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4222B - 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54222B TWI454222B TW095131477A TW95131477A TWI454222B TW I454222 B TWI454222 B TW I454222B TW 095131477 A TW095131477 A TW 095131477A TW 95131477 A TW95131477 A TW 95131477A TW I454222 B TWI454222 B TW I45422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green tea
- tea extract
- mass
- water
- organic solvent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63—Liquid or semi-liqui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e.g. gels, liquid extracts in solid capsu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8—Extraction of water soluble tea constitu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20—Removing unwanted substances
- A23F3/205—Using flocculating or adsorbing ag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22—Drying or concentrating tea extra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減少混濁成分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以該製造方法製造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以及含有其之容器包裝飲料。
已知有,兒茶素類具有抑制膽固醇上升作用或抑制α-澱粉酶作用等作用(專利文獻1~2)。為使兒茶素類表現出如此生理效果,成人每天須飲用4~5杯茶。因此,為能夠更簡便地攝取大量兒茶素類,業者期待有可於飲料中添加高濃度兒茶素類之技術。作為該方法之一,有如下方法:使用綠茶萃取物之濃縮物(專利文獻3)等,以溶解狀態將兒茶素類添加於飲料中。
作為自綠茶、半發酵或發酵茶葉中萃取具有穩定口味之兒茶素類之方法,目前已知有:以低溫水進行萃取,於升溫後再次進行萃取之二次萃取法,或者於強酸性下進行萃取之方法(專利文獻4~6)。然而,該等萃取方法僅限於自茶葉中萃取兒茶素,其目的僅係使純化物口味穩定化,且維持良好口味。
又,目前已知有,兒茶素類一般在有機溶劑中為難溶性,而於弱酸性區域可促進其萃取。但,存在若有機溶劑的比例增加則兒茶素類之萃取效率會顯著降低(專利文獻7)等問題。
另一方面,於茶葉中含有約15質量%兒茶素類,但通常亦含有2~4質量%咖啡因。目前認為,咖啡因顯示有中樞神經興奮作用,因此可用於抑制睡意,相反亦成為引起因過度攝取而導致神經過敏、噁心、失眠等有害作用之原因。因此,業者已研究有自含咖啡因組合物中僅選擇性除去咖啡因之方法。例如,目前提出有於120~250大氣壓下,使咖啡與活性碳等咖啡因吸附劑接觸而進行咖啡之脫咖啡因之方法(專利文獻8)、使含有咖啡因之水溶液與活性白土或酸性白土接觸之選擇性咖啡因除去方法(專利文獻9)。然而,前者係與超臨界萃取技術相關者,其於製程中設備負荷過大,於工業水平實施中缺乏簡易性,又,存在並不僅選擇性除去咖啡因,而且作為有效成分之兒茶素類成分亦產生變化之問題。另一方面,後者可僅藉由使用活性白土或酸性白土而選擇性除去咖啡因,但亦存在有時色澤變差之問題。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昭60-156614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平3-133928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昭59-219384號公報[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3-219799號公報[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2003-219800號公報[專利文獻6]日本專利特開2003-225053號公報[專利文獻7]日本專利特開2004-147508號公報[專利文獻8]日本專利特開昭53-18772號公報[專利文獻9]日本專利特開平6-142405號公報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使綠茶萃取物與有機溶劑和水之質量比為65/35~97/3之混合溶液以及活性碳及/或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進行接觸處理,且將所得綠茶萃取物溶液中有機溶劑與水之質量比調整為0/100~85/15,繼而將溶液中析出之混濁物加以分離;其中固形分中含有36~99質量%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
又,本發明者等於除去添加有綠茶萃取物之飲料所含有之各成分,且研究其與飲料中產生沈澱之因果關係時發現:每單位固形分中含有25~90質量%非聚合體兒茶素類的溶液中所析出之混濁成分;或者將綠茶萃取物,於分散在具特定比例的有機溶劑與水混合溶液中之狀態下,與活性碳及/或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進行接觸處理,進而將有機溶劑與水之質量比調整為特定值時所析出之混濁成分,兩者係飲料保存中產生沈澱之主要原因,可藉由離心分離及/或於溶液中添加助濾劑後經以助濾劑預覆之過濾機進行過濾而有效除去之。
本發明之綠茶萃取物,可以簡易製程製造之,所得純化綠茶萃取物,不僅咖啡因濃度低、混濁成分減少,而且維持較高非聚合體兒茶素類濃度,且色澤較好,另外幾乎無綠茶之口味。
於含有其之非茶系列容器包裝飲料中,即使長期保存亦不會產生來自綠茶萃取物中所含混濁成分之沈澱,成為呈澄清透明且外觀穩定之飲料。而且色澤佳,另外幾乎無綠茶之口味,來自混濁物之雜味感較少,於飲料長期保存時並未發現其感覺方面之變化。
又,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其中將每單位固形分中含有25~90質量%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溶液,藉由離心分離及/或於溶液中添加助濾劑後以通過以助濾劑預覆之過濾機過濾,而進行分離。
進而,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其中使綠茶萃取物分散於,有機溶劑與水之比例為91/9~97/3之混合溶液中,對與活性碳及/或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接觸而獲得之溶液中加水及/或進行脫有機溶劑,從而將該溶液中之有機溶劑與水之質量比調整為70/30~40/60之範圍,並且進行離心分離及/或於溶液中添加助濾劑且經以助濾劑預覆之過濾機進行過濾。
又,本發明係提供一種以上述製造方法所製造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以及含有其之容器裝飲料。
若將添加有低咖啡因綠茶萃取物之飲料長期保存,則明確可見有沈澱緩慢產生之現象。於該等飲料中所產生之沈澱,並非美觀者,因而成為影響商品上市之大問題。因此,業者正謀求於兒茶素類含量較高之飲料中即使長期保存亦不產生沈澱而呈現穩定之外觀。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有效簡便地除去綠茶萃取物中所含混濁成分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依該製造方法製造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以及含有其之容器包裝飲料。
本發明者等調查於添加有經活性碳及/或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處理的綠茶萃取物之飲料中產生沈澱與綠茶萃取物純化條件之關係後,發現達到特定有機溶劑與水之質量比時所析出之混濁成分,係飲料保存中產生沈澱之主要原因。繼而,發現若在接觸活性碳等之時及其後改變有機溶劑與水之質量比,則可簡單地除去其等混濁成分。
又,於茶系列容器包裝飲料中,即使長期保存亦不會產生來自綠茶萃取物中所含混濁物之沈澱,而成為呈現穩定外觀之飲料。並且色澤佳,進而綠茶獨特之香味新鮮且良好,於飲料長期保存中並未發現其感覺方面之變化。
本發明所使用之綠茶萃取物,含有1種以上非聚合體兒茶素類。本發明中,所謂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係指包括兒茶素、沒食子兒茶素、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等非表體兒茶素類,以及表兒茶素、表沒食子兒茶素、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等表體兒茶素類之總稱。
本發明中所謂沒食子酸酯體比率,係指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與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與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與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4種之質量和,相對於由8種所構成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的質量和之百分率值。
至於本發明所使用之綠茶萃取物,可列舉:自綠茶、紅茶、烏龍茶等茶葉中獲得之萃取液。亦可使用其他來自含咖啡因植物例如咖啡等的咖啡因與茶萃取液之混合物等。至於所使用之茶葉,更具體地,可列舉:將自山茶屬(Camellia屬)例如中國茶(C.sinensis)、普洱茶(C.assamica)及藪北種或其等之雜交種等中獲得之茶葉進行製茶之茶葉。經製茶之茶葉中,有煎茶、粗茶、玉露、碾茶、釜炒茶等綠茶類。作為含有如此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綠茶萃取物,較好的是將自綠茶茶葉中獲得之萃取液加以乾燥或濃縮者等。
自茶葉中進行萃取,係使用水作為萃取溶劑,且藉由攪拌萃取等而進行。萃取時,亦可於水中預先添加抗壞血酸鈉等有機酸鹽類或有機酸。又,可併用一面煮沸脫氣或通入氮氣等惰性氣體以將溶解氧除去,一面於所謂非氧化環境下進行萃取之方法。以如此方式獲得之萃取液,經乾燥、濃縮後而獲得本發明所使用之綠茶萃取物。至於綠茶萃取物之形態,可列舉:液體、漿狀、半固體、固體之狀態。就於乙醇等有機溶劑中之分散性之觀點而言,較好的是漿狀、半固體、固體之狀態。
於本發明所使用之綠茶萃取物中,代替將自茶葉中萃取之萃取液加以乾燥、濃縮後使用,則既可將綠茶萃取物之濃縮物溶解於水或以水稀釋,亦可將自茶葉中萃取之萃取液與綠茶萃取物之濃縮物併用。
此處,所謂綠茶萃取物之濃縮物,係指將經由熱水或水溶性有機溶劑自茶葉中萃取之萃取物加以濃縮者,例如以日本專利特開昭59-21938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4-2058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5-260907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5-306279號公報等中所揭示方法進行調製者。具體而言,作為綠茶萃取物,亦可使用市售之東京Foodtechno公司製"Polyphenon"、伊藤園公司製"Tearfuran"、太陽化學公司製"Sunphenon"等粗兒茶素製劑作為固體粗兒茶素製劑。
作為綠茶萃取物,可使用:使用施行超臨界狀態二氧化碳接觸處理之茶葉而進行萃取之萃取物。用於臨界萃取中之茶葉,若屬於山茶屬即可,既可為生茶亦可為經製茶之茶葉。作為該製茶之茶葉,尤其好的是不發酵茶。例如,於蒸製茶葉中,較好的是普通煎茶、深蒸煎茶、玉露、蓋頂茶、玉綠茶、粗茶等。又,於釜炒製茶葉中,有玉綠茶或中國綠茶。經製茶之茶葉,可抑制將蒸製茶葉或過熱水(浸漬)者入釜所產生來自茶葉之新鮮香味之發生,因而較好。於該方法中,獲得含有實施超臨界萃取的殘渣即來自茶葉的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萃取物。
作為綠茶萃取物,若使用將綠茶萃取物進行鞣酸酶(tannase)處理之萃取物,則可獲得顯著減低苦味或澀味之純化綠茶萃取物,故為尤佳。此處所使用之鞣酸酶,若係具有分解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活性者既可,具體可使用:培養麴菌屬、青黴菌屬、根黴菌屬等產鞣酸酶菌所獲得之鞣酸酶,其中,較好的是來自麴菌者。以濃度成為25 Unit/L~500 Unit/L、較好的是50 Unit/L~150 Unit/L之方式,於綠茶萃取液中添加粉末狀或溶液狀鞣酸酶。相關鞣酸酶之添加量,若換算為1 mg固形分,則為0.1 Unit以上、較好的是0.2 Unit以上。此處,1 Unit可定義為:於30℃水中可水解1微莫耳鞣酸中所含有之酯鍵之酶量。其後,保持於5℃~50℃,較好的是10℃~40℃下,直至沒食子酸酯體比率達到10~70質量%。
其後,盡可能快速升溫至45℃~95℃,較好的是75℃~95℃,藉由使鞣酸酶失活而終止反應。可藉由該鞣酸酶之失活處理,而防止其後沒食子酸酯體比率之降低,從而獲得目標沒食子酸酯體比率之綠茶萃取物。
於本發明之鞣酸酶處理中,所得綠茶萃取物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中之沒食子酸酯體比率,就減低苦味及外觀之方面而言,將其控制於10~70質量%,較好的是30~60質量%之範圍。即,本發明中所實施之鞣酸酶處理,與先前將聚合體兒茶素類中所含全部沒食子酸酯體進行水解之處理方法有所不同,係控制鞣酸酶處理時之沒食子酸酯體比率。對使用鞣酸酶處理之沒食子酸酯體比率之控制,較好的是根據處理時綠茶萃取液之pH值變化來決定反應終點。該pH值較好的是3~6,尤其好的是3.5~5.5。藉此,可獲得將綠茶萃取液中之沒食子酸酯體量維持於任意範圍之經鞣酸酶處理之綠茶萃取物。又,可藉由鞣酸酶處理後之鞣酸酶失活處理,而防止其後沒食子酸酯體比率之降低。
本發明之純化綠茶萃取物製造中所使用之綠茶萃取物,以乾燥質量計,較好的是使用含有25~90質量%,進而30~90質量%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綠茶萃取物之濃縮物。
於本發明中,首先將綠茶萃取物與,有機溶劑和水的質量比為97/3~65/35之混合溶液以及活性碳及/或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進行接觸處理。
至於本發明之純化綠茶萃取物製造中所使用之有機溶劑,可列舉: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等。該等之中,較好的是甲醇、乙醇、丙酮之親水性有機溶劑,尤其是若考慮在食品中之使用,則較好的是乙醇。至於水,可列舉:離子交換水、自來水、天然水等。該有機溶劑與水,可混合或各自分別與綠茶萃取物混合,但較好的是製成混合溶液後再與綠茶萃取物進行混合處理。
所使用之有機溶劑與水,較好的是將其質量比調整為65/35~97/3之範圍,更好的是70/30~97/3,更好的是75/25~97/3,更好的是80/20~96.5/3.5之範圍。就兒茶素類之萃取效率、綠茶萃取物之純化、長期飲用性、以及回收有機溶劑之精餾條件等方面而言,較好的是在此範圍內。
於本發明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中,相對於100質量份之有機溶劑與水之混合溶液,較好的是添加10~40質量份,更好的是10~30質量份,尤其好是15~30質量份之綠茶萃取物(以乾燥質量換算)而進行處理,因可有效處理綠茶萃取物,故為較好。
水與有機溶劑的混合溶液或者水與有機溶劑各自之添加時間,較好的是在10~30分左右時間內緩慢滴加。又,為提高兒茶素類之萃取效率,較好的是於攪拌狀態下進行滴加。更好的是,在水滴加結束後設置10~120分鐘左右之熟化時間。
該等處理,可於10~60℃下進行,特別是,較好的是於10~50℃下、更好的是於10~40℃下進行。
至於本發明之純化綠茶萃取物製造中所使用之活性碳,若係一般於工業上所使用者,則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使用:ZN-50(北越碳公司製)、Kuraraycoal GLC、Kuraraycoal PK-D、Kuraraycoal PW-D(Kuraray Chemical公司製)、白鷲AW50、白鷲A、白鷲M、白鷲C(武田藥品工業公司製)等市售品。
活性碳之細孔容積,較好的是0.01~0.8 mL/g,尤其好的是0.1~0.7 mL/g。又,比表面積,較好的是800~1300 m2
/g,尤其好的是900~1200 m2
/g之範圍。再者,該等物性值,係基於氮吸附法所測定之值。
相對於100質量份之有機溶劑與水之混合溶液,添加有較好的是0.5~5質量份,尤其好的是0.5~3質量份之活性碳,此就咖啡因除去效率、過濾步驟中之濾餅阻力較小而言為較好。
於本發明之純化綠茶萃取物製造中所使用之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係同時含有SiO2
、Al2
O3
、Fe2
O3
、CaO、MgO作為一般化學成分等者,其中SiO2
/Al2
O3
比,較好的是3~12,尤其好的是4~9。又,較好的是含有2~5質量%Fe2
O3
、0~1.5質量% CaO、1~7質量% MgO之組成。
活性白土係以硫酸等無機酸對天然產出之酸性白土(蒙脫土系黏土)進行處理者,係具備具有較大之比表面積及吸附能力之多孔質結構之化合物。已知有,藉由進一步對酸性白土進行酸處理,而使其比表面積產生變化,且改良其脫色能力及改變其物理性質。
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之比表面積,因酸處理程度等而異,較好的是50~350 m2
/g。例如,至於酸性白土,可使用MIZUKA-ACE # 600(水澤化學公司製)等市售品。
又,於將活性碳與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併用之情形時之比例,以質量比計,活性碳: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較好的是1:1~1:10,更好的是1:1~1:6。
相對於100質量份之有機溶劑與水之混合溶液,較好的是添加2.5~25質量份、尤其好的是添加2.5~15質量份之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若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之添加量過少,則咖啡因除去效率變差,又,若添加量過多,則過濾步驟中之濾餅阻力變大,因而並非較好。
於本發明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中,綠茶萃取物與有機溶劑和水混合溶液以及活性碳及/或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之接觸順序,並無特別限定。較佳方法為:(甲)將綠茶萃取物溶解於有機溶劑與水之混合溶液中,再使其分散,繼而與活性碳及/或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進行接觸之方法,(乙)於有機溶劑與水之混合溶液中,使分散有活性碳及/或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的分散液與綠茶萃取物進行接觸處理之方法,(丙)使綠茶萃取物、有機溶劑與水的混合溶液及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相互接觸,繼而與活性碳接觸之方法。於該等步驟中,可於該等步驟中加入將含有系統中所產生的生成物進行過濾之步驟,之後再轉移至下一步驟。
又,與活性碳接觸之步驟,可一面將下一步驟的加水及/或脫有機溶劑步驟中所析出之混濁成分與活性碳接觸一面進行分離,亦可在將已析出之混濁成分分離後再與活性碳接觸。
於將綠茶萃取物分散於有機溶劑與水之混合溶液中繼而與活性碳及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進行接觸處理之情形時,將綠茶萃取物溶解於有機溶劑與水之混合溶液中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若將最終處理綠茶萃取物時的有機溶劑與水之質量比設為65/35~97/3之範圍即可。例如,既可藉由將綠茶萃取物溶解於水後再添加有機溶劑,而將有機溶劑與水之質量比設為65/35~97/3之範圍;亦可在將綠茶萃取物懸濁於有機溶劑中之後,緩慢添加水以達到相同之比率。
進而,於本發明中,於將綠茶萃取物與、由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與有機溶劑和水混合溶液所形成之分散液進行接觸混合之情形時,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與綠茶萃取物之混合質量比,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值,較好的是0.9~5.0,更好的是1.0~4.0,更好的是1.5~3.0。若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之添加量過少,則咖啡因除去效率變差,又,若過多,則過濾步驟中之濾餅阻力變大,因而並非較好。
於將綠茶萃取物與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接觸之時,亦可在有機酸與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質量比(有機酸/非聚合體兒茶素類)為0.01~0.20之範圍內,添加檸檬酸、乳酸、酒石酸、丁二酸、蘋果酸等有機酸。
將綠茶萃取物與,活性碳及/或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於水與有機溶劑混合溶液中之分散液進行接觸之溶液之溫度,較好的是10~60℃。例如,亦可採用以下方法:於恆定溫度下進行接觸,將初始溫度設為10~30℃其後升溫至20~60℃。
綠茶萃取物與活性碳及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之接觸處理,可藉由分批式、使用管柱之連續處理等中之任一方法進行。又,綠茶萃取物與活性碳之接觸方法,可採用使用活性碳管柱之連續處理等方法。一般採用以下方法:添加粉末狀活性碳等再進行攪拌,將咖啡因進行選擇性吸附,之後藉由過濾操作獲得除去咖啡因之濾液;或者採用以下方法:使用填充有顆粒狀活性碳等之管柱藉由連續處理將咖啡因進行選擇性吸附。
將綠茶萃取物與有機溶劑和水質量比為65/35~97/3之混合溶液以及活性碳及/或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進行接觸處理,根據需要除去活性碳、酸性白土、活性白土,之後以成為較上述有機溶劑與水質量比為更低之有機溶劑比率範圍之方式,於所得之綠茶萃取物溶液中加水及/或對該溶液進行脫有機溶劑處理,將有機溶劑與水之質量比調整至0/100~85/15。活性碳等之除去,可藉由過濾、離心分離等公知方法進行。為自混合溶液中除去有機溶劑或減少其含量,則可藉由以減壓蒸餾等方法蒸餾除去有機溶劑而進行。又,於在接觸處理後之混合溶液中添加水之情形時,則藉由添加離子交換水、自來水、天然水等水、或者混合入有機溶劑之水溶液而進行。於本發明中,混合溶液中之有機溶劑與水之質量比,為0/100~85/15,較好的是0/100~80/20,更好的是0/100~75/25,更好的是0/100~70/30。更好的是0.3/99.7~70/30。更好的是0.5/99.5~70/30。尤其好的是0.5/99.5~65/35。此處,若有機溶劑與水之質量比為40/60以下,則析出之混濁成分之量變多,但混濁成分之分散性亦變佳,因而可使用負荷大之分離機。
於加水及/或脫有機溶劑後使混濁成分析出之熟化時間,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好的是2分~50小時,更好的是2分~24小時,尤其好的是5分~6小時。又,混濁成分之析出溫度為-15~78℃,更好的是-5~40℃,尤其好的是5~25℃。
將混濁成分析出後自混合溶液中分離混濁成分時之溫度,較好的是-15~78℃,更好的是-5~40℃,尤其好的是5~25℃。若在此溫度範圍之外,則分離性較差而且有時可見溶液性狀之變化。
析出之混濁成分之分離方法,可應用公知之技術。可列舉:使用沈降、離心力、過濾、吸附劑等之分離。除所謂過濾(過濾器分離)或離心分離等方法之外,亦可採用藉由通過裝有活性碳等粒狀物質之管柱而進行分離之方法等。其目的在於:藉由於純化中提高溶液極性,而將析出之混濁成分分離,並非用以除去製造中所混入之異物。其中,較好的是過濾、離心分離,或將該等方法併用。
於本發明中,尤其好的是,於離心分離或/及混合溶液中添加助濾劑,藉由以助濾劑加以預覆之過濾機,而將析出之混濁成分過濾分離。
至於將所析出之混濁成分離心分離時之離心分離機,可列舉:傾析型或分離板型等連續型離心分離機。作為離心分離機,較好的是,於旋轉體內安裝有將分離板積層之分離板群,且利用大沈降面積進行分離之分離板型離心分離機。於使用分離板型離心分離機之情形時,沈降面積(Σm2
)與處理流量(Qm3
/h)之比(Q/Σ),較好的是2.5×10- 6
~5.0×10- 5
m/h,更好的是7.5×10- 6
~4.0×10- 5
m/h,尤其好的是1.0×10- 5
~3.0×10- 5
m/h。
於藉由以助濾劑預覆之過濾機將析出之混濁成分進行過濾之情形時,較好的是在混合溶液中添加助濾劑再進行過濾。至於用於預覆及添加之助濾劑,可列舉:矽藻土、纖維素及將該等組合者。至於過濾機,可列舉:濾布、濾紙等。預覆層之厚度,較好的是3~50 mm,更好的是10~40 mm,尤其好的是15~30 mm。所添加助濾劑之量,相對於100質量份之混合溶液,較好的是1~30質量份,更好的是2~15質量份,尤其好的是2~5質量份。過濾速度,較好的是500~7,000 L/m2
.h,更好的是1,000~4,500 L/m2
.h。過濾方法,可列舉:加壓過濾法、抽氣過濾法、離心過濾法等。
其次,就本發明方法中,將每單位固形分中含有25~90質量%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溶液,藉由離心分離及/或於溶液中加入助濾劑後以經助濾劑預覆之過濾機過濾,而進行分離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加以說明。
所用原料綠茶萃取物係與上述相同。
本發明之純化綠茶萃取物,可藉由將每單位固形分中含有25~90質量%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溶液,以離心分離及/或於溶液中加入助濾劑後以經助濾劑預覆之過濾機過濾再進行分離而製造之。
又,本發明之純化綠茶萃取物,可藉由將綠茶萃取物分散於有機溶劑與水的比例為91/9~97/3之混合溶液中,對接觸活性碳及/或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所獲得之溶液進行加水及/或脫有機溶劑,將該溶液中有機溶劑與水之質量比調整至70/30~40/60之範圍,繼而將析出之渾濁成分進行離心分離及/或於溶液中加入助濾劑,以經助濾劑預覆之過濾機進行過濾而製造之。綠茶萃取物,較好的是使用以乾燥重量計含有25~90質量%非聚合體兒茶素類的綠茶萃取物之濃縮物,更好的是使用含有30~90質量%非聚合體兒茶素類的綠茶萃取物之濃縮物。
至於本發明之純化綠茶萃取物製造中所使用之有機溶劑,可列舉: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等。該等之中,較好的是甲醇、乙醇、丙酮之親水性有機溶劑,尤其是若考慮於食品中之使用,則較好的是乙醇。至於水,可列舉:離子交換水、自來水、天然水等。該有機溶劑與水,可混合或各自分別與綠茶萃取物混合,但較好的是製成混合溶液後再與綠茶萃取物進行混合處理。
於本發明中,將綠茶萃取物分散於有機溶劑與水的混合溶液時之有機溶劑與水之質量比調整為91/9~97/3,較好的是91/9~95/5,更好的是92/8~95/5之範圍。若有機溶劑之比例超過97/3,則兒茶素類之萃取效率下降,又,若不足91/9,則綠茶萃取物之純化程度下降,因而不佳。
於本發明中,將綠茶萃取物分散於有機溶劑與水之混合溶液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只要最終處理含有咖啡因之兒茶素類組合物時的有機溶劑與水之質量比於91/9~97/3之範圍即可。例如,既可將綠茶萃取物溶解於水後,藉由添加有機溶劑而使有機溶劑與水之質量比調整為91/9~97/3之範圍;亦可將綠茶萃取物懸濁於有機溶劑後,緩慢添加水而將其調整至相同比率。就萃取效率方面而言,較好的是,於溶解於水後添加有機溶劑之方法。又,綠茶萃取物既可1次全量添加,亦可分為2次以上例如2~4次進行添加。
於本發明中,相對於100質量份之有機溶劑與水之混合溶液,可添加10~40質量份、尤其10~30質量份之以乾燥質量換算之綠茶萃取物,該處理可有效處理綠茶萃取物,因而較好。
水與有機溶劑的混合溶液或者各自之添加時間,較好的是在10~30分左右的時間內緩慢滴加。又,為提高兒茶素類之萃取效率,較好的是在攪拌狀態下滴加。更好的是在水滴加結束後,設置10~120分鐘左右的熟化時間。
該等處理,可於10~60℃下進行,尤其好的是於10~50℃下、更好的是於10~40℃下進行。
至於本發明之純化綠茶萃取物製造中所使用之活性碳,若係一般於工業上所使用者,則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使用:ZN-50(北越碳公司製)、Kuraraycoal GLC、Kuraraycoal PK-D、Kuraraycoal PW-D(Kuraray Chemical公司製)、白鷲AW50、白鷲A、白鷲M、白鷲C(武田藥品工業公司製)等市售品。
活性碳之細孔容積,較好的是0.01~0.8 mL/g,尤其好的是0.1~0.7 mL/g。又,比表面積,較好的是800~1300 m2
/g,尤其好的是900~1200 m2
/g之範圍。再者,該等物性值,係基於氮吸附法測定之值。
相對於100質量份之有機溶劑與水的混合溶液,較好的是添加0.5~5質量份、尤其好的是添加0.5~3質量份之活性碳。若活性碳之添加量過少,則咖啡因除去效率變差,又,若過多,則過濾步驟中之濾餅阻力變大,因而並非較好。
製造本發明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中所使用之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同時含有SiO2
、Al2
O3
、Fe2
O3
、CaO、MgO等作為其一般化學成分,其中SiO2
/Al2
O3
比,較好的是3~12,尤其好的是4~9。又,較好的是含有2~5質量% Fe2
O3
、0~1.5質量% CaO、1~7質量% MgO之組成。
活性白土係以硫酸等無機酸對天然產出之酸性白土(蒙脫土系黏土)進行處理者,係具備具有較大之比表面積及吸附能力之多孔質結構之化合物。已知有,藉由進一步對酸性白土進行酸處理,而使其比表面積產生變化,且使脫色能力得以改善及使其物理性質產生變化。
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之比表面積,因酸處理程度等而異,較好的是50~350 m2
/g,pH值(5質量%懸濁液)較好的是2.5~8,尤其好的是3.6~7。例如,作為酸性白土,可使用MIZUKA-ACE # 600(水澤化學公司製)等市售品。
相對於100質量份之有機溶劑與水的混合溶液,較好的是添加2.5~25質量份、尤其好的是添加2.5~15質量份之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若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之添加量過少,則咖啡因除去效率變差,又,若過多,則過濾步驟中之濾餅阻力變大,因而並非較好。
又,於將活性碳與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併用之情形時之比例,以質量比計,相對於1份之活性碳,較好的是1~10,尤其好的是活性碳: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1:1~1:6。
於本發明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中,綠茶萃取物、有機溶劑與水的混合溶液以及活性碳及/或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之接觸順序,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1)於有機溶劑與水的混合溶液中添加綠茶萃取物,與活性碳接觸,繼而與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進行接觸之方法;(2)於有機溶劑與水的混合溶液中添加綠茶萃取物,再與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進行接觸,繼而與活性碳接觸之方法;(3)於有機溶劑與水的混合溶液中添加活性碳,於其中添加綠茶萃取物,繼而添加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之方法等;但較好的是(4)於有機溶劑與水的混合溶液中添加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於其中添加綠茶萃取物,繼而添加活性碳之方法。
較好的是,於添加該等各成分與添加下一個成分之間進行過濾。又,於將綠茶萃取物分為2次以上添加之情形時,亦可於其間進行過濾。
進而於本發明中,於將綠茶萃取物與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和有機溶劑與水混合溶液所形成之分散液接觸混合之情形時,將接觸時之pH值調整為4~6之範圍,從而獲得有效萃取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純化綠茶萃取物,因而較好。於接觸時,較好的是,於有機酸與非聚合體兒茶素類的質量比(有機酸/非聚合體兒茶素類)為0.02~0.20之範圍內添加檸檬酸、乳酸、酒石酸、丁二酸、蘋果酸等有機酸。
又,於本發明中,於將綠茶萃取物與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和有機溶劑與水混合溶液所形成之分散液接觸混合之情形時,若將接觸時之液體溫度初始設為10~30℃,其後升溫至20~60℃,則就促進綠茶萃取物溶解以及促進兒茶素進入分散液之萃取效率方面而言為較好。
於本發明中,較好的是先將綠茶萃取物分散於有機溶劑與水質量比為91/9~97/3之混合溶液中,再與活性碳及/或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進行接觸處理,繼而進行過濾,對濾液部分進行加水及/或脫有機溶劑。
又,與活性碳之接觸,既可於下一步驟的加水及/或脫有機溶劑之前進行,亦可於進行加水及/或脫有機溶劑且分離所析出之混濁成分之後,再與活性碳接觸。
綠茶萃取物與活性碳以及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之接觸處理,可藉由分批式、使用管柱之連續處理等中之任一方法進行。又,綠茶萃取物與活性碳之接觸方法,可採用使用活性碳管柱之連續處理等方法。一般採用以下方法:添加粉末狀活性碳等,進行攪拌,將咖啡因進行選擇性吸附,之後藉由過濾操作獲得除去咖啡因之濾液;或者使用填充有顆粒狀活性碳等之管柱、藉由連續處理將咖啡因進行選擇性吸附。
將綠茶萃取物與有機溶劑和水的混合液以及活性碳及/或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進行接觸處理,根據需要藉由過濾等公知方法除去活性碳、酸性白土、活性白土後,繼而以該等之混合溶液中的有機溶劑與水之質量比成為70/30~40/60,較好的是60/40~45/55之方式,對混合溶液進行加水及/或自混合溶液中進行脫有機溶劑。為了自混合溶液中減少有機溶劑之含量,可藉由以減壓蒸餾等方法分餾除去有機溶劑而進行。又,於在接觸處理後的混合溶液中加水之情形時,可藉由加入離子交換水、自來水、天然水等水而進行。
於加水及/或脫有機溶劑後使混濁成分析出之熟化時間,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好的是2分~50小時,更好的是2分~24小時、尤其好的是5分~6小時。又,混濁成分之析出溫度為-15~78℃,更好的是-5~40℃,尤其好的是5~25℃。
使混濁成分析出後自混合溶液中分離混濁成分時之溫度,較好的是-15~78℃,更好的是-5~40℃,尤其好的是5~25℃。若於此溫度範圍外,則分離性較差,而且有時可見溶液性狀之變化。
於本發明中,可於離心分離或/及混合溶液中添加助濾劑,藉由以助濾劑預覆之過濾機將析出之混濁成分過濾後分離。
至於將所析出之混濁成分離心分離時之離心分離機,可列舉:傾析型或分離板型等連續型離心分離機。作為離心分離機,較好的是,於旋轉體內安裝有將分離板積層之分離板群,且利用大沈降面積進行分離之分離板型離心分離機。於使用分離板型離心分離機之情形時,沈降面積(Σm2
)與處理流量(Qm3
/h)之比(Q/Σ),較好的是2.5×10- 6
~5.0×10- 5
m/h,更好的是7.5×10- 6
~4.0×10- 5
m/h,尤其好的是1.0×10- 5
~3.0×10- 5
m/h。
於藉由以助濾劑預覆之過濾機將析出之混濁成分進行過濾之情形時,可於混合溶液中添加助濾劑而進行。至於用於預覆及添加之助濾劑,可列舉:矽藻土、纖維素及將該等組合者。至於過濾機,可列舉:濾布、濾紙等。預覆層之厚度,較好的是3~50 mm,更好的是10~40 mm,尤其好的是15~30 mm。所添加助濾劑之量,相對於100質量份之混合溶液,較好的是1~30質量份,更好的是2~15質量份,尤其好的是2~5質量份。過濾速度,較好的是500~7,000 L/m2
.h,更好的是1,000~4,500 L/m2
.h。過濾方法,可列舉:加壓過濾法、抽氣過濾法、離心過濾法等。
於藉由將綠茶萃取物與有機溶劑和水的混合液以及活性碳及/或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碳進行接觸處理而製成溶液之方法所獲得之溶液中,進行加水及/或自混合溶液中脫有機溶劑,分離所析出之混濁成分,根據需要進而將其與活性碳接觸後之綠茶萃取物溶液,可使用可自系統中除去有機溶劑之減壓蒸餾等方法來蒸餾除去有機溶劑。又,處理後之綠茶萃取物既可為液狀,亦可為固體狀,於調製成固體狀態之情形時,可藉由冷凍乾燥或噴霧乾燥等方法將其粉末化。
於如此製造步驟中製造之純化綠茶萃取物,其固形分中含有36~99質量%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較好的是39~99質量%,更好的是40~90質量%,更好的是45~90質量%。更好的是50~90質量%。更好的是55~90質量%。尤其好的是55~88質量%。進而,於純化綠茶萃取物之固形分中,以合計量計,較好的是含有0~50質量%之游離胺基酸與蛋白質,較好的是非聚合體兒茶素類與(游離胺基酸及蛋白質)之合計量之質量比(非聚合體兒茶素類/(游離胺基酸+蛋白質))為15~25。
根據本發明而製造之純化綠茶萃取物,較好的是,所含有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成分與處理前不產生本質性變化。處理前後之有機溶劑與水之混合溶液中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收率,較好的是60質量%以上、更好的是65質量%以上,更好的是70質量%以上,尤其好的是80質量%以上。
又,純化綠茶萃取物中包含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及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之沒食子酸酯體,於全部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中之比例,較好的是35~100質量%,更好的是35~98質量%,其於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生理效果有效性上為較好。
純化綠茶萃取物中咖啡因與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含有質量比,較好的是0~0.2,更好的是0~0.14,更好的是0~0.1,更好的是0~0.09,尤其好的是0~0.07,尤其好的是0~0.06。
將本發明之純化綠茶萃取物製成平均含有10質量%非聚合體兒茶素類(A)之水溶液時之濁度值為0~70,較好的是0~65,更好的是0~60,更好的是0~55,更好的是0~50,更好的是0~45,尤其好的是0~40之範圍。
使用濁度值為上述範圍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之非茶系列容器包裝飲料,即使長期保存亦不會產生來自綠茶萃取物所含混濁物之沈澱,因而成為呈澄清透明且具穩定外觀之飲料。且色澤佳,再者幾乎無綠茶之口味。
又,於茶系列容器包裝飲料中,即使長期保存亦不會產生來自綠茶萃取物所含混濁物之沈澱,成為呈穩定外觀之飲料。且色澤佳,另外綠茶獨特之新鮮香味變佳。
於濁度值於上述範圍外之非茶系列容器包裝飲料之情形時,若長期保存則會產生來自混濁物之沈澱,不僅無法成為呈澄清透明且穩定外觀者,而且來自混濁成分之雜味於飲料長期保存中增加,因而導致嗜好性大為降低。又,於茶系列容器包裝飲料中,雜味可於飲料長期保存中增加,因而作為綠茶之新鮮香味消失且導致嗜好性大為降低。
所得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不僅咖啡因濃度較低及混濁成分降低,而且維持高非聚合體兒茶素類濃度,並且色澤較好,再者幾乎無綠茶之口味。因此,降低所得混濁成分之純化綠茶萃取物,可用作容器包裝飲料,尤其是用作綠茶、烏龍茶、混合茶、紅茶、麥茶等茶系列飲料,運動飲料、能量飲料、似水飲料、碳酸飲料、蔬菜汁飲料、果汁飲料、咖啡等非茶系列飲料。
本發明之容器包裝飲料中,含有0.03~1.0質量%,較好的是0.04~0.5質量%,更好的是0.06~0.4質量%,更好的是0.07~0.4質量%、尤其好的是0.08~0.3質量%,特別好的是0.09~0.3質量%、最好的是0.1~0.3質量%之處於水中溶解狀態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若非聚合體兒茶素類含量在此範圍內,則易於獲取大量非聚合兒茶素類,其就剛調配飲料後之色調而言亦為較好。該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濃度,可根據減少混濁成分之上述純化綠茶萃取物之添加量,而進行調整。
又,為達成促進體內積蓄脂肪燃燒、促進飲食性脂肪燃燒及促進肝臟β氧化基因表現之效果,成人每日攝取量,作為非聚合體兒茶素類,較好的是300 mg以上,更好的是450 mg以上,更好的是500 mg以上。又,具體而言,已確認藉由攝取每瓶(500 ml)含有483 mg、555 mg及900 mg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飲料,而具有減肥效果或降低內臟脂肪效果(日本專利特開2002-326932號公報)。
因此,作為本發明之容器包裝飲料之成人每日攝取量,作為非聚合體兒茶素類,較好的是300 mg以上,更好的是450 mg以上,更好的是500 mg以上,亦就確保每日之必需攝取量而言,每1瓶(500 ml)本發明之容器包裝飲料之添加量,較好的是300 mg以上,更好的是450 mg以上,更好的是500 mg以上。
本發明之容器包裝飲料中之咖啡因與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含有質量比為0~0.2,較好的是0~0.14,更好的是0~0.1,更好的是0~0.09,尤其好的是0~0.07,最好的是0~0.06。
本發明之容器包裝飲料中,可含有鈉離子及/或鉀離子。含有該等離子之本發明之飲料,可作為運動飲料、能量飲料等飲料形態而使用。所謂運動飲料,一般規定為可迅速補充身體運動後以汗形式丟失之水分及礦物之飲料。
主要之生理電解質中,有鈉及鉀。可藉由添加與其等對應之水溶性成分乃至無機鹽,而含有該等離子成分。其等亦存在於果汁及綠茶萃取物中。本發明飲料中之電解質或離子成分之量,係最終可飲用之容器包裝飲料中之含量。電解質濃度係以離子濃度表示。鉀離子成分,可作為氯化鉀、碳酸鉀、硫酸鉀、醋酸鉀、碳酸氫鉀、檸檬酸鉀、磷酸鉀、磷酸氫鉀、酒石酸鉀、山梨酸鉀等或如其等混合物之鹽,或者作為被加入之果汁或茶之成分,而添加於本發明之飲料中。本發明之容器包裝飲料中,含有0.001~0.2質量%,更好的是0.002~0.15質量%,更好的是0.003~0.12質量%之鉀離子。同樣地,鈉離子成分,可作為如氯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檸檬酸鈉、磷酸鈉、磷酸氫鈉、酒石酸鈉、苯甲酸鈉等及其等混合物之易於獲得之鈉鹽,或者作為被加入之果汁或茶之成分而添加。鈉濃度,就滲透壓造成易於吸收水而言,以濃度較低者為佳,但較好的是水不會自身被滲透壓吸引入腸內之程度。為進行此所必須之鈉濃度,較好的是亦較血漿鈉濃度為低。鈉離子於本發明之容器包裝飲料中之含量,較好的是0.001~0.5質量%,更好的是0.002~0.4質量%,更好的是0.003~0.2質量%。除了鉀及鈉離子,本發明容器包裝飲料中,可進而含有0.001~0.5質量%,較好的是0.002~0.4質量%,最好的是0.003~0.3質量%之氯離子。氯離子成分,可以如氯化鈉或氯化鉀之鹽形態添加。亦可添加如鈣及鎂、鋅、鐵之其他微量離子。該等離子亦可作為鹽而添加。存在於飲料中之離子之合計量,包含所添加之離子量以及飲料中天然存在之離子量。例如,於添加氯化鈉之情形時,其量之鈉離子及其量之氯離子,亦包含於與其對應之各離子之合計量中。
此處,若鈉離子或鉀離子濃度過低,則在飲用時味道上有不足之感覺,且無法有效補充礦物質,因而並非較好。另一方面,若過多,則鹽類自身之味道變強,因而於長期飲用上並非較好。
本發明之容器包裝飲料中,以改善味道為目的,可使用甜味料。作為甜味料,目前使用人工甜味料類、碳水化合物類、甘油類(例如丙三醇)。該等甜味料於本發明容器包裝飲料中之含量,較好的是0.0001~20質量%,更好的是0.001~15質量%,更好的是0.001~10質量%,其於甜味與酸味及鹹味之平衡方面並不過甜而滯喉感較弱,因而於口感方面為較好。
作為本發明之容器包裝飲料中之甜味料,較好的是使用人工甜味料。
可於本發明中使用之人工甜味料之例中,可使用糖精及糖精鈉、阿斯巴甜(aspartame)、合成糖精-K、三氯蔗糖、紐甜(Neotame)等高甜度甜味料,山梨糖醇、赤蘚糖醇、木糖醇等糖醇。作為商品,可使用包含阿斯巴甜之瘦身糖(slim up sugar)、含有赤蘚糖醇之Lakanto S,包含赤蘚糖醇及阿斯巴甜之Palsweet等。
於作為目的之容器包裝飲料兼具能量補充作用之情形時,以使用碳水化合物類甜味料為佳。
作為本發明中可使用之碳水化合物類甜味料,係使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具有甜味料及能量源之作用。對本發明飲料中所使用碳水化合物之選擇,以充分考慮胃排出及腸吸收速度為佳。
碳水化合物,可為葡萄糖與果糖之混合物,或者在消化道內水解或形成葡萄糖及果糖之碳水化合物。本說明書中所使用之"碳水化合物"術語,包括單糖、二糖、寡糖、複合多糖及其等之混合物。
此處可使用之單糖中,含有丁糖、戊糖、己糖及己酮糖。己糖之例,為作為葡萄糖而熟知之如葡萄糖之己醛糖。本發明之容器包裝飲料中之葡萄糖之量,較好的是0.0001~20質量%,更好的是0.001~15質量%,更好的是0.001~10質量%。作為果糖而熟知之果糖係己酮糖。本發明容器包裝飲料中之果糖之量,較好的是0.0001~20質量%,更好的是0.001~15質量%,尤其好的是0.001~10質量%。
於本發明飲料中,較好的是,單獨人工甜味料系,人工甜味料與葡萄糖系化合物、或人工甜味料與果糖系化合物之組合。
作為可於本發明中使用之碳水化合物類甜味料,係使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作為寡糖,可列舉:於體內生成該等兩種單糖之碳水化合物(即,蔗糖、麥芽糊精、澱粉糖、高果糖玉米糖漿)。該糖之重要類型為二糖。二糖之例,係作為蔗糖或甜菜糖而熟知之蔗糖。本發明容器包裝飲料中之蔗糖量,較好的是0.001~20質量%,更好的是0.001~15質量%,尤其好的是0.001~10質量%。
本發明之容器包裝飲料之pH值,較好的是2~7,更好的是2~6.7,更好的是2.5~6.5,其就兒茶素穩定性而言為較好。若pH值過低,則飲料之酸味及刺激性氣味變強。又,若pH值過高,則無法獲得口味之調和,嗜好性降低,因而並非較好。
本發明之容器包裝飲料,若於其中添加苦澀味抑制劑,則易於飲用,因而較好。所使用之苦澀味抑制劑並無特別限定,但較好的是環糊精。作為環糊精,可使用α-、β-、γ-環糊精及支鏈α-、β-、γ-環糊精。環糊精於飲料中之含量,較好的是0.005~0.5質量%,更好的是0.01~0.3質量%。本發明之容器包裝飲料中,可單獨或合併添加:抗氧化劑、香料、各種酯類、有機酸類、有機酸鹽類、無機酸類、無機酸鹽類、無機鹽類、色素類、乳化劑、防腐劑、調味料、甜味料、酸味料、膠、乳化劑、油、維他命、胺基酸、果汁萃取物類、蔬菜萃取物類、花蜜萃取物類、pH值調整劑、品質穩定劑等添加劑。
為提昇嗜好性,較好的是將香料或果汁添加入本發明之飲料內。一般將果汁稱為Fruit Juice,將香料稱為Flavor。天然或合成香料或果汁可使用於本發明。該等可自果汁、水果香料、植物香料或其等之混合物中選擇。尤其是,果汁與茶香料較好的是綠茶或紅茶香料之組合之味道具有魅力。較好的果汁為蘋果、梨子、檸檬、酸柚、柑橘、葡萄柚、蔓越莓、橙子、草莓、葡萄、奇異果、鳳梨、百香果、芒果、番石榴、覆盆子及櫻桃之果汁。甘橘類水果汁,較好的是葡萄柚、橙子、檸檬、酸柚、柑橘,及芒果、百香果及番石榴之汁,最好的是其等之混合物。較好的天然香料,為素馨、香菊、薔薇、胡椒薄荷、山楂、菊、菱、甘蔗、荔枝、竹筍等。果汁於本發明飲料中之含量,較好的是0.001~20質量%,更好的是0.002~10質量%。亦可使用水果香料、植物香料、茶香料及其等之混合物作為果汁。尤其好的香料,為包含甜橙香料、檸檬香料、酸柚香料及葡萄柚香料之柑橘香料。除柑橘香料以外,亦可使用如蘋果香料、葡萄香料、覆盆子香料、蔓越莓香料、櫻桃香料、鳳梨香料等各種其他水果香料。該等香料,既可自如水果汁及香油之天然源中衍生,亦可合成。香味料中,可包含各種香料之混合物,例如自檸檬及酸柚香料、柑橘香料中選擇之香辛料等。如此之香味料於本發明飲料中之添加量,較好的是0.0001~5質量%,更好的是0.001~3質量%。
作為可自果實以外之植物一部分中獲得之萃取液,例如自果仁、樹皮、根、及葉中獲得之植物萃取液。例如可列舉:咖啡豆萃取液、發酵茶萃取液、半發酵茶萃取液、不發酵茶萃取液等。該等除自天然源獲得者外,亦可為合成者。又,於添加不發酵茶萃取液之情形時,相對於容器包裝飲料中之兒茶素類之全部合計質量,較好的是70質量%以下,尤其好的是60質量%以下。於添加半發酵茶萃取液之情形時,相對於容器包裝飲料中之兒茶素類之全部合計質量,較好的是50質量%以下,更好的是30質量%以下,尤其好的是20質量%以下。於添加發酵茶萃取液之情形時,相對於容器包裝飲料中之兒茶素類之全部合計質量,較好的是25質量%以下,更好的是20質量%以下,尤其好的是15質量%以下。再者,以賦予味道為目的而添加之該等茶萃取液中,亦可含有非聚合體兒茶素類,因而該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量可換算為成分(A)。作為蔬菜萃取液,可係自蔬菜之一部分中獲得之萃取液,例如可列舉:自捲心菜、萵苣、西紅柿、蘿蔔、椰菜、胡蘿蔔、南瓜、菠菜等中獲得之萃取液。該等除自天然源獲得者外,亦可係合成者。
進而根據需要,本發明之飲料亦可含有酸味料。至於酸味料,可列舉:如蘋果酸、檸檬酸、酒石酸、反丁烯二酸(富馬酸)等之食用酸。酸味料,可用於調整本發明飲料之pH值。本發明飲料之pH值,較好的是2~7。作為pH調整劑,可使用有機及無機之食用酸。酸,可使用其等之非解離型者,或者其等之各鹽,例如:如磷酸氫鉀或鈉、磷酸二氫鉀或鈉鹽之形態者。較好的酸,為檸檬酸、蘋果酸、反丁烯二酸、己二酸、磷酸、葡萄糖酸、酒石酸、抗壞血酸、醋酸、磷酸或包括其等之混合物之食用有機酸。最好的酸為檸檬酸及蘋果酸。酸味料亦發揮使飲料成分穩定化之抗氧化劑之作用。又,於常用之抗氧化劑之例中,可添加抗壞血酸、EDTA(伸乙基二胺四醋酸)及其等之鹽、植物萃取物等。
本發明飲料中,亦可進而含有維他命。較好的是,加入維他命A、維他命C及維他命E。亦可加入如維他命D及維他命B之其他維他命。礦物質亦可用於本發明之飲料中。較好的礦物質為鈣、鉻、銅、氟、碘、鐵、鎂、錳、磷、硒、矽、鉬及鋅。尤其好的礦物質為鎂、磷及鐵。
可使用於本發明之容器包裝飲料之容器,與一般飲料相同,可以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為主成分之成形容器(即PET瓶)、金屬罐、與金屬箔或塑料薄膜複合而成之紙容器、瓶等通常之形態而提供。此處,所謂容器包裝飲料,係指可無須稀釋即可飲用者。
本發明之容器包裝飲料,例如:填充於如金屬罐之容器中後,於可進行加熱殺菌之情形下根據食品衛生法所規定之殺菌條件而製造,而對於如PET瓶、紙容器之無法進行蒸餾殺菌者,可採用預先以與上述相同之殺菌條件,例如藉由平板式熱交換器等進行高溫短時間殺菌後,冷卻至一定溫度再填充入容器等方法。又,亦可於無菌下,於所填充之容器中添加其他成分。進而,亦可進行:於酸性條件下,於加熱殺菌後,於無菌下使pH值恢復至中性,或者於中性下進行加熱殺菌,之後於無菌下使pH值恢復至酸性等操作。
以蒸餾水稀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組合物,以過濾器(0.8 μm)將其過濾後,使用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高速液相層析儀(型號SCL-10AVP),安裝導入十八烷基之液體層析用填充式管柱L-管柱TMODS(4.6 mmΦ×250 mm:財團法人化學物質評價研究機構製),以管柱溫度為35℃之條件,藉由使用A液及B液之梯度法進行測定。該測定,係以流動相A液製成含有0.1 mol/L醋酸之蒸餾水溶液、B液製成含有0.1 mol/L醋酸之乙腈溶液、試料注入量為20 μL、UV檢測器波長為280 nm之條件進行。
(分析儀器)使用HPLC(日立製作所公司製)裝置。繪圖機:D-2500,檢測器:L-4200泵:L-7100,自動進樣器:L-7200管柱:Inertsil ODS-2,內徑2.1 mm×長度250 mm
(分析條件)樣品注入量:10 μL,流量:1.0 mL/min紫外線吸光光度計檢測波長:280 nm溶離液A:0.1 mol/L醋酸水溶液,溶離液B:0.1 mol/L醋酸乙腈溶液濃度梯度條件(體積%)
(咖啡因之滯留時間)咖啡因:27.2分此處,根據求得之面積%且藉由標準物質而求得質量%。
將純化綠茶萃取物製成以非聚合體兒茶素類(A)計為10質量%之水溶液,將此時之溶液作為測定試料。使用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製濁度/透過率計(型號HR-100),將容器包裝飲料加入玻璃槽(光路長10 mm橫向35 mm縱向40 mm)中,測定濁度值(H)。測定溫度為25℃。濁度值為0~100之範圍,將水之濁度值設為0。
(分析儀器)以兒茶素濃度成為180 mg/100 mL之方式,以離子交換水稀釋純化綠茶萃取物,使用其樣品以目測進行外觀評價。
以非聚合物兒茶素濃度成為100 mg/100 mL之方式,以離子交換水稀釋純化綠茶萃取物,於照明器上對裝入50 mL小瓶中之評價樣品進行內容物狀態之觀察,進行目測判定。
(蛋白質+游離胺基酸量)之計算式:(純化綠茶萃取物中總氮-咖啡因態之氮)×換算係數總氮之定量法:可藉由根據營養表示標準(1996年5月厚生省告示第146號)中營養成分等分析方法等(揭示於營養表示標準附表第1之第3欄之方法)之氮定量換算法(Micro-Kjeldahl法)而求得。
咖啡因態之氮:可藉由將上述咖啡因量測定中所求得之咖啡因量換算成咖啡因分子量(Mw=194)中之氮分子量(Mw=54),而求得。
換算係數:採用根據營養表示標準(1996年5月厚生省告示第146號)中營養成分等分析方法等(於營養表示標準別表第1之第3欄中揭示之方)之換算係數(6.25)。
(分析儀器)濁度計(Turbidimeter/TN-100 EUTECH INSTRUMENTS公司製)波長範圍:850 nm方式:90°透過散射比較法
於藉由將綠茶萃取物與(有機溶劑與水)混合液以及活性碳及/或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碳進行接觸處理獲得溶液之方法而獲得之溶液中,加水及/或自混合溶液中進行脫有機溶劑,且將析出之混濁成分分離之溶液以非聚合物兒茶素濃度成為4質量%之方式,藉由離子交換水進行稀釋,且使用其樣品進行測定。
對於純化綠茶萃取物,以將非聚合物兒茶素濃度成為15質量%之方式,藉由離子交換水進行稀釋,使用其樣品進行測定。
將200 g綠茶萃取物(Polyphenon HG,東京Foodtechno公司製)分散於常溫、250 r/min攪拌條件下之800 g之95質量%乙醇水溶液中,再投入100 g酸性白土MIZUKA-ACE # 600(水澤化學公司製),之後持續攪拌約10分鐘。其後,以2號濾紙進行過濾。於其溶液中添加433 g離子交換水,於室溫下持續攪拌約5分鐘。以薄膜過濾器將所析出之混濁成分進行分離。於分離之溶液中,添加20 g活性碳,再次以2號濾紙進行過濾。其次,以0.2 μm薄膜過濾器進行再過濾。於40℃、0.0272 kg/cm2
條件下蒸餾除去乙醇,以離子交換水調整兒茶素類濃度,而獲得純化綠茶萃取物A。
處理後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含量為22質量%。
將處理後之純化綠茶萃取物製成非聚合體兒茶素類(A)之10質量%水溶液時之濁度值為10。
處理後之咖啡因/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質量比為0.03。
處理後之沒食子酸酯體之比率為51質量%。
將200 g綠茶萃取物(Polyphenon HG,東京Foodtechno公司製)分散於常溫、250 r/min攪拌條件下之800 g之95質量%乙醇水溶液中,再投入16 g活性碳Kuraraycoal GLC(Kuraray Chemical公司製)及30 g酸性白土MIZUKA-ACE # 600(水澤化學公司製),之後持續攪拌約10分鐘。其後,再次以2號濾紙進行過濾,繼而藉由0.2 μm薄膜過濾器進行活性碳、酸性白土等之再過濾。於40℃、0.0272 kg/cm2
條件下蒸餾除去乙醇,其後藉由過濾器將所析出之混濁成分進行分離,且離子交換水調整兒茶素類濃度,而獲得純化綠茶生成物B。
處理後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為22質量%。
將處理後之純化綠茶萃取物製成非聚合體兒茶素類(A)之10質量%水溶液時之濁度值為1。
處理後之咖啡因/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質量比為0.05。
處理後之沒食子酸酯體之比率為51.2質量%。
將200 g綠茶萃取物(Polyphenon HG,東京Foodtechno公司製)分散於常溫、250 r/min攪拌條件下之800 g之95質量%乙醇水溶液中,再投入100 g酸性白土MIZUKA-ACE # 600(水澤化學公司製),之後持續攪拌約10分鐘。其後,以2號濾紙進行過濾。其後,添加16 g活性碳,再次以2號濾紙進行過濾。其次,以0.2 μm薄膜過濾器進行再過濾,除去混濁物。於40℃、0.0272 kg/cm2
條件下蒸餾除去乙醇,以離子交換水調整兒茶素類濃度,而獲得綠茶萃取物C。
處理後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含量為22質量%。
將處理後之純化綠茶萃取物製成非聚合體兒茶素類(A)之10質量%水溶液時之濁度值為75。
處理後之咖啡因/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質量比為0.05。
處理後之沒食子酸酯體之比率為51質量%。
將200 g綠茶萃取物(Polyphenon HG,東京Foodtechno公司製)分散於常溫、250 r/min攪拌條件下之800 g之95質量%乙醇水溶液中,再投入100 g酸性白土MIZUKA-ACE # 600(水澤化學公司製),之後持續攪拌約10分鐘。其後,以2號濾紙進行過濾。其後,添加16 g活性碳,再次以2號濾紙進行過濾。其次,以0.2 μm薄膜過濾器進行再過濾。於其溶液中添加433 g離子交換水,於室溫下持續攪拌約5分鐘。於對所析出之混濁成分並未進行任何分離操作之情形下,於40℃、0.0272 kg/cm2
條件下蒸餾除去乙醇,以離子交換水調整兒茶素類濃度,而獲得綠茶萃取物D。
處理後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含量為22質量%。
將處理後之純化綠茶萃取物製成非聚合體兒茶素類(A)之10質量%水溶液時之濁度值為72。
處理後之咖啡因/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質量比為0.05。
處理後之沒食子酸酯體之比率為51質量%。
表1揭示實施例1、2及比較例1、2中所製造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之測定結果。
若根據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則可製造於不使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沒食子酸酯體之比率變化之情形下,降低咖啡因含量且使混濁成分降低之純化綠茶萃取物。
加入表1所示之純化綠茶萃取物及表2所揭示之容器包裝飲料成分,之後加入平衡量之離子交換水,而調配飲料。依據食品衛生法進行殺菌處理及熱裝充填,而製成非茶系列容器包裝飲料。
將所製造之非茶系列容器包裝飲料於37℃下保存30天,之後請30名男性監測人員同時分別地一次攝取500 mL之剛製造之非茶系列容器包裝飲料及保存30天者,以剛製造時為標準,按照以下標準對雜味(來自長期保存時之混濁物之雜味)之變化進行評分而進行評價。飲用時之飲品溫度均接近於室溫。保存飲料之外觀,亦係藉由目測進行評價。結果示於表2。
外觀之變化:A含有沈澱而無外觀變化B含有沈澱而外觀有稍許變化C含有沈澱而外觀有變化D含有沈澱而外觀有較大變化
雜味之變化:A難以感覺到變化B略難以感覺到變化C略感覺到變化D感覺到變化
本發明之容器包裝飲料中之任一者均無外觀之變化且澄清透明,即使將容器包裝飲料長期保存亦並未發現雜味之變化。
加入表1所示之純化綠茶萃取物及表3所揭示之容器包裝飲料成分,之後加入平衡量之離子交換水,而調配飲料。依據食品衛生法進行殺菌處理,製成茶系列容器包裝飲料。
將所製造之非茶系列容器包裝飲料於37℃下保存30天,之後請30名男性監測人員同時分別一次攝取500 mL之剛製造之非茶系列容器包裝飲料及保存30天者,以剛製造時為標準,按照以下標準對綠茶獨特香味之新鮮度變化進行評分而進行評價。飲用時之飲料溫度均接近於室溫。保存飲料之外觀,亦係藉由目測進行評價。結果示於表3。
外觀之變化:A含有沈澱、外觀無變化B含有沈澱、外觀有稍許變化C含有沈澱、外觀有變化D含有沈澱、外觀有較大變化
綠茶獨特香味之新鮮度之變化:A難以感覺到變化B略難以感覺到變化C略感覺到變化D感覺到變化
於常溫、250 r/min攪拌條件下,將1,000 g酸性白土(MIZUKA-ACE # 600,水澤化學公司製)分散於8,000 g之92.4質量%乙醇水溶液中,於攪拌約10分鐘後,投入2,000 g綠茶萃取物(Polyphenon HG,東京Foodtechno製),於室溫下持續攪拌約3小時(pH 4.0)。其後,以2號濾紙進行過濾。於其溶液中添加4,170 g離子交換水,於室溫、100 r/min攪拌條件下進行約5分鐘攪拌。於15℃、Q/Σ=2.1×10- 5
m/h之條件下,將其混合溶液流入分離板型離心分離機(ADS250AS,齋藤離心機工業公司製,沈降面積1,440 m2
)中,將所析出之混濁成分加以分離。將已分離之溶液與300 g活性碳(Kuraraycoal GLC,Kuraray Chemical公司製)接觸,繼而藉由0.2 μm薄膜過濾器進行過濾。最終,添加2,000 g離子交換水,以40℃、0.0272 kg/cm2
之條件蒸餾除去乙醇,其後調整水分量,而獲得製品。
處理後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含量為15質量%。
處理後之濁度=21處理後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咖啡因之質量比=50.0處理後之沒食子酸酯體之比率=53.0質量%
於常溫、250 r/min攪拌條件下,將100 g酸性白土(MIZUKA-ACE # 600,水澤化學公司製)分散於800 g之92.4質量%乙醇水溶液中,攪拌約10分鐘,之後投入200 g綠茶萃取物(Polyphenon HG,東京Foodtechno製),於室溫下持續攪拌約3小時(pH 4.1)。其後,以2號濾紙進行過濾。於其溶液中添加417 g離子交換水,於室溫、100 r/min攪拌條件下攪拌約5分鐘。於其混合溶液中添加25.6 g矽藻土(Radio Raido 800S,昭和化學工業公司製),於室溫下持續攪拌約5分鐘。將其混合液通過於2號濾紙上以矽藻土(Radio Raido 800S,昭和化學工業公司製)形成20 mm厚度預覆層之過濾機(0.00385 m2
),於0.18 Mpa加壓、3,000 L/m2
.hr通液速度下進行過濾,分離所析出之混濁成分(分離溫度為25℃)。將已分離溶液與30 g活性碳(Kuraraycoal GLC,Kuraray Chemical公司製)接觸,繼而以0.2 μm薄膜過濾器進行過濾。最終,添加200 g離子交換水,以40℃、0.0272 kg/cm2
之條件蒸餾除去乙醇,其後調整水分量而獲得製品。
處理後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含量為15質量%。
處理後之濁度=7處理後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咖啡因之質量比=52.6處理後之沒食子酸酯體之比率=53.2質量%
於常溫、250 r/min攪拌條件下,將1,000 g酸性白土(MIZUKA-ACE # 600,水澤化學公司製)分散於8,000 g之92.4質量%乙醇水溶液中,攪拌約10分鐘,之後投入2,000 g綠茶萃取物(Polyphenon HG,東京Foodtechno製),於室溫下持續攪拌約3小時(pH 4.0)。其後,以2號濾紙進行過濾。以40℃、0.0272 kg/cm2
之條件自其溶液中蒸餾除去3,255 g乙醇,之後添加2,000 g離子交換水,於室溫、100 r/min之攪拌條件下攪拌約5分鐘。於室溫、Q/Σ=2.1×10- 5
m/h之條件下,將其混合溶液流入分離板型離心分離機(ADS250AS,齋藤離心機工業公司製,沈降面積1,440 m2
)中,分離所析出之混濁成分。使已分離之溶液與300 g活性碳(Kuraraycoal GLC,Kuraray Chemical公司製)接觸,繼而以0.2 μm薄膜過濾器進行過濾。最終,添加2,000 g離子交換水,以40℃、0.0272 kg/cm2
之條件蒸餾除去乙醇,其後調整水分量整而獲得製品。
處理後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含量為15質量%。
處理後之濁度=32處理後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咖啡因之質量比=47.6處理後之沒食子酸酯體之比率=52.6質量%
於常溫、250 r/min之攪拌條件下,將100 g酸性白土(MIZUKA-ACE # 600,水澤化學公司製)分散於800 g之92.4質量%乙醇水溶液中,攪拌約10分鐘後,投入200 g綠茶萃取物(Polyphenon HG,東京Foodtechno製),於室溫下持續攪拌約3小時(pH 4.3)。其後,以2號濾紙進行過濾。將其溶液與30 g活性碳(Kuraraycoal GLC,Kuraray Chemical公司製)接觸,繼而以0.2 μm薄膜過濾器進行過濾。最終,添加200 g離子交換水,以40℃、0.0272 kg/cm2
之條件蒸餾除去乙醇,其後調整水分量而獲得製品。
處理後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含量為15質量%。
處理後之濁度=314處理後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咖啡因之質量比=52.2處理後之沒食子酸酯體之比率=52.6質量%
於常溫、250 r/min之攪拌條件下,將100 g酸性白土(MIZUKA-ACE # 600,水澤化學公司製)分散於800 g之92.4質量%乙醇水溶液中,攪拌約10分鐘,之後投入200 g綠茶萃取物(Polyphenon HG,東京Foodtechno製),於室溫下持續攪拌約3小時(pH 4.1)。其後,以2號濾紙進行過濾。於其溶液中添加417 g離子交換水,以室溫、100 r/min之攪拌條件攪拌約5分鐘。將其溶液與30 g活性碳(Kuraraycoal GLC、Kuraray Chemical公司製)接觸,繼而以0.2 μm薄膜過濾器進行過濾。最終,添加200 g離子交換水,以40℃、0.0272 kg/cm2
之條件蒸餾除去乙醇,其後調整水分量而獲得製品。
處理後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含量為15質量%。
處理後之濁度=178處理後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咖啡因之質量比=49.8處理後之沒食子酸酯體之比率=52.9質量%
實施例5~7之製造條件及所得之綠茶萃取物之分析結果示於表4,比較例3~4之製造條件及所得之綠茶萃取物之分析結果示於表5。
6.39質量%之GC(沒食子兒茶素)、29.42質量%之EGC(表沒食子兒茶素)、2.16質量%之C(兒茶素)、10.3質量%之EC(表兒茶素)、37.13質量%之EGCg(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1.93質量%之GCg(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11.89質量%之ECg(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0.79質量%之Cg(兒茶素沒食子酸酯)、51.73質量%之沒食子酸酯體率;沒食子體之比率為74.88質量%。
6.39質量%之GC(沒食子兒茶素)、29.42質量%之EGC(表沒食子兒茶素)、2.16質量%之C(兒茶素)、10.3質量%之EC(表兒茶素)、37.13質量%之EGCg(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1.93質量%之GCg(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11.89質量%之ECg(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0.79質量%之Cg(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沒食子酸酯體之比率為51.73質量%,沒食子體之比率為74.88質量%。
如表4及表5所示,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可製造並不改變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中之沒食子酸酯體比率或沒食子體比率,而降低咖啡因且使混濁成分降低之純化綠茶萃取物。
於添加表4及表5所表示之純化綠茶萃取物及表6所揭示之容器包裝飲料成分後,加入平衡量之離子交換水,而調配飲料。依據食品衛生法進行殺菌處理及熱裝充填,而製成容器包裝飲料。
將製造之非茶系列容器包裝飲料於37℃下保存30天,之後請5名男性監測人員同時分別一次攝取500 mL之剛製造之非茶系列容器包裝飲料及保存30天者,以剛製造時為標準,按照以下標準對雜味(來自長期保存時之混濁物之雜味)之變化進行評分而進行評價。飲用時之飲料溫度均接近於室溫。保存飲料之外觀,亦係藉由目測進行評價。結果示於表6。
外觀之變化:A含有沈澱、外觀無變化B含有沈澱、外觀略有變化C含有沈澱、外觀有變化D含有沈澱、外觀有較大變化
雜味之變化:A難以感覺到變化B略難以感覺到變化C略感覺到變化D感覺到變化
如由表6之結果所表明,使用根據本發明之處理綠茶萃取物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之容器包裝飲料,即使長期保存,亦均無外觀之變化且澄清透明,未發現雜味之變化。
(1)於6000 g綠茶葉中添加90 kg之84℃熱水,於進行60分鐘萃取後,以2號濾紙進行過濾,獲得66 kg「綠茶萃取液」(pH 5.4)。(綠茶萃取液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濃度=0.9質量%,綠茶萃取液之沒食子酸酯體比率=52.2質量%)將該綠茶萃取液溫度設定為25℃,以相對於綠茶萃取液成為200 ppm濃度之方式添加鞣酸酶(Kikkoman公司製鞣酸酶KTFH),保持130分鐘,於沒食子酸酯體比率達到40.2質量%時,將溶液加熱至90℃使酵素失活,終止反應(pH值4.9)。使用逆滲透膜(日東電工製NTR-759HR)將該反應液進行濃縮處理直至Brix濃度為25,獲得8 kg液體之「經鞣酸酶處理之綠茶萃取物之濃縮物」。所得之綠茶萃取物,其中非聚合體兒茶素類含量為6.9質量%,沒食子酸酯體比率為40.1質量%,溶解成固形分濃度為2質量%之水溶液之pH值為5.0。
(2)又,將4.5 kg所得之濃縮液進行噴霧乾燥,獲得400 g粉末狀「經鞣酸酶處理之綠茶萃取物」。所得之綠茶萃取物,其中非聚合體兒茶素類含量為33.2質量%,沒食子酸酯體比率為40.1質量%,溶解成固形分濃度為2質量%時之水溶液pH值為5.0。
(3)使用所得之綠茶萃取物,進行與實施例2相同之純化處理,獲得完全未見混濁、色澤亦較好、且減低苦味之純化綠茶萃取物。
處理後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含量=15質量%處理後之固形分中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濃度=65質量%處理後之濁度值=9處理後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咖啡因質量比=37.1處理後之沒食子酸酯體比率=40.4質量%
(4)使用所得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以與實施例8、本發明品6相同之方式獲得容器裝飲料。該飲料即使長期保存亦未見外觀變化,且苦味降低。
Claims (11)
- 一種固形分中含有36~99質量%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將綠茶萃取物與有機溶劑和水之質量比為65/35~97/3之混合溶液以及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進行接觸處理後,進行過濾,且將所得之綠茶萃取物溶液之有機溶劑與水之質量比調整為0/100~85/15,繼而將於該溶液中析出之混濁物加以分離,並與活性碳進行接觸處理後,進行過濾,其中過濾係於溶液中加入助濾劑後藉由以助濾劑預覆之過濾機進行過濾。
- 如請求項1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其中將綠茶萃取物與活性碳或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進行接觸處理,之後除去活性碳或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
- 如請求項1或2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其中於將所得綠茶萃取物之溶液之有機溶劑與水之質量比調整為0/100~85/15之情形時,進行加水及/或自該溶液中進行脫有機溶劑。
- 如請求項1或2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其中析出之混濁物之分離方法為離心分離及/或過濾。
- 如請求項1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其中助濾劑為纖維素、矽藻土或其等之組合。
- 如請求項1或2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其中於-15~78℃下將混濁物進行分離。
- 如請求項1或2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其中有機 溶劑為乙醇。
- 如請求項1或2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其中於將所得之純化綠茶萃取物製成10質量%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A)水溶液時之濁度值為0~70。
- 如請求項1或2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其中綠茶萃取物係將綠茶萃取液進行鞣酸酶處理而獲得者。
- 一種純化綠茶萃取物,其係以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進行製造,於固形分中含有36~99質量%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將純化綠茶萃取物製成10質量%之非聚合體兒茶素類(A)水溶液時之濁度值為0~70。
- 一種容器包裝飲料,其含有以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所製造之純化綠茶萃取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253328A JP4728747B2 (ja) | 2005-09-01 | 2005-09-01 |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
JP2005305246 | 2005-10-20 | ||
JP2006021438A JP4542047B2 (ja) | 2005-10-20 | 2006-01-30 |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738160A TW200738160A (en) | 2007-10-16 |
TWI454222B true TWI454222B (zh) | 2014-10-01 |
Family
ID=37855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5131477A TWI454222B (zh) | 2005-09-01 | 2006-08-25 | 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97171B2 (zh) |
KR (1) | KR20070026005A (zh) |
TW (1) | TWI45422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17583C (zh) | 2000-11-17 | 2005-09-07 | 花王株式会社 | 包装的饮料 |
JP4562682B2 (ja) * | 2006-04-17 | 2010-10-13 | 花王株式会社 |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法 |
JP4569965B2 (ja) * | 2006-04-17 | 2010-10-27 | 花王株式会社 |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法 |
JP5140284B2 (ja) * | 2006-05-16 | 2013-02-06 | 花王株式会社 | 容器詰飲料 |
KR20090061033A (ko) * | 2006-10-03 | 2009-06-15 | 와이어쓰 | 동결건조 방법 및 장치 |
EP2186418A4 (en) * | 2007-08-30 | 2011-11-16 | Kao Corp | INSTANT POWDER DRINK |
WO2009084215A1 (ja) * | 2007-12-27 | 2009-07-09 | Kao Corporation | 精製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
WO2010098391A1 (ja) * | 2009-02-27 | 2010-09-02 | 株式会社伊藤園 | 容器詰ほうじ茶飲料 |
JP5336340B2 (ja) * | 2009-12-09 | 2013-11-06 | 花王株式会社 | 精製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
JP5118164B2 (ja) * | 2010-01-29 | 2013-01-16 | 株式会社 伊藤園 | 容器詰緑茶飲料 |
JP5086380B2 (ja) * | 2010-01-29 | 2012-11-28 | 株式会社 伊藤園 | 容器詰ほうじ茶飲料 |
JP5118163B2 (ja) * | 2010-01-29 | 2013-01-16 | 株式会社 伊藤園 | 容器詰緑茶飲料 |
CA2808732A1 (en) * | 2010-08-31 | 2012-03-08 | Ito En, Ltd. | Green tea beverage packed in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KR101951782B1 (ko) * | 2010-10-25 | 2019-02-25 | (주)아모레퍼시픽 | 녹차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미백용 화장료 조성물 |
ES2621465T3 (es) * | 2010-11-26 | 2017-07-04 | Unilever N.V. | Procedimiento para preparar productos de té |
CN102702162B (zh) * | 2012-05-24 | 2014-11-26 | 上海诺德生物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低咖啡因、无苦涩味、高含量儿茶素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
JP6947499B2 (ja) * | 2016-11-01 | 2021-10-13 | キリンビバレッジ株式会社 | カフェイン低減茶抽出液および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
KR20190048502A (ko) | 2017-10-31 | 2019-05-09 | (주)아모레퍼시픽 | 성분 함량이 변화된 차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순환기 질환 개선용 조성물 |
CN109198574A (zh) * | 2018-10-15 | 2019-01-15 | 深圳市深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茶叶香气物质富集方法及制得的茶叶香气物质 |
KR102304414B1 (ko) * | 2019-05-13 | 2021-09-17 | 롯데푸드 주식회사 | 양파 추출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벤조피렌 생성 억제제 |
CN115486503A (zh) * | 2021-06-17 | 2022-12-20 | 百事可乐公司 | 提供咖啡因的缓慢释放的组合物 |
CN115261133A (zh) * | 2022-07-20 | 2022-11-01 | 深圳波顿香料有限公司 | 一种制备低Pb和As含量烟用天然香料精制物的方法 |
CN115553353A (zh) * | 2022-11-10 | 2023-01-03 | 四川喜之郎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茶叶萃取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4037021A1 (en) * | 2002-10-24 | 2004-05-06 | Unilever N.V. | Liquid acidic food products |
WO2005053415A1 (ja) * | 2003-12-02 | 2005-06-16 | Kao Corporation | 容器詰飲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043792A (en) * | 1965-01-02 | 1966-09-28 | Salada Foods Ltd | Process for clarifying tea |
DE2327935A1 (de) * | 1973-06-01 | 1975-01-02 | Enzinger Union Werke Ag | Verfahren zur behandlung von polyphenole enthaltenden getraenken wie bier |
AT349872B (de) * | 1976-08-04 | 1979-04-25 | Studiengesellschaft Kohle Mbh | Verfahren zur entcoffeinierung von kaffee |
JPS5729250A (en) * | 1980-07-31 | 1982-02-17 | Karupisu Shokuhin Kogyo Kk | Production of tea extract and instant tea of good color |
JPS59219384A (ja) * | 1983-05-30 | 1984-12-10 | Mitsui Norin Kk | 天然抗酸化剤の製造方法 |
JPS60156614A (ja) * | 1984-01-26 | 1985-08-16 | Mitsui Norin Kk | コレステロ−ル上昇抑制剤 |
JPS61289866A (ja) * | 1985-06-18 | 1986-12-19 | Hikichi Sachiko | エゾウコギ茶の製造法 |
JPS62278948A (ja) * | 1986-05-27 | 1987-12-03 | Fuji Debuison Kagaku Kk | 清澄な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
JPH02128650A (ja) * | 1988-11-07 | 1990-05-17 | Nitto Denko Corp | 濾過膜を用いた茶の製造法 |
JP3018013B2 (ja) * | 1989-10-19 | 2000-03-13 | 三井農林株式会社 | α―アミラーゼ活性阻害剤 |
JPH0445744A (ja) * | 1990-06-13 | 1992-02-14 | Itouen:Kk | 清澄緑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
JPH0797965B2 (ja) * | 1991-04-11 | 1995-10-25 | 株式会社 伊藤園 | 緑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
JP3138781B2 (ja) * | 1992-10-30 | 2001-02-26 | 太陽化学株式会社 | カフェイン含有水溶液のカフェイン除去方法 |
WO1996004801A1 (en) * | 1994-08-08 | 1996-02-22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Color stabl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ea and fruit juice |
US6063428A (en) * | 1996-02-26 | 2000-05-16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Green tea extract subjected to cation exchange treatment and nanofiltration to improve clarity and color |
JP3342698B2 (ja) | 2001-02-22 | 2002-11-11 | 花王株式会社 | 容器詰飲料 |
JP2002325539A (ja) * | 2001-04-27 | 2002-11-12 | Taiyo Kagaku Co Ltd | 低タンニンエキス |
JP3782718B2 (ja) * | 2001-11-15 | 2006-06-07 | 長谷川香料株式会社 | 茶類エキスの製造方法 |
JP3590027B2 (ja) * | 2002-01-29 | 2004-11-17 | 花王株式会社 | 緑茶飲料の製造法 |
JP3590028B2 (ja) * | 2002-01-29 | 2004-11-17 | 花王株式会社 | カテキン高濃度含有半発酵茶又は発酵茶飲料 |
JP3593108B2 (ja) * | 2002-02-05 | 2004-11-24 | 花王株式会社 | 緑茶フレーバーの製造法 |
DE60320527T2 (de) * | 2002-02-05 | 2009-06-10 | Kao Corp.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grünteepolyphenol |
JP3626462B2 (ja) * | 2002-02-20 | 2005-03-09 | 株式会社 伊藤園 | 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
US7883734B2 (en) * | 2002-10-28 | 2011-02-08 | Kao Corporation | Method of removing caffeine from caffeine-containing catechin compound composition |
JP4225814B2 (ja) * | 2002-11-29 | 2009-02-18 | 花王株式会社 | カフェイン含有カテキン類組成物の脱カフェイン方法 |
JP3706370B2 (ja) * | 2003-04-25 | 2005-10-12 | 花王株式会社 | タンナーゼ処理した緑茶抽出物 |
JP4136922B2 (ja) | 2003-07-30 | 2008-08-20 | 花王株式会社 | 容器詰飲料 |
JP3590050B1 (ja) * | 2003-07-30 | 2004-11-17 | 花王株式会社 | 容器詰飲料 |
JP3597857B2 (ja) * | 2003-10-31 | 2004-12-08 | 花王株式会社 | 容器詰茶飲料 |
JP4554184B2 (ja) * | 2003-10-31 | 2010-09-29 | アサヒ飲料株式会社 | 茶飲料の脱渋味処理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た茶飲料 |
JP4181982B2 (ja) * | 2003-12-22 | 2008-11-19 | 花王株式会社 | 精製緑茶抽出物を配合した容器詰飲料 |
JP4284165B2 (ja) | 2003-12-17 | 2009-06-24 | 花王株式会社 | 容器詰飲料 |
JP3597859B2 (ja) * | 2003-12-22 | 2004-12-08 | 花王株式会社 | 容器詰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法 |
KR100552564B1 (ko) * | 2004-01-15 | 2006-02-14 | 주식회사 유니바이오 | 녹차 잎을 원료로한 액상사료 제조방법 |
JP4015631B2 (ja) * | 2004-02-19 | 2007-11-28 | 株式会社 伊藤園 | 容器詰緑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
JP2004337181A (ja) * | 2004-09-09 | 2004-12-02 | T Hasegawa Co Ltd | 茶類エキスの製造方法 |
-
2006
- 2006-08-08 KR KR1020060074510A patent/KR20070026005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6-08-25 TW TW095131477A patent/TWI454222B/zh active
- 2006-08-29 US US11/511,321 patent/US869717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4037021A1 (en) * | 2002-10-24 | 2004-05-06 | Unilever N.V. | Liquid acidic food products |
WO2005053415A1 (ja) * | 2003-12-02 | 2005-06-16 | Kao Corporation | 容器詰飲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738160A (en) | 2007-10-16 |
KR20070026005A (ko) | 2007-03-08 |
US20070059424A1 (en) | 2007-03-15 |
US8697171B2 (en) | 2014-04-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54222B (zh) | 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 | |
TWI411403B (zh) | 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 | |
TWI451844B (zh) | 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 | |
KR101202565B1 (ko) | 용기포장음료 | |
US7981449B2 (en) | Production process of purified green tea extract | |
EP2022346B1 (en) | Beverage packed in container | |
JP4542047B2 (ja) |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 |
JP4751204B2 (ja) |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法 | |
EP1695630B1 (en) | Bottled beverage | |
CN1923022B (zh) | 精制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 |
JP2009247215A (ja) | 容器詰飲料 | |
JP4181982B2 (ja) | 精製緑茶抽出物を配合した容器詰飲料 | |
JP4247178B2 (ja) |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 |
JP4280232B2 (ja) |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 |
JP4528702B2 (ja) |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 |
JP2007167052A (ja) |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