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658206B - 集能系統及其方法與可用於發電之軸動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集能系統及其方法與可用於發電之軸動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8206B
TWI658206B TW107127702A TW107127702A TWI658206B TW I658206 B TWI658206 B TW I658206B TW 107127702 A TW107127702 A TW 107127702A TW 107127702 A TW107127702 A TW 107127702A TW I658206 B TWI658206 B TW I6582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cam
driving
energy
shaft
contro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7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0635A (zh
Inventor
陳榮文
陳信佑
陳柄翰
Original Assignee
陳榮文
陳信佑
陳柄翰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陳榮文, 陳信佑, 陳柄翰 filed Critical 陳榮文
Publication of TW201910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0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82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8206B/zh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集能系統其方法可用於發電之軸動裝置,其提供動能發電或磁環發電,並在發電過程中,反覆轉動回饋與調整增速,最後另外在馬達消耗電能的過程中,將殘餘能量回收至儲能裝置中。此外,揭示一種可用於發電之軸動裝置,透過壓動螺桿並轉動,而帶動轉軸件,以輸出一動能,可應用於發電之集能系統。

Description

集能系統及其方法可用於發電之軸動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集能系統及機械裝置,特別係指一種集能系統及其方法與可用於發電之軸動裝置。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發明了許多電子科技產品,使人類生活更加方便造福許多人,而且各種電子商品的更新速度非常的快速便利,如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上述電子產品為現代科技重要發明之一,現在對於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電腦的使用更是普遍,可見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電腦已經是和現代生活息息相關,而上述之電子產品以智慧型手機最為普遍,手機於現代高科技社會來說,幾乎人手都有一支。
現今運動風蔚為興盛,甚至是登山、騎腳踏車活動亦是越來越興盛,而數位電子產品讓人不易脫離生活,在這幾乎人手一機的時代裡,登山、騎腳踏車...等等活動,亦是常常利用到電子產品,發電儲能就相當重要。
針對上述之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集能系統及其方法與可用於發電之軸動裝置,提供力學上的動能,而促使螺桿驅動組經壓動而轉動,因而產生動能於磁性驅動裝置發電儲能。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集能系統及其方法與可用於發電之軸動裝置,其藉由驅動組圓柱凸輪經關節固定件驅動而轉動,藉此驅動裝置發電儲能,用以供電至電子產品,兼可參與到戶外運動。
為了達到上述之目的,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揭示一種軸動裝置,其包含一第一驅動組、一第二驅動組與一轉軸件。其中第一驅動組具有 一第一圓柱凸輪與一第一槓桿件,該第一槓桿件連動該第一圓柱凸輪並連接一第一關節固定件,該第一關節固定件驅使該第一圓柱凸輪轉動;第二驅動組具有一第二圓柱凸輪與一第二槓桿件,該第二槓桿件連動該第一圓柱凸輪並連接一第二關節固定件,該第二關節固定件驅使該第二圓柱凸輪轉動,該第一關節固定件與該第二關節固定件固定於不同關節;以及轉軸件連接該第一圓柱凸輪與該第二圓柱凸輪,其中,該第一驅動組進一步設有一第一墊片,該第二驅動組進一步設有一第二墊片,該第一墊片與該第二墊片固定於一肢體上。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更包含一發電裝置,經一驅動桿連接該轉軸件,該轉軸件連動該驅動桿,以驅使該發電裝置發電。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揭示一種具發電之集能系統,其包含一發電裝置、至少一軟軸、一第一轉動件、至少一第二轉動件、至少一轉軸件、至少一第一驅動組與至少一第二驅動組。至少一軟軸之一端連接至該發電裝置之一驅動軸,第一轉動件連接於該第一軟軸之另一端,至少一第二轉動件對應設置於該第一轉動件之一側,第二轉動件對應該第一轉動件而轉動,轉軸件穿設該第二轉動件,第一驅動組滑設於該轉軸件之一端,該第一驅動組之一側連接一第一關節固定件,一第二驅動組滑設於該轉軸件之另一端,該第二驅動組之一側連接一第二關節固定件;其中,該第一關節固定件與該第二關節固定件驅動該第一驅動組與該第二驅動組,驅使該轉軸件轉動該第二轉動件並對應連動該第一轉動件,以經由該軟軸連動該驅動軸並驅使該發電裝置發電。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驅動組具有一第一圓柱凸輪與一第一槓桿件,該第一槓桿件連動該第一圓柱凸輪並連接該第一關節固定件,該第一關節固定件驅使該第一圓柱凸輪轉動;第二驅動組具有一第二圓柱凸輪與一第二槓桿件,該第二槓桿件連動該第一圓柱凸輪並連接該第二關節固定件,該第二關節固定件驅使該第二圓柱凸輪轉動。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更包含一控制電路,設置於該發電裝置之一側。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轉動件與該第二轉動件為磁環或齒輪。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關節固定件與該第二關節固定件分別固定於不同肢體關節。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揭示一種具節能分析管理之集能系統,其包含一驅動模組、一發電裝置與一控制電路。驅動模組具有複數個圓柱凸輪與一轉軸件,該些個圓柱凸輪連動該轉軸件輸出一動能;發電裝置依據該動能而轉動產生一電能;控制電路,電性連接至該驅動模組,依據該些個圓柱凸輪之轉動判斷該動能並控制該些個圓柱凸輪之扭阻力與轉動,以調整該發電裝置之功率效能;其中,該控制電路進一步依據該電能之曲線相位電壓控制該發電裝置轉動,增加發電功率效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揭示具殘餘能量收集之集能系統,其包含一馬達、一感測器、一控制電路與一充放電單元。其中,感測器電性連接該馬達,產生一感測波形結果,控制電路接收該感測結果,並依據感測結果運算分析該馬達之一輸出動力曲線相位電壓,該控制電路依據該輸出動力曲線相位電壓產生一控制訊號;以及充放電單元電性連接該控制電路與該馬達,並依據該控制訊號收集該馬達於剎車回充,或瞬間輸入馬達的浪費電能時,所產生之電能,馬達回充集能系統,以及利用所收集之電能對一第一電池組充電;其中,當一第二電池組之電能低於一門檻值或該第一電池組充滿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充放電單元切換至對該第二電池組進行充放電,以交換電池充放電,達到電池充放電之程序與保護電池壽命。
本發明提供另一實施例,其中該控制電路進一步依據該電能之曲線相位電壓控制該驅動模組之一發電機轉動,促使扭阻力降低,提高發電功率效能,促使發電機慣性飛輪效率轉動速度更順暢,更能加速動能轉換電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揭示一種磁感應發電之集能系統,其包含一金屬環形件、一磁性轉動件、一連桿與一發電裝置。磁性轉動件設置於該金屬環形件之一側並設置於一支架上,該磁性轉動件依據該金屬環形件之轉動而磁感應連動;連桿穿設於該磁性轉動件,該磁性轉動件連動該連桿;以及發電裝置,設有一驅動桿,連接該連桿,該連桿連動該驅動桿,以帶動該驅動桿驅使該發電裝置產生一電能。本發明提供另一實施例,其步驟更包含量測該電池模組之電流;以及依據該電池模組之電流控制該電池模組之充電與放電。
本發明提供另一實施例,其中該金屬環形件為一金屬輪框、一金屬環形齒輪或一金屬環形貼片。
由上述可知,本發明為集能系統及可用於發電之軸動裝置,其提供動能或磁能轉換為電能,以用於集能,馬達回充集能系統,並進一步透過控制電路的分析而改善發電功率效能,且針對剎車回充提供較佳回充時機,並針對第一組電池充滿或第二組電池的電量低於門檻值時,切換為針對第二組電池進行充放電,促使發電機慣性飛輪效率轉動速度更順暢,更能加速動能轉換電能。藉此提供較佳轉換效率之集能系統。
10‧‧‧軸動裝置
12‧‧‧第一驅動組
122‧‧‧第一槓桿件
122a‧‧‧第一連桿
122b‧‧‧第一支撐桿
124‧‧‧第一圓柱凸輪
124a‧‧‧第一凸輪連桿
126‧‧‧第一墊片
128‧‧‧第一固定帶
14‧‧‧第二驅動組
142‧‧‧第二槓桿件
142a‧‧‧第二連桿
142b‧‧‧第二支撐桿
144‧‧‧第二圓柱凸輪
144a‧‧‧第二凸輪連桿
146‧‧‧第二墊片
148‧‧‧第二固定帶
16‧‧‧轉軸件
162‧‧‧第一軸動件
18‧‧‧第一關節固定件
182‧‧‧第一固定片
182a‧‧‧第一樞軸
184‧‧‧第一固定套
20‧‧‧第二關節固定件
202‧‧‧第二固定片
202a‧‧‧第二樞軸
204‧‧‧第二固定套
22‧‧‧驅動桿
222‧‧‧第二軸動件
30‧‧‧集能系統
32‧‧‧第一驅動組
322‧‧‧第一槓桿件
322a‧‧‧第一連桿
322b‧‧‧第一支撐桿
324‧‧‧第一圓柱凸輪
326‧‧‧第一墊片
328‧‧‧第一固定帶
34‧‧‧第二驅動組
342‧‧‧第二槓桿件
342a‧‧‧第二連桿
342b‧‧‧第二支撐桿
344‧‧‧第二圓柱凸輪
346‧‧‧第二墊片
348‧‧‧第二固定帶
36‧‧‧轉軸件
362‧‧‧第二轉動件
38‧‧‧第一關節固定件
382‧‧‧第一固定片
382a‧‧‧第一樞軸
384‧‧‧第一固定套
40‧‧‧第二關節固定件
402‧‧‧第二固定片
402a‧‧‧第二樞軸
404‧‧‧第二固定套
44‧‧‧軟軸
442‧‧‧第一轉動件
46‧‧‧發電機
462‧‧‧驅動桿
48‧‧‧馬達
482‧‧‧霍爾感測器
50‧‧‧控制電路
52‧‧‧處理器
54‧‧‧第一啟動檢波控制器
56‧‧‧第二啟動檢波控制器
58‧‧‧整流器
60‧‧‧穩壓控制器
62‧‧‧電源管理控制器
64‧‧‧第二穩壓控制器
66‧‧‧相位波控制器
68‧‧‧相位波產生器
70‧‧‧相位波控制器
72‧‧‧充放電單元
74‧‧‧切換電路
76‧‧‧第一電池組
78‧‧‧第二電池組
80‧‧‧磁性轉動件
812‧‧‧第二磁性轉動件
814‧‧‧接觸式轉動件
82‧‧‧金屬輪框
84‧‧‧頭燈
86‧‧‧尾燈
Bike‧‧‧自行車
Ctrl‧‧‧控制訊號
Curve‧‧‧輸出動力曲線相位電壓
Line1‧‧‧第一導線
Line2‧‧‧第二導線
OP‧‧‧行動電源
第一A圖:其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於站立狀態之結構示意圖;第一B圖:其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於抬腿狀態之結構示意圖;第一C圖:其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後視圖;第一D圖:其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於第一驅動組與第二驅動組之示意圖;第一E圖:其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於第一驅動組與第二驅動組之示意圖;第二A圖:其係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於站立狀態之結構示意圖; 第二B圖:其係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於抬腿狀態之結構示意圖;第二C圖:其係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後視圖;第三圖:其係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集能系統示意圖;第四圖:其係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控制電路的系統示意圖;第五圖:其係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曲線圖;第六圖:其係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馬達回充電能系統示意圖第七圖:其係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以及第八圖:其係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發明之特徵及所達成之功效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謹佐以較佳之實施例及配合詳細之說明,說明如後:
在下文中,將藉由圖式來說明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來詳細描述本發明。然而本發明之概念可能以許多不同型式來體現,且不應解釋為限於本文中所闡述之例式性實施例。
本發明為了提供一較佳的集能系統,其可藉由機械結構運動,而產生動能,並藉由動能驅動發電裝置,產生電能,因而達成集能效果,兼且,透過運算與分析,使機械結構運動可提供較佳的動能輸出,以提供增加發電的功率效能。
首先,請參閱第一A圖至第一C圖,其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於站立狀態與抬腿狀態之結構示意圖,以及後視圖。如第一A圖所示,本發明之軸動裝置10,其包含至少一第一驅動組12、至少一第二驅動組14與一轉軸件16。第一驅動組12包含一第一槓桿件122與一第一圓柱凸輪124,該第二驅動組14包含一第二槓桿件142與一第二圓柱凸輪144。軸動裝置10進一步設有一第一關節固定件18與一第二關節固定件20。轉軸件16之一端為連接第一圓柱凸輪124,第一槓桿件122連動該第一圓柱凸輪124並連接一第一關節固定件18,該第一關節固定件18驅使該第一圓柱凸輪124轉動,也就是 第一關節固定件18在連動第一槓桿件122而壓動第一圓柱凸輪124時,第一圓柱凸輪124將會依據其內螺紋而轉動,藉此帶動轉軸件16轉動。
再者,轉軸件16之另一端連接第二圓柱凸輪144,第二槓桿件142連動該第二圓柱凸輪144並連接第二關節固定件20,該第二關節固定件20驅使該第二圓柱凸輪144轉動,也就是第二關節固定件20在連動第二槓桿件142而壓動第二圓柱凸輪144時,第二圓柱凸輪144將會依據其內螺紋而轉動,藉此帶動轉軸件16轉動。其中,如第一A圖與第一B圖所示,並請一併參閱第一D圖至第一E圖,轉軸件16之中段設置一第一軸動件162,相對於驅動桿22設置一對應之第二軸動件222,本實施例中,透過複數個第一驅動組12與複數個第二驅動組14帶動複數個轉軸件16轉動,因而透過複數個第一軸動件162帶動第二軸動件222轉動,因而讓驅動桿22相對轉動。驅動桿22可外接於其他受動能驅動的裝置,因而被驅動桿22所驅動,例如:發電機、裁切刀具或風扇。
另外,如第一C圖所示,並請一併參閱第一D圖至第一E圖,軸動裝置10可分別設置於兩大腿上,透過行走的腿部擺動,因而讓兩大腿上的軸動裝置10交互運動。軸動裝置10適用於可拆離的隨身配戴在使用者腿部,以透過關節擺動而驅動第一驅動組12與第二驅動組14,除此之外,更可配戴於上臂,透過關節擺動而驅動第一驅動組12與第二驅動組14,再者,更可應用於其他肢體關節,透過關節擺動而驅動第一驅動組12與第二驅動組14。此外,第一驅動組12更設有一第一墊片126與一第一固定帶128,第二驅動組14更設有一第二墊片146與一第二固定帶148,第一固定帶128與第二固定帶148為黏扣帶、彈性束帶或繩索,以分別將第一墊片126與第二墊片146分別固定於大腿與小腿上。另外,第一關節固定件18包含一第一固定片182與一第一固定套184,第二關節固定件20包含一第二固定片202與一第二固定套204,其中如第一C圖所示,第一固定套184分別套設於腰部二側,因此是一第一固定套184分別於兩側連接一第一固定片182,而兩小腿分別設置一第二固定片202並由第二固定套204分別固定於兩小腿上,且第一固定片182與第 一槓桿件122之第一連桿122a之間設有一第一樞軸182a,其提供側向連動,以順應肢體與腰部的外形,同理第二固定片202與第二槓桿件142之第二連桿142a之間亦是設有一第二樞軸202a,以順應小腿外形,而側向樞轉。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桿122a係藉由第一支撐桿122b連接第一圓柱凸輪124之第一凸輪連桿124a,除此之外,第一連桿122a直接連接第一圓柱凸輪124之第一凸輪連桿124a,同理,第二連桿142a係藉由第二支撐桿142b連接第二圓柱凸輪144之第二凸輪連桿144a,除此之外,第二連桿122a直接連接第二圓柱凸輪144之第二凸輪連桿144a。
請參閱第二A圖至第二C圖,其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於站立狀態與抬腿狀態之結構示意圖,以及後視圖。第一A圖至第一C圖與第二A圖至第二C圖之間的差異在於第一A圖至第一C圖為第一驅動組12與第二驅動組14驅使驅動桿22轉動而驅使轉軸件16轉動,第二A圖至第二C圖為第一驅動組32與第二驅動組34驅使轉軸件36轉動而驅使軟軸44轉動,進而帶動發電機46之驅動桿462,以讓發電機46發電。且集能系統30更設有一控制電路50,用以控制發電機46。
同理,轉軸件36之二端分別穿設第一驅動組32之第一圓柱凸輪324與第二驅動組34之第二圓柱凸輪344,並藉由轉軸件36之外螺紋以及第一圓柱凸輪324與第二圓柱凸輪344之內螺紋相配合,而讓第一圓柱凸輪324與第二圓柱凸輪344滑設於轉軸件36之二端,此外,第一圓柱凸輪324與第二圓柱凸輪344經第一槓桿件322與第二槓桿件342壓動後,復位時,第一圓柱凸輪324與第二圓柱凸輪344的移動不會影響轉軸件36的轉動,也就是第一圓柱凸輪324與第二圓柱凸輪344在復位狀態不會驅動轉軸件36轉動,而不會影響轉軸件36的轉動速度。軟軸44一端設有第一轉動件442,軟軸44本身為一軟性傳動軸,其另一端連接至驅動軸462,轉軸件36上設有第二轉動件362,本實施例中,第一轉動件442是小磁環,第二轉動件362為大磁環,也就是第二轉動件362之尺寸大於第一轉動件442之尺寸,因此第二轉動件 362相對於第一轉動件442具有增加轉速效果,透過磁感應而相對轉動,除此之外,更可如前一實施例為齒輪,相互嚙合,因而相互帶動,增加轉速效果。
如第二C圖所示,第一固定套384分別套設於腰部二側,因此是一第一固定套384分別於兩側連接一第一固定片382,而兩小腿分別設置一第二固定片402並由第二固定套404分別固定於兩小腿上,且第一固定片382與第一連桿322a之間設有一第一樞軸382a,其提供側向連動,以順應肢體與腰部的外形,同理第二固定片402與第二連桿342a之間亦是設有一第二樞軸402a,以順應小腿外形,而側向樞轉。使用本發明所述之第一驅動組32與第二驅動組34施展任何肢體動作並不會影響正常肢體活動。
如第三圖所示,其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流程圖º
本發明之具節能分析管理之集能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步驟S10:使用控制電路啟動發電裝置;步驟S12:使用第一驅動組與第二驅動組驅動轉軸件,以產生輸出動能至該發電裝置;以及步驟S14控制電路依據發電裝置所輸出之電能判斷輸出動能是否小於一門檻值;步驟S16該控制電路施加啟動電壓至該發電裝置;以及步驟S18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發電裝置降低轉動速率。
於步驟S10中,使用者配戴著集能系統30,並將控制電路50開啟,因而啟動控制電路50之啟動檢波功能,並開始啟動發電裝置46。於步驟S12中,使用者在其肢體上穿戴著第一驅動組12與第二驅動組14,並將第一驅動組12與第二驅動組14分別透過第一關節固定件18與第二關節固定件20固定於不同關節,例如:髖關節、膝關節、肘關節、腕關節、踝關節、肩關節等其中二者,透過肢體的擺動以及第一關節固定件18與第二關節固定件20於不同關節為支點,而帶動第一驅動組12與第二驅動組14,進而驅動轉軸件36轉動,而產生一輸出動能至發電裝置46,藉此驅使發電裝置46發電並儲能。於步驟S14中,控制電路50於測得發電裝置46產生電能,並依據該發電裝置 46所輸出之電能判斷該輸出動能是否小於一門檻值,例如:5伏特1安培之電能,當該發電裝置46所輸出之電能小於門檻值時,控制電路50輸出一曲線相位電壓至發電裝置46,以驅使發電裝置46增加轉動速率,當該發電裝置所輸出之電能大於門檻值時,控制電路50控制發電裝置46降低曲線相位電壓。
如第四圖所示,控制電路50包含一處理器52、一第一啟動檢波控制器54、一第二啟動檢波控制器56、一整流器58、一第一穩壓控制器60、一電源管理控制器62、一第二穩壓控制器64、一相位波控制器66、一相位波產生器68與一相位波控制器70。處理器52連接第一啟動檢波控制器54、第二啟動檢波控制器56、相位波產生器68與第二穩壓控制器64,整流器58連接發電機46、第一啟動檢波控制器54與第一穩壓控制器60,電源管理控制器62連接第一穩壓控制器60、第一啟動檢波控制器54與第二穩壓控制器64,相位波控制器68連接第二啟動檢波控制器56與第二穩壓控制器64,相位波控制器70連接發電機46、第一啟動檢波控制器54與相位波產生器68,第二啟動檢波控制器56與相位波產生器68連接至馬達48。
發電機46透過整流器58、第一穩壓控制器60、電源管理控制器62與第二穩壓控制器64提供穩定電源輸出,也就是發電機46透過控制電路50提供穩定電源輸出至電源儲存設備。
如第五圖所示,本發明之集能系統30透過腿部之擺動角度於0度至180度的來回擺動變化,因而驅使第一槓桿件322與第二槓桿件342產生槓桿角度的變化,進一步驅動第一驅動組32與第二驅動組34之第一圓柱凸輪324與第二圓柱凸輪344,藉此驅動轉軸件36轉動而相對應透過第一轉動件442與第二轉動件362的相對轉動,進而帶動軟軸44,藉此連動驅動桿462轉動,以驅使發電機46發電,並同時透過控制電路50控制驅動桿462轉速而驅使軟軸44進一步增加轉速,因而第一轉動件442與第二轉動件362的相對轉速亦是增加,進一步讓軟軸44至發電機46的動能增加,而讓發電功率效能增加。
請參閱第六圖,其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系統示意圖。如圖所示,控制電路50為連接至馬達48上,有複數個霍爾感測器(Hall sensor)482,透過霍爾感測器484感測馬達48的動力輸出情況,由於磁感應強度會與馬達48的輸出動力成正比,因此透過霍爾感測器482感測磁感應強度,即可獲得馬達48的動力輸出情況。因而讓控制電路50依據馬達48的感測結果進行分析與運算,獲得馬達48的一輸出動力曲線相位電壓Curve,並藉由該輸出動力曲線相位電壓Curve產生對應之一控制訊號Ctrl至充放電單元72,以在較佳之回充的時間點,例如:剎車回充,因而讓充放電單元72經過切換電路74對第一電池組76或第二電池組78充電,或者是由控制電路50控制充放電單元72經切換電路74對第一電池組76或第二電池組78放電。
其中,當第二電池組78之電能低於一門檻值或該第一電池組76充滿時,該控制電路50控制該充放電單元72經切換電路74切換至對該第二電池組78進行充電或放電,反之,該控制電路50控制該充放電單元72經切換電路74切換至對該第一電池組76進行充電或放電。因此藉由切換電路74用以交換該第一電池組76與該第二電池組78的電池充放電,達到電池充放電之程序與延長電池壽命。
請參閱第七圖,其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之控制電路50與發電機46結合,發電機46經驅動軸462連接一磁性轉動件80,磁性轉動件80為接近一自行車Bike之一金屬輪框82,控制電路50經第一導線Line1連接至一行動電源OP,且控制電路50經第二導線Line2連接至尾燈84。本實施例中,磁性轉動件80為一磁環結構,磁性轉動件80位於金屬輪框82之一側並設置於控制電路50與發電機46結合而成之支架上,同時控制電路50之外側更設有一頭燈84,該磁性轉動件80依據金屬輪框82之轉動而磁感應連動,因而連動驅動桿462,以驅動發電機46發電,而產生電能,以供電至頭燈84,並經第一導線Line1供電至行動電源OP以及經第二導線Line2供電至尾燈86,此外,本發明更可進一步設置開關於手把上,電性連接至控制電路50,用以控制頭燈84與尾燈86的供電。其中, 磁性轉動件80更可進一步用以感應其他金屬環形結構而連動,例如:金屬環形齒輪,也就是自行車上的鏈條齒輪,藉此讓磁性轉動件80感應而連動。
如第八圖所示,在磁性轉動件80之一側更設有一第二磁性轉動件812與一接觸式轉動件814,第二磁性轉動件814設置於該第一磁性轉動件80之一側;接觸式轉動件814設置於該第二磁性轉動件812之上,該接觸式轉動件814連動該第二磁性轉動件812,該第二磁性轉動件812使該第一磁性轉動件80磁感應連動,其中接觸式轉動件814為用以接觸輪胎或輪框,而帶動第二磁性轉動件812,因而使該第一磁性轉動件80磁感應連動。
藉由以上的實施例,民眾於戶外運動之餘,更可透過動能轉為電能的情況下進行充電,因而可持續使用行動電源或電子產品,不需煩惱戶外無充電場所的情況。
綜上所述,本發明為一種集能系統及可用於發電之軸動裝置,本發明為藉由機械結構產生動能而驅動發電機的驅動桿之樞轉,而驅動發電機產生電能,藉此可讓民眾於戶外運動之餘,更可藉此提供動能轉換為電能,以持續使用行動電源或電子產品。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舉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於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本發明係實為依據有新穎性、進步性及可供產業利用者,應符合我國專利法所規定之專利申請要件無疑,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申請,祈鈞局早日賜准專利,至感為禱。

Claims (9)

  1. 一種軸動裝置,其包含:一第一驅動組,具有一第一圓柱凸輪與一第一槓桿件,該第一槓桿件連動該第一圓柱凸輪;一第一關節固定件,連接該第一槓桿件並驅使該第一圓柱凸輪轉動;一第二驅動組,具有一第二圓柱凸輪與一第二槓桿件,該第二槓桿件連動該第一圓柱凸輪;一第二關節固定件,連接該第二槓桿件並驅使該第二圓柱凸輪轉動;以及一轉軸件,連接該第一圓柱凸輪與該第二圓柱凸輪;其中,該第一關節固定件與該第二關節固定件適用於固定於不同關節。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軸動裝置,更包含:一發電裝置,經一驅動桿連接該轉軸件,該轉軸件連動該驅動桿,以驅使該發電裝置發電。
  3. 一種用於發電之集能系統,其包含:一發電裝置;至少一軟軸,一端連接至該發電裝置之一驅動軸;一第一轉動件,連接於該至少一軟軸之另一端;至少一第二轉動件,對應設置於該第一轉動件之一側,並對應該第一轉動件而轉動;至少一轉軸件,穿設該第二轉動件;至少一第一驅動組,連接該轉軸件之一端;一第一關節固定件,連接該第一驅動組之一側;至少一第二驅動組,連接該轉軸件之另一端;以及一第二關節固定件,連接該第二驅動組之一側;其中,該第一關節固定件與該第二關節固定件驅動該第一驅動組與該第二驅動組,驅使該轉軸件轉動該第二轉動件並對應連動該第一轉動件,以經由該軟軸連動該驅動軸並驅使該發電裝置發電,該第一驅動組具有一第一圓柱凸輪與一第一槓桿件,該第一槓桿件連動該第一圓柱凸輪並連接該第一關節固定件,該第一關節固定件驅使該第一圓柱凸輪轉動;該第二驅動組具有一第二圓柱凸輪與一第二槓桿件,該第二槓桿件連動該第一圓柱凸輪並連接該第二關節固定件,該第二關節固定件驅使該第二圓柱凸輪轉動,該第一關節固定件與該第二關節固定件固定於不同關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集能系統,更包含:一控制電路,設置於該發電裝置之一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集能系統,其中該第一轉動件與該第二轉動件為磁環或齒輪,該第一轉動件與該第二轉動件具不同尺寸。
  6. 一種用於節能分析管理之集能方法,係使用如請求項3所述之集能系統,該集能方法包含:使用一控制電路啟動該發電裝置;使用該至少一第一驅動組與該至少一第二驅動組驅動該轉軸件,以產生一輸出動能至該發電裝置;以及該控制電路依據該發電裝置所輸出之電能判斷該輸出動能小於一門檻值,該控制電路施加一啟動電壓至該發電裝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集能方法,其中該控制電路進一步依據該電能之曲線相位電壓控制該發電裝置轉動而產生該電能。
  8. 一種用於節能分析管理之集能方法,係使用如請求項3所述之集能系統,該集能方法包含:使用一控制電路啟動該發電裝置;使用該至少一第一驅動組與該至少一第二驅動組驅動該轉軸件,以產生一輸出動能至該發電裝置;以及該控制電路依據該發電裝置所輸出之電能判斷該輸出動能大於一門檻值,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發電裝置降低轉動速率。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集能方法,其中該控制電路進一步依據該電能之曲線相位電壓控制該發電裝置轉動而產生該電能。
TW107127702A 2017-08-08 2018-08-08 集能系統及其方法與可用於發電之軸動裝置 TWI6582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6669 2017-08-08
??106126669 2017-08-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0635A TW201910635A (zh) 2019-03-16
TWI658206B true TWI658206B (zh) 2019-05-01

Family

ID=66590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7702A TWI658206B (zh) 2017-08-08 2018-08-08 集能系統及其方法與可用於發電之軸動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582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9347B (zh) * 2019-09-26 2024-04-26 邓德辉 行走发电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19489B (en) * 2001-01-26 2003-02-01 Honda Motor Co Ltd Drive unit for a prosthetic limb
JP2004343991A (ja) * 2003-04-21 2004-12-02 Kozo Oshio 運動量変換バンド
TW201207234A (en) * 2010-08-10 2012-02-16 Ming-Yih Lee Electric power generated by the swing of the user limbs and its energy storage device
US8235869B2 (en) * 2004-08-11 2012-08-07 Omnitek Partners Llc Device for generating power from a locomotion energy associated with leg muscles acting across a join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19489B (en) * 2001-01-26 2003-02-01 Honda Motor Co Ltd Drive unit for a prosthetic limb
JP2004343991A (ja) * 2003-04-21 2004-12-02 Kozo Oshio 運動量変換バンド
US8235869B2 (en) * 2004-08-11 2012-08-07 Omnitek Partners Llc Device for generating power from a locomotion energy associated with leg muscles acting across a joint
TW201207234A (en) * 2010-08-10 2012-02-16 Ming-Yih Lee Electric power generated by the swing of the user limbs and its energy storag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0635A (zh) 2019-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Development of a biomechanical energy harvester
CN106491319B (zh) 一种可穿戴型膝关节助力机器人
Riemer et al. Biomechanical energy harvesting from human motion: theory, state of the art, design guidelin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CA2815629C (en) Portable hand rehabilitation device
Wu et al. Generating electricity during locomotion modes dominated by negative work via a knee energy-harvesting exoskeleton
CA2855148C (en) Biomechanical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JP6791715B2 (ja) ジョイン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これを含む運動補助装置
US9362803B2 (en) Human powered generator
Ren et al. Harvesting the negative work of an active exoskeleton robot to extend its operating duration
CN108927790A (zh) 助力手套
TWI658206B (zh) 集能系統及其方法與可用於發電之軸動裝置
WO2019016809A1 (en)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HAND STRENGTH
Cervera et al. Biomechanical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 with optimal cost-of-harvesting tracking algorithm
Xie et al. Design of a soft bionic elbow exoskeleton based on shape memory alloy spring actuators
CN111700776A (zh) 基于蜗轮蜗杆减速电机及储能弹簧混合驱动的辅助行走器
Purwadi et al. Development of biomechanical energy harvesting device using heel strike
US20110144547A1 (en) Power apparatus, power system, and power control method
Guercini et al. An over-actuated bionic knee prosthesis: modeling, design and 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Wu et al. Novel Lightweight Lower Limb Exoskeleton Design for Single-Motor Sequential Assistance of Knee & Ankle Joints in Real World
RU179188U1 (ru) Экзоскелет локтевого сустава
CN211491519U (zh) 主动式膝关节助力机器人
JPWO2020110472A1 (ja) 電気機械装置
Li et al. Lower-limb driven energy harvesting backpack: Design, performance and energetics
Janith et al. Energy Optimization and Human Bio-Mechanical Performance Analysis Using Novel All Four Limbs Based Energy Harvester
CN106351810B (zh) 肢体运动发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