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394827B - Motor controlling apparatus for a hybrid motor car - Google Patents

Motor controlling apparatus for a hybrid motor ca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394827B
TW394827B TW087113399A TW87113399A TW394827B TW 394827 B TW394827 B TW 394827B TW 087113399 A TW087113399 A TW 087113399A TW 87113399 A TW87113399 A TW 87113399A TW 394827 B TW394827 B TW 39482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machine
engine
torqu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7113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tsushi Otsu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394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39482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0/00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 B60W20/10Controlling the power contribution of each of the prime movers to meet required power dema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 B60K6/3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line clutches
    • B60K6/383One-way clutches or freewheel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 B60K6/4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assembly or relative disposition of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4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B60K6/48Parallel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50Architecture of the driveline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r kind of transmission units
    • B60K6/54Transmission for changing ratio
    • B60K6/543Transmission for changing ratio the transmission being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1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 B60L50/16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with provision for separate direct mechanical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W10/06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including control of combustion eng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W10/08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including control of electric propulsion units, e.g. motors or gene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2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energy storage means
    • B60W10/26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energy storage means for electrical energy, e.g. batteries or capaci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0/00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10Road Vehicles
    • B60Y2200/12Motorcycles, Trikes; Quads; Scoo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903/00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EVS
    • Y10S903/902Prime movers comprising electrical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motors
    • Y10S903/903Prime movers comprising electrical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motors having energy storing means, e.g. battery, capaci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903/00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EVS
    • Y10S903/902Prime movers comprising electrical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motors
    • Y10S903/903Prime movers comprising electrical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motors having energy storing means, e.g. battery, capacitor
    • Y10S903/904Compon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
    • Y10S903/912Drive line clutch
    • Y10S903/913One wa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903/00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EVS
    • Y10S903/902Prime movers comprising electrical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motors
    • Y10S903/903Prime movers comprising electrical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motors having energy storing means, e.g. battery, capacitor
    • Y10S903/904Compon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
    • Y10S903/915Specific drive or transmission adapted for hev
    • Y10S903/917Specific drive or transmission adapted for hev with transmission for changing gear ratio
    • Y10S903/918Continuously variab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903/00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EVS
    • Y10S903/902Prime movers comprising electrical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motors
    • Y10S903/903Prime movers comprising electrical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motors having energy storing means, e.g. battery, capacitor
    • Y10S903/951Assembly or relative location of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Control Of Vehicle Eng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fic Uses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Description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1 ) .(本發明所屜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備有內燃機與電動驅動機構的雙元 原動機汽車。 (習知技術) 搭載在汽車等的引擎,為了要應付各種的行走狀態(定 速、加速、爬坡等),乃要求寬廣範圍的扭力Μ及回轉數 特性。 一般而言,引擎之燃料效率高的扭力Κ及回轉數乃為引 擎固有的範圍所限制。 在此,乃提出將引擎與發電/電動機均搭載在汽車上, 而彌補彼此的缺點,提高整體的能量效率的雙元原動機汽 車。 Μ往的雙元原動機汽車,則已知備有例如減小引擎容量 ,而經常只在燃料效率佳的範圍內運轉,在加速或是爬坡 時*則藉由來自電池等的電源來驅動控制發電/電動機, 而彌補不足的驅動扭力,又當引擎的輸出有剰餘時,會將 由引擎驅動發電/電動機所得到的發電能量,如使電池等 的電源再生般地進行再生控制的雙元原動機汽車用電動機 控制裝置(特公昭6 2 -2 7 6 0 4號公報)。 Κ往的雙元原動機汽車用電動機控制裝置,使電動機電 流流於發電/電動機,如使根據油門踏板之踏入量所算出 的目標扭力與由已回饋之扭力感測器等所檢測的驅動輪扭 力成為相等般來加Μ控制,而彌補不足的驅動扭力。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4 - .—-------裝------訂------'冰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五、發明説明(2 A7 B7 機所 動構電 電機發 用測經 車檢流 汽力流 機扭電 動的機 原圍動 元範電 雙動使 的變’ 往之饋 K式回 , 械 Μ 而機予 然有力 具扭 一 的 用輪 將驅 於的 由測 , 檢 不 甫 彌Μ 機 電 則傷 力流 杻電 高機 求動 要電 是額 若定 , 過 時超 轉而 回 * 低動 在變 是生 別發 特會 , 流 力電 扭機 驅電 的大 足過 了 電為 發 ’ 到又 害 機 3U9 ga ^¾ / 而 短 傷 於 致 不 要 備電 具發 , 的 時大 求流 要電 力機 扭動 高電 轉額 發可
電K 回 低 對 針 須 必 。 乃 慮 , 顧機 的.動 命 電 壽 / 流 電 機 電 大 過 料 預
機 ^811^ S 因 定 且 元 單 機 ncsn 原 元 雙 在 的 百 .其 題 課 的 術 技 知 習 述 上 決 解 於 用 0 一 化是 形則 大明 要發 須本 必 時 轉 回 低 機 33 電 發 護 保Μ 制 控 饋 回 /1流 電電 發的 在流 一 電 供機 提動 於電 制受 控於 地免 密機 精動 行電 進" M 可 饋電 回用 力車 杻汽 行機 進動 域原 領元 力雙 杻的 高率 ‘ 效 速料 車燃 高的 在擎 而引 , 高 壊提 損夠 的能 流而 電 ’ 過制 到控 機 動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Λ^ 33 原 元 雙 的 項 1 第 之 明 發 本 關 有 題 課 逑 段 上S ^ ^ 帛請冑 制 要 控罾了 決 解 為 在 徵 特 其 根 於 等 相 流 電 , 機 肋 置電 制 * 機 控 動 餞 接 5 自71 用發 車使 汽如 i 機 有 備 機 S檢 /¾所 電使 發’ 制元 控單 ’ 測 地檢 般力 流扭 電據 標根 目如 的 、 定構 設機 而制 據的 值 定 指 力 扭 控 饋 回 流 電 輪 ΠΒΠ 驅 之 出 測 力 制電 控之 饋數 回轉 力旋 扭之 的機 櫬動 動.電 B / ^ 0 電發 發測 制檢 控於 地用 般 自 值來 定據 指根 力及 杻M 於 、 等構 相機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 CNS〉A4規格(210X 297公釐) 5 A 7 B7 五、發明説明(3 ) 動機旋轉數檢測器的輸出,來選擇來自上述電流回饋控制 機構與來自上述扭力回饋控制機構之輸出的其中一者*且 根據所選擇之其中一者的輸出來控制發電/電動機的電動 機控制機構。 有關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雙元原動機汽車用 電動機控制裝置,由於具備有電流回饋控制機構、扭力回 饋控制機構,Μ及用於控制發電/甯動機的電動機器控制 機構,因此可以在發電/電動機低回轉時,進行可以精密 地控制電動機電流的電流回饋控制,因此可以保護發電/ 電動機免於受到過電流的損壞,又在高車速•高扭力領域 進行扭力回饋控制,而可Κ進行包含引擎之驅動扭力在内 的發電/電動機的控制。 有關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雙元原動機汽車用 電動機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電流回饋控制機.構, 備有: 根據扭力指定值來設定目標電流的目標電流設定機構、 檢測發電/電動機之電動機電流的電動機電流檢測機構、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當上述電動機電流檢測機構在上述目標電流設定手段的輸 出值Μ上時,會輸出重置脈衝的選擇比較機構、Μ及 根據重置脈衝將振盪輸出重置為零的振盪機構。 有關本發明之雙元原動機汽車用電動機控制裝置,由於 電流回饋控制機構備有:目標電流設定機構、電動機電流 檢測機構、選擇比較機構、Μ及振通機構,因此,在發電 /電動機低回轉時,進行可以精密地控制電動機電流的電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 297公釐) -6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4 ) 流回饋控制,因此可以保護發電/電動機免於受到過電流 的損壞。 有關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画第3項的雙元原動機汽車用 電動機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扭力回饋控制機構具備有 :進行扭力指令值與驅動輪扭力之偏差演算的偏差演算機 構,以屣喲偏差演算機構的輸出實施比例*積分*微分補償 的比例♦積分*微分控制機構。 有關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雙元原動機汽車用 電動機控制裝置*由於杻力回饋控制機構具備有偏差演算 機構、比例•積分•微分控制機構,因此在高車速♦高扭 力領域進行扭力回饋控制,而可Μ進行包含引擎之驅動扭 力在内之發電/電動機的控制。 發明之實施形態 請根據所附的圖面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此外,圖 面是配合符號來看。 第1圖係表本發明之雙元原動機汽車之側面圖。 雙元原動機汽車1係由:車體框體2、安裝在該車體框架 2的本體3、自該本體3的中央部前方延伸到上方的前蓋4、 自本體3的中央部後方延伸到上方的中央柱5、自該中央柱 5的前端連繫前蓋4的透明車頂6、安裝在中央柱5之兩側部 的側邊保護樑7.7(内側的7未圖示)、安裝於本體3之前面 的前鍰衝器8、設在該前緩衝器8之正後方的敗熱Η9、安 裝在本體3之中央内部的駕駛座11、設在本體3之後方的後 媛衝器12、安裝在車體框架2的前輪13、13(内側的13未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_ 7 _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5 ) 示)、安裝在車體框架2之作為驅動輪的後輪14、14,設在 透明車頂6之兩側的側鏡16、16(内側的16未圖示)、設在 前蓋4之兩邊的燈類17、17 ’設在本體3之中央的方向輪18 、安裝在散熱片9之後方的散熱器19、載於車體框架2之中 央部的電池...21(...係表多個’以下相同)、配置在駕駛 座11之下部的控制單元22、以及載置在車體框體2之後方 的驅動糸統單元30的構成〇M為驅動器。 此外,3a為前台面部,3b為後台面部’人可Μ乘坐在該 些台面3a,3b.,通過該些台面3a,3b’可Μ自朋後的任一方 向容易進入到駕駛座丨1。 第2圖係表本發明之雙元原動機汽車之驅動系統單元的 側面圖,係表驅動糸統單元30之主要的元件。 亦即,31為燃料箱、32為燃料泵、32為空氣濾清器、34 為風門皮帶輪、35為伺服馬達、36a為加給用的噴射器、 36b為主噴射器、37為凸輪軸、38為與凸輪軸37—體旋轉 的泵、39為頭蓋、41為汽缸體、42為汽缸頭、43為作為發 電電動機之三相的無刷馬達、44為排氣管、45為金靥觸媒 46為消音器、47為尾管、48為作為變速機之圓錐型無段變 速機、49為樞軸、51為後油門、52為無段變速機軸、53為 作為驅動力合流點的馬達軸、54為曲柄軸、56為單元馬達 (cel. 1 motor)、57 為人口 歧管。 第3圖係表本發明之雙元原動機汽車之驅動力傳遞裝置 的斷面圖。 雙元原動機汽車(參照第1圖)的驅動力傳遞装置60係由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丨0X297公釐)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訂--- δι^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B7五、發明説明(6 ) 引擎61、安裝在該引擎61之曲柄軸54的離心離合器62的内 側板62a、與該內側板62a離開或接觸之離心離合器62的外 側板62b、經由扭力限制器63連接到該外側板62b的圓錐型 無段變速機48、經由單向離合器65連接到該圓錐型無段變 速機48的第1傳遞齒輪66、與上述引擎61 —起而驅動雙元 原動機汽車1(參照第1圖)的馬達43、成為驅動力之合流點 的馬達軸53、被安裝在該馬達軸53*而與第1傳遞齒輪66 嚙合的第2傳遞齒輪67、安裝在馬達軸53之引擎側第1螺旋 齒輪(helical gear)與馬達側第1螺旋齒輪69、分別與該 些齒輪68、69哺合的引擎側第2螺旋齒輪71與馬達側第2螺 旋齒輪72、用於支撐該些齒輪71、72的平衡軸73、設在該 平衡軸73之兩端的壓力檢測器74a、74b (參照第8圖)、安 裝在平衡軸73的輸出齒輪75、連接到該輸出齒輪75的推進 軸76、經由差速器78連接到該推進軸76的後軸桿51、Μ及 安裝在該後軸桿51的後輪14(參照第1圖)。 Λ 單元馬達56係一經由皮帶79、鏈條δΙΚ及單向離合器82 ,而藉由馬達軸56a讓曲柄軸54旋轉者。 第4圖係表本發明之雙元原動機汽車之引擎的斷面圖。 引擎61係由汽.姐體41、使該汽缸體41作往復運動的活塞 83、安裝在該活塞83上的連桿84a,被覆於汽缸體41的汽 缸頭42、設在該汽缸頭42的吸氣輔胁閥84與排氣閥85、以 及安裝在汽缸頭42的火星塞86所構成。而設有與凸輪軸37 同軸旋轉的泵38。此外,37a為凸輪鏈條、37b為凸輪棘齒 輪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q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7) 根據油門87之開放角度,經由控制單元22M及伺服馬達 來調整風門皮帶輪34*藉此來調整混合氣的供給量而控制 引擎61的輸出。 當只有在馬達運轉,油門87打開時,若有要求引擎輸出 時,則不管油門之開放角度如何,藉由伺眼馬達3 5來關閉 風門皮帶輪34,可Μ使引擎61之開始運轉狀態處於良好狀 態。 另一方面,自噴射器3 6 a所供給之混合氣的一部分,則 會自入口歧管57分歧,而Μ泵38來供給,在即將點火之前 ,自吸氣輔助閥84注入汽S體41內,而提高引擎輸出。 請參照第5圔〜第7圖來說明Μ上所述之雙元原動機汽車 1(參照第1圖)的驅動力傳遞裝置60的作用。 第5圖(a)、(b)係表本發明之驅動力傳遞裝置的第1作用 說明圖。U)為Μ引擎61與馬達43的合力來驅動後輪14的 積形。 引擎61則是依照離心離合器62之內側板62a、外側板62b 、圓錐型無段變速機48、單向離.合器、第1傳遞齒輪66、 成為與馬達4 3之驅動力之合流點,而安裝在馬達軸5 3的第 2傳遞齒輪6 7與引擎側第1螺旋齒輪6 8、引擎側第2螺旋齒 輪71、輸出齒輪75、推進軸76、差速器78、後蚰桿51的順 序,如箭頭①所示般驅動後輪1 4 。 另一方面,馬達4 3,則是依照馬達軸5 3,馬達側第1螺 旋齒輪69,馬達側第2螺旋齒輪72、輸出齒輪75、推進軸 7 6 _、差速器7 8、後軸桿5 1的順序,如箭頭②所示般驅動後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_ 1 〇 _ ---------------IT------旅 - - 厂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 (8 ) 1 1 1 輪 14 Ο 1 1 I 引 擎 61 的 驅 動 力 與 馬 達 43的 驅 動 力 則 在 馬 達 軸 53成 為 1 1 1 合 力 〇 '·~·ν 請 先 1 1 當 發 動 引 擎 61時 則 經 由 離 心 離 合 器 62 9 圓 滑 且 慢 慢 地 讀 背 1 I 傳 遞 扭 力 ♦ 而 讓 雙 元 原 fcr, 動 機 汽 車 1 ( 參 昭 第 1圖) 月U 進 Ο 之 vi 1 I /-3 * 意 I 由 於 將 離 心 離 合 器 62 配 置 在 圓 錐 型 無 段 變 速 機 48的 前 段 事 1 項 ··..·· 1 9 因 此 相 較 於 配 置 在 後 段 的 情 形 離 合 器 容 量 可 小 0 相 再 填 反 地 由 於 若 是 來 白 圓 錐 型 4πτ Sft 段 變 速 憐 48 側 則 不 會 直 接 寫 本 頁 裝 1 承 受 引 擎 61的 過 大 扭 力 9 因 此 可 Μ 保 護 到 圓 錐 型 «far Μ 段 變 速 1 1 機 48 〇 特 別 是 當 以 濕 式 來 利 用 離 合 器 時 由 於 接 觸 壓 會 1 1 變 小 因 此 在 將 離 心 離 合 器 62 配 置 在 圓 錐 型 無 段 變 速 機 48 1 訂 的 後 段 時 則 必 須 要 有 更 大 的 離 合 器 容 量 而 會 導 致 裝 置 1 I 變 大 0 1 1 由 於 經 由 扭 力 限 制 器 63 將 圓 錐 型 無 段 變 速 α» m 48 連 接 到 1 1 離 心 離 合 器 62的 外 側 板 62b 因此 •引擎61不會承受來自 後 輪 14的 扭 力 (back to Γ q u e ) ) 1 (b)為只藉由馬達43來驅動後輪1 4的情形 5 1 1 I 馬 達 軸 4 3則 是 依 眧 馬 達 蚰 53 馬 達 側 第 1螺旋齒輪69 、 1 I 馬 達 側 第 2螺旋齒輪72 - 、輸出齒輪75 - 、推進軸76 、差速器 1 1 78 ' 後 軸 桿 51 的 順 序 » 如 箭 頭 ③ 所 示 般 來 驅 動 後 稱 14 0 1 I 由 於 諶 引 擎 61停 止 9 因 此 單 向 離 合 器 6 5成 為 開 放 狀 態。 1 I 由 於 將 單 向 離 合 器 6 5配 置 在 與 馬 達 43之 驅 動 力 之 合 流 點 1 1 I 的 正 前 方 9 因 此 當 只 Μ 馬 達 43來 驅 ffjt. 動 後 曲A 军冊 14時 9 則 成 為 負 1 1 載 側 之 圓 維 型 無 段 變 速 m 4 8或 離 心 離 合 器 62的 外 側 板 62b 1 1 -1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A7 B7 五、發明説明(9 ) 等並不會被帶動。因此,可Μ節省電池21的消耗,而可Μ 確保更長的蓮轉時間。 第6圖(a)、(b)係表本發明之驅動力傳遞裝置的第2作用 說明圖。U)係只以引擎61來驅動後輪14的情形。 引擎6 1則是依照離心離合器6 2的內側板6 2 a、外側板6 2 b 、圓錐型無段變速機48、單向離合器65、第1傳遞齒輪66 、第2傳遞齒輪67的順序,如箭頭④所示般地來驅動馬達 軸53。亦即,馬達43當作發電機來使用,而能夠對電池 21 (參照第1圖)實施充電。 更者,引擎61則是依照引擎側第1螺旋齒輪68、引擎側 第2螺旋齒輪71、輸出齒輪75、推進軸76、差速器78、後 軸稈51的順序,如箭頭⑤所示般地來驅動後輪14。 (b)為Μ馬達43讁雙元原動機汽車1(參照第1圖)後退的 情形。 讓馬達43逆向旋轉,依照馬達軸53、馬達側第1螺旋齒 輪69、馬達側第2螺旋齒輪72、輸出齒輪75、推進軸76、 差速器78、後軸桿51的順序,如箭頭⑥所示般地傳遞到後 輪14,而譲後輪逆向旋轉。 由於雖然引擎61停止,但是馬達43卻逆向旋轉,因此單 向離合器65會被連接,而如箭頭⑦所示般,馬達43的驅動 力會傳遞到圓維型無段變速機48、離心離合器62的外側板 6 2 b為止,但是藉由離心離合器6 2不會連動到引擎6 1。 第7圖係表示發明之驅動力傳遞裝置的第3作用說明圖, 係表雙元原動機汽車1(參照第1圖)在減速時之驅動力的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 先 閱 讀 背 面" 之 注 意 事 項 馬 本 頁 裝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2 A7 B7 五、發明説明([0 ) 向。 在雙元原動機汽車1(參照第1圖)減速時,則是依照後輪 14、後軸桿51、差速器78、推進軸76、馬達側第2螺旋齒 輪7 2、馬達側第1螺旋齒輪6 9、馬達軸5 3的順序,如箭頭 ⑧所示般傳遞到馬達43,而馬達53則當作發電機來使用。 此時,由於單向離合器65成為開放狀態,因此可K將減速 時的驅動力有效地傳遞到馬達43,而可Μ對電池21(參照 第1圖)進行充電。 第8圖係表本發明之驅動力傳遞裝置之扭力檢測單元的 斷面圖。扭力檢測單元88係由先前所述之平衡軸.73、安裝 在該平衡軸73之兩端的壓力檢測器74a、74b、安裝在平衡 軸73的引擎側第2螺旋齒輪71與馬達側第2螺旋齒輪72、Μ 及和該些齒輪71、72嚙合的引擎側第1螺旋齒輪68與馬達 側第1螺旋齒輪69所構成。而根據下一個圖來說明扭力檢 測單元88的作用。 第9圖(a)、(b)係表本發明之扭力檢測單元的作用說明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圖 經濟部中央t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測 檢 力 扭 之 時 遴 加 為 自 會 力 肋 驅 時 S 加 在 -兀Μ — 擎 單丨 側 達 馬 是 或 \—/ 圖 ο 3 用第 作照 的 參 輪 後 到 遞 傳 而 及 Μ 8 6 輪 齒 旋 螺 11 第 側 擎 引 於 由 gp 亦 齒 旋b« I tη 0 第, 側 側 擎動 引受 而為 , 成 側 會 動 則 醒72 為輪 成齒 會旋 69螺 輪 2 0 I 0 齒 J 側 旋 達 螺 1¾馬 第及 側M 達71 馬輪 力 應 生 產 3 7 衡。 平Fa 讓力 , 應 示該 所 出 a 測 頭翁 ? 檢 箭 a 如74 會器 72測 、 檢 71力 輪壓 齒 由 些而 該 , 本紙張又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A7 _B7_ 五、發明説明(丨1 ) (b)為在減速時之扭力檢測單元δ8的作用。 在減速時,驅動力會自後輪14側傳遞到馬達43側。亦即 ,由於引擎側第2螺旋齒輪71Κ及馬達側第2螺旋齒輪72會 成為驅動側,而引擎側第1螺旋齒輪6 8 Μ及馬達側第1螺旋 齒輪69則會内''為受動側,因此,該些齒輪68、69會如箭頭 b所示,譆平衡軸73產生應力,而由壓力檢測器74 b檢測出 該壓力Fb。 亦即,藉由該些壓力檢測器74a、74b檢測出驅動力的大 小Μ及傳遞的方向,且實施回饋控制,藉由組合作為驅動 源之引擎61或是馬達43(參照第2圖)的驅動力,可Μ有效 率地驅動雙元原動機汽車1(參照第1圖)。 由於扭力檢測單元88係由平衡軸73、安裝在該平衡軸73 之兩端的壓力檢測器74a、74b、安裝在平衡軸73之引擎側 第2螺旋齒輪71與馬達側第2螺旋齒輪72、Μ及和該些齒輪 71、72嚙合的引擎側第1螺旋齒輪68與_男達側第1螺旋齒輪 69所構成,因此可Μ使輕巧且信賴性高的扭力檢測機構得 以具體化。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第30圖係表 本發明之雙元原動機汽車用電動機控制裝 置的控制基本概念圖,Μ下則說明控制之具體的實施形態。 第10圖係表本發明之雙元原動機汽車之實施形態例的整 體方塊構成圖。 在第10圖中,雙元原動機100備有驅動輪14、發電/電動 機43、變速機48、引擎61,各種檢測器110、電池21、雙 元原動機汽車用電動機控制裝置150、驅動機構151。以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 X 297公釐) _ 1 4 _ 五、發明説明(丨2)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風控制致動器155。 各種檢測器110會將檢测信號SS1輸出到雙元原動機汽車 用電動機控制裝置150的管理控制裝置120。 管理控制裝置120,則根據檢測信號SS1,將處理所得到 的扭力指令值Tq輸出到電動機控制機構130,此外也將風 門目標開放角度信號S124輸出到風門控制致動器155。 電動機控制機構130,則根據扭力指令值Tq、檢测信號 S S 2,將處理所得到之控制信號S 1 3 0輸出到驅動機構1 5 1。 驅動機構151,則根據控制信號S130以及電池電壓VB, 將所得到的驅動信號(SU,SV,SW)輸出到發電/電動機43。 發電/電動機43,則藉著在第20圖所示之時間,將驅動 信號(SU,SV,SW)供給到第15圖所示之{]相、V相、W相之 三相的線圈而予Μ驅動或是再生,將電動機ffi力TqM輸出 到驅動輪14、或是將再生電力VR充電於電池21。 在此,請參照第20圖來說明驅動信號SU,SV,SW。 在第 20圖中,SUF , SVB , SWP , SUB » SVF, SWB表示第 15 圖所示之驅動信號SU,SV,SW的方向,例如SUF係一當驅 動機構151的FETQ1切成0H時,自電池21供給到發電/電動 機43之13相的驅動信號SD,SUB係一當驅動機構151的FETQ2 切成0H時,自發電/電動機43的ϋ相流到接地端的驅動信號 SU ° 同樣地,當驅動機構151的FETQ3切成0Ν時,會自電池21 供給到發電/電動機43之V相的驅動信號SV則是SVF,當 FETQ4切成0N時,會自發電/電動機43的V相流到接地端的 ----------裝--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寫本頁) 訂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5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___ 五、發明説明([3) 驅動信號SV則是SVB,當驅動機構151的FETQ5切成ON時* 會自電池21供給到發電/電動機43的W相的驅動信號SW則是 SWF,當FETQ6切成ON時,會自發電/電動機43的W相流到接 地端的驅動信號SW則是SWB。 由上可知,第20圖所示的①期間,FETQ1K及FETQ4係處 於0N狀態,驅動信號SUF,自電池21經由FETQ1流到發電/ 電動機43的U相,而驅動信號SVB,自發電/電動機43的V相 經由FETQ4流到接地端。 如此般,在①期間的電流(驅動信號),則會自發電/電 動機43之三相線圈的1)相,V相* W相的U相流到V相。 而此則是與來自發電/電動機43的電動機磁極檢測器115 的磁極位置信號PM(115ll)的上升緣呈同步。 亦即,信號S115U乃檢測出到ϋ相的通電時間,而由UVW 通電型態(pattern)產生手段135來控制電流自U相流到V相 的線圈。 又,②的期間*乃取代FETQ4,FETQ6會成為0N狀態 (FETQ4為OFF狀態),而流有驅動信號SWB,且自U相到V相 的電流(驅動信號)的流向則被切換成自U相到W相。、/ 第11圖係表本發明之雙元原動機汽車用電動機控制裝置 之管理控制裝置的實施形態例的主要部分方塊構成圖。 在第11圖中,管理控制裝置120備有:電池充電量設定 機構121、目標驅動輪輸出設定機構122、引擎目標輸出算 定櫬構123、風門目標開放角度設定機構124、Μ及模式判 定機構12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I i 裝 11 ^—11 訂— — I I I 線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事項再^容本頁) -16 -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 發明説明 ( 丨4: 1 1 | 此 外 白 此 所 敘 述 的 動作 ,則是在第2 1圖表示其管理控 1 1 1 制 裝 置 的 ffit, 動 作 流 程 圖 〇 1 I 請 1 1 引 擎 回 轉 數 檢 測 器 1 6 0則檢測引擎的回轉數,而 將 回 轉 閱 I 數 信 號 SY供 紿 到 引 擎 B 標輸 出算出機構123。 讀 背 1 1 面· | 電 池 殘 量 檢 測 器 11 1 則將檢測電池2 1之殘量所 得 到 的 之 注 | 意· I 電 池 殘 量 信 m Sill 輸 出 到模 式判定機構1 2 5。 事 項 1 1 電 池 充 電 量 設 定 機 構 121係由ROM等的記憶體所構成 事 ψ 本 先 將 對 於 與 油 門 開 放 角 度信 號S112M及車速信號V 圼 對 應 頁 1 I 的 電 池 為 必 要 的 充 電 用 引擎 目標輸出資料記憶在ROM 而 1 1 | 油 門 開 放 角 度 信 號 S1 12K 及車速信號V作為位址 9 將 由 1 1 讀 取 充 電 用 引 擎 百 標 輸 出資 料所得到的電池充電量信號 1 訂 S121 輸 出 到 引 擎 巨 標 輸 出算 定機構123。 1 1 此 外 被 記 憶 在 上 述 R 0 Μ的資料,則只被記憶在 油 門 開 1 1 放 角 度 在 5 0¾以下的領域,而設定成只在引擎效率 良 好 的 I 1 1 領 域 進 行 引 擎 充 電 〇 I 丨線 油 門 開 放 角 度 檢 測 器 112 則將由檢測未圖示之 油 門 踏 1 1 板 的 踩 踏 量 (1 君放角度) 所得 到之油門開放角度Θ信號S 11 2 1 1 輸 出 到 電 池 充 電 量 設 定 機構 1 2 1、目標驅動輪輸出 設 定 機 1 1 構 122 、以及模式判定機構125。 1 | 車 速 檢 測 器 114 •則將由檢測車速所得到的車速 信 號 V輸 1 出 到 巨 標 驅 *1. 動 輪 TtWI 輸 出 設 定機 構122K及模式判定機 構 125 « 1 1 巨 標 驅 動 輪 輸 出 設 定 機構 122係由ROM等的記憶體所構成 1 1 > 事 先 將 與 油 門 開 放 角 度信 號SI 12K及車速信號V 圼 對 應 1 I 的 @ 標 驅勤出 資 料 (扭力Tq)記憶在ROM,而以油 門 開 放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7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15) 角度S112M及車速信號V作為位址,將由讀取目標驅動輪 輸出資料所得到的目標驅動輪輸出信號S122(扭力指令值 Tq)輸出到引擎目標輸出算出機構123K及電動機控制機構 130 ° 模式切換開關113(參照第12圖),會將由切換雙元原動 機汽車1 0 0的行走模式所得到的模式信號S 11 3輸出到模式 判定機構1 2 5。 模式判定機構125,則將由根據電池殘量信號Sill、油 門開放角度信號S112,K及模式信號S113、車速信號V進 行模式判定所得到的模式判定信號S125輸出到引擎目標输 出算定機構123。 引擎目標輸出算定機構123,則Μ引擎回轉數信號SYM 及目標驅動輪輸出信號S1 22 (Tq)作為位址,算出事先被記 憶在ROM的引擎目標輸出,此外,則根據電池充電量信號 S121以及模式判定信號S1 25來算出電池充電用的引擎目標 輸出,將由雙方之引擎目標輸出相加而成的引擎目標輸出 信號S123輸出到風門目標開放角度設定機構124。 風門目標開放角度設定機構12 4係由ROM等之記憶體所構 成,事先將與引擎目標輸出信號S 123呈對應的風門目標開 放角度資料記憶在ROM,Μ引擎目標輸出信號S123作為位 址,將由謓取風門目標開放角度資料所得到的風門目標開 放角度信號S124輸出到風門控制致動器155。 第12圖係表模式切換開關11 3的說明圖。 模式切換開關113會將雙元原動機汽車100的行走模式切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批衣--------、1Τ------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t私寫本頁) 、 18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耪
I 換成半自動、全自動、以及EV(只根據發電/電動機43來行 走)的3個模式。 半自動係一將發電/電動機43的驅動輸出狀態設定成較 引擎61的驅動為多,而K發電/電動機43作為主體而行走 的模式,係一當發電/電動機43的驅動扭力不足時,則會 由來自引擎61的驅動扭力來彌補*可Μ抑制汽油消耗的行 走模式。 因此*雖然電池2 1必須要定期地進行外部充電,但是引 擎6 1的燃料消耗情形亦良好。 全自動係一將引擎61的驅動輸出狀態設定為較發電/電 動機43的驅動為多,而Μ引擎61作為主體的行走構式,係 一當根據引擎61的驅動扭力不足時,可Μ藉由發電/電動 機43的驅動扭力來維持電池容量的行走模式。 因此不需要對電池2 1實施外部充電。 此外,第22圖所示的引擎的ΟΝ/OFF判定圖則可以作為引 擎根據模式切換開關113之3個槙式的ON/OFF動作的參者。 第14圖係表本發明之雙元原動機汽車用電動機控制裝置 之電動機控制裝置的實施形態例的主要部分方塊構成圖。 在第14圖中,電動機控制裝置130備有:電流回饋控制 機構131、選擇比較機構132、振盪機構133、選擇作用( d η t y )限制機構1 3 4、ϋ V W通電型態產生機構1 3 5、電流/扭 力回饋控制機構1 3 6、K及扭力回饋控制機構1 40。 電動機回轉數感測器116,則將檢測出發電/電動機43之 回轉數的電動機回轉數信號RM輸出到電流回饋控制機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〆297公釐)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秦事項再_馬本頁)
,1T 五、發明説明(丨7) 構 機 制 控 饋 回 力 扭 構 A7 B7
機 制 控 饋 回 力 扭 / 流 電 及 M 到 得 所 ο 力 ο 扭14 之構 4 I 1 機 輪制 _Ή·- 驅饋 辻 測回 6 檢力11 由扭器 將到測 會出感 則輸數 元信 單力 測扭 檢輪 力動 扭驅 的 轉 回 機 電 外 此 電 的 述 後 為 作 Μ 可 用 使 來 5 1 1 器 測 感 極 磁 機 壓 1 電 13池 構電 όχύ 機 、 Η 0. R 控 饋 回 流 電 虎 信 數 轉 回 Λ5ύ 機 值 令 指 力 扭 據 根 會 811、 流 電 標 百 正 修 生 產 而 流 電 標 百 正 修 將 且 號 信 艮 Kr 極 率 7 功 13將 號 信2* 制13 限構 率機 功較 電 比 擇 選 到 出 輸 制 限 率 功 擇 選 至 出 輸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機構134。 扭力回饋控制機構1 40,則會根據驅動輪扭力信號TS、 扭力指令值Tq、電動機回轉數信號RM、電池電壓VB、而產 生功率/進角量極限信號S1 45、電流限制信號S1 46,將功 率/進角量極限信號S1 45輸出到選擇功率限制機構134,將 電流極限信號S1 46輸出到選擇比較機構132。 電流/扭力回饋控制機構1 3 6,則會根據扭力指令值Tq、 電動機回轉數信號RM,而產生選擇信號S136,且將選擇信 號S136輸出到選擇比較機構132、選擇功率限制機構134。 第2 6画係表電流/扭力回饋控制機構的動作流程圖。 步驟P61則判斷扭力指令值Tq是否較零為大(Tq> 0),若 是Y E S,則移到步驟P 6 3,若是N 0,則移到步驟P 6 4。 步驟P62則判斷電動機回轉数信號RM是否未滿2000γ·ρβι( R Μ < 2 0 0 0 r ρ m ),若是Y E S,則移到步驟P 6 3,若是N 0,則移 ----------批衣------ΪΤ------.^ (請先聞讀背_面之注意事項再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20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_ 五、發明説明(丨3) 到步驟P 6 4。 步驟P63則將電動機控制|崎13〇之控制方法為電流回饋 控制的選擇信號S136予Μ輸出。 步驟Ρ 6 4則將電動機控制機杨1 3 〇之控制方法為扭力回饋 控制的選擇信號S136予W輸出。 回到第14圈,選擇比較機構132會根據選擇信號si36, 而選擇修正目標電流IMSC、或電流極限信號$146的其中任 一者,且比較所選擇的信號與電動機電流檢測信號ΙΜ0的 大小’當電動機電流檢測信號ΙΜ0在所選擇的信號以上時( ΙΜΟέ IMS或S146),則會將重置信號S132輸出到振盪機構 133 (參照第16圖)。 振盪機構133則例如振盪出5KHZ的脈衝,而根據重置信 號S132將脈衝振盪輸出重置為零,將已控制了功率(duty) 的振通控制信號S 1 3 3 (參照第1 6圖)輸出到選擇功率限制機 構 134。 選擇功率限制機構1 3 4,其中振盪控制信號S 1 3 3的作用( 參照第16圖),會根據選擇信號S136來選擇功率極限信號 S137、或功率/進角量極限信號S145之其中任一者,而將 依據所選擇的信號限制而得到的功率極限控制信號S134輸 出到UVW通電型態產生機構135。 電動機磁極感測器115,係一會配合馬達線圈的U相、V 相、W相,依據120度的間隔而發生3種的時序信號者,如 第20圖所示,會將由檢測發電/電動機43之磁極的位置所
-得到的磁極位置信號PM(S115U,S115V,S115W)輸出到UVW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_ 91 _ (請先閲讀背_面之注意事項本頁) -裝. 訂 線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7_^_ 五、發明説明(〗3) 通電型態產生機構135。 U V W通電型態產生機構1 3 5,則會根據功率極限控制信號 S134與磁極位置信號PM,而將由產生三相DC無電刷的發電 /電動機43的U、V、W之各相的通電型態所得到的驅動控制 信號S1 30輸出到驅動機構151。 第27圖係表本發明之電流回饋控制機構之實施形態之主 要部份的方塊構成圖。 在第27圖中,電流回饋控制機構131備有:功率極限設 定機構137、目標電流設定機構138、目標電流修正檄構 139 ° 功率極限設定機構137,則會根據電池電壓VB與電動機 回轉數信號RM*將用於限制振盪控制信號S133之功率的功 率極限信號S137輸出到選擇功率限制機構134。 目標電流設定機構13δ係由ROM等的記憶體所構成,事先 將與扭力指令值Tq和電動機回轉数信號R Μ圼對應的目標電 流資科記憶在ROM,而Κ扭力指令值Tq與電動機回轉數信 號R Μ作為位址,將由讀取目標電流資科所得到的目標電流 信號IMS輸出到目標電流修正機構139。 目標電流修正機構139,則會根據電動機電流檢測信號 ΙΜ0與扭力指令值Tq,將由對目標電流信號IMS實施修正處 理所得到的修正目標電流IMSC輸出到選擇比較機構132。 第2δ圖係表本發明之扭力回饋控制機構的實施形態例的 主要部分的方塊構成圖。 在第2 8圖中,扭力回饋控制機構1 4 0 *則備有電流極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22 - -----^---^---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 CU) 設定機構146、模式控制機構143、偏差演算機構141、PID (比例•積分*微分)控制機構142、功率/進角量演算機構 144、Μ及功率/進角量極限機構145。 電流極限設定機構146係由ROM等的記憶體所構成,事先 將與電動機電流檢測信號IM0、電池電壓VB、電動機回轉 數信號RM圼對應的電流極限資料記憶在ROM,而Μ電動機 電流檢測信號ΙΜ0、電池電壓VB、電動機回轉數信號RM作 為位址,而將由諝取電流極限資料所得到的電流極限信號 S1 46輸出到選擇比較機構132。 PID控制機構142係由未圖示的比例元件、積分元件、微 分元件,Μ及加法機構所構成*比例元件則對偏差信號ΛΤ 實施Ρ (比例控制),積分元件則對偏差信號△ Τ實施D (微分 控制),加法機構則將由各輸出相加所得到的P ID控制信號 Tp id輸出到功率/進角量演算機構144。 模式控制機構143,則會根據電動機回轉數信號RH、扭 力指令值Tq、偏差信號ΔΤ,來產生將扭力回饋控制機構 140設成功率控制模式、或是設成進角量控制模式的模式 控制信號S 1 43 *且將模式控制信號S 1 43輸出到功率/進角 量演算機構144、功率/進角量極限機構145。 功率/進角量演算機構144,則根據PID控制信號Tpid、 模式控制信號S 1 43,將進行功率、或進角量之演算所得到 的功率/進角量信號S144輸出到功率/進角量極限機構145。 功率/進角量演算機構145,則會將根據電池電壓VB、 電動機回轉數信號R Μ、模式控制信號S 1 4 3限制功率/進角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23- —.---------^ r裝------訂------银 - * V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B7 五、發明説明(21) 量信號s 1 44所得到之功率/進角量極限信號S 1 45輸出到選 擇功率限制機構134。 第1 7圖係表扭力回饋控制機構與模式控制機構之動作流 程圖。 步驟P1則藉由偏差演算機構141來進行扭力偏差演算(△ T=Tq—Ts)而求得偏差信號ΔΤ,之後則移到步驟P2。 步驟P2,則藉由PID控制機構142,對偏差信號△ T實施 P I D補償,之後則移到步驟P 3。 步驟P3則進行後述之第1δ圖所示的模式判定,且根據該 判定遷移到步驟Ρ 5〜Ρ 7。 步驟Ρ5則功率/進角量演算機構144成為進角模式而進行 進角量的演算。 步驟Ρ6,則功率/進角量演算機構144成為驅動邏輯模式 而進行功率(duty)的演算。 步驟P7,則功率/進角量演算機構144成為再生邏輯模式 而進行功率的演算。 在此,第1 8圖的判定流程,則請參照第1 5圖、第1 7圖K及 第20圖來說明(有關第15_的詳鈕內容請容後述)。 所謂的進角模式係指在第20圖的輸出波形中K虛線(K 驅動信號SUF為例)所示般,使成為驅動信號的SU,SV,SW 的信號,相對於電動機磁極感測器115的信號S115U,S115V ,S 11 5 W提早成為0 N狀態(進角)的控制。 藉此,可K將馬達的特性變更成低扭力高回轉型式,特 別是在高回轉時,可以加大扭力。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2 4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 Ρ. 本頁) .裝. ,ιτ 線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U) 而此則是藉著減弱馬達線圈的磁場,而Μ高回轉型式使 馬達回轉者,而被稱之為減弱磁場控制。 進角則是由一般的通電角度120°開始增加,若是増加 到通電角度1 7 0 ° ,以後則在保持1 7 0 °的狀態下再進角。 在第18圖所示的流程中,首先在步驟Ρ30判斷上一次的 控制模式是驅動邏輯模式、進角模式或是再生邏輯模式的 其中何者。 接著,則針對所判斷之驅動邏輯模式(步驟Ρ31)、進角 模式(步驟Ρ32)、或是再生邏輯模式(步驟Ρ33),來判斷目 標扭力(Tq)與現在的扭力(Ts)的偏差ΛΤ(=Τ9 — Ts)是正 ( + )、零(0)、或是負(-)(步驟 P41,P44,P46)。 在步驟P41中,當判斷偏差ΛΤ為正(△!·>0)時,則由於 目前的扭力(Ts)相對於目標扭力(Tq)不足,因此移到步驟 P42,判斷上一次通電到馬達的功率(duty)是否在98% Μ上 ,若上一次的功率%在98¾以上時,則移到步驟Ρ51,當作 進角模式,將功率設成100¾。 因此,從此時開始進行減弱磁場控制。 在進角模式下*針對上一次的通電角度求取將PID(比例 *積分•微分)項相加而得的通電角度(第17圖的步驟P5) ,如第20圖的虛線所示,在所求得的通電角度中,進角一 相當於超過一般的通電角度(120° )的角度的超出部分。 另一方面,在步驟P42中,當上一次的功率未滿98¾時, K及在步驟P41中,偏差ΛΤ被判斷為零(ΛΤ=0)時,則移 到步驟Ρ52,當作驅動邏輯模式,將針對上一次的通電功 本紙張又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裝------訂------據 \~/ (請先閱讀背®'之注秦事項毛域寫本頁) -25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__ 五、發明説明(23) 率,加上P I D (比例、積分、微分)所得到的功率當作驅動 信號而輸出(第17圖所示的步驟P6)。 又,在步驟P41中,當偏差ΔΤ被判斷為負(ΛΤ<0)時, 則移到步驟Ρ43,判斷上一次的功率是否超過2%,當上一 次的功率超過2 %時,則移到步驟Ρ 5 2,而前進到驅動邏輯 模式,而當上一次的功率在2%以下時,則移到步驟Ρ53, 而前進到步驟Ρ53。 當偏差ΔΤ成為負(ΔΤ<0)時,由於PID項成為正 負,因此,在驅動邏輯模式(步驟Ρ52)下,即使加上PID項 (第17圖所示的步驟Ρ6),通電功率也會在偏差ΔΤ為負(△ Τ < 0 )的期間逐漸減少。 當功率減少時,目前的扭力(TS)也會減少,若目標扭力 (Tq)為正時,則當目前的扭力(Ts)與目標扭力(Tq)成為相 等時(Tq=Ts),成為偏差ΛΤ^Ο,而PID項也會成為0,在 此一時刻下的功率會安定下來,而成為定扭力運轉。 當目標扭力(Tq)為負時(Tq<0),亦即,當車輛要減速 時,由於即使通電功率減少,偏差ΛΤ仍為負,因此當通 電功率成為2%κ下時,則馬達會從驅動邏輯模式移到再生 邏輯模式(步驟S53),進入再生判動狀態,產生減速感, 而在此一時刻開始再生模式。 所謂的再生邏輯模式係指如第20圖所示,在U相、V相、 W相之各線圈與電池之間,對FETQ1、Q3、Q5設成狀態, 而諶各線圈,每隔120度具有連接時間。 在再生邏輯模式下,針對上一次的功率減去PID項,而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 ----------批衣-------1Τ------線 Γ (請先閲讀貧面之注意事項恭有寫本頁) 、 五、發明説明(9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算出馬達功率(第17圖的步驟P7),在偏差ΛΤ在0M下(△ T迄0)之期間(自步驟S46到步驟P56),連PID項也成為0M « 下,實質上則是自馬達之通電功率2¾的極小值開始逐漸增 加,而加大再生判動力。 於是,由於再生判動,目前的扭力(Ts)的值會成為負 (Ts< 0) >因此,目標扭力(Tq)以及扭力(Ts)均會成為負 的值,偏差ΛΤ則會從負的值慢慢地接近0。 之後,當偏差ΔΤ成為正(ΔΤ>0)時(步驟P40),則在上 一次的功率未滿2¾之前,會繼續再生邏輯模式(步驟Ρ 56)。 而此是因為由於隨著偏差ΔΤ成為正,PID項也會變為正 ,因此,功率也會逐漸減少之故。 此外,當功率未滿2 %時,則會移到驅動邏輯模式(從步 驟P55移到第17圖之步驟P6)。因此,在此時刻,再生邏輯 模式會結束。若偏差ΛΤ為正時,由於PID項也成為正,因 此,根據第17圖所示之步驟P6的演算,功率會増加。 接著,在步驟P44中,當偏差ΛΤ在0以上(ATSO)時, 由於上一次是進角模式,因此,扭力會持續地增加,而經 由步驟P54繼續進角模式(第17圖的步驟P5)。 另一方面,在步驟P44中,當偏差ΛΤ為負(ATCO)時, 則在上一次的進角量在2度K下(客2deg)之前,會繼鑛進 角模式(從步驟P 4 5到第1 7圖的步驟P 5 )。 此時,在步驟P5中,雖然針對上一次的通電角度加上 PID項,但由於偏差ΛΤ為負(ΛΤ<0),PID項本身也朝負 方向移動,因此,當進角量成為2度Μ下時,會移到驅動 請 閱 讀 之 注 意* 事 項 馬 本 頁 裝 訂 I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B7_ 五、發明説明(H) 理輯模式(第17圖的步驟P6)。 因此,此時,減弱磁場控制會结束。 如此般,藉著根據偏差ΛΤ的值來切換驅動邏輯模式、 進角模式、再生遴輯模式來控制,可K達成配合所希望之 目標扭力(Τ<ι)的扭力回饋控制。 此外’在所有模式中的第20圖的驅動信號(SU,SV,SW) 成為0Η(Η位準狀態)的期間中,如第29圖所示,會輸出微 妙的功率脈衝,而控制馬達的實效電壓。 第15圖係表驅動機構的電路。 在第15圖中,驅動機構151係由Ν通道型FET(Q1〜Q6)、 飛輪二極體(D1〜D6)、以及電容器C1所構成。 驅動機構151會將驅動控制信號S130的0N/0FF信號輸入 到各閘極(G2,G4,G6),而將驅動控制信號S130的PWM信 號輸入到各閘極(Gl* G3,G5),將如第19圖所示之驅動信 號(SU* SV » SW,或 SUF* SVF,SWF,或 SUB,SV8,SW 輸 出到三相DC無電刷的發電/電動機43,而來驅動控制發電/ 電動機43。 如此般,雙元原動機汽車100備有驅動輪14、發電/電動 機43、變速機48、引擎61、各種感測器110、電池21、雙 元原動機汽車用控制裝置150、驅動機構151、驅動/回主 切換機構152、Μ及風門控制致動器155。根據模式開關的 切換,來判斷使引擎只在燃料費效率良好的範圃内驅動, 藉著引擎輸出而驅動充電/電動機所得到的發電能量會一 邊充電電池* —邊行走的全自動模式,以及藉著來自電池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丨0 X 297公釐) -2 8 - ---------i}-裝------訂------'银 - - \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__五、發明説明(2G) 的供給電力來驅動發電/電動機行走,只有在發電/電動機 的驅動力不足時,才補助引擎驅動力的半自動模式*藉此 來控制引擎κ及發電/電動機的驅動,而能夠進行引擎主 體的行走、或是EV (發電/電動機 > 主體的行走、或是在發 電/電動機低回轉時,進行可K精密地控制電動機電流的 電流回饋控制Μ及在高車速*高扭力領域下進行扭力回饋 控制,此外,則控制容許最大電動機電流值,以保護發電 /電動機不受到過電流的損壞,而能夠提高引擎之燃科效 率〇 藉此可Κ將電流感測器161設成1個,而能夠降低成本。 第13圖係表本發明之雙元原動機汽車中之引擎Κ及馬達 之驅動領域的說明圖。 雙元原動機汽車100,基本上,在全部的驅動領域皆可 以藉由引擎61來驅動。 在第13圖中,横軸為車速V(kffl/h)*縱軸為杻力指定值 Tq(kgf· cm),而將驅動領域.區分成由引擎61來驅動的引 擎領域,只藉由發電/電動機43來驅動的EV領域,諶引擎 61在高效率領域中蓮轉,而使驅動發電/電動機43所發電 的發電能量對電池21 —邊充電,而一邊行走的引擎充電領 域、在減速時,藉由發電/電動機43產生再生制動而發電 ,而對電池21實施充電的充電領域與再生領域、藉由引擎 61與發電/電動機43來驅動的引擎/馬達領域①,以及藉由 引擎6 1與減弱磁場控制的發電/電動機4 3來驅動的引擎/馬 達領域②。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9- ---------^ 1裝------訂------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27) 此外,引擎/馬達領域①與引擎/馬達領域②的逢界,若 電池21的電壓變低時,則引擎/馬達領域①與②的逢界會 如箭頭所示般地移動,而如擴展成虛線的領域般地加Μ修 正0 此外,如第23圖所示*求取電池殘量與風門開放角度( 油門開放角度)的閼值的關係,如第2 4圖所示,進行引擎 之ΟΝ/OFF判定。而可Μ當作資料表記憶在控制裝置内的 ROM隨時可Μ參考。 當電池殘量例如在0〜50%時,則例如將闞值設為20¾。 當電池殘量例如在100%M上時,則例如將閾值設為85¾, 電池殘量例如50〜100¾時,則闞值會逐漸地增加。 亦即,在第24圖的半自動模式與全自動模式中,而根據 電池殘量,將引擎可Μ開始作動之油門開放角度的閾值設 成可Μ變成20〜85¾。 因此,當電池殘量變小時,則會自油門開放角度低的狀 態早些進行引擎驅動,於是,如第25圖所示,與第13圖的 情形相比較,EV領域會變小,而就此部分可K擴展引擎/ 充電領域。此時,在半自動模式下,則成為Vl=50km/s, 而在全自動模式下,則成為VI = 40km/s。 因此,當電池殘量少時,則可K大多進行引擎/充電, 而可Μ有效地防止電池的電力變少。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根據Μ上的構造,可以發揮Μ下的效果。 有關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雙元原動機汽車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30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_d) 電動機控制裝置,備有:使發電/電動機的電動機電流與 根據扭力指定值所設定的目標電流成為相等般地來控制發 電/電動機的電流回饋控制機構、根據扭力檢測單元,使 檢測驅動輪所得到之驅動輪扭力能夠與扭力指定值成為相 等般地來控制發電/電動機的扭力回饋控制機構,以及根 據來自用於檢測發電/電動機之回轉數的電動機回轉數感 測器的輸出,來選擇來自電流回饋控制機構的輸出與來自 扭力回饋控制機構的輸出的其中一者,且根據所選擇之其 中一者的輸出來控制發電/電動機的電動機控制機構,而 在發電/電動機低回轉時,進行可Μ精密地控制電動機電 流的電流回饋控制,而可以保護發電/電動機免於受到過 電流的傷害,而在高車速*高扭力領域進行扭力回饋控制 ,而可Μ進行連引擎的驅動扭力包含在內的發電/電動機 的控制,因此可Μ提高引擎的燃料效#。 有關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雙元原動機汽車用 電動機控制裝置,電流回饋控制機構備有:根據扭力指令 值來設定目標電流的目標電流設定機構、用於檢測發電/ 電動機之電動機電流的電動機電流檢測機構、當電動機電 流檢測機構的輸出值在上述目標電流設定機構的輸出值Μ 上時,會輸出重置脈衝的選擇比較機構、以及根據重置脈 衝將振盪輸出重置為零的振邇機構,由於在發電/電動機 低回轉時,進行可Κ精密地控制電動機電流的電流回饋控 制,而保護發電/電動機免於受到過電流的損壞,因此, 可Κ配合必要的扭力來使用發電/電動機,Μ降低成本。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_ ο ι~I ---------r-^------IT------#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_ 五、發明説明(29) 有關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雙元原動機汽車用 電動機控制裝置,扭力回饋控制機構備有:進行扭力指令 值與驅動輪扭力之偏差演算的偏差演算機構、對偏差演算 機構的輸出實施比例·積分•微分補償的比例·積分*微 分補償控制機構,由於在高車速*高扭力領域進行扭力回 饋控制,而進行包含引擎之驅動扭力在内的發電/電動機 的控制,因此可K提高引擎的燃料效率。 圖面之簡單說明: 第1圖係表本發明之雙元原動機汽車的側面圖。 第2圖係表本發明之雙元原動機汽車之驅動糸統單元的 側面圖。 第3圖係表本發明之雙元原動機汽車之驅動力傳達装置 的斷面圖。 第4圖係表本發明之雙元原動機汽車之引擎的斷面圖。 第5圖係表本發明之驅動力傳遞裝置的第1作用說明画。 第6圖係表本發明之驅動力傳遞裝置的第2作用說明圖。 第7圖係表本發明之驅動力傳遞裝置的第3作用說明圖。 第8圖係表本發明之驅動力傳遞裝置之扭力檢測單元的 斷面圖。 第9圖係表本發明之扭力檢測單元的作用說明圖。 第10_係表本發明之雙元原動機汽車之實施形態例的整 體方塊構成圖。 第11圖係表本發明之雙元原動機汽車用電動機控制裝置 之管理控制手段之實施形態例的主要部分方塊構成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〇 2 - •裝—— (請先聞讀#..面之注愈事項本頁) 訂 '豫_ A7 B7 經濟部中央擦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 -1 0) 1 1 第 1 2圖 係 表 模 式 切 換 Μ 關 的 說 明 圖 〇 1 1 第 13圖 係 表 本 發 明 之 雙 元 原 動 機 汽 車 中 之 引 擎 Μ 及 馬 達 1 1 之 驅 動領 域 的 說 明 圖 0 讀 先 1 1 第 14圖 係 表 本 發 明 之 雙 元 原 動 機 汽 車 用 電 動 機 控 制 裝 置 閲 % 1 脅 1 之 電 動機 控 制 的 實 施 形 態 例 的 主 要 部 分 方 瑰 構 成 圖 〇 面 之 1 注 1 第 15圖 係 表 本 發 明 之 驅 動 手 段 的 電 路 圖 〇 奮 事 1 5 第 16圖 係 表 本 發 明 之 百 標 電 流 信 D|& 、 電 動 機 電 流 檢 測 信 1 裝 1 σ击 m 以 及振 盪 控 制 信 號 的 關 係 圖 0 h 本 頁 第 17圖 係 表 扭 力 回 饋 控 制 徹 構 與 馬 達 控 制 機 構 的 動 作 流 '— 1 1 程 圖 0 I I 第 18圖 係 表 驅 動 邏 輯 模 式 進 角‘ 模 式 再 生 邏 輯 模 式 的 1 1 訂 判 定 流程 圖 〇 1 第 19圖 係 表 針 對 電 動 機 之 進 角 值 的 電 動 機 扭 力 特 性 〇 1 1 第 20圖 係 表 驅 動 機 構 之 三 相 的 驅 動 信 波 形 圖 〇 1 1 第 21圖 係 表 管 理 控 制 機 構 的 動 作 流 程 圖 0 .1 :·、- 線 第 22圖 係 表 引 擎 之 0 N / 0 F F 判 定 圖 0 1 I 第 23圖 係 表 電 池 殘 量 與 風 門 開 放 角 度 (油門開放角度) 之 1 1 閾 值 的特 性 圖 〇 ! 1 第 24圖 係 表 引 擎 的 0 N / 0 P P 判 定 圖 〇 1 | 第 25圖 係 表 本 發 明 之 雙 元 原 動 機 汽 車 用 中 之 引 擎 以 及 馬 1 I 達 之 驅動 領 域 的 說 明 圖 0 1 第 26圖 係 表 電 流 /扭力回饋控制機構的動作流程圖 0 1 1 第 27圖 係 表 本 發 明 之 電 流 回 饋 控 制 m 構 之 實 施 形 態 之 主 1 1 要 部 分的 方 塊 構 成 is! 圖 〇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3 3 _ 經濟部中央標羋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 A7 B7 _ 五、發明説明(3 ϊ) 第28圖係表本發明之扭力回饋控制機構之實施形態之主 要部分的方塊構成画。 I 第29圖係表功率脈衝(duty pulse)波形圖。 第30圖係表本發明之雙元原動機汽車用電動機控制裝置 的控制基本概念圖。 符號說明 1 4 ...驅動輪, 2 1 ...電池, 4 3 ...發電/電動機, 48.. .變速機, 53. ·.合流點(馬達軸), 60...驅動P傳 遞裝置, 61...引擎, 62...離心離合器, 65...單 向離合器* 88...杻力檢測單元, 100...雙元原動機 汽車, 11 0 ...各種檢測器, 11 1 ...電池殘量檢測器, 11 2 ...油門開放角度檢測器, 11 3 ...模式切換開關, 11 4 ...車速檢測器, 11 5 ...電動機磁極檢測器, 120.. .管理控制機構, 121...電池充電量設定機構, 122.. .目標驅動輪輸出設定機構, 123...引擎目標輸出 算出機構, 124...風門目標開放角度設定機構, 1 2 5 ...模式判定機構、 1 30 ...電動機控制機構, 131.. .電流回饋控制機構、 132...選擇比較機構、 13 3...振盪機構、 134.選擇作用(duty)限制機構、 1 3 5 ... U V W形態產生機構、 1 3 6 ...電流V扭力回韻控制選 擇機構、 140 ...扭力回饋控制機構、 141...偏差演算 機構、 1 42 ... P I D (比例*積分*微分)控制機構* 143.. .模式控制機構, 144...功率/進角量演算機構, 145.. .功率/進角量限制機構, 150...雙元原動機汽車 ¥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Μ規格(210X297公漦) _ 〇 , _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五、發明説明(3之) A7 B7 用電動機控制裝置, 151...驅動機構 制致if器, 1 6 0 ...引擎迴轉數檢測器 I 測器。 1 5 5 ...風門控 161 ...電流檢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中央標率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裝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净.((:奶)/\4規格(210>< 297公釐) -35 35

Claims (1)

  1. ΤΙ 13 3 99 Α8 Β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針出 係輸 要測 主檢 其速 , 車 置及裝Μ 制出 控輸 機測 動檢 電度 用角 車放 汽開 機門 S 曲 \ν· 原據 元根 雙可 種有 一 備 1.1 對 汽 機 動 原 元 雙 的 : 構有 機備 出 , 輸於 輪在 動徵 驅特 標其S , 之置 值裝 定制 指控 力機 扭動 定電 設用 來車 標 電目 發的 使定 如設 ''而 電 的 機 ΤΒΓΠ 電 般 流 電 值控 定饋 指回 力流 扭電 據的 根機 於動 等電 相 / 電 流 ί — 發 電 j l,J 機 控 於 等 相 力 扭 輪 動 區 之 出 測 檢 所 使 元 單 測 檢 力 扭 ; 據 構根 機如 制 及轉 構旋 機機 -^1°11. 助 al> 99 控電 饋之 回數 力轉 扭旋 的之 機機 ΠΒΠ 電 電 / / 電電 發發 制測 控檢 地於 般用 值 自 定來 指 據 力 '根 扭 lis/® 上出電 自輸發 來之制 擇構控 選機來 來制出 , 控 輸 出饋的 輸回者 的力 一 器扭中 測述其 檢上 之 數自擇 來選 與所 構據 機根 制且 控, 饋者 回 一 流中 電其 機 制 控 機 ^^ 電 的 機 nom (請先閱讀背㈤之注舍事項^^寫本頁) 裝· 、1T 構 控 機一 電 用 車 汽 機 肋 ΠΒΠ 原 元 雙 之 項 1 第 圍 範 利 專 請 申 如 構 機 定 設 流 電 ... 標 有目 備的 , 流 構 電 機標 制 目 控定 饋設 回來 流值 電定 逑指 上力 ’ 扭 置據 裝根 制 線_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構 機 測 檢 流 電 機 電 的 流 電 機 肋 non 電 之 機 ηηπ 電 的 構 機 定 設 流 電 標 巨 述 上 在 構 機 測 檢 流 ©a 機 動 電電 發述 測上 檢當 及 ο 構構 機機 較邇 比振 擇的 選零 的為 衝置 脈重 置出 重輸 出 1 輸振 會將 ’ 衝 時 脈 上置 Κ 重 值據 出根 輸 控 機 一^^-1 電 用 車 汽 機 原 元 雙 之 項 11 第 33 範 利 專 請 Φ 如 有 備 構 機 制 控 饋 回 力 , 扭 置述 裝上 制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Α4規格(210Χ297公釐) 一1- 六、申請專利範圍 A8 B8 C8 D8 進行扭力指定值與驅動輪杻力之偏差演算的偏差演算機 構及;對上述偏差演算機構的輸出實施比例·積分♦微分補償 的比例*積分♦微分控制機構。 讀 先 閱 面3 之 注 事 項 寫 本 頁 裝 訂 線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TW087113399A 1997-09-14 1998-08-14 Motor controlling apparatus for a hybrid motor car TW39482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808297 1997-09-14
JP06738398A JP3685920B2 (ja) 1997-09-14 1998-03-17 ハイブリッド車用電動機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394827B true TW394827B (en) 2000-06-21

Family

ID=26408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7113399A TW394827B (en) 1997-09-14 1998-08-14 Motor controlling apparatus for a hybrid motor car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260644B1 (zh)
EP (1) EP0901931B1 (zh)
JP (1) JP3685920B2 (zh)
CN (1) CN1081741C (zh)
DE (1) DE69816384T2 (zh)
ES (1) ES2203865T3 (zh)
TW (1) TW3948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2475B2 (ja) * 2000-02-24 2007-05-09 三菱ふそうトラック・バス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電気自動車の発電制御装置
JP3859052B2 (ja) * 2000-06-13 2006-12-20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JP3632634B2 (ja) * 2001-07-18 2005-03-2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装置
JP2003072392A (ja) * 2001-08-31 2003-03-12 Honda Motor Co Ltd 電気自動車の電動機構造
US6843751B2 (en) * 2001-10-19 2005-01-18 Tai-Her Yang Dynamo-electric drive unit controlled compound power system
KR20030087723A (ko) * 2002-05-09 2003-11-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연료 전지 차량의 감속 제어장치
US6845305B1 (en) * 2002-09-11 2005-01-18 Ford Motor Company Engine torque control for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using estimated engine torque
JP2004182214A (ja) * 2002-12-02 2004-07-02 Yamaha Motor Co Ltd 電動車両
JP2004187485A (ja) * 2002-12-02 2004-07-02 Yamaha Motor Co Ltd 電動車両
JP3939642B2 (ja) * 2002-12-27 2007-07-04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用駆動制御装置
JP4124447B2 (ja) * 2003-02-28 2008-07-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駆動式作業機
JP4225150B2 (ja) * 2003-08-12 2009-02-18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制御装置及び電動駆動制御方法
JP4111155B2 (ja) * 2004-03-12 2008-07-02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駆動制御装置、駆動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06065957A1 (en) * 2004-12-14 2006-06-22 Tope-Mckay, Cary Hybrid-electric engin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JP4022552B2 (ja) * 2005-05-18 2007-12-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駆動方法とその駆動制御装置
JP4105174B2 (ja) * 2005-05-18 2008-06-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駆動方法とその駆動制御装置
US20070007056A1 (en) * 2005-07-07 2007-01-11 Billy Bowers Low speed hybrid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4353154B2 (ja) * 2005-08-04 2009-10-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自動車
DE102005037713A1 (de) * 2005-08-10 2007-03-01 Daimlerchrysler Ag Antriebsstra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Antriebsstranges
US7111611B1 (en) * 2005-09-21 2006-09-26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Torque sensor-based engine and powertrain control system
US20070163820A1 (en) * 2005-12-23 2007-07-19 Reinier Hoogenraad Hybrid golf car
US20070179415A1 (en) * 2006-01-27 2007-08-02 Fonda Evans Child car seat
US20080156553A1 (en) * 2006-12-20 2008-07-03 Reinier Hoogenraad Advanced hybrid golf car
US7571635B2 (en) * 2007-05-02 2009-08-11 Chrysler Group Llc Engine knock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5151294B2 (ja) * 2007-07-25 2013-02-2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トルク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車両用駆動力制御装置
FR2947643B1 (fr) * 2009-07-06 2011-08-19 Renault Sa Systeme de commande pour machine tournante a roulement instrumente
KR101173050B1 (ko) * 2009-12-04 2012-08-13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동식 오일펌프의 구동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02815193A (zh) * 2011-06-08 2012-12-12 朱淑怡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
JPWO2013046312A1 (ja) * 2011-09-27 2015-03-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および車両の制御方法
DE102012215328A1 (de) 2012-08-29 2014-03-06 Robert Bosch Gmbh Bremssteuer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mindestens eines elektrischen Antriebsmotors für ein Fahrzeug
JP5757304B2 (ja) * 2012-11-01 2015-07-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交流電動機の制御装置
CN102931911B (zh) * 2012-11-19 2014-11-26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器件主动过流保护方法和装置
CN103625308B (zh) * 2013-08-01 2016-02-17 河南科技大学 拖拉机的电动机高效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US9719477B2 (en) 2013-12-09 2017-08-01 Textron Inc. Using a DC or AC generator as a starter with fault detection
US9937786B2 (en) * 2015-06-22 2018-04-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uel tank baffle with pivotable vanes
EP3351442B1 (en) * 2015-09-16 2022-02-09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Regenerative brake control device
CN105422349B (zh) * 2015-12-24 2017-05-03 朱晓东 一种油动模型车发电机电启动器
JP6741645B2 (ja) * 2017-12-22 2020-08-19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の制御装置及び車両の制御方法
CN111572531B (zh) * 2020-05-01 2021-09-14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车型全传动部件扭矩偏差的自学习方法
WO2023145304A1 (ja) * 2022-01-31 2023-08-03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操作デバイ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27221A (en) * 1979-03-20 1980-10-01 Daihatsu Motor Co Ltd Driving system of vehicle
US4407132A (en) * 1980-02-20 1983-10-04 Daihatsu Motor Co., Ltd.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gine/electric hybrid vehicle
JPS6227604A (ja) 1985-07-29 1987-02-05 Hitachi Electronics Eng Co Ltd パタ−ン検出装置
US4855652A (en) * 1987-01-28 1989-08-08 Hitachi, Ltd. Speed control apparatus for a brushless direct current motor
DE3940172A1 (de) * 1989-12-05 1991-06-06 Audi Ag Fahrzeug mit zwei achsen
JPH0583976A (ja) * 1991-09-18 1993-04-02 Hitachi Ltd 交流電動機制御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車の制御装置
US5519616A (en) * 1991-10-25 1996-05-2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riving force controll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3225578B2 (ja) * 1992-03-19 2001-11-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気自動車
JP2741739B2 (ja) * 1992-08-26 1998-04-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の疑似クリープ発生装置
JP2861680B2 (ja) * 1992-10-13 1999-02-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気自動車用故障検出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ェールセイフ制御方法
JPH0759214A (ja) * 1993-08-11 1995-03-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自動変速機搭載車の変速ショック防止装置
JP2796698B2 (ja) * 1995-02-02 1998-09-10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H08289407A (ja) * 1995-02-13 1996-11-01 Nippon Soken Inc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発電制御装置
US5589743A (en) * 1995-03-03 1996-12-3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Integrated cranking inverter and boost converter for a series hybrid drive system
CA2182630C (en) * 1996-08-02 2003-02-11 Piotr Drozdz A control system for a hybrid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260644B1 (en) 2001-07-17
EP0901931A3 (en) 2000-02-23
JPH11150807A (ja) 1999-06-02
CN1081741C (zh) 2002-03-27
JP3685920B2 (ja) 2005-08-24
DE69816384T2 (de) 2004-06-09
CN1212329A (zh) 1999-03-31
DE69816384D1 (de) 2003-08-21
EP0901931A2 (en) 1999-03-17
ES2203865T3 (es) 2004-04-16
EP0901931B1 (en) 2003-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394827B (en) Motor controlling apparatus for a hybrid motor car
JP5321660B2 (ja) 車両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3250483B2 (ja) 駆動装置
JPH1023721A (ja) 動力出力装置
CN107031615A (zh) 混合动力车辆和用于控制混合动力车辆的方法
CN103874613A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
JP3099713B2 (ja) 動力伝達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10483841B2 (en) Motor vehicle
EP2861449A2 (en) Vehicl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vehicle
JP3936078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用制御装置
JP2001008309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発電装置
JP2001123857A (ja) 駆動装置
JP2004011456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3099723B2 (ja) 車輌のエンジン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9280033A (ja) 車両及び車両の制御方法
JPH07264708A (ja) 車輌の減速エネルギー回生システム
JP3380879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電源装置
JP3490420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
JP5757231B2 (ja) 車両
JP4000750B2 (ja)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803462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10730506B2 (en) Hybrid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10293813B2 (en) Hybrid vehicle
US11519375B2 (en) Hybrid vehicl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ybrid vehicle
JP3551170B2 (ja) ディーゼル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