別為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X軸於未按壓位置、觸發位置及最低位置的截面示意圖,且圖2B、圖3B及圖4B分別為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Y軸於未按壓位置、觸發位置及最低位置的截面示意圖。如圖2A及圖2B所示,殼體52具有上下運動通道52a,側壁5266設置於上下運 動通道52a與彈性件容置空間521之間,以分隔上下運動通道52a與彈性件容置空間521。換言之,上下運動通道52a位於殼體52的缺口部5263中。於此實施例,光發射器34、光量調整空間52b和光接收器36較佳依序沿著直線光路徑排列(例如沿X軸方向直線排列),且直線光路徑平行於剪刀結構軸線26。當鍵帽10未被按壓時,突出部21相對於光量調整空間52b具有第一位置關係,且光接收器36接收到的光訊號為第一強度(例如無阻擋/衰減的光訊號強度)。
如圖3A及圖3B所示,當鍵帽10被按壓時,鍵帽10帶動突出部21於殼體52外移動,使得突出部21相對於光量調整空間52b具有第二位置關係,第二位置關係異於第一位置關係。突出部21改變光接收器36接收到的光訊號為第二強度,且第二強度不同於第一強度,以觸發開關模組30產生觸發訊號。換言之,當鍵帽10被按壓時,鍵帽10帶動支撐機構20的內支架22在底板40上水平滑動,以使得突出部21在上下運動通道52a中向下運動。
於此實施例,第一位置關係代表突出部21遠離光量調整空間52b,突出部21未改變光接收器36所接收到的光訊號強度。第二位置關係代表突出部21進入光量調整空間52b中,突出部21衰減光接收器36所接收到的光訊號強度,使得第二強度小於第一強度,以觸發開關模組30產生該觸發訊號。換言之,當按壓鍵帽10帶動突出部21移動時,突出部21至少部分阻擋光訊號,使得第二強度小於第一強度,進而使開關模組30產生觸發訊號。於一實施例,當按壓鍵帽10帶動突出部21移動時,突出部21可完全阻擋光訊號,使得光接收器36接收不到光訊號(即第二強度為零)。亦即,突出部21 的水平部212較佳具有可伸入到缺口部5263的長度,且垂直部214較佳具有可實質遮擋光訊號的長度及寬度,但不以此為限。在此需注意,可藉由改變電路板32的電路設計,使得開關模組30可依據光接收器36所收到的光量變化來產生觸發訊號,亦可依據光接收器36是否收到光訊號來產生觸發訊號。
如圖4A及圖4B所示,上下運動通道52a、光量調整空間52b和避讓空間324較佳彼此對正連通,使得當鍵帽10被按壓時,鍵帽10帶動突出部21自上下運動通道52a中向下運動,自觸發位置繼續向下移動穿過光量調整空間52b,進入避讓空間324中,不僅可達到快速觸發,更可提升按壓行程增加操作手感。在此需注意,依據實際應用,底板40亦可具有對應避讓空間324的避讓設計。舉例而言,底板40可於對應避讓空間324的位置打凹形成凹化部或形成開口,使得鍵帽10被按壓時,鍵帽10帶動突出部21自上下運動通道52a中向下運動,自觸發位置繼續向下移動穿過光量調整空間52b,進入避讓空間324後,可更進一步向下進入底板40的凹部或開口。
圖5A至圖8B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示意圖,其中圖5A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的分解圖。圖5B為圖5A之光開關按鍵無鍵帽的組合立體圖。圖5C為圖5B的上視圖。如圖所示,於第二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光開關按2包含鍵帽10’、支撐機構20’、開關模組30及回復機構50。鍵帽10’具有突出部111。支撐機構20’設置於鍵帽10’下方並支撐鍵帽10’上/下移動。回復機構50設置於鍵帽10’下方,以提供回復力,使鍵帽10’於按壓後回復到按壓前的位置。回復機構50包含殼體52及彈性件54,殼體52具有彈性件容置空間521,彈性件54設置於彈性件容置空間521中。開關模組30包 含電路板32、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電連接電路板32,且光發射器34對應光接收器36發射光訊號,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間具有光量調整空間52b。當鍵帽10’未被按壓時,突出部111相對於光量調整空間52b具有第一位置關係,光接收器36接收到的光訊號為第一強度。當鍵帽10’被按壓時,鍵帽10’帶動突出部111於殼體52外移動,使得突出部111相對於光量調整空間52b具有第二位置關係,第二位置關係異於第一位置關係,突出部111改變光接收器36接收到的光訊號為第二強度,且第二強度不同於第一強度,以觸發開關模組30產生觸發訊號。
圖5A之光開關按鍵2與圖1A之光開關按鍵1的差異在於支撐機構20不具有突出部21,而是將突出部111是設置在鍵帽10’的下表面。於此實施例,突出部111較佳是自鍵帽10’下表面向下延伸的擋片,且突出部111對應地位於回復機構50的缺口部5263的上方。光開關按鍵2其餘部件(例如開關模組30、回復機構50、底板40、背光光源60等)及鍵帽10’與支撐機構20’的其餘部分的結構細節及連接關係可參考第一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1的相關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於後參考圖6A至圖8B說明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2的操作,其中圖6A、圖7A及圖8A分別為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X軸於未按壓位置、觸發位置及最低位置的截面示意圖,且圖6B、圖7B及圖8B分別為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Y軸於未按壓位置、觸發位置及最低位置的截面示意圖。如圖6A及圖6B所示,殼體52具有上下運動通道52a,側壁5266設置於上下運動通道52a與彈性件容置空間521之間,以分隔上下運動通道52a與彈性件容置空間521。換言之,上下運動通道52a位於殼體52的缺口部5263中。於此 實施例,光發射器34、光量調整空間52b和光接收器36較佳依序沿著直線光路徑排列(例如沿X軸方向直線排列),且直線光路徑平行於剪刀結構軸線26。當鍵帽10’未被按壓時,突出部111遠離光量調整空間52b,且突出部111未改變光接收器36所接收到的光訊號強度。
如圖7A及圖7B所示,當鍵帽10’被按壓時,突出部111隨著鍵帽10於上下運動通道52a中向下運動進而進入光量調整空間52b,以至少部分阻擋光訊號,使得第二強度小於第一強度,進而使開關模組30產生觸發訊號。藉由改變突出部111的延伸長度及寬度,突出部111可完全阻擋光訊號,或僅部分阻擋光訊號,使得開關模組30可依據光接收器36所收到的光量變化來產生觸發訊號,亦可依據光接收器36是否收到光訊號來產生觸發訊號。
如圖8A及圖8B所示,上下運動通道52a、光量調整空間52b和避讓空間324較佳彼此對正連通,使得當鍵帽10’被按壓時,鍵帽10’帶動突出部111自上下運動通道52a中向下運動,自觸發位置繼續向下移動穿過光量調整空間52b,進入避讓空間324中,不僅可達到快速觸發,更可提升按壓行程增加操作手感。
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中,光開關按鍵1或2是藉由突出部21或111直接達到改變光接收器36對於光訊號的接收狀態而產生觸發訊號,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中,可藉由突出部配合其他部件的變化設計來達到改變光接收器36對於光訊號的接收狀態而產生觸發訊號。
圖9A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的分解圖。圖9B為圖9A之光開關按鍵無鍵帽的組合立體圖。圖9C為圖9B的上視圖。圖9D為圖 9A之回復機構之分解圖。如圖所示,於第三實施例中,光開關按鍵3包含鍵帽10”、支撐機構20’、開關模組30、底板40及回復機構50’,其中支撐機構20’、開關模組30及底板40的結構細節與連接關係可參考第一、二實施例的相關說明,於此不再贅述。於後僅著重在於與前述實施例的差異說明。
具體而言,鍵帽10”具有自鍵帽10”下表面向下延伸的突出部111’。於一實施例,突出部111’的端部較佳為具有斜面部1111及平面部1112的楔形端部。回復機構50’與第一實施例之回復機構50的差異在於上殼體522’具有可變形部5269,可變形部5269自上殼體522’延伸,以對應突出部111’。具體而言,可變形部5269係自上殼體部526’朝缺口部5263上方延伸的突出部。換言之,可變形部5269係自側壁5266上端朝缺口部5263水平延伸的L型彈性臂,使得可變形部5269位於上殼體部526’的左臂部5264及右臂部5265之間。在此需注意,回復機構50’的其餘結構細節可參考第一實施例之回復機構50的相關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於後參考圖10A至圖11B說明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3的操作,其中圖10A及圖11A分別為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X軸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且圖10B及圖11B分別為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Y軸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如圖10A及圖10B所示,當鍵帽10”位於未按壓位置時,鍵帽10”的突出部111’對應地位於可變形部5269的上方,突出部111’的水平部1112較佳平行於可變形部5269的表面,且斜面部1111自水平部1112朝側壁5266的方向往上傾斜,使得斜面部1111於可變形部5269上的垂直投影與可變形部5269重疊。突出部111’及可變形部5269遠離光量調整空間52b,且並未改變光接收器36所接收到的光訊號強度。
如圖11A及圖11B所示,當按壓鍵帽10”帶動突出部111’移動時,突出部111’壓抵可變形部5269,以使可變形部5269彎折進而至少部分阻擋光訊號,使得第二強度小於第一強度。具體而言,當鍵帽10”被按壓時,突出部111’隨著鍵帽10”向下運動而沿著斜面部1112壓抵可變形部5269,使可變形部5269向下彈性變形,而藉由突出部111’及可變形部5269(或僅藉由可變形部5269)阻擋光訊號,進而使開關模組30產生觸發訊號。在此需注意,本實施例之突出部111’的延伸長度小於鍵帽10’的突出部111,可降低鍵帽射出成形時於突出部對應上表面處產生水波狀外觀的可能性,有效提升鍵帽的外觀。
圖12A至圖14B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示意圖,其中圖12A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的分解圖。圖12B為圖12A之光開關按鍵無鍵帽的組合立體圖。圖12C為圖12B的上視圖。圖12D為圖12A之回復機構之分解圖。如圖所示,於第四實施例中,光開關按鍵4包含鍵帽10”、支撐機構20’、開關模組30、底板40及回復機構50”,其中鍵帽10”、支撐機構20’、開關模組30及底板40的結構細節與連接關係可參考第一至三實施例的相關說明,於此不再贅述。於後僅著重在於與前述實施例的差異說明。
具體而言,回復機構50”與第一實施例之回復機構50的差異在於下殼體524’具有可變形部5245,可變形部5245自下殼體524’朝上殼體522”方向延伸,以對應突出部111’。可變形部5245包含自下殼體524’朝上殼體522”方向延伸的直立部5245a及自直立部5245a末端朝缺口部5263上方水平延伸的水平部5245b,以使得可變形部5245具有L形狀。對應於可變形部5245的設置,上殼體部526”較佳於側壁5266開設有對應的直立部5245a的槽 道5266a,以容許直立部5245a通過。藉此,可變形部5245可位於上殼體部526”的左臂部5264及右臂部5265之間,且直立部5245a位於側壁5266的槽道5266a中以與側壁5266共同形成分隔彈性件容置空間521與上下運動通道52a(以及光量調整空間52b)的分隔壁。在此需注意,回復機構50”的其餘結構細節可參考第一實施例之回復機構50的相關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於後參考圖13A至圖14B說明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4的操作,其中圖13A及圖14A分別為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X軸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且圖13B及圖14B分別為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Y軸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如圖13A及圖13B所示,當鍵帽10”位於未按壓位置時,鍵帽10”的突出部111’對應地位於可變形部5245的上方,突出部111’的水平部1112較佳平行於可變形部5245的水平部5245b,且斜面部1111自水平部1112朝側壁5266的方向往上傾斜,使得斜面部1111於可變形部5245上的垂直投影與可變形部5245重疊。突出部111’及可變形部5245遠離光量調整空間52b,且並未改變光接收器36所接收到的光訊號強度。
如圖14A及圖14B所示,當按壓鍵帽10”帶動突出部111’移動時,突出部111’壓抵可變形部5245,以使可變形部5245彎折進而至少部分阻擋光訊號,使得第二強度小於第一強度。具體而言,當鍵帽10”被按壓時,突出部111’隨著鍵帽10”向下運動而沿著斜面部1111壓抵可變形部5245的水平部5245b,使水平部5245b向下彈性變形,而藉由突出部111’及可變形部5245(或僅藉由可變形部5245)阻擋光訊號,進而使開關模組30產生觸發訊號。
圖15A至圖17B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示意圖,其中圖15A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的分解圖。圖15B為圖15A之光開關按鍵無鍵帽的組合立體圖。圖15C為圖15B的上視圖。如圖所示,於第五實施例中,光開關按鍵5包含鍵帽10’、支撐機構20’、開關模組30、底板40’及回復機構50,其中鍵帽10’、支撐機構20’、開關模組30及回復機構50的結構細節與連接關係可參考第一至四實施例的相關說明,於此不再贅述。於後僅著重在於與前述實施例的差異說明。
具體而言,突出部111自鍵帽10’之下表面朝底板40’延伸,且底板40’具有延伸可變形部46。延伸可變形部46對應突出部111朝鍵帽10’方向延伸以至少部分阻擋光訊號。於此實施例,上下運動通道52a較佳與光量調整空間52b在突出部111的移動方向上錯開,使得突出部111在上下運動通道52a移動時不會進入光量調整空間52b,進而不會影響光接收器36所接收到的光訊號強度。延伸可變形部46包含自底板40’表面向上彎折的L形彈性臂,且延伸可變形部46較佳位於左臂部5264及右臂部5265之間,且延伸可變形部46沿Y軸方向自光量調整空間52b延伸到上下運動通道52a。
於後參考圖16A至圖17B說明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5的操作,其中圖16A及圖17A分別為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X軸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且圖16B及圖17B分別為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Y軸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如圖16A及圖16B所示,當鍵帽10’位於未按壓位置時,延伸可變形部46對應突出部111朝鍵帽10’方向延伸進入光量調整空間52b以至少部分阻擋光訊號,且延伸可變形部46的末端伸入上下運動通道52a以對應突出部111。鍵帽10’的突出部111對應地位於延 伸可變形部46末端的上方,且突出部111較佳設置於鄰近側壁5266,使得突出部111不影響光接收器36所接收到的光訊號強度。
如圖17A及圖17B所示,當按壓鍵帽10’帶動突出部111移動時,突出部111壓抵延伸可變形部46,使延伸可變形部46變形以避讓光訊號,使得第二強度大於第一強度,進而使開關模組30產生觸發訊號。具體而言,當鍵帽10’被按壓時,突出部111隨著鍵帽10’向下運動而壓抵延伸可變形部46於上下運動通道52a中的末端,藉此使得延伸可變形部46向下變形而退出光量調整空間52b,而使光接收器36所收到的光訊號強度變大,以觸發開關模組30產生觸發訊號。
圖18A至圖18E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示意圖,其中圖18A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的分解圖,圖18B為圖18A之光開關按鍵無鍵帽的組合立體圖,圖18C為圖18B的上視圖,圖18D為圖18A之回復機構之分解圖。如圖所示,於第六實施例中,光開關按鍵6包含鍵帽10、支撐機構20’、開關模組30及回復機構50'''。支撐機構20’設置於鍵帽10下方並支撐鍵帽10上/下移動。開關模組30包含電路板32、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光發射器34及光接收器36電連接電路板32,且光發射器34對應光接收器36發射光訊號。回復機構50'''設置於鍵帽10下方,以提供回復力,使鍵帽10於按壓後回復到按壓前的位置。回復機構51包含彈性件54’,彈性件54’包含彈簧542及延伸可變形部544,延伸可變形部544自彈簧542之一端朝鍵帽10方向延伸。當按壓鍵帽10時,鍵帽10壓抵延伸可變形部544,以使延伸可變形部544變形進而至少部分阻擋光訊號,以觸發開關模組30產生該觸發訊號。
在此需注意,本實施例的鍵帽10、支撐機構20’、開關模組30及底板40可參考前述第一至五實施例的相關說明,於此不再贅述。於後僅著重在回復機構50'''與前述回復機構50的差異。於此實施例,彈簧542是設置於殼體52”的彈性件容置空間521中且延伸可變形部544突出於彈性件容置空間521外。具體而言,上殼體部526'''較佳於側壁5266開設有對應的延伸可變形部544的槽道5266b,以容許延伸可變形部544通過而裸露於殼體52'''外。延伸可變形部544較佳具有供鍵帽10壓抵的彎折段544a。再者,對應於延伸可變形部544,活動部528’於套筒側壁開設有開口5283。當活動部528’上下移動時,延伸可變形部544係在開口5283中相對移動。換言之,活動部528’的開口5283、上殼體部526'''的槽道5266b及缺口部5263較佳為對準連通,而不妨礙活動部528’的移動及延伸可變形部544的變形。此外,回復機構50'''其餘部件的相關細節可參考前述實施例的相關說明。
於後參考圖19A至圖20B說明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6的操作。圖19A及圖20A分別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X軸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圖19B及圖20B分別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Y軸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如圖19A及圖19B所示,當鍵帽10位於未按壓位置時,鍵帽10與延伸可變形部544並未接觸,且延伸可變形部544並未進入光量調整空間521。因此,光接收器36可實質完全接收到光訊號。
如圖20A及圖20B所示,當按壓鍵帽10時,鍵帽10向下移動壓抵延伸可變形部544(例如壓抵於彎折段5244a),以使延伸可變形部544變形進入光量調整空間52b而至少部分阻擋光訊號,使得光接收器36所接收到 的光訊號強度衰減,以觸發開關模組30產生觸發訊號。
圖21A至圖24B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的示意圖。圖21A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的分解圖。圖21B為圖21A之光開關按鍵無鍵帽的組合立體圖。圖21C為圖21B的上視圖。圖21D及圖21E為圖21A之回復機構不同視角之分解圖。如圖所示,於第七實施例中,光開關按鍵7包含鍵帽10、支撐機構20、開關模組30、底板40及回復機構150。於此實施例,鍵帽10、支撐機構20、開關模組30及底板40的結構細節及連接關係可參考前述實施例的相關說明。於後僅著重在於回復機構150的差異說明。如圖所示,回復機構150包含上殼體部152、活動部154、下殼體156、彈性件54及觸感回饋件56。類似於前述實施例,上殼體部152具有通孔1521、上卡合部1522、缺口部1523、左臂部1524、右臂部1525、側壁1526、光柵部1527、凹口1528,且其具有與前述實施例類似的結構及作用,於後僅說明差異之處。於此實施例,光柵部1527設置於鄰近光接收器36的接收端,藉由調整光柵縫隙1527a的位置及尺寸可更有效避免外部光線干擾及降低觸發誤差,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未繪示),依據實際應用,可變化下殼體156的設計,而使得光柵部1527設置於下殼體156。活動部154較佳為套筒形式,且於套筒的相對兩側(例如沿X軸的相對側)具有向外突出的限位部1541,以限制及導引活動部154相對於上殼體部152的位移。活動部154於套筒下方具有定位空間1542及定位柱1543,以定位彈性件54及活動部154與下殼體156的相對位置。活動部154的限位部1541、定位空間1542及定位柱1543具有與前述實施例類似的結構及作用,於此不再贅述。於此實施例,活動部154於Y軸方向遠離缺口部1523之一側更具有作用部1544。於一實施 例,作用部1544為自套筒下端往外突出的凸塊,且較佳具有由上向下往外傾斜的斜面1544a,以利於觸感回饋件56的作用端564與作用部1544的相對移動。此外,活動部154於套筒頂面形成弧形頂面,以藉由弧形頂面與鍵帽10接觸而無需設置上述的凸點。
於此實施例,觸感回饋件56對應作用部1544設置於遠離缺口部1523之一側,且觸感回饋件56的作用端564的延伸方向較佳平行於套筒相對兩側的限位部1541的連線(例如沿平行於X軸),以使得作用部1544在按壓鍵帽10時具有前述觸感回饋作用,而產生的按壓段差感及敲擊聲響等觸感回饋。類似於前述實施例,下殼體156具有下卡合部1562,以與上卡合部1522卡合而使得上殼體部152及下殼體156結合形成具有彈性件容置空間151的殼體。此外,下殼體156具有供彈性件54套設的套接部1564及讓定位柱1543伸入導槽1566。下殼體156另具有供觸感回饋件56之定位端562定位的定位孔1563。類似地,回復機構150可藉由下殼體156的承靠部1568定位於電路板32。如此一來,當回復機構150損壞需更換時,將鍵帽10拆卸後,即可抽取出回復機構150而更新的,有效提升維修便利性及維修速度。亦即,下殼體156之下卡合部1562、定位孔1563、套接部1564、定位孔1563及承靠部1568具有與回復機構50之下殼體254對應元件類似的結構及及作用,於此不再贅述。
於後參考圖22A至圖24B說明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7的操作。圖22A、圖23A及圖24A分別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X軸於未按壓位置、觸發位置及最低位置的截面示意圖。圖22B、圖23B及圖24B分別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Y軸於未按 壓位置、觸發位置及最低位置的截面示意圖。
如圖22A及圖22B所示,當鍵帽10未被按壓時,突出部21位於缺口部1523上方並未阻擋光發射器34朝光接收器36沿直線光路徑發射光訊號,使得光接收器36能接收到光訊號。換言之,突出部21位於上下運動通道52a且並未進入光量調整空間52b,而不影響光訊號的行進(或傳輸),且觸感回饋件56的作用端564位於作用部1544的下方。
如圖23A及圖23B所示,當按壓鍵帽10帶動突出部21移動時,突出部21朝缺口部1523移動以至少部分阻擋光訊號,使得光接收器36接收到光訊號強度衰減,而觸發開關模組30產生觸發訊號。換言之,突出部21位於上下運動通道52a中向下移動進入光量調整空間52b,而至少部分阻擋光訊號的行進(或傳輸),以快速觸發開關模組30產生觸發訊號,且觸感回饋件56的作用端564自作用部1544的下方越過作用部1544的凸塊頂點沿斜面1544a移動而達到作用部1544的上方。
如圖24A及圖24B所示,電路板32的避讓槽與缺口部1523連通,達到觸發位置後,鍵帽10帶動突出部21自觸發位置繼續向下移動通過缺口部1523,進入避讓槽中。換言之,突出部21自光量調整空間52b繼續向下移動進入壁讓空間324,不僅快速觸發,更可提升按壓行程增加操作感。
圖25A至圖26B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的示意圖,其中圖25A及圖26A分別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X軸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圖25B及圖26B分別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Y軸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於第八實施例中,光開關按鍵8具有類似第二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2的 結構,其差異在於鍵帽10’的突出部設計。具體而言,如圖25A及圖25B所示,鍵帽10’向下延伸的突出部115具有破孔115a,且突出部115至少部分阻擋光訊號,以衰減光接收器36所接收到的光訊號。亦即,當鍵帽10’未被按壓時,突出部115相對於光量調整空間52b具有第一位置關係,光接收器36接收到的光訊號為第一強度。第一位置關係代表破孔115a遠離光量調整空間52b,且突出部115至少部分阻擋光接收器36所接收到的光訊號。
如圖26A及圖26B所示,當鍵帽10’被按壓時,鍵帽10’帶動突出部115於殼體10外移動,使得突出部115相對於光量調整空間52b具有第二位置關係,第二位置關係異於第一位置關係,突出部115改變光接收器36接收到的光訊號為第二強度,且第二強度不同於第一強度,以觸發開關模組產生觸發訊號。第二位置關係代表破孔115a進入光量調整空間52b中,破孔115a容許光訊號通過,使得第二強度大於第一強度,以觸發開關模組產觸發訊號。
圖27為本發明第九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Y軸於未按壓位置的截面示意圖。於第九實施例中,光開關按鍵9的差異僅在於回復機構50更具有卡扣部724,使得回復機構50藉由卡扣部724定位於電路板32。具體而言,於一實施例,卡扣部724較佳設置於上殼體部526的相對兩側,例如軸線第一側262及軸線第二側264。需要更換回復機構50時,僅需同時朝彼此按壓卡扣部724,即可自電路板32取下回復機構50。
圖28A至圖30為本發明第十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的示意圖。圖28A為本發明第十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的分解圖。圖28B為圖28A之光開關按鍵無鍵帽的組合立體圖。圖28C為圖28B的上視圖。如圖所示,於 第十實施例中,光開關按鍵100包含鍵帽110、支撐機構120、開關模組130、底板140及磁性件160。底板140具有磁性部142。鍵帽110設置於底板140上方。支撐機構120設置於鍵帽110及底板140之間,以支撐鍵帽110相對於底板140移動。支撐機構120包含第一支架122及第二支架124,且第一支架122及第二支架124分別位於鍵帽110之相對兩側。磁性件160對應磁性部142設置,且磁性件160具有第一側162及第二側164。磁性件160之第一側162可活動地連接第一支架122,且磁性件160之第二側164對應第二支架124,以使磁性件160與磁性部142接觸並產生磁吸力以支撐鍵帽110於未按壓位置。開關模組130包含電路板132、光發射器134及光接收器136。光發射器134及光接收器136電連接電路板132且沿磁性件160之第一側162及第二側164之連線方向設置(例如X軸方向)。光發射器134對應光接收器136發射光訊號,其中當鍵帽110於未按壓位置時,磁性件160阻斷光訊號;當按壓鍵帽110時,第二支架124隨著鍵帽110移動以帶動磁性件160移動遠離磁性部142,以容許光接收器36接收到光訊號,進而觸發開關模組30產生觸發訊號。
具體而言,鍵帽110的下表面具有耦接件112、114及凹槽116。底板140可為金屬沖壓件並具有數個連接部143、144及定位部145,且磁性部142可為磁鐵並藉由定位部145與底板140結合。電路板132設置於底板140的下方,且底板140可具有開口146,以容許電路板132上的光發射器134及光接收器136通過開口146而突出於底板140上;光發射器134及光接收器136高度高於磁性部142,如此至少部分光發射器134及光接收器136超出磁性部142頂面,讓部分光訊號可自光發射器134直線行進到光接收器136。
第一支架122兩端的耦接部122a、122b分別可活動地耦接鍵 帽110的耦接件112及底板140的連接部143,且第二支架124兩端的耦接部124a、124b分別可活動地耦接鍵帽110的耦接件114及底板140的連接部144。藉此,支撐機構120可穩定地支撐鍵帽110相對於底板140移動。
磁性件160對應磁性部142設置於底板140及鍵帽110之間,且定位於第一支架122。具體而言,第一支架122具有卡槽1222,且磁性件具有卡軸1622,卡軸1622可轉動地卡合卡槽1222,以使磁性件160之第一側162可活動地(例如轉動)連接第一支架122。第二支架124具有支承部1242,磁性件160之第二側164位於支承部1242上,以使得第二支架124隨著鍵帽110轉動時能帶動磁性件160轉動。
於後參考圖29至圖30說明本發明第十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100的操作。圖29及圖30分別為本發明第十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沿X軸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如圖29所示,當鍵帽110於未按壓位置時,磁性件160與磁性部142接觸並產生磁吸力,使得磁性件160的第二側164接觸第二支架124的支承部1242並位於低位置而阻斷光訊號,進而使光接收器136無法接收到光訊號。
如圖30所示,當按壓鍵帽110時,第二支架124隨著鍵帽110的向下移動而轉動,使得支承部1242向上抬升磁性件160之第二側164而部分容置於凹槽116,以使磁性件160移動遠離磁性部142而位於使光訊號的光路徑開通的高位置,藉此使光接收器136能夠接收到光訊號,進而觸發開關模組130產生觸發訊號。
圖31A及圖31B分別為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如圖所示,於第十一實施例 中,光開關按鍵包含鍵帽210、支撐機構220、開關模組230、彈性件250、觸感彈性件270及底板240。支撐機構220設置於鍵帽210下方並支撐鍵帽210上/下移動。支撐機構220包含第一支架222及第二支架224。彈性件250連接於第一支架222及第二支架224之間。觸感彈性件270具有連接部272、壓抵部274及敲擊部276。連接部272連接第一支架222,壓抵部274對應第一支架222,且敲擊部276連接壓抵部274且位於連接部272之相對端。開關模組230包含電路板232、光發射器234及光接收器236。光發射器234及光接收器236電連接電路板232,光發射器234對應光接收器236發射光訊號,且電路板232設置於底板240上。
舉例而言,第一支架222及第二支架224可相互樞接以使得支撐機構220形成剪刀式支撐機構。彈性件250可實施為螺旋彈簧,且彈簧的兩端可藉由卡合、卡扣等方式分別定位於第一支架222及第二支架224的底板端,以使得彈性件250可隨著第一支架222及第二支架224的相對移動而彈性變形,進而提供回復力使鍵帽210回到按壓前的位置。觸感彈性件270的連接部272可轉動地連接第一支架222,以使得敲擊部276可隨著第一支架222及第二支架224的移動而轉動。
如圖31A所示,當鍵帽210位於未按壓位置時,彈性件250使第一支架222及第二支架224的底板端相對靠近,以使鍵帽210維持在未按壓位置,且光發射器234及光接收器236沿彈性件250連接第一支架222及第二支架224之連接方向設置,觸覺彈性件270之敲擊部276位於光發射器234及光接收器236之光路徑的上方。
如圖31B所示,當按壓鍵帽210時,第一支架222隨著鍵帽210 向下移動以壓抵觸覺彈性件270之壓抵部274並拉伸彈性元件250,使得敲擊部276向下轉動以敲擊電路板232(或底板240)並至少部分阻擋光訊號,進而觸發開關模組230產生觸發訊號。
圖32A及圖32B分別為本發明第十二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之鍵帽於未按壓位置及觸發位置的截面示意圖。於第十二實施例中,光開關按鍵包含鍵帽210、支撐機構220、彈性件250及開關模組230。鍵帽210、支撐機構220、彈性件250的結構細節及連接關係可參考圖31A相關說明。本實施例之光開關按鍵與第十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光發射器234及光接收器236的設置位置。如圖32A所示,於此實施例,光發射器234及光接收器236分別設置於彈性件250連接第一支架222及第二支架224之連接方向的相對兩側。如圖32B所示,當按壓鍵帽210時,第一支架222隨著鍵帽210相對於電路板232(或底板240)水平滑動,以至少部分阻擋光訊號,進而觸發開關模組產生觸發訊號。換言之,於本實施例中,光發射器234及光接收器236設置於第一支架222移動路徑的相對兩側,使得光訊號的光路徑與第一支架222的移動路徑相交。因此,當按壓鍵帽210帶動第一支架222相對移動時,第一支架222移動至光路徑,而衰減光訊號,以觸發開關模組230產生觸發訊號。
本發明已由上述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例示目的而非用於限制。熟此技藝者當知在不悖離本發明精神下,於此特別說明的實施例可有例示實施例的其他修改。因此,本發明範疇亦涵蓋此類修改且僅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限制。

Claims (32)

  1. 一種光開關按鍵,包含:一鍵帽;一支撐機構,設置於該鍵帽下方並支撐該鍵帽上/下移動,該支撐機構具有一突出部;以及一開關模組,包含一電路板、一光發射器及一光接收器,該光發射器及該光接收器電連接該電路板,且該光發射器對應該光接收器發射一光訊號,其中當未按壓該鍵帽時,該光接收器接收到的該光訊號為一第一強度;當按壓該鍵帽時,該鍵帽帶動該突出部移動,使得該突出部改變該光接收器接收到的該光訊號為一第二強度,且該第二強度不同於該第一強度,以觸發該開關模組產生一觸發訊號。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開關按鍵,其中該支撐機構包含一內支架及一外支架,該內支架樞接於該外支架的內側以形成一剪刀式支撐機構,該突出部自該內支架朝該內支架之一內側方向延伸突出。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光開關按鍵,其中當按壓該鍵帽帶動該突出部移動時,該突出部至少部分阻擋該光訊號,使得該第二強度小於該第一強度。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開關按鍵,更包含一回復機構,其中該回復機構設置於該鍵帽下方,以提供一回復力,使該鍵帽於按壓後回復到按壓前的位置。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光開關按鍵,其中該回復機構包含一殼體及一彈性件,該殼體具有一彈性件容置空間,該彈性件設置於該彈性件容置空間中,且該殼體由一上殼體及一下殼體結合而成,當按壓該鍵帽時,該突出部在該殼體外移動。
  6. 一種光開關按鍵,包含:一鍵帽,具有一突出部;一支撐機構,設置於該鍵帽下方並支撐該鍵帽上/下移動;一回復機構,設置於該鍵帽下方,以提供一回復力,使該鍵帽於按壓後回復到按壓前的位置,該回復機構包含一殼體及一彈性件,該殼體具有一彈性件容置空間,該彈性件設置於該彈性件容置空間中;以及一開關模組,包含一電路板、一光發射器及一光接收器,該光發射器及該光接收器電連接該電路板,且該光發射器對應該光接收器發射一光訊號,該光發射器及該光接收器間具有一光量調整空間,其中當該鍵帽未被按壓時,該突出部相對於該光量調整空間具有一第一位置關係,該光接收器接收到的該光訊號為一第一強度;當該鍵帽被按壓時,該鍵帽帶動該突出部於該殼體外移動,使得該突出部相對於該光量調整空間具有一第二位置關係,該第二位置關係異於該第一位置關係,該突出部改變該光接收器接收到的該光訊號為一第二強度,且該第二強度不同於該第一強度,以觸發該開關模組產生一觸發訊號。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光開關按鍵,其中該突出部具有一破孔,該第一位置關係代表該破孔遠離該光量調整空間,該突出部至少部分阻擋該光接收器所接收到的該光訊號;該第二位置關係代表該破孔進入該光量調整空間中,該破孔容許該光訊號通過,使得該第二強度大於該第一強度,以觸發該開關模組產生該觸發訊號。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光開關按鍵,其中該第一位置關係代表該突出部遠離該光量調整空間,該突出部未改變該光接收器所接收到的該光訊號強度;該第二位置關係代表該突出部進入該光量調整空間中,該突出部衰減該光接收器所接收到的該光訊號強度,使得該第二強度小於該第一強度,以觸發該開關模組產生該觸發訊號。
  9. 如請求項5或6所述的光開關按鍵,其中該殼體具有一上下運動通道與一側壁,該側壁設置於該上下運動通道與該彈性件容置空間之間,以分隔該上下運動通道與該彈性件容置空間,當該鍵帽被按壓時,該鍵帽帶動該突出部在該上下運動通道中向下運動。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光開關按鍵,其中該電路板更具有一避讓空間,該上下運動通道、該光量調整空間和該避讓空間係彼此對正,當該鍵帽被按壓時,該鍵帽帶動該突出部自該上下運動通道中向下運動,穿過該光量調整空間,進入該避讓空間中。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光開關按鍵,其中該殼體由一上殼體及一下殼體結合而成,該下殼體具有一實質U形水平剖面,該上殼體具有一左臂部及一右臂部彼此相向突出於該下殼體,以形成一缺口部於該左臂部與該右臂部之間,該上下運動通道位於該缺口部中,該光發射器及該光接收器分別位於該左臂部與該右臂部下方。
  12. 如請求項1或6所述的光開關按鍵,其中該支撐機構係為一剪刀式支撐機構,該剪刀式支撐機構具有一內支架與一外支架,該內支架中段與該外支架中段相互耦合而繞著一剪刀結構軸線轉動,該回復機構和該光發射器及該光接收器均位於該內支架垂直投影區域內,該回復機構實質位於該剪刀結構軸線的一軸線第一側,該該光發射器及該光接收器位於該剪刀結構軸線的一軸線第二側,該軸線第一側與該軸線第二側係該剪刀結構軸線的相對側。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光開關按鍵,其中該光發射器、該光量調整空間和該光接收器依序沿著一直線光路徑排列,該直線光路徑平行於該剪刀結構軸線。
  14.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光開關按鍵,其中該殼體由一上殼體及一下殼體結合而成,該下殼體具有一可變形部,該可變形部自該下殼體朝該上殼體方向延伸,以對應該突出部,當按壓該鍵帽帶動該突出部移動時,該突出部壓抵該可變形部,以使該可變形部彎折進而至少部分阻擋該光訊號,使得該第二強度小於該第一強度。
  15.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光開關按鍵,其中該殼體由一上殼體及一下殼體結合而成,該上殼體具有一可變形部,該可變形部自該上殼體延伸,以對應該突出部,當按壓該鍵帽帶動該突出部移動時,該突出部壓抵該可變形部,以使該可變形部彎折進而至少部分阻擋該光訊號,使得該第二強度小於該第一強度。
  16.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光開關按鍵,更包含一底板,其中該電路板設置於該底板上方,該突出部自該鍵帽之一下表面朝該底板延伸,且該底板具有一延伸可變形部,該延伸可變形部對應該突出部朝該鍵帽方向延伸以至少部分阻擋該光訊號,當按壓該鍵帽帶動該突出部移動,該突出部壓抵該延伸可變形部,使該延伸可變形部變形以避讓該光訊號,使得該第二強度大於該第一強度。
  17. 一種光開關按鍵,包含:一鍵帽;一支撐機構,設置於該鍵帽下方並支撐該鍵帽上/下移動;一開關模組,包含一電路板、一光發射器及一光接收器,該光發射器及該光接收器電連接該電路板,且該光發射器對應該光接收器發射一光訊號;以及一回復機構,設置於該鍵帽下方,以提供一回復力,使該鍵帽於按壓後回復到按壓前的位置,該回復機構包含一彈性件,該彈性件包含一彈簧及一延伸可變形部,該延伸可變形部自該彈簧之一端朝該鍵帽方向延伸,其中當按壓該鍵帽時,該鍵帽壓抵該延伸可變形部,以使該延伸可變形部變形進而至少部分阻擋該光訊號,以觸發該開關模組產生該觸發訊號。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光開關按鍵,其中該回復機構更包含一殼體,該殼體由一上殼體及一下殼體結合以圍成一彈性件容置空間,該彈簧設置於該彈性件容置空間中且該延伸可變形部突出於該彈性件容置空間外。
  19. 如請求項5、14或18所述的光開關按鍵,其中該上殼體包含一上殼體部及一活動部,該上殼體部具有一通孔及一上卡合部,該活動部可活動地插設於該通孔中以定位該彈性件,該下殼體具有一下卡合部,用以與該上卡合部卡合,以使該上殼體連結該下殼體。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光開關按鍵,其中該上殼體部具有一缺口部,該光發射器及該光接收器位於該缺口部的相對兩側且被該上殼體部覆蓋,且該光訊號通過該缺口部,當按壓該鍵帽帶動該突出部移動時,該突出部朝該缺口部移動以至少部分阻擋該光訊號。
  21. 如請求項20所述的光開關按鍵,其中該電路板具有一避讓槽,該避讓槽與該缺口部連通,當該突出部至少部分阻擋該光訊號時,該突出部通過該缺口部進入該避讓槽。
  22. 如請求項5、14或18所述的光開關按鍵,其中該下殼體具有一承靠部,該回復機構藉由該承靠部定位於該電路板。
  23.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光開關按鍵,其中該上殼體部更具有一卡扣部,該回復機構藉由該卡扣部定位於該電路板。
  24. 一種光開關按鍵,包含:一底板,具有一磁性部;一鍵帽,設置於該底板上方;一支撐機構,設置於該鍵帽及該底板之間以支撐該鍵帽相對於該底板移動,該支撐機構包含一第一支架及一第二支架,且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二支架分別位於該鍵帽之相對兩側;一磁性件,對應該磁性部設置,該磁性件具有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該磁性件之該第一側可活動地連接該第一支架,且該磁性件之該第二側對應該第二支架,以使該磁性件與該磁性部接觸並產生一磁吸力以支撐該鍵帽於一未按壓位置;以及一開關模組,包含一電路板、一光發射器及一光接收器,該光發射器及該光接收器電連接該電路板且沿該磁性件之該第一側及該第二側之一連線方向設置,該光發射器對應該光接收器發射一光訊號,其中當該鍵帽於該未按壓位置時,該磁性件阻斷該光訊號;當按壓該鍵帽時,該第二支架隨著該鍵帽移動以帶動該磁性件移動遠離該磁性部,以容許該光接收器接收到該光訊號,進而觸發該開關模組產生一觸發訊號。
  25. 如請求項24所述的光開關按鍵,其中該第一支架具有一卡槽,且該磁性件具有一卡軸,該卡軸可轉動地卡合該卡槽,以使該磁性件之該第一側可活動地連接該第一支架。
  26. 如請求項24所述的光開關按鍵,其中該第二支架具有一支承部,該磁性件之該第二側位於該支承部上,當該第二支架隨著該鍵帽移動時,該支承部向上抬升該磁性件之該第二側,以使該磁性件移動遠離該磁性部。
  27. 一種光開關按鍵,包含:一鍵帽;一支撐機構,設置於該鍵帽下方並支撐該鍵帽上/下移動,該支撐機構包含一第一支架及一第二支架;一彈性件,連接於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二支架之間;以及一開關模組,包含一電路板、一光發射器及一光接收器,該光發射器及該光接收器電連接該電路板,該光發射器對應該光接收器發射一光訊號,其中當按壓該鍵帽時,該第一支架隨著該鍵帽相對於該電路板水平滑動,以至少部分阻擋該光訊號,進而觸發該開關模組產生一觸發訊號。
  28. 如請求項27所述的光開關按鍵,其中該光發射器及該光接收器分別設置於該彈性件連接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二支架之一連接方向的相對兩側。
  29. 一種光開關按鍵,包含:一鍵帽;一支撐機構,設置於該鍵帽下方並支撐該鍵帽上/下移動,該支撐機構包含一第一支架及一第二支架;一彈性件,連接於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二支架之間;一觸感彈性件,具有一連接部、一壓抵部及一敲擊部,該連接部連接該第一支架,該壓抵部對應該第一支架,該敲擊部連接該壓抵部且位於該連接部之相對端;以及一開關模組,包含一電路板、一光發射器及一光接收器,該光發射器及該光接收器電連接該電路板,該光發射器對應該光接收器發射一光訊號,其中當按壓該鍵帽時,該第一支架隨著該鍵帽移動以壓抵該壓抵部,使得該敲擊部至少部分阻擋該光訊號,進而觸發該開關模組產生一觸發訊號。
  30. 如請求項29所述的光開關按鍵,其中該光發射器及該光接收器沿該彈性件連接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二支架之一連接方向設置。
  31. 如請求項1、6、17、24、27或29所述的光開關按鍵,更包含一背光光源,其中該鍵帽具有一透光部,該背光光源電連接該電路板以提供一光線朝該透光部射出。
  32. 如請求項5、6或18所述的光開關按鍵,其中該殼體具有一光柵部,該光柵部對應該光發射器或該光接收器設置,以界定按壓該鍵帽而產生該觸發訊號的行程。
TW107105665A 2018-01-05 2018-02-14 光開關按鍵 TWI6625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12156.1U CN208538736U (zh) 2018-01-05 2018-06-28 光开关按键
CN201810688787.3A CN108962654B (zh) 2018-01-05 2018-06-28 光开关按键
US16/240,096 US11108393B2 (en) 2018-01-05 2019-01-04 Optical keyswitch triggered by support mechanism having at least one rotatable frame enable a protrusion to move along with a key cap
US16/240,139 US11018667B2 (en) 2018-01-05 2019-01-04 Optical keyswitch
TW108109389A TWI699798B (zh) 2018-01-05 2019-03-19 光開關按鍵
US17/383,678 US11770123B2 (en) 2018-01-05 2021-07-23 Optical keyswitch comprising a keycap having a light transmission area and a keycap projection area projected on a circuit board
US17/812,785 US11855624B2 (en) 2018-01-05 2022-07-15 Optical switch comprising a movable member to rotate in response to movement of a support mechanism to change the intensity of received optical signal
US18/350,787 US20230353149A1 (en) 2018-01-05 2023-07-12 Optical keyswitc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13806P 2018-01-05 2018-01-05
US62/613,806 2018-0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2572B true TWI662572B (zh) 2019-06-11
TW201931405A TW201931405A (zh) 2019-08-01

Family

ID=6464773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5665A TWI662572B (zh) 2018-01-05 2018-02-14 光開關按鍵
TW107125385A TWI711063B (zh) 2018-01-05 2018-07-23 光開關按鍵
TW108109389A TWI699798B (zh) 2018-01-05 2019-03-19 光開關按鍵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5385A TWI711063B (zh) 2018-01-05 2018-07-23 光開關按鍵
TW108109389A TWI699798B (zh) 2018-01-05 2019-03-19 光開關按鍵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1799119B (zh)
TW (3) TWI6625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70123B2 (en) 2018-01-05 2023-09-26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ptical keyswitch comprising a keycap having a light transmission area and a keycap projection area projected on a circuit board
CN109801805A (zh) * 2019-03-11 2019-05-24 深圳前海酷思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活动套件、按键开关、键盘及活动套件加工装置和加工方法
CN111477487B (zh) * 2019-06-18 2023-07-14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输入装置
CN111739752B (zh) * 2020-05-27 2023-05-23 淮安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及其按键与调整机构
JP7472656B2 (ja) * 2020-06-02 2024-04-2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及び操作装置
US11557444B2 (en) 2020-06-04 2023-01-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Keyboard key switches
TWI801871B (zh) * 2020-08-17 2023-05-1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按鍵結構
CN112164608B (zh) * 2020-10-29 2024-03-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TWI768528B (zh) * 2020-10-30 2022-06-2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裝置
CN112820570B (zh) * 2020-12-30 2022-10-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机构及具有该按键机构的可穿戴设备
US11721500B2 (en) 2021-04-07 2023-08-08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assembly and support mechanism thereof
US11735379B2 (en) 2021-04-07 2023-08-22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assembly
CN115206716A (zh) * 2021-04-07 2022-10-18 淮安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光开关按键
CN113764221B (zh) * 2021-09-10 2024-07-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4173500B (zh) * 2021-11-01 2024-07-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18673A (en) * 2009-11-25 2011-06-01 Coretronic Corp Optical touch apparatus and optical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TW201131423A (en) * 2010-03-03 2011-09-16 Nat Univ Chung Hsing Non-contact control button and its operating method
TW201337785A (zh) * 2012-03-05 2013-09-16 Innocom Tech Shenzhen Co Ltd 動作識別系統及動作識別方法
TWM533305U (en) * 2016-06-08 2016-12-01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Keyswitch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9111A (en) * 1982-02-09 1984-10-23 Burroughs Corporation Photo-optical switch apparatus
TWM386584U (en) * 2010-04-12 2010-08-1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and keyboard
CN105097342A (zh) * 2015-08-11 2015-11-25 东莞市长资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产生两次触感撞击音及光电控制一体式输入设备开关模组
CN106816338B (zh) * 2015-12-02 2019-01-04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TWM535429U (zh) * 2016-06-23 2017-01-11 詠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產生及接收超音波訊號之壓電裝置
CN107017870B (zh) * 2016-11-17 2018-08-28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薄型光电机械式键盘开关
CN206758332U (zh) * 2017-02-22 2017-12-15 郝小妮 一种超薄型分体式双光路光导按键开关及键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18673A (en) * 2009-11-25 2011-06-01 Coretronic Corp Optical touch apparatus and optical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TW201131423A (en) * 2010-03-03 2011-09-16 Nat Univ Chung Hsing Non-contact control button and its operating method
TW201337785A (zh) * 2012-03-05 2013-09-16 Innocom Tech Shenzhen Co Ltd 動作識別系統及動作識別方法
TWM533305U (en) * 2016-06-08 2016-12-01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Keyswitch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1063B (zh) 2020-11-21
CN111799119A (zh) 2020-10-20
TW201931408A (zh) 2019-08-01
CN111799119B (zh) 2022-12-02
TWI699798B (zh) 2020-07-21
TW202027112A (zh) 2020-07-16
CN109036918B (zh) 2020-08-18
CN109036918A (zh) 2018-12-18
TW201931405A (zh) 2019-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2572B (zh) 光開關按鍵
CN108962654B (zh) 光开关按键
US10937610B2 (en) Keyboard keyswitches having adjustable tactile feedback members
US11108393B2 (en) Optical keyswitch triggered by support mechanism having at least one rotatable frame enable a protrusion to move along with a key cap
US10637470B2 (en) Optical keyswitch
US8471195B2 (en) Push button including a photosensor
CN110211833B (zh) 按键结构
US10930451B2 (en) Keyswitch with adjustable tactile feedback
CN110047677B (zh) 光开关按键
CN110323094B (zh) 键盘
US11855624B2 (en) Optical switch comprising a movable member to rotate in response to movement of a support mechanism to change the intensity of received optical signal
TWI699805B (zh) 按鍵結構
EP3611600B1 (en) Keyboard
US20210249203A1 (en) Keyswitch structure and keyboard
CN113345745B (zh) 按键结构及键盘
TWI703599B (zh) 開關以及操作裝置
CN109904022B (zh) 按键
CN217061859U (zh) 光开关按键
TWI699804B (zh) 按鍵結構
WO2020170896A1 (ja)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キー入力装置
JP2020170669A (ja)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キー入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