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522440B - A single crystal, dual wafer, tunneling sensor or switch with substrate protrusion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 Google Patents

A single crystal, dual wafer, tunneling sensor or switch with substrate protrusion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22440B
TW522440B TW090116337A TW90116337A TW522440B TW 522440 B TW522440 B TW 522440B TW 090116337 A TW090116337 A TW 090116337A TW 90116337 A TW90116337 A TW 90116337A TW 522440 B TW522440 B TW 5224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wafer
layer
item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0116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andall L Kubena
David T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Hrl Lab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rl Lab Llc filed Critical Hrl Lab Ll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22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2244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0036Switches making use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9/00Electrostatic relays; Electro-adhesion relays
    • H01H59/0009Electrostatic relays; Electro-adhesion relays making use of micromechanic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ressure Sensors (AREA)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 Micromachines (AREA)
  • Gyroscopes (AREA)

Description

522440 五、發明說明(1)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微機電(micro electro-mechanical (MEM))穿隧式感應器及切換器 (tunneling sensor and switch),該微機電穿隨 ^ 感應 器係利用共晶方式將兩晶圓相互連接。 〜〜 發明背景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藉由低成本且具有理想之面型微機 械加工(surface micromachining)之微機械加工技術 (micromachining techniques)以製作單晶石夕穿随式裝置 (single crystal silicon MEM tunneling device)之新 方法。於習知技術中,面型微機械加工一詞係表示利用電 子束蒸鍍(e-beam evaporated)金屬的方式來形成具有可 控制、自我測試及頂端電極(tip)之一穿隧式感應器或切 換器(tunneling sensor or switch),繼而利用犧性阻層 (sacrificial layer)、一電鍍接種層(plating seed layer)、一阻模(resist mold)及金屬電鍍(metal electroplating)來形成一懸臂部(cantiiever port 1 on),最後再以一連串的化學蝕刻劑將該犧性阻層進 行移除。在一般進行體型微機械加工(bu i k micromachining)的情況下’機械接腳(mechanical pin) 及/或環氧樹脂(epoxy)係用以對於多矽晶圓層(muiti—si wafer stacks)進行組裝,其中,該多矽晶圓層係採用金 屬對金屬(metal-to-metal)的方式進行接合,而由氮化矽 所形成之一主動夾合薄膜(active sandwiched membrane)
1012-4154-Pf.ptd 第6頁 522440 五、發明說明(2) 與金屬之間、或是與形成於石英基底(Si_〇n —上之 一溶解晶圓之間係採用陽極接合(an〇dic b〇nding)的方式 進行結合。然而’就上述所提出之各種體型微機械加工 (bulk micromachining)係均無法在一矽基底上之一組穿 隧式電極(tunnel ing electrode)進行單晶矽懸臂束結構 (single crystal Si cantilever)(在該單晶矽懸臂束結 構之大部分表面上不具有沉積金屬層時係可形成不匹配之 熱膨脹係數,同時亦可藉由共晶方式將該懸臂束結構連接 至位於該基底上之墊狀物(pad ),如此便可以提供理想的 結構穩定性。除了上述對於生產技術的說明之外,該面蜜 微機械加工等技術係可在低溫製程下進行,如此便可在該 MEMS切換器及/或感應器形成之前,藉由此一低溫製程將 CMOS電路形成於該石夕基底之中。因此,在藉由單晶石夕來製 作懸臂束結構的情況下,其所形成之切換器及感應器係為 可在重覆製程下進行製作且具有可控制應力及幾何形狀< MEMS裝置,並且可藉由在其中一基底上形成一突出物 (protrusion),如此以提供該MEMS切換器及感應器具有雙 想的機械穩定性。 穿隧式感應器或切換器係可應用在軍事、航海、汽車 及太空等技術之中。於太空用途上,藉由該—⑽切換器及 感應器係可提高衛星的穩定度及大幅減少成本、動力需泉 及陀螺儀系統(g y r 〇 s y s t e m s )之重量。於汽車領域中,績 MEMS切換器及感應器係可應用在空氣安全氣囊之設置、^ 駛控制(r i de contro 1)及防剎車鎖死系統(ant i - 1 ock)。
522440 五、發明說明(3) 於軍事上’該MEMS切換器及感應器係可應用在高動力航程 加速器(dynamic range accelerometers)及低漂移陀螺儀 (drift gyros) 〇 由於MEMS切換器與MEMS感應器之間的結構相當類似, 以下將於各實施例中針對兩者結構之間的差異性提出說 明0 發明之概述 整體而言,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製作MEM切換器(MEM switch)或切換器及穿隨式感應器(switch and tunneling sensor )之製造方法。其成型方式係首先在一第一基底 (first substrate)或晶圓之一蝕刻中止層(etc[l st〇p)之 上疋義出一懸臂束結構(cantiievere(j beam structure) 及一配合結構(mating structure),並且於一第二基底 (second substrate)或晶圓上形成有至少一接觸結構 (contact structure)及一配合結構(mating structure)。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之至少一配合結構 上係形成有一結合層或一結晶層,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 上之该配合結構之形狀係互補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上之該 配合結構之形狀,並且將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該配合結構 疋位在$目對於戎第二基底或晶圓之該配合結構的位置上。 藉由熱壓方式施加於該第一、二基底或晶圓之間以使得該 第一基底或晶圓之該配合結構、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該配 合結構兩者之間形成了共晶接合。隨後,依序將該第一基
1012-4154-Pf.ptd 第8頁 522440 五、發明說明(4) 底,如此使得該懸臂束結構可在相對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 的方式進行移動。此外,該結合層或該結晶層係可做為一 導電路徑,如此便可在該懸臂束結構、該懸臂束結構上之 接觸件之間形成一電路。 此外,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穿隧式感應器組件 (tunneling sensor assembly),藉由該組件以製作一MEM 切換器或穿隧式感應器(tunneling sensor)。該穿隧式感 應器組件包括有一第一基底(first substrate)或晶圓, 於該第一基底(first substrate)或晶圓上形成有一絕緣 層(insulator layer) 〇 於一第二基底(second substrate)或晶圓之上形成有至少一接觸結構(contact structure)及一配合結構(mating structure),於該第二 基底或晶圓之上之該配合結構之形狀係互補於該第一基底 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之形狀。一壓力/熱感結合層 (pressure/heat sensitive bonding layer) ’ 設置於該 第一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上之 該配合結構中之至少一配合結構之上,該壓力/熱感應結 合層係根據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該第二基 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之間的壓力/加熱之應用而將該 第一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結合至該第二基底或晶圓 上之該配合結構。 圖式簡單說明 第1A-6A圖係用以說明第一實施例中之〆MEM感應器
1012-4154-Pf.ptd 第 9 頁 522440 五、發明說明(5) (MEM sensor)之懸臂部(cantilever portion)的製作過 程; 第IB-6B圖係根據第1 A-6A圖中之該懸臂部於不同製作 步驟時之平面圖式; 第7 A - 11 A圖係以剖面圖說明於第一實施例中之穿隧式 感應器(tunneling sensor)之製作過程; 第7B-11B圖係以平面圖說明第7A-9A圖中之基部(base portion)之製作過程; 第1 2、1 3圖係表示相互對齊之該懸臂部、該基部在藉 由共晶接合(eutect i c bond)進行結合後之平面圖; 苐14A、15圖係表示在根據第一實施例中之完整mem感 應器之剖面圖,第1 5圖係表示相較於第1 4圖之放大圖; 第14B圖係表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中之完整MEM感應器之 平面圖, 第1 6 A - 2 1 A圖係以剖面圖說明一修正例,該修正例係 均可適用於該MEM感應器之該懸臂部之第一實施例之中; 第1 6B-21B圖係表示相對於第1 6A-21 A圖中之該修正例 之平面圖式; 第2 2圖係表示一 Μ E Μ感應器之另一實施例之側視圖, 於該實施例之柱狀支承結構(co 1 umnar suppor t )的中央區 域(central region)係具有較佳的共晶接合; 第2 3圖係表示一 Μ E Μ感應器之另一實施例之側視圖, 於該實施例之鄰接於該懸臂束結構1 2的區域係具有較佳的 共晶接合;
1012-4154-Pf.ptd 第 頁 522440
第24圖係表示一MEM感應器之另一實施例之側視圖, 於該實施例中之柱狀支承結構(c〇Umnar supp〇rt)的中央 區域(central region)係具有如同於第31圖中所示之實施 例中所具有之較佳共晶接合,並且於該實施例中之該懸臂 束結構係具有一帶狀導體; ^ 25圖係表示一MEM感應器之另一實施例之側視圖, 於该貫施例中之鄰接於該懸臂束結構的區域係具有如同於 第31圖中所示之實施例中所具有之較佳共晶接合’並且於 該實施例中之該懸臂束結構係具有一帶狀導體; ,26圖係表示一MEM感應器之另一實施例之侧視圖, 於該貫施例中之鄰接於該懸臂束結構的區域係具有較佳的 共晶接合’並且於該實施例中係採用具有一矽突出物 (silicon protrusion)之一基座結構(base structure), 該基座結構係用以形成該柱狀支承結構; 第2 7圖係表示一 MEM感應器之又一實施例之側視圖, 於該實施例中之鄰接於該懸臂束結構的區域係具有較佳的 共晶接合’並且該實施例中係採用如同第3 4圖之用以形成 該柱狀支承結構且具有一矽突出物(siHc⑽pr〇trusiQn) 之一基座結構(base structure),並且於該實施例中之該 懸臂束結構係具有一帶狀導體; ~ 第2 8圖係表示一 Μ E Μ感應器之另一實施例之側視圖, 於該實施例之柱狀支承結構的中央區域係具有之較佳共晶 接合,並且於該實施例中係採用具有一矽突出物之一基座 結構以形成該柱狀支承結構之部分結構;
1012-4154-Pf.ptd 第11頁 522440 五、發明說明(8) 12〜懸臂束結構(矽層)】2 —〗、12-2〜兩部件 1222 - 2 〜元件 ^ X 14〜光阻層(罩幕層) 1 6〜光阻層 , ^1 6 - 1、1 6 - 2 〜開 口 16-5〜開口 “〜鈦^^/鉑”“/金以㈧層 18 - 1〜柱狀接觸件(配合結構) 18-2〜穿隧式頂端接觸件 2〜晶圓 2 0 ’〜光阻層20-1、20-2〜關口 乙閉口 2 0〜光阻層 22~鈦(1^)/鉑(Pt)/金(Au)層 22- 1、24-1〜金屬層 222-2〜接觸件 24-1〜相對薄金屬層 3 〇、3 0 ’〜晶圓 5 8 -1、6 0 -1〜配合結構 36〜罩幕 22-2〜接觸件 24〜金(Au) /石夕(Si)層 2 6 - 2〜尖狀接觸件 3 〇 -1〜突出物 32、34〜二氧化矽層 36-1 、 36-2 、 36-3 、 36-4〜開口 38 〜鈦(Ti)/ 鉑(Pt)/ 金(Au)層 38-1、38-2、38-3、38-4〜接觸電極 4 曰曰 40-:1〜40-4〜墊狀物 44〜防護環 52、54〜氧化層 5 6 -1〜開口 58 〜鈦(Ti)/ 鉑(Pt)/ 金(Au)層 4 0〜墊狀物 4 2〜帶狀導體 5 0〜光阻層 5 6〜光阻層 1012-4154-Pf.ptd 以2440 五 、發明說明(9) 58-1 61-1 62〜2 晶層 ' 6〇〜1〜外周圍層 60〜金/矽(Au/Si)共 、1 6〜2〜開口 '62〜3、62-4〜開口 70〜二氧化矽層 貝施例 下文特ί ί f明之上述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 下。於第]〗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士 用以說明第二15每圖係用以說明第-實施例,於第16'23“ 說明。卷ΪΛ ΐ例,並且於後續中係將針對修正例提出 時,於;告^之實施例中具有相同於前述實施例中之元件 於^ ^列中係將不#對於該相同元件進行 於圖中ί二:IS雖未標示出相關的幾何尺寸,但 凡熟習此項技藝者係;以=為;技藝者之參考。 作,如此體ί置之生產方式來製 更多之裝置,並且藉由第15圖;上形成數以千計或 =施例的尺寸資料係可對:之: Y的涊知。於圖式數字中且 。,i化扃置有更進一 具有相同之圖式數字且且^ 之圖式係表示與其 時為了清楚說明起見/於1立工因之圖式的剖面圖,同 其所相對之圖式中之剖二二=圖之結構中並不表示* 例’於第2B圖中所示之罩篡14^^的結構。以第2A圖為 但是於第2A圖中並未呈出:笛;係呈現出字母E形狀, 衣呈出在第2Β圖之剖面位置(2Α_2 第14頁 1012-4154-Pf.ptd 522440 五、發明說明(12) contactMS-2,該鈦(Ti)/鉑(Pt)/金(/111)層18的總厚度係 以20 0 0 A為佳,而鈦(Ti)層、鉑(pt)層之個別厚度則^八 別界於1 0 0 -2 0 0 A、1 0 0 0-20 0 0 A的範圍。在移除^光阻: 1 6後係對於該晶圓進行溫度約為5 2 0 °c之燒結步驟 (sintering step),如此便可於該柱狀接觸件18_丨、該穿 隨式頂端接觸件1 8 - 2與該p型矽層1 2之間形成一歐姆式鈦— 矽接合(ohmic Ti-Si juncture)。由第24A、28B 圖可知, 若藉由一金屬層對於該柱狀接觸件丨8 —丨、該穿隧式頂端接 觸件1 8 - 2之間進行連接,則上述之燒結步驟便可以省略。 •此外,藉由上述燒結步驟及另一罩幕步驟係可利用鈦 (T 1 ) /金(Au )層(亦即,不具有鉑(p t ))形成了該柱狀接觸 件1 8- 1,其方式係必須藉由另一罩幕步驟以對於在該柱狀 接觸件1 8-1上的鉑(Pt)層進行移除作業。然而,此一方式 將使得矽原子(Si)於燒結過程中與金(Au)產生共晶接合而 形成了一金/矽共晶層(Au/Si eutectic),該金/矽共晶層 係形成於第4A、4B圖中之該柱狀接觸件之外露部 (exposed porti〇n)之上。除了上述方式之外,於第4八、 4B圖中之該柱狀接觸件丨8 —丨的外露部亦可採用較為簡單的 方式以沉積形成一金/矽(Au/Si)共晶層,其方式係可在該 柱狀接觸件18-1之中包含有有鉑(Pt)的成份,並且如果在 以下的說明中之該懸臂束成型部2與該基座結構4之間係採 用非共晶化(non-eu tec ti cal ly)方式進行結合時,該柱狀 接觸件1 8-1係可以省略。 因此’對於第4A、4B圖中之該柱狀接觸件1 8-1之外露
1012-4154-Pf.ptd 第17頁
522440 五、發明說明(13) 成型方式係可採用金(Au)層或金/矽(Au/Si)層為佳。 如ί ^ 士 1 3圖所示,當該懸臂束成型部2及該基座結構4相 ^ 右其中之一配合結構的配合表面係以金/硬 (Au/Si)共晶方式形成時,另一配合結構之配合表面則是 以金(Au)層來形成為佳。因此,當位於該基座結構4之上 的配合表面採用金/矽(Au/Si)層或金(Au)層等金屬時, 該2狀接觸件丨8 — 1、18 —3係可採用金/矽(Au/Si)或金(Au) 層中之一者來形成,如此係可使得一金/ %(Au/s 面對一金(Au)層。 ^曰J 乂 y當藉由第4A、4B圖中所示的方法進行該結構之成型 後,如此便可形成如第5A、5B圖中所示之具有單一開口 20 2之光阻層(Photores i st) 20,並且於該光阻層2〇上 厂=成金(AU)層26,該金(AU)層26之厚度係以 積开:=二同時該金(AU)層26係經由該開口 2〇-2而沉 端接觸件18-2之上,該穿随式頂端接觸 # π # &—二二(Au)層26係呈現錐面狀或角錐狀,如此 ,了形成-穴狀接觸件(pointed contact)26_2,而該尖 觸:2二2:f據於該開口2°~2之伸出部(。verhang)而 H ^^ ,成如第6A、6B圖中之該懸臂束部2,並 成。、二;此;由該柱狀接觸件所形 16 2 2() 2的尺寸係遠小於該開π l6 —;ι、20-;ι的尺^。因
1012-4154-Pf.ptd
第18頁 522440 五、發明說明(14) ::二:於晶圓進行較大厚度之金(Au)層 時,由於該開口20 —2的邊緣在沉積過 :::業 增的伸出部(0verhang),對於任何孰】成有漸 覺出在罩幕之側邊H t ,…白匕員技藝者均可察 香< W還上會形成有少部分的填入物 起1始,T\。由於”口20-2係以相當窄小的寬度做為其 。0 it可开> 成符號2 6 - 2所示之錐面狀或角^、 (Au)層26,並且由於該金屬層22係具有足夠的厚产,'因而 程中係可使得該金屬層22以通過該開口二 於該開口 2°-2進行封閉,並且可藉由此-錐面 狀或角錐狀之結構做為該尖狀接觸件26_2。 再® :^6Α、6Β圖所示,當將該光阻層2〇進行移除之後, ;、’、口構上係呈現出該懸臂束成型部2。 於第7Α-11Β圖中係將針對該ΜΕΜ感應器之實施例中之 該基部'的製作提出說明。請參閱第7Α、几圖,於一矽晶 圓30上係已沉積形成有一光阻層5〇,並且該光阻層“經曰曰圖 樣化後係構成了字母,Ε,的外周圍部分。隨後,藉由蝕刻 方式將該矽層之厚度溶解至為2〇, 〇〇〇 Α,如此便可在光阻 層上之該罩幕50之下定義出該晶圓3〇之一突出物 (pfotfuding portion)30-1。隨後,將該光阻層5〇進行移 除,並且對於該晶圓3 0進行氧化處理,如此便可在該矽晶 圓30’之外露表面上形成有氧化層52、54,其中,各氧化 層5 2、5 4的厚度係以1微米(v m)為佳。因此可知,由於在 第8A圖(以及其它圖式)中之圖樣(pattern)係為該矽晶圓 30’之成型過程中的圖樣之一,因而在第8A圖中並未標示
1012-4154-Pf.ptd 第19頁 522440 五、發明說明(15) 出經過氧化處理後之端面 請參閱第1 0 B圖。隨後,將該光阻層5 6移除,隨後對 於該光阻層6 2進行圖樣化,於圖樣化後之該光阻層6 2上具 有:(i)如第10A圖中所示之開口 62-2、62-3、62-4 ;(ii) 墊狀物40-1至40-4所需之開口及用以連接該墊狀物切—丨至 4 0-4之帶狀導體42 ; (i i i)如第10B圖中所示之該防護環44 及其墊狀物所需之開口。為了清楚說明起見,該防護環4 & 所需之開口並未標示於第l〇A圖之中。如第ha、iib圖所 示,一鈦(Ti)/鉑(pt)/金(Au)層38係沉積於圖樣化後之該 光阻層62之上,同時該鈦(Ti)/鉑(Pt)/金(八㈧層”亦經由 該開口62-2、62-3、62-4而分別形成了接觸件 (contact)38-3、38-4、38-2,其中,該接觸件38-3、 38-4、38-2係經由該帶狀導體42而分別連接至該墊狀物 40-2 至40-4,並且外周圍層(outerperipheral layer) 5 8-1、60-1係藉由該帶狀導體42而連接至該墊狀物 40-1。值得注意的是,當形成該接觸件38 —3、38 —4、38j 時,該墊狀物40、該帶狀導體42係宜同一時間進行成型為 佳。該突出物30-1的高度係以約20, 0 0 0 A高出於相鄰該晶 圓3 0 ’之複數部件為佳,並且該相對薄金屬層5 8 - 1、6 0 - 1 係用以做為該基座結構4之配合結構。 清參閱第1 2圖,該懸臂束部2係結合至該基座結構4之 上’該晶圓1 〇、3 〇係放置於一相對關係的位置上以使得其 配合結構18-1及30-1、58-i、60-1相互對齊,如此便可進 行兩金屬層18-1、60-1之間的結合。如第13圖所示,在採
1012-4154-Pf.ptd 第20頁 522440 五、發明說明(16) 用適當的壓力值及加熱值(溫度在4〇〇 °C之下且包括有1〇〇〇 個感應器之3吋晶圓2、4之間係採用壓力值為5,〇 〇 〇牛頓 (N)為佳)下係可使得兩金屬層1 8 - 1、6 〇 - 1之間達到共晶接 合’隨後在對於該矽晶圓1 0進行溶解後便可得到如第丨4圖 中所示之MEM感應器結構。於第22圖中之p型矽層12包括有 兩部件(port ion) 12-1、12-2,其中,該部件1 2 — 2係用以 做為該懸臂束,而該部件12-1係貼附於該基座結構^的底 層之上’並且藉由元件18-2、12-2、12-1、in、 58-1及其所連接之該帶狀導體42而將該尖狀 接至該墊狀物40-丨之上。若兩晶圓間係在非共^26 2連 (non-eutectically)的情況下進行結合,此時則必須採用 較高的溫度以達到理想的結合效果。 、 該突出物30-i及金屬層^! Hi、58-1係用以構成 字母E之型狀的外周圍部分,藉由字母,E,之型狀的結構 係可對於該MEM感應器之該可移動接觸件26_2進行保護。 在兀成上述接合作業之後,藉由乙二胺鄰苯二盼 (ethylenediamine pyrocatech〇1,EDp)蝕刻劑係可將該 矽層、1 0進行溶解,如此便可形成如第丨4A、丨4β圖所示之 MEM敏應器。上述蝕刻過程係僅會留下具有硼摻雜之該雖 臂束結構12及其所連接之該接觸件26一2、以及用以支承^ 配合該懸臂束結構12且連接於該基底結構4之該柱狀接觸 於 20 0-300 微水之間。 除了可藉由上述EDP蝕刻劑進行蝕刻之外,當藉由二
522440
氧化石夕薄層做為該矽層丨2、該基底丨〇之間 Cetch stop)時,該二氧化矽薄層係可利用 行溶解。 的餘刻中止層 電毅餘刻以進 請參閱第15圖,第15圖的 所不同的是該第1 5圖中所述係 各元件上標示出相關的尺度。 根據先前的内容可知,該 係用以形成該柱狀接觸件丨8 一工 件1 8 -1、1 8 - 2經由燒結方式而 結構12上形成了歐姆式接觸的 體對於該柱狀接觸件1 8 —丨與該 進行連接的情況下,於上述實 可省略,並且在第16A、16B圖 關的詳細說明。 内谷係元全相同於第圖, 較第1 4圖更為詳細,並且於 鈦(Ti) /始(Pt) / 金(Au)層18 、:I 8 - 2,其中,該柱狀接觸 可於具有硼摻雜之該懸臂束 效應。因此,在利用帶狀導 穿隧式頂端接觸件1 8 - 2之間 施例中所提出之燒結步驟係 中係將針對於此一修正提相 的C正方式下,形成於該矽晶圓1 0之上的該 矽磊晶層1 2係可採用(n您观日换Μ斗、"·、上 甘—丁从仏& )、、&硼払雜或(1 1 )未經摻雜或是以 其匕不純物進行摻雜,β .^ 1s Y L雜以及利用異於磊晶成長的方式進行 %丨士a (或疋猎由其它不純物進行摻雜) 時,泫#刻中止層1 1係执吳 a m : j係叹置於该矽磊晶層12、該矽晶圓10 之間,此一結構組態孫磁& τ , , 〜係稱之為矽絕緣技術(Silicon On 羽田ϋ π 认山体龙且由於该矽絕緣技術(SOI )係已為 習用技術,於此便不再妙、+、 .4 M w A 月^双述。如果採用該蝕刻中止層1 1 時,該蝕刻中止層1 ]仫π y m 4 I ^曰 f "m、夕-《τ外6十係所採用的厚度值係以界於卜2微米 (// m )之一虱化矽來製忐 衣成為佳,並且該蝕刻中止層丨丨係可
522440 五、發明說明(19) 請參閱第17A、17B圖。隨後,將—止 石夕蟲晶層12之上(如採用該氧化層時,,層”,積於該 積於該氧化層之上),並且該光阻芦 / "亦可沉 第Ο圖中之字母,E,形狀的:二=據 在藉由-電装㈣以深度約為5。。入之深度=二型。 m圖中之該兹刻中止層u、該石夕遙晶層12進行餘刻之 ΐ阁L?進Ϊ如第18A、18B圖所示之—光阻層16的沉積及 其圖篆匕。基本上,除了 一開口i"之外,於該光阻層16 之形狀係根據第3A、3B圖中所示之該光阻層丨6的型態來進 行成型。此外,該開口16-5除了可用以連接該開口61-1、 16-2之外,並且在進行該光阻層16上之一金屬層18(宜採 用鈦(Τι)/鉑(pt)/金(Au)層為佳)的沉積作業時,該開口 1 6 - 5亦可做為一帶狀導體1 8 — 5於成型過程時之使用。如第 19A、19B圖所示’當完成了該金屬層18之沉積作業後,此 時便對於該光阻層1 6進行移除,並且於該矽磊晶層丨2或該 氧化層(如採用該氧化層時)之上係僅留下了該金屬層18之 部件 18-1、18-2、18-5。 在元成第19A、19B圖中的結構之後,一沉積層26(請 參閱第5A圖)(例如:金(au)層或一鈦(Ti)/鉑(Pt)/金(Au) 層)係可在適當的罩幕及沉積步驟下形成了如同第2〇A、 20B圖中所示之一穿隧式頂端26_2。若於該矽基底30形成 有一突出物(protruding)30-l (如第8Α圖所示)時,如此便 可藉由第12、13圖中所示方式完成該MEM感應器。在完成 了將第20A、20B圖中之結構結合至第ha、11B圖中之該基
1012-4154-Pf.ptd
522440 五、發明說明(20) ==構4,並且同時將該矽晶圓丨〇自該懸臂束結構丨2上移 二、、:如此便形成了第2 1 A、2 1 B圖中所示之結構。較佳的 式係藉由兩次的電漿蝕刻來將該矽晶圓丨〇自該懸臂束結 、進行移除,其中,第一次電漿蝕刻係對於該矽晶圓J 〇 ,行溶解,而第二次電漿蝕刻係用以將做為蝕刻中止層之 該金屬層1 1進行移除。
上述突出物3 0 - 1係可根據需求而予以省略,並且該突 出物30-1係可藉由鈦(Ti) /鉑(pt) /金(Au)所形成之相對厚 金屬層58-1及/或60-1所替代。該相對厚金屬層“―丨及/或 1係分別設置於兩相對之金(Au)層及金/石夕(Au/Si)共晶 層之上,如此便可藉由前述的共晶結合方式將此兩部件間 進行接合,並且由於該金屬層58-1及/或60-1所具有之厚 度仍相當的薄,因而在將兩部件間進行接合之前係必須先 進行另一罩幕處理,如此以利於兩部件間的結合。基於上 述說明可知,該突出物3 0 - 1係可有效地提高結構之穩定 性,並且在該突出物3〇-1的作用下係可簡化各類金屬層之 成型過程。
此外,上述突出物除了可形成於該基座結構4之矽晶 圓3 0上之外,該突出物亦可形成於該懸臂束成型部2之該 矽晶圓1 0上,或是可將該突出物同時形成於該矽晶圓1 〇、 3 0,而其中係以將5亥突出物30-1形成於s玄基座結構4之上 為佳。 第22圖係表示一 感應器之另一實施例,於圖中之 該MEM感應器係呈現出完整的結構,並且任何熟習此項技
1012-4154-Pf.ptd 第25頁 522440 五、發明說明(25) 如:26 —2、26 —3)係形成於該帶狀導體18-1、18 —2 之上。於该懸臂束結構! 2之上的該帶狀導體係 =臂束結構12之上的各種金屬元件而有不同的 結=方能夠將例如元件…"直接連ί;: 狀或三角:j j:: : :ί:件係呈現*圓錐 狀:可根據設計而有不同型態的變如: 例中係可呈現出扁平狀。 社杲二貝鈀 知, (Au)層中包括有個別的鈦(Ti)層 ):)/金 其中,鈦⑴)層係可以提高黏著性,曰層’ 為對於矽原子(si}之一擴散阻 二曰係用以做 外,其它如鉻(Cr)及/或⑽d)層亦可用妾以 =u)層。此 之使用。上述擴散阻層之目的係在於’子阻層 進入由金(Au)接觸件,其原因在於矽原子(2=)擴政 (Au)層的外露表面上形成二氧化矽。由於金 有之介電質((1^16(^1*4)效應係會^』二=,具 之功能,因而由始(Pt)及/或把(Pdf/;;響金(Au)接觸件 層係多半設置於該金(A u)接觸件與石夕曰材戶=成門之,阻 本貫施例中係將該擴散阻層省略 ^。,、、'、而’於
Uu/Si)共晶層。 此以形成了一金/矽 1012-4154-Pf.ptd 第30頁 522440 五、發明說明(26) 石 由金/石夕(AU//Si)或金-石夕(Au-Si)之命名可知,該金/ = (Au/Si )或該金—矽(Au — Si )係為金(Au)、矽(Si )之混合 、w声,且該金(Au)、該矽(Si )係可以個別之層來形成。當 時,石夕原子(Si)將擴散進人其所鄰接之金(Au); 〔、金/石夕(Au/Si)結晶層(eutect ic)。然而,除了 行;須利用金/州 (Au/Si)、社曰1、放進入金(AU)層之外,一般係將該金/矽 簡化製作VV,沉積方式形成一混合物,如此以有效地 日月,^ d ^ t針對隨裝置中之多個實施例提出說 明,而於少部1二!!實施例中係針對相關於感應器提出說 明,任:二例中係針對相關於切換器提出說 例中, 以加壓及加敎的方與该懸臂束部2之間的結合方式係 晶接合。料,咳u付其相互連接之金屬層間達到共 共晶化的情況下構4與該懸臂纟部2之間係可在非 達到理想的結合效;、r:,此時則必須採用較高的溫度以 望避免在高溫下進行,而,由於在一般的生產方式係希 之間則仍以採用丑曰务^在該基座結構4與該懸臂束部2 連接之金屬層宜二(Si=結合為佳’並且對於所相互 雖然本發明已以層與該金/矽(Au/si)層為佳。 限制本發明,任何熟Ϊ;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 神和範圍内,當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 田了做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
1〇12-4l54.pf.ptd 第31頁 522440 五、發明說明(27) 當事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Λ ΙΒ 1012-4154-Pf.ptd 第32頁

Claims (1)

  1. 522440
    修正/Φ 1 · 一種微機電切換器之製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a)於一第一基底或晶圓上定義出一懸臂束結構及一 配合結構; (b)於一第二基底或晶圓上形成有至少一接觸結構及 了配合、結構’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之形狀 係互補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之形狀,於該 第一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上之 該配合結構中其中之一配合結構上係包括有一突出物,該 突出物係延伸自其被定義之該基底或晶圓上; 斤(c)將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該配合結構定位在相對於 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該配合結構的位置上; (d) 將相關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上之該配合結構之 層狀物連接於相關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之該配合结 構之一層狀物;以及 (e) 移除該第一基底或晶圓及該蝕刻中止層之至少一 部件以釋放該懸臂束結構。 2 ·如申睛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之勢造 方法’其中,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係由矽所製成。衣乂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之制1 方法’其中,形成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該矽為一曰衣坆 構。 日日體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制 方法,其中,該矽之該晶體結構為< 1 〇 〇 >。 σ之衣造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微機電切哭 \ 、之製造
    522440 Β 案號9011(^ 六、申請專利範圍 方法,其中,該矽—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微 方法,其中,該第—基底或晶圓係由:電切換器之製造 7.如申請專則範圍第6項所述之 t成。 :法’其中,形成該第-基底或晶圓之機二切換器之製造 構。 y為早一晶體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 方法’其中’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中之V:'11之製气 為< 1 〇 〇 >。 < 4矽之該晶體結構 9· ^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微 方法,其中,該矽為11一型。 J換為之裊k 方法10盆如中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之製造 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該配合結構 或曰曰圓之该配合結構兩者之間形成共晶接合。 11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之製造 方法’其中,該懸臂束結構係由以下方式所製成: (a )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形成具有摻雜之一磊晶 層; .....%帘益日―日增仃早夢久叫列Μ於該第一泰你 或晶圓之上定義出一束結構;以及 ’ (C )其中,藉由蝕刻移除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以釋放該 懸臂束結構。 第1 1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之製 (b )對於該石夕蠢晶層進行罩幕及餘刻以於該第一基底 懸臂束結構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
    第34頁 1012-4154-PF2.ptc 522440 修正 - 案號901〗6泊7 六、申請專利範圍 造方法,其中,經由一暫用罩幕層之一小開孔將一金屬沉 積於該束結構之一端部以形成一接觸件’並且在該小開孔 之尺寸足夠小的情況下係可藉由沉積方式使得該金屬層逐 漸伸出該小開孔,以及可在經由該小開孔沉積形成該接觸 件時以形成剖面逐漸減少之一延長帶。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經由一暫用罩幕層之一開孔將一金屬沉積 於該束結構之一端部以形成一接觸件,並且該金屬經由該 開孔而於該束結構之端部上形成一平面接觸件。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丨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乙二胺鄰苯二酚係用以做為一蝕刻劑。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4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該矽磊晶層係以適當濃度之硼進行摻雜, 如此以使得該矽磊晶層之電阻係數降低至〇· 〇5 ohm-cm以 下。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5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 一金屬層係以可選擇方式沉積於該矽磊晶 ^,上’並且在一提昇溫度下對於該金屬層進行燒結以使 付该矽磊晶層上形成了第一歐姆式接觸及第二歐姆式接 觸’該第二歐姆式接觸係鄰接於該束·結構之一末端部,該 第一歐姆式接觸係形成了位於該第一基底之該配合結構。 &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該金屬層係藉由個別的鈦、鉑及金層所形 成0
    522440 修JL才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之製造 方法’其中,該懸臂束結構係由以下方式所製成: (a) 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上形成一餘刻中止層; (b) 於該蝕刻中止層上形成一矽薄層; (c) 對於該矽薄層進行罩幕及蝕刻以定義出於該第一 基底或晶圓之一束結構;以及 (d) 其中,該懸臂束結構係藉由以下方式而釋放:(i ) f 一次钱刻移除該第一基底·或晶圓、該蝕刻中止層係對於 该第—次餘刻具有阻性,及(i i )第二次蝕刻移除該蝕刻 中止層。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8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該矽層係未被摻雜,其中,(i) 一接觸件 係,間隔於該配合結構而形成於該束結構之上,以及(i i ) 於該接觸件與該配合結構之間的該束結構之上係形成有導 電材料。 ^ 2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8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該矽層係被摻雜以具有導電性。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之製造 ^法包括於該第二基灰或晶圓之上形成了複數接觸 ^ j,等接觸件係以鈦/鉑/金為佳、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 =f等接觸件中之至少一接觸件係用以與該突出物結合以 疋出於遠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的該配合結構。 、& 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之製 ^ 法’其中’ 一共晶層係可經由位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
    第36頁 522440 _案號 90116337 六、申請專利範圍 之上且沉積於該鈦/錄/金接觸件之上的金-石夕共晶層所形 成’以及/或是用以製作一共晶層之該金屬層係亦可經由 位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上且沉積於鈦/鉑/金所形成之該 相對厚金屬層之該第一部之上的金-矽共晶層所形成。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之製造 方法,其中,該結合係由共晶方式形成,其中用以形== 晶接合之石夕係由位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該配合結構所& 供0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之制生 :法,其中,一金屬層係以可選擇方式沉積於該懸臂 2上:Γ形成了第一歐姆式接觸’較佳的方式係藉由個別 的鈦、鉑及金等層以形成該金屬層,並且一 以可選擇方式沉積於該懸臂束結構之上以 ;^屬層係 式接觸,該第二金屬層係不包括有一擴 工J = 式係以鈦/金來成型,該等金屬層係在一 匕佳的方 結,該第一歐姆式接觸係鄰接於該束結構之一酿進行燒 第二歐姆式接觸,如此以形成位於該第〜 端邛、该 結構。 暴底上之該配合 2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微機 方法,其中,一金屬層係以可選擇方式沉 、器之製造 構之上,較佳的方式係藉由個別的鈦、鉑、乂該懸臂束結 ,該金屬層,並且在一提昇溫度下對於該金等層以形成 使得該懸臂束結構上形成了第一歐姆式接霉層進行燒結以 接觸,該第二歐姆式接觸係於該束红及第二歐姆式 、 〜構之一末端部,
    1012-4154.PF2.ptc 第37頁
    522440
    該第 構。 一歐姆式接觸係形成了位於該第 基底之該配合結 2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j 方法,其中,一®樣金屬層 束結構之上以形成了第一互 較佳的方式係藉由個別的鈦 屬層,該等第一、二互連接 成之一延長帶層相互連接, 束結構之一末端部,該延伸 向進行設置,並且於實質上 窄於該懸臂束結構,該第— 底之上的該配合結構。 π π返之微機 係以可選擇方 連接觸件與第 、鉑及金等層 觸件之間係藉 該第二互連接 帶層係沿著該 之較佳方式係 互連接觸件係 電切換器 式沉積於 二互連接 以形成該 由鈦/鉑/ 觸件係鄰 束結構之 使得該延 形成了該 之製造 該懸臂 觸件, 圖樣金 金所形 接於該 縱長方 長帶層 第一基 2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之制 造方法,更包括有在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一主表面形成衣有 一圖樣金屬層,該圖樣金屬層係由該突出物所支承,較佳 的方式係藉由個別的鈦、鉑及金等層以形成該圖樣金屬 層’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該等接觸件中之該圖樣金屬層 係用以與該突出物結合以定義出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 的該配合結構。 2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7項所述冬微機電切換器之製 造方法,更包括有在該第一或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形成 ,有一金/矽共晶層。 2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於該共晶層與相鄰接之該金層之間係為共
    1012-4154-PF2.ptc 第38頁 522440 i號90〗1^奶7 六、申請專利範圍 晶接合。 3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7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該結合係由共晶方式形成,並且其中該共 晶接合用之矽係由位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該配合結 提供。 3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之製造 方法’其中,該懸臂束結構係由以下方式所製成··、 (a )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上形成一蝕刻中止層; (b )於該蝕刻中止層上形成一矽薄層; (c)對於該矽薄層進行罩幕及蝕刻以定 第一基底或晶圓之一束結構; —接於°亥 刻中(2)層藉具由有一Λ刻齊If及除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以使得該钱 結構ΐ)有藉Λ一。㈣劑移除該姓刻中止層以使得該懸臂束 βΛ2· W專利範㈣31項所述之微機電切㈣之製 以;m金層係以可選擇方式沉積於該“ 曰ίί/成第一屬接觸件與第二金屬接觸件,哕第 一金屬接觸件係鄰接於該束 μ 金屬接觸件係形成了該第,並且該第-00 j ^ ^基底之上,的該配合纟士槿。 • 一種微機電切換器組件,用以製 ,器,該微機電切換器組件包括:τ铽機電切換 (a) —束結構及一配合結 圓之上; 抑 弟一基底或晶
    522440 _案號90116337_年月曰 修正_ 六、申請專利範圍 (b )至少一接觸結構及一配合結構,定義於一第二基 底或晶圓之上,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之該配合結構之 形狀係互補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之形狀; (c )至少一配合結構,包括有一突出物,該突出物係 延伸自其被定義之該基底或晶圓上;以及 ^ (d ) —壓力/熱感結合層,設置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上 〜 之該配合結構、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中之至 少一配合結構之上,該壓力/熱感應結合層係根據該第一 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 合結構之間的壓力/加熱之應用而將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上 之該配合結構結合至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 3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3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 件,其中,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係由矽所製成。 3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 件,其中,形成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該矽為單一晶體結 構。 3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5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 件,其中,該矽之該晶體結構為< 1 0 0 >。 3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6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 件,其中,該矽為η-型。 , 3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 ,件,其中,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係由矽所製成。 3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 件,其中,形成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矽為單一晶體結構。
    1012-4154-PF2.ptc 第40頁 522440
    I正 4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 件,其中,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中之該石夕之該晶體結構為 〈1 0 0 > 〇 4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〇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 件,其中,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上之該石夕&為型。 4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 件,其中,該懸臂束結構係由該第〆基底或晶圓之上的一 石夕薄層所形成,該矽薄層係由一摻質所摻雜。 4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 件,其中,一尖狀接觸件係設置於該束結構之一端部上。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 件’其中,該矽薄層係以適當濃度之蝴進行摻雜以使得其 電阻係數降低至1 ohm-cm以下,該矽薄層係為一矽磊晶 層。 4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 件’其中,該矽薄層係經由適當濃度之蝴以使得其電阻係 數降低至〇· 05 〇hm-cm以下,該石夕薄層係為一石夕遙晶層。 4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5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 件,於該矽磊晶層上更包括有第/接觸件及第二接觸件, 該第一、二接觸件係以鈦/鉑/金而形,成為佳,該第二接觸 件係鄰接於該束結構之一末端部,該第一接觸件係形成了 ,位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 4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 件,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更設置有複數接觸件,
    1012-4154.PF2.ptc 第41頁 522440
    ------^ 90116^7_^ 六、申請專利範圍 接觸件係以鈦/鉑/金而形成為佳,於該等接觸件中之至少 接觸件係用以定義該第二基底戒晶圓之上之該配合结 構0 4 8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4 7項所述之试機電切換器組 , /、中’ 5玄結合層係可由位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且 形成於該接觸件之上的一金—矽共晶層所形成, 觸V經由位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上且= 接觸件之上的一金-矽共晶層所形成。 #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号袓 件,其中,用以製作該共晶接合用換益,,且 合紝槿夕μ 4, 用之矽係可級由位在該配 成。 土履或晶0之邊矽基底所形 包括: 疋義於一第一基底或晶 5 0 · —種微機電切換器組件 (a) —束結構及一配合結構 圓之上; (b)至少一接觸結構及一配合結構,定義於一 底或晶圓之上,於該第二基底或' 土 彬业总7T W ^ 尺日日囫之上之该配合結構之 ^係互補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上之 延伸=、;基 # —』。 〜基,底或晶圓中之至少一 ,J或曰曰圓上之一主表面,該突出物係用以形成一美 ,底或日日圓之該配合結構、該第二基 土 !底或晶0中之該配合妹 構中之一配合結構之上的至少一部件·以及 、’ ⑷―結合層’設置於該第-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
    522440 案號 90116337 年 月 六、申請專利範圍 結構、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中之至少一配人 結構之上,該結合層係用以將該第一基底或 1 ^ J 口〜構結合至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吟辞 合層係將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結合 ^ ^二 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 μ — 件 構 件 件 5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〇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哭组 其中,形成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該矽為單一 '曰ϋ 曰曰體結 5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1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哭组 其中,該矽之該晶體結構為< 1 0 0 >。 °σ、且 5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〇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 其中,該懸臂束結構係由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為上且的一 矽磊晶層所形成,該矽磊晶層係由一摻質所摻雜。、一 5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項所述之微機 件’其中,該矽薄層係以適當濃度之硼進行摻 電阻係數降低至1 ohm_cm以下β ί吏付” 5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 件’其中’該矽磊晶層係經由適當濃度之硼以豆 係數降低至0·05 ohni-cm以不。 于-電阻 > 5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件, 於該f磊晶層上更包括有第一歐姆接觸件及第二歐姆接觸 '件’該第二歐姆接觸件係鄰接於該束結構之一末端部,該 第一歐姆接觸件係形成了位於該第一基底或晶^ 合結構。 心成配
    1012-4154-PF2.ptc 第43頁 522440 -------室麗901^37 车 日 修正 六、申請專利範圍 5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6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 件’其中’一金屬層係設置於該第一、二歐姆式接觸件之 上’該金屬層之一第一部係形成了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上 的該配合結構且聲置於該第一歐姆式接觸之上,以及該金 屬層之一第二部係形成了於該第二歐姆式接觸之上之一,,、 狀接觸件。 A 5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 件,其中,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更設置有複數金屬接 觸件,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之該等金屬接觸件之至少 一接觸件係與形成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的一該突出物 結合以定義出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的該配合結構。 5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8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 件’其中’該結合層係可由位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且 形成於該接觸件之上的一金—石夕共晶層所形成,並且該結 合層係由/或可經由位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上且形成於 该第一接觸件之上的一金」石夕共晶層所形成。 6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8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 件,其中,該結合層係為一共晶接合層,並且其中用以形 成共晶接合之石夕係由位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該配合結構 所提供。 , 6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 ,件’該石夕蟲晶層更形成了第一接觸件及第二接觸件,該第 二接觸件係鄰接於該束結構之一末端部’该第一接觸件係 形成了位於該第一基底之該配合結構。
    1012-4154-PF2.ptc 第44頁 522440 MR 9011fi^7 六、申請專利範圍 月 一修正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 ,丨、二二I私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一主表面上係形成有至 曰^^ 並且其中該微機電切換器組件於該第二基底 二上更包待有複數金屬接觸件,於該第二基底或晶 f ί !ί觸件中之至少—金屬接觸件係用以與該突出物 ^ &以疋義出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的該配合結構。 .,申請專利範圍第62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組 护志二$厶ΐ結合層係可由位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且 ΐίίίί屬接觸件之上的一金-石夕共晶層所形成,並且 層係由/或可經由位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上且形 成於S玄第一接觸件之上的一金-矽共晶層所形成。 y 6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〇項所述之微機電切換器 件,其中,於該束結構之上係形成了第一互連金屬1套 金屬接觸件,該等第一、二互連金屬接觸件之 間係赭由一延長帶金屬層相互連接,該第二互連金 件係鄰接於該束結構之一末端部,該延伸帶金屬層係 該束結構之縱長方向進行設置,並且於實質上之較佳二 係使得該延伸帶金屬層窄於該懸臂束結構,該第一互: 屬接觸件係形成了該第一基底之上的該配合結構。 6 5·如申請專利範園第64項所述冬微機電切換器組 件,其中,於泫第一基底或晶圓之該配合結構、該第二 底或晶圓中之該配合結構中之一配合結構之上係包括^ = 少一突出物,該突出物係延伸自該第一基底或晶圓、 二士底或晶圓^之至少_基底或晶圓上之一主表面,二:
    第45頁 1012-4154-PF2.ptc 522440 曰 90116337 羊 月 六、申請專利範^ 月 基底或晶圓之上之該箄 該突出物,士人& =二一金屬接觸件传I π人从 口合的情況下以定義出該第二基麻弋曰门係與 配合結構中之至少一部件。 暴底或晶圓中之該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5項所述之微機 件,其中,兮姓人思於π丄 —飞璣電切換器組 / 鑌、,、σ a層係可由位於該第二基危十曰π 形成於該金屬技勰从 底或日日圓之上且 ^从人屬接觸件之上的一金—矽共晶屉所拟少 成於該第!或位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上且形 成。 互連金屬接觸件之上的—金1共晶層所形 2):種^隨=器之製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人Λ丄、弟一基底或晶圓上定義出一懸臂束結構及一 配合結構; (b )於 一 . 一 人么、 弟一基底或晶圓上形成有至少一接觸結構及 了,二結構,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之形狀 係一 3於,亥第一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之形狀,於該 f ,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上之 4配口、了構中其中之一配合結構上係包括有一突出物,該 犬出H係延/申自其被定義之該基底或晶圓上; ^將該第—基底或晶圓之該配合結構定位在相對於 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該配合結構的位,置上; )將相關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上之該配合結構之 ’層狀物連接於相關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之該配合結 構之一層狀物;以及 (e )移除5亥第一基底或晶圓及該蝕刻中止層之至少一 料Uy臂束結構。
    1012-4154-PF2.ptc 第46頁 522440 -----1^90116337 牟 月 日 修正 六、申請専利範圍 " 一 " ~· 1 6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 7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係由矽所製成。 1 6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 8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形成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該矽為單一晶體 結構。 7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 9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該矽之該晶體結構為< 1 〇 〇 >。 7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 〇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該矽為11一型。 7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βγ項所述之穿隨式感應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係由矽所製成。 7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2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形成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矽為單一晶體結 構。 7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了3項所述之牙隨式感應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中之該矽之該晶體結 構為< 1 〇 〇 >。 7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4項所 冬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該矽為11一型 7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 7頊所述a 造方法,其中,藉由熱壓方式施加於忒一、一基底或晶 圓夕μ丨、/ π #你 0 β之該配5結構、該第二基 _之間以使付该第一基底或晶圓之、 ^ 土 底或晶圓之該配合結構兩者之間形成曰口。 77 4由4u $所述之牙隧式感應器之製 7 7·如申睛專利範圍第67項所〜 ^
    1012-4154-PF2.ptc 第47頁 曰 Λ -修正 ^號 9(ηΐΜ^7 六、申請專利範圍 方/套,其> 中,該懸臂束結構係由以下方式所製成: 層;&於该第一基底或晶圓形成具有摻雜之一矽磊晶 (b)對於该矽声晶層進行罩秦及蝕刻以於該第一基 或日日圓之上定義出一束結構;以及 一 # # )其中,藉由蝕刻移除該第/基底或晶圓以釋放該 懸臂束結構。 ^ 7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7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w方,,其中,經由一暫用罩幂層之一小開孔將一金屬沉 積於。亥束結構之一端部以形成〆接觸件,並且在該小開孔 之尺寸足夠小的情況下係可藉由沉積方式使得該金屬層逐 漸伸出該小開孔,以及可在經由該小開孔沉積形成該接觸 件時以形成剖面逐漸減少之一延長帶。 7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7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經由一暫用罩幕層之一開孔將一金屬沉積 於該束結構之一端部以形成一接觸件,並且該金屬經由該 開孔而於該束結構之端部上形成一平面接觸件。 8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乙二胺鄰笨二酚係用以做為一蝕刻劑。 8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 〇項所述冬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該矽磊晶層係以適當濃度之硼進行摻雜, '如此以使得該矽磊晶層之電阻係數降低至〇· 〇5 〇hm-cm以 下。 8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 1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1012-4154-PF2.ptc 第48頁 522440 案號 Q011fii^7_年月 J___ — 六、申請專利範圍 造方法,其中,一金屬層係以可選擇方式沉積於該矽磊晶 層之上,並且在一提昇溫度下對於該金屬層進行燒結以使 得該石夕磊晶層上形成了第一歐姆式接觸及第二歐姆式接 觸’该第二歐姆冬接觸係鄰接於該束結構之一末端部,該 第一歐姆式接觸係形成了位於該第一基底之該配合結構。 8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 2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該金屬層係藉由個別的鈦、鉑及金層所形 成0 8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 7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該懸臂束結構係由以下方式所製成: (a )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上形成一蝕刻中止層; (b )於該蝕刻中止層上形成一矽薄層; (c )對於該矽薄層進行罩幕及蝕刻以定義出於該第一 基底或晶圓之一束結構;以及 (d)其中,該懸臂束結構係藉由以下方式而釋放:(i ) 第一次餘刻移除該第一基底或晶圓、該蝕刻中止層係對於 該第一次蝕刻具有阻性,及(i i)第二次蝕刻移除該蝕刻 中止層。 8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4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該矽層係未被摻雜,,其中,(i ) 一接觸件 係以間隔於該配合結構而形成於該束結構之上,以及(丨i ) 於該接觸件與該配合結構之間的該束結構之上係形成有導 電材料。 8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4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522440
    修正 / 其中’該石夕層係被摻雜以具有導電性。 t 8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 7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方更包括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形成了複數接觸 ^ 1亥等接觸件件以鈦/鉑/金為佳,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 亥等接觸件中之至少一接觸件係用以與該突出物結合以 定義出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的該配合結構。 、 8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 7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w方法’其中,一共晶層係可經由位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 之上且沉積於該鈦/鉑/金接觸件之上的金-矽共晶層所形 成’以及/或是用以製作一共晶層之該金屬層係亦可經由 位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上且沉積於鈦/鉑/金所形成之該 相對厚金屬層之該第一部之上的金-矽共晶層所形成。 8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7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該結合係由共晶方式形成,其中用以形成 共晶接合之矽係由位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該配合結構所 提供。 9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 7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一金屬層係以可選擇方式沉積於該懸臂束 結構之上以形成了第一歐姆式接觸,較佳的方式係藉由個 別的鈦、鉑及金等層以形成該金屬層,,並且一第二金屬層 係以可選擇方式沉積於該懸臂束結構之上以形成了第二歐 ,姆式接觸,該第二金屬層係不包括有一擴散阻層且較佳的 方式係以鈦/金來成型,該等金屬層係在一提昇溫度進行 燒結,該第一歐姆式接觸係鄰接於該束結構之一末端部、
    1012-4154-PF2.ptc 第50頁 <H4〇 盡魏 9011 film 曰 修正 蟑申:嗥利範圍 久 < 歐姆式接觸,如此以形成位於該第一基底上之該配 9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 7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槌& ’其中’ 一金屬層係以可選擇方式沉積於該懸臂束 戍兮气上,較佳的方式係藉由個別的鈦、鉑及金等層以形 R t金屬層,並且在一提昇溫度下對於該金屬層進行燒結 式趣傳該懸臂束結構上形成了第一歐姆式接觸及第二歐姆 部,,,該第二歐姆式接觸係鄰接於該束結構之一末端 結姆择第一歐姆式接觸係形成了位於該第一基底之該配合 方9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7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東^ ’其中’ 一圖樣金屬層係以可選擇方式沉積於該懸 ,麵構之上以形成了第一互連接觸件與第二互連接觸 * ^ /X PL. 臂 ^ > … * 1 概金乂佳的方式係藉由個別的欽、顧及金等層以形成該圖 戶斤形肩層,該等第一、二互連接觸件之間係藉由鈦/鉑/金 铃轉戍之一延長帶層相互連接,該第二互連接觸件係鄰接 長^束結構之一末端部,該延伸帶層係沿著該束結構之縱 ^進行設置,並且於實質上之較佳方式係使得該延長 窄於該懸臂束結構,該第一互連接觸件係形 备底之上的該配合結構。 , ^ ,造方9、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2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圖决,更包括有在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一主表面形成有 的^樣金屬層’該圖樣金屬層係由該突出物所支承,較佳 式係藉由個別的鈦、鉑及金等層以形成該圖樣金屬 帶層
    第51頁 1012-4154.PF2.ptc 522440 曰 修正 層’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該等接觸件中之該圖樣金屬層 係用以與該突出物結合以定義出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 的該配合結構。 9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3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方法’更包括有在該第一或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形成 有一金/矽共晶層。 、 9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 4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造方法,其中,於該共晶 相鄰接之該金層之間係為共 晶接合。 η & 9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 3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之製 =方法,其中,該結合係由共晶方式形成,並且其中該共 晶接合用之矽係由位於該第二泉底或晶圓之該配合結構所 提供。 、 一土 9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7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 造方法,其中,該懸臂束結構係由以下方式所製成: ~、1…一 形成一蝕刻中止層 薄層 (a) 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上 刻以定義出鄰接於該 第 (b) 於該蝕刻中止層上形成一矽 (c )對於該石夕薄層進行罩幕及# 基底或晶圓之一束結構; (d) 藉由一蝕刻劑移除該第〆基;|或晶圓以使得該蝕 刻中止層具有阻性;以及 (e) 藉由一蝕刻劑移除該蝕刻中止層以使得該懸臂束 結構具有阻性。 98·如中請專利範圍第97項戶斤述(穿隨式感應器之製
    第52頁 522440 以、申請專利範圍— 二方法、’其中,鈦/鉑/金層係以町選擇方式沉積於該矽薄 二之上以形成了第一金屬接觸件與第二金屬接觸件,該第 二金屬接觸件係鄰接於該束結構之一末端部,並且該^ 一 金屬接觸件係形成了該第一基底之上的該配合結構了 ^ 9 9. 一種穿隨式感應器組件,用以製作一穿隧式感應 器’該穿隧式感應器組件包括·· 〜〜 (a ) —束結構及一配合結構,定義於一第一曰 圓之上; X M (b)至少一接觸結構及一配合結構,定義於一第二基 底或曰曰圓之上,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之該配合結構之 形狀係互補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之形狀; (c )至少一配合結構,包括有一突出物,該突出物係 延伸自其被定義之該基底或晶圓上;以及 (d) —壓力/熱感結合層,設置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上 配=結構、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中之至 少一配合結構之上,該壓力/熱感應結合層係根據該第一 ίίί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 加熱之應用而將該第-基底或晶圓上 ' 〇δ: it =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 件…,:二”範圍第99項所述,之穿隨式感應器組 一 〜第一基底或晶圓係由矽所制士 ’ 1 0 1.如申請專利範圍 〇項 衣 件,其中,形成該第-其處十B n —之牙隧式感應器組 構。 第—基底或曰曰固之該石夕為單-晶體結
    1012.4154-PF2.ptc 第53頁 WZ44〇 ---—案號^ 的?7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〇2·如申請專利範 其中,該矽之該晶 i()3·如申請專利範 中,§亥石夕今n〜型 1〇4·如申請專利範 其中,該第一基底 1 〇5 ·如申請專利範 其中,形成該第一 1 〇6·如申請專利範 ,其中,於該第一基 月一 曰 修正 件 件 件 件 件 <100> 107. 件,其中 108. 件,其中 石夕薄層所 109· 件,其中 110· 件,其中 電阻係數 ,層。111. 件,其中 如申請專利範 ,該第一基底 如申請專利範 ,該懸臂束結 形成,該矽薄 如申請專利範 ,一尖狀接觸 如申請專利範 ,該矽薄層係 降低至1 Ohm- 如申請專利範 ,該矽薄層係 圍第1 0 1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體結構為< 1 〇 〇 > ° 圍第102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〇 圍第99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或晶圓係由矽所製成。 圍第104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基底或晶圓之矽為單一晶體結構。 圍第105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底或晶圓中之遠石夕之該晶體結構為 圍第106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或晶圓上之該矽為η ~型。 圍第9 9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構係由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L的一 層係由一摻質所摻雜。 圍第108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件係設置於該束結構之一端部上。 圍第108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以適當濃度之周進行摻雜以使得其 cm以下,該矽薄層係為一矽磊 曰曰 圍第108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經由適當濃度之硼以使得其電阻係
    1012-4154-PF2.ptc 第54頁 522440
    數降低至0· 05 ohm-cm以下,該矽薄屑 1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丨i項所‘ ^二f蟲晶,。 件’於該石夕蟲晶層上更包括有第—牙’式感應器組 該第-、二接觸件係以鈦/鉑,金而形:第:接觸件’ 件係鄰接於該束結構之一末端部, ,‘、、’该第二接觸 位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Hr接觸件係形成了 件,1二圍第112項所述之穿隨式感應器組 桩網ϊ=第一上更設置有複數接觸件,該等 ,觸件係以鈦/翻/金而形成為佳,於該等接觸件中之至: 接觸件係用以定義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之該配合結 構0 1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丨3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件,其中,該結合層係可由位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且 形成於該接觸件之上的一金-矽共晶層所形成,並且該結 合層係由/或可經由位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上且形成於 該第一接觸件之上的一金-石夕共晶層所形成。 I 1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丨4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件’其中,用以製作該共晶接合用之矽係可經由位在該配 合結構之上之該第一或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該矽基底所形 成0 ψ II 6 · —種穿隧式感應器組件,包括: (a ) —束結構及一配合結構,定義於一第一基底或晶 圓之上; (b)至少一接觸結構及一配合結構,定義於一第二基
    522440 修正 六、申請專利範圍 底或晶圓之上,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之該配合結構之 形狀係互補於該第〆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之形狀; (c)至少一配合結構,包括有〆突出物’該突出物係 延伸自該第一基枣或晶圓、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中之至少一 基底或晶圓上之一主表面,該突出物係用以形成4第一基 底或晶圓之該配合結構、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中之該配合結 構中之一配合結構之上的至少一部件’以及 (d ) —結合層,設置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 結構、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中之至少一配合 結構之上,該結合層係用以將該第〆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 合結構結合至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於該結 合層係將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結合至該第二 基底或晶圓上之該配合結構。 1 1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 6項所遂之穿隨式感應器組 件,其中,形成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該石夕為單一晶體結 構0 1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 7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件’其中,該矽之該晶體結構為<1〇0> ° 1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 6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件,其中,該懸臂束結構係由該第,,基底或晶圓之上的一 石夕為晶層所形成,該矽磊晶層係由,換質所摻雜。 1 2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丨9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件’其中,該矽薄層係以適當濃度之棚進行摻雜以使得其 電阻係數降低至1 ohm-cm以下。
    1012-4154.PF2.ptc
    第56頁 〜44〇
    曰 '申請專利範圍 修正 件,1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0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係私其中,該矽磊晶層係經由適當濃度之硼以使得其電阻 承數降低至0· 05 ohm-cm以下。 件,1 22」如申請寻利範圍第丨丨9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接觸於該矽ΐ晶層上更包括有第一歐姆接觸件及第二歐姆 呷件該第二歐姆接觸件係鄰接於該束結構之一末端 :兮該第一歐姆接觸件係形成了位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上 <该配合結構。 件,1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2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上,中’一金屬層係設置於該第一、二歐姆式接觸件之 的兮该金屬層之一第一部係形成了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上 =配合結構且疊置於該第一歐姆式接觸之上,以及該金 壯 弟一 #係形成了於該第二歐姆式接觸之上之一尖 狀接觸件。 件,中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艏杜/、 ’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更設置有複數金屬接 w 1干,於兮哲— 一接觸件: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之該等金屬接觸件之至少 結合以+系一 $成於该第一基底或晶圓之上的一該突出物 1 2 5^義出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的該配合結構。 件,其中如申睛專利範圍第1 24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形成^該接ϊίί合層係可由位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且 合層係由/觸件之上的一金-石夕共晶層所形成’並且該結 兮篦^拉&或可經由位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上且形成於 ^弟接觸件之上的一金—矽共晶層所形成。
    第57頁 522440
    _ 修正 1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4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件,^中,該結合層係為一共晶接合層,並且其中用以形 成共晶接合之矽係由位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該配合結構 所提供。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 1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件’該矽磊晶層更形成了第一接觸件及第二接觸件,該第 二接觸件係鄰接於該束結構之一末端部,該第一接觸件係 形成了位於該第一基底之該配合結構。 1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6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件,2中,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一主表面上係形成有至 少Γ突出物,並且其中該穿隧式感應器組件於該第二基底 或晶,,上更包括有複數金屬接觸件,於該第二基底或晶 圓之該等接觸件中之至少一金屬接觸件係用以與該突出物 結合以定義出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的該配合結構。 1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8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组 件’、其中,該結合層係可由位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且 形成於該金屬接觸件之上的一金-矽共晶層所形成,並且 該結,層係由/或可經由位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上且形 成於該第一接觸件之上的一金-矽共晶層所形成。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6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斑第:互、表:Ϊ束結構之上係形成了第一互連金屬接觸件 觸件’該等第一、二互連金屬接觸件之 延長帶金屬層相互連接,,亥第二互連金屬接觸 件係4接於該束結構之—末端部,該延伸帶金屬層係沿著
    1012.4154-PF2.ptc 第58頁 522440 _案號90116337_年月曰 修正_ 六、申請專利範圍 該束結構之縱長方向進行設置,並且於實質上之較佳方式 係使得該延伸帶金屬層窄於該懸臂束結構,該第一互連金 屬接觸件係形成了該第一基底之上的該配合結構。 1 3 1 ·如申請寻利範圍第1 30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件,其中,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該配合結構、該第二基 底或晶圓中之該配合結構中之一配合結構之上係包括有至 少一突出物,該突出物係延伸自該第一基底或晶圓、該第 二基底或晶圓中之至少一基底或晶圓上之一主表面,於該 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之該等金屬接觸件中之一金屬接觸件 係與該突出物結合的情況下以定義出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中 之該配合結構中之至少一部件。 1 3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 1項所述之穿隧式感應器組 件,其中,該結合層係可由位於該第二基底或晶圓之上且 形成於該金屬接觸件之上的一金-矽共晶層所形成,並且 該結合層係由/或可經由位於該第一基底或晶圓之上且形 成於該第一互連金屬接觸件之上的一金-矽共晶層所形 成0
    1012-4154-PF2.ptc 第59頁
TW090116337A 2000-08-01 2001-07-04 A single crystal, dual wafer, tunneling sensor or switch with substrate protrusion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TW52244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629,680 US6563184B1 (en) 2000-08-01 2000-08-01 Single crystal tunneling sensor or switch with silicon beam structure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22440B true TW522440B (en) 2003-03-01

Family

ID=24524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0116337A TW522440B (en) 2000-08-01 2001-07-04 A single crystal, dual wafer, tunneling sensor or switch with substrate protrusion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6563184B1 (zh)
EP (1) EP1352414A2 (zh)
JP (1) JP2004520177A (zh)
AU (1) AU2001283023A1 (zh)
TW (1) TW522440B (zh)
WO (1) WO2002011189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45739B2 (en) 2014-04-03 2018-12-04 Oto Photonics Inc. Waveguide sheet,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spectrometer using the sam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80138B1 (en) 2000-08-01 2003-06-17 Hrl Laboratories, Llc Single crystal, dual wafer, tunneling sensor or switch with silicon on insulator substrate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6555404B1 (en) * 2000-08-01 2003-04-29 Hrl Laboratories, Ll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dual wafer tunneling gyroscope
US6674141B1 (en) * 2000-08-01 2004-01-06 Hrl Laboratories, Llc Single crystal, tunneling and capacitive, three-axes sensor using eutectic bonding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7101724B2 (en) * 2004-02-20 2006-09-05 Wireless Mems, Inc. Method of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mploying at least one modulation doped quantum well structure and one or more etch stop layers for accurate contact formation
US8957355B1 (en) * 2012-01-26 2015-02-17 The Boeing Company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apparatus for use with guidance systems
US10850976B2 (en) * 2018-09-21 2020-12-0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 of making ohmic contact on low doped bulk silicon for optical align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5470A (en) 1987-11-09 1993-11-30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unnel effect measuring systems and particle detectors
US5210714A (en) 1988-10-14 1993-05-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stance-controlled tunneling transducer and direct access storage unit employing the transducer
US5015850A (en) 1989-06-20 1991-05-14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Microfabricated microscope assembly
ES2056580T3 (es) 1990-05-18 1994-10-01 British Aerospace Sensores inerciales.
JP3069923B2 (ja) 1991-06-17 2000-07-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ンチレバー型プローブ及び原子間力顕微鏡、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5313835A (en) 1991-12-19 1994-05-24 Motorola, Inc. Integrated monolithic gyroscopes/accelerometers with logic circuits
DE4305033A1 (de) 1992-02-21 1993-10-28 Siemens Ag Mikromechanisches Relais mit Hybridantrieb
JP3152005B2 (ja) * 1993-03-17 2001-04-0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半導体式加速度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EP0619495B1 (de) 1993-04-05 1997-05-2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Tunneleffekt-Sensoren
US5354985A (en) 1993-06-03 1994-10-11 Stanford University Near field scanning optical and force microscope including cantilever and optical waveguide
US5475318A (en) 1993-10-29 1995-12-12 Robert B. Marcus Microprobe
US5729074A (en) * 1994-03-24 1998-03-17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Micro mechanical component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of
US6075585A (en) 1994-04-12 2000-06-13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r. University Vibrating probe for a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US5666190A (en) 1994-04-12 1997-09-09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r. University Method of performing lithography using cantilever array
US5596194A (en) 1994-08-19 1997-01-21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Single-wafer tunneling sensor and low-cost IC manufacturing method
US5646348A (en) 1994-08-29 1997-07-08 The Charles Stark Draper Laboratory, Inc. Micromechanical sensor with a guard band electrode and fabrication technique therefor
JP3182301B2 (ja) 1994-11-07 2001-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構造体及びその形成法
US5883387A (en) 1994-11-15 1999-03-1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SPM cantilever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897671B2 (ja) 1995-01-25 1999-05-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界放出型冷陰極
US5659195A (en) 1995-06-08 1997-08-19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MOS integrated microsensor with a precision measurement circuit
GB9524241D0 (en) 1995-11-28 1996-01-31 Smiths Industries Plc Rate sensors
US5894090A (en) 1996-05-31 1999-04-13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ilicon bulk micromachined, symmetric, degenerate vibratorygyroscope, accelerometer and sensor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US5992233A (en) 1996-05-31 1999-11-30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icromachined Z-axis vibratory rate gyroscope
US5747804A (en) 1996-09-13 1998-05-05 Raytheon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sing infrared radiation utilizing a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ensor
JPH10178183A (ja) * 1996-12-17 1998-06-30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半導体慣性セ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39684B2 (ja) 1997-01-13 2005-04-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エバネッセント波検出用の微小探針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該微小探針を備えたプローブと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微小探針を備えたエバネッセント波検出装置、近視野走査光学顕微鏡、情報再生装置
JP3493974B2 (ja) * 1997-10-01 2004-02-0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静電マイクロリレー
US5929497A (en) 1998-06-11 1999-07-27 Del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Batch processed multi-lead vacuum packaging for integrated sensors and circuits
US6078103A (en) * 1998-10-29 2000-06-20 Mcdonnell Douglas Corporation Dimpled contacts for metal-to-semiconductor connection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same
US6126311A (en) * 1998-11-02 2000-10-03 Claud S. Gordon Company Dew point sensor using mems
US6091125A (en) 1998-12-02 2000-07-18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Micromechanical electronic device
US6229190B1 (en) 1998-12-18 2001-05-08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Compensated semiconductor pressure sensor
US6174820B1 (en) 1999-02-16 2001-01-16 Sandia Corporation Use of silicon oxynitride as a sacrificial material for microelectromechanical devices
US6337027B1 (en) 1999-09-30 2002-01-08 Rockwell Science Center, Llc Microelectromechanical device manufacturing process
US6555404B1 (en) * 2000-08-01 2003-04-29 Hrl Laboratories, Ll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dual wafer tunneling gyroscope
US6580138B1 (en) * 2000-08-01 2003-06-17 Hrl Laboratories, Llc Single crystal, dual wafer, tunneling sensor or switch with silicon on insulator substrate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6630367B1 (en) * 2000-08-01 2003-10-07 Hrl Laboratories, Llc Single crystal dual wafer, tunneling sensor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45739B2 (en) 2014-04-03 2018-12-04 Oto Photonics Inc. Waveguide sheet,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spectrometer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151104A1 (en) 2003-08-14
US6563184B1 (en) 2003-05-13
JP2004520177A (ja) 2004-07-08
WO2002011189A3 (en) 2003-08-14
AU2001283023A1 (en) 2002-02-13
WO2002011189A2 (en) 2002-02-07
US6951768B2 (en) 2005-10-04
EP1352414A2 (en) 2003-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04488B (en) A single crystal, dual wafer, tunneling sensor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TW511125B (en) A single crystal, dual wafer, tunneling sensor or switch with silicon on insulator substrate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TW498410B (en) A single crystal, dual wafer, tunneling gyroscope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EP1846319B1 (de) Mikromechanisches bauelement und entsprechendes herstellungsverfahren
JP5807292B2 (ja) マイクロ構造、その作製方法、マイクロ構造とマイクロシステムとのボンディング装置
TW522440B (en) A single crystal, dual wafer, tunneling sensor or switch with substrate protrusion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2001517155A (ja) 高い垂直縦横比の多層薄膜構造
TW201037772A (en)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forming a gyroscope and accelerometer
TW529060B (en) A single crystal, tunneling and capacitive, three-axes sensor using eutectic bonding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WO2017200621A2 (en) Assembly processes for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es
Zorman Materials aspects of micro-and nan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TW200932661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micromechanical structures having a protruding lateral wall progression or an adjustable angle of inclination
CA1312964C (en) Low stress polysilicon microstructures
JP2007173856A (ja) 半導体ウェハへの貫通孔配線の形成方法
Khosraviani Robust micromachining of compliant mechanisms for out-of-plane microsensors
JPS63185895A (ja) 金属混入シリコン基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