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569193B - 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69193B
TWI569193B TW103130776A TW103130776A TWI569193B TW I569193 B TWI569193 B TW I569193B TW 103130776 A TW103130776 A TW 103130776A TW 103130776 A TW103130776 A TW 103130776A TW I569193 B TWI569193 B TW I56919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s
touch
sub
electrode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0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3642A (zh
Inventor
張志嘉
陳信安
林偉義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to TW1031307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69193B/zh
Priority to CN201410558312.4A priority patent/CN104881161B/zh
Priority to US14/526,551 priority patent/US9372509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533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3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9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9193B/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
本揭露內容提出一種可摺疊的觸控面板。
在一般軟性觸控面板的應用下,觸控面板有可能因為長時間的彎曲或摺疊,而導致觸控面板中配置於摺疊部份的電極結構受到破壞,造成觸控面板整體感測到的電阻值增加。並且,若觸控面板的電極結構的電阻值上升達到一定數值的情況下,更嚴重的會導致觸控訊號無法順利傳遞與接收,而造成觸控面板的功能失效。因此,如何使軟性觸控面板在多次彎曲或摺疊的使用下,提高其耐用度以及穩定性,實為亟待解決的課題之一。
本揭露提供一種可摺疊的觸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多條第一電極、多條第二電極、多條第三電極以及多條第四電極。基板包括一第一觸控區、一第二觸控區以及一第一觸控摺疊區,第一觸控摺疊區設置於第一觸控區與第二觸控區之間。多條第一電極以及多條第二電極配置於基板上的第一觸控區,第一電極以及第二電極彼此相交,且第一電極由第一觸控區延伸至第一觸控摺疊區。多條第三電極以及多條第四電極配置於基板上 的第二觸控區,第三電極以及第四電極彼此相交,且第三電極由第二觸控區延伸至第一觸控摺疊區。第一電極與第三電極彼此無相交,且觸控面板的任一邊長、與第一觸控摺疊區與第二觸控區之間的距離的比值為介於9.5至95之間。
為讓本揭露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A、D‧‧‧距離
G‧‧‧間距
I-I’‧‧‧剖線
10a、10b、10c、10d、10e、10f、10g、10h、10i、10j、10k‧‧‧觸控面板
20a、20b、20c、20d、20e、20f、20g、20h、20i‧‧‧觸控顯示裝置
30a、30b、30c、30d、30e、30f、30g、30h、30i、30j、30k、30l‧‧‧雙面觸控顯示裝置
100‧‧‧基板
110、110’‧‧‧第一觸控區
111‧‧‧第一電極
111a‧‧‧第一子電極
111b‧‧‧第二子電極
112‧‧‧第二電極
113、123‧‧‧絕緣襯墊
120、120’‧‧‧第二觸控區
121‧‧‧第三電極
121a‧‧‧第三子電極
121b‧‧‧第四子電極
122‧‧‧第四電極
130、130’‧‧‧第一觸控摺疊區
131‧‧‧第一補償電極
131a‧‧‧第一補償子電極
131b‧‧‧第二補償子電極
132‧‧‧第二補償電極
132a‧‧‧第三補償子電極
132b‧‧‧第四補償子電極
133‧‧‧電性連結區
134‧‧‧非電性連結區
140‧‧‧第三觸控區
141‧‧‧第五電極
142‧‧‧第六電極
150‧‧‧第二觸控摺疊區
160‧‧‧第四觸控區
161‧‧‧第七電極
162‧‧‧第八電極
170‧‧‧第三觸控摺疊區
200‧‧‧顯示面板
210‧‧‧第一顯示面板
220‧‧‧第二顯示面板
300‧‧‧絕緣單元
310‧‧‧第一絕緣單元
320‧‧‧第二絕緣單元
330‧‧‧第三絕緣單元
340‧‧‧第四絕緣單元
圖1A為本揭露之觸控面板未摺疊示意圖。
圖1B為本揭露之觸控面板摺疊示意圖。
圖1C為本揭露之觸控面板摺疊剖視圖。
圖2A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2B是圖2A之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
圖2C是圖2A之觸控面板沿剖線I-I’之剖視圖。
圖3A為本揭露另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3B是圖3A之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
圖3C是圖3A之觸控面板沿剖線I-I’之剖視圖。
圖4A為本揭露又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4B是圖4A之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
圖4C是圖4A之觸控面板沿剖線I-I’之剖視圖。
圖5A為本揭露再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5B是圖5A之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
圖5C是圖5A之觸控面板沿剖線I-I’之剖視圖。
圖6A為本揭露另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6B是圖6A之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
圖6C是圖6A之觸控面板沿剖線I-I’之剖視圖。
圖7A為本揭露又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7B是圖7A之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
圖7C是圖7A之觸控面板沿剖線I-I’之剖視圖。
圖8A為本揭露再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8B是圖8A之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
圖8C是圖8A之觸控面板沿剖線I-I’之剖視圖。
圖9至圖12為本揭露之觸控面板的觸控區配置示意圖。
圖13A至圖13D為本揭露之觸控面板的觸控摺疊區配置示意圖。
圖14A至圖14I為本揭露之觸控顯示裝置之可能剖視圖。
圖15A至圖15L為本揭露之雙面觸控顯示裝置之可能剖視圖。
圖1A為本揭露之觸控面板未摺疊示意圖、圖1B為本揭露之觸控面板摺疊示意圖,圖1C為本揭露之觸控面板摺疊剖視圖。一般而言,在使用觸控面板10a時,觸控面板10a可依圖1A所示以未摺疊的情況使用,其中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位於第一觸控區110與第二觸控區120之間;另一方面,在使用觸控面板10a時,觸控面板10a亦可依圖1B所示以摺疊的 情況使用,其中第一觸控摺疊區130呈現摺疊的狀態;進一步而言,觸控面板10a更可摺疊至如圖1C所示。由此,本揭露之觸控面板10a,主要提出在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的各種電極設計,例如採用無橋接式的電極設計,所謂無橋接式的電極設計是指不同的電極彼此無相交,因此無需設置絕緣襯墊於不同的電極間作為電性絕緣,也就是說,同一條電極並無需於與絕緣襯墊交疊的部分以橋接的方式連接。據此可使觸控面板10a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的電極在長時間的彎曲或摺疊的使用下,其電極結構可能較不易遭受破壞;其中,無橋接式的電極設計可利用第一觸控摺疊區130兩側的第一觸控區110與第二觸控區120中的電極延伸配置而成,例如第一觸控區110與第二觸控區120彼此電極為交錯方式設計,由此可加強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的觸控感測效果;再者,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的電極可採用延展性較高之導電材料製作,如此一來,可使觸控面板10a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的電極可在長時間的彎曲或摺疊的使用下,其中電極結構可能較不易遭受破壞。以下,將以各種實施例具體舉例說明。
圖2A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圖2B是圖2A之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圖2C是圖2A之觸控面板沿剖線I-I’之剖視圖。請參考圖2A、圖2B以及圖2C,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a包括一基板100、多條第一電極111、多條第二電極112、多條第三電極121以及多條第四電極122。
詳細來說,基板100包括一第一觸控區110、一第二觸控區120以及一第一觸控摺疊區130,第一觸控摺疊區130設置於第一觸控區110與第二觸控區120之間。多條第一電極111以及多條第二電極112配置於基板 100上的第一觸控區110,第一電極111以及第二電極112彼此相交。多條第三電極121以及多條第四電極122配置於基板100上的第二觸控區120,第三電極121以及第四電極122彼此相交。其中,第一觸控區110與第二觸控區120之間的距離D為介於3.14公厘至47.1公厘之間,且觸控面板10a的其中一邊長介於40公厘至300公厘之間,另一邊長介於30公厘至225公厘之間。據此,觸控面板10a的任一邊長、與第一觸控區110與第二觸控區120之間的距離D的比值為介於9.5至95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a中的第一電極111更由第一觸控區110延伸至第一觸控摺疊區130,第三電極121更由第二觸控區120延伸至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且第一電極111與第三電極121彼此無相交;例如,第一電極111與第三電極12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彼此交錯設置。藉由第一電極111與第三電極12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彼此交錯的設置,可改變第一電極111與第三電極121的互容之電容值,進而使第一電極111以及第三電極121可具有良好的電容匹配效果,以達到良好的觸控感測之目的。
在此需說明的是,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也可包括至少一非觸控區。換句話說,第一電極111以及第三電極121可依觸控區域的使用需求,選擇性的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作局部的電極配置。以下為方便描述,以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皆為觸控區的配置圖式說明,但並不用以限定本揭露。
進一步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a的各第一電極11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至少一第一子電極111a,各第一子電極111a由 第一電極111往相鄰之第三電極121方向延伸。並且,各第三電極12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至少一第三子電極121a,第三子電極121a由第三電極121往相鄰之第一電極111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子電極111a與第三子電極121a彼此無相交;例如,第一子電極111a與第三子電極121a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彼此交錯設置。藉由第一子電極111a與第三子電極121a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彼此交錯的設置,可改變第一電極111與第三電極121的互容之電容值,進而使第一電極111與第三電極121可具有良好的電容匹配效果,以達到良好的觸控感測之目的。
除此之外,上述之彼此相交的第一電極111與第二電極112之間、以及彼此相交的第三電極121以及第四電極122之間更包含有一絕緣襯墊113、123,絕緣襯墊113、123可作為第一電極111與第二電極112之間的電性絕緣之用途,以及第三電極121以及第四電極122之間的電性絕緣之用途,後續將省略不再贅述。
需說明的是,如圖2A、圖2B以及圖2C中所示的所有電極之形狀以及數量僅為說明用途,並不用以限定本揭露;電極可以為條狀電極的串列或為菱形狀電極的串列,且子電極的形狀可以為條狀、三邊形或者是其他任意的多邊形。再者,如圖2A、圖2B以及圖2C中所示的第一觸控區110與第二觸控區120的大小以及形狀僅為說明用途,並不用以限定本揭露;第一觸控區110與第二觸控區120的大小可以為相同或不同,且第一觸控區110與第二觸控區120的形狀可以為矩形、三邊形或者是其他任意的多邊形。以下為方便描述,將以所有電極以及所有子電極皆為條狀、觸控區的形狀皆為矩形之示意圖來舉例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設置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的電極,可選自由金屬網格(mesh)層、奈米導電材料層、透明導電氧化(TCO)層、高分子導電層及其組合所組成之族群。例如:奈米導電材料層可包括奈米碳管(CNT)以及奈米銀線(Agnws),透明導電氧化層可包括氧化銦錫(ITO)、摻鋁氧化鋅(AZO)、氧化鋅(ZnO)、摻鎵氧化鋅(GZO)、氧化銦(ln2O3)、氧化銦鋅(IZO)、二氧化鈦(TiO2)、摻氟氧化錫(FTO)、二氧化錫(SnO2)、氧化鎘(CdO),高分子導電層可包括聚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如此一來,無論使用單層材料或複數層材料作為電極,因所使用的材料皆具有良好延展性之特性,由此可有助於觸控面板在多次的彎曲或摺疊使用下,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的電極結構可較不易受到破壞,進而使其具有較佳的耐用度;並且,當使用複數層材料作為電極時,還可有效降低電極的阻抗,以達到良好的觸控感測之效果。
基於上述,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a中,彼此相交的第一電極111與第二電極112是分別配置在基板100上的第一觸控區110,彼此相交的第三電極121與第四電極122是配置在基板100上的第二觸控區120,換句話說,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並無彼此相交的電極結構;由此,觸控面板10a即使在多次的彎曲或摺疊使用下,電極結構可較不易受破壞,進而使其具有較佳的耐用度。另一方面,第一電極111與第三電極121更分別由第一觸控區110以及第二觸控區120延伸至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並且在第一觸控摺疊區130彼此交錯設置;據此,觸控面板10a在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即使無彼此相交的第一電極111與第二電極112、以及彼此相交的第三電極121與第四電極122的配置,仍可具有良好的觸控感測之效果。更進一 步來說,觸控面板10a的各第一電極11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至少一第一子電極111a,各第三電極12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至少一第三子電極121a,且第一子電極111a與第三子電極121a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彼此交錯設置;由此可使觸控面板10a更具有良好的觸控感測之效果,進而提高其觸控感測之穩定性。
圖3A為本揭露另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圖3B是圖3A之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圖3C是圖3A之觸控面板沿剖線I-I’之剖視圖。請參考圖3A、圖3B以及圖3C,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b與觸控面板10a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而觸控面板10b與觸控面板10a的主要差別在於,觸控面板10b更包括一第一補償電極131。第一補償電極131配置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且介於第一電極111與第三電極121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b中的第一補償電極131更包含多條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一部分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由第一補償電極131往第一觸控區110方向延伸,且介於相鄰的第一電極111之間;另一部分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由第一補償電極131往第二觸控區120方向延伸,且介於相鄰的第三電極121之間。換句話說,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分別與第一電極111以及第三電極121彼此交錯配置。藉由第一電極111、第三電極121以及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彼此交錯的設置,可改變第一電極111、第三電極121以及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的互容之電容值,進而使第一電極111、第三電極121以及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可具有良好的電容匹配效果,以達到良好的觸控感測之目的。
進一步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b的各第一電極11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至少一第一子電極111a,一部份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介於第一子電極111a與第一電極111之間。並且,各第三電極12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至少一第三子電極121a,另一部份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介於第三子電極121a與第三電極121之間。換句話說,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分別與第一電極111以及第一子電極111a彼此交錯配置,或與第三電極121以及第三子電極121a彼此交錯配置。藉由第一電極111、第一子電極111a、第三電極121、第三子電極121a以及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彼此交錯的設置,可更為使第一電極111、第三電極121以及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可具有良好的電容匹配效果,以達到良好的觸控感測之目的。
如此一來,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b中,彼此相交的第一電極111與第二電極112、以及彼此相交的第三電極121與第四電極122是分別配置在基板100上的第一觸控區110以及第二觸控區120,換句話說,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並無彼此相交的電極結構;由此,觸控面板10b即使在多次的彎曲或摺疊使用下,電極結構可較不易受破壞,進而使其具有較佳的耐用度。另一方面,第一補償電極131更包含多條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分別與第一電極111以及第三電極121彼此交錯配置;據此,觸控面板10b在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藉由第一電極111、第三電極121以及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彼此交錯的設置,可達到良好的觸控感測之效果。更進一步來說,觸控面板10b的各第一電極11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至少一第一子電極111a,各第三 電極12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至少一第三子電極121a,且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與第一電極111以及第一子電極111a彼此交錯配置,或與第三電極121以及第三子電極121a彼此交錯配置;由此可使觸控面板10b更具有良好的觸控感測之效果,進而提高其觸控感測之穩定性。
圖4A為本揭露又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圖4B是圖4A之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圖4C是圖4A之觸控面板沿剖線I-I’之剖視圖。請參考圖4A、圖4B以及圖4C,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c與觸控面板10b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而觸控面板10c與觸控面板10b的主要差別在於,觸控面板10c更包括多條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一部分的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由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往第一子電極111a與第一電極111之間方向延伸,且介於相鄰的第一電極111與第一子電極111a之間;另一部分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由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往第三子電極121a與第三電極121之間方向延伸,且介於相鄰的第三電極121與第三子電極121a之間。
進一步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c中的各第一電極11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多條第二子電極111b,一部分第二子電極111b由第一電極111往相鄰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方向延伸,另一部分第二子電極111b由第一子電極111a往相鄰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方向延伸;各第三電極12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多條第四子電極121b,一部分第四子電極121b由第二電極112往相鄰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方向延伸,另一部分第四子電極121b由第三子電極121a往相鄰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方向延伸;例如,各第二子電極111b與各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彼此 交錯設置,各第四子電極121b與各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彼此交錯設置。藉由各第二子電極111b、各第四子電極121b與各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彼此交錯的設置,可改變第一電極111、第三電極121以及第一補償電極131的互容之電容值,進而使第一電極111、第三電極121以及第一補償電極131可具有良好的電容匹配效果,以達到良好的觸控感測之目的。
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c中,彼此相交的第一電極111與第二電極112、以及彼此相交的第三電極121以及第四電極122是分別配置在基板100上的第一觸控區110以及第二觸控區120,換句話說,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並無彼此相交的電極結構;由此,觸控面板10c即使在多次的彎曲或摺疊使用下,電極結構可較不易受破壞,進而使其具有較佳的耐用度。更進一步來說,觸控面板10c更包括多條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各第一電極11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多條第二子電極111b,且各第三電極12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多條第四子電極121b;其中,各第二子電極111b與各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彼此交錯設置,各第四子電極121b與各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彼此交錯設置。如此一來,觸控面板10c在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藉由各第二子電極111b與各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之間、以及各第四子電極121b與各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之間彼此交錯的設置,可達到良好的觸控感測之效果,且提高其觸控感測之穩定性。
圖5A為本揭露再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圖5B是圖5A之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圖5C是圖5A之觸控面板沿剖線I-I’之剖視圖。請參考圖5A、圖5B以及圖5C,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d與觸控面板 10b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而觸控面板10d與觸控面板10b的主要差別在於,觸控面板10d更包括一第二補償電極132。第二補償電極132配置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且介於第一補償電極131與第三電極121之間。
第一補償電極131與第二補償電極132之間的距離A可介於0.01公厘至5公厘之間。藉由第一補償電極131與第二補償電極132間的距離A中無任何的電極設置,由此可使觸控面板10d在多次的彎曲或摺疊使用下,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的電極結構可能較不易破壞,進而使其具有較佳的耐用度。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d中的第一補償電極131更包含多條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由第一補償電極131往第一觸控區110方向延伸,且介於相鄰的第一電極111之間;第二補償電極132更包含多條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由第二補償電極132往第二觸控區120方向延伸,且介於相鄰的第三電極121之間。換句話說,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與第一電極111彼此交錯配置,各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與第三電極121彼此交錯配置。藉由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與第一電極111彼此交錯的設置、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與第三電極121彼此交錯的設置,可改變第一電極111、第三電極121、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以及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的互容之電容值,進而使第一電極111、第三電極121、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以及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可具有良好的電容匹配效果,以達到良好的觸控感測之目的。
進一步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d的各第一電極111於 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至少一第一子電極111a,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介於第一子電極111a與第一電極111之間。並且,各第三電極12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至少一第三子電極121a,各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介於第三子電極121a與第三電極121之間。換句話說,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分別與第一電極111以及第一子電極111a彼此交錯配置,各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分別與第三電極121以及第三子電極121a彼此交錯配置。藉由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分別與第一電極111以及第一子電極111a之間、各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分別與第三電極121以及第三子電極121a之間彼此交錯的設配置,可使第一電極111、第三電極121、第一補償電極131以及第二補償電極132具有良好的電容匹配效果,以達到良好的觸控感測之目的。
如此一來,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d中,彼此相交的第一電極111與第二電極112、以及彼此相交的第三電極121以及第四電極122是分別配置在基板100上的第一觸控區110以及第二觸控區120,換句話說,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並無彼此相交的電極結構;由此,觸控面板10d即使在多次的彎曲或摺疊使用下,電極結構可較不易受破壞,進而使其具有較佳的耐用度。並且,藉由第一補償電極131與第二補償電極132間的距離A中無任何的電極設置,由此可使觸控面板10d在多次的彎曲或摺疊使用下,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的電極結構可能較不易破壞,進而使其具有較佳的耐用度。另一方面,第一補償電極131更包含多條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第二補償電極132更包含多條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與第一電極111彼此交錯配置,各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與第三電極121彼此交錯配置;據此,觸控面板10d在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藉由各第一補 償子電極131a與第一電極111之間、各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與第三電極121之間彼此交錯的設置,可達到良好的觸控感測之效果。更進一步來說,觸控面板10d的各第一電極11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至少一第一子電極111a,各第三電極12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至少一第三子電極121a,且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分別與第一電極111以及第一子電極111a彼此交錯配置,各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分別與第三電極121以及第三子電極121a彼此交錯配置;由此可使觸控面板10d更具有良好的觸控感測之效果,進而提高其觸控感測之穩定性。
圖6A為本揭露另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圖6B是圖6A之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圖6C是圖6A之觸控面板沿剖線I-I’之剖視圖。請參考圖6A、圖6B以及圖6C,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e與觸控面板10d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而觸控面板10e與觸控面板10d的主要差別在於,觸控面板10e更包括多條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以及多條第四補償子電極132b,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由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往第一子電極111a與第一電極111方向延伸,且介於相鄰的第一子電極111a與第一電極111之間;第四補償子電極132b由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往第三子電極121a與第三電極121方向延伸,且介於相鄰的第三子電極121a與第三電極121之間。
進一步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e中的各第一電極11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多條第二子電極111b,一部分第二子電極111b由第一電極111往相鄰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方向延伸,另一部分第二子電極111b由第一子電極111a往相鄰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方向延伸;各 第三電極12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多條第四子電極121b,一部分第四子電極121b由第三電極121往相鄰的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方向延伸,另一部分第四子電極121b由第三子電極121a往相鄰的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方向延伸;例如,各第二子電極111b與各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彼此交錯設置,各第四子電極121b與各第四補償子電極132b彼此交錯設置,可改變第一電極111、第三電極121、第一補償電極131以及第二補償電極132的互容之電容值,進而使第一電極111、第三電極121、第一補償電極131以及第二補償電極132可具有良好的電容匹配效果,以達到良好的觸控感測之目的。
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e中,彼此相交的第一電極111與第二電極112、以及彼此相交的第三電極121以及第四電極122是分別配置在基板100上的第一觸控區110以及第二觸控區120,換句話說,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並無彼此相交的電極結構;由此,觸控面板10e即使在多次的彎曲或摺疊使用下,電極結構可較不易受破壞,進而使其具有較佳的耐用度。更進一步來說,觸控面板10e更包括多條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各第一電極11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多條第二子電極111b,且各第三電極12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多條第四子電極121b;其中,各第二子電極111b與各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彼此交錯設置,各第四子電極121b與各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彼此交錯設置。如此一來,觸控面板10e在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藉由各第二子電極111b與各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之間、以及各第四子電極121b與各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之間彼此交錯的設置,可達到良好的觸控感測之效果,且提高其觸控感測之穩定性。
圖7A為本揭露又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圖7B是圖7A之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圖7C是圖7A之觸控面板沿剖線I-I’之剖視圖。請參考圖7A、圖7B以及圖7C,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f與觸控面板10d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而觸控面板10f與觸控面板10d的主要差別在於,觸控面板10f為包括多條第一補償電極131以及多條第二補償電極132,第一補償電極131以及多條第二補償電極132配置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介於第一電極111與第三電極121之間,且各第一補償電極131彼此電性獨立,各第二補償電極132彼此電性獨立。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f中的各第一補償電極131更包至少一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由第一補償電極131往第一觸控區110方向延伸,且介於相鄰的第一電極111之間;各二補償電極132更包含至少一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由第二補償電極132往第二觸控區120方向延伸,且介於相鄰的第三電極121之間。換句話說,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與第一電極111彼此交錯配置,各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與第三電極121彼此交錯配置。藉由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與第一電極111彼此交錯的設置、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與第三電極121彼此交錯的設置,可改變第一電極111、第三電極121、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以及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的互容之電容值,進而使第一電極111、第三電極121、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以及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可具有良好的電容匹配效果,以達到良好的觸控感測之目的。
進一步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f的各第一電極111於 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至少一第一子電極111a,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介於第一子電極111a與第一電極111之間。並且,各第三電極12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至少一第三子電極121a,各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介於第三子電極121a與第三電極121之間。換句話說,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分別與第一電極111以及第一子電極111a彼此交錯配置,各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分別與第三電極121以及第三子電極121a彼此交錯配置。藉由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分別與第一電極111以及第一子電極111a之間、各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分別與第三電極121以及第三子電極121a之間彼此交錯的設配置,可使第一電極111、第三電極121、第一補償電極131以及第二補償電極132具有良好的電容匹配效果,以達到良好的觸控感測之目的。
如此一來,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f中,彼此相交的第一電極111與第二電極112、以及彼此相交的第三電極121以及第四電極122是分別配置在基板100上的第一觸控區110以及第二觸控區120,換句話說,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並無彼此相交的電極結構;由此,觸控面板10f即使在多次的彎曲或摺疊使用下,電極結構可較不易受破壞,進而使其具有較佳的耐用度。並且,藉由第一補償電極131與第二補償電極132間的距離A中無任何的電極設置,由此可使觸控面板10f在多次的彎曲或摺疊使用下,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的電極結構可能較不易破壞,進而使其具有較佳的耐用度。另一方面,第一補償電極131更包含至少一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第二補償電極132包含至少一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與第一電極111彼此交錯配置,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與第三電極121彼此交錯配置;據此,觸控面板10f在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藉由各第一補償子電 極131a與第一電極111之間、各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與第三電極121之間彼此交錯的設置,可達到良好的觸控感測之效果。更進一步來說,觸控面板10f的各第一電極11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至少一第一子電極111a,各第三電極12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至少一第三子電極121a,且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分別與第一電極111以及第一子電極111a彼此交錯配置,各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分別與第三電極121以及第三子電極121a彼此交錯配置;由此可使觸控面板10f更具有良好的觸控感測之效果,進而提高其觸控感測之穩定性。
圖8A為本揭露再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圖8B是圖8A之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圖8C是圖8A之觸控面板沿剖線I-I’之剖視圖。請參考圖8A、圖8B以及圖8C,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g與觸控面板10f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而觸控面板10g與觸控面板10f的主要差別在於,觸控面板10g更包括多條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以及多條第四補償子電極132b,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由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往第一子電極111a與第一電極111方向延伸,且介於相鄰的第一子電極111a與第一電極111之間;第四補償子電極132b由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往第三子電極121a與第三電極121方向延伸,且介於相鄰的第三子電極121a與第三電極121之間。
進一步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g中的各第一電極11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多條第二子電極111b,一部分第二子電極111b由第一電極111往相鄰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方向延伸,另一部分第二子電極111b由第一子電極111a往相鄰的第一補償子電極131a方向延伸;各 第三電極12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多條第四子電極121b,一部分第四子電極121b由第三電極121往相鄰的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方向延伸,另一部分第四子電極121b由第三子電極121a往相鄰的第三補償子電極132a方向延伸;例如,各第二子電極111b與各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彼此交錯設置,各第四子電極121b與各第四補償子電極132b彼此交錯設置,如此可改變第一電極111、第三電極121、第一補償電極131以及第二補償電極132的互容之電容值,進而使第一電極111、第三電極121、第一補償電極131以及第二補償電極132可具有良好的電容匹配效果,以達到良好的觸控感測之目的。
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g中,彼此相交的第一電極111與第二電極112、以及彼此相交的第三電極121以及第四電極122是分別配置在基板100上的第一觸控區110以及第二觸控區120,換句話說,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並無彼此相交的電極結構;由此,觸控面板10g即使在多次的彎曲或摺疊使用下,電極結構可較不易受破壞,進而使其具有較佳的耐用度。更進一步來說,觸控面板10g更包括多條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各第一電極11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多條第二子電極111b,且各第三電極121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更包含多條第四子電極121b;其中,各第二子電極111b與各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彼此交錯設置,各第四子電極121b與各第四補償子電極132b彼此交錯設置。如此一來,觸控面板10g在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中藉由各第二子電極111b與各第二補償子電極131b之間、以及各第四子電極121b與各第四補償子電極132b之間彼此交錯的設置,可達到良好的觸控感測之效果,且提高其觸控感測之穩定性。
圖9至圖12為本揭露之觸控面板的觸控區配置示意圖。請先參考圖9,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h與前述之觸控面板10a至10g其中任一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在此為方便描述,將以觸控面板10a的電極配置方式配合圖式說明,但並不用以限制本揭露。而觸控面板10h與觸控面板10a的主要差別在於,觸控面板10h更包括一第三觸控區140以及一第二觸控摺疊區150,第二觸控摺疊區150設置於第二觸控區120與第三觸控區140之間;其中多條第五電極141以及多條第六電極142配置於基板100上的第三觸控區140,第五電極141以及第六電極142彼此相交,且第五電極141由第三觸控區140延伸至第二觸控摺疊區150,並且,第三電極121由第二觸控區120延伸至第二觸控摺疊區150,第三電極121與第五電極141彼此無相交,且觸控面板10h的任一邊長、與第二觸控區120與第三觸控區140之間的距離D的比值為介於9.5至95之間。
如此一來,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h中,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以及第二觸控摺疊區150中並無彼此相交的電極結構;由此,觸控面板10h即使在多次的彎曲或摺疊使用下,電極結構可較不易受破壞,進而使其具有較佳的耐用度。並且,藉由多觸控摺疊區的設置,可有效的改善觸控面板使用上的便利性。
接著,請參考圖10,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i與前述之觸控面板10h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而觸控面板10i與觸控面板10h的主要差別在於,觸控面板10i更包括一第四觸控區160以及一第三觸控摺疊區170,第三觸控摺疊區170 設置於第三觸控區140與第四觸控區160之間;其中,多條第七電極161以及多條第八電極162配置於基板100上的第四觸控區160,第七電極161以及第八電極162彼此相交,並且,第七電極161由第四觸控區160延伸至第三觸控摺疊區170,第五電極141由第三觸控區140延伸至第三觸控摺疊區170,第五電極141與第七電極161彼此無相交,且觸控面板10i的任一邊長、與第三觸控區140與第四觸控區160之間的距離D的比值為介於9.5至95之間。
如此一來,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i中,第一觸控摺疊區130、第二觸控摺疊區150以及第三觸控摺疊區170中並無彼此相交的電極結構;由此,觸控面板10i即使在多次的彎曲或摺疊使用下,電極結構可較不易受破壞,進而使其具有較佳的耐用度。並且,藉由多觸控摺疊區的設置,可有效的改善觸控面板使用上的便利性。
請參考圖11,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j與前述之觸控面板10a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而觸控面板10j與觸控面板10a的主要差別在於,觸控面板10j更包括一第三觸控區140以及一第二觸控摺疊區150,第二觸控摺疊區150與第一觸控摺疊區130相交,且第二觸控摺疊區150設置於第二觸控區120與第三觸控區140之間;其中,多條第五電極141以及多條第六電極142,配置於基板100上的第三觸控區140,第五電極141以及第六電極142彼此相交,且第五電極141由第三觸控區140延伸至第一觸控摺疊區130,第六電極142由第三觸控區140延伸至第二觸控摺疊區150,第四電極122由第二觸控區120延伸至第二觸控摺疊區150,並且,第四電極122與第六電極142彼此 無相交,第一電極111與第五電極141彼此無相交,且觸控面板10j的任一邊長、與第二觸控區120與第三觸控區140之間的距離D的比值為介於9.5至95之間。
如此一來,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j中,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以及第二觸控摺疊區150中並無彼此相交的電極結構;由此,觸控面板10j即使在多次的彎曲或摺疊使用下,電極結構可較不易受破壞,進而使其具有較佳的耐用度。並且,藉由多觸控摺疊區的設置,可有效的改善觸控面板使用上的便利性。
請參考圖12,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k與前述之觸控面板10j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而觸控面板10k與觸控面板10j的主要差別在於,觸控面板10k更包括一第四觸控區160以及一第三觸控摺疊區170,第三觸控摺疊區170與第一觸控摺疊區130相交,且第三觸控摺疊區170設置於第一觸控區110與第四觸控區160之間;其中,多條第七電極161以及多條第八電極162配置於基板100上的第四觸控區160,第七電極161以及第八電極162彼此相交,且第七電極161由第四觸控區160延伸至第一觸控摺疊區130,第八電極162由第四觸控區160延伸至第三觸控摺疊區170,第二電極112由第一觸控區110延伸至第三觸控摺疊區170,並且,第二電極112與第八電極162彼此無相交,第五電極141與第七電極161彼此無相交,且觸控面板10k的任一邊長、與第一觸控區110與第四觸控區160之間的距離D的比值為介於9.5至95之間。
如此一來,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k中,第一觸控摺疊區130、 第二觸控摺疊區150以及第三觸控摺疊區170中並無彼此相交的電極結構;由此,觸控面板10k即使在多次的彎曲或摺疊使用下,電極結構可較不易受破壞,進而使其具有較佳的耐用度。並且,藉由多觸控摺疊區的設置,可有效的改善觸控面板使用上的便利性。
除上述之外,本揭露的觸控面板的第一觸控摺疊區130可區分為電性連結區133以及非電性連結區134。具體而言,圖13A至圖13D為本揭露之觸控面板的觸控摺疊區配置示意圖。請參考圖13A,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摺疊區130包括一個電性連結區133以及一個非電性連結區134,且非電性連結區134位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的其中一邊緣區域。請參考圖13B,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摺疊區130包括一個電性連結區133以及兩個非電性連結區134,且兩個非電性連結區134分別位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的兩邊緣區域。請參考圖13C,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摺疊區130包括兩個電性連結區133以及一個非電性連結區134,且兩個電性連結區133分別位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的兩個邊緣區域。請參考圖13D,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摺疊區130包括三個電性連結區133以及兩個非電性連結區134,且各電性連結區133與各非電性連結區134分別交替配置,且其中兩個電性連結區133位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的兩個邊緣區域。
另一方面,本揭露的觸控面板更可與顯示面板搭配,以形成觸控顯示裝置,以下為方便描述,將依圖1A之觸控面板搭配顯示面板舉例說明。圖14A至圖14I為本揭露之觸控顯示裝置之可能剖視圖,請先參考圖14A,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區110、第二觸控區120以及第一觸控摺疊區130對應於相同一顯示面板200疊置,如此一來,即可形成觸控顯示裝 置20a。請參考圖14B,在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可區分為第一顯示面板210以及第二顯示面板220,其中第一顯示面板210對應第一觸控區110疊置,第二顯示面板220對應於第二觸控區120疊置,在第一顯示面板210以及第二顯示面板220之間具有一間距G,間距G大致對應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如此一來,即可形成觸控顯示裝置20b。請參考圖14C,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20c與觸控顯示裝置20b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而觸控顯示裝置20c與觸控顯示裝置20b的主要差別在於,觸控顯示裝置20c在第一顯示面板210以及第二顯示面板220之間更配置有一絕緣單元300,絕緣單元300對應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疊置,且絕緣單元300與第一顯示面板210以及第二顯示面板220相連,絕緣單元300可做為支撐第一顯示面板210以及第二顯示面板220之用途。請參考圖14D,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20d與觸控顯示裝置20b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而觸控顯示裝置20d與觸控顯示裝置20b主要的差別在於,觸控顯示裝置20d的絕緣單元可區分為第一絕緣單元310以及第二絕緣單元320,第一顯示面板210對應於第一觸控區110疊置、第一絕緣單元310對應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以及第二觸控區120疊置,第一顯示面板210與第一絕緣單元310彼此相連;再者,第二顯示面板220對應於第二觸控區120疊置、第二絕緣單元320對應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以及第一觸控區110疊置,第二顯示面板220與第二絕緣單元320彼此相連。第一顯示面板210配置於第一觸控區110與第二絕緣單元320之間、第一絕緣單元310配置於第二絕緣單元320與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之間、且第一絕緣 單元310配置於第二觸控區120與第二顯示面板220之間。請參考圖14E,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20e與觸控顯示裝置20d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而觸控顯示裝置20e與觸控顯示裝置20d主要的差別在於觸控顯示裝置20e的第一顯示面板210對應於第一觸控區110以及第一觸控摺疊區130疊置,且第一絕緣單元310對應於第二觸控區120疊置,第一顯示面板210與第一絕緣單元310彼此相連;再者,第二顯示面板220對應於第二觸控區120以及第一觸控摺疊區130疊置,且第二絕緣單元320對應於第一觸控區110疊置,第二顯示面板220與第二絕緣單元320彼此相連,且第一顯示面板210配置於第一觸控區110與第二絕緣單元320之間、第一顯示面板210配置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與第二顯示面板220之間、且第一絕緣單元310配置於第二觸控區120與第二顯示面板220之間。請參考圖14F,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20f與觸控顯示裝置20d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而觸控顯示裝置20f與觸控顯示裝置20d主要的差別在於觸控顯示裝置20f的第一顯示面板210對應於第一觸控區110以及一部份的第一觸控摺疊區130疊置,且第一絕緣單元310對應於第二觸控區120以及另一部份的第一觸控摺疊區130疊置,第一顯示面板210與第一絕緣單元310彼此相連;再者,第二顯示面板220對應於第二觸控區120以及一部份的第一觸控摺疊區130疊置,且第二絕緣單元320對應於第一觸控區110以及另一部份的第一觸控摺疊區130疊置,第二顯示面板220與第二絕緣單元320彼此相連,且第一顯示面板210配置於第一觸控區110與第二絕緣單元320之間、第一顯示面板210配置於一部份第一 觸控摺疊區130與第二絕緣單元320之間、第一絕緣單元310配置於第二觸控區120與第二顯示面板220之間、且第一絕緣單元310配置於另一部份的第一觸控摺疊區130與第二顯示面板220之間。請參考圖14G,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20g與觸控顯示裝置20d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而觸控顯示裝置20g與觸控顯示裝置20d主要的差別在於觸控顯示裝置20g更包括一第三絕緣單元330,第三絕緣單元330對應於第一觸控區110、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以及第二觸控區120疊置,第三絕緣單元330疊置於第一觸控區110與第一顯示面板210之間、第三絕緣單元330疊置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與第一絕緣單元310之間、且第三絕緣單元330疊置於第二觸控區120與第一絕緣單元310之間。請參考圖14H,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20h與觸控顯示裝置20e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而觸控顯示裝置20h與觸控顯示裝置20e主要的差別在於觸控顯示裝置20h更包括一第三絕緣單元330,第三絕緣單元330對應於第一觸控區110、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以及第二觸控區120疊置,第三絕緣單元330疊置於第一觸控區110與第一顯示面板210之間、第三絕緣單元330疊置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與第一顯示面板210之間、且第三絕緣單元330疊置於第二觸控區120與第一絕緣單元310之間。請參考圖14I,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20i與觸控顯示裝置20f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而觸控顯示裝置20i與觸控顯示裝置20f主要的差別在於觸控顯示裝置20i更包括一第三絕緣單元330,第三絕緣單元330對應於第一觸控區110、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以 及第二觸控區120疊置,第三絕緣單元330疊置於第一觸控區110與第一顯示面板210之間、第三絕緣單元330疊置於一部份的第一觸控摺疊區130與第一顯示面板210之間、第三絕緣單元330疊置於另一部份的第一觸控摺疊區130與第一絕緣單元310之間、且第三絕緣單元330疊置於第二觸控區120與第一絕緣單元310之間。
進一步而言,本揭露的觸控面板更可與雙面顯示的顯示面板搭配,以形成雙面觸控顯示裝置。圖15A至圖15L為本揭露之雙面觸控顯示裝置之可能剖視圖,其中圖15A至圖15I分別與圖14A至14I類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在此不再贅述。而圖15A至圖15I中的雙面觸控顯示裝置30a至30i分別與圖14A至14I中的觸控顯示裝置20a至20i主要的差別在於,雙面觸控顯示裝置30a至30i更包括另一組觸控面板,另一組觸控面板可區分為第一觸控區110’、第二觸控區120’以及第一觸控摺疊區130’,第一觸控區110與第一觸控區110’彼此對應配置、第二觸控區120與第二觸控區120’彼此對應配置、且第一觸控摺疊區130與第一觸控摺疊區130’彼此對應配置,且兩組觸控面板分別配置於顯示面板的相對兩側。此外,請參考圖15J,在本實施例中,雙面觸控顯示裝置30j與雙面觸控顯示裝置30g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而雙面觸控顯示裝置30j與雙面觸控顯示裝置30g差別在於雙面觸控顯示裝置30j更包括一第四絕緣單元340,第四絕緣單元340對應於第一觸控區110’、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以及第二觸控區120’疊置,第四絕緣單元340疊置於第一觸控區110’與第二絕緣單元320之間、第四絕緣單元340疊置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與第二絕緣單元320 之間、且第四絕緣單元340疊置於第二觸控區120’與第二顯示面板220之間。請參考圖15K,在本實施例中,雙面觸控顯示裝置30k與雙面觸控顯示裝置30h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而雙面觸控顯示裝置30k與雙面觸控顯示裝置30h主要的差別在於雙面觸控顯示裝置30k更包括一第四絕緣單元340,第四絕緣單元340對應於第一觸控區110’、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以及第二觸控區120’疊置,第四絕緣單元340疊置於第一觸控區110’與第二絕緣單元320之間、第四絕緣單元340疊置於第一觸控摺疊區130’與第二顯示面板220之間、且第四絕緣單元340疊置於第二觸控區120’與第二顯示面板220之間。請參考圖15L,在本實施例中,雙面觸控顯示裝置30l與雙面觸控顯示裝置30i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而雙面觸控顯示裝置30l與雙面觸控顯示裝置30i主要的差別在於觸控顯示裝置30l更包括一第四絕緣單元340,第四絕緣單元340對應於第一觸控區110’、第一觸控摺疊區130’以及第二觸控區120’疊置,第四絕緣單元340疊置於第一觸控區110’與第二絕緣單元320之間、第四絕緣單元340疊置於一部份的第一觸控摺疊區130’與第二絕緣單元320之間、第四絕緣單元340疊置於另一部份的第一觸控摺疊區130’與第二顯示面板220之間、且第四絕緣單元340疊置於第二觸控區120’與第二顯示面板220之間。
綜上所述,本揭露的觸控面板中,在觸控摺疊區中並無彼此相交的電極結構;由此,觸控面板即使在多次的彎曲或摺疊使用下,電極結構可較不易受破壞,進而使其具有較佳的耐用度。更進一步來說,觸控面板於觸控摺疊區中更包括多條補償電極、以及子電極彼此之間交錯的設置, 如此一來,可達到良好的觸控感測之效果,且提高其觸控感測之穩定性。並且,觸控面板於觸控摺疊區中藉由多條補償電極間無任何的電極設置,由此可使觸控面板在多次的彎曲或摺疊使用下,在觸控摺疊區中的電極結構可能較不易破壞,進而使其具有較佳的耐用度。除此之外,本揭露更提出多個觸控摺疊區的設置,可有效的改善觸控面板使用上的便利性。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揭露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D‧‧‧距離
I-I’‧‧‧剖線
10a‧‧‧觸控面板
100‧‧‧基板
110‧‧‧第一觸控區
111‧‧‧第一電極
112‧‧‧第二電極
113、123‧‧‧絕緣襯墊
120‧‧‧第二觸控區
121‧‧‧第三電極
122‧‧‧第四電極
130‧‧‧第一觸控摺疊區

Claims (26)

  1. 一種可摺疊的觸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包括一第一觸控區、一第二觸控區以及一第一觸控摺疊區,該第一觸控摺疊區設置於該第一觸控區與該第二觸控區之間;多條第一電極以及多條第二電極,配置於該基板上的該第一觸控區,該些第一電極以及該些第二電極彼此相交,且該些第一電極由該第一觸控區延伸至該第一觸控摺疊區;以及多條第三電極以及多條第四電極,配置於該基板上的該第二觸控區,該些第三電極以及該些第四電極彼此相交,且該些第三電極由該第二觸控區延伸至該第一觸控摺疊區,該些第一電極與該些第三電極彼此無相交,且該觸控面板的任一邊長、與該第一觸控區與該第二觸控區之間的距離的比值為介於9.5至95之間,其中各該些第一電極與各該些第三電極於該第一觸控摺疊區彼此交錯設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各該些第一電極於該第一觸控摺疊區更包含至少一第一子電極,該至少一第一子電極由該第一電極往相鄰之該些第三電極延伸,各該些第三電極於該第一觸控摺疊區更包含至少一第三子電極,該至少一第三子電極由該第三電極往相鄰之該些第一電極延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些第一子電極與該些第三子電極彼此交錯設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第一補償電極, 配置於該第一觸控摺疊區中,且介於該些第一電極與該些第三電極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補償電極更包含多條第一補償子電極,一部分該些第一補償子電極由該第一補償電極往該第一觸控區方向延伸,且介於相鄰的該些第一電極之間,另一部分該些第一補償子電極由該第一補償電極往該第二觸控區方向延伸,且介於相鄰的該些第三電極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各該些第一電極於該第一觸控摺疊區更包含至少一第一子電極,各該些第一補償子電極介於該至少一第一子電極與各該些第一電極之間,各該些第三電極於該第一觸控摺疊區更包含至少一第三子電極,各該些第一補償子電極介於該至少一第三子電極與各該些第三電極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各該些第一補償子電極更包含多條第二補償子電極,一部分該些第二補償子電極由各該些第一補償子電極往該第一子電極與各該些第一電極方向延伸,且介於相鄰的該第一子電極與各該些第一電極之間,另一部分該些第二補償子電極由各該些第一補償子電極往該第三子電極與各該些第三電極方向延伸,且介於相鄰的該第三子電極與各該些第三電極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各該些第一電極於該第一觸控摺疊區更包含多條第二子電極,一部分該些第二子電極由各該些第一電極往相鄰的該些第一補償子電極方向延伸,另一部分該些第二子電極由各該些第一子電極往相鄰的該些第一補償子電極方向延伸, 各該些第三電極於該第一觸控摺疊區更包含多條第四子電極,一部分該些第四子電極由各該些第二電極往相鄰的該些第一補償子電極方向延伸,另一部分該些第四子電極由各該些第二子電極往相鄰的該些第一補償子電極方向延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各該些第二子電極與各該些第二補償子電極彼此交錯設置,各該些第四子電極與各該些第二補償子電極彼此交錯設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第二補償電極,配置於該第一觸控摺疊區中,且介於該第一補償電極與該些第三電極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補償電極更包含多條第一補償子電極,各該些第一補償子電極由該第一補償電極往該第一觸控區延伸,且介於相鄰的該些第一電極之間,該第二補償電極更包含多條第三補償子電極,各該些第三補償子電極由該第二補償電極往該第二觸控區延伸,且介於相鄰的該些第三電極之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各該些第一電極於該第一觸控摺疊區更包含至少一第一子電極,各該些第一補償子電極介於各該些第一子電極與各該些第一電極之間,各該些第三電極於該第一觸控摺疊區更包含至少一第三子電極,各該些第三補償子電極介於各該些第三子電極與各該些第三電極之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各該些第一補償子電極更包含多條第二補償子電極,各該些第二補償子電極由各該些第一補償子電極往各該些第一子電極與各該些第一電極方向延伸,且介於相鄰的 各該些第一子電極與各該些第一電極之間,該第三補償子電極更包含多條第四補償子電極,各該些第四補償子電極由各該些第三補償子電極往各該些第三子電極與各該些第三電極方向延伸,且介於相鄰的各該些第三子電極與各該些第三電極之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各該些第一電極於該第一觸控摺疊區更包含多條第二子電極,一部分該些第二子電極由各該些第一電極往相鄰的該些第一補償子電極延伸,另一部分該些第二子電極由各該些第一子電極往相鄰的該些第一補償子電極延伸,各該些第三電極於該第一觸控摺疊區更包含多條第四子電極,一部分該些第四子電極由各該些第三電極往相鄰的該些第三補償子電極延伸,另一部分該些第四子電極由各該些第三子電極往相鄰的該些第三補償子電極延伸。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各該些第二子電極與各該些第二補償子電極彼此交錯設置,各該些第四子電極與各該些第四補償子電極彼此交錯設置。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補償電極與該第二補償電極之間的距離介於0.01公厘至5公厘之間。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些第一電極以及該些第三電極包括選自由金屬網格層、奈米導電材料層、透明導電氧化層、高分子導電層及其組合所組成之族群。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多條第一補償電極以及多條第二補償電極,配置於該第一觸控摺疊區中,介於該些第一電 極與該些第三電極之間,且各該些第一補償電極彼此電性獨立,各該些第二補償電極彼此電性獨立。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各該些第一補償電極更包含至少一第一補償子電極,該至少一第一補償子電極由各該些第一補償電極往該第一觸控區延伸,且介於相鄰的該些第一電極之間,各該些第二補償電極更包含至少一第三補償子電極,該至少一第三補償子電極由各該些第二補償電極往該第二觸控區延伸,且介於相鄰的該些第三電極之間。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各該些第一電極於該第一觸控摺疊區更包含至少一第一子電極,各該些第一補償子電極介於該至少一第一子電極與各該些第一電極之間,各該些第三電極於該第一觸控摺疊區更包含至少一第三子電極,各該些第三補償子電極介於該至少一第三子電極與各該些第三電極之間。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各該些第一補償子電極更包含多條第二補償子電極,各該些第二補償子電極由各該些第一補償子電極往該第一子電極與各該些第一電極之間延伸,且介於相鄰的該第一子電極與各該些第一電極之間,各該些第三補償子電極更包含多條第四補償子電極,各該些第四補償子電極由各該些第三補償子電極往該第三子電極與各該些第三電極之間延伸,且介於相鄰的該第三子電極與各該些第三電極之間。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第三觸控區以及一第二觸控摺疊區,該第二觸控摺疊區設置於該第二觸控區與該第三觸 控區之間;以及多條第五電極以及多條第六電極,配置於該基板上的該第三觸控區,該些第五電極以及該些第六電極彼此相交,且該些第五電極由該第三觸控區延伸至該第二觸控摺疊區,該些第三電極由該第二觸控區延伸至該第二觸控摺疊區,該些第三電極與該些第五電極彼此無相交,且該觸控面板的任一邊長、與該第二觸控區與該第三觸控區之間的距離的比值為介於9.5至95之間。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第四觸控區以及一第三觸控摺疊區,該第三觸控摺疊區設置於該第三觸控區與該第四觸控區之間;以及多條第七電極以及多條第八電極,配置於該基板上的該第四觸控區,該些第七電極以及該些第八電極彼此相交,且該些第七電極由該第四觸控區延伸至該第三觸控摺疊區,該些第五電極由該第三觸控區延伸至該第三觸控摺疊區,該些第五電極與該些第七電極彼此無相交,且該觸控面板的任一邊長、與該第三觸控區與該第四觸控區之間的距離的比值為介於9.5至95之間。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第三觸控區以及一第二觸控摺疊區,該第二觸控摺疊區與該第一觸控摺疊區相交,且該第二觸控摺疊區設置於該第二觸控區與該第三觸控區之間;以及多條第五電極以及多條第六電極,配置於該基板上的該第三觸控區, 該些第五電極以及該些第六電極彼此相交,且該些第五電極由該第三觸控區延伸至該第一觸控摺疊區,該些第六電極由該第三觸控區延伸至該第二觸控摺疊區,該些第四電極由該第二觸控區延伸至該第二觸控摺疊區,該些第四電極與該些第六電極彼此無相交,該些第一電極與該些第五電極彼此無相交,且該觸控面板的任一邊長、與該第二觸控區與該第三觸控區之間的距離的比值為介於9.5至95之間。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第四觸控區以及一第三觸控摺疊區,該第三觸控摺疊區與該第一觸控摺疊區相交,且該第三觸控摺疊區設置於該第一觸控區與該第四觸控區之間;以及多條第七電極以及多條第八電極,配置於該基板上的該第四觸控區,該些第七電極以及該些第八電極彼此相交,且該些第七電極由該第四觸控區延伸至該第一觸控摺疊區,該些第八電極由該第四觸控區延伸至該第三觸控摺疊區,該些第二電極由該第一觸控區延伸至該第三觸控摺疊區,該些第二電極與該些第八電極彼此無相交,該些第五電極與該些第七電極彼此無相交,且該觸控面板的任一邊長、與該第一觸控區與該第四觸控區之間的距離的比值為介於9.5至95之間。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觸控摺疊區更包括至少一非觸控區。
TW103130776A 2014-02-27 2014-09-05 觸控面板 TWI5691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0776A TWI569193B (zh) 2014-02-27 2014-09-05 觸控面板
CN201410558312.4A CN104881161B (zh) 2014-02-27 2014-10-20 触控面板
US14/526,551 US9372509B2 (en) 2014-02-27 2014-10-29 Touch pan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1945141P 2014-02-27 2014-02-27
TW103127073 2014-08-07
TW103130776A TWI569193B (zh) 2014-02-27 2014-09-05 觸控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3642A TW201533642A (zh) 2015-09-01
TWI569193B true TWI569193B (zh) 2017-02-01

Family

ID=54694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0776A TWI569193B (zh) 2014-02-27 2014-09-05 觸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6919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03309A (en) * 2007-03-30 2009-01-16 Fujitsu Component Ltd Touch panel
US20120162099A1 (en) * 2010-12-24 2012-06-2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ouch screen
TW201310302A (zh) * 2011-08-31 2013-03-01 Polyic Gmbh & Co Kg 塑膠薄膜及觸控感測器
TW201316207A (zh) * 2011-10-04 2013-04-16 Wistron Corp 觸控裝置、觸控系統及觸控方法
US20130342439A1 (en) * 2012-06-22 2013-12-26 Jun-Ho Kwack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03309A (en) * 2007-03-30 2009-01-16 Fujitsu Component Ltd Touch panel
US20120162099A1 (en) * 2010-12-24 2012-06-2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ouch screen
TW201310302A (zh) * 2011-08-31 2013-03-01 Polyic Gmbh & Co Kg 塑膠薄膜及觸控感測器
TW201316207A (zh) * 2011-10-04 2013-04-16 Wistron Corp 觸控裝置、觸控系統及觸控方法
US20130342439A1 (en) * 2012-06-22 2013-12-26 Jun-Ho Kwack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3642A (zh) 2015-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72509B2 (en) Touch panel
TWI472976B (zh) 觸控面板
TWI486843B (zh) 觸控面板
TWI539334B (zh) 觸控螢幕面板
US9703426B2 (en) Touch pattern structure of in-cell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CN105549801B (zh) 一种电容触摸屏及其双层电极结构
CN102799301A (zh) 触控面板的电极结构、制造方法以及触控面板
CN104346015B (zh) 触摸窗口和包括其的触摸装置
CN104345997B (zh) 触控面板
US9298323B2 (en) Sensing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touch panel employing the same
CN203812211U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设备
WO2024093273A1 (zh) 触控膜层和触控显示面板
TWI569193B (zh) 觸控面板
CN105094470B (zh) 触控传感器的跨接线、制造方法及电容式触控面板
CN204028884U (zh) 具有线电阻感应电极结构的触控面板
CN104049817A (zh) 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和触控式显示装置
US20200150793A1 (en) Flexible touch film and device thereof
KR101111565B1 (ko) 벌집형 메시 패턴을 포함하는 정전식 터치 패널용 센서 및 정전식 터치 패널
CN202189340U (zh) 触控面板的电极结构以及触控面板
TW201439833A (zh) 觸控面板
CN203773515U (zh) 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
CN203720817U (zh) 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
CN203720819U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
TWI510985B (zh) 觸控屏模組
CN103885630B (zh) 触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